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喜欢地图炮?

柳宗元为什么爱开地图炮?丨壹读百科
我的图书馆
柳宗元为什么爱开地图炮?丨壹读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壹读微信号:yiduiread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炸出了柳宗元。本来广东人民的反应是这样的↓结果好事者突然发现有个现在不太常用的成语叫“粤犬吠雪”,意思是广东的狗很少见到下雪,看到雪就汪汪叫……然后发现这个词是一个叫柳宗元的人发明的。好多人在多年以后终于回忆起柳宗元这个名字,并想起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带大家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下午。然后又纷纷想起来,蜀犬吠日、黔驴技穷,都是柳宗元这个现行地域歧视犯发明的。黑完广东黑四川,黑完四川黑贵州……柳宗元同志“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他不是一个人形自走地图炮,是一个人形自走地图炮兵团。壹读君不禁要问,好好的文学青年柳宗元,为什么那么喜欢地图炮呢?叫嚣乎东西的值班壹读君丨刘十九隳突乎南北的实习壹读君丨泊风你以为柳宗元只黑了粤蜀黔吗?关于地域歧视这个优良传统,壹读君已经在去年1月份说过一次了(请戳《古代中国流行哪些地域歧视?丨壹读百科》)。这次我们只说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河东先生”柳宗元黑过的地域,除了广东、四川、贵州,还有江西、湖南和山西。其中黑得最狠的是湖南永州,因为他在那里生活过十年,本着不吃窝边草的兔子不是好兔子的原则,柳宗元把永州翻来覆去黑了个透。除了九年义务教育不超纲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还有《永某氏之鼠》,说永州有个没名没姓的人,因为自己生在鼠年,就特别爱护老鼠,不准家里养猫,不许仆人捕鼠,家里老鼠横行,子孙满堂,而这个永州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岁月静好。还有《哀溺》,说一个永州人翻了船掉水里,腰里有很多钱,要淹死了。同伴叫他把钱丢掉,永州人摇头不应。同伴说你要钱不要命啊?永州人又摇头不应,于是淹死了。柳宗元黑山西是这样的:山西泽州一群年轻人在郊外玩,忽然天上掉下一个美少女,年轻人就很绅士地想去猥亵她。△这张花了20万的图不能浪费,看不懂这个梗的请戳这里少女大怒说,她来自天宫,偶然被贬到地上,虽然现在受辱于尘土,但不是你们惹得起的,不信你试试。年轻人纷纷认怂,之后少女化为白龙而去。这一段出自《谪龙说》。柳宗元是这样黑湖南的:湖南有个猎人,能用竹管吹出百兽的叫声。他上山学鹿鸣,吸引鹿来,结果吃鹿的豹子也来了。猎人赶紧学老虎叫,把豹子吓跑,结果老虎来了;猎人赶紧学熊叫,把老虎吓跑,结果熊来了。猎人卒。这一段出自《罴说》。至于著名的黔驴技穷——有一个说法,柳宗元黑的其实不是贵州人,而是重庆人。因为那时候的黔州虽然包括了贵州的一部分,但中心在重庆的彭州。所以贵州遭到地域歧视属于误伤。不过壹读君觉得这个成语最诡异的地方在于:柳宗元明明说了贵州没有驴,驴是从外地弄过来的。所以技穷的不应该是黔驴,而是外地驴。可能是保定的。一个猜想,不一定对。&&柳宗元为啥要写粤犬吠雪蜀犬吠日像这些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黑的案例,粤犬吠雪、蜀犬吠日,都只是顺手一黑而已。粤犬吠雪和蜀犬吠日出自同一篇文章。准确地说,是出自柳宗元的一封回信,叫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当时,韦中立想拜柳宗元为师,柳宗元写了一封很客气的拒绝信给他。这里壹读君要多嘴解释一下,如果你还记得韩愈那篇《师说》,里面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柳宗元的基友之一的韩愈相信壹读君的读者不会对这一段有阅读理解障碍,所以朕就不翻译了。总之,这就是当时读书人的风气,非常矜持自傲,以拜师为耻。虽然今天我们觉得特别不能理解,但是当时就是这个样子,读书人以师徒相称,受到的压力跟你回家被亲戚逼问为什么还不结婚差不多。所以柳宗元在给韦中立的回信中说(这一段可跳过直接看翻译):“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壹读君翻译一下:我过去听说四川南边多雨,出太阳狗就叫,我以为那是扯淡。后来我到南方,在大雪的时候去到广东,看到狗都乱叫乱跑乱咬,那是被雪吓的啊。所以我才信了四川的狗会在晴天乱叫的传说。现在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当别人的老师,在狗眼里那就是四川的太阳啊;你让我当老师,在狗眼里那就是广东的雪啊,他们都会跳起来像水军五毛小粉红一样又叫又咬,所以您让我当老师,不是有病么?好吧“不以病乎”不是“这不是有病么”的意思,不过不要在意这个细节。柳宗元的意思就是比喻,用讲寓言故事的方法让too young ,sometimes naive的韦中立明白,这个世道就是那些少见多怪的人横行的世道。