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国已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家了?

以下试题来自:
判断题由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还有诸多不不对称现象,还不能说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了。 对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制度方面
B、文化层面
C、世俗眼光
D、对外开放程度
3.判断题 对4.判断题 错5
A、道德风险
B、品质风险
C、伦理风险
D、以上均是官媒:中国搞市场经济 为什么要让人家承认?
转自微信公众号 侠客岛(ID: xiake_island) 【解局】紧跟美国欧洲,日本也用这个议题挑衅中国 世界依然不消停。晚间突发一则重磅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宣布,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关于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在今年5月其实就已经被炒作过一轮——当时的背景是,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拒绝同意中国在今年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虽然这一决议对各国并不具有强制力,欧盟内部也存分歧)。同样,美国也多次表态,不会承认中国的这一地位。 美、欧、日究竟是在闹哪样?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需要他国的认可? 算法 还有3天,也就是到12月11日,中国就将迎来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的纪念日。按照当初签订的入世协议,中国应当在加入这一组织15年后,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名词,其实就是一种名分。这种名分可不只是虚名,它会在国际贸易中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国获得这一名分与否,所受待遇可真是天差地别。 举例来说,如果中国被美国认可为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当美国想对从中国进口的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只能调查在中国彩电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结果人家兴冲冲地来了,发现在中国彩电只卖300,而在美国的售价却有350美元。那么很可惜,倾销指控不成立,美国也就没有理由再去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如果美国不认可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会是完全不同的做法——他们就不会选择调查中国市场的彩电价格,因为它认为中国市场的价格发生了扭曲,调查结果是不真实的。那怎么进行调查呢?很简单,找一个“合适”的替代国,去这个替代国调查该国彩电的市场价格。 所以,玄机就在于替代国的选择上。 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所选的替代国对中国企业都很不利。比如选择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该国生产彩电的各项成本远远高于中国,结果一台彩电的市场价格是500美元,这明显高于中国彩电在美国的售价。很好,倾销指控成立,美国可以据此对中国彩电加征巨额反倾销税和惩罚性关税。 因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是选择以替代国为样本的,因此中国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可能性就异常提高。过去十几年间,这大大损害了中国企业和工人的权益——WTO的统计数据显示,年间以中国为对象的反倾销措施达到638件,数量占全球的27%;以欧盟为例,目前有效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有56项针对中国。 更不公平的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选择替代国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但反过来却不行——中国如果想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允许选择替代国为样本。 换句话说,明明其他国家在搞贸易保护主义,结果却往往变成了“中国在倾销”,并且为之买单。 筹码 那么,如何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 欧盟和美国的认定标准有所区别。欧盟是从市场的作用、会计标准、商业自由程度、立法、自由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评判的,而美国则以货币可兑换程度、设立外资企业自由度、国有经济比重以及美国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为标准。 但是,要注意,上述这些标准更多是学术意义上的,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标准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欧盟和美国就承认瑞士、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具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是,瑞士的缺少透明度,乌克兰、俄罗斯、印度等国国内市场的状况如何,我们也心知肚明。 更为奇怪的是,欧洲等找到的理由,很多时候是诸如“中国国企在经济中占比太高”等。但即使在欧盟内部,如法国,它的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都是很高的,像法国电信、法国邮政、法国航空等行业巨头皆为国有。换句话说,这是很明显的“双重标准”。 再来看俄罗斯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间点:2002年。在这一年,欧盟和美国突然先后承认俄罗斯完全市场经济的地位。彼时的俄罗斯经济状况不提也罢,欧盟和美国的这一举动,也很难从经济上去加以解释。 所以,“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在很多时候并不简单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它虽然披着一个经济的外壳,却有着一个政治的内核,并且反复成为各国勒在中国脖子上、随时准备用来做交易的政治筹码。 