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真的毁掉了现在的90后年轻人被毁掉吗

腾讯游戏平台,毁了那么多年轻人的心血,为何不会被封掉?_百度知道
腾讯游戏平台,毁了那么多年轻人的心血,为何不会被封掉?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们去收点麦,下粮田去,你们的东西是你的,我没有我不用
我就从来不玩腾讯游戏
腾讯游戏毁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电脑游戏cf曾经让多少人沉迷其中,不断为之充人民币,不知毁了多少人。现在的手机游戏,更是害人不浅,有手机的小孩儿,没有不耍腾讯游戏的,就是成年人也是腾讯游戏的大军,殊不知伤了多少人的眼睛,唉,也没办法,游戏市场,利润太大了,但是为了自己还是少玩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他1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腾讯游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进阶资料:
别看绝地求生现在这么火 会是下一个被外挂毁掉的游戏
绝地求生:大逃杀新闻导语
照目前来看吃鸡会是被外挂毁掉的游戏?
■ 本文由17173绝地求生特约作者:萌系痴姬酱,原创首发于17173绝地求生论坛。
■ 本文系17173特约作者独家稿件,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17173特约作者享有:现金稿费、QB和实物周边等福利,加入我们「请联系QQ:」。
导读:外挂究竟破坏了多少的平衡或者是真的提前加速了游戏进程?游戏平衡是不是真的很重要?
外挂属于一种非官方插件利用游戏源代码以及代码中的漏洞制作的插件,进行修改人物数据或者修改人物外形。
如果说存在即使道理那么外挂的存在真的有道理吗?蓝洞“叫板”外挂,称他们误封率为“0”,但外挂却屡禁不止。那么是国内的外挂开发者是太强了,还是蓝洞的程序员太弱了?
蓝洞从Tera游戏的地图贴图BUG以及模型BUG都说明他们的技术无法完美建模,那么蓝洞真的是想将一个款游戏良心制作还是说仅是只是看中了中国广阔的市场意图圈钱?
蓝洞在开发完Tera后紧接着开发了《绝地求生:大逃杀》在Tera之后,成功的火了一把,关于作弊者魔音糯米被毒奶黄旭东戳穿,进而被蓝洞封号后,并微博发表声明他们误封率为“0”,那么这个误封率究竟是真的靠谱,还是说蓝洞是因为大众舆论,而选择封号。
外挂究竟会不会让玩家乐趣丧失,影响游戏体验?
龙族,魔力宝贝,传奇,冒险岛,反恐精英CSOL等,很成功破坏了游戏的公平性,导致其他玩家无法与使用外挂的玩家进行抗衡,于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失去游戏体验而离开游戏,网络游戏的运营商也逐步丧失了市场。因此外挂软件损害了玩家的利益的损害了运营商的利益,从某一个程度上来说,那么蓝洞究竟存在不存在盗卖外挂源代码后封号玩家谋取利益呢?
关于网友队友“孤儿”一词,许多使用外挂或者外挂开发者都反驳:
1.是我玩游戏而不是游戏玩我,我是在享受游戏給我带来的体验感与乐趣。
2.我实在不想去做一些枯燥的失去,所以想用外挂直接进入有趣的体验感。
3.如果运营商和开发商够睿智,给与玩家足够的体验感,就没有人作弊了。
4.我是在用挂制止外挂,因为我老被外挂制裁,所以为了诛仙不得不开挂。
5.我实在干不过别人,所以我就是想开挂想杀人。
6.我开个挂带妹子不比你们这些弱鸡厉害?
(以上均由小黑盒子,百度贴吧浏览帖子上统计)
痴姬酱其实也为了写这篇文章做了一些功课,关于外挂,关于外挂辅助,痴姬酱手里也有几个,例如:
压枪宏(并非鼠标宏)+大跳宏.
