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县城排名环境最好的县城是哪个,最不好的是哪

东北哪个城市气候环境最好?东北哪个城市气候环境最好?风雨游走百家号身在黑龙江哈尔滨,先从最为东北算是最北端的城市说起吧!哈尔滨市黑龙江的省会,所以要说在黑龙江选,那肯定首选哈尔滨吗!但你要是问气候,环境咋样,我跟你说句实话!我都不太看好!为什么呢!因为哈尔滨真的四季分明,喜欢的人特喜欢,不喜欢的人就一点都不喜欢!所以才会出现如今这么多哈尔滨人去三亚买房的情况吧!哈尔滨冬天真的很冷,虽然我是本地人,但是我也了解啊!真的会很冷,很多老年人都是因为冬天太冷,而得的脑出血等各种疾病,所以讲真我觉得哈尔滨pass了吧!再说吉林省,虽然气候和哈尔滨也都差不多,但是吉林啊!长春啊!生活环境真的还不如哈尔滨,而且差的很远,希望大家别喷我 只是实事求是的说!但是这些城市相比,辽宁就会好一些,沈阳城市也大,但是说来说去,其实我想跟大家推荐的是大连这个城市,大连呢论商业,也可以和沈阳这种省会城市有的一拼,论环境呢也是非常不错的!哪哪都是草地,哪哪都很干净整洁!城市建设也很好!最最最主要的就是气候,一个海边城市,每次去都觉得很舒服,海风吹着也特爽,人文啊!也都很东北的那种,如果要是一个东北人我应该觉得大家对大连的印象应该都不错吧!不管是环境好,气候,空气,等等都不错!我本人觉得,生活在海边还是不错的!毕竟没有内陆生活那么干燥,虽然不如三亚那种热带城市的海边,但是在东北来讲也应该算是最好的城市之一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风雨游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发现身边事,也许就是今日的头条。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印象东山  我去过很多地区的山村,但是“黑河东山村”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每一个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人,只要踏上这片黑土地就会彻底放弃抵抗的地方,或许因为是我故乡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极强的田园情节,假如如果放下一切成见,仅仅从客观角度分析,这里绝对是一个具有原始生态美和田园风情的山村,而这样的山村全国已经不多见了。 在详细介绍这个遥远北国的山村之前,先发几张夏天典型的风景照垫垫场,这里春天、秋天、冬天同样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只是其他季节我还没有亲自拍,下次我会介绍其他季节的东山村。  在介绍这个遥远北国的山村之前,我先发几张夏天典型的风景!    夏天的小兴安岭特别凉爽,最高温度33°,不要被这个温度吓坏,这仅仅是中午最热的温度,这个温度即使穿着迷彩服也不会觉得喘不过气,树荫下,房间里都会非常凉爽宜人。这是山间的小溪,时间是正午,水清澈无比,而且很凉很凉。    草甸子,是湿地的一种,小兴安岭的山很少有很高险山峰,山间的洼地就会有大片的草甸子,长满了野花和草。对于看风景的人来说这是美景,对于这里的百姓来说,是放牛羊的好地方,也是蜜蜂采蜜的好地方!    远处是一个死火山,在东山村西面30公里处,近处是黄豆地,远处嫩绿色是草甸子,远处的森林基本多是白桦树。              白桦树,是这里常见的木材,表皮油性大,不透水,非常易燃,其木质适中,韧性大,色纯,但是容易变形,干燥之后还是很耐用的,可以用来做车板,家具外板。早年,扒皮后用石头压弯,可做马拉爬犁的辕子。其树皮可做引火之用,一小块就可以引燃柈子,村民做饭引火就用白桦皮,森林里的白桦树如果不扒皮,三年后就只剩下白桦皮了,里面全腐烂了,固有:“白桦不扒皮,三年瓯成泥”的俗语!  另外想剥下白桦皮也很简单只需要在白桦树上竖着割透,过一段时间,白桦皮就会自动脱落,如果是活树想完整剥下皮是不可能的,少数民族会用它做船,帐篷,碗等!  白桦树喜欢阳光,生命力顽强,即使草甸子过火,白桦树也不会死掉,即使死掉也是第一批长出来的树木,但是他很难超过50cm直径。无论冬夏,这种树都很漂亮,秋天他的叶子斑斓无比,您所看到的东北秋色照片,多半都是他的功劳。    未完待续,原创,我们除了每天探讨很多热门话题,是不是也要研究下山村建设和发展,并且脚踏实地的去奋斗呢?这个山村有很多故事。
楼主发言:40次 发图: | 更多
  小兴安岭内的山村风情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东山村。地图红色区域就是东山村,山村地处小兴安岭内部,距离黑河10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孙吴县城50公里,地势较高,往西北方向,过了二站乡就是林场,是无尽森林,村落稀少;往西南是黑龙江冲刷的沃野耕地,距县城较近,村子相对密集,东山村正好处于交界处。小时候总觉得这里远离城市太偏僻,现在看来恰到好处,既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还有大面积的耕地,蓝天白云下,绵延不绝的森林、草甸子和耕地交错,形成不同的色块和角度,随着四季度的变换,色块改变着颜色,构成绝美的风景,夏天凉爽宜人,村子成了燕子的天堂,冬天白雪皑皑,山村成了安静的天堂,大自然的慷慨和村民的勤劳使得这里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  60多年前,黑龙江上的大部分黑土地还是亘古荒原。后来,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先后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为它的开发建设贡献了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把这里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夹杂在众多农场间,还有来自各地的农民到此开荒建立起的村庄,而东山村就是其中一个。   