巴菲特怎么赚钱的为什么能赚钱?难道我们不可以吗?谁知道巴菲特怎么赚钱的是什么投资的?

3758被浏览526116分享邀请回答274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7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巴菲特为何不投资A股?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皮海洲
股神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典范。在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看来,尽管中国股票比美国股票便宜,尽管芒格认为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但芒格同时也表示,中国股市会经历“成长的烦恼”。
  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大师之一,巴菲特因此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膜拜,包括来自中国投资者的崇拜。以至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成了全球投资者的一次盛会。为了一睹股神的风采,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投资者集聚在美国小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在地奥马哈,这其中也包括近4000名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不过,尽管巴菲特的信徒遍布中国,包括数千名中国投资者不远万里亲赴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但令中国投资者失望的是,这位令他们崇拜的世界股神,在其投资生涯中,至今都未投资过一只A股,实际上,巴菲特目前唯一投资的中国公司股票也只有(002594,)H股,而且对比亚迪H股的投资,还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作出的决定。
  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A股?这无疑是广大中国投资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北京时间5月6日夜晚召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52届股东大会上,巴菲特以及他的合伙人芒格在他们与投资者的答问中给出了答案。巴菲特不投资A股,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点。
  首先,在巴菲特看来,A股市场更象是一个“赌场”。在回答来自中国投资者的提问时,巴菲特称,在市场发展的早期,会有这样的趋势,就是新兴市场会让人们变得更投机。中国市场其实一直有像赌场的这种特性。当人们看到周围的人富起来,就都想投入其中投机赚钱。他们会更愿意去投机而不是心平静气进行长期平稳的投资。而当市场变得很热时,很多的新发股票都涨的很好,很多人都会被吸引进来开始投机,进行赌博。我觉得这是美国过去的一个教训,而中国现在作为一个较新兴市场,现在当然也有很多股民参与。
  为此,巴菲特表示,人们喜欢赌博,喜欢行动,如果他们觉得很容易赚钱的话,他们都会冲上去,过一段时间他们会觉得我们已经赚得够多了,会开始自满,进入自己的一个自我舒适区,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他们无法预知或进行防卫。我觉得还是要继续进行投资,市场长期是会满足你的。我们知道市场长期内会慢慢指导你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因此,正是基于在巴菲特的眼中更象是一个“赌场”,所以巴菲特没有来到进行赌博。
  其次,在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看来,尽管中国股票比美国股票便宜,尽管芒格认为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但芒格同时也表示,中国股市会经历“成长的烦恼”。芒格认为,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多关于“市场趋于投机化”的麻烦。芒格称,“我认为投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能做成这件事。当然,投机会带给投资者更多的机会,如果市场有很强的投机性,并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将会进入比较困难的经济环境。正因为中国股市会经历“成长的烦恼”,面临着“市场趋于投机化”的麻烦,而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做得成”,所以巴菲特与芒格对A股市场选择了不参与的做法。至于芒格称“中国股票比美国股票便宜”的说法,这显然是与中国投资者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如果这是芒格的真实看法,则表明芒格对中国股市缺少最起码的了解。而如果对中国股市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也就更加不会投资中国股市了,这大概也是巴菲特没有投资A股市场的又一个原因了吧?
  其三,巴菲特之所以没有投资A股,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菲特没有找到“与我们估值相符的企业”。巴菲特表示,中国有很多有潜力的行业领域,如果遇到价值相符的中国企业,会继续投资。比如之前的(601857,)还有现在的比亚迪,我们就会去投资。因此,根据巴菲特的这个说法,巴菲特至今没有投资A股市场,显然是由于A股市场没有与巴菲特的估值相符的企业出现。
  而从巴菲特对中国石油H股的投资来看,这种低估值的企业在A股出现的可能性极小。比如巴菲特对中石油H股的投资,是在2000年中石油H股的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当时巴菲特以1.10港元到1.67港元不等的价格买进中石油H股23.48亿股。而在A股市场,中石油A股的发行价就达到16.70元人民币。A股市场的定价机构与港股完全不同。如此一来,要出现2000年中石油H股那种估值严重低估的股票,这在A股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决定了巴菲特不可能参与到A股市场中来。而基于A股市场发展的现状,同时基于巴菲特与芒格都已年迈的缘故,只怕他们今生都很难参与到中国的A股市场中来了。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徐秀&RF12298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67412/'+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67412/'+pageNo+''" value="跳转">上一页首页共1/2页
浏览/回复8293/55
  随着华尔街金融海啸的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连股神巴菲特也难以独善其身。前些时候,巴菲特旗下拥有AAA最高信用等级的伯克希尔公司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保费曾一度飙升,&巴菲特的投资遭到市场的质疑。(说明:信用违约互换(CDS)是一种类似保险的合约,以某种债券为参照物,根据对该债券的信用判断不同,一方向另一方购买保险。CDS的保费越高,说明该债券的违约风险越高。)&&&&&&&&&&&&&&&&&&&&&  狂风暴雨之下,伯克希尔的股票一度下跌到每股7.4万的位置,与2007年底每股15.1万的高位相比回落了50%左右。人们再度怀疑巴菲特入股高盛和通用电气的大手动作是不是太早太快了?伯克希尔的现金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会不会因为公司持有的大量衍生产品而伴生出许多问题?……&关于伯克希尔持有衍生产品的进一步资料,我们会在下一期与大家讨论,本期主要给大家介绍几个历史上巴菲特在低位入市,然后怎样被套牢,然后赚大钱的故事。&&&&&&&&&&&&&&故事一:&&&&&&&&&&&&&&  1973年,美国股市开始下跌,巴菲特逆市买入了大约100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原因是该公司旗下拥有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及几家电视台等优质资产,内在价值起码4亿美元,而公司总市值只有1亿美元,股价打了2.5折。但巴菲特没有想到,1973年和1974年美国股市继续大跌,尽管华盛顿邮报经营业绩持续良好,股价却继续大跌25%,巴菲特被套牢。&&&&&&&&&&&&&&  在一片批评声中,巴菲特依然坚持持有,他坚信邮报的垄断性竞争优势,因为他坚信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在当时来讲就好像拥有了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1985年,巴菲特感叹:我这个原来送报的小报童,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把1000万美元变成了5亿美元。2007年底,伯克希尔持有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市值为13.67亿美元。&&&&&&&&&&&&&&故事二:&&&&&&&&&&&&&&  1976年GEICO保险公司濒临破产,巴菲特对这家曾经对他进行保险启蒙的公司情有独钟,相信它出现的问题是可以纠正的,便果断出手相助,到1980年底,巴菲特共投资了4713万美元。到1995年,巴菲特4700多万美元的投资已经成为价值23亿美元的流通股票,15年间增值了50倍。1996年巴菲特将其余股份全部收购。2007年,早已为伯克希尔全资拥有的GEICO保险公司营业额为118亿,税前盈利为11亿。保守估计价值至少在100到200亿之间。&&&&&&&&&&&&&&故事三:&&&&&&&&&&&&&&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后,巴菲特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前后一共投资了13亿美元左右,1998年底伯克希尔持有的可口可乐市值高达134亿美元,10年中这项投资涨了近10倍,赚了121亿美元,而可口可乐则从80年代末开始成为伯克希尔股东年会的指定饮料。&&&&&&&&&&&&&& 但可口可乐股价从1998年4月创下85美元的新高后,一路下跌到2005年10月的40美元,跌了一半。人们开始批评巴菲特没有及时减持。巴菲特不为所动,他坚称要与可口可乐股票“至死也不分开”,2007年底,伯克希尔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市值回到123亿美元,18年升值了110亿美元。&&&&&&&&&&&&&&故事四:&&&&&&&&&&&&&&  1987年9月,美国股市崩溃之前,华尔街大型投行所罗门公司为了避免被恶意收购,辗转找到巴菲特,最后巴菲特同意投资7亿美元,成为最大股东,为了保险起见,他买的是可转换优先股,固定利率为9%。可是,所罗门公司在1990年和1991年美国国债投标中屡次违反财政部的规定,结果丑闻曝光,被立案调查,公司危在旦夕,国债承销资格面临被中止,股价暴跌。&&&&&&&&&&&&&&  尽管巴菲特拿的是优先股,比普通股安全一些,但巴菲特可不想让这笔投资有任何损失,只好临危请命,出任临时董事长。巴菲特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政府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协调沟通,最终保住了公司承销国债的资格,也保住了公司的市场地位。&&&&&&&&&&&&&&  1992年6月,担任了9个月董事长后,巴菲特辞职了,所罗门股价比他就职前大大上涨。1997年,所罗门被旅行家集团以90亿的高价收购,后来成为花旗集团旗下的事业之一。&&&&&&&&&&&&&&故事五:&&&&&&&&&&&&&&  1989年7月,吉列公司面临敌意收购,巴菲特出手相助,买入6亿美元的吉列可转换优先股,年利率8.75%。1991年底全部转换为9600万股普通股,日吉列公司的股价在被宝洁公司并购时猛涨到51.60美元,巴菲特持有的吉列股票总市值达到50亿美元左右。根据宝洁的收购安排,巴菲特持有的这些吉利股票按约定价格换成了宝洁的股票,继续与宝洁公司一起成长。&&&&&&&&&&&&&&故事六:&&&&&&&&&&&&&&  再说一次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中石油股票一役,在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信件中,巴菲特写道:&&&&&&&&&&&&&&  年,伯克希尔以4.88亿美元购入了中国石油1.3%的股份。购买中石油股权时,中石油的总体市值大概是370亿美元,而我们对中石油的估值是1000亿美元。到2007年下半年,随着油价明显攀升,中石油的市值升至2750亿美元。