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到香港买保险了保险大陆能查到吗

外汇管理局:内地居民买香港保险不合规! 已经买了的小伙伴要哭吗?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外汇管理局:内地居民买香港保险不合规! 已经买了的小伙伴要哭吗?
关注Ta的:
3月22日,国家外汇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当日出席的国家外汇局新闻发布会表示内地居民到境外购买分红险不合规。下面是新闻发布会内容的部分摘要:“有些境外机构在规避外汇管理局的相关政策,因此外汇局请相关收单机构进行调整。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买保险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旅行、商务活动、留学等需要购买个人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的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而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不被允许的,这项交易在外汇管理上是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尚未得到政策支持。”“香港部分保险公司目前已经暂停接受内地人以银联卡通过内地第三方支付渠道来缴交保费”消息一出,正打算到香港购买保险的小伙伴开始打退堂鼓了,那些已经买了香港保险的小伙伴更是担心起来。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外汇管理局的发言?香港保险还能继续买吗?已经买了的小伙伴怎么办呢?其实近期随着国内经济下滑,美元加息等多因素影响,国内资金流出严重,外汇储备下降,人民币预期贬值压力加大,所以外汇局和银联已经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多次收紧外汇管制,尤其是对内地人投资香港保险的管制。外汇局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限制内地居民到香港购买保险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下面几个方面的考虑:数额巨大,外汇流出压力大增。&2015年全年,大陆居民通过香港保险流出的数额高达316亿港币,而且设个数字还在高速增长,对外汇流出,人民币贬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大力反腐倡廉需要。对于贪官富豪来讲,香港保险除了避税避债,资产传承等优势外,还可以逃避国内相关部门的追查和监管,无疑对国内的不明资金提供了良好的避风港湾。这部分资金数额不明,不堵不行。对内地保险业造成压力。由于香港保险对大陆保险的天然优势,大陆居民赴港投保从2009年的30亿港币,增长到2015年的316亿,6年间猛增了10倍之多,不能不对内地保险业造成巨大压力。到底香港保险还能不能买呢?目前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相应的收紧了内地客户的刷卡额度,主要是针对年交5万美金以上的大额保单。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的规定,内地居民每年有5万美元的外汇兑换额度。所以对于低于5万美金保费的中低额保单,都可以跟以前一样购买。至于大额保单,就无法通过内地银行卡购买,但是如果有境外银行户口,还是可以不受限制的购买的。至于法律方面,内地没有不准大陆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法律,内地保监会也没有限制。外汇管理局主要是负责外汇收支、买卖等国际结算业务,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理措施,所以只要不违背外汇局5万美金的限制,赴港投保就不存在任何违规问题。在香港法律方面,对于香港保险有如下规定:《香港法例》第41章保险公司条例:任何在香港获授权之保险公司,在香港推介人寿保险均属合法,不论销售对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国人士或中国内地人士。”(摘自保险业监理处复函档桉号INS/ADM/7/1)香港《保险公司条例》第41章46条: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则清盘人须继续经营保险人的长期业务,目的是将该业务作为正营运中的事业而转让给另一保险人。因此,未来内地是不是会出台香港的法律,严禁购买香港保险,这个真不敢说,但是至少从现在来看,内地居民还是可以放心购买香港保险的。已经买了的小伙伴怎么办?既然现在香港保险都可以继续购买,那已经购买了的小伙伴就更不必担心了。如果将来真的出台了禁止大陆人赴港买保险的法律,根据法律的时间效力原则,也是从法律出台后开始执行,对于已经购买了香港保险的的,就无需担心了。其实,早在2004年香港保险业就开放内地居民香港购买保险,到现在搜已经10多年了,才发现不合规,这反映也太慢了点吧?所以此时发布不合规,主要是配合当前的国内形势,购买了香港保险的小伙伴自不用担心。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关于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买香港分红类保险不合规》视频:同时我们也附上几年前CCTV是如何教大家来香港买保险的视频,聊以慰藉:-)【文章转载自香港通微信公众号,已获得授权】
文章来源:现在去香港买保险 堪比一个月前一线城市买房?
