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放松人的如何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最近年底了,公司给的任

年终大盘点:你的职场压力来自哪?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年终大盘点:你的职场压力来自哪?
  每年9月至年终,我们就要制作各种业绩考核表,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既要兼顾到企业整体利益、不同部门间的业绩差异,还要权衡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利益。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总有人不满意,甚至离职。此外还要做好“开人”和“留人”的工作。―――王娟,30岁,助理人力资源经理
  【压力原因】
  人力资源部年终要做所有员工的绩效评估、奖金分配、调薪计划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对于员工激励以及培养员工工作热情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对脑力以及体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解压支招】
  HR经常得处于矛盾协调之中。有时候HR会将员工对业绩考核制度的不满、员工离职等看作是对自身工作的否定,甚至会导致悲观情绪。建议把握做事的原则,多跟朋友交流,尤其是接触一些心态积极的朋友。
  基金/保险顾问
  面临淘汰或晋升的压力
  一到年底,客户会问,大概涨到什么位置,项目是否顺利,企业是否处于上升期等。我近期忙于集中做报告递交给客户,汇报近几个月盈利和亏损的情况。另外,年前与合作机构的接触也更频繁。
  ―――郭建业,36岁,投资公司业务总监
  【压力原因】
  一般从业半年到1年的基金/保险顾问,可能因人脉耗尽面临淘汰。从业3年以上的人员则面临升职压力。因为要想晋升,就要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最后是来自大客户的压力,他们会对理财顾问全年的服务进行评估。
  【解压支招】
  在这个行业,如果人脉资源有限,只能增加专业度及同领域的知识量。一般好的理财顾问不仅要帮客户理财,甚至会帮客户制定旅游计划和安排个税咨询等。
  公关人员
  工作量大顾不上吃饭
  我这些天经常午饭都吃不上。一是公司有新客户竞标及老客户结案,总结报告及来年计划增多。二是年底活动和项目增多。做活动客户要求多,领导要求也多。
  ―――李超,公关公司项目经理
  【压力原因】
  年底公关公司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各类客户答谢活动、内部员工活动及节日庆祝活动集中举行,是公关公司的业务旺季。经常一人负责多个项目。
  【解压支招】
  公关人员一定要细化工作,形成明确的执行手册,文件归档,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适当放松,抽空补充睡眠,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医务工作者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我刚下夜班,下午1点开始休息。傍晚醒来时,手机上有一大堆未接来电。我的压力主要来自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对病人的承诺,以及医患纠纷。冬天是感染高发季,病人明显增多,我两个月没有休息了。一年的疲惫堆积起来身心俱疲。
  ―――韩成宇,42岁,感染科医生
  【压力原因】
  经常值班加班,生活规律紊乱、医患关系紧张、晋升空间受限。
  【解压支招】
  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做医生/护士。“医生”的工作不只是赚钱,还是救死扶伤。
  医生圈子太小,建议医务人员拓宽人脉,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
  会展/酒店
  旺季不可预见性问题多
  对会展设计年底是旺季,忙得不可开交,经常加班到第二天凌晨。展台的设计,从创意脚本,到绘图、选材,最后再到多媒体的合成,工期很紧。而如果客户不认可,很可能第二天要重做。
  ―――陈东,31岁,会展设计
  【压力原因】
  这类行业,年底客户需求旺盛,工作繁忙,且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较多,容易造成较大压力。而且酒店、会展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客户,对心理也有一定负面影响。&
  【解压支招】
  学习对时间和情绪进行合理调配。不要由于一时之懒而让任务有积压。解决积压的任务不仅更加费时费力,还容易产生各种隐患,尤其是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点评支招】
  把冉,智联招聘职场顾问;苑航,英才网联职场顾问;杨奕敏,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吴忧,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周丹,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硕士;王剑,前程无忧职场顾问;李玲,北京慧源心理中心咨询师、北京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解压分析 公司关怀更利员工解压
  年终压力除了来自职场人自身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公司或上级。对于公司来说,采取措施帮助员工减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给予员工更多的“心理福利”,企业能获得更多回报。同时,职业顾问也提醒各行业的职场人,年终压力增大是正常现象,但需要及时疏导减压,以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国外做法
  英国 设计风险评估工具
  据媒体报道,英国电信集团近年采取了一项新的健康和安全策略。该公司与其管理人员、工会和来自伦敦莫斯里医院的一位精神病研究学家合作,设计了一种名为“Stream”的网上风险评估工具。员工需回答包括个人健康状况、压力来源在内的相关问题,以及所获得的支持。系统随后生成一份报告,显示员工个人压力水平:红色为压力很大,琥珀色为有压力,绿色为心态平和,该报告还可显示哪种类型的压力会引发最严重的紧张感,并给出解决办法,及提供网络链接。
  美国&多项生活服务
  据报道,很多美国公司都有心理热线和法律热线,员工有问题时,即使是私人问题,都可以随时求助,而且绝对保密。
  此外,思科公司总裁每月安排一次早餐会议与员工沟通。Intuit公司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员工社交时间。雅虎则在公司内提供按摩、剪发、洗车、换机油、看牙等服务。
  挪威 办公室引入健康植物
  欧洲企业为员工减压手段:一是环境放松型。典型的如受到欧盟资助的“让健康植物走入办公室运动”。挪威一家医院的研究表明,办公室引入健康植物后,病假减少了一半。二是福利享受型。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员工提供按摩、瑜伽等减压服务,以达到让员工心情愉快,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三是“放纵发泄”型。欧洲大多数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员工上班可吃零食。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能消除内心的压力,转移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另外,奔驰等公司建了很多俱乐部、健身房,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一个“发泄放松”的场所。
  澳大利亚 上班时间跳舞
  澳大利亚的企业给员工减压的招数很特别:一股由公司老板出钱,请专业人士在上班时间教职员跳舞的热潮在澳大利亚兴起。很多澳大利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舞蹈课程,以提高职员的团队精神。员工们可以选择在午餐休息时间、下班后或节假日参与培训,学习包括古典交谊舞在内的多种舞蹈,并要求通过专业评委打分获得“结业证书”。
  日本&提供新款减压机
  日本一些公司主动为员工购买减压商品,比如新款减压机器,包括一台爆笑机,可以让员工适当释放压力。报道称,有一种人气很高的减压娃娃,能带来奇特的触感,握在手中,可以让人自然释放紧张的情绪。另外一种热门商品是泡汤粉,含有能量磁石成分,据说可以排毒,十分受员工的欢迎。
  解压分析 公司关怀更利员工解压
  ■&压力分析
  职场人年前感到压力大,其实是一个普遍现状,几乎涉及到每个职能领域,例如财务的年终盘账,销售冲刺业绩,行政和人力筹备年会,市场进行客户答谢等。
  压力的大小和企业类型有一定关系:比如企业的奖励机制比较明确和透明,发展比较稳定,职场人基本能预测到工作任务和工作回报,压力相对较小;而对于上升期或管理治理还不够完善的企业,职场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比如发展战略调整,管理层变更,奖惩制度变革等,职场人都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压力会比较大。
  总的来看,年前职场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是来自工作内容本身。职场人通常会背负全年工作回顾,年度业绩考核,明年工作规划的任务,加上日常的工作也要照常进行,因此会感到多项事务堆在一起,甚至需要加班加点。
  第二是来自于工作回报。年前也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进行评定并给予回报的时刻,自己的年终奖金额,明年的调薪幅度,职位能否晋升,是否决定跳槽等和工作回报密切相关的项目都足以让职场人纠结。
  第三来自于年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会考虑年前提前回家过年,或者休个长假,涉及到提前安排或交接工作,打破了既有工作节奏,也是产生压力的因素之一。
  【支招】
  面对压力,职场人的心态很重要,考虑问题时建议不单从自身出发,考虑局部和短期,还需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全局和长期,不做无谓的焦虑和纠结。同时需要好的沟通机制,遇到问题能和上级及下属进行有效而深入的沟通,及时化解困惑和误区。
  ―――刘峰,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业务总监
  ■&公司观点
  国内外企员工压力大于国外
  ●钱文蕾,美资公司HR,原西门子人力资源高级顾问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外企来中国是为了开拓市场,因此员工压力要远大于国外,而很多外企到中国后,在国外一直执行的减压方式会有所减少。比如,谷歌一直以开放自由的办公文化著称,在国外,带宠物到公司并不奇怪,但在中国还有些不可思议。而内资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及外企,因为减压方式本身就需要耗费时间和成本。
  我了解到的内资企业做得比较好的,如国际航空公司会让员工做工间操来缓解压力。李宁公司有健身房、游泳池,传统行业更多的是采取弹性工作制,这些福利从客观上也能让压力有所缓解。
  对公司来说,如果销售人员在年底压力过大,应该考虑流程、制度的完善。比如在西门子,不会到年底才看目标是否达到,会在各个季度和年中回顾,不会将压力都留到年底。
  中国企业尚未重视减压
  ●王爱芳,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华迪集团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经理
  中国企业还没有把“为员工减压”作为一个议题去重视,但“和谐企业”的建设目标应已逐步深入企业领导者内心。我们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的作用来改善办公环境,包括一些基础的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通过工会来组织各种员工活动,丰富员工的生活,改善组织氛围,融合员工关系,拉近领导与员工的距离等等,这些虽然没有打着“为员工减压”的旗号,但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专业的压力测试分析工具的使用是国内企业可采纳的一种了解员工压力来源和水平的辅助手段,也有利于企业了解员工状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高工作效率。时间和成本占用都是比较小的。
  而咨询和热线方式,是国内企业应该发展的,但也是目前很难做到的,因为企业要养专门的心理或法律专业人才,企业老板们会担心增加额外的投入。
  ■&公司建议
  企业做法可转压力为动力
  ●刘峰,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业务总监
  最主要的是企业建立透明公平的晋升和考核机制和顺畅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业绩和年度表现对自己年底的考核和未来一年的发展目标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估,而公司也能够给予及时的嘉奖。
  通过畅通有效的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和期望,并由此科学制定第二年的发展目标。
  此外,对企业来说,除了相应的员工物质奖励,年前可从细节方面给员工更多人文关怀:比如组织公司年会,并允许家属共同参加;有些企业会给员工的家人邮寄附有公司高层签名的新年卡片,代表公司向每位员工及家人表示感谢。虽然是细微的关怀,但员工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能有效将年前的压力转换为奋斗的动力。
  减压分享
  最近因为压力大,脾气也比以前大了,减压方法是吃好吃的。其实看一些积极的或喜剧的电影也可以,但是我没时间看。
  ―――姜蕊,公关人员
  事情尽量分开做,让自己尽量缓冲,晚上看些轻松愉快的电视或者书。
  ―――薇薇,保险公司策划
  最好的减压方法是和朋友侃大山,互道苦水之后发现大家的境遇都差不多,也就有个安慰。另外在一起发发牢骚,骂骂领导,一笑解千愁。
  ―――杜宇,网站销售
  我的减压方法就是睡,以前还有个运动,现在懒得动啦,回去躺倒便呼呼大睡。还能睡得着,说明压力还没有大到一定程度,呵呵!
