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大城市城市好还是科技好

拒绝访问 | www.pzzc.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pzzc.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2ac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中电科嘉兴新型智慧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启事
中电科嘉兴新型智慧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嘉兴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作为中国电科和嘉兴市政府推进嘉兴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的主平台,汇聚中国电科和全球行业高端智慧,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领域战略研究、数据运营和信息应用服务标杆,形成嘉兴新型智慧城市特色产业模式和产业板块,力争建设形成国内三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新标准、新模式,成为国内卓越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运营商和服务商。
因为公司发展需要,拟将以下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现将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一、综合办公室负责人(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党员优先;
2、五年以上人事行政经理或办公室主任工作经验,熟悉本地情况;
3、熟悉人事工作、行政工作流程,办公用品采购流程,企业资产管理;
4、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工作职责:
1、负责办公室管理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财务、采购、营销、后勤保障等行政管理,做好与总公司管理部门对口衔接;
2、负责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3、负责员工的管理、考核、培训管理;
4、协调部门管理,塑造公司形象,建立企业文化;
5、协助董事会的相关工作。
二、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历, 具有5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具有良好的方案沟通与演讲能力,以及有效组织团队、统筹工作、管理协调的能力;
3、善于分析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解决方案设计工作;
4、具有两个以上大型智慧城市项目解决方案编制经验。
工作职责:
1、负责解决方案中心管理工作,承担本部门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培养部门成员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
2、负责公司解决方案体系建设,制定本部门年度发展规划并组织本部门成员实施完成;
3、统筹大型项目解决方案设计工作,能够与售前、产品、研发等团队开展协同工作。
三、解决方案专家(2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博士学历,信息技术、城市规划、政府管理等相关专业;
2、具有良好的新型智慧城市理论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3、具有智慧城市领域相关学习或工作经历者优先。
工作职责:
1、承担新型智慧城市领域探索研究任务;
2、负责大型项目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设计相关工作,确保解决方案理念先进、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用户需求;
3、参与公司解决方案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以及组织实施;
4、参与解决方案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团队理论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
四、项目经理(2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系统集成项目实践经验;
2、熟悉项目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项目总体规划、需求管控、进度管控、风险管控、质量管控、成本管控等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执行能力;
3、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并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包容心;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够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
5、具有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优先录用。
工作职责:
1、负责项目团队日常管理工作,协调管理项目资源;
2、负责整体把握项目实施进度,做好需求对接、确认和管控;
3、负责项目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客户满意度维护,定期提交项目分析报告和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4、及时发现项目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5、根据项目实际要求,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参与培养项目管理与实施团队,提升技术团队技术水平。
五、解决方案工程师(2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熟悉新型智慧城市相关业务,具有丰富的解决方案设计经验、标书应答、用户交流经验;
3、熟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常用的信息技术;
4、工作条理性强,时间观念强,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5、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工作职责:
1、负责新型智慧城市项目的各类解决方案设计、讲解和答疑,配合公司市场推广活动;
2、负责对合作伙伴及渠道商进行售前培训,以及大型项目解决方案顾问式技术咨询支撑等;
3、参与产品需求分析和规划,能承担部分业务流程设计;
4、配合销售人员外出洽谈客户,分析客户需求,提出咨询意见,撰写项目方案;
5、根据各类展会以及市场活动需要,提供全方位的现场支持。
六、Java开发工程师(2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2、2 年以上实际的 J2EE 应用开发经验;
3、精通Java语言和JavaEE平台开发,能够熟练运用常用MVC及ORM框架;
4、熟悉JS前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AJAX框架JQuery等;
5、熟悉 Oracle 、 MySql 等至少一种大型关系数据库;
6、良好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
7、拥有良好的文档编制习惯,认同编码规范、版本控制、每日构建在开发团队中的作用;
8、有分布式、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开发经验优先。
工作职责:
1、主导智慧城市平台业务、技术改造类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工作,承担核心功能、公共核心模块的代码编写。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2、主导团队开发人员code review工作,并能提供性能优化、安全性建议;
3、参与系统架构设计、接口规范制定、技术文档编写等;
4、针对新人、普通开发人员进行有效辅导,帮助其快速成长。
七、测试工程师(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熟悉web开发和测试流程,精通常用测试工具及bug管理工具;
3、具备广泛的技术视野和很强的技术前瞻性,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
4、很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熟练的文档、沟通表达和辅导技巧;
6、熟悉互联网产品测试开发经验者优先;
7、熟悉C/C++/Java等一种编程语言,在性能、安全、自动化测试等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者优先。
岗位职责:
1、负责部门的软件测试,保证软件质量;
2、能快速深入理解系统内部的工作原理,有对测试需求做透彻分析的能力;
3、对bug的清晰描述及快速准确定位bug原因的能力;
4、把握测试进度把控,控制项目测试风险、预防能力;
5、影响和推动整个项目团队的质量意识。
八、 运维工程师(3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三年以上运维架构经验,具有大规模运维下的容量规划、成本控制经验;
2、深入了解IT基础设施领域,如服务器平台,网络设备、技术和架构,IT服务交付原则和最佳实践;
3、熟悉网络协议,深入理解linux、windows server系统;
4、有能力在快速发展的业务环境里协调跨部门工作,具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有突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建议和意见;
6、心态开放、积极, 自我激励,团结协作。
工作职责:
1、负责线上服务器日常运维,智慧城市在线平台发布上线及版本管理工作。负责运维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和梳理相关的制度、流程,协调其他研发同事进行落地实施,并持续跟踪改进;
2、编写信息科技常规的监管报告材料,包括非现场监管报表、监管报告、其他报备和专项检查材料等;
3、支持部门的IT需求,包括财物预算申请、采购申请、专用系统的维护、权限管理等。
九、平台架构师(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5年以上Java研发和软件设计经验;
2、2年以大型项目及平台设计经验,有大型互联网平台设计与研发经验优先;
3、熟练掌握主流应用服务器架构体系,数据库以及各种中间件技术,如Tomcat、memcahced、HTTP、Ajax、MySQL、JMS等;
4、熟悉大规模系统的负载均衡、缓存、网络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高可用设计及性能评估机制;
5、 具备良好的系统分析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可承受较大压力,有责任感,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带领团队进行主要平台产品的研发和平台升级优化;
7、熟悉大型项目管理流程规范,有PMP等项目管理证书者优先。
工作职责:
1、负责智慧城市平台领域的需求分析、产品与架构设计,编写核心代码;
2、负责系统的安全性,高可用性,性能优化以及开放扩展性;
3、制订和review产品领域的技术规范; 指导和培训开发工程师;
4、负责项目进度把控,线上故障的及时排错及处理;
5、研究新的web、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和技术。
十、智慧城市产品经理(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具备2年以上互联网产品工作经验,有成功项目案例,具备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产品经验优先考虑;
2、熟悉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对用户界面设计有独到见解 ,能够根据平台特性策划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互联网产品的重度体验爱好者;
3、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够准确切中用户需求,把握产品核心;
4、充满激情,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强;
5、有出色的产品规划能力,主导产品方向和制定长期规划,并拆分为可实施项目;
6、有良好的产品策划、设计能力,熟悉产品设计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产品运营思路及项目管理能力。
工作职责:
1、负责智慧城市平台的产品规划,包括用户需求分析、市场和竞品分析、产品功能的设计及产品后续跟踪优化和数据运营工作,持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通过和政府部门、外部企业联盟成员公司、公司技术部门等相关人员沟通协作,推动产品的持续迭代发展;
3、协同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通过协调相关组织资源,来完成业务产品的建设和发展。
十一、大数据分析师(3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基于智慧城市业务和政务业务的需求,负责需求整理、数据采集,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
2、参与智慧城市业务的数据仓库基础架构规划、ETL架构和规范制定;
3、负责数据仓库ETL部分和报表部分的开发和优化, 并及时解决ETL相关技术问题;
4、与团队内部以及需求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跟进项目进度以及解决相关数据问题;
5、针对数据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工作职责:
1、3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以上学历;
2、熟练掌握数据仓库搭建经验。Hadoop/Spark/Hive大数据处理技能,有丰富的ETL经验;
3、精通SQL语言,并具有较强的优化能力;
4、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代码风格,熟悉Shell或Python脚本语言;
5、有数据统计系统 或 熟悉BI/DW原理和实施。有BI项目经历,有BI系统开发经验者优先;
6、对数据敏感、有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十二、资深系统集成工程师(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本科学历以上,有3-5年以上行业工作,参与过中、大型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建设及方案的编写、设计、实施及维护工作经验者优先;
2、精通备份、容灾、双机、san等相关存储备份技术,熟悉业界主流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产品及配置方案,熟悉oracle数据库、存储备份解决方案,能够独立编写项目方案;
