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总是认为学习考试是现

一位家长在期末考试前的沉痛反思,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
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金陵小记者jlwbxjz
天天有干货 周周有爆点
教育资讯牛牛哒 实践活动多多哒
这是一位初中家长,在临近期末考试之时,写出的关于自己对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的反思。里面许多情况,可能你也遇到过;许多问题,都是困扰无数家长的问题。小学6年看似漫长,实则飞快,这位家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的参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我的孩子2014年小升初,现在回想当年真是很后悔,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给小学的家长们借鉴。
日 初入中学
语文: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也买了不少课外阅读书,但没有坚持督促孩子阅读,导致孩子语感不强、字词美句积累甚少,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因为初中考试大部分是课外知识,后悔啊,现在更没时间看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反思:现在终于明白了——有了良好的读书的习惯,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数学: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导致初中择校时什么好学校也没考上。摇号进了不错的学校,分班考试很多都是奥数类型题,只进了平行班。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孩子的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奥数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现在终于明白升学择校或分班要考奥数了,也明白所谓“禁奥”=放屁)。后悔啊,现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学。
反思: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再难的题也有解题的思路吧。
英语:在小学自认为孩子的英语不错,因小学英语每学期考试都是优,就没上课外辅导班。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大半的题不会(因很多单词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学英语是怎么混过来的,还是小学英语老师不行或不重视。我同事的孩子现在学到新概念2了,学英语很轻松,在小学感觉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成绩一样啊都是优啊。后悔啊,没有学课外的。
反思:小学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
“小学的家长啊,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早期培养啊。不要到时像我一样后悔极了。
日:上半学期
结合孩子目前的初中情况给家长几个提醒。
语文:古诗词:小学学过的古诗词必背,最好分一下类(如描写季节、景物、情景的等等)。初中考试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我家孩子答这样的题时总是似曾相识,但总答不全或有错别字或干脆忘了。
成语——小学一定要多积累成语且知其意识其字,初中考试也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每考必有)。
文言文——小学有时间学一些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多体会文言文的语感(现在我孩子在该方面成了难点,经常考个0蛋回来)
“总之语文一定要多读书。
数学:小学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初一作业、考试出现)
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
英语:小学不在学得多,一定要学得扎实啊,在扎实的基础上多学一些更好。
2015年下半年 进入初二“ 初一结束了,结果算是“浑浑噩噩”进入初二。到现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欢乐、有郁闷、有信心、有失败、有失落、有希望。还是说一说孩子的各科情况及小学家长们应注意的事项吧。
语文:成了经常被“约谈”的科目
孩子的语文成绩自上初中以来一直没提起来,主要问题出现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上。总结起来,也就是下面几点:
1、不能理解文章内涵,阅读不会归纳文意,答题不会规范用语。
原因:初中语文考试以中考为标准,孩子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窄,对文章认识自然肤浅。
2、作文口水话连篇,言不达意。
原因:他们班上作文好的孩子,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积累,看课外书,古今中外的至少都有涉猎,而我孩子小学欠了账,中学又因为作业多没有时间补,又缺乏阅读习惯,有点时间宁愿假装学习也不看课外书。
“ 所以在小学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语文成绩不会差哪去。
数学:成了经常忽上忽下的科目
现在初一数学各期考试也都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考题是中考原题。他们现在所学的内容和我们那个时代初中所学内容差不多少,但是知识点挖得很深,现在的题确实很难,实在是难啊。
孩子上了初中后我们对他的数学抓得很紧,但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的。原因还是数学思维局限性太强,缺乏拓展,他们学校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数学成绩就是不一样,所以小学时一定要学一学奥数(但千万不要为了得奖而学)。
关于考试的反思
对于考试,有种想法真是要不得:考试不能反映学习,考试成绩不重要。
我起初也是这么想的,可孩子初中近两年下来,我才发现,考试成绩也许是偶然结果,但成绩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却是必然结果!