相比其他石油公司,中石油股价偏高,所以我们将手中的股票以40亿美元全部卖出。&&&&&&&&&&&&&&  大家知道,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时间,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惨雾,巴菲特刚买入中石油股票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是被套住的。&&&&&&&&&&&&&&  而且,2007年中巴菲特出售中石油股票股票以后,受到了中国股民空前的批评,因为中石油股票在他出售以后一路上升,人们普遍认为巴菲特卖得太早了。可是,时间再次证明了巴菲特决策的正确性。&&&&&&&&&&&&&&故事七:&&&&&&&&&&&&&&  日,巴菲特购买高盛50亿美元永久性优先股,股息率10%,同时获得在未来5年任意时间再购买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执行价为每股115美元。巴菲特买入当日高盛普通股股价收在125美元以上。但到11月21日,其股价已经跌到53.31美元,跌幅高达57%。&&&&&&&&&&&&&&  10月2日,巴菲特购买通用电气30亿美元永久性优先股,股息率10%,同时获得在未来5年任意时间再购买30亿美元通用普通股的认股权证,执行价为每股22.25美元。当日通用普通股股价收在22.15美元以上。但到11月21日,其股价已经跌到14.03美元,跌幅高达37%。&&&&&&&&&&&&&&  很多人开始批评巴菲特,其实他们不明白,巴菲特在买入上述两公司时,都十分技巧地控制了风险。两个公司的交易都采取了相同的交易条款:&&&&&&&&&&&&&&  优先股&+&10%股息/年&+&认股权证&&&&&&&&&&&&&&  这个交易条款等于加了3道安全带。第一条,假定最坏的情况出现,即清盘,则优先股可以获得先于普通股东的求偿权;第二条,如果盈利减缓,优先股仍可获得10%的股息;第三条,如果5年之内,公司盈利恢复增长,股价高于行权价,则可行权套利,获得超常收益。&&&&&&&&&&&&&&  其实,巴菲特还有一条更大的安全底线:这两家公司的盈利虽然出现了衰退,但财务上还是安全的。在买入高盛和通用电气之前,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和AIG都曾先后敲过巴菲特的门,但都被他拒绝了。可见在同一时点上,他并非见“便宜”就买。即使是“便宜货”,也要经过严格挑选。&&&&&&&&&&&&&&  在选择投资标的上,巴菲特最热衷的就是买入有“护城河”的伟大公司。高盛和通用电气显然符合这一标准。用巴菲特的话说:这两家公司是美国产业的脊梁(Backbone)。&&&&&&&&&&&&&&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现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就是高盛的合伙人。巴菲特一直对高盛兴趣浓厚,据知情人士透露,巴菲特在10岁时就和父亲到访过高盛,25岁时就和高盛当时的董事长温伯格建立了直线电话。2003年,高盛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布兰克费恩出任公司总裁,巴菲特是他首先拜访的人之一。过去,高盛也曾邀请巴菲特投资该公司,但由于价格条件不合适,被拒绝了。&&&&&&&&&&&&&&  通用电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92年,由爱迪生创立了Edison&Electric&Light&Company与另一家电气公司Thomson-Houston&Electric&Company合并,通用电气公司正式诞生。1896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创立,其成份股包含了当时美国规模最大的12家上市公司,其它公司的名字早已消失,只有通用电气仍然占据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一席之地。通用电气公司目前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它的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巴菲特与通用电气的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有着几十年的交情。&&&&&&&&&&&&&&  可见,即使是买入伟大的公司,也需要有足够的折扣或安全边际,否则巴菲特有足够的耐心等上几十年。当然,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我们相信,近期巴菲特的逆市大手笔投资,并非捞底那么简单,这是一项为未来5到10年做出铺垫的战略性投资,也是一次价值投资的示范。短期内,这些投资或许不那么令人满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价值会逐渐浮现,大家不必为巴菲特过于担心。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次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也不能确认巴菲特近期的投资何时走出低谷,但是,根据他过去的成功记录,我们实在是应该对他充满信心。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投资需要优秀的合作伙伴&&&&&&&&&&&&&&&&&&&&&——献给2009年&&&&&&&&&&&&&&查理·芒格经人介绍认识年轻的巴菲特时,巴菲特只有29岁,但已有相当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们在奥玛哈首次谈话后,二人继续通过电话讨论事情,经常一讨论就是数个小时。当时芒格已准备好成立一家律师事务所,但巴菲特力劝他放弃该计划,成为专业投资人,巴菲特告诉他:“律师当业余爱好还不错,但你可以更有成就。”&&&&&&&&&&&这个会面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这也是芒格经常提及的成功基础完美典范,汇集许多出色构想,从而产生卓越成效,芒格和巴菲特就是二位具卓越智能与共同目标者的结合。&&&&&&&&&&&芒格说:“尽管我和巴菲特有各自的投资事业,但从认识开始就处得很好,一直是好友兼事业伙伴,以我的背景,怎么会不欣赏一个喜欢阅读及思考胜过送杂货的年轻人,他从阅读中学到东西,他的读物包括他祖父遗留的手稿,名为《如何经营杂货店和钓鱼二、三事》。”&&&&&&&&&&&巴菲特则表示,“我们知道彼此各有独特的性格,但恰巧可以配合,我们在很多方面一直是好搭档,我们不是正式的事业伙伴,但一直是智慧上的伙伴。”巴菲特有时称芒格为他的“好年头的资浅伙伴,坏年头的资深伙伴。”&&&&&&&&&&&他们认识不久后即同意合作,但合伙关系是基于互信及尊重彼此的智慧而逐渐发展成形。芒格回忆道:“我们在收购蓝筹印花时,的确是事业伙伴,我们成立多元零售公司用来收购百货公司时也是事业伙伴,我们采用格雷厄姆的做法,收购低于公司清算价值的资产。”&&&&&&&&&&&从196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二人常通过电话评估商机,当敲定交易的时机到来时,他们就约在老地方见面,当一方不按时前来时,另一方有权采取行动,巴菲特说:“我们都非常了解彼此的想法,即使一方不在,另一方也可以单独推动许多事务。”&&&&&&&&&&&芒格为这个组合注入了商业法律的观点,“芒格能够比任何人更快速,更精确地分析与评估各种形态的交易,他在六十秒内即可洞悉确实的弱点,是位完美的伙伴。”他们共同研究及收购零售商及公司时,如蓝筹印花及喜斯糖果等,二人也自我鞭策往更高的投资领域迈进,同时学习成为更高效率的搭档。&&&&&&&&&&&芒格说,“理想的合伙人是要能独立作业,你可以是主导合伙人、从属合伙人,或是合作关系的对等合伙人,以上三种我都做过,大家都无法相信,我突然间让自己成为巴菲特的从属合伙人,有些人可以接受做从属合伙人,我不会因为自尊心作祟而拒绝,总有人在某方面比你优秀,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学习做一位追随者,每个人应学习扮演各种角色,以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人相处。”&&&&&&&&&&&&&&认识芒格和巴菲特的一位朋友指出,“芒格和巴菲特非常相像,巴菲特的长处之一是擅长说不,而芒格则更胜一筹,巴菲特把芒格当成是最后的试金石,针对一件事,如果芒格想不出任何不做的理由,他们就放手不做。”&&&&&&&&&&&巴菲特称芒格是“说不的烂人”,但盖可董事长之一辛普森表示那只是句玩笑话,对芒格而言,说不代表的不仅是否定而已:“芒格能跳脱线性思考,他的思考模式和别人不同,这使他推演中一些有趣的结论,他能集中精神于真正关键的事物,以做出正确的决定,芒格否定许多事,但他和巴菲特最后还是会得到相似的结论。”&&&&&&&&&&&他们二人的想法趋于一致并不全然是优点,芒格说:“如果我们之中有一人没有发现错误,那么就有可能二人都不会注意到该项错误。”&&&&&&&&&&&然而,芒格和巴菲特的关系超越事业伙伴,虽然芒格有时顽固,心不在焉,且举止唐突,但巴菲特说:“他就是我的最佳拍档。”这二人在智力上的结合有一个较不明显的因素,被紧密地融入二人合伙的背景,那就是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与芒格住在同一个镇上,二人因而结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度很不寻常,二人都钦佩且刻意效法富兰克林。二人都很有幽默感,而且带有讽刺性,有时又有点滑稽,对文学、科学及大思想家的学说深感兴趣,喜欢引经据典,芒格最喜爱的信念之一来自亚里士多德:“避免忌妒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你的成就实至名归。”&&&&&&&&&&&芒格以正直、客观和实际闻名,格雷厄姆常告诉学生,在华尔街成功的要求有二:第一是正确思考,第二是独立思考。芒格也鼓励独立思考:“如果你完全依赖他人的想法,经常透过金钱取得专业咨询,只要稍微超出自己的领域,你就会遭逢大灾难。”&&&&&&&&&&&芒格认同格雷厄姆最基本的教条,这些教条自始都是芒格-巴菲特成功准则的一部份,他说:“对私人股东和股票投资人而言,依据内在价值而非价格动能来买卖股票的价值基本概念,永不过时。”尽管芒格对格雷厄姆提出的“雪茄烟蒂股”式的股票不感兴趣,但他还是过于保守,不愿超付金钱买进一项资产,他说:“我从未想要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少有的例外是由像巴菲特这类人经手的,鲜少有值得人们超付金钱,以取得长期优势的资产,投资游戏永远涉及质量与价格的考虑,诀窍在于取得的质量要高过付出的代价,就这么简单。”财星杂志的编辑兼主笔陆米思解释,是芒格协助巴菲特拓展了投资方法,使他又向前跨出一大步:&&&&&&&&&&&芒格对优劣企业的差异,有强烈见解,他曾任国际收割者经销商的董事,了解要改善一家本质平庸的企业非常困难。所以当他与巴菲特讨论时,总是灌输巴菲特有关绩优企业的好处。后来并入母公司的蓝筹印花于1972年以账面价值的三倍买下喜斯糖果,表明巴菲特投资绩优企业的时代从此开始。&&&&&&&&&&&巴菲特赞同陆米思的解释:“如同格雷厄姆教导我挑选廉价股,芒格不断告诫我不要只买进廉价品,这是他对我最大的影响,让我有力量摆脱格雷厄姆的局限观点,这就是芒格的才智所展现的力量,他开拓了我的视野。”巴菲特表示,自己许多见解是慢慢向芒格的观点靠拢。&“如果我只听格雷厄姆的,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话虽如此,巴菲特很快就将他得自格雷厄姆和芒格的观点融合,他说:“我现在对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出色的公司很感兴趣。”&&&&&&&&&&&如果说格雷厄姆教会了巴菲特投资的安全边际,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及利用市场的变化,费雪教会了巴菲特区分健康的长期投资,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那么芒格则是帮助巴菲特确认收购公司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并将费雪的投资优秀企业的思想活用于投资实践中。德卡斯特指出,“仅仅拥有智慧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善于运用这种智慧。”正是正确的运用才使得巴菲特有别于其他投资经理人,巴菲特之所以能够超越他们就是因为他把三个人的策略统一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投资确实需要优秀的合作伙伴,正如一位投资大师所说的,投资需要贵人相助。
&淘股宝一周订阅:
预期盈利:10.0%
预期盈利:10.0%
预期盈利:30.0%
预期盈利:30.0%