3、熟悉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并具有相关资质认证,熟悉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器群集负载均衡、san/nas存储体系结构,掌握emc各系列及ibm、hds等存储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经验;
4、品行端正、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技术文档编写能力,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5、有较好的语言及文字组织能力和沟通谈判能力,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学习创新能力。
工作职责:
1、负责智慧城市系统集成项目的售前工作,包括项目需求分析、方案总体设计与规划,及实施方案的拟订,设备配置清单确认、资源核实及整合等相关工作;
2、协助销售对用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整理客户对技术问题的咨询,确保项目信息的精准性,提出解决方案;
3、负责系统集成项目的组织管理与项目实施,制定编写投标文档、项目方案书、行业技术文档;
4、根据项目方案计划完成硬件产品和系统的安装和施工、测试或协助测试相关的硬件设备,负责跟进客户相关设备的型号参数、施工安装、后期维护记录等详细情况;
5、建立客户项目管理文档,详细记录施工情况及其他相关技术性问题,跟进客户使用情况,解决集成技术难题,调查与挖掘客户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6、负责对维护保养计划实施的工作项目及交付使用的情况予以跟进与处理,及时处理好报障等相关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7、负责招投标项目的组织和技术工作。
十三、信息安全工程师(1人)
待遇:待遇从优,薪资面议
任职要求:
1、根据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方向,量身定做合理且经济的信息安全的体系架构;
2、根据系统不同类型的业务所需要的安全等级,提供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方案;
3、担当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师,培训相关安全人员,并让培训普通员工了解企业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
4、建议合适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相关的网络交换设备,以及相关的安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5、指导安全人员处理实际安全问题,包括安全漏洞修补、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安全备份与恢复等;
6、指导安全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审计,配合相关部门输出审计报告;
7、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逻辑性强;
8、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具备能够独立的开展工作的能力。
工作职责:
1、善于沟通、能承担压力、性格坚韧,保密意识与工作责任心强;
2、三年以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验;
3、了解信息安全架构、信息安全标准和体系,熟练使用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拥有CISM/CISA/CISSP等相关证书优先;
4、熟练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fw、scanner、audit等)的配置及使用,了解VPN、PKI/CA、入侵检测、网络攻击、系统加固等安全技术,了解防病毒体系建设。
报名须知:
1、报名截止时间:日17:00前。
2、报名方式:请将完整版简历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务必为“应聘XXX岗位-XXX(姓名),因个人填写不详或弄虚作假造成的后果由个人承担。
3、简历通过筛选后,我们将以电话形式通知面试,请保持手机通畅。
4、联系方式:
联系人:孟女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建设部表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建设部表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建设部近日发出通报,表彰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标兵、先进个人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关于印发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津政发〔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日市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序 言................................................ 4
第一章&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总体部署...................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目标...................................... 6
三、总体部署...................................... 9
四、远景展望...................................... 9
第二章& 重点领域..................................... 10
一、电子信息..................................... 10
二、生物与现代医药............................... 11
三、能源......................................... 13
四、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 14
五、装备制造业................................... 15
六、都市农业..................................... 17
七、现代服务业................................... 18
八、资源与环境................................... 19
九、人口与健康................................... 21
十、城市建设与交通............................... 22
第三章& 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 24
一、信息科学与技术............................... 24
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25
三、新材料与纳米技术............................. 25
四、先进能源技术................................. 26
五、先进制造技术................................. 27
六、环境科学与技术............................... 27
第四章&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7
一、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8
二、建设功能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29
三、建设学科优势明显、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体系& 31
四、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32
第五章& 科技发展布局与国内外科技合作.................. 33
一、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 33
二、津西知识创新与孵化基地....................... 34
三、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 36
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36
第六章& 政策与措施................................... 38
一、制定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38
二、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38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 39
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40
五、加强科技法规体系建设......................... 40
六、加强科技发展的决策和组织协调................. 41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精神和要求,支撑和引领天津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以指导我市未来15年科技发展与创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技竞争的焦点不断前移,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趋势明显,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业群蓬勃发展,信息、生物、纳米、海洋科技等领域正在孕育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整合,国内外对科技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区域中心城市对创新资源聚集作用日益增强。
未来15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这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了基本方向。国家将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作为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和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环,为我市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进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发展集聚了巨大的能量。2005年,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了依靠科技创新追求更高水平、更加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引领与支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动力。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科技进步的战略地位,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技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对外开放促进了创新资源的流动,聚集了一批跨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移动通讯、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世界同步。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较完备的工程与技术学科体系和多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一批技术领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区。创新、创业和产业化的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发展和创新已经具备实现腾飞和新跨越的良好条件。
但是,我市未来仍将长期面临着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土地和资金供应日趋紧张、引进关键技术难度加大的严峻形势。同时,科技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不足,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不强,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重要产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一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未来十五年,我们必须更加突出科教优先发展,更加突出科技自主创新,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方向上超前部署,迎头赶上,使科技进一步肩负起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体制机制,广泛集聚创新资源,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原始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支撑和引领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紧紧抓住未来15至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满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巨大需求,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标志为:水平高、消耗省、环境优、体制活。
――水平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支撑经济发展高水平;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成为我国主要产业创新基地,保障自主创新高水平;增强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能力,建立与国际化港口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高水平。
――消耗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显著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根本转变,循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环境优。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改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的健康安全水平,成为社会和谐、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
