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量大到什么程度,这足以证明东方

6062被浏览3149144分享邀请回答1.3K3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K6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b&回访&/b&&/p&&p&北上广深的楼市在经历了连续2年暴涨之后,终于在降杠杆和雄安新区的双重打压下熄火了,而这看上去更像是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6月份股市凶猛上涨的一个房地产版本的翻版而已,持有资产的并预先掌握消息的人,发了一大笔横财,而在10万/平米接盘的大侠们则是要面对10-20%的下跌,而招商银行的股票则创了股灾以来的新高,本人也快工作3年了。2016年买的小房子,半年内最高的时候暴涨了40%,现在同样也是雄安的影子下瑟瑟发抖,买的军工股亏的一塌糊涂。&/p&&p&对于大部分上知乎的吃瓜群众而言,至少对于我,好好工作才是正道。&/p&&p&回顾历史,预测未来?&/p&&p&本人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主要因为社会科学不是科学,依旧不看好房价:&/p&&p&(1)350级别的高铁。&/p&&p&(2)自动驾驶以及智能交通。&/p&&p&(3)高速互联网+VR。&/p&&p&(4)雄安新区和区域创新中心的崛起。&/p&&p&濮阳人到郑州读了个中国科学院UCLA河南学校的本科+硕士,学的是化学,然后加入了惠成电子做工程师,一年拿十几万,去北京干什么?&/p&
回访北上广深的楼市在经历了连续2年暴涨之后,终于在降杠杆和雄安新区的双重打压下熄火了,而这看上去更像是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6月份股市凶猛上涨的一个房地产版本的翻版而已,持有资产的并预先掌握消息的人,发了一大笔横财,而在10万/平米接…
&p&最近只要还在炒股的同学周围一定跑不了美联储加息这个话题。&/p&&br&&p&说实话,我也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这件事对与我们的A股影响就如此之大呢?所以,我们想往深里扒扒看,美联储加息到底是什么?&/p&&br&&p&带着这几个问题去寻找答案。&/p&&p&1、美联储是什么?&/p&&p&2、加息到底是加的什么息?&/p&&p&3、为什么要加息?加息的影响是什么?&/p&&p&4、加息是如何操作的?&/p&&p&5、对我们A股的影响有多大?&/p&&br&&p&一、美联储是什么?&/p&&p&他有一个固定的英文名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但又不属于政府机构。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p&&br&&p&只是他有很多中文名: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联邦储备局,这几个中文名都他。可怜我被这三个名字的关系搞头疼了好久。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玩意。&/p&&br&&p&美联储拥有悠久的历史&/p&&p&1811年,美联储的奠基,美国第一银行在运行了20年之后,因为其私人银行的性质以及绝大多数股东是欧洲人的原因被国会解散。&/p&&br&&p&1836年,美联储的前身,美国第二银行在运行了20年之后,虽然更接近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但因其只服务于经济发达地区,只为富人服务而广受诟病,最终被国会宣布停业。&/p&&br&&p&1913年,拥有12家地区联邦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正式成立。&/p&&br&&p&既然是一个系统,那就是有一个组织结构的,这个系统主要由:&/p&&br&&p&1、正式结构&/p&&p&分散在各地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s)&/p&&p&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p&&p&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p&&br&&p&2、以及非正式结构&/p&&p&联邦咨询委员会&/p&&p&会员商业银行(超过4000家)&/p&&p&和一些辅助的支撑职能部门构成。&/p&&br&&p&其中,12个联邦储备银行为非营利非政府机构,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属于政府机构,也称为联邦储备局。&/p&&br&&p&美联储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其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同时考虑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声音从而避免了货币政策完全集中在联邦政府手里。&/p&&br&&figure&&img src=&/c37f783da17b63b4c10ef716_b.png& data-rawwidth=&1854& data-rawheight=&1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54& data-original=&/c37f783da17b63b4c10ef716_r.png&&&/figure&&br&&p&为什么搞了这么多地方的联储银行呢?&/p&&br&&p&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当初因不被大众接受而最后被迫关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个银行都位于美国东北部的费城,被很多人认为主要服务于东北部的一些富豪商人,而不是所有美国人。美联储在成立时认真吸取了这个教训。&/p&&br&&p&下图显示了12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总部和各自管理的辖区。由于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管理一个大区,这些银行往往被简称为地区联储。这么看,美国的东北部地区的是多一些哈。这主要是由于美联储1913年成立时,美国的经济重心主要集中于东北部。&/p&&figure&&img src=&/f44c05709bf77bac181d45a00f28c1fe_b.pn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f44c05709bf77bac181d45a00f28c1fe_r.png&&&/figure&&br&&br&&p&每一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代号由一个英文字母和一个数字组成。比如波士顿联储是第一个成立的联邦储备银行,代号为1A。第二个成立的是纽约联储,代号是2B,哈哈,居然是2B,纽约很受伤啊,依此类推。达拉斯联储是第11个成立的,因此代号为11K。在1美元的钞票上,印着不同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和代号,表明这些1美元纸钞是从哪个地区流向市场的。&/p&&br&&p&相对于过去第一第二银行只在一个地区设定的制度而言,美联储让其他各州也有了自己的代言人的制度自然能够成就百年基业了。&/p&&br&&p&不管是美联储,还是第一第二银行,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金融危机,更简单粗暴点就是银行扛不住了,要救银行或者银行自救了。&/p&&br&&p&比如第一银行的背景是北美独立战争,第二银行的成立背景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都是战争对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p&&br&&p&美联储的成立要归功于两个因素:&/p&&p&一是因为在第二银行关闭的70年里,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使得放任自流的市场自由银行体系的缺点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p&&br&&p&二是因为1907年10月,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Company)被迫宣布破产。当时存款者人人自危,纷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款以避免损失。由于金融恐慌,银行间也失去信任,相互间的借贷完全冻结,并发生挤兑。这种银行挤兑很快从纽约蔓延到全国各地。当时,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讲,摩根当时扮演的角色正类似于2008年拯救金融市场的美联储。虽然一样损失惨重,但中央银行调节金融市场的让损失及时控制的优点也开始被大众接受。&/p&&br&&p&就这么一正一反的双重影响下,《奥尔德里奇计划》出台,构造了美联储的雏形,最终以其为蓝本形成了《联邦储备法案》。1913年,美国国会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的成立。&/p&&br&&p&所以美联储从一出生,就包含了一个重要职能,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金融市场,或者说拯救金融市场。与全世界大多数“央妈”一样,控制通胀和刺激就业。&/p&&figure&&img src=&/4cac542fe13eb67a3e46e90cdc22f811_b.png& data-rawwidth=&1236& data-rawheight=&9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6& data-original=&/4cac542fe13eb67a3e46e90cdc22f811_r.png&&&/figure&&br&&p&拯救金融市场的三种重要的道具分别是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贴现率(再贴现率)。&/p&&br&&p&这三种货币政策,都是针对的银行。&/p&&br&&p&1、比如法定准备金,就是银行如果要吸收10000元的存款,就要在美联储存入1000元。不能让银行把钱都贷出去,类似于保证金。要求存入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p&&br&&p&2、贴现率不太好解释,用个例子说吧,假如某个公司如果有一笔工程款还有一年才能收回来了,而他现在又需要钱给工人发工资,于是拿着这个合同去找银行借钱,银行一看这个代收款比较考虑于是就留下争取给他钱,并约定利息是多少,这个利息就是贴现率。&/p&&br&&p&可是如果特殊时期,银行也没钱了,就要朝美联储要钱,于是他他把这个凭证给美联储留下,美联储也给他定个利息给他放款,这个利息就是再贴现率。&/p&&br&&p&3、公开市场操作,就是美联储通过买卖国债来调控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继而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p&&br&&p&总之,这三种手段,最终都是通过调控金融市场中最核心的货币利率方式来调控社会流通货币总量。&/p&&br&&p&前面的铺垫结束了,总算要到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了。。。&/p&&br&&p&二、加息到底是加的什么息?&/p&&br&&p&我随便问了问我周围的人,只要是知道这个新闻的人,都会很诧异的看着我,反问一句:“不就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吗。”&/p&&br&&p&美国是一个崇尚市场经济的国家,这种国家意志主导利率的行为怎么可能被他们接受?