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知识付费 财税服务还是交智商税

知识付费,交的都是智商税
还记得有的时候调侃某位朋友傻,经常会委婉地说:“该给你的智商交费了”。没想到这句话在21世纪真的实现了。在学校学习知识之外,我们又开始为额外的知识付费,各大知识付费APP也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社区问答、语音、视频纷纷上线。
清代诗论家叶夑在《原诗》中写道诗歌创作主体所具备的四种素质:才、胆、识、力,识为先。所谓“识”,是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
“购买”知识不是淘宝购物,买入、等待收货、确认收货、评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欲以他山之石攻玉,需自己先找对工具。
喜马拉雅FM知名度&满意度居榜首
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平台知名度排行中,知乎以7.8分排名榜首,喜马拉雅FM则以7.7分紧随其后。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得到跟分答,知乎与喜马拉雅FM在原平台及社区运营上具有优势,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而与微博、豆瓣等平台相比,知乎及喜马拉雅FM则拥有先入优势,在知识付费市场上建立其良好口碑。
打开率、完听率、复购率成谜
去年8月,阿里应用分发大数据中心发布《2017年Q2应用分发行业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喜马拉雅FM、知乎、豆瓣、得到、分答、在行的同比分发增长均在40%以上,其中知乎达到了81%。这几款应用的同比分发有明显增长,但不得不关注的另一个数据是每周人均启动次数,这六款知识应用平台的每周人均启动次数不超过六次,也就是说人均启动次数甚至达不到一天一次。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内容更加细分,垂直类型APP将增加
第二:不专业产品淘汰,只是平台竞争加剧
第三: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成本增加
第四:更多APP将进入市场
在这个知识越来越值钱的年代,如果您有定制开发APP的需求,但是还没有具体的规划,欢迎致电山东河马,这里有着丰富的行业问题解决方案,有着多年的定制开发经验,APP方面的问题,我们是专业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姬十三:知识付费算一种智商税吗_每日财经精选_腾讯视频知识付费是如何从“共享经济”变成智商税的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知识付费是如何从“共享经济”变成智商税的
“我原以为这和开直播一样,谈点经验,外带讲几段相声,没想到这么难啊。”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南七道
  2017的下半年,也是知识付费人设崩塌事故期。8月,罗永浩宣布停更“创业课“,上面那句话,是媒体从罗永浩的停更信中读出的心声;9月,Papi酱也退出了分答社区;年底相继上线的“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咪蒙职场提升课”,反响普遍不高,甚至有用户要求退钱。
  今年是知识付费发展起来的第二年,到底是用户变挑剔了,还是知识越来越水了?
  大V知识课程为何会成为一个坑?
  “人设”,是近两年经济公司、明星和粉丝一起打造出来的。自互联网内容创业兴起,为了让自己在繁杂的信息中更具辨识度,打造属于自己的“人设”,也成为了许多内容创业者的共识。
  10月底,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传遍网络,直指知识付费忽悠用户,不贩卖实质内容。随后,和菜头又发了一篇文章《罗振宇骗得还远远不够》,表示不赞同罗振宇的“知识服务商“定位,在他看来,更为精准的形容是”知识中间商“。实际上,成为中间商,确实是大多数内容创业者江郎才尽或者自我局限的对策之一,只是像罗振宇这样走出来的太稀少。
  舟子是一位财经内容创业者,他在优酷上推出财经脱口秀节目,最多的时候有过几千万点击量。这种成绩在业内,也是个小V了。2015年底,他抱着试水的心态接受了某音频平台付费课程的邀请。制作第一季的时候,为了尽快在平台树立品牌,团队做得特别用心,“当时列目录都列了两个星期,出了35节课,用户也听得非常过瘾”。
  到了后期,由于产能的乏力,出现了一部分重复的内容。“因为这东西跟新闻不一样,吃完还有新的。这种真的是知识的积累,到了后期,我们就只能像新闻一样,围绕着不断在变化的股票大盘来说。”除了回到资讯类内容上,舟子实在想不出点子的时候,也会去推荐一些财经类的书给用户,在这点上,他和罗振宇殊途同归地成为了知识“中间商“。
  咪蒙的课程下面,有评论称,“咪蒙讲的是事实,和对我们有帮助是两回事“、”我现在月薪15K左右,交了45元的智商税,是不是就能月薪五万了?“这也说明,部分用户对于付费知识的需求,其实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像罗振宇、Papi酱、咪蒙,他们有持续生产内容的能力,但这并不等同于生产知识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共享成为常态。但并非所有内容都具备转化成付费产品的资格。米果文化课程总监黄执中认为,“让用户付费的过程,是让用户pay attention的过程。”许多内容生产者之所以成为一个大坑,正因为他们无法解决内容的持续生产和质量,同时对于用户运营有限,导致用户认为物无所值。
  知识付费为何烂成盗版书摊?
