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文秘一个月工资多少买了iPad,现在感觉没什么作用

「为什么有些工资不高的人用着最新款的iPhone。。转自知乎
这文章在知乎上被点赞11k说说楼主自己的看法,收入不低,买个6也不是什么事儿,但是心里虚荣心作祟,总是想表现出你看我工资这么高都不用,我已经脱离靠手机装逼的年纪了,就等着那句为什么你赚这么多钱还不买iPhone,然后自己回答说无所谓啦同时享受这种快感,心里默念你们这群loser不过前几天倒是给女朋友买了一个,女朋友嘛必须什么都得比自己好,我还是继续在攒钱买车买房子的道路上苦逼吧,现在房子真心贵啊麻痹的最后两个心灵鸡汤写的真不错,希望年薪达到30w的各位放下自己的虚荣心,享受生活就好,毕竟你们的生活比正常人强太多
这些回帖亮了
放大镜,谢谢
你还不如直接给我们链接呢,这图看得清楚?
放大镜,谢谢
你还不如直接给我们链接呢,这图看得清楚?
你还是给链接吧
这你吗要我们怎么看
会不会发帖?
等你真正到一定境界了,用什么手机真无所谓的。
引用2楼 @ 发表的:你还不如直接给我们链接呢,这图看得清楚?
失误了失误了
iphone逼格很高吗?用苹果就能有装 1 3 效果了?
在上海真心只是大街货,不对,是地铁货。
你用ipad就发这么低清的图吗?你对得起这条街的果粉么
这图真看不清
晕死,我有ipad和mini,为什么手机一定还早用苹果呢?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为什么工资不高的人用着最新款三星?为什么工资不高的人用着最新款华为?为什么?这世界上人这么多,总有几个这样的人吧!难道要灭绝才开心?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工资高不高和用不用IP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理性消费,喜欢且能负担,就买,反之就不买。很难理解么?
一个月2,3000,开车上班的都多的是,更何况是几千块钱的一个手机
自己赚来的钱,自己爱怎么用怎么用呗,管别人什么事
对手机的态度:
工薪族:哇新出的ip6/S6好炫,攒钱买一个
小老板:买贵的
大老板:手机?有事找我秘书安排
毕竟是步行街第二挑口水的手机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第一个故事:
富人问:“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努力打渔,却躺在沙滩上睡觉呢?”
渔夫说:“关你屁事?”
富人又说:“你难道不羡慕不想成为我这样的成功人士吗?”
渔夫说:“关我屁事?”
第二个故事:
亿万富翁敲开穷鞋匠的家门,说:“你们这一家子穷鬼没有房子没有钱,还每天这样高高兴兴吃吃喝喝的,你知道不知道这样对我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鞋匠说:“怪我咯?”
既然你都说我是装B了,那我就是装B咯。嘻嘻~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刘墉讲过的一个关于梁实秋先生的故事:有一天,他与作家梁实秋先生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人们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先生则笑道,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他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先不论这个故事的真伪,这里其实是想说明一件事情:对于一个金钱、时间甚至口福都非常有限的人来说,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推迟满足感,依照自己的心意,获得最大程度的享受,是一件很需要智慧的事情。我们大概能猜到,题主故事中的两个姑娘文化水平不高,家里条件也不好,但是她们因此就很蠢、不懂得生活、没有世俗智慧吗?我想并不见得。对她们来说,一个月 3000 元的工资,扣完各种生活必要支出后,可能只剩下 3 位数的钱,按照知乎上流行的「投资自己」的说法来讲,似乎应该用这些钱去买书充电、办健身卡、请牛人吃饭吧?但是你如何让两个无比平凡、生活在中下阶层的普通姑娘拥有知乎上「高水平」人们所拥有的眼界和思维呢?为什么用自己挣来的辛苦钱,买一件物超所值、能让自己开心很久的物件就不行呢?因为,她们和某些少爷们不同,对于生活殷实、见多识广的人来说,或许买一个 iPhone 6 远算不上什么理智消费、推迟满足,但对于题目中的两位姑娘来说,她们是在用大半年的积蓄买一个市面上最优秀的手机(之一);在这大半年中,她们没有去挥霍,或把钱花在更加无意义的事物上,不为了装逼,不为了炫耀,就是为了让原本拮据的生活不那么糟糕,就是为了让自己在有限的资源下活的更开心,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智慧。后加:五一假期结束,忙得一天没刷知乎,再登陆便是扑面而来的唾沫。对题主———阁下原先的提问的确带有傲慢和歧视,但还是接受不同声音的,现在修改过的问题就正常多了。对此表示歉意,原谅我一时口无遮拦,用暴戾的语气作出不太友善的举动。