比如美国,在历次与中国的战略对话中,都会以这个问题作为关键的筹码,逼迫中国在、美国国债等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进行谈判,美国也无数次声明会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却最终都会无果的原因。 欧洲反对者则称,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毁灭欧洲传统产业,包括钢铁、陶瓷和纺织等。长期以来,中国输欧的钢铁扣件一直承受着“替代国”算法的反倾销税,欧洲钢铁行业还天天叫嚷着他们被来自中国钢厂的价格便宜得不公平的产品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欧美担心,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异于“单方面解除”针对中国的贸易防御——虽然也是他们天天扛着“自由贸易”的横行。 也是,手握这么好的能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谁又能轻言放弃呢? 伪命题 但事实上,是否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看来,完全是一个伪命题。他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会议上的的这篇讲话,侠客岛也曾刊发过。在他看来,中国内部也没有搞清楚这件事,变成了交换;而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完全是一个笑话。 以下是龙永图的原话: 这是反全球化的。但是,他们找到的是一个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目标,他们可以在欧洲内部推行保护主义,但不能把中国当成一个靶子。 事实上,这个事情完全搞“拧”了。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的那一天开始,不是人家承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每一个代表,从美国到欧洲逼着中国人承认搞市场经济。 1992年,自小平同志提出“市场和计划”的问题以后,一直到1992年,才解决一个问题:中国搞不搞市场经济。中国从1986年开始进行(入世)谈判,一直到1992年,这六年间,是他们逼着我们承认搞“市场经济”。 当时的矛盾焦点是,我们不承认搞市场经济,人家逼着我们搞市场经济。最后我们说“好,我们搞市场经济”,但是要加一个尾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家说“管你搞什么市场经济,只要搞市场经济就行”。所以这才解决了中国入世最大的问题。不是他们承不承认,而是中国想不想搞市场经济的问题。 后来,我们在入世协议中专门加入了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这个条款是在反倾销的特定范畴里提出的“要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证明自己搞市场经济、取得了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反倾销的调查中就可以使用WTO的一般条款,否则要使用替代国条款。 当时,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是非常基础性的条款,不涉及到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是讲到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之所以接受了这个条款,主要是当时中国的很多外贸企业相互杀价,你说这个杯子5块钱,他说4块5、3块5。当时讨论是不是接受这个条款的时候,朱镕基同志就讲“我看还是让WTO来管我们,让我们的企业不要内斗了,不要互相杀价了”。 是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接受了让企业接受市场经济的规则,不要互相杀价,不要搞内斗。因为杀价的结果,中国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好处,还反而遭到反倾销。所以我们才跟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是企业,在反倾销的具体范畴里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这一点,好像国内也没搞清楚,好像是加入WTO15年以后,让大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谁承认美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人、欧洲人补贴农业那么多年,那是市场经济吗?每一个国家都有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时候。不管是联合国,还是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没有一个国家组织拿出8条、10条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 我们中国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让人家承认?中国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美国人来承认我们搞市场经济,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没有必要。我们每天找人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让人家拿着一根棍子来敲我们,跟人家交换一点东西。现在又搞到了欧盟议会来说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是针对WTO15年所有中国企业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 现在搞这个东西,是借着一个伪命题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逆全球化之潮流。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再不说清楚,中国(49.680,
-0.80%)也很沮丧。中国搞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1992年起承认市场经济,到现在搞了20多年的市场经济,人家还不承认,我们老百姓怎么想?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白做了吗?这是很大的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从来没让他们承认,为什么他们要做一个决议呢? 文/燕歌雅行、龙永图 编辑/公子无忌 本文为“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ongzh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今日到期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啥?美欧日为何不承认?
正在加载...
