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地向西北部国家产业指导目录2017转移主要都是哪些国家产业指导目录2017?

> 【答案带解析】2010年10月份,一则富士康准备把沿海工厂大举迁往内地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0年10月份,一则富士康准备把沿海工厂大举迁往内地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加速了跨国公司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步伐,而中国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据此完成第21~23题。
1.早在1988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就在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创建科技工业园区,当时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吸引?(  )
A.技术&&&&&&& B.人才&&&&&&& C.市场&&&&&&&& D.政策
【天天2】如今,促使一些企业从我国沿海大举迁往内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政策发生变化&&&&&&&&&&&&&&&&&&&&&&&&
B.大量的人才流失到内地
C.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D.产品的市场转移到内地
2.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不可取的做法是(  )
A.依据当地实际,统筹规划&&&&&&&&&&&&&&&&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C.关注生态建设,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
D.加大资源开发,大力引进资源密集型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1.注意1988年时,为改革开放初期,富士康由台湾转向大陆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
2.富士康生产工厂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由我国沿海向内地迁移,是由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3.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也要考虑与当地的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大量引进资源密集型产业会加快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可能带来环...
考点分析:
考点1: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
相关试题推荐
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踪,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一片汪洋。下图是该飓风活动路径图示。据此回答18—20题。
1.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其直接原因是 (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严重干旱&&&&&&&&&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2.关于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  )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
D.飓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3.“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图中虚线范围内损失惊人,其原因可能有(  )
&&& ①地形特殊& ②飓风势力太强& ③救援工作迟缓& ④缺乏预警机制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新华网杭州日电今年第8号台风“桑美”于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风速达60米每秒,中心附近风力达17级,预计台风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据此材料和下图回答16—17题。
1.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桑美”的是: (  )
2.当台风“桑美”的中心越过台北逐渐逼近苍南县马站镇时,苍南县马站镇的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 C.偏北风 &&&&
D.偏东风
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与旗杆等长时,阳光直射下列哪条纬线( )(取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
A.50°N&&&&&&&&
&&&&B.0°&&&& &&&&&&& C.5°S&&&&&&&
&&D.23°26′N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 B.强烈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1—13题:
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a→c  &&&&&&&&
&&B.b→d
C.d→e&&&&&&&&&&&&&&
D.c→e
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 D.快-慢-快
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23°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低-高-低&&&&&&&&& B.高-低-高 &
C.低-高  &&&&&& &&
D.高-低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要:国际产业转移历来都具有机遇与挑战的两重性,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规划,为中国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发"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
  摘要:国际产业转移历来都具有机遇与挑战的两重性,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规划,为中国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西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和进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理清思路、拓宽渠道,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西部承接产业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101723.htm  关键词:西部发展;国际产业转移   一、 国际产业转移的内涵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宏观微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皆有研究成果,因此学术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至今尚无盖棺定论。国内对此概念的定义一直遵循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为起点,深入研究国家之间产业布局的动态改变,关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影响。最新的研究思路是从全球化视角下价值链整合为框架进行分工、要素以及最终贸易利益进行研究。国内关于这一概念比较早期的提出者是卢根鑫(1994)和汪斌(2003年),提出国际产业贸易和国际产业投资推动了国际产业转移,其本质是产业布局的空间转移。陈秀莲(2006年)在总结了诸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以跨境投资形式实现。产业转出国在对外输出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会将一部分技术领先的设备和管理经验转入产业输入国,则转出国和转入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更具有长期性。