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625835支持window系统吗

Win10完整支持高通骁龙835处理器【wp8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8,721贴子:
Win10完整支持高通骁龙835处理器收藏
苹果和微软之间在PC和移动设备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苹果iOS系统基于ARM处理器架构,而macOS则采用英特尔x86架构。微软则是完全不同的套路,在两个生态系统中都通过Windows10来连接。虽然两种做法谁更正确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随着微软最近宣布与高通合作,让Win10系统支持骁龙处理器设备,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先忘了Windows RT如果你和我们一样,一听到“支持ARM的Windows系统”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非常失败的Windows RT系统。公平的说,作为微软第一次尝试将自己的操作系统带到ARM平台,采用了精简的方式。虽然最终的结果失败,但是其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只不过Windows RT由于受到了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限制,这种意义便得不怎么明显。?而Windows RT的失败不会影响到微软在核心想法上的尝试。事实上,任何一款为Windows系统研发的应用包括x86机构Win32和普通的Windows应用,都可以在支持骁龙处理器的Windows 10系统中运行。不管你是以Office生产力为主、还是以Photoshop或Sony Vegas这样的设计为主,甚至是游戏都可以很好的兼容起来。互通需要巨大的推动力Windows 10笔记本支持移动网络连接已经不是什么新特性,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流行起来。这并不是网络的原因,毕竟连接Wi-Fi热点或用手机作为热点连接已经可以应对突发时间。相反,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为笔记本添加4G LTE调制解调器的成本,并且这对于用户来说很麻烦,并且对性能和电池续航能力也有影响。不过高通在这方面至少有两个优势。首先,高通已经负责成百上千万智能手机的调制解调器生产,因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成本降得很低,因此无需额外的硬件就能让笔记本加入到移动网络中。另外,高通在支持4G网络的同时,对于电池的消耗负担也不是很大,这对笔记本来说也很重要。至于数据流量,一方面网络运营商也开始意识到用户已经开始不仅是智能手机、还有更多其它设备也开始要使用移动流量,并且使用的是相同账户和号码。因此,我们已经看到包括智能手表、热点、平板电脑甚至是汽车都开始加入到连接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的变革中来。因此,如果有足够数量支持LTE网络的笔记本问世,那么微软可以利用自己硬件的潜在销售数量和影响力,来要求运营商提供更多的流量补贴或优惠。基于智能手机形式的PC意义重大微软的目标是将Windows Phone硬件设备最终变成一种便携式PC,并且Continuum特性也非常具有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被完全发挥,但是至少给了我们很多希望。只要用线缆将智能手机与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外设连接起来,就可以立刻转化为一台PC,这对于企业或商务人士来说,绝对是相当受欢迎的功能。不过由于目前Windows 10似乎并没有对Continuum给予太大的重视,因此这项功能还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微软正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与其说用智能手机代替PC,不如说是将PC设计成智能手机的外形或形式。虽然依然需要外设或配件的帮忙,但是这一切只需要USB-C接口就可以完成。就像苹果新的MacBook Pro一样,一个USB-C接口可以完成连接底座、电源和显示器等多种需求,因此如果Windows 10系统的设备被设计成相同的形式,一样具有吸引力。ARM相比x86具有的优势不仅仅是连接网络更方便,支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处理器,尤其是ARM架构的高通骁龙处理器,要比英特尔和AMD这对兄弟更有优势。首先就是对电池的消耗量减少,未来有可能让我们的笔记本达到一整天甚至是两三天的续航能力。同时移动处理器的运算能力现在也不差,可以缓解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不通用的危机。事实上,有时候ARM要比x86更有优势。目前各大智能手机厂商都在推动移动游戏、虚拟现实和提升摄像头品质等方面,导致越来越多ARM架构的处理器拥有相当不错的性能、图形处理能力,甚至是还整合了DSP芯片来提升音频或视频的效果。因此,如果使用高通骁龙处理器,往往要比传统笔记本更省电,甚至速度更快。