  ―――段文辉,房产公司市场人员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印尼爪哇谷洞图片
/339/" style"color: rgb(0, 120, 182); text-decoration: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tahoma, sans- font-size: 16 line-height: 32"&我们都爱统计学心事鉴定组
周玮在《最强大脑》上速算的3道数学题,换成是你这样的普通人,要怎么算才能更快一点呢?图片来源:《最强大脑》
被诊断为学者症候群的周玮,在《最强大脑》上速算了3道复杂的数学题,一时间成为焦点。有人惊叹,有人怀疑,感兴趣和看热闹的人们都想瞧瞧这里面的究竟。周玮到底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是靠死记硬背还是靠独特的大脑?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他本人才能够确定了。(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对他的解析,参见《Dr. 魏深度解秘,周玮的&最强大脑&!》)
本文想说明的是,普通人没有功能非同一般的大脑,不能自创别人看不懂的数学方法,其实也可以借助已经如
Sanders D, Kamoun S, et al., Letter to the editor.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 53 (March 2013): 435&438
De Souza L, Macedo Oda L, Letter to the editor.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 53 (March 2013): 425
Butler D, Hyped GM maize study faces growing scrutiny. Nature,
(11 October): 158. doi:10.a
新华国际, &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遭强烈质疑. 科学网, .
Flipse, S. M., & Osseweijer, P. Media attention to GM food cases: A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5&202.
Losey, J. E., Rayor, L. S.; & Carter, M. E. Transgenic pollen harms monarch larvae. Nature, , 214&215. doi:10..
Quist, D.,& Chapela, I.H. Transgenic DNA introgressed into traditional maize landraces in Oaxaca, Mexico. Nature, , 541&543. doi:10.8. PMID . Retracted in April 2002.?
Ewen, S. W. B., & Pusztai, A. Effect of diets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es expressing Galanthus nivalis lectin on rat small intestine. THE LANCET, , .?
贾鹤鹏,著名科学评论者,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前任总编辑,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读博士。
更多专栏文章
a class"reference external" href"http://www.guokr.com/article/79543/" style"color: rgb(0, 120, 182); text-decoration:" target"_blank"&为了穷人的科学
2012年,转基因的那些事儿
谁冤枉了&黄金大米&
对魏坤琳来说,参加江苏卫视联合推出的《最强大脑》这档节目,无论是在公众中获得的曝光也好、在学术圈中收到的同行压力也罢,都没有这件事情本身让他在科研上得到的兴味来得重要。他至始至终保持着科学的评判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看着台上的选手,想的都是这个活动可以为科研做些什么。他频频说着,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脑科学有很多还是理解不了的&,&现在已经找到三四个潜在研究对象,没准还能凑齐五六个人呢,那就有科研的意义了,没准能找出些共性了。&
今晚,《最强大脑》要播出第二期,我想催促他预先写一些选手解读,消息写了一屏幕,他才回复一句话:&好。回头聊,我在南山。&我立刻明白,又是每年例行的公事&&实验室集体滑雪。魏老师的理念是,你要研究运动,首先自己要对运动有激情,有兴趣挑战新玩法。看来节目的热播、网络各种讨论,也没有对他的生活带来太多干扰。节目热播、人言杂多,我们这些身边的朋友替他着急,但他好像一点也不紧张,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最强大脑》只选&智商&的某个维度能达到金字塔尖的那几个人
:节目播出一期了,你有什么感觉?魏坤琳:各种压力大啊。除了网友说什么的都有,做科研的也有好些来评论,有人说我没有把科学道理说完全、甚至说错了。实际上我在舞台上说的话是会被剪掉的&&我觉得学术界没有参悟到这是一个娱乐节目。
:这么大压力你还做这个节目,是出于什么想法呢?魏坤琳:一开始你们推荐的,谁想到会有这么多压力啊!
由飞机通讯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通过甚高频或者卫星通讯传输出来。由于带宽限制,这些飞行中的EHM数据包被限制在3kB以下。这些数据会被遍布全球的地面站接受,并传送给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的数据分析中心。如果飞机发动机出现超出预警限制的异常,EHM系统会启动故障模式,将故障信息自动发送出来。
飞机降落后,机务人员可以从飞机上下载更为详尽的EHM汇总数据。而发动机厂商在检修发动机时又可以从EHM系统获得更多的数据。
我国某航空公司机务人员通过分析发动机的EHM数据发现其左发高压系统震动值异常,后确定为某部件损伤,避免了一起可能的意外。
飞机的ACARS系统不同于应答机,很难被人为关闭。日失事的法航447航班在失联前ACARS系统发回了多份故障报告。
p&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小保方晴子团队所发表的两篇令科学界震惊的文章,在发表不足40天后被呼吁撤回。呼吁者包括其中一篇文章的共同作者。该两篇文章声称能够通过简单的酸浴刺激已经分化哺乳动物细胞重新回到胚胎状态,这种细胞称为STAP细胞。
该文章发表于1月30号,而仅仅在发表后的几周内,该文章被指责学术不端以及明显使用与已发表文章重复的图片。很多科学家也表示,他们无法通过小保方晴子团队使用的方法来获得STAP细胞。小保方晴子团队回应,他们将会作出更正,并提供实验提示来帮助其他科学家复制他们的实验结果。
然而到上周末,两个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明显重复使用了两张其博士学
拥有那种会让孩子穿紫色睡衣的父母却十分重要。就算试图控制父母教育这样的因素,研究者仍然会面临那些执着于让孩子穿紫色睡衣和不穿的父母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正如《纽约时报》健康专栏作家加里?陶布斯(Gary Taubes)解释说,&简单地说,问题就是踏踏实实做那些对他们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按医嘱服药或吃他们认为有益健康的食物&&的人,跟那些不这样做的人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这种效应有可能扰乱任何试图评估那些被视为有益健康的活动(比如每周运动或吃羽衣甘蓝)真实效果的研究。研究人员以为他们是在比较两种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吃羽衣甘蓝和不吃甘蓝。但事实上,假如治疗组和对照组不是随机分配的,那么他们在比较两种不同的人吃两种不同的饮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有两个方面,而不是仅仅一个。
如果说统计学家是侦探,那么数据就是线索。我的妻子在新罕布什尔郊区的高中教了一年书。她的一个学生因为闯入一家五金店盗窃工具而被逮捕归案,而警察之所以能破案是因为:(1)天刚刚下雪,从五金店到学生的家里的雪上有足迹;(2)在学生家里找到了被盗的工具。好线索帮了大忙。
就跟好数据一样。但首先,你得有好的数据,否则一切都是空。
编译自:Medium,Garbage In, Garbage Out文章图片:Shutterstock 友情提供
相关果壳网小组a href"http://www.guokr.com/group如另一种较安全的凝血素无论是在转基因实验组中,还是被人为地加入土豆中(含量是转基因土豆的100倍),都没有对老鼠的发育产生任何的影响。
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普兹泰的数据不能作为支持转基因食品会损害发育和免疫系统的证据。普兹泰后来在大名鼎鼎的《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其实验结果(实际上只是一个不到2页纸的实验结果通报)[12],同期的《柳叶刀》杂志还配发了表明其结论难以被认可、但需要让更多同行了解的评论。随后很多试验室表示,无法重复其实验。
1999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昆虫学家约翰&洛西(John Losey)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通讯,报道在试验中,用拌有转Bt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草可致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幼虫死亡[10]。这一研究发表后,立刻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有关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的辩论。然而,洛西的实验遭到了同行科学家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质疑,比如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针对这些质疑,美国环境保护局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有三点(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田间帝王蝶的实际数量很大。2001年,美国环保局组织昆虫专家对此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后认为,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的威胁极其微小。此后,很多科学家对帝王蝶的研究和观察一直在继续,基本上认可了美国环保局的结论。
就在帝王蝶事件余波未平之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奎斯特(David Quist)和查佩拉(Ignacio H. Chapela)于2001年11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通信[11],报道说在墨西哥南部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地区种植的地方品种中检测到转基因作物。如果属实,该研究表明商业化转基因作物与地方品种间存在大量的基因流动。但奎斯特和查佩拉的研究很快遭到同行科学家质疑。其他科学家检查了其试验过程和数据,发现多处错误。《自然》杂志最终于日发表了撤稿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洛西和奎斯特、查佩拉等人在《自然》杂志上所发表的通讯,篇幅很小,通篇都是可能的推论语气,如果不是媒体介入,这些研究本来可能只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商讨。但即便媒体的介入导致争端迅速超越了学术共同体本身,但这个共同体仍然在按照自己的逻辑,争论、验证、评估、直到最极端的撤稿。有趣的是,至今在伯克利的网站上,仍然可以看到为奎斯特和查佩拉在《自然》发文所做的新闻稿,但新闻稿的上面明显地写着,该研究已经被撤稿,同时也刊登了驳斥该研究的文章的链接。
固然这一缓慢而慎重的过程如Flipse和Osseweijer所指出的,输掉了舆论,但它产生的专业力量却足以影响决策者,让决策者在制定基本的游戏规则时遵循理性和实证的原则。当然,在遇到转基因产业化这样的决策时,决策者又不得不考虑民意。所以我们也期待着科学界能更有效地传递科学和专业的声音,让它在面对争议问题时,最终与民意达成妥协。
S&ralini GE, Clair E, Mesnage R, et al.,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Arj& G, Portero M, et al., Plurality of opinion, scientific discourse and pseudoscience: An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S&ralini et al. study claiming that Roundup? Ready corn or the herbicide Roundup? cause cancer in rats. Transgenic Research, ): 255-267
Sakamoto Y, Tada Y, et al., A 104-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ournal of the Food Hygienic Society of Japan, ): 272-282. doi: 10.3358/shokueishi.49.272?
