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心身健康产业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怎么样?

37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风号出品
数说行业 | 大数据告诉你:为什么大健康产业前景无限
大健康产业就如同一个还未被大规模开采的巨大金矿。一旦成型之后意味着另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而且这个时代还能持久发展下去。大健康产业作为新兴热门产业,是将成为继IT互联网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集中产业,因为这个产业的盘面够大,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大健康产业就如同一个还未被大规模开采的巨大金矿。一旦成型之后意味着另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而且这个时代还能持久发展下去。 何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大健康产业可以理解为围绕满足各类健康(身体、精神、环境)需求的所有产业总称,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o皮尔泽曾将其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健康意识的兴起,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已经由生活性消费升级为生命性消费,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加上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医疗产业作为大健康的主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但大健康产业如今的发展亟需提升产业内涵,提升经济和文化的附加值。以前中国老百姓很大的特点是生了病,甚至是病得不行了才去医院,那个时候基于健康的考虑很少。健康意识经过了三个过程,一个是自己能够活下来,活得好,自己能活得长。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有了改变,健康意识的兴起,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 健康产业全球总值将达万亿市场我国医疗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全球来看,健康支出总额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1/10左右。2010年仅美国健康产业支出总额就为2.6万亿美元。我国2010年健康支出总额为2933.91亿美元, 占GDP的比例为5.1%,但人均健康支出仅为全球人均健康支出的五分之一。不过由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且人均健康需求的释放,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预计2020年健康产业全球总产值将达到 13.39万亿美元。从社会发展来看,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为大健康产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从医疗产业科技发展来看,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的重大突破,为健康产业提供发展动力。我国医疗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公司布局的重要背景。目前,已经有很多民营企业抢先入局,进军大健康产业,未来必定开启一片蓝海。 中国还处在健康领域发展阶段健康管理是个主题性的投资。在整个大健康领域,我们更偏向于技术投资,或者是医疗投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监管比较好,从资本层面来说绝大部分的资本投入还是在医疗方面。健康这个领域还不是很成熟,应该说中国还在正在发展阶段,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未来3~5年医疗健康市场走势分析第一个趋势,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过去3~5年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可能只占全球市场不到2%的份额。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对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绝对值的贡献只有6%,而近年来根据数据统计,“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贡献达了近30%。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仍然将以高速度增长,并且这样的增长率会增加相应的商机。第二个趋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医械研发基地之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健康产品制药专家开始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医药研发中心会慢慢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就会成为与美国、欧洲研发并列的基地。图片来源:网络内容来源:译见网络汇编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大健康产业黄金十年:喜忧参半,未来这个领域会解决行业痛点