――体制活。拥有国内一流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显著增强,成为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市。
到2020年,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掌握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
――掌握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基本实现资源重复利用,重点行业和滨海新区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取新水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掌握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数字内容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技术,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为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中心、航运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掌握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为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技术支撑。
――掌握重大疾病防治、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中心,城市公共健康安全设防严密,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完善,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集成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成较为完备的城市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应急和技术保障体系。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保持国内前列,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于国内前列,学术论文以及被SCI/EI收录和引用的数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才队伍建设国内领先,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居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公众科学素养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创新效率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真正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批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具备国际竞争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
1.满足紧迫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培育一批新兴科技产业,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2.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增强发展后劲,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加科技投入,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4.突出滨海新区研发和转化基地建设,优化科技布局,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增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与辐射能力。
2021至2050年,进一步提升知识创新与知识集成应用能力,加速城市知识化进程。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国际知名的研发机构、知识创新型企业,知识创造、传播、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使知识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到2050年,基本建成知识型城市。
为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按照中长期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对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及优先发展技术进行规划和布局。重点发展领域是指我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社会发展领域,优先发展技术是指重点领域中任务比较明确、基础较好,能够实现突破的技术群。
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先发展技术的原则:一是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二是具备较好的基础和优势;三是能够进入国家层面,实现与国家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衔接。依据这些原则,确定以下10个重点发展领域和46种优先发展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但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未来15年,必须采取自主创新战略,瞄准国内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前沿,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大力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积极推动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优先发展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与激光技术、数字技术。
1.软件技术
重点发展支撑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的关键基础软件,支撑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改造的通用软件、高端制造业嵌入式软件,面向重要领域的应用软件系统。
2.微电子技术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片上系统(SoC)及关键IP核,面向数字电视、DSL宽带等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射频发射与识别接收、图像与语音处理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与开发。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及配套材料与设备方面取得突破。
3.光电子与激光技术
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材料,功率型LED芯片制造与封装关键技术,LED系统设计及应用集成技术;新型激光器件,全固态激光器,激光加工与检测技术;先进传感、光电检测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光通信关键器件技术,激光、光网络器件技术;光电显示、光存储材料与器件;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开发应用技术。
4.数字技术
重点发展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数字电视开发与接收技术,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数字相机开发技术,等离子体平板显示技术(PDP),网络信息家电核心技术。
生物技术是继信息技术之后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虚拟药物设计与筛选、发酵工程等领域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是我市能够迎头赶上,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领域。未来15年,要把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技术、化学合成制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技术等作为优先发展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做大做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
5.医药生物技术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疫苗虚拟药物设计与筛选、药物基因组等技术;重点突破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制备与纯化、新型药物运载和给药、生物药物修饰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6.工业生物技术
重点发展代谢工程、过程控制、生物催化、微生物选育等一批基础性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生物催化在食品、化工、环保、石油等行业的应用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生物材料技术。
7.农业生物技术
重点发展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优质、高产、抗逆等)、单倍体育种、基因克隆和调控技术;发展动物细胞克隆、动物重大疫病检测、动物胚胎分割及性别鉴定、动物生物反应器利用等技术;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微生物农药与肥料、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微生态制剂等。
8.中药现代化技术
重点开发中药生产中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新型制剂技术;研制现代中药,开展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加强生物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重点突破红外指纹快速识别技术、中药 DNA分子标记技术、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检验、检测技术和标准的研究与应用,推进中药标准化和国际化。
9.化学合成制药技术
重点发展治疗心脑血管、老年病、内分泌、肿瘤、抗病毒等药物的定向合成、手性合成等药物合成新技术;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药物和氨基酸药物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生产工艺改进;开发市场规模大的非专利药;开发制剂新技术和药物新剂型。
10.生物医学及工程技术
重点发展医学超声成像关键技术与设备,新型功能成像技术和设备,新型人体生理与病理信号监测分析技术和监护设备;医用纳米生物材料与技术,骨科植入材料和医用塑料技术与产品;重大疾病的物理治疗与康复工程技术研究和设备,激光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移动医疗与远程医疗技术与设备。
11.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技术
重点发展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治疗性克隆等技术,重建受损的组织、器官;重点突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生物粘附等关键技术。
能源紧缺及能源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节约常规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我市在新能源与节能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绿色化学电源和薄膜太阳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带动了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15年,我市能源领域要坚持保证供应、节能优先、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原则,实施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以节能和能源效率改进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高效存储及转换技术、核能安全利用技术等为优先发展技术,重点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多样化利用。
12.节能和能源效率改进技术
重点发展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交通节能技术;重点突破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节能技术,煤的经济、高效、清洁开发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工业过程低温余热的高效回收技术。
13.可再生能源技术
重点发展高性价比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氢能综合开发应用技术,海上风场发电技术,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转化技术;重点突破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拓展应用技术。
14.能源高效存储及转换技术
重点发展新型高容量、高功率、长寿命动力型二次电池制备技术,氢能高效存储与转换技术;重点开发新型电池材料制备技术,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技术。
15.核能安全利用技术
