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监管中国银行线上资金冻结可以监管招行的吗

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 招行浦发中行等多家银行“吃罚单”
  证券时报01月17日讯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近日,招商银行嘉兴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购房被地方监管罚款25万元。与此同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义乌分行也因信贷资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被罚25万元。除了违规流入楼市之外,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也是不少银行业机构“吃罚单”的原因。招商银行金华分行因将信贷资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被罚款45万元,中国银行义乌市分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被罚款20万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银行可以转账到招商银行吗_百度知道
中国银行可以转账到招商银行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要看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转账的,中行网银跨行转账通过人行系统,实时到账,大概20分钟内就能到,主要看中行系统运转是否正常,柜台转账就没法说了,要看柜台的人什么时候给你发报.一般当天付出去的都能当天到账
店铺营销专家
主营:研究和试验发展
去中国银行或者招商银行柜台都可以,开通网银的话网上就可以转账,需要知道对方卡号,如果在中国银行转账的话可能需要知道对方的开户行
可以,不过你得去柜台办理,而且还需要受一定的手续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一(微信号:istocknews)消息 近日,招商银行站上了风口浪尖。有外媒称招行是中国“最危险的银行”,指出招行两个问题。一个是严重依赖,外媒认为招行表外有2.1万亿的资产,在中型银行中规模最大,其中“”在上半年增长20%,已超过4000亿元,“可能隐藏”;另一个问题是招行客户之一“”的海外并购正接受审查 ,可能会波及银行业务。外媒报道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危险的银行此消息一出,招商银行股价应声下跌,单日跌幅近2%。不过,对于外媒的质疑,国内券商有不同的看法,多家王牌券商怒怼,指责外媒恶意唱空中国银行业。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针对外媒提到招行“严重依赖理财产品”的问题,认为其纯属虚构。招行的个人低于同业,风险低;而私人银行客户资产投向不受限制和约束,其可以配置和,在2级市场持续回暖的情况下,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风险自然下降;另外,私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强,私行,即使有风险,也是由私人银行客户自己承担,不会转嫁给银行。并且杨荣指出安邦事件不会对招行盈利和股价构成任何冲击,因为其基本面进入良性循环中,这是其盈利和股价的核心驱动因素。此外,华泰证券(601688,股吧)认为,外媒评论存在偏差,招行不止是风险可控而且存在,在盈利驱动和行业估值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招行估值还有提升空间。招行上半年理财受收入62亿元,占手续费收入的18%,占营业收入的6%。虽然增长放缓的影响下,理财受托收减少,但是和结算收入的快速增长足以弥补盈利缺口,这主要得益于招行在零售条线的强大市场优势。由此可见招行并没有严重依赖理财产品。而对于招行的自营非标风险,华泰表示无需担心。上半年招行表内非标5647亿元,占大头的信贷类非标仅为0.59%,低于1.71%的。非标219%,和225%的贷款拨备覆盖率相近。招行非标好,拨备计提充裕,资产风险确实小于贷款。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15家券商对招商银行给出增持或买入。另外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半年内有57家机构买入招商银行,并且有30家机构增持招行,无一家机构卖出。15家券商对招商银行给出增持或买入评级对于的外媒的评论,招行内部人士表示,招行没有隐藏不良贷款的动机。半显示,在不良生成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招行依然大幅计提了326亿元的拨备,这甚至引起了卖方分析师的质疑,他们认为,尽管招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已经重回两位数达到11.43%,但实际上还可以更高。至于“安邦被调查可能波及招行”,招行内部人士认为更是不值一驳,安邦是一家,旗下的目前持有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交行、招行、民生等至少7家上市银行,更是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还控股了成都农商行。如果照《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这个逻辑,安邦波及的可不仅仅是招行。因为“被调查”,安邦连民生银行董事资格都未能获批,又何来波及招行?史月波周:周线透露哪些重要信息上攻3400依旧有力 一类股将成本轮行情核心创指调整空间有限 每次回调都是买入机会短期将面临变盘 一高手持股跟踪与买股逻辑直播:老肖周末来论股牛市三只超级“无线雄安”3股受益 经贸交流会关注6股农业7股将起飞 石墨烯5股崛起亮点题材或催生空间机会 2股重组曝光车联网标准化工作加快 相关受益股宜高度关注《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二今年以来第三次,3个月来第十次,安邦不断在资本市场书写着传奇。1月19日、1月20日、1月21日,安邦保险连续3天增持民生银行。至1月21日,安邦民生银行股权达到20%。港交所数据显示,1月21日安邦保险以每股9.723元的均价买进1.98亿股民生银行A股,持股比例占A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由19.28%升至20%。1月19日至21日,安邦保险分别斥资15.12亿元、23.56亿元、19.22亿元买入民生银行A股,持股比例则由18.35%、19.28%直奔20%。20%的持股比例,不但打破民生银行最初设定的10%上限,而且远超。另据记者统计,去年11月以来,安邦保险已连续增持民生银行A股10次,合资耗资超过320亿元。另据测算,安邦保险此前多次举牌累计支付资金总额约为400亿元,再加上去年年末增持的招商银行、、金地集团等,安邦动用的资金已超千亿元。2014年底,安邦保险通过增持已成为。同时,安邦副总裁姚大锋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这是安邦最早想拿下民生银行时的意愿,即进入董事会。一位接近安邦人士透露。而这似乎还不是终点,对于下一步是否还会增持,上述人士表示:没人知道安邦下一步的目标。华泰证券曾分析认为,巨量可为民生端提供弹药,缓解存款获取压力,经营则需长期观察。此外,安邦保险增持前,民生银行,创新能力居行业前列,安邦入驻后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治理效率还需观望。目前,在保险领域已经拥有了寿险、产险、健康险、养老险和牌照,安邦保险集团本身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10家保险集团之一。在保险之外,安邦目前已拥有资管、、银行、券商和,再加上待入囊中的,全距离已愈来愈近。《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三讯 华尔街日报9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最危险的银行》,报道称,招商银行只是看上去很美?表面上看,招商银行顺风顺水。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实现两位数百分比增长,也大幅下降。但细究下去,就会发现问题正在酝酿。华尔街日报相关报道截图报道称,又一次把中资银行股当成了寤寐求之的对象。而这些银行中最受宠爱的,是香港上市的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 600036.SH, 3968.HK, CIHKY, 简称:招商银行)。这只今年上涨近60%,触及历史高点。但细究下去,就会发现问题正在酝酿。招商银行严重依赖理财产品,这种短期承诺比普通银行存款更高的回报率。中资银行最近几年发行了数千亿,虽然多数客户认为银行会为这些产品担保,但其中大部分没有计入。招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约有人民币2.1万亿元(合3,),是中型银行中最多的,理财产品不仅为招行带来手续费收入,也是一条渠道。在监管部门实施整顿的环境下,招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较上年减少。Autonomous Research分析师表示,如果监管部门加大力度迫使招商银行将所有理财产品计入账目,那么该行将需要筹集人民币1,000亿元的。还有一个原因造成招商银行的可能没有看上去那么美,那就是该行大量使用了所谓的。这种越来越流行的工具让银行可以成立不用并表的实体,并用这些实体来收购银行的一部分不良贷款,然后打包成证券出售给者。招商银行上半年这类敞口增加近20%,达到人民币4,000亿元以上,这里很可能是许多不良贷款的藏身之处。另外,招商银行的利润也承受压力。招商银行一个主要客户是安邦(Anbang),这家备受争议的保险商拥有纽约华尔道夫(Waldorf Astoria)酒店,并持有招商银行10%股权。在经过一轮海外收购热潮后,中国正在严查海外收购交易,安邦也在受调查之列。如果安邦的业务受到威胁,招商银行也可能遭到波及。有迹象显示,招商银行正在为可能出现的资金紧张做准备。该行上个月表示,将通过和非公开发行最多53亿美元。招商银行上周表示,将向一家子公司注资,后者负责处理该行逾1,的。所有问题均表明,招商银行目前1.3倍的市账率过高,相比之下,其他有可比性的中资银行的市帐率普遍低于1倍。在中国银行业面临艰难时期的情况下,招商银行应该是最令人担心的银行。《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四本文来自“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刘链。初期会产生倒挂等负面影响,进程中的扩表行为不再持续反而加速收缩。随着监管政策的推进,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的缓释有积极的影响,这也将倒逼银行业远离资金,重回间接融资的正轨。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股集体上涨,虽然业绩增长仍未走出下行通道,但基本面改善的逻辑或多或少被市场认可。当前,金融严监管政策背后的意图是降低银行业表外业务的风险,前四个月效应显现,部分政策效果达到监管,对银行业而言,其面对的风险是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一季度监管数据表明银行业基本面改善有持续的迹象,且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负面影响无法抵消净息差回升和不良放缓的正面贡献。虽然基本面改善逻辑不变,但只是市场需要下调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幅度。金融严监管对银行股的冲击已经完全反映到股价中,后续配套政策和具体的实施不会再影响到股价。金融去杠杆对银行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业绩增速放缓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收入上,趋紧对负债端成本率的提升将逐渐传导至资产端,从而相互抵消,总体对银行净息差的冲击并没有市场预期的大,相反对利息净收入的冲击较小。其次,委外资金的逐步离场、的受限、的持续等都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较为明显的冲击。市场对流动性的反应非常敏感,一旦出现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将对市场产生负面冲击,4月银行股股价持续回落就是对这种预期的反映。正因为如此,未来出台的有关金融去杠杆的配套政策以及相应的政策落实措施都不会再对的银行股股价产生负面冲击。如证监会最新提出的“不能让渡资产管理的职能”的政策,使得券商通道业务**受限,这虽然对市场流动性形成较大的负面冲击,但并未对银行股形成冲击。