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门hifi 请问有什么播放器和头戴式耳机入门推荐耳机比较适合

3,724被浏览3,688,682分享邀请回答smzdm.com专业发烧论坛耳机打架痰/绿坛/毒坛豆瓣发烧组:基本上是一群类小白再提类小白问题,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现在这个问题呢 真的没什么好答案可以说入门无好货 尽管不是那么绝对大家预算200-想要入耳洗洗睡吧。200-的好入耳闻所未闻,宣传秒平超的vsd1也仅仅只是值那个99元的价格。很火的僵尸,潜水,声美我没用过,觉得是不好不坏的产品。绝对没有捧得那么高,但是应该不至于像以下我用过的型号被窝踩这么低。。我喜欢mx365。松散的声场特别适合当睡觉塞,一代经典不是这么白叫的。我曾经拿过我的二房推它,由于输入功率变大还是有提升的。。他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调音。对他是平头塞,出门会让你想死飞利浦S1,底价199元,感觉这个价格买到应该是比较好的存在了,根据口碑,跟我其他喷的几款应该不是一个档次拜亚的低端还用过一个dtx80?60?还是多少。。200价位,不喜欢,素质低下。做工扎实,地摊音质。koss经典火花塞,国内售价179,我在美亚9刀拿下。看中的是那个隔音海绵套。最后到手,隔音差强人意,地摊音质地摊做工,塑料质量感人,这到底怎么成为一代经典的啊。。美国人又不是聋铁三角一大堆花样彩壳系列耳机。类似魔声卖个壳子。塑料感感人,音质cnmb。其他很多连噱头都不如的,参考小米耳机,魅族耳机。(谁敢在我的帖子下面安利小米活塞/小米头戴老子直接删)200下大小厂都有了,经典型号都有了,你看看都是什么货色,这些都是一分货(你信小米能出比他们便宜更好的?就因为小米为发骚而生?智硬)500以下真有好多经典产品啊购买星级评价:出于我个人经验而言,结合价位,竞争对手,使用舒适度等等,低端玩的不多(高端更不多……)随手乱评吧,给你们参考一下,四星级就可以买了,五星级就算神价了我不喜欢4x0系列便携头戴,但是现在450已经降到300不到了…………这个价位的450,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我说过了,从工业设计到声音,虽然和hifi没有半点关系但是已经有点像靠谱耳机的影子了。300元价格的k450:值得买系数四颗星,每升25元减一颗耳挂air一代经典不多说,开声闷,分离度不高这个没辙,毕竟不是调音很激情的产品。特价大概400-500,不坑。五百元价位的air,值得买指数三颗星,每降五十加一颗C400 天龙动铁小塞 二手大概500元 这款其实是天龙旗舰了,喜欢听女声感受解析度的可以试试。小女毒,低音薄,动铁味儿。不算特别好听也不差。国行2000价位,谁买谁傻逼;海涛700元值得买系数三颗星,每降50加一颗同门 天龙C710 动圈旗舰…听过,真的觉得还不错…低频突出量大显得中频比较糟糕。硬伤是明显的,素质是有的,听流行是绰绰有余的。四百元我给四星,+-20元,-+一星。k374/375 传说中小3003i,实际听感差强人意,如果期望不高会是个不错的存在,不坑。做工不错。参考价格:400元,三颗星,降50多一星。(历史底价:399+凑单-100优惠券,京东商城)igrado 参考特价280 ,320行货价格购买指数3.5,每减20元加一颗……传说中SR60的单元做的运动耳挂,实际入手之后除了塑料头梁让人很不放心怕会断没别的黑点,作为一个歌德头挂音质爆表,由于有头戴优势,就音质而言爆以上所有器材应该是没问题。一搞特价,性价比就爆表的货。500以下就这么多,就不说500以上不算入门的了。因为头戴会遇到歌德SR6080M1、飞利浦神塞S2、海淘99刀家族(包括HD598)这些同级别杀手了…………598在被黑也比那些声称自己分分钟吊打高级别耳机的国产货强。总体而言这个档位的塞子和头戴基本开始出现高端耳机的影子但是不可能跟高端耳机比,某些地段塞子做宣传说能达到某高端塞音质的百分之多少都是骗你们这些小白的。反正你们没听过好塞子。他们的定位客户就是你们这些傻傻没听过好东西所以没法比较的,所以这么做的宣传其实还是挺高明。对,我就是在踩那个自称小米用户在安利小米活塞的xx。还ie80的98%……不要太搞siao!当知乎上懂耳机营销的人死完了伐…这个行业的水分很高,近几年由于逼册成功,带动了其他几家厂商也要玩科技换壳的小游戏,啊总之现在不像以前那样拿音质说话了。