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萎靡不振是什么意思,平板电脑是否还有救

平板电脑市场持续萎靡不振,苹果的iPad凭什么会上升?平板电脑市场持续萎靡不振,苹果的iPad凭什么会上升?郭静百家号平板电脑已经连续十一个季度出现下滑,IDC的数据显示,Q2季度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为3790万台,同比下滑3.4%。其中前五名分别为苹果、三星、华为、亚马逊、联想,小米的平板电脑不在此列,魅族、HTC、神州也均未上榜。苹果公司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该季度苹果共售出1142.4万台iPad,比去年同期的995.0万台增长15%。尽管整个平板电脑的大趋势出现下滑,但苹果与上季度相比,仍在上升,这是为什么呢?郭静的互联网圈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头部效应。虽然整个平板电脑市场不景气,但苹果仍旧是平板电脑市场的NO.1,对于市场来说,苹果iPad的NO.1地位会让用户自然而然地选择iPad,而非其他产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户当然愿意购买市场上最好的产品。所以,为何厂商们会争破了头也想争的第一呢?因为市场第一自带品牌效应、自带流量,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国产硬件厂商会买报告,称自己是第一)。尽管整个平板电脑市场在下滑,但放眼整个全球大市场,仍旧有不少人会去购买平板电脑产品,而有这种购买需求的人,会优先想到要去购买iPad,苹果的iPad相当于是吃掉了其他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而非是因整个市场出现增量而增长,是“优胜汰劣”下的增长。二是友商们“志不在此”。联想、华为、三星虽然也有平板电脑产品,但其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仍旧是在手机品类上,而不是在平板电脑品类里,一方面,平板电脑的市场价格很难上去,另一方面,其出货量也跟手机无法相提并论,IDC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16亿部,是平板电脑出货量的9倍。对于华为、vivo、OPPO、三星、小米、金立等厂商来说,手机业务才是其根本,其又不像苹果一样,可以依靠App Store来获得不菲的营收。硬件公司最终还是得靠硬件,而这里面的重心,仍旧是手机业务。以市场预算为例,华为、三星、联想平板电脑的市场预算肯定跟手机无法媲美,再比如像店铺里的热门区域,网站/APP的热门展示位置,肯定都属于手机的,平板电脑可享受不到这种美好的待遇(估计新品发布的时候会有,但更多时候仍是手机的)。相比较手机而言,平板电脑有点儿“后娘养的”意味,市场已然萎靡,又很难见到大的上升空间,厂商们哪里会有大笔投入到平板电脑市场呢。第三,有实力竞争的竞品太少。手机市场方面,华为、三星、vivo、OPPO等厂商对苹果的围剿还是蛮激烈的,特别是中国市场,vivo、OPPO、金立们强大的线下销售渠道压的苹果在中国市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平板电脑市场,vivo、OPPO、金立这三大厂商并没有跟苹果进行竞争,仅有华为、联想、三星这几家厂商在追苹果,具体产品方面,也跟iPad差不少。能够跟iPad竞争的太少,这就导致了苹果“强者恒强”的局面,其他厂商都在下滑,苹果却在增长。当然,从长期来看,iPad能够保持增长的趋势是个未知数,这取决于整个平板电脑市场的大趋势,是否会一直持续萎靡下去,还是会有增长的可能性。从目前来看,整个平板电脑市场持续萎靡的可能性要多一些,一方面,大屏手机对平板电脑的侵占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平板电脑本身的鸡肋性,若非娱乐因素,平板电脑的作用大大降低,对于用户来说,手机的便携性要比平板电脑高得多。目前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线下实体店里平板电脑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相比较手机而言,平板电脑能够给用户更大的展示空间,比如用户拍婚纱照时,店员给用户展示拍摄效果,饭店点餐时,店员给用户展示菜品,这些来自于B端的需求却成了平板电脑的展示空间。早期能够见到不少杂牌安卓系的平板电脑,但现在更多的是iPad产品,杂牌安卓系的平板电脑固然成本比较便宜,但是BUG出现的概率太高,iPad虽然成本会贵一点,但BUG概率低,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对于实体店铺来说,这个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毕竟,房租成本要比这个贵多了。所以,将来平板电脑很有可能变成一个to B的产品,主要为线下实体商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完善用户服务体验,这个可要比仅仅为用户提供娱乐需求有价值的多。全球B端需求,市场也并不小。尽管目前并没有媒体统计平板电脑厂商关闭的情况,但当前平板电脑的这种趋势,会逼迫中小型厂商逐渐关闭,市场红利消失,会赶走无良的“投机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郭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百度文库精选系列特色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电子阅读器增速放缓 部分厂商或转战平板电脑
每经记者郎振发自北京
目前,在电子阅读器市场持续萎靡的情况下,厂商们都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子阅读器厂商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行业在2010年的销量都不好,大多数企业不怎么盈利。
在电子阅读器厂商们力图走出尴尬境地,转向平板电脑领域时,传统家电厂商已开始布局平板电脑,并将先期产品推上市场。
