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改规则和售动车票退票意外险险有什么区别(机票)

香港(中国):+852-
境外:+86-21-
&&比如我买的机票是800,那我购买了退票险之后,退票的话可以退多少钱?
已解决问题:4006218
人贡献宝贵经验
比如我买的机票是800,那我购买了退票险之后,退票的话可以退多少钱?
全部回答(5)
按赞同数排序
亲,退票的手续费是不一样的,没有参考标准,你在自己订单查询退改规则,望采纳。
你好&在机票订单是有退票规则的,具体以上面的为准。望采纳~
您好,在机票订单哪里有退票规则的,您可以参考一下行程可根据您的喜好跟时间量身定制,您可以到我的主页逛逛,希望您能够采纳!
这个要看保险的理赔了哦,一般可赔偿机票退票损失金额的80[%],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0元,如果携程购买,可以联系携程具体咨询一下呢,呵呵,望能点击采纳~~
你好,您在购买机票的时候上面会有退改规则的您可以看一下哦,一般都是起飞前两小时前,起飞前两小时内收费标准不一样希望可以帮助你谢谢采纳
你可能想知道
特价门票?50
特价门票?25
比如我买的机票是800,那我购买了退票险之后,退票的话可以退多少钱?
我们找到了一个相同的答案,不能重复回答哦。
和问题无关、信息错误的回答会被隐藏。
这条回答是否对问题没有帮助?
温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温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温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温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浙江旅游攻略导航:温州移动端旅游快速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去啊打算对抗哪些机票行业“潜规则”?
在中国生活就像玩儿超级玛丽,你永远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坑儿等着你。大环境逼迫下,很多人被迫成为各种“专家”,然并卵,有些事你知道也解决不了。
不过好消息是,当一个行业积累了很多沉疴之后,新进入行业者就会试图改变这一切,进而推动整体行业服务水平的完善,比如近期去啊推出的一系列针对机票的“放心飞”措施。
超过85%的退票费?
我的一个朋友定了从深圳到上海的机票,返程时间有变之后需要改签,结果85%的退票费把他惊呆了,他花费1186元购买机票,退票费用高达1008元,只退一个零头。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他购买的不是一张机票,而是含有价值10万积分的旅游优惠券加一张机票的旅行套餐,而该旅行套餐出现更改或者退票时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
开头提到的那张飞机票,按照民航总局关于《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规定的退改签资费标准是,在航班规定出发时间两小时前退票收取10%的退票费,两小时以内要收取20%的退票费。
其中退票的差价,都贡献给机票销售代理商了。不仅如此,机票还分两种,一种针对团队的低价票,一种针对个人,票价相对高。而代理商可能以销售给个人的方式销售不能退改签的团队票,或者先买票,后组团,如果不成团,票就不出了,改成别的。
这些“不能说的秘密”在业内存在已久,而去啊“放心飞”这次决定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预订则出票(不拖延,不凑团),同时不销售“打包套餐”,完全按照民航总局的规定执行退改签政策。
这个规定除了不会出现这种高价退改签费用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退票险。
退货有保险,退票也有了。
鉴于之前很多机票代理公司那种“打包”售票,“团票卖给个人”的做法,保险公司一直无法涉足“退票险”这个领域,因为退不退,退多少,完全是代理商说了算。
只有完全按照民航总局规定,保险公司才可以去中航信进行信息验证,进而决定是否支出退票费用。
去啊完全按照民航总局的规定退改签,就可以引入保险公司,出现像退货险那样的退票保险。
目前,去啊“退票险”产品已经上线,购买保险以后,一张2000元的机票如果出20%的手续要消费者要损失400元,而退票险可以承担其中80%的费用,即320元,最后用户退机票实际支出是80元,这对于不确定自己行程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
听说去啊每天送1万份退票险,这个跟天猫是真像了,我在淘宝购物大部分退票险都是赠送的,是不是因为我不爱退货呢?