------------彩蛋魔声面条(价位从6元~1280元不等)卖个壳子,适合张口只说我预算两百元以下塞子的人。==========================正确的提问方式=================总是看见很多朋友发帖求推荐,但是很多帖子写得太简单,根本无从推荐,所以斗胆写了这么个帖子。 希望大家再求推荐的时候务必写清以下内容: 1.预算 2.佩戴方式:头戴式、便携头戴式、入耳式、普通耳塞式、耳挂式等 3.前端,或者说播放器,例如电脑、mp3、CD、MD等,要写出具体型号,有耳放等其他设备也请写明 4.听的音乐类型,例如古典、NEWAGE、金属等 5.偏爱的声音取向,例如喜欢冷声暖声?三频更注重哪个? 6.其他要求,例如隔音要好,佩戴要舒适,要某个特定颜色等。 特别说一下外观问题,很多朋友很注重外观,一上来就要漂亮的,首先漂亮是见仁见智的,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其次,耳机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欣赏音乐,有一些品牌或能在音质和外观之间找到平衡,但类似Mix style、Skullcandy这种基本可以归到饰品的范畴了,一般不在讨论范围。所以在求推荐的时候还是希望以声音为主要诉求,如果一定追求外观,最好可以提供几个你觉得好看的候选,让大家在其中选一个声音最适合你的。1.3K5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2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六款元级随身HIFI音乐播放器大横评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六款元级随身HIFI音乐播放器大横评,六款元级随身HIFI音乐播放器大横评">
六款元级随身HIFI音乐播放器大横评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滴:六款随身HIFI音乐播放器一字排开放在我面前,它们分别是HIFIMAN HM650、乾龙盛(QLS)QA360、七彩虹(Colorfly)C10、IBASSO(MiniAudio)DX90、飞傲(FiiO)X5,以及斯巴克凯音(cayin)N5。PS:上图是按照大小排列的阿鲁~
这六款播放器的初始定价都在余元,而现在由于调价以及双11等优惠,实际价格也有所改变,降价幅度大的,现在下手更划算就是了。
其实,最一开始朋友提及出横评这件事,我是拒绝的。元级的专业音乐播放器品牌和型号很多,风格也各不相同,太容易挑花眼。但有很多预算中等的初烧会选择这个价位的产品,作为“入坑”的第一步。所以,为了方便大家做出抉择,当这六款播放器堆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决定,写!
本次横评的播放器数量较多,单纯的文字描述可能会让值友们看得云里雾里,因此我会罗列一些设备的基本资料和参数,并在描述后以自己的使用感受打分。测试耳机分别使用森海塞尔品牌的平头耳塞MX985,及头戴式大耳机HD650。曲目则分别使用爱尔兰踢踏舞舞剧《大河之舞》片段、八只眼组合《达坂城姑娘》、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及王菲的经典曲目《天空》。
为了切实起到参考作用,我会尽量做到“三公”,如有不同理解,可以讨论交流。
言归正传,下面正式开始进行我们的横评。
HIFIMAN HM650
颜色分类:银色
外壳主要材质:工程塑料、金属
容量扩展:SD、TF卡
显示屏类型: 彩屏
DSD支持:是(新固件)
官标尺寸:72*117*29mm
官标重量:250g
线路输出:有
平衡输出:有(3.5mm)
主要芯片:WM8740 DAC芯片*2,OPA627运放芯片
供电:14.8V
续航:9小时左右
在本次参与横评的六款播放器中,HM650的造型算不上出众,毕竟它没有采用全金属机身,也没有使用新奇的材质,外观一板一眼,体积也不小。但它的整体外观设计并不突兀,后盖采用了与机身不同的金属材质,依我看是为了提升散热效果的缘故。
HM650所采用的,是HIFIMAN中高端播放器的常见设计结构。这套结构从HM901开始便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在不同的播放器上有所调整,但总体是不变的。比如步进式电位器这种在台机上常见的音量调节方式,由于左右声道均衡且无噪声干扰的优势,HIFIMAN从使用之初就没再放弃过,虽然调节旋钮比较大,但很好的嵌入机身中,不会出现误操作的问题。