40年前东山村还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一群来自安徽、山东的农民在这里开荒种地,如今村里也就40户,200多口人,却种了2万多亩地,从我记事开始的牛耕马拉,而后12马力小四轮,到现在从种到收全程的大型机械化作业。  村里每年都在变化,我认为变化主动力就是勤劳节俭,对比周围的几个村子,自然环境差不多,但是富裕程度却大相径庭,如今,村子是整个二站乡最富裕的村子,村里也通了公路,村内也铺上了水泥路,家家户户也都住上的砖瓦房,吃上了自来水,70多万的大型收割机也买回了家,基本也都在城市买了房子。   与这些相比我更喜欢这里的民风,我就不知道锁是用来干什么的,谁家也没有锁门的习惯,这也是我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村民没有喝酒的陋习,没有占小便宜的恶心,没有偷东西的习惯,更没有打骂公婆的村妇。我四年级的时候离开了东山村在安徽老家呆了九年,在祖籍农村,除了少数有教养的家庭,很多子女都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分家是必须的,打骂是常见的,但是东山这些人基本也都是安徽迁徙过来的,在此竟然无此恶习,也从来没有分开过的。  我喜欢旅游,但是我极其讨厌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这种旅游只能满足眼睛和相机,你看到的往往都是花了一些小钱伪装的风景而已,我们对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谋生手段,自然和人的关系毫不知情。我恰恰喜欢深入一些,下面我会带大家看看这里的村落风情和民居情况。          这是这里的位置图,以及乡村的卫星图,你会发现这里的房子布局和其他乡村不同,每家都有很大的宅基地,路也很宽。    ?1970年之前,东山村是一个刚刚成立的开荒大队,原叫东升大队,一群来自安徽、山东的农民在这里开荒种地,1970年4月份,来自上海的知青先后到此插队,到1978、79大规模返城,前后共计62人,当时公社党委书记王福增,武装部长范玉龙,民兵连长仲济泽等带领村民、知青开荒种地,伐木、炸树根,在一片原始森林中开创了东山。土地承包到户后,改名东山村,后经过数年发展,如今村民40多户,200多口人,种了900垧亩地。从开始的牛耕马拉,后来12马力小四轮,到现在从种到收全程的大型机械化作业,村民的居住环境也慢慢开始改善,99年村民自筹资金打了一眼深水井,并且自己铺设管道,实现了偏远山区引用自来水,彻底告别了肩挑水的时代,2000年以后陆续自建砖瓦房,2010年,村里通了水泥公路,并且重新规划了村内路,实现了全村路面硬化,如今基本都住上了砖瓦房,人均宅基地3亩,家家都有菜园子,周围生态良好。  ?目前除了已经开垦的耕地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森林、草甸子资源,村民可以利用农闲或许很多宝藏,如野生榛子、蘑菇、蓝莓、蜂蜜、猴头、各种草药等,还可进行原生态的放养牛羊,如今这里是一个富饶的生态山村,非常值得体验!    这是一个标准的东北民居,房子、院子、菜园子。很有趣的一个现象,这里的对房子大的欲望远远小于中国很多地方,如果按照收入,这里的村民绝对不会比深圳普通白领少,但是他们也不会把大量的钱用在盖楼上,到现在为止大家还是盖这种样式的房子,只是建造工艺换了,目前还没有人盖几百平方的楼房。究其原因,第一天气冷,房子大难以用木材烧热,第二每家的宅基地面积非常大,2-3亩很常见,没必要把睡觉的地方搞大。第三、这里实在是太广阔了,房子再大也丝毫感觉不到骄傲,还是农机、地多点才是正事,村民比较务实!    旁边的是小门斗,用来放杂物的,也有住人的,这种正房带门斗的结构是东北现代民居的一个特点,一般房门不会再正面开,此处留门,进入主房间,要经过门斗房门,厨房房门,住房间房门,这种做法主要是防止冬天冷气直接进入卧室,让房间更加保暖。    村里的路和路边的草,绿化基本就靠自然。 被篱笆围起来的就是菜园子,自己喜欢吃什么菜就种什么菜,随便种点什么就吃不完。    院子,里面停了好多农业生产工具,还有一个小卡车,院子真的很大!        这是东北房屋的正面图,标准的门斗和主房,这是兄弟二人的房子,烟囱处分割,各占一边,每边分前屋、后屋、和厨房,大体格局都是如此,共用一个院子。    这是前屋标准格局,东北人习惯睡土炕,那感觉只有在东北这种气候,才能体会到其好处,后面的墙是火墙,做饭的时候火就会从里面的烟道过,炕和火墙就会被烧热,搭火炕可是技术活,要想省柴火,温度均匀,还真不是谁都能弄好的,我要是回老家盖房子,火炕必然保留!    柈子,全国有如此“浪费”的地方不多,在安徽时,做饭还要专门一个人烧火,烧的不是豆秸就是玉米秸,过火就完,不耐烧,且冒烟,这个柈子耐烧,没味,一般都是冬天农闲的时候上山伐木,然后用炮车拉回家,再用柴油机带动的锯,截成小段,然后用斧子劈成小块,而我最喜欢和父亲上山伐木,非常有感觉,冰雪世界里,在寂静的山林伐木,总感觉自己力气大,干起活来才发现,我伐木的数量连父亲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这个可要说道说道了!这是杀猪第一锅肉(杀猪过程我就不发了,太血腥不好),就是放点盐和大料,用柈子在大锅里煮上一下午,出锅后,吃下去,别提多香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这种啥猪肉了,我哥说,这个肉就刚出锅好吃,过半个小时就不好吃了,这种肉还真不是谁都能吃到的,关键是猪是土猪,锅是大锅,柴是木柴。    看似普通的一桌菜,很多都是花钱都买不到的,蕨菜是山上采的,蘑菇是山上采的,芹菜、蒜台都是自己家园子里摘的,木耳也是野生的!嫂子这次也随我们去了东山,她是湖北人,特别喜欢这里的菜园子,就十几棵黄瓜秧子,每天都去摘黄瓜吃,怎么吃就是吃不完,绝对无公害哦!