柳同志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可能柳宗元黑的是他自己柳宗元堂堂唐宋八大家之一,用不着壹读君给他洗白。不过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在柳宗元的“地图炮”背后,是一腔怨愤之气。这就跟他的身世遭遇有关了。柳宗元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有才名,胸怀大志,21岁就中了进士,26岁通过博学宏词科考试,33岁当上了礼部员外郎。这时候是唐顺宗年间。政治家王叔文、王伾倡议改革,减免赋税、废止宦官把持的市场、反腐倡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成为王叔文的重要助手之一。△王叔文(753年-806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朝中期政治家据说改革受到了底层群众的欢迎,但是宦官集团和藩镇联手反扑,迫使唐顺宗禅位给太子,王叔文被贬,不久赐死。柳宗元一家也被贬到当时特别蛮荒的永州。一个年轻人,出身很好,从小就才华横溢,被周围人捧着,没受过什么打击,还一门心思想改造社会,为国为民。正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忽然当头一棒,成了社稷的罪人,才发现世道险恶、人情凉薄,才体验到背井离乡,壮志难酬。换了谁,也难免一肚子怨愤,一肚子牢骚。不然怎么写得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么山穷水尽、地老天荒的诗句。△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但是他还是政治犯,还有个小官做就算天恩浩荡了,这牢骚不能直接说,说了搞不好要掉脑袋。所以柳宗元同志只好寄情山水,实在憋不住了,就学先秦时代“郑人买履”“宋人酤酒”这样的讽刺寓言,写寓言故事,把一肚子牢骚化作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的旧社会和愚昧的人……呃,这一段好像串词了。也可能,他在寓言故事里嘲笑的就是自己。比如那个著名的“黔之驴”,讲完这个故事,柳宗元感叹说:“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它形体庞大,好象很有德行,声音洪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此时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这段感慨,说的多像是年轻时那个春风得意、锋芒毕露,却不懂得世事艰险的柳宗元自己。
馆藏&14972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11126被浏览分享邀请回答/question/25869358/answer/
擅长写点脑洞小段子,尤其是历史段子,喜欢的可以关注~28K26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4K7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推荐到广播
9563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草莓嘎嘎)
(吐司小妞)
第三方登录: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_上海冠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529贴子: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开“地图炮”?
清明小长假结束了,小伙伴们都去哪里浪了?旅游嘛,无非是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吃吃喝喝慢慢走,换个地方发发呆。作为千年宅女的B姐终于出门见见世面了,订了去上海的机票,愉快地玩耍了几天。
大皇帝页游新区入口,策略游戏选大皇帝,点击领取礼包,新服送首冲高返利!
“什么?你去上海玩了?你不知道上海人很排外,歧视外地人的吗?他们刻薄、小气、自大,相处起来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好友S君忍不住开启了吐槽模式。当然,身为从小在帝都长大的南方人,B姐深刻地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地图炮”,对于这样的早已习惯了。-“你们广东人是不是什么都吃啊?、、人头饭...”-“你们北捞是不是经常不洗澡的?”-“就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占了我们的资源!”对对对,到哪儿我都是个“外地人”。除此之外,当然还少不了日常的“撕逼”大战。比如:# 是甜的还是咸的 ## 是甜馅儿还是肉馅儿 ## 到底加不加糖 #这明明都是些“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的问题,为什么会上升到“”的层面?一定要拉开阵营,分出个对错?