Butler D, Rat study sparks GM furore. Nature,
(27 September): 484. doi:10.a
。(Aviation investigators and national security officials believe the plane flew for a total of five hours based on data automatically downloaded and sent to the ground from the BoeingCo. 777&s engines as part of a routine maintenance and monitoring program.)
消息人士称,发动机系统会每隔半小时向地面发送一次数据。(Those snippets are compiled and transmitted in 30-minute increments, said one person familiar with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Rolls-Royce's website, the data is processed automatically "so that subtle changes in condition from one flight to another can be detected.")这也就意味着在马方与航班&失联&之后,飞机的发动机仍运作了数小时。按照波音777的性能,这段时间足够其飞行3000公里。
拓展信息:发动机数据是如何采集并传送给地面人员的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也是关乎航空安全的重中之重。为了监控发动机的状况,现代民航大都安装了飞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Engin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这套系统由传感器、信号发射系统、信号接收系统、信号分析系统等部分构成。
罗尔斯罗伊斯遄达系列发动机的EHM系统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种类
在飞机起飞、爬升和巡航阶段,EHM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会经
升,但这样做并不会使任何人的身高变高。
我的话就会选(B)。我嗅到了存活者误差的猫腻,这种情况下样本中去掉了一些或很多观测数据,以至于改变了整个剩下的观测结果,因而任何基于剩余观测数据所做的分析也受了影响。假设我们的校长真不是个好人:他学校里的学生啥也没学到;每年都有半数人辍学。不过,这在数学的考试分数上面看起来很是漂亮&&但没有任何一名学生实际上考得更好。有理可测,学得最差的学生(也是考试分数最低的学生)最有可能辍学,那么考试分数的平均分会随着更多学生辍学而稳步上升。(如果你有一屋子高矮不齐的人,强迫最矮的那个离开房间会使整个房间的平均身高上升,但这样做并不会使任何人的身高变高。)
健康用户误差
每天按时吃维生素片的人更有可能身体健康&&他们是每天都按时吃维生素的人!而至于维生素是否真的有益健康这又另当别论了。【相关文章:维生素,补还是不补?】 想想这样一个思考实验。假设公共卫生官员颁布这样一条声明,所有的刚生了小孩儿的夫妻都能该把自己的孩子裹在紫色的睡衣里睡觉,因为这有助于刺激大脑的发育。20年后,追踪研究证实,幼年时期穿紫色睡衣确实与今后人生中取得成功有一个特别大的正相关。比方说,我们发现,98%考上哈佛大学的新生孩童时期都穿着紫色的睡衣(现在许多人仍然这样做),相比之下,马萨诸塞州监狱系统里的囚犯只有3%年幼时穿紫色睡衣。
紫色睡衣并不重要。
当然,紫色睡衣并不重要,但如尽管&铁证如山&,但期刊方面的撤稿声明还是极尽委婉之能事,指出他们经过反复调查和独立的第三方评议,认定塞拉利尼课题组不存在造假和篡改数据的嫌疑。到2012年12月左右,各种学术期刊刊发的指出塞文数据、实验方法、统计错误和推理错误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尽管如此,出版商还是组织了多轮调查和专家评议,并且专门让该刊新聘请的兼职编辑、尼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古德曼(Richard Goodman)回避,后者是食品过敏领域的专家,曾经为孟山都公司工作。
在正式发布撤稿声明之前,期刊方面还给了塞拉利尼一个&面子&,要求他主动撤稿,遭到拒绝后才发布了此撤稿声明。有趣的是,撤稿声明发出的同一天,塞拉利尼和共同作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指控《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和爱思唯尔公司的做法含有&偏见&和&歧视&,不排除付诸法律来解决这一事件。可以想见,很多欧洲反对转基因的媒体也站在了塞教授的一边。
慎重的代价
假如塞教授真的付诸法律,那么就真算是&辜负&了期刊方面的&良苦用心&。如上所述,到2012年底,已经有数十篇文献来批驳塞教授的研究,而支持其的学术论文一篇也没有。当时也有数百位科学家联名要求期刊方面撤稿。而支持塞教授的学者也针锋相对,一封由主要来自欧洲的多位知名学者,包括多名人文学者、部分生物学家签名的公开信指出,包括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家环境保护局(EPA)以及欧盟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内的食品安全和环境监管机构,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上负有罪责(culpability)。
即便在科学上强弱分明,但《食品与化学毒理学》和出版商爱思唯尔公司还是非常慎重。要知道,撤稿对于一个人或团队的学术声誉是沉重的打击,必须要慎而又慎。另一方面,围绕着转基因这样的敏感题目,撤稿与否都必然遭遇双方阵营的强烈反弹。我揣摩出版商方面必然左右为难,最终选择了在西方感恩节假期期间公布撤稿决定,并首先强调,赛教授一方道德上没有问题。
然而,赛教授一方的强硬反应,以及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声称要上法庭打官司的方式来对期刊方面的回应,仍然让事件难以平静了结。这其实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转基因这种高度政治化的领域,即便把学术的专业化原则应用到极致,即便再增加一轮调查和第三方评议,相关事件也难以按照学术的逻辑得以解决。
但即便如此,出版商方面似乎也别无选择,因为不论对方如何表现,你在学术这个圈子里面,就只能遵守学术共同体的逻辑。
实际上,转基因领域的交流不畅,在很大程度上,也由于科学共同体的逻辑与公众及媒体逻辑的偏差。这种偏差导致了在媒体涉及转基因的报道中,科学家的声音呈现弱势。Flipse和Osseweijer(2013)[9] 的研究追踪了近15年来世界主要英文媒体对转基因问题的报道,发现这些报道总是围绕着转基因事件而起伏,这些事件包括苏格兰科学家普兹泰在电视上声称转基因土豆有害健康、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撰写通讯说转基因导致了美国野生帝王蝶数量减少(Losey, Rayor 和 Carter,1999)[10]、以及所谓的转基因污染墨西哥玉米的事件(Quist和Chapela,2001,该文因被认定方法错误于2002年被撤稿)[11]等,虽然这些事件中所声称的科学结论都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但在媒体上却影响很大。而Flipse和Osseweijer发现,科学家或生物技术公司的信息发布总是比这些事件的新闻报道慢了一拍。究其原因,是因为科学家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而公司需要低调以避免争端引火烧身,结果,等科学的结论出现,媒体的兴趣已经锐减,这导致在有关转基因的新闻辩论中,各方力量并不均衡。而以媒体为主要信息来源的公众,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更有可能遭到反对转基因一方的影响。
科学的逻辑与专业的力量
上面的研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在舆论塑造方面,嗓门大者胜。追溯围绕着转基因的各起有据可查的科学争论,在舆论影响方面,没有一次是理性的科学专业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好在,这个世界并不只是由嗓门来决定的。实际上,历数各次所谓的转基因安全事件,我们看到最终是专业化的结论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在被科学界认为不靠谱的转基因安全性研究中,最早的一个是苏格兰罗威特研究所(Rowett Institute)的普兹泰(Arpad Pusztai)试验。日,普兹泰在电视节目中介绍了自己的一项实验。他用两种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的转入了植物凝血素的转基因土豆喂养老鼠,发现&这些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轻微的发育迟缓现象,免疫系统也受到影响&。
普斯泰的实验设计方法遭到了由罗威特研究所和其他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质疑。这个委员会以及后来皇家学会质疑的内容包括:第一,普兹泰选择未做熟的生土豆作饲料来喂养大鼠,而土豆在生吃状态下含有很多自然毒素,容易导致问题;第二,普兹泰声称发现了毒性反应的凝血素的实验组并未使用转基因土豆,而是直接在普通的生土豆中添加外源低毒性凝血素,且用量超过正常适用范围的5000倍。
发布会上指出:&马航的所有飞机都配备了可以自动发送数据信息的ACARS。然而,我们没有接收到求救信号或其他任何信息。&
这表明目前我们手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数据。但是《新科学家》了解到,该失联飞机的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表示,他们位于英国德比的全球发动机健康监测中心曾收到失联的波音777飞机上的遄达(Trent)800发动机发送的两份数据报告。一份报告是MH370航班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时发出的,另一份是在飞机爬升过程中发出的。
将这些发动机数据信息从囊括了飞机所有核心飞行系统和航空电子设备信息的繁杂的ACARS报告中分离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从这两份报告中解读出很多关于该飞机失联前飞行状况的有用线索。这架飞机由于空中飞行时间太短,因此还没有生成更多的ACARS报告。飞机是在当地时间凌晨1:30从雷达上消失的,最后位置是位于马来西亚和越南中间的泰国湾。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规定,这些报告是保密的,除非空难调查人员需要调取这些报告。
同时,依靠卫星科技部署的关于航班和239人的搜救行动依然继续,中国动用了10颗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卫星和气象卫星协助搜索。
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关注核武器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在过去几天内在查看是否能用次声波(通常用作炸弹爆炸的地下测试等用途)来寻找任何飞机爆炸的迹象,但是一无所获。
此外,在搜救行动中还有一项众包的大胆尝试。美国商业卫星公司DigitalGlobe已经把高分辨率的海面图像分割成不同区域,便于网友们浏览或扫描失联航班的各种行迹。
在2007年著名的飞行探险家斯蒂夫&弗赛特(Steve Fossett)失踪以后,亚马逊也组织了一项相似的众包活动。
根据《华尔街日报》(WSJ)美国东部时间三月十三日零点五十分(北京时间今天中午十二点五十分)发布的消息,美国航空调查人员和国家安全人员认为MH370航班发回的发动机数据显示其至少工作了5小时
罹患乳腺癌不仅改变了一位女性的当下和未来;它连她的过去也改变了。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无意识地)认为高脂饮食可能是她们患病的易感原因,并且(无意识地)认为自己过去有高脂的饮食习惯。对于任何了解这种耻辱病的历史的人而言,这一模式都熟悉得令人悲伤:和她们之前成千上万的女性一样,这些女性在她们自己的记忆里寻找原因,并将这个原因放置在记忆里。&
回忆偏倚是也是追踪研究往往偏向于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的一个原因。在横向研究里,数据是同时采集的。在5岁的时候,参与者会被问及他对学校的态度。然后,再过13年,我们可以重访参与者,看他是否高中辍学。在横向研究中,所有的数据都在同一时间点采集,研究者必须询问18岁的高中辍学生他5岁时对学校有何看法,而这一信息固然便是不怎么可靠的。
存活者误差
假设一名高中校长报告说,学生中的一组特定人群在4年中(编注:美国高中有4年)考试成绩稳步上升。这批人高二的得分比他们在高一时的成绩好。高三那年的分数更好,高四达到了最好。我们假定不存在作弊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创造性地运用描述性的统计数据。无论用什么评价标准,这批学生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做得更好:平均数、中位数、学生在年级水平的百分比等等。你会(A)提名这所学校的领导为&年度最佳校长&还是(B)要求提供更多的数据?