搜狐财经 陈大伟
十一黄金周刚过,对关心钱的人来说,度假的舒适劲儿估计都被两盆冷水浇灭了:一个是楼市限购政策,一个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及六年最低。炒房无望,手里的人民币还贬值了,钱该怎么办?于是,去香港买保险的热度又蹭蹭滴上来了。其实从去年开始,香港保险的热度已经有点像一线城市买房子、上海人买车牌这种程度了。
香港保险为啥火?啥值得买
香港保险为啥火?宣传的点主要有保障内容多,保费便宜啊,收益高啊,避税啊……
最受内地客户喜欢的香港保险产品主要有两个类型: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储蓄型的终身分红险。作为基础配置产品,重大疾病险颇受欢迎,而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说,储蓄型产品则更受欢迎。
先来说说重疾险,香港卖的最好的一款重疾险保障范围达105种疾病(75种疾病,是52种重疾,17种轻症,加了6种终末期的疾病;增强版多了30种轻症,凑起来是105种)。跟内地所有保险公司的重疾险看着都是一副“扑克脸”、一个水桶腰比起来,香港保险的保障的疾病更多。而且,保费还比较便宜,“演示”的分红或者收益还非常高(关于这部分,小编有话说,往后看)。
再来说说储蓄型产品,保险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海外储蓄型保险之所以受到高净值客户青睐,一部分原因是其起到了家族信托的作用。该人士表示,除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楼市泡沫、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等现状进行资产保值外,香港保险还可以避债和避税。在内地的法律框架下,购买保险后,如若发生企业破产、债务清算等问题,手中保单都依然有效。此外,香港自2006年后不需要征收遗产税,这使得其成为一个避税港,而遗产税一直是高净值客户想要规避的问题。
香港保险多么好,这些“反调儿”你得听听
中国保监会几个月前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醒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等风险。
1、汇率风险
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港币紧盯美元,简单说就是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的变化,会让你的美元资产一会儿升值一会儿贬值。赶上人民币处于上升通道的话,那你的汇率损失可能远超投资收益。当然,如果像现在这样,人民币在贬值,那你就赚到了两重收益。
但是,作为高净值人群,海外投资、拥有美元资产是开放环境下,资产多元化配置的必然趋势,要的就是“鸡蛋不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所以如果出于这方面考虑,就不用操心啦。
2、外汇政策风险
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你手里的人民币可能汇不出去,收到的外币分红和赔款也可能回不来。
3、保单收益不确定风险
关于保单收益,没人能预知未来,除非保险公司能给你“保证收益”,否则,只看演示利率和画大饼没啥区别。大陆的保险演示利率分高中低档,以前保险公司自己定高档利率,被忽悠的人多了,保监会就出了规定,最高不能超过6%。而香港,规定保险演示利率不能超过9%,9%以下保险公司随便画,所以很多公司的演示利率都用的是8%、9%。别小看这两三个百分点,复利的力量大家知道吧,几十年后,看着差别可大了。
所以,香港保险的高收益可能只是看着很美,你的实际收益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好消息是,香港监管机构今年开始要求他们的保险公司必须要每年公布实际利率是多少。演示这么多,最后到底客户拿到手里是多少,咱们走着瞧,这个和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关系非常大。
4、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所谓保单的现金价值就是中途退保时,保险公司能把你交的保费退回给你多少。
有个朋友,买了香港保险,回来找了个保险公司的朋友一算,觉得不划算想退保。一看现金价值傻眼了,他交的保费每年是3652美金,在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如果退保现金价值其实是零,一分钱都拿不回来。如果在第五年退保,交了14000多美金,那么他能拿到手的是800块钱,连零头也不到。即使到十年他交了54750块钱,那么他退保实际上他能拿到的只有16400多块钱。香港保险就是让你很难有机会去终止这个合同,如果要终止的话就会承受很大的损失。所以香港保险想退保得“割肉”,很多情况下只能选择“长相厮守”。
还有几个最现实的问题,你要考虑好
1、保障范围和疾病数量其实不成正比
前面说了,香港保险的“巨无霸”可以做到保105种疾病,从数量上和内地保险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一位精算师表示,从重大疾病理赔角度来说,癌症的理赔率占60%,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必须保障的25种核心疾病的理赔率可以占到95%-98%。因此,香港保险外延的扩展并不会带来同比例的理赔概率。作为一个金融的消费者来说保障的疾病并不是越多就是越好,其实是看风险的。当然在这里也要反过来说,多了就不好吗?2%的概率如果我摊上了那就是100%呀。那就要看性价比啦,要看整体的保费,你多出来这些疾病占整体保费的多少,如果这个比例占的很大就不划算了。
2、理赔可能很艰辛 你造吗?
