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论文,1000个点的利润靠谱吗

我是黑户!想办幸运卡靠谱的来!无前期费运的!靠谱的来!下一万的给5002万的给1000-不靠谱跑_百度知道
我是黑户!想办幸运卡靠谱的来!无前期费运的!靠谱的来!下一万的给5002万的给1000-不靠谱跑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押金300不然跑了找谁
你说不跑就不跑的?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一原标题:未来做什么更容易赚钱?来源 | 凯瑟琳大王作者 | 凯瑟琳大王01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做服装生意,因为没有能力接触更多的工厂,价格也谈不下来,所以第一批进来的服装已经压货,即将面临亏本的状况 。她说自己对于未来发展开始有些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势必要面临一场苦战。现在服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除了无数传统厂商在市场里转型搏杀之外,还有无数国外大牌挤破头皮想进中国市场,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网红大军,一个人坐拥百万千万粉丝大军,你们都知道的张大奕,2 个小时就可以卖出去 1000 万的销售额。服装行业里,有人卖性价比,有人卖品味,有人卖设计,有人卖梦想,各有各的优势和底盘。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新的商业模式在崛起,比如包月租衣,包月租包这种创业公司也越来越流行。除此之外,服装背后还面临着复杂的生产问题,要知道,很多大型公司都是被库存拖垮的,这个年代做生意,早已经不是单纯买卖就可以发财的年代了,拼的不仅有脑力、智商和经验,还有背景和你的前瞻性。现在做生意,不仅是做现在的生意,更要看准趋势做未来的生意。02前段时间作为职场导师参加了一场活动,跟我同行的还有普华永道等 500 强高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畅聊未来的职场计划,有个姑娘站起来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高级翻译。她刚说完,就有一名资深媒体高管语重心长地跟她说,翻译的工作在不久之后就会被机器人取代了,这个工作在未来是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在考虑事业的时候,要注意发展趋势的问题啊。姑娘悻悻然地坐下。你要知道,所有伟大的公司都需要顺应时代,我拿互联网行业举例:第一次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在 ,当年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的创建都是在那个时间段;第二次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在 ,那个阶段,携程上市,盛大上市,马云的阿里巴巴也紧接着 2007 年在香港上市;但是如果把这些伟大的公司换一个时间段,比如搜狐要是在 1990 年或者 2000 年创立,那可能这家公司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猛。你可能会说,伟大的公司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做不出伟大的公司,但实际上,只有伟大的公司才会大刀阔斧的招人,才会给到更加完善的薪酬体系与后勤保障,你一毕业就进入这些蓬勃向上的企业,你的个人发展也会随着公司和时代的发展而飞跃前进。还有你们现在正在看的微信公众号,从 2014 年起步开始,到如今,有多少人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崛起而改变命运?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无数传统媒体人恐怕还在拿着四位数的工资,在盛夏靠跑活动赚取车马费,而如今,功底深厚的传统媒体人们,因为微信公众号,动辄月入上万上十万甚至百万的大有人在。我们个人,终归都要在大时代中寻求更高的发展。03多年前我们用书信交流,如今我们用微信,有 FACETIME;多年前我们用铁门上锁,如今我们有智能家具,自动扫地,自动开门关门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在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到底如何抓住未来趋势来赚钱呢 ?一、与其当斜杠青年,不如在一个细微行业扎根,研究深入和透彻在现在的时代,在每一个细分行业的深耕都会成为你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细分行业,是指在大行业中不断分出来的小行业,比如教育产业中的你可以教大家学 PPT,我就认识一位大神,专注做 PPT,并且还出了一本关于如何做 PPT 的书,相关课程在网上就买了数十万,可以说是在这个行业里非常厉害了。同样的道理,你会插画、会针灸按摩,会什么都行,越细微越好,并且在这个细微行业至少扎根 1 万个小时,等到你真的在这个领域研究透彻,你会发现很多事业上的困境和瓶颈会迎刃而解。二、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今天你不学习,你就真的会被残酷的淘汰掉,也就在这两年之内,兴起了无数 AR 和 VR 的创业公司,还有这几年日益流行的无人机,3D 打印,以及技术,你不懂不要紧,这些高科技技术已经正在潜移默化深入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里去。你每天用的美图秀秀用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你给孩子买的玩具大多用的是 VR 和 AR 技术,科技的发展,时代的浪潮从未停止过前进。倘若你决定了要与自己的未来一拼到底,那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时刻带有学习的心态去看待这世界一切,不管你现在身处何地、何位,永远别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当你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被时代淘汰了。三、接受人生的起起落落徐小平老师曾经在国外洗过牌子,大红的明星赵丽颖曾经跑过 N 年龙套,风光无限的刘晓庆曾经入狱又再度回归江湖,直到现在再次站到演绎巅峰远嫁如意郎君。那些你所仰望的人,都和你一样经历着人生的潮涨潮落,没有任何人的一生可以风平浪静,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如同潮汐,起起落落很正常,有低谷就会有高峰,当你了解这一点规律,你就更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低谷。低谷时期,你可以迷茫,可以无措,可以焦虑也可以痛苦,但是唯一要记得是,不放弃前进,只要你持续往前走,哪怕慢一点,你都会慢慢获得力量,能够渐渐走出困境,重回人生巅峰。四、培养自己的商业敏感度除了千变一律的情感文,爆款电视剧,你更应该要做的是培养自己商业敏感度,你要知道这世界正在发生了什么。订阅一些资深的商业账号,跟不同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打交道,跟、创业者甚至微商都保持交流与对话,别怕自己是个小白,正因为是小白,你才会比别人成长的空间更大;适当参加一些创业培训班,认识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偶尔看不同创业者的朋友圈,也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渠道;学会失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在商业社会里摸爬滚打,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艺术家,但是,不适合不代表不可以尝试,你想做生意,有能力的条件下就去做生意,甭管你是写了个商业计划书,还是开一家小店,自己折腾一年胜过公司里打工十年,不怕失败,要学会在失败中获得成长与自我认知。学会顺应时代发展,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二原标题:未来做什么更容易赚钱?来源 | 凯瑟琳大王作者 | 凯瑟琳大王01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做服装生意,因为没有能力接触更多的工厂,价格也谈不下来,所以第一批进来的服装已经压货,即将面临亏本的状况 。她说自己对于未来发展开始有些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势必要面临一场苦战。现在服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除了无数传统厂商在市场里转型搏杀之外,还有无数国外大牌挤破头皮想进中国市场,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网红大军,一个人坐拥百万千万粉丝大军,你们都知道的张大奕,2 个小时就可以卖出去 1000 万的销售额。服装行业里,有人卖性价比,有人卖品味,有人卖设计,有人卖梦想,各有各的优势和底盘。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新的商业模式在崛起,比如包月租衣,包月租包这种创业公司也越来越流行。除此之外,服装背后还面临着复杂的生产问题,要知道,很多大型公司都是被库存拖垮的,这个年代做生意,早已经不是单纯买卖就可以发财的年代了,拼的不仅有脑力、智商和经验,还有背景和你的前瞻性。现在做生意,不仅是做现在的生意,更要看准趋势做未来的生意。02前段时间作为职场导师参加了一场活动,跟我同行的还有普华永道合伙人等 500 强高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畅聊未来的职场计划,有个姑娘站起来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高级翻译。她刚说完,就有一名资深媒体高管语重心长地跟她说,翻译的工作在不久之后就会被机器人取代了,这个工作在未来是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在考虑事业的时候,要注意发展趋势的问题啊。姑娘悻悻然地坐下。你要知道,所有伟大的公司都需要顺应时代,我拿互联网行业举例:第一次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在 ,当年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的创建都是在那个时间段;第二次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在 ,那个阶段,携程上市,盛大上市,马云的阿里巴巴也紧接着 2007 年在香港上市;但是如果把这些伟大的公司换一个时间段,比如搜狐要是在 1990 年或者 2000 年创立,那可能这家公司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猛。你可能会说,伟大的公司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做不出伟大的公司,但实际上,只有伟大的公司才会大刀阔斧的招人,才会给到更加完善的薪酬体系与后勤保障,你一毕业就进入这些蓬勃向上的企业,你的个人发展也会随着公司和时代的发展而飞跃前进。还有你们现在正在看的微信公众号,从 2014 年起步开始,到如今,有多少人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崛起而改变命运?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无数传统媒体人恐怕还在拿着四位数的工资,在盛夏靠跑活动赚取车马费,而如今,功底深厚的传统媒体人们,因为微信公众号,动辄月入上万上十万甚至百万的大有人在。我们个人,终归都要在大时代中寻求更高的发展。03多年前我们用书信交流,如今我们用微信,有 FACETIME;多年前我们用铁门上锁,如今我们有智能家具,自动扫地,自动开门关门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在现在这个年代,我们到底如何抓住未来趋势来赚钱呢 ?一、与其当斜杠青年,不如在一个细微行业扎根,研究深入和透彻在现在的时代,在每一个细分行业的深耕都会成为你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细分行业,是指在大行业中不断分出来的小行业,比如教育产业中的你可以教大家学 PPT,我就认识一位大神,专注做 PPT,并且还出了一本关于如何做 PPT 的书,相关课程在网上就买了数十万,可以说是在这个行业里非常厉害了。同样的道理,你会插画、会针灸按摩,会什么都行,越细微越好,并且在这个细微行业至少扎根 1 万个小时,等到你真的在这个领域研究透彻,你会发现很多事业上的困境和瓶颈会迎刃而解。二、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今天你不学习,你就真的会被残酷的淘汰掉,也就在这两年之内,兴起了无数 AR 和 VR 的创业公司,还有这几年日益流行的无人机,3D 打印,以及人脸识别技术,你不懂不要紧,这些高科技技术已经正在潜移默化深入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里去。你每天用的美图秀秀用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你给孩子买的玩具大多用的是 VR 和 AR 技术,科技的发展,时代的浪潮从未停止过前进。