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档案去向去卖房子能不能干

  我是2011年毕业于一所所谓的211工程大学(现在想来这跟我没什么毛线关系),读的是本科旅游专业。毕业后的对口工作一般是导游、酒店、旅行社、景区之类的。毕业没有想去干旅游相关的工作,先后零零散散做了几份工,到现在5年了,钱没存到,女朋友没交到,车没有,房没有,事业没有,人脉也没混到,总的来说就是个loser,身边的朋友大多已经是有房有车,甚至有婆有娃。而看看自己这种现状还不知道还要多久,尤其今年基本没怎么工作,工作找了好久,在这个小城市,工资极低消费却赶上北上广,尤其像我这样没什么能力、智商情商很普通的人,更像是没有安身之所,没有出头之日,内心无比折磨煎熬。大公司进不去,小单位压力大工资低,而且因为年纪奔三,几乎是找不到工作的状态,再过两年我就迈进而立之年,这一辈子似乎已经望到了头。  我有个姐夫是干木工的,已经有近20年的经验,他现在自己包活然后找人做,算不上发财,一年也有十多二十万。这些年经济形势不好,我想着要不去学一门手艺算了,确实比较脏比较累,但收入比我找个小单位上班要好许多。可家里条件不好,想着父母辛苦供我上大学,我学要去当个“民工”,社会地位低不说,还要受到他人的无数指指点点,内心却是无比煎熬······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跟你差不多,毕业一年半,外债3万,最近考了公务员,结果还没出来,打算以后当公务员,楼主也可以去试试。  
  几个月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
  主要是大学没有人给你们指明明确方向,只是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没有找到工作方向的点就业肯定是有选择困难的
  先找份工作糊口吧,没有工作整个人都与社会脱节了……生活还是需要继续的
  千万别看不起装修的,这行虽然累点但很赚钱,一天300工钱是起步价,干的好了500到800一天,比当什么白领赚多了,没领导骂也没那么大的工作压力,等以后有点资本了可以开装修公司,我前段时间装房子找的装修公司老板是个30出头的小伙,都买了三套房了。
  二本文科,今年毕业,现在失业在家。专业确实挺重要的。  
  大学毕业怎么了?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  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吧。  不要看不起任何职业,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想那么多干嘛,别让自己乱七八糟的思想把自己灭了。人生在世,不得意之十之八九,用心生活,机会来临单身也就几年的事情。我也大学毕业,今年33了,这几天也在找工作。  
  装修钱挣的多,但经常和装修材料打交道,对身体有损害。
  有个大学文凭只是你去到想去地方的敲门砖,具备的专业能力是你行走职场人生的基本功,情商决定你的人际关系,人脉,人脉中蕴含着你长远发展的机会,可能你的贵人也会由此出现
  背景不硬,大学最好读个好的工科专业。我也是2011年本科毕业,读物流,现在工资比读工科那些同学低多了。
  看你这是要当包工头的打算。
  如果当普通装修工人,一年10几万到20万是有,但也就挣这么多了,不会再高到哪去,如果当包工头、设计师等等,能挣的更多一些了。
  这年头,笑贫不笑娼,装修工能赚到不少钱哦,若是死抱着大学生的面子恐怕会更惨的说,请脚踏实地接下地气吧
  装修工也要经常有事做才赚钱啊, 不要像我表弟一个月就做十来天,得4千块钱,剩下的时间太无聊所以也把4千块花完。也存不到什么钱,再说了这种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很劳累不说,有些材料对身体伤害非常大,像甲醛在装修房子时非常普遍,但是白血病的罪魁祸首也是它。所以你要好好想清楚。我的话宁愿做个2500的办公室打杂写单也不敢做这种工。  
  还是干老本行吧,带团啥的。挣点钱。给交个保险啥的。如果有人带你,当装修工也行。能挣钱就行。
  楼主,想好再换行。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如果考虑清楚,当装修工也没什么大不了,正当赚钱生活而已,没必要考虑面子。我觉得您应该考虑的是当装修工后,您真正能赚多少钱。现在不管从事任何职业,最终都是考虑收入。说句不好听的,如果钱给到位,让我洗厕所都干。装修工跟民工一样,属于临时工性质的,接到活才有收入,没接到活没收入,没有国家规定的福利,社保什么的得自己全额交。有人羡慕装修工、民工日薪高,但是没考虑到装修工、民工的活不是天天有,不是月月有,甚至不是年年有。很多装修工、民工一年只有几个月接到活,天气不好,材料不到位还得停工,算下来,一年没干多少天活。某个月八九千工资的民工常见,但是一年平均月薪八九千工资的民工,还真难有。您当装修工后,是考虑永远当装修工,还是想发展当包工头、当老板?收入能保证您的生活不?  再次强调一下:1、考虑清楚再换行。2、当装修工不可耻。  十年前,某家具厂老板跟我说:有个员工原来是西安交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因为专业不对口,在他厂里是从车间学徒做起,踏实干活,后来升为部门经理。熟悉家具厂情况的人都知道,家具厂的车间员工,不会比社会上的装修工高级。  我打工这么多年,在车间生产线上遇到很多大学文凭的人,有国企下岗人员、教师等,他们是被生活逼着到生产线上当普工的。为了赚钱生活,哪管什么面子?
  装修工怎么了,不想去做就不去,但你不要看不起,至少工资高就是累点脏点不过相对自由点
  闰土人家也是学旅游的呢。以我的经历来说,只要保持向上的心,就会有出头的时候。
  楼主已经很幸福了,还有个有钱的姐夫罩着
  你应该学习计算机开发去 趁年轻
  这个工作挺好的  
  楼主,你如果211学理工科的,情况就大不同了  
  学个导演转行成装修工那是选对路了   装修工相当当于八级木匠  如果你是学火箭推进技术的
  那才能用沦落这个词  
  二本机械制造回家开挖机的在此,工作的工资太低,自己随便哪行做好了都有白领的收入,而且自由  
  晕,我现在是半个体制内的人,苦、累,压力山大,钱也不多,还想去当民工算了。
  @鸟人951 26楼
00:07  晕,我现在是半个体制内的人,苦、累,压力山大,钱也不多,还想去当民工算了。  -----------------------------  国企?  
  现在的大学生其实和以前的中专生没什么区别了,太多了,含金量也不够。  还是学点技术吧,以后技术人员应该是高收入人群
  难道顶着张发黄的毕业证书搬砖就很有尊严
  学旅游专业为什么毕业的时候不想找旅游方面的工作,而是去打零工?现在随便带个购物团到国外转一圈都能拿到几万的提成,不比你干装修强?干时间长有能力了开个旅行社难道还不如当工头?  
  楼主得权衡舍与得,收获与代价啊!看上木工的收入,就得不在乎所谓的社会地位!大家只是普通人!  这年头八八九百万毕业生找工作,在一个行业沉淀吧!  
  么  
  装修有什么不好,社会需求大  
  如果你的同学毕业五年以后都没有从事本专业且食不果腹,那是社会问题。要是就你一个特例,那是个人能力问题应该感到羞耻。这点破事还拿出来说的确实是loser。你以为本科毕业就比装修工高贵多少?  
  @黑皮鬼滚出 6楼
10:19  装修工路过,自己包活。一年最少十多万。过多的花,我还会请个助手。一年20万是没问题的。不明白楼主为何如此看不上我们装修工。难道坐办公司的就高人一等?搞笑。  -----------------------------  你愿意让你儿子大学毕业再去当工人吗?那样上那有什么用,技术工人是挺好的,不过上的学肯定就白费了  
  哈,装修工怎么成沦落了。用词不当吧。
  楼主,你可以干两年木工,然后出国。
  装修怎么啦,你不知道现在的装修工,到大一点的城市,随便300一天,如果有个装修团队,包工的话,四五百一天,也是经常的事情,像我家的房子装修,请的游击队,比如泥工,一个人干了大约半个月,工钱7000,木工两个人,总共14个工的样子,8200的工钱,油漆2个人3天一共6天,5000的工钱......
