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轮政府推动房价上涨涨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2016年房价暴涨?
【引言】2015年底,一个在厦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同学告诉我,房地产不好做啊,公司都裁员三分之一啦!当时我便一惊,心想,真的已经这么糟了?还没等我缓过来,2016开春之后,楼市的爆发性开局就已经让许多经济学家坐不住了。尤其是近几个月,房价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买家、媒体、政府都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不少地方都上演了不形式和程度的“抢购”大戏。上海大批民众排队“离婚”买房(据说出现了办理离婚手续都要限制名额的奇景)、浙江杭州买房群众把房地产销售大厅的门都给挤破了……真的挤破了……挤破了……破了……了……点击播放 GIF/2K大家都当没看到……继续往里冲……点击播放 GIF/1K跟电影《釜山行》场景真的很像……点击播放 GIF/2K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2016年房价暴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房子(指商品房)是一种商品。而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三大市场规律调节形成。三大市场规律是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但是,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对房价的影响似乎非常不明显,而且我目前还没看到很好的数据与分析。故本文暂且按下不论。对了,人民币汇率下跌及其预期也是推高房价的动力之一,但跟刚需和各种税费一样,都不是主要的,故也按下不论。)。【一】价值未显著增加就价值层面而言,我们都知道,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房屋的价值构成有:土地、建材、建筑、销售和服务等。在这些价值构成中,只有地价和建材比较容易大涨大跌。2016年的建材价格基本稳定。【补充数据】2016年是名副其实的“地王年”,1-8月出现的“地王”就超过200个(共211个)!拿地金额达到4874.59亿!最高楼面价达到100315元/平方米(是8月17日融信中国在上海静安区以110亿拿下的商住地,刷新上海单价地王)!(数据来源:赢商网)这样的数字,估计中央领导看了都会有点心惊吧!但是,这一轮地价的飙升却不太会大幅提升今年出售的房屋价值,因为今年出售的房子一般都是建在过去拍卖的土地之上的。当然,少数快速推出的期房也不是没有,但对推高今年的整体房屋价值贡献不大。所以,这一轮的地价飙升会推高未来两三年出售的房屋的市场价值。但这一轮地价的飙升却为营造楼市紧张气氛提供了噱头,大大强化了市场预期。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地价上涨,房价也要继续上涨。市场就是这么无情,越是大家都认为要涨的东西,它就涨得越快,管你是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单从价值的角度看,2016年房屋的整体价值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一轮的房屋上涨的根源不在价值层面。说白了,今年房价虽然起飞了,但却并不是因为它增值了……【二】“供过于求”的“卖方市场”从供求关系来看,中国楼市的供求关系是有点畸形的。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供求关系对于先说供给,因为楼房的库存不可谓不多,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但在过去两年,房地产相对低迷的时候,这些库存量竟然没有使得房价下跌。也就是说,从存量上看,尽管表面“供过于求”,但市场仍旧属于卖方市场(这不符合经济学逻辑)。既然存量对于解释这一轮房价上涨没有参考价值,那看看流量。这里所谓的流量是指进入市场交易的房屋。但是,这个流量实际上是无法统计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每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策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有实力的开发商会选择只出售部分房子来抵抗房价下行压力。而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实力不济的开发商扛不住,被“大鱼”吃掉,所以过去两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有很多“大鱼吃小鱼”的事情发生。不过,这一现象得到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肯定,因为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政府喜闻乐见的事情。所以,流量也因不可计算而没有意义。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判断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情况,相反,其实是很明显的:总体供过于求,但局部可能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房地产的投资量、购入土地面积增速和销售情况。先看看2014年的数据:点击播放 GIF/1K点击播放 GIF/1K再比较一下2015年的数据:点击播放 GIF/1K(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片小的可点击放大查看)是的,你没看错,2015年末,我们的库存量是71853万平方米(2014年末是62169万平方米)!这是绝对的大存量啊!而且显而易见的是,尽管2014年和2015年我们的投资量和开发商购入土地面积都在减少,但我们的库存量却在增加!好了,到此为止,我都在证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供给问题不是此轮房价暴涨的根源。