  偏远山村的现代化!  村子很小,也就200多口人,40多户人家,却耕种近2万多亩地,主要是黄豆、玉米、饭豆,目前从耕种到收割基本都是机械化。种地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累了,以前每年都要拔草,其繁重程度难以想象,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这里的夏天天亮的特别早,4点太阳都已经很高了,吃完早饭就下地拔草,早上露水多,一会就会打湿衣服,中午太阳很毒,衣服干了之后,就又觉得热的要死,下午蚊子多,隔着迷彩服都能叮透,一天下来腰疼的要死,开始蹲着拔草,后来干脆趴着拔草了,手被一些草侵蚀的黑的洗不掉,吃馒头都是苦的,就盼望着太阳早点落山回家,该死的太阳墨迹到8点才落,回到家都快9点了,饭豆不想吃,躺在炕上就睡着了,这比那些爬山穿越艰苦多了!  秋天割黄豆更累,不过抗麻袋才是对体能的真正考验,一袋子黄豆180斤,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抗的,更别说很多袋都要扛到粮仓,只有体验才知道其间的劳动艰辛和收获的幸福。我自认为身体素质一流,反正我认识的人中,比我有劲的基本没有,但是和老乡比起来,抗麻袋还真不行,因为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还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力!所以朋友们,当你们觉得一般的走路已经难以满足你们的挑战,与其攀登雪山不如来试试抗麻袋上跳!  好在现在基本告别那个年代了,我爸召集村里几个有正事的,成立了合作社,7家种植了6500亩地,干活吃饭一起,因为这是自发的,没有政府行政的限制,很开心,大家都是亲戚,都比较勤劳,也和的来,以公司名义经营,其效率也较以前单干好,起码农药化肥柴油机械的采购成本要低,即便是销售不变也还是合算,机械化可以更加大型化,也就不用每家都买小型的拖拉机了,购买的大型农机可以有实力更多耕地。这里我也希望有能力的网友帮我找找销路,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产品,如果都是低价销售真的太亏了,太对不起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了!目前恒大就在我们那里建立了生产基地,但是其生态环境与我们村无法相提并论,因为他们为了利益最大化,产地基本在平地,没有被原始森林包围的土地,其品质还真的难以和我们相提并论!    刀耕火种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式,这是拖拉机拉着旋耕机处理玉米地,这种方式基本取代了翻地犁地的方式,还可以吧残留的玉米杆处理的粉碎,以前那种履带式的拖拉机也因为费油效率低而被淘汰。    这款拖拉机一般人很难见到,其数量远比宝马7系要少,但是其价格比7系少一点,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他就是工具,就是谋生的工具而已,价格高意味着中国无法生产,只能购买提高生产效率。    播种希望      春耕的时候,每天都在越野,即使四驱拖拉机,也会陷车,然后就要救援了,和喜欢玩越野不同,这里的越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路都是拖拉机碾压的,开车时要躲着泥泞之地,但是雨水大,沙石少的的路面就会松软,整个车轮都会陷下去,只好卸下种子,砍些木头敲起车轮,垫上小树,填上砂石,两车一拽就可以出去了,如果实在陷的太深,只能动用更大的车来帮助脱困。  当然也总结了很多开车和脱困的技巧,比如这种有车辙的路,千万不要绕着走,就走有水的车辙,一般这种车辙底是硬的,只要不拖底,就能通过,如果你觉得旁边没水,想叉过去,十有八九,轮子都会陷没。  看着这些辛勤劳作的图,心里酸酸的!同样的越野不同的心境。    合作社刚刚购买的约翰迪尔收割机,还要改装,为了适应收割玉米,最后估计要70万全下来,投资是必要的。      这是农户基本配置的农用拖拉机,手动四驱、中央差速锁、十二个档,但是价格远比越野车的同样配置低的多,但是如果论越野能力,秒杀那些所谓的越野车,这还真不是吹牛!    合作社购买油都不是论升,也不是论桶,而是论槽,一槽油好几万!
  东北燕子的故事  燕子每年柳树刚刚发芽的时候,便叽叽喳喳的飞回了,开始衔泥修缮自己的小窝,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还会住去年的窝,小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搭建新窝,燕子每年孵化两窝,这次回家的时候,正好是第一窝准备出窝的时间。我喜欢在院子里看这一幕,老燕子不再像以前一样继续给小燕子喂食,逼迫小燕子勇敢飞出温暖的窝,小燕子伸着脖子,站在窝沿试了了几次还是没敢飞,老燕子绕着燕窝飞了几圈,叽叽喳喳叫了一通,似乎在鼓励小燕子,小燕子受到了鼓舞,一下子飞了出去,很明显,它还不太能驾驭自己的翅膀,歪歪扭扭的飞,毫无自在的感觉,老燕子跟在旁边指导,不一会就飞回来了,如此反复,直到学会飞行捕食,小燕子就不能继续在窝里住了,老燕子要孵化第二窝了,在冬天道来之前,他们就举家南迁,具体迁徙到哪里我还真不知道,因为我在深圳并没看到太多的家燕。    房檐下有20多个燕子窝,人们并不会去破坏它,还会在燕窝下留凸出的条,接住燕子的粪便。回去的时候,正好一个老乡去世,搭灵棚的时候,燕子窝碍事,有人建议捣掉燕窝,但是大多数人都反对,因为窝里还有小燕子,这种自然的融洽真的让我很感动。    燕子喜欢人类,他们的飞行范围也就是村庄以及周围一点,森林里是没有燕子的。    中午燕子会站在电线上休息。      这张照片虽然模糊但是很有故事,那个大一点的黑点是一只老鹰,经常入侵村庄,抓一些小鸡、燕子,但是瘦小的燕子一点都不畏惧老鹰,一旦老鹰入侵,燕子就会发出警报,大声怒吼,所有的燕子都会飞过来,把老鹰团团围住,燕子们轮番进攻,燕子像离弦之箭样射向老鹰,啄了一下又箭一样转身离开,老鹰见占不到便宜,就会灰溜溜的离开,燕子看似弱小,但是为了家园和孩子所展现的勇气实在令人震撼。    这是另一种燕子,目前中国燕子多的地方也很少了,主要是因为人们怕燕子脏,墙面贴上瓷砖,燕子难以筑巢,还有人为的破坏,或许我们可以学习下这里,给燕子留点空间。      老燕子在鼓励小燕子,都这么大了,不能再喂了!    天空飞过一群大雁,或许燕子知道他们不是敌人,没有过来围攻。
