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任东三省边业银行5角的总办的是谁?

中国现在汉奸是哪些人?_百度知道
中国现在汉奸是哪些人?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河北出汗奸最多
精卫(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1883年-日)。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武昌起义后获释。曾任《民报》主编。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事变,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日,发“艳电”,电文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日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最高国防会议主席。日病逝于日本名古屋。 最初动机:为当国民政府主席,争权失利 最高伪职:任伪国民政府主席 最幸之事:三次遇刺,大难不死 最终下场:命丧江湖郎中之手,死后焚尸扬灰 曹汝霖 ()上海人,字润田。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凯政府外交次长。1915年和陆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后任北洋军阀政府交通总长、财政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将曹等三人免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1949年逃往台湾,后至日本、死于美国。 周佛海 ()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日本求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系。1924年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1940年后,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等职。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陈璧君()广东新会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乔治市(今槟城)。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槟城与汪精卫相识,遂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追随汪去日本留学。二年,随汪回北京执行暗杀摄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与汪精卫正式宣布结婚。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8年随汪公开投降日本。汪伪政权期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6年被国民党当局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1949年5月,由苏州监狱遣送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1959年病死于上海监狱医院。 郑孝胥()近代诗人,书法家。字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侯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光绪十七年,东渡日本,任使馆秘书。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二十年归国。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督办广西边务。宣统三年(1911),为湖南布政使。清亡后,以遗老自居,先有楼在上海,题海藏楼,寓居于此,常与遗老辈相唱和。最后叛国,追随日本侵略者,并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旧时朋辈,如陈衍、昌广生等,都和他绝交。 章宗祥 ()浙江吴兴人,字仲和。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职。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1914年任司法总长。1916年任驻日公使,与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权,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国人民愤怒。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将曹、章、陆等免职。1920年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银行总经理。1928年后,寓居青岛。1942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谘询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居上海。 陆宗舆()字润生。浙江海宁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2年归国后,任进士馆及警官学堂教习、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随载泽出国考察宪政。 1907年调任奉天洋务局总办兼管东三省盐务。次年升任候补四品京堂。1909年进京任宪政编查馆馆员。1910年10月,被选为资政院议员。次年秋任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武昌起义后,任度支部右丞并代副大臣。后任袁世凯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同年12月被任为驻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凯派遣,与陆徵祥、曹汝霖一起与日方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6月8日,由他在东京与日本换文批准该条约。