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塞到耳孔的耳机无线微型无线耳机的多少钱?哪里有

苹果AirPods看呆:SonaBuds无线耳机上线众筹
苹果AirPod的小巧便携让人眼前一亮,而众筹平台Indigogo上线了一款更为小巧的无线立体声耳机:SonaBuds。
这款无线耳塞比AirPods更小,AirPod还有个小尾巴,而这款则完全可以塞进耳孔里。而且它更智能,从充电底座上拿起,它就会自动开机并与手机连接;放回充电底座,它就自动关闭。
SonaBuds还具备语音提醒功能,连接、断开时会提醒connected、disconnected,电量不足、充满电时,则会说battery low、I am powerful。
续航上,一次充满电能续航4小时(这点上不如AirPos的5小时,毕竟身材小巧嘛),加上充电底座则可连续使用20小时。
不过它采用了入耳式设计,对很多人来说,佩戴起来没有AirPods舒服。
您可能也感兴趣:
MWC 2018后,智能手机的热度重新被点燃。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各大智能手机厂商,重新站在...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photosphotos
UE 发表支持 Alexa 的「Blast」与「Megablast」Wi-Fi 喇叭
timeagotimeago
2017 年 10 月 20 日
Image credit: EngadgetSave在 130 美元的价位上,Fitbit 的 Flyer 无线耳机缺少一些亮点也没个感应器什么的...
2017 年 8 月 28 日, 傍晚 09:02
如之前传闻的那样,除了以外,Fitbit 的这一波新品种果然也包含了一款。这款被称作 Flyer 的产品拥有防汗机身,设计的初衷就是给你在运动时配戴使用。我们的主站同事至今为止已经体验了一段时间,感兴趣的话就接着听听看有什么心得吧。
Gallery: Fitbit Flyer hands-on | 7 Photos
gallerygallery
Flyer 共有白金和黑银两种款式,外观漂亮做工感觉也扎实,橡胶表面给人的感觉跟许多其它运动耳机很相似。它戴起来的舒适度不错,耳塞胶套等部分也都可以更换。除了能更好地适应耳孔大小外,造型上也会多一些选择。跟 Apple AirPods、Samsung Gear IconX、Bragi Dash Pro 等真 & 无线耳机不同的是,Flyer 还是用了 BeatsX 那样的设计,两颗耳机中间是有线连着的。不用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挂在颈上,让耳机自然地垂在胸前。Flyer 的电源键被装在了右侧的耳机上,同时线控也被放在了右边。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调节音量、播放、切歌的三颗按键,不过估计可能要习惯一下才能熟练地摸到。毫无意外地,这款产品也具备通话的功能,而且 Fitbit 还为其加入了双麦克风来加强减噪效果。主站同事在测试后,认为其发出的声音在电话那一头要比 Apple 的耳机更清晰。但本身的降噪表现导师没预想中好,身边的环境音还是比较明显的。要说 Flyer 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很方便地与同时发布的 Fitbit Ionic 手表联动。你只要按下耳机的电源键,再去手表屏幕上确认配对,两者就能迅速连接到一起。当然,支持蓝牙 4.2 的它也可以用来跟其它产品相连,而且还可以同时接入两款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在配对时 Flyer 会预设首选 Ionic,所以要连其它设备时记得把这款手表放远一点。按照官方说法,Flyer 能带来「清晰、有强劲低音和绝佳动态范围」的「高品质音质」。实际听下来效果也确实不错,但在高频和人声表现上还有些改进的空间。而在续航力的部分,满电状态下 Flyer 可连续工作 6 个小时。充电 15 分钟后,能带来 1 小时的聆听时长。老实讲,在有 JBL、Bose、Jabra、Jaybird、Plantronics 等厂商一同竞争的这片市场中,售价 130 美元(约人民币 860 元)的 Fitbit Flyer 竞争力并不怎么明显。除了跟自家手表的适配性更好以外,在它身上其实找不出太多的过人之处。厂方要想说服消费者买帐,难度想来估计不小啊。
在加入 Engadget 之后,Sanji 终于实现了「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但按照自己步调工作」的理想。如今穿睡衣办公已是他的常态,喜欢做的事情,是在看片时留意那些不经意出现的数码产品。另外,收集旧手机也是他的兴趣之一,最大的愿望,就是手中的 Infobar C01 有朝一日可以正常插卡使用。timestamptimestamp
timeagotimeago
Bose 的墨镜带给你基于声音的「AR」
简化后的音频版 Google Glass?作者: , 23 小时前储存timestamptimestamp
2 月 26 日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2 月 26 日, 下午 04:31
索尼的概念耳机以 Xperia Ear Duo 之名发售了
价格是 US$280。作者: ,
2018 年 2 月 26 日, 下午 04:31
储存timestamptimestamp
2 月 26 日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2 月 26 日, 中午 11:00
苹果或许会推出自家的耳罩式耳机,不挂 Beats 品牌的啊
如果 AirPods 是如此热卖,何不乘胜追击呢?作者: ,
2018 年 2 月 26 日, 中午 11:00
储存Email订阅& 2018 Oath Inc. 版权所有。不是耳机发烧友,教你最快挑到好耳机!(独家指南)
我的图书馆
不是耳机发烧友,教你最快挑到好耳机!(独家指南)
本文是主要讨论选购耳机的入门知识,主要针对不甚了解耳机的普通消费者,老烧友和玄友请直接略过。希望可以帮助你,在面对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说法和数据时,能够为你拨开一点迷雾,指点一下迷津。▌ 发声原理首先,我们要先从声音的原理说起。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耳所感知。一般来说,频率在 20Hz ~ 20kHz 之间的声音是能够被人耳识别的。所以形形色色的耳机,都只是在用尽自己的努力抖动。只不过是振动的部位不太一样罢了。如下图所示,三种不同的发声单元使用的振动方式都不相同。▌ 动圈单元顾名思义,发声单元中有一个可爱的音圈,会在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前后运动,带动振膜发出声音。动圈单元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的平价耳机都使用了动圈单元。音质表现上,声音场景感强,一般而言驱动单元的直径越大,耳机的性能表现越出色。▌ 动铁单元与动圈单元不同,动铁单元是通过电磁铁直接驱动一块铁片的振动,铁片再带动振膜发出声音。动铁单元的优点是失真小、灵敏度高,声音表现不会受到耳机的腔体造型的限制,因此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缺点也很明显,对于声场的还原相对较弱,场景感和深度不够,对于大编制的交响乐的处理会相对吃力。▌ 静电单元静电单元直接将振膜置于电场中,由高直流电压极化,通过电容的变化直接让振膜振动发声。