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考试焦虑怎么办对考试有焦虑应该怎么引导

被裹挟的焦虑——家长该如何应对各大考试及竞赛大环境下的教育压力
作者简介:康老师,教育部教育管理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全国“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参与人,小升初培优及中高考学业规划专家最近家长圈子里经常被一类主题刷屏,大意为“我宁愿欠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你有一个卑微的成年”,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同和疯狂转发,短短几天已达数万阅读量。“我们年轻时候没有太多展示才华向上走的机会,可别让孩子也错过这个机会”。这样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是每一代家长开始不以为然却终究不可避免的宿命。刚做家长的时候本来都已经相信了“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最后还是迈不过“焦虑的年纪”这道坎,也成为了当今许多家长拼命想解释清楚却又说不清的一个命题。加餐,是一切为了明天还是开挖过度在教培行业浸淫多年,每到周末总能看到许多家长不远万里地送孩子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几年如一日般的不知疲惫。近几年以来,原先报一科一个班的家长开始一科两个班三个班地报。“听说有的地方有教别的地方没有教到的知识点,马上就给孩子报名了”,这是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报多个班级时内心的真实写照。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向上的优质教育通道显得越来越狭窄,逼着家长们将战备各项战役的时间提前,十余年前“高考补习班”的热度已经逐渐辐射到小学全科补习班乃至幼儿阶段的“加餐”学习。“牛娃总是别人家的”成为了许多孩子对家长评价最无奈却又最真实的回应。当成为优秀变成唯一的目标,其它的一切成长中的历程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以前单元考、期末考取得好成绩后都能得到家长鼓励和各大奖励的孩子,还得“超前”学习完更高年级的内容和知识点且取得好成绩后才能得到难得的放松机会。很多人称现在的孩子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年代”,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享受到了“减负”政策的便利,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支配,并借此拓宽自己各方面的视野;考试政策的改革,让“一考定终生”的弊端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有特长的孩子可通过种类繁多的渠道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的机会;素质教育的开展和科技迭代带来的学习模式改革,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升级所带来的种种“红利”,在家即可学习全国各地名师的精华课程,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学习,实现共赢成长。以上种种的优势让我们不禁拍手叫好。但在一片赞誉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许多的忧虑者,近十年最大的一次集体性教育焦虑在16年年末悄无声息爆发。这也是“最坏的年代”,原来在很久之后才会触及到的“新领域”,各种陌生的知识点和高阶的学科概念一齐袭来,给广大家长构建了一个“还有很多东西没学,已被很多同龄牛娃超越”的教育场景,“加餐”也有愈演愈烈之趋势,究竟是孩子天赋不够被远远甩下?还是焦虑“裹挟”了家长的思维?似乎成为了当下有孩家庭茶余饭后想刻意避免却又无法逃避的话题,且变得越来越“严肃”。是我变不聪明了,还是您变苛刻了近日接到一学生的求助电子邮件,大意为参加某项测试因粗心导致与最高分失之交臂,被妈妈三天两头拿这件事情“开涮”,指责自己不够努力导致思维下降,被同班的“别家的孩子”甩在身后,现在已经被父母取消了一切课余的娱乐消遣活动。细想起来,这两年遇到的类似问题还真不少,曾经孩子们口中那个让他们骄傲自豪的父母慢慢变得“不近人情”,这貌似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教育理念变革的缩影。“一分就能差几百人”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了很多家长不断提高自己对孩子成绩要求标准的出发点。“以前孩子错几道题考个95分以上就算不错了,现在每次不能都考到满分都不好意思,班上满分太多了,考99分的老师都不会喜欢,你说这样子以后咋办啊”很多家长都不约而同地向我表达个类似观点,在这样一个不容许一丁点失误,一失误就可能面临着被成百数千人超越,无法触及心目中理想名校的年代,这样的“焦虑”显得越来越普遍。每年的六七月份,总是一颗颗“焦虑”种子诞生的高峰期。中考、高考成绩的陆续发布,总能吸引广大家长的眼球,“万人教育大讨论”每年都如约而至,从未缺席。