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德崇岗大落水信用社还有没有贷款的指标

历史沿革/永德县
永德县属哀牢国地,名石赕。东汉永平十二年(69),隶属。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南诏国,在县境筑拓南城,属永昌节度。宋大理国,改拓南为棣赕镇康城,属永昌府。元至正十三年(1353)设镇康路,属镇康茫施柔远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镇康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2)降为镇康直隶州,永乐三年(1405)省入湾甸御夷直隶州。永乐七年(1409)置镇康御夷直隶州,仍属布政司。清初沿明制,为镇康直隶土州。顺治十六年(1659)降镇康土直隶州为散州,属永昌军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永昌府属迤西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7月,镇康土州改流设委员。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镇康(土)州治所由永康迁至德党。宣统二年(1910)9月,改镇康委员为永康州,仍属永昌府。民国二年(1913),永康州改为镇康县,同年迤西道改为滇西道,镇康县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将滇西道改为腾越道,镇康县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裁道直属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属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永德县
日,镇康县解放,县府驻德党镇,隶保山专区。1953年春,奉令划归缅宁即今临沧地区。1964年元月,县境西部沿边地区划出,另建新县,为维系边界地名相对稳定,故新县沿袭故名,即今镇康县。故郡因此改称永德,治所则仍沿袭德党而至今。1970年,临沧专区改为临沧地区,永德县隶属临沧地区。2003年12月,临沧撤地设市,永德县属地级临沧市。1997年,永德县辖3个镇、9个乡:德党镇、小勐统镇、永康镇、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勐板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班卡乡、勐汞佤族乡、大山乡、明朗乡、崇岗乡。县政府驻德党镇。2001年,永德县辖3个镇、6个乡、3个民族乡:德党镇、永康镇、小勐统镇、明朗乡、勐板乡、亚练乡、崇岗乡、大山乡、班卡乡、勐汞佤族乡、乌木龙彝族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日,撤销永德县勐汞佤族乡并入德党镇,镇人民政府驻德党镇政府原驻地。2005年,永德县撤销明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德党镇,德党镇政府驻地不变。2006年,原明朗乡被撤销归并入德党镇。永德县辖3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2个社区、1087个自然村、1633个村民小组。
基本概况/永德县
永德县地处临沧地区西部、地跨东经99°05′~99°51′,北纬23°45′~24°27′之间。东、北与云县、凤庆县及昌宁县毗邻,东南与耿马县隔南汀河相望,西同镇康县山水相依,西北与龙陵、施甸县交界。县城东距云南省会昆明市787公里,距地区行政公署驻地22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5.8公里,总面积为3208.06平方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5%以上。永德县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向北倾斜。境内峰峦起伏,崇岭叠嶂,山河相间,坡坝相连。老别山主峰大雪山,海拔3504.2米,为全县最高点,也是临沧地区最高点;崇岗区户等坝,海拔540米,是全县最低点。县城德党镇海拔1600米。境内山脉属怒山山系。主要有老别山、棠梨山、三宝山,自东北向西南逶迤行走,与南汀河、永康河、赛米河东西相间排列,人称“三河两槽,三山六坡”。境内流程5公里以上河流84条,除秧琅河归澜沧江外,其他均属怒江水系。水的流向大致是:东西两面之水自北向南,中部之水自南向北。境内主要河流有镇康河、赛米河、秧琅河、麦坝河、明朗河等。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地表破碎,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布较为典型,因此人称:“岁分汉雨,山有四季”。年平均气温有高海拔大雪山的6℃,有低海拔勐波罗坝的22.9℃。以县城德党为代表的中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7.4℃。矿藏主要有煤、铁、锡、铜、铅等;植物种属众多,高等植物有两千多种;动物有孟加拉虎、懒猴、水鹿、金钱豹等。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临怒江。永德县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德党镇,邮编:677600。代码:530923。区号:0883。拼音:Yongde xian。
地理环境/永德县
位置永德县位于西北部,介于东经99°05′——99°50′,北纬23°45′——24°27′之间。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四周与耿马、镇康、龙陵、施甸、昌宁、凤庆、云县等县为邻,总面积3296平方千米。地势永德县地势东、南、西部高,向北倾斜。地貌多样,有深切亚高山宽谷、深切中山宽谷、深切中山窄谷、中切中山宽谷、中切中山窄谷六种类型。地形错综复杂,横断三山(老别山、棠梨山、三宝山),牵挽众山;沧怒两水,一统百流;东西六坡,自成山地;冲积坳陷,十四小坝嵌其间。境内山多坝少,山地占95%。土壤永德县土壤分属10类、18亚类、58属、149种及5个变种,分别所占比例为:红壤42.8%、赤红壤20.3%、石灰土10.2%、紫色土4.3%、水稻土3.5%、砖红壤1.7%、棕壤1.6%、亚高山草甸土0.08%。土壤总体以红壤为主,七色兼备,富钾、偏酸、缺磷、氮不均,地带性垂直分布明显。气候永德县县境气候总体属南亚热带与北热带交汇的河谷季风气候。以海拔1500米左右地带为代表,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32.1℃,极端最低气温2.1℃,常年降水量1283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两季,春秋常住,但地带性垂直分布典型,小区气候突出。分属北热、南亚热、中亚热、北亚热、暖温、寒温7个气候带,通常分为河谷热区、半山温热区、高山冷凉区3个气候区。热区面积约占总幅员的30%。永德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9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33.58千卡/平方厘米。
芒果之乡/永德县