首先,香港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大陆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若选择在大陆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那就得自费。由于境内外医疗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赔付困难。香港的医疗保险中区分普通病房,私家病房,半私家病房,且以物理治疗偏多,而国内主要是以药费为主的治疗,分社保用药和非社保用药。
其次,香港和大陆保险在“不可抗辩”条款上也有极大的差异。之前有报道,香港保险以不如实告知为由拒赔了一位福建客户100万。所谓不可抗辩条款,最初是为了保护投保人利益,让保险公司不能随便使用拒赔权的,即过了多少年,即便投保人没对自己的健康情况做全面说明,保险公司也不能拒赔。比如大陆保险公司的规定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两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而且大陆的不可抗辩条款对主险和附加险都适用。但是香港则加了一句“如果并无欺诈成份”的限制,这句太狠了,这个口子一开,保险公司几乎被授予了无限制的拒赔权。而且,香港的附加险还压根不受这个限制哦。
第三,诉讼成本高昂。如果理赔有纠纷,那么香港保险就没有那么方便。也许你觉得香港法治更健全,应该比内地好处理纠纷,但是要知道在香港打官司就得请香港律师,而且本人也得亲自赴港处理,这么高得金钱和精力上的成本你能承受吗?
3、投保成本高过内地
首先,香港保险有些是要求体检的,体检项目也比内地多,而且某些体检项目在很多医院都无法做,要么去香港体检,要么就去内地昂贵医院吧。比如,如果体检项目中要让你查尿液中尼古丁的含量(即是否吸烟),去私立医院检查该项就花了3千多,最后香港保险公司还不给报销。如果在大陆,你投保是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的。
另外,如果在香港开立账户,要激活银行卡,往卡里存钱,或者刷卡付费,现金缴费,现在都受到严格的外汇限制。操作起来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最后,提醒一下买香港保险一定要去香港。不要相信黑机构销售的什么“在内地出售的香港保险”。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规定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必须保存有准确无误的出入境记录,证明该保单是在香港本地承保,如果是在内地销售的所谓“香港保险”一律无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新闻热线:021-
去香港买保险渐成潮流细细算账真的合算吗
&nbsp&nbsp&nbsp&nbsp对省会市民来说,去香港旅游早已不新鲜,旅途中顺带买份保险也逐渐成为趋势。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保险保费低、保障全,而且还可合法避税,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不过业内人士提醒:要考虑到很可能面对的汇率风险和理赔不便。&nbsp&nbsp&nbsp&nbsp去香港旅游顺带买保险渐成潮流&nbsp&nbsp&nbsp&nbsp白女士是在省会一家银行工作的白领,她利用春节旅游之机顺便在香港买了保险。 “排了半天队才买上。”白女士说,她是通过朋友的推荐了解到香港保险的种种优势,最后决定舍近求远,放弃身边的保险公司,远赴香港买保险。在香港购买保险的手续并不复杂,“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白女士说。&nbsp&nbsp&nbsp&nbsp省会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小秦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现在,赴香港买保险的市民越来越多。“最近我的好几个客户都买了香港的保险产品,已经让我的业务受到了影响。”&nbsp&nbsp&nbsp&nbsp这些市民为何要去香港买保险?据调查,香港保险的确存在着费率低收益高种类多等种种优势。刚买了香港保险的白女士说,她在香港购买的是一种重大疾病保险,每年的保费是2万多元,连续交20年。20年后可以返还利息和本金。“算下来不仅保费相对便宜,而且如果20年都身体健康,返还的利息要比内地的同类产品高一些。如果中途生病,报销和赔偿的金额也比内地要高。”保险业务员小秦也坦言,香港保险的确比内地便宜、保障广,回报也多,比如国内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种类一般在30―40种,而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障种类达到50种以上;如果是投资型保险,每年的分红也会高于内地保险。“香港的保险产品都是开放利率,根据公司盈利水平进行分红。”&nbsp&nbsp&nbsp&nbsp存在汇率风险理赔亦有不便&nbsp&nbsp&nbsp&nbsp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元。而在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还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激增近6倍。&nbsp&nbsp&nbsp&nbsp然而,对内地人来说,香港保险在划算的背后也有隐忧。&nbsp&nbsp&nbsp&nbsp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香港保险虽然看着划算,但是当发生保险责任时,理赔会麻烦得多。