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戒游戏瘾样戒“手机”瘾

想戒掉手机瘾?把屏幕调成灰色吧!
[添加时间]: [来源]:网摘
  我已经变灰了,感觉很好。
  为了戒掉手机瘾,我加入了一小群人的行动,把手机屏幕调成了灰色――去掉颜色,调成从白色到黑色之间的一系列灰色。这种做法最初是由技术道德专家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推广的,只显示灰色的目的是让绚丽的屏幕变得不那么诱人。
  我已经变灰几天了,它极大缓解了我不停查看手机的不安情绪,这表明,戒手机瘾的一个方法可能是,从根本上让手机变得更糟一点儿。结果证明,我们就是动物,容易被鲜艳的颜色吸引。
  Facebook和谷歌(Google)等硅谷公司知道这一点,他们越来越关注应用神经科学,想知道大脑对应用程序的颜色到底作何反应,什么能带来快乐,什么能吸引眼睛。新研究表明,颜色对我们对优先级和情感的理解有很大影响。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想被屏幕迷住。本周,苹果公司的两位主要投资人基于对“长期健康”的担忧,要求该公司考虑如何帮助父母限制孩子使用iPhone和iPad。一些早期科技员工也在越来越多地发起运动,对他们制造的产品发出警告。许多消费者开始担心这一切对我们的思想会产生什么影响。
  华盛顿市场营销公司SalientMG的首席执行官梅克?麦凯维(Mack McKelvey)表示,她知道为了让你玩的时间更长――并且放下后更快再拿起来――手机都在使用什么样的花招。
作者把手机调成了灰色,让它变得不那么吸引人
  “你不会买黑白包装的麦片,你会买特别令人兴奋的彩色盒装麦片,这些应用开发出很酷的磁贴、很酷的形状、很酷的颜色,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刺激你,”麦凯维说。“但外面有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我们不应该住在手机的世界里。”
  她也决定把手机调成灰色。但这比她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我花了大约40分钟才搞定。他们把它的设定藏得很深,”她说。“你必须真的想去改它才行”(如果你想试试,这里有一些建议)。
  Facebook等公司在向Neurons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Z?拉姆索(Thomas Z. Ramsoy)寻求建议。Neurons是哥本哈根一家成立四年的公司。该公司使用脑部扫描和眼球追踪技术来研究应用、更新和未来技术。他们经常测量消费者在与手机互动时的脑电活动,比如在发短信和浏览Facebook时。
  拉姆索表示,这样做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开发一种激发愉快情绪、吸引眼球、同时不会吓跑消费者的产品。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Facebook是他的公司最大的客户,宣传了该公司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现在业务太多了,我们都有点不敢相信,”他说。
  “在吸引注意力方面,颜色和形状是敲门转,注意力是新的货币,”他说。“界面最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不要令他们不安,也不要故意侵入他们的空间,这是个微妙的界线。”
  拉姆索表示,调成灰色的作用在于恢复选择权。
  拉姆索表示,公司使用颜色来鼓励潜意识的决定(比如,我本想打开电子邮件,结果却打开了Instagram,因为看见了它鲜艳的图标)。把手机调成灰色消除了这种操纵作用。拉姆索表示,它恢复了“控制注意力”。
  “这是个很棒的主意,”他说,“你得把声音也关掉。”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研究颜色与情绪关系的研究员比维尔?康韦(Bevil Conway)表示,硅谷可以通过使用更体贴的配色方案来帮助缓解手机成瘾。
  “颜色不是探测物体的信号,它的作用其实很基本:它告诉我们什么可能很重要,”康韦说。“如果你面对大量的颜色和对比,那么你的注意力处于不断被转移的状态。你的注意力系统一直在提醒你:‘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康韦表示,人们在规划起居室的装饰时,会考虑配色方案,他们也同样应该考虑手机主屏幕的配色。
  “如果你有一个配色方案,你的手机会看起来令人愉快,而且不会让你上瘾,这需要刻意为之,不过当然,没有哪个公司希望你这样做,”他说,“因为他们想让你玩手机。”
  硅谷正在争夺我们的关注,我常常觉得我是自己眼睛的最后一个控制者。把手机调灰之后,我并不是突然之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但我觉得自己对手机的控制力增强了,它现在看起来像个工具,而非玩具。我打开它写邮件时,我忘记这个目标、转而去浏览Instagram的可能性变小了。我排队买咖啡时,这个灰色的平板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个令人愉快的玩物了。
  这种转变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对它还有一点选择权。
  ios10或更高版本调节方法:
  设置 & 通用 & 辅助功能 & 显示调节 & 打开色彩滤镜(选灰度)
  本文地址:  文章整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关注生活妙招网微信公众号方法1:搜索微信号"lifeskillcn"方法2:搜索"生活妙招网"方法3: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最新推荐 >>
相关内容 >>
内容评论 >>
猜你感兴趣
关键词链接快速戒除手机瘾和网瘾已被浏览819次更新: 10:25:44
咨询次数:4 次咨询费用:1600 元案例类别:青少年网瘾运用的技术: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案例简述:&&&&&&来访者:男,年龄14岁主要问题:手机瘾和网络游戏瘾来访者自述来访者是初二的学生,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逐渐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半年之前,求助者是断断续续的玩手机,上网玩游戏。那个时候玩手机,上网玩游戏是在周六和周日玩,平时在上学的时候不怎么玩。当时,家长也没怎么在意,觉得孩子周六周日休息,就让他玩手机和游戏放松一下。可是,在一个多月之前,孩子开始长时间的玩手机了。即便是在周一到周五正常上学的时候,晚上偷偷的也会玩到很晚,以至于影响白天的学习。一开始,家长提醒他,不要玩手机了,要早点休息,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孩子当初还听,慢慢的家长的提醒没有效果了。在一周之前,孩子在家长的再三提醒下置若罔闻,还是晚上偷偷的玩手机,一直到了深夜还在玩。当家长悄悄地推开孩子的房门之后发现,孩子沉浸在手机游戏当中,一怒之下,抓过孩子的手机,当即摔在了地上。