倘若你决定了要与自己的未来一拼到底,那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时刻带有学习的心态去看待这世界一切,不管你现在身处何地、何位,永远别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当你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被时代淘汰了。三、接受人生的起起落落著名人徐小平老师曾经在国外洗过牌子,大红的明星赵丽颖曾经跑过 N 年龙套,风光无限的刘晓庆曾经入狱又再度回归江湖,直到现在再次站到演绎巅峰远嫁如意郎君。那些你所仰望的人,都和你一样经历着人生的潮涨潮落,没有任何人的一生可以风平浪静,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如同潮汐,起起落落很正常,有低谷就会有高峰,当你了解这一点规律,你就更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低谷。低谷时期,你可以迷茫,可以无措,可以焦虑也可以痛苦,但是唯一要记得是,不放弃前进,只要你持续往前走,哪怕慢一点,你都会慢慢获得力量,能够渐渐走出困境,重回人生巅峰。四、培养自己的商业敏感度除了千变一律的情感文,爆款电视剧,你更应该要做的是培养自己商业敏感度,你要知道这世界正在发生了什么。订阅一些资深的商业账号,跟不同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打交道,跟投资人、创业者甚至微商都保持交流与对话,别怕自己是个小白,正因为是小白,你才会比别人成长的空间更大;适当参加一些创业培训班,认识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偶尔看不同创业者的朋友圈,也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渠道;学会失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在商业社会里摸爬滚打,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艺术家,但是,不适合不代表不可以尝试,你想做生意,有能力的条件下就去做生意,甭管你是写了个商业计划书,还是开一家小店,自己折腾一年胜过公司里打工十年,不怕失败,要学会在失败中获得成长与自我认知。学会顺应时代发展,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三俞敏洪“有些项目一看就知道到底怎么样”,历经24年,俞敏洪先生经历了创业路上的种种磨难。丰富的经历,让他对早期项目有着异于常人的直觉。中国合伙人的故事虽然广为人知,但我们发现,实际生活中创业者还是会在“同一颗石头”上绊倒。直抵创业内核,相信俞敏洪先生的经验会对朋友们有所帮助。不要伪创新、伪创业我觉得现在的创业大环境有一定的误导性。我最近碰到很多不靠谱的创业者,说不好听的,有的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还在创业。异想天开的人特别的多,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就要创业的这种人也很多,或者拿着商业计划书缠着你就想骗钱的人也有一堆。你想,我们这些人又不是眼睛瞎的,哪能随便给你钱啊,所以一百份商业计划书99份基本都被拒掉。现在的创业者,有一点点想法,就可以要几个亿的估值给你看。现在很多所谓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我看来都是伪创新。理由非常简单的,他实际上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原有商业模式去中间化,搞流量,然后再找商业模式。这点事大家都会。都是做培训机构,都是弄个地方开班就可以,为什么新东方能做到现在,和我同期的一些人还是几个班规模,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最后拼的是人,他调动资源的能力、速度。人生总要有几次全身心投入的机会,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体会人生。我鼓励大家去创业,但是不鼓励大家盲目创业。我比较主张创业人士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再去创业。大学还没毕业或者刚毕业就去创业,失败率会高很多。工作几年之后,有了一定经验和成熟的个性,与人相处比较圆润,对社会和想要创业的项目有相对透彻的了解,会更加容易成功一些。总而言之,创业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希望大家投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创业不要急功近利,你要知道,不管是每天24小时拼命地干,还是把自己干没了,有时候也不一定管用。过程可以加快,但是过程不能越过这件事情,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任何一个创业者把一个小公司自己慢慢地做大,做成大公司,可能会花几年甚至十几年。互联网时代来了,时间可以缩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可以缺失,也并不以为着你可以越过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你的创业路径,商业敏感性,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发现客户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公司结构治理能力,和世界上的经济资源,以及国内所有的资源接轨的能力,所有这些东西你都可以缩短,但是绝对不可能越过。比如我当初要跟政府接触,做新东方的时候,我从居委会的老太太开始,再到街道办事处再到海淀教育局,再到海淀区政府,我中间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我认识了所有可能给我支持的领导们。八年以后,我变成了海淀区政协委员,跟领导们讲话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创业者们,你们可能不需要,因为现在政府全力以赴支持创业了,只要你的公司估值超过了3亿、5亿人民币,可能海淀政协就来找你了,政府领导也来找你了,可能你只要两年时间,政府就能关注到。但是你跟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政府到底能为你这个公司做什么,并且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跟政府联合起来做好事,这件事情你是跨越不过去的。看到你们的状态,让我想起自己当初的创业状态。我们现在一讲创业,很多人首先讲的是创业意义以及创业跟人生意义的关系所在,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如果没有主导过——哪怕是一次——自己的生活,都是非常不合算的,我认为创业是主导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才能;主导自己的眼光;甚至主导自己生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过程。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如果不创业一定是不完整的,但创业是需要经验和准备的。有经验或者对于你的合伙人、商业模式、社会、政府有了相对的成熟度后,创业会更加容易取得成功。当然创业并不一定非要一次成功,我认为一次性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最后不见得能做多大,因为比较容易产生自我满足感,比如说我做新东方就是一次做成了,新东方培训班,最初只有13人,但是最后不知道怎么学生越来越多,我就一直做新东方到今天,当然不能算失败,但也不能算是顶级成功。这种成功让我固步自封,不再有机会用伤痛的心去摸索可能其实更加好的商业模式。要活下去、要有大市场大家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认为有两个要素很重要,第一是眼前你做的商业模式和眼前你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活下去;第二,你这个商业模式未来到底有怎样的大市场等着你。我现在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说不定能追马云一把,因为中国的教育领域是一个接近2万亿的市场,尽管没有中国的商品市场那么多,但它绝对是一个大市场,只不过教育市场的整合比开个淘宝店让大家上来买卖东西要更加难一点,因为教育更多的是个性化的选择。我的个人体会是,一旦你走上了创业这条道,你就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你最多就像一架飞机一样,难得检修一下自己,加点油,就得要再次冲上天空。我觉得现在还是个创业者,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一次次冲上天空。本来新东方上市后大家认为万事大吉了,结果教育模式在高科技的引领下不断改变,现在,在高科技引领教育的时代,新的创业者和新的投资不断涌入教育领域,最后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一家教育机构,用新的最符合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把新东方给颠覆了。尽管新东方现在每年还以30%的速度发展,要一百多亿的企业以30%的速度发展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即使这样,你依然发现,在现在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就有许多事情会被颠覆掉。像新东方这样的大机构是很难颠覆自己的,背后涉及到了4万员工的利益,你怎么能随便颠覆呢,所以我每天都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在新东方,要做颠覆性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那我就要反复地思考,在哪个领域进行颠覆既能保证新东方的发展,又能保证新东方能战胜未来竞争的对手。大家不要以为你们创业不容易,我们守业更加更加不容易。很多创业者喜欢谈情怀,我们可以谈情怀,但情怀一定是基于商业模式能够走通的前提之下,我也说了另外一句话:凡是不挣钱的所谓创业,都是耍流氓。你讲故事讲了半天,最后你连盈利的模式都没有摸索出来,还谈什么创业呢?能持续发展下去什么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第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你提供的东西是不是人们的真实需求,这很重要,如果不是真实需求,就会很麻烦。比如说三年前中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或者是中国整个商业领域都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就是所谓的。教育领域的O2O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越过培训机构,把家长和老师对接起来。老师上平台,家长、学生上平台,家长、学生上平台找老师,老师在平台上找学生,两边进行对接,最后确定老师到家里来上课。这件事情是不是会有一定的需求?是有一定需求,但是不是大量家长的刚需?最后的结果发现,这种平台现存的几乎没有几家了,而且存在下来的几家也非常艰苦卓绝,因为尽管有需求,但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商业模式的长久运营。不要一想到一个商业模式,就立即行动。一定要深刻了解你的客户是不是有这个需求,是刚需还是非刚需。有一个创业者找我来谈,面对大学生这么一个大市场怎么做,他想做一个大学生的迷茫市场,这边是一帮很成熟的商业人才,那边是迷茫的大学生,上来进行交流,大学生付费,寻找这些人士进行咨询。后来我说这个模式需要谨慎对待,因为我跟大学生打了20年交道,非常明确不论穷富,大学生愿意在哪花钱,不愿意在哪花钱。我们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想好这件事情不管是拐弯赚钱还是直接赚钱,到底是不是客户最需要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创业的时候,所有的资源是不是能支持创业持续发展下去。创业中间有一段时间处于亏钱的状态没有问题,但最怕的是一直亏下去,又没有资源来衔接,比如说你的商业模式,如果经过了翻来覆去的认证以后,还是没有任何人愿意给你投资,你就要稍微谨慎一点,一定要反复就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甚至包括团队组建,不断琢磨、变革、升级,直到最后能够打通资源。第三,一定要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有威望的创业者。团队可以吵架,但是你作为创始人,到关键时刻,就是要说一不二的,你不能对公司失控,创业者想要把创业项目做长久,一开始就要树立创业者的绝对权威,我可以跟你讨论,我可以跟你商量,团队甚至可以一起打打闹闹,利益分配的时候我可以大度,但公司一定要有明确的主导人。当然你怎么样让你的重要团队成员跟你共同奋斗,一起进行利益上的分割变化,满足大家的愿望,最后还能在你的带领下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就全靠你这位创业者的综合领导力。