&/p&&br&&p&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指定被认定是很LOW的事情,但他们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让利息调整到他们理想的水平,在他们看来, 行政手段指定的利率,注定也会被黑市拉回市场的真实水平。&/p&&br&&p&更何况加息也的确加的不是这个息,虽然这两个利息最终会被影响。&/p&&br&&p&加息调整的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银行向美联储拆借时的利率。银行间拆解利率是说假如银行没钱了,和银行之间借钱时支付的利率。而所有银行都没钱了,互相之间借不出来,只能问美联储借时,所支付的利率,这个就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了。&/p&&br&&p&而这个利率就是前面说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之一“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目标。&/p&&br&&p&确定这个利率水平的职能部门,就是前面说到的美联储旗下的正式机构之一:&/p&&p&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一般这个委员会由12个人组成。他们分别由政府指定的和联储银行的人组成。&/p&&br&&p&当然,这个利率调整后,就会直接影响银行业的资金成本,继而击鼓传花一般影响到工商企业,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和投资和国民经济。&/p&&br&&p&这又是为什么?&/p&&br&&p&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银行间拆解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之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原理大概是这个样子的:&/p&&br&&p&1、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p&&br&&p&2、降利率好操作,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呢?银行大可以不和他借,和其他银行借啊,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p&&br&&p&当然美联储肯定不是善茬,这时他就开始动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手段,在公开市场上抛出高息国债,吸纳金融市场过剩的超额货币,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银行间拆解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这时候,只要美联储宣布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也不需要你做什么操作了,我老老实实主动跟着上调就行了。&/p&&br&&p&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眼前俨然一幅骨灰级操盘手气定神闲对大盘指点江山的画卷。&/p&&br&&p&于是我很好奇,这个过程中,美联储是如何操作的呢?&/p&&br&&p&三、美联储如何实现加息的操作呢?&/p&&p&每隔6周FOMC就会在华盛顿开一次会,这个会议一般叫做议息会议,一般情况下选在周二、周三开两天。一年有8次。这两天吵得比较热闹的就是9月20日这次,今年,这种热闹还有两次。&/p&&br&&ul&&li&&p&1月26~27日(周二-周三)&/p&&/li&&li&&p&3月15~16日(周二-周三)&/p&&/li&&li&&p&4月26~27日(周二-周三)&/p&&/li&&li&&p&6月14~15日(周二-周三)&/p&&/li&&li&&p&7月26~27日(周二-周三)&/p&&/li&&li&&p&9月20~21日(周二-周三)&/p&&/li&&li&&p&11月1~2日(周二-周三)
未开始&/p&&/li&&li&&p&12月13~14日(周二-周三) 未开始&/p&&/li&&/ul&&br&&p&这种级别的开会,肯定不是随意的12个人过来聊聊天吵吵架就行了,前期自然有着很充分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本不同颜色的小册子:绿皮书、蓝皮书、棕皮书。&/p&&br&&p&绿皮书主要是向联储理事会成员提供主要经济部门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向的详细评估材料,并概要地展望一下经济增长、物价以及国际部门的情况。&/p&&br&&p&蓝皮书主要是为董事会成员提供货币、银行储备和利率的最新发展和展望方面的材料。&/p&&br&&p&棕皮书,在每次会议即将开始之前公布于众,主要提供12个储备区的区域经济状况。棕皮书的内容包括与当地商业巨头的谈话以及该地区的统计报告分析。&/p&&br&&p&与会人员根据上述材料首先讨论对经济及其关键变量的看法,接着每个人发表对美联储短期和长期动态目标的看法。会上FOMC12人要对主要政策变量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平等交换意见,会后形成一个详细指令性的操作指示,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帐户经理。这些指令在最初是延迟45天才公布的,现在在美国会的推动下,美联储在FOMC开会后第二天公布重要政策变化,但详细政策指示要在45天后公布。&/p&&br&&p&接到最终指示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帐户经理,最终负责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p&&br&&p&这些账户经理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啊。我查了一下资料,他们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就是这样度过的:&/p&&br&&ul&&li&&p&在每日早晨开市前,他阅读一份表明前一交易日结束时银行系统储备数量的报告,审查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p&&/li&&li&&p&上午9点,经理与几名政府债券交易商接触,了解其对当天形势的预测。&/p&&/li&&li&&p&上午10点,经理打电话给财政部了解财政存款变动,以调整美联储参谋机构对财政存款的预测。财政部官员打出将通过美联储帐户进行的政府债券的交易量和未来几天的融资计划。&/p&&/li&&li&&p&根据上述信息,公开市场帐户经理分析FOMC的具体指示,并根据防御性操作需要,制定出当天公开市场操作的实际计划。&/p&&/li&&li&&p&上午11点,经理与FOMC其他成员报批当天行动计划,得到批准后采取操作行动。&/p&&/li&&li&&p&操作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公开市场帐户的交易员打电话给40个政府债券交易商。&/p&&/li&&li&&p&中午,结束一天的交易。&/p&&br&&/li&&/ul&&p&是不是感觉没什么违和感,不就和我炒股时候一样吗。&/p&&br&&p&总之,就这样的,面联储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影响着银行的资金成本,继而影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最终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p&&br&&p&因为美元基本上是全世界性的流通货币,所以首先影响了外汇市场,然后是大宗商品市场、继而是股票债券市场,最终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p&&br&&p&至于如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p&&br&&p&四、加息对于我A的影响几何。&/p&&br&&p&其实,上面的内容比较枯燥,估计看的人不多,如果你快睡着了,那就在这里打起精神,划重点了。&/p&&br&&p&听网上很多财经媒体,大V把美联储加息这件事奉做神明,我也一度紧张关注。可事后我找到这些数据的时候,结果也是让我大吃一惊。&/p&&br&&p&先看短期影响,加息当日A股和道指涨跌似乎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以。&/p&&figure&&img src=&/20e3f07dde66bf619aa1_b.png& data-rawwidth=&1182& data-rawheight=&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2& data-original=&/20e3f07dde66bf619aa1_r.png&&&/figure&&br&&p&那长期呢?下面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a href=&tel:&&&/a&年的走势图: &/p&&figure&&img src=&/aaf050002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af050002e_r.jpg&&&/figure&&br&&p&从2006年开始,利率从最高5%左右一直降到了现在的0.25%。那同期的A股呢,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经历了0607年的超级大牛市、08年的金融危机、09年的快速反弹、12年的震荡市、以及去年的短命牛市和致命股灾,看起来那真真的是没啥相关性啊。&/p&&br&&p&倒是美股在降息刺激下走出了一轮高潮。&/p&&br&&p&看完这两个结果,我的感觉就是,A股目前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法外之地,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和其它市场的走向或政策关联性很小,真不用瞎操心。媒体和大V的热炒,在我看来,一是现在的A股太平淡无奇了,再不找点话题所有人都很尴尬。二来,也是表现他们水平和能力的大好机会,三来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在A股中掀起点波浪,浑水摸鱼一番。&/p&&br&&p&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我的防忽悠技能明显又UP了一个层次。&/p&&br&&p&对了,忘了两个关键词,鹰派和鸽派。&/p&&br&&p&鹰派就是主张加息的,想收紧货币的。&/p&&br&&p&鸽派就是主张降息的,想刺激货币的流通的。&/p&&br&&p&现在美联储主席,耶伦奶奶,大多数时候都是鸽派的。&/p&&br&&p&好了,这些内容应该够我装会逼了。&/p&
最近只要还在炒股的同学周围一定跑不了美联储加息这个话题。 说实话,我也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这件事对与我们的A股影响就如此之大呢?所以,我们想往深里扒扒看,美联储加息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几个问题去寻找答案。1、美联储是什么?2、加息到底是加的什么…
旧社会的时候,地主年底去佃户家里收租,有的收成不好,租子拖欠了太久,利滚利,最后肯定还不上,咋办?地主说得啦,你也不容易,欠的钱你就免了吧,以后好好干,家里头刨出啥值钱的玩意,先拿给我看看,我有用就拿钱买你的,当然价格我说了算。你看你家门前的几颗果树快死了,你承包给我,我有手艺能给它救活,到时候我付你点租金,但是果子我都摘走。你以后有钱了,得来我开的小卖店消费吧?我这啥都有,很富余,想要啥都卖给你,价格还优惠。儿子长大一点了,来我家的私塾上学认字。村里其他地主整天说我坏话,你得跟你的那些穷哥们说,我人不赖,跟我混没错的。我给你这么多实惠,下回村里选举换届,不选我你还选谁呢?