压枪宏,只要打开该功能后,除了拴动精准步枪以外(98k.awm.m24),设置在左键后按住左键不松手,弹道不会偏移太多。(俗称无后坐力)
大跳宏就不去解释了。
例如 精准加速弹,自动锁头,隐身,路飞恶魔果实, 加速跑,瞬移。
究竟是外挂破坏了大家的体验感,还是强者破坏了弱者的体验感导致部分弱智选择开挂来满足自己自私的欲望?
打开游鲤,玩最鲜的游戏
扫码下载17173游鲤app
关注你喜欢的游戏,最新消息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吃鸡必备:被抖音毁掉的年轻人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作者:筱茧(富书签约作者)01抖音真的有“毒”。我一个大热剧都会等着全集结束后才看的滞后者,偶然看了下抖音,想着随便刷两条看,结果一刷就几个小时,完全不能自拔。现在一天到晚就只想,去重庆坐轻轨,去西安摔个碗,去郑州喝占卜奶茶,去调戏土耳其冰淇淋小哥…还有一款“戏精太阳花”,魔性舞姿和60多首乐曲,没有她怎么治愈我平淡的生活…正如赫胥黎所说:人终究会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从学生党,到上班族,国人悄然间都对这短视频里的世界成了瘾。人们乐此不疲地分享、集赞、模仿,端着手机一天到晚莫名其妙傻笑,很开心没错,但是然后呢?管理学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瓜子理论”:就是人当开始嗑瓜子,就不会停,直到嗑出一堆瓜子壳,这个过程你会很享受,但是除了浪费时间,长胖,其实一点用都没有。玩手机、刷抖音就是会让人沉溺在娱乐消遣里,而忽略了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甚至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前不久,陕西一位14岁女孩,半夜在被窝里拿着从同学处借来的手机玩游戏,不料被醒来的弟弟发现。因为担心弟弟向父母告状,女孩竟然残忍将亲弟弟杀死。还有一个中学生眼镜店内暴打母亲,只因妈妈递单据的时候挡了一下他的手机屏幕。成年人也中毒不浅,一男子看短视频上很火的挖奔驰车车标的视频而得到“启发”,跑到路边挖别人的车标,边挖边录,最后被警察拘捕,面临刑事处罚。武汉一位爸爸发现一个与孩子互动的翻跟头视频很有意思,便和女儿挑战。结果父亲在抓住女儿向上翻转180度时不幸失手,孩子头部先着地,致脊髓严重受损,上半身已经无法行动。互联网时代,想毁掉一个人,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当然还有更奇葩的人物出现在短视频中:“02年的小孕妈”、“产后4个月全网最小二胎妈妈”,未成年脱衣露体直播…短视频其实杀不死微博,也杀不死微信公众号,它能杀死的,只有你和你的时间。很多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影响睡眠质量,耽误工作和学习…于是出于舆论等原因,反沉迷系统上线。然而,这个措施背后,隐藏着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分配自身注意力和精力的主动权,已经慢慢脱离了我们自己的手中,转移到了强制执行的电脑程序中。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精心打造出的手机软件。手机无非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而你真的无法控制你自己了。玩手机虽有短暂的快乐,但大脑长期被这种“高刺激阈值”环境包围,这种快乐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肤浅,甚至会退化。更重要的是,所有沉溺在手机娱乐消遣里的人,都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02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这已然成了新时代“通病”。虽然很多年轻人沉迷于手机,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想改变这种局面。很难吗?其实,要走出这种状况也很容易,就是放下手机。朋友小莫,一个朋友圈重度用户,每天必发状态,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她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看了本书想到了什么。新加完朋友就会很担心,大家都不熟,如果对方来看朋友圈发现了自己的小秘密怎么办?一天看微信数十次,是那种连起夜尿尿都会打开微信刷一会儿的人。发条朋友圈需要斟酌一两个小时,选图P图,文字一遍遍改,发出去后还要花时间去看点赞和评论。有时候忘记分组可见,发张出去吃饭的图,领导会教育她不要总想着玩忘记业务学习;家长会教育她要还房贷节俭一点,还要害怕楼下那么多外卖店的老板们,看到自己的背叛,像是被捉奸的感觉一样;设置分组可见了吧,聚会的时候互加微信,新朋友翻朋友圈,一交流,老朋友们发现自己被屏蔽,被当面揭穿好尴尬。于是,前段时间小莫终于下决心关闭朋友圈了。