我觉得,创业的过程是我们一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有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教都教不会的,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我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创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一个极其锻炼你才能的事情。如果说我当时没出来创业还在北大,现在是一个北大的教授,我觉得我各方面的综合才能都会比现在差很多。因为创业,你天天在外打拼,天天跟你的合伙人打交道,各种合作、各种利益纠纷、各种平衡、各种新的人才发现、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对外竞争对手的恶狠狠,对内合作伙伴的各种渴望,都需要你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创业的过程是我们一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还有的创业者失败,是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不顾一切的投入,根本不给自己留后路。最后发现钱投进去了,结果模式才长出了一个芽,再去融资的时候,对方说你的数据都没出来,我怎么给你投资?创业者回答你再给我钱,我就把数据做出来了。可是人家不给你钱了,你会发现连数据都没做出来,已经投入了好几百万,最后连个demo都没有,无法让投资人相信给了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合伙人靠谱、CEO靠谱我觉得,合伙人不是找的,是碰的。中国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几个同学朋友一起创业,但将来公司散架的可能性比其他公司大很多,因为一开始是一帮朋友做事,到最后很难界定谁是公司核心。如果是这种情况,必须快速界定合伙人的主次关系。第二种是一个人先想了方法,然后找人,形成团队。这种的团队相对稳定,最初的那个人如果具备能力,就是团队核心。第三种就是新东方模式,一个人先做了几年,再找合伙人,但现在的互联网速度已经不允许这样的节奏了。现在找合伙人可能难度更大,原来可以找能力单一的人,现在必须找在技术、市场、营销方面各自有专长的人。现在创业者年龄都很小,处理人事关系的经验很弱,所以很容易使合伙人散伙,这种情况很多。创始人是这样,我觉得创始人本身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领袖型人物。领袖型人物是慢慢锻炼出来的,创业伊始你的公司可能只有几个人,像新东方起步时就只有两三个人,经过逐步的磨炼才慢慢发展到现在的四五万人。但创业初期创始人就必须具备领袖特质,包括强大的决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和对项目及商业模式的透彻研究。创业过程中与投资人谈判,与政府去交涉等等都需要有人去做。所以,创业成功的人通常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综合性能力比较强的人,他能够整合领域的专家为自己所用。这一点与国外还有些区别,你可以看到不管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马克·扎克伯格,他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自己本身就是科学家。另外,国外的人事关系、社会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而在中国通常能够用人并将社会资源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把创业做起来。比如说马云,他不是互联网出身,但是做了很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中国现在也正在逐渐的往专家型企业发展,中国就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专家,比如说马化腾和李彦宏,他们都是技术出身。也就是说,这些专家本身也具备非常好的综合基础,以及商业模式的设计能力,这是我们未来创业需要关注的。我是 2006 年新东方上市后,才算真正被称作 CEO ,之前大家都叫我校长。我 CEO 当了十年半,创始人当了十几年,现在是洪泰的创始合伙人,加上新东方的董事长身份,谈谈对 CEO 的感觉,我还是能谈出一点来的。CEO 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一是专业的能力,二是潜在能力。这跟读书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与你抓取信息的能力有关系。这两种能力是做生意特别重要的特征。比如我从北大出来之后,很多人怀疑做外语培训有没有市场。我在北大当了 6 年的老师,也给培训班上过课,我知道这件事可以做。这个判断不仅仅是要读几百本书,很多人读了几千本书,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已。作为CEO,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势和个人能力来决定做什么事情。每个人对自己的势能是有判断的,比如说马云他对自己的势能判断是非常高的。所以,他召集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凑了 50 万人民币时,他就已经说我们能做成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对自己有期许很重要,但如果这个期许和你的势能不符合就会有问题。做CEO时最重要的,是为团队在不确定中间寻找确定的路径。其实,商业的路径从来都没有确定过。最新出版的《腾讯传》透露,马化腾无数次想把腾讯卖掉。腾讯之所以能活下来,主要靠着当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SP战略,每年收几千万的收入。等到这个钱快没有的时候,腾讯马上就要陷入困境了,突然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他们发现卖游戏道具,甚至是卖面孔都可以卖出钱。腾讯能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把手在整个过程中间一直给团队一种感觉,即我们的团队是有前途的。这是在不确定中间给员工确定性。CEO 在不确定的商业模式和不断变革的商业模式中,始终能给团队信心,这点很重要。两年前,我也对新东方做了改变,改革了片面追求收入的考核体系,而是回到教育效果,回到老师素质提升上。很多人跟我说,这样我们的收入会急剧下降,最后公司会垮掉。我说我是 CEO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新东方除了听我的没别的选择,凡是不听我的,交完辞职报告以后可以离开。关键时刻必须要有这样的担当才能把CEO当好。结果大家看到了,新东方过去两年的股价一直在往上走。我们 CEO 可能也会面临项羽败走乌江的状况,但是你走到乌江之前必须要考虑到能不能把范曾留住,能不能把韩信从刘邦的身边拉过来。范曾对项羽那么忠诚,最后被刘邦离间了几句,就把他赶走了。1平衡机制特别重要项羽为什么没有做好?第一,利益分配不对,功劳是自己的,错误是部下的,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有团队。第二,自己拍脑袋,不让团队参与。刘邦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团队参与的。他是领袖,他做决策,但他会让团队参与。有一个细节,韩信借军功让刘邦封他为“假王”,刘邦是不愿意的,但被张良踩了一脚,立刻变成了假意说“要封王就封真王”。他跟团队的配合就是这么快。真正的领导就是变色龙,坚持往胜利走的前提下一定要关照团队成员。2对时间和资源的最佳把控什么时候融资,什么时候对接政府资源,什么时候用什么人,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对 Timing 的把握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对,就会错失良机。包括投资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投资虚拟现实,但是现在是不是最佳的投资?该怎么投?其实是特别考验我们的头脑和智慧。如果你投得过早,第一批公司都死掉了,第二批公司起来的时候你不,最后可能第二批公司都变成了大公司。这样的情况很多。有一段时间新东方有人提出来说要做最大的线上课程,我没有做,因为我知道做了以后会把新东方拖死。但现在,我投了 10 到 15 亿在线上课程。决策对不对没有客观的指标,没有人告诉你现在投,一定能够成功,鬼才知道,就你知道。就像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不会带领大家当皇帝,最后时机到了就果断下决定。3确立创新、开放的系统和结构的颠覆能力一般来说,这是针对后期做的比较大的公司。比如新东方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两个问题,我这位董事长考虑最多的是这两条。很多员工大部分工作了 5 年以上,每年工资涨 40% 不好做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你的创新和颠覆能力非常重要。这个我们以后会有机会不断探讨。>> THE END <<?来源|品途资本论提示: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小金(微信:jinfuzi-wx)删除,谢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斧子立场,仅供读者参考,不要盲目投资哦。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新人专享百万↓ ↓《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四如果你有接触过温州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是一群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人,他们的经商能力能让你叹为观止。那么温州人真的这么会赚钱吗?一:温州人没有经商传统其实历史上的温州,比较发达的还是宗教行业,它们并没有经商传统,而很多宗教信仰几乎不提倡经商。如果从文化传承上讲,温州更应该是一个以文化发达而闻名的地区。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最会做生意的是宁波人,而那时候的温州人,并谈不上会做生意。温州人喜欢说“挣钱是因为以前穷怕了”。而历史上的温州,其实不算很穷,在战争时期,温州曾差点被当作战场,而得不到政府的投资。不过温州的医学院还是保留得蛮好的,当地的医学发展也是不错的。据说当时因为打仗需要很多医护人员,所以温州的三甲医院还是比较多,医学院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其他的经济反而落后了。所以,温州就只有变得很穷了。二:人因为穷才会思变温州人第一次闻到金钱的血腥味,起源于1976年,那时候他们到处收购,跟日本人台湾人换走私货,当时中国的80%走私货是从温州进来的。温州和闽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圈,在政府打压走私后,许多走私贩子金盆洗手,开始做生意,比如鞋子、服装。所以说,他们的经商精神,起源于1976年。给温州带来勇敢的商业基因是走私!在战争时期的温州,生活也是挺艰辛的,那时候他们想要创业,也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因为机会都给了北上广深。而当温州富裕起来后,老板们也会移居外地,到外地做更大的企业。到最后,只会让温州成为一座留守空城,温州的商人,在世界各地奔波。他们并不是特别善于经商,只是生存困难,被迫去挣钱。三:温州人信仰追求温州的传统科举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里面真的没有丝毫商业气息。在以前,商人地位也许不高,即使是今天,温州商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比如说温州人很少知道唯品会的几个创始人都是温州人。也很少有人关心与马云一起创业的阿里巴巴的第二把手是温州人。有钱的老板那么多,谁惦记你们呢。在温州的民间文化里,即使现在,也不是很重商。很多商人指望下一代当个公务员,或者搞学问,而不是经商发大财。有钱人会让孩子学才艺,出国留学,却很少从小教育他。所以,即使是今天,到处是温州商人的时代,温州人也没觉得一个大商人算什么伟大人物。所以,温州真的没有什么重商的文化基因。四:温州人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个人有一种成功模式,其他人可以拷贝跟进,这样可以迅速占据一个垂直领域。温州人的熟人社会让温州人不容易背叛群体,一旦失去关系网的信任,就没有机会。温州独特的语言文化,独特的熟人关系网,在对外方面有优势。比如你在某个城市的电器店买开关电器气动元件,如果店主是温州人,你直接跟他说温州话,二话不说他就会给你底价,不会坑你。所有创业的温州人都很苦。温州没有足够土地,但是有一些人即使出门在外,还希望在家乡有。所以温州的房价曾经连续五年中国第一。温州人爱炒房不是偶然的。当温州人发现那些公共设施比温州好几十倍的大城市房价都比温州低,自然会觉得这些房子太便宜了,不投资都无法抑制。所以新一代的温州人,大部分都离开了温州。有些上幼儿园就随父母搬迁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有些到了小学就去大城市读书,还有一些读书到大学毕业或出国留学,回到温州的并不多。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浩小二有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特性,他们也都经历过自己的艰苦,才有了更好的明天。只有今天努力过了,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从今天起,你可以加入浩森,为你的明天积攒更多的财富。浩森,是一家,有着恒丰集团这样的背景,有严格的体系,最高达到12%,发展稳健。加入浩森金融,可以马上开启你的之路哦。文/浩森金融 互联网