大健康产业黄金十年:喜忧参半,未来这个领域会解决行业痛点
2017 年 7 月 29 日,由投资家网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 投资家网o 2017 中国股权投资峰会 " 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峰会以 " 股权投资大时代 " 为主题,深度剖析 " 股权投资大时代 " 的全新业态,并将邀请国内一线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一线 FOFs、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国内外高净值个人、优秀创业企业、各地政府领导等优质 LP 聚集一堂,共同探讨 2017 退出之路、新环境下的投资探索、智能制造,新经济的突破口等热点话题。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家网联合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发布的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系列榜单 " 以及由投资家网研究院出品、投资家网 WFin 数据库支持的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十年回顾暨 2017 半年度研究统计报告 ",于 7 月 29 日隆重揭晓和重磅发布。会上,在名为 " 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 " 的圆桌议题中,前沿产业基金合伙人吴政铭、步长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姒亭佑、华杰资本医疗基金创始合伙人张俊杰、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弛、仙瞳资本合伙人杨晓明、金浦医疗基金高级合伙人徐永久、华润资本董事总经理倪冰就话题展开讨论。以下为嘉宾在 " 投资家网 · 2017 中国股权投资峰会 " 大健康专场上的圆桌对话实录,根据速记整理。01. 大健康产业黄金十年,喜忧参半前沿产业基金合伙人吴政铭吴政铭:关于大健康的黄金十年这个主题,我想问一下各位怎么看?步长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姒亭佑姒亭佑:医疗健康产业,是一个刚性需求,民众不因经济的荣枯而增加或减少看病,同时产业因为疾病的演变及新技术出现,堆动产业不断成长。我国老龄化进程快速,医药消费支出将持续成长。但医药投资未来也将迎来挑战。从投资角度讲,过去的存量投资模式已不存在,当时你需要有好的关系认识企业家,有资源能协助企业上市,只要投进去能够上市,都能赚到钱。但现在存量已不存在,好的项目已被投资很多轮,其他的项目也被筛过很多次。而当时经济在快速上升期,好的项目或一般项目,依赖市场红利都快速成长,目前市场环境及政策已不是十年前的情况。下一步怎么做?未来医药产业投资将由存量投资转向为增量投资,对于投资团队也将产生升级与转化,更多的投资机构走向早期投资,这一趋势也将出现一批由成功创业者转型的投资机构,及能提供更多行业资源的新一代优秀投资机构。在美国没有存量投资的观念,都在做增量,有非常多的早期 VC 投资机构,寻找优秀科技,创造新的医疗公司,为社会提供新的动力。未来医疗产业增长是毋庸置疑,但对于基金的投资的方式和趋势肯定与以前不一样。这时候是看基金的投资逻辑和未来布局是不是具有前瞻性以及内生性的产业洞见。另外,我个人认为 GP 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 Investor VC(投资型创投)这类多是单纯财务型的投资;第二类 Operator VC(营运型创投),在美国有较多这类型投资机构,它对 GP 要求比较高,我认为在中国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合夥人是或有行业的成功创业者;第二,要懂中国市场。;第三,要懂国际市场。目前做医疗投资,只懂国内已经不够了,还必须要懂国际。;第四,能成功转型为专业的投资人。成功创业者不一定能转型为成功投资人,因为 1、部门主管及科学家做的是五公里深的事;2、CEO 因为要管不同的部门,对各部门还不能完全没概念,所以他做的是五公里宽一公里深的事;3、投资人看的项目、领域、地域、法规、商业模式都不一样,整合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他要做的是超过十公里宽的事,单一项目最少要做到三公里深,甚至很多时候要做到五公司深。;第五,能带进行业资源给创业家。我们认为未来在增量投资市场 Operator VC 将成为未来的明星。同时目前我们面临一级市场好项目估值越来越高、个人认为二级市场未来五年 PE 估值是大慨率事件是下降的趋势,部份项目已经出现一级及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中国医疗项目估值互联网化,在美国医疗投资人清楚的知道医疗需要长时间审批,估值相对理性,互联网估值就截然不同了。