  做什么都不要这个看不起那个看不起,只要赚钱,没什么不好,工作无分贵贱
  现在都是打工,做什么都一样
  @我跑蝴蝶追
15:18:00  跟你差不多,毕业一年半,外债3万,最近考了公务员,结果还没出来,打算以后当公务员,楼主也可以去试试。  —————————————————  一直想去试试公务员的,但是怕自己陷进去,一辈子平平淡淡了  
  @33岁的老男孩
10:28:00  大学毕业怎么了?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   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吧。   不要看不起任何职业,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想那么多干嘛,别让自己乱七八糟的思想把自己灭了。人生在世,不得意之十之八九,用心生活,机会来临单身也就几年的事情。我也大学毕业,今年33了,这几天也在找工作。  —————————————————  现在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好难  
  @33岁的老男孩
10:28:59  大学毕业怎么了?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   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吧。   不要看不起任何职业,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想那么多干嘛,别让自己乱七八糟的思想把自己灭了。人生在世,不得意之十之八九,用心生活,机会来临单身也就几年的事情。我也大学毕业,今年33了,这几天也在找工作。  -----------------------------  不是楼主的价值观 在楼主的父母亲戚眼里 他就是跟没读过啥书的人不一样 一直以来就都是被夸 给别人树立榜样的人 不用说 小傲娇也是得有的啊 反倒是那些 没什么学历的 给家长印象也就那样的人 可以说破罐子破摔了 他们根本不care别人怎么想 这就是差距   
  @33岁的老男孩
10:28:59  大学毕业怎么了?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   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吧。   不要看不起任何职业,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想那么多干嘛,别让自己乱七八糟的思想把自己灭了。人生在世,不得意之十之八九,用心生活,机会来临单身也就几年的事情。我也大学毕业,今年33了,这几天也在找工作。  -----------------------------  这种自身的心里落差 很多人都有  
  楼主还在留念211大学,有的确实非常好,有的吗就不谈了,其实你可能没有明白大学其实是教你的就是生存之术,旅游专业没有找对口的工作,说明你除了211的文凭并没有其它一技之长嘛,木工如果再加上211的学习背景,我指的是你能考上211的学习能力,相信你应该比你姐夫要有出息,我为什么这样说呢,长安那个北大杀猪匠,如果没有北大的背景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杀猪匠,但一旦了有了北大的金字招牌,你想一想啊,北大杀猪匠是什么概念,现在一年的营业额200多个亿了。
  @hcw-13 10:24:50  二本文科,今年毕业,现在失业在家。专业确实挺重要的。  -----------------------------  建议你把那个文凭用相框装起来,需要用时再拿出来,就当自己是高中毕业,可能心态会好一些。
  别看不起装修的,我在魔都买了小房子,还贷款的,给装修的,全款在魔都买了房子。  这什么差距?别人还和我差不多岁数。能活好 才是王道,做什么工作都不重要,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  工作了就忘记学历这个东西吧,没觉得有什么意义
  尤其今年基本没怎么工作,工作找了好久,在这个小城市,工资极低消费却赶上北上广,  -------------  楼主 再仔细想想
说不定商机就在这里面。  当老板去,就这么简单!  工资极低,说明你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招来员工。  消费却赶上北上广  说明你的产品能卖上好价钱。  剩下的就只能靠你自己了,具体的哪种消费能赶上北上广, 别说出来 自己下手 别犹豫。  善意提醒:   “工资极低消费却赶上北上广”这个判断
  干什么不重要,堂堂正正挣血汗钱就是正道,民工怎么了,你就那么不待见劳动人民?活该你饿死  
  大学只是一次人生经历,人生很长。  现在装修工其实收入是比较高的,好的大工一天有一千块的收入,便宜的也有三四百。一年十几万还是不错的,只是比较累。  在工作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即使装修也是。停步不前最要命,很容易眼高手低。  新概念英语二中有一课,好多年前的英国也这样。有个男的出门西装革履,然后等没人的时候换上水管工的工服,干完一天的活儿再换好西装回家。其实就是身份认同感和收入水平的割裂。  现在的大学生,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也来自于这个虚无缥缈的身份认同。拿着几千块钱的薪水,认为自己在的平台大公司几个亿的事业是自己的,误把平台当身份,不切实际。赚点儿钱讨老婆是正经。
  装修工也是份正经的好工作,不是每个本科生都能干好的
  每一行干到极致都不错!单干是木工,学会转包了就是装修公司!
  看看日本的装修木工水平,如果能到那个境界,收入就会很理想了。
  旅游都不用读大学的,职校毕业就可以了
  @Charlie符
旅游很好啊,学校里考证,出来随便找工作。得定个目标,一步步学习考证  
  我对象他一个女同学,不是旅游毕业,做的旅游电子销售,今年净存十三万,这是除开她的生活杂费。楼主,做事儿要踏实下来  
  楼主我们大概同岁,分享下我的经历!2011年本科毕业(也是211),毕业后去了一家航空公司任职(我们学院书记和这边分公司老大关系不错,他推荐的)大约一年。之后参加了公务员招考,录取了!一年后结婚,一年后有了小宝贝!去年买了房(房子按揭),今年年初买了车(全款)!毕业之前我踌躇满志,坚信天道酬勤,无论毕业后做什么,我都要做到最好。我坚信行行出状元!指导思想是“”先就业再择业“”!现在我的同学层次不一,微商、事业单位、小老板、大老板(一个)、公务员,还有两个出国的博士(我最佩服的两位)!这几年明白了一个道理:跑的快很重要,不栽跟头、少栽跟头更重要!我不是显摆我比楼主强,我只是分享下我的经历,希望能给楼主带来帮助!虽然我们都已奔三,但我们还不算老!放下负担和牵挂,脚踏实地从头开始!  在此祝愿楼主,也同祝群里的兄弟姐妹:祝2017年生活更精彩,事业更上一层楼!  
  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
  @hcw-13 10:24:50  二本文科,今年毕业,现在失业在家。专业确实挺重要的。  -----------------------------  经过调查很多大学毕业后80%以上的人从事的本事本专业的工作,很多人专业也没学好,都是混日子,当然学校80%的专业都是市场需求过剩没用的专业!其实做哪个行业无所谓看个人,每个行业都有牛人能赚钱!  
  我现在还想专升本,可是升本的专业我并不喜欢,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现在在大专最后一年实习流水线一月4000多我该升本吗  
  楼主不要这样想问题,任何行业你把他做好了都能体现你的价值,装修这几年比较吃香,你做好了一样可以赚不少钱,等哪天你筹够了一些资本,然后再谈你想做什么也可以,但现在你需要将装修这个行业做好!  
  手艺人可能不会是最赚钱的,但肯定赚的比大学生的平均工资要多。饿不死手艺人,自古如此。所以楼主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搞装修,学会技术在结合自己的知识,自己当老板不挺好的吗?难道大学毕业都要去中科院
  @追求理想-13 17:57:10  你应该学习计算机开发去 趁年轻  -----------------------------  这个不错,211院校毕业的,培训下还是可以的  
  @追求理想-13 17:57:10   你应该学习计算机开发去 趁年轻   -----------------------------  @冷菇凉丶
11:55:16   这个不错,211院校毕业的,培训下还是可以的  -----------------------------  软件开发还行哈,一线城市很容易10k以上的  
  本科怎么了,现在本科毕业社会上一抓一大把,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还不如找份工作好好干。我我姐姐一同学大专毕业的,家里情况也不好但是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不放心他太早出去就让他上了个5年制大专,实习过后就找了份销售工作,现在人家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了房买了车,小孩都会跑了,还让自己家老人享福。相比之下你又做了什么呢?都快奔三了还让自己父母操心。
  @我心是我
11:08:34  我现在还想专升本,可是升本的专业我并不喜欢,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现在在大专最后一年实习流水线一月4000多我该升本吗  -----------------------------  要升本的,毕竟很多公司都需要本科起步。  
  其实这可能只是楼主遇到的一个坎,过去说不定就是另一番风景,有的时候为了谋生做什么职业并不重要,完全可以一边赚钱一边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的。
  @这次别再封账号了
12:10:00  如果当普通装修工人,一年10几万到20万是有,但也就挣这么多了,不会再高到哪去,如果当包工头、设计师等等,能挣的更多一些了。  —————————————————  普通工人,设计师也就是几万了。  
  先工作吧  
  你这个211是白读了,不只是211本身的问题,你自己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学不只是学知识,而是要学会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明白大道理,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广泛的人脉范围。你这些东西都没有学到,这个大学就是白读了。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装修工也好,农民工也好,都是社会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要真在其中做精做好做出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水平,你也是人才。任何复杂劳动都是建立在简单重复劳动基础上的。
  @Charlie符
赚钱才是硬道理,北大出来都有当屠夫的啊  
  最近很少来天涯了,看到你的贴子,有点感触,我跟你的生活经历差不多,不过比你大几岁,也结婚了,之前是学市场营销的,不怕你笑话,我这性格根本不适合做销售,前几年浪费了几年时间,目前也在从事装修类的工作,感觉累一些,但还好,有苦有甜吧,相对自由一些。但是希望你决定了就要坚持下来,不然几年后还是会后悔。
  所以说大学真的不是去知识,而是要学会思考,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  民工不可耻,但你去做,不一定做的了。  五年时间,真不知道你是做了些什么,我很一个朋友,从导游做起,现在做到出国领队,固定跑泰国线,一个月导补加合理购物返点,加代购,一个月赚4万
  一技傍身,不愁吃穿
  @33岁的老男孩
10:28:59   大学毕业怎么了?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   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吧。   不要看不起任何职业,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想那么多干嘛,别让自己乱七八糟的思想把自己灭了。人生在世,不得意之十之八九,用心生活,机会来临单身也就几年的事情。我也大学毕业,今年33了,这几天也在找工作。   —————————————————  @PuRE9x
08:55:00  不是楼主的价值观 在楼主的父母亲戚眼里 他就是跟没读过啥书的人不一样 一直以来就都是被夸 给别人树立榜样的人 不用说 小傲娇也是得有的啊 反倒是那些 没什么学历的 给家长印象也就那样的人 可以说破罐子破摔了 他们根本不care别人怎么想 这就是差距  —————————————————  在理  
  很奇怪的言论,为什么大学生不能去做装修工?职业真的分贵贱?不是人民币分贵贱吗?