永德县:滇缅边境传统通道,中国南药诃子主产地,云南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县,省级茶叶、畜牧、商品粮、玉米制种基地,云南省天然旅游风景区。永德,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四季如春。巍峨而又神奇的大雪山孕育了永德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也孕育了永德人民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生活热情。 这里是著名的芒果之乡,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永德农业产品的多样性,而以芒果、荔枝为主的万亩果园是永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连片种植的芒果园4.63万亩,年产芒果4万多吨。每年的芒果节,全县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喜庆芒果丰收,与各方高朋宾客共同品尝芒果,分享丰收的喜悦。 这里是全省重要的糖业基地,所产的晶莹牌白沙糖畅销国内外。 这里是我国南药诃子的主要原产地,全国80%的诃子在云南,云南60%的诃子产量在永德。 这里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分布于国家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10万亩野生古茶树林,全国罕见。全县有茶园12万亩,年产茶叶3000多吨,有泡核桃种植面积15.6万亩,年产量1500多吨,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里有丰富的水电及矿藏资源,境内流程5公里以上河流84条,水资源总量18.5亿立刻米,人均6500立方米,水能蕴藏量58万千瓦。矿藏资源丰富,主要的矿源有锡、锰铁、铅锌、煤等5类17种。 这里有如笋如林的200多尊高大成群的土佛,有从悬岩峭壁上飞流直下的银川瀑布,十里遥望,疑从天降,巍巍壮观,瀑下天生一潭,其水翻滚回旋,直奔南汀河。
自然资源/永德县
土地资源截至2007年4月,永德国土资源481万亩,真正难利用土地仅占2.24%。已不同程度开发利用的土地,约占总幅员的四分之一。统报耕地为53.3万亩,占总幅员的11.1%。县地土壤分属10类、18亚类、58属、149种及5个变种,分别所占比例为:红壤42.8%、赤红壤20.3%、石灰土10.2%、紫色土4.3%、水稻土3.5%、砖红壤1.7%、棕壤1.6%、亚高山草甸土0.08%。土壤总体以红壤为主,七色兼备,富、偏酸、缺、不均,地带性垂直分布明显。水资源截至2007年4月,永德县有流程5千米以上河流84条,总长800馀千米,每平方千米有河流0.25千米,水资源总量18.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58万千瓦,待开发者占99%。矿产资源截至2007年4月,永德县地下矿藏有、、、、、、、、、、、、等,已探明小石城、户乃两地褐煤储量2000万吨。生物资源截至2007年4月,永德县有高等植物3000馀种,有、、、、等,尤以野生独占鳌头,其资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森林复盖率为38.6%,活立木蓄积量为524.5万立方米。境内有方圆23万亩省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被世人称之为南亚热带天然动植物园,其现存野生动物有、、、、、、等千馀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有30馀种。
人口民族/永德县
人口2010年永德县总人口(常住人口)369702人,即:德党镇65842人、小勐统镇56127人、永康镇(含农场)62850人、勐板乡26987人、亚练乡28601人、乌木龙乡28962人、大雪山乡20644人、班卡乡21910人、崇岗乡34723人、大山乡230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992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775人,增长8.76%,低于临沧市平均水平0.2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297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4%,低于临沧市平均水平0.03%。2010年永德县人口总量居临沧市第4位,占临沧市人口总量的15.22%,人口密度为112.2人/平方千米,居临沧市第4位,高出临沧市平均水平12.9人/平方千米。民族永德县世居汉、彝、佤、布朗、傣、僳僳、拉祜等22个民族。截止到2010年,永德县人口中,汉族296687人,占80.25%,各种少数民族73015人,占19.75%,其中:彝族30443人,占8.23%;佤族20264人占5.48%;布朗族7735人,占2.09%;傣族6196人,占1.68%;白族3097人,占0.84%;拉祜族1595人,占0.43%;傈僳族1285人,占0.35%;回族492人,占0.13%;德昂族517人,占0.14%。
社会/永德县
科技截至2010年,永德县拥有科技人员10人,安排三项费用30万元,永德县成立县乡级学会、协会、研究会21个,农村专业协会103个,举办科技讲座275次。教育截至2010年,永德县拥有中学15所,小学147所,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2802人,中小学在校学生499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1%;初中升学率59.48%;高中升学率82.31%。卫生2010年未,永德县有医院、卫生院17所,床位45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38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97人。交通2010年未,永德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378千米,比2005年的1600千米增2778千米,年均增长22.30%。社会保障2010年未,永德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377人,比2005年的6433元增1944人,年均增长5.4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4984人,比2005年的3527人增1451人,年均增长7.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0964人,比2005年增加11032人,年均增长16.11%,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城乡居民5680人,其中城市1672人、农村4008人。新建了廉租房804套,402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88套,68968平方米、公租房68套,4090平方米。
风景名胜/永德县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临沧市永德县东部,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约90千米。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仙根 ,又称土佛,地处永康镇距县城50千米,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两色为主,多呈沙砾状,共有200余尊,占地0.1平方千米,看上去似雕非雕,形状奇异如万年塔,形同精雕玉柱,高矮不等,最高的有30余米,堪称奇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均有几万人到此烧香、祭拜,赶仙根盛会。
民俗风情/永德县
民族文化永德是古人类栖息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早期文化的历史繁荣。苍桑多变,迄今仍有部分古代文化遗产存留。勐汞新石器遗址的发现,永康红岩古崖画、永康小寨佛寺贡盘石浮雕、明代土署石狮、明清土司墓雕的残存,南汀河与赛米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古铸犁,以及怒江东岸出土的原始贝币,乃是永德古代文化的历史见证。民间文化,语言交流广通汉语,仍保留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流行使用汉字,现今保留少数民族文字者仅有傣文。现今流行的民间文化,主要有打歌、跳摆、对山歌、讲古、猜谜语、游戏、祭祀活动、访亲拜友习俗、构花织布、刺绣、竹编艺术等。在今永德县境内居住的22个民族中,布朗、佤、德昂为土著民族。各民族通过长期共融,民族特色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异。如服饰特色,各族均有着汉装者,也有穿戴本民族服饰者,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的有彝、傈僳、布朗、傣、拉祜、德昂、佤等少数民族。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有:泼水节(佤、傣、布朗族节日,清明节后第10天举行),佤族的关门节(农历六月十五)和开门节(农历九月十五),火把节(彝、拉祜、傈僳族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布朗族的尝新节(农历八月中旬属蛇日),德昂族的包饭节(农历八月十五)和芒果节(公历7月10日至15日),彝族俐侎人桑沼哩节(农历二月十五),仙根朝圣(农历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等。名优特产 采芒果