重点研究低温核能供热利用技术,核能与海水淡化耦合的应用技术,为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正向原材料多元化、生产流程一体化、产品精细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开发高附加值化等方向发展。天津是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研发与产业化体系,石化、化工行业已成为我市的重点支柱产业。未来15年,我市要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的国际一流炼化―体化装置,成为国家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要围绕我市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中、下游产业链的延伸,着力解决工艺创新――过程设备优化和工程放大――系统集成三个环节上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石化下游产品,在工艺过程创新、系统集成、节能降耗及节约资源等不同层次上有所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优先发展绿色化工过程技术及装备技术、石化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技术、膜技术与膜材料。
16.绿色化工过程及其装备技术
重点开发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短流程工艺技术,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和结晶、精馏、空分等静态成套化工分离装置及其智能化控制系统;重点突破大规模化工短流程工艺技术及其装置的核心技术,保护资源、节能降耗、降低水耗及减少污染方面的关键技术。
17.石化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技术
重点开发石化及下游产品的新型催化技术,碳一化工新技术,高性能聚烯烃树脂合成新技术新工艺,合成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清洁汽柴油生产技术,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反应过程强化技术,新型高效乙烯裂解技术及设备,重质含硫原油加工技术;重点突破以煤、天然气及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聚烯烃合成新技术。
18.膜技术与膜材料
重点开发中空纤维膜材料、膜组件、膜装置的制备技术,模块化技术,在线检测技术,成套装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技术,膜生产与应用过程中的标准化技术;开发复合膜、气体分离膜和管式膜、无机膜等材料制备技术;重点突破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连续流微滤(CMF)装置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海水淡化前处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等领域的工程应用技术。
装备制造业正向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自主开发和系统成套能力较弱。未来15年,振兴天津装备制造业必须增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开发能力,在技术创新和装备成套上获得重大突破,大力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的研发、集成与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天津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优先发展成套装备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汽车及零部件配套技术、先进冶金及高档金属制品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技术。
19.成套装备技术
开发先进工作母机和民航特种装备与系统、新型电力电子装备、精密加工装备、汽车装备、智能化生产线及装备的系统成套技术;重点突破数字技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化智能化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20.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发展绿色设计与制造、智能自修复与再利用、计算机集成、微机器人、极端加工等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
21汽车及零部件配套技术
重点发展汽车配件制造新技术及汽车零部件配套技术,轿车车身设计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环保技术,轻量化材料制造及应用技术,电动汽车开发技术,燃油汽车环保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
22.先进冶金及高档金属制品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对钢铁工业长期发展具有影响的前沿技术,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技术,钢管连续轧制过程控制及特殊连接技术,板型控制技术,高档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及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关键技术;开发有色金属再生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3.高性能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技术
重点发展高性能液压、气动、密封元器件和系统的制造、检测技术,特种轴承、高精密轴承及大型轴承设计制造技术,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高速、重载齿轮设计制造技术;重点突破基础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关键技术。
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体系,加强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对于实现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未来15年,以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健康养殖与安全种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等为我市优先发展技术。
24.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重点发展农作物育种新方法和新材料技术,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制种、加工、检测等产业化技术,蔬菜、花卉种苗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畜禽新品种改良及繁育技术,名优水产种苗繁育及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
25.健康养殖与安全种植技术
重点发展土壤污染调控与修复技术,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安全使用技术,产地环境监测、外源投入品控制和农田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畜禽、水产养殖预警关键技术与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畜禽粪污无公害处理技术;开发畜禽、水产安全饲料、药物等农业投入品;开发温室设施及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和设备。
26.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
重点发展果蔬、水产加工关键技术,畜禽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技术与设备,农产品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开展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胶囊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发展气调、生物、物理保鲜新技术,农产品运输保鲜新技术;开发保鲜新材料和新装备。
27.农业信息化技术
发展精准农业,推动地理信息、遥感、卫星定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发展农作物耕作、播种、除草、施肥、灌溉、产量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技术和农业精确喷施技术,设施农业的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精细养殖,重点开发畜牧品种核心群管理系统、繁殖管理系统、饲养管理系统、疾病防治系统;开发水产养殖动态监控系统;发展安全农产品可追溯数字技术;开发适用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快速提升天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港口大都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未来15年,要坚持创新为本、应用驱动、分层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现代服务行业,重点突破关键技术,优先发展支撑现代物流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金融保险服务支撑技术、城市信息化与信息服务技术。
28.支撑现代物流的关键技术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多式联运技术;重点开发数据采集、交换等核心技术,异构数据互联互通技术。
29.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
重点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共享技术,信用评估体系及相关技术,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移动代理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系统关键技术。
30.金融保险服务支撑技术
重点突破与金融保险服务相关的数据管理、共享与分析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核心支撑技术。
31.城市信息化与信息服务技术
重点开发城市建设与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政府信息化、社区信息化领域的技术集成应用技术,数字内容产品为主的信息增值服务;重点开发与城市信息服务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等。
资源与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我市在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基本保持稳定,初步建成节水型城市,建立了国家生态产业园示范区和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但是,水资源短缺、生产方式粗放和生态环境脆弱仍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未来15年,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创新相结合,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相结合,重大工程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城市。优先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综合节水技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技术、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32.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重点开发多水源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估技术,地下水资源开采布局和控采技术,多水源下的优化配置方案和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技术;重点突破水资源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技术,再生水安全利用技术,雨洪水调蓄与利用技术,地下水利用与修复技术,微咸水开发与利用技术。
33.综合节水技术
重点突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关键技术,典型工业企业节水减排技术;推广行业适用共性技术;开发应用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等农业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及器具等建筑节水技术,给水工程系统中降低管网漏失率技术以及管理节水技术。
34.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开发低成本海水淡化成套技术,突破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及多联体耦合设备国产化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大规模循环冷却成套技术装备,大规模海水净化工程技术,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大生活用海水利用技术,海水新型制盐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研究海水利用的环境影响,制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技术标准。
35.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
重点开发废物最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典型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及“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重点突破循环经济发展中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物和废旧产品综合利用技术,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重点开展行业环境技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展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的模式研究。
