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利润率一般为多少

&&&&收藏本站
&&&&&&&&&&&建筑频道 > 正文
住建部权威发布2015年建筑业发展各项数据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建筑行业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乏力的复杂局面,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整体发展稳中有进。本报结合住建部权威发布的2015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从行业整体产值、地域分布特点、各类企业业绩、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呈现出的新变化,感知建筑业全年发展冷暖。  1行业总产值持续增长  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增长2.29%;完成竣工产值亿元,增长9.33%;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24.26亿平方米,下降0.58%;房屋竣工面积达到42.08亿平方米,下降0.60%;签订合同额亿元,增长4.48%;实现利润6508亿元,增长1.57%。  比较来看,初步核算的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为4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往前追溯,自2006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7%以上。2015年虽然比上年回落了0.22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了6.86%的高点,与2013年持平,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自2006年开始,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十年来保持连续增长,2015年达到亿元。但建筑业总产值在经过2006年至2011年连续6年超过20%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增速仅为2.3%,下行趋势显著。  分析造成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其一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增速下降,新签合同额负增长。2015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增速连续5年下降。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亿元,比上年下降0.12%,增速较上年降低5.71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占签订合同总额比例为54.56%,比上年下降了2.5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  其二则源自建筑业企业利润小幅增长,行业产值利润率小幅下降。2015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6508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增幅为1.57%,比上年减少13.35个百分点。近10年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一直曲折徘徊在3.5%左右。2015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在上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的基础上小幅下降,达到3.60%,比上年降低了0.03个百分点。  此外,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度下降,导致行业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具体来看,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增速连续6年下降。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89%。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5年比上年下降了15.6个百分点。  2江浙两地全国领跑1/3地区  对外拓展能力下降西藏增速大幅提高  从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来看,2015年,江苏、浙江两省依然领跑全国各地区建筑业,建筑业总产值继续双双超过2万亿元,分别达到24785.81亿元、23980.59亿元,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共占全国的27.0%,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  除江、浙两省外,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的还有湖北、山东、广东、四川、北京、河南和福建7个地区,上述9省市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1.1%,占比与上年相当。  从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看,除西藏、云南、海南外,有28个地区增速不同幅度地低于上年,增速总体趋缓。西藏以50.1%的增幅位居第一,远高于上年的-5.0%;贵州以18.7%的增幅位居第二,比上年的18.9%下降了0.2个百分点;福建以13.7%的增幅位居第三,比上年的22.5%下降了个8.8百分点。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新疆9个地区出现负增长,其中,辽宁、黑龙江出现了超出20%的负增长。  与此同时,各地区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1/3地区对外拓展能力下降。具体来看,2015年,各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6020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速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就各省市表现来看,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排名前两位的仍然是浙江和江苏,分别为12204.7亿元、11004.84亿元。两省跨省产值之和占全部跨省产值的比重为38.6%。北京、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和广东6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  在新签合同额方面,整体增速大幅下降,半数地区出现负增长,但江浙两省仍旧保持前两位增速。2015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亿元,比上年下降0.12%,增幅较上年降低了5.71个百分点。浙江、江苏两省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继续占据前两位,分别达到21866.61亿元、20769.00亿元,占各自签订合同额总量的55.43%、55.83%,但总量均为负增长,分别比上年降低了2.22%和5.44%。新签合同额超过7000亿元的还有湖北、北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上海、福建和湖南等9个地区。新签合同额增速较快的地区是西藏、四川、贵州、湖北、陕西,分别增长69.05%、18.87%、14.59%、13.54%、12.48%。有15个地区新签合同额出现负增长,其中辽宁、黑龙江负增长高达20%以上,宁夏、内蒙古、吉林负增长也超过了10%。  3从业人数量增加  江浙两省新增人数最多北京人均生产率达519350元/人  总体来看,截止2015年底,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77451万人,其中建筑业从业人数500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6.4万人,增长10.28%。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6.46%,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建筑业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继续发挥着持续显著地作用。  再看各省人员分布,2015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的地区共16个,比上年增加1个。受益于所在地企业及项目数量上的优势,浙江、江苏依然是从业人数大省,人数分别达到783.62万人、752.48万人。山东、福建、四川、湖北、河南、湖南等6省从业人数均超过200万人,分别为300.14万人、294.81万人、273.63万人、261.46万人、259.51万人、209.86万人。