旧社会的时候,地主年底去佃户家里收租,有的收成不好,租子拖欠了太久,利滚利,最后肯定还不上,咋办?地主说得啦,你也不容易,欠的钱你就免了吧,以后好好干,家里头刨出啥值钱的玩意,先拿给我看看,我有用就拿钱买你的,当然价格我说了算。你看你家门…
&p&国家已经指明了方向——你不能买房,可以租房过日子啊。&/p&&p&一线租不了去二线,二线不行去三线。&/p&&p&租不起市中心,可以去郊区,通勤时间长一点,时间换空间。&/p&&p&单租不了可以合租,当然这个国家不允许,你可以和亲戚、同事、朋友一起租。&/p&&p&这都不行,还可以申请保障性质的公租房。&/p&&p&总之,如果是立足于居住,总是有办法解决的。&/p&&p&&br&&/p&&p&但是,如果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自住需求,是为了资产升值,那可能真的谁也没有办法。除非个人有奇遇,一线城市面对无基础普通人的房产投资大门已经关闭很久了,强二线城市很快也要关闭了。&/p&&p&而且,就算以后出现技术让大家都可以在一线城市的市中心居住,房产极大丰富和雨水阳光一样不值钱。只要社会还是以金钱为血液,只要社会还存在等级和阶级,一定会出现其他让普通人痛苦的东西的,可能比现在的房产更让人痛苦也不一定。&/p&&p&所以,改变心态吧。也许买不起房子这个事情你无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内心不要那么痛苦。&/p&&p&&br&&/p&&p&你说到了阶级固化的问题。看你的描述,你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希望在你这一代完成阶级的提升。这应该是你主要的焦虑。我建议你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条件,包括家庭、能力、收入、上升空间,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难度来挑战。拿玩游戏打比方,好比暗黑三开荒阶段一身蓝装黄装,就要挑战炼狱难度十三层,虽然打死一个怪能升十级,但是路边小怪对你也是一摸就死,何必呢?人家能打,那是有降等级装备,70级暗金装备1级就能用,别光看等级啊。&/p&&p&对普通人来说,改变命运有那么几个机会,求学、就业、结婚。这几个机会把握住,都能实现你阶层的提升和稳定。&/p&&p&你可能觉得买房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我得说不是,如果买房可以算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买彩票也是。&/p&&p&还有,不要期望在自己这一代就完成飞跃,毕其功于一役。好好养育自己的后代,让后代成才,也是一条路。只要你不是朝着养王子公主的方向使劲,养一个健康、善良,将来可以自食其力,照顾家庭的孩子,并不需要多高昂的成本。&/p&&p&最后,只要你完成了高等教育,运气不是太差,我相信以我国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大多数人达到小康生活是可以实现的。保底总有吧,不要太焦虑。&/p&
国家已经指明了方向——你不能买房,可以租房过日子啊。一线租不了去二线,二线不行去三线。租不起市中心,可以去郊区,通勤时间长一点,时间换空间。单租不了可以合租,当然这个国家不允许,你可以和亲戚、同事、朋友一起租。这都不行,还可以申请保障性质…
跟我念:&br&&blockquote&&b&资本没有国籍,小资产阶级是天生的卖国者。&/b&&/blockquote&&br&从这个答案下面见风吹就想着核弹爆炸的戏剧般景象来看,知乎小资和精神小资们的劣根性是暴露无遗啊。&br&&br&有人说,当中国人有韩国金融危机全民捐钱的精神的时候,中国才能崛起。既对也不对,因为韩国人是被逼的,北边有个圆神,如果经济崩溃,连驻韩美军都养不起,再加社会各种动荡,恐怕圆神就要赢了。&br&闭上眼睛想想,如果当时韩国没有外患,养出了这么一群巨婴小资,一点风吹草动,都要意淫大洪水,全民炒黄金,炒比特币,那么韩国现在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br&&br&改革开放三十年,精神小资安逸了20年,的确是开始出现不正之风了。&br&我甚至有过阴暗的想法,如果适度萧条,“适度左转的”政府带着民粹疯狂鞭打这些动辄就喊“财务自由”,约炮旅游,不但游戏里装贵族范,连奢侈汽车加税都要的叫精神小资,给他们赖以享受的基础加重税来收买比他们穷的阶层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明白到底谁才是中国的“99%”。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br&&br&我也很好奇,&b&如果这些知乎精神小资面对着加拿大货币一波贬值41%,英国苏格兰公投还没完又一波脱欧贬值20%,日本20年停滞怎么放水都没用的时候,脑子里的洪水要积多高&/b&。&br&不不不,他们日思夜想要财务自由,炒上高身价,移民去外国享清福。&br&我知道小城市小康家庭可是不乏对政府各种好感的,他们基本没去想过什么换美元,坑汇率,大洪水等等。毕竟他们不需要炒房,不喜欢加着十倍杠杆炒股,而身边圈子里的人,往往也是中国的大多数。&br&&br&精神小资们日日夜夜想过资本家生活,然而,往往又坏又蠢,抱着一副“得不到就毁掉”的潜意识,脚跟高高的漂浮着,却指望大家一起堕入地狱——除了他自己。&br&&br&这就是小资产阶级(和部分资产阶级)的卖国性。&br&在崇祯时代,他们是江南商贾。&br&在沙俄时期,他们是白匪军的支持者。&br&在民国时期,他们是地主阶级。&br&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是河殇派。&br&在美国次贷危机时期,他们是各种炒家。&br&……&br&&br&而在中国,他们就是对着高铁里一点外国零件,对着盾构机里面一点外国材料,对着中国外交一点失败等等事,大发河殇之情,恨不得这中国永不发展,来满足他们卑劣而可耻的内心的人。&br&他们认为下层人卑贱,上层人罪恶,只有自己是最高洁的。&br&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除了恨,便再没有什么感情。&br&而哪怕把换汇审批和不让换汇都分不清的情况下,他们又来了,蜂拥的来了,像一群群吊着脖子的鸭,呱呱的挥洒着腐烂的文字。&br&的确,外汇管制,恐怕就是要管制一些投机资本家,和这种人的。这种人,自己是不会管自己的,既没有民族性,也没有尊严感,只有赤裸裸的恨和自私,不得不管。&br&&b&几年前我在现实世界发表过跟公知风的言论,可是银行的人告诉我,消费不振的原因,就是中产小资工资上升就满脑袋赌性的到处炒,根本没提高多少消费。于是靠房地产,氪金游戏等等把小资的钱想办法分给了下层,稳住了内需&/b&。&br&&b&他们的确该被限制换汇,因为他们每次换汇和疯炒,都是苦难的源头。&/b&&br&&br&他们从来都是 &a data-hash=&aa141f3e00fdd9cb5fbf93& href=&///people/aa141f3e00fdd9cb5fbf9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牢不萌& data-hovercard=&p$b$aa141f3e00fdd9cb5fbf93&&@牢不萌&/a& 嘴里的“贱种”,&b&这种“贱”并非是地位下贱,而是人格廉价,深入骨髓的低贱&/b&。&br&&br&偏偏这些低贱的笔杆子,却总是嗡嗡作响,让人不厌其烦。&br&&br&资本虽然本性邪恶,但是好好管理,怎么说也对经济姑且也是有正面贡献的。&br&而那些吹着空调,装着神棍,巨婴到潜意识盼着中国经济崩溃看大片的“吃瓜群众”,恐怕是目前最需要打击的“地主阶级”——虽然没土地,风范却和当时的地主别无二致,甚至有些好不容易移民了立刻当起二鬼子还斜视祖国人民,乃至干出烧护照这种事的人,才是真正的&b&文化糟粕&/b&和&b&经济燃料&/b&。&br&&br&我预计,如果经济真的困难,这些人和某些顽固的资本家恐怕是要第一批被抽血,来收买他们曾经各种看不起的人的。&br&&br&&b&如果他们被绑上经济刑架,那么一点也不值得怜悯,更不应该去怜悯。&/b&&br&&br&&b&长出复眼而逐臭的伪道者,本就当被施以烈火,做成历史的肥料。&/b&
跟我念: 资本没有国籍,小资产阶级是天生的卖国者。 从这个答案下面见风吹就想着核弹爆炸的戏剧般景象来看,知乎小资和精神小资们的劣根性是暴露无遗啊。 有人说,当中国人有韩国金融危机全民捐钱的精神的时候,中国才能崛起。既对也不对,因为韩国人是被…
这是一场学术争论,也是一场意识形态争论。&br&&br&林毅夫出身芝加哥大学,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舒尔茨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修正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和罗斯托的超赶理论,证明农业劳动力边际收益不为零,农民决策不理性的假设不符合实际。其理论可以推到出政府应该避免微观上对农业的过度干预,并对上个世纪60年代众多发展中国家农业灾难做出一个完美的预言。导师如此,林毅夫本身的博士论文,也就分析政府对农业微观组织(产权)结构的干预对粮食减产的影响。&br&&br&同样,张维迎在国内以传播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著称,常常标榜自己对国内产业理论的贡献。稍微对信息经济学、产业理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领域有大量的论文,是研究产业结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等因素造成市场失灵。&br&&br&林毅夫这样的学术出身,肯定比大众更了解政府的恶;自己写的教材里就有“囚徒困境”的张维迎,肯定也比大众更了解市场的恶。看看林毅夫、张维迎的导师和毕业学校,就知道他们的学术修养不可能比知乎上大部分的经济学博士低。他们自然了解不同的产业、案例、公司,需要在具体约束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背后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权重。&br&&br&张维迎和林毅夫之所以这样争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经济学,而是为了通过意识形态的争论,施加自己的政策影响力。之所以他们不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而是偏重于泛泛而谈的意识形态讨论,是因为专业分析是一种极为耗时耗力,边际收益极低的分析方式,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影响政策决策的效果。&br&&br&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无论有多大的天赋,除了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关注都是泛泛的。比如金融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点,汇率改革、外汇改革、银行改革、债券改革、证券改革等等都是非常宽泛领域。单单一个银行业改革,就牵扯到准入分析、市场结构、会计核算、破产机制、债务追讨、利率浮动、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其中仅仅和准入分析(市场结构)相关的金融抑制领域,其论文就汗牛充栋,外行根本就无法对影响其改革结果的变量烂熟于胸。&br&&br&想想吧,一个博士一辈子也许就是对其中几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出微薄的贡献;且政策建议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一定取得政策目标。如果政治家对改革的想法,是就事论事,了解每位经济学博士对相关领域的各种研究,将各种影响改革的变量烂熟于胸,而不是选择一种意识形态,那么他执政的几年内还怎么改革?&br&&br&政治家如同企业家就是在政策风险的不确定下,选好一种方向,然后据此指引一个国家前进。他不可能是各个领域的通才,政治家需要做的就是凭借直觉,分析这个国家存在的主要矛盾,然后将全国上下团结起来,为这个目标前进。如果里根、撒切尔每天看各种私有化的坏处,邓小平没事就想傻子瓜子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那国家还改不改革了?&br&&br&就像我前面说的,别说政治家,就是政治家的那些处于学术顶端的经济学顾问们,如果凡是政策建议就要就事论事按照学术分析,也没法提供各种建议了。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罗德里克依据自己的理论,对贸易自由化提出各种批评,巴格沃蒂、克鲁格也依据自己的理论捍卫全球贸易,大家都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如果贸易自由化真的要依据学术手段,按照联合国给出的条码分析各种货物的贸易规则,那么这些政策顾问们还有精力关心其他领域么?&br&&br&因此从政策建议的角度,由于认知的局限性,经济学家、政治家们偏重于意识形态的讨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他们既没能力,也没精力去了解各个微观事物的约束条件和改革环境,所以说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争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讨论。&br&&br&同时,也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局限性,或者说人本身思考能力的局限性,就决定学术进步本身就是暗含着一种意识形态的波动。