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和Vivo是从oppor11s什么时候上市开始被合称ov的

OPPO、vivo烂大街到处都是 也没看见很多人买 为啥不会倒闭?_原创_科技头条_砍柴网
OPPO、vivo烂大街到处都是 也没看见很多人买 为啥不会倒闭?
/ 陈子都 /
OPPO和vivo自上线以来一直都饱受争议,从来没有哪两个手机品牌会像OPPO、VIVO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线上口碑偏负面,在线下销量之高却是出乎人意料。在一二线城市,尤其一...
昨日,印度《时报》报道中,占据印度智能市场份额22%仅一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OPPO和vivo的销售额在7月第一次下降30%,且在8月持续减少。
OPPO和vivo自上线以来一直都饱受争议,从来没有哪两个手机品牌会像OPPO、VIVO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线上口碑偏负面,在线下销量之高却是出乎人意料。在一二线城市,尤其一线城市无人问津,却在三线以下的城市挤满各自的专卖店。
OPPO、VIVO是如何闷声发大财的?
从二线城市开始,越往下走,OPPO、VIVO的用户出现的频率会越高,在地级市和县城,随处可见使用OPPO、VIVO的用户。
一直以来三四线城市都是隐藏的大金矿
首先,它不像一二线城市因为的快速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
其次,用户的平均收入处于一二线城市和乡镇农村中间,并且由于生活压力小,可支配资金反而更为充足,在消费领域并不低于一线二线城市。
正是基于此,OPPO、VIVO在三四线城市大行其道。可以说这两年OV的爆发,占据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三四线市场给OV一个很好的机会,随着诺基亚的败退,前两年三星的作死,而华为又处于转型,而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因为产量问题和对成本的控制,一二线城市的用户都无法满足,自然无法顾及三四线城市。这片市场出现了空白。
其次,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是递推式的,在一二线用户完成更新换代的时候,三四线才刚刚开始。而三四线大部分用户对互联网的接触程度远远不及一二线城市,互联网手机品牌也因为自身无法推动用户,最终导致这部分用户的丧失。
可以说,线上对OPPO、VIVO的负面评价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到线下,拿知乎为例,三四线的用户有几个上知乎的?想必大多数人都没听过。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OV对市场的判断非常准。迅速抓住了这个时机,利用从步步高时代留下的渠道优势,迅速在三四线全面铺开,长期以来的巨额广告投入为OV打开了知名度,而给予代理商丰厚的渠道利润也打败线下一众对手
前段时间看一个网友总结ov的取胜之道:oppo成功的方式:实力和质量+铺天盖地的广告+大量明星代言+无所不在的专卖店+销售人员卖力的忽悠。
如今经济下行压力下,街上店铺生意受电商冲击大,卖一台手机毛利润大概在100-130之间,除去人工工资,房租,水电费等基本是是赔钱的,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OPPO和vivo专卖店霸占一条街的奇景
那么三四线城市为什么那么多人做OV?
内部人士表示,一款OPPO手机可以挣到200---600不等。而考虑到现在大众主要购买的是OPPO旗舰,所以一部手机店铺可以挣五百多!
但是,看着有那么高的利润,可是你根本赚不到,应为满地开花的店面,价格你根本控制不了,有很多店为了拿他们公司的返利,基本是都是进价出货,甚至是低于进价出货。手机店的单机毛利润大概在100-130之间
OV手机专卖店基本上都会与运营商合作,通信三巨头每卖出一个号码,手机店都会有一笔佣金,根据办的套餐大小,佣金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例如:有个人办了199的套餐你每月能从中抽取一部分(只要这张卡还在用,你就能够一直抽取)。
除此之外,手机配件也是门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手机配件单价不高,但其利润却很大,而且很多手机配件诸如数据线、手机膜、手机壳等等均属于消耗品,经常有坏掉或者找不到的情况在,所以可能在数量上,配件卖的会比手机多,因为毕竟手机买完后,不过个一两年也是不会轻易更换的。
低配高价用户为何买账?
