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用我爸工资还她房贷工资要求,养她接了一个小女孩来带,阿姨说这女孩是养来为帮她养老服务她的,读到初三就不

我和老婆结婚3年,小孩儿刚出生,但我在上班,她产假完了也要上班,意味着需要人带小孩儿。但是岳父岳母_百度知道
我和老婆结婚3年,小孩儿刚出生,但我在上班,她产假完了也要上班,意味着需要人带小孩儿。但是岳父岳母
我和老婆结婚3年,小孩儿刚出生,但我在上班,她产假完了也要上班,意味着需要人带小孩儿。但是岳父岳母的做法,我很是不解!我和老婆之前是异地恋,因为涉及到结婚我俩商量后,她来到我的城市工作,生活!按照岳母的要求,我家里拿出30w,20w给我们买房首付,...
我有更好的答案
跟你妈说一下吧,看看老妈怎么说,不要太担心自己的妈妈不理解
我妈妈倒是很想的开,岳母来她可以回老家,岳母不来她就帮我们带,而且我妈做饭洗衣都做,岳母都不会呀!
不至于连饭都不会吧,衣服啥的可以自己辛苦的下班回来在处理
她在家都是岳父做饭洗衣服,我和老婆也是我做饭,其他家务两个分担。
那就跟岳父商量叫她不要来了,这样一点意义没有了
月子里因为她乳腺增生,她非要去挂专家号看一下,我老婆说去她们医院找个熟人打b超看看,然后找乳腺科的医生帮忙看一下,岳母说不愿意去消费人情!让后我说那就去挂号看嘛!老婆说既然有资源而且平时都是同事朋友很熟的,没什么麻烦的!岳母就说不去看了,因为这事都吵了两次,我看不下去劝岳母,还被岳父骂了。他说作为晚辈有时候你们少说两句,让一下没什么的
俺没办法了
看了大家的回答,其实我比较坚定了,不让岳母过来带外孙,如果想看外孙的话我开车接送都可以,这事和我老婆说好了让她去和岳母沟通
我妈妈留在这带孩子,而且拖地洗衣做饭带孩子都可以和我们换着
采纳率:55%
你们还是请婆婆带孩子。这样的岳母最好远离她,敬而远之。她无事能生非。连你俩的生活都要搅得一团糟。
我也觉得她有点儿更年期综合征,但是老婆怕她多想,也说着岳母!现在岳母说她辞职无非是说她要来带孩子!看意思我老婆并不反对,我很担心岳母来了生活肯定一团糟
她辞职养老金有吗?将来又把养老金的事儿算在你们头上,这个女人用不起啊!
她没有,只是一般的工作!
其实不辞职可能也没养老金,这会她说,就是为了给你们看孩子,耽误她挣钱了,千万别用她。
也是,我后面面对面喊她过来带外孙,她说她要想多挣钱,你喊我过来了,你给我钱用啊? 我说现在儿女长大了,你们可以带孙子享哈福了,不用那么幸苦! 她说你们挣得到好多哟,车贷房贷那么多压力哈不够大啊? 把我问得哑口无言
你的岳母做事欠考虑,她想来就来,想不干就不干。如果后面她再与你们因带孩子的问题吵架,甩手走人,那你又把你母亲请过来吗??后面她又要来,又让你母亲走吗??这样反复下去是没结果的事。另外,既然请你们岳母带孩子了,那么你们就应该考虑到老一辈带小孩与你们这一代自然是有差别的,接受不了矛盾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我建议,你跟你老婆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请个阿姨来照顾。你岳母那边,由你老婆去沟通应该比较好。
我老婆比较顺着岳母,因为一直一来岳母都是岳父和老婆有点儿惯着她的意思!这下她说她辞职了无非也是说她要来带孩子,我妈妈这边倒是好说,让她回老家就是,但我担心的是岳母过来了的生活怕是一团糟
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你岳母一直都是让人惯着的,所以她来的话,你们的生活估计吵架的频率会上升。最好不要让她过来。只能让你老婆去商量一下,一定要注意谈话的用词与语气,我感觉你岳母也比较敏感。
关于彩礼这个事,你不能对你岳母有什么怨言,因为你不管和谁结婚,你都会遇到这个情况的。关于带孩子,我就想不通了,一般来说都是奶奶带孩子呀,哪有让外婆带孩子的啊,除非你是上门女婿,你岳母肯定义不容辞的帮你带孩子。你还一结婚就计划让岳母帮你带孩子,你的如意算盘打的挺不错的啊。
我也不算上门女婿吧!而且现在年轻人都在城市打拼也没得那么多讲究了! 不是我打如意算盘,我老婆家里就她一个孩子,以后岳父岳母肯定是我和老婆我们照顾,自然而然我买房就要考虑她们以后来一起住的问题。而关于带小孩我也是尊重她们的意见,岳母来我就让我妈回老家,她不来我就让我妈来带就行,现在是岳母有点儿反复,而且她更年期这个脾气我怕来了真要一团糟
对啊,既然你不是上门女婿你就不要想着要岳父岳母帮你带孩子了,至于养老的问题,你先别考虑那么多,为人父母的都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的。你现在的问题就是带孩子的问题,最好还是让你爸妈来带,凡事好沟通。女婿跟岳父岳母住一起,我怕你到时候会觉得老被人压着一头,心里不舒服。你可以跟你老婆好好商量,最好是让你老婆劝劝她妈。就说奶奶帮忙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外婆要是想孩子了,咱们就专车接送。。。。。反正就是要表达不让岳母带孩子是因为心疼她,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