与上年相比,18个地区的从业人数增加,其中增加人数最多的是浙江,增加58.02万人;13个地区的从业人数减少,其中,江苏、广东两省减少的人数均超过50万人。从业人数增幅最大的是天津,达到140.96%;降幅最大的是广东,下降了25.8%。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从业人员数量产生影响。具体来看,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40.7亿美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2100.7亿美元,增长9.5%,增速较上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对外工程业务的上升带动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输出。2015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3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3.2万人,同比下降5.7%。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5.3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7.7万人。2015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1万人。  与从业人数紧密相关的劳动生产率方面,2015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有9个地区有所降低,比上年减少了10个。劳动生产率排序前三位的地区与上年相同,仍然是北京、天津、湖北。北京自2012年来连续4年领跑全国,2015年继续保持在第一位,劳动生产率为519350元/人,比上年增长1.77%。天津排名第二,为495814元/人,比上年提高21.86%。湖北排名第三,为454961元/人,比上年下降6.67%。  4 建筑企业总数减少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减少68个  “走出去”企业国际影响力增强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80911个,比上年减少230个,降幅为0.28%。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6789个,比上年减少68个,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8.39%,比上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同时,2015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在连续两年下滑后出现小幅反弹,为323733元/人,比上年增长1.92%,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14个百分点。  按专业类别分析,有8个类别的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和21个类别的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呈现增长,4个类别的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和27个类别的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呈现负增长。2015年,12个类别5656家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487.66亿元。其中,建筑业总产值排在前四位的专业类别仍然是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和铁路工程,分别达到67020.93亿元、7744.47亿元、7197.47亿元和6069.66亿元(表3)。这4个专业类别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占到所有12个类别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48%。  按企业资质等级分析,从7815家企业2015年各项主要指标的占比情况看,施工总承包特级、施工总承包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的排列位次完全相同,均为第2、1、3位。从各项指标的增长情况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营业收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利润总额的增幅均高于施工总承包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其行业龙头作用比较突出。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和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的增幅上升到第1位,其他指标的增幅均处于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和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之间,企业发展状况稳中有进,但其应收工程款也上升到第1位,值得警惕。  再看出海企业特点。受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建筑企业2015年在海外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简称“ENR”)杂志,2015年,我国内地共有65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入选数量比上年增加3家。入选企业共实现海外市场收入896.8亿美元,占250家国际承包商海外承包收入总额的1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每个入选企业平均承包收入为13.8亿美元。  65家上榜企业中,有47家企业排名比上届有所提升,13家企业排名排名下降,新晋榜企业5家,有2家企业上一年度进榜而本年度未能进入榜单。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连续8年排名中国上榜企业首位,而且名次从上年的第9位跃升到第5位。(王海霞)&来源:中华建筑报
&&政策动态
&&产经快讯
&&要闻回顾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版权必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备号-2 公安备案:各行业的12平均利润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各行业的12平均利润率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9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_龙元建设(600491)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153亿的营收,才2.2亿的利润,利润率才1.5%,不符合常规啊!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为什么建筑业利润长期低下?!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建筑业利润长期低下?!
我国建筑业利润长期低下,已成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协会和众多企业家也基于此,反对推行合理低价中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行业利润长期低下确实严重影响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业利润低下的严重情况,同行业内相比,中国特大型建企赢利水平远低于国外大型建企,同时也远低于国内整个行业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建筑业远低于中国工业平均水平,应属利润率最低的第二产业。
值得深思的是国内建筑业利润长期低下是在我国建筑业增速是GDP增速2-3倍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违背一般的经济学规律。另一个更不合常规的情形是,这样利润低下的行业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竞争却愈趋激烈,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非但没有企业退出转换到其他行业,相反,特级、一级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这种状况确实威胁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和协会一直据此向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施压,要求改变清单报价(合理低价中标)招标政策,最好是回到定额计价制度;造成建筑业利润长期低下这样状况的原因到底又是什么呢?