我们总是嘲笑,有的孩子只会考试,学成了“书呆子”;可倘若没有平时坚持学习的毅力、长期的训练、高超的思维发散力、健康的应试能力,怎么可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换句话说,考试,其实是孩子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现在临近期末,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总结出的考前复习经验,可能与你的情况有所出入,但对大部分小学生是完全适用的。
1 上好复习课在复习课上认真参与,开动脑筋与老师一起总结归纳知识规律,不要认为这些知识已经学过,就放弃听讲,这样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2 敢于提问如果感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过关、有疑问的一定要提出来,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弄懂以后还要多练习几次。3 认真完成作业复习期间,老师会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布置作业。按老师要求,认认真真地做好作业,只有这样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给定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5 立足课本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是学习中好多问题的根源,所以应从源头抓起。看书时,先做例题,发现问题后再及时回去看书,查漏补缺。6 别和难题较劲在后期复习阶段,学生自己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中不要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卡住,打“持久战”。应合理安排,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7 攻克薄弱环节家长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不要在该得分的地方失分。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再次强调:重视考试!重视考试!重视考试!孩子的平时的信心、坚持和综合能力,都在一次考试中得以检验,不重视考试的家长只能说是懒惰!
看着这位家长的文字,各位爸妈有没有和自己平时的教育情况做一个对照?他犯的错误,有哪些是你正在做的?
正如这位家长所言,考试是孩子综合能力的最好检验。现在,马上临近期末考试,爸妈们对孩子的学习,千万不能再放松了!惯儿如杀儿!
也请各位把这位家长的感悟分享出去,让天下所有为孩子操心的父母少走弯路!祝所有孩子期末考试顺利!
金陵小记者微信号:jlwbxjz(←长按复制)
金陵晚报社教育全媒体运营中心精心打造 投稿邮箱:
为家长提供权威实用的教育资讯 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中考生现状调查:孩子不爱学习是家长“惯”的
教育中国-中国网 edu.china.com.cn  时间:
18:13  责任编辑: 慕尚
只要引导得法啥家庭都出才俊
长久以来,国人习惯于把孩子有没有出息和家庭条件好不好联系在一起,又因众多寒窗苦读的故事而做出了“豪门多逆子,寒门多才俊”的断言,把优越家庭的条件当成了孩子教育失败的替罪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只要引导得法,豪门一样多才俊。就中考(微博)生而言,《瘦尽灯花又一宵:中考生现状调查》一书中提到的唐宁等几名中学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弹指一挥间,无数中考生又将迎来中考大关。或许,有人会认为将中考视为大关有点言过其实。但仔细想来,这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因为中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孩子会上哪所高中,还会影响孩子对自我认知——考得好,不仅能上好高中,还能从根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考不好,除了会影响高中学校的选择,还会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对每一个中考生家庭来说,中考都是一个大关,是一场艰苦的“战役”,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陪的“三苦精神”必然贯穿其中。
《瘦尽灯花又一宵:中考生现状调查》是兰州一位资深媒体工作者所著,而作者本身也曾是一名中考生的家长。该书以生动鲜活的笔触,还原了兰州市一所重点中学重点班级的初中生活,力求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探究初中教育的成功之道。
这65名孩子自然是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也是令许多家长羡慕的好孩子。在翻看《瘦尽灯花又一宵:中考生现状调查》时,让大多数家长感兴趣的是: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学的,怎么会这么优秀?而大多数孩子感兴趣的是:人家的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怎么会让孩子如此好学?对于这样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却用真实的记录道出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其意,即是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也是为家长们提供借鉴。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而说教会让人反感。
这本书选择了这样一群颇具代表意味和启迪意义的中考生。这65个青春融汇而成的田野,真正描绘出了一个季节,展露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当你静心去品读这群长势喜人的少男少女,你定会受到感染,从中分享到成长的喜乐,分享到漫长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果实。
现在,不少家长很多时候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缺乏平等的交流,缺少内在的沟通,多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多以成人之愿织孩子之梦。揠苗助长者,多矣;越俎代庖者,众矣;一厢情愿者,广矣;手足无措者,难心矣;好高骛远者,满目矣;放任自流者,无奈矣……不少成年人想通过自己的孩子,奢望实现他们的白日梦。长此而往,孩子的内心世界被关闭了,情感生活被误解了,人生理想被掐灭了,青春活力被拘囿了……这是谁的错?正如几米的故事所讲错全是大人的错。“唉”,面对那些无法燃烧激情与理想、朝气与活力的青春,谁在叹息?又该谁来负责?