15年前的今天,2001年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举国欢腾的盛况还犹在眼前,《人民日报》当天发表题为《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评论员文章,强调中国既要敢于开放市场,又要善于保护自己。根据当时签订的条款,中国同意在15年之内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这一条款令中国在随后的一系列贸易反倾销案中陷于被动。日,此条款即将到期,中国能否顺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引发各方关注。但欧盟、美国、日本近期却纷纷表态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面对僵局,应如何化解?多位专家对澎湃新闻表示可通过上诉来维护自身利益。什么是“非市场经济地位”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Non-Market Economic Status)”条款,是2001年中国为尽早加入世贸大局着想,在美国等国家谈判压力下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15条,即“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Price Comparability in Determining Subsidies and Dumping)”条款。该条款规定,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使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否则,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说白了,这其实是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如何选择参照标准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承认,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就必须以中国实际成本为依据。反之,如果中国不被承认为“市场经济地位”,其他国家就可以根据指定“替代国”同类产品的成本来判断反倾销是否成立。例如,1998年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是以新加坡为参照标准,2004年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则是以印度为参照标准。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承认,以中国自己的低成本为标准,是很难判定中国在进行倾销的。但如果不被承认,欧美就可能故意寻找他们认为合适的国家的同类商品的成本来判定中国是否在倾销,而这些国家的成本一般都是远高于中国,这也就造成了判定反倾销成立更容易。那么,判断中国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议定书》,“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的规定即应终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中须包含有关市场经济的标准”。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2001年前对“市场经济体制”有相关国内立法的国家才有资格判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在中国入世之前就存在相关立法的经济体,主要是美国、欧盟、巴西、印度、日本等经济体。但《议定书》同时规定“无论如何,(a)项(ii)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这也就是最近热议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将于日到期的根据。因“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中国饱受反倾销调查之苦“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对中国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欧美各国发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任意指定别国商品的成本为“替代国”标准,这样中国获胜几率也就减小了很多。比如一台中国产的电视成本为100美元,销到美国时由于成本低,造成美国消费者不愿购买美国本土电视。这时美国就能以中国并无“市场经济地位”为由,选取新加坡产电视的300美元成本作为评判标准,裁定中国是在恶意压低成本反倾销,也就可以向中国电视企业征收高额关税了。据中国数据显示,中国一直是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目前,共有48个成员对中国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共1149起,占案件总数的32%。截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据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其中,反倾销案件46起,反补帖案件13起,保障措施案件6起。这样算下来,平均每月超过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2016年上半年,美国和印度是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立案数量分别达18起和15起,同时,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印两国。反倾销的重灾区则是钢铁产业。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钢铁及其制品、化工、机电产品三个行业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占总数比重为70.4%。日,沈丹阳表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钢铁出口产品遭遇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41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4%。他表示,在这41起案件中,反倾销案件26起,反补贴案件8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涉案金额高达68亿美元。商务部曾就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多次表达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但因《议定书》15条关于“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存在,欧美仍能通过选定“替代国”来征收中国的反倾销税。因此商务部要求WTO成员国在日以后终止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的做法。欧、美、日无视“日落条款”,仍不愿取消“替代国”做法所谓“日落条款”,即对某法规条款规定一个终止时间,到期之后,如无重新规定,即自动失效。《议定书》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就是一个典型的日落条款,表述得很明确,“无论如何”,“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按此协议,中国在日后应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但今年以来,欧盟、美国、日本却纷纷对此提出异议。欧盟玩起了文字游戏。先是在2016年1月提出三种选项:第一、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维持现有反倾销的计算方法;第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再维持现有反倾销计算方法;第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引入新的反倾销计算方法。