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有的保险公司还规定,内地居民只有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内地医院就医才能获赔。为此,投保时就需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此外,虽然香港的投资型保险更加个性化,投资回报也普遍比内地投资型保险的收益高,但是投资型保险一般投保期限在5年、10年或者20年甚至更长时间。保险缴费都要用港元或美元。在这漫长的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收益。&nbsp&nbsp&nbsp&nbsp省保险协会提醒市民,无论在哪里买保险,选择好的代理人更重要。事实上,内地保险近几年在制度和服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能够为客户量身挑选最适合的产品,也能在理赔时为客户争取到最大的权益。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去香港买保险渐成潮流细细算账真的合算吗
日 08:39 来源:燕赵晚报
&nbsp&nbsp&nbsp&nbsp对省会市民来说,去香港旅游早已不新鲜,旅途中顺带买份保险也逐渐成为趋势。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保险保费低、保障全,而且还可合法避税,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不过业内人士提醒:要考虑到很可能面对的汇率风险和理赔不便。&nbsp&nbsp&nbsp&nbsp去香港旅游顺带买保险渐成潮流&nbsp&nbsp&nbsp&nbsp白女士是在省会一家银行工作的白领,她利用春节旅游之机顺便在香港买了保险。 “排了半天队才买上。”白女士说,她是通过朋友的推荐了解到香港保险的种种优势,最后决定舍近求远,放弃身边的保险公司,远赴香港买保险。在香港购买保险的手续并不复杂,“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白女士说。&nbsp&nbsp&nbsp&nbsp省会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小秦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现在,赴香港买保险的市民越来越多。“最近我的好几个客户都买了香港的保险产品,已经让我的业务受到了影响。”&nbsp&nbsp&nbsp&nbsp这些市民为何要去香港买保险?据调查,香港保险的确存在着费率低收益高种类多等种种优势。刚买了香港保险的白女士说,她在香港购买的是一种重大疾病保险,每年的保费是2万多元,连续交20年。20年后可以返还利息和本金。“算下来不仅保费相对便宜,而且如果20年都身体健康,返还的利息要比内地的同类产品高一些。如果中途生病,报销和赔偿的金额也比内地要高。”保险业务员小秦也坦言,香港保险的确比内地便宜、保障广,回报也多,比如国内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种类一般在30―40种,而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障种类达到50种以上;如果是投资型保险,每年的分红也会高于内地保险。“香港的保险产品都是开放利率,根据公司盈利水平进行分红。”&nbsp&nbsp&nbsp&nbsp存在汇率风险理赔亦有不便&nbsp&nbsp&nbsp&nbsp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元。而在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还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激增近6倍。&nbsp&nbsp&nbsp&nbsp然而,对内地人来说,香港保险在划算的背后也有隐忧。&nbsp&nbsp&nbsp&nbsp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香港保险虽然看着划算,但是当发生保险责任时,理赔会麻烦得多。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有的保险公司还规定,内地居民只有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内地医院就医才能获赔。为此,投保时就需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此外,虽然香港的投资型保险更加个性化,投资回报也普遍比内地投资型保险的收益高,但是投资型保险一般投保期限在5年、10年或者20年甚至更长时间。保险缴费都要用港元或美元。在这漫长的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收益。&nbsp&nbsp&nbsp&nbsp省保险协会提醒市民,无论在哪里买保险,选择好的代理人更重要。事实上,内地保险近几年在制度和服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能够为客户量身挑选最适合的产品,也能在理赔时为客户争取到最大的权益。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内地到香港买保险 读懂这些再买不迟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近几年来,赴中国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人数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统计数据,香港保险公司向内地访客销售的新保单在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3亿港元、99亿港元及150亿港元,每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