不过,我们从上述数据中也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压力有多大!难怪政府一再强调去库存呢!【三】刺激需求要去库存,自然是要想办法增加需求量。需求量怎么刺激?无非两种手段(也是两个任务):一,让大家有钱去买;二,让大家愿意筹钱去买。第一个任务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就是也央行,俗称央妈)完成的。她是怎么做的?她的做法对房地产有啥影响?请看下面两张图。(图片来源:中商情报网)科普一下:在我国,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它们的经济意义是: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从图1,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M1快速攀升,而M2则保持较稳的增长(目测在12%左右,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其中的道理挺简单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钱变多了,大家有钱了干嘛?投资。在当下中国,投资什么?实业?不行,短期回报率太低了。大家都说实体经济已经惨不忍睹了,钱肯定不能扔进去。股市?不好,风险大,而且,去年在股市中受的伤害没好,心理阴影面积还巨大无比……黄金?不好,回报率太低,周期也太长。房子不错,恩,大家都要买房的,恩,那就投资房子吧。所以,房子几乎快要成为当下中国最好的增值、保值商品。看看机智的中国网民们怎么形容这番景象的吧!(图片来源:新浪网)你造吗?这个时候,房子可不仅仅是可以住的房子了。它已经成了金融产品了。也就是说,房地产金融化了。金融化之后,它遵循的就不仅仅是普通商品的价格规律了,而是金融产品的规律了。所以,才会出现我们上述分析的情况:商品房因为获得了资本的属性及价值,从而超越(或说摆脱)了普通商品的价值规律。(至于资本是怎么运行的,找一本投资金融学的教科书看看)至于第二个任务,其实都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因为我们确实存在着购房刚需(城市化等作为推动力),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而且,我们本来就太渴望房子了!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人都会认为,有房才有安全感啊。当然,我肯定不这么看(因为我觉得即使有房子也没有安全感)。但是,还是有人帮(xue)了(shang)把(jia)手(霜),那就是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一些媒体。中国的地方政府有着巨大卖地冲动,因为他们欠了很多钱,而且他们还要继续花钱。具体多少?根据全国人大《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披露,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即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5.4万亿元。而到了2016年,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这个数字总额达到了17.17万亿,而且将有2.8万亿到期。而“卖地”收入是我们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巨(zhu)大(yao)来源。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上文所说的各大“地王”频出现象。(有人可能会说,卖地其实是增加供给的行为,但是,别忘了,我们有巨大的存量。最起码从表面看,当下中国商品房的供给弹性实际上已经很小了。“地王”频出对市场预期的刺激效应应该是更大的。)“地王”一出,市场预期就发热,开发商、媒体再一炒,哎呀,那想买房的人就再也坐不住了……以上,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一轮房价飙涨的基本情况。【四】调控与周期房价飙涨,大伙儿纷纷表示小心脏和神经都受不了了,媒体也跟着哭爹喊娘,我们负责任的政府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于是,国庆前后,各地政府纷纷出手限购(当下,他们最想做的和能做的就只能是以限购为主的调控),调控力度也是空前。那么,大伙儿关心的问题是:这些调控政策有用吗?答案是:有用,短期有用!而且会立竿见影……过几天,各大媒体就会喊:楼市的拐点来啦!大家赶紧买房啦!但是,但是……别怪我在这放这么一张会让很多人绝望的图……(图片源自网络)长期呢?长期啊,这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要涉及土地政策、产权政策和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了;而这些问题又涉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大势了,我也就因此倾向于认为:中国的房价问题,最终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房价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那房价就只能是:曲折上升,也就是说会停留在已经上演了n年的周期循环之中。而且,每一轮造势、上涨、调控、回落、稳定的过程都是一次财富的转移和阶层的“洗牌”过程。如果房价问题真的从根本上解决好了,未来中国,那才真算是睡醒的雄狮!好了,正文结束了,我做一个简单的不靠谱的预测吧:2016年剩下的几个月,房价总体上可能在震荡中有所收敛;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可能会小幅下跌,一线城市房价应该会基本保持稳定或有小幅上升。对于自住型购房者来说,明年开春之后,如果没有意外,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买房时机。错过那个时机,可能要再等两年……如果,我说如果,房产税真的马上开征了,那另当别论。一句话,买房嘛,投资要摸准楼市周期,自住要看准周期低谷。(个人意见,瞎说的,仅供参考和逗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开发商优惠