静电耳机必须使用特殊的放大器,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数百伏的电压信号。静电单元的优点很明显,因为振膜可以制作得非常轻薄,可以带来更快的振动速度及瞬态响应,细节表现力更强。同时因为振膜直接放置在两个极板中,受到的电场是均匀的,因此能够做到线性驱动。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制造成本高昂,售价突出一个贵。▌ 耳机的佩戴方式通常来说,可以用耳塞(earphones)和耳机(headphones)区分不同大小的耳机。根据这两个大类细分,可以将耳机分为下面这几类:入耳式耳塞AKG K3003入耳式耳塞发声单元体积小,便携性好,可以直接塞入耳道内,因而隔音效果极好。长时间佩戴可能会有不适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硅胶耳承解决。几乎所有中高端便携式耳机都采用了这种佩戴方式的设计。平头耳塞Apple EarPods平头耳塞又称为半入耳式耳塞,从佩戴方式上来说,二者都是「塞」进耳朵,只是进入的深度深度不同,因此在一些分类中会将二者都合称为耳塞。但因为这两种耳机在佩戴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我在这里将他们分开了。平头耳塞的发声单元体积也很小,与入耳式耳塞不同的是,平头塞只是将发声单元塞在耳道外,但因为不同人的耳孔形状都不一样,因此音乐表现上会大打折扣。是目前最流行的便携式耳机的款式。头戴式耳机Sennheiser&MOMENTUM头戴式耳机是最常见的耳机类型,通过一个头梁将发生单元夹住耳廓,耳罩的尺寸远大于耳塞,因此声音效果也会好得多,缺点是不便携,适合在室内使用。根据耳罩的大小还可以细分为全尺寸耳机(包耳式)和中尺寸耳机(压耳式)。简单地说,全尺寸的耳机可以完整包住耳朵,隔音效果更好,几乎所有顶级耳机都选用了这种设计,确保更好的声音表现。耳挂式耳机Creative AURVANA Air耳挂式耳机会在耳机上设计一个挂钩,再将发声单元塞进耳朵。佩戴更稳当,舒适感更高,适合运动时使用。但因为悬挂的方式设计无法保证可以将发声单元紧贴耳道,存在漏音的问题。绕颈式耳机Sony&MDR-EX750BT运动耳机中非常常见的设计,耳机的主要重量都集中在颈部,同时避免了运动时需要佩戴头盔的冲突,佩戴非常舒适。但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还是会引起拉扯,适合轻量级运动。后挂式耳机Sennheiser PCX95后挂式耳机使用一根有弹性的头带,从脑后绕过耳廓固定耳机。优势在于佩戴稳定、不会破坏发型(这很重要)。但因为头带很难设计成自适应的,因此佩戴舒适度较低,并且因为头带不可折叠,也毫无便携性可言。▌ 玄学基本用语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关于耳机的评论和评测,各种看似玄乎的名词也满天飞,「音质饱满、音色偏冷、三频均衡、音场宽广」...这些名词对于任何一个初次接触耳机的人来说,都不是人话。那么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要怎么去理解?音质什么叫做声音的音质?音质就是声音的品质、质量。怎么理解?当你在街边的小摊撸串的时候,咬一口肉进口,你会说这个肉质不新鲜口感柴干——不好吃;而如果你去一家有门店的新疆餐厅,点上一桌红柳烤串,一口咬下去,你会说这个肉质满分——好吃。声音的音质也是一样的道理,音质好就代表着好听并且耐听。有的耳机参数表现非常 IMBA,相应频率可以做到 5Hz ~ 12kHz,但是然并卵,音质表现不好就是不好听。音色很多人会把「音质」和「音色」混为一谈,这是非常错误的。顾名思义,音质是声音的品质(Quality),音色就是声音的颜色(Color)。声音和光线是一样有颜色的,光线有冷色和暖色之分,音色也有冷暖之分,不同的发烧友还会使用软硬来形容。音色就是音乐的颜色,上图的音乐,是彩色的耳机的音色和所有乐器是一样的,越贵的器材,音色表现越好。当然对于音色的表现人各有好,这一规律并非定律,有的朋友就是喜欢 iPhone 自带的 EarPods,反倒对上千的耳机没有感觉。频段这个名词很好理解,相信接受过九年制教育的朋友都知道,人耳可以感应到的声音范围是 20Hz ~ 20kHz,一般地,我们会在&200Hz 和 6kHz 划两条线,将其分为三段,也就就是所谓的高频、中频、低频。中频段是人耳感应最灵敏的频段,也是耳机表现最重要的频段,中频表现糟糕,不论高频低频表现再好,都不是一副好耳机。另外,我们常说声音的「通透度」,主要是 2kHz ~ 3kHz 频段的声音影响,这个频段的声音能量弱,会使得声音表现黯淡、发虚;而 4kHz ~ 5kHz 频段的声音,主要影响声音的「距离感」,这个频段的声音能量弱,会觉得声音离得远。还有,各种评测会说的「齿音」,其实就是在 &6kHz ~ 8kHz 频段表现过头时容易出现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频段范围都是大致的区间,不同人的耳朵感受都不一样。音场音场,就是声音的空间感,形容音场会使用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去描述。在使用耳机还原大编制的交响乐时,音场还原效果好的耳机,闭上眼仿佛可以感受到你正坐在交响乐团的正前方,整个乐团在为你一人服务。层次感层次感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能够将不同的乐器区分开来的感觉。耳机在还原声音时,能够将交响乐不同排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还原出来,我们就会说这幅耳机层次感好。解析力解析力就是将音源中细节表现出来的能力。好的耳机,即使是再细微、再复杂的音乐细节,都能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解析力好不代表着层次感强,能够将所有细节都解析出来,并不意味着能够将他们融合得和谐。颗粒感主要是在中频的人声表现上,声音表现出一颗一粒的特征。这一音乐的表现特制,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体现出沧桑感。问题来了,耳机究竟怎么买?很多朋友在购买一副耳机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真的需要这么好的耳机吗?我一个木耳朵又听不出区别有必要用这么好的耳机吗?我们的听力都会随着身体的衰老逐渐衰退,好时光这么短,为何不纵情享受?一副好的耳机只有当你真正带上头之后才能体会到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但同时我认为,除非是真的有爱好音乐,否则不必要花太多钱,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耳机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情况,不然容易陷入烧钱的无底洞。一般来说,按照下列这个步骤明确即可:需求:需求是想要享受音乐?还是想要获得降噪效果?又或者是想要在运动的时候打打鸡血?是想要在室内静静地享受音乐?还是在街头享受个人世界?针对不同的需求,挑选耳机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喜欢的风格:同一价位的不同的耳机对音乐的表现风格是截然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曲风也会有不一样的倾向。