  与内地同类产品相比,香港的保险具有费率低、收益高、覆盖广3个特点,这是吸引内地投保人的最重要因素。下面对大家重点关注的几类险种作对比分析,对比产品均来自内地及香港地区的大型保险公司,如无特别说明,按人民币计价。
  重大疾病险
  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重大疾病险都是一种重要的返还型保险,内地规定重疾至少包含6种,共有25种重疾全国适用统一条款;而香港多数险种包含30多种重疾,有些甚至涵盖50种以上重疾种类。
  对疾病的定义,内地公司更为严格。比如,原位癌在内地多数公司不予赔偿,癌症则要求到“扩散”阶段才赔。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染色体异常”“被保险人2年内自杀”等许多情况,都不在内地保险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则只有“被保险人1年内自杀”和“触犯法律”2项属于不保障范围。
  保额方面,内地和香港的保险有时候虽然总保额相当,但所需交纳的保费及保障年限却有很大差别。同样以35岁的非吸烟男性客户投保为例,按照100万元的保额、分10年交纳,在内地每年所需交纳的保费为9.2万元,保障到80岁,而香港某公司的保险仅需每年交纳4.4万元,仅为境内保费的一半不到,且最高保障年限能达到100岁。
  另外,内地重疾险等待期一般为180天,部分保险公司的期限是90天。重疾理赔条件较为烦琐,如保险公司要求申请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等相关的其他证明和资料。香港重疾险的等待期一般是:60~90天,重疾理赔条件更简单,只需提供病理报告即可。
  高端医疗险
  高端医疗保险在内地主要包括除了必备的住院医疗保障部分,还存在可选择的门诊医疗保障、体检保障以及眼科牙科保障3部分,可选择范围更广阔。而香港保险则分为住院赔偿、手术赔偿、出院后的持续治疗赔偿及紧急治疗赔偿5部分,虽然覆盖的范围不如内地产品广阔,但针对性更强。
  而在保额及费用方面,以30岁投保客户为例,内地保险选择全球(除美国)范围的住院加门诊保障共需支出保费3.3万元,即可获得每年最高2000万元的住院保障及50万元的门诊保障,保费保额的杠杆比约为1:621;而同等条件下,香港保险需2.8万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万元每年的医疗保障费用,杠杆比约为1:514,与境内保险差别不大。
  但是香港保险可以选择一定范围内的费用自付,超出该范围才由保险公司赔付,可大幅度降低保费。如果按照这种投保方式,每年9.6万元以内的医疗费用由投保人支出,则仅需1.7万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万每年的医疗费用,杠杆比为 1:847,也与目前国内医保的覆盖范围吻合,即小病可以用普及医保,大病可以用高端医保,实现低费用、全覆盖的效果。
  大额寿险
  以香港一款较受内地投保人青睐的大额寿险产品为例,如果客户交纳等值100万美元的保费,在87岁之前不论任何原因身故,都可以获得500万美元的赔偿,直接赔付给受益人。而且该产品保底收益3.08%/年,现行利率4.2%/年。如果87岁时客户健在,按照目前的现行利率和风险保费,客户同样可以拿到接近等值金额的现金价值。
  此款产品有3点吸引力:一是该产品用美元计价,分散客户的货币配置,和境内的人民币资产形成很好的对冲效应;二是客户用100万美元为受益人(如孩子)做了500万美元的安排,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三是该保单还可以做质押贷款,贷款成数为退保价值的9成,相当于保费的7.8成,“贷款利率+费率”仅为2.05%,为客户解决了资金流动性问题。一般香港寿险的赔付比例约为1:5,如果使用贷款,赔付比例相当于1:22。而在内地则很难找到如此高赔付比例的寿险产品,且保单贷款利率通常为5.6%,较香港保单贷款利率相对弱势。
  意外险及年金险
  杠杆率是对内地和香港两地保险产品进行价格对比的重要衡量工具。保障杠杆倍数,即“保障总额÷总保费支出”,是衡量一款保险产品性价比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倍数越高,保障的性价比显然也越高。不同保险公司保费的弹性也不同,有些公司偏爱某一类保险,因此这类保险杠杆率会比较高,而内地的意外险性价比往往优于香港公司,同时目前境外的保险公司一般也不接受以意外险作主险。
  年金险方面,保证领取的时间有所不同,内地某保险公司年金险从60岁开始领取,可领取20年,保证领取到80岁,香港某保险公司的年金保险从55岁开始领取,可领取20年,到75岁,通常情况下境内年金险保证领取年龄会长于境外年金领取年龄。同时在保底收益方面,虽然各保险公司的保底收益有所不同,但一般香港保险的保底收益和现行收益也普遍高于内地的保险公司。
  赴港投保关键词
  1、签署地
  基于保单的有效性,保单申请人及见证人必须要在香港签署,保单才获得香港法例保障;反之若保单并不是在香港签署(例如在内地的城市),则违反内地及香港的法规,保单的有效性不受保障。
  2、交款
  保费宜直接交给保险公司,切勿以中介人的名字为抬头收款人,并应向保险公司索取正式收据。投保人应与保险中介人建立多种联系方法,必要时亦应直接联络保险公司。由于投保人身处内地,投保人应不时上网浏览保险公司的资讯或查阅自己保单账户的情况。
  3、风险
  赴港投保最大的风险来自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从汇率风险上讲,因为购买香港保险必须用港币或美元,需要考虑到这2个币种的贬值风险。同时,也存在法律的风险,例如内地法律规定失踪2年可宣告死亡,香港却规定失踪7年才宣告死亡。如果长期在内地生活,投保人在香港需要重新请律师准备赔付法律证明,且赴港投保在内地不具备避税避债功能。此外,存在服务上的风险。由于保险期限长,需要长期服务,而保险在香港、生活在内地会造成服务上的不便利,例如变更受益人,变更年金的领取方式都不如在内地投保操作便利。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保险和大陆利与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