  蜜蜂和人的故事  大家惊讶这里的花多,种类多,数量也多,就像种的一样,各自寻找自己的生产空间,无数的花朵给予蜜蜂无尽的蜜源,我们第一次去蜂场并没见到主人,但是大家还是把留在那里的摇桶倒了个底朝天,品尝了一下果然与众不同,余味有清纯的花香。  第二天,养蜂人回来了,再去拜访,和养蜂人聊了很久,大家得到了很多关于蜜蜂的知识,比如高寒地区的蜜蜂如何过冬,蜂胶、蜂虫、蜂蜡的功效等等。  对我来说,最值得提的是她的养蜂生活,养蜂人不是我们村的,是二站乡的,现在就是住在我们村养蜂而已。我问她为何不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去追花养蜂,她说那样很辛苦,而且很多地方人很坏,要么收场地费,要么低价收购你的蜂蜜,东北这边的花期很长,从开春开始一直都秋天都有蜜源,产量也很大,70多箱蜜蜂,4-5天就要摇一次,能摇几大缸,胳膊累的都发酸,而且也不愁卖,每年弄个十万八万的也就可以了,一个女人也就知足了。  我问他这个村有人收他场地费吗?她说 这村没有,住处也没要钱,给人点蜂蜜就好了。    草甸子里有很多花,蜂箱就在旁边,全年不用换地方,就有采不完的密。      摇蜜,先把蜜蜂赶跑,然后放在桶里的支架上,用离心力甩出蜂蜜。    草甸子特写,里面的花太多了      
  小兴安岭内的原始河流,有趣的抬鱼  此番回家计划4个人,我们一家三口回家探亲,之前我总是和朋友说自己老家漂亮,朋友寻心向往之,千叮咛万嘱咐,我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后来,他带了老婆,又邀请了另一对,我这边二姐一家也去,岳父和老婆的嫂子也去,一下子,去了12个人,大家都是很随和,喜欢深度体验,也就没有其他琐碎的事情。  从深圳坐车到广州,然后广州到哈尔滨的火车做了36个小时,还晚点5个小时,到了哈尔滨我们三口住在三姨家,另外又租了两间房子每天90,在具有异国情调的哈尔滨呆了两天,等其余四个朋友汇合,然后做客车从哈尔滨客运站到孙吴,6个小时就到了孙吴,全程只进了一次服务区,停留15分钟,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客车服务还真不错,干净利索,绝无半点半路拐进小饭店之类。  到了孙吴,爸爸已经早早到孙吴接我们了,我们上车后打电话给山村,让我表哥炒菜做饭,我知道这是要给我们接风,整的有点太隆重了,到家后,很多人在帮忙,四姐大姨四姨等等,但饭菜好时,竟然全都走了,只为帮忙,不上桌吃饭,我一直和别人说我们村的民风极好,我都不知如何感谢这些人,但是这些亲戚真的好,真的有故乡的感觉。  席间就说第二天干啥,我早早的就和红军等人说了抬鱼,第二天两台大四轮拉着20多号人浩浩荡荡的开赴南河,农田路和山路十分难行,非拖拉机不能深入,这些拖拉机都是四驱带差速锁的。我在深圳时多次告诉寻,东山的天很蓝,然实不凑巧,他在东山的两天天都不蓝,村民也觉奇怪,知情人说是俄罗斯烧山,趁夏天烧掉林间枯草,防火期的树木就不容易被枯草引着。
第三天下雨,第四天就是蓝天白云,可惜,寻已经走了,真是遗憾。    拖拉机开赴南河,其实距离不远,步行也就30分钟,照顾有些女士才开着拖拉机冒险,好在这些拖拉机都是四驱,对于这种路毫无惧色。    到了,后面的树林处就是小河。    动物的脚印    小河的基本模样  村里人叫这里为大河,实际是一条小河,水也就齐腰,最深处也就2米,但是非常凉,水质清澈,但是由于黑土地的原因看上去水是黑的。河流两边是草甸子和茫茫无际的森林,较少有人在河边开垦耕地,一旦雨水大,就会被淹,这间接的保护了河流的原生态。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气候寒冷,在很多人眼里黑龙江是一个严酷缺水的地方,实则不然,这里的水资源十分丰富,黑龙江其长、其广远远远超出想象,她长达4370公里,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列第三;年流量3465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列第二;流域达184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比长江还要大,黄河的流域面积比她小的多。这是一条目前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河流,整个河流没有大型工厂,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河流,无论是支流还是主干,左右两岸除了森林还是森林,只有部分河段可以看到田野,中国没有哪条河流的森林能和其相比,这是一条人类干预少,还残留一些野性的河流。  黑龙江的鱼让人印象深刻,一年中有半年是冰封的,但是并不影响鱼的生长,由于高寒,水质好,冬天鱼儿进食少,造就了鱼肉特有的鲜嫩。这些水域不但盛产名贵的“三花”(鳊花、吉花、鳌花)“五罗”(哲罗、法罗、铜罗、葫罗、雅罗),还有“十八子”。在这些鱼类当中,有很多都是黑龙江的特产鱼,别说在南方的江河里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即使北方的江河湖泊中也难觅其踪迹,比如说鳇鱼(达氏鲟)、七粒浮子(史氏鲟)、怀头鱼(六须鲇)、大马哈鱼、铜罗、哲罗、乌苏里白鲑、江鳕、七星鳗等,都是黑龙江水系特产鱼类。  由于这条河比较小,并没有大鱼,仅仅有柳根、细鳞等鱼、蝲蝲蛄等,但是味道鲜美,细鳞鱼超过半斤的当地都要过百一斤,蝲蝲蛄就是东北小龙虾,对水质要求极高,只生活在水质清澈,没有任何污染的地方,也是稀有动物了。    宝宝非常开心    抬鱼+漂流,真的很惬意,水十分凉,因为几个南方人都没下水。    拖拉机呆着他们直接过河,这玩意的越野能力还真不一般    打道回府前的合影,看看后面全是草场,草场上全是花朵!    收获,两个多小时,收获的鱼,基本没有大鱼,多数都是柳根,也长不大,运气好会打上几条细鳞鱼,拌上面,用油炸美味至极,其实这项活动,对于村民来说就是一个娱乐,大家并不把此项活动作为满足食欲的方式,每年抬鱼的次数有限。
  明天继续发.......
  @军火贩子V
15:48:06  好贴顶个  -----------------------------  谢谢
  你那招城市工吗?