如果你有一屋子高矮不齐的人,强迫最矮的那个离开房间会使整个房间的平均身高上如自1977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的堕胎诊所至少有8名工作人员被谋杀,遭遇41次炸弹袭击、173次纵火、91次炸弹或纵火未遂、619次炸弹威胁、665次炭疽杆菌威胁、1264次蓄意破坏、1630次非法入侵、100次丁酸臭弹攻击。如此复杂的现实局势,纸面上的讨论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大家需要偶像、需要榜样、需要英雄来为己方代言。
而热罗姆&勒热讷,世界著名科学家,虔诚天主教徒,和教宗约翰保罗二世过从甚密,&发现&了一种极重要的先天病的病因并致力于它的治疗,而且反对堕胎。这样一个人物来当英雄,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1994年,勒热讷因肺癌去世,为了纪念他而成立了杰荷&勒仁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有三重任务:研究,关怀,号召。前两者都很不错,但第三部分用了很大的精力反对堕胎。勒仁在世时虽然贬低了戈蒂耶的重要性,但至少没有否认她起了作用。可是这个基金会既然以勒热讷为精神领袖,那就容不得这样的&诋毁&。基金会网页上的勒热讷个人简介里,把一切成果都归给勒热讷,对戈蒂耶只字未提。页尾的&了解更多&链接指向了一个名为&勒热讷教授之友协会&的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争取天主教会为勒热讷追赠宣福礼,而宣福礼需要至少一个认证过的神迹,距离封圣只有一步之遥。该基金把勒热讷看做近乎圣人,当然不能容忍国际会议颁奖给真正的发现人了。
因此,就出现了开场的闹剧:一个名义上致力于救助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组织,威逼一个学术界的国际会议取消对该病病因发现人的授奖。但在这个年代,这样的行为只能是适得其反。
在颁奖取消之后3天,2月3日法国网站sciences.blogs.liberation.fr报道了这一事件,2月5日一位法国学生将这个报道转给了他的Coursera课程&有用的遗传学&,引起了授课老师Rosie?Redfield的注意。在Redfield的宣传下,科学史的结论终于开始走入科学界和更广大的舆论,戈蒂耶也有了自己的英文维基页面。对于一位88岁的老人,正义来得太晚了一些,但是终归是来了。
参考资料:
Gautier, M Harper, Peter S. (2009). "Fiftieth anniversary of?trisomy 21: returning to a discovery". Human Genetics 126 (2):?317&324. doi:10.-009-0690-1
span style"line-height: 2;"
在法国卡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Gilles-Eric S&ralini,左图)等人于日在学术期刊《食品与化学毒理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发表了大鼠长期服用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达玉米会致癌的研究[1]后一年,日,该杂志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终于正式决定,将这一引发了激烈争议的研究撤稿。距离一年前该论文发表时引发的轩然大波&&不论是拥戴者的广泛传阅还是抗议者众多的质疑&&该文被撤稿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当初该论文刚发表时,引发了媒体广泛的报道,据称文章发表几小时内有关该文章的博客和微博转发就达到了150万次[2],造成了公众的广泛担忧。
做出撤稿的理由了无新意,无非是该研究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其结论。在塞拉利尼论文发表后,欧洲食品安全局及欧洲多国权威科学及监管机构进行了迅速调查,得出了该研究实验所用鼠种存在问题、样本量太少、统计方法有误以及缺乏喂养数据等结论。其中,欧洲食品安全局先后在2012年10月和11月做出了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研究结论的初审和终审意见。
塞拉利尼等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的研究(以下在必要时简称塞文)的目标是评估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及草甘膦除草剂是否具有潜在毒性。为此,该课题组在两年的时间内,共喂养了200只雌雄各占一半的医学实验常用的Sprague-Dawley大白鼠(即斯-窦氏大鼠)。塞拉利尼课题组指出,这是针对转基因食物长期毒性的第一次长达2年的研究。但后来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正确&&日本科学家早在2008年就发表过104周大鼠喂养转基因饲料实验[3],证明转基因饲料与非转基因饲料对大鼠健康的影响没有任何显著区别。
塞拉利尼研究发表后,立刻引发了各国科学界广泛的质疑和批评。最初的质疑来自其选择的鼠种以及样本量太少。论文发表后不久,多位科学家就在接受采访或致《食品与化学毒理学》的读者来信中,表示斯-窦氏大白鼠容易患上癌症,这种老鼠喂养了两年,鼠龄本来就到了该得癌症的时候[7-9]。每组只有10只大鼠的样本量太少,这也是批评者对塞拉利尼研究的主要质疑的一个地方[10-11]。
特性让黑磷成为未来光电器件(例如光电传感器)的一个备选材料。可以检测整个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的光谱。
直接带隙(左)和间接带隙(右)能带分布图。图片来源:www.umn.edu
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远没有达到黑磷性能的极限,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张远波教授表示,黑磷还只是一个刚刚被发现的材料,现在其前景作任何的推断都还太早。&这个材料的很多特性还有待发掘。我们实验室将继续探索这些特性,并且希望能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样品的质量。&张远波教授说:&我们正在尝试的另外一件事是看看能不能把黑磷解离到单原子层。单原子层的黑磷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性质?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
信息来源:Nature
文章题图:Yuanbo Zhang et al. (2014) Nature Nanotechnology.
英国科学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当地时间3月11日17时23分(北京时间3月12日1时23分)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属名Paul Marks的文章,声称马航失联航班MH370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曾收到飞行中的航班发回的发动机数据。编译如下:
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客机在失联前曾经至少给航空公司发送过两次技术资料。这些资料或许可以为失联客机的调查提供一些线索。大部分航空公司利用飞机通讯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来帮助维护飞机飞行,该系统可以在飞机飞行时对四份技术报告进行自动校对并发送给工程师,这样工程师就可以及时发现飞机存在的问题。这些报告会在飞机起飞、爬升、空中巡航和降落时,通过甚高频信号(VHF)或者卫星发送给工程师。
到目前为止,马航并没有透露关于这些ACARS数据的任何信息。马航在客机失联后召开的第11次媒体
们没有意思,而那一次发现两者有关联的研究却被印刷出来,迎来了众多关注。偏倚的源头并不在于研究本身,但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却是偏颇的。而研读视频游戏和癌症关联的研究者只能发现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表明的却是玩视频游戏能预防癌症。实际上,100项研究里有99项都找不出二者之间有任何关联。
记忆是件奇妙的东西&&尽管不能总算作优质数据的来源。人类天生就有冲动将现状理解成过去发生的事情合乎逻辑的结果,也就是因果关系。问题出在当我们试图去解释某些当前特别好或者特别糟糕的结果时,记忆就会变得&系统性的不堪一击&。例如一项研究饮食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1993年,一名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构建了一组罹患乳腺癌的妇女和没有被诊断出癌症的年龄匹配组女性的数据。研究人员分别询问了这两组女性的早年饮食习惯。研究得出了清晰的结论: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在年轻时有更显著的可能拥有高脂肪的饮食。?
哈,不过,这实际上不是在研究饮食习惯对罹患癌症几率有什么影响。这项研究真正调查的是患上癌症如何影响了女性对自己早年饮食习惯的记忆。所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女性都在多年以前,在任何人都没有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时候,填写了关于其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研究的结果十分惊人,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回想自己过去饮食摄入的脂肪的含量比她们实际消耗的要多得多;没有患癌症的女性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纽约时报杂志》在描述这种记忆偏倚的隐秘本质时称:
日,第七届人类医学遗传学大会一项原定的议程&&颁奖表彰88岁高龄的玛尔特&戈蒂耶(Marthe?Gautier)在发现21-三体综合征中做出的贡献&&在外来的压力下被迫取消。这压力来自于意想不到的方向:热罗姆&勒热讷基金会(J&r?me?Lejeune Foundation),一个旨在防止21-三体综合征和其他出生缺陷的基因会,且影响力不小。
为什么对抗21-三体综合征的基金会要阻挠颁奖给这一疾病的发现人?