  易观发布的《2017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头部内容引领的多元内容群峰效应正在凸显”。 “跟着龚琳娜学唱歌”、“这才是你想要的性”,还有在今年“123知识狂欢节”上销量领先的《郭论: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都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内容。
  早先用户以“焦虑感”为主导的消费心理,已经逐渐变成了“兴趣消费”。大家听文言文朗诵、听明星读书,听郭德纲讲相声,更多为了精神愉悦。但是,同样是讲人际职场关系处理,为什么蔡康永的《好好说话》会被认为“温馨“、”充满智慧和启发“,而咪蒙的《职场提升课》却会被质疑其实用性呢?
  家佳是订阅了咪蒙公众号的忠实粉丝,她购买了咪蒙课程。在她看来,咪蒙“是同仇敌忾的朋友,不是淳淳善导的老师”。她认为,咪蒙其实一直以来的“人设“是一个团体的发声领袖,“她把一些女性不敢说的话给说了,把她们不敢表达的话给表达了”。于是,当咪蒙以一个职场教育家的身份出现时,对粉丝来说,反而显得不专业也不亲切了。
  盈利与内容生产不平衡、平台与生产者的分成不科学仍然是内容创业者的痛点。根据企鹅智酷的自媒体趋势报告,超过90%的人把广告作为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只有9.5%的人看好知识付费的营利模式。
  高道是一名投资人,偶尔会在平台上给用户讲一些职场鸡汤。他认为,如果不把这件事当成主业来做,是很难做下来的。“做一整期精力和时间耗费都很大,这时,平台如果还要分走一半甚至大部分的利润,其实对生产者并不公平。“于是,基于按次收费,一些生产者会把一个知识分成好几期来讲,用户听完有种上当的感觉。
  “现在市场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就跟盗版书摊上的《XXX十招让你走向成功》一样,泛滥、同质且劣质。“胡明曾经是知识付费的早期用户,也是新媒体工作者,他认为,早期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内容生产者确实在卯足了劲地取悦消费者。但随着平台需要更多人和内容的入驻,尤其是头部的内容生产者,已经有了松懈的心态,打着内容运营的旗号来糊弄观众。
  “用户也许需要运营,但知识是无法运营的。正是因为互联网的运营概念深入人心,为了凑数,才有了那么多的搬运工、剪刀手。“胡明说道。 而这些搬运工,恰恰是知识付费市场中最无用的。
  提升智商还是缴纳智商税?