01.是一种环境压力,若有若无却又无处不在。网络上但凡是个涉及的帖子,河南人必定躺着也中枪。当然,被“区别对待”的不仅仅是河南人,长期以来,北京人、、、东北人都被扣上了各种偏见的帽子。- 北京人横- 小气- 什么都吃- 东北人都是黑社会是中国特色现象吗?非也。外国人也具有极强的地域情结。- 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牛仔、乡巴佬”。- 英国更是如此,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相互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人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所以,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的存在。
02.对外:存在“社会刻板印象” — 被泛化的负面评价。什么是“社会刻板印象”?“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通常是带有负面色彩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的所有成员都符合这种看法。”例如:- 你是“处女座”的?怪不得呢,处女座的人都很洁癖的!- 那些喜欢动漫和二次元的人看起来都好幼稚,特别宅!- 程序员是不是都是呆呆的物种,很geek相处起来很无趣。你看,我们习惯了用标签化的描述来形容自己或是他人,而这也逐渐形成了社会刻板印象。
我们往往会通过这类描述来对某个我们不熟悉的社会团体进行最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毕竟,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关注度曾一度超过了,引来几十万网友围观。不同的群体会形成不同的社会记忆,这种记忆会通过笑话、误解、谣言等口述记忆得以保存和表现。比如:“来自莆田的是骗子...来自河南的偷井盖...来自东莞的是小姐...来自台湾的是台独...来自东北的会打架...来自广东的什么都吃...来自上海的骂人很厉害...来自内蒙古的还骑马上学...来自贵州的都是人贩子...来自重庆的顿顿吃火锅...来自泰国的美女都是人妖...”↑ 段子看看就好,不代表作者观点,认真你就输了,就酱(摊手.jpg在信息时代,人们特别容易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物往往缺乏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从而形成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而这些段子的传播性极高,又会加深人们已经形成的偏见。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选择性的强调地域背景,同样会助长刻板印象的形成。
03.对内:强化“社会认同” — “我们”与“他们”是有差别的。什么是“社会认同”?“一个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于其周围事件或问题现象有着共同的认识与评价。”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乐于参照周围相似的人的行为。比如:经典的“电梯从众实验”。当你进入电梯后,发现所有人都是背朝电梯门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有兴趣可以搜索“心理学实验系列:电梯实验你会上当吗?”哈哈哈,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又比如:当微博上出现口水战时,必然会出现至少两方阵营进行骂战,用各种论证来证明己方是正确的。然后便是一窝蜂的狂赞顶,不亦乐乎。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太认真。人们只需要一点点借口就可以形成群体,并开始歧视不属于这个群体的其他人。所以无论是“地图炮”还是“地域歧视”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人群对社会认同的渴求。人们通过不断强调“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别,来强化自我认同。因为在人们心中,并没有一个进行自我认同的“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所谓“认同”,但是缺乏对自身的认同又会让人失去“安全感”。在缺乏标准的前提下,只好去和别人比较,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恰恰是这种比较,能够给他们带来满满的优越感:我们是很棒棒的呢!
0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By. 戴维 · 迈尔斯正如社会心理学家迈尔斯所说,偏见是一种负面的态度,会让你对某件事产生负面的评价和看法。一旦升级到歧视的层面,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出来。包括:排外、骂战、言语甚至身体攻击、面临人际关系危机、找工作碰壁等等,这会给当事人带来身心的双重打击。这让我想起黑格尔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年轻死囚押赴刑场,围观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他那金色头发多迷人!”年轻人听后,深鞠一躬含泪说:“周围若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指责、紧张、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心理变态,仇视社会。一句饱含爱心的话,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B姐是个不太喜欢跟人争辩的人,所以每当有“撕逼”大战时,都习惯默默地观战。遇到分歧时,我总是会想起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要在不了解的时候妄下结论,多一些理解,世界上会少很多隔阂。嗯,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每个人都有:)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