现在我看了大家的回答,也想清楚了。我坚定一下立场,不让岳母来带,虽然现在她可能吵,气一阵子,但总比过来了因为生活的各种小事吵架。回头让个和老婆商量一下,让她和岳母沟通
对的。一定要坚定立场。希望你早日解决这个问题哈!
这个岳母真有意思,你就别同意,意志坚定一点,让你老婆说她,孩子也不用她带,马上你们居住在一起,少不了争吵,而且你岳母真搞笑,还五十万彩礼,我们这里不要彩礼,女方都是买车,男方首付,一起还贷,不谈彩礼,孩子是男方母亲带,不需要女方家人参与
车我自己买,房贷我自己还的,水电气网买菜都是我在处理,老婆的钱除了给我们买衣服都是她自己支配! 孩子我妈妈倒是愿意带,但是岳父岳母这边我不好说话,我老婆也怕岳母,一般都听她的
既然这样,你应该让你父母来给你带孩子撒。你岳母更年期综合征。
首先感谢你看完这么长的叙述!但是岳母这边解决不了啊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错误(可在服务器上查看具体错误信息)六问中国式养老:万亿市场,和你有关系吗?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养老圈子内几乎没发出什么声音,而电视/报纸上关爱老人的各类公益活动如火如荼,这其实就是养老行业的写实。
我们偶尔听到的声音还是在说“银发经济”,在说“一亿的广场舞大妈”,进入养老行业的互联网人摩拳擦掌,似乎这是唯一还未被挖掘的万亿规模蓝海市场。
而当我们在说养老行业和养老创业,究竟是怎样的?从今天起,我将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梳理呈现中国养老行业的种种,这当中有我在“陪爸妈”踩过的坑,也有行业前辈的经验分享,以及数千位老人的沟通反馈,希望能对愿意投入养老事业的创业者们有所帮助。
创业维艰,在每一个你拼命闯荡的时候,你的爸妈正在老去,而我们也终有衰老的那一天——因此特别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来参与讨论和分享养老的话题,等你来:)
中国的养老行业,是冰还是火?
| 从人口规模看:老龄化一路狂奔,银发经济就在眼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16.1%,65岁以上人口1.44亿,占总人口10.5%。全国老龄委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
根据联合国相关数据,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预计进入老龄社会(65岁+>14%)为2025年前后,相比发达国家50-70年的进程,预计中国与日本类似仅需25年。
预测年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从4.1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8%增至33%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但银发经济的背后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事实,老人的收入更多以家庭储蓄和应急为主。
| 从养老政策看:政策倾向多 + 摇摆幅度大,是事业还是产业?
根据相关政策,是主要的养老策略,共性是90%为居家养老,6%-7%是社区养老,3-4%为机构养老。2015年起,国资背景的金融、保险、地产等公司开始布局或收购养老项目,而2016年起亲和源、汇晨、人寿堂先后被收购,则代表着前期5年的跑马圈地画上句号,千人规模,运营亏钱,依然值钱。
而2013年起,以北京市为例,政府兴建郊区养老院,以及城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但从2015年的政府报告来看,郊区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高达48%,日间照料中心超过66%已经关闭,即便在有高额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持续经营;到了2016年,相关政策导向已经是“社区养老驿站+照料中心”的公建民营,显然这当中事业和产业的界限并不清晰。
| 从陪护刚需看:空巢、高龄、失能,陪护需求巨大,但谁来照顾?
