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费用用与特定交易有关吗,证券交易费用用与特定交易有关吗

有关交易费用分析的几个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有关交易费用分析的几个问题
&&交易费用方面的论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
  [摘 要]交易费用理论是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在解释市场与企业等交易组织形式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是用制度比较分析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物流服务需求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所关心的问题是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物流外包模式――是企业组织还是市场或者是存在于这两种组织形式之间的各种契约关系――来协调。所以,本文首先概述交易费用理论,然后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和形成的内在机理。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1639422.htm  [关键词]交易费用理论 资产专用性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市场和经济竞争的全球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快速适应市场,纷纷实行“归核化”战略,即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竞争的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逐渐将自身不擅长的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形成了适应新形势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本文考虑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双方的物流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机理,以便为物流服务需求者在选择采用何种合作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交易费用理论   1.交易费用的概念。最早提出交易费用分析方法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Cosas),他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后来,他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从另一个角度对交易费用的概念进行了补充。科斯解释,交易费用就是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或者说是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并以此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它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信息成本。即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在交易中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包括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的成本,主要是搜集有关交易对象和市场价格的确定信息而必须付出的费用。(2)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的谈判、讨价还价和履约合同的成本。   但科斯对交易费用定义在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科斯首创交易费用理论之后,许多的经济学家对交易费用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威廉姆森就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从协约的角度将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两种。所谓事前的交易费用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协约所必须付出的成本;所谓事后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已经发生之后的成本。后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五常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经济组织与交易费用”条目中认为,交易费用可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就是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目前在经济学界较多的人接受的是马修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的定义。马修斯认为,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费用。具体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交易费用包括以下各项行为所引起的费用支出:(1)搜寻信息费用。(2)谈判费用。(3)订立合同费用。(4)实施费用。(5)监督费用。(6)仲裁费用。(7)保护产权以防第三者侵权费用。   2.交易费用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在现实世界里,为什么会存在交易费用?对于交易费用原因的寻找,威廉姆森给出有力的分析。他认为,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威廉姆森指出六项交易成本的来源:(1)有限理性,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2)机会主义,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3)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交易困难度上升。(4)少数交易,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或因为异质性,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使得市场运作失灵。(5)信息不对称,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6)气氛,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且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徒增不必要的交易困难及成本。   上述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于交易本身的影响因素。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活动涉及的费用大小与交易的维度(即交易活动的各个方面)有关,这些维度主要有资产专用性程度、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   资产专用性是指某项资产在某种特定用途方面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就相对较小。