图/摄图网↓点【阅读原文】报名活动,票数前10名得100元 ~2000元现金。《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五来 源 | 中国经营报 经营指数周刊这几年身边很多实体老板都说生意越来越难做,市场环境变化了,多少工厂倒闭了,多少门店关掉了。那问题来了,到底是生意难做了,还是做生意的人有问题了呢?有人说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大家都上网购物了,也有人说是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还有人说是因为成本不断上涨挤压利润快撑不下去了,更有人说是地方政府支持不够了,反正大家都有自己的解释去为自己找理由。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这次我们来聊聊中国的实体行业转型的问题,今天这套知识量很丰富,希望你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阅读,这套思维逻辑基本适用于大部分的行业。前面讲点理论做铺垫,后面重点讲传统制造业和传统门店。开始前我抛几个问题给你思考下:1、为什么有的工厂四处筹钱持入,而利润却越来越低,而有的工厂采购大量设备却不用花多少钱,效益还越来越好?2、为什么有的装饰公司业务一直发展不起来,而有的却可以免费给客户做装修,还年营业额上千万?3、为什么同样经营红酒,有的人苦苦寻找客户,而有的人几个月就借由红酒经营起一个年收入上千万的会所?这些问题我今天不说答案,你先思考思考原因,我们开始展开今天关于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生意难做的讨论。前阵子有篇报道,描述的是深圳华强北,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批发市场,如今一片萧条的样子。同时对比北京中关村,当年全国最大的电脑市场,如何从繁荣到凋零再到转型的过程。看完之后感触颇深,因为那些年我也走这些地方,看过他们的繁荣盛景,也见识过很多人在里面的暴富神话。▲因市场持续变化,再加上大整顿而落寞的华强北今天开篇,首先讲几个经济学概念:第一个是“投资效益递减规律”,资本的利润率随着增加而不断下降。不太好理解对不?简单来讲,一门生意好做,就会有很多人跟进投资,投资的人多了,市场一旦趋向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获得客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利润率会持续下降,投资的回报率逐步递减。同时介绍第一个重要概念:社会平均利润率。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利润的,这个阶段的行业平均利润率比较高,比如最早在中关村卖电脑的那群人,组装一台电脑的利润那是很高的,一台电脑卖几千上万元,帮别人装一台电脑最高可以赚几千块,随着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开始趋向饱和。最早在马路边派小卡片都能找到很多客户,现在投大量广告也未必有什么效果,对不对?客户获取成本变高了。现在呢,组装一台普通电脑一般就剩三四百块利润了,也就是说,组装电脑这门生意的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了,继续采用原有的方法对市场追加投资,对组装电脑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影响非常小,甚至还会挤压和降低利润。然后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开始崛起,这个行业开始发生萎缩,立刻趋向饱和。除了竞争激烈导致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信息和对称度变高了,交易过程的本质是基于双方,以及满足相互需求而产生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每个人对于产品的价值感知,大多数时候是基于心理需求以及经验出发,表现为对产品价格的心理认可。比如以前大家都觉得电脑是个高科技的东西,虽然那时候配件成本不低,但是大家可以购买和了解的渠道也不多,所以觉得一台电脑几千上万的价格很合理,这个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非常高,很多人都是由此发的家,就好像京东的刘强东,最早就是在中关村做光盘批发起家的。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加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各种配件的价格大家上网一查就有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所以大家就开始觉得,这摊生意原来的模式越来越用难做了,对不对?▲1999年刘强东的视频,在中关村卖VCD一般在行业的上升期,只要市场的需求红利足够大,大家都没什么感觉,一旦市场需求来到瓶颈期或者发生了变化,一直用传统模式经营的老板们,立刻就开始感受到压力了,这种情况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往往是在渠道上,然后沿着产业链的上游一路影响上去直到原材料,形成了一个产业的连锁反应。所以你可以看看北京中关村和深圳华强北过去十年的情况,再看看他们上游的连锁反应,也就能大致想象这几年整个电子产业发生的剧烈变化了。为什么往往上游工厂反应比较慢,其实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把控能力不足导致的,各种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企业在市场的变化中随波逐流,一旦业绩下滑,大家首先就会想着如何寻求更多的渠道和业务去保持原来的业绩,却不想其实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自己的企业如果模式不变,就会处在被淘汰的边缘直到倒闭。所以,首先一个必须要明确的观点是,实体行业剧烈变化的本质,与互联网没太大关系,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加速信息透明化和信息对称的这么一个渠道,让社会平均利润率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回归理性值,部分行业的暴利时代提早结束了。了解这两个经济学概念后,我们来看看中国当业的情况。资本的流向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资本永远是向着获利最快的领域流动。这两年来大量资本迅速流向房地产,把中国的房价抬到了一个普通人难以触达的高位,实际上背后体现的正是实体经济的迷茫。实体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升级革命,原有模式的社会平均利润率随着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大部分行业内的传统企业,在自身商业模式不升级的情况下,再持续追加的投资是否真的能力挽狂澜?还是只是抱有赌徒心态,给自己挖更大的坑?试想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企业还想和银行拿钱,银行肯放贷吗?所以越来越多人感觉钱难拿,生意难做,接着抱怨中国经济不行。人都是活在圈子里的,圈子的高度决定了自己的眼界,小区里的大妈抱怨肉越来越贵,感觉全中国民不聊生。传统企业的老板们抱怨自己的生意难做,感觉全中国经济随时要崩盘了。殊不知,其实是自己的认知决定了眼界,也决定了自己企业的上升空间。再看看中国房地产的这股疯狂劲,今年手里100万存款能买一套房子,明年买半套,到了后年买个厕所位,这个投资利润率远大于投资实业的回报,现在不买以后就得付出几倍的价钱买。大家就更加躁动不安了,手里有点钱都赶紧拿出来买房怕贬值,真正盼着地产泡沫破灭全是买不起房的穷人们。房子虽然刚需,但本质上能买房的还是那群人而已,随着房价的上涨,这个人群正在逐渐缩小,天花板显然是存在的。还是那句话,资本永远是向着获利最快的领域流动。这个现象的背后,正是中国实体行业的集体迷茫。这里我们拿出两个标志性行业来做分析,第一个是传统制造业,第二个是传统门店。我们知道在制造业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微笑曲线”,曲线的左边是研发,曲线的右边是渠道,中间最低点就是制造业,它代表的是低附加值、弱抗风险能力以及高劳动密集环节。▲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图示这里我举两位朋友的例子。朋友老张有家玩具加工厂,一直以配件加工的订单为主,以前生意很好做,订单一直应接不暇,规模逐年扩大,工厂机器每天不停歇,厂里有上百位工人日夜不停地赶货。突然从前几年开始,订单量逐年骤减,企业突然就变得游走在生存边缘,工厂有一半以上的设备闲置起来,工人也剩下了二三十人,还经常做做停停,那是现在的小孩子们不玩玩具了吗?朋友小李以前是玩具设计师,一直在大公司里担任设计总监,后来自己出来做了工作室,把设计出来的作品版权出售给原来的公司,等公司把产品做出来了,再重新拿授权回来进行销售。从一开始合作一家公司到合作十几家公司,后来老东家因为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倒闭了,而小李现在的生意却越做越大。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位朋友经营上的区别,中国的众多制造业长期处于这个曲线的最底端,一点风吹草动就惴惴不安,国外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迷茫期吗?肯定有!时代发展太快,消费升级迭代速度也太快,但是企业老板们缺乏合适的适应期去调整和升级自己的认知,这称为“认知升级速度”滞后,他们还没从过去那个暴力赚钱节奏下缓过来,更没法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发展方向。前年我与一位经营传统工厂的企业家朋友在聊天,建议他引进一套更先进的经营模式,不然这个行业可能很快就有危机,他答复是,这个行业大家都这样干,而且现在订单都生产不完,哪有时间去想其他。没到那个时候大家都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结果两年后这个行业里倒闭了一大半企业。他这句话在当时没什么问题,但是它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正是产业链上游工厂对终端市场的反应滞后性。比尔·盖茨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人们经常高估两年能发生的变化,却往往低估五年能发生的变化。低端制造环节一直向着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而成本红利的消失,则直接导致了众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传统制造企业的集体迷茫,其实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这群跟不上时代的人该被淘汰了。那第二个我们说传统门店,同样的也是存在“认知升级速度”的问题,线下门店作为传统流通渠道的最终载体,也就是最接近终端消费者的下游,曾经具备极其强势的话语权,如今我们却经常看到很多大牌关店潮的新闻,各种实体店老板们都在说生意难做,是不是实体店已经不行了?这两年特别是微商们非常喜欢拿这个说事,一直炒作说线下实体店不行了,以后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这里我没有任何贬低微商这个职业的意思,只是不认同这种不切实际的宣传。实体店的大量倒闭跟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刚才我们提到了信息透明度和对称度的问题,以前很多实体店其实主要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社会平均利润率较高的时期大把大把地赚取利润。但是这种门店的存在价值不具备独特性,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信息透明度和对称度的变化,这部分不具备实际竞争力的门店也就迅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这里有个重要的概念你必须要先清楚,无论是独立网站,还是淘宝天猫店,抑或是实体门店,本质都是“用于购买客户流量,并实现销售转化和服务的场所”,为什么你要去开一家实体店,因为在线下你能在付出房租、物业、人力、市场成本之后,相当于买入线下的人流量,并在店内达成成交或服务。那你开一家网店的本质不是一样吗?你也要付出你的时间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最重要的还有购买流量的市场成本。▲这些指标放在门店是不是一样的?所以,互联网的本质只是一个渠道,他的本质和实体门店无异,只是一个“用于购买客户流量,并实现销售转化和服务的场所”,早期的实体门店和互联网一样,都具备有极大的流量成本红利,低廉的店租,较低的人力成本,大量的客流,再加上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让实体店的老板们赚到了第。