生活状态上,空巢、独居和高龄老人成为庞大群体,空巢老人1亿+,独居和高龄老人都分别在2000万+;身体状态上,失能/半失能老人为4063万(占老人总数的18.3%),按老人护工比1:4计,对应的护工缺口高达千万,即便是到岗的养老职业相关人才,到岗第一年的离职率就高达30%以上。
|从消费升级看:旅行、文娱、金融,互联网+消费升级,是近还是远?
目前60-70岁的低龄老人占55%;其中60-65岁达7814万占35%,该群体具有旺盛的养老需求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全国老年人旅游人数已占总人数的20%,平均4次/年/人,另一方面是低价团的欺诈和强制购物;一方面是老人使用移动互联网抢红包聊微信不亦乐乎,另一方面是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仅在5-10%之间。我们看到传统线下服务的升级与老人对价格的敏感仍是典型矛盾,社群+电商的移动互联网化也还和老人很远。
是的,在我们一直强调养老是万亿市场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去看待中国式养老的冰火交融。政策永远都是锦上添花,回到老人用户的需求本身,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养老金连续涨,老人支付能力还是不足,钱都去哪儿了?
首先我们来看现在的老年人用户群体是怎样的:按60岁以上定义,现在的老人都是1956年前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较为困难时期,省吃俭用是一辈子的习惯,首先观念上就是节省为主。
再来看这些老人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是靠养老金,平均值从2005年的平均714元到2015年的2200+元,自2008年连续保持8年涨幅10%以上。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涨幅、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等因素,2016年的养老金涨幅降为6.5%,也就是说老人的平均退休工资在2350+元/月。
虽然养老金的绝对水平在不断提高且涨幅跑赢CPI,但老人的首选仍是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一方面虽然医保体系在不断升级,但因身体机能退化/意外事件造成需要长期照料的情况,每个月的退休金将立刻入不敷出(最基础的家政阿姨照料费用是元/月);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加之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老人在条件允许时也会选择攒钱购买房产,更多是为80、90后的子女提供支持。
因此,有限的养老金将主要用于自身的养老和应急照料,以及家庭/子女的住房支持等……为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大额支出,储蓄行为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动机,对应老人的可支配收入就会显得不足。
这当中显而易见,已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介护/照料是强刚需,是老人储蓄金/子女赡养资金的重要流向之一,是养老创业最直观可见的机会点;此外,分时陪护和智能硬件是补充和辅助:
1、长期介护是刚需:长期不能自理的老人,24小时生活介护不可避免
线下存量形态——家政公司、养老机构
创业公司——上门照料(二毛照护-自营;云家政-平台);社区养老(爱照护)
支付形态——老人+子女,出发点是减轻长期照料压力,为老人提供更专业服务
背景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2.22亿60岁以上老人中,其中4000万失能老人
观点1:服务人员的供给将长期限制该类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家政(阿姨)住家24小时照护目前仍是主流观念和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从事养老照料的家政人员典型画像是45-55岁、女性、文化低,这个行业在过去的10年平均工资涨幅仅为200-250%(即从元/月到元/月),是所有家政工种中涨幅最低的,也是强度最大最辛苦的。考虑到该群体学习能力有限,也正在面临返乡照顾老小及自身养老的问题,因此未来的5-10年一定会面临一线城市的养老看护阿姨荒(月嫂/育儿嫂 会相反呈井喷),这将直接影响到线下存量和创业公司的供给能力。
想要解决服务人员供给问题,一方面是对接“医护卫养”相关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年轻化的服务人员,甚至是采用委培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明确职业发展上升空间,使其单位时间收入提升也是留存的重要途径。
观点2:线下养老服务实体首先考虑成本结构,再去+互联网
对于该方向,首先要具备线下实体作为支撑,需要同时具备“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人员培训、增强用户信任”的功能。这当中对成本支出起关键影响的是“房租+护理人员”。因此理想的成本结构是房间内本身就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居住,护理人员1对4-5位老人可以保证较好的服务质量,那么老人的床位费(住宿、饮食、护理等)就需要覆盖上述成本,保证实体店自给自足。之后+互联网,可以连接老人家属,并为更多社区周边的老人服务。