HM650的UI设计和结构都不复杂,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操作需要依靠物理开关,比如平衡、非平衡切换,以及增益调节,都不是做在UI内部的,刚开始需要适应,但用习惯后非常顺手。
关于可换耳放卡的设计,其实就是将耳放部分独立出来,单独放在一张卡片上,与播放器组合使用,播放器的声音和推力很大部分由耳放卡决定。这次朋友借给我的,便是搭配Power二代耳放卡的HM650,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火起来的组合。
HM650配Power二代耳放卡的声音比较中性,而并不是我对HIFIMAN播放器固有的暖声印象。使用MX985,热情洋溢的《大河之舞》在我耳畔响起,舞鞋与舞台接触的声音清脆却不杂乱,且明显能感受到声场的纵深及层次感,这在MX985这种声场呈椭圆状的耳机中并不常见。再听《达坂城姑娘》,发现HM650的男声是中性而宽松的。王菲的声音并不算纤细清爽,但能从中感受到甜美的味道。小提琴协奏曲《春》很考验器材中高频呈现能力,HM650和MX985搭配,弦乐宽松圆润,透明度也不错,很是耐听。
搭配HD650后,我发现Power二代耳放卡的推力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尤其在高增益开启后,HD650的低频变得更紧实,有着不错的氛围感,声场也相对扎实和规整,大约发挥出这只300欧的专业耳机7-8成的实力。
在满分五星的情况下,HIFIMAN HM650得分如下。
外观:★★★
操作:★★★
音质:★★★★
推力:★★★★
性价比:★★★★
总结:HM650的外观和操作是中规中矩的,有着品牌长期保持的特色。由于采用特制电池的原因,播放器的机身重量和体积都偏大,吐槽归吐槽,但这一切还是为声音而服务的。HM650加Power二代耳放卡,声音中性宽松,人声甜味很足,适应面广泛且拥有不错的推力。最关键的是,目前价格超赞,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是很高的。
乾龙盛QA360
颜色分类:黑色、银色
外壳主要材质:金属
容量扩展:SD、TF卡
显示屏类型: 彩屏
DSD支持:是
官标尺寸:72*117*27mm
官标重量:260g
线路输出:有
平衡输出:无
主要芯片:CS4398 DAC芯片,AD8620 LPF芯片,OPA + 分立三极管甲类放大耳放
供电:3.7V
续航:10小时左右,DSD播放耗电量较大
QA360是本次横评的六款国砖中,最像砖的一个。
沉甸甸的手感、方块化的造型、磨砂处理的金属机身……这设计,有点随性。
其实,采用金属磨砂处理机身的HIFI播放器并不在少数,但是,处理成这般手感的还真是少见。单从外表看,QA360的磨砂处理并没有奇怪的地方。然而我不得不说,它发涩的手感持握起来并不舒服,就好像在脸上涂了厚厚脂粉的女子,看起来不明显,但摸起来手感简直酸爽。背面比正面光滑一点,我觉得在处理方式上有点区别。
关于UI和操作,QA360也是个非主流。开机的时候,屏幕闪一下,logo跳出来,然后,就跳到了墙砖一样的界面上……歌曲分类仅为收藏夹设置菜单的简洁程度也不忍直视,简而言之,看QA360的UI,就是直接看字。
我觉得,以这样的外观和UI设计,QA360足以令一大群追求外观和操作的值友敬而远之。
虽然外观和UI设计都显得过于随意,但QA360的声音表现还算不错。
相比某几款播放器明显的发干、发冲,线条感明显但缺失细节的声音,QA360已经自然了许多,驱动MX985这种耳塞不是问题,整首《大河之舞》,场面宽松,器乐伴奏和踢踏舞的层次感也得到了体现。八只眼组合的《达坂城姑娘》,宽松浑厚的男声得以展现,明显能觉察出这是一种偏暖的声音。维瓦尔第四季之《春》的呈现较为柔和,弦乐的细节之处也没有明显缺失。《天空》,王菲女神的声音略显暖厚,而空灵程度不足,有点小遗憾。
在QA360上,我并没有找到国砖中常见的高低增益选项,因此只能使用现在的模式来直推HD650。
在直推大耳机上,QA360初听表现尚可,声音较为宽松,听起来至少是舒服的。然而,推力依然有所欠缺,声音不够聚实、凝练,这导致了以低频著称的HD650,下潜深度不够,声音发散,结像也不甚清晰。
在满分五星的情况下,乾龙盛QA360得分如下。
操作:★★
音质:★★★★
推力:★★★
性价比:★★