芒果"水果之王",适性于亚热带的木本水果,永德县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主产区之一,丰富的热区资源,给芒果生长带来了有利条件。永德是云南省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因其拥有4.3万亩的芒果面积而被誉为"芒果之乡"。
永德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的特产。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截止到2012年,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
永德核桃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的特产。永德县是核桃大县,核桃种植面积已突破百万亩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核桃之乡”。永德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九五”期间,在以工代赈、绿色工程等项目支撑下,开始小规模发展,期间完成核桃种植约2.5万亩。2010年,永德县种植面积累计达91.32万亩。
政治经济/永德县
行政区划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德党镇、小勐统镇、永康镇、勐板乡、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班卡乡、崇岗乡、大山乡;勐底农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991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如下:德党镇:20342小勐统镇:50123永康镇:59286明朗乡:19794勐汞乡:21440勐板乡:27653亚练乡:24895乌木龙乡:26470大雪山乡:19217班卡乡:19943崇岗乡:29606大山乡:21149经济状况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4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6倍,年均递增16.7%。其中:第一产业5.81亿元,增长82.7%,年均递增14%;第二产业3.72亿元,增长2.4倍,年均递增23%;第三产业3.89亿元,增长1倍,年均递增1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由2002年的51:18:31调整为43:28:2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比2002年增长2.81倍,年均递增30.7%。财政总收入8166万元,支出4.28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1.34%和1.7倍,年均递增11.37%和22.61%。金融存款馀额9.09亿元,贷款馀额7.84亿元,分别比2002年末增加4.97亿元和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比2002年增长1.2倍,年均递增16.8%。工业现价总产值5.39亿元,增加值1.76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78倍和2.09倍。非公经济增加值4.46亿元,比2002年增长8.5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899元,比2002年增长95.8%,年均递增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47.5元,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控制在105.1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为8.4‰和2.75‰,分别比2002年下降4.75个和4.14个千分点。永德县是著名的芒果之乡,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永德农业产品的多样性,而以芒果、荔枝为主的万亩果园是永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连片种植的芒果园4.63万亩,年产芒果4万多吨。每年的芒果节,全县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喜庆芒果丰收,与各方高朋宾客共同品尝芒果,分享丰收的喜悦。 这里是全省重要的糖业基地,所产的晶莹牌白沙糖畅销国内外。 这里是我国南药诃子的主要原产地,全国80%的诃子在云南,云南60%的诃子产量在永德。 这里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分布于国家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10万亩野生古茶树林,全国罕见。全县有茶园12万亩,年产茶叶3000多吨,有泡核桃种植面积15.6万亩,年产量1500多吨,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经济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37亿元,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增长16.5%。完成财政总收入1.88亿元,增长54.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亿元,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95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131元,增长18.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馀额21.22亿元,增长42.8%;各项贷款馀额12.05亿元,增长30.0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8%。
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1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三个一百”责任目标32亿元的122.53%,增长155.44%。完成财政总支出12.01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三个一百”责任目标10.4亿元的115.49%,增长56.58%。全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96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三个一百”责任目标13亿元的107.38%,增长147.08%。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招商引资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11亿元,增8.19倍。