金融子行业回归本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严监管是从银行业务的角度展开,由于银行在金融行业的重要地位,自然具有实质性的效果和正中要害的力度;而且,此次严监管是从银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展开,而不是为了一个特定的政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次严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这波正本清源的监管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都开始回归本源业务,回归主业。银行业回归传统信贷业务,回归资产管理和投行属性,回归职能,各金融子行业的业务开始有明确的界限,风险承担的主体也日渐清晰。从市场的角度而言,诸如国有大行和招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由于其中,传统的存款、贷款占比处于高位,传统业务占比较高,导致从年初以来到5月底股价都有不俗的表现,市场也基本认可其主业价值。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银行业已经开始出现分化,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通道业务受限其实是4月监管层出台的禁止“”政策的配套措施,监管层的目的是防止“和空转套利”。通道业务以前是银行为了“规避”资本、拨备、信贷额度限制的一种主动选择,且在这一过程中会增加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成本,从而属于“监管套利”和“空转套利”。通道业务受限带来的是非标转标,表外转表内,但是不是所有的非标资产都能够实现回表。之前,借助通道业务给房地产行业和部分受限制的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在通道业务受限后,这种融资的规模就只能下降,而不能够回表。总体来看,通道业务受限对银行业净息差的负面影响小,但是个别银行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之前非标相对较高,从而非标转标和回表后,可能使净息差小幅下降。因为在25家上市银行中,非标资产占的比重平均为11%,考虑到回表替代的因素,这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非常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如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等,由于其非标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在20%左右,所受到的负面冲击相对较大。如果通道业务被禁止,对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通道分流的影响。此前,不能走,只能走,证监会最新的表态加强了市场对于这一监管的预期。由于监管一般是新老隔断,因此存续的理财不会产生变化,但是新增的理财将主要转向信托通道。由于信托通道受限多(如银信合作的业务不能投)、有资本金要求等,因此可以预计表外通道的增速将会减缓,而则相对而言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监管层严格限制通道业务的意图非常明显,即非标转标后,银行资金将减少空转,同时,标准化的低于非标资产的收益率,而且非标资产整体规模也将下降,从而在收益率和非标资产占比两个方面均降低社会平均率。通道业务受限必然使得银行资产缩表。从银行一季报来看,只有中信银行的资产环比年初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同业资产出现大幅下降,卖出回购和较年初下降80%,而其他银行的资产规模则保持正增长。此外,从银监会公布的一季度监管数据来看,银行业资产增速正在放缓,从2016年年末的16%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14%,国有大行的增速依然在提高,而其他类银行的增速则在放缓。在银行需要,减少同业资产和投资类资产、增加信贷资产已是大势所趋。而在的过程中,同业资产和投资类资产占比下降,而信贷资产占比回升,使得在资产腾挪的过程中,银行资产增速有放缓的可能,但可能达不到缩表的程度。在银行调整的过程中,主要是整体的下降,风险的降低,中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升银行的估值。这几年,由于贷款规模受限等原因,、理财融资、等“”活动增长很快,尽管“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由于“影子银行”的链条较长、机构不透明,其融资成本也远高于一般银行贷款。整体来看,年以来,融资成本明显较高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占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短期来看,2017年第一季度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银行三者的存量环比增幅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7年4月份的委托贷款增幅环比下降0.07%,信托贷款增幅由1月份的4.44%下降为2.14%,未贴现银行承兑环比增幅则由1月份的15.9%下降为0.87%。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之后,纳入到广义的信贷范围抑制监管套利。MPA评估的核心就是用广义信贷的增速来约束银行的资产的增速,广义信贷中纳入表外理财的增速与M2增速挂钩,抑制中小银行扩表。从来看,以理财为主的表外资产占表内资产的比重,从2014年年底的6.5%上升到2016年年底的16.5%,以这个作为加杠杆的部分,过去两年经历了一个扩张的过程。因此,目前市场经历的是上述加杠杆过程的逆过程,怎么加上去的就把这个减下来。央行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已经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范围。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广义信贷指标符合监管控风险、的大方向。在政策引导下,银行必然会加大对于广义信贷规模增速的控制,而作为其中增速较快的机构,规模增速将有明显放缓。缩减表外,降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链条,提高业务的,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严监管各有利弊截至2016年年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63%,下半年与上半年增长规模持平,但增速放缓,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一般个人类、机构专属类、私人银行类和银行同业类存续余额占比分别为46.33%、25.88%、7.18%、20.61%,其中,个人和对公理财大幅下降,同业类的占比则大幅上升。从发行主体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较上年分别增长8.77%、23.61%、43%、79.87%,市场占比分别为32.46%、42.17%、15.15%、5.65%。由此可见,从同业理财的主体来看,增量以小行为主,存量以股份制银行和大行为主,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规模增长主要借助同业理财来实现。从产品结构上看,非数量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非余额为23.11万亿元,占79.56%,同比上升5.39个百分点;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5.94万亿元,占20.44%。理财产品2016年累计募集资金167.94万亿元,其中开放式理财产品全年累计募集121.1万亿元,同比增长4.8%;封闭式累计募集46.8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27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年底,前四大理财配置资产分别为(43.76%)、非标类(17.49%)、现金及银行存款(16.62%)、货币市场工具(13.14%),合计占91.01%。在中,债占余额的8.69%,信用债占35.07%。截至2016年年底,有19.65万亿元(占比达67.41%)的理财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较年初增加23.75%,较上半年提升了近7个百分点,与2015年保持相近的水平。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加权兑付的为3.7%,较2015年下降90个基点;年初收益率平均为4.2%,年末平均为3.5%,走低70 个基点,降幅大于2015年。按目前趋势判断,2017年利率上升和“”同时发生,将大幅上升。MPA监管以及金融去杠杆主要是压缩和表外资产规模,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粗放式规模拓展之路暂时告一段落,其受到的监管约束最大,这是股份制银行股价此轮下跌的主要原因。中信建投预计,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将下降到10%左右,估计这也是此次金融去杠杆的意图之一。截至一季度末,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环比已经下降4%达到13.81%;预计到二季度末,资产增速就能够达到10%左右的水平。从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的变化可窥一斑,即政策约束估值,银行业基本面在改善,严监管的政策效应已经体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银行资产增速的回落。在MPA监管正式实施和金融去下,国有大行的资产增速依然在回升,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资产增速环比回落,前者回落4%,后者回落2%。另外,表外在下降。4月的信贷数据显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规模大幅缩减,3月三项合计为7451亿元,而4月只有1770亿元。4月,银监会密集出台7项行业监管政策,银行大幅压缩了非标资产的规模,这使得市场流动性受到严重打击。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量随之大幅收缩,存款的派生能力不断下降,存款增长乏力就是明证。4月,新增存款2631亿元,不及3月的零头,除了财政性存款增加以外,其他各项存款都有所减少。在负债端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银行不得不选择上调利率来增加存款。当然,严监管金融政策也有利有弊,首先来看有利的方面,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执行,资金开始流向实体经济。而防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减少“资金空转”的规模,从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流向实体经济,这种政策效应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初步效果。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表外融资规模受限,资金转而流向实体经济,居民贷款和对公贷款各占一半。再来看不利的方面,与有利的一面相比,严监管政策的弊端相对较多。最重要的影响是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同业利率持续回升,量下降。而随着流动性的趋紧,资金利率开始上升。不仅同业利率回升,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升,甚至也开始回升。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环比回升26BP达到5.53%。这导致尽管目前资金已开始流向实体经济,但是率反而在提高。而随着率的大幅回升,使得直接融资遇冷。4月,只有435亿元,尽管环比回升,但仍然处于低位。与此同时,4月共有154取消或推迟发行,涉及融资金额达到1406亿元。如果未来直接融资占比难以提高,那么金融结构的调整只是纸上谈兵。当前,严监管政策下的金融去已经显现,主要是市场流动性过度趋紧带来的资金成本率的明显回升,它导致的后果是资金高成本流向实体经济,而监管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使资金低成本流向实体经济,从这个角度分析,未来后续政策的主要基调将面临调整,调整方向是努力降低资金成本。