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PPP项目融资与ppp模式成本最低

PPP项目的融资成本是多少?
我的图书馆
PPP项目的融资成本是多少?
PPP最不专业的三句话:第一句“美总,我有X个非常好的PPP项目,当地ZF主管领导跟XX关系非常好,可以搞定”;第二句“您看怎么推进,您们成本多少?对方要问的”;第三句“可以安排与地方领导见面,但需要提供资金证明(或需要把您们所有的资质都带上)”。我的个神来,我直接“无语”。&【为新老朋友普及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一、PPP不是简单的融资模式首先,PPP是一种模式,一种合作的模式,侧重于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目标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PPP具有融资功能,但PPP合作模式下的项目融资不是目的,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所以,融资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其次,关于融资问题,首先要分清楚到底是指的项目融资,还是项目社会资本方的招募?如果是简单的项目融资,那么比较容易理解,PPP协议已经签署,有明确的融资主体与增信方式。但很多朋友问的融资项目,却是指PPP社会资本方的招募,这就很难在没有深入调研了解的情况下简单的去判断融资成本了,因此具体如何融资,融什么资,谁来融资(主体),谁来增信,谁来还钱,不同的项目都不一样。另外,关于项目合作的财务数据测算也根据不同的项目对不同的科目进行分别测算,包括收益率、折现率、运营成本、差补等等;PPP项目的投融资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特殊类型,PPP融资也包括了打标融资、资本金融资、项目融资、公司融资等多种类别,所谓的成本也必须算综合收益。所以,在问融资成本多少之前您要先搞清楚是项目型融资,还是招募社会资本方,如果是寻找社会资本合作,拿就千万不要再简单的问我PPP项目的融资成本是多少,否则我仍然保持“无语”。二、地方ZF关系如何搞定?在政治环境与党纪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想通过单纯的利益关系来获取项目的合作权的可能越来越小,我们的地方领导现在更加关注“党纪国法”,不断提升政治纪律与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作为社会资本与专业服务机构,自身的综合实力或者资源的整合是合作胜出的非常关键的要素,地方ZF领导倾向于选择央企国资为合作伙伴主要也处于上述因素的考虑,但由于市场在各种博弈因素的作用下,民营企业也拥有一定的机会,特别是在市场规范、成熟的未来,民营企业肯定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主力之一。作为社会资本与专业服务机构,建议我们还是去走专业路线,以我们的实力、品格、态度等正能量逐步去获取ZF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在不熟悉的区域,可以通过其他已经与地方ZF树立信任关系或建立信任基础的合作伙伴的引荐,通过信任的嫁接,与地方ZF建立初步信任关系,通过综合实力与素质展现,最终构建稳固的信任关系。三、关于中咨华盖的角色定位中咨华盖是一个特色基金管理人,主要以私募投资基金为核心技术手段,与建设方、运营方组建联合投资主体,共同参与PPP项目的投资合作。中咨华盖不仅具有基金管理人资质,同时进入大部分国股行与股份行的“白名单”(没有这个你与银行谈了也白搭),同时还拥有中国投资咨询公司这个强大的官方PPP咨询机构背景资源(独一无二),为客户提供的是“资管+咨询”综合服务,我们可以共同拓展项目,共同组建社会资本联合体,协助建设方与地方政府,为PPP项目的投融资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我们可以提供方案与交易结构的设计、协调商务谈判、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实现PPP项目落地与多赢局面。没有人会在项目长的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去开资金证明,开拓每个项目前期就要资金证明,那我们的企业什么事都不要做了,而且很少会有大量的资金沉淀在账上,那是要财务成本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建设公司,也不是银行,所以我们无法在项目没有启动就提供资金证明。我们也没有什么资质,有的是央企的身份、基金管理人资格、大部分大中型银行的准入条件,因为我们不是建设公司,也不是项目运营机构。四、PPP项目公司股东融资如果是地方政府或社会资本,需要以自身为主体或以项目相关组织为主体但自身可为融资提供增信的,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简单的项目型融资,这类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项目可研、实施方案、相关协议、基本要素、融资主体与增信主体的资信条件等综合情况来进行初步判断所需资金的财务成本。&【合作邀请】我们需要大量的PPP项目,裸项目,包括还是某主管领导一个想法的项目,拟建与在建项目需要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可以进行一定的方案修改与条件重塑。我们需要的PPP项目类型包括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例如:铁路、公路、桥梁、水利、环境治理、生态园林、片区开发、教育医疗、产业园区等等。由于PPP项目的“宽度”与复杂性,优选与地方政府主管领导有信任关系的项目资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728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71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王守清:PPP项目融资难在哪里|PPP|融资方式_新浪新闻