总结:在乎外观、便携性和UI设计的值友,我不推荐使用QA360,因为我实在没有带它出街的勇气。声音表现上,QA360虽偏向暖厚,但声音并不算肥腻,和一些中性或偏冷风格的耳机能够很好的搭配。直推高阻大耳机算是初具规模,问题在于不够聚实,结像感稍差。
颜色分类:沉金、黑色、银色
外壳主要材质:木质+金属
机身内存:32GB
容量扩展:TF卡
显示屏类型: 彩屏
DSD支持:是
官标尺寸:67*105*19mm
官标重量:179g
线路输出:有
平衡输出:无
主要芯片:CS4398 DAC芯片,君正JZ4760主控芯片
供电:3.7V
续航:8小时左右
在本次横评的六款器材中,C10是唯一采用木质外壳的。外观上,它基本延续了上代产品C4的设计思路,依旧采用了木配金属的风格,只不过抛弃了以往古旧的黄铜风格,在配色和结构设计上都更现代了一些,木壳背部的品牌刻花是点睛之笔,显得逼格满满。
C10采用了按键为主的设计,音量调节部分沿用了C4的滑块设计,在现有的播放器中是相当传统的,准确性尚可,然而由于没有锁定功能,有误操的可能性,一旦音量过大那还真是有点吓人。C10拥有PO口和LO口双输出,能够捆绑其它品牌的耳放使用。
平心而论,UI是C10的一大痛点,其实C10的功能设置并不复杂,然而UI却有些“反人类”。C10的团队是比较注重设计感的,这一点从UI的设计风格中就能体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上,这种“个性化”设计却让消费者头痛不已,至少,我就常常在“上下左右”四个按键之中不停的徘徊。
初听,C10的声音风格与C4类似,是一种比较有线条感的调音。我先使用了MX985,这条耳塞的风格均衡,且横向声场较大。一首《大河之舞》,声音的层次感和细节还是很明显的,声场依然是横向较为开阔。八只眼组合《达坂城姑娘》,方向感比较明显,然而四位男艺术家的声音并不宽松,那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并未体现出来。小提琴声穿透力强,但太过尖锐,美妙的泛音也未能全部展现。王菲的一曲《天空》,声音较为空灵,穿透力很强,但总体问题还是圆润程度不足。
换上阻抗为300欧姆的HD650,C10的硬朗风格与HD650的浑厚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因此,声音圆润了许多。毕竟是随身设备,C10的推力并不算强,HD650大约只发挥了6成的功力,细节处理略显疲软,但整套搭配并不算难听。
或许,喜欢硬线条风格的值友们会对C10感兴趣吧。
在满分五星的情况下,七彩虹C10得分如下。
外观:★★★★
音质:★★★
推力:★★
性价比:★★
总结:略显复古的外观设计会受到一些“木头控”值友的青睐,木质外壳很养眼,保养上需要精细些,对细心程度没自信的值友还是不要碰木碗和木壳吧。UI和操作显得反人类,需要看说明书,用一段时间来适应。推力一般,可以驱动多数耳塞,但直推大耳机吃力了一些。声音线条分明,穿透力强,但圆润程度不足,适合搭配风格圆润柔和的耳机。
IBASSO DX90
颜色分类:黑色
外壳主要材质:金属、塑料
机身内存:8GB
容量扩展:TF卡
显示屏类型: 彩屏、触摸屏
DSD支持:是(资料显示仅支持DSF)
官标尺寸:64*100*17mm
官标重量:140g
线路输出:有
平衡输出:无
主要芯片:ES9018K2M DAC芯片*2,OPA1611运放芯片、BUF634U缓冲芯片
供电:3.6V
续航:8.5小时左右
本次测评的元级随身的国砖中,DX90是体积最小巧的一只,机身整体呈纯黑色,采用金属拉丝工艺。造型设计较为简单,在外观控看来甚至有些死板,缺乏亮点。机身正面,屏幕至按键部分使用了塑料材质,虽然在同一面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材质,但好在违和感并不强,加之体积优势,我觉得设计不算失败。
DX90机身正面有三个方形的黑色按键,分别是左进、播放、右进,较为基本的按键设置,配合机身的触屏设计尚算简便,虽然最初使用的时候需要考虑按键与触屏的配合,但平时听歌的时候,触屏使用并不算频繁。采用数字音量控制,机身右侧设置音量调节按键,并设有物理按键锁定,防止意外造成的“爆耳之痛”。
DX90的电池可更换,虽然我在看到印有大大的“品胜”二字的电池时,心里的无力感油然而生――这电池让我瞬间联想到了N多年前的国产,不过胜在可以多配几块更换,以解决频繁充电的问题。
之前说到,DX90采用了ES9018K2M DAC芯片,这个芯片号称“ES9018低电压移动版”,专为手机等移动设备设计,因此,有一个不太光彩的别称――缩水版ES9018。