考上清北的、考上一三附和私立三甲的学霸每年更迭了一批又一批,多年后很多人都已记不得他们的名字。可唯一不变的是,能考上这些知名学校的“通道”就那么一些。通过竞赛获奖争取更多筹码考入优质初中,进而通过压轴题和专题强化考入一类达标高中,进而升入985/211重点高校已成为许多家长并未言明的共识。要想在每年多达数万人的“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不超前学习看似是行不通的。可问题来了,既然有些知识可以一个月或者在一学期的课程上学完,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寒窗苦读十余载?究竟是制度的不合理,还是我们的孩子太笨了,一不留神就已输在起跑线上?这么近那么远,我们的梦想在何处落脚在焦虑之下,顶着各项竞赛非“一等奖”不可的压力,说好的愉快玩耍的童年呢?说好的在朝阳下尽情成长的快乐呢?这想必是很多孩子内心的真实疑惑。面对当下十分现实却又让人无可奈何的教育“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让孩子健康成长?合理评估孩子综合能力,选择培优突出特长。每个孩子的特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理科能力突出,文字理解及表述能力有限;有的孩子文字认知及表达能力出众,逻辑推理能力却稍显平常;有的孩子学习主动性较差,在课外活动及动手能力方面却有超乎同龄人的积极…而现在教育改革的方向越来越倾向于那些有“特长”的孩子,而这些“特长”已经不再局限于我们传统意识上的学科优秀,更强调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成长。机器人培训,信息学思维训练,体艺特长生特训等新兴教育IP已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很多家长重要的选择。在我们为孩子选择参加什么科目什么级别的培训之前,不妨先进行一个科学的学科测评,对孩子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指导。文科方面出众的可着重在作文、演讲、朗诵等活动中多多参与,理科方面有较强理解力的可以在例如数学、科学及信息学等方面争取好的竞赛成绩。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家长们应该保持“保住最大优势,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最大突破”的心态,让孩子先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或活动中找到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再进军多个其它方面,并且不给孩子一定要“第一”的压力,则在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自然会养成从容面对各项学习任务的精神品质,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全面优秀,勇争全科牛证”就变得容易多了。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关注孩子长期发展。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各类大赛和测评活动如雨后春笋后迅速生长,已成为了很多家长N个周末的例行活动。在超前学习体系的风潮下,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对知识的接收量和接收效率均有差异,因此经常出现竞赛成绩“波动”,发挥好的时候能拿个一等奖,发挥不佳的时候便落得三等奖甚至空手而归,这也成为了家长情绪的“晴雨表”,成绩好的时候赞赏有加,成绩稍有差池则立马担心起来,把孩子摁在家里“刷题”,以便快速赶上。其实这种焦虑都是完全不必要的,目前高考的部分科目都不再“一考定终生”了,如果孩子真的优秀,各大知名中学也不会因为一两个比赛的“没有做到最好”就将孩子拒之门外。而且话说回来,如果孩子次次都能“满分”,次次都能牢牢占据各大榜单榜首,那么孩子还是孩子吗?学而时习之,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比考高分更重要。在近几年教学工作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有两类孩子的问题非常“典型”,一种是学习成绩优异,且在各大培训班均进行过部分学科知识点的超前学习,知识储备量明显高于同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自信心较高,遇到一些“陷阱题”往往会马虎和粗心大意,导致丢失部分不该丢的分数;一种是学习成绩相对普通,且在早期并未进行过相关学科的培训训练。这类孩子往往看到需要多拐几个“弯”的题目立马妥协,以“空白”答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有心无力。前者家长的“焦虑”主要来源于竞争者带来的压力,别人家孩子的一举一动和优异表现往往会牵动家长脆弱的内心。对此,家长们应该着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提高,而不是盲目跟风,别人的成功经验也许并不适合自己。