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收购易联众众财富微信端开户需要哪些信息,我该如何操作?

易联众:2016年报净利润0.11亿
同比下降53.05%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报告期指标2016年年报2015年年报本年比上年增减(%)2014年年报基本每股收益(元)0.02500.0500-500.1090每股净资产(元)1.661.650.81.59每股公积金(元)0.080.09-8.570.08每股未分配利润(元)0.53730.51763.810.4687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64090.1275-602.670.1453营业收入(亿元)5.153.7437.664.02净利润(亿元)0.110.23-53.050.47净资产收益率(%)1.49003.3700-7.0400二、主营业务构成分析业务名称营业收入(万元)收入比例营业成本(万元)成本比例利润比例毛利率按行业
民生服务行业48839.1394.89%27244.17100%100%44.22%融资服务2628.215.11%----按产品
系统集成及硬件20130.9239.11%14932.7954.81%24.07%25.82%定制软件及IC17613.6434.22%9338.6934.28%38.32%46.98%技术服务11091.3721.55%2972.6910.91%37.6%73.2%融资服务2628.215.11%----其他服务3.20.01%----按地区
福建17202.7433.42%4685.4747.25%88%72.76%安徽6938.6313.48%5231.7852.75%12%24.6%山西5061.149.83%----湖南4897.359.52%----广西3989.417.75%----北京3221.866.26%----广东3202.986.22%----江苏1794.773.49%----山东1366.592.66%----吉林1066.332.07%----浙江943.211.83%----深圳629.761.22%----河北612.811.19%----其他366.20.71%----陕西173.530.34%----三、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12788.29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29.75%,较上期变化:-126.35万股,截至日股东人数28329,同比上期变化:<span style="color:#.00%。
名称持有数量(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增减情况(万股)张曦
5738.8513.35不变李勇
2091.364.86不变古培坚
1380.643.21-204.36雷彪
1220.002.84-30.00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团体分红-018L-FH001深
550.991.2850.00邹仁花
459.201.07不变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富国创业板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390.690.91123.06()股份有限公司-浦银安盛增长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329.590.77不变李阿霞
317.150.74新进林子宏
309.820.726.96较上个报告期退出前十大股东有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陕国投·祥瑞6号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389.160.91退出四、分红送配方案情况10派0.05元(含税)五、董事会经营评述一、概述   一、概述.  2016年,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加快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稳步推进基础业务深度发展的同时,立足基础、平台、渠道、支付等组合优势,探索基础业务创新,培育运营型增值服务,拓展互联网相关业务,形成基础业务与互联网服务优势互补的创新发展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生相关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有序开展大数据领域、产业金融领域等各项工作,构建核心行业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公司服务人群,继续推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新技术的运用力度以增强公司多元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继续抓好项目管理和实施推进工作,在此基础上,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67.33万元,同比上升37.58%;但由于加大业务升级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服务等项目的投入,部分运营型项目处于投入期,致使人员规模扩大,公司管理费用较上年度增加,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导致提取的坏账准备较上年大幅增加,因此本报告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2016年公司营业利润417.05万元,同比下降75.11%。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包括:  加速推进医疗卫生业务升级,利用医疗保险、区域卫生、医药服务等行业领域的基础优势,围绕医保、医院、社区、药店等相关机构,积极打造涵盖掌上医院、远程医疗、智慧医药方向的医疗健康管理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福清市医院新院信息化项目,树立了福建省内智慧医疗建设的典型案例;中标了漳州市分级诊疗平台(一期)项目;基层卫生系统新增了48家医疗机构;新型医疗支付平台“健康通”完成了福建省12家省属医院的上线工作,实现了“健康通”账户余额能够在省属医院通用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公司12月与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签署了《福建省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明确了公司为福建省全省医保唯一的信息化开发、维护单位,负责信息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把三明医改中积累的经验向福建省系统性推广,这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稳步推进广西、山西等六个省份人社公共服务业务发展,积极拓展省外市场,中标了海南省级基层服务平台系统,与湖南()对接公共服务工作,省级人社公共服务市场从原有的六个省份扩展至八个省份。加强行业标准规范投入,在研发部分新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已有产品的成熟度,注重人社公共服务产品转型,从过去重平台、重技术转向重应用、重业务。不断夯实民生云落地建设,打造易联众民生云品牌,开展新的运营推广模式,持续跟进增值服务产品的研发,深度挖掘民生领域不同服务对象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打造互联互通多元共享的公共服务生态圈。  积极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业务,成功打通了福建省社保、医保、支付、采购以及个人健康数据端口,获得更加全面且有效的大数据资源,并陆续推出征信服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商业保险等多种产品,打造以民生医疗大数据为核心,覆盖2C2B2G,通过医药、诊疗、产业金融、商业保险等多场景的业务闭环。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发起成立“厦门市大数据产业协会”,当选首届协会会长;与厦大、中山医院成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协创中心;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签署“福建省大数据交易中心共建合作协议”,积极打造公司大数据业务发展平台,整合大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基础储备;2016年11月,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与发起设立的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能够更好地把保险业务与公司的大数据应用结合起来,有利于大数据业务的推进;2016年12月,公司与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签署了《福建省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在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政策规定和业务及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大数据业务,这是公司大数据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有利于推进公司实现业务升级,延伸产业链、增强服务优势,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积极开拓公司产业金融领域。公司成立的厦门易联众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厦门易联众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厦门易联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易康吉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易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公司产业金融业务的落地发展,积极打造满足用户金融服务需求的金融业务。公司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筹建人寿保险公司已获得中国保监会筹建批复,目前正积极推进中;此外,全资子公司易康吉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年成功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为公司保险经纪业务领域的延伸奠定了基础。公司在医保控费、保险产品设计等方面与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展开合作,从而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增强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加速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市场扩张和客户覆盖,在深耕福建本地市场的同时,加大浙江、广西、山东等省外地区的推广.二、主营业务分析.  