均价:均价3300元/平方米
特色:打折优惠
均价:均价3175元/平方米
特色:花园洋房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一轮房价上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苏宁金融研究院是苏宁金服集团旗下的大型专业研究机构,于2015年11月成立。苏宁金融研究院通过整合苏宁控股集团内部资源,与政府、同业、高校、智库等机构广泛合作,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于国内消费金融、贸易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产业金融等研究领域。金融观察最新文章
  【财新网】(作者 薛洪言)近日,上海银监局对辖内部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进行了稽核调查,并决定自4月25日起暂停辖内各商业银行与链家、我爱我家等6家中介机构的合作,对相关银行网点也做了相应处罚。
  这么大的稽查力度,颇有些杀鸡儆猴的意味,因为房价涨的实在太凶了,要干预房价,最好的着手点自然是银行房贷业务,没有之一。
  然而,监管机构的稽查警示很难成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走势,原因就在于消费金融已经被银行看成是信贷业务的蓝海。
  住房贷款是影响购房需求的关键变量
  先从一组数据说起。4月2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达4.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以房贷为主)新增贷款规模达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信贷数据“双创”的背后,是一季度一二线城市楼市火爆的客观结果。
  2013年11月,作者曾成功预测了一线城市的楼市拐点,基本的判断逻辑就是的变化。具体来说,购房者购房行为的完成有两大前提:一是购房意愿,二是购房资金。在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的背景下,购房意愿是不成问题的,我们只能从购房资金上去查看端倪。
  就购房资金而言,可分为银行住房贷款资金和购房者自有资金。由于一线城市房价的连年上涨,绝大部分具有资金实力的普通购房者都已经买房。在潜在购房者人群中,大部分人要么是自有资金储备不足、要么是刚刚获得购房资格,面对已经涨上天的房价,多数都需要借助银行住房贷款。因此,银行住房贷款成为影响有效需求的关键变量。
  银行对房贷的热情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在2013年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信贷资产日益僵化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当年6月份曾爆发影响深远的“钱荒”事件,成就了余额宝、零钱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做大做强的契机),同时,资金来源成本的逐年上升导致其对资产端的贷款收益率要求越来越高。而在银行流动性管控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长期限和低利率的个人住房贷款难以提供足够高的收益率,变得不再那么优质,银行也就收紧了住房贷款的发放。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态度的变化,演变成为改变一线城市房价走势的拐点因素。进入2014年,一线城市房价进入罕见的滞涨期。
  回到当前的情况,随着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提升,拖累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相比较之下,个人信贷业务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中较好地发挥了盈利稳定器的作用,各大银行普遍把零售金融业务放在了经营转型的重点位置,加大了个人信贷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个人房贷自然也就成了香饽饽。社会普遍预期三四线城市放贷风险大,为此,加大对一二线城市房贷的投放成了唯一合理的选择。
  在银行加大对房贷重视程度的同时,平台“天才”地发明了首付贷,使购房者能够以一成首付购房,需求端被激发起来,房价上涨自然是水到渠成。
  自2015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重回涨势,且涨势惊人,已经远远违背了国家让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初衷,出手整治也是可以想见的。今年以来,国家先是严查首付贷,现在又开始严查房贷违规发放情况,杀鸡儆猴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过,在对不景气、消费金融成为银行维持盈利水平的救命稻草的当下,银行对房贷的热情不会因政策的杀鸡儆猴而发生根本的改变。仅从信贷资金流向的角度看,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一二线城市仍会延续上涨的趋势,很难挡得住。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陈华懿子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是什么推动了这轮房价上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对崇尚安居乐业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梦系神萦的温暖目标,房子也日渐成为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在追踪楼市调控新政一个多月效果之时,人们同样追问,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轮房价上涨?