另外,对于此类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答题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简单题上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比单纯的“题海战术”要来得好太多;后者家长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预期出现极大落差,让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对此,家长应着重培养孩子按步思考和答题的习惯,而不是以答案的正确与否去评价孩子。只要有其中几个步骤或几个点的思考过程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多鼓励孩子,这样长期下来会让他们养成按步书写的习惯,就算做不到“完美”,也可以在目前“按步得分”的阅卷制度下争取更多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分数。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家长们的更多有关教育的“焦虑”还将长时间地维持下去。我们在认清焦虑产生原因的同时,立足孩子特点,针对性的对孩子的欠缺方面进行加强,才能真正让孩子在不背着太多包袱的情况下获得真正提高,从而也让家长们可以渐渐放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孩子对考试有焦虑应该怎么引导?_百度知道
我的孩子对考试有焦虑应该怎么引导?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多学生的考不好而是考式紧张害怕,发挥失常造成的,这对孩来说是非常吃亏的,
甚至不及时解决会留下考试失败的阴影,对以后的大考极为不利,很多学生在高考中大脑一片空白就是因为考试焦虑造成的。
所有要把平常的考试做成练习的机会,考后要和老师一起做针对性的分析指导,要分析当时考试的情景,是提前把考试想象的可怕,把自己吓住了,还是一直没有走出曾经考试失败的阴影,结合试题作分析.自信是战胜焦虑的法宝。
还有一些其他心理辅导方法。最终实现同学以后考试不在紧张。
采纳率:100%
孩子对考试有焦虑那首先就要找父母其次是老师,第三财要找孩子。他焦虑的原因是我们大人给他的暗示是不正确的。他每天接收到的是考不好就会没东西吃,没东西玩将来就会怎么怎么样完蛋了,你说这事要是放在大人这还不得急死啊。要告诉他学习知识是为了张我们自己的能力,你的能力越大你对会的贡献就越大,你从社会当中获取的就越多。一个人只为自己负担大还会出现厌学。反之则不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焦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考试在即,怎样帮孩子缓解焦虑?
大考在即,相信家有考生的家长们肯定有这样的困扰:越临近考试,孩子越紧张,睡不好,记忆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这可怎么办?一些家长不解:“我们没有给孩子太大压力,但孩子很紧张。”殊不知,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传达。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你知道适当的焦虑其实有利无害吗?家长如何科学应对呢?
今天的“浙江家长学校”专栏,小编带大家走进浙江家长学校⑨《如何缓解考试焦虑?》,聆听浙江省温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刘鹏志老师,为大家支支招!
听课前当然是要为大家
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教师↓↓↓
刘鹏志,浙江省温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温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对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有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
《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主讲人:刘鹏志 浙江省温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没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编也为大家简单地整理了图文版的讲课要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啊!
什么是考试焦虑?会有哪些表现?
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的表现为:
◆ 情绪:担忧、紧张焦虑、烦躁不安;
◆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
◆ 行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 身体: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为什么会产生考试焦虑?
1、过去有过类似的经历与过低的自我评价
2、过高的成就动机和期望目标
3、过大的环境压力和外界期望值
4、不合理的理念和想法
5、过度的兴奋、紧张和疲劳
6、心理防御机制造成的逃避
如何正确看待考试焦虑?
