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法律对当时的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何影响

材料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_百度知道
材料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出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内容:1、加强对市场的管理;2、实行“海禁”的政策。影响:1、加强立法,规范了对市场的管理,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实行“海禁”使得对外贸易逐渐萎缩,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袁隆平说:“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句话说明他认为A.实践不如知识重要B.知识不如实践重要C.知识需要实践支撑D.书本电脑与种水稻无关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袁隆平说:“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句话说明他认为A.实践不如知识重要B.知识不如实践重要C.知识需要实践支撑D.书本电脑与种水稻无关
C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袁隆平并不是在说明实践与知识谁更重要,而是强调书本知识与电脑技术是死的,用在实践上才能出真知。故选C。其他各项明显错误。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袁隆平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科技发展的其它表现也需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汪道涵先生去世,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九二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 B."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4) 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材料四&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1分〉 )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不结盟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该名言最可能出自(&&)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材料三】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材料五】李贽虽在麻城(李贽弃官后孑身寄居麻城的龙潭湖芝佛院,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相关问题:(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6分)(2)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办私学的最大的作用,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5分)(3)材料二、三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8分)(4)据材料四,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8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ID:21-2312327][精]2016年八年级下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当前位置:
[ID:21-2312327][精]2016年八年级下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30个学币 (或精品点2个)
同分类其他资源
资料简介:
考查范围:八下社会全册,思品第一二单元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页,有二大题,26小题。 2、全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答题卷)两部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题卷共2页。*温馨提示: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自己,定会成功!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1.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尊王攘夷政策
B.休生养息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2.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3.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①大闹天宫——《西游记》
②空城计——《水浒传》
③武松打虎——《三国演义》
④黛玉葬花——《红楼梦》A.①③
试卷类型:期末试卷
资料版本:通用
适用地区:浙江省
文件大小:179.57KB
下载与使用帮助
21世纪教育
中小学教师帮我国当前法治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当前法治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法律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作用
  摘 要: 本文着重讨论了历史上各个国家都牵涉到的关乎民族存亡的问题:法律和经济。解决好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兴盛,延续的问题。学界最新的许多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关系。这一研究结果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法律和发展”问题的辩论。然而,目前学界对这种正相关所隐含的因果关系还没有定论:到底是先有法制再有经济发展,还是正好相反?笔者赞同Coffee(2001)所主张的“先发展,后规范,再发展”的思想,也就是法制与经济发展是互动的。中国论文网 /2/view-4086396.htm  关键词: 法律制度; 经济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 D9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  一、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特点  对比中西方法律,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司法系统并非独立于行政系统(例如,Jones(2003)就此做出了精彩的论述)。至少从唐朝开始(公元618-907年),直至1911年清朝末年,中国一直就是中央集权制。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司法大权。地方的审判权完全归属行政机关,中央虽设有专门审判机关,但其活动为皇帝所左右,监察、行政机关也可审理案件,审判机关往往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封建社会并无独立审判权,审判机关只是皇帝及受皇帝控制的行政机关的附庸,所以那些地方官员事实上不受任何制约,唯一的制约就是未来是否可以升官发财。中国法律传统的另一特征是,强调行政处罚与刑事制裁,缺少民事责任以及程序法方面的规范。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用来加强其统治权力,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至今,该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因此,该法典本质上属于行政法典和刑事法典,它倾向于依赖行政和刑事处罚来调整社会关系。  近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精神与历代王朝相比并没有很大改变。法律仍旧被看作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司法系统依然被政府行政权力牢牢控制,并没有独立有效的司法体制;政令与法院的判决经常混淆一起;“分权学说”没有被官方正式采用。  