对评论区部分知友———语言偶尔暴戾并不可怕,人民大会堂的祥和气氛不见得比下议院的吵闹争执雅观,更可怕的是党同伐异的思维模式,你们对陌生人稍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尚且如此,难以想象你们会如何对待政见异己者和相关利益冲突者。友情分享一个残酷又重要的人生经验:想要达到羞辱本答主的目的,思维和口才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养成独立答题的好习惯,毕竟知乎更保护台上发言者的权利,而不是底下拿着鸡蛋和石头的观众。比如现在,我就可以机智地关闭评论区。——————————————————————————————————那么请问题主,像我们这些收入不高的臭屌丝应该把钱花在哪里呢?该把钱用来买房子吗?理发店19岁的TONY月薪3000,而北京五环房价30000多,他要不吃不喝存一年才能在五环买一平米的鸽子笼。如果要买一套60平的,他这辈子都攒不下来。该把钱用来买车子吗?他不需要买车子,上次他在京密路骑电动车,十五分钟内超了一辆法拉利,两辆捷豹,三辆牧马人,四辆宝马,五辆奔驰,还有43辆现代牌出租车,21辆大众牌出租车,还有7辆公交车。请问他该买哪个牌子的车子?看昨天的新闻了吗?特种兵反恐训练因为交通太堵改乘地铁了。该把钱用来镀金吗?题主你告诉我,TONY目前师从“一剪梅”发型创作中心的艺术总监PETER LAU,月薪3000,管吃管住,如果他学得好,可以留店工作或者回老家开一个属于自己的理发店。他平时都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参考资料也是店里订阅的时尚杂志,以及手机APP。每当华尔街英语的销售员对他说”我们有一份免费资料送给您“,他开心地拿了就跑,被华尔街员工抓回来暴打一顿,你说他需要镀几K的金?该把钱用来泡妞吗?当题主把那辆高达30万的现代停在工体酒吧街外面,揣着激动得心情想要捡一个烂醉女尸回去,却被无数人招手问是不是自己喊的滴滴专车,题主感慨对方有眼不识泰山,对方却又驾轻就熟地爬上前面一辆陌生人的敞篷跑车。而这个时候,TONY在地下室出租屋里拿出手机对一个来访的妹子说”你看,这个苹果手机可以装很多应用,这个连连看还有这个消除游戏可好玩了“,妹子好奇把玩的时候,脑袋不经意地靠在TONY的肩上。说了这么多,题主你倒是告诉我,TONY到底该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才是合理的呢?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同类产品的顶端品牌是他可以只用两个月收入就能换来的呢?是你在某城市某角落里一个鸽子笼还是你停在路边没有车库的小破车?年轻人每天花很长时间在摸手机,早晨睁眼第一件事是看一下手机,晚上睡觉之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刷豆瓣知乎微博,查地图天气航班,泡妹子聊基友打游戏,拍自己拍风景拍世界,读小说收邮件看电影,不用加油不用保养不用考虑停泊位,比车子实用多了。对于这样的年轻人,花一个月收入买一部两三千块钱的某品牌安卓手机,用小半年就卡得不行,整天鼓捣刷机啊清内存啊对比其他各种手机测评文章啊,和再攒一个月买一部自己喜欢的iphone,功德圆满再也不管贵手机圈如何撕逼,哪个更好?说到底,题主你只是傲慢加妒忌,你傲慢的是别人收入没你高却不许别人某些方面比你用得好,你妒忌的是别人在收入没你高的时候照样可以享受生活。你坚定不移地认为他们收入那么低,就不配在享受消费上的任何领域比你用得好,【嗨,你这个LOSER,连我都没有用苹果手机,你怎么可以用?你不能像我这样的成功人士学习低调的消费方式,我们正是拥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才拥有如今人上人的地位啊噢呵呵呵呵】,题主你说“你没有任何的义务去管这件事”,说明你认为你干涉别人选择手机的自由是要拯救别人,但事实上,你没有任何的权利去管这件事。多年以后,当年在出租屋里玩手机的女孩已经是TONY的老婆了,她眼巴巴地看着橱窗里的iphone 10,年收入已经与题主不相上下的TONY大手一挥“买”,老婆开心得旋转跳跃闭着眼,当晚奖励一顿啪啪啪,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题主,给自己眼馋iphone 10的老婆上了一通政治课“如何培养正确的消费观”,老婆一脑门子窝囊火气呼呼回房间睡了,而题主坐在自家十年没有更换的马桶上,就像坐在冰封王座上的阿尔萨斯,深深地陷入王者君临天下的高处不胜寒之中。————————————————————————补充几句正经话。少年时期我曾羡慕过拥有电脑不用花钱跑网吧在家就能上网的盆友们,觉得那是人间最大幸福,所以我的理想是当一个网吧网管。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年后我干着收入比网管多一个零的工作,但再想象年少时那个单纯的梦想,还是觉得很遗憾当年没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如果连穷少年买一台电脑或者买一部手机的资格都要剥夺,那这就是明显的消费歧视,莫欺少年穷啊同志们。难道非要等到少年们含辛茹苦熬到中年发迹,再去花钱买少年时期嘬着手指仰望过的区区一部手机,一台电脑,甚至一双漂亮的跑步鞋?