认知的存在局限,造成这世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完美的政策,不完美的政策自然不可免造成各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所以任何政策都有好多一面,和与之带来的风险。这些政策局限性反馈给学界,就让大家对经济学理论有不同的思考,由此带来经济学意识形态的不断波动。比如随着中国经济的成功,有人看到的是政府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有人看到的是由之带来的无效投资,有人看到的是96年后不顾东欧前车之鉴的私有化魄力,有人看到的是下岗工人的生活困顿。因此中国改革过程中政策的局限性,很好的解释了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争论背后,暗含着政策带来经济学思维潮流波动的必然性。&br&&br&不止是中国,世界经济学思潮也是这样。40、50年代的刘易斯、罗斯托、缪尔达尔、米德等人,更多的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因此他们倡导依据这种特殊性给出政策建议。随着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先后因为大政府的关系,发生各种经济悲剧,因此经济研究又开始强调市场的作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西方国家的制度,由此被各种嫁接到发展中国家,此时又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拉美改革的失败,东亚国家的程度,又使得罗德里克、林毅夫等人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以及政府该起的作用。同时,90年代末的亚洲经融危机,日本经济的衰落,又使得以普雷斯哥特等人开始关注产业政策的危害。因此说发展经济学的进化史,本身就是一部对政策观察的波动史。&br&&br&说了这么多,就是表明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思维都有局限性,大家倾向于通过一种意识形态解释世界的运行。也是由于思维局限性,改革的风险不可避免,改革的困难无法预期。可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存在思维局限性,我们才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因为只要改革就必然面临暴风和闪电,舵手如果没有对改革风险的敏感性,没有抓住国家主要矛盾的全局性,没有团结船员先前的鼓动性,那奥巴马的位置让伊布他奶奶干好了。
这是一场学术争论,也是一场意识形态争论。 林毅夫出身芝加哥大学,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舒尔茨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修正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和罗斯托的超赶理论,证明农业劳动力边际收益不为零,农民决策不理性的假设不符合实际。其理论可以…
首先,我们要知道,楼继伟先生讲话的场合是所谓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这个论坛,名义上是财经官员和经济学家去讲,但背后的支持力量,是&b&“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b&,入伙条件如下:&blockquote&&p&&strong&加入论坛企业家理事会的条件及待遇:&/strong&&br&&/p&&p&一、其所在企业应是国内具有良好声誉和效益,在行业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p&&p&二、一般应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并热衷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记录;&/p&&p&三、&b&关心支持论坛理论研究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定期交纳中国宏观经济重大课题研究支持经费,给予论坛研究活动财力上的支持&/b&;&/p&&p&四、论坛企业家理事会成员可参加论坛组织的内部研讨会、年会、高层理论研讨会等多项活动;&/p&&p&五、可定期获得论坛编辑的月报和各种出版物;&/p&&p&六、可应邀在论坛主办的著名经济政策讲坛“长安讲坛”上发表演讲;&/p&&p&七、可在论坛网站上建立与其所在企业网站的链接,并为其建立企业家个人主页;&/p&&p&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企业家理事会成员组织有关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和企业考察等活动。&/p&&br&&p&&strong&中国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strong&&/p&&/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www./home/article/lists/category/help_qiyeji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经济50人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目前的年费标准是20万,其实并不贵,目前这个理事会人员包括以下一些人:&br&&blockquote&&b&丁学东、段永基、郭翠萍、刘光超、刘晓艳、刘志硕、平凡、秦朔、王小兰、王志全、赵民、赵伟国、周远志、朱云来&/b&&/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www./home/article/lists/category/help_qiyeji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经济50人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一群政府官员、经济学家、资本家、红二代凑到一个NGO里,很显然,是一种非组织行为,我们回顾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是怎么看的:&br&&blockquote&&p&&b&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b&如何防微杜渐?要从规矩抓起,要有这个意识。&/p&&p&——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p&&/blockquote&&br&既然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此并不支持,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批判了。&br&&br&我们看看楼继伟是怎么说的:&br&&blockquote&我国劳动合同法可能是有问题的。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严重不足,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都有体现。&b&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b&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而且现在越看越明显,倒霉的是劳动者。&/blockquote&&br&他抱怨说,劳动合同法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这是很令人发指的。良心,我知道他没有,但没想到他连智商都没有。中国的工人,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工会组织的,有许多是不签合同不纳社保,甚至于领不到工资的。这样的劳动力市场,还嫌不够灵活?&br&&br&他的思路,其实是他们师门一脉相承的。有问题不去解决问题,靠牺牲人民群众去弃车保帅,维持统治。你以为他们搞的是市场经济,鼓吹的是大市场小政府,实际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鼓吹政府强权。就好比90年代末,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牺牲几千万工人的改革在任何别的国家都意味着政权更迭。而改革的领导者,在改完大批国企后,最终把自己的子女改成了国企高管。而楼继伟搞低福利,敢不敢先动一动财政部的福利?他也不会动的,有政府编制铁饭碗的一群人,琢磨着要动工人那一点可怜的福利,这叫做什么?这就叫做&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br&&br&按照他的观点,经济增长乏力,那就降低工资率,减少企业成本,去增强出口竞争力。但是,国内工人工资降低,损害的是内需,大家都没有钱消费了,最终生产出的东西卖给谁呢?只能更多的卖给国际市场。于是,就需要继续降低工资去增强出口竞争力,而降低工资就更依赖国际市场,最终恶性循环,找不到出路。&br&&br&当然,出路是有的。工资降低,在经济学上没有下限,在政治学上是有的。用强力手段去压低工人福利,甚至连劳动合同法都想不要,这叫做什么?这叫做黑手高悬霸主鞭。那么下文自然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所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按照楼继伟这么搞,早晚会搞出一个更新的新中国的。&br&&br&想想看,一个更新的新中国,想想都有点小激动。所以,支持不支持楼部长呢?当然不能支持,毕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大官僚能起义,大资本家能跑路,赤贫的无产阶级能赢得整个世界,而最惨的,自然是知乎上的诸位喽。
首先,我们要知道,楼继伟先生讲话的场合是所谓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这个论坛,名义上是财经官员和经济学家去讲,但背后的支持力量,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入伙条件如下:加入论坛企业家理事会的条件及待遇: 一、其所在企业应是国内具…
知乎现在贬台湾成流行了,你们冷静一些吧,台湾政局社会再乱,也是准发达地区(写得太快,纯属笔误),目前还有很多领先大陆的东西的,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的下场就是看不清对方的实力,却过度高估自己的实力,不思进取之人必败。&br&&br&台湾有台大,台清华,台交大这些世界范围都很不错的大学,你海南有一所可以匹敌的大学吗?&br&&br&台湾的科研力量,高科技企业数量,你海南能比吗?&br&&br&别说海南,东南沿海哪个省敢说追上台湾了,我们目前也仅是总量超过台湾,人均还差得远。&br&&br&别瞎扯没用的,有志气就埋头苦干,拼教育,拼企业,拼政府效率,成为东方之瑞士也不无可能。&br&&br&基础设施,伟大工程再多也抵不上一群人才,先想办法吸引人才吧,台湾当年有老蒋带了半个中国知识分子和国库去建设,你海南啥都没有,如果发展弄得好,在台湾政党恶斗继续烂下去的情况下,2030年也许有希望。
知乎现在贬台湾成流行了,你们冷静一些吧,台湾政局社会再乱,也是准发达地区(写得太快,纯属笔误),目前还有很多领先大陆的东西的,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的下场就是看不清对方的实力,却过度高估自己的实力,不思进取之人必败。 台湾有台大,台清华,台交…
这问题很好,够写一篇论文了。&br&&br&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产品相对货币增值。货币相对商品贬值。价格一百块的产品,通货膨胀10%的话,变成110块。当然里面的算法肯定不这么简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高度抽象一下。&br&&br&如果通货膨胀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发生:假设全国全部的产品服务同时涨价10%,同时货币等比例增加10%——1块钱1袋的方便面现在1块1,5块钱一瓶的可乐现在5块5,1万块一平米的房子现在1万1一平,10万块1辆的车变成11万。你的房租从3000每月变成3300,同时你的工资从1万块每月变成11000每月,你银行里20万的存款变成22万——假设这一切都同时发生,还要假设一切经济活动都只是即时状态量,没有延迟属性:比如之前的债务,未结算合同款等等。&br&&br&那么这种瞬间达成的“通货膨胀”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影响,只有数字上的意义,对吧?简单的想一下通货膨胀1000%就相当于把所有的价格和币值后面加一个0就好了。&br&&br&但是现实中的通货膨胀肯定不是这么发生的,所以通货膨胀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在整个环节当中的每个参与者——个人,企业,银行,政府,产生影响。具体产生什么影响,是好还是不好,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财务属性,以及在整个经济链条当中的位置。&br&&br&首先,多出来的货币,需要由上到下,经过一系列的传导,才会传递到整个经济实体当中:中央多批预算,多发国债抵押给央行,央行印货币,商行拿到之后可以多批贷款,贷款批给机构——企业或政府,企业拿到了之后扩大生产,政府拿到之后增加投资上项目,修公路建立交桥办奥运……然后这些项目资金,经过层层分包,最终变成每个基层员工的工资,个人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产品价格上涨。