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值香港保险理财,香港太平保险佣金提成表多少

揭开赴港投保火爆的内幕:高佣金成诱饵|香港|理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赴香港投保之势愈演愈烈。除了部分消费者自主购买外,更多的则是一些机构非法诱导兜售香港保单。为此,从去年至今,监管部门采取风险提醒、明确喊打、摸底调研等来应对嚣张的非法销售。记者近日获悉,保监会对北京地区非法销售香港保单下诊断书,以揭开赴港投保火爆的内幕。
  高佣金成诱饵,投保之势愈演愈烈
  内地居民赴港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大幅攀升。保监会在去年底曾经提醒消费者关于赴港投保的风险,然而这并未阻挡不断掀起的赴港投保热潮。为此,保监会在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业监管的同时,也在北京开展调研。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仍在不断增长,达到了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相比,占到了41%。
  据了解,香港保险公司支付佣金比例远高于内地保险公司,期缴保单佣金约占首期保费的70%-80%,有的甚至高达100%;趸缴保单佣金约占总保费的5%-7%。
  保监会形成一种共识,从增长的保费来看,在不考虑内地居民自主投保的假设下匡算,近两年来国内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佣金收入十分可观,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参与主体鱼龙混杂,理财咨询机构占主导
  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对北京地区四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两家中介机构进行调研发现,参与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中以各类理财、咨询机构为主导。
  据悉,各类理财、咨询机构或依托港资背景,包括香港保险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子公司、内地机构反向设立或收购香港保险中介机构两种情形,或与香港的保险中介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将内地客户转介绍给香港中介机构并收取佣金。
  事实上,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时,在香港地区有分行的中资或外资银行也参与其中。据介绍,这类银行往往通过私人银行或家族办公室为有外币资产配置需求的高端客户推荐香港保单,客户有投保意向后安排至香港签约。
  除此之外,部分有香港保险代理资格的香港人到内地驻点,或内地居民到香港考取代理资格后返回内地开拓业务。内地金融机构的个别销售人员也兼职推广香港保险,成功后将客户转介绍给内地代理机构或香港代理人,获取一定比例提成。
  手法花样翻新,三大险种成营销主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介也成为非法销售的宣传平台。保监会稽查局介绍,非法销售香港保单的手法花样翻新,诱导客户赴港购险。例如,理财、咨询机构及香港代理人通常以注册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传,定期举办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邀请潜在客户参加,并为有意愿的投保客户提供往来机票、酒店住宿甚至迪斯尼门票、购物代排队等优惠和服务。
  还有一批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就是私人银行客户,这一人群投保金额较大,一旦客户形成投保意愿,可全程提供高端私密化服务。
  一些机构和个人所销售的产品多为储蓄分红险、重疾险以及医疗保险,往往把香港成熟市场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与内地产品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以香港保诚公司的隽升产品为代表,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多币种配置;香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比内地多;高端医疗险的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
  操作隐蔽性强,香港监管层已出手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断有公司和个人加入并迅速做大,形成内地-香港无缝对接的服务销售体系。同时,香港保险机构规避法律风险意识较强,内地代理机构和人员属于香港保险代理人名下的“二次代理”,与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直接法律关系,即使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很难认定香港保险机构承担法律责任。为扩大市场规模,香港保险机构对非法转介客户行为采取默认、纵容甚至鼓励的政策,对赴港投保潮推波助澜。
  正是对源头缺乏管控导致内地非法机构和人员失控发展,鱼龙混杂,为销售误导埋下隐患。值得一提的是,在佣金支付方式上,销售香港保单,通常直接付款到以个人名义开具的香港账户,后续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配、划转,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
  非法销售香港保单乱象丛生,今年以来,、外管局、保监会等部门加大了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政策调控,引起市场较大反响。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也于5月底表示要加强内地投保人的保障措施,部分香港保险公司调整了销售政策,如降低销售佣金、叫停部分香港经纪公司的代理权、内地部分非法代理机构暂停安排客户赴港签约等。不过,也有一些机构因担心内地会进一步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采取政策鼓励期让客户采用提前缴费方式。
  非法销售香港保单“四宗罪”
  1、非法推介扰乱内地保险市场。被调研机构均表示受到香港保险的冲击,造成一定比例的业务流失,一线业务员普遍感到竞争压力很大。由于境内保险受到监管机构在销售误导、收益率演示等方面的严格管控,而非法代理机构和人员则不受限制,其“疯狂”的销售方式经常让内地保险机构业务员无可奈何。