有的耳机适合播放摇滚,如果要强行听古典,那只能听到车祸现场;使用什么播放器:音乐、播放器和耳机,就像是食材、烹具和餐具,首先必须得用正确的食材搭配正确的烹饪方式,最后才能用餐具享受到最美味的食物。播放器还有一个是否能够「推得动」的问题;预算:不谈预算就想拔草的都是耍流氓。需求举个栗子,小 D 想要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用 iPhone 听一听流行音乐。这就是一个需求。在地铁上这样享受音乐才是坠吼滴首先需要根据场合及环境(地铁上),可以确定需要一款便携性好、隔音效果好的耳机,当然造型也不能太难看。再根据常听的音乐风格(流行音乐),可以明确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基础的耳机,流行音乐主要落在中频的频段,大多数耳机都表现不俗。使用的播放器是 iPhone,因此必须选择一款易于推动的耳机。喜欢的风格当你遇到心爱的姑娘时,第一句话一定要问她:「声乐分几种唱法?」相信读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不同的耳机,针对不同的音乐风格,在表现上会有不同的倾向。不过音乐风格的划分有一些复杂,光是摇滚就有上百种不同的分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耶鲁大学的公开课。大致的,我们可以将音乐分为古典、流行、摇滚,这是因为这三种音乐风格的代表分别在高中低三频表现更多。不会有人会只听一种曲风,大家都是杂食生物(当然今天听 TF Boys 明天听周杰伦这种不算杂食也不存在一款耳机可以 hold 住所有音乐风格,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取舍,选择你最喜欢最在意的音乐风格,再按照这个方向选购耳机。使用的播放器前面说到,音乐、播放器和耳机,就像是食材、烹具和餐具,播放器直接决定了能否搭配某些耳机。这里还有一个是否能够「推得动」的问题,拿健身房举例,一名肌肉大汉小明可以卧推 80kg,让他推举 80kg 就是刚刚好,既能锻炼到肌肉,也不会因为太吃力而拉伤,这就是推得恰到好处;但如果让小明举 20kg 那就非常轻松,这就属于推过了,会产生一些额外的噪音;如果硬要让小明举 100kg 的杠铃,也不是不行,但是会非常吃力,杠铃不嗨小明也难受,这就是推不动。Sony PHA-3 便携耳放,可以弥补播放器推力不足的问题以 iPhone 手机为例,对付阻抗 30Ω 以上的耳机就略显吃力了,但可以搭配耳机放大器获得加成。因此挑选耳机时一定要先明确自己使用的播放器方案,就像古话说的骑驴找老婆,骑马找公主嘛。预算在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之后,最后一定要掂量掂量自己的钱袋子,估算自己的经济实力。但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块钱两分货」。现场听到的声音是 1 的话,不论多贵多好的耳机,都只是在无限逼近这个 1。真正的享受是去到音乐会的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娶一个唱歌好听的老婆夜夜听她为你歌唱。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价格区间,耳机的表现会非常诚实地匹配它的价格。500 元以下的耳机,买来听个响就好,如果有意外表现就当作是额外的惊喜吧;500 - 1000 元范围稍微上一点层次了,适合刚入门的朋友从这个价格段开始填坑;1000 - 2000 元的耳机表现已十分不俗,可以好好享受耳机带来的音乐了;再往上到 6000 元价位,已经属于发烧友级别了;6000 元以上的耳机就不是发烧这么简单了,那是信仰之力!人生苦短去日无多,及时行乐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买最好的。▌ 单品推荐500元以下Apple EarPods:在百元耳机中,属于声音表现非常出色的耳机,人声突出、低频量足,而且佩戴舒适感高。AKG K374:AKG 顶级旗舰 K3003 亲民版,同样采用了全铝制外壳设计,入耳式封闭结构,可以隔绝大部分外部噪音。三频表现均衡,响应及时,可以较好还原原声。KOSS PORTA PRO:畅销 20 多年的经典传奇耳机,低音效果美好到炸头,虽然中高音有所欠缺,但对流行、摇滚的演绎十分出色。音质非常有感染力。森海塞尔 PX200:封闭压耳式设计的迷你耳机,耳罩处使用柔软的人造革材质,佩戴感更舒适。PX200 最大的亮点在于便携性,可以折叠成非常小的体积收入包内。拜亚动力 DT235:古典利器,300 元价位的古典耳,是烧友中公认的入门级人气耳机,佩戴舒适感高,适合长时间佩戴。声音纯净,对于古典乐的还原效果更好。性价比之选。1000元以下Sennheiser Momentum In-Ear:森海 Momentum 馒头系列成员,采用人体工学入耳式设计。提供清晰音质和丰富的细节。高音清晰明亮,低音强劲有力,声场广阔,层次感好。ATH IM70:监听级耳机,忠实于原因的声音还原效果,交响式双动圈驱动器设计,完美呈现原有低音音色。AKG K450:AKG 为随身音乐享受推出的头戴式便携耳机,特点是三频比较均衡,中频突出,人声效果好。手机电脑直接可以推动,适合出街使用。AKG Y45BT:耳机体积袖珍迷你,造型外观独特酷炫,适合出街使用。可以通过有线和蓝牙方式与设备连接。中低频声音表现更扎实。舒尔 SE315:音色偏暖,人声中频表现较为出色,音染少,听感非常舒适的一款单动铁耳塞。▌ 最后的话篇幅所限,本篇踩坑文就先讲到这里。我们制作了一款耳机挑选器,采用与本文一样的筛选思路,整理了一百多款各个价位的耳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耳机。感谢京东带动的&618 年中大促(不是广告,近期各家电商都有非常不错的优惠。看过不错过,错过等半年。▌ 听说这里有福利6月12日(周日)至6月18日(周六),调调app内每天上午10:00将在调调app「积分商城」开展「积分换麦片」活动,听说甚至只要200多积分就能把超健康的波兰三特干吃麦片带回家。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 查看主题
分享关于耳机的一点资料总结,复制的,值得看看
查看数: 1825|
评论数: 11|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这是我10点下班整理到现在的!希望你们珍惜我的劳动成果!
1982年,SONY推出了其耳塞产品的开山之作,MDR-E252,时至今日20余载,建立了无人能比的耳塞王朝,型号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其中当然不乏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虽然SONY如今的耳塞造诣已不如从前,但是SONY的耳塞文化着实影响了不少人,不论是以前2系列,4系列,5系列,还是现在的9系列,EX系列,SONY都在继续书写着耳塞的历史。在随身听耳塞产品的发展历史上,能够与SONY耳塞数量和质量相媲美的品牌几乎没有,其耳塞产品型号通常以MDR-E开头,MDR是SONY耳机产品通用型号字头,E则代表EARPHONE(但是也有另外,比如MDR-B114,NC系列,ED系列)。MDR-E后面仅跟三位数字,第一个如果是数字的话则大致代表耳塞出厂年代的早晚,2为最早,9为最新;第二位数字则代表该型号耳塞产品体系中的地位,越大越高档(但是并非绝对,比如MDR-E757);最后一个字母若与第一个相同表明这款耳塞为主流耳塞,若不相同则属于旁系耳塞。另外还有其他比如ED,EX,NC系列等等众多耳塞,鉴于至今没有见到一篇比较全面的对全线产品介绍的文章,笔者就对SONY的耳塞产品做一次比较全面的介绍......