为了能给现在的初中生和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本报将从《瘦尽灯花又一宵》一书中精选系列故事,和作者郑启鸿、家长、学生、教育专家一起探讨兰州市中考生的现状。
唐宁:现代豪宅里的青砖绿瓦
唐宁,一个经常考全年级第一的女生,中考后被选拔去了新加坡。唐宁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为女儿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物质条件。因为家境富裕,小小年纪的唐宁有了丰富的游历,不仅随父母到过香港、澳门和美国的好莱坞、白宫等地,还曾独自前往美国用英语和当地人对话交流。
作者郑启鸿在书中这样写道:“她比同龄人更成熟和大气。比如通常女生,跟你说话脸上常带一丝小小怯意,这种怯意带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和稚嫩。而唐宁与我对话,眼神中的那丝小小怯意,带给我的却是灵动与清纯,有点类似现代豪宅里的青砖绿瓦。唐宁家住的是复式楼,她的起居都在楼上,在去她家采访时,唐宁就像踏着落叶轻飘的香阶,款款而下,一副古典女子百转柔肠的模样……”
与作者观感不同,同学们眼中的唐宁异常强悍,总是力争第一。对此,据唐宁爸爸说,她从小学开始,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班上第一,而初中时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此外,唐宁还很爱看课外书,用其父的话说:“她看的书,比自家几代人看的都多。”
作者:沃土奇葩需正确引导
作者郑启鸿认为,唐宁的优秀与家庭条件的优越没有必然联系。古人说,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家庭条件好,人难免就娇生惯养,时间一长,散漫、懈怠一堆毛病就接踵而至。而家庭条件差,自然就活得辛苦,但却未必没有出息。
那么沃土如何才能出奇葩呢?在郑启鸿看来,最主要还在于那位耕耘出这片沃土的人,如何让这片沃土有利于种子,便成了关键。具体怎样做?前人也早有明示。人是什么?相对于大自然,何其渺小,这便如同“戋”,小小的“戋”,在它旁边加一“金”,这便成了“钱”。但怎样加,使“戋”变富,这有学问,唐宁的爸爸,给自己的女儿,在其旁边加的是一“足”,这便成了“践”,践者,履也,于是唐宁就变得知书识理,初现大家闺秀之气。
然而有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在采访调查中,郑启鸿就遇到这样一位有钱的母亲,儿子起床,帮他穿衣,儿子上学放学,开车接送,儿子在学校不守纪律受老师批评,为他撑腰打气“没事,我的钱够你花三辈子。”这样的母亲,因为心疼儿子,她给自己的儿子,就在其旁边加了一宝贝的“贝”字,可结果怎样呢?同学们毫不客气地送了他一个字“贱”!
家长: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真不知道人家怎么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看罢唐宁的故事,家境同样优越的殷先生发出了无奈的感叹。殷先生和妻子都是公司的高管,家庭状况不错,他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上了初三,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由之前的苦闷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殷先生说,儿子冉冉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但现在是初三,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他抱着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的想法希望儿子能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为此,夫妻俩几乎对儿子有求必应,全方位满足儿子的物质。可事与愿违,不管他们怎么着急上火,儿子都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殷先生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已经尽最大能力给儿子创造优越条件,可为什么他就是不争气。
束手无策的殷先生苦恼地说:“我怕他以后没有谋生的本事,更怕他没有追求没有事业不断堕落……”
对于父亲的做法和苦恼,儿子冉冉有自己的看法:“我爸老是说好好学习就给我什么什么的。说实话,给我买的时候我确实觉得挺高兴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只要我没达到我爸的要求,他就开始放狠话,说以后休想再向他要什么。这就好像是说,学习好爸爸就爱我,学习差爸爸的爱就会“缩水”。”
冉冉认为,爸爸所谓的物质奖励是一种变相的“威胁”。
专家:孩子不爱学习是家长“惯”的
有20年教龄的陈老师认为,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孩子是否优秀是没有一定的关联的。如果说细究之间的关联,那就是好的物质条件后隐藏的往往是高素质的家长和成熟的教育方式。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基本90%的家长在和孩子产生分歧和障碍的时候都是寄希望于老师去教育孩子,可实际上,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是要靠家长给孩子从小养成的。如果家长善于正面引导,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当然会成为不错的助力。