票退了,钱在哪儿?
买机票还有一个讨厌的问题,已经退票成功,但不知票款何时到账,到账也不提醒。于是在退票之后几天内可以随时查看账户。
去啊沿袭淘宝增加了“一键退”功能,根据用户支付宝+芝麻信用等基本信息来决定,评分比较高的用户可以实时退,就像在淘宝购物,退货款可以马上到账。
而接下来机票退款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就算征信分值暂时不够,去啊也把退票结算时间缩短到1天。即使是1天,去啊也需要垫钱的,因为航空公司费用返还是T+2。
还好去啊背靠支付宝,换家公司还真垫付不起这个钱,毕竟大家都想把钱搂自己家,而不是垫付给别人。
买个机票,卖个身份
我跟原来同事在一个代理公司订票之后,我的信息居然默认跟他绑定,之后好几年,只要我乘坐东航的飞机,他就会收到信息。要修改这个信息不能在电话里操作,只能去东航的柜台。
此外购票之后还经常收到骚扰电话,假的机票延误信息等,很多“图谋不轨”的人找上门,看有无机会行骗,感觉自己像个“肉鸡”被卖来卖去。
京华时报报道,连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的妻子谢杏芳也乘坐飞机留下个人信息,而被诈骗者盯上,被骗4.5万元,还好案件被警方侦破,骗子被判刑了,可惜更多人被骗的钱是追不回来的。
不去恶意揣测代理商不重视个人数据,甚至售卖个人数据什么的。仔细了解之后,根本原因还是数据过手的系统太多,任何一个纰漏都可能泄露。
机票从航空公司出来,要经过中航信,再到代理商,甚至再去销售机票的平台再走一遍,数据要过手三四个系统,最薄弱的就是代理商使用的系统。另外代理商管理也比较乱,数据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去啊这次的工具还是来自阿里系,那就是用小号。消费者买票之后,留下的信息是阿里小号,相当于一个加密,只有加入去啊“白名单”的公司,才能给消费者打电话,这样一来,骗子无法加入“白名单”,就无法骗到消费者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感叹就是去啊这次挺狠的,直接去戳破很多行业痛点,完全按照民航总局规定退改签,引进了保险公司的“退票险”;有钱、有征信,可以启动“一键退改”机制,别人短时期内无法做到;有阿里的小号做基础,才能对消费者个人数据加一层保险。
有了阿里系的数据、技术、金钱支撑,去啊可以把“填坑”这件事,做得更为彻底。换个词说是颠覆,也不为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去啊”新推放心飞 买了退票险八成损失阿里赔|阿里旅行|机票|退票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去啊”新推放心飞 买了退票险八成损失阿里赔
  本报记者 马焱
  你有过在线购买机票和退票的经历吗?不少人提到这个问题就气不打一处来。有时票面价几千元的机票若要退票,却只能退还几百元甚至更少,在这样的行业规则面前,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不过,今后这个问题或许有了解决方法。
  昨天,旅行·去啊发布在线机票平台服务标准“放心飞”,实现“航司标准退改签+‘退票险’保障损失+隐私护航”全覆盖体验的机票购买及售后服务。其中机票“退票险”对消费者退票损失的赔付达到80%。
  退票损失大隐私还被泄
  便宜了几十块服务却差了一截
  北京的张先生前不久在某OTA(在线旅行代理商)上购买了一张三亚飞北京的机票,花了2700元,要退票时却被OTA告知只能退100元,并不按照航空公司的退票规定执行。而在另一家OTA上,庞先生订购了一张从泸州飞往北京的机票后,立刻接到了准确提供自己信息的航班取消的诈骗短信。
  中国在线机票市场增长迅猛且早已是在线旅游业的重头。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14年在线机票市场交易规模达1930.7亿元,同比增长41.1%,占比达62.7%。在这样的大势下,机票行业亟需标准化。
  随着在线机票业的繁荣,消费者买票时对更低价格的追求已经日益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迅速升高的对服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馈,比起买到便宜20元钱的机票,他们更在意的是购买到机票后能否无忧出行,当有退票、改签等情况发生时,服务能不能保证。”阿里旅行战略副总裁及机票业务负责人周正说。
  自去年以来,不少OTA都因不规范操作被媒体曝光。这些问题源于灰色利益空间的存在,例如所谓机票套餐包装下的高额退票费博弈、不良商家出售消费者隐私信息、延迟退票费到账的时间等。
  与保险公司合作
  花96元可获赔至少640元