业内专家与企业家普遍的观点是以下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产能过剩,二是生产方式落后。产能过剩造成业主方压价、建企间恶性竞争。生产方式落后意指在整个产业链中,被业主、设计方等利润分割太多,留给施工单位太少了,大家要求政府来改变现行行业体制。
控制竞争,控制上游产业的利润剥夺,工程造价的结算方法最好回到定额时代,似乎建筑业的发展希望全在政府身上,与企业自身无关了。
这种情形已存在了很多年,建企企业家喊了很多年,协会也帮行业呼吁了很多年,事态却并没有朝着企业期望的方向去发展。相反,企业数量愈来愈多,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产业方式调整也相当缓慢,工程总承包始终未能形成主流。
我们就很有必要深究一下,问题表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何方?
我们一定要清醒意识到:现在世界大势是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这种大背景下,最低价中标(用最低的消耗建成合格的建筑产品)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投资项目引用最低价中标更是早已通行的国际惯例。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改变行业现状和企业生存状态才是企业家应该考虑和突破的地方。
我们也一定要意识到,在当前的中国大环境下,等待行业环境改善的想法是天真的。近10多年的产业变迁已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更应多反省自己:目前的现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吗?企业的努力能影响产业朝良性方向发展吗?鲁班咨询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的变革和提升更能让我们自己逃离困境,更能改变行业现状。
当前的行业困境主要是企业长期以来在落后的经营理念、长期定额计价方式和计划经济思维影响下,由于企业变革和管理提升停滞不前所造成的。
建筑业作为一个高危(法律方面)和高风险(成本、质量、安全方面)行业,获取这么低的利润是十分不合理的。
然而一方面大家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新人和新企业往里挤,一个工程几十家、上百家企业打破头。建筑行业利润比其他行业低很多,风险又大很多,且行业增长是GDP增速的2~3倍,产能过剩却越来越严重,这不符合一般经济学规律:水往低处流,钱往高处走。真相是什么?
真相一:企业利润低,项目利润高
现在所谓的行业利润低,大家的说法和统计数据反映的是企业总部利润低,实际上项目上利润可能不低。
由于国内建企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落后,无法进行集约化经营,大多数民营建企和越来越多的大型国营建企采取项目承包制的方式作为项目数量和地域扩展的主要手段。这种简单粗放的企业运营模式的结果是大量利润留存在项目上,有的企业总部本身只承担“税务局”的角色,收点管理费了事,而项目负责全部的责任(拿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垫资)。企业总部每个项目总共才收取1-3个点的管理费,管理费开支完,有的项目还要帮忙揩屁股(亏损大后项目经理跑了),一年下来就不可能高利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总部拿低利润就是正常的了,项目留取高利润也是应该的了。
真相二:企业和项目的利润都低,项目成员或分包供应商利润高
这也是企业管理能力不强的典型现象之一,富了和尚穷了庙。企业的各级单位都没挣到钱,项目上掌权(发包、采购)的个人挣到钱了,分包商、供应商挣到钱了。
这种状况在国有大型建企中更为普遍,民营建企中也不在少数。项目上利润漏洞很多,总部和项目部都对成本管控乏力,项目上到处跑冒滴漏。最为严重的是,在总部管控无力的情况下,项目掌权人员缺乏职业精神,为个人私利,对分包商、供应商放水,造成项目亏损。
真相三:总承包企业利润低,专业公司利润高
在整个行业利润低的背景下,行业细分市场却大相径庭,差别巨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化公司利润率要高很多,约为总承包类公司1.5倍(其中中国建筑利润大部分来自房产,否则差距更大),市盈率是总承包类的3倍,说明专业化公司拥有更高的赢利能力,且资本市场对专业经营模式有更高的认可,但我们的企业却非常热衷于做大、做全、多元化,无心在主业或在某个领域做强、做专业、做品牌,导致利润低下。
总承包类企业数量众多,企业间品牌差异化小,缺乏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低价竞争就成了必然手段,低利润生存就成为行业常态了。
真相四:企业、项目、个人和分包商均利润甚低,但并非主流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企业本身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会自然解体,或转行,或被兼并、收购。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市场具有自然调节的能力,这样的企业和行业都不可能久存,并不需要我们去担心。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由于行业复杂度和企业管理落后导致的企业总部利润低下,利润流向项目、个人和供应商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项目、个人、分包和供应商,拿的钱再多,不会为行业再投入(技术、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建企总部无法得到的利润流向了其他行业(房地产、开酒店、多元化),没有反哺到行业进步,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和压价,问题仅考虑到这一步还失之肤浅。