  MDR-E212/213/214/215/222:日本制造,2系列最低端型号,造型结构和声音风格大同小异,13.5MM单元,21*和222的区别仅仅在于线材方面,21*使用廉价单股线,222则采用成本较高的双股线,而215则是212的防水版,214则是早期一些内藏耳塞机器的配机耳塞(比如1987年2月发售的WM-51),由于线材的关系,222会比21*略好一些,这几款耳塞价格比较便宜,尤其是215,现在常常能见到。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表现却很不错,属于廉价却不低档的耳塞,中高频出色清亮,声场非常广,凝听人声更会让您体会到这几款耳塞的超值之处,但是从21*/222开始到如今的930,几乎所有使用小口径单元的耳塞都有一个缺点,低频不强,欠缺量感,这里要提一下,奇怪的213,一个单声道线材设计的型号,2.5mm插头设计,却有着两个耳塞(笔者买过一个,其中一边不响,但是线材是通的,实在不理解,去日本YAHOO查了一下,也是有两边的耳塞),附带着3.5mm转接头
  212/222(图)
  &&222绿色
  MDR-E232/252/255:日本制造,232和252从造型上几乎没有区别(请参见图片,左黑色耳塞为252,右白色为232),鉴于252的意义,首先先说说252,它是SONY的第一款耳塞产品,诞生于1982年。采用16mm单元,外观非常朴素,共振腔体设计简单,耳塞厚度很薄,佩带舒适。与很多日系耳机不同,其声音淳朴自然,音染小,没有什么修饰,有点像欧式耳塞,音场广,定位清晰,低音下潜很深但是不轻易显露,量感适中,非常适合表现交响乐。很多人对252传得神乎其神,仿佛是一款很完美的耳塞,实不然,就笔者亲身感觉,作为第一款耳塞,252有很多地方表现的不成熟,其声音缺乏音乐应该有的跳跃的活力,具体讲就是,中频朴素但是人声缺乏应有的细腻柔和的味道,空洞,薄,有毛刺感,高音部分有少许刺耳的感觉;低频不够结实,“质感和“量感”欠佳,人声和低频没有鲜明的突出的感觉,所以也影响到音乐中层次感的表达,以致于各个频段的特色无法体现出来,比较遗憾,2系的风格本身就是还原真实,而个性的252有朴素过度而平庸的嫌疑。清淡和开阔的特色是不足以使252成为一支优秀的耳塞的。在平衡的基础上有特色才是好事。可以朴素也是一种美丽,加上其纪念价值,252绝对有理由成为一款值得珍藏的耳塞,再说说232,这款耳塞,从造型上看看不出端倪,个人理解232是252的简化版,线材方面252是单股线,232是双股线,网面也不一样,音质当然比252差,声场狭窄,是不是单元不同还是线材关系笔者也说不准,但是总体说来232,还是比212/222强一些,而255是252的防水版,音质表现比较差.
   252(左)/232(右)
  MDR-E242/245/262/265:日本制造,24*和26*依旧仅仅是线材方面的差异,245/265同样是242/265的防水版,16MM单元,大口径单元采用和设计良好的共振腔给音质带来了很大提升,全频段的声音都非常均匀,低频润滑并且弹性十足,质感量感非常出众,中频厚度惊人,声场定位准备而且比较近,凝听女声异常出色,262是款难得的好塞,诞生于84年1月份如果说484是一渊深潭的话,262可谓波光碧湖,心旷神怡,细致入微,乐器的表现相当剔透,并且很有弹性,不足的是声音略显单薄,相当感性的曲子显得过于理性了242是20世纪80年代中的SONY高档随身听广泛采用的配机耳塞。
   242(左)/262(右)
   262的两个比较好的版本
   265&&
  MDR-E272/275:日本制造,又是一款日系风格很重并且充满个性的耳塞,与2系列其他产品风格背道而驰,更接近于4系耳塞。16mm的单元,长长笛管,音色浓重,听人声的时候感情十足,低频也相当过瘾。但在音场的表现方面就有所欠缺,层次感不强,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以致于E272在市场上显得有些尴尬,并不怎么受到欢迎,但是笔者依旧感觉272是素质非常高的耳塞,起码比848好不少,另外,笔者见过272的颜色很多,印象最深刻的要属于炫蓝和乳白,真的很漂亮,至于275,272的运动版本。
MDR-E282:日本制造,梦一般的耳塞,很多玩家朝思暮想的极品,2系列顶级耳塞,16mm单元,号推出,笔者见过了金柄黑腔,银柄黑腔,白柄黑腔和银柄金腔四种,首次采用了高分子聚合物震膜,这是当时耳塞的一个创举,其目标是要击败AIWA的V9,如今的高档耳机多采用这种震膜,比如森海赛尔的HD600/650用的就是这种震膜。后期所说的蓝宝石蒸发震膜是在这种震膜的基础上,真空电镀了一层蓝宝石,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DR-E575和现在的MDR-E868。这种高分子聚合物震膜具有脆硬的特点,高频延伸较突出,书上在MDR-E282的说明部分,长长的大家很不容易看懂的日文就是高分子聚合物震膜,而线材方面第一次破天荒地使用了采用了纯度极高的线性结晶无氧铜-----其现在品质在之后的20多年的耳塞产品中无出其右者,声音向日系风格靠拢,音染较重,由于采用了SONY新开发的NUDETURBOII型回路,,所以相对于262来说着重对高低双频段做了优化加强,之前的262用的是TURBO(I)型回路,II比I型多了一个声音的导向管,是为了加强低音而开发的,声音听起来绝对更加刺激过瘾,另外,282震膜前首次添加了调整低频的纱网。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多数的耳塞单元前面有个小纱网,它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了防尘,加它是为了起到调整声音的作用,中高频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过,对低频起到阻隔汇聚的作用,加了它低频量感增加,富有弹性。它主要是针对MDR-E282的震膜高频优异,低频单薄而设计的。MDR-E262通过网罩能够直接看到震膜,MDR-E282是看不到的。顺便提一句,这种通高频阻低频的设计在现代的HI-FI耳机中也能见到,比如HD600/650,由于单元直径过小,不能营造出低频量感,所以借助震膜前增加的声音纱网来增加低频,这样的设计或许这样的设计导致了失真率有所提高,但是笔者认为这绝对是值得的,282突出的表现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得无数人顶礼膜拜,绝对是SONY众多极品耳塞中数一数二的王者。
&&282B包含金柄和白柄两款
  MDR-E414/424:日本制造,关系如同212/222,就是廉价版和普通版的关系,线材采用方面有所区别,13.5mm单元采用,另外414为左右声道等长线设计,424为长短线盘颈式设计,两款耳塞表现比较平庸,没有什么突出特点,比不上个系列的低端212/222。
  MDR-E434/444:日本制造,和212/222非常相似的腔体。434和444依旧只是线材方面的差异,444使用线材比434好,13.5mm单元采用,音质方面表现另人满意,虽然高低双频段表现一般,但是解析力高,层次感好,中频和音场非常优秀,适合凝听人声。
MDR-E454/464:日本制造,双低频出气口,464使用线材比454好,但是就笔者的经验来说,这两款的线材都相当不错,464的线材有个很明显的特别,就是线材表面有很多很细微的点,俗称满天星,454的线虽然是双股线,但是比较特殊,光面,有点类似松下HV31配机版的线,摸起来非常舒服,并且相当耐用,比现在的双股线好多了。464以零售版居多,日版和欧版的卷线盒有区别,日版卷盒和484的很象,不过做工就粗糙一些,欧洲版则和848V的基本一致,而454则基本以配机版为主,464出气口边为银色,而454为灰色,同为16mm单元采用,4系列中端耳塞,然而声音稍微发硬,表现不是很尽如人意,但是就笔者的听感来说,这两款耳塞综合素质还是不错的。
MDR-E472:日本制造,4系列产量最大的一款耳塞,分黑色银条,黑色黄条,黑色白条和白色黄条,此型号耳塞生产周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16mm单元采用,线材既有单线也有双线,还有大量与线控连在一起的版本(比如D350搭配的472和701C/703C配机472),并且音质参差不齐,素质最高应该是银条黑色版,音质相当不错,已经接近484的音质,白色黄条据说声音也相当之好,可惜没机会一听。
&&472黑色银条的线控版(D303/350配机零售版)
&&701C/703C配机零售版图)