当然,“唯芯片”论是不科学的,还是要用听感说话。
DX90有高、中、低三档增益,在使用MX985时,我分别使用了低增益和中增益。MX985的声音较为清淡,在使用低增益的时候,DX90清淡得稍微有点过头,我甚至觉得声音有点apple shuffle的味道,素质和手机相比也没有一耳朵提升。调节到中增益,DX90开始有点国砖的感觉,《大河之舞》,踢踏舞声清脆干净,显得空旷,好像坐在第一排的中央。《达坂城姑娘》甚至唱出了小清新的感觉,味道确实清淡。四季之《春》,声场还是有些扁平,琴声像是从两侧传出的,且过于圆滑,细节不足。王菲的《天空》倒是和这套小清新的组合很配,甚是清爽。
对于搭配HD650,我的并有抱太大希望。将增益调到最高后,我发现DX90的声音似乎变硬了一些。然而,DX90 PO口直推HD650还是力不从心,我想,捆绑或是LO口输出到台机来推HD650才是正道。
在满分五星的情况下,IBASSO DX90得分如下。
外观:★★★
操作:★★★
音质:★★★
推力:★★
性价比:★★★
总结:对DX90的外观评价是见仁见智,纯黑色还四四方方的外观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体积确实比较小巧。触屏和实体按键搭配是优势,操作上并无问题。风格清淡,重放的声音比较直接,推力一般,不太适合直推大耳机的值友。
颜色分类:黑色
外壳主要材质:金属
容量扩展:TF卡
显示屏类型: 彩屏
DSD支持:是(新固件)
官标尺寸:67.6*114*15.6mm
官标重量:195g
线路输出:有
平衡输出:无
主要芯片:PCM1792 DAC芯片,LMH6643运放芯片,君正JZ4760B主控芯片
供电:3.7V
续航:12小时左右
飞傲X5最开始的定价超过了2000元,由于后续产品的推出价格下降,因此它也被纳入了本次的测评范围。
飞傲播放器的造型比较统一,大致结构都是中间一个大转盘,四角各有一个按键,X5这款上市时间比较早的产品采用的也是这一造型,只不过和新版产品的圆形按钮不同,X5的长条形按钮,结合转盘看起来有点像煤气灶。不过吐槽归吐槽,X5黑色的磨砂金属外壳手感还是不错的,至少相比新一代产品采用的整体拉丝工艺,我更欣赏老版X5的内敛。
在一众国砖中,飞傲的UI看起来比较复杂。毕竟,年轻的用家占了大多数,UI不做的花哨一些,功能不做的多一些,就不能满足那些喜欢自己动手调来调去,打造特殊音效的孩子们的好奇心,贴纸等配件也有同样的作用。
我所认识的用飞傲播放器的烧友都比较年轻,而且大多数都是“捆绑党”,叠罗汉玩得很开心。这一次测评,我也是第一次认真试听没有搭配耳放的飞傲X5。
X5传递给我的是一种清冷纤细的声音,用MX985来听,低频的量感适中,质感一般,中频有一些线条感,结像尚算清晰,高频会有一些细微的毛刺。《大河之舞》多了一分节奏,少了一分气势。小提琴曲目《春》的线条鲜明,收得速度略快,有些不过瘾。或许是由于搭配的问题,MX985+X5的人声表现不甚理想。《达坂城姑娘》,男中音和男低音的宽松味道全无,女声偏年轻化,《天空》这首歌变得更纤细,甚至有点假,整体的解析度也一般。
祭出善于中和“小清新”的HD650,怎奈味道虽有了一些变化,顺滑程度也有大幅度改善,但X5推力小,声底薄的问题又显现了出来,现在的HD650够响,但明显不够听,声音也更平面化,甚至开始发糊和发散,看来,给X5“叠罗汉”是明智的。
在满分五星的情况下,飞傲X5得分如下。
外观:★★★
操作:★★★★
音质:★★
推力:★★
性价比:★★★
总结:X5的外观虽然槽点很明确,但那也是过去的事了。单说PO口输出,音质方面我觉得亮点不大,至少没有打动我的地方,推力在本次横评的播放器中也比较小。不过,UI、功能设计和配件很能满足年轻烧友爱玩的心态,信奉“生命在于折腾”的值友可以研究一下怎么捆绑更好听,但后续还是会有资金投入的。
颜色分类:深灰色
外壳主要材质:金属
容量扩展:TF卡
显示屏类型: 彩屏
DSD支持:是
官标尺寸:64*111*16.4mm
官标重量:195g
线路输出:有
平衡输出:有(2.5mm)
主要芯片:AK4490EQ DAC芯片,SA2000芯片,君正JZ4760B主控芯片,OPA1612运放芯片,BUF634U缓冲芯片
供电:3.7V
续航:9小时左右
N5,国内品牌凯音自N6后推出的又一款便携播放器。
在一众国砖中,凯音现有的两只便携播放器造型设计都比较另类。N6由于“圆套方”的屏幕,拥有了“洗衣机”的绰号,本以为在N5的设计上,厂家会按照常理出牌,然而万万没想到,N5的外观虽不再像滚筒洗衣机,但其靠右的屏幕,以及屏幕左侧的凹凸装饰又成了烧友们吐槽这款产品的重点――这不是搓衣板加洗衣盆么?