第一天,她看不了朋友圈,就打开看一看,搜一搜,共计打开了二十七次,按照每次五分钟算,她浪费掉起码两个小时时间。第二天,小莫的肌肉反射明显较之前减轻了一点,一天只打开了不到十次微信,除了两个闺蜜,大部分的人也没意识到她的失踪。第三天,她忍不住点开朋友圈,看到熟悉的内容:代购的、晒娃的、旅行的、结婚的,毫无新意,一切如常,她悻悻离开。打开朋友圈看起来是一个成本很小的动作,然而日积月累之下你将会发现,你人生里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毫无意义的人和事占据。离开之后,那些给别人的生活的围观时间转换到了观察自己身上,才发现,空守一大堆非必要的社交关系太蠢了。怀念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日子,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自然拉长了情愫的积蓄,才酝酿出了最深沉的情感。社交网络虽然缩短了空间的距离,却难再有那种沉甸甸的真情实感。停用朋友圈的这4个月,小莫看了32部电影和11本书,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后,她连带着把那些娱乐软件也卸载了。必须承认,这些东西刚看的时候是很有趣,但是刷累了,关上手机屏幕后,迎接你的就是空虚。当你抽身出来再回头审视才发觉,那些无脑跟风的段子、毫无技术含量的舞蹈、机械性地逗猫逗狗……其实这些真的挺无聊的,而在认知的舒适区里乐不思蜀,也真挺可怕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到: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这些快餐化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剥夺了我们应当在自己领域上深耕的时间。03手机必然弊端很多,但工具本无罪,使用工具的方式决定了它的作用。诚然,手机软件巧妙的沉浸式体验让他们被称为“精神鸦片”,但是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放任自我的理由。说到底,这类软件就是利用了我们逃避生活压力的心理。人们更愿意在多彩迷人的短视频中忘掉现实的麻烦,但离开手机之后,现实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反而只有选择从手机软件中断舍离的人,才能拥有略微严肃但却饱满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各种社交软件的本义本就是“离你喜欢的人更近一些”,可是更多情况下,它却把我们从无话不说推向无话可说。我大一的时候,那会儿人人网还没死,大家靠着并不发达的网络去展示自己的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是线下交流。我曾经和我最好的朋友大吵一场,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双方陷入了冷战状态,谁也不搭理谁。小孩子吵架,转脸就能没心没肺地一起玩耍,但大人吵架,心里就多了很多隔阂。后来我借着晚饭的时间,问他要不要出去喝酒。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共同活动,吵架之前我们经常一起喝酒,两人心情好就一起侃大山,一个人有心事了可以静静地不说话。他答应了,然后问我酒后有没有下半场,要不要去唱个歌。那一刻我知道,他也原谅我了。现在呢?好朋友吵架要比恋人吵架更纠结,吵完一定要在朋友圈暗戳戳地发些暧昧不清的图和话,让共同好友站个队,一来二去,让本来就不好修补的关系雪上加霜。大数据时代,优质劣质讯息翻涌不息,碎片化讯息哗哗而来,朋友圈如是,微博如是,所有的互联网社交都如是。被冲淡不仅仅是专注力,更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他的书中描述:时下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半径三公尺以内的事情,在网络上无话不谈,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十足低情商和低智商…是的,好多人变成了点赞党、索赞党,但真实生活没有因此美好半分。关了这些应用,一切照旧,真见了面,谁也不会因为你日夜的点赞多给你一个笑脸,而你失去的是去和真正朋友相处的时间。其实多少个赞,都抵不过现实中的拥抱、牵手,和朋友、家长面对面畅谈5分钟比网聊两小时都带劲,那种环绕在耳旁最爽朗的笑声才更加明媚动人。据《2014年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父母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的父母占17.8%,偶尔看的占51.8%。《北京晨报》刊文说南京几名小学生呼吁爸爸妈妈:“放下手机,抱抱我吧!”请放下手机,抱抱球,抱抱书,“抱抱我”。作者简介:筱茧,富书签约作者,90后,本职在大裤衩搬砖,业余公号狗,2018想成为一个有写作力的斜杠青年,做个有趣有料有格调的人,给你解气解闷解乏,简书@筱茧_, 微博@筱茧。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3.7K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玩游戏真的会毁前途吗_百度知道