  @红树一汉
17:08:22  你那招城市工吗?  -----------------------------  招,干活顶旅游钱
  真想去你们那
活的好累  
  现在不下雪吗?  
  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个生活的好地方。不过种地太辛苦了
  天真蓝,在杭州还没有见过这样的蓝天
  继续发!   我堂哥,他是后来从安徽迁到东北的,是我家亲戚,都是一个太爷的,他在二站那边的森林里养了400只羊,20头牛。本来打算带着其他人和堂哥一起去看羊,但是村里有人去世,所有人都去帮忙,也就没去成,虽然有些遗憾,但是这种古老的习惯还是让人感到温暖,全村人一起帮忙,借桌子、支锅、搭灵棚、采购菜、丧葬用品,家家户户也都会随点钱,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在农村这种习俗其实就是大家一起凑点钱,帮别人度过难关啊!我还帮写了墓碑,第二天一大早就埋在西面的小架山了。    出殡,其他照片就不发了,最前面的是棺材车,其后都是陪同车辆。    在往后是其他车辆,在这里四轮是主角。  丧葬结束后,当天下午我们开着面包车去上山,结果下雨,面包车刚一出水泥路面不远就陷住了,好在人多,推上来后,不敢继续前行,打探一番,确定面包车无法继续,只得改变计划,前往二站乡转一圈,还好我们拍到了前面的双层彩虹!    二站乡这边森林和草甸子是主角,是野生蓝莓之乡。    种植的木耳,但是环境是野生的!    第二天,一大早,堂哥找我,说是要上山给牛喂消化药,同时也要看看羊的情况,问我去不去,我当然要去了!一起骑着摩托车出发,先摩托车骑行一个小时,然后到了北二龙和放牛人回合,前往山上的羊圈,开着小四轮在没有道路的山上,开了两个小时才到达。放牛人的牛群总共有100多头,堂哥的20头牛就给他放,每头每年给500块放牛费,生了牛仔属于堂哥,因为我们村主要还是耕种是主业,夏天种地没时间管理牛,实际每年只是指每年的夏天,等收秋完毕,就会把牛和当年生的小牛送到村里。    开车者就是放牛人,小四轮越野能力超强,找好方向,绕开大树石头,只管前行,碰到胳膊粗的树,直接撞倒压过去。    天然草场,另一帮放牛人在打草,晒干后以备冬天。    这个地方就这个车好用,其他车辆都是浮云。    看牛的窝棚,方圆30公里没有人,但是环境非常好,蓝天、白云、清风,没有知了名叫,十分安静,舒服极了。放牛人雇了一个牛倌,就住在那个窝棚里。      中午天热了,牛就会跑到树下乘凉,早上和下午牛倌会把牛赶出去吃草,我们也给牛喂了一些草药,开胃的!    放牛人围了300多亩地的牛圈,防止牛乱跑。    在附近采到的猴头。    从地下冒出的泉眼,水很清,吃的水就取自这里    狗抓的獾子    火山石,附近有一个火山,所以这种黑色乱石很多,所以附近也就没办法开地耕种。    堂哥雇的羊倌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非常勤劳,一个人住在这天堂般的地方,堂哥隔三差五都会送去一些吃的,羊倌硬是把这个地方弄一个大大的菜园子,什么菜都有,竟然还种了半亩地的胡萝卜,人哪里吃的完,我问为何种这么多,说是到秋喂羊长膘,怪不得村里人说,表哥雇的这个羊倌好,真能干、会干,不仅羊照顾的好,自己的小乐园弄得也很有样子。堂哥每个月只给羊倌1000多块,但是羊群里有20只羊给了羊倌,所以羊倌很有动力,他们的关系也很好。  相比之下,放牛者对自己的牛倌很生气,同样的地方,给他一些菜籽,让他种点菜,他说吃那玩意呢,不种,于是放牛人亲自帮他刨点地,种了一些西葫芦和豆角,牛倌天天吃馒头和西葫芦,看来同样的条件,思想不同结果也不同。      羊倌的菜园子,西红柿是久违的味道啊!    羊倌准备菜    中午,我们就在羊倌这里吃的,喝点小酒,爽翻了!堂哥说现在是夏天羊吃草,羊肉味道不好,冬天时就好吃了,那时候在这里弄烤肉,才好呢! 不过对我来说,这种地方的羊肉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全国有这种环境养羊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其实算算,堂哥也是百万身价了,县城房子20万,20头牛 20万,四百只羊40万,加上100亩地!所以这里的村民基本没有出去打工的,虽然比不上广州、深圳的农民,但是还算不错了,起码环境生态一流,还有就是辛苦一些,养殖会有些风险,毕竟国家一旦出现物价上涨,就会想办法从农民身上开刀,让农产品降价,城市人是人,农民就不是人了?为何厚此薄彼,这种事情我十分生气,想象一瓶水都两块钱了,一斤黄豆也才两块多!nnd!