虽然2017年以来金融严监管愈演愈烈,但银行业基本面的确在逐渐改善。银监会公布的一季度监管数据显示,银行业净息差为2.03%,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基本已经触底,随后将回升;银行不良率为1.74%,环比持平,未来将环比下降;银行业ROE为14.77%,也开始触底回升;净利润增幅为4.61%,环比出现回升。利好抗压性强的银行数据显示,银行信用扩张正在收缩。4月,其他存款性环比减少1198亿元,这是2015年以来的首次收缩,其中,对银同业和非银同业债权分别减少11649亿元和3187亿元,是拖累收缩的主要来源。当然,这里有季节性因素的存在,受季末考核的影响,同业业务会在季末扩张、季初收缩,但4月同业规模超季节性收缩,表明银行借道非银、大行借道小行的信用扩张之路正在被压缩。另一方面,M2的环比变化也印证了银行投放非银和自营非标的收缩。银行的资产缩表正传递至实体部门,在经过一季度的狂欢后,表外融资在4月出现急剧收缩。而表内信贷利率随着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预计在二季度也将加速上行。虽然委外有一定程度的赎回,但委外业务还有存在的空间,不同的金融机构有其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委外的赎回会导致的洗牌,并以此为契机重塑的业态。长期来看,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空间还很大,将会由原来简单的通道业务升级为优势互补。中小银行需要证券公司、帮助其进行,未来委外业务的发展方向将是问题解决型的,而不仅仅只是通道型的资产配置方案。强调优势互补和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将有望导致委外投资出现市场分化的趋势,使得资产配置由单纯的通道业务转向更看重多策略跨界资产配置和资产交易的能力。对银行业而言,去杠杆的初期会产生利差倒挂等负面影响,加杠杆进程中的扩表行为不再持续反而加速收缩。随着监管政策的推进,资产扩张的多元化形式也逐一纳入监管框架,需要充足资本的支撑。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缓释有积极的影响,这也倒逼银行业远离资金套利,重回间接融资的正轨。我们以业务见长的招行为例,其较好的负债结构决定资产负债的抗压性强,从而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下凸现优势。目前,招行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1.3倍PB,其价值已经受到市场的逐渐认可,主要原因如下,卓越的一季报让市场终于认识到招行资产负债的优势,并且开始反映到股价中;未来业绩逐季回升,ROE逐步提高,已达行业内最高;高ROE对应高估值。此外,当前市场防御情绪占上风,基本面优异的标的更受市场青睐。尽管有这么多的亮点,市场依然认为一季报的信息已经不再是增量信息,未来市场仍要寻找新的股价催化剂。值得注意的是,高ROE绝对可以支撑高估值,招行囊括了零售端、资产质量端的优势,同样也包括了、资产管理等方面所有的强项。这是其价值被市场再次首肯的核心点。招行的财务数据显示,可以支撑其高估值而且估值可以继续上抬的主要因素在于其资产负债结构上的绝对优势。从负债结构来看,一季度,招行存款占比为70%,为15%,为6%,而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占比均值为59%。在资金利率上升的背景下,高存款且低成本使得负债端优势领先同业。从资产结构来看,一季度,招行贷款占比为55%,同业贷款占比为6%,投资类占比为26%;而股份制银行均值为贷款占比46%,同业贷款占比6%,投资类占比36%。由此可见,招行贷款占比在股份制银行最高,投资类占比在股份制银行中最低。如果资金利率传导到贷款端,其贷款占比最高,受益自然最大;而债市调整,金融市场业务收缩,其受损最小。在流动性趋紧和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高存款、高贷款和低同业、低投资类占比这种资产负债结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受到的冲击最大,业务成为重灾区,为何招行可以独善其身?首先是招行的私人银行资产占比较高。截至2016年年末,余额2.4万亿元,仅低于工行,而且同比增长30%。中信建投认为,招行资管产品中规模占比行业内最高,其私人银行客户数近5万户,近1.4万亿元,占理财余额的50%以上,这部分资金投向二级市场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从而受损相对较小;其次是资管性高。招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行业内领先的优势突出,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体系完善、产品丰富、严格上,这块业务的规范性在可比同业内遥遥领先;第三,招行资产管理产品的负债端收益率在可比同业内都比较低,而资产端配置能力强,理财价差收益可维持,受损在可比同业中最少。因此,越是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招行的优势就越发突出。综合上述分析,招行优势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两点:其一,利差和信用差边际改善带来ROE的回升;其二,资产负债结构的抗压性较强。从招行的案例可以延伸出未来对银行股的观点:政策只能改变市场的节奏,无法改变市场的趋势。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已经开始下降;且去杠杆的负面影响是抬高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而预计后续的市场流动性将好于前期,资金成本率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持续推进,银行、券商、将逐步分清界限,也将渐次有序,回归主业已是大势所趋,金融子行业的主业价值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如果我们认可金融去杠杆不改行业基本面改善的预期,那么市场预期需要重新确立,即只需要改善预期下调的幅度。目前,有机构预计,2017年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基本上等同于2016年。除了业绩增长预期之外,银行业基本面也将出现积极的变化。(编辑:曹柳萍)《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五部分同业业务和类的理财业务,被市场认为是银行体系内“影子银行”中最大的两类业务。近期,全国多个省、市银监局下发了关于同业业务规范、治理的文件,同时,银监会还出台了一份《关于2014年银行工作的指导意见》。监管规定密集落地,目的在于整治“影子银行”资产包。“今年将全面展开。监管层对这些影子银行资产解包还原,同业业务回归短期资金调度的本质,理财业务回归代客理财本质,同时允许一些在监管要求范围内的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速转型。”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监管剑指银行业“影子银行”资产包《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银监局都下发了关于同业业务规范、治理的相关文件,据了解,这些监管文件所涵盖的内容大体相同,其中,再次强调了《商业银行法》第46条“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或者用于投资”。除此之外,针对理财业务,银监会在近日向各地银监局下发了一份《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39号),对全年的银行理财监管工作提出了强化非现场监管、管理架构上探索事业部制、鼓励理财业务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等意见。“监管层密集发文,内容上是对过去各项监管内容的强化和梳理,目的在于整治银行业的‘影子银行’资产包。同业业务方面,严格禁止银行分支机构做、卖出回购、买入返售三大类业务;理财业务方面,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四川银监局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文件下发后,前期采取银行自查、自纠的方式,同时,将具体情况上报给监管部门。对于那些不按照规定整改相关业务的银行,监管部门会加大抽查频率。”据了解,前期银行业务自查的内容中,要求资金集中度管理方面严格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金融机构的融出和融入资金余额均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00%;单家商业银行对所有的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25%”。在具体操作上,监管层要求银行,一是对理财业务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由总行设立事业部,统一设计产品、核算成本、控制风险,严格规范理财业务的内部管控和风险管理;二是同业业务由总行建立专营部门单独经营,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再经营,严格禁止分支机构做资产转让、卖出回购、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分支机构不得在银行间市场单独立户,已开立的账户要限期销户。同时,银监会针对理财业务在39号文中重申了“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一一对应”以及“紧盯,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加强同业、理财和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程度”。前不久,有消息称,央行正在酝酿出台一个跨银行、券商、保险等机构的升级版同业业务监管细则,对此,上述四川银监局人士认为,“未来对银行同业业务可能会由央行和银监会一起协同监管,而理财业务则是银监会主导监管。”影响部分同业交易量压缩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为了避免信贷客户流失,在无信贷资金投放的时候,通过买入返售业务来为借款方担保兜底,借助其他银行完成自己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这种银行间临时性、短期性资金头寸调度异变为“类信贷同业业务”,银行也能达到、节约风险资本、减少拨备成本、突破贷存比限制的目的。另外,通过银证、银基、银保等合作渠道操作的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的理财业务,部分中小银行和券商、展开合作,由于缺乏对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实际控制权,往往沦为合作方资金募集通道,很可能引发。数据统计显示,去年,权买入返售业务一度占比达到银行表外业务的一半,接近信托整体规模的十分之一;“8号文”出台后,银行理财业务中的非标准化债权达2.78万亿元,占整个理财资金余额的30.6%。申银万国分析师陆怡雯分析指出,“从各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和应收账款情况来看,2013年末,同业和投资项下非标资产(含票据)占比最高的是兴业、浦发和民生,分别占33%、20%和18%,其中风险较大的类信贷非标资产占比最高分别是兴业、浦发和招商,分别占23%,13%和10%。相比2013年上半年,非标总体规模都有所压缩,但主要是通过压缩票据非标资产,收益率较高的类信贷非标资产占比仍然较高。”“如果监管层对同业买入返售项下非标资产进行监管强化,影响最大的将是买入返售项下非标资产占比最高的银行,包括兴业、民生和平安,分别占到25%、17%和13%。”陆怡雯表示。不过,“从去年开始,市场上就感受到了监管层要对同业业务强化监管,今年政策落地后,市场上的买入返售资产交易量明显减少,增量开始缩减,北京分行大概缩减了二、三成。”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一位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据申银万国分析师测算,去年下半年,银行同业项下的买入返售同业资产,非标资产压缩约8000亿,主要压缩了买入返售,而买入返售项下类信贷非标资产(包括信托受益权,资管计划等)仍然增长约2000亿,但是较前期的增速已有所放缓。另外,同业和投资项下非标资产规模压缩约5200亿,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至5.5%,主要是银行压缩收益率较低且风险较低的票据非标资产。转型银行同业及理财业务谋变对于银行体系内“影子银行”,监管层在政策上实际也体现了整治与创新的平衡。“在过去几年中,银行理财、代付以及证券回购等业务扩张太快,埋藏了一些系统性风险,今年正规金融将全面展开。