也许微软之前Windows RT的尝试并不成功,但是也有正确的地方,这种策略能够让Windows 10系统变得无处不在,兼容各种底层架构的设备。好消息是,未来将有更多采用ARM架构的Windows系统该设备出现,而这不仅仅是来自于智能手机平台更加激烈的竞争,而是要感谢性能日益提升的移动处理器。首款运行完整Windows 10系统的骁龙835处理器设备将在2017年问世,我们可以一起期待它的到来。
非要兼x86应用有点太勉强了
登录百度帐号  高通骁龙835作为一款移动设备处理器,能够运行Windows&10恐怕是很多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包括英特尔。目前搭载高通骁龙835芯片的Windows&10还没有上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7年第四季度或2018年第一季度将会出现相关终端设备。高通骁龙835  运行Windows&10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能够运行传统的exe程序,与之前的Windows&RT有着本质区别。可以说,能够在骁龙835芯片上运行的Windows&10将是完整版,与我们在笔记本上使用的Windows&10没有任何差别。也正是如此,英特尔对此非常谨慎。  高通骁龙835芯片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够让Windows&10笔记本拥有更小巧的机身、更长的续航、更安静的运行状态和对4G&LTE网络的支持,可以取代此前Windows平板的位置。  当然,骁龙835芯片的性能不会太高,与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将会是泾渭分明的姿态。但骁龙835的两点优势将对PC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两点就是低功耗和对4G&LTE网络的支持。能够运行完整版Windows&10  试想一下,一台Windows&10笔记本能够通过手机卡连接网络,甚至拨打电话,同时形态还能够做成平板或者二合一设备,如果尺寸足够小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屏手机的市场。再加上超长的续航和Windows强大的生态,这样的产品将进一步增强移动办公体验。  在多年前英特尔曾经想这么做,于是大手笔投资平板市场,并推出Atom这样的芯片,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运营商网络的支持。如今高通通过骁龙835可以做到,对于高通自身而言也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nb.zol.com.cn/668/6681453.html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10暂无报价
摄影手机硬件笔电平板
最新科技资讯下载ZOL APP如此便宜!骁龙835 Win10电脑暴击Intel
10:21:39 Loading 编辑:万南
2016年,在深圳举办的WinHEC微软宣布高通的芯片支持运行传统x86 EXE程序的时候,小编就已经想好要聊一下微软的跨平台梦以及ARM的未来了~只不过最近终于空出来了时间可以来聊一下这件事。
小编其实非常诧异,不明白微软为什么要在WinHEC上发布这一消息~对微软来说,这个大新闻是Windows 10以后最具爆炸性的一个消息,甚至超越Windows 10。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至少也得是在Windows这种级别的发布会上发布,然而微软却就在去年的WinHEC宣布了这一消息~而且并不是唯一重点。
虽说WinHEC也是微软很重要的一个会议,但是因为会有很多内容发布,所以很多消息的重要性会被弱化。对微软来说这是自Windows 8以来首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平台,多年的跨平台夙愿终于被实现了。而此前所谓的跨平台更多只是UWP应用可以跨平台,而UWP的推广一直也不是那么顺畅,大半部分应用还是以EXE为主。
但此次则是在ARM上跑Windows 10,非Windows 10 Mobile,而且运行的是x86 EXE应用。但在微软其他技术亮点的掩盖下,这一消息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仿佛就是一烟云,随风就散了,不知是不是有意而为。
在Windows的历史中,Windows 8是极具分量的一款产品,也是微软野心最具想的表达。从刚刚开始微软就想要去做一个真正跨平台的系统,全部的芯片都能能运行一套Windows 8(主要是ARM和x86构架),然而在研发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大幅拖累了整体的研发进度。最终不得不放弃,转而推出Windows RT适配ARM芯片,只有Metro(现名Modern)界面下的部分程序实现跨平台。
而在Windows 8.1和10中,其实也没有过多的变化,更多只是对界面和兼容性等进行修正,在跨平台这一路上只有UWP应用撑一下场面,但是UWP应用的推广并没有多大成效,而且系统本身依旧不是跨平台的,虽然移动端和PC使用相同的内核,但你永远不会认为这俩是一套系统,顶多是相似。