对此,家电专家端木清言认为,今年中国的平板电脑市场将会迎来一个大幅放量的行情,但是“如果从品牌关联度看,电子阅读器厂商和电脑、手机厂商的转型可能比传统家电厂商要容易一些。”
电子阅读器厂商面临尴尬
“2010年电子阅读器全年的销售量远远低于我们原先的预期。”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透露,“国内市场全年的销售量应该是105万台,而我们此前的预期是300万台。”
尽管全年105万台的销售量也实现了168.7%的增幅,但这与2009年的增幅有天壤之别。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电子阅读器市场在2008年为2.07万台,而这一数字在2009增长到39.15万台,增幅达到18倍。
孙培麟认为,2008年的基数较小,这是重要原因,但这难以改变电子阅读器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我预测2011年的增幅为38.6%,在终端价格慢慢降低后,到2013年整个行业的销售量可能会达到360万台。”
电子阅读器厂商北京万物青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常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电子阅读器的市场并没有放量打开,“关键是个人消费没有跟上,很多产品都集中在礼品上,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是很尴尬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子阅读器厂商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差,“2010年整个行业的销售量也就是60万台左右,所有企业去年都不会轻松。”
“这个行业在刚刚兴起时,利润空间能够达到40%左右,但是成本没怎么下降,价格却下降很多,利润越来越薄。”孙培麟表示,况且渠道商还要预留一部分打折的空间。
常涛认为,一方面是硬件价格始终高企,另一方面图书市场的盗版太多,电子阅读器始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热门的图书,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拿到版权,这个时间差是致命的,做不到同步发行。市场的整体销量是所有企业生存的前提,在种种桎梏下,电子阅读器市场不可能放量,因此今年我们会加大平板电脑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扎堆平板电脑
也许正是看到了电子阅读器市场可能面临的尴尬,传统家电企业直接把目标瞄准了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在未来应用上会结合传统家电,实现智能化,我们在开始运作这个项目的时就没有考虑阅读器。”电器总经理吴启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所有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团队,都是我们自己的,创维看重的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空间。”
吴启南表示,平板电脑的屏对公司来讲并不成问题,此外公司已在家电行业经过了多年的打磨,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也做得很好,“所以未来我们还是要在用户体验和产品稳定性上多下功夫。”
然而,家电专家端木清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并不看好传统家电企业进军该市场,“品牌关联度比较小,当然创维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声誉把这项业务做起来,2011年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平板电脑混战当中。”
易观国际分析认为,对终端厂商来说,尤其是消费类电子厂商、手机终端厂商已经拥有一定的上下游资源,便于进入平板电脑市场。对一部分中小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来讲,低门槛、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存在转型机会,现有资源可以重新进行组合,推出类似nookcolor的终端,“电子阅读器厂商在内容上要比刚刚涉足这个行业的企业有优势”。
另据行业人士透露,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的整体销售量会达到2500万台,目前苹果已经公布其2011年的销售目标为4000万台,“苹果的目标应该是全球总量的50%,所有其他厂商将会在4000万台的市场里打拼,中国的整体市场应该在400万~500万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当前位置: &
楼市成交持续萎靡 5月多地或推“救市”政策
[导读]面对楼市连续下行的成交量,部分城市已经坐不住了。
面对楼市连续下行的成交量,部分城市已经坐不住了。
从上月以来,天津、广西南宁和江苏无锡等城市分别采取调整限购范围、放宽户籍限制等方式提振楼市,虽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但决策层并没有采取打压态度。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二三线城市楼市房价和成交量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5月可能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加入救市行列,救市方式将包括非户籍购房资格审查放松、限购范围放松、调整普通住宅界定标准、公积金政策松动等。