现在国内新的投资项目估计要四到五年以后才能实现退出,未来如何确保投资回报率将会是医药投资一大挑战。中国现在为止在医疗产业的占比还比较低,未来也会有大幅度增长,但是投资方法肯定与以前不一样,市场也不再是之前的市场环境。我认为过去有黄金十年,未来将有新的黄金十年。华杰资本医疗基金创始合伙人张俊杰张俊杰:看到黄金十年,我的看法是喜忧参半。忧,现在的医疗行业局部泡沫非常大。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上几万亿的钱集中在 TMT 和医疗。在各种热钱的催生下,很多创业者出来,但很多还没有完全理解什么叫技术和产品跟商品的区别。医疗本质上是非常复杂和难做的行业,在热钱追捧下如何让创业者以更加平稳的心态真正做创新,是忧心的。喜,是我们成立这支基金的原因。将来,投资要用不同方法做,如果还用以前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也看到三个让人值得高兴的情况。第一,机会点在于整合。我觉得中国企业非常幸运,因为拥有巨大市场。领军企业如何能善用市场,利用好技术和信息不对称,做到创新,真正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和创新能力,做一个真正的医疗行业领军企业。医疗回到本质是有创新的,成长优势只是暂时;第二,自己投资的一些公司在中国 GDP 往下走的情况下,我们一些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他们出口的增长,去年超过了 100% 增长。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去带来更多人才和技术。第三,新产品出来的速度,超出了想象。中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医疗行业企业还是比较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在想怎么善用资本力量完成行业整合,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企业。未来,医疗一定是国际化的生意,所以决定这个企业要走出去,要创新,要和资本对接。将来,小企业一定会被淘汰,只有强者和大者能生存下去。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弛张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现在暴涨,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还处在相对早年到少年阶段。以药为例,药在医疗健康产业里面大概占 40% 左右份额,一半是医疗服务,10% 是医疗器械。药,以品种来讲,有处于专利保护期的原研创新药(Patent Originator)、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创新药(Off-patent Originator)以及仿制药,从药的成份来讲,制剂、原料药和中间体或关键中间体,这样就可以做一个 3*3 的九宫格。中国这几年通过大量投资催生了不少新药,出现了一些做原研创新制剂药的企业,但更多中国药企还是集中在仿制药制剂或以仿制药 API 和中间体 CMO 为主的企业。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以及产业价值看,中国企业还没有走到价值高端。创新药毛利率可达到 90%,10% 以内的价值要分给中国人、印度人等。而英国人美国人拿走了 30-40% 的净利润。中国医疗产业,器械稍微好一点,比如像心血管药物支架已经基本完成了国产替代,但器械更多也是改善性创新,国产替代。在不少领域,中国的国产替代比例还是比较低。这个产业正不断发展,从临床根本需求看,当中国的医疗产品如抗生素、疫苗等能够满足基本的临床需求时,我认为,中国医疗行业才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无论精准医疗还是药物治疗上都能达到和同类跨国企业相同的级别,这时中国人从医疗工业来说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同时创新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催生出来。关于创新,我前几年花很多时间在全球观察,我对中国目前的生物医疗创新相对悲观,创新,医疗领域不是完全靠钱可以短期砸出来的,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多应该是由研究院和大学承担。这个投入不仅是社会资本,更多是从国家层面乃至整个教育层面的投入。我们看到美国很多大学里的教授和投资人互动非常好,从而技术的市场化转化更好。中国大健康产业是不是黄金十年,抛开这个话题不讲,但中国在医疗行业处在一个好时期。从各国的过往经验来说,人均 GDP 超过 80 美元,疾病类型会从传染疾病为主向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转变,而这些疾病更多是现代老龄社会会出现的,而中国正处在一个拐点上。我认为,中国医疗健康有很大机会,但要细分到某一个具体领域和产品去看。仙瞳资本合伙人杨晓明杨晓明:大健康产业的黄金十年。我觉得不仅仅是十年,不管是对医药或医疗产业本身,还是专注于这些领域的投资而言,它的前景是可以持续看好的。不同于健康产业的终端消费人群以及部分投资人看好该产业前景的常识性认知,仙瞳强调一种更为专业的眼光。