直至去年在深圳召开的WinHEC上,微软宣布了与高通的合作,微软的跨平台梦终于是笑醒了。从小编的理解来看,高通与微软的这次联合是掀开了次世代革命的序幕,传统的桌面平台和所谓的移动市场不再有明确的分界线。IT圈现有的格局将产生巨变,原本Intel近乎一家独大的PC市场平衡将被打破,PC市场的ARM系新生力量和崛起的AMD将夹击Intel,PC将重新陷入乱世状态,当然这只是纸面的分析,因为骁龙835的笔记本并没有上市,一段简短的视频并不能成为我们评断的标准。
上面说了很多Windows跨平台战略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讲一下ARM,不过小编将从自己的角度去讲这些,然后拿一些专业的资料稍作补充。
小编初识ARM是2004年下半年,小编折腾了一年的电脑后,感觉这块已经饱和市场,出不了PC诞生时的那些奇迹,转而开始了解当时并不是主流的移动市场,刚开始还是以笔记本为主,但慢慢就转向了掌上设备。因为掌上设备的硬件体系和PC不完全相同,而且处于萌芽状态,有更多的奇迹可以诞生,最重要的个人偏好小而精的设备。不过之所以不说是智能手机,就是因为当初还是PDA的天下,还是Palm独大的时代。他们所采用的芯片就是基于ARM指令集的处理器,大都是ARM9和老点的ARM7、ARM5等等,频率一般几十MHz,不过百。
而公认的PDA先祖也就是和现在平板很像的苹果Newton,这也是小编知道的最早采用ARM芯片的移动设备。1980年苹果开始和Acron合作开发ARM处理器,1990年成立ARM,1993年苹果发布Newton,1997年由于理念过于超前Newton停产。而虽然苹果Newton失败了,但是ARM却在逐渐发展壮大,ARM独树一帜的授权模式也是能顺利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避免了与众多处理器大佬的直接竞争:ARM只负责设计处理器构架,然后将构架通过知识产权的形式授权给客户。
而且ARM的崛起主要是搭乘了便携设备的快车,借着智能手机浪潮瞬间成为顶级芯片设计公司。智能手机的爆发点大约发生在ARM11和Cortex系列,小编的第一款安卓智能机就是ARM11的百万神机中兴V880,骁龙MSM7226芯片。ARM11基本没有出任何波折,从冯诺依曼架构顺利转向哈佛构架,然后顺利结束了其生命周期,对用户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相比ARM9更加耗电,但大家基本都接受了一天一充的设定,所以也无大碍。
随后ARM就步入了Cortex系列,32位的Cortex-A8/A9/A5,比较平稳地提升性能,基本也没有特别意外的地方。值得注意的就是高通并没有选择购买了Cortex A系列构架的授权,而是选择购买ARM V7指令集的授权,自行设计的经典的krait构架。
然而接下来的一代Cortex系列却有成为了ARM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高速发展的ARM不再仅仅满足于攫取已在囊中的低功耗移动芯片的利益,同时推出了两款新构架的产品,一个是高能耗比的A7,而另一个则是高性能的A15,同时还推出了big.LITTLE架构,用以搭配两种芯片获得最佳体验。A15设计的本意是面向高性能市场,桌面市场被Windows x86高度把控,那么linux为主的服务器市场总该有一条路吧!但是事实证明第一次的尝试往往都是失败的~依然是手机芯片厂商采用了A15构架,生产出了火炉一代。发热和耗电都比较过分,而高通基于ARM v7指令集设计的krait构架则有着比较均衡的体验,借势而起。
但你以为Cortex系列此后会专心研究更适合手机的芯片,而放弃在高性能领域的探索了么?no~
全新的64Cortex-A53/A57发布,而且因为苹果早早获得ARM v8指令集授权,打响了移动生态圈64位的第一枪。导致措手不及的高通只能放弃基于32位ARMv7指令集的Taipan,转用公版A53 A57的big稬ITTLE架构,但A57和A15只是半斤八两,在20nm工艺的加持下,旗舰骁龙810成了最强电老虎,耗电又发热。但好歹家底厚实的高通撑过了这一波,终于拿出了自主设计的64位Kryo构架,产品对应为四核骁龙820,市场表现不错,基本挽回了骁龙810所糟蹋掉的形象,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打磨后,八核Kryo构架的骁龙835即将面世。
也就是微软WinHEC上的主角,前面ARM发展历程讲的有点多,接下来先说下Windows 10运行在ARM之上的原理,这里其实需要提一下Intel ATOM。
Atom是Intel觊觎智能机市场的所推出的芯片系列,其没有沿用之前Xscale的套路使用ARM构架,而是将桌面平台的x86指令集进行了精简优化,挪到了移动平台上,其目标当然是Android,移植系统好说,Android基于Linux,而Linux本身就是一个超级跨平台小能手。但大部分的应用软件都是针对ARM指令集开发的,怎么才能做到兼容呢?Intel没有等待生态圈的适应,而是使用了指令转换技术,将ARM指令翻译成x86处理器所能执行的代码,所以在运行一些非原生支持x86指令软件的时候,其性能是有损失的。Windows所采用的因该是类似的指令转化技术,但至于是硬件级的放在了835芯片中还是软件级的放在了Windows系统中,还不能确认~
而据传闻,骁龙835的运行x86 EXE程序的性能基本达到了Core i3的水平,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性能水平足够使用了,而在骁龙835处理器的芯片价格尚不清楚,但是骁龙821的价格我们还是知道的,骁龙821处理器残血版(2.15GHz)要50美元,射频模块19.5美元。那我们看一下Intel Core i3处理器的价格,就看看笔记本上的U系列,Core i3-7100U售价281美元。如果骁龙835真能达到Core i3 U系列的性能那么势必会对Intel低端造成巨大的冲击。