 &&无法永远避免衰退:2007年底,巴菲特表示如果失业率上升,会引发骨牌效应,美国经济2008年会陷入衰退,结果他说对了,但他不感到出奇,“资本主义本质就是周期性地出现衰退。”&&&&&&&&&&&&&&&&&&&&&  我们会捱过当前和未来的衰退,正如我们克服过去的问题:巴菲特2007年和2008年都不断重复说:“我们的经济表现优异,世界历史上从没有这样的时光,我们的生活质素平均比一个世纪前好7倍。”&&&&&&&&&&&&&&  衰退创造机会:巴菲特表示自己至今所做的最好交易是在1974年进行,当时悲观情绪蔓延、油价急升和出现滞胀,但股票很便宜。&&&&&&&&&&&&&&  不是所有股票都便宜:成功的投资者等待正确时间买入正确股票,但这些情况不是每天都发生。投资切忌摇摆不定,正如打棒球般要看准投球才挥棒击球。&&&&&&&&&&&&&&  群众会犯错:对与错不是因为其他人同意你,而是因为你的事实和推理正确,如果事实和推理正确,你就不用理会其他人。&&&&&&&&&&&&&&&&&&投资者误以为股价下跌是坏事:巴菲特以汉堡包作比喻,认为如果汉堡包减价,他会很高兴,但不会回想昨天多付了钱买汉堡包。&&&&&&&&&&&&&&  好景促使作坏决定:2000年科网泡沫期间,巴菲特向巴郡股东致函,形容股价大升时仍然高追的股民像舞会上的灰姑娘,想尽量延长舞会时间。&&&&&&&&&&&&&&  宿醉过后是另一次疯狂派对:回看科网泡沫,巴菲特说:“世人都疯了,我们的历史教训就是人们不汲取历史教训。”
跟着巴爷走,吃喝全都有&&&&&&&&&&&&&&不明白大空特空09年股市的同志们是怎么想的
老巴&&&真乃神人也&&&&&PFPF
能够复制成功的连锁魅力&&&&&&&&&&&&&&&&&&&&&&&&&&&&&自从沃尔玛总裁罗布森·沃尔顿一度取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之后,商业连锁经营的低成本高扩张的优势就备受市场的瞩目。沃尔玛正是凭着可以复制的连锁经营模式,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零售业或连锁业的最大动力就是迅速扩张,在扩张过程中只要单店没有过度负债,保持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能够按照年度发展计划进行扩张,剩下的就是长期持有等着赚钱了。1970年沃尔玛上市时,只有38家分店。1975年扩张到104家分店,股价上涨了4倍。1980年当它扩张到276家分店时,股价上涨了20倍。到2007年6月,沃尔玛在全球拥有6800家分店时股价上涨近1000倍。可见投资于零售业和餐饮业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是惊人的,其增长速度不仅和高科技一样快,而且风险普遍要低得多。国内的零售业和连锁业其低成本高扩张的优势特征与沃尔玛一致。以为例,苏宁电器2004年上市时在全国46个重要城市,开设了84家连锁店,截止到2007年12月,苏宁电器已在全国152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632家,股价最高时上涨了45倍,这就是能够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无限魅力。&&&&&&&&&&&&&&一个商业机构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其能够复制的商业模式,零售业便是这里面的代表。如果这种商业模式能够复制成功,这就代表着其管理效率和内部运行的有效性,在不同区域扩张的时候会节省很多的管理成本。因此没有一个投资者不喜欢这种商业模式,因为在这种商业模式中,意味着只要扩大网点就可以使得盈利增加。在能够复制成功的模式中,除了地域的不同外,其他诸如管理、财务、销售以及生产都可以进行等同的移植,这样,就使得这种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带来利润的增加。因此,彼得·林奇指出:“在对各个行业起起落落的长期观察中,我发现,尽管投资于周期型公司股票和特殊情况下股价被低估的公司股票,你可能会取得2-5倍的投资回报率(假如一切顺利的话),但是投资于零售业和餐饮业公司股票会有更高的回报率。零售业和餐饮业公司不仅增长速度和高科技一样快,而且风险普遍要低得多。”在连锁企业或者零售企业中,成功快速发展的例子很多,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星巴克、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连锁经营虽然是商业竞争的产物,但是连锁却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营模式。&&&&&&&&&&&&&&为什么这种商业模式具有如此的魅力?&&&&&&&&&&&&&&1、标准化运营。所有连锁分店实行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质量、统一运作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信息管理的连锁化经营管理,为客户提供标准统一、质量保证的优质服务。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化与简单化的体现,因为连锁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具备可复制性,而标准化是复制的必备前提。&&&&&&&&&&&&&&2、这种能够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加上发展速度快,区域分布广,往往会使得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一般来说,连锁企业的议价能力能降低采购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投资者容易理解这种模式的有效性,从而对股票价格形成良好的预期。&&&&&&&&&&&&&&3、在评估连锁企业或者零售企业公司价值的时候,已经扩张了的网点形成的渠道优势将会给予公司的估价一定的溢价。这种“一站式购物”,使得该商圈内的消费人群对这些连锁网点形成了非常强的依赖性。在一定意义上,消费人群对连锁企业的强依赖性,使连锁企业具有了调动和掌控消费者“跟随”的能力。&&&&&&&&&&&&&&《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对连锁经营模式评价很高,他说:“特许经营(连锁加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营销观念,更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以苏宁电器为例,段传敏先生在其所著的《苏宁:连锁的力量》中写道,苏宁电器“按照写的做,按照做的写。意思是标准化制度适用于任何人、任何门店、任何作业情景,必须坚持制度大于权力的准则即没有人拥有可以不按照标准操作的权力;另外,苏宁电器把连锁标准化作为一个动态的改善过程,推广个人的优秀经验,上升为工作小组的工作方法;再组织有标准化经验的专家、资深员工、企业领导层、特殊顾客参与工作小组方法的提炼、归纳、格式化草拟、论证、试点、推广;完成个人经验-群体经验-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升华过程,从而改善其标准化体系,推进其作业质量的持续进步。”&&&&&&&&&&&&&&尽管能够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会带来成功的投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连续复制都能取得成功。按照林奇的说法,当我们耐心观察一家零售连锁店,看它首先在某一个地区获得成功后,然后开始向全国扩张,并且用事实证明在其他地区同样能够复制原来的成功,这时候投资也不迟。
贪大图快结局不妙&&&&&&&&&&&&&&&&&&&&&&&&&&&&&  铺天盖地的金融危机开始让我们重新审视经营企业的真谛,大有时未必是好,关键是要做强。&&&&&&&&&&&&&&  《福布斯》就曾以《从富翁到穷光蛋》为题讲了这样一个事例:我们曾报道过锱铢必较的运动服饰折扣连锁店史蒂夫贝瑞运动服饰有限公司,曾认为它前途无量。但现在它已申请破产,并同意以1.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纽约对冲基金湾港管理公司的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公司是一对儿时伙伴休尔和普里沃共同创建的,他们俩人都45岁,在我们报道后的两年时间里,公司门店的数量增长了3倍。但是,公司遭受了经济状况低迷的重创,史蒂夫贝瑞运动服饰有限公司无法从房主那里继续得到租金折扣。2008年,截至目前,尽管老店的销售增长了20%,但新店依然还在为盈利而挣扎。湾港管理公司准备关闭公司276个门店中的100个,并专注于知名品牌产品系列。普里沃和休尔在购买他们公司的湾港管理公司中均有投资。&&&&&&&&&&&&&&  事实上,在为企业做营销咨询时,我们发现许多热衷于连锁特许加盟的老板其实并不懂得其中的真谛,不少老板贪大图快。不说别的,要具备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首先人才资源这一项光靠自身贮备是根本不可能应对庞大的工作量。因此,我们委婉告诉他,想法是好的,但要务实稳健,因为各地区域消费心理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口味上协同或者以标准化模式扩张等等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先要抓好前期基础工作。否则,不切实际就是画饼充饥,弄不好连现有好不容易打拼的事业都会葬送。&&&&&&&&&&&&&&  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我国“火锅第一股”小肥羊来。2001年至2003年,小肥羊一路攻城掠地、急速扩张,在这三年里,小肥羊火锅店开遍了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店面总数达750家,表面看起来人气是旺了,数量是多了,但效益并未有多大上升。由于许多加盟商资质不高,反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管理难题,给自身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局面。&&&&&&&&&&&&&&  这时候,原蒙牛副总裁卢文兵来到小肥羊,在董事长张钢支持下,他规范了相应的管理体系,开始大刀阔斧致力变革,减少了加盟店的数量,由原来数量式的扩张转型为质量式的运行,很快小肥羊的加盟店从750家缩减到300家。让卢文兵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加盟店数量减少了,但营业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这在餐饮业是很少见的。&&&&&&&&&&&&&&  2006年,英国私募基金3i和普凯投资基金,以共同投资者身份,对小肥羊出资2500万美元,成为小肥羊的新股东。小肥羊因此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引进海外私募基金的餐饮企业。总部位于伦敦的3i公司,资产总值超过100亿美元,曾参与投资分众传媒。而总部位于美国迈阿密的普凯基金,在中国大陆最知名的投资项目就是无锡尚德。2008年6月,小肥羊集团挂牌上市,成为“火锅第一股”。&&&&&&&&&&&&&&  同样,全球最大的华人快餐跨国公司菲律宾快乐蜂起初在新加坡和台湾等地扩张时也曾遭遇挫折,但其创始人陈觉中善于从失败中学习。据《北大商业评论》介绍,陈觉中是这样总结三起海外扩张:在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当地合伙人经营业务,不喜欢我们的营运控制;在文莱,当地投资者只是沉默寡言的合伙人。我们从菲律宾派出的管理人员经营业务,他们也支持我们。这表明,当地合伙人选择,以及公司与当地合伙人的管理,是快乐蜂海外扩张成功的关键因素。&&&&&&&&&&&&&&  陈觉中说,麦当劳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善于选择合作伙伴,能够挑选出100个候选人,并选出其中最好的——但当时,快乐蜂还没有声誉来进行这样的选择。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地点的选择。如果不是知名的品牌,想要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城市,很难选在最好的地点。麦当劳的知名度可以使它得到最好的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陈觉中的自我反应能力:海外经营失败后,不断总结失败原因并寻找成功因素。这种自我反省所获得的跨国经营经验和知识,成为快乐蜂日后成功跨国经营的基础。&&&&&&&&&&&&&&  1993年,快乐蜂在菲律宾成为上市公司,但陈觉中及家族成员仍然控股,占据主要的管理职位(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营运部门)。许多特许经销商也是陈氏家族的成员或朋友。同时,快乐蜂为市场营销与财务部门聘请了专业人员。例如新组建的国际业务部,1994年1月聘请曾在必胜客工作14年的管理者托尼·基奇纳为总经理。&&&&&&&&&&&&&&  在1994年秋季的大会上,托尼·基奇纳提出了快乐蜂的国际经营策略:在2000年之前,使快乐蜂成为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快餐品牌;两大战略主题分别是——“目标是移民”(以散居各国的菲律宾移民为目标客户,后来发现市场有限),“树立旗帜”(先行进入竞争对手还未进入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在文莱,快乐蜂是快餐行业的先驱者,因此能够设定节奏和标准);具体运作方式是利用快乐蜂在菲律宾的成功以及陈氏家族的关系网络,通过调查不同国家的特许经营情况,选择进入哪些市场。