仙瞳资本主要专注于医疗和医药领域,很少涉及其他产业的投资。我们会立足于专业性,后续产业发展还有投资趋势考量,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低谷或挑战、难点。我们怎么样破解这些问题?就像会议现场空调冷气有一层迷雾一样,需要一种比较精准的眼光,去拨开迷雾。简单说,任何一个产业尤其是医疗产业,是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受政策监管也很严格的行业。我们如果要想做好后续投资工作,从机构方面看,无非抓住两条,一个是跟上游的创新和研发,后端面向最终消费者,这两端都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就看各自眼光如何。金浦医疗基金高级合伙人徐永久徐永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先说观点,我认为大健康产业黄金十年,总体方向是确定的,但结构会有分化,一些细分领域可能有坑也会有雷。为什么?两个角度,一是时间的维度,第二,细分领域的行业驱动因素。从历史上看,如果往前看十年,2007 年大家说什么是黄金十年?我一下想到的是股市。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十年,牛市来了,刚刚才开始。还有 2007 年的房地产,还有人说大宗商品有黄金十年,现在来看也不是。那时候没有说的是医疗健康,回过头看,恰恰是黄金十年。抛开资本市场的表现,从实体经济看,任何一个行业是不是黄金十年,核心区别于两点。第一,需求。所有的行业背后是经济驱动,经济是根植于人内在的需求。第二,政策。政策是放大器。以 2007 年当时说的三个领域为例:1. 房地产确实是刚需;2. 大宗商品或工程器械,显然不是黄金十年;第三,医疗健康。为什么是黄金十年?首先他确实是人的刚需。其次 .2009 年的新一轮医改。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再看十年,到 2027 年,核心两点仍然是成立的。第一,人口刚需包括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第二,医改政策,三医联动,社会办医等。我们认为政策上也是红利和春风。从结构上看,是不是什么行业都是黄金十年,我觉得未必。具体什么细分领域是黄金十年,可以从三个角度看。第一,从产品角度,从药、器械、生物医疗、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化等。它是一种手段,为医院和患者服务。第二,患者角度,发病率高,需求会更加强烈。肿瘤、心血管、骨科、中医、齿科、眼科等于。第三,产业链,医疗产业链有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这个产业链越往前端市场空间更大。三个维度取交集的细分行业,发展前景更好。华润资本董事总经理倪冰倪冰:我认为可以从三点去看国内大健康市场的黄金十年。首先,国内医药医疗市场进入整合的时代。国内医药医疗市场普遍还是小、散、乱,中国是医药医疗大国但不是强国,即使是国药、华润、上药这三家 " 国家队 " 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整体销售收入水平和国际巨头还是相距甚远。同时,行业正处在市场和政策剧烈变动的周期中,国内医药医疗企业机会和风险并存,国内 A 股有 270 多家上市公司,我个人感觉很多公司应该经营比较困难,新三板医药医疗企业也不超过 500 家,有很多企业产品很单一,毛利很低,创新价值也不是很大。另外,医疗商业这块,华润医药集团国内第二,但这个行业现在也面临大的政策重构,有一些新市场机会和风险。因此,行业具有非常大的整合机会,未来有巨大的潜力出现大而强的企业。其次,国外资源加国内故事是一条好的产业路径。从国外投资机会看,大家不约而同会到北美、澳洲、欧洲以及以色列去搜寻一些好标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能快速弥补我们国内机制创新不足的短板。华润在这方面最近也在积极布局,包括用近 7 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英国领先的肿瘤放射治疗提供商超过 60% 的股权,该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放疗服务 25% 的总体市场份额,约 73% 的私营市场份额;现在处于将其能力导入中国的进程中。按照集团傅育宁董事长的要求,行业收购一定要做到全球领先又要符合中国故事,一定要做国外资源导入国内的动作。此外,华润医疗、华润三九都和国际医疗医药巨头在进行合作,希望将先进技术导入国内市场。这方面央企在行动,但毕竟是舶来物,可能有水土不服。第三,未来创新将逐渐成为业界主流。国内整个医药医疗行业短板就在这块,但是目前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和高质量药品,未来提升空间很大。对央企来讲,这方面难度会更大,因为需要很强的试错精神。吴政铭:刚才从各位嘉宾的发言里,我听到一些关键词,互联网化、局部泡沫、创新缺乏、整合、人口老龄化、人口刚需、医改政策等等,从人口寿命增长,老龄化这些大环境对大健康产业黄金十年是持乐观看法。我的总结是,挑战跟机遇都存在,喜忧参半的状态。基于这个状态,请各位专家选一个自己非常认可的细分行业,再详细描述一下自己的投资思路及观点。02. 医疗创新短板: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姒亭佑:医疗创新在中国的原发性创新及研究基础配套与美国比较相对薄弱。