考试中有焦虑是正常的,适当的焦虑有利无害;警惕“对焦虑的焦虑,对紧张的紧张”。
对待考试焦虑正确的态度:
1、接受自己的焦虑
2、不夸大焦虑的作用
3、不竭力克制焦虑
4、学会自我调整
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1、确定合理的期望目标
2、设想最坏结果
3、想象放松法
4、深呼吸与鸣天鼓
各位家长要了解,高中生学业压力大,考试焦虑是正常现象,适当的焦虑有助于孩子正常发挥,焦虑过度则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
面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
相信我们的家长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来源丨拱墅教育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帮孩子应对考虑焦虑(微课逐字稿)发布于 09:44浏览:14分类:
大家晚上好,我是乔涵,非常荣幸再次借助慧生活悦健康这个平台来和大家见面。——Psy525.cn还有半个月就要高考。今天我们来聊聊,在最后的备考期间,看看我们家长在孩子的情绪上能不能帮点什么忙。前两天,在主办方慧生活悦健康的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说一个高三的学生被“烤红薯”吓晕,这个女生对考字太过敏感了。文章中提到,这个女生的成绩很好,但因为一次期中考试发挥失常,之后,她就更下功夫,更努力学习,但随后的一次考试还是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然后就更刻苦,但成绩还是下降,她呢,也越来越焦虑。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控已经很扎实了。但为什么,面对考试,孩子们会出现各种状况,还比如自信心下降,情绪焦虑,身体不佳……但也有很多孩子是非常从容、镇定的。我们会发现,越临近考试,每个孩子们的状态越不一样,这时候大家拼的是什么呢?就是心理素质了。想要帮孩子缓解焦虑的话,我们先来看看,高考临近,都有谁在焦虑?是不是只有孩子们担心呢?从大方面来看,我们身处的整个社会都在焦虑。社会把高三的学生置于聚光灯下!在这一个月内关心他的人多了,爸爸妈妈请了假天天陪孩子,爷爷奶奶从老家来看孩子,亲威朋友主动关心地问:“学得怎么样?准备报清华还是北大呀?”孩子们忽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从没有过的新鲜经历,很多孩子都会感觉不自在的。他们不习惯,也不愿意被这样过度“关照”,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能尽可能地帮孩子们挡一挡,拦一拦,尽可能地让孩子过以往的正常生活呢?除了社会,我们的老师也在焦虑。老师们辛辛苦苦教了三年,孩子们的成绩,也体现了老师的能力。所以,在这个时候,有的老师容易变得不像原来那么自信,也很着急。比如,老师们常说:“这道题我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答不对?”而且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和平时相比,更着急,也就更容易埋怨学生不认真,不努力。有的老师也会习惯说:“都什么时候了,你们怎么还紧张不起来!”有的学校会动员说“今年你以学校为荣,明年学校以你为荣!”“要考出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培养、给家长一个交代”而且还会反复强调“考试别紧张!”老师们也是希望孩子们在高考的时候有好的表现。他们也是既关心又担心,还不放心。他们言语、行为上的矛盾表达不仅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们,还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这个时候,孩子们回了家,我们如果也这样对待孩子,孩子会把脾气一起发给我们,我们会感觉到一心为孩子,孩子不理解,不体谅,特别委屈。回头想想,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最近,很多的家长问我,孩子有考试焦虑,他们该怎么办。但聊着聊着,就会发现,这焦虑是我们家长自己的,而且很可能成为孩子焦虑的主要来源。很多调查都表明,高考之前,家长的焦虑状态比孩子们要高的多!比如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孩子高三不着急,我老婆先急了。情绪反复无常,跟她说话得特别小心,一不小心就惹得她暴怒,要不就是委屈地哭!”这个时候还有些什么问题呢?我们是不是不太赞成孩子填报的志愿,又不敢直接发脾气,冲突很大呢?有个考生找我的目的是希望在考试前调整焦虑情绪。他跟我抱怨说,他不想跟父母找茬,父母反倒想跟孩子找茬。他回家想先休息一会再看书,父母就说:“你怎么还不看书?”他觉得父母不体谅他,他又不是机器。这些关心,会让孩子很生气。我们也来回顾觉察一下,看看我们是不是也会总把下面这些话放在嘴边呢?比如一见孩子就问:“作业写完了吗?”&&&&“今天老师讲的都记住了吗?”“现在是竞争社会,没学历行吗?”“别看电视了,赶紧学习去!”“我们辛辛苦苦还不都是为了你!”“这么好的条件你还不好好念”“去年,谁谁的孩子考上清华了,谁谁的考上北大了,谁谁的孩子出国留学了,他们现在怎么怎么样……”“你要是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前途,没有出息……”还有的家长会更关注孩子,孩子只要在家里,我们就一会儿给他送吃的,一会儿给他送点喝的,给孩子买很多补品。