  小鹅通做的是针对知识付费技术类服务商,在联合创始人小饼看来,知识付费在近两年内其实发生了三次概念上的转变——
  “第一个阶段是知识从“共享经济变成了按需经济”,在大量的信息流的干扰下,大家会需要对内容进行二次筛选,而最好的筛选的形式就是付费;第二个阶段是粗放发展时期,大量非专业选手进场抢占市场红利,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同质性强,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大量的声音质疑知识付费的可持续性;那么第三个阶段就是大洗牌了,越来越多专业选手会带着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进场。“
  对于用户来说,最初为知识付费,确实是对创作者人设的认可,但其消费意愿还是内容。然而,消费过后却发现,付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提升,反而更像是被人设裹挟的消费关系。
  而所谓知识付费的“智商税”,说白了,交钱了,便是希望有人能解决问题。对于Papi酱来说,专长是生产娱乐化产品,强行为用户进行生活经验解答,难免让用户感觉不值。除外,也有人也替Papi酱算过,对于这位拍卖广告都能卖出2200万的大V来说,她在分答社区的收益,连贴片广告的零头都不到。相信这也是她不到两个月,就果断回归视频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内容付费的产品或者功能上线,过度追捧让知识付费变成一种被催熟的状态。当内容生产者寻求知识快速变现成时,持续保持有品质的内容生产,成了一个巨大的门槛。平台对于内容变现过度索取,同时缺乏系统的运营经验。而与此同时,付费用户成长的速度过快,这与平台和内容生产者成长严重不成比例。于是,用户本来想靠着知识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智商,但没想到,却成了缴纳智商税的韭菜。
  《一代宗师》里八卦掌掌门宫羽田说,人活这一世,能耐还在其次,都是时势使然,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一轮知识大V们或许再也合适不过了。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CEO,互联网明星创业公司脸萌、FaceU等品牌操盘手,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南七道新媒创始人&CEO,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猫对于人的意义,早已经不止于宠物了。
在手游市场中,有足够体量的游戏IP本就寥寥,如何精准抓住玩家的口味,在这个拼日活跃流量、产品定胜负的严苛时代中,是大小游戏厂商们在手游PK角斗场中的不变命题。
Flipkart和Amazon在印度电子商务市场你追我赶向上爬,Snapdeal却翻身掉了下来,让人唏嘘不已,狭路相逢的市场中下一个掉下来的会是谁呢?
广场舞经济就是领队经济!连赞助商都门儿清的事情,为什么创业者们会看不到呢?
这一年来,许多内容团队通过MCN“武装”之后,都顺利拿到了融资。所以这三个字母不仅在圈里“流行”起来,还大有泛滥之势。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知识付费”还是“智商税”,四天百万级营收,咪蒙成功了吗? | 芥末堆
芥末堆看教育&不错过
“知识付费”还是“智商税”,四天百万级营收,咪蒙成功了吗?
“知识付费”还是“智商税”,四天百万级营收,咪蒙成功了吗?
摘要:咪蒙可能是今年最后一个进军知识付费的头部大V,也可能是最成功的。
芥末堆 阿新&12月19日报道2017年下半年,知识付费行业突然遭遇了一场寒流。8月,罗永浩宣布自己在“得到”开设的专栏停更, 9月,papi酱宣布分答社区停更。而就在下半年的尾声,11月18日,另一位“宇宙第一网红”咪蒙宣布进军知识付费,在12月1日上线付费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咪蒙”与“知识付费”两个热词的叠加,瞬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咪蒙承诺购课者“三年涨薪不到50%双倍退款”,不少评论者认为这是“收智商税”,针对课程内容也有人质疑,涨薪技巧并不能提升能力,对职场焦虑人群有害无益。许多大V更是措辞严厉,认为加薪课程真正的受益者不是购课者,而是咪蒙本人。入场:知识付费是咪蒙经营模式的突破口“咪蒙”公众号为咪蒙带来了大量收益,头条广告的最新报价已经达到75万。