1917年8月,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日,任察哈尔龙阳铁矿(今属河北)公司督办。五四运动中,与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众斥为卖国贼。6月,被罢免。1925年后一度出任临时参政院参政。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被聘为行政院顾问。日病死于北平 褚民谊()著名业余昆曲家、国民党元老、日伪汉奸。原名明遗,字重行,别署乐天居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06年随同乡张静江赴法国,途径新加坡时参加同盟会,抵巴黎后,与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和《世界画报》等,宣传反满革命。1911年11月上海光复后返沪,与陈璧君母亲的养女陈舜贞结婚。1912年5月任同盟会本部驻沪机关部总务长。9月再度赴欧。1915年春回沪倒袁,9月三度赴欧。1920年与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创办里昂中法大学,任副校长。1924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年底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兼任广东医学院院长。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守广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32年1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任院秘书长。1937年上海沦陷前,任职中法国立工学院院长、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未西撤。1939年5月汪精卫赴上海,遂成为汪伪政府核心人物之一。1940年3月底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长、褚任副院长兼伪外交部长,12月任驻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复任外交部长。兼任伪中日文化协会理事长,在协会内设戏曲组,由溥侗指导拍曲和彩唱。1942年褚曾任访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旭日大绶章。日在广州被军统局诱捕,日以汉奸罪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枪决。终年62岁。 江朝宗 (年),行名世尧,原名雨丞,民国时改字澄,道号大中,斋名四勿轩。因排行第四,世称&四先生&。旌德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镇(今属金寨县)是北洋军阀重要人物。江朝宗早年家贫弃学,入清末淮军将领刘铭传所设之麻埠继勋典铺习商。清光绪十年(1884年)赴台湾投刘(当时刘督办台湾军务)参与抗击法军。刘部克复基隆后,江被升任海军管带。次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后,江返内地办理江南等地赈务。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时,随袁世凯出关,负责前敌饷械及侦探敌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江负责处理直隶、山东沿海地区义和团和教民之间纠纷案件。光绪三十一年,江留办京畿冬防,协同守卫皇宫禁地,经直隶总督袁世凯保奏,以知府留于直隶委用。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成立&登极大典筹备处&,江朝宗为该处成员之一。1917年,黎元洪总统府与段祺瑞国务院发生府院之争,黎召&辫帅&张勋入京调停。张率兵入京,逼黎以解散国会为调停条件。时伍廷芳为内阁总理。于是江朝宗于日当上国务总理,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命令解散国会。时避难上海的国会议员们,以江非阁员不能任代总理为由,联名通电反对。6月24日,江宣告卸任。后被段祺瑞作命为将军府&迪威&将军。1921年,江朝宗保荐许世英为安徽省省长,自己则以&太上省长&自居。此后,江虽失掌军政大权,却以前清遗老、民国伟人、社会名流自命。“七七”事变后,他投降日本侵略者当了汉奸。由于他是在日本投降前病死的,所以还举行了一个较为“体面”的葬礼 齐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抚万,直隶宁河县(今属天津市)人。光绪年间秀才,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年间,所率部队屡战屡败,然而职务却由旅长累升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伪政府任命为 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日本投降后,1946年被处决于南京雨花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后引申为出卖中国利益的卖国贼。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伪军。大多情况下泛指背叛中华民族,投靠侵略者,充当其走狗,出卖我们国家民族利益的败类,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现在和平环境下,汉奸已经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了。汉奸的定义也有些模糊了,对于出卖国家的特殊技能人群,特工比汉奸更准确一些。对于平常人,主观背叛国家,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能力。他们大部分是在文化水平低,政治觉悟差,盲目地以爱国为口号,做出真正损害国家利益。“爱国贼”这个词比汉奸更实用。
2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汉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沈阳历史上10所名校,名冠全国,如今依旧传奇!看看有你母校吗?