因为在所谓&正史&里,发现这种病的是热罗姆&勒热讷本人,但事实上,全部的实验都是玛尔特&戈蒂耶做的。科学史家公认戈蒂耶才是最大的贡献者,而勒热讷不过是窃取了她的成果。
男科学家&窃取&女科学家的成果,这在科学史上并不是第一次。沃森和克里克偷用了罗莎琳&富兰克林的数据,发现了DNA双螺旋;约塞琳&柏奈尔观测发现了脉冲星,但最后获得诺奖的是她的导师修维什。到目前为止,前者遮遮掩掩地道过了歉,后者早已双方握手言和,像热罗姆&勒热讷基金会这样公然撕破脸皮直接阻挠对方领奖的,好像还是第一次,而且此时热罗姆&勒热讷本人已经作古了&&
为什么这次事件会闹得这么大?因为它涉及堕胎,这是现代社会里,医学和宗教冲突最激烈的领域。而这个故事,要从戈蒂耶和勒热讷在巴黎初次见面说起。
戈蒂耶、勒热讷和21-三体综合征
1862年,英国医生约翰&兰顿&唐注意到在那些&天生白痴&的婴儿里,有些孩子具有共同的特征:面宽、眼睛小而上挑。到20世纪初,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先天病,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左右。那时在很多国家,患儿通常会被专门机构收留,但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很早就会夭折,没几个人能活到20岁,完全谈不上生活质量。
1956年,一位名叫玛尔特&戈蒂耶的年轻女医生在哈佛经历了1年的儿科进修后,回到巴黎。她得到了一所当地医院的临床职位。医院儿科主任雷蒙&图尔潘对唐氏综合征很感兴趣,很多年前他就猜想这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但是没时间深入研究。有一天图尔潘发牢骚说没人理睬他的猜想,戈蒂耶想起了自己在哈佛受过相关训练,便自告奋勇接下了这项研究。
玛尔特&戈蒂耶(Marthe Gautier)
医院拨给她一间废弃实验室,里面有一台冰箱、一台离心机和一台质量很差的显微镜。没有经费。她自掏腰包买玻璃器皿,自己养了一只公鸡作为血清来源,而如果需要人血样本,就用自己的。
到了1957年底,正常细胞的一切实验都已经步上正轨,细胞里的46条染色体清晰可见。(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仅仅2年前大家还以为人细胞里的染色体是48条。)她从图尔潘那里要来了病人的组织样本,对比之下非常明确:病人有47条染色体,其中21号多了一条。但是她的显微镜太差,无法拍照,而要想发表论文,拍照是必须的。
这期间图尔潘本人从来没有来过她的实验室,但是图尔潘门下的一个学生则时常来访,他叫热罗姆&勒热讷。有一天戈蒂耶谈到了她无法拍照的麻烦,勒热讷提出说可以拿她的玻片去别的实验室帮她拍照。此后戈蒂耶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些玻片,直到2个月后,在蒙特利尔的国际遗传学大会上,勒热讷向全世界宣布他发现了唐氏综合征的病因,使用的照片正是这些玻片。在提交的论文里,勒热讷是第一作者,图尔潘是通讯作者,而毫不知情的高蒂被安在了不起眼的中间位置,按照论文的描述,她的贡献主要是&从美国带回了一种新的组织培养方法&。
戈蒂耶在打击之下决定告别科研,重返临床和教学岗位。而勒热讷却名声鹊起,不光是因为他发现了唐氏综合征的病因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且还找到了一种原则上的预防方式:婴儿没出生的时候你不知道他的相貌和智力,但可以取样获得他/她的染色体,如果在怀孕早期能进行基因诊断,发现21号染色体出了问题,那么堕胎再怀,不就能避免悲剧了吗?
但勒热讷是一个天主教徒,而天主教是反对堕胎的。
勒热讷的反堕胎运动
今天,反堕胎运动更常见的名字是&支持生命&(pro-life)(对应的,允许堕胎的一派叫&支持选择&
pro-choice)。勒热讷本人则把堕胎叫做&染色体种族主义&。他认为,就算是唐氏综合征的患儿,自怀孕那一刻也有生存权,医学只能提升他/她的生存质量,就算提升不了也不能用堕胎&解决&问题。
但是堕胎不是一个简单的伦理问题,而是掺杂了无数政治和宗教因素,情况错综复杂。根据美国堕胎联盟的统计,
近年来,二维晶体材料因其优越的电气特性,成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新方向。继石墨烯、二硫化钼之后,本月初,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复旦大学物理系张远波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种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黑磷,并成功制备了相应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它将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硅,成为电子线路的基本材料。
黑磷的原子结构图,褶皱蜂窝结构。图片来源:Yuanbo Zhang et al. (2014) Nature Nanotechnology.
二维晶体是由几层单原子层堆叠而成的纳米厚度的平面晶体,比如大名鼎鼎的石墨烯。但是石墨烯没有半导体带隙,即分隔电子导电能带(导带)和非导电能带(价带)之间的无人禁区,也就是说它难以完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转换,不能实现数字电路的逻辑开与关。而同样由单原子层堆叠而成的黑磷,则具有一个半导体带隙。
&两年前中国科技大学的陈仙辉教授告诉我他们可以生长黑磷时,当时直觉就告诉我,这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张远波教授说:&果然,现在我们把黑磷做成纳米厚度的二维晶体后,发现它有非常好的半导体性质,这样就有可能用在未来的集成电路里。&他们发现黑磷二维晶体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1000cm2/Vs),还有非常高的漏电流调制率(是石墨烯的10000倍),与电子线路的传统材料硅类似。
黑磷二维晶体场效应管结构图。图片来源:Yuanbo Zhang et al. (2014) Nature Nanotechnology.
除了电性能优越以外,黑磷的光学性能同包括硅和硫化钼在内的其他材料相比也有巨大的优势。它的半导体带隙是直接带隙(如图),即电子导电能带(导带)底部和非导电能带(价带)顶部在同一位置,实现从非导到导电,电子只需要吸收能量(光能),而传统的硅或者硫化钼等都是间接带隙,不仅需要能量(能带变化),还要改变动量(位置变化)。这意味着黑磷和光可以直接耦合,这个
预防结肠癌。在这项调查中,你花了20年的时间跟踪访问了作为代表性样本的10万个美国人;这些人当中,长时间玩视频游戏的跟不玩儿视频游戏的罹患结肠癌的几率基本一致。我们假设你的研究方法完美无缺。但哪家医学期刊会发表你的研究结论呢?
大多数活动都不能预防结肠癌。
答案是没有。原因有二:第一,没有有力的科学理由认为玩儿视频游戏对结肠癌有什么影响,因此你研究这个的意义不明;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某件事情不能预防结肠癌不是什么有趣的发现。毕竟,大多数东西都不能预防结肠癌。否定的结论尤其不性感,不论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其他。
而两相抵消,就对我们看到的研究(或者说看不到的)产生了偏倚。假设你的研究生同学经过另一项追踪调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她发现玩视频游戏的人确实罹患结肠癌的几率较小。现在就有意思多了!医学期刊要的就是这样的论文,大众媒体、博客写手,还有视频游戏的制作商(他们巴不得在自己产品的包装上标注玩游戏有益身体健康),都在寻找这样的内容。要不了多久,全美国的虎妈们就会纷纷夺过自己孩子手里的书本,转而逼迫他们玩游戏来&保护&下一代免于癌症困扰了。
当然,统计学里反复强调的一个论点是,异乎寻常的事情时而发生,这只是概率问题。如果你进行100次调查,其中有一次很可能会出现纯属无稽的结果&&就像玩视频游戏和结肠癌患病率低之间的数据关联。而问题在于:99次发现玩游戏跟患结肠癌无关的研究都得不到发表,因为它如绝佳的诱惑力。米舍尔在做棉花糖实验时,也想搞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会选择&延迟满足&,有些孩子则不会。他还想知道,我们能不能教孩子们学会延迟满足,让他们等一等再吃棉花糖?他发现,如果研究人员为孩子提供某种工具,让他们把对棉花糖的注意力(&热刺激&),转移到较抽象的事物上(&冷刺激&。简单来说,热刺激强调情感和愿望,冷刺激强调认知功能&&译者注),他们就能等待更长时间。他发现,如果研究者引导孩子把棉花糖想象成白云或者棉花球,那么孩子在研究者回来之前吃掉棉花糖的几率也会减小。当然,有些孩子自有分神的妙法,比如踢桌子和唱歌,或者干脆转过身去。
科学研究是一只大棉花糖
但是,棉花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热刺激&。想想看吧!如果你能让一个小孩子安静坐下,往她手里塞一只棉花糖,只要再过上15分钟,你就能预测她的SAT成绩!想想你能在学前教育和备考SAT上省下多少钱吧!这样的提议听起来确实荒谬,但我们也难免心动:在我们内心深处,是否真的存在这么一个开关,能够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生走向?但就算米舍尔棉花糖实验存在种种设计问题,比如被试组成十分单一,但我们也很难不做过多演绎。即使类似实验都准确可靠,而且样本也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我们也应该知道,抗拒诱惑的能力,不过是决定我们生活走向的诸多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成长环境很差、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者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意志力的作用又能有多大?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严肃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对意志力的看法,将会对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是否能根据儿童在4岁时是否能抗拒棉花糖的诱惑,预测这个孩子的未来人生?如果我们能通过训练,提升儿童抗拒诱惑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能一举找出在学业上或其他方面没有前途的人,比如肥胖、吸毒或出轨的人。
可想而知,棉花糖实验正被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引用,甚至应用于真正的课堂实践。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就是棉花糖实验的拥护者之一。她曾经是米舍尔的同事,在2013年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她与多家学校(包括哈莱姆和布朗克斯地区的KIPP特许学校,那里的学生大多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非洲和西班牙裔儿童)展开合作,帮助教师评估并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我十分崇敬达克沃斯的工作。我特别钦佩像她一样的社会学家,他们都在努力寻找改善贫困儿童未来生活图景的方法。但他们的工作究竟成效如何?我并不是在质疑社会科学家的诚意,我也不认为社会科学本身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但我怀疑,我们这些社会科学圈外的人,是否真的能够充分理解社会学结论的复杂性。
与米舍尔棉花糖实验有关的同行评议论文多如牛毛,写满了复杂的统计学公式、数不清的警告和值得留意的脚注。但公众看不到这些。公众看到的,是YouTube上那些可爱的视频:孩子们靠唱歌来分散注意力,控制自己不去吃禁忌的棉花糖。公众听到的,是激励演说家约阿希姆&德波萨达(Joachim de Posada)在TED发表的著名演讲:&不要吃棉花糖!&他说,米舍尔实验表明,等待第二个棉花糖的孩子&虽然只有4岁,但却已经掌握了通往成功的最重要秘诀,那就是延迟满足的能力&&自律。&
而我们现在又再一次聚焦于棉花糖实验这个&热&刺激。现实世界无比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因素正在对我们的行为施加影响,有的影响很小,有的影响巨大。我在20多岁时之所以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真的是因为我缺乏毅力,无法向着一个目标坚持努力?又或者,我只想探索各种可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个孩子辍学离校,是因为她缺乏学习的勇气和毅力?又或者,她其实已经想明白,地方上的制度性种族主义和高失业率,让上学没有意义?两个回答可能都对,可能都不对,也可能一个对、一个不对。
但我们可不管这些。我们想要得到一个简单明了、立竿见影的答案。我们想要知道,性格也可以像代数几何能力一样培养出来。如果你能在4岁时能抵抗住棉花糖的诱惑,你就赢得了成功的筹码。我们希望世界是一只大大软软的棉花糖,可以任由我们狼吞虎咽。我们想吃第一只棉花糖,但也觊觎第二只。
参考资料:
li&Mischel, Walter, Ebbe B. Ebbesen, and Antonette Raskoff Zeiss. "Cognitive and attentional mechanism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1, no. 2 (1972): 204.