&&&&&&&&&&&&&&  1994年11月至1996年12月,快乐蜂公司大规模进行海外扩张,进入了8个新的国外市场,开设了18家新店。1995年4月,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12月,同时进入科威特的科威特市、沙特阿拉伯的达曼市和美属关岛。1996年1月进入巴林;2月进入马来西亚的哥打基纳巴卢;7月进入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市;9月进入中国香港;10月进入越南的胡志明市;12月进入印尼的米丹。到1996年底,快乐蜂公司的海外店达到24家,遍及10个国家和地区,总销售额达930万美元(以当时汇率计算)。&&&&&&&&&&&&&&  跨国战略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国际业务部与国内业务部之间的分歧和争论一直存在,后来逐渐演变为冲突。其中最大的争议是菜单项目和公司标识的改变。到1996年11月,由于快速扩张所产生的财务问题,陈觉中决定不再支持基奇纳迅速扩张的战略:“我们宁愿放慢速度,确保每一家店都能够盈利,这样才会带来资金,产生友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  小肥羊之所以有今天,是与他们改变当初粗放式急功近利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大有关系,菲律宾快乐蜂的情况虽说是海外并购存在准备不足,但大致情况也差不多,所幸的是,通过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他们最终打造了成功的品牌。可见,作为连锁特许加盟来说,数量和规模是需要的,但关键是在监管和人才贮备上能否有效激活自身的资源并达到效益最大化。事实上,许多原本高歌猛进的连锁加盟项目往往就在征途中就夭折了,企业老板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又没有准确的战术组合,看到起步顺风顺水便一拍脑袋准备“大干一番”,其结局多半不妙。
巴菲特90年代入股运通,&&&&&&&&&&&&&&也是类似的情况进入的,但现在运通跌的很惨&&&&&&&&&&&&&&查查还赚钱不?
很好,正需要资料.
1991年美国独立日(7月4日)那个周末,巴菲特和盖茨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所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地点选在了华盛顿州的双桥岛(Bainbridge&Island)。他们希望巴菲特和盖茨两位巨人能在这里过一个周末,放松一下他们的神经。不过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并不愿意去:从西雅图到双桥岛坐轮渡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但要离开这里,只有乘船,水上飞机、或者搭便车三种方法,只是这次聚会凯瑟琳他们什么交通方式也没有提供,要想离开,对于巴菲特来说很困难。此外,格林菲尔德建议巴菲特参观胡德运河(Hood&Canal)附近的一处四居室的建筑,这正是盖茨为家人修建的小别墅。对于盖茨,巴菲特还是非常欣赏的,尽管巴菲特比他年长25岁,他知道盖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两人就是《福布斯》财富榜上争相被人们比较的对象。不过,以巴菲特对于IT业人士并不感冒的性格,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加入凯瑟琳的周末之旅的,但是在格林菲尔德的劝说下,巴菲特动摇了。格林菲尔德告诉他:“你肯定会喜欢上盖茨的父母的,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会去。”最终,巴菲特还是同意了。&&&&&&&&&&&&&&&  凯瑟琳和巴菲特驱车赶往了格林菲尔德的“度假胜地”,虽然沿途有些泥泞,但是眼前的风景还是令巴菲特眼前一亮:房屋墙壁全部用玻璃打造,非常具有现代气息,屋旁粉红色和紫色的豌豆苗在风中轻轻晃动。但是巴菲特的好心情却被主人的第一句话打乱了,虽然这里的风景很好,可以直接看到普吉特海峡(Puget&Sound),但却只有两间客房,凯瑟琳和另外一名记者罗利·埃文斯(Rallie&Evans)及夫人住在这里,而巴菲特则被安排在了远处的另外一个小客房休息。当巴菲特赶到自己房间的时候,看到工人们正在为他搭建临时床位,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套房子的客房也都住满了人。&&&&&&&&&&&&&&  事实上,巴菲特并不介意住在哪里,他并不挑剔居住环境,而且在他入住之前,格林菲尔德已经在房间里放满了樱桃可乐、喜诗糖果,还有其他的小零食,把一切布置得都非常舒适。但是当巴菲特想上洗手间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洗手间的门上挂了一个“NO&TP”的牌子,巴菲特一时间没有搞懂,所以他叫来了凯瑟琳和格林菲尔德,但是两个人也都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最后他们猜测可能是洗手间里的管道出了什么问题所以不能使用。如果巴菲特要去洗手间,白天的话还好一些,如果他正巧在格林菲尔德的住所那边自然没有问题,但由于那里和巴菲特借住的地方相隔较远,所以他只能借用附近加油站的公共洗手间了,格林菲尔德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当晚,巴菲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吃着格林菲尔德为他准备的零食,喝着可乐,一直在想洗手间牌子上“NO&TP”的意思,为什么门是锁着的?第二天,包括格林菲尔德那边的所有客人也没有弄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巴菲特穿了一件非常休闲的开身毛衣,还把灰色的头发梳理得很光洁,这一天,格林菲尔德载着包括巴菲特在内的5个人去了盖茨的家。天啊!一辆普通汽车里坐了6个人,可以想见这会是多么拥挤!汽车足足开了95分钟。巴菲特不禁开始抱怨了:“我们究竟去那里干什么?难道让我们要守着这些人待一天吗?我们要保持高雅客气的待人接物究竟要到什么时候?”&&&&&&&&&&&&&&  想到要见到巴菲特他们,盖茨的心理何尝不是一样呢?“我和母亲谈了谈,而结论就是母亲质问我,问我为什么不来参加家里的聚餐?我告诉她我太忙了,我走不开,可她却搬出了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两个人,说他们都参加了!”其实,盖茨是更希望见到凯瑟琳的,这位已经74岁的老人现在成了传媒界的传奇,不过她的脾气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依然是充满贵族气息、非常自我,这样的性格很容易让人把她和伊丽莎白女王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又告诉我的母亲说,我对那个只会拿钱选股票投资的人一点都不了解,我没有什么可以和他交流的,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过在母亲的坚持下,我还是答应了。”&&&&&&&&&&&&&&  就这样,盖茨坐飞机回到了双桥岛,他也希望飞机能在第一时间带他脱离那个地方。不过在走出机门的一瞬间,盖茨十分惊讶地看到了那些名人,那些格林菲尔德请来的客人,只是他们的装束有点可笑,看起来有些像杂技团的小丑。&&&&&&&&&&&&&&  在格林菲尔德众多的客人中,他最先认识了凯瑟琳。这位74岁的老人被介绍给盖茨时,她看到了一个“刚刚毕业的小伙子”——盖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他穿得很随意,一件红色的外套里面是一件高尔夫T恤,衣服的领子稍稍翻着,之后盖茨还邀请凯瑟琳乘坐水上飞机。而那一边,巴菲特已经和盖茨的父母老比尔和玛丽夫妇聊了起来。接下来自然而然,巴菲特和盖茨就认识了。&&&&&&&&&&&&&&  对于两位巨人的第一次见面,很多人都在仔细观察。至少在一点上,巴菲特和盖茨是相似的,如果遇到不热衷的话题,他们会尽量选择结束。人们对于盖茨不善隐藏自己的耐心早有耳闻,而巴菲特,虽然在遇到感觉无聊的话题时他不会再提前走开转而找本书看,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方法,他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从不感兴趣的话题中解脱出来。&&&&&&&&&&&&&&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还是和平常一样,没有过渡语言直奔正题,他问盖茨有关IBM公司未来走势的问题,他还向盖茨询问是否IBM已经成了微软公司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以及信息产业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为何?盖茨一一做出了回答。他告诉巴菲特去买两只科技类股票:英特尔公司和微软。轮到了盖茨提问,他向对方提出了有关报业经济的问题,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表示报业经济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这和其他媒体的蓬勃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状态。&&&&&&&&&&&&&&  巴菲特和盖茨边走边谈从花园来到了海滩,人们也竞相尾随。“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这些人的存在,没有发觉周围还有很多举足轻重的人,最后还是盖茨的父亲看不过去了,他非常绅士地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能融入大家的这场派对,不要总是两个人说话。”&&&&&&&&&&&&&&  一直到太阳落山,鸡尾酒会开始,两人的谈话还没有结束。盖茨之前过来时乘坐的飞机将在傍晚离开,只是飞机走了,盖茨没有走,他依然在享受与巴菲特聊天的乐趣。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的答案和他的一样!&&&&&&&&&&&&&&  当巴菲特说出“专注”这个词的时候,不知道在座的人群中有多少能够体会他这个词的含义,但一直以来,专注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禀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士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同样,专注还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否则,人们都不会看到首位女性国会议员珍妮特·兰金(Jeannette&Rankin)力排众议反对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场战争带给世界的除了灾难就是痛苦。专注还包括对于理想的追求,即便是这位身价过亿的人,也会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写着“NO&TP”字样的牌子而想要探个究竟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答案。&&&&&&&  不过在那个周末,“NO&TP”这个牌子的含义并没有被哪个专注的人揭开谜底,他们后来才终于知道,原来它的意思是洗手间里没有可以处理厕纸的可触管道(TP为Touchy&Plumbing的英文缩写)。谜底大白天下,巴菲特也解脱了,他再也不用去加油站的公共洗手间了。不过,还是有人对这件小事津津乐道,凯瑟琳、格林菲尔德就是其中两位,至于后来他们在向盖茨一家介绍巴菲特时,还免不了把这件事情再抖出来。
什么不能搞价格投机?为什么要自动坚持价值投资?&&&&&&&&&&&&&&&&&&&&&&&&&正因为价值投资策略,不仅符合商道,更符合自然之道,因此,它的成功有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及逻辑必然性,是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在起作用。&&&&&&&&&&&&&&&&&&而价格投机,则违背了这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高价买入后,指望有一个更大的傻瓜来将自己手中的资产买走,认为自己比交易对手聪明,这本身就不明智。价格投机必然会时有重大的亏损,从长期来看,不会成功。几百年的证券史证明,没有人能在价格投机上持续获得重大的成功。&&&&&&&&&&&&&&&&&&当然了,巴老也说过,“价值投资并不必然保证投资成功,它不仅要求我们严格按安全边际买入,而且还要求公司的发展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即价值投资策略并非投资成功的充分条件,但他随即又说“价值投资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机会”。