监管层对这些‘影子银行’资产解包还原,同业业务回归短期头寸资金调度的本质,理财业务回归代客理财本质,同时允许一些在监管要求范围内的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速转型。”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兴业银行在年报中称“已经初步建成以银行为主题的综服务集团,涵盖同业业务、资金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体系”,这意味着,虽然同业业务的规模总体上会有所减少,但业务调整和新模式则会出现,而众多的农信社、城商行则是给其提供更多同业业务创新模式机会的合作方。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表示,“在管理体制方面,也已形成准事业部和事业部,这一点与当下监管部门所出台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未来对同业业务的监管都将是朝着规范创新的发展方向。新的监管要求下,对公司而言,目前已经做好了适应新监管规范的各项准备。”郑新林认为,“未来同业业务转型的重点,是要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业务。”同样,招商银行也在研究同业业务事业部改革方案,同时正在创新“受托定向投资业务”,加大同业配置。招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行所做同业业务,主要是乙方和丙方业务。当招行为乙方时,主要是买入返售业务,招行将纳入,全行统一进行限额管理;同时,对所有乙方业务都计提风险资本,计提到中。”“目前同业业务风险可控。”招行高管指出,“由于牵涉到流动性、信用风险和,招行将采取三大措施,一是管好交易对手,二是管好,三是实行限额管理。”《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六三季报观察从已披露的银行三季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中小银行中,宁波、杭州、常熟以及张家港行较上半年提升幅度较大。五大行和股份行中,仅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余均在个位数。2017年银行三季报延续了中报的趋势,部分银行仍在“缩表”中,但大多数银行的利润、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资产负债表方面,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三家银行的资产规模比二季度末有所减少,主要是“应收账款类融资”等减少所致。多数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如招行净利润增速已再次突破两位数,达12.78%。建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达3.91%,超过多家大型银行。不过,华夏银行则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多家银行“缩表”由于同业监管加强,“缩表”是今年的一个特点。2017年三季度,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较二季度分别减少1142亿元、305亿元、35亿元。而在今年二季度,有七家银行“缩表”,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减少1894亿元、1006亿元。但从整个三季度看,只有中信银行三季度末的资产规模较去年大幅减少,“缩表”规模达3941亿元。同业资产减少仍是“缩表”主因。以“应收款项类投资”这一会计科目观察,披露这一数据的15家银行在二季度、三季度总计分别减少约5300亿元、4100亿元。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三季度“应收款项类投资”分别减少2595亿元、788亿元、611亿元、588亿元。银行并未详细解释三季度继续“缩表”的原因。中信银行称,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降增速、提转速、调结构”经营策略,保持战略定力,通过主动管理,经营效益保持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资产增速及结构调整符合整体规划,实现了效益、质量、规模均衡发展。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在其报告中认为,中信银行由于之前较多,主动同时压缩其,是行业个案。但同时要看到三季度的收入是有所改善的,资产质量是企稳的,表明其盈利能力开始企稳。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比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其中,理财产品增速连续八个月下降,目前降至4%,比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余额比年初减少2.6万亿元。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今年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279亿元。多数银行净利润增速提升从已披露的银行三季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招行、宁波、杭州、常熟以及张家港行较上半年提升幅度较大。中信、浦发、兴业、吴江4家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下行。从已披露三季报的20家银行看,五大行和股份行中,仅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余均在个位数。月,邮储银行实现净利润404.95亿元,同比增长17.06%;年化0.64%,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年化14.83%。月,招行588.05亿元,同比增长12.78%;实现营业收入165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紧随其后的是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471.49亿元,同比增长7.20%;和分别达到0.76%和12.74%。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多家大行和股份行。其前三季度净利润2022.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年化平均1.25%,年化加权16.52%。四大行前三季度利润总计7466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工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90.86亿元,同比增长2.51%;年化平均为1.22%;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5.53%。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1601.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7%;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05%,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年化加权平均为16.3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前三季度税后利润1551.35亿元,同比增长2.36%;平均总资产回报率1.10%,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收益率13.68%,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净利润低速增长之下,华夏银行则出现负增长。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的净利润142.27亿元,同比减少2.6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70%,下降2.12个百分点。从看,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利息支出大幅增加32.3%,使得该行利息净收入下降近2%;也大幅增加29.2%。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净利润增长较快。南京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33亿元,同比增加17.02%。宁波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8亿元,同比增长16.15%。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从各类银行来看,多数股份行盈利提升受制息差以及规模压力。税收优惠对各行利润增速贡献较大。目前市场利率高位水平,多数银行选择增配国债、地方**债以及等,其所得税优惠对各行盈利贡献较大。其中,交行、兴业、上海、南京和宁波银行尤为突显。此外,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存在拨备反哺盈利的情况,但考虑两家行存量拨备在可比同业中较高,南京银行三季度拨备覆盖率459%,兴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在股份行中较高,适当反哺仍合理。(编辑:马春园,邮箱:)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七多家商业银行走出了探索传统银行同业业务转型的第一步。7月上旬,招商银行(600036.SH)打造的招赢“N+1”银银合作服务体系在上海公布,并被纳入品牌化体系,目前已与多家区域性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就在6月,兴业银行(601166.SH)于福建莆田的一项会议上,披露其银银平台“一朵金融服务云支撑支付结算、财富管理、资产交易三大业务平台”的战略蓝图,同时提出了打造银银平台国际版的规划。自从2014年同业业务监管政策出台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策略及路径也在分化。“后监管时代,国有五大行坚持把同业业务定位为流动性调剂,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大力发展同业投融资业务,尤其是。”一位银行同业部人士表示。这是由于,各家银行同业业务的策略分化与全行的战略定位、业务结构、优势资源等诸多因素有关,也存在着延续前几年同业业务发展惯性的“路径依赖”。银行同业业务仍将继续分化。招行“线上化”交易阳谋目前大型及股份制银行基本上都开展了银银合作业务,有些银行也已经将其品牌化和体系化。以招行的服务体系为例,该行以“招赢通”平台为依托,整合了招行“、、资产管理、票据流转、资产、跨境整合、金融交易、、代理服务”等九大业务,意在解决中小银行经营管理的现实痛点。“招赢通”平台是招行的同业业务线上平台、签约支付平台和招行资源共享平台,被作为招行升级银银合作服务体系、构建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IT系统载体。招行负责同业金融业务的权威人士表示,名称“N+1”,也蕴含了招行如何达成优势资源“线上化”的经营谋略。目前,招行与多家股份行及城商行的同业定期存款业务已实现线上化交易。2015年初,招行就率先开始了同业业务线上化、电子化交易方式革新。“2015年我们通过招赢通平台向同业客户提供累计金额达3.2万亿元,今年我们把招行分销的债券也搬到线上,销售量有近100亿元。”前述招行人士称。“当时就提出了同业业务向客户经营转型,我们没有过分沉迷于‘同业’等业务,而是选择了‘更轻’的客户综合经营之路;我们把同业客户视同为一类特殊的对公客户,力争成为它们的首选综合金融服务商。”前述招行人士表示,近几年,招行公司金融提出以客户的“名单制”管理引领客户营销及服务方式的转型,同业业务及银银合作业务也是如此。全行宏观的组织架构,中观的营销组织、考核机制、经营分析等,以及微观的行内培训等,都在向“客户端”和“产品端”的逻辑进行调整和梳理。银银、银证如何对接?就在招行“N+1”银银合作服务体系发布会上,来的30多家银行几乎全部为城商行和农商行。他们的签署合作,充满了互补性的战略意图。“区域性银行与我们的差异性最大,互补性最强,是招行银银合作业务最重要的客户群体。”招行同业相关人士表示,招行银银合作客户选择自身经营策略稳健、所在区域经济环境健康、双方合作互补性强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作为合作对象,把合作资源倾斜给它们,并力求双方开展深度、持续、全面的合作。实际上,“大同业”也是一些中小银行做大规模的重要手段。这是由于,目前中小银行深受宏观经济下滑周期影响,资产质量风险上升,资产结构亟待优化,同时表内外业务有继续做大规模的冲动。与之对应的是,部分城商行、农商行频繁使用债等工具补足资本,甚至谋求上市。