所以,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支配合法收入购买自己喜欢的合法商品,尤其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外人没有资格干预指责质疑甚至在某些方面进行排挤歧视和变相惩罚,他们即便某些地方算计得不太理性,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本去试错,无须非亲非故的中老年人用你“”过来人“的姿态去教他们如何消费。在此分享两个大家都知道的小故事,懒得打再多字,只讲一个概述,相信知乎朋友都能脑补全篇。第一个故事,亿万富翁来到海边,看到一个渔夫躺在海滩上晒太阳.........第二个故事,亿万富翁彻夜难眠,隔壁穷鞋匠家传来的欢乐歌声让他心神不宁........--------------------------------有些人说最后俩故事是在灌鸡汤,那在下就勉为其难地把两个故事讲完吧。第一个故事:富人问:“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努力打渔,却躺在沙滩上睡觉呢?” 渔夫说:“关你屁事?”富人又说:“你难道不羡慕不想成为我这样的成功人士吗?”渔夫说:“关我屁事?”第二个故事:亿万富翁敲开穷鞋匠的家门,说:“你们这一家子穷鬼没有房子没有钱,还每天这样高高兴兴吃吃喝喝的,你知道不知道这样对我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鞋匠说:“怪我咯?”我个人是比较支持在即使工资不高的时候也可以攒钱买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因为等到了日后你有钱的时候,那些东西你可能根本不想玩了。没有在爱玩的年龄倒腾自己喜欢的东西,也算是一种遗憾吧。----------------------------------------------------------首次过千,谢谢大家!上班略忙,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 ^_^ 知乎用户,然而,这世上智商不上税、书读得太少又自…收入是一定的,一个月收入2000就是就是就是3000,一毛不多,一毛不少。问题来了,当你们收入一样的情况下(不考虑家庭状况),你看有的人拿着最新款的IPHONE,穿着上千元的真NIKE, 每周花几百元下馆子,他们的生活真美妙?不,借钱时候的窘迫,付不起房租时腆着脸求着房东宽限一个周的怂样,夏天热得不敢开空调,付不起数字电视费,他们是不会告诉你的。而你不需要面对以上的窘境,却要面对着社交场合中“自己用的东西不如别人”的窘迫。因为收入是一定的,圈子是一定的。你把钱花在这方面,另一方面就负担不起了。至于把钱花在哪个方面,这要取决于你自己看中什么。 讲真。我有个朋友,家境一般,现在上班了,赚的也不多。她对住的地方基本没要求,公司提供的宿舍住的很开心。吃也是在公司,偶有吐槽,但懒得出去外面吃。对穿的就更是....你们见过哪个工作一年以后正值妙龄的少女还穿着淘宝上五十块钱一双的鞋三十块钱一件的小衫。化妆品的话要不是我拼命给她寄,她能坚持用路边5块钱一盒的眼影。但就这样一个姑娘,她玩游戏的时候几百块几百块的充钱眼睛都不眨,遇到我被欺负的时候,十块钱一个的喇叭跟别人对着喊,我都替她肉痛。每当我训她的时候,她就振振有词的跟我犟,“游戏是每天都要陪着我的东西,为什么不舍得花钱。”我觉得她说的对。她至少取悦了自己,光这点就够难能可贵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等等。我觉得这其实是很可怕很奴役人的一个观念,但最可怕的是我们竟然不知不觉的传承了这个观念。我们经常会被教育要走在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只要你走到了,就可以安心享受了(比如考大学....考上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但后来我们会发现,这条路没有尽头。我们都挂在了半路上,所以也没谁可以跳出来告诉大家这条路是错的。扯远了。一句话就是,趁能享受的时候赶紧享受,消费自己愿意消费的东西。取悦自己并不是罪,我们并不是为了贯彻别人的世界观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还记得我刚入行没多久的时候,有若干老板都分别向我们这些小朋友表达过同一个意思:“你们现在就这么点儿工资,能买什么呢?能买车么?能买房么?全都买不起,你还不如拿你一两个月工资去买套好西装,看起来也精神点blahblah……”虽然我最后还是没有买西装(你那么喜欢你倒是给我买啊),但是我确实认可了他们的一部分观点,说真的,一个月就挣这么点钱,靠省这点能省出个啥呢?我辛辛苦苦攒两个月钱,然后去开个户买三手股票?come on,这很奇怪耶~于是当年懵懂的我,直接拿着第一个的工资以及所有存款去中关村配了个打游戏的台式,它的主板和cpu(其他貌似都换了)现在就在我左脚边二十厘米处。说到底,其实在一个人职业生涯里,头三年吭哧吭哧死干活干埋头省钱,未必有你第五年一个季度赚的多,与其去省,还不如整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起码还开心点,好的心情有助于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呢~这就是我,一个践行了上述观点的人的意见,不过说到底,就是因为这帮孙子,干了那么多年从来存款没有超过一个月工资,不开心~ 我上小学的时候特别流行肯德基的书包,长这样,记得我们班长就背的这个春游,超酷超拉风。我那时候有超出年龄的懂事,从来没和我妈提过。