简单来说,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流程。&br&&br&可这个流程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需要一层一层的消化。&br&&br&那么谁会从这个环节当中收益呢?很简单,在整个链条当中,越靠上的环节,越能从通胀当中获益。这个很好理解,还是回到最理想化的例子:每个环节都涨了10%,所有的产品一天之内都涨了10%,唯独你的工资没涨——你是不是哭了?你肯定不干,你得找你老板谈谈:老板,你看,全社会统一涨价了10%,我这工资……是不是也得涨点?你老板还算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说小刘啊,你说的有道理,这样吧,下下个月正好咱们公司的工资就该review了,到时候我给你涨10%,好啦,安心去工作吧。&br&&br&你一听,虽然要等两个月,但是起码答应了,就安心了,两个月之后,你的工资也涨了,一切就回到平衡了。&br&&br&但是!(一惊一乍干毛!)&br&&br&这两个月,你实际上损失了10%的工资啊,你损失的部分,被你的上游:你老板给吸收去了。明白了吧?在整个货币流转环节当中,越靠上游的环节越收益。&br&&br&除了工资,你一想:不对啊银行我还有20万的存款呢?银行肯定不会给我变成22万啊。所以你的存款部分,实际上也是你的损失。&br&&br&你说还不对啊,我损失了这10%的存款,差不多2万块呢,如果从整个经济体来看一切都是平衡的话,那一定有人是赚了这两万块啊?谁赚了呢?&br&&br&也很简单,你存款的是赔了,假设你不是存款,而是从银行贷款贷了20万呢?如果是“理想状态”的话,你欠银行的钱,应该从20万变到22万……但这肯定也不是现实情况嘛,虽然银行可能之后会浮动利率,但是不会直接让你还22万的。通货膨胀了,实际上债务人是受益的。&br&&br&以上的模型是一个很简化很高度抽象的模型,但是基本上可以解释通货膨胀当中的损失方和收益方。通货膨胀有助于削减债务负担——我国现在债务总额超过GDP的250%,实际上就是从整个经济链条下游吸血,补给上游。&br&&br&当然,通胀也未必完全是劫贫济富。假设没有这超发的货币,项目不上马,经济活力不够。你失业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果你之前是个赤贫户,没工作没存款,有了这些新的项目引进的就业机会,虽然你也被刮了一刀,但起码也好过没有。&br&&br&以上。
这问题很好,够写一篇论文了。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产品相对货币增值。货币相对商品贬值。价格一百块的产品,通货膨胀10%的话,变成110块。当然里面的算法肯定不这么简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高度抽象一下。 如果通货膨胀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发生:假设全…
从头看到尾,居然没有人正经回答这个问题!&br&&b&先说明决定房价的几个因素:1 房价会不会跌取决于你的房子买在哪里 2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 3 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人口密度 4 具体价格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经济情况。&/b&&br&以上几个因素都是由城市的发展或者说城市化率决定的。&br&&b&1 看看中国的城市化率的发展程度如何&/b&&br&那咱们从整个东亚来看城市化率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为了能对各个国家对比,研究结果取2000年到2010年。在研究中取10万以上人口的城镇作为城市的基本定义。&br&&figure&&img src=&/v2-7bb56f0ecfaee0548c46ec_b.pn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v2-7bb56f0ecfaee0548c46ec_r.png&&&/figure&&br&这是东亚各国的城市化率图,X轴是城市化率,Y轴是人均GDP(购买力平价),下面的国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缅甸、中国、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韩国、泰国、越南。我们将中国的线延长,可以看到与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的线基本上处于接近线性的关系。从2010年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br&&figure&&img src=&/v2-fb0bb064b62eef75cd46a5c3012ee91d_b.pn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v2-fb0bb064b62eef75cd46a5c3012ee91d_r.png&&&/figure&上图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城市占用的土地面积比例&br&&figure&&img src=&/v2-66bde37daf_b.pn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v2-66bde37daf_r.png&&&/figure&上图为东亚国家和地区城市中人口的比例。中国城市的土地面积占66%,但人口只有61%,所以&b&中国平均人口密度低于东亚平均水平。人口密度低,会造成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城市之间房价差异的扩大。如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价的背离。&/b&&br&&figure&&img src=&/v2-98af2b183b38ce25401e3_b.pn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v2-98af2b183b38ce25401e3_r.png&&&/figure&上图为东亚的25大城市群,其中珠三角城市群超过了日本东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2010年在珠三角城市群生活了4500万人口,占据了七千平方公里土地。在这25大城市群中,有15个都在中国。&br&在东亚,总共有869个城市满足10万人以上的要求,其中572个是10万到50万的小城市。(当然以中国的标准应该算县城。)中国占据了869个中的600个。&br&为了能够分析房价,我们研究一下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情况&br&&figure&&img src=&/v2-dcbe1ff7344e8cfffbc82e8da268aec1_b.png& data-rawwidth=&731& data-rawheight=&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1& data-original=&/v2-dcbe1ff7344e8cfffbc82e8da268aec1_r.png&&&/figure&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了78,人口密度增加的城市有236个,人口密度减少的城市有364,总共600个。&b&也就是说中国只有236个城市的房价具有上涨潜力。&br&&/b&上面这个表我只取了表头,可以看一下整张表:&br&&figure&&img src=&/v2-fa259e75c2c3_b.png&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v2-fa259e75c2c3_r.png&&&/figure&除了中国台湾省、韩国像中国一样有较大比例的人口密度减少的城市,其他国家人口密度都是增加的较多。尤其是日本,居然100%的城市人口密度都增加了。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土地太少,人太多。这也说明了中国幅员辽阔,其实并不缺少土地盖房子。城市中房价高昂也只是土地的相对稀缺。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由于土地供应量大,人口密度就会很低,是不可能稀缺的。&br&&b&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价的背离会日益加深,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br&&/b&&figure&&img src=&/v2-aabda340eb3b_b.pn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v2-aabda340eb3b_r.png&&&/figure&这是东亚城市人口密度的对比,中国的人口密度位于中游。&br&&figure&&img src=&/v2-e1a30fb3460ef3bfd6aad84a6099ead8_b.pn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v2-e1a30fb3460ef3bfd6aad84a6099ead8_r.png&&&/figure&上面的排名是中国城市面积最大的25个城市。分别是珠三角、上海、北京、天津、杭州、汕头、成都、沈阳、武汉、泉州、鞍山、青岛、厦门、长春、西安、太原、宁波、重庆、大连、哈尔滨、唐山、福州、淄博、石家庄、保定。&br&&figure&&img src=&/v2-37320f8fbce58b59032f22_b.pn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v2-37320f8fbce58b59032f22_r.png&&&/figure&上面是中国人口最多的25个城市,珠江三角洲、上海、北京、天津、汕头、成都、武汉、香港、沈阳、杭州、西安、重庆、泉州、南京、厦门、太原、青岛、哈尔滨、郑州、长沙、合肥、鞍山、大连、长春、石家庄。&br&对比一下可知,&b&人口最多的城市中香港、郑州、南京、长沙、合肥几个城市的面积并没有排到前25。香港是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没有之一。而年房价长得最厉害的是南京、合肥、郑州几个城市。&/b&人口多,城市占地面积少,人口密度大,本身是房价上涨的基本条件。&br&除了房价上涨的地方,再看看鬼城。&br&赣榆,是一个江苏的小城市,在年,离开了93000人。但是城市还在扩张。&br&&figure&&img src=&/v2-b3f1eeae4_b.pn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v2-b3f1eeae4_r.png&&&/figure&四川绵阳,减少了50万人口,但是原本的农田还是被开发成了高楼。&br&&figure&&img src=&/v2-97a427d8eca72c8ab9e2_b.pn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6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figure&中国除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之外,还有大量的人口流出城市。&b&无论是人口净流出,还是人口增长速度没有建设速度快,都会造成城市的人口密度的持续降低,从而抑制房价上涨&/b&。&br&在的房价上涨过程中,有大量的城市房价没有上涨。&br&下面是珠江三角洲的卫星地图:&br&&figure&&img src=&/v2-fc3a9c694d480acc40c0d0_b.pn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v2-fc3a9c694d480acc40c0d0_r.png&&&/figure&上图中,黑色为2000年的城市面积,红色为2010年新增的城市面积。下图中是上海。(长三角)&br&&figure&&img src=&/v2-bee0200bac73a66babcf6aa8cffe9813_b.png& data-rawwidth=&773& data-rawheight=&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3& data-original=&/v2-bee0200bac73a66babcf6aa8cffe9813_r.png&&&/figure&下图是北京&br&&figure&&img src=&/v2-5d4298eaa0dbc2f079d0b2_b.pn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v2-5d4298eaa0dbc2f079d0b2_r.png&&&/figure&以上城市的面积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这些城市人口密度变化是怎么样的呢?&br&&figure&&img src=&/v2-de36e9a1e51ae6fb05d62_b.pn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v2-de36e9a1e51ae6fb05d62_r.png&&&/figure&在这里,我们用纽约曼哈顿来举例。曼哈顿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上图中的五个地区分别是,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成都-重庆、武汉。