但是我们依旧应该明白,即便骁龙835能达到Core i3的性能水平,也只是通过指令转换得来的,和采用指令转换的Atom一样,会有一定的兼容问题。在运行一些需要专用指令的类似设计和编程的应用方面还会有一定的问题,简而言之原生支持Windows的Core系列可以做到的比骁龙835更多,骁龙835所瞄准的应该只是消费级的市场。通过低廉的价格和更系统化的体验来变革Windows笔记本市场,相比Core系列,骁龙系列是面向移动市场的SOC,拥有极高的整合度,而且功耗控制也更加恐怖,满载功耗6~15W,而Core U系列的TDP功耗多在45W。所以当高通SOC进入传统PC市场,将给原来的传统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笔记本的形态几十年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所谓的二合一、变形本、超极本大都是物理变化,而笔记本的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依旧是生产力工具,当年的上网本就打着满足用户消费娱乐体验的旗号大卖了一年,但是其死得也很快,就是因为其并没有改变笔记本的使用形态,只是忽悠了一把消费者。
而骁龙835进入笔记本市场以后,势必会将智能手机的高整合度和使用体验带进笔记本市场,而且拥有了大容量电池的骁龙龙835没有了功耗的后顾之忧,可以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微软在Windows Phone时代就只与高通合作,此次的ARM芯Windows笔记本选择与高通合作很合乎情理,但是并不要以为只会与高通合作,毕竟高通一家并不能吃下整个新兴的ARM笔记本市场。个人猜测待独占期结束后,其他芯片厂商会根据其市场表现选择是否与微软合作。不过在适配上应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高通的SOC中,处理器构架和图形芯片都是独家的,处理器比较好说,都是基于ARMv8指令集设计,但是图形芯片的适配应该就没那么简单~可能现在这些芯片厂商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与微软沟通此事了。
上面所说的大部分都只是纸面的分析,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骁龙835进军笔记本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
首当其冲的就是超长续航,省电的ARM核心在提供了够用性能的同时,将提供超长的待机表现,原本酷睿系列进化到六代,加上压缩性能才达到的十小时续航,ARM可以轻松达到,而且快充技术也会来到PC平台,真正的移动时代将会到来。这或许会彻底改变我们插着电源线使用电脑的习惯。
而第二点就是全面的体验,智能手机将所有的功能集成在一颗SOC中,体验是很成体系的,而且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而笔记本如果想增添功能,如4G支持,多数是通过与额外的硬件去扩充,驱动的支持和稳定性都需要看硬件厂商,有时候更新驱动就出问题,极其影响使用体验。而是用骁龙835这种高集成度的SOC这些问题就相对较少,而且相较于专心优化性能和功耗的PC芯片而言,智能手机芯片在功能性方面更优秀,如果经过合理的适配或许会给PC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PC圈的生态进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进化才能适应ARM芯片,微软推广UWP应用的惨状还历历在目,所以不对Windows下的原生ARM支持应用抱期待,UWP本身的效率不错,但是并没多少开发者支持,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是使用过转换技术的ARM笔记本只要度过这一段空档期,迎来全新的生态环境后,会有更出色的体验,也会更加吸引用户。&&|&&责编:王力
&&&&中关村在线消息:“移动办公”这个词在六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记得当初正是笔记本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英特尔提出了移动化办公的概念。而无论是桌面电脑还是笔记本,它们都具备很强的“内容创作”属性,键盘和鼠标如影随形。&&&&科技的发展让设备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电脑产品做的更加轻薄化,而移动终端逐渐变得多功能化。很多人希望终究有一天能够代替笔记本,完成所有的内容创作任务,也正因如此高通在CES上联合微软宣布,全新的骁龙835将支持完整的Windows&10操作系统,可以运行x86&Win32应用。高通方面表示,骁龙835处理器旨在为高级消费者和企业设备(包括智能手机、VR&/&AR头戴式显示器、IP摄像机、平板电脑、移动PC和其他设备)提供下一代娱乐体验和云连接服务,这些设备运行各种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和,支持传统的Win32应用程序。