红色警报:买地杠杆更高
如果说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客观原因,那么巨额资金涌入楼市则与这轮房价迅猛上涨直接相关。
“居民加杠杆购房和企业加杠杆购地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主要原因。”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说,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去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地价房价轮动上涨,与货币、信贷政策的宽松有直接关系。
相比“买房端”的高杠杆,更需警惕的是“买地端”的高杠杆。“买房子起码还交首付,而有些地方的房企根本不掏自己腰包拿地,全靠从金融机构融资。”一名长期研究房地产行业的专家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本轮房价上涨的背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共谋,迟迟不肯出台提高首付率等市场化手段,对这一趋势应该警惕。
金色诱惑:“地王盛宴”
2016年多地上演“地王盛宴”,成为本轮房价上涨的风向标。
“地王”的出现,无形中给周边项目带来“坐地起价”的即期信号,更导致未来涨价预期。中原地产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上涨72.2%,二线城市涨幅达到86.7%,远超房价上涨幅度。
“买地的价格越来越高,摆在开发商面前就只有一条路——房价除了上涨别无选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说,这一现象暴露出当前土地市场非常严重的垄断性。
幕后黑手:投资投机虚火
多地上演的企业和个人“炒房”热潮背后,不乏投资投机者的身影。
在珠海,大量外地资本涌入本地楼市。据当地住建部门数据,今年1至9月,全市一手房市场成交量中,珠海本市居民购买占比41.8%,珠海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居民占57.8%,国外买家占0.33%。
有观察楼市的人士指出,新三板上市公司中有几十家企业主要业务是炒房。据相关统计,截至上半年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净额合计5951亿元。
珠海房协秘书长梁远新表示,地方政府要加大防范风险,避免陷入房地产泡沫。
灰色地带:造假炒作
在杭州余杭的合景天峻楼盘,今年4月房价每平方米约1.3万元,10月个别户型涨到2.8万元。一共12栋楼分十多次开盘,每次放出有限的房源,但每次开盘房价都会上涨。
发布虚假信息和广告、捏造或者散布谣言、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商品房、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捂盘惜售、暗中加价收费、捆绑搭售、“一房多卖”……这些各地曝出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成为灰色地带,误导市场出现非理性行为推高房价。
针对各种不合理开发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近期住建部接连打出重拳,在通报济南、杭州等地违法违规项目、曝光45个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基础上,召集国内近千家一级资质房地产企业开会亮出强硬治理的狠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房价上涨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综合 - 法律法规网
房价上涨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综合
住房信贷宽松地王盛宴频现巨额资金涌入造假炒作推高2016年中国楼市波澜让人印象深刻,背后的五光十色值得探究。对崇尚安居乐业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梦系神萦的温暖目标,房子也日渐成为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在追踪楼市调控新政一个多月效果之时,人们同样追问,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轮房价上涨?买房杠杆高,买地杠杆更高如果说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客观原因,那么巨额资金涌入楼市则与这轮房价迅猛上涨直接相关。从买房端看,住房信贷宽松是楼市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央行统计,今年9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33.4%,显示居民购房贷款增速之快。比如,在深圳,截至9月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已超1万亿元,相比2014年底翻了一倍。相比买房端的高杠杆,更需警惕的是买地端的高杠杆。今年8月,刚将总部从福建迁至上海的房企融信以溢价139%、110.1亿元的总价拍下上海静安区一宗3.1万平方米的地块。让外界诧异的不仅是它所创造的惊人楼面价,还有这家企业的胆量。根据其中期业绩报告,融信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销售额为132亿元。