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单位的房子要拆了拆了怎么办

这样的房子拆了怎么办_百度知道
这样的房子拆了怎么办
这样的房子拆了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违建强拆,拆了就变成一堆建筑垃圾,人家才不管后面的事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工人边拆边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真可惜”
工人边拆边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真可惜”
NEWS.SOHU.COM  日10:49  中国经济时报
页面功能&&【】【】【字体:&&】【】&【】
  ■本报记者 谢光飞
  6月13日下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与被媒体誉为“尖锐的胡同保卫者”的华新民女士一起体验了一次保卫四合院的经历。
  539个受保护四合院名单没向社会公布
  我们来到了北京西城丰盛地区。华新民边走边介绍说,北京市确定保护的539个四合院中一些已被写上“拆”字或正被拆除,如武定胡同25号和27号、孟端胡同39――45号、东养马营胡同15――17号即如此。
  记者看到武定胡同25号、27号院墙上的“拆”字依稀可见,快要被抹掉了。华新民说:“前些日子我向有关部门反映了受保护的四合院要被拆的情况,是不是他们改了过来,不拆了?”这位有一半法国血统一半中国血统、以文物民间保护著称的女士话中充满了希望。但当我们走进院子,居民告诉说“照拆不误,也可能是这几天下雨冲的”。记者看到由北京西城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第14号拆迁公告贴在墙上,上面提到的那些北京市确定保护的四合院除孟端胡同44号、45号外均被列在此拆迁公告中。
  据了解,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和文物局出台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市规发〈号)对那些为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提出了保护的标准和方法,特别是对危改区内的四合院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据长期工作在“文保”一线的人士讲,由于危改区内的四合院保护牵扯到开发商的利益,市规发〈号文件的要求很难被贯彻,如第十七条规定“对于本意见确定前已批准的危改规划方案,应根据四合院调查资料进行调整后,报市规划部门审核”就属这种情况。
  更令人不解的是,去年秋北京市就已确定保护的539个四合院名单,至今没有向社会公布,甚至许多文物专家想要也得不到。如西城察院胡同23号院被列入保护名单,但在加拿大讲学的房主叶家莹教授就是拿不到相关的文物保护证明,其四合院面临被拆。
  “保护院落”和“有价值”院落也面临被拆
  现在北京市对专家们的建议是重视的。北京市文物局在日《关于答复舒乙委员建议尽快制定保护四合院相关政策的复函》(京文物〈号)中有这样的内容:
  市委常委会4月9日对危旧房改造与四合院保护问题做出了重要决定,暂停旧城区内所有未动工的危改工程;对去年公布的539处四合院进行核实,并对四合院进行补充调查。对调查的四合院要挂牌保护。文物局已设计出“保护院落”标牌样式,并准备好制作经费,向市政府建议由四城区政府负责落实挂牌工作。
  经核实,2002年调查的539处需保留的四合院中,已被拆除的24处(东城区18处、西城区3处、宣武区3处)。已审定的危改片及其他工程建设中,拟拆除的四合院50余处。相当一部分危改中有价值的四合院没有列入保留名单。4月21日完成四合院保护名单的核查工作,新增保留四合院700余处。加上去年调查保留的四合院(扣除已拆除的24处院落),使北京市保留四合院总数达到1000余处。通过这次四合院的调查,使旧城区危改片内院落格局完整、房屋质量较好的四合院,都列入了调查名单。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尽管北京市对四合院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没有完全遏止拆除“保护院落”的势头,如果再加上没有被列入保护之列的“有价值”四合院,那么四合院保护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本报记者的采访和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华新民对记者说,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北京一条胡同也不能拆,但就是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四合院很多也是难逃劫难,如崇文区花市就有40个“保护院落”正在被拆。她说,去年12月北京四中高二部分学生给市领导写的一封信就此已说得比较准确、清楚:
  难道我们真的要让北京变成中间一个故宫,四周的高楼间夹杂几个“胡同公园”这样不伦不类的居民区吗?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把成片的胡同文化区留下来,让北京文化连成一片吗?当我们发现我们必须建一个“北京四合院博物馆”或开办一个“老北京胡同摄影展”时,我觉得一切都已经晚了。