&&472白色黄条和黑色黄条图
MDRE-E484:日本制造,4系列顶级型号,发售于1988年,16mm单元采用,和爱华的顶级耳塞HP-V99一样采用了非晶体结晶钻石震动膜,外型和472相似(这也就是很多JS拿472的单元放到484外壳里高价出售的原因之一),线材方面使用了和888一样的线形结晶无氧铜导线,有黑色LP(B),黑色针插(MP),金色(G),白色(W),银色(S),灰色(D)六个版本,其中又以D最为出色,原因线材采用最好(另外D版没有带罗纹头,其他各个版本除针插MP外都有),总体来说,484的音质是非常出色的,高频清亮,中频甜美,低频厚实沉稳,结实有力,能放的开,能收的住,久听也不会觉得累,层次感强,定位准确,音场很宽,声音相当平滑,整体上又浑然一体,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484强横的动态,完美的声场,以及他特殊的富有磁性的音染使得他成为是SONY历史上最出色,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耳塞作品之一。
&&484B/W海报
  MDR-E505:日本制造,5系列最低端型号,13.5MM单元,表现很一般的低端耳塞。
MDR-E515/525/535:日本制造,造型结构和声音风格大同小异,13.5MM单元,区别在于515为长短线盘颈式设计,525则为左右声道耳塞线等长设计,而535则向对于515来说使用了更好的单股线材,总体来说这个塞定位在低端,表现平平,属于大动态的耳塞,除了动态比较好以外,没有其他突出特点。
&&515/525/535
MDR-E545/551/552/555/557:日本制造,非常不错几款耳塞,E545/551/552/555采用13.5MM单元,557则是16MM单元,也是一样,区别在于55*使用比较好的单股线线材,545为双股线,采用防漏音海绵的设计颇受到了用户的称道,佩带感觉相当不错,但是这种海绵经受不住岁月的流逝,很多海绵已经老化了,声音方面不错,清彻透明,高中频和声场表现得不错,但低频就不行了,感觉软弱无力,缺乏量感,同时要注意的是这几款耳塞的阻抗相对比较大,不容易推动,以55*做为配机耳塞的往往都是功率输出比较大的机器,比如D-202就配了552耳塞,D-211配了E551,另外一个要提及的就是E557,557是555的旁系耳塞,由于采用了16MM单元,所以音质比555好要一些,但是根据笔者观察,市面上有一款白色的密闭式耳塞(有点像EX70)标称为E557,其实那不是的,只是JS用了557的线加了一对手机用的耳塞罢,购买的时候请留意!
MDR-E560/562/565:日本制造,562/565是系列次顶级耳塞,16mm单元采用,560则是一款采用13.5MM单元声音很一般的防水耳塞,个人认为562/565是SONY最漂亮的耳塞,这个反三角的低音导像笛管设计得过奖,加上金色的装饰条,非常的惹眼!565音质倒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那笛管可不光用来看的,848的低频在他面前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低频是一大卖点,但他的缺点也比较的明显,就是高频的问题------发硬,不自然,并且有点过暗,总之数码味道比较浓,搭配磁带机和MP3尤其过瘾,565分MP和LP两个版本,建议购买的时候尽量选择MP版,因为就本人经手过的565来看,MP版相对于LP版声音要好一些,好多少我也说不上来,感觉比较有味道就是了,至于562,长相和565基本一致,560是D-421,WM-SX77,WM-WX88的配机耳塞,562是WM-DX100配机耳塞,跟565声音区别并不是很明显,但是有一点要提醒,565的表面有一层绒胶,跟575B零售版一样,SONY标志打在绒胶上,非常容易脱落,562则无绒胶,换句话说,562比565更容易保养一些。
&&565LP零售版包装
MDR-E575:日本制造,5系列顶级型号,16mm单元采用,使用和E868/ED268一样的蓝蓝宝石蒸发振膜,全新特大型双导管TURBO声学设计,线性晶体无氧铜导线。575有至少6个颜色:黑(B),白(W),银(S),灰(D),金(G)另外有绿色,代号不详。据网上所称黑色磨沙版的音质最好,但是究竟是谁说的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就笔者手上的一堆575对比迹象来看,不是很明显的。音质方面,声音厚实,热情,富有表现力。音染依然很重,低音效果量感充足,下潜到位十分,冲击力一流,中频甜美,高频延伸异常优秀,层次感强,量感很足,但是解析力稍有欠缺,齿音比较重。中频比较靠前,和484那种很远地方传过来的声音不一样,歌手仿佛就在耳边,有一个很特别的亲切感!当然,也是经过渲染的!E575是SONY顶级耳塞产品中少有的走中、低频路线的产品,是一款很出色的耳塞,另外要强调一点就是,黑色另外分两个版本,分别是零售版和配机版,零售版的表面和565一样有层绒胶,会脱落,配机版又称黑色磨沙版,为SONYDD9磁带机标配耳塞
  MDR-E717/727:日本制造,13.5mm单元采用,造型和515/525/535结构基本相同,音质基本处于相等水平,听不出区别为什么要造型一样的东西要出两个型号,个人猜测就是7系列出现后,SONY准备让新系列取代5系列,从图片上你看得出他和515/525/535有区别吗。
MDR-E737:菲律宾制造,又是SONY玩的数字把戏,和E818一模一样,估计连单元都一样。
  MDR-E741/742:741产地有日本和中国,742只有日本,16mm单元采用,741是SONY很多老机的原配耳机,只有MP和LP两种规格,经典中的经典,这款耳塞持续生产了8年,跨越了SONY几代随身听产品的配机耳塞之王者。采用了16mm的振膜,高低频比较平均、没有任何突出的感觉,极为耐听、音色很纯,所以无论是古典、摇滚还是流行都可胜任。实际上SONY在后期随身听的原配耳机上为了降低成本,都才采用了质素比较低的耳机,比如805。但是毕竟是平价耳塞,所以虽然741是相当经典的一个耳机,但说能SONY现在的高档耳机媲美那是骗人的,这款耳塞音场不够广,低频结实有力但高频浑浊,层次感差,解析力很一般,741总体来说声音符合大众口味,比较迷人的耳塞,可以后期产地转至中国(一般为银网),音质明显不如从前,一般说来741共有三个版本的型号:金网、银网的和黑网,以金色的音质最好,黑色次之,银色最差并且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遗憾就是市面上假货横行,大家需谨慎选择。742为741的衍生版,D-22和D141配机耳塞,从表现上来看,几乎和741没有区别。
&&罕见的741红色
MDR-E743:日本制造,741的改进版耳塞,16mm单元采用,对动态方面的声音表现做了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播放现场声音异常过瘾,比较演唱会之类的,其他方面则和741表现相当,D-626的配机耳塞就是MDR-E743。
MDR-E747:日本制造,741的升级版版,16mm单元采用,也是7系列的顶级型号,有MP和LP两种规格,如果SP则是换了线,MP一般为黑线紫柄,而LP有两种-----灰线金柄和白线银柄,采用了同E741相同的单元和设计,只是线材和外壳换用了更高档的材料。声音表现更加细腻,音场效果也有一定的改善,定位跟848相当,MP版一般是高档DAT随身听配机耳塞,LP一般来说为零售版,声音表现总体不错,目前市场价不高,是相当超值的耳塞。
MDR-E757:日本制造,是7系列的最高型号,13.5mm单元采用,造型奇特,有点像蝌蚪,喜欢的造型奇特耳塞的朋友买回来收藏是很不错的选择,价格比较便宜,虽然是型号最高确不代表顶级,反之,这款耳塞声音表现比不上7系其他耳塞,但是他的腔提相当简单,声音还原比较自然,没有什么渲染,乃高档SONY的收音机(比如WM-52)的配机耳塞
  MDR-E801/805/806/807:产地有日本和中国制造,E805是以前SONY的机子中普遍采用的型号,虽然比不上老的原配耳机,但从它只要从他的价格来看,表现还算过得去了了。805采用的塑料外壳很硬,佩带不太舒服,加上海面套后会好一些。805的低音比较丰厚、结实有力,但层次不好,高频发硬。总体来说,805的声音比较死,没有音乐味,但考虑到它的三频衔接的都还不错,在加上便宜的价格,我想足以满足那些对音质无甚要求的人了,E801造型和结构跟805是一样的,就是单元是13.5MM的,806/807和805是一样的,806本人见过一款收音机的原配耳塞,807则不详!