孩子看到了被摔坏的手机,闷声不吭的用被子蒙住了头。结果,第二天早上该起床上学了,孩子没有任何动静,依然躺在床上不起来,不去上学了,以此来对抗家长昨天晚上摔手机那件事情。孩子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家长说得多了,孩子恶语相向情绪激动,弄得家长也没辙了。就这样,孩子和家长僵持了三天,家长妥协了,以可以让孩子每天玩三个小时作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去上学了。孩子虽然去上学了,家长明显感觉孩子的心思没在学习上而在手机上。这样持续下去,孩子肯定会放弃学习的,为此,家长就带着孩子前来咨询了。——Psy525.cn咨询经过:&&&&&&原因分析一、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无处不在。学生的上网情况,从电脑发展到了手机。很多学生不能分清网络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无节制地上网,染上了网瘾。在上网学生的传染下,网瘾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别人,引诱更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他们的行为带来的恶劣影响。二、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负,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产生挫败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和价值感,然后,转向玩手机和游戏,从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找到自我价值。常常以“退缩”、“逃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三、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在网络游戏中的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就会得到赞美和鼓励,这一种成就感可能是对一些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就是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剂四、青春期影响。求助者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青春期发育导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增强以及心理发展不平衡等使他感到痛苦而迷茫。当他无法获得相应知识,解决青春期困惑时,他就会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五、孩子承受着现实的压力,社会对求助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升学、就业、家长期望、榜样等都给他带来很大压力,危机意识、生存意识明显增强。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帮助他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就会通过网络逃避问题、转移压力。六、求助者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社会在不断的发生逐渐变化,思维活跃的求助者了解最新的互联网知识技术,其家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素养却不高,使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阻碍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导致他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七、孩子在游戏中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攻击性孩子通过游戏,释放了很多对于比如说社会的一些不满,这种不满包括了对家庭,对学校这种。帮助求助者戒除手机和网瘾的治疗步骤/方法:&1、首先要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在上网过程中应保持平静心态,不宜过分投入。还要告诉孩子上网的坏处,比如容易近视,晚上容易做噩梦等。&2、然后,给孩子定了有个规矩,在遵守规矩的前提下并不反对孩子适当上网玩游戏,规矩主要是:每天限制孩子上网两个小时,而且必须是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才能上网,如果周六周日,可以帮助家里完成一些家务活之后奖励上网时间,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办事。3、用孩子的表现积分来兑换游戏时间。这些时间要根据儿子的表现的变化而定,比如周五完成不了作业,那周六玩游戏的时间相应就会减少。要培养尊重规则,更要让他学会自己选择&,"比如这次期末考,如果有3科95分以上,暑假每天的游戏时间就由你自己安排。"让孩子自己安排,也是让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如果他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学业),就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游戏)。4、平时在闲暇的时候,多带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通过户外运动让孩子了解到生活还是有很多层面的,自己的生活不用局限于网络。5、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在玩游戏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去留给自己。这个是指,有些孩子玩游戏,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游戏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游戏。比如,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监督执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个边界。就是,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6、帮助孩子认识游戏背后的东西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这个是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学者或者文章在讨论说,游戏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成瘾,或者说设计游戏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家长可以在有引导的状况下,和孩子一起去看这些。