要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息,除了能够从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和建筑文化中了解,还可以在书声朗朗的学校中体会。
沈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留给我们的,除了一宫两陵四塔五庙的青砖碧瓦,还有很多文脉所系的学校。
这些学校,或消散于历史长河,或成为如今很多高校的前身。无论它们以何种形式存在于这座城市中,我们都应该多了解一些它们的曾经,感受当年沈阳乃至东北的文化风气!
说起沈阳历史上第一所学校,也是沈阳现存最古老的学校。毫无疑问,便是盛京小学!
盛京小学创立于清朝的康乾盛世,至今已有330年的历史,是沈阳最古老的一所学校,其前身是兴建于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的奉天府右翼官学,为清朝满族的贵族学堂;1732年(清雍正十年),改设奉天府汉军义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后更名为蒙养学堂、奉天八旗小学堂、满洲八旗小学堂、辽宁省立第一小学校等。
1959年改名为大东路第二小学,2015年定名为沈阳市盛京小学。
上世纪80年代初奉天府右翼官学旧址
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理校长宁恩承曾在校就读;省政协副主席、张学良将军旧属卢广绩曾任省立第一小学校长;一代名师郭恩波曾执教本校。北京工大教授穆冀康,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韩荫暲,中国林科院常务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张久荣等均毕业于本校。
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辽宁省文明单位。2008年,奉天八旗小学堂旧址被公布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被列入沈阳首批历史建筑。
说完小学不得不提的还有它,被称为是沈阳最早“大学”的萃升书院
沈阳萃升书院
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最初只建厅堂三间,规模较小;
清乾隆元年(1736年),工部侍郎李永绍在文庙学宫西墙外,建立了帮助穷苦人读书的义学,不久改为沈阳书院;
清乾隆七年(1742年),奉天府尹霍备率领下属劝募官绅捐献,集资开基拓土,扩建沈阳书院,增建学堂五间,宿舍及食堂二十一间。从此,沈阳书院规模初备,名声外扬;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时任奉天府尹欧阳瑾取“萃聚英才,升扬文化”之意,题写“萃升书院”四字楷写匾额,悬挂于书院的仪门之上。从此,沈阳书院正式命名为“萃升书院”;
光绪年间,俄军占据院舍辟为军营与马棚,院舍遭到严重毁坏,书院从此人去屋空,荒芜颓废。直到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重建沈阳萃升书院,并聘请名师,一时间,沈阳萃升书院名师荟萃,羡煞他人。
张学良重建萃升书院档案
九一八事变后,书院被迫关闭,学员流亡关内,萃升书院彻底废矣,石碑现存于沈阳北塔寺内。
萃升书院原址位于今大南门(德盛门)内东北侧,也就是座落于现翠生社区辖区内现沈河区朝阳一小学校内的西北侧。
关于沈阳古老的名校,你还知道哪些?下面小编就给你讲一讲沈阳历史上其他名校的前世今生,说不准其中就有你的母校哦~
冯庸大学——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
冯庸大学是奉系军阀冯德麟的长子冯庸所创办的。它不但为东北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
冯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为做大事而散尽家财的奇人"。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1926年,冯庸用父亲留下的遗产创办了这所大学,几乎倾其所有。
冯庸大学从破土动工到建成,仅仅用了四个多月。冯庸在创办大学初期,就把这所大学定位在中国第一所文武兼修的西式大学。这里以工科为主,设大学部、中学部、小学部。大学部分设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
为了培养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冯庸大学从国外陆续订购了7架飞机。一所大学自己能拥有7架飞机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实属罕见,冯庸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拥有军用教学飞机及机场的大学。
最初的冯庸大学,是学杂费全免的,算是一所公益性大学,当时有很多东北地区的贫困学生到那里读书。后来冯庸的家产难以为继,学校又实行普遍的奖学金制度。
“九一八”事变后,冯庸大学的师生流亡到北京,大学被日军当飞机场使用,改建成军用滑翔机场。而今那里是沈阳滑翔小区,是铁西区东南部面积最大的住宅小区。
1933年9月,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那个曾经朝气蓬勃、出过3批毕业生的冯庸大学就此不见了。
奉天实业学堂——沈阳大学前身
提起“奉天实业学堂”,不是对历史发展很有研究的沈阳人想必都是不知道的。但是提到沈阳大学,那就一定没有沈阳人不知道了。
奉天实业学堂,就是沈阳大学的前身。
1906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创办“奉天实业学堂”,它成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培养实用人才的公立新式学校,以培养经济类人才为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十二日,《盛京时报》曾报道:“月之十一日上午九旬钟,小西关实业学堂举行学堂新房竣工典礼。自赵次帅(赵尔巽)以下文武官员咸莅,实极一时之盛云。”可见奉天实业学堂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这里招生的学生年龄在14至17岁。学年普通三年、高等二年、专门三年。报名时需缴纳一元钱,无论录取与否考后发还。正课生每学期缴纳伙食、住宿、书本、校服等35两银,附课生缴纳书本、校服等15两银。