中小银行的现实经营压力也要求他们选择“合作大过竞争”的大银行伙伴开展各项业务合作。招行分管公司金融的副行长唐志宏曾于今年年初提出,同业客户对商业银行有三大价值,一是财务价值;二是经营价值;三是协同价值。“财务价值”是会计意义上的综合收益;“经营价值”主要是指在环境下,银行必须与同业机构频繁交易资金、资产、债券、存单以及衍生品等,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协同价值’比较抽象,以券商为例,其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能力比较强,但银行对这些领域相对陌生,于是通过和部分券商建立合作关系,逐步把自身传统优势业务与资本市场生态圈适度对接。”唐志宏称。对银、证双方而言,协同价值主要体现在相互的获客效应上。“银证双方可在客户互荐方面达成多项对接,以推动双方共享跨界业务需求的客户资源。”唐志宏称。同业策略分化时下,很难用一个词汇形容目前银行同业业务的分化。但一个直观现象是,银行内部同业业务、资管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票据业务等不再那么泾渭分明。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127号文”之后,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策略,变化较大。以2012年为变化的时间经纬线,之前,银行同业业务主要是以拆借、存放等资金业务为主,以调剂银行机构之间流动性和短期资产配置。2012年至2014年,股份制银行及部分城商行之间合作开展买入返售-受益权业务,实为类信贷的非标融资业务。到2014年5月,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后,这类低风险高收益业务彻底退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16家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下跌超1.1万亿元,远超去年3600亿元的降幅。而自从2015年初至2016年一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增加了超4万亿元,这一增速远超贷款增速。“国有五大行依然把同业业务定位为流动性调剂,兴业、中信、浦发、南京银行等股份行和城商行则大力开展同业投资业务,逐步将同业业务的内涵延伸到广义资产配置的范畴。”一位银行同业部人士表示。“‘127号文’后,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开展同业投资业务,资产投向包括同业理财产品、债券、、结构化资产、信贷类资产以及投行类创新资产等。表内资产端的经营逻辑从”放贷款“逐步演变为‘资产配置’,呈现‘广义资管化’趋势” 。16家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同业非标投资”规模连续三年快速增长。而焦点在于,同业所对应的“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的具体资产投向、、拨备成本计提均未得到充分披露,成为表内资产业务的“迷雾”,也逐步引起了业内热议和监管关注。“目前招行的主要思路转向同业客户群深度经营,以推动同业业务发展转型;同业非标投资业务只是定位于满足同业客户需求的一类产品而已。”前述招行相关人士表示。截至2015年年末,招行资产业务的1/3,负债业务的1/4和同业客户有直接或间接的业务关联。“可以说,同业客户与招行以多种形式在多个业务领域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合作,这是其他行业的对公客户所不具备的特性。”比如,在资产端,同业客户可以是银行的客户、交易对手、合作方(SPV通道)、资产业务载体(发行债券、承兑票据等)以及资产转出方等。在负债端,可以是场内、场外资金业务的交易对手或者是同业存款的稳定来源(如券商等)。在中间业务领域,同业客户在财富管理、托管、投行、代理业务等方面与银行有着更密切的合作。(编辑:李伊琳,邮箱,)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八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 北京报道责编:陈惟杉5月5日下午,保监会对(下称“”)下发监管函,因安邦人寿报送的“安邦长寿安享5号”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规避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安邦e起赢(万能型)”产品报备材料中的中短产品董事会决议无总精算师签字等原因,不予备案上述产品,并且自本监管函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安邦人寿申报新的产品。而此前一段时间,安邦人寿背后的安邦系始终处于舆论漩涡之中。北京建国门外大街6号,天安门往东约7公里的安邦金融中心,是有限公司(下称“安邦集团”)的总部所在地。安邦集团官网称,其业务领域涵盖寿险、财产险和意外险、健康险、养老险、银行和资产管理,是中国最具盈利能力的保险公司之一。其总资产超过1.9万亿元。从籍籍无名的保险新兵,到国内险资巨头,再到全球凶猛并购,安邦集团仅用了13年的时间。而其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均与当时的政策若合符节,每一步都踩准了政策的节奏,甚至提前布局,一旦政策之门打开一条小小缝隙,安邦就闪身而入。崛起安邦帝国的前世今生2004年安邦集团前身成立,依靠代销车险起家安邦集团官网资料显示,2004年,安邦(下称“”)正式成立,并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分支机构,这正是安邦集团的前身。据媒体报道,安邦财险的发起人为包括上海汽车集团(下称“上汽集团”)在内的7家法人单位,上汽集团时任总经理胡茂元成为安邦财险首任董事长。依托上汽集团,2005年开始,安邦财险在上汽的4S店代理销售车险,当年,安邦财险的就突破了10亿元。2008年,成立仅4年的安邦财险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许可,可同时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电话营销的企业,这再次推动了安邦财险的业务爆发式增长。至2011年年底,安邦财险多次增资扩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一度成为其最大的,而上汽集团、联通租赁集团有限公司、标基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则始终位居安邦财险大股东之列。然而,这家安邦财险如今显示的存续状态为“注销”,其工商信息在中显示为一片空白。不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保监会《关于安邦财产修改章程的批复》显示,直至2014年,胡茂元仍为安邦集团法定代表人,后变更为吴小晖。2011年,保监会批准安邦财险进行改组,同年12月31日,新的安邦财险成立,注册资本金为370亿元。2012年,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安邦财险2016年财报显示,其资产总计7955亿元,较2015年增长202%。安邦财险:“蛇吞象”并购成都农商行纵观安邦系13年发展历程,2011年入主成都农商行无疑是关键一步。成都农商行由原来的成都市农村信用社于2009年12月更名后成立,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都市5家国有企业合计持有成都农商行30.99%的股份。当年12月,成都农商行计划增资扩股:以每股定价1.6元新增41.02亿股,而引入的便是安邦财险。彼时,成都农商行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0年年底,成都农商行的已达1603亿元,较两年前增长41.6%;各项存款余额1315亿元,较两年前增长74.2%;各项826亿元,较两年前增长64.2%。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安邦财险,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51亿元,总资产256.74亿元,全年营业收入73.83亿元,净利润5.08亿元。2011年,安邦财险获得成都农商行35%的股份,成为,成都市国有资本系统的5家企业在成都农商行的合计持股下降至21.99%。此后,安邦系多位人士进入农商行管理层。这笔被外界称为“蛇吞象”的收购,让安邦财险资产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在成都农商行2016年的董事长致辞中,安邦人寿董事、成都农商行董事长陈萍强调,2011年12月,成功,并将“引资”与 “引智”“引技”紧密结合,实现了华丽转身,进入发展新时期。2015年年初,吴小晖谈及这次并购时称,成都农商行率从18%降到了0.85%,ROE保持20%以上,“资产规模增长三倍,从一个西部地区(农商行)成为全国第一,这还是要有点商业模型能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成都农商行的总资产是4293亿元,而到2014年年底时,成都农商行的总资产约为6000亿元。其资产扩张步伐随后放缓,截至2016年年末,全行资产总额 6731 亿元。另一方面,成都农商行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2.47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安邦人寿:依靠崛起?2010年,安邦人寿成立,其注册资本为37.9亿元。同一年,安邦系收购瑞福德,并更名为“和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谐健康”)。至此,安邦系已经拥有财险、寿险、健康险等多块牌照,安邦系集团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安邦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公司资产总计1.45万亿元。如此惊人的增长,恰逢保监会原**项俊波主导下的化改革期间,得以松绑,以万能险为主的更推动了一批险资黑马的成长。同时,保险公司的负债端产品费率放开、资产端开闸。2014年年初,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利率首先放开,由2.5%提升至3.5%。按照监管层公布的思路,人身险费改路线图依次为普通型、万能型和型,并争取在2015年底前全面实现人身险利率市场化。日,保监会发出通知,废除2007年开始执行的《规定》,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将万能险产品利率市场化,改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并从当日起正式执行这一政策。于是,市场上销售的万能险整体收益率高达6%~7%,个别万能险产品利率高达8%。这催生了一批险资新贵,安邦人寿、等新进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都更加偏重投资型寿险产品,其中万能险、分红险等投资类险种占公司总保费的比例远高于传统寿险产品。2016年,安邦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142亿元,而被认为代表万能险规模的保户新增交费则达到2162.9亿元。与此同时,险资在资本市场高调出手,对一些知名的实体类上市公司频频举牌。特别是在2016年,成为资本市场的年度大戏,最终引发了证监会等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批评。于是,万能险等政策在2016年年末终于踩急刹车。保监会于2016年12月底在官网发表文章称,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完善精算制度、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账户管理、保障水平、结算利率等进行了完善和规范。2016年5月至8月,保监会对前海人寿、、华夏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其中并不包括安邦系旗下险企。12月5日,保监会针对前海人寿万能险账户管理整改不到位,对其采取了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新政效果立竿见影,万能险进入速冻模式。今年5月3日,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被认为代表万能险规模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2313.4亿元,同比下降约61.24%。安邦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约17.6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016亿元,同比下降约98%。不过,安邦人寿今年一季度原保费收入猛涨至1874亿元,相较于2016年一季度的234.36亿元,增幅达7倍。