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游戏更加健康的态度。7、帮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做一个有趣的人那么,在一个家庭当中进行这种游戏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学习和借鉴的。比如说,当希望孩子他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你怎样通过一种游戏化的设置能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成就感,或者说在你们的一个沟通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元素,让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旧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8、使用阳性强化法,一开始给孩子定目标,一整天不玩电脑,如果做到了,就可以去吃自己很喜欢吃的东西或者买一个自己一直想买的小玩具之类的。然后是三天不碰电脑,一个星期,一个月,慢慢延长这个过程。最终达到戒网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监督人,随时监督戒网瘾的人,并且对于他做到预定目标。9、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10、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11、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玩手机的时间,最终达到偶尔玩手机上网或不玩手机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手机6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4小时,第二周2小时,第三周1小时,第四周半个小时。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12、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13、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调整和专业指导,让求助者戒除了手机和网瘾,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开心快乐的去学习了。通过咨询,也让家长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接下来根据家长的反馈和孩子的表现,在后期给求助者做了几次跟踪强化训练,巩固孩子已经取得的良好行为效果,最终实现孩子完全脱离网瘾,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经验感想:&&&&&&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它可能是一个结果。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当中,本身就需要被处理的一些情结,一些动力。所以这一部分家长的及时求助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长时间的玩手机和游戏,听不进家长的任何话了,孩子的情绪急躁,不和家长有任何的沟通和交流,情况较为严重了,要及时的求助于心理咨询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咨询经验: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手机: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作者开通的推广服务作者的经验
大家在经验上传时间:
一点一分钟02:如何戒掉手机瘾?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28
一分钟看不了一场电影,读不完一本书,但是可以看完一期节目,收获一分知识。一点一分钟,多少学一点!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怎样帮孩子戒掉手机瘾?-中青在线
07版:健康中国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往期回顾 &&
怎样帮孩子戒掉手机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关注Q心理&&&&看“手机家规”
&&&&“孩子暑假天天玩手机怎么办?”“现在的孩子很多手机控、电脑控,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们远离……”今年7月进入暑假以来,中国首家青少年心理护航平台“Q心理”上来自家长的提问明显增多,不少家长为孩子沉迷手机这件事焦虑不已。
&&&&安徽新华书店集团去年开展的暑期生活大调查显示,24000多名学生中,每天用电子产品在1~2小时的占了63%,25%的孩子每天使用2~4小时,还有9%的孩子竟然在4小时以上。
&&&&找到“上瘾”原因&对症下药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Q心理特约咨询师齐海静表示,孩子沉迷手机,获得认同假象,却离现实中的亲子交流越来越远。家长如果想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到底是什么。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第一类是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第二类是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第三类是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立下“手机家规”&以身作则
&&&&Q心理特别提醒,父母对孩子手机的管理,应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空间和独立人格。如果管束不当,过于监控或唠叨,让孩子感觉父母控制的影子无处不在,只会引起更大的叛逆。
&&&&我们可以对孩子做好这几点:
&&&&制定规则和目标:Q心理微信订阅号近期发过一篇《手机使用家规》,为了使孩子“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妈妈把15条规则和手机一起作为礼物送给儿子,这份规则值得借鉴。另外要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可以让他向自控能力强的同学朋友取经,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计划、每周学习目标等。