资产专用性具体表现为地理区位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根据用户订单而形成的资产专用性、商誉的专用性。   交易的不确定性指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机率。由于人类有限理性的限制使得面对未来情况时,人们无法完全事先预测。加上交易过程买卖双方常发生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加大了交易双方达成合约的难度,也增加了履约风险。   交易频率,如果交易双方的交易量很大且正常地不断进行,那么就值得双方花费资源去做一个特殊安排。尽管这种特殊安排可能花费不少资源,但这种花费可以分摊到大量不断进行的交易中去,因此相对交易费用便下降了。反之,如果双方的交易是“一锤子买卖”或者偶尔为之,那么花费资源去专门设计为双方服务的交易机制就划不来了。可见,交易频率通过影响相对交易费用而影响到交易方式的选择。   在深入探讨了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威廉姆森在其经典论文《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中又首次提出了规制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的概念。其原意是指企业(一体化组织)、关系型缔约或者中间组织、市场这三种制度形式。在制度的谱系中,市场和企业位于谱系的两极,而它们中间还存在着一系列连续的、无数个市场与组织混合的制度形式。这些形式既利用市场机制又利用管理手段来协调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威廉姆森早期认为这些中间规制形式不稳定,但后来发现这些形式是非常普遍的交易形式,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下表描述了威廉姆森对交易类型和规制结构的匹配。   表 交易类型与规制结构的匹配   根据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威廉姆森区分了四种规制结构。其中第一种是“市场规制”结构,交易通过纯粹的市场竞争实现,适用于非专用性交易;三方规制指的是交易活动由双方的受邀仲裁人共同协调,适用于交易频率低但是同时属于混合性或者具有更高的专用性的交易场合;双边规制就是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规制;统一规制就是企业一体化或者内部化。其中三方规制和双边规制属于中间规制结构。   二、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   按照华勒斯和诺思(John Wallis and Douglass North, 1986)在他们那篇“美国经济中交易行业的度量”著名文章中的历史统计资料的估算,从1870年到1970年间,交易费用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5%增加到45%。因此,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易的成本不仅在量上可观,而且还在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经济组织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
  在企业组织中,企业可以选择很多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传统是通过企业合并和纵向一体化来减少交易成本,但是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存在一个限度,另一方面,西方很多国家已经通过反托拉斯立法来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且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组织失灵”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企业合并后并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的提高。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顺应了企业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并且可以规避纵向一体化过程中的很多成本,逐渐成为新的环境下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下面从交易的全过程、交易主体行为和影响交易费用的交易维度来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   1.从交易的全过程来看,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有助于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搜寻信息费用的减少。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求要具备多方面的业务素质,能够提供运输、仓储等以外的增值服务,这使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的物流环节和渠道减至最少,一个企业只针对几个甚至是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使得物流服务的交易双方因为搜寻范围小、信息交流多而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   (2)谈判费用和监督费用的减少。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求能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为物流服务需求企业提供一种适应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物流解决方案,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建立起双方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样,减少了各种履约风险、谈判费用和监督费用。   (3)合同履行费用和仲裁费用的减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美国安德森咨询公司所作的《美国大型制造商使用3PL服务2000年度调查》,50%的被调查公司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一起合作的时间超过5年。这样,即使双方发生冲突,也由于双方物流合约签约较长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甚至提出法律诉讼而产生的费用,减少保证合同执行的交易费用。   从交易主体的行为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促使双方之间“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双方之间因“有限理性”产生的交易费用;同时,双方之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一次性的背叛和欺诈在长期合作中会导致“针锋相对”的报复和惩罚,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高昂代价,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会失去物流业务,因此,会使因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   2.从威廉姆森提出的影响交易过程三个维度来分析第三方物流与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内在机理,可以看出双方之间关系的建立是节约交易费用的选择。   (1)资产专用性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方面。