  随着PPP的深入推进,融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PPP项目本身资金投入巨大,如果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或者社会资本自身资金,很难满足PPP发展的要求,而且潜在风险巨大。那么,PPP项目应该怎样融资,其中存在哪些问题?《新理财》专访了著名PPP和项目管理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
  不是钱的问题
  《新理财》:当前融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王守清:实际上,对PPP来说,所有的融资方式、融资产品都可以用,不同之处在于PPP涉及到强势的政府和广泛的公众,这就使得它要考虑很多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PPP项目的融资不是简单地从银行贷款就可以了,涉及很多问题,与法律体系、合同体系、信用体系、能力建设等密切相关,其中有四个核心问题尤其需要关注。第一,有限追索的问题。其本质是风险分担,而风险分担本质上是各参与方特别是政府的信用问题。所以我在2014年就说中国要推PPP,宏观层面的成功因素,首先要依法治国。这个问题中央已经提出来了。第二,地方政府要有信用。第三,金融体系要改革。这两年金融机构虽然也热衷于学PPP,但至今对PPP项目的放贷流程、评审标准和担保要求与传统放贷无异,国际PPP项目通行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在国内不是不可能,但很难实现。第四,能力建设。现在政府和金融机构都缺少PPP专业经验和人才,也缺少具备全过程全方位集成能力特别是有运营意愿和能力的投资主体。
  《新理财》:就PPP本身融资来说,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王守清:现在一个PPP项目要找到资本金不难,贷款也不难,但要做到有限追索项目融资才难。对社会资本而言,特别是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考虑,把一个项目总投资20%-30%的资金作为资本金砸进去,与政府签定期限长达10-30年的合同,剩下的资金通过贷款等方式实现,风险是非常大的。若是失败,要优先还债,资本金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一般来说,国际上PPP项目都是基于项目融资,即通过项目本身的收入(来自于使用者、政府或二者)、资产和合同权益通过合同安排等来分担风险。如果项目失败,也只是本项目的项目公司破产,而社会资本的母公司不会受太大牵连,即金融机构对母公司的追索是有上限的。这是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PPP和发达国家投资者到发展中国家投资PPP的通行做法。
  国内金融机构对PPP项目一直很慎重,要求社会资本的母公司完全担保,甚至要求政府担保。另外,因为PPP完全取决于合同来分担风险,金融机构也很担心万一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怎么办?财政部对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推出示范项目、成立1800亿元的PPP基金,以及两会期间国务院今年又批复给国家开发银行1.2万亿PPP专项基金等,除了引导项目投资导向,引导地方规范运作PPP,同时也是给项目和地方政府增信。
  《新理财》:现在PPP各主体在能力建设方面是什么情况?
  王守清:政府和金融机构都缺少PPP专业经验人才,而且有些参与项目的动机有问题。
  虽然中央部委和各地政府组织了很多培训,也请官员和专家做了很多培训,但过去很多是宣传,而稍微专业一点的培训机构的培训班的听课人员,大都是具体办事人员而非有决策权的主管官员。很少有人真正理解PPP的内涵和精髓(PPP涉及面很广,需要复合型人才),错误以为PPP是万能钥匙,只要可以上项目就想方设法包装成PPP,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是懂装不懂的官员。而且一些准经营性或公益性项目需要政府买单,即使有财政承受力评估,有“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的要求,但因PPP项目投资大,而这一支出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想法设法规避。另外,PPP需要多个部门协作,一些地方由财政部门或发改部门主导,这些部门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协调不利则难以顺利推进。
  对金融机构来说,传统融资模式对能力要求不高,放贷只需要有资产抵押、信用抵押或担保即可,而要做基于项目收入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懂行业,能判断这个项目是不是确实可行(可融资性)。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形成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缺陷,如不了解工程建设与运维管理,尚没有能力准确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具备可融资性。
  社会资本方尤其是央企和地方国企,缺少项目全过程、全方面的集成能力,且不太愿意跟其他企业合作;他们参与PPP,绝大多数都希望短期退出,直接间接地变相要求地方政府担保最低或固定回报率。
  好消息是,虽然最初真正懂PPP的人不多,但学得很快。这两年我去讲课,咨询与律师行业去听课的人很多,有人甚至听了两遍,最多的听了五遍(我都不好意思了)。经过2014年推广、2015年实干,我感觉今年咨询和律师已经成长起来了。
  我的看法是,推广PPP是必须的,这是国际趋势,但如果我们没有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人才,市场化程度也还没有到位,推得太猛是可能出问题的。
  具体问题分析
  《新理财》:怎么看地方成立的各类PPP产业基金?