不对称的造型会让有强迫症的值友纠结不已,但N5也有其它特点。在外壳的手感上,N5做的不错,铝合金外壳表面处理得较为细致。转盘结构、碳纤维背板、2.5mm平衡输出耳机孔……这些元素也都是时下DAP设计中最流行的,可以看出N5在设计之初,对同类产品做了不少借鉴和参考。N5的操作并不复杂,由于我拿到的机器较新,转轮阻尼感太强,使用不算顺畅,希望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改观。
N5的声音是明显的暖声,即便是用MX985也会感觉到浓厚的味道,对于其它厚声的耳机,这种现象会更明显,人声相对靠前,并且有明显的音染。听《达坂城姑娘》一类的男声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天空》上,表现就差强人意,低频量感偏大。同样,由于暖厚的声音,《大河之舞》与《春》的节奏感表现一般,稍显浑浊。
在高增益模式下,N5直推HD650,厚重的风格让HD650浓郁的味道初步展现,但由于两者的低频量感都偏大,浑浊的情况时有发生。我认为,N5更适合搭配冷声、薄声的耳机。
在满分五星的情况下,凯音N5得分如下。
外观:★★★
操作:★★★
音质:★★★
推力:★★★
性价比:★★★
总结:我认为,N5是一款“偏科”的播放器,听老歌、慢歌有不错的味道,但调音太偏向流行,而低频厚重,不善长其它风格的曲目。且不适合于暖声、厚声的耳机相搭配(除非你喜欢又暖又硬的味道),适应面一般。
编 辑:王洪艳
余承东:华为荣耀已成为双品牌&未来将走独立品牌道路,6月30..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By CCTIME.COM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查看: 287051|回复: 271
耳机入门--写给耳机初级发烧友(新手常见的七大误区)
说明:本文发表于《HIFI耳机指南》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主要总结了多年来一些新手常见的错误
&&初次玩耳机的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音箱系统妥协到耳机系统的发烧友,这类发烧友往往是出于家庭环境、便携需要等方面考虑“被迫”配置耳机/便携音频系统。这类发烧友在音箱系统上已经有一定的发烧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声音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和目标。这类发烧友相对来说走得弯路会少点。
&&第二类是完全对HIFI音频没有概念,仅仅是想升级得到更好的声音,从“给手机配个好点的耳塞”或者“给电脑配个好点的耳机”等简单愿望出发,由此逐步进入HIFI发烧的新天地。这类人群是真正从零起步的初期发烧友,他们会遇到很多以前完全难以想象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以及恶意炒作的枪文误导的人群。
&&这篇文章重点是针对第二类:“纯正的”初级发烧友。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新人少走一些弯路。
&&一、不可忽略的基础知识学习
&&作为刚刚接触HIFI耳机的初级发烧友,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搜索一下有关耳机和音频发烧的基础知识,包括:
&&1、耳机、耳塞不同的结构、驱动方式等,比如动圈、动铁、静电、平板等不同耳机单元的特点;
&&2、耳机放大器(功放)的原理,不同电路方式的优缺点,比如甲类、乙类、平衡放大、电子管、晶体管等等;
&&3、音源的不同种类和对音质影响的相关参数等,比如传统CD播放器、SACD播放器、纯数字播放器、USB解码器、模拟与数字音源的差异,高码率的不同格式等等。
&&4、音频产品技术指标的含义和测试条件等。
详细参考: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好处不仅仅是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器材,更重要的是不会被一些商家的宣传噱头和概念性炒作所忽悠。
二、新手常见的七大错误观念。这其中既有技术性的,也有主观上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HIFI而出现的一些概念性错误:
1、以价论声、用简单的“好”“不好”概括音频器材
&&音频产品最要不得的就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因为不同音频产品并非千人一面,而是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每个人对音乐风格上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没有找对自己喜欢的风格,那么再顶级的产品也是白白浪费金钱。
所以在选择音响产品的时候第一个要了解的就是产品的基本风格特点,某些人喜欢用简单的“好”“不好”,“同价位无敌”之类的断语去描述器材,而没有对器材的具体特性做描述,这是最具误导性的。对于这类“评价”发烧友们可以直接忽略。
&&对声音的评价是基于主观感受,要想完全统一到一个数字化的绝对标准是不可能的,但是HIFI器材对声音的还原还是有一个大致划分标准,特别是通过不同器材的直接对比,就很容易认知一个器材的基本特性:比如声音还原的冷、暖、柔和、刚猛等风格特点,对细节的还原、低频的控制力、声场/定位的表现等基本素质。所以一个有参考价值的评测应当包括这些详细的对比内容。