MDR-E802/803/E808/809:这E809比较罕见,本人只在一个英国网站见到,产地不详,其他几款耳塞产地比较复杂,有中国,韩国和日本,基本是一样的东西,都是配机耳塞,就分线处不同,为什么要标不同型号,这个问题要问SONY了,其中808目前SONY机器中普遍采用的配机耳塞(EX921,EX2000日版的配机耳塞就是E803),其使命是全面取代805,808总体感觉来说比805好不少,不仅从舒适感来说要强,而且声音比805听起来音乐味道足了很多,没那么死板,也不发硬了,自然了不少,但是终究是配机塞子,声音不是很强,但是作为这种定位的耳塞,已经比较好了,起码比805和不少国产机器配机耳塞强。802/803/808和805/801一样,都采用了比较劣质的线材,断线几率非常高,经常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挂掉.
811:产地不详,但是确实有这款耳塞,在国外一个比较大的网站查到的,811图片不是很清楚,有着一个金黄色的类似737那样包装,根据本人大胆猜测,应该是13.5MM玩意,声音表现应该比较一般。
MDR-E817/818/819:菲律宾制造,黑色,没有短线版本,音质比E808要好那么一点,主要面向欧洲销售,柄比808要粗,当然低音出气孔就要大一点,所以低音也就好点了,看起来也高档了不少,很多人认为819V就是818的带音量调节器版,其实818也有一个818V版本,为什么还要推出一个819V,还是那句老话,SONY玩的数字游戏,至于817,818的13.5MM单元运动版。
MDR-E821/823:就外国网站的资料和图片来看,一款很像805的低端耳塞,821看到的好象都是V版带着音量调节器,并且带着很像森海MX500那样的圆形包装。
MDR-E827/828/829:菲律宾制造,和MDR-E817/818/819系列造型一模一样,颜色不同而已,828/829为灰色,而827为金黄色运动版耳塞,同样没有短线版本。828音质强于818。感觉低音部分比较沉稳,富有渲染力但又比较平和,接近ED重低音耳塞的风格但是下潜的不够深;中音的表现中归中矩,属于比较耐听的耳塞,基本能和838打个平手;高音部分嘹亮明丽,但对于细节的描述比较含糊。总的来说,接近838,版本之间的差异请参见MDR-E817/818/819。
MDR-E832:日本制造,这个耳塞是SONY20周年纪念版EX20的配机耳塞,和838一模一样,连声音都一样,一开始我都以为是838,后来才发现这个塞子居然叫MDR-E832,反正838为什么要产生这个特别奇怪型号估计只有SONY才知道了,呵呵。
  MDR-E837/E838:E837只有日本制造,E838有中国,韩国和日本制造,因为编号和外形都比较相近,这两款看起来象是貌似兄弟的一对耳机。其实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异:在驱动单元上,E838采用的是16mm的振膜,而E837用的是13.5mm的振膜,这导致了838的低音要强于837。在音色上,两者一些区别,838比较刚猛有力、更大气一些。而837则更阴柔,由于采用了S.A.T.T.C技术,比之838来重音更为圆润、透亮。如果喜欢听古典、轻音乐和人声的话,选837更好。但是如果你喜欢摇滚和流行,还是选择838吧!早期838零售版(分四个颜色蓝,银,橘红,黑)和黑色MINIDISC版是非常不错的,只有日本产,采用单股线,MINI版仅有MP针插版,后期则为双股线,市面上假货极多,大家需谨慎选择。
&&838零售老版针插包装
&&838MINIDISC版
MDR-E847/E848:日本制造,E847中高音表现得特别出色,比如人声:在玩一些飞行模拟游戏的时候,其耳机分析力极强,特别是高音,听着飞机滑行破空的那种清脆的金属声,确实令你有置身于其中的感觉。对其试听的感觉从整体来说,它虽然没有出现笔者想象中的SONY那种令人振奋的低音,但又似乎能隐隐透露出一股力量,层次感非常清晰,中高音很有穿透力,各种细节的表现都令人很满意,而E848已经是SONY的高档耳机了,它的音质真的是很不错哦!低音深厚,高音虽不算宏亮但是表现力特好,如三角铁之类泛音比较丰富的细节都难不到它,但是中音的表现就略为显得平淡一些。我个人认为E848比较适合听磁带或MP3之类的随身听。
&&少见的848V,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卷盒
MDR-E868:只有日本制造,8系列次顶级耳塞,仅次与耳塞E888,但价格要相对少了许多。这款耳塞恐怕是8系列老版和新版声音区别最明显的耳塞了,老版868的声音非常之好,甜美的中频甚至比起888也毫不逊色,可惜只适合聆听女声音和弦乐,新版的868音质明显不如老版,最大的不足就是几乎感觉不出来的低频,很多人一提到868第一印象就是:那玩意好象没低频似的,其实这就是新版868造成的负面影响,他完全破坏了868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所以后期这个868在市场上有些尴尬。868振膜采用蓝宝石蒸发涂层震膜,初听的第一种感觉高音透明清晰、非常干净,左右0声道的分离很明显。低音虽然下潜很深,但是不够浑厚。E868最大特点是,它的高音延伸性极佳,高音明亮,低音强劲且非常自然。如果与E848相比的话,我感觉E868在低频段表现比E848要更胜一筹。E868没有一般耳机那种高音瓶颈的毛病,而是中音清脆,低音虽然潜得很深,却有一种冰冷感。如果说E848的声音是属于暖型的代表,那么E868就是属于冷型的一类。因此,E868非常适合听人声和轻音乐,与低音出色、高音不足的随身听搭配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醒,868如今假货横行,购买时请多加注意,不懂行的玩家建议不要买散装868,假货几率很大,并且价格不便宜)
MDR-E888:888G和MP产地只有日本,其他版SP/LP/MP1产地有三个,日本,菲律宾以及中国(另外据说有泰国产,但是没见过实物,所以暂时不列入),8系顶级耳塞,888现在是讨论最多,争议最大的一个耳塞了,有人认为他的声音非常好,高频非常亮丽,非常能讨好耳朵,有的则认为音染大大,音场不够广,总之就四个字概括----“众说纷纭”。目前基本上在市面上见到的就是中国和菲律宾产居多,日本产几乎销声匿迹,此耳塞虽然出现了11年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是SONYFANS追求音质的朋友之首选耳塞,可见其魅力所在,888已经成为大家谈论音质的基本参照物了。他的导线用到了信号衰减极小的结晶体无氧铜导线,振膜采用了在人心中颇具王者风范的生物振膜,888最优秀的地方就是音色尤其甜美、圆润、迷人,高音延展的很远,低音极富弹性所以听到的细节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声音很有人情味。读者若想买的话,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新品888非常需要“褒”(快速的褒法可将888接到收音上无信号的频道上让它响个72个小时),否则音质比较一般,这也是因为它采用生物振膜的缘故了,888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相对于其他耳塞他更显脆弱,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受不住强劲的低频,一旦低频过猛就很容易产生破音并且很难修复,所以888的像一个娇嫩的娃娃,需要细心的呵护,他经不住风浪的。(提醒,888如今假货横行,购买时请多加注意,不要贪便宜,不懂行的玩家建议到正规店铺购买并索取发票)