公司围绕“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重要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综合运营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民生信息服务综合运营商。公司深度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不同层面的民生信息服务需求,依托社保卡业务、民生行业应用软件、云平台、智能终端等全面的软硬件产品应用体系,逐步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运营服务模式,形成应用、平台、渠道、运营的组合优势。在现有基础业务的基础上,公司以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大数据为驱动、公共服务和产业金融为辅助,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互联网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更实惠的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金融、教育、住房、以及其它各类生活服务等民生信息服务。  经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和积累,目前,公司拥有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公共服务业务、产业金融业务、大数据业务、终端设备等业务。  医疗卫生领域业务:主要包括远程医疗、掌上医院、智慧医药、医疗支付一卡通等业务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共享平台和医院PAC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区域居民健康管理共享平台和乡村一体化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公共服务业务:公司把握行业发展先机,融合基础业务优势与互联网新业态,打造“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基于十多年来对人社行业的深刻认识与经验积累,公司在稳步推进传统公共服务业务的基础上,结合人社部门对于“互联网+人社”的要求,深度挖掘民生领域不同服务对象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打造互联互通多元共享的公共服务生态圈。  大数据业务:公司的大数据业务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目前已经开发建设了易联众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易联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大数据中心的产品运营提供平台支撑,并针对大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在信用模型、文本分析技术等进行了研发。  产业金融业务:随着“以药养医”模式逐步被摈弃,医疗机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窄,资金流的紧张传导至产业链上相关主体,使得其融资需求十分迫切。公司凭借长期以来通过业务合作而形成的对产业链群体的深刻了解,积极开展满足用户金融服务需求的投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业务。  终端设备:公司创新研发的自助服务终端,是科技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被人社部列为“十二五”规划公共服务重点推广产品。它将医疗、医保(包含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社保(含企业养老、新农保、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就业、金融等应用功能融合,为()提供“家门口”式的社保卡一卡通服务。该设备已在社保机构、就业中心、医保机构、医院、银行、社区、农村等地部署,创新了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渠道,为老百姓提供求职就业、挂号就诊、医疗费用自助结算、社保查询等服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竞争力要素均衡发展,总体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未出现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经营的重大变化。  公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体化整体解决能力优势随着公司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核心业务领域的纵深发展,各业务产品组合优势愈加显著,各渠道服务协同互补效果愈加突出,特有的一体化整体解决能力优势在业务细分市场进一步突显。公司有效融合应用软件系统、卡业务、智能设备终端等产品体系,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产品服务网,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维度运营服务模式,全面辐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大民生信息服务主体多层次的民生信息服务需求,并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为创新驱动,融合互联网新业态,积极探索基础业务升级和关联新兴业务发展。  (二)多元创新优势公司拥有软件行业较完整的高等级资质并将创新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要素,坚持自主创新,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作为一家持续自主创新的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开创了行业中的多个“第一”,为行业发展树立了众多新标杆。研制全国第一张金融社保IC卡,促进社保卡行业标准提升;研发全国第一个民生自助终端应用,丰富民生信息服务便民渠道;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医保联网、异地就诊实时结算,解决异地就医费用结算难题;打造全国第一个民生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以新技术促进民生信息服务再发展。  公司立足行业发展,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寻求服务模式的变革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创新融合基础业务,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民生信息服务新模式,促进民生信息服务多元化、网络化发展,并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创新驱动,积极探索项目运营的增值服务和盈利模式。  (三)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在民生行业信息化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和研究成果,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各级荣誉,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获得福建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五险合一管理信息系统”、“就业信息系统”被评为中国金桥优秀项目奖;“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获得厦门优质品牌、福建省客户满意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且是全国少数拥有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前台技术支持商五项认证的企业。公司亦拥有“双软”认证、ISO认证、系统集成一级资质认证等完备资质。  2012年,获“第十届()和信息服务”荣誉奖项,并被评为“中国智慧城市杰出服务商”,“2012年中国软件行业医疗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等荣誉。  2013年,获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认定,并被评为“2013年中国优秀软件企业”。  2014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2015年度,公司多个产品被评为厦门优质品牌,多个项目被评为厦门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16年,公司被选为厦门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技术优势为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是公司商业模式有效执行的保障,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公司的专业性。  (四)市场拓展优势公司在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已有深厚积淀,充分具备承接大型项目的经验和能力,陆续承担了一系列业务复杂、影响深远的大型民生信息化项目,如山西、广西、宁夏公共服务项目,这些典型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促进公司行业应用解决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成功范例,由此形成的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率,有助于公司把既有的成熟服务体系快速、低成本地复制到国内其他城市。  目前公司业务覆盖21个省100多个地市,服务人群超过3亿。民生行业的客户资源是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基础,基于公司技术先进、项目成功率高、丰富的产品链等优势,公司客户粘度高,而庞大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五)人才优势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增多,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司丰富人才多元引进渠道,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速度,增强核心人才贮备力度,组建更具创造力的专业团队。通过进一步明确职责权利,营造开放创新环境,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创造团队业务和产品的领头羊效应;强化各团队高效协同合作,提升组合竞争优势,以新思维带动公司业务和产品的提升,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对民生公共服务的改革在不断深入。  