  王守清:首先,无论什么样的基金,最终都是要赚钱的。产业基金,顾名思义,有“产业”两个字,应该对特定项目的行业非常了解,如环保基金对环保行业很了解。现在又有政府的支持,比如财政资金做劣后级,引入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者等的资金。问题是,国内产业基金经理大都不太懂行业,而且产业基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商业银行贷款,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资金大都是短期投资,很多进入PPP是明股实债,往往要求合同写明回报是多少,即使是股权也要求回购,一开始就想好了怎么退出,这对PPP项目可能不利。
  国外产业基金一般是长期投资,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投资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且有动态的概念和做法,比如主动二次融资和被动二次融资。所谓主动二次融资,是指一个项目没有建成之前,风险是最大的;一旦建成开始运营稳定了,项目收入稳定了,风险也就小了,所以SPV一开始可以不用长期贷款,也不要贷那么多资,建成后再融资,融资成本就降低了。所谓被动二次融资,是说发现市场没有当初设想得那么好,项目现金流出问题了,不得已要重新融资。
  简而言之,主动二次融资,是为了利用项目建成后风险降低来降低融资成本;被动二次融资属于风险管控事后补救。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政府也吃过亏。投资者按照最初的预测成本与政府签定合同,结果二次融资后成本大降,使得社会资本没从项目本身挣到钱,反而通过二次融资获利丰厚。当然,二次融资在国外能做成主要是因为二级市场发达,而我国的二级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过发展方向是对的。
  《新理财》:PPP项目的资产产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能否用来融资?
  王守清:PPP项目的资产产权一般是不能给社会资本用来融资的,只能给经营权,这是由于PPP项目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打个比方,购房者向银行贷款,如果不还贷,房子归银行所有,银行可以拍卖处置。但对于路和桥这种公益性强的公共项目,政府如果把其产权交给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抵押或质押给金融机构贷款,一旦不能还本付息,路和桥就归金融机构所有,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在PPP中应用最早和最多的BOT模式下,就只给经营权而不是产权。不过另一些项目,如水厂或电厂,也有把产权给社会资本的,但也只是有限产权,其目的是让社会资本融资,而且给了产权,就必须SPV监管帐号,必须限制资金的使用等。
  我国政府曾在这方面出过问题。一家民营企业投建污水处理厂后,运营不下去,要求政府回购。当时人们都认为污水处理厂是民营企业投建的,产权应该归企业。从商业属性出发,这个逻辑没错,但污水处理是公共产品,政府给社会资本的产权,一定有特定的期限、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目的,终极产权仍属于政府。从这一要求看,社会资本没有达到政府的要求,即便血本无归,政府也没有很强的理由回购,当然,这里涉及很多法律问题,目前有空白。
  另外,虽然中央部委近年的文件已明确可质押经营权和收益权给金融机构,但物权法未明确可质押;即使可以,如何办理登记?是否可以转让?而且,因为银行法不允许银行经营,即使允许,银行也不会经营。再如政府投资建设时产权是国家的,做TOT模式,产权要移交给社会资本,这与国资委的相关要求也是冲突的,即TOT涉及的资产让渡文件不匹配等。
  总之,产权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在PPP立法上解决,不然推行PPP会很难。
  《新理财》:能否介绍一下您提到的金融机构参与PPP的三种具体融资模式?