但咪蒙告诉芥末堆,她现在需要打破依赖公众号广告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寻找新的突破口。2017年6月,“咪蒙”公众号创立两年以来第一次遭遇禁言。在6、7月份,咪蒙开始布局新的业务:知识付费。她看好知识付费,认为这个行业在未来的潜力来源于生存压力增加引发的知识焦虑,她相信,焦虑会越来越严重,而焦虑会为知识付费带来更大的市场。现在咪蒙公众号有1300万粉丝,80%以上是女性。咪蒙表示,自己和他们建立了极强的情感联系,了解他们在焦虑什么。“我熟悉、洞察女性。”咪蒙说,“我告诉她,你是对的,现在我和粉丝的价值认同已经高度一致。”每三个月,咪蒙都会委托调研公司进行一次粉丝调研,结果显示,粉丝最焦虑的话题是“钱”和“工作”。“职场”一直是咪蒙聚焦的话题,在公众号,咪蒙发布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所有不谈钱的老板都是耍流氓》等文章。咪蒙曾透露,职场类文章非常受欢迎,最高阅读量达到565万。粉丝的焦虑和调研数据让咪蒙决定,开设职场类的知识付费课程。为了开设职场课,咪蒙邀请王不烦加入,成为知识付费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讲师。咪蒙向芥末堆夸赞称,王不烦是她认识的“最强职场人”,因此王不烦负责输出职场课程干货,而另一位课程讲师是咪蒙月薪五万的助理、公众号首席内容运营官黄小污,她可以把干货改造得更有趣。咪蒙加薪课程“加薪篇”的课表课程:标准化“小”课,提高覆盖率咪蒙希望用产品思维做内容:“我不是媒体思维做内容,我是产品思维。产品怎么做,我们怎么做。”&在5000人的“咪蒙核心粉丝群”调研后,咪蒙团队发现,安装过知识付费的App或者听过音频课程的粉丝占比不超过10%。因此,知识付费业务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品覆盖率和复购率。咪蒙决定把课程做“小”,她选择制作音频节目,每节课在7分钟至8分钟之间,共15节。放课节奏相对紧凑,每周二、周四各发布一期。通过与小鹅通合作,咪蒙在微信建立自己的知识付费平台“芝士来啦”,并和主流知识付费平台喜马拉雅FM合作。12月1日,课程正式上线,定价99元,参加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活动后价格为49.5元,“芝士来啦”不仅同步打折,还可以通过邀请好友购课返还付费金额的30%(14.85元)。“这个价格,课听不完就跟买完一本书放家里没看完一样,不会有负担。”王不烦说。咪蒙团队建立了一套标准的课程制作流程:选题、框架、干货、故事。另外,课程需要经历几轮粉丝测试,咪蒙团队从粉丝群中挑选粉丝填写量表、接受采访、试听课程,根据粉丝测试的结果调整。通过访谈王不烦发现,很多粉丝觉得自己有才华, 是老板没有开出配得上自己的工资。王不烦认为,这不仅是咪蒙粉丝的认知,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你可以问任何一个人,你的薪水配得上你的能力吗?‘配不上’,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因此王不烦把课程选题确定为“加薪”:假设一个人有能力,他该如何争取自己应有的薪水。针对加薪,王不烦把课程分为加薪篇、升职篇、跳槽篇,将自己作为HR对加薪的经验制作成课程“干货”。咪蒙和王不烦都强调,课程传授的“经验”而非“知识”,经验更有实用性,可以让粉丝知道具体怎么做。《周四谈加薪,成功率更高》的课程笔记例如在《周四谈加薪,成功率更高》中,王不烦告诉听课人,周四是大家最容易通融的时候,周四下班前一小时是向老板提加薪最好的时间点。而在《4个步骤,学完就能用的谈加薪话术》中,王不烦举例说千万不能用威胁的方式谈加薪,“他们会这样讲:‘老板,你不给我加薪,我就只有辞职了。’”课程的提纲和内容也经历了粉丝测试,但粉丝的意见会和王不烦的专业判断产生冲突,“例如我说,谈加薪一定不要威胁你的老板。粉丝觉得,哪有人会这么干,但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王不烦说,因此她咨询了自己在世界500强公司担任HR的朋友,验证是否存在威胁的事实,再把具体的威胁语句加入课程中,让粉丝更容易接纳。自从11月18日宣布即将推出课程以后,“咪蒙”公众号就成为推广加薪课程的主要阵地。除了推广课程的文章《关于加薪,老板绝对不会告诉你的4个秘密》,“咪蒙”公众号还为课程讲师黄小污发文《爸爸,谢谢你重男轻女,我才能月薪5万》,为王不烦发文《那个穿假名牌的室友,现在有2套房了》。介绍王不烦的这篇文章讲述了她的逆袭故事:一个穿21块钱假匡威的贫穷女孩成为在北京和深圳买房、年薪200万的副总裁。文章最后,咪蒙对粉丝说:“王不烦既然能给1000多人涨薪,肯定能给10万、20万人涨薪。”