现农业总产值13.54亿元,增长9.55%。实现粮食总产量13.33万吨,增长3.17%;实现肉类总产量3.08万吨,增长3%;完成甘蔗种植6.3万亩,09/10榨季实现甘蔗农业产量93.46万吨,工业入榨量85.63万吨;新植核桃9万亩,累计面积达100.3万亩,产量5901.8吨;实现茶叶产量6569.7吨;种植烤烟1.72万亩,收购烤烟5.74万担,在灾害严重和全省烤烟均价下降的情况下,我县烤烟收购超额完成市上下达5万担的任务,烤烟每公斤均价比上年增加0.86元,收购量和平均单价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澳洲坚果种植3.01万亩,累计面积达5.01万亩;水果面积稳定在8.36万亩;完成滇龙胆草种植2.14万亩。
全县实施工业在建、新建和技改项目44个,完成投资3.15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亿元。永德糖业集团康甸、永甸甘蔗制糖节能专项技术、大勐统河五级电站、海山公司铸造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永德糖业集团麦坝糖业公司日处理甘蔗2000吨生产线年内快速建成投产。大勐统河四级和忙海河六级、七级水电站建设加速推进。恒昌硅业、天源硅业等项目进展顺利,矿产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完成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24.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2011年经济(一)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49亿元,增长15.3%,超额完成年初计划27.31亿元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9.65亿元,增长32.5%;第三产业增加值9.01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6∶29∶35调整为34∶34∶32。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89亿元,超额完成年初计划2.09亿元的目标,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1亿元,增长53.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馀额26.72亿元,增长25.8%;各项贷款馀额15.85亿元,增长3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亿元,增长16.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5%。(二)“三百一核”目标工作取得新业绩固定资产投资业绩显着,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6亿元,增长34.8%,超额完成市级下达48亿元的责任目标。招商引资业绩显着,实际到位资金14.4亿元,超额完成市级下达12亿元的责任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业绩显着,完成销售收入8.12亿元,增长49.8%,超额完成市级下达7.6亿元的责任目标。向上争取资金业绩显着,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5亿元大关,达15.01亿元,增长34.4%,超额完成市级下达14.05亿元的工作目标。(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综合交通、水利保障、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得到明显缓解。交通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2.6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7.9亿元的目标任务。施孟二级公路链子桥至振清线段(102.72公里)建成通车。振清二级公路永德段(61.00公里)建成通车。乡镇通畅工程完成5段58.22公里,启动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77公里。羊勐线德党至勐堆段二级公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市级转报省发改委。勐佑至永康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永德通勤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速推进。昆明至临沧至清水河铁路永德段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水利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共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资7.1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7.10亿元的目标任务。大雪山水库全面完工。康家坝水库建设加快推进。虎跳峡水库开工建设。金厂坝、阿信寨、勐哨坝、忙腊、石岗箐、松山6座水库病除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期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五小水利”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完工,2.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启动、进展顺利。总装机5万千瓦的大勐统河四级水电站建成发电投产。“十二五”期间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马鞍桥水库地形测量、地质勘探等外业工作基本完成,专用水文观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德党河水库地形测量、地质勘探等外业工作全面完成,专用水文观测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已获准列入云南省“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项目。城镇建设强势推进。全年共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0.6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7.7亿元的目标任务。2010年度1090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建成。2011年度42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加速推进。县城老城区市政道路德顺路延长段、通明巷延长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进展顺利。“水府之韵·永康城”、小勐统镇“茶马之苑”商业街、康德小区二期商品房建设工程进展良好。县城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德阳花苑、永德芒都—“庭居”商住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信用社办公综合楼、文体中心、建材市场等一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凤凰商贸城项目建设进场开工。(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效益以建设外向型绿色产业基地和山区农业转型发展实验区为目标,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做优优势产业基地,做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调减低价值农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8万亩,完成中低产林改造8万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累计达250万亩。