投资大师们的有些操作,的确看上去很不可思议、很冒险,但这只是表象:1、他们看到了内在价值与交易价格的巨大差异,在看似危险的时候大举买入,其实是最明智之举,因为机会成本与潜在收益的对比,已经很完美了;2、公众过多重视交易价格的短期波动,害怕“价格波动”,结果不能走出那道“障”,总是在高位贪婪、低位恐惧。说白了,是最根本的逻辑就有问题,他们玩的都是那种习以为常的负期望效用的低劣游戏。这样,股市里面,绝大多数人长期亏钱,就不足为奇了。
常看常新。
这样的企业只能提供一般的利润&&&&&&&&&&&&&&&&&&&&&沃伦·巴菲特最不喜欢的企业是商品型企业。哪些企业是商品型企业?巴菲特列出了7种:纺织业、食品原料如:玉米和稻米、钢铁业、天然气和石油公司、木材业以及造纸业等,巴菲特为什么要避开商品型企业?因为商品型企业的顾客群不是消费者,而是其他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可能会像普通消费者一样,对其品牌产品情有独钟,他们完全是以价格和品质来作采购标准的。因此,商品型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取代。这不是因为“其他的”公司不讲人情,而是如果他们讲太多次的人情,向商品型企业取更贵的货物,最终他们会被自己行业的竞争者击败而倒闭,所以商品型企业的命运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一个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最主要购买的因素之一。而当商品型企业在市场上面临强劲竞争时,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的唯一因素,比如我们如果要购买玉米,玉米来自哪里并不重要,只要它是玉米就行,因此玉米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将导致它的利润非常微薄。同样的产品还有水泥、木材、砖块以及电脑处理晶片等。&&&&&&&&&&&&&&在商品型的企业中,低成本的公司将会取得领先的地位,这是因为低成本的公司在定价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但是如果要降低成本就势必需要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不断进步,这又需要大量资金额外的支出,去消耗原先保留的利润。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商品型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甚小。由于价格的残酷竞争,这些公司的利润一直很低,因此公司缺乏资金扩张企业,或是投资更赚钱的企业。而且,就算公司设法赚钱,资金通常都是用来更新工厂的设备上,用以保持竞争的能力,所以终究难以产生超额盈利。因为消费者选购的唯一标准是价格,最终只有一些低成本的公司会取得领先地位,而其他的公司只能在挣扎中求生。&&&&&&&&&&&&&&以柏林顿企业为例,柏林顿是家纺织厂,生产典型的商品型产品。1964年它的营业收入是12亿美元,股价大约30美元一股。在年间,它的资本支出大约30亿美元,也就是每股100美元,公司的大部分资本支出都用来改善成本、更新设备。198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是28亿美元,由于通货膨胀,公司的销售困难,收益比1964年大幅减少。1985年其股票每股34美元,只比1964年高一些。21年中公司的营运花了30亿美元,结果只让股东的收益获得些微的增加。柏林顿公司的管理层在纺织业中是最能干的一群人,但是由于碰上了不良的企业,最终仍然无法改变企业的原状。&&&&&&&&&&&&&&要甄别是否商品型企业并不难,商品型企业的特色通常表现如下:&&&&&&&&&&&&&&1、低利润,低利润是竞争的产物,一家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以便与一家公司竞争。&&&&&&&&&&&&&&2、缺乏对品牌的忠诚度,如果我们所购买的产品其品牌意义不大,可能就是商品型的产品。&&&&&&&&&&&&&&3、大量的生产者,比如任何一家汽车用品店,都有好几种不同品牌的油品,都卖同样的价格。&&&&&&&&&&&&&&4、生产力过剩,有时产品价格回升时,商品型企业总是在扩大产能,从而造成生产力过剩。而一旦生产力过剩,又没有人能够从需求中真正获利。生产力过剩代表价格上的竞争,而价格上的竞争又代表利润的降低。&&&&&&&&&&&&&&5、利润变化不定,如果研究其过去经营年月比如7-10年,我们可以发现其每股收益上下变动巨大,而这是商品型企业常有的事。&&&&&&&&&&&&&&6、收益完全依赖工厂和设备等公司的资产,而不是无形的专利、著作以及商标。&&&&&&&&&&&&&&巴菲特警告说,如果价格是选购商品唯一考虑的因素,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和商品型企业做交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家公司很可能在长期内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般的利润。
巴菲特在通胀时期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对预测股市走势与买卖时机缺乏信心,他也不认为有任何资料能用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巴菲特不关注失业数字、利率和汇率,也不让政治因素干扰其投资决策的过程。巴菲特认为,宏观经济就像跑道上的赛马一样,有时跑得快有时跑得慢。巴菲特将兴趣更为集中在企业的基本情况上,但巴菲特非常关注通货膨胀,因为通胀会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  巴菲特眼中的通胀是什么呢?巴菲特始终认为通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钞票的不断印刷推动通胀率越来越高。巴菲特承认,他不能预知高通胀何时会出现,但他认为赤字财政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胀。巴菲特对预算赤字的恐惧程度小于对贸易赤字的恐惧程度,因为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巴菲特相信政府能处理好预算赤字。但巴菲特非常担忧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形成他对通货膨胀“偏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超过其自身的生产力,美国人不仅消费了本国生产的产品,他们的胃口还消化掉不少外国商品。在交换这些商品时,美国发行了各式各样的“提货单”,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美国银行存款。这些“提货单”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美国是一个富国,这些贸易逆差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最终这些“提货单”会交换美国的财产和美国的生产设施。&&&&&&&&&&&&&&  一个国家处理贸易逆差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国内的高通胀来减少这些“提货单”的价值。但巴菲特认为,外国投资者对美国未来偿还能力的信任被误导了,当外国人持有的“提货单”达到一个不可处理的水平时,通胀的诱惑就不可抵御了。基于这个原因,债务国极少被允许以本币偿付债务,但因为美国经济的完整性,外国人愿意购买美国的债券。&&&&&&&&&&&&&&  如果美国用通胀来逃避对外国的债务,因此而蒙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外国的债权人。高通胀加重了公司对股东收益的负担,为了使投资者获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须获得比投资者的痛苦指数(指税收与通胀的总和)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所得税从来不会将公司正收益变为股东的负收益,如果通胀率为0的话,即使所得税税率为90%,仍会有股东收益。但正如巴菲特在上世纪70年代亲眼目睹的那样,随着通胀率的上升,公司必须为股东提供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于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的公司(很少有公司能达到这个水平)来说,处在12%的通胀率之下,只能给股东留下很少的东西。当所得税税率为50%时,一个净资产收益率为20%、全部利润用于分红的公司,其实际净收益率只有10%。在12%的通胀率之下,股东获得的购买力仅仅为年初的98%。当所得税税率为33%时,如果通胀率为8%,则净资产收益率为12%的公司对股东的回报便降为0。&&&&&&&&&&&&&&  多年来,传统观念一直认为股票是与通胀相对冲的工具,投资者也往往相信,公司自然会把通胀的代价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保护公司股东的投资价值。但巴菲特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通胀并不能保证公司获得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法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1、提高资产周转率;2、增加经营利润;3、减少纳税;4、提高财务杠杆比例;5、使用更便宜的财务杠杆。&&&&&&&&&&&&&&  在第一种方法中,通过对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厂房与设备)进行分析,巴菲特发现,应收账款通常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增长,而不论这种增长是由于销售量增加或是价格提高的结果。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不能通过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来改善净资产收益率。但存货就不是如此简单了,增加销售收入会相应增加存货周转率。短期内,存货会由于供应关系的瓦解、采购成本的变化等因素而变化,那些使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存货的公司在通胀时期能改善净资产收益率。但巴菲特认为,通胀从1975年开始持续上升,但在1975年的前10年内,《财富》前500家大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仅从1.18%上升至1.29%。由于销售收入比资本支出增加得更快,通胀还有增加固定资产周转率的趋势。但如果这些固定资产被重置,资产周转率就会下降,直到通胀的上升与销售收入及固定资产价值上升一致。&&&&&&&&&&&&&&  大多数企业经理人认为通胀时期有增加经营利润的可能,从而能相应增加净资产收益率。但巴菲特指出,通胀对经理们控制成本的帮助极小,公司面对的非利息、非税收成本是原材料、能源和劳动成本。在通胀期间,这些成本通常是上升的。从统计角度看,美国大多数制造业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8.6%的税前销售利润率,处于通胀上升时期的1975年,这个比率是8%,呈现出通胀率上升、经营利润率下降的态势。&&&&&&&&&&&&&&  在考虑较低的所得税时,巴菲特提请人们设想投资者持有D类股票,而A、B、C类股票被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持有并代表它们各自的独立税收权。虽然A、B、C类股票的股东不拥有公司的资产,但它们占有公司收入的很大份额。A、B、C类股票的股东可以投票决定增加它们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额。但A、B、C类股票的股东这样做的时候,D类股票股东的收入就减少了,净资产收益率相应下降。在通胀上升时期,投资者能设想A、B、C类股票的股东会减少它们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额吗?&&&&&&&&&&&&&&  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财务杠杆或使用更便宜的财务杠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然而,通胀不会导致借款利率下降,相反,在通胀时期,资本需要升值,迫使借款人提高利率。另外,当通胀率上升时,由于借款人对未来的不信任,需要将借款利率予以上浮,即使实际利率不增加,以利率略高的贷款替代到期的低利率贷款也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能够偿还债务的公司往往只有很少的贷款需求,而那些拼命挣扎以求保持盈利的公司总是站在银行窗口的最前面。那些因通胀而预计有更高的资本需求的公司不得不大举借债。在公司运营速度减慢和资本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因持续经营而需要在资本市场寻求更多的资金,或者在更戏剧性的情况下削减红利的支付。如果管理得当,增加财务杠杆能增加净资产收益率。然而,在通胀率上升时,更高的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会被更高的利率所抵消。&&&&&&&&&&&&&&  巴菲特考察了战后美国净资产收益率的历史记录,并由此总结出收益水平波动性很小。巴菲特注意到,道·琼斯工业指数对应的公司在1945年至1955年的10年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2.8%;1945年至1965年期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1%;1945年至1975年期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7%。而《财富》500家最大公司中,1945年至1955年10年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1.2%;1945年至1965年期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1%;1945年至1975年期间,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2%之间。净资产收益率的历史记录显示出与通胀率的上升与下降毫无关系。至此,巴菲特令人信服地证实了高通胀对公司谋求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毫无帮助。&&&&&&&&&&&&&&  巴菲特深知不能从通胀中获利,转而寻找其他方法规避那些会被通胀伤害的公司。巴菲特认为,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支出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到通胀的伤害;需要较少的固定资产支出的企业也会受到通胀的伤害,但伤害程度要小得多;经济商誉高的企业受到的伤害最小。