然后随着流量获取成本的上涨,再加上可替代渠道(比如互联网的冲击),在没有提供额外附加价值,或者没有商业模式创新的情况下,自然渐渐丧失优势。早期的互联网同样具备有极大的,迅速冲击着相似度极高的实体门店,而如今的互联网渠道成本已经和实体门店越来越相似,高昂的客户获取成本居高不下。以我自己的操盘一个项目为例,十年前通过网上获取一个客户咨询的成本是5元,而现在获取一个客户咨询的成本是80-100元,甚至有时是几百元不等,几年时间翻了几十倍,但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由于我们一直根据市场调整和升级商业模式,所以依旧活得很健康。所以实体门店难做的本质你就看明白了,其实是那一类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提供附加价值的传统门店已经来到了面临淘汰的时期,这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举个服装行业的简单例子,服装门店主要分为品牌店和买手店两种,品牌店大家都很好理解,从ZARA到361度各种档次的品牌店,而典型的买手店就是你平时能看到的街边店或者设计师店,也是各种档次都有,甚至部分高端买手店比起绝大多数品牌店要牛逼得多。我们来分析一下买手店吧,为什么他们叫买手店,因为店里的商品大都是老板凭自己的眼光去挑选采购回来的,销售的商品都带有老板自己强烈的个人喜好。而这种店为什么能一直活得很好,正是因为其精准定位,老板自己的风格喜好其实正好覆盖了那一群喜好同类风格的客户,买手店提供的核心价值,正是为这些客户提供了一种非常棒的选品导购体验,再加上老板与客户之间通过多次沟通达成的默契和了解,甚至能记住每一位常客的名字和兴趣,这些都是一家网店很难提供到的。而无论互联网再怎么发达,人终究还是要出来活动的,只是部分行为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所以那些正在面临困境的传统门店老板们,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认知升级速度”跟不上,没有及时进行自我更新和学习,迟早就会惨遭淘汰,抱怨市场出了问题,抱怨中国经济出了问题,甚至说互联网破坏了实体经济,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谣言就会被无限放大。随着这些低端门店的逐步淘汰,我们也开始看到实体门店的升级方向,正在向“分布集中化,产品风格化,重度体验化,高度个性化”四个方向升级。特别是重度体验化,你看看目前商业综合体内主要的引流业态就可以理解,比如影院,餐饮,KTV,亲子等业态,为商业综合体带去了持续稳定的人流量,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合理布局,本质上是如何设计流量转化的运作思想。你想想看,这与互联网的流量思想是不是极其相似的?▲重度体验,浸入式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商业思想的本质是相同的,无论是线上和线下,更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和运作,你可以看到,实体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它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是对人们新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适应与自然淘汰。中国各个行业的的创业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高,部分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但是机会永远广泛存在。每一个新的产业背后都会产生大量的商业缝隙,每一个旧的行业背后都会有无数商业模式升级的可能性,只是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一直强调,鼓励创新,但不支持盲目的创业。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一直鼓励,像做实验一样创业,以快速试错为核心,以成功创业为目的的经营价值观。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困境其实并不是技术创新不足,更多的是商业模式上存在问题,是经营方式落后的问题,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以前我们知道很多汽车可以一键启动,但是基本没什么人会在单车上安装一键解锁的功能对不对,所以也不会有企业去生产和制作这样的产品。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突然爆发,不但老旧的自行车产业链从凋零到繁荣的华丽转型,同时背后还崛起了一个智能单车锁的新产业。那你认为,究竟是智能单车锁的发明创造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还是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推动了智能单车锁的发明呢?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生意不好做了?本质其实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升级,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死掉的都是该死的。不是生意不好做了,是你的商业模式该改变了。这几年来实体经济正在快速转型升级,特别是大量涌现的新商业模式,让我们见到了经营智慧的魅力,以及对技术创新形成的巨大推动。与此同时,我们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内部社群的互助运作的模式,持续帮助了很多企业进行商业模式重构升级,并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我们将以“让创业者用合适的方法做适合的事情,提高经营成功率”作为基本使命,以“帮助优秀项目模式创新渠道通达,帮助创业者匹配合适的项目成功经营”为愿景,构建起一个深度商业模式实验社群,践行着我们“像做实验一样去创业,以快速试错为核心,以成功创业为目的”的经营价值观。不是生意不好做了,是你早该改变了,没有一个企业的死亡是因为外部原因所致,摧毁一个企业的力量从来都是来自内部。心动了吗?赶紧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开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六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马东来源:混沌大学(ID:dfscx2014)本文已或者转载授权本文根据8月12日马东与壹心娱乐创始人杨思维在混沌讲堂的对话整理而成授课老师:马东 米未传媒创始人CEO我印象特别深。2012年年底,在一个咖啡馆里,爱奇艺创始人龚宇邀请我到爱奇艺入职。他说,咱们给你起个title吧,你叫“首席内容官”。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我所从事的行业,原来叫“内容”。在今天,“内容”这个词,仿佛已经界定得很清晰了。但,我们真的“清晰”吗?谁能告诉我,在你心中,什么叫“内容”?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内容经济是什么?结合我们做了四季《奇葩说》的心得,我今天在混沌大学想讨论一下内容经济这个话题。内容的本质:解决人心的焦虑本节要点内容本身没有边界。内容发自人心,本质是解决焦虑。消费升级是人心需求的升级,内容行业注定向好。“内容”这个事,很可能在5000年前就有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而内容,大约没有。我们今天再看山洞里史前的那些人在岩壁上画的画,依然那么好看,我们却画不出那样的古朴。在今天,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人写得出《红楼梦》,也没有人写得出李白的诗。但,这不妨碍我们用另外一种题材、方式,去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所以,内容没有先进与落后。当内容有力量直击人心的时候,它就有力量穿越时间,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这就是我理解的“内容的本质”。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发自于人心,也解决人内心的焦虑。内容,是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去探索物理世界。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往是通过内容去完成的。我特别喜欢做喜剧,比如《奇葩说》。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喜剧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通过它看到自己。看喜剧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因为,你看到的是荒诞、无奈、一些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戏剧效果和冲突。但最终,好的喜剧会让你在其中看到自己。我相信,很多理科出身的同学会在《生活大爆炸》里看到自己。我也相信,你在看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场景。你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有一个瞬间,可以在肖骁身上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是所有人)。今年的《奇葩说》第四季,飞飞是大王在现场说,婚礼其实就是一个庙会。这引起很多人的会心一哂。我觉得,如果在一阵笑声之后,你能够从中看到自己,你也就释放了自己;或者,你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生活当中荒诞与尴尬的自己。其实,悲剧也是同理。当我们看一个悲剧的时候,我们的悲悯是由内而生的,在它触动你的那个瞬间,也许就释放了某种焦虑。所以,内容是我们寻找自己的路径。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若对应历史的话,我觉得更多是像唐代。那是一个追求“世功”(累代功绩)的时代,唐三彩极其艳丽的撞色,很难说是归于心境。今天,我们商业扩张的目的是什么?也是获得资源,让自己的民族生活得更好。我们未来的下一个时代是什么?也可以对应到历史——宋代,也就是对文化最友好的时代。北宋是一个讲究心境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平淡:瓷器归于简约,颜色归于含蓄,像今天的日本。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日本旅游,喜欢一些日本产的日用品?这是我们心灵怎样的投射?那将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经历过世功和喧嚣,我们终将归于平静,终将因富裕而变得对物质有更高品位的需求。这,就叫做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不仅是市场行为、经济行为,更多是关乎人的内心需求变化造成的。我生于1968年。我的童年依然有饥饿、贫乏的记忆。我们的下一代,并不知道什么是饥馑之忧。他们没有所谓“贫乏”的概念,所以他们对钱的看法和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感受的“贫乏感”,在下一代人身上不会有了。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变化。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20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上一世代,其实就是古人。你为什么无法和父母沟通?你跟他有170年的差距,你怎么可能从本质上理解他的焦虑?你为什么无法和你的孩子沟通?因为你也是古人。因为他和你相差很多代。这个代际关系不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基础和对经济的感受决定的。为什么内容行业特别值得有志于此的创业者去更多关注?因为我们的下一个需求就建立在这里。我们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内容解决自己焦虑的需求是扎扎实实的市场。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头部内容:摸住时代的暗流本节要点头部内容的本质在于在最大程度上触达人心。内容产品,就是将个人焦虑泛化为大众焦虑,以内容形式去整合。好的产品在于将用户的潜在需求显性化。内容的创造,其实就是生发于创作者个人内心的感受。一个好的作品,标准大概只有一个: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在何种时间维度上,触达更多的人心。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焦虑。但并不是每个人解决焦虑的方式都是用生产内容去实现。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每个人生产的内容都可以解决别人的焦虑。