  王守清:这三个模式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我是记录整理再加上我个人的理解和解读。
  第一种是A+B模式。A为工程公司,出90%的资本金和贷款,允许快进快出(类似BT)。工程公司出资高,是因为做完项目后,工程公司能通过工程款收回大部分投资;B为运营公司,出10%资本金和贷款,要考虑长远的维护运营。这是一个优势互补、产业链集成优化的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在现实中很多,但不同类型的项目一定有不同的股东,且不同的股东占的股份是有规律的(有相对固定的比例),以此出发,90%的要求对某些类型如运营成本占比高的项目可能太高,对工程公司风险较大。
  第二种是股+债+贷模式。即小股大债,就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本金,但金融机构持有的股份不是同股同权,只通过赚取利息承担相应风险,类似于夹层资金,实现项目全过程风险分担。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好项目,需要严格规范运作,政府须公布财政收入与债务并增信。这里的“股+债”就是明股实债,债则是真正的贷款,不太符合财金[2015]57号文件的精神。
  第三种是工程企业与产业基金组成联合体。产业基金控股,工程企业完成建设,解决资本金问题;产业基金负责融资,解决降低融资成本的问题;政府提供担保、必要回购和补贴承诺。注意:政府为投资者提供融资担保目前多是违规的,合规的担保则是非融资担保和支持,比如政府给予金融机构直接介入权,在SPV不能还本付息时可以接管SPV和项目。对于回购,3年期左右的回购本质就是BT,更长期特别是10年期左右的回购是可以的,关键是这个期间企业有在经营项目、承担维护运营责任,否则就是拉长版BT。
  《新理财》:为何要提出让有实力的融资平台公司提供各种支持?
  王守清:融资平台公司即城投公司是国有企业,现在政府不能为PPP提供担保,但与政府债务脱钩的平台公司可以提供担保,也可以参股SPV。这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下的一种缓冲措施。以前外商来华投资,我们常常建议他们找当地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国企合作。这是因为仅靠合同,一旦政府违约就上法庭,后果会很严重。国企能在其中起到缓冲的作用,如政府不能及时支付可以让国企代为支付。这其实也就是我讲课时常提到的——做PPP也要讲政治,不能让政府没有面子下不了台阶。
  需破除外部阻碍
  《新理财》:根据上面介绍,实际上很多外部因素影响了PPP的融资和推进?
  王守清:是这样的。比如在当前环境下,仅靠一个部门来推动PPP而其他部门不配合,项目会很难推进,效率低。我一直建议,要想顺利推行PPP,最好上层成立一个有形的行政机构,如果成立不了,成立一个无形的部际协调机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都可以牵头,但一定是他们和其他行业主管部委都参加。地方上则应该由主管的市长或者副县长牵头,成立一个由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这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协调机制,平时各部门负责自身该做的事,不懂之处可以找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向小组汇报;所有问题小组成员都要拿主意,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操作流程等。之后将实施方案和合同草案上报市委常委决策和本级人大通过。此外,这些协调机制还有利于很多其他问题的解决,比如不同部门的观念问题、部门政策统一问题、法律法规协调问题、财政政策透明问题、税收问题等。
  在推进PPP时,财政部的大方向是对的,其中三个手段非常重要:一是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二是物有所值评价,三是PPP综合信息平台。其中第三个最关键,有利于公开和公平,财政部提出,任何PPP项目,只要不录入综合信息平台,财政原则上不安排支出,这对规范PPP是很有效力的。当然,也要看信息公开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合同文本和财务数据(特别是产品/服务的单价)也要公开透明,只要公开,即使业外人士不看,业内人士会看,我们研究人员也会看,看了就可以评论、指出问题。因此,我觉得今年起的PPP项目会更规范地运作。
  来源:本文原载于《新理财》(政府理财)2016年第2/3期。
责任编辑:刘国良
对于开会这事,我想体制内人人都深知个中滋味,皆有发言权。虽说有些会议繁多、冗长、无味,但会议中还是有一些好玩的细节,被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印巴的敌意是否会随着克什米尔的乱局升温?着实令人担心。
就差直白地对外地人说:你们进京可以把钱留下,把汗水留下,但不要给这座城市添麻烦。——世上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PPP项目融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我的图书馆