  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亲眼见到了北京城的古都风貌;但试想几年以后,我们或我们的后代又有什么资本说北京是千年古都呢?又凭什么说北京是有历史、有文化的城市呢?照片与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
  一些有趣而完整的四合院没被列入保护
  当记者走进武定胡同23号,通过那高大的垂花门和青灰的长方影壁后,两棵茂盛的大树和三面高大完整的瓦房就迎面拥抱而来,一种静谧、深邃和清新的气息使人气定神闲,精神为之一振。华新民自语道:“住在这里真是一种幸福。”说话间,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从葡萄藤下走来,在一个小秋千下站住,问明我们的来意后介绍说,这一片原是明朝的一个侯爷府,民国时军阀孙殿英的三姨太给买下来了。老人说他住在这儿有50年了,来的时候还见到家具上写着“三姨太”,据说当时不是用大洋而是用成堆的绸布买的。
  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和有趣故事、完整而美妙的四合院,并没有被列入保护之列。记者路过勤俭胡同1号院时见到的是它高大的门洞和院墙,墙上还有青瓦,想必这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砌得错落有致、严丝合缝的墙砖上写的一个“拆”字显得格外刺眼。
  一位自愿为保护四合院通风报信的居民说:大乘胡同25号,院子也不错,肖克将军住过;孟端胡同45号等院子据说是清末一个破落的王爷所住。它们都在被拆迁之列。记者在他的引导下又来到了孟端胡同43号,与这个院的一户居民张先生搭话,张先生领记者参观了这个院子。他介绍说这是一个三层的院子,40年代北平警备司令住在这,70年代这里的布局还相当完整,有垂花门、石砖地,后来是作为水电部宿舍,院里盖了些临时住房。站在院子的影壁前,仍然可以看到这个四合院的建筑相当完整和漂亮。
  华新民对记者说,今年初《中学时事报》发表了五名学生的观点,对“四合院妨碍北京的发展”提出质疑,认为尽管有的四合院破、乱,慢慢没“形儿”了,但只要进行拆违、整治、“修旧如旧”就一定会彰显其特有的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工人边拆边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真可惜”
  记者进入东养马营17号院后门时发现,后面西边一排房子已开始拆,屋顶已被捅破了。一位居民说:“你们是文物局的?也不早来。”由于到前院的路被封死,我们只好绕到南边去,从前门进。但当我们进入17号院前门时,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在这个已被北京市确认保护的四合院里,东边两间房几乎已被拆得只剩下“骨头架子”,一个戴着红色安全帽的工人站在正对大门房子的屋顶上搬瓦片。
  华新民着急地高喊:“不能拆,这是文物,你下来。”那个小伙子停下手,笑着,很快下来了。院里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工人边拆边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真可惜。”“你们上午来就好了,他们大概是上午11点开始拆的。”华新民忙不迭地给有关部门和专家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制止这种行为。
  西城区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向华新民表示不清楚拆东养马营17号院的事,她说,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有矛盾时可以易地重建,“你对文物的保护概念与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华新民说,最近北京市领导表示,四合院一个也不能拆,即使拆也要经过市政府批准。
  在院门口,负责这里拆迁的工头说,他们是金融街建设开发公司的金平拆迁公司,是在文物部门实地考察、测量、登记完了,并与他们接洽好了后才动手拆房的,堆在院外的那些大木方子、檩子等是经文物部门确认无用,可以拉走的,准备拉到大兴榆垡去。在华新民的交涉下,这些木头没有被拉走,以使修复这两栋房子还有可能。
  外国人稀罕的是老北京
  一位大妈说“他们说会‘易地重建’的”,她的老伴在旁质疑道:“到河北榆垡去‘重建’?”这是一位退休的公务员,叫李长林,住在东养马营17号院已经30年了。据他介绍,这一片四合院是清朝雍正年间一个高官的住宅,距今300年了,分东西跨院,这个西院是有官职的其兄所住,东院是无官职的其弟所住,两边有抄手回廊连接,院西北原来有一个花园和亭子,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怕坍塌而被拆掉了。原来胡同两边有栅栏、上马石,再从影壁、房屋“金边”(墙外围下部突出部分)的宽高和台级等情况看,他起码是个二品官。
  李先生自豪地给记者指着介绍垂花门上清晰可见的绘画,说这是苏州式彩绘。旁边的一位居民插话说,从摄像机中看,更是漂亮极了。李先生的老伴也说,原来回廊上还有《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五美人钓鱼”、二十四孝等。李先生说,垂花门上两侧垂“笔”是文官,垂“印”是武官,你看,这个垂花门垂的方木“印”说明院子的主人是个武官。
  他老伴在一旁插话说,外国人见到的高楼大厦多了,你再建多少“玻璃房子”又有多少价值?他们就是稀罕你这胡同里的四合院。如果我们把四合院都整理、修缮好了,向游人开放,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赚了大钱,何乐而不为?