也因此,才会出现所谓的“头部内容”、“优质内容”。内容是一个正金字塔。我们把它的底座叫作UGC(用户原创内容)。这部分内容面临的难题,往往是难得要领,也就是创作者同理心不够,移情能力不足,不能触达更多的人,只是释放了自己的苦恼而已。但是,能够触达更多人内心焦虑的东西,才是成为头部内容的种子。在归因于一个产品的成就时,我们会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匹配。但我们还可以更细致一些。所谓“天时”,不在于你在哪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寻找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尤其是你主要想打动的这个群体,他们共同关心或者潜在的共同焦虑是什么。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产品,解决的是人心的什么问题呢?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组织了一个公司叫米果文化,以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和周玄毅为创作核心。米果做了一个产品,叫《好好说话》。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因为马薇薇他们这些人,有长期关于如何说话的积累,关键是,他们有方法论。他们将“表达”这个事分成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个维度,用这五个层面去与别人沟通关于“说话”这件事。但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产品呢?我们要去看,社会是不是有这个需要。中国有一句老话,敏于行,讷于言。意思是,有什么事就去做,不要说。如果是我这一辈的家长,他们会告诉你,“信口开河”、“巧舌如簧”都不是什么好词;一个太会说话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但在今天这个社会,你会发现,事态已经完全改变了——表达何其重要。这是一个重视表达的社会,学会说话是一个大家共同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好好说话》这个产品卖得非常好。我们的付费用户超过25万,是我们已知音频产品当中的第一。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引领客户的需求,还是迎合客户的需求?其实在我看来是一回事。你迎合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是表面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呢?表面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而潜在的需求是说不出来的。用户都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他需要你的产品把他的需求显性化。如果我们用一条大河作比喻,所谓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于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条暗流。但这条暗流才是决定一条河能够起多大的波澜,能够走向哪里的重要力量。那条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点与焦虑。摸到它,是文化产品生产的核心。内容产品是一面镜子:把个人的焦虑泛化成大众共同焦虑当中对应的点,用一个内容形式去整合。我的创业合伙人牟頔来混沌创业营学习。她上完课回来就问我,我们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障碍?其实内容行业最大的“非连续性”困扰就是如何“连续性”地制造头部内容。我得有什么命,才能连续做出经典?我们不能说《奇葩说》连续做了四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一季,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季,导演组都蒙头大哭。我们现场所遇到的问题,后期所遇到的问题,策划和制作阶段遇到的问题,都让所有人经历过很难受、很难受的过程。每一季都如此。但是,这在我们看来,不经历这个就不对。你怎么可能特别轻松地、举手之劳地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呢?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奇葩说》每一季都是一个新节目。我们没有因为它是第二季,就觉得它应该遵循第一季所有的成功元素。第二季能够做成,恰恰是我们不停地考虑,这一季要在什么地方和上一季不一样。我们要评估这个风险,且对这个风险有足够大的承受能力。受众越觉得你这一点做得好,你越要变。因为,观众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你一成不变。尽管受众告诉你,《奇葩说》不要变,就坚持这样做。但从底层逻辑来说,他要的不是你对节目形态的坚持,而是持续让他保持同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新鲜感。所以,如果你不变,你就死定了。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的分泌,才是受众想要的。但是,受众并不能说出这样的需求。内容经济:一切回到生意的逻辑本节要点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内容,就是内容经济。让优秀内容创造者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头部内容公司的核心。好的内容产品的本质是好生意;好生意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如果一定要追溯《奇葩说》的起因,其实就是我和高晓松的一次喝酒。高晓松这个人,关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和你争论。他说,咱俩这样的人应该做一个“辩论”节目。我说,对啊。喝完酒第二天,我见到我创业合伙人牟頔,说:“咱们做一个辩论节目吧”。这就是《奇葩说》最初的所谓“灵光一现”。真正这个节目可以称其为“一个节目”的时候,是两周之后。牟頔和她领导的整个导演团队,拿出了一个PPT,对我说:“老头,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个PPT是我以前都没见过的,颜色特别绚丽。以前我见过的PPT都是试图把事写明白,而他们就是一些画。我一看,觉得很喜欢这个风格,还没看完就说:对,就这样开始吧。导演团队,其实是内容生产者,这是和内容创造者不同的两类人。所谓内容生产者,是组织生产者。而内容创造者,是内容的源头。《奇葩说》的转机,是我们碰到了好的内容创造者。以马薇薇、黄执中为首的整个辩手出身的团队,在辩论圈里沉浮多年,经过了很好的训练。当导演组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内容来源——任何一个屁大点的事,这些人都能津津有味地跟你谈两个小时,还没有结论。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我们碰到的另外一些内容创造者,就是肖骁、范湉湉这些妖精。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内容创造者——他们是先天的,不那样生活就会憋死。当我们做《奇葩来了》、《奇葩大会》这样的节目,把这些人通过海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关键是,我们觉得,可以用娱乐手段,以辩论的形式作出一个好看的娱乐节目。我们说过,内容的本质并没有不同。但是,在技术进步之后,呈现内容的手段更为多样,受众的眼界也扩大了。在过去的文本时代,我们是通过对字的阅读去体会对一个内容中的感受。在今天,我们更多愿意用图像、视频的方式去感受更多信息量。我们看精品影视剧时的感受会与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有本质不同吗?我觉得没有。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七季正在更新,据说单集成本可以达到1500万美金。它是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最初也许也是一个作者内心焦虑的释放。但,当它成为一个影像作品的时候,就需要太多的人、资金、技术,去完成那个能够给我们更多信息量的影像。也就是,需要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去完成。这就是内容经济。事实上,头部内容和头部内容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头部内容是一个内容结果,头部内容公司是一个公司形态,这两者互为前提。没有一个没干出过漂亮活的公司能成为一个头部内容公司。反过来说,头部内容公司也未必每个产品都是头部内容。但是,它生产头部内容的概率也许比别人高——内容产平台的厚度决定了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个内容生产平台,是不依赖于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它是一个讲求效率、方法论、流程和结构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发挥自己的作用。米未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个内容生产团队,到今天成为初具规模的内容公司。其逻辑就在于,我们更注重搭建这个内容生产平台,让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借我们的势,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我们希望自己能尽快长大、长厚,可以让我们拦截到更多有天赋的内容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合作方式,就是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像我们和姜思达合作,就是米未与他共同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逆溯。姜思达所有的项目都base在这个公司。而思达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只需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内容,我们负责搭接其他的事情。姜思达带领团队来做的《透明人》,现在是短视频领域内的流量第一。但本质上,如果《透明人》想继续往前走,怎样才能更好?还是要把它做成一个生意。我们之所以做米未小卖铺,做短视频项目,还要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的逻辑是生意。生意的逻辑是什么?是投入和产出,是将收益最大化,将成本最小化。而成本这一端的关节点在哪里?协同效应。我们为什么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做了《饭局的的诱惑》第一季后,就出现了很多APP游戏,还写着《饭局的诱惑》同款。我们去投诉。后来,他们来找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内容合作去推广IP。我们觉得可以,就一起谈。后来没谈拢,我们就自己做。用了48小时,我们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团队,然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产品,通过12期的《饭局狼人杀》直播,为这个产品导流。整个行业,很多人认为今天不能再做APP,因为APP的太高。但是我们通过一个直播,不仅降低了获客成本,同时也能把直播卖出去,让我们的获客成本变成正的。这就是协同效应,也就是成本的最小化。所以,整体来讲,米未做的事情都是一个生意逻辑。不是我们看着哪边新鲜就要去做,而是从生意角度,我们能做好哪些项目。结语:内容经济是三“时”生意:时代、时机、时间内容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意?第一,是时代的生意。今天,我们是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甚至是从来没有过的文化繁荣时代。我们有那么多人在生产、交换、使用信息,去丰富我们的生命。所以,这是一个美好的内容经济时代。第二,是时间的生意。我们常会用KPI、时间节点、项目的周期、投入产出比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去测量我们手中的内容项目。没办法,这是应该的。但内容经济可能对时间的要求会更长和宽松。如果迪士尼做一个动画片能用四年的时间,能投入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我们相信那就是我们的明天。第三,是时机的生意。也许错过了,再好也未必有那个爆炸点。《奇葩说》成功了。很多人给我们归因,说《奇葩说》提倡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价值观。其实,我并不敢说,在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明确的概念。