(36)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重点开发区域污染综合调控与产业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大气及多介质复合型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水环境的生态管理技术,开展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暴露水平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发城市饮用水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环境养护技术,资源性缺水城市景观水系生态重建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湿地、海岸带及其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技术及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技术。
全面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公众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口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战略任务。未来15年,要以提高人口素质、防治严重危害本市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为重点,开展集成创新,全面提升本市防病治病整体水平和抵御各种生物、化学等侵袭的能力和防控水平,建设安全健康城市。优先发展重大疾病防治技术、遗传性疾病防治与优生优育技术、公共卫生关键技术、食品安全技术。
37.重大疾病防治技术
以攻克某些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强细胞生物技术、分子生物技术、蛋白质组技术等高技术研究;针对乳腺癌、肝癌、血液病等重大疾病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在高技术应用研究与临床诊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38.遗传性疾病防治与优生优育技术
以保持高避孕率水平、提高避孕有效率、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开展安全有效避孕、节育等生殖保健新技术研究;重点突破胎儿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等产前筛查、诊断与治疗技术;探索建立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框架下的管理与评估体系,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率。
39.公共卫生关键技术
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和行为干预、综合治疗与成效评估管理模式的研究;针对传染性疾病,完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病原体检测、监测和预警系统;开展重大传染病流行规律与传播机制的研究与相关疫苗的研制开发;开展针对环境污染引起的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干预策略和控制技术研究。
40.食品安全技术
根据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的全程控制原则,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和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在食品安全危险性评估、检测、控制、预警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增强城市载体功能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安全、地质灾害和人居环境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15年,我市城市建设与交通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增强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创建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优先发展港口建设关键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技术、城市人居环境技术、绿色建筑与建材技术、农村城镇化技术。
41.港口建设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港口建设与港区海洋生态保护技术,新型港口工程结构与建设技术,大型原油码头建设新技术,天津港“港岛”吹填技术,港口建设与运营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加强引进技术与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建设国际化港口提供技术支撑。
42.智能交通技术
重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地图制作技术,高精度卫星定位及电子导航技术,高灵敏度监视传感器关键技术,抗干扰通讯技术;建设并完善交通指挥控制系统,交通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交通电子监控系统,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
43.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技术
重点开发高危化学品运输和燃气输送动态监控管理技术,海底地壳运动与地震预报及实时监测技术,中短期地震预测预报关键技术,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技术,重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预警和监测技术,防洪体系安全评估及风险评估技术;互联网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海量数据灾难备份技术。
44.城市人居环境技术
结合城市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与改善,重点研究城市人居环境模型的构建技术和城市环境模型素材库建设技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技术,城市环境虚拟现实和模拟的关键技术。
45.绿色建筑与建材技术
重点开发复合墙体材料,保温防水涂料,纳米改性建材,特种水泥等新型环保、节能、功能性建材;研究建筑节能、大型桥梁、深基坑和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与方法。
46.农村城镇化技术
重点研究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与改善技术,大城市周边城镇先进规划技术与方法,农村城镇化虚拟现实和模拟技术。
应用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支撑基础性学科发展,并为前沿技术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更加侧重与技术的衔接。前沿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要技术,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更新换代和培养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我市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开发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使命,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鼓励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自由探索,围绕国家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追踪科技发展的前沿与热点,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源泉,形成面向重点产业、兼顾国家需求、体现区域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格局。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迅速、研究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现代技术之一,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经济发展和国防等各个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未来15年,我市要围绕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及应用这一主线,突出信息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电子学与信息光电子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技术三个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性技术研究。
信息与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开展海量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可信可控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信息电子学与信息光电子学重点开展微纳电子学、电子与光电子集成技术、新型信息光子学与光电子学效应与器件研究。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技术重点开展生物信息学、量子信息学及其技术的研究。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过程的基础科学,已呈现由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特征,在工业、医学、农业等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重点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断治疗新方法、生物技术育种、医药新技术五个方向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重点开展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研究。细胞生物学重点开展细胞活动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干细胞及其分化与调控技术研究。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断、治疗新方法重点研究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蛋白质功能,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断、治疗新方法,疾病诊断中高灵敏度检测、成像技术和方法。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发展动植物转基因及细胞克隆技术,动植物、农业微生物细胞工程技术。医药新技术重点研究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新型药物筛选模型,现代中医药理论,化学药、现代中药制备新技术、新方法。
材料是保障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15年,我市要围绕新一代关键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通用材料高性能化、新材料制备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六个方向进行科研布局。
信息材料重点发展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光子材料和磁功能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发展可控生物降解材料,具有天然生理功能的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材料,环境响应医用材料,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评价方法。通用材料的高性能化重点发展通用材料新的制备技术,通用材料的界面改性技术。新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改进,高纯度功能化合物及合成工艺,不对称合成方法与工艺,新催化材料与新催化反应及技术,超分子化合物新结构设计及组装合成技术,新型复合材料制备理论和方法。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开展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表征,纳米加工与纳米器件,纳米效应及其评价研究等。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电、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能源领域重点瞄准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新能源规模利用的新原理和新途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途径、高效储能技术和基于新原理的高效节能技术四个方向开展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创新的科研成果。
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重点研究煤炭转化及洁净利用过程中的新原理,石油高效、清洁利用与转化新原理和新方法,天然气高效、清洁利用和储存与转化新原理和新方法。新能源规模利用的新原理和新途径重点研究高能绿色一次和二次电池新体系、新原理,新型电池结构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原理和新途径重点研究生物质能新原理,可再生能源能量转换和分布式发电最大效率转换控制技术,多种能量联合循环分布式发电技术,适合不同可再生能源特点的高效、高可靠性功率变换技术。基于新原理的高效节能技术重点研究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方式和技术,高速(低速)条件下的机电磁能量转换理论与关键技术,新型电机节能原理与方法,建筑节能新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代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物质主体和产业基础。结合我市的基础和应用发展需求,重点开展高端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两个方向的研究。
高端制造技术重点研究高精度和智能化制造系统,微型机械设计与极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重点研究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支撑技术,机电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极限环境下的特种机器人设计与制造技术。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寻求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环境科学技术要加强对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污染物传输、室内污染、生态修复的机理及技术四个方向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原始性创新成果。