我们的目的是想关心孩子,帮孩子,但我们和孩子一样,也是第一次当高三学生的父母,没有经验。我们表现出焦虑,会让孩子更紧张。我们的焦虑很可能来源于我们自卑感,还容易把这种自卑感传给孩子。其实,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但要做有觉察力的父母。我们没必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家长,没必要证明我们是爱孩子的。孩子自己也有焦虑来源。表面上孩子们的考试焦虑是对考试成绩的不确定性的担忧。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来看,考试成功也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分离——离开自己熟悉的课程、老师、同学、学校乃至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所以考试焦虑也是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孩子们和我们一样,都渴望着独立成长、也担心分离,期待能力被检验证实、又担心自恋受挫,这都是孩子们的心理冲突。孩子过度焦虑,很可能是之前考试不良情绪的累加。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他们自己的挫败感和自责已经让他们非常痛苦了,这个时候,他们特别需要我们的理解、支持。我们却用着急、批评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相当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孩子再考试的时候,本身就有考试的压力,再加上担心父母对成绩不满,会增加考试的焦虑。有的朋友可能会好奇,我从来骂孩子,孩子为什么也特别焦虑呢?还是举个例子,我的一位来访者,上重点高中,在班里的成绩总是前5名,但这学期开学,他不想上学了,家人很着急,带着孩子找到我。孩子说他这么多年一点也不快乐,生活在恐惧中,他只有努力学习才觉得好一点。他怕什么呢?他父母的事业都很成功,对他有非常高的期待,虽然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大声骂过他,但对他学习的要求非常高,他说每次他看电视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说什么,但他们明显坐立不安。爸爸妈妈说不在乎他的成绩,可一旦他考得不好,爸爸就沉默好几天,妈妈是没完没了的叹气,他们对孩子失望的表情让我的来访者非常难受、压力非常大。所以,尽管爸爸妈妈不打不骂,但他非常担心自己的成绩,担心一旦考不好,丢掉的不只是一次考试,他更担心,考不好,会失去的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他疯狂学习,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尤其是上了高三,他玩半小时,就会让自己晚睡两小时学习补回来。在长期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下,孩子的一直绷紧的弦断了,他不想上学了。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重要的焦虑多源自关系。其实,很多孩子的考试焦虑,主要是孩子对父母的关系的焦虑,他们表面是担心考不好,其实是担心的是因为考不好而失去父母的认可和爱。如果我们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尊重的关系,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当孩子考的很不理想,如果我们家长没有骂孩子,不给孩子一顶点压力,会让孩子松了一大口气。0当孩子发现,妈妈没有因为我成绩下降而不再爱我,那她以前爱我,也不是因为我成绩好而爱我,她是无条件地爱我这个人,而不是爱附带在我身上的所谓优秀。当他们不把自己的评价都放在成绩上,他们就能正确看待考试,不必要的压力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小事到大事,都需要我们家长对孩子足够的理解、包容、支持和鼓励,还有直接表达对孩子的爱,这是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最初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在临近高考,我们可以试着去欣赏孩子,而不是改造孩子,我们只提供鼓励和支持。有的孩子,从小就总听父母说“你是咱们家的希望,你一定要有出息,全家人的幸福都栓在你身上了。”我们可以想象,当孩子们承担着来自全家人给的额外压力,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能专心才怪,在考试的时候,他们会不会不自觉得担心:“要是我考不好怎么办?”承载着家庭命运的孩子,遇到重大考试,一定会更加焦虑。一个正常的孩子面对考试,和一个正常的大人面对重大考验时一样,都会紧张。大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父母或老师很容易认为,孩子贪玩,不给压力就不知道好好学习,所以他们会有意给孩子增加的压力,逼着他们更努力地学习。