玩游戏真的会毁前途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就要看你的心态和自制力了,玩游戏毁前途毁人生的事例真的不在少数,沉迷游戏导致猝死的也不是新话题了。你只要多克制一点,不要一打游戏就定不下来就行了,适当游戏放松,多学点知识。。。。。还有就是推荐你多玩一点国外正版游戏全英文的,可以和外国人交流提高英语水平
采纳率:42%
如果你是大神级别就不会
玩的太多前途就毁了,建议只玩点单机,不会沉迷的那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玩游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被“花呗”毁掉的年轻人:过度消费掉进消费贷大坑被“花呗”毁掉的年轻人:过度消费掉进消费贷大坑直面传媒百家号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双十二要到了,双十一的花呗都还完了吗?年轻就要花呗?“去你妈的年轻就要花呗!”见面短短两个小时,Q骂了不下十次。去年双十一的花呗还没还完,今年双十一Q又为自己的美丽事业“投资”了两三万。眼看着9号还款日马上就要到了,她有多焦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淘宝和支付宝被她来来回回卸载了好几遍,还款账单还是那么长。“买买买的时候有多爱花呗,还还还的时候就有多恨它。”Q的这句话,大概也讲出了很多年轻一代的心声。跟Q一样,他们也是花呗、借呗的活跃用户。或者换句话说,花呗之类的平台,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他们身上。今年5月,“蚂蚁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就有提到:在中国,90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25%的90后拥有花呗,并将花呗作为首选支付方式。年轻,上网,乐意接受新鲜事物,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拥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费欲望。在铺天盖地的花呗广告里,这种欲望有了一个新的说法: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要有爱好、要有自由、要去旅游看世界,这是在广告里的“自我”。而在广告之外,年轻人们又赋予了“自我”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心心念念的手办要买、最新款的手机要买、喜欢的口红要买、好看的包包要买。在花呗白条等的加持下,“买买买”几乎变成一道捷径,让年轻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样子、过上不将就的人生。被“消费贷”放大的欲望比如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花呗是不是也让你狠狠地爽了一把?根据蚂蚁金服的官方数据,今年的双十一,花呗临时额度提高了1760亿元,交易笔数超过2.1亿笔,简直就是一场全民的消费狂欢。说白了,花呗白条都是消费贷,只不过比银行信用卡的门槛更低、要求更少。有了这样的消费贷,人们“买买买”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原本收入较低、消费能力较弱的学生党和年轻人。数据显示,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中低消费人群,在使用蚂蚁花呗后,消费力提升了50%。我们的钱包已经在隐隐作痛,可是,诱惑还在一波一波地砸过来——花呗推出了“大学生认证”,趣店公开声明“坏账不追究”,各种接待平台无处不在的抽奖和红包,让我们经常产生一种幻觉:全世界都想借钱给你,让你买,让你花。在这种“如沐春风”的待遇下,很多年轻一代的消费欲望被无限地拉扯、放大,“买买买”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男朋友对你好不好,看他有没有给你买买买。你对自己好不好,看你舍不舍得为自己买买买。买,决定感情。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买,决定颜值。想买就买,活成我想要的样子。买,决定人生态度。买买买,买个毛线啊!(奢侈品牌Tiffany官网卖的毛线球)如图,买,决定你的品位。说实话,当周围的一切都跟“花钱”挂钩、被消费绑架的时候,只要你不够理智,分分钟就会过度消费,掉进消费贷的大坑里。可是,这些进坑的年轻人们,真的有那么缺钱吗?