光绪三十三年奉天实业学堂颁发的毕业证书,是迄今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文凭。文凭上有光绪红字诏书,文凭下方开列的是学生所学课目。
解放初期到上世纪50年代,奉天实业学堂改叫工业部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是一所多科性的以工业为主的学校。奉天实业学堂后来并入沈阳大学。原沈阳大学、原沈阳财经学院、原沈阳大学农业分校、原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原沈阳师范学院合并共建,组成了而今的沈阳大学。
奉天法政学堂——奉系高官摇篮
当时在奉系政府工作的很多官员,都毕业于同一所学堂——奉天法政学堂。同样是1906年,赵尔巽为了标榜新政、整顿吏治,向清政府奏请在奉天设立一个奉天法政学堂。
校址最初设置在大南关。首期录取新生60名,分为甲、乙两班学习。学堂设有:法学通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手续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债权法、商法、公司法、商标法、经济学、国文等三十余种科目。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将学堂迁到大西门里的盛京第一旅馆,并扩大招生,招收官费、自费学生400名。1908年招生时,有吉林和黑龙江的学生加入,所以改称东三省法政学堂。
这里可谓是奉系高官的摇篮。在最早毕业的甲、乙班学生中,很多后来都供职奉系政府。比较著名的有:曾任奉天省长兼东北大学校长的刘尚清;曾任黑龙江省长、京奉铁路局长的常荫槐,曾任奉天市政公署秘书长、奉天实业厅长的冯涵清。
法政学堂在沈阳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学府了。校舍特别大,教室宽敞,设备又齐全,图书馆里藏书丰富,学刊杂志一应俱全。
到了1914年,奉天政府想要培养外语人才,开始筹备外国语学校。法政学堂被下令停止招生,1916年正式将其改为奉天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2年,这里又被改为奉天公立文学专门学校。1923年,奉天公立文学专门学校并入新成立的东北大学,也算是为法政学堂的建校历史画上了句号。
奉天大学堂——东北第一所大学
奉天实业学堂也好,奉天法政学堂也好,都离不开“奉天”系列,这其实也是有所传承的,它们都传承于被称为“东北第一所大学”的奉天大学堂。
奉天大学堂建立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当时的有位盛京将军叫增祺,他利用小西边门外的依公祠、左公祠及三贤祠等作为临时校舍创立了学校。后来又把小东门的旧营房进行改建,变成了新校舍。
“奉天大学堂”最初校址之一“依公祠”
作为一个正式的大学学堂,奉天大学堂对于学生的入学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考试试题为“策论”、“经义”各一篇。开学初期,前来考试的学生有500多人,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只能择优录取。发榜时仅录取了48名“正取生”、60余名“备取生”。
虽然是新创办的学校,但每年有经费5万两白银支撑,足以把这里建设成一流的好大学。这里的课程也很新颖,除了中国的老师之外,还请了外教。与现在的大学不同的是,当时奉天大学堂的学制是三年制。
画圈的地方为“奉天大学堂”最初校址,图中“奉天公园”位置即市府广场
经费充足,师资力量自然也要选最好的。学堂的“总办”孙百斛,进士出身,是地道的沈阳人,也是当年的知名教育家。
担任过这里总教习的屠寄也是进士出身,是翰林院庶吉士,还担任过京师大学堂的正教习,学识经验都十分丰富。“辽东三才子”中的荣文达和刘春琅也分别担任过这里的总教习。所以说奉天大学堂号称当时“东北第一学府”一点都不夸张。
遗憾的是,奉天大学堂存在的时间不长,仅有三年。但是也培养出了优秀的毕业生。著名的东北将领王树常,就曾在奉天大学堂学习,因为成绩优异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赏识,选派东渡日本留学,后来步入军界。
光绪二十九年,奉天大学堂改为盛京省学堂。第二年 “日俄战争”爆发,校舍成为沙俄侵略军的临时军营,“盛京省学堂”被迫停课。
战争期间,学校里的书籍、教学仪器、桌椅板凳都遭到破坏,导致这里在战争结束后都无法使用了。因学校毁坏严重且没钱修缮,最终只好停办。不过虽然奉天大学堂只开设了三年,却也开了东北新学的先河。
奉天两级师范学校——师范的先声
20世纪初期,是兴修学堂大热的时期。除了大学,当时还设立了各种小学和中学,正是紧缺教师人才的时候。
为了培养教师人才,1905年,设立了奉天师范传习所。类似于现在的教师进修学校,在这里学习三个月就可以到各小学去担任教师了。
1907年,成立了奉天两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称奉天两级师范学校,1917年更名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的培养开始走入正轨,这所学校也就成了沈阳师范学校的先声。
很多耳熟能详的东北近现代名人都毕业于这里。诸如杜重远、卢广绩、关吉玉、王卓然等。在1923年以前,这所学校以其宏阔的规模堪称当时的“丰省之冠”。校舍为楼房和平房各一座。大小饭厅有两所,能容纳1500余人同时进餐。学生宿舍有南北10排,还有400米跑道标准足球运动场,可谓设施齐全。1923年,这里被并入东北大学。
东北陆军讲武堂——民国四大军校
这里曾走出13位新中国的开国将军,民国时期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中国四大军官学校。这里就是东北陆军讲武堂。
东北讲武堂的建立,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1907年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的规定,借用奉天陆军小学堂的校舍,建立了东三省讲武堂。
1908年10月始,讲武堂开设陆军、巡防两个班,学期六个月,共举办三期。1911年由于爆发辛亥革命,停办一年,1912年又继续开办,名为陆军二十七师随营讲堂,1915年因中日交涉再次停办。1919年,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这里重新办学,并更名为东北讲武堂。聘请了来自全国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