评价:“非常成功”VS“智商税”咪蒙对自己试水知识付费的评价是“非常成功”“95分”,她告诉芥末堆,没有收到“绝对的差评”,效果完全超出期待,王不烦也相信这门课程真正帮助了很多粉丝。然而,外界对咪蒙开设的加薪课程提出许多质疑。在知乎、微博等公开平台,不少评论认为买课是“收智商税”,即便不购买咪蒙的加薪课程,以三年工作经验,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涨薪超过50%本身就是必然结果。王不烦认为这些人“太精英了”,一线城市、新兴行业以外的人群,三年内涨薪50%是存在困难的。如果这些人上了加薪课程还是无法涨薪50%呢?“那就退款。”王不烦说,“认真按我说的做,三年之后一定会涨薪超过50%。”目前,用户购买课程之后看不到退款的具体条约,只有宣传图片上写着退款承诺。许多评论认为,退款的认定条件、流程都存在很大的模糊空间,这也是这门课程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咪蒙和王不烦却都表示,退款根本不需要条约。咪蒙告诉芥末堆,她的粉丝对退款并没有那么认真,“退款”更像是她和粉丝之间的娱乐,如果详细写明退款条款,粉丝会觉得看起来很麻烦,所以没必要写那么详细。现在只要购课者去“芝士来啦”平台告诉客服,上课中途都可以进行退款,截至12月13日,后台已经完成了68笔退款订单。目前知乎关于如何评价咪蒙加薪课程的问题下,回答里有许多批评的声音除了退款,质疑声也集中在加薪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作者认为,这门课程对职场焦虑人群有害无益,滋长了懒惰和投机。更多大V认为,加薪课程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是咪蒙本人。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分析,知识付费课程让咪蒙更高效地实现流量变现,同时依靠“月薪五万”过滤掉反感、怀疑她的用户,成功转化绝大部分死忠用户和部分中立用户。微博大V“公元1874”直言:“这种塞饲料的喂养粉丝方法能够为她(咪蒙)赢得一条广告50万的丰厚(收益),但却不能让你能变成月薪5万的女人。”最夸张的评论说,咪蒙做的课程是一款非法私募的金融产品。咪蒙平静地听完了芥末堆转述的负面评价,她告诉芥末堆自己看到了这些评价,并解释说,上完加薪课程三年涨薪50%是最低保障,粉丝甚至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薪水,她认为批评者说出这些话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私募,什么鬼,谁(做)50块的私募啊!”咪蒙笑了起来,她告诉芥末堆,这些评论者不是购课者,不需要在乎他们的评价。除了课程本身,质疑者也怀疑课程讲师王不烦的职场经历是否真实。文章《那个穿假名牌的室友,现在有2套房了》提到,王不烦被车撞后,自己借了一箱法律书背法律条款、找证据,上庭为自己辩护,把对方律师和法官都震惊了,于是赢了官司。微博网友“王小峰_带三个表”称,民事案件从上诉到结案不超过45天,这段经历是“瞎编”。微博认证为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主任的网友“评论员文章指出”提出,王不烦背的“76条第二款”对她并不有利,如果看法律原文,反而是为奔驰车主辩护。另外,文中提到,在王不烦的努力下,董事会每年多花1000多万,给集团所有人的薪酬上调30%。微博网友“Edmund_Jun”据此算了一笔账:企业需要承担的五险一金比例合计最低38.8%、最高45.5%。如果企业给一个员工一年涨薪10000扣除五险一金后占比30%,那么这家上市公司的员工平均年薪还不到两万。王不烦说:“我们原话写的是一千多,不是一千。事后我去看了,大概在一千八九百万的样子,拿这个数字去算会得出另外一个结果。“芥末堆按照总金额1999万、1000人、五险一金占比38.8%计算,这家企业的员工平均年薪约为40779.6元。对于打官司和职场经历,王不烦强调:“我可以明确地说,我所有的经历都是真的。”她告诉芥末堆,自己身边了解这段经历的朋友、学长都在替她回击质疑者。购课者:粉丝热情追捧,非粉丝冷静吐槽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关注咪蒙?“魔法师蛋小丁”在微信搜索以后把截图发在微博,引发了一波“关注咪蒙好友数量”的晒图竞赛。45、75、188……目前晒图中最高的数字是884。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咪蒙有如此庞大的粉丝基数。星星和巧克力都是咪蒙核心粉丝群的成员,她们认为咪蒙“开朗、有爱心、三观超正”,会一直无理由支持咪蒙,因此第一时间就购买了加薪课程。