这样的法律制度下,中国的大多数钱都入了国库了,可以说是“藏富于国”,但不可回避的产生中国历史周期问题:平均四五十年农民起义一次,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而每一次的农民起义不出意外的原因都是不满意政府苛捐杂税,让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说到底其实还是经济问题,老百姓口袋子的钱全进了国库了,吃不上,穿不暖,谁还肯给你干活。从负债来看,晚清的赤字没有像历史教科书说的那么可怕,关键在于当时缺乏缓和财政赤字危机的手段,问题出在国家理财策略上。清政府在当时仍然采用了“节流”手段,靠单年的加税来解决财政危机,相当于“税负休克疗法”,它无法让朝廷把一次大开支平摊到未来30、50年的财政收入上,没办法让社会大众为其每年支付一点,造成了老百姓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不发生战乱也很难了。  二、中国法律的变革和发展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法律系开始发生了真正的变革,大量的新的实体法被颁布(尤其是在商事和民事法律领域),并于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但是这些实体法和程序法并没有真正的摆脱中国传统法律的两个特征。  1978年,中国开始经济改革,但是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的主要成就还只是集中在农村,做包产到户。农民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尽管如此,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是大大提高了。农村改革的成功引发了关于如何在国家所有权(state ownership)占统治地位的工业领域进行改革的讨论。于是国有企业被引入了个人责任制模式,也就是短时间领导有创造利润的责任了,但这种短期行为,无法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产权不明晰,不可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进行长远规划。因此,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尝试“股份制”,试图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当大量股份公司建立了,中国政府又建立起了正式的股票交易所,以便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革家出于政治考虑,把股份分成了: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三类。而且规定只有流通股才能上市,这样间接的使国家参与了控股,于是也成了证券民事诉讼困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民事诉讼判决向中小投资者赔偿损失,那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会使法院陷入两难境地。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颁布之前,中国股市还是一片昏暗,股民更是摸不清楚方向,当时上海交易所的情形,人们疯狂的买进卖出,交易所门庭若市,股指从617点飙升到1266点,但是随后五个月连续下滑,尽管这种下滑状态没有持续再进行,可带给股民的“信托”(郎咸平教授的观点)责任也没了,直到政府介入证券市场,鼓励股票交易,重振股市。1990年初,即使有投资者想起诉要求索赔,法院也不会受理这种诉讼,在1994年股东们唯一可以寻求保护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一法律规定了民事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有权要求民事赔偿,然而,中国法院对于民事侵权诉讼尤其是对证券领域的民事侵权诉讼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一缺憾直到今天仍然存在。造就这一现实的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中国的法学教育在“文革”时期完全停止,直到1980年才恢复。  后随着股民的利益受损,上市企业造假等等问题,市场逐渐在规范,并出台了中国证券法,但是尽管很多方面已经有了进展,法院系统在具体执行证券法方面仍需更多努力。在法的制定与法的实施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在大陆法系国家,自上而下地制定法律然后不知实施的法律传统是根深蒂固的,也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中国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普通法系的优势,因为在判例法下,法官们有通过实践创造法律的权力,能使法律更强劲的发展。  三、法律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制度经济学文献中,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法律与经济之间存在相关性。据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一个基本前提,即存在一个保护产权关系的法律体系。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可靠的法律体系,人们无法预期从事交易的结果、无法知道从交易中获得的利益能否属于自己。  法律经济学文献普遍认为,法律对市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当市场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更是如此。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法律(Market-Friendly law)固然令人渴望,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促进法制的变革?法律如何变革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呢?陈志武教授认为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先于法律发展,然后由法律促进经济的深化。这与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通过“休克疗法”推动经济改革也不同。中国从1978年开始在农业领域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尝试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1980年初,当农业领域的改革取得成功后,中国开始了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改造,并于1990年率先在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让几个先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公开上市。当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帮助老国企从公众那里筹集到资本时,其对法律变革的影响开始变得重要了。这一经验就是“先发展,后规范”。  法律秩序未必是市场发展初期的前提条件,但却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的经济活动对于法律的变革会产生不同的推动力。资本市场可能是形成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的团体并从而对法律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最有利的力量。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这其中也包括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内在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靠正确的指导思想来统领,也需要靠完备的法制来保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可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对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志武.证券集团诉讼在美国的应用[J].证券法律评论,2002(2):260-294.  [2] 郎咸平,汪姜维.寻找最适当造假利润率[J].新财富,200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经济社会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