在国外创新,如果需要做一些配套研究,在你周边就有非常高质量有经验的公司与科学家人协助你完成相关实验,如果要解决某一个化学结构,旁边就有非常顶尖的科学家帮你解决。R&D 在 R 的部分,我们不具备优势,但是在 D 开发部分,中国在过去 20 年的行业发展,已积累很多不错的相关专业人才,所以有一些项目可以考虑,前沿的研究在国外,开发部分拿回国内形成优势互补。所有的投资都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我对投资领域的关注,只看两条线。GDP 以下的行业不看,GDP 以上的行业,只看该行业平均线以上的部份。投资要先预判趋势,如果趋势做错了,又做错方向,那几乎会失败的很快。就算你做对方向,趋势向下要先逆势而上,也会大幅下降收益率。趋势对了如果方向做错,你还有翻身的机会。先确定投资方向的趋势,其中包含中国疾病谱的改变。投资的方向我认为,精准医疗、AI 在医疗的运用肯定是方向,免疫治疗目前也是方向,但精准医疗与 AI 医疗我认为投资前,要先确认项目方是否在炒概念,建议各位投资人可以先把精准与 AI 两字拿掉后,与现在的医疗对比看看他们的差别。我必须讲目前很多风口项目方向,如果不是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动手,现在都已经太晚。举例所谓的生物仿制药,如果目前再投,几乎是砸钱,已经没机会。因为你不是在五、六年前将项目送到 CFDA 开始申报,根本没有机会。在你前面已有 3~400 个各式项目在申报中,我们关注的项目,从市场角度就看他是否可以在第一或第二批出来抢占市场。所有的投资一定是看未来,当所有人讲目前是风口的时候,才开始投资都已经太晚了。因此,所有的投资一定要走在前面,必须对未来有预判与洞见,而医疗投资这个预判是要有坚实的科学为基础,以解决临床为需要为根本。03. 医疗健康,如何进行好的投资?吴政铭:姒总刚刚说对于生态圈的逻辑,所有做基金的投资人和机构,都有这个逻辑,每个人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张总这边,如何在一个细分的子行业进行投资,投资逻辑等,基于您个人理解,您是怎样看的?张俊杰:其实,大家都说医疗黄金十年,但我觉得做医疗投资非常艰难,特别是在投后及退出。如何进行好的投资?现在投资已经变得非常复杂,虽然我们叫医疗产业基金但我不认为能做所有事,我们会高度聚焦在几个医疗的子行业,用几期基金围绕这些行业和我们的核心企业反复做投资并帮助他们并购整合。 站在 GP 的角度,我觉得,要小心投资在热点上,因为每次碰到热点我们投资所有标的物的价格就疯狂涨,基本上后面的空间就非常小了。我觉得,还是要从几方面着手来回答刚才的问题。第一,回到本质,千万不要把疾病谱和大的医疗趋势弄错了。第二,回到医疗,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体系,从监管以及医改方向对行业的挑战是巨大的。第三,回到发病的机理和医生的习惯,他们是怎么来认知疾病,认知这些药的,以及回到这个病人,回到他的角度思考,包括经销商。如果不把这些基本的问题搞清楚,千万不要轻易投资医疗公司,很容易投资到概念里去,很难做到有好的退出。现在大家做医疗都有一样的感觉,真的是如履薄冰,危机四伏,因此,务必要把这些事弄清楚弄懂,尽量投能看得懂的简单的商业模式。我们的投领域布局聚焦,像医疗高值耗材的的七大平台,医药里的两大平台。打法不一样,每个合伙人就干几件事。我们会扎到一个行业里很深。举例,比如我们非常看好微创技术,不管从医保角度、医院角度、病患角度,微创手术是一个趋势。我觉得,以后不做投资,我绝对做 HR 做猎头。我觉得现在做投资人不容易,以前高大上的制定公司未来 5 年发展战略是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很难想象我们已经做到极致,有的公司需要 CEO 或研发 VP,我们面试七八个人也飞到美国去,说服他来加入这个公司。另外,聚焦行业,我们的每一个跑道不投 3 亿美元绝对不撒手。找到人才,如何把人稳定住和激励好?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我需要他们将来主导我们平台公司的整合。怎么整合?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要买。做并购的时候有大有小,不拘泥于形式。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如果 GP 没有自己扎深,不可能再有好的回报,因为资产价格已经太高。除了行业增长,如何产生出协同效应,我自己感觉,医疗行业不管看什么样的跨国公司,不可能 100% 是自身成长,一定是自身发展和并购两个驱动的轮子。医疗企业好消息就是现金流非常好,我们投的企业很少有增资的,除了新药公司的早期大量投入。与此同时,如何善用平台,来整合一些好的东西,如何实现放大效应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04. 未来人工智能会解决医疗行业痛点吴政铭:通过张总的描述,我们知道了在医疗行业做投资的艰难性。我想问下后面几位嘉宾,刚刚提到人工智能和大健康结合,大家有没有新的观点?张弛:我们基石资本投资了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由香港中文大学一位教授团队主导建立,他们在全球还算比较优秀的人工智能团队,我们也有过医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探讨。我本来是临床大夫,做心血管的。我们的共同观点是医生在未来可能会被淘汰一部分或一大部分,但医生不会被完全淘汰。比如读片,我们认为未来 MRI、CT 等有很多是可以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图象识别可以做到。IBM Watson 的机器人已经在做。