  有一种秋天叫东山  一年的辛苦劳作,就为了收获的季节能“多收三五斗”!  与往年不同,今年是我们几户村民组成合作社之后的第一个收获季。东山村的合作社是黑河地区一个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一个全新的理念,一种大胆的尝试,还需要大家出资、出力,集思广益。由于土地的集中,需要更大型的设备,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料,更先进的种植技术,才能发挥更大的产值,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前期投资,今年只是投资就达到了278万,自己原本的耕地,外加流转别人的耕地共计6500亩。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就开始的投入而言,这么大一笔钱也是几户村民拿出全部积蓄,不足的还要多方筹措,大家也深知靠天吃饭的道理,一旦天气不好,就会血本无归但;常年单打独斗的农耕形式,突然改变,组到一起,即使都是亲戚又是同村,还是难免会有各种不适应、失误,团队的威力也没有最大化;黑龙江省对合作社的补贴,是要在合作社见到成效之后才会实施,第一年是零补贴;当然还有其他流言蜚语、质疑等,都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大家还是坚定的朝前走,好在今年天公作美,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合作社稳稳的迈出了第一步。  合作社主要种植三种作物,分别是饭豆(奶白花芸豆)、黄豆、玉米。种植面积依次递增,安排种植面积是要考虑重茬规避、收割时间错开、价格最优、适合机械收割等等。  其中饭豆收获期最早,其他作物还在生长时,他就开始黄了,9月一过,就可以收获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作物全是非转基因的,生长环境小兴安岭无污染的黑土地,土壤是中国独有的,世界罕见的,我就纳闷了,凭什么这么好的东西非要这么低的价格?中国人的东西不值钱?我们的生产方式不科学? 今年合作社有专业技术,生产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而且这里特殊的环境,在作物后期几个月的生长期内,是不打一滴农药的,收获过程,果实是不落地的,比起那些碾压土地后打场不知要卫生多少倍。    饭豆的豆荚很矮,有些豆荚直接拖到地上,所以不能直接用收割机,也不能用镰刀,只能先拔掉饭豆,然后脱粒。    脱粒机,这是村民自己研究的自走式脱粒机,就是把脱粒机放在炮车上,拖拉机拉着,边走边脱,机器后面焊接了一个平台,人在坐在里面接豆子。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豆秧子拉回家,在家里脱粒。  以上三张是传统方式收货饭豆,因为个人经济实力有限,无法购买大型机械,只能用这种方式。    这是我们合作社的收饭豆的方式,70万的约翰迪尔可不是摆设,集约化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换不同的割台可以收不同的作物,图为收饭豆。但是饭豆还是需要人工拔,所以饭豆的收割是最累。  下面是收割黄豆的情景    进入十月份开始收割黄豆,合作社购买的联合收割机,还有一台小一点的!        其中黄豆收获240吨    装车销售,我们的黄豆是订单销售,直接卖给种子公司作为种子,价格比其他人要高,而且客户直接来拉走,无需中间商,走绿色通道高速公路不收费!但是一般散户,会因为惜售原因,往往会有空跑情况,大客户是不会亲自下乡收购的,只能在县城坐镇,让小收购商去收,然后集中,这种方式黄豆的品质、统一性都很难保障!    还有玉米没收,要等到下雪天冷才能收,因为玉米水分大,天气热的时候收获,不好保存,玉米会变坏,所以只能等天冷了,天然的大冰箱冷冻玉米!  来看看这里的秋天吧!            
  真漂亮啊,顶老兄楼主,俺借你宝地,招志同道合人士,一起协商中华之民主大事,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由民主阵线联盟 28,28,77,54可以交友,聊天,旅游,读书、探讨天下大事,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
          收获玉米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今年雪大天冷,零下三十度时还要收割玉米,因为玉米产量大,那么大的收割机依然嫌小,没走多远收割机粮仓就满了,需要卸粮食,每天只能收割10公顷,收了一个多月,虽然没啥大的劳动强度,就是开车拉粮而已,但是也够累的!  还在今年丰收年,还算开心,最后收了二千多吨玉米(我们这里收获玉米都是论吨)!卖了400多万
  好美的地方,兴安岭
  @英雄匹夫俱黄土
10:58:33  好美的地方,兴安岭  -----------------------------  绝对励志的地方!
安静平和!
        收玉米的情景,家里用手机拍的不清楚!
  冬泳          
  黑河的早市                  
  真漂亮啊,顶老兄楼主,俺借你宝地,招志同道合人士,一起协商中华之民主大事,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由民主阵线联盟 28,28,77,54可以交友,聊天,旅游,读书、探讨天下大事,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  @藏南的天空
10:11:06  -----------------------------  怎么搞呢!
  楼主的照片太不清晰了  
18:39:11  楼主的照片太不清晰了  -----------------------------  就后面的是手机拍的
18:39:11  楼主的照片太不清晰了  -----------------------------  @秋风广恩德
11:05:36  就后面的是手机拍的  -----------------------------  hai keyi a aa
  你那边,mark  
  @baggiogo
02:27:35  你那边,mark  -----------------------------  此为何意啊
  美丽 原生态   真正   中国农村
  楼主,你那里有大老虎和潜规则么?光自然环境好没什么用,还得社会环境好,人才过的舒心。
17:27:31  楼主,你那里有大老虎和潜规则么?光自然环境好没什么用,还得社会环境好,人才过的舒心。  -----------------------------  我们这里没老虎,官员还不如村民过的好,我在安徽呆过9年,哪里的村官都很厉害,而且很坏,但是这边的很好,人少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过分节流啊 乱起八糟的事情,比如在97年前后的安徽太和乡村电费都是1块一度,抄表竟然还有超标费,但是我们那里当时也就4毛一度,可以说,这里绝对是世外桃源,人心向善的地方,家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  光资源丰富不可能富裕的,主要还是要勤劳,我们前面的村就比较懒,所以不算富裕。  另外这里赚的钱都是辛苦钱,只要肯吃苦,赚的就会多!没有政策的任何管理环节,自然也就卡不住我们。  不过最近新农村建设,以及支持合作社,我父亲组织合作社政府还是很支持的。没有什么弯弯绕
17:27:31  楼主,你那里有大老虎和潜规则么?光自然环境好没什么用,还得社会环境好,人才过的舒心。  -----------------------------  @秋风广恩德
21:41:04  我们这里没老虎,官员还不如村民过的好,我在安徽呆过9年,哪里的村官都很厉害,而且很坏,但是这边的很好,人少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过分节流啊 乱起八糟的事情,比如在97年前后的安徽太和乡村电费都是1块一度,抄表竟然还有超标费,但是我们那里当时也就4毛一度,可以说,这里绝对是世外桃源,人心向善的地方,家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  光资源丰富不可能富裕的,主要还是要勤劳,我们前面的村就比较懒,所以不算富裕......  -----------------------------  呵呵,楼主,观光是一回事,在那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好,中国人就不往加拿大跑了,而往外省外国跑的人,尤其是东北人最多。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楼主自娱乐一把就行了,带上其它人就不对了。万一把人忽悠瘸了,这是不好滴啊。