PPP项目融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文章来源:点法网作者现任北京云天新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伙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2014年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PPP目前已经上升到“准国策”的高度。截至2016年2月29日,财政部PPP中心已有7835个总投超过8.8万亿的项目入库。这些项目如何落地,最关键的是如何融资,已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本文尝试探讨实际操作过程中,PPP项目的融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以期对PPP项目落地有所裨益。一PPP项目融资涉及的金融领域PPP项目的投融资结构(交易结构)一般如下图所示(以具有一定收入,但又需要政府财政可行性缺口补助的项目为例):在该交易结构里,政府方一般只出资项目资本金(项目总投的20-30%)的一定比例(10%-30%),其他项目投资资金(包括股权和债权资金,一般占比达到项目总投的90%以上)都需要社会资本方自投或引入融资。因此对于项目公司来讲,PPP融资包括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因此可以说,PPP融资是综合性、专业性非常强的融资业务,对于当前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单一金融机构全方位融资的专业性不足;且由于考核方式限制,其对整个项目打包融资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PPP咨询业才刚刚起步,目前为PPP项目提供咨询的机构大多是传统的工程造价咨询、财务咨询、管理咨询类公司在承担,其PPP全方位融资咨询能力和融资专业性还十分有限,急需涌现专门的融资咨询机构为PPP项目“保驾护航”。通常情况,PPP项目融资可能需要的金融工具有以下几类:1、产业投资基金(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1800亿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财政部PPP基金)、1.2万亿国开行PPP专项基金、各地“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各参与PPP项目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等。2、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主要包括由券商承销的公开募集和私募募集的政府债、城投公司企业债、公司债等,以及项目收益债和停车场、地下管廊、养老、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专项债券。3、银行贷款资金、理财资金等;4、资管计划:包括券商资管、基金资管、保险资管、信托计划等;5、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及并购重组等其他金融工具。上述金融工具有些为直接融资(如债券类、资管类、资产证券化类),有些为间接融资(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大部分既可以做股权、又可以作债权进入项目公司,少部分间接融资类只能作为债权资金。那么这些融资工具一般有什么要求,PPP项目怎样适用这些融资工具?这跟PPP项目的投融资特点有很大关系。二PPP项目投融资特点及其问题如上图所示,从投融资角度来讲,PPP项目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出资比例很少,大部分资金由社会资本筹集。一般情况下,政府只出资项目总投的百分之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资金需要社会资本负责。社会资本投入资金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社会资本自有资金,以股权投资形式进入项目公司;另一部分以项目公司为融资主体,由社会资本负责引入债权资金。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承担PPP项目融资的主要义务。2、融资增信主体缺失。上述结构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融资增信主体缺失:在PPP模式中,政府一般不负责融资,也不为融资提供增信,甚至要求不允许对PPP项目为社会资本保底承诺(例如“国办发〔2015〕42号”文规定“严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保底承诺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变相融资”);而目前的社会资本多数为大型央企、国企的施工企业。由于PPP项目动辄十几亿、几十亿投资,施工企业不可能全部由自己投资,股权部分可由自身出资(等同于垫资),但债权部分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债权融资。而按银行的授信要求,项目公司一般不具有授信能力,通常是对由项目公司的股东提供“增信措施”,例如担保、回购等;作为股东方的施工企业,又由于承债能力有限、上市公司并表等原因,不能为PPP项目总投70-80%的资金提供担保。结果是政府、施工企业两个股东都不能为项目公司的融资增信,增信主体缺失,债权融资困难。3、政府提出的合作条件苛刻,影响项目融资能力。PPP是融资模式,也是一种管理模式,是由传统的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包大揽,转向与社会资本合作,利用社会资本的资金优势和专业能力,共同管理。但多数地方政府还未转变思路,将PPP看成一种行政许可的手段,提出的条件相对苛刻,例如:融资成本(或项目公司内部收益率)不超过多少、没有补贴或补贴很少、政府不兜底、不增信、按绩效考核付费等,加上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救济措施方面对社会资本没有足够保障,导致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又由于PPP项目融资主要靠社会资本,因此也影响了项目融资能力。其实,目前真正落地的PPP项目,多数与国家推行PPP的初衷有一定差异。