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他讲了他的偶像本杰明·格雷厄姆,还说选择自己的偶像一定要慎重,偶像是影响我们一生的人物。他告诉大家要为自己崇拜的人工作。&&&&&&&&&&&&&&  学生们问到他最大的成功和失败的时候,这一次他没有讲事业方面的疏忽错误,而是说:&&&&&&&&&&&&&&  “其实,当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们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你也希望得到他们的关心。”
“其实,当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们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你也希望得到他们的关心。”
“资本主义精神”&照耀下的巴菲特&&&&&&&&&&&&&&&&&&&&&&&&&&&&&人们总是惊诧于沃伦·巴菲特的诚实、正直、勤俭以及他的捐赠行为。如今巴菲特的影响力和财富虽然与日俱增,而在巴菲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优秀品质却从未改变过。巴菲特是如何学到或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的?夜读以下文字,于是我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文献,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切记,时间就是金钱。假如一个人凭自己的劳动一天能挣十先令,那么如果他这天外出或闲坐半天,即使这期间只花了六便士,也不能认为这就是他全部的耗费;他其实花掉了、或应说是白仍了另外五个先令。”&&&&&&&&&&&&&&“切记,信用就是金钱。如果有人把钱借给我,到期之后又不取回,那么他就是把利息给了我,或者说把我在这段时间里可用这笔钱获得的利息给了我。假如一个人信用好,借贷得多并善于利用这些钱,那么他会由此得来相当数目的钱。”&&&&&&&&&&&&&&“切记,金钱具有孽生繁衍性。金钱可生金钱,孽生的金钱又可再生,如此生生不已。……金钱越多,每次周转再生的钱也就越多,这样,收益也就增长得越来越快。……谁若是糟蹋了一个五先令的硬币,实际上就是毁了所有它本可生出的钱,很可能就是几十英镑。”&&&&&&&&&&&&&&“切记下面的格言:……除了勤奋和节俭,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影响信用的事,哪怕十分琐屑也得注意。”“行为谨慎还能表明你一直把欠人的东西记在心上;这样会使你在众人心目中成为一个认真可靠的人……”“要当心,不要把你拥有的一切都视为己有,生活中要量入为出。”&&&&&&&&&&&&&&有人认为这些话是美国佬的一份自白,因而予以尖刻的讽刺。但是毫无疑问,这些话所表现的正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富兰克林所宣扬的并不单单是发迹的方法,他宣扬的是一种伦理,它不仅仅是从商的精明,它还是一种精神气质。诚实有用,因为诚实能带来信誉;守时、勤奋、节俭都有用,所以都是美德。而且,富兰克林所宣扬的至善——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那种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因此并没有幸福主义的成分掺杂其中。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在我们看来是极其非理性的,但是它却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这对于没有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民族是闻所未闻的。&&&&&&&&&&&&&&在现代经济制度下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某种天职的结果和表现。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它是一种对职业活动内容的义务,每个人都应感到、而且确实也感到了这种义务。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不可更改的秩序中,只要他涉足一系列市场活动,他就必须遵守资本主义市场的准则。如果一个制造商违反这些准则,他就必然要从经济舞台上被赶下去,与一个工人不能适应这些准则最终流离街头成为失业者是一样的。&&&&&&&&&&&&&&在明白了这种“资本主义精神”之后,再去想一想巴菲特的行为就容易理解了。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国人都深受富兰克林的影响,并且在灵魂深处早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得“资本主义精神”成为了一种很自然的气质和品性。&&&&&&&&&&&&&&因此巴菲特教导他的儿子说,建立声誉要花20年的时间,但毁掉它只需要短短的5分钟。你只要想到这一点,处世之道就会有所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谎,不要理会律师的话。巴菲特要求自己坦诚,投资者也要坦诚,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商誉和投资环境。评价一个人时,你必须看准他的三个特质:正直、智力和活力。但是如果缺乏了第一项,另两项就会害死你。&&&&&&&&&&&&&&因此巴菲特崇尚节俭,住在50年多前花了3万多美元买的老屋,穿着皱巴巴的衣服,不修边幅,看上去像个乡巴佬,饮食简单,不外乎就是牛排、热狗、汉堡包,加上可口可乐、冰淇淋。他不会去住五星级酒店,也不会收藏名酒或古董珍玩,也没有见他购买豪华游艇。&&&&&&&&&&&&&&因此巴菲特把自己财富的85%捐赠给基金会,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慷慨的捐赠行为,这一行为使得之前美国两位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和约翰·洛克菲勒的捐赠相形见绌,因为按照2006年美元币值衡量,卡耐基基金的规模为41亿美元,而洛克菲勒基金的规模为76亿美元。&&&&&&&&&&&&&&因此巴菲特心甘情愿地为国家繁荣而纳税,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只占美国股票市场市值的1%,但是它却是美国纳税最多的10家公司之一。2006年伯克希尔支付了44亿美元的联邦所得税,这一年美国政府花费了2.6万亿美元,平均每天70亿美元。伯克希尔支付了超过半天的政府支出的所有账单。&&&&&&&&&&&&&&……&&&&&&&&&&&&&&所以,巴菲特精神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精神,巴菲特是最忠实地践行资本主义精神的人,他是所有忠实地践行资本主义精神的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近千元存款遗忘了22年 利息终于算清仅420元&&&&&&&&&&&&&&《今日早报》见习记者&陈翔&&&&&&&&&&&&&&早报讯&973.19元钱存22年,利息有多少?最初的答案是200元左右。宁波的张先生不接受,认为明显少了。昨天,银行工作人员根据22年来的不同时期,分段计算。清单足足算了两页纸,终于得出了确切答案:420.33元。&&&&&&&&&&&&&&虽然这个结果还是低于张先生的期望值,但他表示心服口服。&&&&&&&&&&&&&&张先生是新昌人,后来到宁波打工。前几天,他在家从箱底翻出一本存折。打开一看,是1986年在西郊信用社开的户,里面还存有973.19元。而这笔存款,已经被张先生整整遗忘了22年。&&&&&&&&&&&&&&“存了这么多年,该有不少利息吧?”张先生这样想着,带上存折,来到西郊信用社,可银行的电脑系统里根本已经查不到这个存折账号了。&&&&&&&&&&&&&&西郊信用社主任助理傅先生表示,张先生的老存折属于活期企业存款,最后一次使用时间是日,卡里还剩973.19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张先生一年以上未发生银行活动,视同自愿销户。剩余存款保留,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因为事隔20多年,按分段计息还是按挂牌利息来算?如果是分段利息的话,那22年间早就不知变过多少回了。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采用什么依据为他计算利息,傅先生表示可先支付张先生200元,等具体利息算出后,余款给他。&&&&&&&&&&&&&&“200元也太少了吧。”张先生想不通。&&&&&&&&&&&&&&最后,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归纳出这笔利息应该分1987年、1993年、2005年三个时段来结算。&&&&&&&&&&&&&&西郊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接下来的日子里,都在算利息,从1987年一直算到2009年,数字密密麻麻填满了两张利息结算表格,总算得出了张先生的应得利息:420.33元。&&&&&&&&&&&&&&傅先生说,信用社会尽快通知张先生前来确认领取他的420.33元利息。&&&&&&&&&&&&&&昨天,张先生得知了这一消息,对此表示接受。他说,这已经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银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很感动。&&&&&&&&&&&&&&如果973.19元钱投资22年,收益又会有多少了?&&&&&&&&&&&&&&以最简单的指数ETF作为投资对象,以历史平均的10%作为年收益,根据“72法则”,22年几乎刚好等于3*7.2年,也就是说,这973.19元钱投资22年,将刚好实现翻三番。结果如下:&&&&&&&&&&&&&&973.19&——&&1946.38&——&&3892.76&——&&7785.52&!&&&&&&&&&&&&&&7785.52&/&420.33&=&18.54倍!&&&&&&&&&&&&&&我不禁感慨:&&&&&&&&&&&&&&对于投资,&&&&&&&&&&&&&&对于储蓄,&&&&&&&&&&&&&&对于复利,&&&&&&&&&&&&&&对于单利,&&&&&&&&&&&&&&22年的时间,18.54倍的差距,&&&&&&&&&&&&&&真实的告诉了我们:&&&&&&&&&&&&&&时间的玫瑰,取决于握在谁的手中,并以如何的方式握着!&&&&&&&&&&&&&&973.19元钱投资22年,收益又会有多少了?&&&&&&&&&&&&&&以最简单的指数ETF作为投资对象,以历史平均的10%作为年收益,根据“72法则”,22年几乎刚好等于3*7.2年,也就是说,这973.19元钱投资22年,将刚好实现翻三番。结果如下:&&&&&&&&&&&&&&973.19&——&&1946.38&——&&3892.76&——&&7785.52&!&&&&&&&&&&&&&&7785.52&/&420.33&=&18.54倍!&&&&&&&&&&&&&&我不禁感慨:&&&&&&&&&&&&&&对于投资,&&&&&&&&&&&&&&对于储蓄,&&&&&&&&&&&&&&对于复利,&&&&&&&&&&&&&&对于单利,&&&&&&&&&&&&&&22年的时间,18.54倍的差距,&&&&&&&&&&&&&&真实的告诉了我们:&&&&&&&&&&&&&&时间的玫瑰,取决于握在谁的手中,并以如何的方式握着!