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首先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争强好胜的天然心态,其次很容易造成一个恶果:就像刚刚讲的那个孩子一样,平时过于努力的孩子,到了考试时容易有过高的焦虑,影响自己发挥出正常水平。所以,想要孩子减少考试焦虑,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少给孩子压力,不要总是给孩子提要求,说期待,不要让孩子去弥补我们人生的遗憾。孩子是他自己的主人,应该去过他想过的生活,而不是过我们想要他过的生活。最近这段时间,如果孩子不主动跟我们说,我们就跟他的学习和成绩保持距离,如果孩子主动来求助,他要什么我们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听孩子的,看孩子的脸色。给孩子他需要的,而不是给他我们认为孩子需要的。考一所好大学才是优秀的孩子,这是这个社会在给我们做催眠,在考试前,我们最好从这个催眠中醒过来,让孩子自己思考,他最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们自问的时候,很多人会听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很多渴望,同时,我估计,很少有人会说“我最想要的是考一所好大学。”或者是“我最想要的是好成绩”。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孩子的未来已经不是只有高考这一座独木桥了。所以,如果高考失利,我们更要让孩子意识到虽然不能在独木桥上前行了,但是,从现在开始,这意味着他有了更多选择,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找到他的爱好,找到适合他的路,允许孩子往他想去的方向前进。我们把为了高考、为了上好大学改成利用高考,通过高考、通过上好大学,然后可以去过我想过的生活。高考不是生命,上了好大学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活出自己,这才是生命的意义,高考只是把生命用好的其中一个途径而已。我们再来谈谈怎么利用压力。美国的杰里米?贾米森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压力对考生成绩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同样知识水平的人群中,那些考前压力感觉稍高的学生,现场发挥更好。他对此的解释是:压力的感觉只证明了我们的身体正准备处理一个叫人吃力的状况,“我们的身体正在集结资源,向我们的主肌肉群供应更多的血液,向脑袋供应更多的氧”,所以,我们变得如此焦虑,不过是身体在启动“救命”机制,这种机制有助于超常发挥。心理学研究也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在压力下,我们的表现更好”。压力指数与表现水平呈倒U曲线关系。适度的压力对我们考试是有利的,但如果压力过大,焦虑过高,影响到我们和孩子的正常生活,我们也利用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来调整一下。比如想要把焦虑控制在对我们有利的程度,我们首先要把焦虑的影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后再寻找“焦虑源”,探索解决的办法。很多人会把“我很焦虑”挂在嘴边,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焦虑已经布满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很明显,他把焦虑放大了。怎么办呢?我们先把“我很焦虑”这句话变成“我感觉很焦虑”,这样就把焦虑限定成一种感觉,而不是“事实”。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增加掌控感,来缓解焦虑。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感觉到对即将到来的考验不能掌控。这一点啊,其实其他考生都和咱们的孩子是一样的。焦虑是我们心里对未来不可预知的事件或影响的不确定而产生的心理的慌乱、担心的感觉。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个担心做点工作,就是在“我感觉很焦虑”的后面加上对“担心”的解释,比如说:“我感觉很焦虑,是因为我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些担心,不太能确定考试的内容和结果。”明确了焦虑的指向之后,我们心里就会渐渐明晰、渐渐稳定。焦虑一般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引发点,如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因为紧张而记忆下降,或者是失眠等等,也有人对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担忧,但对考试结果,尤其是父母的评价的过度关注。这就需要我们再明确焦虑来源,然后采取化解或隔离的方式解决。我们可以说:“我感觉很焦虑,是因为我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些担心,不太能确定考试的内容和结果。但让我更担心的是我不能接受我自己考不好,那样就太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了。”这样就锁定了焦虑的源头。