4月楼市持续低迷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30个典型城市4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26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7%,同比减少21.0%。其报告分析称,4月楼市观望情绪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进而导致楼市成交乏力。
一、二、三线30个典型城市成交的同比增幅曲线均有抬头,不过依然位于负增长区间。具体数值上,一、二、三线城市的同比增幅分别为-20.6%、-20.9%和-22.0%。
记者发现,15个二线城市在3月份纷纷提振成交量后,4月份市场出现了分化。其中涨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杭州、苏州和天津,增幅分别达到36.8%、31.6%和22.0%。
但这与城市的特殊情况有关,并非普遍现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分析说,杭州楼市成交大增,和4月推盘及促销力度较大有关,而天津由于蓝印户口政策即将取消,因此4月赶末班车的签约现象比较明显。
&与此同时,15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成交出现了不同幅度的环比下滑,表明观望情绪较重。&严跃进说道。
在城镇化疏解大城市人口难题以及房价本就偏高背景下,一线城市政策很难有明显调整,但其市场走势仍能明显体现出全国整体楼市的冷暖变化。
易居数据显示,北上广深上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1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9.1%,同比下降20.6%,在三线城市中降幅最大。具体到城市看,北上广深4个城市分别出现了-29.7%、-18.4%、-18.4%和7.1%的环比增幅。
严跃进分析说,4月份,一线城市房企推盘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购房者明显受到其他少数城市降价的影响。部分购房者的心理是打探楼市而非直接入市,从而使得成交受阻。
部分地方政府救市消息频传
目前楼市的低迷已经由量蔓延至价,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1013元,环比微涨0.1%,这是2012年6月&负转正&以来百城房价连续第23个月环比上涨,但涨幅较上月缩小0.28个百分点。在目前的形势下,有些城市已经坐不住了,众所周知,房地产在税收、建筑以及土地出让等多方面对地方经济,特别是财源构成支撑。广西南宁率先救市,随后安徽铜陵等城市也跟进松绑当地房地产市场。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各地方对楼市调控政策的微调逐步由传闻转为实质行动阶段,其中南宁成为首个官方正式发文放松限购政策的城市,对后市全国其他城市政策微调跟进将起到示范作用。
在已经实施的铜陵版方案中,主要扶持政策包含,在铜陵市(含铜陵县和开发区)购买家庭唯一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普通商品住房是指单套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由同级财政按房价1%的比例给予契税补贴,并且在公积金缴存方面也放宽了。
张大伟分析说,像铜陵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本来就没有限购,因此要救市的话只能采取税费和公积金等手段。
限购城市则可以有更大的相对放松空间,首先便是范围放宽。目前限购的46个城市中,16个城市对全市域限购,大部分城市仅对中心城区或内环线限购。张大伟说,限购范围的放松包括限购对象与限购商品的定向微调。
业内人士预计一些存在库存过大、在人口导入方面比较急迫、有改善型需求被卡在限购大门外等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城市,救市的冲动会比较高。
20大标杆房企拿地趋减
地方政府在紧锣密鼓谋划松绑楼市的同时,原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可能履新住建部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国家层面是否会&约谈&甚至直接&叫停&新一波楼市放松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严跃进分析称,这和整个楼市行情有关。尤其在目前各路海外投资者看空中国楼市的情况下,部分地方进行小范围的救市,并确保房价不出现大涨,基本属于政策的容许范围。
他说,从操作层面看,部分条款还是和主流的楼市政策有抵触。如铜陵此次救市对于首付款比例的规定等,和目前整个购房政策相比,属于打擦边球的做法。这可以理解为在降低门槛方面,部分城市比较急迫。放松楼市调控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位居全国销售20强的标杆房企,最近几月拿地数量逐月递减,从月度变化看,4月单月,20大房企仅拿地133亿元。在2013年4月全月拿地额则达到了291亿元。
松绑政策能否取得效果,业内主要持肯定态度,张大伟指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限购范围的缩小将明显影响限购力度与效果,带动周边区域成交。另外,若放开对于二手房的限购,可加快二手市场的流通,并合理引导市场梯度消费。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一方面通过房地产税立法、不动产登记和扶贫制度改革等,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现在可以取消一些地方对高价房的入市门槛,在供明显大于需的城市,取消或者放宽限购政策。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
[编辑:蓝房007]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蓝房007同学
蓝房网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萎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