兰州三爱堂医院心理医生许宏冰认为,“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能动原因,不爱学习的孩子是家长培养出来的。”从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来讲,人类天生就有求知欲,孩子的天性中都是爱学习的。甚至可以说教育是无用的,教育是助推而不是根本。很多家长都有不当的管教方式,特别好的孩子基本都不是管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一些家长哪怕看到孩子主动学习也会出言冷嘲热讽,语言的暴力一样可能抹杀孩子学习的能动性。孩子的兴趣点往往就是教育的支点,家长要根据这个支点,去发挥孩子的优势,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很自觉地去研究,从不觉得苦、累,而且收获也会很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期中考试后家长反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期中考试后家长反思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什么父母总是不理解我?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扔掉你的app,背英语单词最快的方法就是拿单词书硬啃,用百词斩很容易只记得个图,用扇贝的话离开它出的题目你很可能就蒙圈。&br&至于背单词的方法,我个人是采取1-6-12原则(原理来自《17天搞定GRE单词》),也就是每背1页(按1页10个单词算)复习一遍,每背6页复习一遍,每背12页复习一遍。每12页单词编为一组。&br&每天在开始背新单词前,随机抽几页背过的单词复习,要是有忘了的,不好意思,那页所在的一组单词你重新来一遍吧。&br&举个例子,比如你某一天,抽背76页的时候,发现自己76页有个词忘了,那你就得把76页所在的那一组单词(73-84页)全部再背一遍。&br&至于每天背多少,看你时间了,一般背一组新的单词要一个小时。你要是离托福雅思GRE之类就一两个月了,那你就突击多来几组(别来太多,要不然你复习不过来,我不信你们一天有六七个小时专门拿来背单词)。你要是日常背背,那一天一组就够了。
扔掉你的app,背英语单词最快的方法就是拿单词书硬啃,用百词斩很容易只记得个图,用扇贝的话离开它出的题目你很可能就蒙圈。 至于背单词的方法,我个人是采取1-6-12原则(原理来自《17天搞定GRE单词》),也就是每背1页(按1页10个单词算)复习一遍,每背6…
谢邀,&br&我只能说,至今没解决。&br&&br&往事也不太想提。&br&&br&之前我写童年趣事的时候说过自己记忆力特别好,至今记得两岁时的画面。这其实不只是幸运,也是惩罚。&br&每当回想童年往事的时候都尽量挑诙谐轻松的内容,却总有绕不过去的灰色地带,碰也不愿碰,也不敢碰。一旦陷入下去,就会是满满的灰色与冰冷。&br&&br&所以我不愿意再提起,&br&&br&但却也一直忘不了,这恼人的记忆力。和脆弱的我&br&&br&现在的我害怕孤单,每当孤单时就要面对自己,有时坚硬得似乎无坚不摧的自己,有时却又脆弱得一触即溃。&br&&br&我老是对别人说,自己从来没哭过,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坚强地面对很多令人绝望的难题了。&br&&br&但是,这真的是种好事吗?&br&过度敏感而自卑,过度自卑而自大,又因自大而轻浮地狂妄。&br&&br&这种坚强真的比同龄小孩的不加掩饰的赤裸裸的真实的懦弱要好吗?&br&&br&即使大多数时候我这么认为,但起码现在的我不这么认为,&br&&br&因为,一个人在午夜黑漆漆的被窝里,这二十年来所有的坚强,都想要化作撒娇的泪水恣意流淌,&br&&br&但是,谁又能让我撒娇呢。&br&我自己早就失去这个技能了,却好像从未开始过这个进程。&br&&br&我知道也许迟早有一天,它们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能量,情感也是守恒的,我不想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却带着一大堆东西走。。。&br&&br&但是我也不知道,未来它会是什么样。&br&&br&如果有机会,我宁愿选择不坚强。&br&&br&比起这鸡蛋壳一样的坚强,我宁愿做一颗随风摇摆腰肢柔软的小草。&br&&br&。。。&br&&br&&br&&br&&br&对不起,这一次真的矫情了。&br&&br&对不起,这一次我用了太多的“我”。&br&撒娇,晚安
谢邀, 我只能说,至今没解决。 往事也不太想提。 之前我写童年趣事的时候说过自己记忆力特别好,至今记得两岁时的画面。这其实不只是幸运,也是惩罚。 每当回想童年往事的时候都尽量挑诙谐轻松的内容,却总有绕不过去的灰色地带,碰也不愿碰,也不敢碰。一…
这个题不答我都觉得对不住他们两口子…&br&&br&出生后,郑老武还没有适应自己这个“爸爸”的身份,而且当年他还在上学……有一次他抽风的把襁褓中的我装进了他的大破书包里,悠荡了起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54a0e81be04a9fffee1be_b.jp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54a0e81be04a9fffee1be_r.jpg&&&/figure&&br&甩书包的幅度应该是达到表演竞技级别的,然后由于惯性,我被扔了出去……&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7dc1752350dbcb97ad7b398e784c36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7dc1752350dbcb97ad7b398e784c36c_r.jpg&&&/figure&&br&&br&东北的爬犁,小时候可喜欢坐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eb0ad3e129ec372b60ed_b.jpg& data-rawwidth=&345&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5&&&/figure&&br&有一次老武拖着我去别人家串门,可能是想逗我开心,突然加快速度跑~起~来~,我紧张又顽强的用小手死死扣住爬梨。老武在前面喊“飞啦~飞啦~飞啦~”速度越来越快……&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bc1ee81d524e6db4b16f9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bc1ee81d524e6db4b16f9a_r.jpg&&&/figure&&br&两分钟后,他原路返回找到了在路边土沟雪堆里茫然的我……&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a542fdc0a24a53eb0ebf8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a542fdc0a24a53eb0ebf8_r.jpg&&&/figure&&br&&br&因为小时候长得还算招人稀罕,郑老武总让我“表演”,儿歌背诗乘法口诀甚至照着电视上学的山寨降龙十八掌……表演完郑老武带头鼓掌一脸骄傲。