把焦虑觉察明白了,焦虑感就会少很多。接下来,我还先了一些操作性强的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件事是,我们看回顾一下,之前,孩子身上是不是贴了不利于他考试的标签,比如“平时学习挺好,一到考试就紧张”,“小考成绩好,越重要的考试越蒙圈”,这些标签对孩子的高考没有帮忙,而且这种自我预言说得越多越容易实现。我们先把这样的标签撕掉,然后改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紧张能让我在考试的时候更有精神”、“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的发挥”、“考试是不分大小的,我能在高考的时候像平时一样发挥正常水平”、“睡不好不会影响考试时的状态”。我们都知道,信心对考试成功的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让孩子在休息的时候,多回忆考试成功的经历,多幻想着自己在考场里正在考试的场景,幻想自己很放松的应对考试,试卷上的题目我都很熟悉。临近高考的时候,可以多做一些过去做过的卷子,一做都会,带着这样的信心,高考那天自然也有好状态。考试策略对孩子们的信心也很重要。可以试着建议孩子们在高考时,先做简单题,再做中等题,最后做难题。简单题一做就会,就有信心,能很快地进入状态了,再做中等题,分很容易拿到手。有的考生被高分诱惑了,这道题很难但是分高,先做这道题,做半个小时做不下去,放弃又不舍得,不放弃也很难,状态就很不好。很多孩子之所以紧张,是因为他目标定得太高,相互攀比。看人家同学报北大,我也报北大。如果成绩不如人家,目标定高了,自然会更紧张。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帮孩子定目标,如超过他的力量所在,肯定给他增加压力。所以,目标要调整好。刚刚说了很多考前的准备,我们再来聊聊考试期间,作为家长,在下面的现象上,我们是不是也要注意一下。比如,我们是不是恨不得替孩子去考试?考试期间,有很多家长过度担心,到处打听细枝末节,比如“考场安静吗?”“监考老师怎么样?”孩子从考场一出来,我们就急着关心“发挥得怎么样?”我们这么做一定是出于爱孩子,但这样做容易把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每考完一科,最需要的是安静,放松来调整状况,养精蓄锐后对应对下一门考试,所以,我们的很多问题,会让孩子觉得厌烦,还给孩子造成压力。当我们忍不住想这样问的时候,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有恨不得替孩子去考试的冲动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家长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更容易有这种冲动,他们希望、需要对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但这种掌控对于一个4、5岁的孩子来说,已经会非常反感了,更不用说面对即将成年的孩子。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问东问西的这种冲动,那么请记住,是孩子在考试,不是我们!可能有些朋友想问我该怎么办,刚刚说的建议,已经听过很多遍了,而且很多比较有主见的孩子都跟我们提过了。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跟孩子聊点什么能让孩子放松呢?其实,听孩子的话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高考前请了很长时间的假,专门给孩子当保姆,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的更甚是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或者天天打电话寻问备考情况,考试的结果。我们会发现,我们越在乎,越付出,孩子越焦虑。我们该怎么办?我和应试的孩子们的聊天时,很多孩子都表示家长不必这么做,高考是我的事,你们该干吗干吗!&&&&很少有孩子希望在考试期间被人整天围着。这是很好的办法,是孩子最需要的办法,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孩子的意思做,孩子的焦虑情绪至少会消失一大半。不信,我们可以问问孩子,。考试期间,我们要按孩子们的意思去行事。如果他烦,我们就闭嘴;如果他不想对我们说考试的情形,我们就尊重他;如果孩子们建议我们该干吗干吗,我们就接受孩子的建议。当然,如果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关注非常少,这时,孩子会对我们提出,多陪陪他,我们同样要按照孩子的意思去做。在这段时间,孩子表现出紧张是正常的,我们不是也觉得紧张。其实紧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求自己不紧张。所以,对孩子说“你别焦虑”,你别紧张是没用的。相反,如果我们对孩子说“有点焦虑没什么”,现在有紧张的感觉是正常的,甚至说“想焦虑就焦虑吧”。当然,做到这些,还需要我们先用平常心去接受紧张感,我们先告诉自己“紧张这很正常”。我们处理了自己的紧张感,我们平静了,不仅是给孩子树了个好榜样,这时,我们也有能力给孩子传递平静的、轻松的感觉。