  搞装修很差劲吗?丢你脸了?
  @hcw-13 10:24:50  二本文科,今年毕业,现在失业在家。专业确实挺重要的。  -----------------------------  确实 毕业大半年 一直也不稳定 每个方向  
  个人觉得还是弄好本专业才有前途,装修虽然暂时赚的多,但是老了恐怕不行,而且装修应该有污染什么的吧。。别只顾目前
  跟楼主境遇一样,一样在徘徊,在抉择,在犹豫  
  必须吃技术饭,没技术门槛,谁都能把你淘汰。  
  @guanzhi-12-12 16:23:54  几个月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  -----------------------------  那后来又为什么决定不去做呢?  
  @Charlie符
我也毕业五年了,211大学毕业,现在一事无成,想换工作  
  @小鑫QM
14:03:21  最近很少来天涯了,看到你的贴子,有点感触,我跟你的生活经历差不多,不过比你大几岁,也结婚了,之前是学市场营销的,不怕你笑话,我这性格根本不适合做销售,前几年浪费了几年时间,目前也在从事装修类的工作,感觉累一些,但还好,有苦有甜吧,相对自由一些。但是希望你决定了就要坚持下来,不然几年后还是会后悔。  -----------------------------  想跟你了解一下,可以加个QQ或联系方式吗?我的
  我大学本科毕业,从事装修木工3年多了,现在慢慢也开始当着包工头,职业无贵贱,我们有个群里面从事装修的都是跟我们一样,大学毕业但从事着装修行业有的已经当了老板!
  我大学本科毕业,从事装修木工3年多了,现在慢慢也开始当着包工头,职业无贵贱,我们有个群里面从事装修的都是跟我们一样,大学毕业但从事着装修行业有的已经当了老板!
  @hcw-13 10:24:50  二本文科,今年毕业,现在失业在家。专业确实挺重要的。  -----------------------------  还是踏实点吧,最好学个技术去,我记得我大学本科毕业后也做过一些文职,但最后还是选了装修木工,当初选这个也是图挣钱多,当了一年多学徒也慢慢出来了!现在也包包活做收入也不低!就是太累了
  想改变自己吗?想有一个迈向社会的高层的机会吗?不要再妄自菲薄,这个社会没有不成功的机会,只缺不想成功的动力。我是世界五百强友邦保险销售经理,只要你愿意,我会给你一个机会,重塑你的人生.
  @hcw-13 10:24:50  二本文科,今年毕业,现在失业在家。专业确实挺重要的。  -----------------------------  还是踏实点吧,最好学个技术去,我记得我大学本科毕业后也做过一些文职,但最后还是选了装修木工,当初选这个也是图挣钱多,当了一年多学徒也慢慢出来了!现在也包包活做收入也不低!就是太累了
  我大学本科毕业,从学校出来一年后转行做装修木工,从学徒到现在已经干了4年,现在出来单干自己接活一个月大概有1万多的收入,接的工程大收入更可观,不要看不起装修木工,现在有猎头公司开出12万的年薪让我入职一家装饰公司!当然我更喜欢这样自由的自己单干生活,好好做总有你的道路!
  本人女生
15年本科毕业
也是学的旅游管理
和LZ同样的境遇
  装修工也不丢人现眼。努力干
  有想学小吃技术的么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转载]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是一本以当代大学生为读者对象的通俗读物,一位年轻的董事长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18条忠告。本书的观点涉及求学、就业和创业三个阶段,观点有所偏颇却不乏辨证,尖锐而不失理性。这18条忠告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教育体制进行了观念上的纠偏,对当下高校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真实的描述,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强烈认同,也引起了高校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同时引发了不少争论。报纸、网络上关于这本书和作者的话题更是数不胜数。2007年4月上旬,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7年教育论坛上,作者与国内知名教育管理者、多所大学校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舌战群儒,堪称经典。
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
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
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
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二、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仕途,商界,学术。在这人生的三岔路口,你将何去何从
与其跟一百个人去竞争五个职位,不如跟一个人去竞争一个职位 学术精神天然的应当与尘嚣和喧哗保持足够的距离
商场不忌讳任何神话。你也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
三、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
既然是概率,就存在不止一种可能性 如果是选择学术,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更容易获得成就 跨专业几乎早已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大学之间的实力之争到了考研考场和人才市场原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四、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最体面最有面子最有尊严的事情 要想知道需要学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
很多专业因为不具备专长的有效性,所以成为了屠龙之术 为什么不将“买一送一”的促销思维运用到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来呢
五、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 读大学,关键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 英语角绝对不是学英语的地方 为了英语丢了专业,那就舍本逐末了 招聘单位是用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六、勤工俭学的辩证法
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
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 在这个处女膜都可以随意伪造的年代,还有什么值得轻易相信 态度决定一切
当学习下降到次要的地位,大学生就只能说是兼职的学生了
七、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 会说话,就能减少奋斗三十年
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
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 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
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四个人
八、互联网: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花两个小时就写出一篇天衣无缝的优秀毕业论文
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关键的是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
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
很多大学生的网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可他们却从未主动向周围的人说一声:你好,我们可以聊聊吗
九、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 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
既然单身是可耻的,那西门庆是不是应该被评为宋朝十大杰出青年 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
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十、性:上帝死了,众神在堕落
爱要说,爱要做
我只有在肉体一下一下的撞击中才感到快乐。经过之后,将是更大的寂寞更大的空虚 为何要让别人的虚荣成为对自己的伤害
当她机械地躺在床上张开双腿,她的父母正在憧憬着女儿的未来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十一、考研:痛苦的安乐死
没有比浪费青春更失败的事情了
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历贬值的速度是30%
同样是付出三年的努力,你可以让E1的值增加1,也可以让E2的值增加2甚至增加3 读完硕士或博士并不等于工作能力更强
面对13.54万的成本,你还会毫不犹豫地投资读研究生吗 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
十二、留学:“海龟”变“海带”
月薪2500元的工作,居然引得三个“海归”硕士争相竞聘
对于某些专业而言,去美国留学和去埃塞俄比亚留学没什么两样
既然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国的市场上来瓜分蛋糕,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一门心思到国外去留学然后给外国人打工
十三、非统招:养卑照样处优
她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创下了几项纪录。她被称为中国的“打工皇后”。而她不过是一名自考大专生
要想把曾经输掉的东西赢回来,就必须把自己比别人少付出的努力补上来
非统招生不但要有一定的实力,而且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到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路在脚下。好走,走好
十四、毕业:十面埋伏的陷阱
母校不把自己当母亲,你又何必把自己当儿女 听辅导班不过是花钱买踏实
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 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 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这年头立字尚且不足以为据,更何况一个口头约定
十五、求职:做人不要太厚道
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求职的时候大可不必像严守一那样“有一说一”
一个人说假话并不难,难的是把假话说到底,并且不露一丝破绽 在填写自己的特长时,一定要尽可能详细
一份求职简历只要用一张A4纸做个表格就足够了 面试其实是有规律的,每次面试的时候只要背标准答案就行了
十六、骑一头能找千里马的驴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为什么呢?因为两匹马臀部之间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中小型企业或许能够让你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从基层做起并不意味着可以从基层的每一个职位做起 要“钱途”,更要前途
十七、写字楼政治:白领必修课
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
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度 公司的事情和秘密永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和深奥
在适当的时候装糊涂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睿智的 就把你的同事当成一群你可以叫得出名字的陌生人好了
十八、创业:29岁以前做富翁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对于趋势的把握是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 高科技行业留给毕业生的空间已经很小
欲速则不达。在创业以前通过给别人打工而积累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市场永远比产品更重要
钱不够花,怎么办?第一,看菜吃饭;第二,借鸡生蛋
自序: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让我们从周星驰的《喜剧之王》谈起。
在这部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中,尹天仇怀才不遇,只能在街坊福利会施展抱负
开课教授表演。舞女飘飘来他这里学习,一见面就认出他就是某部电影中“踩香蕉皮的那个倒霉鬼”,便顺口笑骂了他一句:“你怎么不去死呀,你个跑龙套的。”这时尹天仇马上正色纠正道:“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此后,飘飘又两次提到他是跑龙套的,他都郑重其事地予以纠正。
周星驰创造的经典台词数不胜数,而“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却是让我感触最多的一句。看得出来,尹天仇的心里其实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当所有的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却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固执地维护着内心的自尊,一直不曾放弃做演员的梦想,并一直以优秀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周星驰又是否靠这句话支撑着走过早年星运黯淡的时光,并最终成为华语影坛的传奇?