完成粮食播种85.02万亩,增长19.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1万亩的119.8%,实现粮食总产量16.08万吨,增长20.6%。10/11榨季,全县甘蔗实现农业产量110万吨,县内工业入榨量97.47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02亿元,实现蔗农收入3.27亿元。完成坚果种植5.5万亩,累计建成坚果基地10.51万亩,产量65.5吨,实现果农收入146万元。核桃“三率”管护达100%,产量7619吨,实现果农收入1.71亿元。实现肥猪出栏45万头,肉牛出栏3.17万头,家禽出栏148.32万羽,禽蛋产量825吨,肉类总产3.7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4.94亿元。实现茶叶产量7256吨,茶叶农业产值达1.31亿元。移栽烤烟4.52万亩,实现烟叶生产12.02万担,超额完成10万担的烟叶生产任务,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2亿元。完成中药材种植2.08万亩,累计建成中药材基地3.9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174吨。蔬菜种植5.54 万亩,总产5.34万吨。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03亿元,增长18.3%,超额完成年度14.68亿元的目标;实现农业增加值9.83亿元,增长7.8%,超额完成年度9.6亿元的目标。(五)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落实扶持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以制糖、绿色食品加工、电力、矿产开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增长41.0%;实现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35.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33.4%(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年度3亿元目标任务的121.5%。工业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7.5%。云南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工作顺利实施,麦坝糖业公司2000吨/日处理甘蔗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康甸糖业公司6000吨/日处理甘蔗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康伟药材有限公司组建成立。10万吨果汁饮料生产项目建成投产。银竹茶叶公司年产600吨CTC红碎茶生产线建成投产。恒昌硅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工业硅项目建成投产。昌明铁锰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锰系合金冶炼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完成全部工业投资6.12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50户、5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10户、1000万元至2000万元企业5户。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六)新家园行动计划取得新成果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人口、产业、公共资源“三个聚集”为导向,以施孟二级公路、振清二级公路、羊勐公路沿线示范为重点,旧村旧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全县116个建制村789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全面完成;年度41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的旧村改造和3206户旧房改造全面完成,完成投资5.88亿元。以县城和永康城为重点,旧城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完成旧城房屋改造14.5万平方米,完成市级下达任务12.74万平方米的113.8%,完成房屋新建8.8万平方米,投入旧城房屋改造资金1.81亿元。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加快旧校舍改造步伐。2010年启动的50803平方米旧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投资0.68亿元;创新投融资方式,“代建制”启动建设的22所学校55个单体83662平方米的校安工程主体工程完成53261平方米,完成投资0.67亿元;建成标准化学校15所。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和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工作,积极推进山地城镇建设。县城市容市貌百日整治活动成效明显,年内共完成5210棵大树进城移植,新增绿地面积0.4万平方米。(七)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新进展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12人,完成年度任务950人的117%;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412人,完成年度任务300人的137%;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4人,完成年度任务200人的172%。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8800人,参合率为96.5%;全县共有550943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医疗费用总额达5429万元,支出新农合资金2767万元,新农合资金使用率达40.3%。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87210人,参保率达97%,共为38675名农村居民发放新农保养老金2472万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参保人数达1749人,参保率达82.5%。兑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715万元,兑付良种补贴资金532万元,发放购置农机具补贴120万元。兑付家电和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600万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886人,新增就业5425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5000万元。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10万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5000人。