国家推行PPP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公共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解决政府投资方面的资金压力,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又发挥社会资本资金和专业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还为民间社会资本(央企国企以外的民间资金)找到稳定投资的“出口”。社会资本的责任不仅是“B”——建设,更主要的是“O”——经营和管理。但如前所述,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主要还是央企国企类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的优势主要在“B”,目的是赚取施工利润,对“O”兴趣索然;真正的有能力进行“O”的社会资本(如专业类上市公司、民间资本),又由于政府合作条件苛刻、对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保障不足、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且社会资本还要承担建设、运营期的主要风险(“财金〔2014〕113号”规定:“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等原因,参与PPP项目十分谨慎;PPP融资机构实际上也是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中的财务投资人,目前通常与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PPP项目竞争性磋商,因此PPP融资也同样遇到瓶颈。三PPP项目融资方式及其适用范围尽管有PPP项目投融资的上述问题,但PPP融资也有规律可循,下面重点分析PPP项目融资的各种方式和适用范围:(一)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及类似的城市发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成为PPP融资的主力军。1、分类:主要有行业产业基金(如交通产业基金)和地域产业基金(如洛阳城市发展基金)、母基金和子基金、金融资本与地方政府成立基金、金融资本与施工企业(或上市公司)成立基金和三方共同成立基金等几种分类方式;2、投融资模式:主要有股权投资基金和债权(明股实债)投资基金、母基金通过投资子基金,间接投资项目公司,和直接投资项目公司、存量债务置换基金和新项目投资基金、投资优先级和投资中间级、劣后级等几种投资模式;3、特点:产业基金一般结构是由政府所属投资公司与金融资本以10%:90%的比例,以有限合伙的认缴模式成立的基金,政府投资公司作为劣后级,金融资本作为优先级。产业基金通常规模较大,杠杆效应明显。例如政府在产业基金中出资10%作为劣后级,产业基金按PPP项目总投的10%投入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股东借款),实际政府在项目中只出资1%(通常情况下,为实现到期回购,政府平台公司在项目中会再直接出资1-5%作为股东),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达到50倍以上(按政府再出资1%计算)。此外,产业基金由于优先级投资人大部分为银行、保险公司,甚至政策性银行等,资金成本较低,能够有效拉低产业基金的成本,对PPP项目融资成本的整体降低有很大帮助。产业基金模式还可以解决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难题,即政府投资方和施工企业社会资本均不愿在PPP项目公司中绝对控股,产业基金作为第三方投资人可以拉低各自股权比例,使政府和社会资本均不控股。产业基金控股,可在协议中让渡经营管理权,只做财务投资人,不干涉政府和社会资本对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此外,产业基金可以解决单一社会资本投入比例过大的问题,即产业基金和施工企业分别作为财务投资人和工程投资人,组成社会资本联合体,比施工企业单独做社会资本具有更强竞争优势。4、适用范围:产业基金一般对项目有要求,对行业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项目要求列入省市级重点项目,对政府财政实力要求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对社会资本也有一些要求。产业基金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资金成本差异较大,例如资金来源于政策性银行的产业基金,成本很低,甚至低至1.5%—3%;来源于地方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有些高至8%。(二)发行债券。这里提到的债券,主要是证券公司承销的,由证监会(或证券业协会)核准的公司债,以及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不包括由银行承销,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短融、中票和PPN(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债券融资,尤其是2015年年初以来,公司债、企业债和专项债的松绑和扩容,成为政府融资的主要工具。1、分类:主要有发改委系统的企业债,和证监会系统的公司债;公开发行的公募债,和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债;传统企业债(依托城投企业本身发债),和项目收益债等专项债(依托项目收益发债),等等。