有可能是因为不懂手机,也有可能是因为喜欢某位明星,也有可能是喜欢自拍,又或者是因为OPPO/VIVO铺天盖地的宣传。当然,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相对而言,三四线城市信息交流不透明,广告上说啥好就是啥好,跟品质,用户体验,速度无关。
然后OPPO VIVO利润高,配置低。店里有回扣也愿意推广,也有更多的钱砸在明星上面。广告铺天盖地,店家卖力推广,很多人想不买都难。
大部分用户其实自身不懂手机。骁龙旗舰比联发科快他们也不懂,就像电脑虽然i7比赛扬快多了,其实大部分人不懂。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商家卖力宣传之下当然销售火爆
残酷的线下大战或以拉开序幕
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信息差会越来越小,而随着互联网手机品牌强势进入,用户的选择自然会越来越多,并对手机信息有更多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华为、小米这些互联网品牌而言,进入线下是顺势而为的事情,毕竟单靠互联网是无法把一个品牌深入到相对偏远的地方。
在马上要面临的下半场线下大战中OV能保住多少优势不得而知,OV会不会消失,这个很难下结论,但是闷声发大财的日子肯定一去不返,对于OV而言,是否会是新的开始呢?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区块链深度
区块链快报
区块链快报
区块链行情
区块链快报
区块链行情
区块链新闻
区块链深度
区块链深度
区块链新闻
区块链快报
区块链新闻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
版权建议:
砍柴网热线:400-
官方客服QQ:
微信公众号:ikanchai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数据告诉你,OV的广告有没有打水漂
数据告诉你,OPPO vivo的广告有没有打水漂?
Yesky天极新闻
作者:Defsoul
责编:周颖
  【天极网手机频道】“综艺千千万,、各一半”。
  你是不是也发现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哪里都有oppo和vivo的广告?不管是综艺还是各大火车站、机场……
  甚至足球场……
  国产品牌也坐不住了,据说砸了上亿元冠名奇葩说,而《欢乐颂2》中所有主演一过完年就着急的集体换成了。
  看了这么多oppo和vivo的广告,他们又请了那么多明星,你以为他们是花钱最多的?NoNoNo!
  艾瑞发布了5月品牌网络广告投放数据,数据显示,品牌网络广告预估费用排行榜中仅排到了第6位251万元,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919万元。
  数据还显示,这些手机厂商们最爱投视频网站。
  花了这么多钱,效果到底怎么样?那我们就来看看给出的2017年上半年(1月-6月)视频领域的相关数据。
  电视剧
  在刚刚放映完的《欢乐颂》2中,Andy的蓝色,小包总的黑色,曲妖精的粉色,樊大姐和乖乖女关关的,小蚯蚓的,应勤的,还有老谭的华为Mate8,华为手机可以说是成功霸屏。如果追剧的你和剧中男女主角手机都是同款的话,一定会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吧!
 那么,《欢乐颂》2的观众都用的是什么手机呢?
  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设备中观看《欢乐颂》2的人群中,37%为用户,其次占比较大的手机品牌为oppo和vivo,各占比11%。
  这张图的重点在哪里呢?
  作为欢乐颂2的唯一手机品牌赞助商,的占比只有4%……心疼。
  从性别和年龄上看,女性占比较大为68%,而年龄在20-29岁的青年人群占到了57%,堪称主力军。20-39岁人群占到了87%。看来还是年轻女性喜欢看这种青春片。
  我们再来看综艺的情况。综艺节目我们以刚刚结束的《奔跑吧》第五季为例,oppo为此综艺的特约赞助商。
  从火遍大江南北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前后两千万,拍照更清晰”,OPPO一直有着很强的明星光环。2017年初,OPPO赞助了《奔跑吧》第五季,而第五季《奔跑吧》的新成员迪丽热巴则成为OPPO最新代言人。有消息称OPPO给《奔跑吧兄弟》第四季的赞助高达1.3亿,第五季的赞助费自然只多不少。
  这么高的赞助费,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从观看《奔跑吧》第五季的终端设备上来看,oppo和vivo占比均为13%,虽都没有iPhone的27%占比高,但相比欢乐颂2来说也是有所进步。
  但有趣的是,小米在此次的数据显示中占比有很大改变,占到6%,仅次于oppo和vivo。
  从性别及年龄上看,依旧是女性为主体,占到68%,20-29岁人群占到59%,20-39岁占到88%成为主力军。
  我们暂且不看iPhone的比例,单看这些国产品牌,oppo和vivo虽然广告费花的很多,但是人家的占比也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广告投入和后期的收益是否成正比,各位看官自行衡量吧。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百度视频数据中心)
(作者:Defsoul责任编辑:周颖)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整机数码游戏软件OPPO和vivo手机,性价比真的很低吗?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43,330分享邀请回答9092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K4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说OPPO、VIVO并没有超越华为?