仅次于国寿股份位列人身保险公司的第二位。但安邦人寿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安邦人寿净现金流为-57.04亿元,而就在去年底,这一数字为260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安邦人寿现金流转负或与2016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收紧万能险监管有关。举牌新兴险企偏爱哪些股票?举牌民生银行一战成名,两年多后引来“贷款千亿”质疑2014年举牌民生银行(600016.SH),安邦系一战成名。此前,安邦系在资本市场并未引起太多关注。2014年11月起,安邦系加快了对民生银行增持的步伐,11月底持股比例超过5%,民生银行一纸公告让安邦系浮出水面。此后十几天,安邦系快速加码,当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安邦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4.06%、2.69%、1.22%、1.084%,加上收购0.94%股本的委托表决权,安邦系持股比例合计10%,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安邦系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增持民生银行。截至2016年,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安邦保险合计持有民生银行16.79%的A股股权,安邦集团位列第一大股东。安邦系的强势杀入,改变了民生银行1996年成立以来的。民生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登记成立时,民生银行的注册资金为13.8亿元,为1.38亿股,创始高达59家,其中48家为民营企业,股东最大持股比例仅为6.54%,股权极为分散。之后,民生银行历经多次,虽有所集中,但单个从未超过10%,始终未曾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外界普遍认为,民生银行独特的有利于公司治理。但的民生银行最终却成为了安邦系的“猎物”。而投入巨资的安邦系所图谋的似乎并非成为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其在民生银行提升话语权的努力。2017年1月,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与安邦集团签署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如此一来,民生银行提升其零售业务中介业务收入规模,安邦集团则扩大产品销售渠道。事实上,安邦集团旗下的安邦人寿高度依赖银行渠道。2016年,业务收入1372.4亿元,银行代理渠道实现保险收入1145.9亿元,占所有销售渠道务收入的比例为87.5%。而在今年4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安邦现金缺口巨大,其海外收购可能从民生银行获得了千亿元级别的贷款。对此说法,4月28日,安邦集团新闻发言人回应称,安邦保险在民生银行没有一分钱的贷款,根本不存在向民生银行“贷款千亿”的问题。安邦举牌逻辑——偏爱银行股,所选标的大多股权分散、收益率高其实在民生银行之前,招商银行(600036.SH)就已成为安邦系瞄准的目标。日,安邦财险持股比例达到5%,此后安邦财险一路增持,招商银行2014年报显示,其持股比例达10.72%,而截至日,安邦财险始终保持这一持股比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在安邦财险入股招商银行前,安邦集团已多次出现在的名单中。在2013年5月底举行的2012上,安邦集团就曾有意进入招商银行董事会,但遭否决。2015年7月,安邦财险董事长张峰被增补为招商银行第九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安邦系终于如愿进入招商银行董事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安邦系举牌对象多为股权较为分散的行业或区域龙头,所选标的主要为金融与地产两大板块,并似乎“偏爱”银行股。除去举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2016年年初,工、农、中、建四大行先后发布2015年报,外界才发现,安邦系在四大行中均成为前十的股东。在银行股之外,安邦系近年来在A股市场一路攻城略地。据不完全统计,安邦系曾举牌万科A(000002.SZ)、大商股份(600694.SH)、金融街(000402.SZ)、欧亚集团(600697.SH)、中国建筑(601668.SH)等10余家上市公司。从安邦系建筑的过程中,足见其“狼性”。日—24日,在一周时间内,安邦系旗下的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3次增持中国建筑,持股比例从5%上升至10%。在其于17日首次举牌时,中国建筑曾发布公告表示,“本公司欢迎安邦选择中国建筑并成为重要。”对于安邦系的投资选择,吴小晖颇为满意。2015年年初,吴小晖曾公开表示,“我们买招商银行时是6块多开始买的,现在已经14块多了。另外民生银行大家都在抛售的时候我们买了,5块多开始买的,现在9块多了。”吴小晖称,安邦投资的底线是,所选公司的PB(平均)低于1,ROE(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吴小晖举例称,以投资金融街为例,其团队考察了每一处楼盘,“在精确估算市场价值的基础上打一个折,再扣掉负债,加上市值一算,还有190亿的差价,所以我们就投资了,我们这种科学的分析让我们的投资远远超过了市场回报率。”不仅是安邦系,其他新兴在2015年、2016年频频在时,其与安邦可谓“异曲同工”,偏爱金融地产股等大蓝筹。以万科A为例,近5年其ROE水平稳定在12.65%~19.66%。王石曾说万科是“唐僧肉”,谁都想来咬一口。监管转折,安邦依旧“淡定”?不仅是安邦系,近年来,与安邦系一同崛起于与资本市场的,还有多个以险资为核心的资本系,日,新华社曾点名七大活跃险资,即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系、系和华夏人寿系。而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也一度是保监会鼓励的方向。2014年初,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规定比例不高于30%。按照此前的规定,险资证券合计不能超过25%。2015年7月,保监会再度放宽险资入市要求,将险资投资单一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2015年12月底,吴小晖曾在长江经济带高层上表示,“很多保险行业的公司投资了上市公司,达到一定比例举牌,都是为了支持中国实体经济,长期看好中国的未来。保险的钱是老百姓的养老寿险钱,是长期资金,必须投入到最好的企业中,长期地持有,享受稳定的,也同时参与他们的战略决策,能够帮助他们做强做大。” 项俊波也曾表示,国际上保险资金是重要的,举牌是二级市场普通的股票。然而,险资在二级市场激进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其中,业界最担心的状况之一就是银行资金会否因此借道流入资本市场,保险资金“短借长投”等问题尤为引人注目,而个别险资控股实体企业后的行为也引发各界关注。日,证监会**发表“野蛮人、妖精、害人精”的言论。随后,各项监管政策收紧,此前各路高调举牌的险资也受到调查与处罚。但相对于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接连受到严厉处罚而言,安邦系旗下的险企似乎“安然无恙”,直到5月5日保监会对安邦人寿下发监管函。海外并购一路狂飙后遇“流年不利”?仍是“金融+地产”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可选择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或不动产。其中,不动产地域上包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在内的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和办公不动产。2014年,就在安邦系举牌民生银行“一战成名”之时,安邦系在海外的大手笔并购更是引发全球关注,而其投资逻辑与国内似乎并无二致,仍是金融与地产。日,安邦集团宣布以19.(约合120)收购希尔顿集团旗下位于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4个月后,此次收购获得美国委员会的批准,安邦集团以每平方米约7.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获纽约核心地标永久产权。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吴小晖表示,“这个酒店等于是我们通过市场赚来的,不花一分钱”。当时,另一位对话嘉宾朱云来称,“吴总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收购华尔道夫酒店后,安邦集团大肆在全球地产领域进行投资的消息频出。2015年7月,安邦系以7.5的出价外加合作协议的形式竞购伦敦金融城最高建筑Heron大厦;8月,有媒体爆出安邦拟斥资竞购日本Simple***nvestment Advisors。在金融领域,安邦集团也掀起疾风暴雨般的收购。日,安邦集团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这是企业首次100%;12月16日,安邦集团宣布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日,安邦集团宣布,正式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军荷兰保险市场。就在第二天,2月17日,安邦集团宣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并保持其上市地位,这一次安邦集团成为首次进入韩国保险市场的中国公司。2016年4月,安邦保险海外子公司与(Allianz SE)在韩国联合宣布,安联集团向安邦保险海外子公司出售韩国安联人寿和韩国安联资产管理。韩国成立于1954年,系韩国第二历史悠久的。截至2015年底,其总资产约,在韩国拥有110万客户。海外大举扩张后,安邦系迅速膨胀。以安邦人寿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安邦人寿总资产达到1.45万亿元,其中海外达9000多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60%。更让人惊讶的是,安邦集团官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海外并购的多项标的业绩大幅反转。荷兰保险公司VIVAT在被收购一年后就实现扭亏为盈,2016年继续盈利。韩国东洋人寿2016年保费收入达到6.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逾57%,在韩国保险市场上增速排名第一,同时实现净利润2297亿韩元,是东洋人寿自成立以来的最佳业绩。海外投资遭遇“急刹车”?进入2017年,安邦系的海外得上是“流年不利”,此前一路“狂飙突进”的投资进程似乎遭遇“急刹车”。据媒体报道,3月,安邦集团与美国**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在纽约的房地产合作项目暂停。4月17日,美国年金与商信保人寿公司(下称“信保人寿”)宣布,公司将终止与安邦的并购交易,并称其将继续评估其他战略选项。此前,在2015年11月,安邦集团宣布以每股26.的价格收购信保人寿100%股权,当时这笔并购总共花费约100亿元。安邦系海外投资受挫的背后,多个**部门频频表达对非理性海外并购的担忧。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达成的海外收购交易总额达2204亿美元,占全球跨国收购活动约16%。与此同时,我国急速下跌,至2016年年底,3关口。2017年全国前夕,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对外“盲目、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引导”。而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针对国内企业和个人“过热”表态称,“(一部分人的)投资具有盲目性,有的人也是事情做得很急,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国内资本借道并购转移至海外的情况成为监管重点之一。2016年11月底,外管局出台新规,要求规模超过的交易都需批准,此前,这一门槛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因监管加强和导致30笔对欧洲和美国企业的收购交易落空,去年中国有价值逾的海外交易被取消,安邦系对喜达屋的并购是最有名的一笔。日,安邦集团突然宣布退出竞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而在3月,安邦集团先后三次出价128亿美元、132亿美元、141亿美元竞购喜达屋。