2016年政府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医疗改革方面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是一项重要而且紧迫需要改革的领域。  2016年来,医改节奏逐渐加快。  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随着医改的实施及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成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阶段的重要任务。推进“三医”联动,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工作。健康领域前景广阔,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公司在服务范围、水平及深度上保持着领先优势;社会保障方面,社保降费直接关系公众收入水平以及降低企业负担,医保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也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016年底已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2017年人社部将加快建立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系统。政策规划与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为民生信息化行业注入的巨大发展活力,对于资深的民生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易联众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发展契机,为公司医疗卫生业务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行业发展层面来看,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推进和部署持续加快。  2016年国家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是“互联网+”和智能化全面爆发的一年,“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全面提升。公司持续深入扩展劳动保障基础业务及衍生业务,发挥产品、平台、渠道组合优势,并积极参与人社部机关养老保险等系统的标准规范制定、软件开发及实施推广,以民生云为依托的各类移动应用终端在多地推广应用,行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积淀,公司已全面覆盖了医疗卫生传统基础业务,并积极拓展公众健康服务等互联网医疗领域,成立了掌上医疗、智慧医药、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项目团队,力图在互联网医疗发展浪潮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为公司布局互联网医疗全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  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将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云计算属于高速发展中的前沿技术,蓬勃发展中的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我国电子政务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既是企业难得的发展机会,也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易联众一直致力于云计算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开发,并成功抢占先机,依托于云计算的民生云项目已在多省市落地推广,民生云品牌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围绕“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重要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综合运营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民生信息服务综合运营商。公司深度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不同层面的民生信息服务需求,依托社保卡业务、民生行业应用软件、云平台、智能终端等全面的软硬件产品应用体系,逐步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运营服务模式,形成应用、平台、渠道、运营的组合优势。  在现有基础业务的基础上,公司以医疗健康服务为核心、大数据为驱动、公共服务和产业金融为辅助,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互联网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更实惠的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金融、教育、住房、以及其它各类生活服务等民生信息服务。  (三)经营计划2017年,公司将继续加快企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研发投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争取新的业务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1)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效能公司将通过优化升级现有产品功能、降低成本等方式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并将在新产品研发上加大资金投入与研发力度。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形成与决策部门、专家、用户的互动机制,强化市场化运作能力;通过扩大招聘规模,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完善创新环境等手段,建立更高水平的创新研发队伍;规范研发管理流程,逐步形成标准化的产品研发体系,进而提升研发效能,以坚实的研发实力构筑起市场竞争壁垒。  (2)增强市场拓展的广度与深度,培育发展新业务公司将立足基础、平台、渠道、支付等组合的优势,持续深入扩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础业务,重点加快医疗卫生业务整合升级,不断探索并拓展智能卡应用,全面丰富智能终端渠道,鼓励基础业务微创新,为新兴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培育互联网新业务,形成基础业务与互联网服务互补的创新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全国性的市场布局。  公司将持续深入开展项目调研,并科学规划业务发展方向和决策资金投向。持续深入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提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  (3)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协作围绕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对组织管理进行适应性和战略性的调整。完善内部管控体制,强化外部风险防控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进一步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加强集团与子公司的业务沟通协作,形成更高效的协同机制,在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过程中,推动企业整体价值的持续上升。  (4)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及团队培养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增多,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司将丰富人才多元引进渠道,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速度,增强核心人才贮备力度,组建更具创造力的专业团队。通过进一步明确职责权利,营造开放创新环境,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创造团队业务和产品的领头羊效应;强化各团队高效协同合作,提升组合竞争优势,以新思维带动公司业务和产品的提升,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公司将进一步加深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完善薪资福利体系,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将员工职业愿景与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发挥企业社会价值,为推动中国民生领域发展不懈努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1、技术风险持续的技术及产品开发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由于软件等信息技术类产品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用户对软件及相关产品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公司需要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发展趋势,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那么公司将丧失技术和市场优势,从而产生发展速度减缓的风险。  本公司拥有的系列核心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公司关键技术由相对独立的多个核心技术研发小组掌握。公司已经采取了诸如核心技术人员持股、建立健全内部保密制度、申请专利及著作权保护、严格执行研发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等措施防范技术风险,并且,公司核心技术体系完备,个别技术失密并不能造成公司核心技术体系的失密。  2、运营风险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类别更加丰富,客户范围不断扩大,这也对公司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若公司在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方面处理问题不到位或者不尽完善,可能给公司的声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公司从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已针对客户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3、市场风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促使民生信息服务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这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迅速响应行业发展需求,公司的业务发展将会受到不利影响。