高中时我在玩具店门口大夏天穿着厚厚的玩偶衣服跳了两天舞挣了两百块,买了一张去欢乐谷的门票。我当时甚至没有能拍照的手机,我那天疯得累劈了。现在我只要开心随时都能去了,但是云霄飞车对我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我大学寒假曾经打了一个月的工,去了一次杭州,对于当时的我三千块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你可能要说一个穷学生,有钱不报班学习提高自己想着光明未来,居然出去浪,但是现在回头看看这三千块简直值透了,再也没有这么美好的十八岁了。大概一年前,我答过这样一道题,女生有钱到底有多重要? - 知乎用户的回答好心人发过备份,我又找不到了,在网站上搜关键词能找到几个片段,大概是这样,我之前还答过一道题,匿名答的具体题目找不到了,就是形容你有多穷之类的,我当时写,“此刻我身上全身上下行头加起来不超过两百块,眼镜算在内。”现在我身上的行头加起来是两千块了。因为我毕业了开始上班了。我从来都不是虚荣的人,我最擅长的就是反季买到一折的物品和超市货比三家,。穿着五十块的帆布鞋和穿着五百块帆布鞋的小伙伴一起去爬山照样没觉得有什么,因为我心里知道我负担不起,我从来不做自不量力的事。但是现在上班了,我负担的起了,只要有开源了,一切都好说。我现在感受到了一千块的眼镜比一百块的眼镜原来轻便这么多,再也不夹耳朵了。五百的帆布鞋不会像五十的帆布鞋那样让我的脚磨出三个水泡。原来高弹的牛仔裤这么舒服贴合。(求壕不嘲笑。)和题主想的不一样的是,贵的东西不是出于面子上的考虑,而是真真正正地提高了生活质量,让自己舒心便利。人没有天生的贱命,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多。如果是让我开心的事,我愿意花两个月甚至半年的工资去做。我一直记得六岁时想要的那个肯德基书包,记得那个眼巴巴的滋味。人生,不要空留下不能回头的遗憾。(今天心情真的很好,条理很乱,好像也有黑点,但是不关评论了。) 显示全部知乎用户,从单纯到冷漠是怎样的疲惫我有两个舍友,都是88年的,非京籍。在帝都某国有单位餐厅工作(非正式工),月工资2-3K,单位包吃住,一个用爱疯6,一个用爱疯5,经常去聚餐和KTV,有几次在KTV一夜消费就半个月工资,还一起找过J。。脚蹬耐克牛掰轮,其中一人手持单反(一年用不到几次,根本不会用,拍出的照片跟shi一样。。还不如我用手机拍的好)借我钱的次数真的双手都数不过来,小到百元大至3K,虽然有时还款不及时,还好都还了,N个信用卡,每到还款日就拆东墙补西墙,经常让我帮忙用我支付宝帮他们还信用卡,有时先欠我,有时先给我现金,每当此时我就非常BS他们,理解不了这种消费观有次聊天时我问其中一个舍友,等结婚买房时怎么办?全靠家里么?(他父母都是农民)也许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吧,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有些是真正了解并喜欢这些东西的功能和外观。只是觉得那些被虚荣心侵占了的内心并不明白,有才华和内涵的大咖就算拿着诺基亚的黑白屏手机,那也是周围人崇拜的焦点,而当你大汗淋漓的蹬着三轮车送餐时,掏出你东借西凑买来的爱疯5,最多看到的人来一句“卧槽,送饭的都用爱疯了!”我觉得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多好,自己又没能力挣多少钱的话,还是尽量给父母减轻点负担吧,最起码不要挥霍。要么省钱给自己投资,去学习提高自己,要么就省着点花吧。我们不能自己在外挥霍自己微薄的薪水,却理所当然的接受省吃俭用的父母帮我们买房甚至还贷昨天刚从知乎上搜了下袜子方面的问题,买了几双知友推荐的袜子给我爸,因为他买的袜子极其便宜,不是棉的,臭脚。每当我想到父母省这样吃俭用帮我们分担高房价带来的压力时,我实在没有理由去购买与自己收入不相符也无法使自己在任何领域进步的东西以上所述并非否定所有的这种现象,分什么情况吧也不是说自己的消费观就比他们高尚什么的,更没资格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别人身上,只是既然看到这个问题了,就把身边这种例子发出来供大家讨论吧——————————没想到这么多人点赞~有不少问袜子的~~还有位袜子厂的要送我袜子,有人私信关心我找着工作没,挺感动的。我想这也是知乎的魅力所在吧,无私的分享自己的故事、知识和生活经验,真诚客观的分享才能换来真诚。袜子方面:我是看了知乎上2个问题后选择的一款,极个别回答有广告嫌疑,最好甄别一下,另外去旗舰店多看评价,我先试穿几天再补感受~传送门:袜子哪个牌子好? - 袜子什么牌子的袜子曾给过你非一般的享受,求推荐最舒服的袜子? - 袜子 家里爸妈忙,请了个佣人,每月包吃住3000工资全年无休买保险(过年除外)最近听说涨了500人家在我家干了三年,我问了下除了每个月寄回去家里的钱,赞下的钱苹果的手机随便买,她晚上没事就去和小区的其他保姆遛狗聊天,有几个都在自学苹果的操作系统(人家小学文化)最近她买了个IPADmini2 跟我妈学习炒股用…每天扫地拖地时就在看股票,因为我长期不在家,还学会怎么调试和维护我家的网络…对了 她好像有时候太无聊还自学钢琴(我家有一台,在积灰),好像记得有问过我五线谱的几个休止符的意思人家不仅仅赚钱稳定,攒钱快,花销少,因为没那么多事学习能力强,上进的很快我学过一句话叫『千万别把别人不当人,哪怕你比别人高几等,你也别太把自己当人』共勉补充下,不是嗮自己家佣人有多好,再好都是人家的,只是觉得题主想法有点偏差,人家虽然挣的没你多,但是花的也没你多呀,不是每个拿3000工资的人都是拮据的,只不过对于习惯高工资高消费的人来说,为什么你不吃肉呢?