日前,有关OPPO、VIVO蓝绿兄弟超越的消息很多,来源在于一家国外的调研数据。但钉科技解读后认为,OPPO、VIVO目前上升的势头的确很猛,但超越华为仍不是事实。实际上,随着华为线下渠道的补足、新产品Mate 9的上市以及众多明星代言效应的释放,华为会逐渐拉大与OPPO、VIVO的差距。
OV并没有超越华为
关于OPPO超越华为的消息来源于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VIVO和OPPO 同时超越华为成为中国市场前两大厂商,今OPPO 中国市场份额为 16.6%,高居榜首;VIVO的市场份额为 16.2%,位居第二;华为的市场份额为 15%,排名从前两个季度的榜首跌至第三。而曾经的霸主小米,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为 10.6%,排名已滑落至第四。
如果单看这个数据,外界很容易得出OPPO和VIVO已经超越的华为。但钉科技认为,并不能如此下结论:
首先,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并没有将荣耀品牌合并计算,如果合并计算荣耀品牌,华为肯定超过OPPO、VIVO,毕竟在现在的统计数据下,仅华为品牌与OPPO、VIVO的差距也很小。
其次,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的数据仅为中国市场,而实际上放到全球市场来看,OPPO、VIVO的出货量与华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更权威的调研机构IDC发布的第三季度手机出货报告显示,当第三季度,智能机出货量为3.593亿部,、、华为、OPPO、vivo位列前五名,其中华为出货3360万部,OPPO出货2530万部,vivo出货2120万部。也就是说,从全球看,单一季度OPPO、VIVO与华为的差距仍在1000万部上下,可谓差距明显。
再次,OPPO、VIVO的明星产品率先发力,后程火力不如华为。华为Mate 9留在第四季度上市,这可能导致OPPO、VIVO在第三季度冲量明显,但华为的后程会更有火力。
从以上分析看,现在就说OPPO、VIVO超越了华为,并不严谨,也不是事实。
OV的成功类似当年的小米
当然,无论怎样,从OPPO、VIVO今年的发展态势来看,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华为的劲敌,从小米变成了蓝绿兄弟。但在钉科技看来,OPPO、VIVO的成功虽然值得称道,但在持久性方面仍不如华为。
道理很简单:OPPO、VIVO有的,华为虽然短期内没有,但长期一定会补足,而华为有的,OPPO、VIVO短期甚至长期都难以补足。
OPPO、VIVO走的路线是&线下强势,农村包围城市&&产品高价低配,崛起高额利润&&广告轰炸,明星代言&。据悉,仅线下门店,OPPO、VIVO全国就有超过20万家,而华为今年7月的门店数量不到2万家,在线下渠道方面华为与蓝绿兄弟差距明显。
然而,门店的扩张其实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要华为愿意,扩张的速度是可以加快的。据悉2016年华为计划新增门店1.5万家。以华为手机的品牌和渠道能力,2-3年内就可以有所收获,在线下渠道这块不至于输给OPPO、VIVO太多。
OPPO、VIVO的高价低配问题,业界一直都有这样的判断。比如,OPPO R9s的配置与360的千元机N4s相当,但2799元的价格比360 N4s的价格贵了2倍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着渠道的扁平化和更多品牌的介入,会逐渐解决,高价低配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而明星代言的做法,只是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更没有门槛。实际上,华为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明星代言的效应,比如已经请了关晓彤、张艺兴、梅西等文娱明星代言,在这方面,财大气粗的华为更不可能输给OPPO、VIVO。
华为的短板只是暂时的,主要体现在线下渠道上,但并不致命。但反过来,OPPO、VIVO的潜在危机却更大。
首先,OPPO、VIVO近一两年的崛起,得益于线下渠道的布局和三四线城市的换机潮,这样的成功和小米当年的成功其实是类似的,都是抢先站到了所谓的&风口&上。但这样的成功在持久性方面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华为对小米的模仿中追赶,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很快就打败了小米。OPPO、VIVO的成功一定会被包括华为在内的很多国内品牌学习、借鉴,逼近、超越OPPO、VIVO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个竞争壁垒并不高。
其次,OPPO、VIVO的高价低配不可持续。放眼全球,除了苹果、三星,能够有高额的品牌溢价的手机品牌,几乎没有。OPPO、VIVO的产品定价策略在小米、华为、乐视们的冲击下,不可能持续下去。
再次,OPPO、VIVO虽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手机核心技术方面,与华为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华为在通信领域是世界级企业,另外在关键器件芯片处理器方面,也有着研发和商用的能力。OPPO、VIVO更多的还是渠道和营销驱动发展,与华为的技术为主的驱动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在持久的竞争中难免会落于下风。
钉科技(dingkeji2015)综合分析来看,OPPO、VIVO的崛起值得华为学习,就像当年小米的异军突起一样。但OPPO、VIVO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神奇,智能手机市场的短暂浮沉,并不是最后的结局。