作为资深的行业先行者,公司对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解及准确的把握,在行业战略部署时前瞻性把握行业发展新业态、新趋势,并融合基础业务创新发展,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互联网医疗受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及行业巨大发展前景趋势,国内外众多公司纷纷加大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投入力度,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立足已有医疗卫生业务基础优势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业务发展,并通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来降低市场风险。  4、人力资源风险软件企业一般都面临人员流动大、知识结构更新快的问题,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核心骨干人员流失、无法吸引新的优秀人才,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稳定公司的人才队伍,保证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公司通过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晋升机制,提供全面完善的培训计划,创造开放协作的工作环境和提倡“专注、创新”的企业文化来吸引、培养人才,同时公司核心骨干人员也持有公司股份,增强公司凝聚力,避免核心骨干人员的流失。  5、业务升级风险及其带来的管理风险互联网正在深刻变革行业发展,公司正积极向互联网运营型企业升级,以保持行业发展的领先地位。但互联网是行业发展新热点,从商业模式的探索、建立、成型以及业绩的释放需要较长周期和较大投入,且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人才技术要求较高,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通过深化基础业务发展为业务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并以创新为企业发展驱动力,持续加大技术人才团队培养及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公司从战略层面强化业务规划,结合行业发展探索适合的商业运营模式,稳步推进业务升级。同时,随着公司业务升级的不断深化,由此带来一系列管理风险。针对管理风险公司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完善法人管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建立健全适应业务发展的组织模式,提升组织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提高公司管理层特别是核心团队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的职业管理人才。  3)管理层将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并聘请有关行业专家,协助公司完善管理体制。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江南愤青:再谈为什么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基本都骗局
江南愤青:再谈为什么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基本都骗局
日05时43分来源:
更多资讯请关注Wind资讯或下载万得股票APP
来源:风吹江南(jrjnfq)
作者:江南愤青
(本文获授权发布)
四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财富管理公司的文章,随着最近各类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倒闭,最近被很多人翻出来,改了个变体叫《为什么线下财富管理公司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链接:http://bbs.jx.v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
这篇文章原文叫《也谈第三方财富管理》,其实更多还是分析当初诺亚为代表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预言财富管理公司很难生存,诺亚的未来一定是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并不能用来证明线下财富管理公司都会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个逻辑,不过把这个行业大概做了个介绍,也值得大家看看,里面很多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基本上也得到验证了。
今天我来谈谈,为什么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骗局这个观点,那是因为我大概三四年前论断的所谓私募债权基金,也就是类信托模式(采取有限合伙的方式)发放的债权基金,基本到了高发性的倒闭破产期,直接带来了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崩盘,两者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很多线下在卖的产品都是这类有限合伙的所谓债权基金为主。金融还是一个有逻辑的市场,会短期非理性,但长期来看,理性一定会回归,就如同几年前大家都觉得互联网金融会颠覆整个颠覆那个,每个都打鸡血一样,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这么想。理性回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冷静思考。
在谈这个之前,我先给P2P申个冤,随着大大、快鹿、中晋出事,一堆关于P2P跑路的新闻又被放在一起讨论问题,看到市面上一堆傻逼媒体写的什么看好你的钱,最新P2P跑路名单之类的标题,就忍不住骂两个字傻逼。这个世界我一直觉得,你不懂可以不说话,但是你不懂还整天胡说,每天在哪里哗众取宠,就真心让人感到不耻了,讨论问题前提是对基本的事实要有充分的认知,然后才可能讨论,否则就是傻逼骂街,赶紧滚远点。
事实上,从过去几个大的案子上来看,e租宝勉强跟P2P有点关系,因为打过P2P的旗号宣传过,某些行业组织也邀请过这家公司,也有一些专家站台过,但是从商业模式本质来看,这家公司跟P2P其实还真是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关系,至于大大集团,中晋,那就跟P2P一点毛关系都没有,人家从头到尾都在线下开设门店募集资金,从没线上什么事情,而且他们也从未声称过自己是P2P,他们其实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所谓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把这些公司跟P2P合在一起谈,压根就是基本常识不懂的表现,或者就是别有用心。
第一个问题我们谈谈,什么是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什么是非标准的财富管理公司,做个基本的简单的分析,考虑到绝大多数都是不懂金融的受众,所以我也写个大概,具体不细究。因为不是写给专家看的,所以就别来深究了。
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是指那些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提供建议的公司,他们依赖自身更广的信息,更专业的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资产,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他们更多是建议而已,取决于你自己是否相信他们。这里很多人可能问那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呢,其实区分两个很简单,你不管钱,只提供建议,不做决策,那就是财富管理公司,而如果也替你管钱,然后去做决策,这样的公司实质就是资产管理公司了。
确切说,财富管理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上游行业,他让客户配置资金到资产管理公司里去,你可以理解财富管理公司是渠道方,而资产管理公司是生产方。从全球业态来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诉你,绝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亏钱的,只有少部分是赚钱的,这个是正常的情况,世界上金融行业很大程度本质都是零和博弈,你赚钱一般都是赚取了亏钱部分的人的钱,哪里怎么可能人人赚钱呢,次贷危机里,高盛赚钱很大部分是来自雷曼亏钱的部分,而一样的道理,世界最赚钱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他们在全世界寻找猎物,咬死他们,赚取他们的利润。在一个全球GDP增长不足6的市场里,要赚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润,一定意味着很多人亏钱了。所以别觉得资产管理公司很牛逼,他们大部分都未能给你带来实质的盈利。那他们靠什么赚钱呢?其实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涝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费,然后盈利了他们赚取盈利部分的20%,亏钱了跟他们没关系,我一直觉得这种盈利模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定会使得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会去做风险很激进的事情,赚钱了他们可以分很多,亏钱了,他们没有责任。
次贷危机里很多对冲基金、资产管理机构最后都被认为有明显的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风险很高,但是却还是去进行配置,也是来自于这种分配方案。我觉得这种分配方案应该会不断被抛弃,尤其现在互联网的出现,跨界越来越容易的年代,其实机构的这种优势会不断丧失,前段时间,有个牛人叫包凡写了篇文章叫《警惕投资散户化》的文章,从我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打不过散户的人抱怨散户乱打的典型,我从来不觉得机构跟散户之间,表现出什么更加优秀的业绩,恰恰我们看到市场上很多卓越的投资都不是机构完成的,而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投资人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的下一步趋势只会更加散户化,确切来说,投资的唯一门槛其实只有钱,其他的都不是门槛,赵薇、任泉、奶茶妹们做到投资也很不错么。这个扯的有点远,不去细说。
在回到财富管理公司上继续谈,中国存在财富管理公司么?我在三年前的关于诺亚的文章提过,中国是没有财富管理公司的,包括诺亚在内都不是财富管理公司。其实到今天,这个逻辑也是对的。为什么会是如此呢?