以“爱照护”为例,自2009年起承接上海市政府长者照护之家的运营工作(老人床位收入+政府补贴),并通过SaaS系统+智能硬件的组合,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一对多的照料效率,改善了老人的服务体验(+互联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相对比较讨巧的组合形态。
相对来说,二毛照护定位专业服务人员提供的居家养老照料,包括居室清洁、护老保姆、专业护理、病后康复。从商业模式来说,其一对一的上门照料成本结构并不合理——自营的上门服务人员经过培训确实带来了更好的服务水准,同时带来的工资比市场价高20%左右(约元),定位于相对中高端的客户并由子女买单。足够多的订单并进行抽佣可以满足实体店的租金成本——按其官网的线下店来看月租金约在10000元,若按每个订单抽佣20%计,则需要10个长期上门照料订单,这就意味着至少需要10位专业优质护工储备,这就又回到了观点1中的服务供给匮乏问题。
而对于家政门店来说,本身家政的房租低、月嫂/育儿嫂/长期工等抽佣比例高、多工作的服务供给也多,即便少量老人的订单不赚钱,整体成本也是合理的。此时平台帮助家政公司+互联网,就能获取更多的订单,并对门店有服务质量的控制。
观点3:养老护理行业的服务升级仍处于萌芽阶段
早在2004年左右,以青松护理为代表的养老护理服务升级品牌就已诞生,随后在2010年前后慈爱嘉引进任爱华体系进入中国,同期夕悦等合资公司也开始养老服务的布局。但走到2016年的今天,150-300元/小时的客制化康复上门服务并没有被市场所广泛接受。
一方面原因是前面提到的,过去10年中老人群体的支付能力比现在还要弱;另一方面是对于老人照料的常规路径就是请家政阿姨,市场对于该服务的定义已经固化在“24小时住家看护,为此家庭支出<4000元/月”,看护的概念也停留在不要出事吃饱穿暖的水准,虽然照料水平并不专业,但不到135元/天的“性价比”远高于150-300元/小时,因此家庭用户很难选择升级服务。
这样的情况预计将在2020年后开始逐渐转变,主要愿意是70后人群正式步入50岁,60后人群开始退休,以及80/90后的经济积累和消费观念转变。
2. 分时陪护是补充:阶段性/突发性有照料需求的老人
线下存量形态——家政阿姨、医院护工、全科/专科医生
创业公司——陪诊(e陪诊)、关联陪护(优护家)
支付形态——一般为子女,出发点是减轻短期照料压力,为老人提供更专业服务
背景数据:75.2%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颈/腰椎病、关节炎、糖尿病和类风湿等是城乡老年人患病比例较高的五类慢性疾病。
观点1:细分垂直市场有可为,长期跟踪价值高于临时陪护
个人认为单纯的点对点陪护价值并不高,其中典型的行为是陪诊——供给端是共享护士的闲散时间,护士在该场景下提供的价值是全程陪伴和建议提醒,可以节省需求端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问题,也让老人在排队拿药等跑腿工作上解放出来。
这当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供给端并没有提供物超所值的刚性价值:护士工作的动力是200-300元/半天的增量收入,对于能走能动的老人来说,一次陪诊要花掉月养老金的10%-15%是不现实的,而对于子女来说,如果老人情况确实严重,一定会亲自或让信任的亲戚来全程陪同。
第二个问题是,单纯的半天陪诊,并不能带来对于老人身体情况的改善:老年人的慢病需要长期跟踪和综合治疗,最常见的情况是在换季/症状更迭等节点,花1-2个半天去三甲医院确诊病症,然后每周/双周去社区医院取药(医保报销比例更高 + 距离更近不用排队)。考虑到分级诊疗中社区首诊制度试点、医保用药品类逐步与三甲医院统一、社区医院与周边三甲医院的医联体和转诊机制等,虽然还需要时间逐步推进,但老人看病的省时省心程度会越来越高。
对比来看,长期对于老人典型慢病的的介入跟踪是更有价值的,例如优护家的模式是将医院内+家中的护理,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并分析形成老人专属的护理档案。举例来说,老人住院7-15天中主要以治疗/观察为主,回到家后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实现康复,这两个阶段的体征/状态/陪护需求都有所不同,通过数据化的跟踪分析会对老人的“延续护理”起到重要作用。
3. 智能软/硬件是辅助:可自理/半自理老人的测量和锻炼
线下存量形态——血压仪、血糖仪
创业公司——防走失(360手环)、监测状态(e伴)、慢病跟踪(如糖护士、六六脑)
支付形态——子女或政府,出发点是降低管理/照料风险
背景数据:日重阳节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50万人,平均每天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其中60%+的走失老人配偶不在身边,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经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约有25%会出现再次走失。
观点1:硬件仅提供辅助作用,人的因素不可替代(亲人陪伴+医生介入+社会化救援)
很多人都应该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嘿老头!》两部相隔18年的电视剧,当中老妈和老爸因老年痴呆带来的家庭困扰,让很多人看着揪心却又无可奈何。那么互联网和科技近20年的进步,到底能不能改变这样的状态?