本文编译自NYT:We Didn&t Eat the Marshmallow. The Marshmallow Ate Us.?
染色数据皆出现弄错图像一事,及其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图像与小保方氏学位论文中使用的图像极为相似一事。 ?
理研(RIKEN)的基本观点
关于此事,研究所收到了各种意见,亦蒙网络及媒体报道指教,研究所认为应当从以下4点出发进行应对。
确认是否存在学术不端;
确认STAP细胞的重现性;
处理刊登于Nature杂志上的2篇论文;
安排今后的应对措施。 ?
今后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的对策
虽然现在出具的只是中期调查报告,但基于至今为止已查明的内容,我们将开始就以下对策进行探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今后的应再次面向全研究所强调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贯彻执行;
制定以研究所名义进行论文投稿时的规章制度(指导方针等)。 ?
今后的应对安排
现在出具的只是中期报告,研究所深刻明白到至今还有未能完全辨明的疑点,并将继续进行严格的调查。研究所认为必须在明确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方能得出结论,一旦得出结论,必将与研究所的应对措施一同立刻向社会大众报告。
STAP研究的真相依然并未水落石出,将继续密切关注调查的相关进展。
调查中期报告中的幻灯片资料戳这里:調査委員会調査中間報告書(スライド資料)
信息来源: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研究論文(STAP細胞)の疑義に関する調査中間報告について.
文章题图:ivyboy.exblog.jp
a href"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960/" target"_blank"&新年新突破:日本研究者发现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新方式
小保方晴子干细胞突破性研究正在被审查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回应对小保方晴子研究的质疑
小保方晴子《自然》论文被呼吁撤回 /ul&
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将会有偏颇。以爱荷华州的民意测验为例,这是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一项惯例,在总统大选年的8月,也就是正式投票的前一个月,共和党的候选人会来到爱荷华州的埃姆斯市(Ames)笼络选民,选民每个人支付30美元投上一票以参与表决。爱荷华州的民意测验结果并不能告诉我们共和党候选人的未来。(该调查的预测在过去5次大选中只说对了3次共和党提名候选人的结果。)为什么?因为支付30美元投票参与这项民意测验的爱荷华州共和党选民跟爱荷华州的其他共和党选民不同,而爱荷华州的共和党选民又跟美国其他地区的共和党选民不同。
span style"line-height: 31.28"&&尼克松不可能赢了竞选,我认识的人里面没一个投了他。&
选择偏倚还有其他很多种形式。在机场做消费者问卷调查很可能造成偏倚,因为坐飞机的人大体上会比一般人更富裕;而在90号洲际公路上做同样的调查问卷结果又会偏向另一端。而两项调查都有可能出现的偏倚则是那些愿意在公共场合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不同于那些不愿意被打扰的人。如果你在公共场合问100个人做一份简短的调查,其中只有60人愿意,那么这60个人跟剩下40个看都不看你一眼就走开的人在某些地方有着显著的不同。
正面的结果比负面的更有可能得到发表,而这可能会混淆我们最终所见到的结论。假设你刚刚做完了一次严谨的追踪调查,得出结论认为玩视频游戏不能如花糖。【1】
有的小朋友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棉花糖。有的小朋友则试图通过蒙住眼睛、唱歌和踢桌子来转移注意力。还有一个小朋友发出会心一击,决定要先打个盹,用睡觉来抵抗美食的诱惑。但是真正让米舍尔的棉花糖实验闻名遐迩的,还是实验之后发生的事:在后来的追踪调查中,那些当年抵制住美食诱惑的小朋友,后来不仅身材更苗条,而且更能适应社会。他们的SAT考试(美国高考)成绩,要比当年实验中最没耐心的小朋友,高上210分。
实验从斯坦福走向公众
我最早是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畅销书《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里听说棉花糖实验的。我想我可以代表成千上万的美国同胞们说,当年我第一次读到米舍尔的棉花糖实验时,我想象自己年仅4岁,正死死地盯着那只昭示着我未来命运的棉花糖。在戈尔曼的书里,棉花糖的故事读来就像是科学时代的&上帝决定论&寓言。我也不禁怀疑:我是不是也天赋异禀,从小就能抗拒诱惑?还是我从4岁起就一生注定,是个冲动的吃货?
显然我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如果你在YouTube上搜索&棉花糖实验&,你就会搜出无数页家庭版的棉花糖实验。视频里那些可怜的4岁小朋友正挣扎着不去吃棉花糖。棉花糖研究也成为了TED演讲的主题。《纽约客》亦曾发表一篇相关的讨论长文。美国科普电视节目&Radiolab&,还专门做了一档关于棉花糖实验的节目。
如果您怀疑米舍尔研究的普及度,可以试试这个简单的实验:把一群社会-政治爱好者弄到一块儿,让他们自由讨论&意志力&,看看要过多久才有人提起4岁小孩和棉花糖实验。我敢打赌,你甚至不用等上两分钟!
棉花糖陷阱
棉花糖实验紧紧抓住了公众的眼球。因为它是一个特别简单、容易转述而且精彩绝伦的故事。它将极其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学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人能取得成功),转化为最简单的公式,或者一句古老的格言:&性格决定命运&。只不过这次说话的人,既不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不是某位鼓吹&耐心是一种美德&的大人物,而是货真价实的科学家。而科学,几乎可以说是当今时代最流行的宗教。
但科学不同于宗教或哲学,因为它是科学。米舍尔的实验虽然看似无懈可击,但其实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疑点。当年参加米舍尔棉花糖实验的孩子,都来自斯坦福大学校区的宾格幼儿学校(Bing Nursery School)。他们都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或研究生的子女。米舍尔最初设计实验的时候,并没打算做长期观察。他之所以会想到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是因为他的几个孩子也在宾格上学。他在几年之后偶然问及,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们后来怎么样。在八十年代的后续研究中,米舍尔和他的同事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185人,其中有94人愿意提供SAT成绩。米舍尔现在已经离开斯坦福,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后来继续追踪宾格学校实验组,还在2011年时,对其中一小部分被试做了脑部扫描研究。当年的4岁小朋友,现在都已年届四十。大脑扫描分析显示,能够拒绝诱惑的人和忍不住吃了棉花糖的人,大脑活动并不相同。
但是我们的大脑活动,只是决定我们人生轨迹的诸多因素之一。 就在去年,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对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提出质疑。新研究显示,有些孩子觉得研究者不会给他们带来第二只棉花糖了,所以他们当然会吃掉第一只棉花糖。罗切斯特的新研究在2013年1月发表于《认知》期刊(Cognition),题为《美食逻辑》(Rational Snacking)。文章作者基德(Celeste Kidd)、帕尔默里(Holly Palmeri)和阿斯林(Richard N. Aslin)写道,对于身处不安环境的孩子来说,她确信自己能够得到的唯一奖励,就是吃掉自己面前的那只棉花糖。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较为安稳,研究者也做出可信的保证,那么孩子就会更相信自己能得到第二只棉花,也很可能更愿意再多等上几分钟。
所以,也许我在二三十岁时不断变换工作,并不是我的错,而是因为我的母亲在我小时候没有给我足够的安全感;也许我在妻子睡觉之后偷吃冰淇凌,是因为我仍然记得童年时有人抢走了我的美食。即使我已经长大成人,也依旧忿恨难平;又或者只是我不愿意随大流&&一个简单的社会科学实验,真的能够解释复杂的人类行为吗?