&br&&b&在年。长三角扩张了88.4个曼哈顿的面积,同期人口增长只有13个曼哈顿的人口。在长三角上海之外的很多城市如无锡,还保持这几千块钱一平的房价。成都-重庆都市群土地面积发生了增长,但是人口居然是净减少。还有武汉,土地面积增加了,但是人口几乎没有增长。所以到了2016年,武汉、成都依旧是中国房价上涨比较小的城市(相对南京、合肥、郑州)&/b&。也间接回答了下面的问题。&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成都房价为什么这么低? - 房价 - 知乎&/a&&br&&br&香港人口密度从2000年每平方公里33200人降低到了2010年每平方公里32100人,降低了将近1000人。这是同期香港房价。虽然最后有所上涨,但是02年房价一直下跌。&br&&figure&&img src=&/v2-b4f947dd2c_b.pn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5& data-original=&/v2-b4f947dd2c_r.png&&&/figure&&br&&b&在全中国,城市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房价越高。&/b&&b&中国只有236个城市人口密度在增加,也就是说只有这236个地区的房子具有投资价值。&/b&&b&这不是说某个地方县城人口变多变少的问题,是人口密度的问题。某个县城人口增加了,但是房子盖得更多,人口密度反而被稀释了,这样的地方房价就很容易出现下跌的情况。&/b&&br&&b&所以挑选房子的时候,要挑一个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如北京的CBD、金融街、五道口;上海的浦东、世纪大道周边。对于小城市而言也是一样。&/b&&br&&b&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面临下跌的风险,最好买这样城市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抗跌的能力略强。但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始终取决于人口流动,当人口流出人口密度降低的时候,房价会自然而然的下跌。&/b&&br&&br&说了这么多,都是2000年和2010年的,那么我们现在在什么样的位置呢?让我把开始做了延长线的图放回来。2015年中国人均GDP(购买力平价)14500,我们就算做15000好了。然后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是56.1%,然后这个图是这样的。两条黑色虚线相交的地方就是今天中国处的位置。&br&&figure&&img src=&/v2-46ada5cbfe22e5cf90df7bf_b.png& data-rawwidth=&727&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7& data-original=&/v2-46ada5cbfe22e5cf90df7bf_r.png&&&/figure&中国人,用了大概5年的时间,走完了马来西亚之类国家十五到二十五年的城市化进程。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比马来西亚2010年的时候还要高,比韩国2010年的时候还要高。到了2020年,基本上就达到了日本2010年的城市化率水平。而更加失调的是,中国人的人均GDP还没有达到2000年韩国的水平,城市化比例就已经如此之高了。&b&相比于其他东亚国家,人民收入和房价的比例已经不成正比关系,也已经偏离了其他国家之前曾经走过的路线。&/b&所以,全国人民(土豪请绕道)都觉得中国的房价太贵了。&b&这样的高房价在全国范围内是难以维持的。这样的高房价只可能在一二线城市的特定核心区内维持住。一二线城市的周边地区都是房价下跌的高危地带。&/b&&br&&br&&figure&&img src=&/v2-dd940febe9a7fecd4cb7_b.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1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v2-dd940febe9a7fecd4cb7_r.png&&&/figure&&br&为了避免争议,特别说明,这里的城市化率是指生活在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中。如果只是简单的村镇城市化,那么很多国家的城市化率很高。但是&b&村镇城市化相当于就地城市化,在原来村镇的宅基地上盖房,就可以了。这样没有土地出让的过程,政府也无法从中获益。所以很多专家以中国城镇化率还很低为由,忽悠政府加大力度提高城镇化率&/b&。害国害民,等到以后没人进城的时候,就是中国房价彻底崩溃之时。&br&&figure&&img src=&/v2-146eada51aa01_b.pn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v2-146eada51aa01_r.png&&&/figure&我想2017如果不蹦,中国的城市化也不能再想过去五年一样疯狂的发展。最后必然会遭到报复。&br&&br&最后吐槽一下北京上海的交通&br&&figure&&img src=&/v2-b36ecfeef798b84f9d29f_b.png& data-rawwidth=&747&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7& data-original=&/v2-b36ecfeef798b84f9d29f_r.png&&&/figure&可以看看各个城市的交通便利性,从左到右的城市分别是意大利都灵、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巴黎、上海浦东,北京老城区胡同、北京新城区。欧洲城市每平方公里有上百个小格子,中国上海和北京新城区只有10几个,每一个区块之间的距离也非常大。&b&中国城市的设计规划太差。&/b&
从头看到尾,居然没有人正经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明决定房价的几个因素:1 房价会不会跌取决于你的房子买在哪里 2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 3 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人口密度 4 具体价格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经济情况。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由城市的发展或者说…
&p&没想到又要自问自答了。。。&/p&&p&霍金说过:一本科普书中,每多一个公式,读者减少就会一半。 虽然讲的是一些专业问题,但是放心,里面一个公式都没有。&/p&&br&&br&&b&著明出处和作者,且非商业推广用途,可转载,也可以进行不改变文义的编辑后转载,不必特意告知。&/b&&br&&b&若是商业推广用途,一字一软妹币,起,且/或需告知并获得授权。&/b&&br&&br&&p&————————————本段属于自序,没兴趣可以忽略———————————&/p&&p&上个周六晚上百无聊赖的我,看完一部可以从头吐槽到尾的恐怖片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正当我准备退出电视盒子,不小心点开了一部电影,没错,就是《大空头》—— The Big Short!&/p&&br&&p&若不是一开始看到batman贝尔和他的假眼,我是无法在被烂片羞辱了智商后,还有兴致去看一部based on the truth story 的类纪录片电影(比如The Social Network)。这将是一个灾难般的周末夜晚。。。。&/p&&br&&p&事实上,我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相遇”感到庆幸,因为它实在是的一部呱呱叫的高水准影片,I so fxckinglove it ! 以至于我把整个周末都贡献给了它,反复看了三遍。如果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不是它,学院的那帮老头一定脑子进屎了。&/p&&br&&p&为什么这么追捧这部影片?不是因为故事的精彩程度和人物的传奇性令人叹为观止,也不是因为有不辣的皮特、克里斯蒂安·贝尔、高司令这样的颜值爆表,关键是高度真实还原了08年金融海啸的整个过程。期间,各种乱入、上帝视角、黑色幽默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很多金融专业术语,并巧妙的融入到影片里,不显突兀。当然,影星们对人物情绪的拿捏可谓精准到位,在这次“大规模的做空行动”中,每个人所背负的道德压力、精神压力和舆论压力是空前的,非常人可以为之。&/p&&br&&p&知乎上已经有一些高人回答了“如何评价《大空头》的专业性”等问题,不过,我对答案还是不太满意。有的讲的太专业太笼统,小白们听不懂,不好撕;有的讲的倒是很全面,但为了保持神秘和高大上的形象,对一些问题的细节没有做深入探讨,比如MBS和CDO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CDO为何受到投资者青睐?Synthetic CDO 和CDO^2有什么区别?在整个金融行业里,银行、券商、投行、信贷公司、基金公司、评级机构等等各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为什么跟傻子一样让泡沫越吹越大? CDS是怎样的存在,成为做空天才们的“撬动地球”的利器?等等这些问题,是我关注的重点。&/p&&br&&p&&b&意义在于,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出现后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它们的作用。。。&/b&&/p&&br&&p&经过几天的恶补,加上混金融圈的先天优势,以及个人天分 : P,我确信我可以给出一个更系统、更全面、更接近真相的答案。让你更客观的认识一些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更深刻的理解投资风险,充分领略金融的魅力。简单来讲,就是我来告诉你,他们“本不想让你知道的”那些事儿。&/p&&br&&p&其实也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以天朝的风格,这些基于信用产生的工具和衍生品还不能在“体制内”兴风作浪,但多了解一点也没啥坏处,至少显得你够聪明,逼格够高。&/p&&br&&p&墙裂建议先看一遍《大空头》(出门右转,B站,双语精校版,不谢)。一来下文中有很多剧透,二来需要先了解片中对所有问题的解答,才能进一步提出“问题的问题”,否则,你可能不明白我在讲什么。准备好了吗?我要正式开始阐(zhuang)述(bi)了。&/p&&p&------------------------------------------------------------------------------------------------------------------------&/p&&figure&&img src=&/8bdf72dcada103f82fb2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8bdf72dcada103f82fb2_r.jpg&&&/figure&&p&无论哪个行业都有行话、专业术语,而跟华尔街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他们不仅制造“火箭”,还缝制“皇帝的新装”。——得瑟年华&/p&&br&&p&金融Finance,说白的就是融资(Financing)。融资靠什么?靠的是信用,为的是回报,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及时有效配置和供需动态平衡。随着社会的进步,资本融资成为了社会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金融系统在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金融系统过于庞大,日益复杂,则会造成供需信号扭曲,传导机制延时,侵蚀实体经济。&/p&&figure&&img src=&/8a5e198e40aef07c9d2ebfc1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8a5e198e40aef07c9d2ebfc1_r.jpg&&&/figure&&p&来源:岭峰资本-《经济危机是什么》&/p&&br&&p&&b&我们简单回顾一下08年次贷危机的起源:&/b&&/p&&br&&p&第一个伏笔: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成为没有政策约束的可以自由发行的货币,银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种金融工具衍生品不断创新。伴随着三次石油危机,银行家们对主权国家的投资,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资本开始向国内回笼。&/p&&br&&p&第二个伏笔: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代,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主义的盛行,令国内企业蓬勃发展,而金融行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膨胀,索罗斯称之为“里根大循环”。杠杆收购(门口的野蛮人),以及后面花大篇幅介绍的CDO,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随着87年股灾,日本经济衰退,金融去杠杆,使美国经济陷入了短暂的停滞(年)。