  2、销售误导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非法代理机构和人员为追求高额佣金,往往不惜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一是隐瞒香港保险产品和法律与内地原则性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片面宣传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回避费率高、投保人严格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与内地保险差异较大的方面,可能导致客户因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遭到拒赔。销售人员还会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贬低中国经济,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夸大香港保单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推销香港保险。
  3、资产外流破坏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按照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内地居民购买境外投资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尚未开放的项目,非法代理的机构和人员向内地居民推销香港保险并安排赴港签约,破坏了我国外汇管理制度,造成资产外流甚至黑钱清洗,危害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4、香港市场面临理赔、退保纠纷和洗钱两大风险。长期看,香港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面临较大风险:一是理赔、退保纠纷风险。大部分内地投保居民对香港法律和保险产品特点缺乏了解,加之内地非法代理机构和人员销售误导严重,后期存在较大处理理赔、退保纠纷压力。二是非法资金和洗钱风险。近年来,我国反腐和反洗钱力度不断增强,非法资金外逃压力较大,把借道香港保险市场作为洗钱的一种途径。内地居民保单加大了香港保险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的难度,对香港保险机构和监管机构提出较大挑战。
责任编辑:刘耀东
今年我们讲转型,讲升级,对企业界来讲,发生的最好的时间点是什么呢?需求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买东西的时候,企业转型就很容易,如果东西卖不掉的情况下,让老板转型,转到哪儿去呢?
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虽然有其新兴行业的特殊性,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凡是抑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集中都应接受反垄断审查,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损害公众利益。
因为我们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和20岁至29岁的刚需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之后,支撑我们总需求能够比较旺盛、处于扩张状态的基本周期失去了,这个问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
全球绿色金融的崛起,得益于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的高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在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导者。揭开赴港投保火爆的内幕 高佣金成诱饵
  赴香港投保之势愈演愈烈。除了部分消费者自主购买外,更多的则是一些机构非法诱导兜售香港保单。为此,从去年至今,监管部门采取风险提醒、明确喊打、摸底调研等来应对嚣张的非法销售。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悉,保监会对北京地区非法销售香港保单下诊断书,以揭开赴港投保火爆的内幕。
  高佣金成诱饵 投保之势愈演愈烈
  内地居民赴港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大幅攀升。保监会在去年底曾经提醒消费者关于赴港投保的风险,然而这并未阻挡不断掀起的赴港投保热潮。为此,保监会在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业监管的同时,也在北京开展调研。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仍在不断增长,达到了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相比,占到了41%。
  据了解,香港保险公司支付佣金比例远高于内地保险公司,期缴保单佣金约占首期保费的70%-80%,有的甚至高达100%;趸缴保单佣金约占总保费的5%-7%。
  保监会形成一种共识,从增长的保费来看,在不考虑内地居民自主投保的假设下匡算,近两年来国内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佣金收入十分可观,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参与主体鱼龙混杂 理财咨询机构占主导
  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对北京地区四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两家中介机构进行调研发现,参与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中以各类理财、咨询机构为主导。
  据悉,各类理财、咨询机构或依托港资背景,包括香港保险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子公司、内地机构反向设立或收购香港保险中介机构两种情形,或与香港的保险中介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将内地客户转介绍给香港中介机构并收取佣金。
  事实上,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时,在香港地区有分行的中资或外资银行也参与其中。据介绍,这类银行往往通过私人银行或家族办公室为有外币资产配置需求的高端客户推荐香港保单,客户有投保意向后安排至香港签约。