&&888G以及其他各个版本
  MDR-E930/931/0931:产地有菲律宾,中国和泰国,E930/931使用布线作为材料,抗冻;E0931是E931的配机版,为了节省成本取消了抗冻布线材料换了普通的廉价双股线材料,是继8系列之后的换代中端产品,版本众多,和8系列部分耳塞精准的风格不同,E931属于动感流派,声音的感染力相对比较强,而且不再弱不经风,适合的取目更多,外观上与稳固融为一体,定位和E838相似,SONY新一代高端随身听已经使用0931作为配机耳塞,比如NE20,RH10等等。E931和E930的区别就是像E838和E837区别一样,931使用的是16mm单元,而930使用13.5mm单元,所以930带来更加舒适的佩带感,更适合女性使用,但是这种佩带感觉是以牺牲低频以及声音量感作为代价的。
以下是ED半密闭系列
  MDR-ED132/136:日本制造,这也是SONY的原配耳机中较为出名的两款,比如Discman445配的就是136,而EX9配的就是ED132。这两款耳机突出的特点就是低音强烈有力,中高音都表现平平,层次感差,个人认为听流行的话还是不错,但是比较容易使耳朵疲劳,带久了容易感觉耳朵不适,从整体的表现来看,132要好于136,而且漂亮一些,很像黑色E838的猪嘴版,镶嵌了银边,而ED136则让人联想到像猪嘴版的E805,喜好低音的朋友不妨可以考虑一下,比较需要注意的就是,136后期假货比较多,不过比较好认,假货做工相当粗糙,毛刺非常明显。
MDR-ED228/238:日本制造,分别是SONY在GROOVE系列低端和中端产品,ED228只有LP规格,而ED238则规格众多,有MPSPLP好几款,在制造的材料上,ED238/268采用了环保型的抗菌材料制成,即使长时间的连续听歌也不用担心耳朵会被细菌感染,228给我的感觉就是超值,日本原装,价格比其高一级的型号ED238便宜了一大截,目前价格也很便宜,大概在60元上下,就听感来说,我感觉228和238基本区别不大,但是228采用了廉价的双股线,不带镀金插头从而降低了成本,而238则采用了比较好的无氧铜单股线并使用了镀金插头,需要注意的就是228我见过两个版本,声音区别比较明显,插头带菱角的版本声音比较差,而插头比较圆滑的版本声音和238基本一样,购买的时候尽量选择圆滑的版本。
MDR-ED268:日本制造,SONY在GROOVE系列的顶级型号,音质也是可圈可点,基本可以看做SONYMDR-E868老版的猪嘴版,外观基本相同,就是多了个猪嘴低频导管,但是ED268的声音风格缺和E868相反,他的声音比较温暖,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模拟味的感觉,而不是E868那样充满冷冰冰的数码味的感觉。震膜方面采用了和E868一样蓝宝石蒸发涂层震膜和无氧铜导线,因此该耳机的低频表现是十分出色的--强劲且富有弹性,但是欠缺少许量感。而全封闭的造型设计,可避免过多的漏音。另外,ED268的中频清晰,但是高音有所欠缺,层次感觉比较差,可能这就是猪嘴造成的副面影响,不过这是ED系列的通病,总体来说,ED268综合素质非常高,个人感觉其低音虽然欠缺量感但是非常结实有力,高音圆润;中音非常富有磁性,很有音乐味,让人有一听再听的想法。ED268的层次感很不错,但声音细节的再现就做的就不如868,用它和868对比会很容易发现缺少了很多声音细节。ED268由于没有在耳塞里加上过滤网,用久后震膜上很容易积累上一些杂物,所以用一段时间后要清理震膜,或者建议买家在ED268表面加一层像8系列过滤网则省事不少。268是SONY后期比较难得的好耳塞,在制造的材料上,和ED228/238等采用了环保型的抗菌材料制成,即使长时间的连续听歌也不用担心耳朵会被细菌感染,在SONY耳机中算得上是比较有特色的产品了。
MDR-ED11/21/31:菲律宾制造,ED11/21/31肩负着取代SONY以前ED228/238和MDR-E848的使命,这几款耳塞SONY在GROOVE系列的产品,11稍微差一些,其他两款耳塞声音几乎一样,高频量感丰富稍微发暗,细节比838要多,低频很有动感,弹性,同时量感相当的大,适合听POP,电声乐,以及配乐成分大的流行乐。它的中频已经经过了染色,显得甜味十足,对人声的表现也比较贴切。ED11定位最低,个人感觉跟805定位差不多,ED21最为超值,属于低价但不低质的产品,线材上ED21和ED228相似,需要注意的是ED21为左右声道耳塞线等长设计,而ED31使用抗冻布线作为材料,长短线盘颈式设计,可以理解为931的猪嘴版,但是ED31的定位却要比931高,零售版价格高出了不少,ED31据说是为了取代E848,在使用过程中ED21//ED31的声音明显比ED228/238要出色,其量感觉特别好,高音也还不错,中频圆润,但是层次感不强,细节表现不好,感觉要取代848还有点难度,另外,这两个耳塞不怎么好推,功率比较小的MP3上推好这两款耳塞比较难,主要表现就是感觉声音无力,浑浊。
以下是EX密闭系列
  MDR-EX70:韩国制造,EX系列开山鼻祖,SONY20周年的纪念版耳塞,密闭式,分SL和LP两个版本,SL专供日本国内市场(香港版实际上就是日版的引进版),LP为海外版,可以把它全部塞到耳朵中,隔音效果相当好,而且硅质的乳胶外层触感甚佳,同时它采用了三个不同尺寸的外套来满足人的需要,虽然仅采用了9mm的驱动单元,但是从中爆发出的低音非常强劲有力,缺点是在强尽浑厚的前提下,细节表现欠缺,解析度不高,中高频表现略差,层次感混乱,不过这些问题似乎并不会对酷爱舞曲的朋友造成影响。由于戴上之后就基本听不到外界的干扰,所以基本听不到外界干扰,这一点这似乎被EX系列所一直沿用至今。EX推出无疑是为了满足追求强劲低音和喜欢隔音效果好的人士的需要。
MDR-EX051/51/71:产地有韩国和中国,70之改良型号,51和71是面向低端和高端两个定位不一样的耳塞,但是单元是一样的,塞壳不一样罢了,其中71和兄长70的造型几乎一样,就是耳塞柄背后银色部分变成了三角形,而70则是圆型修改了EX70声音发闷的问题,改良了高频,削弱了低频,所以高频比70好不少,中频也好了一些,但是还是不近如人意,51无论低音还是高音表现都不如71,估计是耳塞腔体设计的缘故,051是51的配机版。