首先来看防走失手环:
从京东搜索结果来看,相比品类繁多的儿童定位手表/手环类产品,老人定位的产品数量仅为儿童的29%。目前较知名的是360手环,作为北京市老龄委防走失的政府采购供应商,从2016年7月起为10000名北京市户籍60周岁+ 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已确诊老年痴呆的失智老年人登记,并在30天内在社区属地免费发放手环。
首先手环类的老人产品可选数量少、老人对于移动智能设备的接受度低,为此付出购买力的意愿度低(200-400元均价),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跌倒、走失等),需要的是属地化的迅速响应和救援,这意味着在应急服务上需要足够的专业人员,覆盖范围也要足够大,这些工作谁来承载?此类产品更适合于由政府牵头采购,由社区志愿者属地跟踪服务,而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再来看状态监测:
根据e伴的数据,平均子女每天访问e伴的微信应用2次,浏览7.5个页面,全天平均停留时长14分49秒,用六年时间专注于打磨产品在养老行业中非常可贵。老人只要将设备佩戴在腰间,连续监测动作,分析行为活动,自动识别风险状况,及时提醒通知家人和服务机构。
类似于分时陪护中提到的观点,长期跟踪更具竞争力,只要能做到动作/状态识别的稳定和精准,并通过关爱宝奖金激励子女和老人的佩戴与关注,这样的连续性数据对于医疗和保险机构来说同样具有高价值。除了紧急情况的服务承载问题外,该类产品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如何更快速的获取用户,已看到的手段也包括与街道合作进行政府采购,以及与机构和企业渠道对接,虽然1099元/年的软硬件价格并不贵,但只要最终是面向C端老人/子女的推广,都会面临信任建立慢和使用粘性弱的挑战。
最后看慢病跟踪:
脑部衰老/病变导致老人记忆障碍,尽早发现症状需要通过子女观察和医生指导,而此前的预防行为和后续的康复行为成为有效的切入点。例如针对脑部预防/康复的六六脑(纯软件,机构/医院使用),及针对糖尿病管理/康复的糖护士/糖大夫等(家庭使用),都是在慢病中进行管理和干预的典型产品。从业务形态来说,ToB的机构对接比ToC用户业务的想象空间更大,这就要求团队的技术实力较高,属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模式创新(互联网+智能硬件)。
综上,在人工智能还远远不能代替现有服务人员的情况下,垂直领域(如慢病管理/干预)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机会与壁垒;鉴于老年疾病的多样性和混合性,专业医生的配合与介入(如数据分析)必不可少。
来源:基础医疗服务;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长按上面二维码,一键关注“北斗健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当得知卓长立给习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秦翠慧先是惊讶接着便激动起来,她说:“卓总给总书记讲我的故事,我很激动。我只是‘阳光大姐’五万多名服务员的一个缩影,从原来的自卑到现在阳光、自信,我买了房、入了党,这些年钱包也越来越‘鼓’了。”
  编者按:<font face="楷体,楷体_GB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部分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做了发言。代表发言中提到的那些人、那些事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大众网记者分赴济南、潍坊、济宁、临沂、菏泽等地,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京鲁连线》。
  京鲁连线①
  奋斗的幸福家政路,“阳光大姐”给总书记汇报说的小秦就是她!