支系俐侎人三年重点扶持规划启动实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发放救灾救济、社会救助、优抚安置资金8111万元,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93元,达14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68元,达4199元。(八)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2011学年高考总上线率达96.1%,初中升学率达90.1%;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营养早餐行动计划实现全复盖,全县102所中小学4288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营养早餐。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复盖;县医院住院医技楼、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累计建成村卫生室83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妇女儿童保健水平得到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芒果节、桑沼哩等节庆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批文体工程项目建成使用,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复盖率分别达95.5%和95.8%,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统计调查反映发展、服务决策的作用充分体现。住房公积金对缓解城镇居民购房资金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防灾、减灾、保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协调发展。供销、气象、地震、侨务等工作不断进步。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工作机构得到健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涉黄、赌、毒、拐、绑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政府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深入开展,广开民意畅通渠道,矛盾纠纷调处力度进一步加大,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加强,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村民民主管理和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驻地军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九)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显现。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圆满结束。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水务管理体制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继续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压缩行政审批时限、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县原保留的122项和市级下放的21项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到79项。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以昆交会、、、边交会、外出招商等为载体,积极推介宣传永德,全年共接待商会组织、外商入境考察1000多人次。年内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17个,协议资金92.1亿元。中国三峡集团新能源公司、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恒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分别与我县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签订了相关合作和项目建设协议。在与知名企业、央企、省企的合作交流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十)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亮点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创先争优、“四群教育”、“三深入”等活动,县乡两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工作部门学先进、赶先进,后发赶超意识不断增强,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实施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全面推进公务卡发放和管理,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二集中(具有行政审批权力的部门原则上要把所有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该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五到位(审批事项、审批机构、审批人员、审批权力、审批公章进入中心到位)、四个一(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要求,不断拓展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实现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搬迁集中办公,27个单位7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机关效能和行政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启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开通了县、乡视频会议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职能,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积极与县政协协商重要事项。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3件,办复率均达100%,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行首问首办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领导干部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得到有效落实,行业不正之风和干部队伍的庸、懒、散作风得到有效整治,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1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58:18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临沧永德崇岗吞食扶贫工程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