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分散了风险,使美国经济不至于倒退。&/p&&br&&p&第三个伏笔:90年代初期,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霸主地位确立。大量军用技术回归民间,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跨国投资、投机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投资人往往瞄准的是美国市场。金融行业为这些投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美国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人口的高速增长,连续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超过1%()。&/p&&br&&p&第四个伏笔:新千年伊始,互联网泡沫破灭,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硅谷企业股票暴跌,人们发现,硅谷的房地产却持续升温。银行家和投资客们经历了主权债务危机、传统行业股灾、新兴产业股灾,下一步该对那个经济领域下手呢?没错,那就是美国本土的房地产行业!&/p&&figure&&img src=&/79a3417eccdae1a38682f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79a3417eccdae1a38682f_r.jpg&&&/figure&&br&&p&有了这四个伏笔,我们不难看出,90年代末人们对美国经济和人口增长的良好预期不断强化。作为一个消费型国家,1995年以来,美国居民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额占消费支出累积增长额的85%,二者的缺口由资产增值和人口红利的财富效应来填补。首先表现为股票泡沫,然后就是房地产泡沫。&/p&&br&&p&从银行家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标的物:国家→企业→个人。无非是一个“信贷扩张→信用透支→信贷紧缩”的过程,概莫能外。局内人是很难洞察自身的缺陷,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永生者,无法阻止历史的洪流。&/p&&figure&&img src=&/abd5b2bdbea39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abd5b2bdbea3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fcc178276ddf8cbd31d895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fcc178276ddf8cbd31d895_r.jpg&&&/figure&&br&&p&只有少数局外人和天才才能预见到潜在的危机,换句话说,“我并不是针对谁,只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而《大空头》就讲述了他们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市场的牛逼故事。&/p&&br&&p&要明白他们的牛逼之处,就要理解MBS、CDO、CDS这些名词的定义、构造方式、各方的盈利模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些在片子都有形象的介绍,大体的解释可以问百度、知乎,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我关注的它们是怎么来的,以及“问题的问题”,想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请看这里。以下是我讨论的重点。&/p&&br&&p&&b&一切要从MBS&/b&&b&(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b&&b&,房贷抵押证券)说起。。。。&/b&&/p&&br&&p&MBS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到了20世纪70年的,一方面由于婴儿潮(年)带来的人口膨胀,导致了住房短缺和通缩。当时由美国联邦储蓄贷款协会运作的住房公积金,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贷款,还在货币基金市场上不停地损失老百姓的储蓄。另一方面,房利美、房地美这些国企背景贷款抵押公司,对个人信贷审核严格,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房贷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non-agency 或者叫
private-label MBS 市场应运而生,这些MBS的发起人是各种投资银行、信托公司,华尔街巨头,旨在对非 FHA, VA, or FmHA(就是一些政府部门)担保的个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MBS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以各种形式蓬勃发展起来,证券公司也因此兴旺起来。&/p&&br&&p&MBS最开始是过手型(cash-through),即投行或信托,通过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发起房贷抵押债券融资,然后把借款人偿还的分期本金和利息传递给投资者(债券持有人)。这种方式对银行来说是最安全的,把风险都转嫁给投资者,自己还回笼了资金赚了息差和服务费。这生意也太好做吧。&/p&&br&&p&问题是,投资者真的这么傻吗?给这些信用分数不够的人贷款,一方面面临着违约风险(断供)和早偿或多偿风险(即美国法律是允许提前全额还贷,或者每月多还款的,这就会减少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这些bonds是non-agency,没有国家担保的,出了事情,我找谁说理去?银行倒是干净,让我们来擦屁股,门都没有。&/p&&br&&p&投资者这么聪明,金融从业人员们很方,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成为CEO,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谁也不想回到70年代以前,那时候银行就是个废柴行业。&/p&&p&问题就两个,一是谁担风险,二是谁来担保。&/p&&br&&p&于是乎投行把从商业银行、贷款公司、中介公司收集来的房贷,形成一个资产池。然后找来评级机构,说,“来,帮我评个级吧”,评级机构说,“是!大哥交代的事小弟一定办好”。&/p&&br&&p&在这个资产池里,按照信用评分高低,将MBS分为Prime, Alt-A, Subprime三档;由于Prime和Alt-A不需要怎么设计就被抢光了(评分高嘛),主要是对Sub-prime档进行分层(tranching),再对这些层次进行评级, AAA, AA, A, BBB, BB,B…,形成优先级、夹层、劣后级不同风险和收益率的结构化份额。&/p&&figure&&img src=&/b09caeca52cdf0_b.jpg& data-rawwidth=&942&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2& data-original=&/b09caeca52cdf0_r.jpg&&&/figure&&br&&p&这个一般结构化产品没什么区别,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p&&br&&p&怎么,还是不放心?&/p&&br&&p&那么我们来开发一个带有担保性质的抵押债券,CMO(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抵押贷款担保债务证券),也就是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 )的一种。担保方可以是第三方,比如AIG, Ambac, MBIA这些大的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华尔街巨头(比如摩根,贝尔斯登、德意志银行),也可以是bonds发起人自己underwriting,也可以是SPV。&/p&&br&&p&说到SPV(这里也叫real estate mortgage investment conduit,就是投资通道),这里多说两句。发明它的人真的是个天才——顾名思义,它是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起到了风险隔离的作用。从收集房贷,到证券化,到评级到销售,有一个过程,万一出现大面积违约,岂不是很丢人,怎么向股东交代,搞不好公司破产咋办。我不如设一个SPV(信托、公司、特殊发人都可以,注册地可以选在cayman),把这部分资产转让给它,让它负责设计、运营、销售,必要时也可以作为担保。这样它搞砸了,不影响公司,公司垮了,也不影响spv。&/p&&br&&p&第二,避税。像过手型(pass-through)的MBS, 相当于银行先收一次钱,然后再把钱转给投资者,就要交双份的所得税,不划算。美国法律对spv有税收减免政策,避免了双重赋税,同时,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累进税率进行分层,合理避税,提高收益。&/p&&br&&p&第三,表外融资。Spv实现了资产出表,让发起人公司的balance变得好看,谁也不想看到有一大坨长期债权盘踞在报表中。这样有利于维护公司形象, 符合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就像某知名买办汽车公司,明明销量下滑,偷偷地成立了一个销售公司,把汽车卖给这家销售公司,以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形式计为流动资产,然后声称我们公司汽车销量遥遥领先。——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粉饰了财务报表,开(kui)不开(kui)心啊? 当然!&/p&&br&&p&另外,spv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增信的手段,变得高大上,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从而促进bonds的销售。具体增信方法,不再赘述。跟信用卡提升额度基本上一个意思。&/p&&p&言归正传,CMO相当于给tranche买了份保险,从而提升劣后份额的评级,可能从原来的equity级(相当于股权级别,类似于普通股在破产清算的顺序)提升到B级甚至A级,摇身一变,变成了夹层,或者优先份额。&/p&&br&&p&那么,问题来了。保险公司人说,“你当我傻吗,既然是高风险的tranche, 我秀逗了要担这个风险?”。投行回答说,“我们作为发起人以公司的名义认购了这些产品的优先份额,我们的Asset Manager也认购了一定的劣后份额,可以说我们是对产品有信心的。话说回来,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你不相信数学吗?”&/p&&figure&&img src=&/cdcc4fb4765aa95fee24f1_b.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cdcc4fb4765aa95fee24f1_r.jpg&&&/figure&&br&&p&呵呵,其实一点都没有黑中国人,反而显得美国人好笨。&/p&&br&&p&这里不得不说提一个中国人,李祥林,David X. Li。这个数学天才利用Gaussian Copula发明了信用组合定价,实现了CDO的快速定价,倍受华尔街推崇。其原理是,在假设违约相关性不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利用正态分布,计算单项资产与单项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单因子高斯copula矩阵,来计算资产组合profolio的违约概率,剔除掉相关性惩罚后,得到资产现值定价。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获得的mortgage ,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违约,也就是说,此处的损失,可以通过彼处的盈利抹平,只要我的样本量足够大,地理分布够随机,就可以实现正效益。这其实跟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一个意思。&/p&&br&&p&事实上,他忽略了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这个傻子都知道,金融波动具有不对称性和肥尾性(黑天鹅),用正态分布来衡量风险,在极端情况下会失效,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会陡增。同时,对于一些参数的输入是经验性的,即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从大萧条到现在,70年都没出现过大问题,那么我可以用这70年的数据来衡量未来的资产违约水平。&/p&&br&&p&可惜华尔街那帮人没几个真懂数学的,他们只不过是在找一个简单的工具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已(个人认为就是个SPV),虽然李祥林曾经提醒过他们要谨慎使用这个模型。最可笑的是,次贷危机过后,居然把问题归结于李的模型缺陷——便秘怪地球没引力——怪我咯?&/p&&br&&p&不好意思,又扯远了。