去澳门赌博一掷千金也做过,还在北方城市干过考古…人生目标追求不同,价值不一样,我就觉得几家10元三个菜的店很好吃,你也可以觉得你挣这些钱才吃的到好的,可这与我无关 说一个我同学吧,高中三年没人知道他家庭条件,曾经天天坑我东西吃,哭穷,上大学之后,我才知道他家里是市中心的别墅,亲戚一半在国外,朋友圈天天刷各种美食旅游,逢生日节日就直接邮寄礼物过来给我,可是手机还特么的诺基亚。也有现在大学班长一身名牌但是手机还是苹果四代,人家觉得手机没坏不用换。。。。只能说,他们开心就好。 我老大有一次跟我吃饭的时候跟我说: 像你们这么大的小孩儿就应该多花钱,哪怕借钱花,因为你们现在苦逼兮兮攒上一年的积蓄很有可能在七八年以后一个月就赚出来了。然后他给我举例子说,他小时候攒压岁钱,从五岁攒到八岁,攒了1000块钱。1000块钱对于现在的他来讲可能就是一顿饭,但是如果在还是小盆友的时候花掉,那是多少糖多少玩具多少网吧游戏时间啊。--而且iphone这种性价比的设备也好叫奢侈品的话,你怎么看那些背lv包包的女孩纸呢? 因为当iphone是主流的时候,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要扛住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扛住。如果年轻人在收入不那么高,相对没钱的阶段。他是会迫切渴望融入大家的圈子的。如果有那么一两件小道具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融入同事,朋友的圈子,很多人真的是砸锅卖铁也愿意。因为,如果仅仅是因为暂时没有钱而遭到鄙视的感觉,太糟糕了。就像两个姑娘只是因为用的手机可能和收入不那么相衬就被题主揣度了,不好意思,我相信这感觉也足够糟糕。题主你能想像因为用的是不同的手机大家都能用的app自己不能用的时候的感觉么?题主你能想像别人的照片能把自己拍得美美的时候自己的手机只能把自己拍得太像自己时候的感觉么?很不幸,我就是。诶。我以前是个在手机上特别抠门儿的人。觉得电子产品很没意义。也不爱玩手游。人生第一个智能机是三年前换的小米,还是两个朋友帮我刷网站刷到的。今年二月去旧金山的时候收了个6??三年一个手机,大致是这个频率。小米之前我在用啥呢?跟ex是情侣机的诺基亚5300。曾经的街机红白滑盖手机。因为懒得换也就一直扛下来了。2012年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4s刚上不久,team里所有人换了4s,只剩我一个人还在用诺基亚5300.微信已经占领世界的时候,只有我因为不知道怎么在旧手机上装而没有微信。微信的摄影群里每个人都在催,喂你到底什么时候加到群里来。就,很,压,力,大,啊???我收入不低,衣服鞋子都是it, steve madden之类略潮又不太贵的牌子,打折的时候买一堆,每天换一双价值2k多的高跟鞋走得虎虎生风,同事会开玩笑说亮瞎他的狗眼。(只是举个例子,不必太介意数字,谢谢。)既不穷也不算脆弱的我,用着3300后来换了小米之后还是会时不时遭到困惑的眼光和问题:喂,你为什么不换iphone?喂,你干嘛还在用这种破手机?喂,这个摄像头是人用的嘛?说句实话,以国人热爱吐槽的行径而言,我就算用个纯金手机也一样要被吐槽的。还好我抠门儿得非常坚强,屏用碎了两个之后还是坚强的撑到去米国换了个6??作为一个活得像有金刚罩护体的姑娘而言,我亲爱的小米当时简直就是我唯一的软肋。周身披满物质的铠甲也没办法护住我这唯一的软肋啊!哦,你以为只有iphone有资格鄙视小米嘛?我还有一用诺基亚的同事非要拿着我的手机和他的手机让大家评评理看谁的手机更low~~~也真的是醉了哟?还好我真的不太care电子产品,不然真的是要在强大的鄙视效应下抱头鼠窜了???可是就算我用小米的时候已经是个抠门儿得很坚强的姑娘了,但是我还是会记得以前啊。我记得大家都有的书我没有的时候的心慌,我记得班上流行长裙我妈说我穿得不好看不给我买的时候的难过,我记得大家都有我没有时候的窘困。就是那么清楚的记得。如果我以后有了小朋友,她说班上同学都有她也要的东西我一定给她买。真的。最后要说的是:每个人的收入,自己都有权支配。所有能让姑娘更高兴,活得更开心,更骄傲,更坚强的东西,她都值得拥有。不管是Tiffany,还是iphone。哪怕人家砸锅卖铁用人民币当墙纸贴,哪怕人家买个正品lv天天装大白菜,那也是别人的自由。何况只是个iphone?哼。显示全部有很多评论说的挺好,我也想了想,再补充几点。1,我从来都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穷人的拮据勤俭和富人的大方阔绰才是主流,也承认会有一些穷人在富裕之后出于对贫困的畏惧而珍惜钱财。但是,生活中不量力而行的穷人也绝非个例,他们有些地方甚至比生活宽裕的人更加奢侈,这不合逻辑,所以才引起了题主的质疑。其实在我的观察里,贫困可以给人带来很多很多,尤其是来自眼界和思维层面的局限性。2,我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为了真心喜欢的东西不理智一下是无可厚非的,我会告诉你们我大四的时候用全部积蓄去买iPad2,一进店发现iPad3才是我的真爱,活生生又填了我大半个月的生活费进去,然后一个月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后悔,这三年它带给了我很多快乐和满足。