想想当今大学生的处境,似乎并不比怀才不遇的尹天仇好多少。当年的“天之骄子”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当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可以鄙夷不屑地说“大学生满地都是”,当毕业的时候学校勒令你于某月某日之前搬出宿舍而丝毫不去过问你的工作和前途,当用人单位一次又一次退回你的求职简历,或者给你提供的薪水还不如工地上的一个民工,你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时空背景下的尹天仇?
这是一个冷酷的社会现实,远非我一己之力能够改变。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整理自己一路走来的感触,反思我在学习、考研、求职和创业等各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底气十足地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当所有的人都不把大学生放在眼里,你不妨用这句话来维护自己最起码的尊严,进而用一个大学生所应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顽强进取,不懈追求,最终成为时代的主导者。我不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在呈现在你眼前的这本书也无法跟《演员的自我修养》媲美,但是,我相信它足以让懦弱者勇敢,让脆弱者坚强,让迷茫者找到出口,让徘徊者告别弯路。毕竟,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先后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当然是不应该的,但两个人相继掉进同一条河流却往往在所难免,除非第一个掉进河流的人爬起来以后为后来者做出显眼的警示标志。可惜的是,掉进河流的人很少会想办法让后来者不再重蹈覆辙,没有掉进河流的人也不会为后来者刻下成功的足迹。失败的人总觉得没有资格说,成功的人却又不屑于,或者是没有时间说。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相继掉进了同一条河流,相同的迷茫和困惑在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身上重演。
为了让后来者不再跟我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了跟师弟师妹们分享我这几年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一点经验,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原本以为很快就可以完稿,可是,从动笔到完稿竟花掉了我将近一年的时间,此后又增删数次几易其稿,不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要忙于打理公司的事务,只能在工作之余挤出一个一个的时间片段来写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总想谈得面面俱到,并力求结合最新的感触更新、充实书中的每一个观点。
书中的很多观点跟目前一些主流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对于那些信奉金科玉律的人来说,我完全就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另类。比如说,大家都认为逃课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我却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大学生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我却把考研比喻成了痛苦的安乐死。如果你在看目录的时候对我这些观点无法接受,请不要因此而搁下这本书。我写这本书无非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平等地交流一些想法,我无法强迫你接受我的观点,但我相信,如果你在看完书稿之后会改变一些想法,这将会让你受益终生。
我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我身边现实的生活。或许你会觉得这些在平凡的人身上发生的平凡的事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但请原谅我的固执。因为对我而言,这些生活在我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而且,虽然你可能梦想着成为比尔·盖茨之类的风云人物,但是,你将来更大的可能只是成为我在书中提到的这些平凡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然后挤着公交车上下班,接着盼望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最后,你在某个恰当的时候选择自主创业。请原谅我无法让你摆脱这种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你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
尽管我力求做到事无巨细,但仍然觉得挂一漏万了,很多观点也似乎表述得不够透彻。写了洋洋洒洒二三十万字,心中似乎还有很多话想说。囿于诸多客观条件,我只能寄希望于在这本书改版的时候加以补充和完善了。同时,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无论是对我某些观点的辩驳,还是对于你自己某种困惑的咨询,都可以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我会尽可能地予以答复。我的E-mail:。鉴于我平日公务缠身,未必能够及时、全面、深入地一一回复,只能提前恳请见谅了。
由于文字语言相对声音语言而言具有某些方面的缺陷,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将乐于通过现场讲座的形式跟大学生朋友分享我在学习、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好了,餐桌上的花生米已经吃完,该上菜了。但愿接下来的这18道菜不会让你失望。
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当你揣着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校园,你便是一名大学生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那些建筑、草木和池塘?
我思故我在 大学不是技校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时候的中医甚至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顶多也只算是一所规模更大的技校。而且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肯定还比不过技校生的。因为技校厨师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要学切菜,而假如大学开设了厨师专业,肯定要用两年来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和学术分类。
那大学生究竟凭什么区别于技校毕业生并进而区别于一切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一位张小姐写的关于自己毕业求职经历的文章。
大学临近毕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而我又属于运气最差的那类。
第一次,有家电器公司通知我面试,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一堆报名表对我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适合做老总。”
第二次,我素面朝天地提前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可工作人员依然摇着头对我说:“注重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学校没有学过吗?”
几天后,一家英国公司的招聘广告让我重新打起精神。这次的应聘与前两次都不一样,公司对形象也没什么要求,我也很准时地到了应聘现场。所有面试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大房间里,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几个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一看到这个无厘头似的题目,我几乎傻眼了。后来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的题目对我这个经济系的高才生来说并不算难,中间涉及的很多管理知识对我来说也轻而易举。
所谓的“英国买”其实就是英国进口。进口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英国有多少人口,这个我脑子里要有数。可以假设16岁至70岁之间有多少英国人,其中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30岁至45岁之间有多少人。为了使数据精确,我还在答题纸上写明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写完步骤后,我再假设50万人口在打高尔夫球,这些人当中经常打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估计每年要用多少球,其他的人会多久打一次,需要用多少球。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英国总的市场需求。最后我写下一组数字,并满意地交了答卷。
一个月后,我收到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张小姐第一次面试因为迟到而失败,第二次又因为仪表而被拒绝。作为一个求职者,她犯了两个很不应该犯的错误,因为守时和注重仪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定张小姐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虽然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加应该知道守时和注重仪表,但是,这种做人的常识不但大学生需要知道,而且其他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不应该用做人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否则就相当于抹煞了大学生和非大学生之间的区别。一个没上过学的农民可能非常守时,而一个著名学者却可能非常邋遢,这都不影响他们继续做农民或者做学者。
张小姐第三次面试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实力。如果面试时那个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确定的数字,那么在答题的时候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和没读大学的人比较起来丝毫也不占优势,因为大学生没有理由一定会比别人的记忆力更好。很多孩子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是大学生。既然张小姐面试时那道题目考察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了。张小姐在大学期间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她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了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记得原来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部门需要做一份关于楼盘容积率的报告。容积率就是整个项目的建筑面积除以占地面积。一般来说,容积率越高,可以拿来卖的房子就越多,但是价格会越低。为了总建筑面积乘以每平方米销售价格的总数达到最高,就需要确定这个项目的最佳容积率。建筑系的毕业生肯定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全国每一座城市的情况都不相同,同一座城市不同片区的情况也各具特点,如果照搬教材上有限的观点肯定无法解决问题。
后来我们仔细挑选了20个与我们项目具有可比性的在售楼盘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一个经济学上所谓的理论模型,得出了在深圳房地产市场中容积率与销售价格的内在关系。然后我们针对自己的项目假定了几个可能的容积率,并对这几个容积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了一个最理想的方案。
对于我们几个政治、中文、生物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读大学的时候绝对没有学过关于容积率的知识,但我们通过大学期间系统的思维训练,已经学会了深入分析问题的方法,当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上面这项工作当中,我们便能够游刃有余了。而这项工作如果让几个没读过大学的人来做,恐怕再怎么认真也很难做得出来。所以,大学生真正要学的并不是教材上那些知识和理论,而是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为了让自己拥有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做到怀疑并不难,但是如果怀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渊博的知识,怀疑就将堕落成一种玩世不恭。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凭空产生,就算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也无法将这种能力付诸现实的工作之中。
比如说,某个人知道应该通过社会调查来做出某种判断,但如果他没有掌握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都会很成问题,调查出来的数据也很可能背离调查的初衷。又如果他思维非常活跃,很善于发现市场空缺,但如果他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发现的市场空缺可能会毫无市场价值,就算有价值也很难变成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
教材上的东西当然要学,但这只是前提和基础,最关键的还是要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得到系统的思维训练。自主性学习需要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所取舍,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取舍标准。不能够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什么课程,更不能够老师讲什么内容或者考试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否则,就会学很多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术或花拳秀腿,并错过很多真正适合自己而且非常有用的东西。
对于教材和其他书籍中的观点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加以学习,不能认为书上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比如我这本书中的观点就很可能因为我的知识范围和社会经验的有限性而失之片面或流于表面,很多所谓学术大家的著作也同样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只有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评价,书中正确的观点你才知道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也才能被你摒弃。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观点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事实上书上的观点或者老师讲授的观点都可能只是学术界对某一问题很多种观点中的一个,在这些有争议的观点中做出何种取舍,必须要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过程。
在某大学的咖啡馆,一个学生说:“40加7等于47,41加6等于47,31加12加4等于47,25加17加5还是等于47。你们看,这么多个运算的结果都是等于47,所以,47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字,其余任何数字都是不重要的。你们一定觉得这种思维方式非常荒唐可笑吧?而类似的错误何尝不是比比皆是呢?有些人看到三个河南人很讨厌,于是不假思索地下定结论河南人都是讨厌的;或者是在某个地方挖了三口井却没有找到水,便下定结论那个地方根本没有水。所以,我觉得归纳和演绎都是不可信的,一切归纳和演绎都可能使我们的认识偏离真理。”话音刚落,这个同学便受到了身边人的一致围剿,而他却始终固执己见。最后,其中一位女生质问他:“你有本事就在期末考试的答卷上把你刚才的观点写下来!”