彼时便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安邦集团以141亿美元的总价收购喜达屋,将逾越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超过总资产15%”的监管红线。日,吴小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安邦的海外投资没用一分钱,全部用国际融资进行,“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在海外购买把外汇引入国内,我们会把现有的这些保险公司做得更强、更有竞争力。”《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九2017年银行三季报延续了中报的趋势,部分银行仍在“缩表”中,但大多数银行的利润、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三季报观察从已披露的银行三季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中小银行中,宁波、杭州、常熟以及张家港行较上半年提升幅度较大。五大行和股份行中,仅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余均在个位数。2017年银行三季报延续了中报的趋势,部分银行仍在“缩表”中,但大多数银行的利润、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资产负债表方面,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三家银行的资产规模比二季度末有所减少,主要是“应收账款类融资”等减少所致。多数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如招行净利润增速已再次突破两位数,达12.78%。建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达3.91%,超过多家大型银行。不过,华夏银行则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多家银行“缩表”由于同业监管加强,“缩表”是今年银行资产规模的一个特点。2017年三季度,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较二季度分别减少1142亿元、305亿元、35亿元。而在今年二季度,有七家银行“缩表”,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减少1894亿元、1006亿元。但从整个三季度看,只有中信银行三季度末的资产规模较去年大幅减少,“缩表”规模达3941亿元。同业资产减少仍是“缩表”主因。以“应收款项类投资”这一会计科目观察,披露这一数据的15家银行在二季度、三季度总计分别减少约5300亿元、4100亿元。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三季度“应收款项类投资”分别减少2595亿元、788亿元、611亿元、588亿元。银行并未详细解释三季度继续“缩表”的原因。中信银行称,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降增速、提转速、调结构”经营策略,保持战略定力,通过主动管理,经营效益保持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资产增速及结构调整符合整体规划,实现了效益、质量、规模均衡发展。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在其报告中认为,中信银行由于之前非标准化信贷资产较多,主动同时压缩其资产和负债,是行业个案。但同时要看到三季度的收入是有所改善的,资产质量是企稳的,表明其盈利能力开始企稳。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双双收缩,比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其中,理财产品增速连续八个月下降,目前降至4%,比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余额比年初减少2.6万亿元。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今年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279亿元。多数银行净利润增速提升从已披露的银行三季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提升。招行、宁波、杭州、常熟以及张家港行较上半年提升幅度较大。中信、浦发、兴业、吴江4家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下行。从已披露三季报的20家银行看,五大行和股份行中,仅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余均在个位数。月,邮储银行实现净利润404.95亿元,同比增长17.06%;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4%,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83%。月,招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8.05亿元,同比增长12.78%;实现营业收入165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紧随其后的是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1.49亿元,同比增长7.20%;总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0.76%和12.74%。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多家大行和股份行。其前三季度净利润2022.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25%,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52%。四大行前三季度利润总计7466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工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90.86亿元,同比增长2.51%;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22%;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5.53%。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1601.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7%;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05%,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3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前三季度税后利润1551.35亿元,同比增长2.36%;平均总资产回报率1.10%,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3.68%,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净利润低速增长之下,华夏银行则出现负增长。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27亿元,同比减少2.6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70%,下降2.12个百分点。从利润表看,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利息支出大幅增加32.3%,使得该行利息净收入下降近2%;损失也大幅增加29.2%。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净利润增长较快。南京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33亿元,同比增加17.02%。宁波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8亿元,同比增长16.15%。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从各类银行来看,多数股份行盈利提升受制息差以及规模压力。税收优惠对各行利润增速贡献较大。目前市场利率高位水平,多数银行选择增配国债、地方**债以及货币基金等,其所得税优惠对各行盈利贡献较大。其中,交行、兴业、上海、南京和宁波银行尤为突显。此外,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存在拨备反哺盈利的情况,但考虑两家行存量拨备在可比同业中较高,南京银行三季度拨备覆盖率459%,兴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在股份行中较高,适当反哺仍合理。《招行突然成为最危险的银行 多家券商怒怼外媒:误导!》 精选十2014年安邦为满足监管要求一举增资499亿元,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上溯到86名,凭借循环出资放大资本,明显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险资金虚假注资。过去三年间,成立于2004年的安邦保险集团(下称安邦)一举成为继、平安之后的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以总资产计),更以其凌厉的国内外收购,成为并购界的明星。2014年,安邦天价购买美国纽约的老牌五星级酒店华尔道夫,瞬时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接下来的两年里,安邦马不停蹄,四处出击,在市场连连扫货布局,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如民生银行(600016.SH)、金融街(000402.SZ)、金地集团(600383.SH)、大商股份(600694.SH)、远洋集团(03377.HK)、华富国际(00952.HK)等。在国际市场上,安邦成为大陆企业出海收购风头最劲的领潮人,先后在欧、美、韩收购、入股了多家保险公司、银行、商业地产,一时风光无两。2016年以来,安邦的海外收购全面遇挫:针对喜达屋酒店集团140亿美元的高调竞购,突然放弃;2015年宣布收购信保人寿(FidelityGuaranty Life)一年多后也遭放弃,原因之一,是安邦无法满足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对其和实际控制人的披露要求。安邦的资本结构,是安邦资本魔术的命门。研究资本结构,就不得不研究安邦2014年的两次大手笔共499亿元的增资,使得安邦的资本金在短期内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619亿元。这比业内资本额第二名的集团领先了近200亿元。作为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保险集团,人保集团资本金为424亿元。历次增资都震动市场的中国平安集团,资本金为182.8亿元。增资有合规、违规、违法的区别。研究安邦的增资,首先得研究安邦的股东结构。公开数据表明,安邦的股东结构犹如一个迷魂阵。但层层解开结构之后,结论也十分清楚:2014年安邦为满足监管要求一举增资499亿元,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上溯到86名有相关关系的个人股东,通过循环出资放大资本,明显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险资金虚假注资。钱从哪里来关于安邦及其掌门人吴小晖的背景,可参见2014年《财新周刊》的 “黑马安邦”、2015年初《南方周末》的 “安邦路线” 及《财新周刊》的 “安邦大冒险” 等报道。市场最关心的,除了他的个人背景,莫过于安邦如此大手笔投资,资金从何而来。2014年以前,安邦在其保险业本行的表现可说是成绩平平。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数字,安邦赖以起家的原保费收入在2011年达到顶峰,为71.5亿元,行业占比1.5%,此后就年年下滑,到2015年安邦原保费收入只有52.5亿元,行业占比0.62%,行业排名第17位。人寿保险方面,2010年成立的安邦人寿保险及2010年收入囊中的和谐健康保险在2013年以前的保费收入甚微,两家公司的寿险类合计保费收入只占行业的1.4%。