MDR-EX52:中国制造,一款尚未上市但是即将登场的耳塞产品,年底我们就能见到他的身影,,2007年主打产品,就市场定位来看,是EX51的后续版本,腔体方面有所改良,最后是否会出EX052成为EX051的后续版本,那就等事实来说明了。
MDR-EX81:中国制造,挂式耳塞,个人感觉有点像J20+EX71的一个玩意,EX71之改良单元,不过并没有什么进步,依旧带着EX系列的缺点,并且佩带也比较烦琐,是一款比较失败的产品。
MDR-EX85:中国制造,一款尚未上市但是即将登场的耳塞产品,年底我们就能见到他的身影,,2007年主打产品,就造型来看,非常像EX90,但是似乎缩水了一点,个人猜测是EX90的廉价版本。
MDR-EX90:产地中国,延续了始祖EX70的市场战略,分SL和LP两个版本,SL专供日本国内市场,LP为海外版,索尼monitor监听系列中的第一款产品,铝质金属材料外壳,不同于一般EX系耳塞的外观,EX90在于其将深入耳道的发声部位作出了一些调整,其入耳部分与耳塞主体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种设计也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不容易轻易滑落,声音方面,大动态时表现非常不错,层次感很好,听大型交响乐时表现得非常到位。再加上索尼独特的渲染技术,人声也处理得非常讨好耳朵,但是EX90不太适合听古典类型的音乐,在这笔者建议各位如果是要购买EX90的话尽量买日版,因为日版的大黑盒子确实比海外LP版本的包装要豪华许多。
&&EX90SL日版
& &EX90LP海外版
MDR-EX17:韩国制造,EX70的单声道版本,手机使用的密闭耳塞,只有一边,有MM(2.5MM插头,弯插,带3.5mm转接头)和LC(3.5mm插头,直插)两种规格,由于比较少见,我把两个版本的图片都放上。
  MDR-EXQ1/EX070:产地有日本和中国,EXQ1和EX070区别是零售版和配机版QUALIA贵族系列,也是SONY最昂贵的耳塞,最初是SONYQUALIAQ017MD机的配机耳塞,型号MDR-EX070,并没有单独销售,后来零售版本推出,型号为MDR-EXQ1,起初市面售价在1800块左右(由于,QIALIA品牌撤消,所有产品停产,所以目前这款耳塞的正规零售盒装版现在2500都不只了,散装版多为洋垃圾和返修品,不推荐购买),造型和EX70颇为相似,但是背面鼓起来的那块银色部分是金属的,限量生产,月产15件,纯手工制造,音质总体上来讲,EXQ1的音质没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甚至说要超过A8和CM7TI都有困难,但是从他的罕见程度和收藏价值来看,绝对是目前耳塞领域中值得收藏的珍品。
以下是NC降噪系列
  MDR-NC10:日本制造,可降低外部噪音70%(10dB),塞体设计有些另类,但是密闭性着实非常出色,就是佩带感觉不怎么舒适,塞头也不能更换,对于小耳孔的人士来说简直就是噩梦,NC10的音质倒是很不错,低频强劲浑厚,打开降噪功能后能感觉低频比原来更强,高频清晰,中频恰倒好处,不温不火,但是有点虚,而且解析力比较一般,层次感略差,据说NC10是日本艺人滨崎步非常喜欢的一款耳塞,在这顺便说一下,NC10有两个版本,一个带着螺纹转接头,另外一个则没有。
MDR-NC11/11A:NC11韩国制造,NC11A中国制造,NC10改进版,造型有了很大区别,采用了EX系列的密闭方式,使用Sony创新的消除噪音电路可以通过分别装于左右耳机内的麦克风,探测周围环境的噪音,,但是个人感觉降噪效果反而没有NC10那么明显,声音比较闷,低频下潜不到位,高音不清晰,中频混乱,个人感觉佩带舒适感和造型就是其比NC10唯一强的地方,其他方面跟NC10没办法比!
MDR-NC22:中国制造,NC新款上市耳塞,年底上市,2007年主打产品,采用了类似EX90的外观设计(有少许不同),其将深入耳道的发声部位作出了一些调整,其入耳部分与耳塞主体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种设计也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不容易轻易滑落
MDR-NC32NX:中国制造,也就是NC22的挂绳版,年底上市,2007年主打产品
以下是 N系NW(MP3)专用挂式系列以及新款E10
MDR-NX1:中国制造,造型和EX51一模一样,多了个挂绳,宣传专为网络随身听所设计的产品。挂绳式设计解决了广大MP3使用者对于没有一款好的挂绳式耳机缺憾感,但是价格却高了一大截
MDR-NE1:中国制造,737/818的挂绳版,音质没有什么好说的,没区别。
MDR-NE2:中国制造,MDR-E10的挂绳版。
MDR-NE3:中国制造,MDR-E931/0931的挂绳版本!
CX1W:中国制造,SONY新款,和NX1几乎一样,用于SONY的硬盘式MP3播放器系列,带着一个机器保护盒,感觉像骗钱的东西,比较没创意!
MDR-E10:SONY的新款耳塞,其中的直插版本官方推荐和IPOD搭配,看看图片,是不是有点像MDR-E560?
以下是A和W头戴式系列
MDR-A14/20/21/25/30/34/35/40/50/55/60,MDR-W08/014/20/24/25/3/30/5/50/200产地比较杂,中国,菲律宾,日本都有,A系列看上去不是耳塞,但其单元还是耳塞的单元,只不过是换了个头戴思路,做成头戴耳机的样子。A系列/W系列,外形很酷并且价格比较低廉,戴着它上街绝对不会给你丢脸,其次,由于单元放置位置特殊,封闭耳道的效果很好,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声音表现都基本能令人满意。这里要提到是A系列里面一个传说中的型号A60,诞生于1987年,音质非常不错,采用了和282一样的导线材料
PS:太困了,我要睡觉了!!!!!
分享经验是美德
好帖支持一下,
能在这么小单元的小塞子里听出这么多东西 这么多区别&&我也是醉了&&不过外形确实好看
旺兄正解,看看就好,逛随身听板块总得听得出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电平波动引发的底噪吧,哈哈&
挺好,,,。
涨姿势了!谢谢分享!!!赞赞赞。。。。
好帖! 谢谢楼主!!
前排,,这是即md编年史之后又一神贴啊。。bd
广告位招租,,另售瓜子矿泉水
学习了,大法出的真多。
谢谢楼主的热情分享!读读总是涨见识的,谢谢!
有空就进来学习一点知识 再次感谢楼主!
关于索尼的小头戴&&有没相关资料或了解学习的链接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耳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