房企凶猛拿地,巨额资金从哪里来?记者从一些金融机构了解到,按规定,房企拍地应该拿自有资金。但近年融资普遍,房企配资一般都在三七开,房企自有出资占三成,配资占七成。现在一些房企连自有出资部分也从金融机构解决,房企引入银行、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保险等资金来拍地,已成为业内潜规则。如此配资导致房企负债规模不断上升,盈利状况下降。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132家房地产企业合计营业收入为8780.5亿元,而净利润只有687.8亿元,平均利润率跌至7.8%。而今年上半年,130家房企的净利润率还在8.15%,即便成交惨淡的2015年前三季度利润率也有10.1%。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割舍不下的地王盛宴各路资本涌入楼市,土地是围猎的对象。2016年多地上演地王盛宴,成为本轮房价上涨的风向标。今年济南东部先后出了两个地王,地面价格从每平方米7000多元直线上升至9000元左右,导致房价从年初每平方米八九千元上涨到约1.6万元。济南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鑫恭说。地王的出现,无形中给周边项目带来坐地起价的即期信号,更导致未来涨价预期。在舆论炒作下引发民众恐慌,造成开发商待价而沽,捂盘惜售,房价上涨势不可挡。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而去年同期降幅超过25%。国土资源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面积同比下降4.8%。这种价增量减,意味着地卖得少了,成交价却更高,凸显地价涨幅之快。值得警惕的是,今年一些热点城市地价高涨,加大未来市场风险隐患。对于地价快速上涨,一名房企负责人直言,如果说房价是一日千里,地价则是一日万里,开发商入市要谨慎小心。中原地产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住宅土地楼面价同比上涨72.2%,二线城市涨幅达到86.7%,远超房价上涨幅度。而据万科最新公告,其持续观察的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南京、武汉、东莞、苏州等14个主要城市,三季度土地整体成交溢价率攀升至111%,创近年来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市场预期的走低,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新地王项目很难再出。但周而复始上演的地王盛宴背后,一些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引人关注。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说,一些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市场的唯一供给者,又是房价的最终调控者;既是抑制房价泡沫的刹车,又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油门。近期高涨的土地出让金及一些地方政府的饥渴式供地模式凸显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投资投机下的虚火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历次房市调控的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让住房回归其居住属性,而不能大范围成为投资品。在一段时间内,楼市几成股市。多地上演的企业和个人炒房热潮背后,不乏投资投机者的身影。过去浙江的投资客主要来自温台地区,今年则以上海客为主力,从嘉兴一路买过来,有迹可循。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立东说,外来投资客的大量涌入对杭州房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记者近日从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获知一个案例:珠海一家生意不景气的贸易公司买了80多套房子,近期正陆续出手。同样在珠海,大量外地资本涌入本地楼市。据当地住建部门数据,今年1至9月,全市一手房市场成交量中,珠海本市居民购买占比41.8%,珠海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居民占57.8%,国外买家占0.33%。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副总裁说,今年开始,他们去竞拍土地,发现竞争对手里有了基金公司。这说明不少金融机构的资金都在往房地产市场投。这位副总裁说。有观察楼市的人士指出,新三板上市公司中有几十家企业主要业务是炒房。不少新三板上市公司融来的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据相关统计,今年年初至9月底,沪深两市共披露近60宗上市公司花费超千万元购买土地和房产的计划或方案,总金额达到93亿元。此外,截至上半年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净额合计5951亿元。一些公司通过出售投资性房地产达到降低亏损甚至是保壳的目的。泡沫的可怕,不止于泡沫本身,更在于扭曲的价值对其他行业产生的虹吸效应。如果这海量投资投机的钱投到粮食,我们就要吃不起饭,如果投向服装,我们就要裸奔。珠海房协秘书长梁远新表示,对于吸附在砖头上的泡沫,地方政府要加大防范风险,避免陷入房地产泡沫。