大气污染方向重点开展城市及区域性空气复合性污染的形成机理、危害评估与防治技术研究。污染物传输方向重点开展土地、固体废物、底泥⑺濉⒖掌嘟橹手湮廴疚锎?及调控技术)的研究。室内污染方向重点开展室内空气污染的机制、演变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生态修复方向重点开展污染水体、土壤、底泥的修复理论与技术等的研究。
按照增强主体、注重制度、促进互动、培育集群、聚拢人才、优化环境的思路,以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机构,构建有利于各类创新主体有机联系的创新网络,加快提升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创新效率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促进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形成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制度建设,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活力和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
1.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继续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航企业,尽快形成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研究开发能力。
2.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突出产学研结合,继续组建、认定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市级工程中心和新兴领域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强化共性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的工程化集成开发,促进优势科技领域的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发挥高校和大院大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发优势产业的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促进科技优势与产业优势的结合。
3.推动企业集群化创新
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领航作用,建设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创建知名品牌,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软件、环保、绿色能源、现代中药、生物、纳米等领域的企业集群化发展,提高集群内创新要素及创新网络的协同互动和产业创新效率。依托产业集群,围绕企业创新需求,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扶持集群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互动,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4.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建设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与活力。鼓励和推动乡镇企业、街办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转变成机制充满活力、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区县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园,不断优化民营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支持企业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津建立研发机构,制定措施促进外资企业技术创新本地化与成果产业化。
整合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公益性科研机构等科技服务资源,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能力,实现官产学研金之间的有机互动,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不断完善天津科技网,形成科技创新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网络化整合。突出共享机制建设,集成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立和完善科技文献信息平台、大型仪器协作共用平台、技术标准检测平台、实验动物平台、化学试剂与同位素平台、软件测试服务平台、科普条件平台等,促进公共科技条件资源的共享,营造有序的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环境,提高科技设施的使用效率。
2.完善科技产业孵育体系
面向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企业孵化器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企业家和创业人才。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软件、生物等专业孵化器;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孵化器和专业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各类科技园和大型企业孵化器,形成软环境及硬件设施国内一流、布局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产业孵育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完善技术交易、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功能,提高深度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的服务范围,提高专利及商标代理、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建立起适应天津经济、科技和贸易发展需求的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形成北方技术交易与产权交易集散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4.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整合现有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吸纳民间资本,培育若干规模化的骨干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等来津建立分支机构,搭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平台。
立足重点学科,以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为主体,以知识创造和突破前沿技术为目的,聚集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强化重点实验室、知识创新团队和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体系。
1.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依托高校,强化国家和市级重点学科的能力建设,加强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继续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巩固化学化工、数学等学科优势,加快材料、生物、卫生、医药、机械、环境和管理等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发展量子信息技术、生物信息学、认知科学等一批新兴学科,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结合重点学科,争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挥带动作用,强化部、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共建和认定,完善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2.加强知识创新团队建设
以科技帅才为核心,加强学术和学科之间的交流,培育和汇聚知识创新团队。以重大项目和平台为纽带,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团队评价标准,在科研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优先支持各类创新团队的建设,形成一批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和部市级创新团队。
3.鼓励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建设
重点围绕生物技术、环境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水资源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问题,通过网络化、虚拟化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跨学科研究中心,建立有利于多学科联合、技术交叉融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联合承担国家和本市知识创新的重大科研任务,为重大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强化制度创新,重点解决制约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院所持续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发挥科研院所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1.推进转制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
继续推进企业化转制院所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形成合理的利益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技术创新活力。促进中小转制科研院所建立民营机制;鼓励规模较大的转制科研院所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依托有实力的转制科研院所组建创新型企业集团,支持其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优先支持从事共性技术和竞争前技术研发,鼓励院所组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科研中试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的骨干力量。
2.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型院所改革与发展
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增强公益型科研院所创新实力。建立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科技投入机制,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给予相对稳定支持。建立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评价制度,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科研机构开放合作的有效机制,改革用人制度,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和大学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加速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整合我市驻津院所和市属院所、高校、医疗机构等方面的公益性研究资源,在水资源、环保、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按照国内领先、接轨国际的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公益型研究院所。
以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为核心,以津西知识创新与孵化基地、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功能明确、相互衔接的“两基一带”科技发展布局。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速提高滨海新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全面提升新区创新引领、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把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新技术原创地和承接地。
1.充分发挥新区创新引领功能
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新区六大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加快推进滨海高新区建设,成为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建设的领航区。到2020年,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5%,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
2.大力强化新区创新资源的集聚功能
广泛集聚各类创新主体,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市区研发机构入驻新区或建立分支机构。建设综合性的滨海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和引进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促进技术向新区转移。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滨海新区创业,支持新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的国内外专家和智力。大力发展新区技术、人才、投融资等要素市场,显著增强新区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集聚功能。
3.强化新区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功能