一种交易如果需要双方进行专用性的投资,就必然会将两者的利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时一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比不牢靠的市场交易关系更具有吸引力,也成为交易双方的一种必然选择。比如丹沙(Danzas)物流集团公司在法国的子公司为了与法国电信合作,在法国投资5亿法郎建立了一个专门为法国电信的电信终端产品进行物流与配送服务的自动化配送中心。当初双方对这项合同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商定合作期限至少10年,并且到期后如果需要,双方再进行继续合作。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即使法国电信不用先期大笔投资而获得丹沙集团公司提供的优良物流服务,也使丹沙集团公司有充足的时间回收其专用性投资。   (2)交易的不确定性。前面已经提到,交易的不确定性与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交易的不确定性越高,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合约的交易费用就越高。交易主体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将收益风险分摊,增强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作为伙伴企业间的关系性资产,给企业带来“关系型租金”,同时对外构成一种壁垒,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伙伴关系企业相互之间的一种“抵押资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市场上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交易主体的交易费用。   (3)交易频率。交易频率与交易成本是呈正向的线性关系。交易频率高则交易费用就高。因为,如果按照纯粹的市场契约方式,每一次交易都需要重新订立契约,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总的交易成本就与交易次数成正向的线性关系。因此,如果物流服务需求者要经常地与某些物流企业发生交易行为,双方可以考虑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一个明确的或者更多时候是隐含地覆盖一个较长时期的合作契约来代替经常性地针对每一个契约进行的搜寻、议价行为,消除交易频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现代第三方物流行业的诞生,就是为了节约物流交易费用的一种制度安排。   三、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物流外包模式的选择   前面提及到,根据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威廉姆森将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分为四种规制结构。本文则从这四种规制结构来探讨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的选择。   1.采用“市场规制”方式。市场规制也称古典缔约活动,即交易条件完全在事前定好,强调法律规则、正式文本和交易的自行清算,适用于资产专用性低的非专用性交易。所以,对物流服务的复杂性要求低和资产的专用性要求低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可以考虑采用这种规制方式,比如说高度标准化、重复进行的公共物流服务可以选择“市场规制”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应采用多个物流供应商,以提高外部企业的竞争性,并从中获得更好、更稳定的低价服务。   2.采用“三方规制”方式。“三方规制”方式,又称新古典缔约活动,即交易双方事先确定一个共同接受的第三者,授予这个第三者相对裁决的权力,此方式适用于资产具有混合性和专用性且交易频率较高的交易,共同物流服务采用的是这种规制方式。如所需服务需采用特殊车辆进行运输,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可以采用资产租赁与物流外包相结合的“三方规制”方式。由于资产的专用性高,如果企业自己投资,由于规模效率等原因,效率成本会很高。如果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投资,由于担心投资发生沉没,又可能会提高投标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企业可以考虑自己投资专业性资产,但不从事物流自营,而将专用性资产租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并由其来运作物流将是最好的选择,以提高资产效率并进而降低成本。然而资产的租赁也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包括承租人过分使用或不当使用资产等。因此,此种形式的外包,不仅涉及与物流服务自身有关的正式合同,还要涉及资产的租赁合同。为此,需要企业制定详尽的合同规范,包括资产的合理使用和维修条款等。   3.采用“双边规制”方式。“双边规制”方式,即对有关合约的应变事宜由交易双方借助自身的能力来协调决定,即不在合约中事先详尽规定,也不借助第三者来裁决,是一种双边长期合作方式。此方式适用于对服务的复杂性要求高,而对资产的专用性要求低的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之间建立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是采用的这种规制方式。交易双方虽然仍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但相互之间出现了旨在维持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机制,如双方建立以期长期合作的某种利益控制或利益分享机制,“双方都获得了一份利润流,不会轻易同意任何调整合同的提议”。   4.采用“统一规制”方式。“统一规制”方式,也称一体化治理、垂直联合,即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的资产,从而使交易内部化,将外部治理变成内部治理,此方式适用于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和交易的不确定性非常高的交易。当服务的复杂性和资产的专用性都高时,物流外包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谈判成本,而且还会增加机会主义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有能力提供所需服务,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往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采用物流外包,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就存在很高的依赖性,且成本非常高,所以此时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可以采用“统一规制”方式,企业设立物流子公司来满足其自身的物流需求,比如海尔公司成立自己的“物流推进部”,就是采用了这种规制方式。   四、总结   依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放弃物流自营而采取物流外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也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但是,对于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者,应根据自身的交易特性,选择采用何种规制方式,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既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又降低物流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科斯.企业的性质(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5   [2]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3]Willianmson,O.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Capitalism[J] .The Free Press,1985: 19   [4]Matthews,R.C.O. The Economics of Institution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J].Economic Journal,   [5]林桦.交通费用理论与物流联盟形成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25):129-13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failed to send client protocol version