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现场所有内容创造者本身的内容输出,再加上内容生产者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制作,才把它真正变成了一个娱乐产品。这个娱乐产品跟观众见面之后,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走向了自己独特的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我们事先设定的。所以,做节目的人一定要明白:节目是一个生物。你可以生下它,但它怎么长大,不一定是由节目生产者自己决定的。它是一个多种力量结合的产物,不可能完全在你的控制当中。“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经典,没有权威”。这句话,我很笃定。你在此时、此刻、此种环境遇到了合适的生产素材,产生了一个经典,那么,你命很好,运气很好。时过境迁,同样是这拨人,未必干得出来。一个人因为这件事做好了,你就觉得他下一件事也可以做好,这是误区。他做好了的概率可能比别人大,但他做折了的概率,也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这才是核心。内容是一个一个产生的,不要迷信权威。只有撅着屁股干,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只是有可能性。能不能真正干出来,是命,是运气。如果你没有那个命别抱怨,只是时机未到。本文首发于:混沌大学(ID:dfscx2014),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原标题:经营《奇葩说》,我对内容经济本质的3个判断 | 笔记观察君福利!合格一周年直播!点击下方!去直播间占前排吧!直播预告|824新规一周年,来听听业内人士分享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影响——广告——《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七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马东来源:混沌大学(ID:dfscx2014)本文已或者转载授权本文根据8月12日马东与壹心娱乐创始人杨思维在混沌讲堂的对话整理而成授课老师:马东 米未传媒创始人CEO我印象特别深。2012年年底,在一个咖啡馆里,爱奇艺创始人龚宇邀请我到爱奇艺入职。他说,咱们给你起个title吧,你叫“首席内容官”。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我所从事的行业,原来叫“内容”。在今天,“内容”这个词,仿佛已经界定得很清晰了。但,我们真的“清晰”吗?谁能告诉我,在你心中,什么叫“内容”?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内容经济是什么?结合我们做了四季《奇葩说》的心得,我今天在混沌大学想讨论一下内容经济这个话题。内容的本质:解决人心的焦虑本节要点内容本身没有边界。内容发自人心,本质是解决焦虑。消费升级是人心需求的升级,内容行业注定向好。“内容”这个事,很可能在5000年前就有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而内容,大约没有。我们今天再看山洞里史前的那些人在岩壁上画的画,依然那么好看,我们却画不出那样的古朴。在今天,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人写得出《红楼梦》,也没有人写得出李白的诗。但,这不妨碍我们用另外一种题材、方式,去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所以,内容没有先进与落后。当内容有力量直击人心的时候,它就有力量穿越时间,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这就是我理解的“内容的本质”。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发自于人心,也解决人内心的焦虑。内容,是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去探索物理世界。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往是通过内容去完成的。我特别喜欢做喜剧,比如《奇葩说》。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喜剧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通过它看到自己。看喜剧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因为,你看到的是荒诞、无奈、一些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戏剧效果和冲突。但最终,好的喜剧会让你在其中看到自己。我相信,很多理科出身的同学会在《生活大爆炸》里看到自己。我也相信,你在看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场景。你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有一个瞬间,可以在肖骁身上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是所有人)。今年的《奇葩说》第四季,飞飞是大王在现场说,婚礼其实就是一个庙会。这引起很多人的会心一哂。我觉得,如果在一阵笑声之后,你能够从中看到自己,你也就释放了自己;或者,你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生活当中荒诞与尴尬的自己。其实,悲剧也是同理。当我们看一个悲剧的时候,我们的悲悯是由内而生的,在它触动你的那个瞬间,也许就释放了某种焦虑。所以,内容是我们寻找自己的路径。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若对应历史的话,我觉得更多是像唐代。那是一个追求“世功”(累代功绩)的时代,唐三彩极其艳丽的撞色,很难说是归于心境。今天,我们商业扩张的目的是什么?也是获得资源,让自己的民族生活得更好。我们未来的下一个时代是什么?也可以对应到历史——宋代,也就是对文化最友好的时代。北宋是一个讲究心境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平淡:瓷器归于简约,颜色归于含蓄,像今天的日本。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日本旅游,喜欢一些日本产的日用品?这是我们心灵怎样的投射?那将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经历过世功和喧嚣,我们终将归于平静,终将因富裕而变得对物质有更高品位的需求。这,就叫做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不仅是市场行为、经济行为,更多是关乎人的内心需求变化造成的。我生于1968年。我的童年依然有饥饿、贫乏的记忆。我们的下一代,并不知道什么是饥馑之忧。他们没有所谓“贫乏”的概念,所以他们对钱的看法和我们是不同的。我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感受的“贫乏感”,在下一代人身上不会有了。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变化。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20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上一世代,其实就是古人。你为什么无法和父母沟通?你跟他有170年的差距,你怎么可能从本质上理解他的焦虑?你为什么无法和你的孩子沟通?因为你也是古人。因为他和你相差很多代。这个代际关系不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基础和对经济的感受决定的。为什么内容行业特别值得有志于此的创业者去更多关注?因为我们的下一个需求就建立在这里。我们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内容解决自己焦虑的需求是扎扎实实的市场。在未来的30—50年,我认为内容经济这条路是笃定向好的,毫无疑问。头部内容:摸住时代的暗流本节要点头部内容的本质在于在最大程度上触达人心。内容产品,就是将个人焦虑泛化为大众焦虑,以内容形式去整合。好的产品在于将用户的潜在需求显性化。内容的创造,其实就是生发于创作者个人内心的感受。一个好的作品,标准大概只有一个: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在何种时间维度上,触达更多的人心。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焦虑。但并不是每个人解决焦虑的方式都是用生产内容去实现。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每个人生产的内容都可以解决别人的焦虑。也因此,才会出现所谓的“头部内容”、“优质内容”。内容是一个正金字塔。我们把它的底座叫作UGC(用户原创内容)。这部分内容面临的难题,往往是难得要领,也就是创作者同理心不够,移情能力不足,不能触达更多的人,只是释放了自己的苦恼而已。但是,能够触达更多人内心焦虑的东西,才是成为头部内容的种子。在归因于一个产品的成就时,我们会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匹配。但我们还可以更细致一些。所谓“天时”,不在于你在哪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寻找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尤其是你主要想打动的这个群体,他们共同关心或者潜在的共同焦虑是什么。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产品,解决的是人心的什么问题呢?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组织了一个公司叫米果文化,以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和周玄毅为创作核心。米果做了一个产品,叫《好好说话》。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因为马薇薇他们这些人,有长期关于如何说话的积累,关键是,他们有方法论。他们将“表达”这个事分成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个维度,用这五个层面去与别人沟通关于“说话”这件事。但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产品呢?我们要去看,社会是不是有这个需要。中国有一句老话,敏于行,讷于言。意思是,有什么事就去做,不要说。如果是我这一辈的家长,他们会告诉你,“信口开河”、“巧舌如簧”都不是什么好词;一个太会说话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但在今天这个社会,你会发现,事态已经完全改变了——表达何其重要。这是一个重视表达的社会,学会说话是一个大家共同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好好说话》这个产品卖得非常好。我们的付费用户超过25万,是我们已知音频产品当中的第一。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引领客户的需求,还是迎合客户的需求?其实在我看来是一回事。你迎合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是表面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呢?表面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而潜在的需求是说不出来的。用户都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他需要你的产品把他的需求显性化。如果我们用一条大河作比喻,所谓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于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条暗流。但这条暗流才是决定一条河能够起多大的波澜,能够走向哪里的重要力量。那条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点与焦虑。摸到它,是文化产品生产的核心。内容产品是一面镜子:把个人的焦虑泛化成大众共同焦虑当中对应的点,用一个内容形式去整合。我的创业合伙人牟頔来混沌创业营学习。她上完课回来就问我,我们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障碍?其实内容行业最大的“非连续性”困扰就是如何“连续性”地制造头部内容。我得有什么命,才能连续做出经典?我们不能说《奇葩说》连续做了四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一季,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季,导演组都蒙头大哭。我们现场所遇到的问题,后期所遇到的问题,策划和制作阶段遇到的问题,都让所有人经历过很难受、很难受的过程。每一季都如此。但是,这在我们看来,不经历这个就不对。你怎么可能特别轻松地、举手之劳地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呢?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奇葩说》每一季都是一个新节目。