  像张先生那样遇到不良OTA真是亏大了,然而即便按照航空公司的规定进行退票,消费者还是要承担一笔不小的退票手续费。有了“放心飞”之后,这样的情况或许能有所改观。此次阿里旅行与保险公司合作,首创机票“退票险”,全线对齐航空公司退改签标准的同时,对消费者的退票损失赔付到80%。消费者“一键”即可提交申请退改签,系统自动按航空公司标准计算出退票费用。核算清楚后,阿里旅行立刻将退票费退还到其账户。
  钱江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航空公司现有标准,消费者退票需支付5~50%不等的退票费。张先生那张票面价格2700元的机票,即使按照航空公司标准(大多数航空公司普通仓位退票费执行20%的比例),他仍需要承担540元的退票费用。买了“退票险”后,张先生损失的这540元退票费,保险公司可支付432元,张先生自己仅需承担108元。
  暑假促销期间,阿里旅行每天10时开始赠送1万份“退票险”。机票退票手续费在0~200元的,保费金额为6元;手续费在201~400元的,保费金额为16元;手续费在401~800元的,保费金额为36元;手续费大于800元的,保费金额为96元。也就是说,最多花96元买“退票险”,可获退票费80%即640元以上的赔付。
  除了减少消费者的退票损失,阿里旅行还借助阿里通信的互联网创新——“阿里小号”为消费者的隐私护航。消费者在阿里旅行平台上预订机票填写手机号码后,后台即自动转换成一组临时号码,使商家看不到真实号码,避免了手机号和个人信息泄露。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网购机票退改签凭啥这么贵_网易新闻
网购机票退改签凭啥这么贵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很多人选择网购机票出行。但不少旅客投诉因退改签机票而被高收费,而且“退票不退款”现象也时有发生。那么多收的钱进了谁的口袋呢?
A网购退票费是标准的近5倍,消费者遭三类“霸王条款”
今年8月6日,家住成都的杜先生在手机去哪儿网APP上订了5张总价5420元的成都至广州的机票。不到一分钟后,杜先生发现机票始发城市填反了,于是分别致电首都航空、四川航空。客服人员表示,这五张票均可退改签,退票费用约为票面金额的10%即542元。
然而,杜先生在去哪儿网APP上操作了退票程序后,却一共被收了2489元退票手续费,占票面总金额的45.9%,是航空公司退改签标准的近5倍。
网购机票退票费为何这样高?对此,去哪儿网客服人员回复称,超出航空公司标准的退票费为代理商收取,“如果消费者不认可代理的退改签费率,去哪儿将按航空公司退改签规定退款”。
事实上,不少网购消费者在退改签费用上有此遭遇。
记者从重庆、上海等地的消保委了解到,网购机票投诉高发,退票纠纷主要存在三类情况:
一是代理商擅改客票退改签规则。在去哪儿网退款的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其预订了2015年7月厦门-广州的机票,由于日期差错马上要求改签日期,结果,1736元的票款仅退回燃油附加费及保险。联系航空公司才得知,这笔退票费绝大部分并不是航空公司收取的。
二是代理商假称出了票不退款,侵占乘客票款。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空港办了解到,有一些消费者预订机票后退票,去哪儿上的代理商称由于已经出票,无法退票,只能退税费和保险。但事后经向航空公司证实,其实并未出票。
三是代理商定期“梳理”其网上所售机票的情况,一旦发现没有乘机和即将到有效期的机票,就擅自向航空公司提出退票,并侵吞票款。
上海市民陈小姐说,她在某网上购买了一张上海浦东至深圳的机票,由于误机未能乘坐原订航班。事后,她向航空公司查询有关机票改签和退票规定时,发现该机票已被代理商利用她购票时所登记的信息退掉,退票款被侵吞。
B网购机票投诉争议明显增多,机票代理管理混乱
近年来,网购机票高额退票费饱受消费者诟病。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今年4月披露:2015年一季度,仅当地消保委共受理有关航空票务预订的投诉1286件,投诉主要集中于退改签费用过高。从消费者投诉情况看,八成以上的票务类投诉涉及票务代理服务,特别是因网上第三方卖家采购、代理销售机票失当而引发的消费争议明显增多。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法研究中心主任张起淮说,《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早已明确:旅客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24小时以内、两小时以前要求退票,收取客票价10%的退票费;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前两小时以内要求退票,收取客票价20%的退票费;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后要求退票,按误机处理。