上述每一条理由,都让我大大怀疑棉花糖实验的科学性。而《情商》作者戈尔曼在引用米舍尔的论文时也特别警示,我们不能过度诠释结果。而且我们还要记住一点: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或许那些能够约束住自己,耐心等待第二只棉花糖的孩子,真的更有可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他们生来就拥有某些特别品质,在以后也更不容易受到诱惑&&而这正是人们对米舍尔实验最常见的误解。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指出,有些孩子之所以会放弃等待,纯粹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研究者能给他们第二只棉花糖。又或者,有些孩子那天可能是真的饿了。
但是这种种疑虑,都不会进入公众的视野。更何况米舍尔的发现有着
究员石井俊辅),就此事进行调查、审议。
小保方晴子(OBOKATA Haruko):CDB细胞重编程研究室主任;
笹井芳树(SAKAI Yoshiki):CDB器官发生研究小组负责人;
丹羽仁史(NIWA Hitoshi):CDB多能干细胞研究项目主任;
若山照彦(WAKAYAMA Teruhiko):原CDB染色体组&再编程研究小组主任、现山梨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工程系发育工程小组若山研究室教授;
调查委员会于日开始分析、探讨相关资料,并举行了相关人员的听证会。
调查对象条目、调查结果等
得出结论的事项包括:
Obokata et al., Nature 505:641-647(2014) Article(以下以&论文1&表示)中关于Figure 1f 的d2及d3的箭头所示着色细胞部分有不自然之处这一点,我们认为该图的制作过程中并无涉及篡改范畴内的不端行为。
Obokata et al., Nature 505:676-680(2014) Letter:关于Figure 1b(右方图)的胎盘的荧光显微图片和Fig. 2g(下方图)的胎盘的荧光显微图片极其相似这一点,虽然按照规定涉及&篡改&的范围,但由于无论正文还是图片说明都未曾提及Fig. 2g 下方图,因此不能断定此行为与&论文写作过程中忘记将图删除&这一说法之间存在矛盾,亦不能断定是否故意为之,因此无法判定为学术不端。 ?
仍在继续调查的事项
论文1:Figure 1i的电泳图中泳道3系人为插入一事;
论文1:Method部分的核型分析相关描述涉嫌盗用其他论文一事;
论文1:Method部分的核型分析描述中有一部分与实际实验顺序记录有所出入一事;
论文1:Figure 2d、2e的STAP细胞中的分化细胞,和嵌合体小鼠的免疫
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strong&P.S. 这篇文章可以当作是作者的挂牌宣言么?
(文/Charles Wheelan)每项重要的研究背后都离不开好的数据,是它们使分析成为可能。而每项不好的研究背后嘛&&这个后面会说。人们常说&用数据说谎&,我要说往往数据的分析是没问题的,但这些分析却是建立在夸大或不实的数据之上。下面便是几个常见的&错进错出&案例。
《纽约客》资深影评人宝琳?凯尔(Pauline Kael)据称曾经在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当选美国总统后评论:&尼克松不可能赢了竞选,我认识的人里面没一个投了他。&这句话很有可能是杜撰的,但却很好地说明了糟糕的样本(一群自由派朋友)会如何给更大的群体带来错误的偏见(全美国的投票结果)。而这也引出了我们应该问自己的问题:如何选择评估样本?如果要接受评估的群体的每一个成员没有均等的机会入选样本,那如,因为市场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这让放松管制很难真正实现。&
穆勒也承认清洁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清洁能源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他表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大国,2013年中国的太阳能产量达到了7兆瓦,中国的风能和水力发电也在全力进展。但是,&太阳能技术虽好,现阶段还派不上多大用场。&穆勒说。&太阳能的问题在于贵,它不像煤炭或天然气那样便宜,而中国能用煤炭和天然气就不会把钱花在太阳能上面。我们已经知道页岩气是可以高效开发的。太阳能和风能是将来的技术,天然气是当前的解决之道,待到四五十年后,太阳能技术发展起来了,再看清洁能源不迟。&
&中国的天然气够用上五六十年,待到那时,我预期中国可以设计出存储太阳能的电池,太阳能的价格也会降低。&穆勒说。
&核能虽然不能再生,但也是清洁能源,它基本不排放CO2,也不怎么产生PM2.5。&但是,穆勒认为发展核电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快速修建核电站前景不那么利好&。
保持绝对客观,世人才会跟随
&保持恰当的怀疑是科学家的天职,&穆勒对说。&我和我的女儿努力做的,是成为你能遇到的最客观的人,&穆勒说:&因为这是我们让人相信我们、听我们说的话的唯一办法。有很多人在没有弄清真相之前就得出了结论,并且夸大这些结论以期说服别人。我认为这很自以为是。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弄清楚真相,并且帮助别人也和我们弄得一样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共同决策。&
在谈到科学家如何与政府打交道时,穆勒多次表示,&这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他说,在中国开发页岩气时,科学的力量很大、科学家才是真正了解情况的人,但&科学家没有数据&,&数据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大公司里&,要做出成效、推行项目,必须依靠企业的力量。而他要做的,也是促进中美国企业、尤其小企业是之间的合作。他还说:&中国的政府官员非常合作,他们十分乐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带去的不是他们该怎么做的见解,而是让天然气勘探在美国取得成效的技术,这些技术有望在将来给中国也带来成绩。&
当问起他对科学传播的看法时,穆勒说:&公众无法把科学技术全都弄清楚,因此他们总是在寻找可以信任的对象,而建立这层信任,就是传播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人都有自己的评判,你说了大话、假话,他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而一旦被看出来一次,你的信誉就完了。因此,要让人们相信你,就只有一直保持绝对的客观中立。这样自然有人跟随。&
更多人物专访
Dr. 魏坤琳&&中国最帅科学家
a href"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532/"&疯狂大叔西奥多&格雷:让化学有意思!
a href"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012/" style"color: rgb(0, 120, 182); text-decoration:"&理查德&道金斯来了!
《世界鸟类手册》主编约瑟夫&奥约:盯着鸟看的男人
? span style"font-size: 18"&相关小组
a href"http://www.guokr.com/group/209/"&化石能源可持续生存
图片来源:actingcoachscotland.co.uk
(文/MICHAEL BOURNE)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让一群学龄前儿童独自坐在房间里,房间里除了一张小桌子之外,什么也没有。桌上放了两只棉花糖,还有一只小铃铛。研究者告诉小朋友,他不得不离开一会。如果她能耐心等他回来,她就可以得到两只棉花糖。如果等不了那么久,她可以随时摇铃吃一只棉花糖,但也仅此而已。然后研究者关上门走出去,让小朋友独自面对禁忌的棉花糖。
译者注:米舍尔描述的实验设置,与本文的说法略有不符。根据米舍尔发表于1972年的论文,在实验开始之前,研究者会向儿童展示两组奖励,分别是一只棉花糖和两只棉花糖。如果儿童能等研究者回来,就将得到两只棉花糖;如果他们等不了,可以随时摇铃召唤研究者,得到一只棉
鸟类新科的诞生》的初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有赖于这些不懈探索而又乐于分享科学事实的研究人员的帮助,我们才能对科学进展做出有趣而不失严谨的解读。欢迎更多科研工作者为我们撰稿或者接受我们采访,热情的邀请函在此。
文章题图:维基百科
被褐怀玉的丽星鹩鹛:一个鸟类新科的诞生
此前,针对小保方晴子团队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被指学术不端一事,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展开了调查。今天(3月14日)下午,RIKEN方面发布了《针对研究论文(STAP细胞)所产生的质疑的中期调查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虚心接受各界对于发育生物学中心(以下简称&CDB&)的研究人员于《自然》杂志发表的2篇研究论文产生的质疑和指教,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
调查现在仍在继续,距离得出最终的调查报告仍需要一段时间。但基于社会各界对此次事件高度关注,调查委员会决定针对6项调查内容,将迄今为止得出的调查结论以及仍在继续接受调查的一些事项,向社会各界作中期调查报告。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有2项内容的调查结果为,在处理数据时虽有不当之处,但不应被判定为学术不端;
有4项内容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调查;
另外,关于现在仍在调查中的内容,我们必须在明确掌握真相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旦得出结论,将立刻对社会大众公布。
? 事件经过
日,研究所的学术不端通知窗口收到了针对本研究所职员发表的论文的质疑。研究所当天立刻按照规定进行了预调查,其结果表明,鉴于事情的严重性,有必要基于科学依据进行进一步调查,因此于2月18日成立调查委员会(委员会会长: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石井分子遗传学研究室首席研
&为什么,说不定是我会先到你啊。&
她赌气地说:
&因为我身高1.7米,眼睛位在1.6米的位置左右,而你的眼睛大概位在1.5米高。所以我们各自能看见的范围大概是4.53公里和4.38公里左右,只要没有障碍物,我看得可以比你远150米。我还是高中生,说不定我还会再长高到1.8米,那样的话,我可以再多看130米。为,为了你,我会长高的。&
&那答应我,你不能只是长高,还要练习跑步。&
&为什么?&
&因为就算看到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有4.53公里。你要赶快跑过来接我&&&
她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头越来越低&&我深深吐了一口气,彷佛将肺里所有的空气吐出,走上前将她拥入怀里,他的身体震了震,一股从曾体验过的巨大喜悦从我心头涌上。
&我不只是会早一点,远远地就会看到你。我还希望从今以后,我都能看到你所看见的一切,除了你眼中的我,替换成我眼中的你。&
那是我想出来最棒的告白台词。严格来讲,台词有点问题,因为我们眼中的彼此左右还要对调。不过我想在那种情况下应该没人会去认真追究这个细节。
可惜想出来时,三年已经过去了。
这三年间,我时常想起这段往事,在新光三越的我和她。想象里的我每次都表现得更好,更能打动想象里的她的心。奈何现实之中,不管是她、我的身高、或我的跑步,都失败了。要是能早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早点懂得将数学应用在生活当中,或如括穆勒的学生、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
穆勒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是个&转变的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就在3年前,他还对全球气候变暖持怀疑态度。穆勒表示,当时气候变化领域还存有许多的疑点,因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我之前没有相信,主要是因为我认为学界还缺乏一些数据来解释我的疑点,因此我组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修正了以前的数据,终于得出了我认为正确客观的结论。所以我才转而相信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
但是,穆勒转变的举动却招来了额外的关注,话题点纷纷指向此次研究的经费来源,关键一点:穆勒自己做的、也是令他转变想法的研究,接受了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的资助&&查尔斯?科赫是美国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的董事长兼CEO,科氏工业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做的就是石油、能源、化工、木材等领域的业务。查尔斯?科赫和弟弟大卫?科赫(David Koch)被誉为&否认气候科学的中流砥柱&,两人在美国阿拉斯加、得克萨斯、明尼苏达等地拥有多家炼油厂,他们资助了多家气候怀疑论团体,一直不遗余力诋毁气候变化的哈特兰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也在其中。