投行的精英们继续说(hu)服(you)担保方,“数学也证明了这样的资产配置风险极低,更何况现在房价蹭蹭往上涨,即便是有人违约断供了,我们还是可以收回房产来拍卖。全国的房子集体断供这是不可能滴!God bless America!”这时候评级机构又跳出来了,“咳咳,经过我们的评估,这些整合的MBS风险极低,我们给评个 double-A, 不给trible-A的原因是怕他们骄傲。” 事实上,大部分BB\BBB级的tranches被直接提升为AAA。&/p&&br&&p&担保方:“我凭什么给你担保?”&/p&&p&投行:“我会每月给你一定的保费。”&/p&&p&担保方:“你不早说,成交!”&/p&&br&&p&这样,一个MBS的劣后可以成为另一个MBS的优先或夹层(mezzanine), 另一个MBS的劣后也可以成为这一个的优先或夹层(有点像相互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衍生出更多的CDOs。毫无疑问,这个保费来源于mortgage每月回收的现金流(本金+利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CMO,其实是cash CDO,依然是基于标的资产现金流来发bonds。&/p&&br&&p&&b&这里再吐槽一下,这些专业术语我估计华尔街的人自己都不一定完全搞清楚。经过我几天的苦心琢磨,算是理出个大概:&/b&&/p&&br&&p&其实只有70年代以前房地美,房利美发的bonds才算是真正的MBS, 后来private-label MBS实际上也是CDO,因为它区分了优先级,明确了不同等级的担保(collateral)和义务(obligation)关系——下一级对上一级的收益进行担保。而广义的CDO, 是基于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资产抵押证券)所发的bonds。 ABS中的Asset 可以指房贷,也可以是企业债、租赁、学生贷款、信用卡债等等各种形式的债权。所以ABS是所有一切证券化的总称,当然很多人把ABS、MBS、CDO看成不同的东西。&/p&&br&&p&而cash CDO 所underlying的资产Asset, 可以仅仅是Mortgage(CMO),也可以包含其他的各类实体的、有形的、无形的、金融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动态的资产池Pool。在这个pool里,可以产生很多现金流,拿出一部分来做担保费用,然后再结构化tranching, 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CDOs。所以有人说CDO就像一个垃圾场,各种垃圾倒进了,重新回收、打包、分类——它关注的是资产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更有点像“炼金术”,把废铜烂铁炼成金子。所以华尔街的人估计自己搞不清楚CDO里到底包的是什么,反正是很流弊、很流弊就对了!&/p&&br&&p&回到这个pool,有些资产还没被SPV运走(出表),还有一些卖不掉的sub-prime MBS,以及新进来的其他Assets。因为是个动态的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现金流,为了防止pool出现风险,像上面说的,拿出一部分利润给担保公司。但是毕竟这样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他们都牛逼哄哄的很难伺候。怎么办呢?&/p&&br&&p&这时候CDS闪亮登场!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实际上就是一份保险合同或者说是对赌协议: CDS的买方(protection buyer),为了规避标的资产(referrence
bonds)的违约风险,付一定的payments给卖方(protection seller),一旦资产出现违约,那么卖方补偿买方的损失。&/p&&figure&&img src=&/3bb04dc5bd7a30ee21eea5a72eb36342_b.jp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3bb04dc5bd7a30ee21eea5a72eb36342_r.jpg&&&/figure&&br&&p&&b&那么,问题来了,这跟保险有什么区别吗?&/b&区别在于:&/p&&br&&p&1、
CDS所投保的资产可以跟投资者没半毛钱关系。就相当于隔壁老王给你儿子买了份意外险,保险公司是不会受理老王的申请的,即便这孩子真是老王的(当然信托除外)。但是CDS可以。这就好比赌博,场内的赌局总没有场外大。&/p&&p&2、
CDS可以面向各类投资者,个人、银行、对冲基金、社保、养老金、保险公司等等。极大的分担了pool的风险。&/p&&p&3、
跟CDO一样,CDS是有价格的,而且比MBS要便宜很多(因为它underlying的是标的资产违约的可能性),可以在一级、二级市场出售。可以使发起人——比如投行——转移风险。&/p&&br&&p&&b&那么怎么设计产品呢?&/b&&/p&&br&&p& 华尔街的人叫它synthetic CDO,综合性的CDO:由SPV发起,
referrence bonds是其并不拥有的pool中的某项资产,通过CDS的形式进行发行。结构大体是这样的:&/p&&br&&p&优先(Senior)一般是保险公司或者华尔街巨头,它们不需要出资或出少量资金,以信誉和契约形式进行担保,并享受低于libor的 夹层(mazzinine)是广大的投资者,缴纳保金认购份额,这些保金由Asset manager在货币市场进行操作,买点货基、国债之类的,收益连同premiums(+500bp左右),定期返给投资者;劣后(Sub-ordinate)就是一些评级较低的cash
CDS tranches, Sub-prime MBS,以高收益吸引激进型的投资者。&/p&&br&&p&从专业角度讲,投资者认购 synthetic CDO的mazzinine, 相当于“&b&卖出虚值看跌期权&/b&”,即在后市温和上涨的预期下,可以不断地收租金;一旦价格下跌,由虚值转为实值,则要承担履约义务,亏损是巨大的。&/p&&br&&p&CDO^2相当于对CDO的违约可能性进行对赌,CDO^3,CDO^4….都是一样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p&&br&&p&华尔街的“火箭制作者”们,发挥无尽的想象力不停地利用CDO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无疑&b&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b&:&/p&&br&&p&1、
评级低的份额(无论是MBS、ABS、CDO),只要通过CDO再打包,利用多元化就可以升级为高等级的份额。&/p&&p&2、
这些CDOs的收益率普遍高于其他固收类产品(高200-300bp),道理很简单,一堆风险高的资产组合收益率普遍大于一堆风险低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p&&p&3、
CDO的产品复杂性越来越高,很难准确衡量其内在回报率,也越来越看不懂。往往到最后,买的不是bonds,而是AAA的评级。&/p&&p&4、
利用CDS灵活性,可以制造出无数个赌场。我们可以赌MBS,可以赌cash CDO,也可以赌某一层tranche,还可以赌价格的跌幅,等等等等。&/p&&figure&&img src=&/58dbe9fb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58dbe9fb_r.jpg&&&/figure&&p&来源:IMF Diagram of CDO and RMBS。&/p&&p&注:RMBS就是居民MBS,跟商业CMBS相区分。&/p&&br&&p&这就好比结婚时,“共筑爱情的红酒杯”一样,不停地往下流,变得越来越下流。&/p&&br&&p&明白了以上这些概念以后,我们再来看片中一些你可能还有疑虑的问题:&/p&&br&&p&&b&——为什么片中说Michael &/b&&b&用的CDS&/b&&b&是市场上没有的呢?&/b&&/p&&br&&p&事实上,并不是说CDS这个工具没有,而是说市场上没有或者很少有非CDO的CDS,需要make a market, 也就是通过OTC寻找对手盘。更重要的是,方向不同,即一般投资者是作为CDS的卖方(protection seller),来获取固定收益,是卖出看跌期权,认为后市看涨。而Michael是CDS的买方(protection buyer), 定期支付保费,是买入看跌期权,赌房地产市场下跌,博高杠杆的违约保金收益。原来这个买方角色一直是由发行bonds的投行担任,是为了卖产品。现在好了,有个“傻子”自己要当买方给我们送钱,我们很乐意做你的对家。&/p&&br&&p&&b&——为什么黑MM Boss Kathy &/b&&b&最后一次跟Mark &/b&&b&聊天,说他们高盛有个团队也在2005&/b&&b&年就short MBS&/b&&b&,但是现在亏损惨重(150&/b&&b&亿美元)呢?&/b&&/p&&br&&p&因为那个团队虽然跟Michael一样,是short BBB级的MBS(buy CDS)。后来市场出现串谋欺诈行为,导致&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ase-Shiller_ind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se-Shiller index&i class=&icon-external&&&/i&&/a& 房屋价格指数不跌反升,各类MBS相关证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也仍处于高位。由于他们是重仓操作,需要负担高额的定期保费,为了保证基金净值不跌破清盘线,所以他又重仓long AA级的MBS (sell CDS),来锁定风险敞口。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AA级的bonds也沦为了垃圾,将面临巨额的违约赔付,因为BBB级的保险杠杆显然不如AAA级的保险杠杆高。&/p&&br&&p&&b&——那片中的四个做空团队,各有什么牛逼之处呢?&/b&&/p&&br&&p&首先,Michael 作为投资界的怪胎,独立管理一支规模较小的对冲基金。顶住压力,坚信自己的判断,重仓做空sub-prime MBS, 其中很多都是AAA级的。CDS杠杆应该在10倍-20倍左右,最后市场崩溃,对家面临破产,出高价回收违约凭证,赚了大概4-5倍。&/p&&br&&p&Mark团队是一支摩根旗下的规模较大对冲基金,在高司令的指点下,也做空了Sub MBS。得知了CDO的内幕后,恼羞成怒,大肆做空CDO。但是后来发现自己的对家竟是老东家摩根,由于担心破产殃及池鱼,一方面做空了摩根的股票,另一方面不得不过早了结头寸。估计赚了1-2倍,但是人家规模大,这已经很不错了。&/p&&br&&p&查理和吉米这两位少年才俊,在皮特的指导下,不仅做空了CMO的夹层,还做空了200倍杠杆的AA级MBS,后来在市场流动性极低的时候终于平仓,险中求胜,由于资金规模较低,估计大概赚了10倍。&/p&&br&&p&高司令,这个“吃里扒外”的德意志银行经理,因为得知了公司里一个SB做成了Michael的大单,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个赚钱的买卖。后来通过量化分析证实了他的推断。这时候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听众相信他,并让他来做OTC市场。这个听众一定要有大背景的对冲基金,签署过ISDA协议,这样资金规模才够大,只有通过他才能找到匹配的对家。&/p&&br&&p&高司令一方面做成这个大单,公司会对他刮目相看,另一方面,是他把机会告诉的Mark团队,所以这个CDS怎么签,价格怎么定,他说的算。最终他狠狠的捞了一把,赚了4000多万美元,可谓空手套白狼,完全靠个人魅力和社交圈子登上人生巅峰。&/p&&br&&p&&b&抛开电影,我们来分析一下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大循环:&/b&&/p&&figure&&img src=&/b7ab6dc39efa70dc5c7dff_b.jpg& data-rawwidth=&773&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3& data-original=&/b7ab6dc39efa70dc5c7dff_r.jpg&&&/figure&&br&&p&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避免通缩,进入降息通道。极低的贷款利率(1%)刺激了国民的购房热情,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地产行业供不应求)&/p&&p&2)从2000年到2007年,全球固定收益类投资规模倍增到70万亿美元,传统的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满足这么大的需求,催促着金融衍生品创新。(金融行业供不应求)&/p&&p&3)上图可以看出,市场信号在上下两端进行传导,不断自我强化导致总有更多人贷款,总有更多的金融产品发行,总有更多人投资者购买。这样的正反馈机制催生了泡沫和市场的狂热。&/p&&p&4)在“引诱利率(teaser)”和可调整利率的诱导下,借新还旧,购房者的杠杆不断攀升;在MBS、CDO的稳定高回报的引诱下,投资者的杠杆也不断放大。投资者甚至可以借钱投资,赚取利差。所标的Asset所产生的现金流中,有40-50%是给了银行、投行、CDO manager、评级机构以及其他中介。&/p&&p&5)当两年的优惠利率结束,居民的房贷压力增大,断供违约现象也日益严重。然而在长长的供应链中,信号传递延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并不够严重,赚钱效应并没有结束,市场还是一片繁荣景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经济总量和中国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