  3月8日上午,“阳光大姐”卓长立向习总书记汇报了养老服务员小秦“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故事。卓长立说的“小秦”,就是秦翠慧。8日晚,大众网记者在济南阳光大姐总部见到了“小秦”。
  大众网记者 尹延杰 宋立鹏 张大卫
  当得知卓长立给习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秦翠慧先是惊讶接着便激动起来,她说:“卓总给总书记讲我的故事,我很激动。我只是‘阳光大姐’五万多名服务员的一个缩影,从原来的自卑到现在阳光、自信,我买了房、入了党,这些年钱包也越来越‘鼓’了。”
秦翠慧在练习为老人翻身。
  从找工作四处碰壁,到现在工作来找她
  8日傍晚18:30,大众网记者在阳光大姐总部三楼的实操间内见到秦翠慧时,她正在练习为老人翻身。“来,阿姨,借一下力翻个身。”只见她左手垫在假人的脖子上慢慢托起头,右手将假人左胳膊搭到自己的肩膀上,让整个假人呈侧卧状……动作既熟练又温柔,虽然她面对的只是一个练习用的假人,但每一个环节,她嘴中总是念念有词,就像在为一位真正的老人服务一样。
  今年42岁的秦翠慧来自沂蒙山区,2007年来到济南找工作,由于只有小学文化且左手残疾,她四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秦翠慧了解到了“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便前去应聘。由于之前四处碰壁的经历,秦翠慧在“阳光大姐”家政服务中心门口犹豫不决,直到第三次去,她才鼓足勇气走进去。
  当年8月份的一天,培训上岗后的秦翠慧被派了“第一单”:到一位老人家中做保洁。秦翠慧说,这次保洁的工作时间是三个小时,但是她干了六个小时,而且只拿了三个小时的工钱。秦翠慧说:“无论如何,我都要把这个工作做好,证明自己虽然残疾但是也有能力把工作做好。”
  2008年,秦翠慧成为“阳光大姐”首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我当时第一户服务对象是葛奶奶家,印象很深。”秦翠慧说。秦翠慧口中的“葛奶奶”当时80多岁,葛奶奶的爱人小脑萎缩,大小便经常不分时间地点,所以秦翠慧第一次上门服务后,出门就吐了。
  “当时我就在想,今天我们照顾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要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照顾。”秦翠慧说。凭着这种信念,秦翠慧在葛奶奶家服务了8年,一直到老人去世。
  秦翠慧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家政行业圈内慢慢出了名,客户之间一传十、十传百。有的客户在“阳光大姐”前台点名就要找秦翠慧。“从原来我找工作,到现在工作来找我。”秦翠慧感触颇深。
秦翠慧的工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她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于卓长立说的“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秦翠慧十分赞同。“2007年刚到济南时,在大金庄租了个十几平米的房子。”秦翠慧说,三个人睡一张床,屋里只有一个沙发、一个茶几还有个双开门的衣橱。据了解,当时秦翠慧卖报纸,一个月挣300元左右,她的爱人从事物业工作,当时一个月工资500元左右。“那时候只有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才带孩子去肯德基,给他买个汉堡吃。”秦翠慧说,当时最渴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秦翠慧告诉大众网记者,“可以说,进了‘阳光大姐’后,我的人生迎来了蝶变。”在工作中,秦翠慧得到不少同事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她的养老护理员级别从初级一步步变成高级。2015年秦翠慧在第二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自此她成为了一名养老护理技师。据了解,技师是养老护理员的最高级别。
  随着级别变高,秦翠慧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自从进了‘阳光大姐’,我对象的工资就比不上我了,现在他俩月工资不顶我一个月的!”秦翠慧骄傲地说。2015年,秦翠慧住进了一百多平的新房子,户口也迁到了济南。“搬进去之后心里一下就踏实了,不用再漂着了,之前租房子搬过七八个地方。”秦翠慧说,房子是集中供暖,冬天的时候她就把母亲从老家接来一起住,让老人也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冬夏一个温度。
  不仅如此,秦翠慧通过工作结识了许多人,也交到不少朋友。“咱给人家服务的好,人家也想帮咱。”秦翠慧说,通过客户介绍的朋友,帮她哥哥秦元兵从济南找了个地方参加面点培训。秦元兵学成后,回老家在县城开了个小面馆名叫“秦家板面”,天天爆满。
  今年正月初十,秦翠慧带着母亲来“阳光大姐”拜年,老人对着总书记视察“阳光大姐”时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说“党好,习总书记好!”
  “我来自沂蒙山区,一没文化,二又是个外地人,在这里工作后,我就下定决心不给阳光大姐丢脸,做出个样儿来。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秦翠慧告诉大众网记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姐妹们做好这份互利共赢的事业,把专业化的服务带给更多人。
  谈到下一步家里的计划时,秦翠慧说:“孩子明年就满18岁能学车了,准备给他买个车!”
手机大众网 m.dzwww.com
(C) 2015 Dzwww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爸爸的阿姨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