2、投融资模式:债券作为PPP项目的融资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政府平台公司,即PPP项目投资人本身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对于PPP项目来讲,其政府股东方股权出资资金,可能就来源于这种债券资金;另一类是对PPP项目公司发行的债券,一般为项目收益债或专项债。3、特点:债券发行最大的好处,是融资成本低:一般情况下,评级AA以上的主体年化融资成本在5%-7%(公开发行)或7%-9%(私募发行)之间。随着利率下行,成本进一步降低,甚至有些评级高、实力强的企业,融资成本达到3%-4%。但硬币的反面,是对于发行主体的要求非常高,公开发行的一般要求评级在AA甚至AA+以上,能够达到AA以上的企业在地方上屈指可数,且要求有足够的资产支持发债(公开发行的债券额度不超过净资产的40%),发债规模有限;即使可以发行私募债,但对于地方政府动辄上百亿的众多PPP项目来讲,显然远远不够。4、适用范围:与投资模式相同,发债对PPP项目融资的适用范围有两类,一类是给政府平台公司发债,一类是给项目公司发行项目收益债或专项债。在如今政府平台公司发债额度基本饱和的前提下,项目收益债及专项债券是很好的PPP融资突破口,尤其是证监会2015年1月推出“新公司债办法”,国家发改委2015年4月推出战略新兴产业、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养老产业四个专项债、7月出台“项目收益债”、12月推出“绿色债券”等专项债券管理办法后,公司债、专项企业债发展空间巨大。专项债券有几个优势:一是发债主体可为项目公司,不占用平台公司等传统发债主体额度;二是不受发债指标限制,且发债规模可达项目总投的70%—80%(非专项债券发债规模不超过项目总投的60%);三是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四是多有财政补贴和金融贴息、投贷联动等多方面支持。由于PPP项目融资增信主体缺失的普遍现状,以现金流为支撑,仅需对债项进行评级的项目收益债、专项债,可以不占用政府财政信用和社会资本信用(有些需要政府AA级以上发债主体提供担保),且此类融资业务刚推出不久,必将成为PPP项目融资新的蓝海!(三)银行。银行是参与PPP项目融资的主力,主要通过固定资产贷款等债权融资方式,和发行表外理财产品认购基金或资管计划份额的股权融资方式,参与PPP项目融资。当然,短融、中票、PPN等直接融资,也是银行的业务范围,但在PPP项目融资中占比较低,不展开论述。1、分类和投融资模式: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的方式,主要分两类:一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理财资金,通过认购私募基金或资管计划优先级份额,投资PPP项目股权或股权+债权,这种融资属于表外融资,也是直接融资;二是银行通过固定资产贷款、银团贷款等产品,给项目公司授信,对项目公司来讲是债权融资,属于表内融资和间接融资。2、特点:银行融资的特点,当然是资金成本低,规模大。但银行融资有几个不足之处:一是风控严格,授信条件高,要求主体信用(一般是银行内部评级)达到条件、增信担保措施符合要求等,表外理财资金现在通常也已纳入银行统一授信体系,与表内资金授信条件相同:二是PPP项目投入大,单一银行基于客户集中度风险控制考虑,不愿全部自己出资,通常与其他银行组成银团,这就增加了融资推进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三是表内贷款资金受“三办法一指引”限制,只能“实贷实付”(需要支付多少,贷多少,贷款资金不能在项目公司账户上长期停留),项目公司使用十分不便;四是银行业务地域划分问题严重,授信主体如果是跨区域经营,或项目跨省运作,需要两地银行配合为客户或项目授信,无形中降低了融资效率。尽管种种不便,但由于银行规模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又由于银行资金成本较低(尽管保险资金成本也低,但保险公司对外投资要求更高,且未形成气候),因此是政府融资和PPP项目融资最大的资金来源方。3、适用范围:银行理财资金可适用于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的优先级(部分银行也可同意认购中间级),可适用于单一项目股权投资中的优先级,也可适用于项目的债权融资部分;银行贷款资金仅适用于项目投资中的债权融资部分。银行参与PPP融资,对于政府财政实力、项目公司股东方实力、项目本身一般都有一定条件要求,尤其债权资金,会要求“第二还款来源”,即抵押或股东方、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参与PPP项目的资金成本普遍不高,表内贷款资金通常在基准利率下浮10%至上浮30%(按5年期以上利率计算,大概在4.5%-6.5%之间),表外理财资金通常在5.5%-7.5%之间。(四)资管计划。资管计划通常包括券商资管、基金资管、保险资管、信托计划等。其实资管计划通常是银行、保险资金参与PPP的一种通道,属于被动管理。真正的主动管理类资管计划一般不参与PPP项目,而是参与证券一级半(定向增发)市场或二级市场。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保险资管和信托计划。保险资管是保险资金借助资管计划投资PPP项目的表现形式。2010年以来,保监会逐步放开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股权、金融产品、基础设施债权、集合信托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基金的限制,除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可直接适用于PPP项目外,保险公司还可以直接投资能源、资源、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现代农业、新型商贸流通、公租房或廉租房等企业股权,其中很多产业与PPP项目多有重叠。又因为保险资金具有成本低、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与PPP项目特征吻合。因此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融资有很大前景。