我这么说并不是赞同那个“异类学生”的观点,我也相信他期末考试的时候绝对不可能这样天马行空地作答,但是,如果这群年轻人来我的公司面试,我只会聘用他一个人。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人格之独立,说起来似乎非常轻巧,可真正能够坚持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在某些特殊时期能像陈寅恪一样独立思考并坚持自己观点的人能有几个呢?更多的人为了迎合现实的需要而放弃了自己学术良心。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盲目地去寻找亩产十万斤的科学根据,这样的科学家还能做出什么学术成果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的太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即便是在新中国也敢为天下先,成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活是我不曾拥有却无比神往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关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就业,而是一些看上去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譬如尼采的哲学,欧洲思想启蒙时期的伟大著述,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几乎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但是这种思考却直接影响着文化和社会的未来,所以被称为终极关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习室,宿舍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与此同时,浅薄粗俗的东西开始在大学大行其道。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请来了郭富城,复旦百年校庆的时候请来了刘德华,在演艺圈混出点名堂的人轻而易举就成为了大学特聘教授,而池莉甚至木子美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也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心中的文化图腾。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来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跟专业知识、毕业求职有直接关系的书,而是说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不是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代历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看《独秀文存》。这些书籍并不能给你一种直接的工作技巧和专业技能,但是,它们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处的“书”虽然可以做相当宽泛的理解,但是我想应该不是指《ASP网络开发技术》、《微观经济学19讲》之类的书籍吧。
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读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果自己的视野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那他只会被这个社会孤立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对现实的关注不一定能够让你得到什么,社会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关注而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如果谁都不来关注,那到底该由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每天都有很多件小事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看到一则广告,听到一则新闻,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可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边的这些看上去似乎毫无意义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宝洁公司对于大学生来说绝对不会陌生,大学宿舍里到处可见宝洁公司的产品:舒肤佳、玉兰油、碧浪、汰渍、激爽、佳洁士、护舒宝,等等。而洗发水这一类产品,宝洁公司就推出了6个品牌:飘柔、沙宣、海飞丝、潘婷、伊卡璐和润妍。就算你没有使用这6个品牌中任何一种洗发水,你身边肯定会有人使用,你也肯定看过这些产品的广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宝洁为什么要推出这么多个洗发水品牌呢?这些品牌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或许你会觉得这些问题非常无聊,跟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却因为思考这个无聊的问题而获得了一份工作。
大学期间我并没有系统地学过经济学方面的任何理论,但对于身边的经济现象却非常感兴趣。有一次买洗发水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问题:宝洁公司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做一个洗发水品牌呢?那样的话不知道可以节省多少广告费用。过了一段时间,我在宿舍里听到同学谈论喜欢什么洗发水,我才恍然大悟:宝洁如果只推出一种洗发水品牌,就算把这个品牌做得无可挑剔也肯定会有些人不喜欢,但如果同时做多个品牌,大部分消费者总能从这些品牌中找到一个中意的。这应该叫做多品牌战略吧?
那么,这些品牌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宝洁的广告。很快,我发现飘柔强调的是发质的柔顺,海飞丝专注于去屑,潘婷突出的是营养,而沙宣给人的印象是专业,走美容院路线。
很久以后,在一次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多品牌战略在日化行业的应用及其利弊。我几乎不假思索就谈出了我对于宝洁公司多品牌战略的理解,并谈论了这一战略对于创业型公司的价值和挑战,还谈到了品牌的覆盖面问题。这些都是我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一些想法,没有经过任何学理的论证,但是面试官却非常满意,很快就决定聘用我了。
后来我又去过一家广告公司应聘高级策划师,策略总监让每个参加面试的人都设计一句中国联通的核心广告词,也就相当于是品牌核心价值。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大品牌,我平时一直留意二者在广告上的差异。中国移动最大的优势是网络的稳定,它的技术明显比联通更胜一筹,所以它的广告词为“移动通信专家”,强调自己的专业性,以此来暗示中国联通在技术上是不够专业的。而中国联通最大的优势是资费便宜,但是对于一个移动通信品牌来说,过于强调自己价格便宜无异于让品牌掉价,使人觉得联通就是“廉通”,这显然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所以联通强调自己是后起之秀,一定能够迎来出头之日,于是它的广告词被设计为“一切即将改变”,随后又变成了“引领通信未来”,期望能够在广告受众心中引起共鸣。
跟我一起参加应聘的人先后设计出了广告词,有人写着“因为有梦,所以鹰击长空”,也有人写着“连通爱,连通脉搏,联通新世界”,看上去都文采飞扬朗朗上口,但都跟我的思路迥然不同。为了突出联通是年轻的后起之秀这一特质,我设计的广告词是:“让我们享受年轻。”没有任何文采可言,但我还是满怀信心地交了上去。最后,面试我们的总监说,我是这些人当中唯一懂得广告的人。可事实上,我可能是那群人当中唯一没有过广告行业工作经验的人。一个完全没有广告行业工作经验的人,仅仅凭着自己平时看到电视广告或者公交站台广告时习惯性的思考,应聘上了那家大型广告公司的高级策划师。
可能你觉得我对身边每件小事如此在乎,生活一定会非常累。可事实却完全相反。当我从超市买了洗发水出来,我可以什么事也不想地回到宿舍,也可以沿路思索洗发水的品牌战略。当我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车外的公交站台广告或者其他公交车的车身广告,我可以心不在焉地瞥一眼,然后忘得一干二净,或者只记住广告上全智贤的性感Pose和姚明的憨厚一笑,也可以用接着坐公交车的时间去揣摩那个广告的创意,去尝试着修改那个广告的文案内容。同样是走回宿舍,同样是接着坐车,少想一个问题根本就不会让自己更轻松一些。我想,对于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如果用这些时间来考虑更深层的东西,应该会从这种思考中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吧。
不管你将从事的是技术、市场还是别的什么性质的工作,如果能够养成一个勤于思考身边小事的习惯,你所能得到的将远远不止是一份日化或者广告行业的工作。你应该看到过交警站在路边检查车辆的场景,因为很多车辆都不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所以交警只好在路上对过往的车辆进行逐个检查。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方案:通过摄像机将过往的车辆拍摄下来,并通过连接到电脑而自动识别出其车牌号码,然后马上连接数据库,判断出这个车牌号码是否已经缴纳相关费用,如果没有,就立即发出报警声,交警便赶紧进行追捕。这个方案看上去有点儿理想化,但是,前几天一则新闻说北京的交警已经拥有这种装备了。我想开发出这套设备的人最初肯定也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一个想法,然后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
只要你善于思考,生活中可以让你发现这种市场空缺的机会实在太多。如果你同时拥有文曲星和手机,你是否考虑过将这两个产品合二为一从而让手机拥有电子词典的功能?很多家长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非常不满,反而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四书五经琴棋书画,那你是否考虑过要开设一所复古的私塾或者书院?孕妇往往需要一定的运动量,但如果没有专业的健身指导,运动的效果可能不甚理想,甚至可能出现危险,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毕业以后开一家专业的孕妇私人保健顾问机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思考,你或许就永远只能在别人的公司打工,根据别人安排的工作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但如果你能通过一件小事敏感地把握住宝贵的商机,你或许就找到了一座宝藏,你的人生也将因此而变得辉煌。
大学的逻辑
“读大学”,这是一个典型的动宾结构短语,“读”是动词,“大学”是宾语。可是,“大学”如何能够作为“读”的对象呢?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就是一个由老师、学生、图书馆、教学楼、体育场、学生宿舍等元素构成的一个集合。可是,这些元素都不能作为“读”的对象。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大学”呢?