&&&&父母以身作则: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电子瘾的理想途径。
&&&&转移兴趣和注意力: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阅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让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不要用玩手机当奖励: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比如动不动拿电子产品当奖励,以“可以让你多玩X小时手机”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
&&&&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等心理层面的隐患。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如何戒掉“手机瘾”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_网易手机
如何戒掉“手机瘾”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连孩子都知道,与其关掉手机,甚至扔掉手机,不如努力将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令身边的人主动放下手机和你倾心交谈;抑或培养一个有意思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投入其中,忘了手机的存在。
(原标题:如何戒掉“手机瘾”?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朋友去北欧旅行,不顾时差仍日日坚持上微信群聊天,顺手po上几张绝美的北欧风光,我们惊叹连连,“美得不像话,随手拍都是大片即视感!”朋友却说:“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手机的诱惑,一有WiFi,大家都埋头刷机!”“刷机的大多都是中国人吧!”我慢吞吞地补刀,朋友默认,大家都会心地笑。曾从伦敦搭乘欧洲之星到布鲁塞尔,上车安顿好后环顾车厢,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情形,中国人大多都在埋头刷机,而外国人,却很少有人在玩手机。我身边坐着三位上了年纪举止优雅的英国女士,她们摆出几碟精致的小点,还拿出把小小的折扇,然后轻摇折扇,细声漫语地聊着天;有几位单身乘客,各自捧着本口袋书,认真地阅读;一位耳廓上打了三颗耳钉的年轻帅哥,塞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还有两对情侣,正依偎着轻声热聊……我的朋友圈里常有人转发诸如“放下手机,看看世界”,“放下手机,重新感悟人生”,“扔掉手机,多关注身边的人”之类的链接。特别每到年关,更是有很多人呼吁,别让手机占据了亲情。大多数人认为,手机是导致朋友同事家人亲戚之间关系冷漠疏离的主要原因,而只有关掉甚至扔掉手机,这一切才会得到改善。可看到欧洲之星上的场景,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手机似毒瘾令我们欲罢不能,逐渐侵占直至侵吞了我们整个生活,而是我们觉得手机远比身边的朋友、情侣、书本、音乐更有趣,更具有吸引力。我有一位经常相亲以致患上相亲恐惧症的大龄女友,手机之于她来说,绝对是件恩物。相亲甫一见面时可以装作日理万机边接电话边寒暄落座,能有效地化解初次见面时被或嚣张或隐晦地全方位扫描的尴尬。中间交流时亦无需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拼命寻找话题,实在无话可说时至少可以各自低头刷下手机,无所不包的公号不但能掩饰无聊无趣,说不定还能提供你几个聊天好话题。万一对方面目可憎实在忍无可忍时还可以上线求助闺蜜,打个电话过来解救你于水火,嘴上万分抱歉地体面退场。而散场时提前使用约车软件可以完美解决男士送与不送的纠结,给自己留足台阶……她说根本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时代,与一位面目模糊谈吐无趣的陌生人,面对面地枯坐几个钟头,那感觉,简直生不如死!上周末我们几个死党小聚,边吃吃喝喝边热热闹闹聊了大半天,那间咖啡馆装饰不俗,品位格调俱佳,回来后照例要po几张照片到朋友圈里打卡盖章,一翻手机居然一张未拍,于是上群里问其他几位参加聚会的朋友要照片,一问居然都说聊high了忘拍了。这才想起,这大半天里,除了偶尔接个电话,整个聚会中大家根本忘了刷手机。前段时间有则热炒新闻,说某大学立了个新规矩,学生上课前要先上交手机。我有位做大学老师的同学,举双手双脚表示赞成,很愤愤他们学校为何不出此规矩。同学常跟我抱怨班上学生上课老玩手机,大叹学风日下,生将不生!我很想提醒她,是不是应该先反省下自己的学识修为如何?内容是否十足干货?课上得是否生动有趣?千万别忘了我们当年做学生时,听那类超级枯燥乏味且没营养的课程却没有手机打发时间那种百无聊赖的痛苦。昨晚被朋友拉去给一场讲座捧场,这类场合,充电宝是坚决少不了的,可那场讲座出乎意料地精彩,除了刚到时拍了几张照片发朋友圈,讲座开始后,我听得入神,压根儿忘了拿出手机了。和先生的婚姻已近8年,过了七年之痒后,那真的是连痒都懒得痒了,忙了一天,难得晚上安静会儿,谁也懒得说话,各自捧个手机埋头刷机,触手可及,心隔千里。上个月全家去海边度假,一日清晨,孩子尚在睡梦中,和先生偷偷起来去海边,两个人手牵着手静静地沿着海岸线走,依旧无言,却能体会到那种心意相通的默契感觉。走过来一对小情侣,拿出手机让我帮他们拍几张合影,拍好把手机递还,女生划拉着屏幕,迅速加了下特效,立马po到朋友圈上。然后笑着很礼貌地问我们要不要也拍几张合影?我俩相视一笑,委婉拒绝。一份心心相印的爱情,根本无需po照为证。
陪孩子上完画画课后和他在外面餐厅吃饭,吃到一半突然需要回复一封工作邮件,只得打开手机来工作,孩子却在一边吵闹不已,一会儿说妈咪你评价下我今天画得画怎么样;一会儿又说妈咪,昨天提琴老师让我上台拉琴给小朋友们做示范;妈咪我给你讲个笑话,豌豆射手去乘地铁……我忍无可忍地吼他能不能安静会儿!他也很生气,说妈咪我给你讲了这么多有趣好玩的事,你还低头看手机!手机难道比我说的事情还有趣吗!我一听,大惭,赶紧将手机收起来。连孩子都知道,与其关掉手机,甚至扔掉手机,不如努力将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令身边的人主动放下手机和你倾心交谈;抑或培养一个有意思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投入其中,忘了手机的存在。当然更励志的是,你还可以化身为事业狂人,当你的事业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时,你根本没时间去刷机了!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功_NT389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戒掉手机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