5月欧盟议会以546票赞成,28票反对,7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票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决议称,除非中国达到市场经济的标准,否则其向欧盟进口的产品必须被给予“非标准”待遇。但欧盟议会此决议并无约束性,还要取决于欧盟委员会的最终决定。7月20日,欧盟委员会称会尊重世贸有关条款,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要考虑制定新的反倾销计算方法。此外,欧盟内部态度也产生分歧,德国较为支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近年经济持续低迷的意大利、西班牙则反对。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提案,以履行其根据中国入世相关条款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并提出将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裁定中国是否反倾销。欧盟此举可谓换汤不换药。美国则一直坚定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 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10月6日发布2016年度报告。这份报告建议,如果中国的相关环境没有显著改善,美国政府应该继续维持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并考虑提起更多WTO反倾销诉讼。美国商务部长普利兹克(Penny Pritzker)11月2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仍不成熟”。如果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反倾销关税等措施将难以实施。耐人寻味的是,日本在12月8日也加入表态,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8日称,关于中国在WTO中的地位,将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2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美、欧、日等国关于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表态时表示,少数世贸组织成员在如期履行第15条义务的问题上表态含糊其辞,企图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沈丹阳表示,12月11日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彻底履行第15条义务,全面终止“替代国”做法。应严格依照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等规则,公正、合理、透明地对自华进口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不能变相延续“替代国”做法。专家:应通过上诉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必要时可适当反制面对欧、美、日三方刁难,中国应如何打破僵局争取到应有权益?12月1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其实《议定书》第15条并非要求各成员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是规定无论各成员依据其国内法是否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得在反倾销时再对中国企业采用“替代国”做法。屠新泉表示,关键在于依据欧美的国内法,使用“替代国”做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判定一国为非市场经济。这也就给了欧盟下一步可以钻空子的余地,他们可以不将中国继续看做非市场经济国家,但是新提出一个“市场扭曲”的概念来作为是否采用“替代国”的前提,“这样在发起反倾销时,中国还是会遭遇与之前一样的‘替代国’做法。根据WTO规则要取消‘替代国’做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屠新泉还指出,其实日本是一个很少发起“反倾销”的国家,此次特意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只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如何打破僵局?屠新泉表示中国下一步可以向WTO上诉,由专家组来裁判其他成员国是否应取消‘替代国’做法。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表示,以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应淡化谋求市场经济地位,而把重点放在督促这些国家终止“替代国”做法上。“因为何为市场经济国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可能我们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白明指出。白明也建议,如果今后欧、美、日继续以“替代国”标准对中国商品进行“双反”调查,中国完全可以上诉WTO予以公平裁决。今年10月,WTO就支持了中国对美国的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此外,白明还建议中国亦可做出有效反应。此前,针对轮胎特保案,中国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就发起了“双反”调查。“不能让他们毫无成本的大肆进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谈及,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主要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但某些WTO成员坚决想让其上升到政治性的问题,中国不应让其牵着鼻子走。必要时中国可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逆全球化”行为和声音越来越高涨。中国并不怕事。苏庆义同时指出,中国也应做好自己的改革,从利用开放红利到利用改革红利。中国未来发展的引擎之本是改革。引导地方政府的良性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nejaneg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美欧为何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专家:怕竞争|中国|市场经济_新浪新闻
  原标题:美欧为何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媒:怕中国占优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美媒称,根据15年前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国原本期待在12月12日这一天成为WTO协定下的“市场经济”国家,而美欧从此终止在反倾销中使用“替代国”价格的做法。12月12日,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比对价格的做法,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程序。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2月13日报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成为这次冲突的焦点。根据第15条,中国同意欧美等国在中国入世的头15年,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对中国反倾销中采用第三方“替代国”的价格,而不是受调查的中国产业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不过,第15条另有一句话说,这种规定“应该在加入之日15年终止”。
  报道称,中国认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后,即日起,欧美的“替代国”做法必须终止。不过在此之前,美国日本都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的立场稍有不同,但仍然会采取新的反倾销手段。