一个电话,一个垂询,一份财富
想理财?从咨询开始!
5分钟快速响应,100%回复率
推荐理财顾问HOT 月积分
手机:积分:0
手机:积分:3823
手机:积分:330
手机:积分:156
最新理财产品
最新理财文章
全国找理财顾问【图文】交易费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分工、交易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斯密的《国富论》、杨格1928年发表在The&Economic&Journal上的“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以及斯蒂格勒1951年发表的“市场容量限制分工”等经典文献,我们就能理解为何斯密-杨格定理被称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定理。经济增长中的递增报酬并非来源于规模经济,而是来自于分工和交易。分工和交易是一个比规模经济恰当得多的概念。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人模型的缺陷在于分析框架,只有在分析框架上进行改进,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其局限。不幸地是,规模经济的概念由于更接近人们的直观,而且符合人们力图改造世界的决心,以致于误导了很多经济学家。如果用分工和交易替代规模经济,我们就不需再求助漏洞百出的规模经济概念来产生递增报酬。
新经济地理学派以保罗·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
其一是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夸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经济规模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
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由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创立的不完全竞争模型,被克鲁格曼引入到区域经济的分析当中。如,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当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起来之后形成工业地区,而另一个地区则仍处于农业地区,两者的角色将被固定下来,各自的优势被“锁定”,从而形成市场与市场分工的关系。
其三是交易成本。假设“冰山”理论的形式存在,即假设只有制成品有交易成本,任何制成品的价值在运输中都有一部分丢失了,而不是设计一个单独的运输业的存在。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一外围模型”。这个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派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林毅夫:“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真正去了解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改变这个落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再去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限制条件。”
分工发展与限制
斯密《国富论》中“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和“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所需数的以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一切其他劳动者的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着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的物品,他能与以充分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与以充分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引出上述许多分工的利益,原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以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从这我们得出:社会分工的多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社会科技发展的标志,是社会财富发展的标志。从中得出分工是社会和国家的财富标志,一国或某个社会的财富多少表现在分工的种类多少。
分工的定义人类真诚劳动谋生的职业劳动,分工可分为家庭分工、市场分工、企业分工、政府分工。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在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形成的自然地域分工,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产生。由于人性的自私原始社会的家庭,随着家庭分工的增多和人口的增多,家庭逐渐扩大为氏族部落。人类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一分为二,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二为一,消费者与生产者是人类个体。分工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一分为二,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二为一,消费者与生产者是分工。
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社会分工的发展,是生产的效率的提高就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社会分工是剩余物质丰富的产物,社会剩余物质的丰富是产生社会分工的必要条件。社会分工越细说明社会生产力的越发达,社会分工让社会劳动简单化、专业化、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种类越多,社会产品种类越多。社会分工越细,社会生产效率越高,同种社会产品越丰富。社会分工是社会科技发展的标志,社会分工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表现。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社会科技进步的标志,更是社会财富多少的标志。