巴菲特不喜欢谈论的事&&&&&&&&&&&&&&&&&&&&&&沃伦·巴菲特很奇怪,他很不喜欢谈论他正在做的事。上世纪50年代,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他的学生上课时总是会举一些廉价的股票作为例子,而他的不少聪明的学生总是立即买进一些廉价的股票,最终大获其利。1953年,巴菲特也在奥马哈大学讲了一堂“投资原理”课,但是,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不同的是,他拒绝透露任何消息。巴菲特在每个方面都模仿他的老师,即使他写给父母的信,也刻意模仿格雷厄姆的写作风格,但是在这一方面,他却与格雷厄姆不同。&&&&&&&&&&&&&&巴菲特说他永远不会让他的合伙人知道他正在做什么,特别是拒绝告诉任何人他在关注的股票,对此他戒备森严,十分认真,绝不妥协。1956年,还在他的合伙人公司创办的时候,他就明确对他的合伙人说,“我会把你们的钱当成我的钱来用,我会承担一部分损失和利润。而且我不会告诉你们我在做些什么。”有一个例子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名合伙人闯进了巴菲特办公地点的接待室,这位合伙人想知道公司的钱被投到了什么地方。那时巴菲特正与一位银行家会谈,巴菲特告诉秘书他正忙着。过了一会儿,秘书又回来告诉巴菲特说,那个人坚持要见他。巴菲特消失了一分钟,回来告诉秘书说:“替这个家伙结账,让他退出合伙人公司。”然后,他对那个银行家说:“他们知道我的规矩,我每年向他们汇报一次。”《新金融大师》的作者约翰·特雷恩曾回忆这样一件事。五、六十年代时,他正在寻找“一个存放资金的好地方”,当他遇见巴菲特后,“得知他不会透露他所持有的股票时,我决定不加入他的公司。”很显然,后来特雷恩说,这个决定让他后悔万分。&&&&&&&&&&&&&&那时候巴菲特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他也没有任何明文表达的东西可以说明他值得合伙人的信任,而且他并没有营造出一种别人所希望的气氛,但是他就是不希望任何人过问他在股票上所做的决策。巴菲特执意不肯透露自己的股票,是因为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如果他要买进更多的股票,他就要花更大的费用。因此,罗杰·罗文斯坦说,巴菲特不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甚至害怕说梦话,因为他的妻儿可能听到。即使后来与查理·芒格同事,巴菲特仍然拒绝与任何人谈论投资对象。即便卖掉股票,他也很少去谈论,因为他有可能在未来又再买回。巴菲特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因此他不需要别人来支持他什么。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哈沙维公司股东大会上指出,“你正确是因为你的论据正确,推理正确。这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唯一方法。”&&&&&&&&&&&&&&巴菲特的忧虑并非没有依据。如果说早期的巴菲特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好的投资观点是珍稀、宝贵的,而且就像好的产品或收购计划一样容易被人盗取”。而好的观点就是他的股票。如今,全世界的投资者几乎都在揣测巴菲特的举动,巴菲特严守秘密就非常有必要了。看看巴菲特买进被公布之后,中国石油的股价的表现就清楚了。再看看去年巴菲特“曾报价5亿美元想购买一只中国股票,但是遭到拒绝”的消息公布之后市场的普遍猜测,最后花落,导致买卖比亚迪的人蜂拥而至,股价被迅速推高,就更清楚不过了。&&&&&&&&&&&&&&有人曾经评价乔治·索罗斯,说他是“一个独行侠,从不透露他的行动,甚至与他的合作伙伴保持着距离”,这句话应用在巴菲特身上也同样合适。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有幸比如在巴菲特最喜欢去的牛排店遇见他,记住了千万不要问他最近买了什么股票或看好什么股票,以免自讨没趣。除了这一点外,如果你要和他谈论商业或是投资原理,那么巴菲特将是十分乐意的。
1、“往往看起来复杂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智者往往喜欢化繁为简,但是人性的弱点却常常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比如对一家公司的估值,我们只能估计一个大概的区间。而且评估模型不应该复杂化,应该尽可能地将之简单化。越简单,涉及的变量越少,整体评估的准确率越高。沃伦·巴菲特就曾对商学院进行批评,他说,商学院“重视复杂的过程而忽视简单的过程,但是,简单的过程却更有效。”巴菲特有时候甚至简单到这种程度,举一个这样的例子。1982年,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准备收购奥马哈的中央州立保险赔偿公司,当时担任公司高管的威廉·凯泽是这样描述这笔交易的:巴菲特给出的报价相当于公司的每年收益的10倍。凯泽说,“那么去年我们的收益是1000万美元,因此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您的报价应为1亿美元。”当凯泽报出这一价格时,努力掩饰内心的激动。巴菲特说,“成交。”于是凯泽想乘胜追击,说,“1.25亿美元如何?”巴菲特说,“太迟了,我已经决定了,就1亿美元。”你看,就是这么简单,因为评估公司的价值,在价格低于公司价值的时候买进,并不需要什么科学,因此巴菲特说,“投资比你想的要简单,但比看上去要难。”&&&&&&&&&&&&&&2、“往往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是最符合逻辑的。”&&&&&&&&&&&&&&当整个市场向上走,许多人在高位奋不顾身的买进,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如果我们把股票看做是一种商品或者是一桩买卖,那么是绝不会在价格很高的时候买进的。但是这种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却是最符合逻辑的,因为那是极度乐观、过分贪婪。而当整个市场向下走,调整达70%以上,比如牛市中原来买1股,现在可以买7股,牛市中原来买1股,现在可以买5股,但是即使这样,许多人不但不想买进反而只想卖出,就像段永平所说的,以前10块钱你想买,现在5块钱你反而想卖,这又是不符合逻辑的。但是这种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又却是最符合逻辑的,因为那是极度恐惧、极度悲观。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许多人的眼中似乎也是非常不符合逻辑的,因为他们竟然采取了与他们背道而驰的策略。但是这种似乎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却又是最符合逻辑的,因为价值投资者深知当许多人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断然是没有好价格的;只有在没有人对股票兴趣的时候,才会看到事情的真相:以低价买进真正优秀的公司,从而获得好收益。&&&&&&&&&&&&&&3、“往往看起来很巧合的事情,其实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发表了一次重要的演讲,巴菲特针对有些人认为一再战胜市场的人凭的都是运气。巴菲特说,也许是这样,但是他们的成功不能简单地都归于好运。不管是约翰·梅内德·凯恩斯,还是查理·芒格,或是比尔·瑞尼、娄·辛普森,当然也包括了巴菲特本人,他们很巧合地都长期战胜了市场,这肯定不能都归于运气,而是因为他们都遵循了同样的规则。这些规则的来源相同,都来自本杰明·格雷厄姆,他们都居住在格雷厄姆-多德村的“智慧村庄”里。他们并不需要讨论贝塔值、资金模型或收益的共变性,这些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信念:只希望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公司,而且只有当股票的安全边际显著的时候。他们还相信,把投资组合集中在有限的几只高利润的股票上,换手率极低,不仅会降低风险,而且有助于产生比市场的收益率高得多的收益。实际上,并不只是这些人会采用这些策略,任何人只要愿意实施并践行价值投资,其结果最终都一样。所以,在以上的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看起来很巧合的事情,确实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4、“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判断。”&&&&&&&&&&&&&&生活中,人们情感的力量总是大于理智。但是在股市中,如果把情感带进股市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情绪化带来的结果——恐惧或贪婪,将使得投资者经常以远高于或远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的愚蠢价格买进或卖出。因此任何希望从股市中获利的人,必须抑制情感的影响,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控制情感,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警觉,充分利用其他投资者受情感驱使做出决策从而提供给我们的大好时机。“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判断”,因为在冲动或恐惧下,往往会发生错误的判断。股价之所以会上下波动,是因为受到各种合理或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公司仍然保持吸引第一次买下公司股票时的质量,价格迟早是会回升的,因此无须惊慌失措。在这一点上,巴菲特一直坚持,除非你能做到看见自己的股票下跌50%仍然不惊慌,否则就不要进入市场。而当市场处于高涨时,也不必担心错过这一波所谓的行情,要担心的应该是在冲动之下未经准备就采取行动,因为投资最不需要的是激情。