或许有些人会说,用来读的只能是书,所以“读大学”就是在大学里读书。这个答案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可是,如果读大学只不过是在大学的围墙之内读书,那我们又为什么要花掉大把的学费和青春来这个叫做“大学”的地方读书呢?为什么不呆在温暖舒适的家里读书?为什么不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外读书?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
可能很多同学刚进大学的时候会比较在乎学校的硬件设施,譬如:学生宿舍是带洗手间的公寓还是苏联式的筒子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建筑是不是很气派,体育场有没有草皮,教室能不能多媒体教学,如此等等。
不能否认这些方面是一所学校最直观的表现,也不能否认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求学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用这些指标来衡量一所高校的好坏,那就大错特错了。北大的很多宿舍和教学楼都是几十年前的旧房子,而不少毫无名气的院校却气派无比,其漂亮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座公园。
必须承认,优越的硬件设施能够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当然能够让学生听课时心情更加愉快,可是,如果讲台上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再好的教室又有什么用?雄伟气派的图书馆当然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可如果图书馆里找不出几本像样的书,图书馆又还有什么意义?
记得《铁屋中的呐喊》里有一篇叫做“那塔·那湖”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的大意是:我们皆非草木,草木可以在这片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余杰毕业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慨,其他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又何尝没有呢?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的自豪和神往踏进了校园,而四年以后,学校却像赶走叫花子一样将这些人赶出了校门。
或许这样的比喻过于刻薄,但这却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的切身感受。毕业的时候学校不会关心自己的学生将何去何从,不会关心从自己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没有销路,他们只会通知所有的毕业生必须于6月底或者7月初某个确定的日期之前搬出宿舍,只会关心还有哪些学生没有缴清学费所以需要扣押毕业证和学位证。到了那个时候,你还会有心情关心学校的教学楼有多漂亮吗?你还会留恋那间住了四年的舒适的宿舍吗?
过客。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可是,更多的人却不能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过客无法带走那些曾经引以为荣的大楼时,他们也已经无法带走原本可以带走的东西了。而可以带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既然我们要读的大学不是教学楼不是体育馆不是公寓楼,那大学又究竟是什么呢?
读大学,必先读大师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什么是大师?《资治通鉴》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为师表”,不但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还能做到文以载道,是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聆听大师的教诲恐怕和陈水扁加入国民党一样抽象。在这个市场经济无孔不入的年代,很多所谓的著名教授和世俗的商人没什么区别了。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这对于很多大学老师来说不可不谓是真实的写照。
很多人本科毕业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考研究生,读完研究生发现仍然找不到工作,只好又读了博士。博士毕业以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做不来,只好找所学校教书了。还有些人毕业以后通过各种关系混入了大学的编制,然后再通过各种欺世盗名投机取巧成为了教授、研究员。听这种老师的课和慢性自杀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的,尽管他们未必算得上是大师。学术投机分子的存在还不至于影响我们通过“读老师”来读大学。
向老师学习的首要方式固然是听课。如果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非常优秀,那就做个乖学生吧,逃课就免了,该记笔记的时候还是得动动笔。如果别的班级的老师更有水平,而且确实符合自己的胃口,那就跑去别的班级混班。我大一的时候就经常跑去听法律专业三年级的课程了,后来跑去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听过不少课,有段时间还专门跑去北大法学院混班了。虽然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确实受益匪浅。
在课堂上要尽量抓住机会跟老师交流,甚至要敢于理直气壮地跟老师辩驳。越是有学问的老师,往往越是虚怀若谷,你可以放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可能在你脑海里困扰了很久,在你表述出来以后,老师三言两语就为你廓清了,很多你坚持已久的观点也可能会在老师轻描淡写的分析之后被你摒弃或者修正。在这种时候,你不但会切实感受到老师的魅力,更能享受到与其进行思想碰撞所带来的乐趣。
听讲座也是一种与大师进行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大学越好,讲座的数量就越多,质量也越高。所以,如果你就读的大学没有足够的讲座,不妨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去别的大学。当然,并不是好学校的每场讲座都值得听,也不是差一点的学校举办的讲座就一定差,很多时候大可不必舍近求远。
通过听讲座不可能学到系统的知识,但是,一场好的讲座或许可以让听众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获得某些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对于听讲座一定要有所取舍,绝对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照单全收。做讲座的人可能学富五车,也可能只是个学术骗子;举办讲座的单位可能是为了弘扬文化,也可能只不过是为了商业炒作。
湖南卫视曾经在岳麓书院举办过多场讲座,美其名曰“千年论坛”。有一次应邀前来开坛讲学的是哈佛大学燕京学院的院长杜维明,这可算得上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想方设法才弄到了一张门票,早早地带着笔记本乘车去了岳麓书院。可是,整个讲座的过程让人感觉就是一场纯粹商业化的做秀,似乎完全就是按照导演的意志进行,作报告的教授不过是个演员、听众不过是个道具,和当年朱熹、王阳明等人于此书院讲学之情景恐怕不具有任何可比性了。
图书馆:大学的心脏
读大学,除了读大师,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这里说的图书馆并不是说它的建筑和其他硬件设施,而是说图书馆的藏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学的图书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藏书量比较有限,新书比较少,甚至对学生借书进行了诸多的限制。这恐怕是一个在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读书的时候就只能尽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并想办法弥补这种资源的不足了。所谓充分利用,就是说要能够从图书馆有限的藏书中寻找真正有用的书,毕竟藏书再少也还不至于无书可读。所谓弥补不足,就是说通过图书馆以外的渠道找到在学校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好书来读。一方面可以通过买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去别的图书馆借书。可以通过朋友从别的学校的图书馆找书,也可以去社会图书馆办证借书。
去图书馆借书还需要有个取舍的标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说:“要多读好书,只有不读坏书。”虽然说“开卷有益”,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图书出版市场极其不规范,大量文字垃圾相继混入书市,而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对于图书好坏的判断能力可能非常有限,加上他们更关心的也许只是哪一种书的折扣更低(这可不是为了给学校省钱),所以大学的图书馆里有相当多的书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垃圾。虽然借一本这样的书并不会浪费你任何钱,但是浪费的时间可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对于那些肤浅的纯粹是炒作的图书最好是敬而远之。
在图书馆借书不要太过功利,不要以为只有跟考试相关的书籍才值得一看。我记得原来学校的图书馆里被借次数最多的好像全是英语四、六级或者考研方面的书,而其余的那些跟考试不那么相关的书则很少有人问津,哪怕就是《现代化的陷阱》这种曾经非常畅销而且很有思想深度的书籍也难免被打入冷宫。
其实,毕业以后就会发现,在图书馆借过的那些英语四、六级的书里面写些什么说些什么都记不清了,就算记得也没什么用。而别的一些书籍在自己借书甚至看书的时候不知道会有什么用,而若干年以后这本书的用处就发挥出来了。正因为某本书对自己究竟有没有用暂时很难判断,所以最好摒弃有用或者无用这样的功利性思维。看书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有用”的心态呢?看书的过程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思辨的享受。
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了《独秀文存》,后来便借出来认真地看了,并且还做了笔记。在当时看来,看这样的书是肯定没什么用的,而且我当时也不指望能够有什么用。可是,在三年以后,我在深圳的某一栋写字楼里,碰到了一个同样喜欢陈独秀的上司。虽然这一切跟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上司对我可谓是“百般宠爱”,我刚刚进入地产行业,“容积率”这样一个基本的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这位上司却不遗余力地教我,我因此很快就融入了这个行业并当上了项目经理。
有一位做业务员的朋友很喜欢老庄哲学,对道家思想也颇有心得。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重要的客户,因为客户正好在看书,所以两个人就从看书谈起。客户问这位朋友:中国古代文化中你比较喜欢看哪方面的书?朋友答:老子和庄子的书我比较喜欢。话音刚落,客户便眉飞色舞起来。二人关于道家思想谈了几个小时,而生意的事情似乎抛诸九霄云外了。后来这位朋友自然顺利地签下了那个case,而且跟客户还成为了莫逆之交。
或许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便会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赶紧去图书馆借《独秀文存》,去找老庄的书。可是,你怎么知道你以后的上司一定喜欢陈独秀、你的客户一定喜欢老庄呢?如果他们喜欢的是孔孟、孙子或者康德、黑格尔呢?编张只有一个网眼的渔网或许也能捕到鱼,但这靠的纯粹是运气。要想每次都能捕到鱼,那就必须要编织一张足够大的网,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网眼罢了。
每个人学术思维的养成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于毕业后在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莫大的帮助。
二、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
要想走更远的路,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了不走弯路,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矢志不渝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没有目标注定要兜圈子,目标不能恒久也照样可能南辕北辙。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我们或许会“怒其不争”,而自强不息勤奋刻苦的人如果因为走了太多的弯路而最终一无所获,我们更加会“哀其不幸”。
我曾接触过的一个人可谓是鲜明的例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这里说的同学不只是说自己同班的同学,而且还包括别的班级别的院系的同学,包括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同学。这些人用“校友”、“学长”之类的词语来指称或许更贴切吧。