分工收益就是增加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报酬就要增加,但劳动者的报酬增加的幅度没有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大,使得该分工的产品得以销售得越远越广和越多。在交易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分工生产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下降,分工产品才能交易,只有分工产品完成交易,分工才有更多的收益。就是分工收益。分工收益也报酬递增的原因。斯密的《国富论》、杨格1928年发表在The&Economic&Journal上的“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就说明分工是有收益的。例如:一个农民买碾米机,帮村民碾米。碾米100斤稻谷收费5元,碾米机一天可碾米4000斤,可为农民挣200元,除去电费和机器拆旧费100,碾米农民可赚100元比在村里打工一天50元要多出50元。多出的50元就是分工收益。
杨小凯(1998)认为分工应至少包括三个规定性:(1)专业化:专业化使个人或组织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范围变小,随着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即产生专业化经济。(2)迂回生产:生产的迂回性包括两种迂回生产效果,第一种迂回生产效果指人们用资源去生产没有直接效用的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可以间接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第二种迂回生产效果指当初始资源与最终消费之间的中游产业层次增加,或迂回生产的链条加长时,生产率能得到改进。(3)专业多样化:这是因为专业化只是分工的一个方面,如果只有专业化,而没有专业多样化,社会将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的需要。
社会分工出现后,社会生产力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劳动产品需要的劳动者就减少,劳动者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就出现了新的失业或者劳动者减少劳动时间。社会出失业时,富余的人员就要创造新的社会分工。社会来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让新的社会分工来创造社会财富。这也使得分工收益不断累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交易的发展与限制
交易(Transactions)也叫买卖,交易就是买卖双方对某一样产品或商业信息进行磋商谈判的一单生意。交易是指双方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它是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不能算在内。(1)指物物交换。《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2)指买卖的通称。(3)指往来。《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何休注:“言君之不善臣数往来为恶言。”原指以物易物,后泛指买卖商品。1.&物品交换。后多指做买卖,贸易。《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约翰·康芒斯1935年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把&“交易”一般化、概念化。康芒斯把“交易”和“生产”这个概念相对应,指出,交易是所有权的转移,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分析单位,他进一步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即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和服从关系;限额的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我们把康芒斯的交易分类“买卖的交易”就是市场交易;“管理的交易”就是企业交易;“限额的交易”就是政府交易。这三种职能上相互依存的交易,共同构成我们称作“社会财富分配”的整个系统。
张五常进一步地把“交易”的概念扩大为制度。市场制度的运作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企业之内有规章纪律,社会上有道德风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连黑社会中也有所谓江湖规矩。不同的制度具体地界定不同的制度下适用不同的竞争准则,竞争准则限于交易范围内各不相同利益的人参与生产与约束着人们一切的竞争行为。参加不同的交易制度,实际上是使用不同的竞争准则,她们也不是免费午餐,其确立、运作与维护都必然需要花费不同的费用。人们在不同的交易组织之间的选择,就有如在市场中不同的物品之间选择一样,当然是要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费用最低的一种交易机制。她们都有保障交易机制或平台的确立、运作、维护的费用。市场是一种制度,企业也是制度,而除了市场与企业之外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交易机制或平台,如家庭、团体、国家。此外,确保市场上的价格准则能得以交易完成有赖于在它背后起着支撑作用的保护私有产权的法律制度的建设、执行与维护也是要付出交易费用。
我们进一步地把“交易”的概念扩大。交易是满足人们生产与消费的交换机制或平台。交易包括:市场、企业、政府等交易机制或平台。一切交易(包括市场)的存在,都是为了增加就业次数和降低交易费用,但一切交易本身都会引起交易费用的产生,某种交易机制能存在是因为它所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它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在某项活动中人们选择使用这种交易机制,是因为使用非这种交易机制的交易费用更高。当然,局限条件的变化会使不同交易机制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发生变化,有可能使得人们从一种交易机制转向选择另一种交易机制——这就相当于不同物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人们从其中一种物品转向选择另一种物品。这就是交易机制的多样化。交易机制的多样化。
交易收益是分工劳动者需要的多样化的需求可以通过交易来满足,让分工劳动者可以更专业地专业化工作所节约的费用。交易收益我举个例子:一个农民在没有交易的时间里,他要种庄稼,庄稼成熟后,他要把稻谷碾成大米,把小麦磨成面粉。一农民一天碾米100斤需要一天时间,但他要到村里碾米厂加工,就是10来分钟,加工费5元,和运输费5元(信息费用为零,农民有余钱货币费用为零,所以这个交易的交易费用为运输费用5元),而农民在农村打工一天的价格是50元,那这个农民的交易收益就是40元。农民磨面粉完成这个交易同样也有交易收益。这也是交易为何存在的原因。交易也是社会和国家的财富标志,一国或某个社会的财富多少表现在交易额的数量多少。
交易就是社会财富与资源分配的组织形式或方式。威廉姆森的重要贡献是具体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会使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到使它失效的程度。市场能很好的监管分工,但信息和货币费用较高。在企业能很好地监管分工,降低信息和货币费用,企业就优于市场;企业监管分工不力或效率低下,信息和货币费用高于市场,企业破产,分工由市场监管。