一次在乡下看了“跳大神”,两个人神神叨叨摇头晃脑的喊“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栓……”(动作参考非洲原始部落舞蹈,音调参考东北二人转)&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26ac01c5ae8f1dea6fb499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26ac01c5ae8f1dea6fb499_r.jpg&&&/figure&&br&我回家觉得好玩就随口哼了两句,郑老武乐的满地打滚……在他的鼓励下这个羞耻play成为了当年不谙世事幼小的我的压轴节目……经常博得满堂彩……那些年的成功表演成为了我的黑色回忆……&br&&br&至今还有老人对我说“小武现在咋变这么文静了?当年不大点儿的时候跳大神儿老带劲儿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e58edc7ff7ccf1f740fbca_b.jp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e58edc7ff7ccf1f740fbca_r.jpg&&&/figure&&br&&br&&br&小时候身体弱,老给我弄点小偏方,说我肚子有风……让我妈给我烧花椒籽……您们知道花椒籽烧糊了碾碎再用一种油调和后味道是啥样吗?&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1cda9a09ec6e6d_b.jpg& data-rawwidth=&153& data-rawheight=&1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3&&&/figure&&br&每次杀猪一样按着我灌……呛的都要背气了,泪水鼻涕哈喇子齐飞。&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43ae69d51bb8a0cb3faec7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43ae69d51bb8a0cb3faec7f_r.jpg&&&/figure&连服一周后再带我去看那个老中医,老中医对我妈说“我叫你给孩子糊肚脐眼儿上你怎么没认真听啊!”&br&&br&然后转身对四岁的我说“孩子真是可怜你长大别恨你妈哈”&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8d5590aaff5bca3f56a3f2a_b.jp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8d5590aaff5bca3f56a3f2a_r.jpg&&&/figure&&br&未完待续,有空再更&br&&br&再更俩&br&&br&还是我妈 ,小时候家里不是有个叫摩丝的东西么,定型的那种,抹在头上下雨都不挂水~&br&&br&一次我妈收拾屋子发现一瓶还剩一些但已经放着好几年了,她想扔又觉得可惜……于是她挤出了剩下的充分利用……没错,都用在了我的头上……&br&抹之前……&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c4dc48f56ca296d2342a6ad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6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c4dc48f56ca296d2342a6ad_r.jpg&&&/figure&&br&抹之后……&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321f24a4e6ade14ac9a6a_b.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11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321f24a4e6ade14ac9a6a_r.jpg&&&/figure&&br&还骗我说巨好看巨拉风……&br&&br&去了学校,老师笑的无法上课,让我中午回家洗头,我回家之后也没给我洗……我又顶着上学了……晚上仍然没给我洗头……&br&第二天往头发上喷了点水,梳成昨天差不多的样子,让我继续背小书包上学去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468fbd0ef51bf78884a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br&关键是,我妈每天给我往高梳的时候她自己笑的不行,也怪我心大,觉得没什么,现在想想,简直是满足她恶趣味好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47b275b2cfd0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47b275b2cfd0c_r.jpg&&&/figure&&br&&br&&br&小学自然课本配套的一袋动手实验原材,就是各种纸折模型小铁丝小棉线团小塑料片啥的……大概就是这种,我网上找的,你们还记得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7c196a122abc974c73f5_b.jp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1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7c196a122abc974c73f5_r.jpg&&&/figure&&br&郑老武对这个有着深深的迷恋……每次开学发完新书,回家他就凑过来假装翻翻,然后拿走这个实验袋子,一口气,没错,是一口气把里面的纸模啊,小组装啥的都给我拼好!!做好了满意的立在桌子上test~&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bfca456ea1b5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bfca456ea1b5_r.jpg&&&/figure&&br&结果就是一学期的自然课一到动手实验的时候我只能眼巴巴看着别的同学……&br&老师问我我都没法跟老师解释?难道说已经被我爸抢先玩了?呵……&br&&br&而且他还每个学期都这样……&br&我藏起来他就趁我睡着时翻出来拼好……&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02c2f8dd9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br&一个求知少年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就这样被她爸以这种诡异的形式抹杀了……&br&&br&……有机会再更……