前面说了标准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公司帮助客户有效配置资产的专业顾问公司,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去的财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次,核心原因是什么呢,是刚性兑付的存在以及根子里的中国人对任何人的不信任导致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给冲垮,变得盲目信任。特别会走极端,出现的情况是越是专业人士越没人听,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顶礼膜拜,雪球上这个情况就很典型,一帮傻逼在哪里装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下面顶礼膜拜,真是特搞笑的一个场所,这种场所什么时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
在一个市场到处都不违约的情况下,其实你会发现财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买什么都一样,我们11年投资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让他们力求专业的去帮助客户筛选标的,进行有效的资产筛选和甄别,请了很多专业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后反倒不如请几个美女销售,随便卖,你会越发现你成本越高,越专业,但是市场越是不买账的,许多人压根不会听你这个建议,他们看问题都很简单,只看你是谁,产品是谁发的,看了以后就会跟你说,没事,政府在,就不会不还。于是你就发现,个体的定价能力毫无意义,市场变成跟买白菜是一样的,这个八毛,那个七毛,那个划算卖那个。
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卖那个,到最后都是看不出来对不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市场。看错的人跟看对的人,其实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会做最简单的选择,而只有市场违约不断出现时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会不断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最近爆出来几个债券违约,发现很多很明显的应该披露的信息都没有披露,譬如收入、负债、违约情况都没有披露,就这么简单的一些信息,承销商都看不出来也不披露,就让他发债了,这些人他妈的可都是年薪几百万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发现跟傻逼也没什么区别。换头猪上去也一样能干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市场反正不违约,反正出了问题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没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到最后无非就是看你是谁,很简单的市场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万块钱,你也会全部买一个产品,那个利息高,买那个,根本需要配置啊。
所以过去的市场情况下,哪里有什么财富管理公司,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他们的本质就是兜售不同的产品给你,然后赚取佣金。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说过,一旦收取了佣金,那么必然使得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不独立啊,他每天怎么可能想着给你配置好产品,肯定是什么佣金高,推荐你买什么啊。谁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赚不到钱,必然的结果就是反向从资产管理公司上赚取佣金。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客观,不独立,当然,这个也是因为没有办法,不这样他们就活不下去。所以看上去很好听的财富管理公司本质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跟卖白菜的真没啥区别,一帮所谓专业投资顾问,可能大学还没刚毕业几年,甚至连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什么是股权,什么是债权都不懂,然后就跟着兜售产品了,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你觉得能信么?
财富管理公司变成产品销售公司之后,很多逻辑都会变得很清晰,这里两个基本悖论就出现了,第一个悖论是,真正好产品是不会给你销售的,能给你销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买的垃圾产品,尤其是小财富管理公司,你根本抢不到好产品,差的产品,你又不敢卖,为什么啊,卖了以后亏钱了,客户都找你算账啊。就赚取一点点佣金费用,但是却要冒着被客户骂,甚至还有一些人生风险的情况下,所以导致大多数财富管理公司都选择了不卖别人的产品,干脆自己生产产品去了。本来是赚取渠道费的,这下好,改成赚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财富管理公司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来了。其实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都已经变成了所谓的资产管理公司了。
这个逻辑是很自然实现的,前面说的风险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虽然资产管理公司是绝大部分都不赚钱,但是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却是看上去最丰厚的利润所在,前提是你能赚钱的话,都是赚大钱,而任何一个人其实是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能干的,都觉得自己能赚钱,尤其是骗到钱之后都觉得自己能赚很多钱,所以,一方面是风险不对称逼迫你去资产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无可抵挡高利润的诱惑,有意无意的转型到资产管理公司上去。毕竟渠道费很少,而资产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
但是这里我前面说了,绝大部分资产管理的人其实注定了结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怀疑这个结论,我在写上一篇首付贷的文章里提过,用杠杆很容易赚钱,但是绝大多数杠杆都死了,必然的结果,许多人,我只要看上一眼,听他们谈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给很多人判死刑,时间问题。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杠杆其实就是借入了很多刚性的资金,必须要兑付的钱,而如果亏了你不用承担风险,那么就不是杠杆了。我以前做资产管理,也曾经做到了2012年全国五十强,那个时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亿左右的规模,我经常问自己一句话,我能不能给自己赚到钱,如果我自己的钱都无法赚钱,我凭什么给我的客户赚钱呢,后来想明白这点,我依然在2012年底压缩规模,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市场是没有机会赚钱的,尤其是大资金。资产管理的根本其实还是赚钱,如果无法赚钱,你拿多少资金来,到最后亏了,要么就是让客户接受损失,要么就是你自己拿钱来赔,两个都不好。
所以要让资产管理公司不死的唯一办法其实是保证资金的不刚性,客户要能承受风险,接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产品贩卖给合格投资人的原因,要给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充分的风险提示,不做兜底承诺,才能确保你能活下来。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个,就必然走入到高风险区域,你就意味着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风险,这个风险其实是谁也扛不住的。
其实,诺亚、好买其实都卖过很多亏损的产品,也没什么事情,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点,充分的风险提示之后,就不容易出大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说如何评价一家致力于流量段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好还是不好,很简单看他们是如何获客的,如果是保本保收益拉来的客户,在多也没有价值,本质上都是一帮屌丝客户,再有钱,不愿意承担风险,都是屌丝。而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的客户,在少都是有价值的。说个比喻很简单,你有车有房能骗来女孩子,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没车没房还能骗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说,过去三年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毫无价值就是因为他们骗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担保,不兜底能骗钱,才是牛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诺亚、好买,显然是有一批高净值客户,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那么这里难点来了,不承担风险的商业模式,凭什么大家给你钱让你玩呢?你要证明你足够优秀,能给大家赚钱,这样的人其实毕竟是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商业机构根本做不到这点,所以他们都会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进行运作,这个前提一定建立在他们认为自己拿到钱后就能赚更多的钱的基础上的,但是现实往往会很残酷,很多人发现拿到钱之后,没办法赚钱,那怎么办呢?就两个办法,等着爆,或者继续骗钱,然后不断的周传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实还是不够的,你还要证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么证明呢?