但是我不认为我已经26,7了,还要把全部积蓄拿去买一个不能带来收益的东西,更不认为一个工作几年的人还应该身无长物。讲一个很伤心的故事。我妹有一个好朋友S,在一个三线城市月薪5K,有一天哭着跟我妹说她爸爸生病了,家里希望她拿点钱可是她没有。我妹一听觉得救人要紧就赶紧给打了一万过去,姑娘S感激涕零,说十一之前(借钱3个月后)一定先还你5000,剩下的再慢慢还你。然后,十一到了,姑娘S推迟了几天打给了我妹2000,我妹再要对方就就一直说没钱,然后没过多久就把我妹彻底拉黑了。要知道我妹也是刚毕业两年,身在帝都的人,一万块也是辛辛苦苦攒的,分分钟8000块就没了踪影。我妹说其实姑娘S是个挺有气质挺文艺的人,只是财务状况一直不好。其实不难想象,一个人工作几年都没有攒下钱的人,怎么会两三个月就能攒出5000还给别人?她其实就是没钱,没钱还钱又被债主催烦了,最终干脆拉黑。后来我妹说,这什么世道啊,文艺女青年都出来骗钱了。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没有积蓄的人遇到了意外事件,没有办法体面处理。3,我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提升自己和孝敬父母之外,没有什么别的欲望是我不能等的。我刚毕业时候就是买市场里50的衣服,现在工资高点积蓄有点也淘一些牌子货,有个知友评价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生活随着年龄增长方方面面显著提高有什么不好呢?恐怕这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都会更高吧。4,姑娘X一点也不虚荣自卑。她是我很喜欢的姑娘,她确实不懂得理财,但是相应的,她对身边的人也是非常豁达大方。她身上有着穷姑娘特有的自强和大方,她会拒绝老公婚前提出买戒指的要求因为她觉得还是买个家电实在,也会天天把吃的分给同事吃,她还会在经济困顿的时候依旧不忘孝顺父母哪怕为难了自己。不看中钱的人,可能更仗义更懂事更知道心疼别人。哪个阶层的人都不完美,富人自有富人的局限性,所以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更该平和。=======================以下是原文==========================题主说的这种情况真的不是个例,还挺普遍的。我们单位有两个家境反差很大的姑娘,一个有三四个名牌包,上个季度买了7双鞋,用着苹果的姑娘X,另一个是买衣服一般一百以内,最喜欢买几块钱包邮的淘宝货,手机用着酷派的姑娘Y。背景是,X姑娘父母务农现在年纪大了没有收入,她本人年薪十万左右,婚后生活拮据,甚至有几个月的房贷都是先借钱还上的,基本上就是发了工资就还信用卡还朋友钱。Y姑娘家里有一座山,年年光山货就能卖20万,不要提父母还有退休金,她本人年薪7万左右,婚后生活十分殷实。这个例子是真实而极端的。但是这种富家女抠门,穷姑娘大方的现象到处都是。前些天我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对这个问题说的很到位。一般情况下,那些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比较不那么害怕贫困,因此更加倾向于奢侈豪华。这是比较于那些只听说过贫穷的人而言。前者包括那些交上好运或者得益于自己拥有的某一专门的特长——不论这特长是什么——从当初的贫穷迅速达到小康生活的人;后者包括生长于良好家境的人。后者更着眼于未来,因此他们比起前者过着更加节俭的生活。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亨利五世这种人(穷人)对自己的运气和能力都抱有坚定的和过分的信心,因为这两者都帮助他们脱离了贫困的境地。富家出身的女子不仅仅带来了钱财,她们比起穷家女还有一种更为热切的,得之于遗传的保护财产的愿望。事实上,上面所说的那个穷姑娘我是非常喜欢的,我们总是一起玩一起聊天,她并不是什么虚荣奢侈的人,只是对自己挣来的钱没有足够的珍惜和热爱,也不懂得如何处理财产。她家里距离单位比较远,为了多睡一会就打车到地铁,下了地铁在打车,也就是说她早上上班就要花掉25块钱。这在我看来非常奢侈的一件事却不令她感到心疼。她经历过大学学费交不起的贫困,所以对现在的拮据似乎没有多么的不适。她的生活真的不像一个在天津年薪十万的姑娘,而当她给我讲自己家怎么怎么拮据的时候我都会建议她借掉高档货,保证现金流,停用信用卡,建立存款。哦,然后看看那本《穷爸爸富爸爸》。很多很多暂时穷困的人,就是愿意用自己的第一个5000块来买一个名牌包,第一个一万块来买一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第一个十万块来买车,然后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长久的穷人,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穷人。诚然,钱是挣来的,不是攒来的,但是对于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来说,你能挣多少钱才能满足自己那么多的欲望?更何况薪资的增长根本不能解决一个人的财务困境,没有原始的积累何来资产,没有资产何来富裕?我认为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看中的东西而不理智一把,比如月薪3000的人买个苹果手机,因为人生总要有点出格的事才精彩。