这个题不答我都觉得对不住他们两口子… 出生后,郑老武还没有适应自己这个“爸爸”的身份,而且当年他还在上学……有一次他抽风的把襁褓中的我装进了他的大破书包里,悠荡了起来~ 甩书包的幅度应该是达到表演竞技级别的,然后由于惯性,我被扔了出去…… 东…
你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家庭中并不少见,这与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缺少人际边界有关,即人与人之间非常紧密的共生在一起,这就缺少了家庭成员对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尊重,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处置权,就像是对待他自己的一条胳膊一条腿,孩子成为父母身体的延伸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在这种关系模式下,父母会认为自己有权力这样做,而不会感受到这实际上是在侵犯另一个独立个体的空间。但这样的关系模式是非常有害的,会造成两代人双方的痛苦。&br&&br&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结构会赋予父母非常大的权力,父母就像是孩子的拥有者,孩子需要顺从父母的想法,如果孩子独立的思考与父母的想法差异太大时,孩子就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认为“不孝”。孝字其实最早的含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结,但是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训练“顺民”,孩子从一出生就顺从父母的想法,否则就会被道德审判,长大后,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习惯性顺从的人。对统治阶级来讲,对孝的倡导带来了统治的轻松,但是从人性上来讲,顺的结果是使国民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化也进而层层衰落。&br&&br&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明显增加,一些多元文化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现代人的头脑中来,这里面有些信息是与我们大的文化背景相冲突的,这个冲突同样会表现在两代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方式中来。而对于上一代人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更缺少独立的空间,所以他们成长过程中习惯了“顺从“,现在他们做了父母,也会习惯以曾经被父母约束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孩子与他们相比,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必然会带给这一代父母更多的冲击,冲击越大,他们就会越期待夺回掌控权,从而确保自己内心的安全体验,确保在感觉上是对孩子有掌控感的。&br&&br&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时,其实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在试图削弱孩子逐渐独立的部分,从而保证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结。在中国独生子女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孩子所承载的来自父母的期待可能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父母对孩子期待的越多,带给孩子的压力也越大,父母的恐惧也会越强烈:首先是越少越怕失去,对于这唯一的一个孩子,有一天他长大了,父母就要重回空巢状态,这对于之前几十年一直把照顾孩子当成事业来做的父母来说,孩子越大,也意味着他们离”失业“越近。为了抵御无人可照顾的无用感,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去贬低孩子的能力,限制孩子的独立,从而保证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照顾之下,也就保证了父母的价值感。&br&&br&其次是父母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会让父母对于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强烈渴求,而当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受挫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将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去,希望孩子更有能力,这样就不必重复他们所感受到的艰难。实际上这是他们将自己身上无力的部分投射给了孩子,他们担心孩子能力不足其实是来自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当他们责备孩子不够好时,孩子就担负起了那个”不好“,这样,父母就不必去面对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实际成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为整个家庭担负起”不好“的责任,从而其他人成为好的,尤其对于不健康自恋的父母,他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自己脆弱的自恋。&br&&br&其实,每一个可能伤害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当他们成长中的伤口没有修复时,他们就会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更健康的方式。