评论纷纷称,穆勒拿了科赫兄弟的钱,却给出了一个让东家&意外&(off script)的结论。有评论人士指出,这是穆勒鼓吹化石能源、推迟发展清洁能源的权宜之策。但令一些科学家气愤的,是穆勒承认了科学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公认的事实,还以为自己发现了么不得了的事。美国气候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迈克尔?曼(Michael E. Mann)在《科学美国人》发表文章讽刺穆勒,&去年,穆勒宣布地球全是在变暖,算是让他跟上了学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得出的结论;上周,穆勒宣布变暖只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算是进一步跟上了学界上世纪90年代的结论;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大概再过几年穆勒就终于能赶上学界当前的结论了!&
迈克尔?曼还在《赫芬顿邮报》发表评论,指责穆勒错误地引用他的话,用以支撑穆勒认为美国最近飓风频发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的观点。迈克尔?曼说:&穆勒没有受过严谨的气象学教育,没有资历背景,就只会断章取义。&
对此,穆勒的回应很平静。&首先,迈克尔?曼无法反驳我的结论,于是他选择了人身攻击。确实,我学位是物理学,我或许没有受过严格的气象学教育,但他无法否认我深厚的资历。我在物理学有奖项、有发表论文,我在这十几年中发表了多篇环境和气候方面的论文&&当他无法攻击我的科学结论时,他只好选择攻击我这个人。但是,我这个人本身也是攻击不倒的。&
&关于资金,伯克利地球研究所的资金不仅仅来源于科赫兄弟,我们并不是只接受一家的钱的。&
&天赐良源&
当下,穆勒正在积极推广使用水力压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开发页岩气。他积极宣传自己的见解,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大媒体上发表意见,称页岩气是一种&天赐良源&。
穆勒在中国的项目也在进展,他的角色是牵线搭桥,在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结合中国的钻井技术和美方知道该在哪里钻井的知识资源,共同开发页岩气。&在将来我们希望向双方都收取咨询费,&穆勒说:&但现在还刚刚起步,我是没有一分钱拿的&&好在我还有退休金。&
不过,页岩气毕竟是一种化石能源,其次,水力压裂法这项技术也存在诸多疑点。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是目前开采天然气的主要形式,要求用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灌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天然气。这项技术在过去10年中在美国被大范围推广,但美国人正在担忧这项技术将污染水源,进而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有科学家认为,这种技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包括使自来水自燃,引发小幅地震等。反对者还指出使用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污染地下水、耗损淡水、污染地表、污染空气和危害人类健康等等。
而穆勒认为,&反对开发页岩气和水力压裂法的环保人士犯了个不幸的错误&。他举出2013年年底与女儿伊丽莎白合著的一篇文章,穆勒在那篇文章中论证,对页岩气和水力压裂法的担忧一部分是夸大的,另一部分则可以规避。穆勒在文章中写道:&有的人反对页岩气,因为这是一种化石能源,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有的人则担心水力压裂法会损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还有可能因泄漏或回流而破坏地表环境。页岩气是个恰逢其时的好礼,使用页岩气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有效降低PM2.5,而后者是目前人类健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健康的一大杀手。&
对于穆勒来说,眼前的问题似乎来得更加重要。他说,温室效应是举世公认的长期威胁,而PM2.5的危害就在眼前。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快开发页岩气,相关的技术也应当尽快免费共享。&我也跟中国政府官员谈了数据公开透明,&穆勒说:&他们也想这样做,而且正在往那个方向努力。还有放松天然气的价格管制,这在中国很难办到
榈?科Dulidae)、戴菊科(Regulidae)和丛莺科(Hyliotidae)这些科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化支,而与前述四大进化支得到较好支持。
:目前还能发现一个新科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是否能视作分子手段对传统分类的一个冲击?
Per Alstr?m: DNA序列是由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和T(胸腺嘧啶)这4种碱基配对构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以用来揭示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比如,对于一个科的鸟类而言,一段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DNA序列就可能包含了近百个能够用于揭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特征。然而对于同样的这些鸟类,就算是要想找到少数能够具有同等效力的形态学特征也非常困难。
鸟类的全基因组则会包含上百万的碱基对,其中蕴含的有用信息量可想而知。基于DNA序列进行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已经为人们理解物种及更高分类阶元之间的亲缘关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传统形态学证据得到的鸟类分类系统正在经历被重新审视的过程,其中一些结论被分子证据所推翻,而另一些则得到了支持和佐证。单纯基于外部形态特征有时会误入歧途的主要原因在于平行或趋同演化,即生活在相似环境中的鸟类倾向于演化出相近的形态,有时甚至只是简单的随机巧合也会导致这种相似性的出现。与之相反,亲缘关系相近的鸟类或一类鸟也有可能在形态上差异很大,这给了解它们的真实系统发育关系带来了困难。丽星鹩鹛这一古老的孑遗物种在过去这么长的时间内一直被忽略了,就因为它跟鹩鹛和鹪鹛们长得实在是太像啦。
:之后是否会对其他的鸟类进行相似的研究?
Per Alstr?m: 尽管鸟类已经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类群中人们最为了解的一类,但关于它们还是有许多未知,所以开展新研究的潜力无疑仍是巨大的。
刘阳:目前一些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敬请期待,谢谢啊!
感谢Per Alstr?m和刘阳博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采访,刘阳博士还审阅了《被褐怀玉的丽星鹩鹛:一个
出一大面雾气供我计算,毕竟是250米高的地方,这样搞,她可能会缺氧吧。
不过这样就可以作人工呼吸了也不错&&,不,我不能再妄想了!我赶紧化简式子:
&(0.250++x2式子展开,左边是
0.252+2&0.25&,
第一项跟后面两项比太小,可以忽略,第三项地球半径平方又可以跟右边第一项消掉,整理一下可得
x2近似于2&0.25&6400
x近似于根号(2&0.25&公里。
也就是说,站在展望台的我们能看到56.6公里以外的景色。大概是宜兰、还有东北角外海好几公里的地方。&
她露出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扯着我的袖子问我怎么那么聪明,要我教她数学。我装作勉为其难,苦笑地答应,继续若无其事地卖弄:
&先别说数学了,你听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比较远&这句话吗?&
&嗯嗯,我记得是&&&
&牛顿说的。&
她崇拜的眼神又增加了几烛光。
&方才的式子可以化简成,看到的距离根号(2H)&80公里,H是眼睛的高度,以公里为单位。如果要换算成以米为单位,要除以1000,变成
看到的距离根号(20h)&0.8公里,这时h的单位就是米了。
换句话说,假设有一天我们去旅行。飞机失事在一片平坦的大草原上,幸存但走散的我们,在草原走来走去,寻找对方的踪影。这时候,我比较有可能找得到你如p class"img-caption"&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穆勒(Richard A. Muller)是一位极富争议的科学家,曾是美国最著名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之一,后来他通过自己的研究转变立场,并认为人为因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教授期间,穆勒开设了物理讲座&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被誉为科学传播的典范。如今,他创立了研究所&伯克利地球&,从事能源与气候咨询,积极推广页岩气的开发和使用。图片来源:usnews.nbcnews.com
span style"font-size: 16 line-height: 32"&请问总统先生:
&如果有恐怖分子威胁到国家安全,您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 &应不应该不计代价发展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我们真的可能为能源而跟别国开战吗?& &您如何缓解公众对核电站的忧虑?&
要问答这一串问题,估计是真的奥巴马上阵,也得想上半天。不过,还真有本书专门解决总统阁下可能面临的烦恼,这就是&写给未来总统的物理学&。
这本书的全名叫《给未来总统的物理学:新闻背后的科学》(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Headlines)。作者理查德?穆勒(Richard A. Muller)在这本书里结合新闻头条,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恐怖主义、能源危机、核能安全、太空竞赛和全球变暖这5方面和国家安全与未来发展有关的物理议题。穆勒在书中提出,想要制定重大国策、读懂新闻背后的真相,人人都该懂一点物理。&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危险的时代。奥巴马和他的继任者们将必须知道,伊朗新近掌握的核能是否会发展成为西方世界的真正威胁、恐怖主义分子是否会研发生化武器、有没有应当得到政府培养和支持的化石能源替代品、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核能,还有,全球变暖的真相究竟为何。这些是21世纪的所有总统和公民&必备&的信息。&
理查德?穆勒今年70岁了。他34岁那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这个奖项是美国35岁以下科学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穆勒的获奖理由是他做出了&极富原创性和革新性的研究,在天体物理、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光学等众多物理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发现和发明&。38岁时,穆勒当选麦克阿瑟基金会的研究员。当然,在中国,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教授,而他最引人乐道的成果,则是一系列题为&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的讲座(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穆勒在这些讲座中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讲座的视频很受欢迎,最后还结集成册,成为一本讲物理的畅销书,就是上面提到的《给未来总统的物理学》。
不过现在,穆勒早已从教职上退休,转而从事能源咨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美国最高调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之一。但是,就在3年前,他转变了看法,认为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并且在2012年公开宣布气候变暖基本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近几年来,穆勒多次到访中国,他的目标是帮助这个能源消耗大国从烧煤转为烧天然气,他认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乍听起来这可能会很矛盾:为何穆勒会质疑主流科学界公认的全球变暖、为何后来又会转变观念?为何转变后还要推行化石能源?就此,对穆勒进行了专访。
转变的怀疑论者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战争&&随便哪一场&&每年都会杀死320万人吗?&在采访时,理查德?穆勒问道:&答案是没有。但单单中国一处,每年就有上百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战争听起来很糟,但空气污染才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灾难&&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对穆勒而言,他的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底压力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