这部分将来可能是会被替代的。但人工智能不会完全替代医生,像用药,可以有临床实验,前瞻性随机实验的结果来指导 , 这也是 Watson 机器人在做的,但医疗决策是复杂的,还有很多社会性的何伦理性的因素需要考虑,最后综合作出决策的还是医生这个人。未来人工智能会减轻很多医生的重复性劳动,让医生价值真正体现在医疗决策、临床治疗上的核心价值元素。杨晓明:人工智能,我们公司前两年一直在关注,但这两年来看,很少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项目。在今年年初,在人工智能用与医疗方面的典型案例,是类似于人工读片方面的项目,用于癌症早期筛查,目前已经在一百多个医院应用,也做了几十万例的病例,我们也很庆幸能够遇到这样的项目。刚才我在听前面几位嘉宾讲的时候,也想到后续一些可以挖掘的细分领域。比如说基层医疗,大家可以去关注。徐永久:人工智能未来在医疗行业应用可能会有杀手级的应用。具体在什么细分领域,要结合医疗特征。医疗的需求从来没有变过,还是解决生老病死。从供给的角度,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无论是药、还是器械,核心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圆桌嘉宾合影吴政铭:最后,大家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总结一下。倪冰:华润这样的央企,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来创造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为中国的客户做高品质的服务。徐永久:未来医疗健康肯定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更多需要大家一起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杨晓明:坚守优势,与时共进。张弛:做医疗投资,从资本的角度,要做良心资本。因为医疗是与人的健康、生命相关的如果资本流向初衷不对,有可能通过多次传导后会带来一些不好的效果。我借用证监会刘主席的一句话,不做害人精,做良心资本。张俊杰:未来医疗十年二十年来看,还是回归医疗的本质,如履薄冰,但一定要锐意进取。姒亭佑:医疗永恒不变的是发展,医疗市场不会消失,只会不断更新,它的创新永无止境。医疗投资,在未来一定有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它一定要紧随科技前沿,跟着时代与时俱进。吴政铭:我们希望通过各位嘉宾的沟通,对大健康的黄金十年有一个推动性作用。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要说未来什么产业最好做?健康产业,一定排前三!比尔盖茨说过:“21世纪,唯一能和互联网相提并论的,只有健康产业!”受当今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影响,当今人们的亚健康比例已经高达75%以上!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差不多8个人是亚健康人群,这个比例是巨大的。而人们对生命的渴求、对健康的渴望,是强烈的。所以说,健康产业,在我国的市场前景无疑是巨大的,而潜在消费群体也是空前雄厚的!
人人都知道健康产业市场巨大,但传统的健康项目已经不适合现今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想要在2018年取得这方面的成功,必须要转变新思路、应用新模式、寻求适合时代发展的新项目!而长宽高无人健康体验小屋,是被业界称为“逆天思维的创建者”、“健康产品新模式的领航者”、“健康产业新渠道的试金石”,经市场验证,备受业内外关注,国内形势一片大好!长宽高无人健康体验小屋,打破传统健康产业发展桎梏,运用新思维、开创新思路,在顺应当今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将店中店、专营店、直营店融为一体,以共享、体验、精品推广、健康、理疗为经营理念的未来之模式,创建了无人经营、体验至上、共享健康、精品推广的新潮流。在这种新思路的推广性,长宽高无人健康小屋一经面市便好评如潮,备受市场的认可,备受消费者赞誉,大家一致认为:长宽高无人健康小屋,是真正的把科技落地在人们大众的身上,是传统健康产业暴利的终结者,是真心实意以人们大众的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的亲民、普惠项目。
长宽高负责人表示:“科技为人们服务,如果科技是高高凌驾于人们大众至上,那它并不能被称为高科技三个字;真正的技术永远是服务于人,是以解决人们的根本问题为基本出发点的,这也是长宽高无人健康体验小屋存在的价值,服务于人、科技养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谋福利。”长宽高无人健康体验小屋,全力打造以体验为中心的盈利模式,运用成熟的线上线下海量曝光模式,共享生态圈,不可谓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潮流,更加是2018年创业市场的黑马选择!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vfCWx1IkG6esfg0aL2w98NAaOrDjP8MpIm0gqh04CamG29.jpe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的身心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