星星在电影院前台负责售票,月薪平均3000元,她告诉芥末堆,照着咪蒙说的去做一定有用。在国企上班、月薪4000元的巧克力很难在国企运用技巧,她依然坚信咪蒙的课程会让自己受益。“芝士来啦”课程评论区里,粉丝在“留言为证”非粉丝群体购买课程往往出于好奇心。“我没有强烈的涨薪诉求。”一位互联网工作者称,他只是好奇咪蒙到底在课上说了什么。一位医学研究者告诉芥末堆,他非常讨厌咪蒙,购买课程就是想知道这个“对手”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相对于粉丝群体的追捧,非粉丝的购课者对课程的评价更为冷静和审慎。一部分购课者认为,涨薪并不依靠技巧,决定薪水的因素比较复杂。程序员Abinge听课后说:“工资是基于你对公司产生的价值、所在岗位的市场价值,不是谈出来的。”也有购课者提到,课程教授的涨薪技巧无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学会这3招,让老板主动给你加薪》课程中,黄小污建议员工要做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这样可以打动老板,但评论区不少人认为,很多老板认为员工做额外工作是应该的,所以“听下来就是黄小污怎么打动咪蒙”。尽管有吐槽的声音,但咪蒙的粉丝不仅没有消减热情,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和咪蒙的情感联系。在喜马拉雅FM直播时,一位粉丝和咪蒙连麦互动的时候激动地哭了,她一直在询问怎样才能进入咪蒙的公司。知识付费:咪蒙,一个行业的典型案例智商税、碎片化、难以运用……咪蒙加薪课程引发的争议也反映了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尴尬。今年,知识付费热闹不再,唱衰之声络绎不绝。许多评论者提出,知识付费是一门基于焦虑开展的生意,它无法提供彻底的解决方案,只能用碎片化知识缓解焦虑情绪,因此越来越多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复购率持续走低。罗永浩、papi酱的知识付费课程停更之后,不少媒体认为,流量大V无法挽救知识付费,反而可能遭遇“流量失灵”的转化败局。另外,制作课程会占用大V们开展已有业务的时间和精力。罗永浩和papi酱都在停更声明中提到,自己低估了制作课程需要的时间,导致本身主业拖延、暂停。咪蒙花费了四个月准备时间最终入局,她说,自己真正将知识付费当做未来的主要方向,甚至强调,课程业务的重要性超过了公众号广告。咪蒙团队告诉芥末堆,上线4天,课程销售量就突破了10万份,营收为百万级。粉丝属性鲜明、转化手段强势、选题切中需求,因此数百万的课程收入令人感到惊讶却不意外。但是以复购率判断的话,咪蒙制作的知识付费课程成功与否,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在咪蒙的规划中,接下来她会推出更多“咪蒙”,针对职场、亲子、婆媳关系、情感等话题开设更多课程。这些课程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还有待观察。不可否认的是,咪蒙已经成为2017年知识付费行业备受关注的案例之一。未来咪蒙如何运作,或许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知识付费的未来格局。
1、本文是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告诉我们。
想知道谁回复了你的留言?登录后即可查看~
总共1条评论
登录找回红脸蛋
咪蒙好好学习,
得到天天向上。
观察全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动态发展
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和产品
解读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
及时高质地为业内各方提供深度价值信息
手机号或者验证码错误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获取验证码
【电脑】请您打开手机微信APP,可选择“扫一扫”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支付;
【手机】长按下方图片,可选择“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
请您稍等片刻,付款成功将自动关闭!
有问题请联系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