王建平和刘彬(2013)在张为付(2006)、许亚鹏(2007)、马子红(2008)三者的基础上将生产分工、贸易与投资流向和资源禀赋与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在国际产业链环节的地位会发生变化,转出国会向产业链高端或者新的产业转移,产业输入国可以依托进口贸易中的利益建立自己国家短期内无法建立的产业部门,使得经济发展获取新的增长点。这可以视为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这种说法只是停留在了国家的层面,对于提出的地区间转移并未涉及,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下,这种对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概括方式,未免失之偏颇。综上本文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范畴定位在产业在国家间、地区间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由输出国(地区)向承接国(地区)的转移,带动承接国(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目前,国际的观点是将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价值链,权衡考虑,比如Richard Baldwin(2013)提出的蜘蛛与蛇的观点,蜘蛛模式是发散式的布局思想,即产品的各个部件分开在世界组装无序,蛇模式是收敛式的布局思想,即产业的链条分布有序到世界各地。   全球产量分成由于相关费用的国际成本核算方式存在差异和各国确定分拆阶段的摩擦一直存在,导致这方面的核算不能够与实际的情况相一致。无论蛇和蜘蛛的共同点是较低的摩擦产生不连续的位置变化的属性和"超调" 。部分可能倒戈相向,因为接近效益的比较成本,并进一步减少摩擦,导致这些部位被"倒置" 。预测贸易量和数量零散的阶段,在这两种情况有很大不同。对于蜘蛛,一部分越过最多两次的边界;该贸易增加值单调的摩擦下跌,除非汇编和重新定位的方向部分行业反转。蛇的内生决定的阶段,贸易和一些体积为界只有底层的工程过程的碎片,增加贸易卷。   经济学家用许多实施例说明的普遍性分拆。Frigant(2002年)指出瑞典安全气囊和座椅在自动生产分拆有时是"模块式"的方式组装的,各种零部件运从各地送到一起并组装到一个模块中,然后整体运输到总厂进行组装。Klier( 2009年)指出虽然美国的汽车座椅实际上没有在美国生产,但进口自美国的完整汽车座椅,座椅零部件进口(主要来自中国)金额每年十亿美金。   通过分析国际性的产业转移已经不仅仅是单一产业和资本投资的异地转移,而是生产中某一工序,甚至是某一工序的不同步骤的分工,只要是运输物流和合理安排分工的顺序、方位,就可以起充分的利用地缘、资本、知识优势,达到预期的企业国家经济效益,收获更多的超额利润。   综上本文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范畴定位在产业在国家间、地区间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的形式,运用生产垂直专业化和全球价值链渠道的转移,实现国(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世界全球化进程加速。   二、 西部开发与产业变迁的演变   目前学术界对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基本上可归结为四次历史进程:   1. 1949年以前的区域产业转移。日,日本全面侵华,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加之当时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落后,工业门类几乎没有、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工业和近代的基础设施都集中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几个城市。当时中国西部的工业产值非常低,还不到全国工业产值的 10%。由于战争集中在东部工业发展城市,为了保存经济实力,新兴的中国工业纷纷内迁至如重庆、贵阳、西安、昆明和兰州等西南和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经济出现了暂时的繁荣,但即使这样工业产值仍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加落后于世界经济水平。   2. “大三线”建设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备战备荒,中央将我国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个不同的地区,政策导向上,把三线地区建设成我国经济和军事的战略后方,主要包括11个省。据统计“四五”时期内地投资建设达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半以上,其中“三线”11个省、自治区的投资额为690.98 亿元,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1.1%。支援大西北计划,调动大量知识分子援助西部地区建设,占到当年高中毕业人口的50%。巨大的政治、经济、知识支持使得西部经济基础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兰州炼化等企业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之一。   3. “东锭西移”战略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前期,这一战略主要是对三线建设的跟踪弥补措施。由于三线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加之男女职工比例失调,使得多数的支援大西北的知识层次高的管理者和工人开始不愿意在西北工作,返回大城市的浪潮再次掀起。当时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从调整困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对纺织工业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通过“压锭技改”和“东锭西移”两个政策,推动纺织行业在西部的大力发展,当时仅兰州市就有六家毛纺厂,也是彻底解决了重工业企业男职工多的婚恋问题。但是这次产业转移没有达到经济发展的实际目的,在改革开放和东部沿海城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冲击下,西部的毛纺企业纷纷关停,1990年兰州的毛纺厂几乎全部停产,截止20世纪末兰州市所有的毛纺厂全部破产。
  4.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推动的产业转移。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原有的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展,加之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中的长期强有力投资,最终使得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占据了总量计算的领先地位。中国政府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并没有一味坚持不平衡发展战略,而是逐渐转向平衡发展战略。2000年成立西部地区领导开发小组;2003年,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举措;2004年,政府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这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大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综合上述四次产业转移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出西部地区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格局中主要的战略位置,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其经济发展状态逐步由被动从属向主动引领转变。   三、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发展的贡献   中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44.88%,人口规模占全国23%,经济规模仅占到全国的15%。1990年来,中国西部保持着10%以上的GDP增长速度,到2013年底,整个中国西部经济总量达到100 355.94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07%;人均 GDP 为34 557.67元,是全国平均人均GDP41 907.59元的82.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水平12 279.89元,全国平均15 632.