&&作为一个发烧新手有些事情是不能偷懒的,不仅仅是需要多听积累经验,更要注意分辨别人对器材的评价,哪些是有参考价值的,哪些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在现实中,新手喜欢直接看结论不看具体对比细节的更多,看到所谓“秒杀”“无敌”“一步到位”“神器”“强烈推荐”“根本不用考虑”等等煽动性文字立即心动+行动,这类文字恰恰是一些恶意炒作的人最喜欢灌输给大众的。这样走弯路的真不能怨别人。
2、声音响=推力大
&&常见某人描述:“音量旋钮只要到某位置声音就很响,结论是:这个器材推力很大”。这属于对于音频器材技术性的误解。一个放大器把耳机声音推得很响并不代表其推力大,因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不失真。所以在音频放大设备里输出功率这个参数必须包含3个方面的细节:输出功率(W)、负载(欧)、失真(THD),通常默认失真数据是在1%,这样的数值对于实际听感而言已经算是明显失真。失真数据是可以通过专业测试仪器直接测定,所以对于器材的推力大小看看可靠的测试数据即可。
&&举个典型例子,SONY的D100录音笔在刚推出的时候被不少人称为“推力强大”甚至有人声称超过推力超过200毫瓦的国产便携播放器。为何有这种误解,就是因为D100只要转动很小刻度的电位器就能得到很大音量,而实际测试音量旋钮在转到一半(刻度5左右)的时候就已达到极限失真1%,此时输出功率仅仅为17.3毫瓦/32欧,这个值其实和其说明书上的25毫瓦/16欧换算下来差距不大,而相对mini audio 的DX100播放器378毫瓦/32欧,差了20多倍。
&&另外一种形式的虚假大推力是某些器材通过软件提升推力,这种也属于大幅度增加失真的方式,通常只有在非HIFI类大众音频产品里才会采用。
&&从实际听感对比来说,声音响不等于推好也是可以直接验证的,比如D100驱动HD650耳机的表现就很糟糕,不仅是缺乏动态,中高频失真也比较明显,属于典型的没推好。
3、低音猛=声场大
&&有人把低频控制力较差、量感夸张,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类似残响、堂音的效果)与声场定位混为一谈,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无关的概念:
&&A.声场定位与器材特性相关的主要是两个参数:
a、通道分离度:指标越高声场越宽,越能还原出乐队应有的阵势。
b、高频解析和细节还原:这两个指标越高乐器定位感越强,人耳对低频的方位感不敏感,所以会有那些2.1音箱出来。
&&B.空间感、厅堂感涉及的却是中低频的问题,主要是低频部分。低频控制不好容易形成一些类似残响的效果:一个信号结束还带着余音的尾巴,显得有些拖拉,同时会添加一些虚假的空间感/厅堂感。
&&有些人会说:能营造出厅堂感效果不是很好吗?但是实际上录音的时候,只要是现场录音(大多数古典乐),已经把当时音乐厅里的残响堂音之类的同步录下来了,而音响器材只要做到直接还原就能体现出现场的真实空间感。低频控制力不好实际是一种失真,夸大了空间的感觉。
4、对音乐性和解析力的误解
最常见的误区是把刺耳=高解析,音乐性=糊
这牵涉到主观的听感,没有绝对化的标准,而参照高端的音频器材也可以做一个相对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远离干、硬、刺的数码味。
什么是真正的优秀的解析力?简单的概括起来,好的解析力=丰富的细节+不刺耳,长时间聆听而不会烦躁。不少人听惯了数码味重的ipod等产品习惯把刺激生硬的高频当作高解析力,其实这是地道的失真。
什么是优秀的音乐性?既不是涂抹细节的掩盖细节的软、蒙,也不是生硬刺激的假“细节”。中频是人耳最敏感的频段,人声则是鉴别器材音乐性最好的方式,好的音乐性应该是亲切自然、细节丰富,人声与器乐拉开明显距离。不少中低端器材因为技术成本等限制无法达到真正的高保真,所以采取刻意抹掉一些细节使声音听着更柔和的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冷硬的数码味,还是比较讨好大众的,但这种调音方式和真正的高保真还有明显差距,最主要是人声还原欠缺了情感和亲切感。
5、神话DSD格式
&&但是近年来一些新产品把支持DSD作为卖点大力宣传,使得一些新手误解为只有支持DSD的才是“好”器材。实际上DSD只是高码率音频文件的一种,并不是新近才出现,录音室母带用的最多的格式反而是PCM 24BIT/96K,DSD格式原始录音后如果需要后期制作也需要转成PCM高码率格式。因此选择高码率文件重点不是它现在用什么格式而是它原始录音是什么格式,理论上不同格式之间转换是会带来音质损失。多一种格式支持是个好事,但把支持一种音频格式说成播放器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那就完全是误导。
6、对音频器材技术指标的各种误解
常见的误解有:技术指标决定一切论、技术指标完全无用论、把声卡RMAA测试的数据以及不规范的测试数据当“客观数据”。
&&对待测试数据要注意两点:
A、首先要注意测试用的仪器和测试方式、负载情况等测试条件。
& &常有人把某些非专业网站用电脑声卡+RMAA测试的数据当回事,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特别是测试随身听,某些网站就是直接把随身听开到最大音量,不加任何负载用RMAA测试,不同随身听输出功率都不一样,声卡对较小的输入功率反应不灵敏,RMAA如果输入功率小或者过大都会得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数据。 对于台式音频系统用RMAA测试数据与专业测试仪就比较接近,可以在同一条件下测试相对数据做对比,但也不能拿来做绝对数值参考。声卡+RMAA很容易受电脑等外部干扰,测试得到的数据也容易出现各种偏差。