分工与交易的关系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三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的定理:“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斯密,2007,第16页)。斯蒂格勒1951年发表的“市场容量限制分工”等经典文献。“市场范围”与“市场容量”就是交易范围或交易额,也就是交易限制分工。同时说明交易也是分工的保障,有交易,分工就会兴旺;有分工没有交易分工就会消亡。交易限制分工。交易是社会财富的核心,没有交易的社会就是原始社会。分工与交易分关系,分工与交易是一对孪生兄弟,互相依存和发展。只讲分工的发展,没有交易,这个分工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只讲交易的发展,没有分工,这个交易无法在社会上存在。
冯颖杰的“裁厘改统”与民国时期市场整合中:“市场一体化的提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一国现代经济的增长,市场扩大刺激了农工商业,特别是近代化生产的发展,商品行销区域扩大,产品的运销顺畅,生产者才能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这里的“市场”就是交易,交易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一国现代经济的增长,交易扩大刺激了农工商业,特别是近代化生产的发展,商品行销区域扩大,产品的运销顺畅,生产者才能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并采用先进的分工。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①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发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②平定物价、征收工商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③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中国在建国初期,共产党在打击恶商的投机倒把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一方面,打击了恶商的投机倒把的交易,同时也限制了正常的交易,限制交易,交易萎缩,分工也跟着萎缩。统购统销政策刚实行的时期是有打击恶商的投机倒把的交易的作用,但后期就出现了限制国民经济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才慢慢的改革取消限制交易的统购统销政策,开放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易。中国在2000年加WTO,对中国来说,积极参加世界分工和世界交易,增加中国的社会财富;对早于中国加WTO的国家来说,她们积极参加中国分工和中国交易,增加她们的社会财富。
分工和交易是社会财富的标志,分工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社会财富标志;交易是看不见的社会财富标志。分工与交易间的联系纽带为交易费用,同时交易费用也是分工与交易发展的阻力和动力。阻力是交易费用会阻碍分工与交易,动力是交易费用会更好的服务于分工与交易。交易费用少,分工与交易增多,社会财富增加;交易费用多,分工与交易停滞或萎缩,社会财富停止增加或减少。国家的财富在于社会分工的多少,社会分工多国家财富多,社会分工少国家财富少。增加社会分工的方法是减少交易费用。减少交易费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信息、货币、物流、赋税等方面减少。
分工与交易就像财富道路上的夫妻俩,夫妻俩的财富就是,《增广贤文》里的“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社会财富的多少在于分工与交易的共同繁荣发展。分工与交易在财富路上朝财富前行。
交易费用界定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来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交易被企业家管理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管理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交易过程分七个阶段: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递送、售后服务。(Liang&and&Huang(1998)参考七个阶段之交易成本,并参照消费者决策过程划分为三阶段,而各阶段所发生之交易成本分别为: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我们归纳为信息流动;购买行为阶段:包括订购及付款成本。我们归纳为货币流动;购后行为阶段:包括传送成本。我们归纳为即物流费用。从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交易的完成需要信息、货币、物质三种流动。
交易费用,又称为交易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费用。交易是指商品、服务、货币等交易,交易的实质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交换。信息、货币、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费用,我们分别称谓信息费用、货币费用和物流费用。这样交易费用就由交易所需的信息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费用和税赋等组成。下面我们分别从交易费用的组成信息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费用和税赋的界定与度量。
交易费用由交易所需的信息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费用和税赋等组成。交易费用的大小就由信息、货币、物流和税赋所决定。其中前三项信息、货币、物流都与交易双方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交易费用越低,距离越远交易费用越高。这也是地理经济学为何成立的原因。税赋是以一定的销售额和价格的比率进行征收,与距离无关。与距离有关的只有物流费用。不同的交易产生的交易费用不同,市场产生的交易费用就是市场交易费用,企业产生的交易费用就是企业交易费用,政府产生的交易费用就是政府交易费用。同种交易的交易费用的越低越少,该交易的次数就越多,交易组织就越大,分工的种类也就增多;同种交易的交易费用的越高越多,该交易的次数就越少,交易组织就缩小,分工的种类也就减少。
交易都会引起交易费用,这是相对于它所带来的利益而言,其交易费用已经是最低,因此是最优的选择。当然,局限条件的变化会使不同交易组织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发生变化,有可能使得人们从一种交易转向选择另一种交易——这就相当于不同物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人们从其中一种物品转向选择另一种物品。这就是交易多样化。交易费用能促进商业的发展,商业是市场交易的主体。企业分工节约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用时,这个企业分工就被社会和市场所承认。企业分工节约费用等于或小于市场分工交易费用时,这个分工就被社会和市场所淘汰。
例如:一个农民想到屠夫那里买2斤猪肉,因村里屠夫买猪肉是大家知道的,信息费用为零;农民有余钱买肉,货币费用为零;运输费用为农民到屠夫肉铺的路费3元,这个交易的交易费用为路费3元。再如:茅台集团买茅台白酒,这个交易的信息费用就是广告费用、公关费、推广费等费用的和就是信息费用;货币费用就是茅台集团是大企业,资金需求量,企业自己无法筹集,向银行贷款,贷款利息就是货币费用;发行股票,股票分红派股等也是使用货币的费用。运输费用,就是把茅台酒运输到茅台酒送到茅台酒消费者手中的费用。除此外,还要上交国家的税收。税收就是赋税费用。这四部分的费用的和就是茅台集团买茅台白酒的交易费用。
交易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交易的发展史:原始社会初期的交易是初级家庭交易,逐渐发展到原始社会中期家庭交易与部落交易,部落交易后发展到原始社会晚期有政府交易,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家庭交易与市场交易。在奴隶社会家庭交易有一支也演变成企业和组织交易。最终形成家庭交易、企业交易、组织交易、市场交易和政府交易的交易社会。交易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的关键是交易费用中的信息费用的不同起决定作用。