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 621亿元,占全国总投资量的24.79%;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44 760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66%。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基数低,发展动力不足,为避免拖全国经济增长后腿,要大力加强经济增长后劲,找准合理的经济增长点。   从2003年至2013年,进入中国西部的国际投资从不足26亿元,飞速增加到90亿元以上。例如中国西部的电子产品加工业务引进就体现了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动性,国际电脑制造商就加工业务环节沿台湾、中国东南沿海、西部内河航道这一产业这一路径寻求最优产业布局,并且针对中国市场展开其全球战略,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全球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对于西部地区提出更高的要求,已不再是仅仅满足加工这一低端环节,而是对于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链的丰富以及本土化程度的提高在为全球跨国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客观的产业增加值。   但不可否认的是,西部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势差,要实现协调发展,需要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成熟合理的产业结构。   四、 中国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1. 全球经济周期步入新阶段。2008 年美国出现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周期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机遇,以往南北贸易中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新机遇。中国将逐步减少在原有国际分工体系中加工贸易的比重,以及对少数发达国家出口市场的依赖,并大力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贸易。发达国家在应对危机上除了注入巨大的流动性以帮助金融市场稳定以外,在加速发展能够吸收本国人口就业的高新产业,并逐步建立不对称的竞争优势,特别是依托其制度优势来降低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进而实现制造业回流本国的局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对于本国制造业的关注并非减少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针对这些国家拥有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制定了相应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将产业链中的上游部分环节布局在目标市场中,还在进一步深化专业领域,以实现集约型的比较优势。2010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 057.35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从投资的结构来看,对第二产业投资占有绝大部分比重。   2. 国内改革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中国在1978年实现对外开放的政策,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的经验积淀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东部几省获得了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转移到中国的国际产业资本,并吸收了大量初级劳动力,在出口导向政策的支持下大幅提升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东部地区也必然受制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的限制,在先天比较优势出现制约瓶颈之时,适时地关注中国大陆境内的中西部地区,中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在西部地区会获得全新的发展机会,突破原有资源等制约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西部整体经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曾经得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巨大支持,但是基建的效果是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只有培育出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和对口的出口目标市场和进口目标市场,西部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整体上获得持续性动力。首先,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需要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在产业布局上进行充分协调,东部地区转出的产业以及西部地区从境外转入的产业不能停留在两高一低的低附加值层面,鉴于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先天短板,西部地区可接纳的潜在产业必须是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并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负面影响。由此这些节约型产业的经济收益对于西部地区民生和社会基本事业的支出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其次,出口目标市场的选择则应该尽量避免与东部地区相互重复,大力发展陆路贸易通道易以求新的贸易伙伴,降低贸易成本,这必然成为西部地区安全团结发展的最大稳定器和推动力,便于与毗邻国家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后,进口目标市场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能源输出国,可以积极拓展欧洲东部市场和独联体的相关国家。特别是可以同一些国家建立加工贸易工业园区,定向发展某些对外贸易业务。   3. “一带一路”的新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走势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新规划。首先在西北地区几省利用其自然矿产资源和能源储量丰富的比较优势,再对接中亚五国的能源进口,共同建立中国的能源战略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同时在城镇化建设中,发展适度规模的城市群,让产业布局引导城市发展以便改善当地落后的民生领域。其次,西部地区的经贸往来形式较之当前最为发达的贸易模式相比显得效率低下,贸易发展的市场信息不足,人才匮乏,亚欧道路交通系统的升级与改造,不仅有助于在长距离上降低运费成本,而且还会带来贸易形式的多样化。中亚、俄罗斯联邦各国、东欧、西欧甚至是南欧等国的市场需求均会以不同形式汇集到亚欧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自身一般贸易的竞争力虽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与丝绸之路的沿线的各国相比,还是具有一些优势,中国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实现东西部两大贸易格局的均衡局面,有助于中国经济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部作为连接中国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进而开展对外投资,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腾飞的新起点。在既然存在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中国应该在竞争优势培育和对外文化传播三个层面上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潜力的挖掘。第一,采取渐进式的劳动力技能升级方式,逐步摆脱低成本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比较优势,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不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因此在西部采取简单的劳动力低成本模式必然会导致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整体利益在时间上受到损失,加之现有西部地区对于外来人才吸引力不足,其地区受益的时间会大大短于东部地区。