1、巴菲特还住在家乡奥马哈的那套老房子里,这成为其节俭人生观的招牌动作。不过,原来他有5套房子,但只在其中两套居住。&&&&&&&&&&&&&&??&&&&&&&??2、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传奇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前总经理唐纳德?基奥一家,在50多年前就是巴菲特家的街坊邻居。巴菲特当年初出茅庐搞投资,去过基奥家几次,屡次降低“投资门槛”拉委托资金,但最后仍然被拒绝。&&&&&&&??&&&&&&&??3、我一直认为,巴菲特对于媒体的情有独钟,如他对《华盛顿邮报》的著名战例,不光是出于投资价值的估算,他对于政治一向热衷。《滚雪球》印证了我的想法。他的父亲上大学时就主修新闻,后来是在爷爷的坚持下,才“放弃了高脑力、低收入的新闻行业”,转而销售保险,开始了家族的金融生涯。巴菲特家族与传媒世家就此擦肩而过。&&&&&&&??&&&&&&&??4、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史上最坚决的抄底爱好者。现在看来,这是有遗传的,不管是基因还是文化遗传。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巴菲特父亲打工的银行倒闭了,比失业更惨的是,他的钱也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个时候,父亲作了一项绝不逊色于儿子的勇敢决策:他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在全世界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此时距离市场的底部还有七八年!)。随后,尽管美国天灾人祸不断,罗斯福的当选又让他深恶痛绝,但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日渐走上轨道,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在大萧条中奇迹般地日益改善。范卫锋相信,这一段成功地“过早抄底”的家庭经历,根深蒂固地、从童年时期建立了巴菲特在绝境中的乐观主义信仰。&&&&&&&??&&&&&&&&??5、人们一直竭力从巴菲特的童年中,找出日后成为股神的线索。但在我看来,这种努力基本告于失败,仅有一些的案例也过于牵强附会。比如,巴菲特从小喜欢收集瓶盖,当然包括他后来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瓶盖,可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他放弃了收集过瓶盖的其他公司(包括百事可乐等N家汽水公司)呢?&&&&&&&??&&&&&&&??6、现在我周围的朋友之所以热衷股票,往往是因为打工不如意,生意更不好做。但巴菲特在专业投资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已经是个成功的个体户。童年时期的送报卖口香糖之类,可以不算。14岁时,他已经靠课余小经营,赚到1000美元(1944年),15岁时,他投资了父亲的建材公司,还用自己赚的1200美元,买了40英亩的农场。17岁时,身家5000美元(相当于现在5万多美元)&&&&&&&??&&&&&&&??7、大多数股民炒股十几年仍未见过中金公司的CEO,但巴菲特10岁时就和父亲拜访过西德尼?温伯格——华尔街历史名人,当时高盛的掌舵者。西德尼在巴菲特出门时拥抱了他,问“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巴菲特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在这次拥抱68年之后(2008年),他在金融危机中出手投资/援助高盛。如同可口可乐的瓶盖、少年时送《华盛顿邮报》,巴菲特与投资对象的关系,常常能够追溯到几十年之前。&&&&&&&??&&&&&&&??8、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其政治风格和儿子在投资圈内一样:孤狼主义。不在政治/投资的人际圈中过份拉帮结派,以政治/投资理念(而非人际关系)决定投票/股票的选择。&&&&&&&??&&&&&&&??9、巴菲特属于典型的蔫坏小孩。不善运动——乒乓球除外;不善泡妞——连姐姐都不乐意带他玩,因为嫌他太土;不善交际——在读了戴尔?卡内基的书之后有所改善,时常去百货商店偷东西,专门去抛空老师喜爱的AT&T股票。这种青春期的挫败曾造就无数伟人/恶人,而巴菲特把全部的青春期动力用于一个领域:赚钱。&&&&&&&??&&&&&&&??10、PIMCO(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的旗帜人物比尔?格罗斯,当年上学时精研赌术,据说是靠赌博赚钱读完大学。巴菲特与众多投资大师一样,年轻时对赛马颇有心得,并和朋友写出自己的马经《稳健之选》。他利用父亲的国会议员“特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父亲帮他从国会图书馆,把几百本赛马预测的书全部借出来。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道路和一般人类似,都曾琢磨旁门左道,热衷奇门遁甲,只不过他在30岁以前已经走完这条歧路,而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刚开始入市。&&&&&&&??&&&&&&&??11、打算效仿巴菲特在大学里做生意、赌马的学生务必注意,尽管巴菲特不爱埋头苦读,但成绩不坏。他的同学回忆,“在会计课上,导师还没有把200个学生的考卷发完,他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尽管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打鼓和唱歌上”。这一点和比尔?盖茨类似。
投资人是旁观者。&&&&&&&&&&&&&&&&&&巴菲特在1978年给股东的信中提到一个经营业绩非常好的被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名字叫SAFECO保险公司。巴菲特对它的评价是:“他们的核保能力无与伦比,他们的损失准备提列相当保守,而他们的投资策略也相当合理。SAFECO的保险事业营运纯净利润远优于我们的其它公司。”&&&&&&&对于这样一家令巴菲特无比满意的公司,巴菲特借此引出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理念----“投资人是旁观者”。对于好公司投资人要习惯善于刻意旁观,并且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干预公司经营。巴菲特在1978年的信中写道:“SAFECO公司的经营决策,过去的记录显示他们营运管理的绩效甚至比我们自己经营还要好,虽然闲坐一旁看别人表现,难免有点无趣且有伤自尊,但我们认为这本来就是被动参与某些优秀的经营阶层所必须牺牲的,因为就算有人有幸得以取得SAFECO的控制权,最好的方式还是坐在一旁让现有管理阶层自由发挥。”
巴菲特买股藏玄机&&&&&&&&&&&&&&&&&&&&&&&&&&3月1日,巴菲特将公布其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截至2008年底的最新投资组合情况,巴菲特公开表示他可能会继续增持诸如通用电气公司、高盛集团和美国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公司(Harley&Davidson),但更多的投资者希望从他的资产配置中寻觅到可以从公开市场买进的目标。&&&&&&&&  巴菲特去年10月17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他正在买进股票。(根据以往历史数据分析,巴菲特大量买入卖出后半年内市场就会朝着这个方面发展,日期计:日前)可惜很多人并没有理会巴菲特的注解,他只是动用了个人账户上的资金,而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钱来买进股票,记者注意到,他在动用伯克希尔公司的钱投资时,更青睐那些固定收益目标,如可转换优先股或企业债券,他最近就是大手笔买进了瑞士再保险公司和哈雷-戴维森公司的无担保债券。&&&&&&&&&&&&&&  青睐固定收益投资&&&&&&&&&&&&&&  巴菲特正在减少买股的规模,增加一些固定收益品种,以更好的配置其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现金。彭博社提供的数据称,2008年上半年,巴菲特卖出股票的总价值为17.6亿美元,买入股票总价值55.1亿美元,而前一年同期,巴菲特买入股票115亿美元,卖出股票20.9亿美元。巴菲特去年上半年的股票买入规模同比减少了大约52%。&&&&&&&&&&&&&&  另一方面,截至2008年&9月30日,伯克希尔公司总共持有约97亿美元的企业债和可转换优先股,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61%,去年11月,巴菲特还出资3亿美元北美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USG公司的债券。&&&&&&&&&&&&&&  今年2月6日,伯克希尔公司向瑞士再保险公司注资30亿瑞士法郎,收购后者发行的附有12%票息、永久可转换优先股。伯克希尔公司有权在3年之后将其以每股25瑞士法郎的价格转换成为瑞士再保险的股票。而就在三天前的2月3日,伯克希尔公司出资3亿美元,买进美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公司的无担保债券。作为回报,伯克希尔公司每年将获得15%的固定利息。&&&&&&&&&&&&&&  2008年以来,巴菲特一直试图利用全球信贷危机带来的机遇,大手笔买进一些美国知名制造业公司的股份。Carret&Zane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弗兰克·贝特兹说:“当前的经济形势确实为巴菲特提供了投资机遇。巴菲特可能认为,哈雷-戴维森公司长期而言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股神”注资的消息使在纽交所上市的哈雷-戴维森公司股价2月3日当天上涨了16%,而在2008年,该股的市值缩水超过了2/3。&&&&&&&&&&&&&&  巴菲特最新一些投资行为与通常的持股不同,他开始把现金“借”给一些知名企业,而不是在公开市场买进股票,得到了普通投资者无法获得的优惠条件。去年10月,巴菲特出资30亿美元购买了通用电气(GE)的优先股,每年可以获得10%的股息,并有权在今后5年内的任何时间以22.45美元/股的价格增持总价30亿美元的通用电气股票,尽管这一价格相当于通用公司当前股价的两倍。同样,巴菲特出资50亿美元买进了高盛公司的优先股,他同样要求获得10%的年息,并有权在今后5年内以115美元/股的价格增持总价50亿美元的高盛股票,当然这一协议价比目前高盛股价高39%左右。&&&&&&&&&&&&&&  倾情铁路股&&&&&&&&&&&&&&  尽管巴菲特对于在公开市场增持流通股趋于谨慎,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铁路股的钟爱。日,伯克希尔公司再次增持了230万股公司伯林顿北方桑特菲公司(BNSF)的股票。&&&&&&&&&&&&&&  伯林顿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铁路股,从2007年4月巴菲特首次介入该股以来,他已经数次增持该股。迄今,伯克希尔公司已经持有后者7600万股股票,占其总股份的22%。&&&&&&&&&&&&&&  从2008年10月至今,伯克希尔公司增持了伯林顿公司1300万股,而同期该股下跌了25%。尽管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放缓会拖累铁路公司的业绩,但BNS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收益飙升了41%,远远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第二次减持星座能源&&&&&&&&&&&&&&  2月1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披露文件显示,截至1月23日,该公司已经将持有的星座能源集团(Constellation)股份从1722万股减少到1483万股,占后者股份7.45%。这也是巴菲特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出售星座能源的股份,今年1月初,伯克希尔公司抛售了267万股星座能源的股票。&&&&&&&&&&&&&&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洲能源控股公司与星座能源达成初步协议,它支付47亿美元获得星座能源集团的普通股权益、获得10亿美元的特别优先股并承担其48亿美元的净负债。但是到了日,星座能源“改口”宣布以4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一半的核能业务卖给法国电力公司股份,作为补偿,伯克希尔公司获得了5.93亿美元的“分手费”和2000万股星座能源集团股票。&&&&&&&&&&&&&&  “股神”也有盈利压力&&&&&&&&&&&&&&  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将公布其2008年的年报。由于投资者担心伯克希尔公司大量持有的金融股(美国运通和富国银行)大幅跳水,以及其衍生品和约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菲特 睡觉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