& &来源:钉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中国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支持作者观点
反对作者观点
本文关键字: 38, 6,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荧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方广告业务部: 021-51142 E-mail:
北方广告业务部: 010-33977 E-mail:.cn
编辑部联系: 021-51142 E-mail:.cn服务热线: 021-51142深扒OPPO、VIVO:为何能在国内卖那么好,却不能像华为一样冲出国门?OPPO 和 VIVO 两家公司在国内手机市场应该是一类特殊的存在:它们所属公司最初都不是以手机为主营业务,也没有非常大的企业背景,不是什么世界五百强,且相对诺基亚三星等有塞班产品经验的国际厂商而言,涉足智能手机领域的时间都并不长,但今年它们却已经位列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尽管这两家公司热度伴随着争议,但这并不能否认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取得的成功。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他们在国内市场表现亮眼,但却并没有像华为那样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禁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带着这一疑问,雷科技(微信ID:leitech,关注抢红包)将在本文分析个中原因。(图片来源于:clubic)先来深入地扒一下 OPPO 和 VIVO 两大品牌的发家史1、品牌历史:都由曾经的步步高集团高层创立1999 年,步步高集团拆分为三家独立的公司,即步步高视听电子有限公司(前身为步步高 AV 厂,主营 VCD/DVD,是 Audio&Video 的意思,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步步高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前身为步步高电话机厂,主营有绳/无绳电话)以及步步高教育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前身为步步高电脑电玩厂,主营电子词典/复读机)。这三家公司除了品牌名称和分销渠道基本保持一致外,在业务上基本没有联系。2001 年,三家步步高公司在美注册 OPPO 品牌,但由于其部分高层割舍不了“步步高”经典品牌,因此 OPPO 最终归给了当时负责步步高视听业务的陈明永。2004年,在步步高视听电子公司关闭后,陈明永在当地成立了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初期主营 MP3/MP4 等数字影音设备,直到 2008 年正式推出了 OPPO 手机,2011年推出首款安卓手机OPPO Find X903,就是小李子代言的那款。2011 年,由沈炜负责业务的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更名后),成立了智能手机品牌 VIVO。它和 OPPO 明显的不同是,其基因更为纯粹,是专门为智能手机时代而生的一个品牌。在此之前,步步高的功能机使用的是经典品牌,即大家非常熟悉的步步高音乐手机,该品牌曾冠名过 2010 年快乐男声、 年快乐女声。虽然曾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现在的 OPPO 和 VIVO 是两家独立的公司。虽然他们的高层都是源自曾经的步步高集团,但如今也早已分道扬镳很多年了。如果非要说现在两家公司有什么关系,估计也就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了。2、品牌定位:都针对年轻受众群体OPPO 和 VIVO 这几年打造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一直都是年轻化的、流行性的,其推出的产品也都是具备一些更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 USP(独特性销售主张),启用的品牌/产品代言人也都是拥有年轻粉丝群体的明星。例如:OPPO 主打影像,因此其推出了旋转摄像头、VOOC 快充等概念;VIVO 主推音质,故其将 Hi-Fi 的概念引入了智能手机行业,将手机与发烧级音乐相结合,由此带动小米、乐视等一批友商更加关注手机音质。3、产品特点:都突出某一垂直性优势,当然低配高价也算正如上面所言,针对年轻群体,VIVO 和 OPPO 都在产品中突出了自己的特定优势。此外,这两个品牌的产品都非常专注实用性强的卖点。例如现在的手机屏幕分辨率在不断提升,但是续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OPPO 的 VOOC 闪充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给手机重度使用患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网友们对这两个品牌大为诟病的原因,主要还是性价比太低。“低配高价”、“国际大厂”这些标签,基本是为这两个品牌量身打造。不过,这也并不妨碍它们蚕食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图片来源于:meremobil)OPPO 和 VIVO 为什么能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上面回答了为什么笔者要把这两个品牌放在一起谈,那么这点就是分析这两个品牌为什么能够在国内市场迅速地站起来,打败苹果,脚踩三星。