(一)、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庭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是人的传宗接代的摇篮,供养老人,性交易,经济合作。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母爱和父爱对儿女的抚养、教育、给予都是无私的。
家庭交易是物质交易为基础,精神交易为辅,性交易为主的交易。是满足的人类个体的多种需求(物质、精神、性)的一种最基本的交易。家庭交易中最能体现无私奉献。这也是家庭交易从古道今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家庭交易费用中信息费用家庭内部信息的产生与传播的距离少和受众少。信息费用少;货币费用在家庭内部可以不用货币分配所以货币费用为零;物流费用,家庭内部物流费用也为零。所以家庭交易一种高效、基本的交易方式。
(二)、企业
企业是一种分配方式,她以企业管理来分配企业创造的财富。企业、组织的优点是能很好地把本行业或企业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应用到本行业或企业,节约大量信息费用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在如下情况下将趋于扩大:1.组织成本愈少,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愈慢。2.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愈小,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失误增加得愈少。3.企业规模愈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愈大(或上升得愈小)。
(三)、政府
政府的经济定义:政府是某一地区或国家的财富创造与分配的管理者。政府的交易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货币费用和运输费用。信息费用在政府之内的信息可以共享,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让政府的交易费用大大地减低。政府分配的优点和缺点与企业、组织的优缺点相同。
(四)、市场
市场是一种激励灵活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市场是以货币为分配载体,价格为分配工具,市场为分配平台,交通运输为分配渠道,市场分配的动力是社会分工。市场就是买卖交易的平台。
公平市场是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中的信息费一种交易方式。市场的优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交易分配法则。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灵活性等一般特征。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最有效形式之一。
(五)交易的其它机制
交易除家庭、企业、政府、市场等交易机制外。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交易组织形式,如团队、单位、组织、机构等交易机制。一切交易(如家庭、企业、政府、市场等)的存在,都是为了增加交易次数和节省交易费用,且一切交易本身都会引起交易费用的产生,某种交易组织能存在是因为它所引起的交易费用低于它所节省的交易费用——在某项活动中人们选择使用这种交易,是因为使用非这种交易(如家庭、企业、政府、市场等)的交易费用更高。
交易分为家庭、企业、政府、市场等组织。对于社会分工在交易博弈中会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组织,同时社会分工也尽力降低自己的风险成本,以获得社会分工的最大利益。这就是家庭、市场、企业、政府等交易组织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分工、交易费用与交易的关系
分工收益是分工的产品比没有分工的同样产品便宜的费用。分工节约费用使得该分工的产品能销售的出去,分工的劳动者要以自己的劳动产品到交易平台中来换取他们需要的多样化商品而取得劳动报酬。
交易收益是交易分工产品可使得分工劳动者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消费品。同时分工劳动者可有更多的时间来安心地专心地从事分工专业化生产。提高分工水平或增加分工的种类。
交易就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交换完成。交易节约费用是分工劳动者需要的多样化的需求可以通过交易来满足,让分工劳动者可以更专业地专业化工作所节约的费用。
分工、交易与交易费用的关系是交易费用就是分工在交易中花费的费用。微观关系:一种社会分工收益大于该分工所消耗的交易费用,这种社会分工就可以存在于社会的交易之中,就会慢慢发展;一种社会分工收益等于或小于该分工的交易费用,这种社会分工就在社会交易之中,就会停滞或慢慢的消亡。
分工、交易与交易费用的关系是:不同的交易方式产生的交易费用不同,市场产生的交易费用就是市场交易费用,企业产生的交易费用就是企业交易费用,政府产生的交易费用就是政府交易费用。同种交易的交易费用的越低越少,该交易的次数就越多,交易组织就越大,分工的种类也就增多;同种交易的交易费用的越高越多,该交易的次数就越少,交易组织就缩小,分工的种类也就减少。
交易分为市场、企业、政府等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对于社会分工在交易博弈中会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交易方式,同时社会分工也尽力降低自己的风险成本,以获得社会分工的最大利益。这就是市场、企业、政府等交易组织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分工收益是分工增加的社会财富。分工收益就是增加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报酬就要增加,但劳动者的报酬增加的幅度没有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大,其中分工生产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下降,使得该分工的产品得以销售的更多就是分工收益。
交易费用由交易所需的信息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费用和税赋等组成。交易费用的大小就由信息、货币、物流和税赋所决定。理论上,理想状态:信息费用、货币费用、税赋都与交易双方的距离无关。物流距离越近费用越低,距离越远费用越高。
交易费用越低交易次数越多,分工越多,社会财富也越多,社会进步。交易费用越高交易次数越少,分工减少,社会财富减少,社会倒退。
交易费用能促进商业的发展,商业是市场交易的主体。企业分工节约劳动的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用时,这个企业分工就被社会和市场所承认。企业分工节约劳动的费用等于或小于市场分工交易费用时,这个分工就被社会和市场所淘汰。
交易收益是交易能促进分工的发展和交易发展所增加的财富。交易收益是分工劳动者需要的多样化的需求可以通过交易来满足,让分工劳动者可以更专业地专业化工作所节约的费用。
分工、交易费用、交易三者的微观关系:
一、用力学观点分析
分工收益就像力学中的动力,交易收益也像力学中的动力,交易费用就像力学中的阻力。分工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条件是一种分工收益和这个分工的交易收益和大于交易费用,这种分工就能交易。
二、用马克思观点分析