既然退票规则早已明确,为何高收费投诉仍屡禁不止?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门槛低监管不足,机票代理商“一张板凳一根电话线”就能经营并可获得超高利润,部分第三方平台网站对旗下代理监管失范,综合导致了机票退改签市场混乱。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消费者超出航空公司标准缴纳的退票费实际被代理公司拿走了。一些消费者反映,很多机票代理公司挂靠资质运转形似“皮包公司”,甚至出现因“要退票找不到人”“退改签无门”而票款被侵吞的情形。
C多项法规政策为啥难禁网购机票代理乱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网购机票代理中介平台快速发展,去哪儿网等平台为众多机票中介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大大小小的机票代理再在这些知名大网站上卖机票。由于缺乏监督约束,此类“店中店”现象使高价退改签等现象多次发生。
张起淮指出,目前,我国与旅客机票销售及其退改签事宜相关的法规、政策多达9项,包括《关于坚决杜绝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违法加价销售行为的紧急通知》、《关于重申严格执行航空公司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航空客货销售代理市场的意见》等,但没能解决现实中机票代理纠纷频发状况。
旅客该如何维权?去哪儿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站作为旅游平台,本身不制定机票退改签标准,而是严格要求平台上的代理商按照航空公司的退改签规则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在购票后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去哪儿网协调解决。”
然而,在实际中旅客却屡遭维权无门。“网上第三方卖家代理、机票采购销售方面发生争议的问题尤为集中。”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说,网购机票代理商并非和消费者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往往也不在消费者所乘航班的始发地或到达城市,一旦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给维权带来困难。
张起淮认为,代理中介、销售网站平台等各层级的利益划分不清,是导致监管难、维权难的根本原因。航空公司作为合同规定的承运人,应对票务代理的售后服务进行约束,物价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要真正落实好退改签收费标准。“作为目前票务代理的批准、审批、成立机构,中航协应对目前这一市场的混乱现象开展集中治理。”
法律人士指出,网购机票退改签超标收费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航空公司信誉,旅客和航空公司均可向有“猫腻”的票务代理索赔。
“在互联网销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早在1985年1月制定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迫切需要重新修订、完善。”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等专家建议,尽快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消除航空票务代理的违规现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新华社电
本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恼人的机票:退改签费用高 代理商加价销售