所以,当你的父母对你挑剔责备时,也意味着他们内心缺少更健康安全的体验。他们不能夸奖你,可能是因为他们也从小没有被夸奖过的体验。而且,夸奖别人,意味着有能力感受到别人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感受别人好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感觉为不好的,所以,夸奖别人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虽然实际上,当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别人时,并不会减少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也不代表我们比别人差,但生活中非常多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欣赏他人的,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人,来自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信任与接纳,而这些能力,来自我们成长中曾被很好的对待。当我们对自己没有那么多接纳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去与别人对比和竞争,我们会害怕竞争失败,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好,因为幻想中更好的人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被爱,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成为最被爱的那个孩子。所以,欣赏别人并不容易,当我们没有能力确定自己是被爱的时,我们就不愿去欣赏他人了,因为我们担心他会把爱的感觉全部拿走。所以,也许你的父母内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所以,他们也没有能力给予你欣赏。&br&&br&你想离开这样的关系,能帮助你的人,实际上只有你自己。你不希望被这样的关系模式限制,就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做出一些调整:期待他们改变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改变他人的可能,所以你需从自己开始调整: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必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必被他人的情绪所控,因为这也是每个人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事。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你需要打破一些延续了多年的模式,任何的改变都像一次冒险,你会遇上各种阻力的。你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逐渐独立起来,当你的人格越独立时,你面对他们的责备,面对他们的恼火等等的能力会越强,他们就越难在情绪上控制你,你在生活里也会变得更加自由,当你能自由的生活时,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看到改善的,当这些改善发生的时候,你的父母就可以在与你的关系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方式,他们也会做出调整,得到改善的。
你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家庭中并不少见,这与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缺少人际边界有关,即人与人之间非常紧密的共生在一起,这就缺少了家庭成员对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尊重,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处置权,就像是对待他自己的一条胳膊一条腿,孩子成为父母身…
&p&就在刚刚,我爸爸跟我说:&/p&&p&&b&“以前我还盼着你能出人头地,有点出息,现在我也想开了。”&/b&&/p&&p&伴随着一种我降低要求了你该好好感恩的姿态。&/p&&p&看了这句,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青年?是不是啃老族,是不是学渣,是不是靠着父母找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是不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p&&p&事实上,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整个学生时代我没有任何一次关键考试出过年级前十,大学、研究生都是全国NO10的学校,按所学的专业来说是全国NO1,毕业在京找到一份全球500强公司的工作,解决户口,也买了房。除了工作外隔三差五地给媒体写稿子,自己还运营一个小有粉丝量的公众号。&/p&&p&我不觉得自己优秀,在知乎里算个普通到再不能更普通的人,在全国的同龄人中算是还凑合。&/p&&p&&b&我不求父母为我骄傲,但这种淡淡的失望是什么画风?&/b&&/p&&p&这种失望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p&&p&有时我都纳闷,我爸妈都是三线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他们觉得我应该成为谁?比尔盖茨吗?&/p&&p&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在我毕业找到工作兴奋地告诉我爸时,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短信,希望我读博士。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b&不是非让你考博,是希望你活的有尊严&/b&”。&/p&&p&&b&那个冬天我跑了很多面试场,遇到过奇葩的公司和尖刻的考官,脚后跟被高跟鞋磨破流着血走了两里地都无感,我以为自己真的是个女汉子,结果接到那个短信的时候我还是哭得像个狗。