但是我不认为这样做的对的,是可以一直理直气壮贯彻下去的,因为今天是手机明天是LV后天是奔驰宝马,我们什么时候能学会过日子?我是个年薪不到十万用着小米的穷家女,上大学那时候,我就是那种你们吃饭我卖饭你们回去睡午觉我才开始吃饭的勤工俭学狗,暑假不做家教开学就没得花。不过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体会到了有几千块的存款是什么感觉,让我在某种程度上体会了另一种心态。贫穷的思维方式是要不要买这个东西,而富足的思维方式是我什么时候该买什么了,贫穷的人只能做判断题,而富足的人可以做很多道不定项选择题。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如果谁认为自己的财产就可以肆意支配并且对生活产生不了任何消极影响的话,那就太搞笑了——你今天花的钱,为什么花的钱,透支的钱,分期的钱,这些都造就了你的未来。如果价值观没有对错,那么未来还有有好坏。显示全部各位可别欺负题主哈,题主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消费观的不认同,怎么表达个意见会引来这么多讽刺吗?不要只要一关乎穷人,就都是穷人对。富裕的人就不能放松的表达观点了吗?价值观有不同,还就不让题主好好表达一下?谁过于激烈的反击题主才恐怕是心里真的虚荣的靠苹果才能过活吧。--------------------------------------------------------------------------------------------------------------------------------------------那么挣钱少而花钱从不计划的人也可以表示不理解和鄙视题主花钱有计划不超出自身相应能力的这种行为。但是为什么我没有看到这种指责或者鄙视呢?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中国老一辈教育和大环境下,题主所探讨的这个行为真的不是一种主流消费行为,知乎的答主们也多为80.90后,试问这个问题交给50.60.70后回答,是支持题主的多还是支持另一种的多呢?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在不同年龄层的人可能支持的倾向都不会一样,鉴于知乎的用户群的年龄层,我认为对题主这种群起而攻之的回答其实也并不能代表广大中国的大多数。因此我提议各位不要太狭隘的仅仅关注你想关注的那些,我们往往很喜欢关注一个人哪里龌龊,然后揪着这个龌龊不放群起攻之而后快。却忽略整个事情本身所呈现的其实就如同金钱一样,是中性的,并不会因为某些消费观就可以真正的诠释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对错好坏。以上。 、秋云儿 曹布斯,RealBrella折叠版现已登陆淘宝众筹 看了很多回答,觉得大家似乎都集中在高富帅歧视低收入群体的角度开喷。但我觉得如果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讲,会更客观一些。一个人的消费,到底是由收入决定的,还是由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决定的?我们不说iphone,以免又变成口水战,我们说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在建筑工地做工人的周星驰,拼了老命也要将儿子供入贵族学校,这是为什么?(傻逼们别再挑刺说工地工人砸碎骨头也供不起贵族学校,求你们了,这只是,举个栗子好嘛)从收入来看,周星驰似乎更应该把孩子送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然而,周星驰与其他农民工的想法不同,不是仅仅是把孩子养活,爱读书就读,不读书就退学和他们一起进工地,还能早点贴补家用。他认为他的孩子,应该成为社会中的“上等人”。我们常见到一些产品的市场定位是这样的:年收入20-50万,本科学历,年龄在30-40之间。这种传统的人群定位,按照年龄,收入,学历,工作来定位其实是不准确的。否则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iphone可以被老人使用,工薪阶层省吃俭用也要买lv的包包。消费的本质是:通过购买物品完成自我的社会角色定位。说人话:我觉得我是这个档次的人,我就要买这个档次的东西,要么就不买。这样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低收入”人群会买“高级货”,而为什么有的中产,在某些消费上,却很不入档次?耳熟能详的是北京的拆迁户,有钱了买宝马奔驰,干黑出租;而有的刚毕业的小两口,勒紧裤腰带也要去一次马尔代夫或者爱琴海什么的。你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自我定位,你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你就会买什么产品,这和收入没有太大关系。谁说小贩就不能有股神梦?谁说工薪阶层不可以享受生活?只有自己可以决定。而市场从业者,只能去分析和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 显示全部 婕妤,互联网,前产品现营销。