但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对项目和投融资主体要求也很高,唯有优质项目才能进入保险资金的“法眼”。信托计划自2009年“四万亿投资”起,成为政府融资的主要工具。但由于信托资金的私募特征,募集成本不具有银行、保险等“公募机构”的成本优势,在当前政府和PPP融资渠道广泛、资金价格低廉的背景下,信托计划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目前信托计划参与PPP项目融资主要为被动管理,即银行或保险资金以信托计划作为通道,参与PPP项目。不过,信托公司也在积极转型和“自降身价”,推出各类创新工具参与政府融资和PPP项目,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在PPP项目“过桥融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领域,继续发挥其方式灵活的优势。(五)其他融资工具。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IPO或新三板挂牌)及并购重组(以被并购方式退出)等。由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及并购重组是PPP项目在后期退出时的一种选择(PPP项目社会资本退出方式主要是政府方回购),且目前PPP项目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离退出阶段为时尚早,因此不展开分析。主要分析下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资产证券化是PPP项目融资结构中可以考虑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对于有稳定可测现金流的“使用者付费”类项目,在进入运营期后,根据合理推算的未来年化现金流,由证券公司等机构将其证券化,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一种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PPP项目投资机构(尤其是施工企业和财务投资人)退出的载体,由于PPP项目期限长,施工企业和财务投资人完成了自己的投资使命后,在到期前需要合理通道退出,资产证券化可以是一种融资替代模式。融资租赁是近些年来崛起的金融领域,对于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可以通过直租(购买或建造时融资)、售后回租(存量资产融资)等方式,盘活固定资产,增强流动性,缓解资金压力。融资租赁对于供水、电、气、收费公路、旅游景区等又有现金流,又有资产的项目尤为适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融资租赁公司获取低价资金的能力远较银行、保险要差,且由于其按季还本付息、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的特点,其资金使用效率低,实际融资成本较高,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较难接受,因此在PPP项目融资的大背景下,只能是一种融资方式的补充。PPP项目融资目前还处于政府掌握话语权的买方市场,因此PPP融资体现“低价资金为王”的特征。综合分析上述几种融资方式和适用范围不难发现,银行、保险等低价资金,是PPP项目融资的主要来源,产业基金、资管计划等要想具备价格优势,其主要“金主”还得是银行、保险这些“二妈”;产业基金与资管计划的区别可以更形象地看做PPP项目资金的“批发”和“零售”;此外,债权融资部分最有竞争优势的是发行债券,能发企业债、公司债的发企业债、公司债;不能发或发满了的,争取发项目收益债或专项债;实在不能发债的,就得考虑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工具。有人可能认为,PPP项目融资,只要找到社会资本就行了,其他都让社会资本去解决,哪有那么复杂?其实这是政府视角的思维模式。PPP项目的成败,不仅是政府的“一厢情愿”,也要社会资本的“你情我愿”,而PPP项目“全流程融资”的可行和落地,对于“融资责任方”的社会资本来讲,是其能否“嫁给”政府主要考虑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PPP项目“全流程融资”方案的设计能力和落地能力,是PPP专业融资咨询机构的“必杀技”,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工程咨询、财务咨询机构的竞争优势。此外,专业融资咨询机构还可以作为社会资本方授权代表,与政府开展竞争性磋商谈判,帮助社会资本争取利益,从而间接促进PPP项目的融资和落地。还有人可能会问,那有没有融资模式的“标准模板”,遇到PPP项目融资套用就行了?答案是否定的。PPP项目融资条件的变量很多:政府财政实力、政府投资平台实力和信用等级、社会资本实力和信用等级、项目级别(国家级还是省市级或其他)和类型(BOT/ROT还是其他、使用者付费还是政府购买服务)、产业类别(是否是五个专项债支持的产业)、增信措施、财政补贴或金融专项支持(如贴息),政府方给出的最高投资回报率、IRR比率要求,等等,都是影响项目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的变量,而这些都需要融资咨询机构专业团队的业务知识和经验积累。PPP项目融资是一个新生事物,笔者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研讨。由于专业能力和经验所限,不足之处请不吝批评指正;北京云天新峰投资管理中心致力于成为国内知名PPP专业投融资咨询机构,欢迎社会各界朋友与我们共同探讨!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p项目融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