问题就到了下一步,如何卖产品?
几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让自己搞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我前面说过这个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看脸的社会,就是让自己变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这种公司,装修就非常豪华,中晋财富,在外滩弄了那么大一个摊子,写了什么国太控股什么的,还有中晋多少啥来着的,向我这种见过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出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财富管理公司,就别替没见过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里一定以为是大公司,特别牛逼,还有就是老板一般都是豪车,喝酒都是几十万起步,来展现给你看巨有钱,让你放心,另外就是到处投放形象广告,让你无所不在的看到他们,让你们觉得特别有钱,反正怎么装逼怎么来,目的就一个,证明自己特别有钱,让你们把钱交给他们好放心。
除此之外的第二个办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卖不出去理财产品,只有给不了的佣金,佣金足够,垃圾都给你卖出去,我看到很多财富管理公司的职员年纪轻轻,开宝马、宾利,正常的财富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卖个一百万出去,返点有个1-2个点,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很多理财公司,卖个一百万出去,返佣差不多有个二三十万,我靠,那是什么概念啊。不可想象啊。还有就是给客户利息特别高,投资一百万年化利息说有20%起步,而且随时进出。
基本上符合这几个特征都可以理解为骗子公司了,为什么是骗子公司,等会给大家解释,到是先想想为什么大家都会信,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受骗,一方面可能真的无知,不爱学习,但是我个人感觉归根到底都是贪婪导致的。侥幸心理,其实都知道有风险,但是就赌自己投资期限内不会发生问题,孤注一掷的投资,注定死无全尸,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些人可怜,最多是两个字,活该。天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啊,赚20%利息,却不用承担风险,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些人注定了就是希望不劳而获的贪婪而已。有什么好值得可怜的,这个互联网的世界,要了解一个事物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点,就可以察觉,你自己不爱学习,不提升自己,难道还要别人来帮你辨别风险?那压根就是扯淡,别人凭什么帮你呢?政府有凭什么来解救你呢?赚钱了,不说别人好,亏了,埋怨别人,指望别人救你,本质也是不要脸而已。事实上未来我国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就是违约会不断暴露的社会,到处都是充满陷阱,跟过去不一样了,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未来这个充满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了,只能学会学习,如果你不会,那我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谁都别信,就放着现金得了。到处都是忽悠,谁都不可信。
下一步,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我刚才说那些公司的骗子公司,其实从金融逻辑上来看,金融是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无非就是分为两头,一头是拿钱进来,一头是给钱出去。
所有进来的钱,都是为了给钱出去,然后赚了钱,在还掉进来的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看一个公司是不是骗子公司的核心就是衡量下,进来的钱的成本是否高于他能出去赚的钱。很多人说没办法衡量到底一个人能赚多少钱,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下市场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参考下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几个基金就可以了。巴菲特基金大概年化二十几,最赚钱的VC行业的平均行业回报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间。这些都是世界最牛逼的赚钱基金了,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了,个别人有一年赚几十倍的,但是一定记得两点,第一是个案。第二是小钱。个案意味着几乎无法普遍化。第二小钱能赚几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钱赚几百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两个绝对的概念,资金规模超过几千万的要赚几倍、几十倍,从一个相对长期来看是不现实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资谁谁赚钱了多少倍,你其实应该问问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赚了多少钱,投中一个案子的背后一定是投亏了很多案子。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另外,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参考市场标准,你跟市场平均价格差不多还能理解,但是高太多几乎就不能理解了。那么市场平均吸收资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疯狂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民间高利贷拆借是三分左右,但是吸收资金的成本不会超过1.5分,撑死了,也就是最多18%。这个可以做为平均数,现在这个数字基本上降到了10-12%左右。
我们怎么看一个财富管理公司的成本,其实这里也是我想说的重要的一点,凡是保本保息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会死主要逻辑基础。我在很多年前写浙江经济怎么了,我就提出过这个论断,后来写P2P的时候,我也提出过年化18%以上借款的P2P,基本上属于什么时候死的问题,一辈子翻身不了。为什么呢?