产能过剩其实只是表象,行业长期利润低下、规模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还出现产能过剩,一定有其深层原因,即国内建企长期不注重内部核心竞争力建设,导致行业门槛过低,新进入者可以很容易且风险较低的加入竞争。
当前总承包类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思维中打转,对关系竞争力的极度迷恋,疏于企业内功的提升,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技术、资金运营、采购、成本控制等方面对新进入者都构不成竞争门槛。特别我国建筑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现实,大企业成本比小企业成本高,小企业成本比个体包工头成本高。这种行业状况造成难以将有关系拿项目但没有管理经验的新进入者挡在门外,竞争者增多无法控制。
任何行业进步,实施行业整合,提高价格和利润空间只有两种路径,一种依赖品牌,如苹果、奢侈品牌,一种依靠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兼并落后产能,阻止新进入者最后获得定价权。如家电、百货连锁行业。中国建筑业两种情形都没有能实现,产能过剩就无法控制。
中国建筑业曾经有过好日子,笔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项目经理时,由于大企业少,建企地位相当高:有高达30%的预付款,定额计价以上还要有数百元每平方的人工、机械、周转材料补贴,这样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经济的价格和竞争激烈程度毕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行政调节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在的巨额垫资、恶性压价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大可不必抱怨业主太坏。逼政府出台管制政策,大家则用阴阳合同来对付,已说明这些做法有违市场经济规则,作用不大。BT、BOT不就是合法的带资垫资吗?市场经济只要双方情愿、不违法,一般都是合理的。
因此改变竞争生态的责任首先是企业,不是政府产业政策。
有些大型建企企业家甚至还有这样的一种陈旧观念:大企业成本高是必然的,负担大、老问题多。完全忘记一个企业家应尽的责任,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出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福利,这是企业家的天职。
大型建企有不利之处,但应该看到相比于小企业还拥有更多的有利之处。一次性采购一万吨钢筋总比采购一千吨钢筋要便宜,100亿的资金运作总比10个亿的资金运作成本要低、效率要高。企业家的责任是克服短处,发挥企业的优势,中国建筑业长期规模不经济是不应该的。
从国际上看,建筑业早已呈现规模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大企业数量很少,专业分包众多的良性产业生态,日本、欧美无不如此。
从国内各个产业横向比较看,随着管理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规模经济已成为普遍规律,中餐业过去认为最不可能规模化经营的行业,现在已经到了没有规模就不能生存的地步,大型连锁品牌已有很多成功案例。
只要中国建筑业还处在规模不经济状态,就说明整个行业创新能力还太差,企业家还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建企企业家应该为此感到羞耻。中国建筑业耗用了全球森林砍伐量的49%,全球建筑用钢材水泥的50%,将占中国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0%,我们还在高消耗、高排放地粗放发展产业,是对子孙后代、对地球、对全人类的犯罪。
建企企业家必须清醒意识到一点:中国建筑业只要不改变规模不经济的现状,产能过剩问题就不可能解决,恶性压价竞争就不可能避免。而这一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一定是企业自身,一定是企业家自己,等待政府政策无疑是瞎子等天亮。天助自助者,市场环境的改善首先依赖于自己的努力。
行业利润低下的另一种表象是产业链分割不合理。
企业和协会抱怨现在施工企业差不多沦落为“来料加工”了,被业主、设计方拿去的利润过多,却承担了建造过程的大多工作和风险,希望政府来改变这种分配体制。
这种牢骚对行业发展完全无益,又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这种分配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并无能力调整(主要是市场在起作用),我们若再坐等这样的机会,会贻误行业发展良机。
产业链的整合和扩展是企业职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政府只要没有搞禁入、搞行政垄断,就是市场的事,是企业自己的事。建筑业的上游产业投资开发、设计只要不是类似石油、电子、通讯行业一样的行政垄断产业,我们提的问题就不存在。事实上恰是很多建企将有限资金大量抽血,投向房地产业是建筑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不用协会呼吁、政府安排,企业只要有能力,自会争着向上游瓜分利润。
从近年的行业政策看,倒是建筑业行政壁垒越来越高,与国际、国内经济潮流反动,与WTO原则相违背。最新的特级建企资质管理标准之高是国际上行业管理独一无二的,这种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是利是弊,笔者并不看好。会不会形成食利阶层?仅凭高资质收取挂靠费,可以不思进取?当前挂靠盛行,愈演愈烈,税务局型企业集团众多,难道不是高资质门槛的一种副产品吗?