&&另外也看到过一些用专业测试仪测随身听的数据,居然也是一样把音量开到最大一起测THD然后拿来比较,根本没考虑到不同播放器最佳失真数据时对应的输出功率(起码要统一设置一个输出功率测试失真,这样才公平)。还有不加负载直接测出一堆所谓数据,毫无意义。对于随身听而言,加不加负载得到的数据差别惊人。所以说不科学的测试数据一样可以忽悠人。
B、音频产品通过专业测试仪器测得的各项参数是能反应一部分器材声音特性的,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听感。类似冷暖、厚薄、韵味等等风格特性不是数据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最具参考价值的评测应当是包含了有效的测试数据以及全面的听感对比。
7、盲目崇拜国外大品牌
&&品牌效应在任何产品里都有,而在音频领域其实品牌是最应该忽略的因素之一。曾有国外音频大厂拿着中国品牌OPPO的蓝光机以及某日产廉价DVD改个商标、外观就多卖几倍价格的。如此明目张胆的忽悠,还一样有人买。国内的一些老牌音频企业比如山灵等目前的主要业务就是OEM,本人就曾在山灵的生产线上看到大量国外品牌产品,包括一些知名高端品牌。其中一些是完全由山灵开发设计,直接打上国外商标,由外商把价格加个零开卖。国内音频企业其实不乏优秀的音频设计师和优秀的音频产品,很多产品在国外广受好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OEM业务),而在国内反而难以得到公正的评价,逼的这些国内厂家成为幕后的OEM商,而国外某些品牌赚取了大额利润,再投入巨资做广告、宣传继续“神话”其品牌形象,形成一个怪圈。
&&作为一个HIFI入门发烧友,如果抛开品牌、盲目崇洋等因素,平等看待国内外产品,耳听为实,那就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钱。
三、新手需要学会另外一个技能:如何试听对比器材
&&看了这个标题,有人肯定会说:自己去对比试听器材也需要学习?直接用耳朵听不就行了?听音是主观的,会牵涉到众多外在因素,包括容易被忽略的电源处理等前端因素、心情平缓和紧张对音乐的不同心理感受等等。在不同的试听场合,用不同的对比方式,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论。
&&很多人对比器材喜欢用瞬间切换对比方式,这种方式对一些差异较大的器材来说是有效的。但这种方式对一些差别较小的器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 最好的对比音频器材的方式是:在安静的环境下,用自己熟悉的音乐先在一个器材上试听一段时间,直到完全熟悉、沉浸到这个器材带来的音乐感觉之后,再切换到需要对比的器材上,这样两个器材之间的差别就容易凸显出来。这个原理其实与视觉识别一样:外人看双胞胎完全无法分辨,而熟悉的人就很容易区别。
&&所以,对于很多试听聚会上的试听,在不熟悉的音乐、不熟悉的器材之下,匆忙紧张的短时间聆听,是很难得到正确结论。最多是听个大概。包括一些盲听对比,如果方式不正确(没有足够的熟悉时间和反复对比),加上紧张心理,会导致平时很容易分辨的差别变得难以分辨。
&&了解了这点,其实对于网络上某些匆忙试听(一耳朵对比)得出的结论也就可以知道其参考价值不大了。
-------------------------------------
&&结语:这篇文章总结了多年来常见的初级发烧友容易犯的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了解这些常识也不能忽略去耳听为实,多听听不同风格、档次的器材,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量力而行,享受HIFI带来的乐趣。
(59 KB, 下载次数: 6169)
10:45 上传
[s:5] 今天我要化身沙发狂魔,抢先来看看再说
我还在等阿发哥的那篇帖子
对于刚接触耳机的朋友有良好的帮助。
有收藏此书,书中不少值得学习的文章。
帮顶老大好文。
Re:耳机入门--写给耳机初级发烧友(本文发表于《HIFI耳机指南》))
新人入耳机主听流行的话HD600 650 和HE500 这三个那个好些啊 看价格好些差不多
首页留名,慢慢细看。
先留名学习下
刚入,烧学习下
特别提示:
脑放全开者请勿浏览本文,以免受到刺激:
进来学习一下 [s:5]
初烧穷吊丝读了又读。最后的器材对比方式表示超级赞同
不错,但关于SACD部分是不太准确的,SACD必须是用DSD技术录音,后期制作的余地很小。一些非DSD录音转制SACD时采用的只能是用高级专业设备重放母带再用DSD格式录音制作。所以受母带水平限制可以转成SACD的很少(有些母带已经受损无法重放了),特别是流行类,有些即使转成SACD也没有什么提升。
引用第0楼af-11-19 10:45发表的 耳机入门--写给耳机初级发烧友(新手常见的七大误区) :
说明:本文发表于《HIFI耳机指南》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主要总结了多年来一些新手常见的错误
.......支持
声音响=推力大 [s:11] 嗯嗯不能同意再多了,所以我只喜欢买娇小玲珑的播放器 [s:53] [s:52]
占个楼,好东西!每次看看都有收货!
[quote]引用第15楼佳人王于 12:34发表的 :
声音响=推力大 [s:11]
[quote]引用第15楼佳人王于 12:34发表的 :
声音响=推力大 [s:11]
不错,这种科普很重要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门头戴式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