“读同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读大师”和“读图书馆”的延伸。读高中的时候每个学生侧重的学科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就算偏科,学理科的总不至于放弃物理,学文科的也不至于荒废历史。但是,读大学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精力却可能放在截然不同的地方。除了要应付共同的英语等级考试,同一个专业的人都可能在研究完全不同的方向。譬如,同样是中文系的学生,有些人可能研究张爱玲,有些人可能喜欢沈从文,又或许还有些人会用一大段时间去钻研幽默学。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每个人向身边同学学习的必要性。同时,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同学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就相当于间接地从别的老师那里获得了知识。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曾盛行论辩之风。这一点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可谓是司空见惯,可是在当今的大学却是不多见的。我们班只有32位同学,可是在很多门课程的课堂上总能就或大或小的问题分成几个阵营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些同学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有些同学从法学的角度来论证,又有些人或许索性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罗素、杜威、尼采、哈耶克、昆德拉、拉德布鲁赫、朱苏力、何清涟
这些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学术领域的人被我们同时引用了。虽然每个人力图证明的观点可能截然相反,但是,在这样一种论辩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分享了彼此的知识,而且通过论辩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这对于他曾经一心想着考研究生,准备读完博士找所大学教书,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为此,他每天都背着厚厚的考研辅导资料去图书馆自习。大四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考公务员更有意思,于是转而考公务员去了。在政府机关工作一年以后,他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在官场发展,便辞职来了深圳。此后他又陆续换了几份工作,至今仍然一事无成。
为了少走弯路,人生规划便成为了每一个大学生至关重要的事情。大致说来,每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有三条可供选择的路:仕途,商界,学术。在此专题中,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人生规划的问题。至于其余角度的人生规划,我将在后面的专题中分别予以阐述。
“入仕为官”指进入党政军和其他一切“吃皇粮”的事业单位。“经商”指的是加入或创建以营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而学术之路主要是指获得一定学位、在某个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之后,在大学或者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一些企业的技术研究人员似乎也可以归入到学术的行列。
当然,上面这种分类在逻辑学上未必会很周延。有一些职业,譬如医生,似乎被归入以上三个阵营的任何一个都有点儿牵强。还有一些职业则似乎可以归入不止一个阵营,比如党校的老师、国企的高管等等。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将这种分类方法作为人生规划的逻辑起点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廓清了以上三条职业道路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便摆到面前了:在这人生的三岔路口,你将何去何从?只有先决定做商人,才能考虑在哪一个行业做生意,也只有决定了做学术,也才能更好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哪一个专业领域继续发展。
朱元璋最初只是想当一个节度使,可是最后他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明朝的一把手。假如他最初的目标只是拥有一间作坊,或许他最终顶多只能成为一个豪商巨贾而已。甚至他可能一事无成,因为适合当皇帝的人未必适合做商人。
上文关于人生方向的分类方法跟大学生基于专业分类而形成的思维方法大相径庭。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可能走上这三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可能毕业以后进入政府机关做秘书,若干年后谋了个一官半职;也可能进入各行各业的公司,进电视台或报社,时机成熟了就自己开个公司当老板;还可能读了硕士接着读博士,最后留在大学当了一名老师,若干年以后成为了国内先秦文学或者《红楼梦》研究的泰斗。
我大学时班上32个人学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是毕业两年之后,我们这些人早已遍布各行各业。有些人进了党政机关或者军队;有些人已经读了博士,毕业以后很可能留校任教;还有一些人,包括我在内,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公司里忙碌着,在大大小小的商务区和写字楼之间穿梭着,奔波着。
仕途:风光无限,如履薄冰
官本位意识
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很多父母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了大学就去做官,而如果进了什么公司打工,那简直就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我一个老乡曾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去北京某区的一个劳教所当了公务员。消息在家乡很快便传开了,方圆数公里的人都知道某村某人的孩子去中央当官了。家长还因此大摆酒席,四面八方沾亲带故的人似乎等了八辈子才终于等到有个亲戚“一人得道”,为了不让自己错过“鸡犬升天”的大好良机,纷纷前来祝贺,据说酒席就有几十桌。
无独有偶,我一位朋友毕业的时候报考了湖南省政协的公务员,因为笔试和面试都是第一,家里认为肯定已经毫无悬念,所以关于我这位朋友在省里当官了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不少平时不甚往来的人如果在路上跟他父母碰见了,远远地便会满脸堆笑跑过来献殷勤。后来我这位可怜的朋友在最后的体检一关被淘汰,据说他老家那些邻居和族人很快又冷漠起来,偶尔还会夹杂一些幸灾乐祸的嘲讽。
农村的那些农民会有如此浓厚的官本位意识,而大学生当中渴望有朝一日权倾一时威震一方的似乎也不在少数。大学时我接触到的同学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把“学而优则仕”奉为圭臬,或者是把仕途经济作为毕业以后最佳的选择。这些人在学校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譬如积极入党、担任各种职务等等。到了毕业求职的时候,如果有党政军之类的单位前来招聘,那场面简直直逼春运时的火车站。在我毕业前夕,某省曾有一次公务员招考,据说当时我们学校很多宿舍连续多个晚上没有开灯,因为里面的人全部去该省考试了。
成都市青羊北路街道办事处曾公开招聘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前往报名的人当中大学生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03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陈香从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正式当选为长沙市白沙古井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有不少名牌大学的博士前往应聘居委会的职位。
从媒体的反应来看,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基本上持褒扬的态度,觉得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是,为什么不从官本位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呢?如果这些人放弃进入公安厅、海关等单位的机会而就职于居委会,那确实是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如果是他们原本可以进入企业获得高薪的职位却偏要削尖脑袋挤进公务员的队伍呢?会不会是因为一时进入不了省委或者海关所以退而求其次呢?这也能说是就业观念的转变吗?如果是,那也只不过是转变得越来越官本位了。
审慎权衡内心的动机
我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仕途经济,事实上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公务员行列的时候是心态各异的。有些人只是为了获得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向往;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升官然后发财,先谋求权力再利用权力谋求财富和其他的贪欲。我原来一个同学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县太爷,贪污几百上千万,养几个漂亮温顺的小情人。当然,有很多人选择做公务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动机我并不想过多地评论,只是希望动机不纯的人记住《无间道2》里倪永孝说的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同时也希望那些响应毛主席号召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手中有权当然能够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但是,有了“权”就希望“特”,甚至需要国家、社会和人民付出很大的代价。很多贪污腐化最终成为阶下囚的“八抚巡按”或许最初也是抱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可是最终还是堕落了。
这些人或许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吧:人在河边走,怎能不湿脚?既然湿了脚,何不洗个脚?既然洗了脚,何不洗个澡?既然洗了澡,干脆一顿乱搞。于是,搞着搞着便掉脑袋了。所以,对于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来说,如果经过仔细考虑之后觉得自己不能经受这样的诱惑和压力,那最好还是考虑换一种方式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明白自己想从政的动机并且对于这种动机进行充分而审慎的考虑,这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外国语学院一名叫做励仿夏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笔试、口试、面试以及体检,终于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联合利华市场部同时录取。对于这两份工作的取舍,励仿夏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就我个人而言,十分幸运地先后被联合利华和外办录取,而且这两个单位分别是从商和从政的理想去处,因而我的最终选择其实就是选一个大方向
到底适合从商还是从政,我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当然需要参考父母、长辈、老师们的意见,但关键还是自己的静心考虑。在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长以及一直以来的志向,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联合利华优越的待遇和光明的晋升前景,而是毅然选择了市外办,决心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外交天地中为国家、为上海做一些事,并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令我高兴的是,我的这一选择也得到了父母和师长的赞同。
“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励仿夏在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考虑自己从商或者从政的动机。虽然他没有告诉我们他选择从政究竟是因为看重什么,但是,至少我们从他身上应该可以学到一点:仔细权衡自己的动机并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之后,再审慎地做出决定。
做官的四项基本功
有人说:如果你一无是处,那就去做官吧。确实,古今中外的政客们如果离开政坛,能够过得很好的恐怕不多,毕竟不是每个政客都能够像华盛顿一样在退休以后去做一个农场主。那么,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究竟凭什么能够做官呢?做官也肯定有做官的哲学。李宗吾的《厚黑学》可谓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官场哲学演绎到了极致。脸皮够厚心够黑,你就可以去做官了。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啊!然而,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哲学”还行得通吗?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要选择仕途经济,那应该具备哪一些条件呢?