马克思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提高生产力必须分工,分工就是生产力的标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是社会制度,张五常进一步地把“交易”的概念扩大为制度。我们把制度概念扩大为交易,社会制度的演变就是交易的发展,交易是生产关系。应用过来,分工决定交易,交易反作用于分工发展。分工与交易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交易费用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的路障,社会经济发展就是汽车。交易费用低道路好,交易费用高道路差。汽车在好路上车也跑得快;汽车在差路上车也跑得慢。反之,好路上车跑得多和快,跑车的人还想修好路;差路上车跑得少和慢,跑车的人也想修好路,要是没办法修路就少开车。
分工、交易费用、交易三者的宏观关系:分工都围绕交易而生存,分工与交易联系的纽带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越低交易次数越多,交易效率越高,交易规模越大;交易费用越高交易次数越少,交易效率越低,交易规模越小。
几个成功的实例
一、清朝以前中国经济的成功
中国最早建立信息流通保障机制——驿路、驿馆的全国联通,大大减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费用,促进了中国在清朝以前始终是世界经济的强国和文明古国。第二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开挖运河鼓励运输,降低中国的物资流通费用。在隋朝达开始修建京杭大运河并在以后的朝代在不断地完善漕运制度。第三在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盛世的时期,货币曾经发展为纸币,降低货币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二、中国清末经济的倒退
中国清末的经济的倒退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是:列强的侵略引起战争。战争让信息费用、货币费用和运输费用无限增大以至交易无法完成,分工萎缩,经济倒退。客观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苛捐杂税繁多,人民群众负担重。导致赋税费用高企让交易费用增加,交易减少,分工减少,经济萎缩。
三、欧美的经济成功
欧美的经济成功在于:颁布专利法案保障信息传播的连续性,电报、电话等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费用大为降低,宪政制度就是民选政府。和民主竞选政党轮替执政,也使得国家信息得以及时公开,让信息流通更畅通而降低信息费用是用制度来降低信息费用的举措。(较一党执政的政府,做到政府信息共享、经济信息顺畅流通、科技信息真实有效。也能很好的降低信息费用,但要看这个政党的政府信息共享程度来决定这就“以德服人”)。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轮船内燃机的出现使得物流费用大大减低,促进经济发展。
四、麦当劳成功
麦当劳是个典型的连锁经营我们看一个最有经济效益的问题:McDonald's&Plaza麦当劳餐厅(McDonald's&Corporation)是大型的连锁快餐集团,在世界上大约拥有三万间分店,主要售卖汉堡包、薯条、炸鸡、汽水、沙拉等。麦当劳餐厅遍布在全世界六大洲百余个国家。&
麦当劳在处理总部与分店关系上非常成功,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是麦当劳收取的首期特许费和年金都很低,减轻了分店的负担;其二是总部始终坚持让利原则,把采购中得到的优惠直接转给各特许分店;其三是麦当劳总部不通过向受许人出售设备及产品来牟取暴利。
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邓小平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铁路运输让火车跑起来,让人和物质流的起来。同时取消计划经济的限种类、限区域、限数量的交易限制。这就是让物流费用大为降低。在这之后,大量的修筑公路、铁路和机场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经济成功的经验是“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用名言的形式总结物流费用降低是财富。在近几年,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费用大大降低。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六、淘宝网和天猫的成功
我们看一个最有经济效益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淘宝网和天猫的总交易额已经突破一万亿元。这个巨大的商业成功就是交易费用降低所出现的结果。要说明这个原因就是:网上交易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费用降低到一台上网的电脑的费用,比到商场和超市所花费的交通费为零;货币费用在网上交易为零且安全;商品流通费用网上交易可以一次由企业仓库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商的来回运输所花的运输费用。我可以在这预见:网上交易在五年之内占到零售业的销售额的20%,十年之内占到零售业的销售额的60%。
分工和交易是社会财富的标志。分工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社会财富标志;交易是看不见的社会财富标志。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深刻的含义就是由社会分工得出的。
分工与交易间的联系纽带为交易费用,同时交易费用也是分工与交易发展的阻力和动力。阻力是交易费用会阻碍分工与交易,动力是交易费用会更好的服务于分工与交易。交易费用少,分工与交易增多,社会财富增加;交易费用多,分工与交易停滞或萎缩,社会财富停止增加或减少。国家的财富在于社会分工的多少,社会分工多国家财富多,社会分工少国家财富少。增加社会分工的方法是减少交易费用。减少交易费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信息、货币、物流、赋税等方面减少。
分工的种类越多社会或国家的财富越多、综合国力越强、科技越发达。个体交易费用越低,总额交易费用越多、交易次数越多、交易效率越高、社会分工越多、国家或社会财富越多。
林毅夫:“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真正去了解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改变这个落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再去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限制条件。”
我们的回答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真正去了解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分工和交易少;改变这个落后的有利条件是降低交易费用,限制条件是交易费用的降低的方法,我们再去考虑降低交易费用,从交易费用的组成一个一个的解决。交易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费用和赋税四部分。充分利用中国有利条件是改革再改革,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从货币费用和物流费用着手。货币改革积极推进货币电子化改革,和加强货币流通监管;物流改革积极推进交通网建设,特别是价格低廉的水运交通网的建设。降低物流费用,中国的优势是中国有发达的水路运输网。在中国自古就有建运河的传统,我看这个传统不能丢。码头、公路、铁路要有规划的建设,同时加强物流公司的整合与监管,一切都要降低物流费用。政治改革要从信息费用和赋税两方面着手,信息费用的方面的政治改革要信息共享,信息公开、信息保护等方面开始,赋税方面的政治改革要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最终降低赋税。
1、冯颖杰,“裁厘改统”与民国时期市场整合,&《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11卷第1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易费用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