笔者认为不外乎下面三个原因。1、注重市场调研,深谙用户营销心理如果要从国产厂商中选出营销最得三星真传的公司,笔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给 OV 投上一票。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品牌营销方面 OV 可以说就是中国的“三星”。我们知道,三星每年都要斥资其他厂商 N 倍的预算进行品牌推广,而 OV 在国内市场的投入也并不低。OV 之所以成功,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对国内消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绝大部分样本(显然硬件发烧友和互联网用户不在此行列),筛选出能够攻破国内消费者心理防线的功能卖点。反观三星,最近几年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做的不如 OV 接地气,虽有深入在线视频等新兴渠道,但其广告创意有余,卖点不足。2、宣传渠道广泛,刷脸频率极高近几年,国产厂商的宣传渠道之广,令不少国际厂商倍感汗颜。以 OV 为例,其宣传渠道覆盖品牌代言、节目冠名、卖场表演、校园活动、街边广告……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相比之下,就连份额居首的华为都不如 OV 这般“接地气”。例如品牌代言人方面,OPPO 手机有杨幂、李易峰、鹿晗、TFBoys 等国内人气明星,而 VIVO 更是囊括了崔始源、宋仲基等韩国明星(如果还算上功能机时代的宋慧乔的话)。节目冠名方面,OPPO 和 VIVO 都曾冠名过《快乐大本营》,去年OPPO冠名《偶像来了》,VIVO 则冠名《中国好声音》,此外 VIVO 还在多个节目中赞助。可以发现,OV 的宣传渠道非常广泛,但更主要还是走传统的宣传路线。相比互联网手机各种 799/999 而言,OV 并不关注价格战,其销售对象还是传统渠道的受众。这类消费者不关心互联网,但非常在意品牌知名度,且数量庞大,故为 OV 提供了生存空间。3、打造价值观营销,不谈硬件不拼性能OPPO 和 VIVO 两家公司在电视上打广告的时候,有一点和苹果、三星的广告非常像,那就是从来不强调产品的硬件配置,而是注重品牌价值观层面的构建。品牌的魅力其实就在于价值观,这样才能由此产生无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显然凭借一堆大众消费者不关心的硬件参数是没办法做到的。因此,OV 至今都没有踏入互联网手机这一领域,也从来不会以跑分论高低。OV 非常注重品牌溢价的积累,它们并不需要靠所谓的“千元神器”走量,因为它们的品牌定位本来就和小米、魅族那些互联网公司不是一卦的。正所谓求同存异,虽然OV 会利用互联网渠道推广产品,但并不代表它们要走互联网手机路线。(图片来源于:amanz)为什么 OPPO 和 VIVO 不能像华为一样冲出国门?说了这么多,OV 国内卖的这么火的情况下,为何在海外市场上依然比不上华为?我们知道,华为也是国产厂商,且盘踞世界五百强多年,在通信等领域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那么 OV 和华为相比差在了哪里?1、品牌定位过于狭隘,形象大众但不高端前面说过了,OV 的定位几乎针对年轻消费群体,也就是说它们的产品受众在年龄区间的覆盖度是相对固定的。而华为的产品显然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中老年人(运营商定制机)、商务人士(Mate系列)、性能控/外貌控(P系列)、性价比达人(荣耀)等几乎都有覆盖。此外,由于 OV 倾向传统营销方式,在到达率较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其品牌形象受到打折。这点在其他领域同理,诸如《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这类广场舞神曲普及率高、大众化,但它们绝对不会和高大上牵扯在一起。同时,其过度追求品牌溢价而忽略性价比,也在互联网上导致诸如“厂妹专用”等非议。而这些方面华为就要做得好得多。2、企业不够成熟,无法承担海外市场风险虽然 OV 在国内手机市场顺风顺水,但究其而言其企业规模仍然不够大,所以它们暂时无法面对海外市场巨大的风险。如果是亚洲地区的市场还好点,但若是竞争更为激烈的欧美市场,就可能还要面临专利诉讼等问题,非常麻烦。同时,笔者也认为,OV 或许也暂时并不想开拓海外市场。毕竟与其盲目地在全球每一块市场分一杯羹,还不如在一块市场深耕到极致——就像现在这样,一个国内第二,一个国内第三,大家同宗同源,一起“抢钱”,不是挺好的么?3、除卖点技术外,无产品关键性技术支持华为并不是只会爱国营销,它有基带、处理器等多项产品关键技术在手,是目前国产厂商中唯一有能力自研自产移动设备SoC的企业,而这些元件对手机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OPPO 的 VOOC 快充技术更像是在隔靴搔痒,其在产品上主要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样的公司,跑到技术公司遍地开花的欧美地区,竞争力实在堪忧。总而言之,OPPO 和 VIVO 这两家企业暂时还无法像华为那样冲出国门,这个和其品牌定位、技术积淀和产品特点都不无关系。但笔者也不认为,这两家公司是在“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它们还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笔者也希望 OV 认识到,与其过于关注国内市场份额,不如发展自身硬实力更为重要。(封面图来源于:vivo)本文图片来自:正版图库192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13什么时候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