生命不息,学习不… 有次去理发店,一个看起来只有十来岁的杀马特洗发小弟一边给我擦头发一边问我:姐,买一个iphone要多少钱啊?我很好奇的问他,为什么想要买iphone?因为我觉得这对他来说会是很大的一笔开销。他说:别人都说那个手机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想看看那里面的世界,这样我才能长见识,要不然只能一辈子做小工。然后充满了憧憬的喃喃自语说,我节约一点,多存点钱,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买了。我希望他能早点实现梦想。—————————更新一下:这件事发生在大概三四年前,当时我还问了他,怎么存这么多钱,他说他不买新的型号,买个老的型号就便宜很多,还和我讲了有了iph之后他要怎么用,下一步的人生规划等等。他很触动我,因为说这些时他眼里闪着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抱怨着日复一日的也许在社会底层就过完一生。但他不同,他对未来有希望,而且有这样的魄力去突破自己的阶层(他每个月大概能存四五百块钱,准备买的老机型当时2500左右,他已经存了一千多)。这正是我写这件事的原因——那些被有些人看不起的“收入普通甚至很低的人”,每个都有自己鲜活的人生和热切的盼望,并不是所有人都只为“虚荣”。哪怕他的方法幼稚,但他的人生和见识与上知乎的你我不一样,这也许是他认知能力内的最优解。他有这样的上进心,哪怕前途曲折,哪怕他一辈子也达不到各位的高度,但他总会越来越好。Don't judge. 尝试着换一种思路来理解。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百慕大金三角羊肉泡馍嘛~(? *`?′ * )??记得坑坑的尼泊尔国师来过讲座,我问:尼泊尔那么穷,为什么没有遵照马斯洛的理论轨迹,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幸福价值。他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的需求不是阶段式的,而是混合式的,人们总在用各种“捷径”趋近幸福,马斯洛忽略了人性的这一点。我觉得这个观点套用在题主说的这些事上也合适,指望这些人,或者说指望大多数人一瞬间提升社会阶层,都是不现实的,但提升幸福感呢?却是有可能的,花一笔本分的钱去追求细水长流,是一种幸福;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希望幸福来得有冲击力一些,尽管从经济角度代价似乎高了些。这就是人们对幸福的那份不愿将就吧。
汉宇,把坚持与奋斗,换成珍惜和享受。 原则是,个人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与经济学规律。这又受到个体的知识水平、价值观的局限性的约束。预期效应:个人当期消费决策与对未来的期望有关。效用最大化原则:把所有资源(短期内不可增加的)投入以后,获得个人认为效用最大的决策原则。简单点说,怎么花钱让个体最爽或者觉得对个体最有利,个体就会怎么来。好了,再加一个口红效应: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快消,化妆品)卖得比经济繁荣时好。再来一个“正常品”“低档品”“高档品”,因为对这三者的消费与收入关系同样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故出现一系列消费心理现象。月薪两千的人在想“劳资累死累活为了什么?想买什么关你**事?使劲吃,使劲喝(低级需求,当然,得看吃的是食物还是心情),使劲玩(包括旅游什么的,其实这种需求属于什么层次并不好定性好么),使劲买(买手机其实应该归入正常品,其实是需求中比较low的一种)!全花光(钱花光兑现的效用比储蓄下来在低收入水平的时候,一般来说是要多些的)!反正买房买车是别想考虑了(对未来的预期)!”月薪四千的“卧槽,好想自己租个房子啊,找个女朋友(较高需求)啊!卧槽,预算好紧啊,电子产品和衣服什么的就将就一下吧。”月薪六千的,“租房不划算啊,还不如贷款供房算了。唉,又得节衣缩食了。”月薪一万的“省省养个车吧…”三线城市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所以题主,物质上优越于他人你可以窃喜,但是请不要对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指手画脚认为他人一定是脑袋有坑才那么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820人参加团购279.00元&899.00元
115人参加团购126.00元&199.00元
333人参加团购638.00元&1199.00元
1668人参加团购258.00元&899.00元
20人参加团购99.00元&279.00元
379人参加团购338.00元&699.00元
498人参加团购198.00元&299.00元
92人参加团购740.00元&1399.00元
839人参加团购79.00元&269.00元
1656人参加团购84.00元&199.00元
140人参加团购78.00元&169.00元
572人参加团购89.00元&2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工资多少钱一个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