因此,采取技术工人培养升级的模式更为符合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这必然要求西部加强与其他地区在教育与技能培训方面的合作,在人才引进、远程技术支持与培训等领域给予西部地区充分的支持。第二,西部地区依托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东部地区的流行文化占主体地位不同,西部地区的文化更富有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的多样性特色,与临近国家文化距离近,沟通与交流的时间跨度长,应该抓住经贸往来的新机遇,在寻求经济合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加大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加大文化贸易进出口,不仅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传播途径,也有利于扩大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Baldwin, R.and Venables, A.Spiders and sn- akes: Offshoring and agglomer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90):245-254.   [2] 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3,(6):45-48.   [3] 王建平,刘彬.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与效应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3(3):24-26.   [4] 钮中阳,赵越,蔡卓君.后危机时代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战略转型分析――基于中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承接服务外包业比较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3,(8):118-122.   [5] 范剑勇.产业积聚劳动生产力差异[J].经济研究,2006,(1):72-81.   [6] 魏后凯.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11-15.   [7] 刘力.区域产业结构协同的“双转移”战略:广东省证据[J].改革,2009,(8):62-67.   [8] 戴宏伟.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07,(2):45-49.   [9] 张琴.国际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47-50.   重点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中国东盟农产品虚拟水贸易问题研究”拓展性成果(项目号,13FJY009)。   作者简介:金哲松(1954-),男,朝鲜族,北京市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产业组织理论;任莉(1978-),女,汉族,甘肃省平凉市人,中央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韦苏??(1978-),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广西大学行健学院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pdf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苏华杨三冠
要】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
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
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关键词】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区际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链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
西北地区为对象的实证分析”(项目批准号:07BJY082)。
【作者简介】杨三冠,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苏华。兰州大学经济
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甘肃兰州 730000)。
所谓产业转移.指的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等因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区际产业转移的联系与差异
素发生变化后.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或
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按照涉及的地域范围。产业转移包
1.相同的理论支撑
含国际产业转移与区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
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理论
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它 上来说。这种在空间上产业的转移是不可阻挡的过程。产
是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而产生的.突破了国界线的地域限
业转移的理论最早用来分析国际产业转移.但随着区际产
制。区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
业转移的发展。原有的产业转移理论经过一定的发展.也
地区,它完全发生在一国之内.没有突破国界线的地域
用来解释国内区际产业转移。
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体系
家赤松要提出的雁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日本学者
的完善.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进行
小岛清根据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边际产业扩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
张论”.认为对外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
潮。就我国而言.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产业转移理论作出
的主要地区。同时.随着东部产业的逐渐发展,东部地区的
贡献的还有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反映
某些产业由于比较优势的丧失.也面I临着进行产业结构调
了发达国家如何从创新开始,经过发展、成熟、衰退的阶段
整与升级、对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压力。一些市场导向型和
性演变,实现有关产业向后进国家的转移。在产业区域转
资源导向型产业已经开始向西部转移。因此,我国西部产
移的微观层面上。邓宁用0一L—I模型说明产业组织的所有
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受到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而且也问接
权优势、区域的要素禀赋优势和交易成本的内部化优势是
受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任何单纯考虑单方面产业转移
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的思路都是不全面的。所以。笔者将从国际产业转移与国
2.动因相同
内区际产业转移结合的角度对西部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当前各国、各地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生产成本、要
素禀赋、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产业发展
=、产业梯度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的不均衡.形成了国家之间或者地区之间在产业上的阶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