我们就拿吴英来举例,一旦你以年息20%借入资金的时候,你必须每年收获超过20%以上的收益才能保本,或许20%对某些商业奇才是可行的,但是项目和资金的匹配度是没有那么好的,中间会存在很多的时间沉默成本,这段时间里,你项目没有找到,但是你的利息却要不断的支出,所以实际的成本必然要到20%以上,取决于实际投入项目的情况,那么借入资金方的财务压力是极大的,在这种压力之下,你还必须留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确保不断的有人来赎回,所以你看上去你借入了一个亿一年,但是你可能实际能用的资金只有五千万的六个月,所以实际成本是多少呢?按照年化计算大概实际成本要高达80%,纵使你是天纵奇才,我想也做不到这个收益率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吴英这类一旦走上了固定收益的主动管理,是必死无疑的,界定为集资诈骗其实也是合理的,因为,她应该明确知道自己还不了这个钱还去借钱。所以对于那些信誓旦旦说能保证给你每年盈利20%以上的人,基本可以打入骗子一类。其实,我自己是将固定利息超过15% 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本都定义为骗子了。他唯一还你钱的办法,就去别的地方骗钱来还你,最终的结果是越借越多,差不多借个三四年就到了他这辈子都还不了的地步,千万别小看复利啊。浙江很多高利贷最开始都只是借一两百万开始,差不多到了三四年就变成千把万,你哪怕是神仙都还不出来这个钱。
我前几天写了一个朋友圈,说辨别财富管理公司是否是骗子很容易,其实只要看他的成本,最容易看出成本的就是几块,第一就是给投资人的利息,第二是员工的返佣,第三是装修门店的成本,第四是广告成本,第五是老板个人挥霍。基本上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几块越是豪华的公司,其实基本上就越是骗子的可能性,因为每个都是成本,都要折成利息成本的。给投资人利息12%,佣金基本上要加2个点至少,然后门面运营费用至少加一个点,在加上所谓各种广告,像中晋这种外滩广告,e租宝央视广告,至少可以加个三四个点。最保守估计就是20%了。这么高的利息进来的钱,能去哪里?现实的情况是一般一个财富管理公司需要扩展门店,到处投放广告的时候,或者提高佣金的时候,都意味着他最危险的时候到了,因为他现金流出现问题了,迫切需要新资金进入改善流动性的时候了,越是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越要小心。
最后,我在跟大家扯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和P2P的一些比较,这里不算是给P2P站台,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宁愿投资P2P,也绝对不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原因基本分析为几个。
第一,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相对而言都不透明,很多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在某些区域做的很大,但是在网络上却很难查到相关资料,他们都是立足区域,然后利用人际关系来进行营销的,这种模式其实社会关注度前期都不高,然后一旦出事情就都挺大的,今天大概南京又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爆了,都属于不爆前都不知道,隐蔽性强,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在线的P2P公司,成立第一天起就可以被围观,E租宝其实刚开始没多久就被围观,质疑声不断,各种消息基本上都有,有信息可以供选择和没有信息供选择一定是两回事,你自己看了各方面的声音,还是决定冒险,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你无从信息筛选,总归风险更高一些。另外,从骗子的角度来看,小范围的骗人是容易的,但是大范围的骗人是很难的。尤其在线的情况下,人多d情况下,你要把所有人给隐瞒足,实际是很难的,目前提供各类信息筛选的平台很多,学习型社区一堆的情况下,在线的公司更容易被筛选,至少给了充分选择的可能性。
另外,我这里强调一些所谓线下熟人关系的理论,事实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往是熟人。线下人际关系营销,其实是符合旁氏骗局里面一个所谓熟人理论的。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更是虚荣心更强,从而也容易让别人做成错误的判断。大家去想想,为什么同学会上抢着买单的人一堆,因为都想告诉别人,老子他妈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买完单,一个月不吃肉,都会感觉很爽,这叫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还是很多的,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别人看到有人充大爷,都会觉得人这个人过的不错,其实他妈的压根就是个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老板开豪车,其实他所有花销的钱,不都是你给的么,他自己压根就没钱,无非就是用你的钱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这么觉得,你觉得他有钱,豪车都很多。
为什么很多人企业员工都会借钱给自己公司?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都是要上杂志封面,开豪车名马?道理都是一样的,展现给人家看的都是你愿意展现给人家的,并非真实的自己,在熟人面前,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另外,信用在传递过程中是会失真的。这个其实在旁氏骗局里面是非常普遍的应用,也很有意思。举例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骗子,其实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压根不会信任他们的,但是由于你信任你的朋友,从而你也会因为你朋友信任这个人,你也就会变得相信他们,这种在行骗心理学里面,其实也挺多应用,我们往往会因为对某一个人的信任,而转嫁到对朋友信任的人自然产生信任感,为什么会有背书这个说法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的转移过程。
很多公司请很多教授来站台,不就是因为觉得这个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家相信了教授,然后就会觉得教授相信的东西,总是真的,这个就是典型的信任过程。人性也是懒,回到最后虽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么有名的教授都信任了,总差不到哪里去,然后就一种基于信任关系基础上的信任转移也就出现了。
这里其实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国人身上非常的普遍,就是我们会发现,人在介绍自己朋友的时候,都喜欢把朋友抬高,一方面是给朋友面子,另外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认识这么牛逼的朋友,这种情况其实是双赢的格局,花花轿子人抬人就是这个道理,明明是个科长,会说是个处长,明明是个千万富翁,会说是亿万富翁,明明可能家里只有一辆车,会跟你说哪里有车,哪里有房,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的而已,这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现实是不会给人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真实的情况,所以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的信用扩张的情况就会非常的普遍,因为你对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会觉得朋友给你说的东西的信任度会增加,最终使得在实际的情况下,信用的虚假扩张就会产生,在借贷、传销、算命等一些领域,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有时候为了跟朋友介绍一样产品怎么好,都会以身试法的说,我用了什么什么产品,多久就好了,其实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说一个东西好,人都会说假话,算命、风水都有这种情况,其实算的并不是很准,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凸显信任这种东西,然后就说,我怎么怎么算的准了,或者会说自己身边人怎么怎么准,现实其实并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为了验证某个事情真的发生过,都喜欢把自己带入,这种带入,并没有恶意,但是却强化了一种信任的概念。另外,在谣言的传播上,也带有这个特征,为了验证某个谣言的真实存在,都会说自己朋友在边上,亲眼所见等等,都是一样的概念。