  除此之外,部分有香港保险代理资格的香港人到内地驻点,或内地居民到香港考取代理资格后返回内地开拓业务。内地金融机构的个别销售人员也兼职推广香港保险,成功后将客户转介绍给内地代理机构或香港代理人,获取一定比例提成。
  手法花样翻新 三大险种成营销主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介也成为非法销售的宣传平台。保监会稽查局介绍,非法销售香港保单的手法花样翻新,诱导客户赴港购险。例如,理财、咨询机构及香港代理人通常以注册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传,定期举办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邀请潜在客户参加,并为有意愿的投保客户提供往来机票、酒店住宿甚至迪斯尼门票、购物代排队等优惠和服务。
  还有一批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就是私人银行客户,这一人群投保金额较大,一旦客户形成投保意愿,可全程提供高端私密化服务。
  一些机构和个人所销售的产品多为储蓄分红险、重疾险以及医疗保险,往往把香港成熟市场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与内地产品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以香港保诚公司的隽升产品为代表,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多币种配置;香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比内地多;高端医疗险的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
  操作隐蔽性强 香港监管层已出手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断有公司和个人加入并迅速做大,形成内地-香港无缝对接的服务销售体系。同时,香港保险机构规避法律风险意识较强,内地代理机构和人员属于香港保险代理人名下的“二次代理”,与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直接法律关系,即使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很难认定香港保险机构承担法律责任。为扩大市场规模,香港保险机构对非法转介客户行为采取默认、纵容甚至鼓励的政策,对赴港投保潮推波助澜。
  正是对源头缺乏管控导致内地非法机构和人员失控发展,鱼龙混杂,为销售误导埋下隐患。值得一提的是,在佣金支付方式上,销售香港保单,通常直接付款到以个人名义开具的香港账户,后续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配、划转,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
  非法销售香港保单乱象丛生,今年以来,央行、外管局、保监会等部门加大了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政策调控,引起市场较大反响。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也于5月底表示要加强内地投保人的保障措施,部分香港保险公司调整了销售政策,如降低销售佣金、叫停部分香港经纪公司的代理权、内地部分非法代理机构暂停安排客户赴港签约等。不过,也有一些机构因担心内地会进一步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采取政策鼓励期让客户采用提前缴费方式。
编辑:海量
关键词:迪斯尼门票;投保意愿;投保金额;佣金比例;佣金收入
【环球旅讯】3月28日凌晨,上海迪士尼乐园(以下简称上海迪士尼)门票、主题酒店以及中文版音乐剧《狮子王》正式开售和接受预订,引发了中国旅游业的一场狂欢,而游客的抢票激烈程度堪比春运。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于昨夜零点启动乐园门票发售和酒店预订并获得热烈反响,半小时内度假区官方网站点击量超过500万。
今日凌晨,备受瞩目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销售及主题酒店预订正式启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此前公布的酒店预订须知显示,依据不同房型,每间客房最多可入住3至5人。
上海迪士尼开园日门票被秒抢 网站崩溃,【新民网?独家报道】3月28日零点,上海迪士尼门票正式开售,与之同步开启预订的还有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内的两家主题酒店以及《狮子王》音乐剧。新民晚报新民网 胡彦摄  与此同时,途牛旅游网的迪斯尼门票购票平台直到0:15分,网页链接打开后仍然会转到峨眉山景点的购票网页。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章子怡、黄晓明等明星纷纷买入香港保险背后的秘密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来源:金融界理财频道
作者:悟空保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还真吓一跳,特别是前天还有人给我发来了佣金表,才发现这个惊人秘密:卖港险真的好赚钱……除了件均保费高、佣金高、非保证分红的诱惑也高……瞬间有错过了楼市的感觉。
  黄教主为自己和baby购入千万保险
  某香港保险VIP休息室,年交百万才可进入的休息室
  章子怡育女后,为爱女投保上千万
  其实香港保险热,不仅体现在明星身上,普通人也对香港保险怀着一种莫名的崇拜,很奇怪,小编倒是要看看香港保险的好处到底在哪????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还真吓一跳,特别是前天还有人给我发来了佣金表,才发现这个惊人秘密:卖港险真的好赚钱……除了件均保费高、佣金高、非保证分红的诱惑也高……瞬间有错过了楼市的感觉。
  但……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吗?
  香港保险的分红真的像演示那样交X年翻Y倍?
  他们产品的性价比到底如何?
  为什么会如此强调分红?秘密在哪儿?就没有什么弊端吗?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刨根问底,我根据所了解到的香港保险总结了这篇文章。要说明,小编对香港保险完全没有偏见,但相对于网络上港险销售者们对香港保险的溢美之词,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相对冷静的参考~毕竟咱们都不是月入千万的明星,还是要比较性价比和保障性的~你说对伐?