17:27:31  楼主,你那里有大老虎和潜规则么?光自然环境好没什么用,还得社会环境好,人才过的舒心。  -----------------------------  @秋风广恩德
21:41:04  我们这里没老虎,官员还不如村民过的好,我在安徽呆过9年,哪里的村官都很厉害,而且很坏,但是这边的很好,人少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过分节流啊 乱起八糟的事情,比如在97年前后的安徽太和乡村电费都是1块一度,抄表竟然还有超标费,但是我们那里当时也就4毛一度,可以说,这里绝对是世外桃源,人心向善的地方,家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  光资源丰富不可能富裕的,主要还是要勤劳,我们前面的村就比较懒,所以不算富裕......  -----------------------------  @vv
09:57:45  呵呵,楼主,观光是一回事,在那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好,中国人就不往加拿大跑了,而往外省外国跑的人,尤其是东北人最多。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楼主自娱乐一把就行了,带上其它人就不对了。万一把人忽悠瘸了,这是不好滴啊。  -----------------------------  我也是走南闯北的,去过不少乡村,就劳动强度和收入比来说我们村还是很不错的,今年7户共收400万,明年合作社还要继续扩大规模,黑龙江很大,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哈尔滨周边以及其他平原地区也是人多地少,而且林地少,资源相对差一些,另外黑河地区人少,官员基本没啥架子,另外这里都是靠劳力吃饭,弯弯绕较少,所以相对好多了,安徽太和一代在农村哪个不和牛睡一块,防止牛被偷走,谁家敢乱放一点好东西,转眼就没。  至于你说的,人都跑加拿大了,和我没关,我也不会忽悠谁来定居,想来体验完全可以,看看小地方是不是也有不错的,另外当初这里没人还不是因为天高皇帝远,还不是因为太过寒冷没人敢来,40多年过去了,这里还真不错,我目前深圳发展,积累一些竟然,也要回家种地,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明年已经拿到北大荒的低息补贴贷款,还有政府的农机补贴,这些也大大降低了种植的成本,争取种更多地,更环保生态的搞农业。
  另外我们村就40户 200 多口人,大人小孩都算上,常年乡里乡亲,村里的官员就是农民,乡里的官员和我们没有任何直接交集,我们干活赚钱,他们宣传政策,也没啥企业。目前村里也没啥需要直接上缴的钱,每年还有政府补贴,虽然每亩不多,但是也都是直接到卡,无需经过任何官员之手。
  当然或许有一些黑幕,估计也少之又少,毕竟没啥钱的项目,村里的自来水是村民自己集资买的水泵,自己挖管道,也就是设备钱,村民也愿意啊,解决了吃水问题,也没啥矛盾,村里的水泥路是政府修的,村里人没出啥钱。  至于黑河市,或许有,但和咱无关
  合作社成员都是农民,非政府组织,是我爸爸张罗的,最后只有7户加入,有些人不愿意,怕搞不好赔本,有些我们想不想拉进来,还有一些准备看笑话,不过今年好在是风调雨顺,收了400多万,对于刚起步的农民来说还是不错的了。对我们来说最大的老虎是自然天气。
  楼主知道大兴安岭呼中吗?  
17:27:31  楼主,你那里有大老虎和潜规则么?光自然环境好没什么用,还得社会环境好,人才过的舒心。  -----------------------------  @秋风广恩德
21:41:04  我们这里没老虎,官员还不如村民过的好,我在安徽呆过9年,哪里的村官都很厉害,而且很坏,但是这边的很好,人少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过分节流啊 乱起八糟的事情,比如在97年前后的安徽太和乡村电费都是1块一度,抄表竟然还有超标费,但是我们那里当时也就4毛一度,可以说,这里绝对是世外桃源,人心向善的地方,家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  光资源丰富不可能富裕的,主要还是要勤劳,我们前面的村就比较懒,所以不算富裕......  -----------------------------  @vv
09:57:45  呵呵,楼主,观光是一回事,在那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好,中国人就不往加拿大跑了,而往外省外国跑的人,尤其是东北人最多。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楼主自娱乐一把就行了,带上其它人就不对了。万一把人忽悠瘸了,这是不好滴啊。  -----------------------------  @秋风广恩德
10:13:19  我也是走南闯北的,去过不少乡村,就劳动强度和收入比来说我们村还是很不错的,今年7户共收400万,明年合作社还要继续扩大规模,黑龙江很大,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哈尔滨周边以及其他平原地区也是人多地少,而且林地少,资源相对差一些,另外黑河地区人少,官员基本没啥架子,另外这里都是靠劳力吃饭,弯弯绕较少,所以相对好多了,安徽太和一代在农村哪个不和牛睡一块,防止牛被偷走,谁家敢乱放一点好东西,转眼就没。  ......  -----------------------------  祝贺楼主写成新版 桃花源记 。网上所说之事,基本上都是不可复制模式,全体一片乱,风景这边独好。请问它的防卫机制是什么?还是体制的独享区?  中国,缺少正直,勇敢,智慧的人,但肯出苦力赚钱的人,那是遍地都是。既然你那里那么好,有没有人像拼死偷渡到加拿大一样,拼死去你说的那里的呢?  就便是去了,也是当苦逼改变不了命运。所以,那是你家的后花园。跟别人没什么关系。 所以,自娱自乐就好。
  再补充说二句,我们大连的海岛风景物产也不错。可又有哪里是平民百姓可以拥有的?曾经有一老人,海里游累了,想上岛休息,竟被看岛人员拿着棒子往海里赶。  所以,神洲之美景奇物,和草民们没什么关系。  看了之后,徒生羡慕,嫉妒,恨。
17:27:31  楼主,你那里有大老虎和潜规则么?光自然环境好没什么用,还得社会环境好,人才过的舒心。  -----------------------------  @秋风广恩德
21:41:04  我们这里没老虎,官员还不如村民过的好,我在安徽呆过9年,哪里的村官都很厉害,而且很坏,但是这边的很好,人少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过分节流啊 乱起八糟的事情,比如在97年前后的安徽太和乡村电费都是1块一度,抄表竟然还有超标费,但是我们那里当时也就4毛一度,可以说,这里绝对是世外桃源,人心向善的地方,家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  光资源丰富不可能富裕的,主要还是要勤劳,我们前面的村就比较懒,所以不算富裕......  -----------------------------  @vv
09:57:45  呵呵,楼主,观光是一回事,在那生活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好,中国人就不往加拿大跑了,而往外省外国跑的人,尤其是东北人最多。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楼主自娱乐一把就行了,带上其它人就不对了。万一把人忽悠瘸了,这是不好滴啊。  -----------------------------  @秋风广恩德
10:13:19  我也是走南闯北的,去过不少乡村,就劳动强度和收入比来说我们村还是很不错的,今年7户共收400万,明年合作社还要继续扩大规模,黑龙江很大,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哈尔滨周边以及其他平原地区也是人多地少,而且林地少,资源相对差一些,另外黑河地区人少,官员基本没啥架子,另外这里都是靠劳力吃饭,弯弯绕较少,所以相对好多了,安徽太和一代在农村哪个不和牛睡一块,防止牛被偷走,谁家敢乱放一点好东西,转眼就没。  ......  -----------------------------  @vv
13:50:27  祝贺楼主写成新版 桃花源记 。网上所说之事,基本上都是不可复制模式,全体一片乱,风景这边独好。请问它的防卫机制是什么?还是体制的独享区?  中国,缺少正直,勇敢,智慧的人,但肯出苦力赚钱的人,那是遍地都是。既然你那里那么好,有没有人像拼死偷渡到加拿大一样,拼死去你说的那里的呢?  就便是去了,也是当苦逼改变不了命运。所以,那是你家的后花园。跟别人没什么关系。 所以,自娱自乐就好。  -----------------------------  来的人还是有的,基本也是种地的,对于城市人自然看不上乡村,即便是来了也干不了啥,因为没有你的地了,也落不了户口,这不是咱能解决的,也与我无关,只是分享一个地方而已。
  要顶起来,大家都上班吧!