从1919年到1931年,东北讲武堂走过的这13年,也正是张氏父子主政东北的时期。这里也成了为东北军储备军事人才的基地。东北讲武堂的著名校友有:张学良、孙烈臣、汤玉麟、吕正操、马本斋、崔连山、万毅、张竞渡、萧军,后来萧军因为斗殴而被开除。
“九一八”事变后,讲武堂正式停止招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张作霖深知军队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在东北讲武堂任职的教务长每月有300元奉大洋的薪资,科教官200元,教员150元。
这个薪资待遇在当时算是怎样的级别呢?一名奉军士兵每月军饷是2元,在1920年,1块奉大洋就能买9斤猪肉,相当于现在的200多元人民币。照此计算,各科教官每月工资4万RMB,教员3万RMB,收入丰厚!
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东关模范小学,应该没有沈阳人不知道吧。这里曾流传出一句家喻户晓的名人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13岁在这里读书时发出的救世救国第一声。
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是在1910年由省立第六与第七两所小学合并而成,当时有9个班。学校校舍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也和中国现代教育中西结合一脉相承。
周恩来进入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后不久,就爆发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他在这里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教师,阅读了进步书报,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他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
其中有一位教史地的高亦吾老师对他影响最大。几十年后,周恩来和同学相逢,回忆这段学习生活时曾感慨地说:“高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
1978年1月,省委和市委决定在这里建立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2006年又对这里做了修缮,增添了许多图片和实物资料,更突出周总理在此的学习生活。
南满医学堂——东北最大的医科大学
南满医学堂的旧址,现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被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1911年,日本关东都督府开始在沈阳筹建南满医学堂,目的是为了培养在南满铁路工作的医师。1922年升格为大学,更名满洲医科大学,学制七年。还有人称这所学校为关东医科大学,因为它是当时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学术和医疗水平最高的医科大学。当年在日本,是排在前五名的医科大学。
1926年增设4年制医学专门部,专门用来招收中国学生,并允许女生入学。当时只有非常优秀的中国学生才能上大学部。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使得满洲医大的许多秘密被掩盖起来。
后来,日本福岛医科大学讲师末永惠子女士在她的研究报告《战时医学的实态——前满洲医科大学的研究》中,揭开日本在战争时期进行医学犯罪的冰山一角。
1946年,这里改为沈阳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与辽阳医学院、锦州医学院合并,统称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的成立,也代表着这里终于成为了人民自己的医学高校。
满洲医科大学旧址,就是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里曾经两次扩建,保存比较完好。在医大至今仍保留着两间地下室,就是当年日本人的解剖室。在这里他们不仅曾用小动物进行试验,更残忍的用活人进行试验。
当年,这个地下室里曾设立了一个“群灵碑”,用来悼念在实验中死去的动物,但不包括被用来实验的中国人。
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归来路经沈阳,曾亲临这里视察。现在这里是沈阳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也算是传承了曾经的医学辉煌了吧!
这些学校,无论随着岁月的流逝演变成了什么样子,它们所承载都是沈阳悠久的文化底蕴,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其实在沈阳,还有很多学校已经走过了几十年风雨,输出着一代又一代人才。你曾经就读于沈阳哪所学校?她有没有传奇的历史?欢迎留言,继续讲沈阳学校的故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Access denied | www.wencool.com.cn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wencool.com.cn)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3d5dbbfd5de2270-ua98).> 问题详情
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红四方面军中反对张国煮另立中央的有()A.朱德B.刘伯承C.徐向前D.贺龙2仅由台湾籍的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的民主党派是()。A、中华职业教育社B、第三党C、“台盟”D、九三学社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4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试分析其错误观点及一再出现的原因。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28年中国东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