  美国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能自动取得,因为《议定书》中的其他反倾销条款仍然有效。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说:“美国对中国国家主导的经济中存在的严重不平衡仍然感到担忧,比如在钢铁和铝等产业中广泛存在的产能过剩,以及许多产业和部门中的国家所有制。”声明说,中国还没有按市场原则进行足够的改革,因此美国将继续采用“另外”的办法来计算倾销幅度。
  日本经济产业省12月8日也发布消息称,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许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这是因为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
  欧洲联盟采取的立场则稍有不同。上个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新的立法倡议,主张撤销“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而采取新的反倾销手段。这种新的反倾销手段并不针对中国,而是适用于任何有倾销嫌疑的国家。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说,欧美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基于经济考虑,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会给予中国产品更多的优势。他认为,美欧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改变的,除非WTO做出裁决。
  他认为这次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欧、美、日担心中国已经偏离了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轨道,而中国则担心欧美国家对全球化和多边体制不再感兴趣,所以,在原先的协议的执行中有所回撤。
  中国加入WTO谈判的美方首席谈判代表、美国前贸易代表沙琳·巴尔舍夫斯基认为,美日欧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主要是因为议定书的条款措辞不明确造成的。她说:“2001年,当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协定书的最后措辞是含混不清的。这是双方的分歧所在, WTO的贸易争端小组会看这个文本的。中国这样解读,其他国家的解读又是另外一种。我觉得,这应该由WTO的争端小组最后来解决。”
  易小准是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多年前是中国入世谈判的代表之一。他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获益匪浅,多边经济体制对中国非常有益。在被问到中国入世后的挑战时,他称中国应该更多地开放服务市场。
  他认为,欧盟以及中国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冲突不会导致世界贸易战,世贸组织的机制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其实就这么点事儿,我们由演员变成观众,由观众变成一个鼓掌者,最后变成一个追忆者。
做官之不难是难以想象的,唯其难才是权力清明同时保护官员的不二之路。
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带来针对中国反倾销税率的下降,而欧洲相对劣势的产业将会联合起来敦促欧盟出台措施继续实行贸易保护。
特朗普内阁诸多提名中,有三个特点:富人、白人和军人。为什么发达国家怪中国不是市场经济
& & & 为什么发达国家怪中国不是市场经济& & & 最近日本提出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五毛们纷纷出动,大批特批。实际上连我们自己都承认,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区别于世界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独特的,是处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另外一套值得骄傲的,又值得坚持做下去的经济建设模式,一百年不变!这个另外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又是什么呢?其实简单一句话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化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以政府主导经济为龙头,指导、指令与扩散给社会各阶层,分级配置运转。& & & 过去的市场经济一直都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近代工业革命几百年实践证明了,只有私有制经济才能保证企业的自然人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可以正常运转。脱离了纯粹私有制经济来谈市场经济,那是不能存立的。随着苏联和中国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破产之后,更加进一步地证明了这个颠复不破的经济规律:唯有私有制经济才能代表市场经济!& & & 公有制经济只能破坏私有制经济整个结构,公有制与私有制如同火与水一样,是绝对不能兼容的!如果能兼容,那是假的。试问二个化学性质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怎么可能会溶解在一起?如同油不能溶解于水之中是一个道理。即使你硬要将二者混合在一起,那也是不充分的,时间长了,油的比重轻,仍然要浮在水的上面。目前中国搞的所谓的市场经济,就类似于油与水混合在一起的道理,尽管你加压加温硬让它们混合在一起,但是时间长了,各种不兼容的矛盾必然会浮出水面,无法解决。& & & 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其实就是对私有制一步步松绑的这三十年。有的地方松一会之后,不放心又紧起来。并不是全面实现私有制,而是进行有限的私有化。象吝啬鬼那样,慢慢审查私有化怎样过关,时刻警惕着私有化会不会侵犯到他们自己的利益。例如土地分配给农民,只能垦种,而没有土地所有权;城市盖房子出售给个人,土地使用权只有七十年时间,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非常可笑的一件事:七十年到期,房子不倒,难道让房子浮在空中?& & & 那么其它资源更无须多谈,一切皆是国家的,更不要说矿藏所有权,包括地下自己挖出来的文物什么值钱的东西,不上交都是犯法!于是老百姓所需要的那些最基本的物资,如水、电、煤气,还包括通讯信号,从天上到地下,一切由国家垄断,决定其配置。之外,还包括出行时的铁路、航空,从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到军工产品,再到民用的高级精密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更包括银行业与金融市埸,全部配置给国营企业垄断,其法人代表都是由党组织任命,指令其如何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等等原则;而在低端的产品上,不能控制能源的地方,才松绑给民营私人企业去做。这一切说明了,中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私有化为辅的性质。& & & &之所以其他发达国家与中国竞争往往处于吃亏吃紧的感觉,并不是私有制经济搞不过这种公私混合的中国特色,而是中国不按正规出牌,因为中国政府拥有主导经济的优势。其它国家与中国竞争时,起码在三件事上处于下风:& & & 1、中国拥有全世界人口最多最勤劳最肯吃苦又最听话的廉价劳动力,又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善于盗版、仿制山寨产品的廉价的技术人员;2、中国各地方政府不惜采用诸如减免税收、租赁费等优惠政策来吸收外资来华投资办企业,又鼓励各种企业出口创汇,始终让出口处于贸易顺差,亏损企业又给予退税政策,来保护一些企业与外商竞争优势;3、操纵外币汇率,让人民币始终处于坚挺,以保护国营企业不至于因廉价商品出口而亏损。明显的虚假是在这10年中,尽管国内物价上涨5、6倍都不止,然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只在小数点上浮动。& & & 仅仅只举以上三件事,其他国家的民选政府就已经无能为力,所以才会处于下风,竞争不过中国,才会叫苦连天的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