  北大荒,地广人稀,那里的农民耕种土地是按“晌”计算的,中国的粮仓啊!
  @沙松河畔
11:22:45  北大荒,地广人稀,那里的农民耕种土地是按“晌”计算的,中国的粮仓啊!  -----------------------------  确实如此。但是冬天也不好过 太冷了
  真是喜爱那一片白山黑水。
  :秋风广恩德 时间: 17:49:49  @沙松河畔
11:22:45  北大荒,地广人稀,那里的农民耕种土地是按“晌”计算的,中国的粮仓啊!  -----------------------------  确实如此。但是冬天也不好过 太冷了  不要在向那里移民了,就地发动原住民,搞合作社,大机械化生产,就像老美一样,2%的农民种地除了自己消费,还能外销。冬天太冷很好解决,在海南岛买块地,冬天去度假。工人逐步采用雇佣制,你们是地主了,而且是大地主啊,还种地?
  :秋风广恩德 时间: 17:49:49  @沙松河畔
11:22:45  北大荒,地广人稀,那里的农民耕种土地是按“晌”计算的,中国的粮仓啊!  -----------------------------  @沙松河畔
08:54:37  确实如此。但是冬天也不好过 太冷了  不要在向那里移民了,就地发动原住民,搞合作社,大机械化生产,就像老美一样,2%的农民种地除了自己消费,还能外销。冬天太冷很好解决,在海南岛买块地,冬天去度假。工人逐步采用雇佣制,你们是地主了,而且是大地主啊,还种地?  -----------------------------  雇人 还能赚钱,人家会给你好好干吗? 这可是到年底才知道收成,哪一步错了 都是无法修正的!
  雇人 还能赚钱,人家会给你好好干吗? 这可是到年底才知道收成,哪一步错了 都是无法修正的  兄弟,现阶段你是对的,我想未来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大分工,你有土地,大片的,然后又专业公司给你策划今年种什么,机械设备公司提供机械,种子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公司提供肥料,你所做的只是操起电话,叫专业的公司为你服务。为什么?土地,你的土地资源,面积、肥沃、机械化作业程度,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机械可以从南方到北方,土地你试试?当然只是个理想状态,但市场就是你有了需求或者是你把需求放入市场,那就会有人提供服务。  老实说,如果我是楼主那里的人,我就会放下我现在的一切,回家种地去!
  @沙松河畔
12:18:09  雇人 还能赚钱,人家会给你好好干吗? 这可是到年底才知道收成,哪一步错了 都是无法修正的  兄弟
,现阶段你是对的,我想未来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大分工,你有土地,大片的,然后又专业公司给你策划今年种什么,机械设备公司提供机械,种子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公司提供肥料,你所做的只是操起电话,叫专业的公司为你服务。为什么?土地,你的土地资源,面积、肥沃、机械化作业程度,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机械可以从南方到北......  -----------------------------  家里已经开始专业化种植了,家父已经在弄合作社了我也投资了,目前种植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粮价太低,
  我们种植的科学化程度以及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需要很累的体力劳动基本没有了!
  直播,这种地方我也要盖房 准备中!
  我要回家了!
  @秋风广恩德
15:22:52  直播,这种地方我也要盖房 准备中!  -----------------------------  希望国家多给一些补贴
  顶起来啊啊
  兄弟 ,现阶段你是对的,我想未来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大分工,你有土地,大片的,然后又专业公司给你策划今年种什么,机械设备公司提供机械,种子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公司提供肥料,你所做的只是操起电话,叫专业的公司为你服务。为什么?土地,你的土地资源,面积、肥沃、机械化作业程度,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机械可以从南方到北......
  希望大家看看啊
  农村要加油啊
  真的美,以后有条件我也要去。
    2016年第一个朋友去考察
  东山村蜂蜜和金莲花已经可以网购,这里地处偏远,单独发货实为不便。  所有销售工作交给“我是耕夫”  感谢其不远万里前来考察,对这里的环境和产品大为赞赏 考察记          
  各位都支持一下呗
  上不去了呗
      
  @秋风广恩德
09:25:55  兄弟 ,现阶段你是对的,我想未来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大分工,你有土地,大片的,然后又专业公司给你策划今年种什么,机械设备公司提供机械,种子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公司提供肥料,你所做的只是操起电话,叫专业的公司为你服务。为什么?土地,你的土地资源,面积、肥沃、机械化作业程度,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机械可以从南方到北......  -----------------------------  谢谢支持
                                    
  手机拍摄也有美景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的县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