但自2014年起,安邦人寿保险的业绩开始出现惊人的飞跃,原保费收入都达500亿元以上,2014年原保费收入529亿元是亿元的将近39倍,2015年安邦旗下三家人身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一项借由万能险产品,都实现巨幅成长,比如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从2014年的90亿元猛增到405亿元,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2.6%,但即使这样,安邦旗下4家保险公司从2005年到2015年,11年累计保费收入也刚刚超过3000亿元。安邦旗下各上的另一重要营业收入来源,是 “” 和 “变动收益” 两项。根据安邦各公司的报表,投资收益分别占安邦财险2014年、2015年营业收入的74%和60%,和谐健康保险2013年、2014年营业收入的113%和82%,及安邦人寿2013年-2015年营业收入的18%-25%,但即使如此,在这两项收入表现最突出的过去四年里,2012年-2015年四家保险公司累计 “投资收益” 和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也不超过900亿元。也就是说,安邦从成立到2016年初,累计总营业收入不超过4000亿元。但在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18个月里,安邦花了将近160亿美元(约合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海外大手笔扫货,似乎有花不完的钱。与同业相比,安邦几乎完全依赖银行通道来获得资金。保监会2015年的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保险全行业通过获得的保费收入4947亿元,占总保费的39%,相比之下,根据大公国际有限公司的分析报告,安邦人寿2012年-2014年96%到将近100%的保费都由银保渠道获得,2015年银保渠道保费也仍然占比89%,和谐健康也披露其业务以 “银保理财型” 为主。通过银行销售的理财型保险的退保率通常要高出传统,且大多期限不超过5年,对要求要远高过传统保险产品。而安邦近来多起高调的海外收购,可以说都是,它短债长投,期限错配的风险和触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都高,在市场中十分扎眼。安邦旗下的寿险类公司(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及安邦养老)之所以能从2014年起在保费收入上实现惊人的飞跃,是得益于安邦利用银行通道激进销售理财型万能险产品,快速获得配置的,以负债撬动资产端,做和总资产后再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流入。2012年初,保监会推出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业内简称“”),对不同风险的业务提出显著不同的资本金的要求,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策略,对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提出明确要求。如果保险公司一味举债太多而不增加资本金,必然负面影响偿付能力的计算,触犯监管警戒线;而且,现行监管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实现控股的必须使用资本金,不能使用准备金。因而,安邦在2014年的大举增资,是其资本布局中的关键一步。股东结构迷阵安邦从2004年5亿元注册资金起家,经过七次增资,特别是2014年的两次共499亿元的增资,注册资本达619亿元,成为资本金最雄厚的公司,把其他保险业前辈远远甩在后面。莫说在风格保守的保险业,即使翻看世界金融历史,这也相当罕见。安邦的股东结构交叉纵横,盘根错节,犹如个大迷魂阵。安邦现有股东结构,较之于成立之初已是大相径庭。安邦2004年的共有7家,上汽集团因为吴小晖当时的汽车销售业务已发展成上汽集团最大的客户之一而成为安邦创立时的最大股东,出资1亿元,占股20%。其他6家股东为吴小晖控制的汽车销售、租赁公司(旅行者集团公司、联通租赁集团)和陈小鲁名下的基建公司(标准基础设施投资集团、美君投资集团、浙江中路基础设施投资集团、嘉兴公路)。2005年首次增资到16.9亿元时引进中石化为东,此时两家国营企业各自出资3.38亿元,共占股份40%。2006年第二次增资到37.9亿元时,上汽再次跟进,总出资7.58亿元,仍然占股20%,以后增资再未跟进,中石化则除了首次投资后再未跟进。到2011年5月第五次增资到120亿元时,股东仍为8个,此时两家国营企业股份合起来已被稀释到只有9.1%。2014年1月第六次增资(从120亿元增资到300亿元)时,安邦引进了17家企业法人 “新股东”;2014年9月份再次从300亿元增资到619亿元时,又再引进了14家企业法人 “新股东”。加上原来8家旧股东,安邦名义上有39家,多数情况下每个2%-3%,看上去很分散。而原有的两家国企大股东在第七次增资完成时,合计只持股1.77%。此前财新等媒体的报道都注意到了安邦新股东们的几大特点:(1)股东结构复杂,存在大量隐秘的关系,而且都与安邦吴小晖(及其家人和合作伙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许多对安邦投资几十亿元的股东神奇地被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的公司控股;(3)多家安邦股东及其控股公司在2012年-2014年才注册成立,甚至同一天注册,或注册地相同;(4)所有新股东都在2014年进行过增资和股权变更。笔者查阅分析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几百家相关公司的公开工商登记数据后,观察到安邦股东结构之复杂性,体现在其股东背后的层次之多、直接及间接股东及与其有过的延伸关联企业的数量之多、相互之间交叉股权变更拥有之频繁和复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固定的特征,就是与创始人家族关系圈的内部关联性。安邦37家非中,每家股东后面至少还有一层,13家(35%)有背后两层企业股东,3家有三层背后企业股东,1家有5层背后企业股东。总计,这37家非国企直接股东背后共有多达64家不同的企业,分布在不同层次的隐形股东结构中。这101家直接、间接企业股东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大多数都经历过多次股权变更,都与至少另一家公司有过投资与被投资关系,而且与吴小晖等人历史上控制过的公司有过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即使从简单的工商注册信息上看,这些公司也高度相关联。这101家企业中,大约有35家不同企业(35%)的现有或新近更改前办公地址可以归类到14处(完全相同或同幢同层但邻室),另外最少有18家企业的现有或新近更改前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归类到7个完全相同的邮箱。在2015年、2016年的多篇中外媒体文章多次质疑这些相同办公地点的含义后,许多家公司对地址和电邮信息进行更改,从2015年11月至今,安邦的直接股东及其现任或历史上的间接股东有超过60条地址变更记录。如果把那些近年来曾经与这101家企业有过股权关系的公司算进来,延伸的安邦的关系企业系统名单总数超过200家企业!根据笔者估计,这200多家安邦关联企业圈企业75%以上(165家)曾同时与此圈内的至少一家企业有过股权关系(曾当过圈内至少一家企业的股东,也接受过圈内至少一家企业的投资)。即使只看安邦的37家非国有直接企业股东,37家股东里只有4家企业从未与其他34家直接股东有过历史股权关系,其余都曾经至少一次相互交叉投资过。如果分析这200多家安邦关联企业圈企业的成立年份,可以发现,在安邦重要增资日期前几个月,新成立的公司数量激增。这项线索的重要含义下文会继续分析。吴小晖家族控制安邦层层剥析下去,安邦的101家直接和间接企业东(不包括2个国企股东和,后者通过对 “北京平准” 的投资而对安邦持有不到0.3%的净股份,但平安信托曾向《南方周末》否认有这项投资),最终的背后股东,可以尽数追溯到86名个人持股者。换言之,安邦619亿元注册资金里的将近98%、或606亿元的最终出资责任可以通过层层叠叠共101家公司追踪到这86名个人股东身上。个人股东开始在安邦的第二层股东结构(安邦)出现(9人),但大部分(49人)是出现在安邦股东结构的第三层,其余多出现在第四层(25人),还有5人直到第五、第六层股东结构才出现。“安邦系” 公司自2016年上半年以来有45条,使得家族的影子更加隐蔽。在这些股权变更前,98%的安邦股份由88人拥有,其中吴姓持股人共10人,疑似安邦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的父系亲属,合计持有安邦约14.2%的股权。吴小晖妹妹吴晓霞为所有个人股东中的最大单个持股人,通过不同公司最终控制5.4%左右的安邦股份。林姓持股人为第二大持股群,一共10人,疑似吴小晖的母舅系亲属(《南方周末》此前披露吴小晖的一位舅舅名叫林安东),共控制安邦大约13.8%的股份。吴姓、林姓持股人合计控制的安邦股份接近28%。经过最近一年的股权变更,吴姓、林姓持股人合计控制的安邦股份下降到14%。吴姓、林姓股东们明里拥有的股权大幅下降,是因为股权真正分散了,还是因为使用了更隐蔽的人?两家安邦股东的股权变更记录似乎更指向后者。目前,注册资金为10亿元、对安邦持有2.42%股权的中乒100%股权由一家刚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资金为500万元的杭州光威投资有限公司所拥有。另一家老牌 “安邦系” 公司,注册资金6亿元、对安邦集团持有1.84%股权的浙江瑞信物资有限公司的背后股权原本可以追溯到吴家,如今表面上由一家成立于2016年2月、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北京温顺志和咨询有限公司所持有。最近一年的股权变更前的另外两组实际控制人,也疑似与吴小晖家族相关。在最近的股权变更发生前,平阳县恒信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安邦间接股东群里第五层才出现的公司,1992年成立于吴小晖的家乡浙江平阳县,不同于“安邦系”里其他直接、背后间接股东,这家公司是极少数注册资金从未变更过的企业,20多年来股权稳定,仅有的两次股权变更也貌似仅限于家族内部。新旧里包括了吴小晖的父亲吴传信、母亲林香美(据《纽约时报》报道)、弟弟吴家威、吴家齐(据《南方周末》披露)、林香玲、林美香、温志文和黄兆均。因而,有理由推断后两者也与吴小晖家族至少关系非常密切、有可能有亲戚关系。最近一年的股权变更发生前,黄姓持股人共有10人,合计净持股约5.5%。黄姓持股人从姓名看也疑似是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如黄茂晓(持股3.6%)、黄茂前、黄茂生、黄茂海、黄茂川、黄微微、黄施施、黄欣欣等。据《纽约时报》到当地的采访报告,黄茂生是来自平阳县附近灵溪镇山北村的商人,弟弟黄茂前在温州做汽车经销商,堂兄弟黄茂海、黄茂川是农民工,曾在外地打工赚钱。最近,黄茂川(已过世)、黄茂海已换出最后持股人名单。经过最近一年的股权变更,黄姓持股人仍然共有10人,合计控制6%的安邦股份。另外,目前温姓控制人也有9名(一年前为7名),合计控制超过安邦5%的股权。因而,如果根据平阳县恒信贸易有限公司新旧股东名单的线索推测的不错,吴小晖通过吴、林、黄、温姓持股人共32名通过层层公司股东间接控制了安邦集团大约25%的股权(一年前高达37%)。但是,这四大持股姓氏群只是外人可以合理推测的吴小晖家族成员,吴小晖兄弟姐妹多人,各人婚嫁之后配偶姓氏外人不得而知,因而另一个合理推测是,这近90名最后持股人里应该还有众多其他是吴小晖亲戚和熟人、或为其家族代持股份。根据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国 “首富” 王健林家族净资产为285亿美元(约合1900亿元人民币),若是按安邦619亿元的总注册资金和19710亿元总资产算,吴小晖家族控制的注册资金和总资产,相比于中国 “首富” 似乎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他重要背后控制人按姓氏分还有:王姓持股人有6人,其中以王玉红(3%)、王少霞(3%)、王少玉(2.4%)、王志峰(3%)持股最多,合计控制超过安邦13%的股权;蒋姓持股人,其中以蒋金声(3%)、蒋秋收(3%)持股最多,蒋姓控制人有4人,合计控制超过安邦9%的股权;苏姓持股人,其中以苏美云(3%)持股最多,苏姓控制人有6人,合计控制超过安邦8%的股权;郑姓持股人,其中以郑荣领(2%)持股最多,郑姓控制人有5人,合计控制超过安邦7%的股权;许姓持股人有2人,许振双(2.8%)及许振泼(3.6%)两人合计控制超过安邦6%的股权。相比吴小晖的持股比例,保监会《保险》第四条规定,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可超过20%;第八条则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的股权,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但不得超过51%。目前保监会正酝酿政策要把这一比例降低到三分之一。“幼蛇吞巨象” 式的控股安邦股权结构的最大问题是,这86名背后的个人股东并未实际出资600多亿元现金支撑安邦的运作,而是通过对49家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银行注册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