&/b&&/p&&p&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努力,他都无法满意。&/p&&p&本质上说,我的父母已经是那一代人中很好的父母,他们关心我,照顾我,没有打过我,没有骂过我。可我成年后的每一天每一秒都是为了清洗掉他们给我种下的东西:根深蒂固的自卑和与之相伴的虚荣、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无法相信有人会爱我……&/p&&p&所以这些年我在思考和题主一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一代的父母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们要伤害自己的孩子?&/p&&p&后来我想通了,是因为这一代的父母,很多都过了失败的一生。这一代父母在文革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对“权威”无条件服从的时代,也是大部分个体对自己生活无能为力的时代。有些人接纳了失败,有些人接纳不了,他们将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孩子身上,极希望通过孩子破除自己的焦虑,甚至变相挽救自己的人生。&/p&&p&因为学历事业无法进步的,就要孩子考到高学历;因为穷困受制于人的,就盼着孩子发财;因为当小老百姓处处受挫的,就希望孩子早点仕途得意。&/p&&p&当这种目标无法实现时,他们就会感受到的是加倍的挫败、失落甚至愤怒。&/p&&p&这种情绪,最终还是发泄给了孩子。&b&因为孩子是他们自己的投射,所谓对孩子发脾气,实际上是对无能为力的自己失望。&/b&&/p&&p&想明白这一点,不是为了改变他们,只是为了明白,他们无法给你肯定,不是因为你不够好,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能力。&b&这是他们的悲哀,不是你的错误。&/b&&/p&&br&&p&&b&作为孩子能怎么办呢?&/b&只有努力去原谅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最终达到和自己和解,和童年和解。这说起来就太复杂了,不过慢慢做,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改变,而只有自己改变后,父母那些负面的评价才会失去那么大的杀伤力。&/p&&br&&p&&b&嗯,经过多年的修炼,现在已经可以横眉冷对二人指了。&/b&父母年龄大了之后,也会渐渐改变。现在和父母的关系已经和缓了很多,父母也很愿意肯定我的成果,只是偶尔习惯性的表达仍是否定式的。从个人经验而言,努力沟通但不期待和强求他们的改变,也许会更快乐。&/p&&p&1.28补充
惶恐发现来了好多赞,感谢评论区朋友的热情!你们的安慰我收到了!!吸收到一万点正能量!!!&/p&&p&其实,我爹很可爱,也很爱我,他在那代人里就算是非常上进成功的人,我一直很敬佩他。但老爷子就是习惯性地用言语和行为在每一件小事上不断否定我,每一件。
比如,第一次带他去我装修好的房子,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哎,有个窝就行呗。”(设计师无语凝噎)
比如,兴奋告诉他自己得了行业内的某个奖,他的反应是,“证书你要收好!整天乱放!”(我……&*(%*)#……%#¥%)
这算不上恶语相加,只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表达不信任和贬低。所以虽然我被亲朋好友当做“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一点安全感,时刻有强烈的讨好他人获得认同和肯定的冲动。不过也因为这样,自己从大学读书离开家后就一直有意识地和这些症状作斗争,让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要独立自主,这些年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住,结交真正的好友,在陌生的城市里慢慢扎下根,明显感到原生家庭带来的负能量越来越少。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b&努力让这个问题终结在我这,而不是传给我未来的孩子,&/b&这就是我对自己最根本的要求。&/p&&p&1.29补充
同志们我爹真的不重男轻女,这锅我不能让他背呀~&/p&&p&6.29补充&/p&&p&居然这么多赞了。这一定是一次童年病友相聚大会。&/p&&p&嗯,最近刚开了知乎专栏,聊聊电影话剧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欢迎大家关注&/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jhyybxd& class=&internal&&江湖夜雨不熄灯 - 知乎专栏&/a&&/p&&p&本文谢绝一切转载,谢谢&/p&
就在刚刚,我爸爸跟我说:“以前我还盼着你能出人头地,有点出息,现在我也想开了。”伴随着一种我降低要求了你该好好感恩的姿态。看了这句,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青年?是不是啃老族,是不是学渣,是不是靠着父母找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是不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
周围都是骗子,却相信报纸电视。&br&想你出人头地,但不能与众不同。&br&自己当年被下岗,如今还逼孩子入体制。&br&认可的事物哪都好,讨厌的东西哪都差。&br&孝顺就是无条件服从,和睦就是人后说三道四。&br&“为你好”是政治正确,“我们很伤心”是杀手之锏。&br&你永远是“我”的孩子,你永远是我的“孩子”。&br&&br&还有这么多年盲目的,不走脑子的,无条件的父爱和母爱。&br&—&br&我爱你们。
周围都是骗子,却相信报纸电视。 想你出人头地,但不能与众不同。 自己当年被下岗,如今还逼孩子入体制。 认可的事物哪都好,讨厌的东西哪都差。 孝顺就是无条件服从,和睦就是人后说三道四。 “为你好”是政治正确,“我们很伤心”是杀手之锏。 你永远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95 条内容
20385 人关注
477 条内容
277 人关注
119 条内容
5510 条内容
1756 人关注
513 条内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