营造区域科技联合的环境,搭建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不断强化新区面向“三北”乃至全国的科技服务与辐射功能。通过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成果的大进大出,提升滨海新区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扩大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创造条件,先行先试,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自主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滨海新区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引导性投入,积极探索官产学研金相结合、利益共享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吸引风险投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研发与转化。试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支持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试行加快跨国公司本地化技术转移与扩散的政策,推动合作研发和技术扩散。探索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和人才政策一体化的途径,率先形成一套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以地处津西的高校密集区和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充分发挥知识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强化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功能,形成原创能力强、科技人才密集、创新创业活力强的知识创新与孵化基地。
1.强化知识创新功能
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及其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互动,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科技资源,面向新材料、绿色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优势领域,加强首席科学家领军的知识创新平台建设,显著提高知识产出水平,建成全国一流的知识创新基地。
2.强化人才培养功能
面向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造就满足多方面需求、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依托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培训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建设服务天津、辐射全国、手段先进的规模化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3.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功能
以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周边高校及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集成产、学、研等各类创新资源,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级孵化力度。重点建设生物医药园、新材料园、软件园等专业孵化器,鼓励发展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其他各类孵化器。积极引进各类创业人才,承接国内外知识创新成果,孵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成为我市设施完备、服务一流、功能完善、创新能力强的重要孵化基地。
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着中关村高新区、廊坊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等产业区,是全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要依托京津冀的研发和产业化优势,加强沿线城市及其开发区的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和集群化发展,形成我国近距离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创新支持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1.加快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规划建设
在国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京津冀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天津段)建设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武清开发区、北辰开发区、东丽开发区、滨海高新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沽海洋开发区等的产业分工和布局,完善产业协作链条,推动移动通信、软件、生物、现代中药、现代物流、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区域集聚发展。
2.建立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协调机制
建立政府和民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协调组织,促进产业带各节点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协调推动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产业带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引导产业带各城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营造滨海新区良好的产业化环境,积极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向滨海新区转移和转化。
积极推进多层次、多种类型的跨区域科技合作,促进地区间的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互惠共享。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好两种资源,在开放中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1.重点推进以京津冀为核心的国内科技合作
落实京津冀科技发展规划,持续推进京津冀科技合作。重点开展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中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北京及中央所属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在津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科技合作。从共同需求切入,积极开展和推动环渤海地区各方的科技协作与交流,联合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与国内其他省市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集聚和吸纳国内科技资源,发挥天津作为科技中心城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2.积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主动寻求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积极开展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稳步发展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在津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促进外国资本积极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和培育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并购,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加强海外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的合作共建。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本市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的科技合作项目,提高科研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1.全面落实国家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强化落实本市已有的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对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制定和落实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扶持科技中介机构的政策措施。
2.围绕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完善企业牵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机制,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中。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参与创新成果的集成与应用。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中试、孵化机构。
3.充分发挥金融工具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建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规模,探索科技型企业多种融资模式。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规模,完善资助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切实依法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强化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
2.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探索发展新型金融工具,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信用体系等有效手段,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
1.利用重大科技任务引进、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专家和团队。使用好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在本市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中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积极引进吸纳海内外高级人才,推动人才、基地和项目一体化发展,以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吸引、凝聚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2.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大力开发科技人力资源,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调整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发展成人教育、在职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程,造就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3.支持企业人才建设。引导企业加大人才投入,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和管理骨干实施股权激励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围绕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打破单位和部门限制,允许兼职兼薪,建立产学研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从事企业科技开发工作。
4.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落实人才政策,切实提高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和氛围;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健全科普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公众文化素养,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建立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1.制定并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本市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
2.建立和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行之有效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鼓励和保护科技人员创造和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4.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以专利为基础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推进模式和运行机制,力争在具有市场优势和原始创新突破的技术领域,形成国家技术标准或国际技术标准。
1.落实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对上位法进行跟进与细化,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制定并实施《天津市科学技术条例》、《天津市科技投入条例》、《天津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天津市科技资源共享条例》、《滨海新区创业投资有限合伙条例》等法规。