如果孩子有一两场发挥失常,也可能在考试期间的遇到交通拥堵、考场的环境、夜里邻居的吵闹让你愤怒……也可能孩子的考试焦虑非常明显,也可能会有些异常,比如越临近考试觉得记性越差,看不进书……但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去想怎么解决问题,而不要情绪失控,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抱怨。孩子焦虑是因为觉得自己掌控不了局势,我们先保持一个镇定的姿态,就可以给孩子莫大的帮助。也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为你做了很大牺牲,现在就看你的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些话也是百害而无一利,高考对孩子来说也是大事,不需要咱们去督促的。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考完试,孩子可能会自已估分,如果孩子不提,咱们就不要问孩子了。考完一科,就放下一科。也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较,不要问孩子“小明考得怎么样”这类问题。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放松技术,和孩子一起来放松身心。总之,一个大原则就是,咱们要清楚,这是孩子在考试,而不是咱们自己。如果我们发觉自己有莫名其妙的情绪和行为出现,问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如果我们能体察到我们到底在干什么,就能平静很多,还能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最后,我想分享两句话,第一句是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第二句是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变。我要分享的就这么多,一定没兼顾周全,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见谅,如果朋友们有问题,请用文字发到群里。有位朋友问孩子考前失眠,有没有好办法?这个时候,大部分考生的睡眠都会受影响,尤其是考试前一天都睡不着。而且这个比率比您能想象的要还要高。所以您的孩子跟其他考生一样,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头一天没睡好,是不是第二天就一定会很困?实际上,由于考试期间会紧张,兴奋,所以很多时不会觉得困,白天睡觉,一样能补充体力。如果前一天没有睡好,第二天出现头晕等状况,主要是心理压力造成的。我们在心里面已经觉得因为自己没睡好,所以应该头疼。于是潜意识就听话地让我们感觉头痛了。实际上,生理上没有睡好,一般不会对年青人造成太多的影响。很多朋友会有通宵游戏、打麻将的经验,一个晚上都很兴奋,第二天早晨往往很清醒。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整个晚上都在做梦,等于一晚上没睡。实际上,不可能有人一个晚上都在做梦。只是你在快醒的时候,正好在做梦而已。如果孩子睡不着,不要刻意要求孩子睡觉。让孩子舒坦地躺着,想一些轻松的、高兴的事。如果有杂念,不但不去控制,反而接着“杂念”想。这些随意想象既可消除“失眠”的恐惧,也可因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疲劳而转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促进自然入睡。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和担心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导致失眠—恐惧—紧张—失眠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的恶性循环,要想克服失眠,先要学会放松情绪,允许失眠,同时要认识到失眠时,只要能做到放松,即便是整夜不睡,也没多大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朋友们的耐心收听,谢谢慧生活悦健康,谢谢客服人员。祝孩子们有个理想成绩。[版权说明]&&&&本文为稿课整理的逐字稿,课程内容参阅了众多文献资料。[]授课老师]乔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家口市润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河北司法监狱系统特聘心理专家,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北京健康乐、北京慧生活悦健康、北京萌卡特儿童心理健康专家团讲师。以心理动力学取向为主,擅长沙盘、绘画、游戏、家庭、团体等咨询技术。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困惑、行为异常、厌学;亲子关系、父母工作、人际关系;成人个人成长、情绪调整、睡眠障碍等。接受个人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有丰富的咨询经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94次浏览9次浏览13次浏览11次浏览12次
大家在专栏文章热门城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考前焦虑怎么引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