在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将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为此,我还特意采访了一下身边经常用花呗白条的朋友。在他们长长的账单里,最常见的是手机、球鞋、口红、面膜、包包,还有旅游经费。而生活必需品之类,几乎看不到。“胡说,口红就是我的生活必需品。”这是朋友Q的原话。对于她来说,饭可以少吃一顿,口红不能少买一支。也就是说,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是真的那么缺钱。只不过是他们想要的比较多,才选择了分期和借贷。我承认,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借贷方便和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进步。只是如今的借贷,未免也太过“方便”了——打开安卓或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里,输入“消费贷”,都能轻松找到5,600个app。如此消费贷井喷的现状,生生把很多年轻人都拉下水——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甚至为还款而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高昂利息导致年轻人无力偿还,致使其跳楼自杀也并不罕见;贷款中介为谋取暴利,欺骗亲人朋友、暴力催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说到底,都是欲望在作祟。而这些“吃人”的欲望,一开始可能只是一支口红、一部新手机。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裸贷”女大学生的采访,其中一个女生就是因为还不起几千块的“花呗”。为了几盘眼影、几件衣服,从花呗、借呗、校园贷、裸贷,一步一步走上了出卖自己的不归路。她说:“我真的不是变相卖身,是真的想还完钱,结束这段疯狂的买买买。”可她不知道,现金贷这种东西,一旦沾上,就没那么容易摆脱。调查显示,背负着现金贷的人群中,高达95%的负债者在两个以上的借贷平台上有借贷记录。“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而“上岸”简直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而在一次一次的透支消费中,他们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成为商品,躺在10G几块钱的压缩包里,供人欣赏玩味。我拿花呗赌明天,还了一天又一天道理都懂,可就是想买。我曾经看过一句话,简直就是心声:“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为什么戒不掉?根据经济学家Prelec的观点,人们在进行信用支付时,体会到的“消费快乐”最为强烈,而“还款疼痛感”最为微弱。换句话说,就是“先消费后还钱”让人最爽。而这恰好也是各种“消费贷”让人上瘾的套路。要想不被套路,唯有克制自己心里蓬勃生长的消费欲望。怎么克制?在“奇葩说”上,姜思达就提到过一个克制欲望的小建议——有钱买的时候,喜欢喜欢真喜欢。没钱买的时候,切,真丑!实测有用,与你们共勉。参考资料:[1]鲁梦宇. 《互联网金融引起的消费信贷潮流——以“蚂蚁花呗”为例》.中国市场.2016[2]郝柳君,荣茜. 《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蚂蚁花呗为例》.时代金融.2016[3]周雁. 《消费金融之“腥风血雨”》.金融博览. 2016[4]焦乐柯等. 《互联网路金融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一“蚂蚁花呗”为例》.企业导报.2016[5]赵尔璐. 《风靡大学生的消费信贷潮流》.经营管理者.2017-10[6]王晶燕.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支付方式、未来预期收入对消费意愿影响的眼动研究》.2017-06[7]庄谂言. 《10G不雅视频背后,有些女大学生早没有纯洁的可能了》.[8]一夜间股价跌掉近20%,趣店到底冤不冤. 虎嗅网.[9]薛洪言. 《消费贷有何“原罪”》.虎嗅网.[10]解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新浪财经.[11]蚂蚁花呗: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 199IT.作者:陈毛毛,人气作者,麻辣英语教师,善用歌声和文字撩人,少女颜和男友力的结合体。来自:我们都是文艺青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直面传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不负责思想,仅传递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年轻人玩什么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