  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如今足不出户,在家用手机、电脑浏览在线旅游平台,就能方便订票,还能享受低价优惠。不过说走就走,真的能走得了吗?最近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就收到很多乘客投诉,说自己在网上购票,却在值机时遇到诸多麻烦。在线旅游平台的背后,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猫腻,我们一起来看。   【退改签费用高 代理商加价销售】&     【问题一:退改签代价高】   记者在去哪儿平台购买了一张3月7日13:05分,从南京到北京的东航机票,套餐标注低价特惠,机票700元。随后记者又在东航官网订购同一航班,发现票价同为700元,看来所谓的&低价&只不过是个噱头。   不过仔细对比两张订单,就能发现不少问题:同样价格的两张机票,退改签规则却大相径庭:去哪儿网平台的机票,明确标注不可退改签。也就是说乘客一旦改签,全额票价将分文不退。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东航官方改签规则:   离站前2小时 30%变更手续费   离站2小时内 50%变更手续费   去哪儿平台退改签规则:   不可改期 不可签转   航空公司的退改签规则,难道代理商可以自由定义吗?记者打印行程单后,总算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乘客实际支付700元的机票,行程单上显示只有500元。那么,订单价格为何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呢?   再次核验行程单,就会发现原来代理商在舱位上动了手脚:官方票是经济舱Y舱,而代理商出票为Q舱。更令人咋舌的是,在去哪儿平台订单上,显示的却是X舱。这些舱位究竟是啥含义,售卖是否合法呢?   东方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表示,X舱是属于一个免票舱位,就是用积分或者兑换的优惠券。Q舱在以前的文件里面规定,它是联程优惠舱位,就是您必须要订两段行程,即从A点到B点,从B点到C点组成一个联程票,才能定这个Q舱。裸卖以前在官方渠道可销售Q舱的情况下,也是不单独卖的。   简单做个计算,除去保险和机建燃油费,乘客在去哪儿平台购买700元的机票,而实际上这张票只需向航空公司支付500元,代理从中就赚了200元差价。此外乘客还必须承担,退改签全额不退的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代理商其实最应该赚的是航空公司的代理费。代理商通过它的一些渠道和航空公司的内部关系,拿出来之后卖给散客,散客觉得便宜买了。但是出行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使用问题。其中的利润来源很大,像我们刚才说的降舱,它很有可能已经赚了你20%到30%的利润了。   【无法正常登机 积分票成潜规则】   【问题二:无法正常登机】   此外,一些乘客还反映,在旅游平台购买机票时,明明预定成功却无法正常登机。付先生去日本出差,在携程网上订购了从上海到东京,以及东京到北京的两张机票,可是在回国时却遇到了麻烦。   随后付先生向携程反映了问题,对方也承诺解决。然而好不容易换来的机票,却又是张日本人名下积分票。根据规定,只有持卡人的配偶子女才能使用积分,携程方面想让付先生冒用这个人的身份。   无独有偶,去年年底,李先生帮朋友在携程网上预定的境外机票,也出现了不能登机的尴尬情况。   预定的航班为何无法正常出行?原来其中也有&潜规则&。   业内人士表示,先通过一个手续费很低的渠道,把积分拿到了再用积分走航空公司的关系,把票换出来卖给旅客。最后这个票又变成钱。航空公司为了防止有不法的商人倒卖积分,做了一些使用条件的限制,旅客当然是不知情的。第三方平台如果允许代理商卖,平台就变成了帮凶。   【航班突然取消 没拿航权先卖票】   【问题三:航线突然取消】   除了在第三方旅游平台购票有风险,有时在官网预定也会掉入消费陷阱。去年12月4日,马女士在东航官网预定了日,上海直飞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机票。然而眼下只剩一个月,行程却突遭变故。   为此提前安排的假期和酒店全部泡汤。跟马女士一样,很多购买了这条航线机票的旅客,都已安排好当地的行程。   好端端的航班为何会被突然取消呢?记者查询发现,12月1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才公示东方航空公司对这条航线的申请,也就是说,东方航空公司在没有获得航线批准的情况下,就已经公开对外售票。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机票首先是决策周期很长的一个旅行。如果航空公司在拿到航权之后再来卖,它会损失很多的旅客。航空公司想降低自己的损失,提前做一个便宜的预售,等拿到航权,就可以开始飞了,这样卖票其实是不合规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票退票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