  与记者对坐在院子的小桌前,李先生的谈兴渐浓。他说,我们60年代进来的时候,这个院子好美呀。它是苏州式园林,做工十分讲究。比如它的瓦用的是“澄江泥”(用江水滤干泥土,还混合上香油),非常细,绝对找不到沙眼。我看什刹海那边盖的两层四合院,用钢筋水泥做的,怎么与这个相比?原来这个院子西边是海棠树,东边是竹子,垂花门旁北的一边一棵大枣树和小枣树。这里冬暖夏凉,闹中取静。“我14岁的孙子可舍不得这个院子了,他的同学来这儿时连声赞叹――真好,真好!与楼房里居住的感觉没法比。”他还拿出他孙子的作文《北京四合院》给记者看,上面写道,“天棚、鱼缸、石榴树”是四合院的情景写照,那里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李先生说,这个院子的产权单位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分给教委使用的。虽然拆迁要求他们搬走,他们住不了,但仍然希望能保留这个院子,这是一个多么典型、多么好的四合院啊,拆了真是罪过。“北京拆城墙时我就反对。我们承诺了搞‘人文奥运’,可是连自己的文化都破坏得快没有了,还搞什么?”
  据了解,经过华新民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东养马营17号院暂时不拆了,文物部门第二天已把那些被拆下来的木头搬回院子里,并派人去看着房子。
  北京四中学生的一封信
  “现在已经不是发展经济与保留古城风貌的矛盾,而是与抢救文物的矛盾了!也许这些文物在开发商眼中不过是一堆破烂,既占了他们的开发用地,还要花钱先把它们拆了,然后才能盖楼或干些其它什么的。
  我不想,我们都不想背一个‘北京文化的破坏者’的骂名;我们也都不想成为这北京文化的最后见证人,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即使尽全力,也不过是写写文章,搞搞活动而已。
  现有的四合院已经不多了,它们已经成为了文物了。说得不好听一些,北京的楼再盖也不会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而我们的胡同儿,我们的四合院,现在却实实在在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呀!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追随‘潮流’而放弃手中已有的无价之宝呢?
  现在,摆在您面前的是两条路,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您所选择的两条路中的一条!我们在尽我们的全力保护北京――即使我们无能为力。”
  这是北京四中高二部分同学在日给北京市领导的信中痛彻肺腑之言。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黄艳在日的回信中说,同学们的担心也是我们的担心,目前中国的城市都处在一个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北京更是这样,所以更使保护显得非常急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一条既能保护又能发展的、适应北京自己的路。
页面功能&&【】【】【字体:&&】【】&【】
&■ 相关连接
(05/09 06:41)
(07/23 10:48)
(04/19 02:24)
(04/17 10:01)
(02/21 11:13)
(10/26 08:02)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工人边拆边说:“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真可惜”
署&&&&名&&
手&&&&机&&
密&&&&码&&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 给编辑写信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农村老房子要被强拆,该怎么办? - 知乎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五年内要拆的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