2.针对颁布的科技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加强执法监督,为科技发展良性运行奠定法制基础。
1.将科教兴市战略上升为天津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各级政府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责任制度,强化依法行政。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政府科技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发展战略决策信息收集、研究、传递效率,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围绕关系全市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统筹规划,组织和整合创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联合培养研究型人才。
3.遵循科技创新的系统规律,注重不同创新阶段的联系与衔接,进一步强化项目集成,调整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模式;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估和信用体系建设;根据项目的市场化程度,按照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组织方式,分类实施。
《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我市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制定有效的措施。一是建议由市委、市政府颁布“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二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些重大科技问题,从纲要中遴选若干重点,纳入“十一五”规划,陆续启动实施,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要落实好国家科技大会相关政策,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紧研究制定若干具体的配套政策。总之,未来15年,是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和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增强科技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振奋精神,迎头赶上,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做出不懈努力!
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 1
(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
(二)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2
(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3
(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3
(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显著.............. 4
(六)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4
(七)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5
(八)区县科技进步取得突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得到提高 5
(九)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科技投融资渠道........ 6
(十)加大了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力度,促进了科技资源聚集和整合&& 7
二、“十一五”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9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11
(一)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技术..................... 12
1、电子信息...................................... 12
2、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 13
3、能源.......................................... 15
4、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 17
5、装备制造业.................................... 18
6、都市农业...................................... 19
7、现代服务业.................................... 20
8、资源与环境.................................... 21
9、人口与健康.................................... 23
10、城市建设与交通............................... 24
(二)重大科技专项............................... 26
1、半导体照明.................................... 27
2、基础应用软件及高端通用芯片.................... 27
3、节能环保汽车.................................. 28
4、膜技术及产品.................................. 29
5、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30
6、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良种产业化................. 31
7、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32
8、生物质利用................................... 32
9、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 33
10、海河下游及渤海湾污染防治与修复............... 34
11、重大疾病防治................................. 35
12、风力发电设备................................. 35
(三)重点培育的新兴科技产业..................... 36
1、软件产业...................................... 36
2、生物产业...................................... 37
3、现代中药产业.................................. 38
4、绿色能源产业.................................. 39
5、环保科技产业.................................. 39
6、水资源产业.................................... 40
7、纳米与新材料产业.............................. 41
8、海洋科技产业.................................. 42
9、民航科技产业.................................. 43
10、科技服务业................................... 43
(四)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 44
1、信息科学与技术................................ 44
2、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45
3、新材料与纳米技术............................. 47
4、先进能源技术................................. 48
5、先进制造和自动化技术......................... 49
6、环境科学与技术................................ 50
(五)科技创新体系............................... 50
1、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0
2、加快形成功能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51
3、加快形成学科优势明显、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体系& 52
4、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52
(六)科技投融资与基础条件平台................... 53
1、新型科技投融资平台............................ 53
2、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54
(七)科技发展布局与国内外科技合作............... 54
1、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 55
2、津西知识创新与孵化基地........................ 56
3、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 57
4、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58
四、政策与措施....................................... 58
(一)制定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58
(二)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社会化科技投入体系....... 59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 60
(四)加强科技法规体系建设....................... 61
(五)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61
(六)加强科技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61
天津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的关键时期。我市科技发展要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加强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此,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津政发〔2006〕7号)和《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本规划。
“十五”以来,天津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组织实施了33个科技专项和6个科技工程,共落实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62项、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765项、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98项,加快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步伐,推动了产业技术和结构的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
国家公布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自1995年以来,我市科技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前列,近四年连续位居第三。2001年至2004年的四年中,我市累计获得国家科技项目资助经费达6.5亿元。建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级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在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生物芯片、中药现代化、纳米材料、绿色电池、电动汽车、水资源及综合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较明显的科技优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两院院士由2000年的20位增加到2005年的31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4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1人。2004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7.88万人,科学家与工程师5.56万人,万名公民中科技人员达79人。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了46个驻津和113个市属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一批国家驻津科研院所成为国内相关行业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的龙头单位以及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质量检测的核心单位,72个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建设完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成果推广中心6家。建成市级研究中心8个、工程技术中心17个、企业技术中心140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0个,其中3个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大型科研条件设备共享信息网络正式启动,汇集了全市102家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1000多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等机构不断探索新的运转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市高新区、市开发区、保税区已经成为天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
全市专利申请量由2000年的2787件增加到2004年的8406件,专利授权由1611件增加到 2578件。专利申请量首次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大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