  内地赴港投保增长趋势图
  Part1 香港保险到底有多热
  从2007年开始,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热度逐年上升,到2014年,内地客户赴港购买的新单保费规模达到243.5亿港元,占比香港人身险总保费21.44%;2015年是316亿港元,占总保费24.18%。2016年前三季度到489亿港元,占比37%,达到峰值。随后由于政策收紧,香港保监处不再单独公开内地居民投保数字,2017年上半年,香港保险总保费出现首次同期少量下滑。
  除了内地保费规模,保单件均也是内地和香港本地人颇有差异的地方。据2015年一份统计数据,2015年大陆客户期缴业务件均保费高到75000港币,香港本地及其他客户期缴业务件均保费则为57000港币。可见,内地居民占据了大额保单的大头。
  说到这,我也不禁去查询了一下香港居民的平均收入,多方了解,香港人的平均月收入也只有1.4万左右,且香港人平均租房成本高达5000元,又追求高品质消费,所以香港本地居民其实也不少因为支付不起储蓄型产品的保费而“保障不足”。
  因为香港保险中分红储蓄险最多,而不分红、纯保障型的产品也是几乎没有,所以在香港似乎也没听说有消费型的定期寿险,又或者即便有,也因为佣金低而销声匿迹。
  可想而知,香港储蓄分红型产品在内地火热,必然离不开高佣金的驱使。
  比如卖一份定期寿险,件均一两千元,佣金不到50%;一个代理人一个月要找多少客户才能赚够生活费?但一件香港保险,件均就两三万,佣金将近100%,一个月卖出一份就温饱不愁了~ 所以这也促使很多港漂群体,纷纷在内地卖香港保险。(网上搜一搜香港保险的解析文章,你就会看到多半都有自己的咨询销售链接……)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是亚太区保险金融的中心,在一国两制下仍保持资本主义社会,所以香港的中大多是外资公司,近几年则开始有不少中资进入。
  当下香港销售个人人身险的公司不到40家,业务量前5名的公司份额占约80%,2016年排名前5的是:英国保诚、美国友邦、(601628,)(海外)、香港汇丰、加拿大宏利。
  这些公司的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储蓄分红险、寿险、危疾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万用寿险,和信托比较类似,不在本文比较范围。同时还有部分高端医疗,但医疗比寿险、重疾理赔概率、频率都高,一般考虑方便性最重要,这里也不做分析。
  总结来说,香港保险的产品特点是“重储蓄、价格高”,产品结构上以带储蓄功能的终身寿险、储蓄分红险、终身重疾险居多,纯保障型产品则相对缺失,如纯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少的可怜。
  除此之外,香港保险也有一些吸引人的“国际化”特质,即多币种(、港币定价居多),分红演示高,部分产品定价低(如几年之前在部分产品定价上,的确优于内地)等。
  但当然,分红演示高有其深层原因,我们会在监管层面说到;而产品定价,近几年则也并非一直保持优势;至于美元币种,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是优势,对大多数普通内地消费者来说,还可能是麻烦,除非是富人们资产配置的需求,但顶端优势不是普遍需求。
  比如,以多亿内地的赴港保费,以件均4万来看,就是100万个内地人去香港,就算这样的数目累积10倍,1000万人,也并不是普罗大众。除非香港保险保持定价优势,且产品绝对优于内地――但这显然不可能。
  Part3 香港保险的监管如何
  保险属于金融,是一个强监管领域。但香港保险的监管从所查到的观点来说不算发达,首先,香港保险公司大多是外资,且市场环境就是自由经济,而原香港保监局一度只是政府体系的下设部门,非独立,管控力度有限,有些事情只能靠保险公司自觉。
  就拿保险公司的分红利率来说,直到2016年才要求各个保险公司公布一下历史的分红实现率,怪不得有专栏作家评价称其“见过的最差的监管”。
  不过2017年6月,经过7年努力,香港保监局则正式取代保监处接手监管香港保险公司,并计划在两年内逐步接手监管香港保险中介,自负盈亏。
  而最后的自负盈亏的这条,也致使最近香港保监局出了新的政策:向每张保单每年收取管理费,大约几美元。
  几美元听起来不多,但架不住保单多啊。
  两地的监管差异
  下面比较一下两地在保险监管上的差别:
  差别一、对分红演示利率的态度
  两地监管的一个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对分红利率的态度上。因为如果利率上限做的过高,对保险公司的压力会非常大,对于客户来说有可能是虚假宣传。
  2015年9月,中国规定内地各人身保险公司:“分红型人身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为定价利率和3.0%的较小者;对于开发的分红型人身预定利率不高于3.5%的,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预定利率高于3.5%的,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保险公司用于分红保险利益演示的低、中、高档的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减去产品预定利率、6%减去产品预定利率。”
  就是说:6%的上线里包括了预定的和分红的。预定率一般不能太低,不然也没人买,假设预定利率2.5%左右,那分红的演示则顶多3.5%。且,最低的利益演示利率不能高于零。
  相比之下,的态度则是――爱演多少演多少。
  2016年,香港保监处出台新指引:需要保险公司新产品从2016年开始公布分红实现率,老产品公布2010年以后的历史分红实现率,就是所谓的《GN16》,据称英国保诚该项“普遍低于100%,有些年份的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只有50%左右”*。且有业内人担心,由于保险分红实现率会随市场保单量增长、和保单有效时间延长逐年纰漏,未来缺口会更大。*
  差别二、采用不同的风险监管制度
  内地监管要求保险公司满足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简称偿二代,是内地调研国外监管规则后针对中国内地特点建立的规则。而香港则是RBC的规则,和欧美市场一致。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的评论是:“香港采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主要依赖定量监管,对定性监管重视不够,与新兴市场发展速度快、风险变化快的实际不相适应。美国RBC的监管框架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考虑保险集团的偿付能力监管以及巨灾风险等重要风险种类,对各类风险的相关性处理也较为简单。”*