我想,首先还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办事能力。《国画》里的朱怀镜虽然在其宦海沉浮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地方显示出他有什么过人的办事能力,但是,最初让他有可能在官场施展拳脚的可不能离开他在大学里学过的财政方面的知识。
其次,走仕途这条道路需要具备比较开朗、外向的性格。一个木讷内向的人在官场要想平步青云那绝对堪称一大奇迹!国外如此,中国更是如此。我大学时的一位师兄和一位师姐毕业时同时进入了湘潭市某行政机关工作。师姐大学时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的分数高得让人爬上去就会缺氧,曾经获得的奖学金如果换成硬币恐怕足以砸死一头年轻力壮的大黄牛。而师兄大学时成绩平平,其他方面也没有过人之处。所以,几乎所有老师都看好师姐而不看好师兄。可是两年以后,事实却给大家当初的预期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师兄混到了副科级干部,而师姐先被“流放”到机关下属的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后来索性被这家企业开除了。
我趁去那家机关单位毕业实习之机打听了此事,并从一位机关干部口中得到了事情的解释:师兄活泼开朗,能很快跟别人打成一片,在各种场所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得体,而师姐不善言辞,与局里同事关系一直不冷不热,跟别人在一块的时候总是要别人先问一句她才答一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上级领导来视察了。
第三,为官之人必须有一定的城府。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心直口快的人,心里藏不住任何秘密的人,恐怕就算进了官场也要处处碰壁的。
最后,政客应该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要能够察言观色、见微知著,否则在官场恐怕很容易做出一些不适当的判断。要知道干革命最怕的便是站错队啊。《国画》中的朱怀镜是市长皮德裘的心腹,一度扶摇直上官运亨通。后来,皮德裘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朱怀镜因为站错了队,自然成为了皮德裘的陪葬者。虽是小说,但也可谓是典型的前车之鉴。
看完这些之后,如果你仍然觉得自己喜欢从政并且确实比较适合从政,那就不妨尽早为自己积累资本。入党是重要的一步,但也并不是非入党不可。与其跟一百个人去竞争五个职位,还不如去跟一个人去竞争一个职位呢。对于热衷于从政的大学生来说,其中的道理应该一点就破吧。
另外,还可以积极地担任一些学生职务,既能锻炼工作能力,又能在履历表上增加筹码,还能通过学生会之类的平台拓展交际圈。对于从政来说,交际圈可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想去做官,可是你的性格与上面说的这些方面相去甚远,那我劝你最好还是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不过,我从来不曾有过为官的经历,也还没有加入这个行列的准备,所以上面这些文字在真正准备走入仕途的大学生眼中看来或许太不专业了。如果真的贻笑大方,我只能表示抱歉,并且以个人的名义对准备着去做官的大学生提出一点苍白的忠告:当你为官一任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你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用血汗和泪水换来的,你拥有的每一项权力都牵动着劳苦大众的痛楚和呻吟。
学术:孤独并快乐着
从政之前需要审视自己选择仕途的动机,而走学术之路更是如此。大致说来,目前大学生选择留在学校做老师的往往包括如下一些类型:第一种是因为喜欢学术研究,并能够享受学术本身必然带来的孤独乃至清贫;第二种是因为大学老师有着比较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希望通过在学校任教获得一个目前看来还摔不破的饭碗,这个饭碗比金饭碗差一点,但绝对比铁饭碗要好;第三种是因为以其自身条件比较难在校园之外谋求一个满意的工作,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继续呆在象牙塔里。
基于对学术的理想和追求而走上学术之路的人是让我无比敬佩的,至少我没有这样的勇气,目前看来这辈子也不大可能有这个资格了。一个民族的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这个民族的良知。学术虽然不可能像宗教一样脱离世俗,但是,学术精神天然地应当与尘嚣和喧哗保持足够的距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不时去迪厅High的人能够潜心研究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交通史,也无法想象一个动不动就在某五星级宾馆的包厢里和一群大腹便便的人觥筹交错的教授还会去潜心研究某种即将濒临灭绝的动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潜心学术的人与这个世界总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心灵与世俗的距离,选择学术之前有必要考虑自己能否承受寂寞,能否在别人开着跑车四处兜风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在实验室里研究自己的课题。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不但希望你能做教授,而且相信你能做一名优秀的教授。
不过,中国的学术界和世俗世界的距离被拉得太近了,甚至大学内外的世界随着围墙的拆除而彻底融合在一起了。教授同时成为了商人,或者成为了政客。这让部分学术投机分子同时通过投机获得了不少的经济或政治上的利益,但是,同时也让中国的大学以及整个学术圈里的人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1998年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邀请了日本东京大学的校长参加庆典。这位校长来北大参加庆典的时候发现坐在自己身边的也是一位日本人,可这位日本人并不是任何大学的校长,而只不过是一名在经济上给过北大资助的日本商人。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两个中国人之间,大学校长肯定会跟商人套近乎,以求对方也来自己学校提供科研经费或者设立奖学金,可是,东京大学的校长却不但没有跟那位日本商人套近乎,而且甚为恼怒,认为北大这种举动侮辱了学术的神圣。
在日本,一个大学校长别说比商人更让人尊敬,就是比首相或许还要更有社会地位。虽然日本人从来不愿反省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对于学术的尊敬是让我不得不佩服的。在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中,商人和大学校长都可以“平起平坐”了,遑论其他的大学?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了,还谈何别人的尊重?于是,学术精神变成了这场交易和游戏的最终受害者。
所以,我希望决心投身学术的大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中恪守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一点点金钱或者权力的诱惑便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良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尽早考虑是不是继续进入学术圈。做了著名教授当然可以去做政协委员,但如果你更看重这个头衔,那还不如尽早去从政,那样的话说不准在你做成政协委员之前就做成了政协主席。同样,你做了知名学者之后也还可以像明星走穴一样四处圈钱,但如果你对钱比对学术更感兴趣,那还是尽快去做商人吧,这样一来你完全可能在成为知名学者之前住进别墅开上宝马。
近来好像著名法学教授针对具体法律案件出具专家意见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下面这段话便是博客中国(Blogchina)里有关于此的一个贴子。
2003年夏季的一天,同时在京城律师事务所充当合伙人的王教授把他的5名同事(都是来自京城三所院校的“国家级大师”、“博导”)请到了一家五星级饭店,为他的客户(一家房地产公司)提供法律意见。这家房地产公司把广告上标明的绿化地用来盖车库和住宅,与业主发生激烈冲突,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在王教授建议下,房地产公司决定花钱请专家写法律意见,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诉讼。
专家进门坐定,房地产公司的小姐就笑吟吟地给每位专家送上一个信封。在掂量信封的一瞬间,专家们就决定说什么话了。小姐告诉我,老板再三关照,信封一定要在专家开口之前递到,只要专家在开口之前把信封放进口袋,一切就已经搞掂。
资格最老、头发最白的专家第一个发言:“前几天,业主也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座谈会,今天再听听你们的意见,兼听则明嘛!”当律师之后我才知道,在许多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找到同一位知名教授给他们写法律意见书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知名教授也同样是吃了原告吃被告,只是与法官相比,他们吃得少一点而已。
资格最老者义不容辞地首先表态:“我以为,只要房地产商的广告内容没有写进合同,就不能算是他对业主作出了承诺。”接着,五位专家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致意见:按照中国现有法律,该房地产公司把原先的绿化地用来盖房子既不违法,也不违约。
不到半个小时,会议就接近尾声了。资格最老者说,他还要参加全国人大的重要立法,必须告辞。王教授恭恭敬敬地问道:“?菖老,您看,意见书怎么写呢?”资格最老者说:“你就按照大家刚才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大学毕业生去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