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日贸易关系有很强商品的互补关系性和依赖性82

  摘 要: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对两国经济政治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20"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
  摘 要: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对两国经济政治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年中日两国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中日两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具有互补性,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基本完成动态调整。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5829151.htm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额;互补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X(2-02   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日岛屿争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社会以经济手段制裁日本的呼声轰动一时,有关缩小中日贸易规模,日本将受到惨痛影响的传闻层出不穷。在此大背景下,对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中日双边贸易变化对两国的影响,对中日两国经济、政治发展决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于津平[1]指出,中日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两国的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陆根尧和王晓琳[2]认为,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潜力很大,贸易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关雪凌和肖平[3]认为,中日之间的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   二、中日贸易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自2000年以来,中日贸易曲折发展,虽然中日双边贸易额总体上稳步增长,中日双边贸易额在2011年一度达到3 4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额减、日本企业在华生产增加、日企竞争对手扩大在华市场份额以及中日近年来政治关系紧张,导致中日贸易总额最近连续两年下滑。   三、中日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用以测算一国出口产品与另一国进口产品的吻合程度,从中可以显示出两国贸易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关系[4]。本文采用杜莉、谢皓[5]对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i国出口对j国进口在k类产品上的互补性指数,表示i国在k类产品上的出口额,表示j国在k类产品上的进口额,表示两国间综合贸易互补指数,表示世界上k类产品的进口额,表示世界产品的进口总额。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1.从日本进口与中国出口的互补性指数来看,中日间贸易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互补性较强,尤其是SITC8的互补性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本世纪初,一度达到3.37,虽然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不过仍然保持在2.4以上的水平。同时,中日间在初级产品上的互补性基本已经丧失,尤其是SITC2的互补性指数已从2000年的1.14下降到2012年的0.25。与此同时,中日间SITC7的互补性指数从2000年的0.56上升到2012年的0.92。这些现象表明了中日贸易的不断优化,两国贸易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   2.从日本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指数来看,中日间贸易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互补性较强,尤其SITC7的互补性指数稳定在2左右。同时,SITC9的互补性指数在年10年间保持在极低水平,但在2010年迅速攀升,到2012年达到1.06,显示出较强互补性。此外,日本出口SITC2产品表现出较高的互补性,这说明了日本出口正多样化发展,双边贸易商品结构正在调整。   3.从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中国出口与日本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逐渐降低,说明了中国出口对日本的贸易依赖程度正在减弱,但互补性指数仍旧在0.80上下徘徊。而日本出口与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稳定在1左右,表明了中国在日本出口中的重要地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得到以下结论:   1.中日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乐观。虽然中日贸易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跌,但贸易总量巨大,贸易合作领域不断加宽。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情况在近年来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下降,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   2.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动态转移,在资本密集型领域显示出比较优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及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中国基本告别了初级产品的大规模出口阶段,并在机电、运输等资本密集型产品领域呈现一定的比较优势,中日双方在资本密集型产品领域的比较优势差距逐渐减小。   3.中日双方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日两国必然存在贸易互补性。两国贸易结构的调整使新时代背景下的贸易垂直分工格局初显端倪,新的贸易互补关系正在形成。   4.继续发展中日双边贸易对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中日间无论在进口还是出口方面,都有一定的互补性,这种互补关系决定了中日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和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同时,要努力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开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加入到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中去。   参考文献:   [1]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   [2] 陆根尧,王晓琳.中日自由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65-76.   [3] 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5):34-39.   [4] 胡昭玲.中、日、韩三国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基于对外贸易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1):88-92.   [5] 杜莉,谢皓.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及性质的动态变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4):36-42.   [责任编辑 仲 琪]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由中日经贸关系探讨钓鱼岛事件
作为东亚地区的两大国,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极其密切。
对于中国而言,自中日建交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被欧盟、美国超过,退居第三。2007年中日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为23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我对日出口10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我自日进口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中方逆差318.8亿美元。但中日之间贸易比重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中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由1990年代初期的20%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5.7%,而且还在持续下降中。其原因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下降。近4年间,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的执行金额年均增长16.6%,而韩国企业近4年来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执行金额年均增长达40.4%,远高于日本的增长水平。但日本仍是中国极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对于日本而言,中国也是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从出口国别来看,美国仍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国。1-6月,日本对美国出口692.4亿美元,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市场,1-6月,日本对两国的出口额分别为501.8亿美元和263.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4.9%和7.8%,分别增长17.2%和7.3%。中国和美国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进口市场,1-6月,日本从中、美两国的进口额分别为609.7亿美元和349.5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0.8%和11.9%。
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国对日出口多以农产品、矿产之类的能源、材料以及半加工品为主,而进口主要集中在引进日本技术,资本,电器产品,电子产品和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领域。因此两国的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两国的贸易关系呈现“合则双美,分则两伤”状态,因此两国和平互助,经济的共同发展是一种双赢的选择,而选择“抵制日货”、“断绝两国经贸关系”,甚至“为了钓鱼岛不惜与日本一战”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战争是外交无能的表现,我们不能被民族主义情绪蒙住双眼,因为曾经对方犯过的错误念念不忘,不理性的和近邻大动干戈,这不应该是一个文明、理智国家的正确选择。当然在关系国家重大利益而一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放弃选择武力的。针对该次钓鱼岛问题,双方高层应该加强对话,对国内公正的阐述钓鱼岛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用妥当的外交手段更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对于那些为了个人政治利益不惜蒙蔽群众、甚至不择手段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欲付诸一战的野心政治家,我们应该对其加强提防。对于中日之间关系,我们不放弃追求和平的最后一丝可能,也不放弃动用武力去维护两国最终的和平。于此理念,向蒋公致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23被浏览40,779分享邀请回答37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3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产业转型中的中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 日本韩国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UID 2037702
阅读权限 60
产业转型中的中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在两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占居十分重要位置。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 &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也成为大多数中日两国经济贸易界人士的基本共识。历史、现状和未来都证明,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密不可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
& & 2011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达到3449亿美元,分别占当年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约20%。2012年以后,中日经贸往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贸易总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不过,2014年中日贸易降幅相对缩小,两国贸易总额为3124亿美元,基本与前一年持平。据日本财务省数据,2014年日本对中国进出口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回升,日本从中国的商品进口占到了其进口总额的22.3%。近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 & 在直接投资方面,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日本企业2014年对华实际投资额下降38.8%,为43.3亿美元。但目前这种状况也有改善迹象,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对华实际投资为10.6亿美元。同时,已经达成的意向性投资额大幅增长。综合商社伊藤忠今年1月宣布以合资公司的名义收购中信公司部分股权,其中伊藤忠商事单独出资6020亿日元(约合50亿美元)。目前,日本对华投资企业已经超过23500家,遍及中国各地,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 &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中国也给日本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日本企业在华投资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期的互利共赢局面。
& & 当前中日经济处于新的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两国经济界进一步展开互利的经济贸易合作,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换代,重点向节能、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医药、医疗器材等产业和领域发展。日本在一些领域富有经验。中日两国在新领域进一步展开互利互惠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两国整体关系的发展。
& &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政府就签署了《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并批准了40个中日环保科技合作项目,在节能减排、减轻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保护合作方面有很好的先例。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第八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期间,两国有关方面就节能、水和污泥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能源管理体系、大气污染对策、下一代汽车等41个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合作协议。
& &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中日在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优势,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决定了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两国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在新形势下展开新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将造福于两国人民。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FOBShanghai.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种辛香料互补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