  香港一直希望获得内地认可,所以,继去年监管对香港保险提出提系列风险提示后,今年5月,中国保险业还与香港保险业签署了《框架协议》,表示认可香港的监管制度,同时:香港保险将接受中国保监会使用“偿二代”对香港各大保险公司开展偿付能力评估。
  也就是说,未来可以看到中国“偿二代”体系下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给中国消费者更全面的参考指导。
  差别三、极端情况下有无救助办法不同
  中国保险公司同样允许破产倒闭的,虽然偿二代的办法已经和严格,但如果真有保险公司破产,内地有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单安全;且一旦真的有极端情况,保监会还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
  而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
  内地监管对香港保险的风险提示
  也有必要说一下内地监管对香港保险热度的风险提醒,因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一、《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
  基于对香港保险投保的疯狂态势,2016年4月,中国保监会发文《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对于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做出五点提示,分别是:
  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存在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保单前期现值低,退保损失大,
  以及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提醒内地消费者知悉风险,谨慎投保。
  二、银联支付关闭举措
  在“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香港保险)单卡多笔交易量激增”乱象之下,2016年10月,银联国际宣布暂停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具体规定包括:
  1、境内居民在境外除对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2、以及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同时,香港外管局更在今年1月份于网站列明,内地人换汇用在境外购买寿险、重疾险等非消费类保险均属违规行为,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并取消两年换汇额度。
责任编辑:司倩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730 天可投金额 705,00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730 天可投金额 0 元5.8%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30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
这个钱包能赚钱
7日年化收益3.21%赴港投保火爆高佣金成诱饵 香港监管层已出手
赴香港投保之势愈演愈烈。除了部分消费者自主购买外,更多的则是一些机构非法诱导兜售香港保单。为此,从去年至今,监管部门采取风险提醒、明确喊打、摸底调研等来应对嚣张的非法销售。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悉,保监会对北京地区非法销售香港保单下诊断书,以揭开赴港投保火爆的内幕。
高佣金成诱饵 投保之势愈演愈烈
内地居民赴港购买香港保险金额大幅攀升。保监会在去年底曾经提醒消费者关于赴港投保的风险,然而这并未阻挡不断掀起的赴港投保热潮。为此,保监会在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业监管的同时,也在北京开展调研。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仍在不断增长,达到了132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全年水平,与去年全年316亿港元相比,占到了41%。
据了解,香港保险公司支付佣金比例远高于内地保险公司,期缴保单佣金约占首期保费的70%-80%,有的甚至高达100%;趸缴保单佣金约占总保费的5%-7%。
保监会形成一种共识,从增长的保费来看,在不考虑内地居民自主投保的假设下匡算,近两年来国内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佣金收入十分可观,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参与主体鱼龙混杂 理财咨询机构占主导
保监会稽查局联合北京保监局对北京地区四家外资寿险公司和两家中介机构进行调研发现,参与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中以各类理财、咨询机构为主导。
据悉,各类理财、咨询机构或依托港资背景,包括香港保险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子公司、内地机构反向设立或收购香港保险中介机构两种情形,或与香港的保险中介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将内地客户转介绍给香港中介机构并收取佣金。
事实上,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时,在香港地区有分行的中资或外资银行也参与其中。据介绍,这类银行往往通过私人银行或家族办公室为有外币资产配置需求的高端客户推荐香港保单,客户有投保意向后安排至香港签约。