所以熟人之间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是其实结果很糟,人带人很容易都会失真,财富管理行业其实出现的杀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产生的,这次中晋财富很多人投钱在里面,是因为有亲戚在里面上班,都特别相信有自己人,其实却不知道恰恰是自己人把你给杀了的结果,所以线下存在这种所谓熟人的信用,导致往往是大金额的投资,从而造成的损失极为庞大。所以我们会发现线下的商业模式导致的金额远远大于线上,这里很多都说E租宝,其实E租宝还是依赖线下推的,只是最后一步交易是在线完成的。另外一个特殊的原因还是一位内线下交易,你的交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导致你往往会在信任的平台里面一次性投资大金额,而不是类似线上可以有很多工具,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平台里面分散投资。所以最终结果线下呈现的结果就是人数多的同时金额也特别巨大。
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的在线交易的风险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监管层也是有必要意识到这点的突破的。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其实门槛下降难度还是很大的,你要去借个一个亿的钱,你哪怕向一百个人借,都要差不多一个人一百万了,涉及到的流程很漫长,时间也很漫长,所以一般的选择就是尽可能的提高金额,动辄上亿的融资背后其实就基本意味着人数在二三百人左右,上百亿的话,差不多两三万人左右,那么,每个人的借款额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这个时候,出现社会维稳的问题就会非常的大。因为这个损失,谁都无法可以选择忽视它。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出现之后,其实门槛下降是变得非常的容易的,他出现的情况是,一个亿的借款交易额可能是有将近几千人构成的,也就是每个人可能也就是几千几万块钱,表现的特征是人数多,而金额小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风险特征随着人数多到一定阶段,其实本质是发生改变的,因为金额随着人数多而相对较小的时候,整个系统可承受的风险是降低的。这里你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都堆积在线下,而非线上,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在线的互联网金融,人数可以拓展到极致,从而让金额看上去很大,但是相对的金额是下降的,投资人自己有意识也有能力利用互联网,将资金分配在不同的金融公司,前提是因为技术使得投资的门槛也变得很容易,过去你缺乏技术,只能碰到一个感觉还不错的公司,就一笔给了一百万的投资,现在你可以很轻松的给一百个公司每人一万块钱,技术的有效突破,使得单一的投资人的绝对金额其实都会下降下来,因此最终你发现,其实风险并没有得到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过去几百家了,但是真出现很大的问题了么?并没有,为什么?因为不值得,总共投资几千块钱几万块钱要去串联闹事的成本,甚至还不够买张飞机票的,何必呢?这种真正建立在小额分散的技术上的金融模式其实是值得鼓励的,而不是一刀切的给他砍了。真正需要做到事情,是避免大金额交易,同时建立极为完善的风险提示和披露制度。确保它延在这条路上前进,而不是走错了方向,这点非常重要。监管层在今年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时候,我个人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好的不坚持,矫枉过正,因噎废食,这个就非常的可怕了。所以我目前说,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多还是线下模式的依赖人头拉客户的大金额模式,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并非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他们更多还是民间高利贷的翻版,是极为可怕的金融风险聚集。而线下财富管理公司显然就是这些金融风暴的聚集核心。这点,我很早前就写过不少文章提过。
撇开这点,我们在谈谈第二点,P2P相比较于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优点,就是P2P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两者从资产端角度考虑,是一致的,都是要去找资产,谁也不能证明谁比谁的能力强,但是但是在流量段而言,P2P跟财富管理公司,同样都承受风险的情况下,P2P比较优势很明显的是没有物理网店,没有员工返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他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做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之上的时候,P2P的优势就会很明显,而我们也分析过,事实上在前面一些公司的侦察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去了哪里呢?其实一部分是给了前面投资人的收益,除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去了一些沉没成本中去,例如员工高额返佣,例如形象广告、员工大肆挥霍等等成本中去,P2P在相对而言,这方面的成本更少,只要不进入股市,不进入期货市场,因此留到实际资产的可能性是增加的,总归要比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要靠谱很多。事实上,我说了无论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和P2P,本质都是金融机构,都是一头去找资产,一头去找钱,两个商业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前者更加的传统、野蛮,而后者则一定程度的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变相使得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比较而言,我是宁愿投资P2P,也不会去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当然我投资P2P,我肯定坚持多平台策略,在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平台投钱,我永远不会再一个平台里投资太多的金额,这个世界分散配置是必须的。
终于窝在郑州的一个宾馆里把这片文章写完了,很仓促,随便写的。大家将就看。我最近没事折腾了个学习型社区,希望帮助大家能够更好的辨别风险,识别风险,提升学习能力,凡是你们看不懂的公司都欢迎来这个社区发帖,一起探讨,我有时间都跟你们一起探讨学习,我也很多东西不懂,但是不懂没有关系,可以一起学,这个世界,真的除了提升我们自己外,也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快来吐槽&点赞,评论赢福利哦~
长期接受投稿:.cn
回复财富圈至公号主页,即可加入微信群
戳“阅读原文”亦可下载万得股票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易联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