&&&&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真的会这么“理想”么?想想当年的Surface,这个当初被不少人认为是移动应用革命的产品,现在还不都被遗忘在某一个角落落灰。搭配Windows&RT的Surface与传统笔记本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Windows&RT环境下并无法运行以往在PC上使用的一些,无法运行传统Windows应用程序。,你可以用Surface&Pro运行,而在Surface上则只能使用&Touch。&&&&除此之外,Chromebook的命运一样悲惨,可以说Chromebook是英特尔和谷歌的一次亲密接触,英特尔的入门级处理器和谷歌的轻量化操作系统进行结合,让笔记本更加轻薄、长续航的同时还具备办公能力。所有Chromebook都搭载&OS系统,用户可在Chrome&Web&Store选择应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Chrome&OS不支持诸如或者是Avid&Pro&Tools之类的独立程序。如果用户仅仅是想上网,进行简单的办公操作,Google&Docs到可以帮你解决燃眉之急。不管怎样,Chromebook也并不是一款真正全功能的产品,他不能帮你顺利完成给老板的汇报。&&&&很显然,搭载骁龙处理器的Win10,还将会以一个类似笔记本的形态出现,这让笔者想起了当年的上网本,Atom处理器的性能被用户深深诟病,别说运行大型程序了,打开网页超过十个,就开始卡顿。再强劲的骁龙835毕竟采用的是精简指令集,和X86架构芯片在性能上的差距巨大。虽然没有可比性,但是之前有报道称骁龙顶级处理器运行X86系统的性能还不如英特尔的赛扬。就如同英特尔在终端上的处理器被高通完爆一样。高通和微软联姻能够成功?&&&&高通希望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微软也希望通过高通再次试水移动领域。但你的手机依然不能成为电脑,就像我依然在用基于X86架构的英特尔处理器电脑来完成这篇文章一样,而不是骁龙终端。各司其职,各有所长可能会更好。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mobile.zol.com.cn/625/6255562.html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6995¥48996¥26997¥48998¥83889¥398810¥999高通骁龙835的Windows 电脑即将来临,能让你中意么?高通骁龙835的Windows 电脑即将来临,能让你中意么?技术管理信息百家号现在的安卓旗舰手机似乎只有高通可选(自研手机芯片的厂商除外),这足以说明高通在手机芯片上的地位。然而高通并不满足于此,还想在windows电脑上有一番作为,这不搭载高通骁龙835的windows电脑就要来了。这款处理器有什么优势?相对于X86(Intel和AMD的)处理器,省电是这款芯片最大的优势,这是由于这款处理器属于ARM架构并且是为手机设计而决定的。除此之外,骁龙835作为一款整合了CPU、GPU、基带、无线射频等模块的SoC,一大意义在于普及4G LTE的笔记本、二合一设备等,高通希望让消费者认识到时时刻刻能连接到4G网络对学习、办公以及生产力输出的重要帮助。小结:在网络上它比传统笔记本在网络上支持更为丰富,所以能让电脑实现随时随地地上网,由于功耗较低,使得windows电脑也能仅用电池能使用超过一天。有什么劣势?网传搭载高通骁龙835的windows电脑在Geekbench跑分成绩1.性能可能会比较差(相对于传统电脑)据说有人对搭载高通骁龙835的windows电脑进行性能测试,上图就是测试成绩,这次测试在Geekbench上进行,由Winfuture.de收集数据。运行32位的Windows 10系统时,单核得分为1202,多核得分为4068;当运行Windows 10 Pro时,分数大概上升10%。但正如MSPowerUser强调的那样,相比之下,较为低端的英特尔酷睿-i3的 CPU单核得分达3,692,多核得分达11,860,性能比高通硬件相比提高了近3倍。当然这个测试成绩差不排除win10本身与这款处理器不够匹配引起的,但不管怎么说ARM架构的处理器性能上比X86架构的处理器差些是一定的,这不但由ARM的处理器性能决定,还与它是一款SOC的很大关系。2.日常应用可能不能完美运行首先要强调的是搭载高通骁龙835处理器的电脑系统上是搭载完整的win10,所以它是能直接运行exe程序的。事实上它并不是直接运行的,而是使用模拟器运行的,所以是否能完美运行还有待验证。总结总结一下搭载高通骁龙835的windows电脑特性有四个:1、超越1天的电池使用时间;2、全时数据连接;3、创新的分体式设计;4、Windows 10操作系统。由这四个特定可以出这类windows电脑是值得期待的,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所以在购买时要考虑到是否会因为性能以及程序不能完美运行影响自己的日常使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技术管理信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撇除主观,用数据看世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通骁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