除此之外,部分有香港保险代理资格的香港人到内地驻点,或内地居民到香港考取代理资格后返回内地开拓业务。内地金融机构的个别销售人员也兼职推广香港保险,成功后将客户转介绍给内地代理机构或香港代理人,获取一定比例提成。
手法花样翻新 三大险种成营销主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介也成为非法销售的宣传平台。保监会稽查局介绍,非法销售香港保单的手法花样翻新,诱导客户赴港购险。例如,理财、咨询机构及香港代理人通常以注册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传,定期举办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邀请潜在客户参加,并为有意愿的投保客户提供往来机票、酒店住宿甚至迪斯尼门票、购物代排队等优惠和服务。
还有一批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就是私人银行客户,这一人群投保金额较大,一旦客户形成投保意愿,可全程提供高端私密化服务。
一些机构和个人所销售的产品多为储蓄分红险、重疾险以及医疗保险,往往把香港成熟市场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与内地产品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以香港保诚公司的隽升产品为代表,特色是演示收益高,可以多币种配置;香港重疾险特色是定价比内地低,保障疾病种类比内地多;高端医疗险的特色是保障金额高、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理赔便捷(可以直付)。
操作隐蔽性强 香港监管层已出手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断有公司和个人加入并迅速做大,形成内地-香港无缝对接的服务销售体系。同时,香港保险机构规避法律风险意识较强,内地代理机构和人员属于香港保险代理人名下的“二次代理”,与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直接法律关系,即使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很难认定香港保险机构承担法律责任。为扩大市场规模,香港保险机构对非法转介客户行为采取默认、纵容甚至鼓励的政策,对赴港投保潮推波助澜。
正是对源头缺乏管控导致内地非法机构和人员失控发展,鱼龙混杂,为销售误导埋下隐患。值得一提的是,在佣金支付方式上,销售香港保单,通常直接付款到以个人名义开具的香港账户,后续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配、划转,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
非法销售香港保单乱象丛生,今年以来,央行、外管局、保监会等部门加大了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政策调控,引起市场较大反响。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也于5月底表示要加强内地投保人的保障措施,部分香港保险公司调整了销售政策,如降低销售佣金、叫停部分香港经纪公司的代理权、内地部分非法代理机构暂停安排客户赴港签约等。不过,也有一些机构因担心内地会进一步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采取政策鼓励期让客户采用提前缴费方式。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文 张彬/制表
非法销售香港保单“四宗罪”
非法推介扰乱内地保险市场。被调研机构均表示受到香港保险的冲击,造成一定比例的业务流失,一线业务员普遍感到竞争压力很大。由于境内保险受到监管机构在销售误导、收益率演示等方面的严格管控,而非法代理机构和人员则不受限制,其“疯狂”的销售方式经常让内地保险机构业务员无可奈何。
销售误导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非法代理机构和人员为追求高额佣金,往往不惜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一是隐瞒香港保险产品和法律与内地原则性差异。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片面宣传费率低、保障范围广,回避费率高、投保人严格的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没有不可抗辩义务等与内地保险差异较大的方面,可能导致客户因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遭到拒赔。销售人员还会通过恶意贬低内地保险产品、贬低中国经济,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夸大香港保单保值、避税功能等方式推销香港保险。
资产外流破坏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按照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内地居民购买境外投资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尚未开放的项目,非法代理的机构和人员向内地居民推销香港保险并安排赴港签约,破坏了我国外汇管理制度,造成资产外流甚至黑钱清洗,危害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香港市场面临理赔、退保纠纷和洗钱两大风险。长期看,香港监管机构和保险机构面临较大风险:一是理赔、退保纠纷风险。大部分内地投保居民对香港法律和保险产品特点缺乏了解,加之内地非法代理机构和人员销售误导严重,后期存在较大处理理赔、退保纠纷压力。二是非法资金和洗钱风险。近年来,我国反腐和反洗钱力度不断增强,非法资金外逃压力较大,把借道香港保险市场作为洗钱的一种途径。内地居民保单加大了香港保险机构反洗钱尽职调查的难度,对香港保险机构和监管机构提出较大挑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保诚香港保险佣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