热点 / Hot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四大因素推动新一轮房价上涨
5月底尤其是进入6月份后,北京楼市又出现了07年价格飙涨的迹象。不少楼盘一个月内涨了三五千,如北三环的太阳公元、东三环的禧瑞都,而采取500至1000阶梯型提价的楼盘更是四处开花。按照开发商的解释,这些楼盘的定价和提价策略,是参照区域同类产品的最高价而定。
我们知道,楼市在经历一年多的价跌量减的萎靡,在中国经济尚未走出调整期,房地产尚未走出低谷之时,商品房价格却异军突起,重新进入新一轮暴涨轨道,这实在让经济学家和买房者大跌眼镜。那么推动此轮房价上涨的因素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给了开发商勇气,从而支撑其调高房价。
一、通胀预期使得房地产成为最佳保值工具
由于全球经济陷入危机泥潭而不能自拔,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和各大商业机构流动性非常宽裕,中国也包括在其中。在此背景下,全球会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担忧。而历史经验证明,在通胀来临之前,避免资产恶性贬值的最佳办法就是投资不动产。相信不少中国的富人在近期都会接到私人理财师或银行客户经历的电话,那就是在未来的1年内,最好把钱从银行拿出来,多买几套房心理最踏实。
二、“地王”效应推动区域房价上涨
5月底北京广渠路10地被富力地产高价拿走,其楼面地价搞到1.5元每㎡。在“地王”出现之后,其成为周边新房价格和二手房的价格的标杆。既然政府承认了这样的地价,那么不可能会让开发的房地产商吃亏,因此未来区域的房价一定会上涨。在此心理暗示下,周边在售的楼盘纷纷调高了售价。而对于那些二手房的小业主来说,更是吃下了定心丸,有地王撑着呢,我的房子还怕卖不出去,所以区域的二手房价在短短一月内上涨了30%甚至更多。地方政府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下半年将加大供地速度,并千方百计的推高地价,面粉价格上涨,馒头涨价顺理成章。
三、出口萎缩造成实体产业资金向楼市转移
近期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出口数据反映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崩溃困境。5月份我国出口下降了26.4%,为连续第七个月下降,且呈现降幅加深趋势。3~5月份的出口降幅分别为17.1%、22.6%和26.4%。出口和房地产貌似无关,实质上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出口的严重下降,沿海尤其是江浙一代的中小企业纷纷缩减规模甚至关门停产。
在08年大部分企业通过贷款维持正常的生产,但是那个时候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如今银行信贷政策放松了,即使有钱了大家也不愿意生产,没有销路生产就意味亏损。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把眼光从实体经济转移到楼市和股市上。近期全国的各大城市涌现了一批楼市投资客,这些人动辄就购买上千万的别墅或豪宅就是最好的证明。
四、开发商骗贷成楼市需求主力
笔者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同一观点,那就是如今中国的高房价已经和大多数老百姓无关,本来作为民生的房地产已经衍变成富人和权利人士的游戏。今天的楼市虽然有所恢复,但距离07年的量价齐涨尚有一定距离,开发商的资金紧张局面仍未解决。因此对于当前的开发商来讲,宁愿成交量下降也不能让房价下降。开发商为了达到一石两鸟的效应,既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又营造了楼市热销的局面,“假按揭”是开发商的最佳选择。
虽然假按揭并未向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全国的楼市中,被揭发出来的绝非个案。在加上当前的各大商业银行也急于房贷,开发商和某些银行内部人员里应外合,反正骗取的是国有资产,只要个人能中饱私囊就成。某权威专家预言,中国楼市假按揭成风,如果不及时采取强效手段遏制,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美国式的次贷危机将在中国上演。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推动房价上涨因素的分析,虽然下半年楼市的价格难以控制上涨。但是在这四个方面的推动因素中,缺少一个真正能够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大众住房的需求。我们知道,随着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购房或持观望态度。我们说在一个市场主体中,真正的需求者被排除之外,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是不能维持长久的。因此在此轮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繁荣是虚假的、泡沫不断增大的繁荣,最终的结果是以房地产泡沫破裂为代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河孔雀城房价上涨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