企业家只钻营于提升资质,却不热衷于提升品牌、质量、成本的竞争力,难道不是对企业进步、行业发展的一种伤害吗?
现阶段的建筑业向上游发展,向上游要利润,不是如何调整体制的问题,而是企业有没有能力的问题,战略上合不合适的问题。
现实是我们建企建造阶段的管理尚千疮百孔,无论是质量、安全、成本,还是品牌战略、资金能力都还问题多多,何以向上游扩展,何以瓜分产业链更多利润。
鲁班咨询研究表明:当前建企项目管理的利润空间应有10%(从2%到12%)以上的空间可以挖掘。当前各大建企“项目承包制”的比例越来越高,并不充足的资金投向房地产、多元化,每个特级企业都想投资建个豪华酒店而投入信息化、技术研发和人才资源建设的资金却少得可怜,科技贡献率是最低的一个行业。产业链中建造阶段的事未能做好,却大谈向上游整合、瓜分上游产业的利润,完全缺乏基础。这方面想得过多、做的过多,反而伤害了建筑主业。
从以上分析可知,建筑业长期未能从低利润恶性竞争中的环境脱离出来,是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害了我们,是对关系生产力极度迷恋的价值观害了我们,是我们长期关注外部,不注重内功修炼的经营理念害了我们。
是到了我们自己来解放自己的时候了。
当前我国建筑业实质上已成了一个“围城”。
从资金的角度讲,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建筑业赚钱,将并不足够多的资金投向房地产、建酒店和多元化,大幅减少了对建筑主业的反哺。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越来越多的赚到钱的企业家、项目经理转身于外行业,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企业家向外行出逃,大量没有经验、没有赚到钱的行业内外人士涌入建筑业搞承包冒险,质量、安全和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建筑业的创新能力,几乎全用在设计招标规则和如何围标串标上,全国各地招标方法不下千种,围标串标技巧更是五花八门,这才是中国建筑业的悲哀。无怪乎建筑业一直是被整顿的行业。这种大量高水准人才外流,低水平人力资源较易入行的现状,对建筑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这些现象是最令人忧虑的,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提升行业利润,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出路究竟在何方?
一是要研究行业发展规律,要让行业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市场经济规律在建筑业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我们的行业领导、企业家穷于应付公关和各个出问题项目上的救火。整个行业缺乏真正的研究力量,让我们认清行业的本质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二是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改变行业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企业家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创新责任,放弃“等、靠、要”,建立“平民精神”的经营理念,依靠勤奋、管理创新获取平均利润,甚至高于平均利润。
行业环境固然不佳,谁能改变,谁来改变?
等待政府的产业政策救助,向房产、多元化发展,会丧失建筑主业的大好机会,建筑业大有可为,只是我们未能看清形势,房地产一时暴利,却终会有万丈深渊来临。
救行业、救企业首先是我们企业自己,我们企业家一定承担起创新责任。多反省自己,多练内功是正道。
三是大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行业壁垒。
当前行业的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说到底是行业门槛过低引起。如果筑高行业门槛,阻止有关系没能力的新进入者,依靠现存企业的自身势力,从品牌、技术、质量、成本多方面入手,提高竞争壁垒。大企业一定要突破规模不经济的怪圈,获得成本优势,才能打破产能过剩的格局,才能淘汰众多落后产能的中小企业,产业生态才能逐步进入良心循环。这样“挂靠承包”、“内部项目承包制”一定需要被“直营”代替。甘于拿点管理费,自废武功的经营现状需要被扭转。
要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国内大型建企一定要在信息化实现突破,一把手要把精力转到研究管理、研究信息化上来。利用信息化实现集约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业利润率的提升指日可待。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负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