我们没有因为它是第二季,就觉得它应该遵循第一季所有的成功元素。第二季能够做成,恰恰是我们不停地考虑,这一季要在什么地方和上一季不一样。我们要评估这个风险,且对这个风险有足够大的承受能力。受众越觉得你这一点做得好,你越要变。因为,观众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你一成不变。尽管受众告诉你,《奇葩说》不要变,就坚持这样做。但从底层逻辑来说,他要的不是你对节目形态的坚持,而是持续让他保持同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新鲜感。所以,如果你不变,你就死定了。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的分泌,才是受众想要的。但是,受众并不能说出这样的需求。内容经济:一切回到生意的逻辑本节要点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内容,就是内容经济。让优秀内容创造者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头部内容公司的核心。好的内容产品的本质是好生意;好生意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如果一定要追溯《奇葩说》的起因,其实就是我和高晓松的一次喝酒。高晓松这个人,关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和你争论。他说,咱俩这样的人应该做一个“辩论”节目。我说,对啊。喝完酒第二天,我见到我创业合伙人牟頔,说:“咱们做一个辩论节目吧”。这就是《奇葩说》最初的所谓“灵光一现”。真正这个节目可以称其为“一个节目”的时候,是两周之后。牟頔和她领导的整个导演团队,拿出了一个PPT,对我说:“老头,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个PPT是我以前都没见过的,颜色特别绚丽。以前我见过的PPT都是试图把事写明白,而他们就是一些画。我一看,觉得很喜欢这个风格,还没看完就说:对,就这样开始吧。导演团队,其实是内容生产者,这是和内容创造者不同的两类人。所谓内容生产者,是组织生产者。而内容创造者,是内容的源头。《奇葩说》的转机,是我们碰到了好的内容创造者。以马薇薇、黄执中为首的整个辩手出身的团队,在辩论圈里沉浮多年,经过了很好的训练。当导演组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内容来源——任何一个屁大点的事,这些人都能津津有味地跟你谈两个小时,还没有结论。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我们碰到的另外一些内容创造者,就是肖骁、范湉湉这些妖精。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内容创造者——他们是先天的,不那样生活就会憋死。当我们做《奇葩来了》、《奇葩大会》这样的节目,把这些人通过海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关键是,我们觉得,可以用娱乐手段,以辩论的形式作出一个好看的娱乐节目。我们说过,内容的本质并没有不同。但是,在技术进步之后,呈现内容的手段更为多样,受众的眼界也扩大了。在过去的文本时代,我们是通过对字的阅读去体会对一个内容中的感受。在今天,我们更多愿意用图像、视频的方式去感受更多信息量。我们看精品影视剧时的感受会与阅读长篇小说的感受有本质不同吗?我觉得没有。美剧《权利的游戏》第七季正在更新,据说单集成本可以达到1500万美金。它是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最初也许也是一个作者内心焦虑的释放。但,当它成为一个影像作品的时候,就需要太多的人、资金、技术,去完成那个能够给我们更多信息量的影像。也就是,需要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去完成。这就是内容经济。事实上,头部内容和头部内容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头部内容是一个内容结果,头部内容公司是一个公司形态,这两者互为前提。没有一个没干出过漂亮活的公司能成为一个头部内容公司。反过来说,头部内容公司也未必每个产品都是头部内容。但是,它生产头部内容的概率也许比别人高——内容产平台的厚度决定了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个内容生产平台,是不依赖于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它是一个讲求效率、方法论、流程和结构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发挥自己的作用。米未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个内容生产团队,到今天成为初具规模的内容公司。其逻辑就在于,我们更注重搭建这个内容生产平台,让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借我们的势,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我们希望自己能尽快长大、长厚,可以让我们拦截到更多有天赋的内容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合作方式,就是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像我们和姜思达合作,就是米未与他共同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逆溯。姜思达所有的项目都base在这个公司。而思达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只需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内容,我们负责搭接其他的事情。姜思达带领团队来做的《透明人》,现在是短视频领域内的流量第一。但本质上,如果《透明人》想继续往前走,怎样才能更好?还是要把它做成一个生意。我们之所以做米未小卖铺,做短视频项目,还要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的逻辑是生意。生意的逻辑是什么?是投入和产出,是将收益最大化,将成本最小化。而成本这一端的关节点在哪里?协同效应。我们为什么做《饭局狼人杀》APP?是因为我们做了《饭局的的诱惑》第一季后,就出现了很多APP游戏,还写着《饭局的诱惑》同款。我们去投诉。后来,他们来找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内容合作去推广IP。我们觉得可以,就一起谈。后来没谈拢,我们就自己做。用了48小时,我们建了一个技术产品团队,然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产品,通过12期的《饭局狼人杀》直播,为这个产品导流。整个行业,很多人认为今天不能再做APP,因为APP的获客成本太高。但是我们通过一个直播,不仅降低了获客成本,同时也能把直播卖出去,让我们的获客成本变成正的。这就是协同效应,也就是成本的最小化。所以,整体来讲,米未做的事情都是一个生意逻辑。不是我们看着哪边新鲜就要去做,而是从生意角度,我们能做好哪些项目。结语:内容经济是三“时”生意:时代、时机、时间内容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意?第一,是时代的生意。今天,我们是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甚至是从来没有过的文化繁荣时代。我们有那么多人在生产、交换、使用信息,去丰富我们的生命。所以,这是一个美好的内容经济时代。第二,是时间的生意。我们常会用KPI、时间节点、项目的周期、投入产出比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去测量我们手中的内容项目。没办法,这是应该的。但内容经济可能对时间的要求会更长和宽松。如果迪士尼做一个动画片能用四年的时间,能投入那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我们相信那就是我们的明天。第三,是时机的生意。也许错过了,再好也未必有那个爆炸点。《奇葩说》成功了。很多人给我们归因,说《奇葩说》提倡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价值观。其实,我并不敢说,在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明确的概念。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通过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现场所有内容创造者本身的内容输出,再加上内容生产者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制作,才把它真正变成了一个娱乐产品。这个娱乐产品跟观众见面之后,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走向了自己独特的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我们事先设定的。所以,做节目的人一定要明白:节目是一个生物。你可以生下它,但它怎么长大,不一定是由节目生产者自己决定的。它是一个多种力量结合的产物,不可能完全在你的控制当中。“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经典,没有权威”。这句话,我很笃定。你在此时、此刻、此种环境遇到了合适的生产素材,产生了一个经典,那么,你命很好,运气很好。时过境迁,同样是这拨人,未必干得出来。一个人因为这件事做好了,你就觉得他下一件事也可以做好,这是误区。他做好了的概率可能比别人大,但他做折了的概率,也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这才是核心。内容是一个一个产生的,不要迷信权威。只有撅着屁股干,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只是有可能性。能不能真正干出来,是命,是运气。如果你没有那个命别抱怨,只是时机未到。本文首发于:混沌大学(ID:dfscx2014),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原标题:经营《奇葩说》,我对内容经济本质的3个判断 | 笔记观察君福利!合格一周年直播!点击下方!去直播间占前排吧!直播预告|824新规一周年,来听听业内人士分享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影响——广告——《做未来的生意,你会越来越值钱!》 精选八所有真理,都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即使说上千万遍也没有自己动手做一次来得实在。有着强大商业分析能力的人,不可能光从书本上学到的,还得实践来检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商业分析能力的人呢?光靠读书,看帖子很难炼成,而且容易被误导。一个完全没创业过的人,读书的吸收效率是很低的。特别在畅销书横行的时代,“饥饿营销”“网红经济”“病毒传播”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商业新手很容易被绕晕掉。一些畅销书作家为了卖书和卖个人品牌,夸大了他观点的能量。我在下面会举具体例子说明。如果你很想知道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那么我就先给你书单。“今天看到一些人,能从一个产品的外包装,分析出这个设计背后所涉及的供应链。产品的外包装是一项很成熟的工艺,外包装常见的材质无非是牛皮纸、PET//PE、NY/PE等,找几家外包装定制厂家老板聊一聊就知道了。你可以读一读《一只iPhone的全球旅行》,详细讲了手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的过程。“从一个货架的摆放设计,从利润率、消费率、人流量的角度分析出这样做的原因。”人类开超市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的,老外在货架拜访上做了大量研究,帕科·昂德希尔写过一本书叫《顾客为什么买》,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购物中心、杂货店跟踪观察购物者,分析购买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博弈关系,花费20年时间研究卖场环境如何布置。宝洁也盖了实验室型的超市来研究顾客的购买行为,这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从一款彩虹糖果上,分析为什么只设计有5种味道,为什么偏偏选这5种。”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位商业人士曾经卖过 18 种口味的彩虹糖,监测过各款口味的销售数据,并且做过深入的消费者调研,他会很清晰地知道顾客喜欢什么口味。成熟的营销人不轻信预测,他们通过调研和测试做决策。你可以读一读《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脑白金不是第一天就砸全国广告的,而是在江苏几个小城市验证成功后逐步推广的。读了这些书,就真的掌握了商业分析能力吗?不能。只能增加在饭桌上的谈资罢了。真正强大的商业分析能力是这样的:广西某民营医院老板老K原来钱赚的挺舒坦,突然开了一家竞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黄蓝事件的舆论格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