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比较好的国产入耳式降噪耳机推荐荐

国内主动降噪行业现状及难点
时间:10:11 会听小编
国内降噪意识逐渐兴起,从手机耳机电器厂商,到工业、制造业等在噪声下工作的行业,主动降噪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多。然而,尽管需求变多,当前国内做主动降噪的公司却很难有达到与美国降噪大佬Bose抗衡的水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主动降噪难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主动降噪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深,不是拆开了别人的照搬就可以复制的,需要把声学工程、自动控制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并结合软硬件开发,最终实现到一个模组上。而做主动降噪耳机,还更需要对结构力学、声腔结构有广泛的了解与认知;做针对家电或车辆的整体降噪解决方案,必须结合专业的声学测量、NVH工程的知识和实际工程经验。
2)主动降噪技术看原理很简单,只是产生一个反相波,叠加消灭了噪声。然而实际上,对于声波的时间把控要求非常精密。如果时间差没有算好,很可能导致噪声没有被抑制、反而被加强,弄巧成拙。同时,降噪算法的壁垒也非常高。如果想要做好主动降噪,必须靠自己已有的声学知识来自主建模仿真,通过不同的尝试最终找到基于耳机降噪最合适的滤波器设计和参数。
然而,哪怕主动降噪那么难做,会听依旧愿意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下去。一方面,会听自主研发的主动降噪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和Bose同等级的降噪效果;另一方面,会听坚信降噪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噪声降低后,人们的双耳得到保护,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娱乐中。另外,会听也希望能做出价格适中但品质却国际领先的,让国人不再因止步于进口降噪耳机高额的价格。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研大厦B-707(总部)
公司公司:深圳市龙岗区荣超英隆大厦 A-2601
咨询电话:010-(周一到周五9:00-18:00)
公司邮箱:info@ht-acoustics.com
邮   &编:100084
Copyright (C) 2016 HT ACOUSTICS.
京ICP备号 &&想买个主动降噪耳机,有什么推荐?_百度知道
想买个主动降噪耳机,有什么推荐?
同样是主动降噪头戴耳机,为什么飞利浦的才30美元,bose的要300美元。。。我知道音质有差距,但是差的也太多了吧。。。第一点疑惑,我有一个森海的没有主动降噪的耳罩HD558,已经花掉不少大洋,我要是买个比它还便宜的主动降噪耳机,是不是音质会差很多呢?第...
。。头戴即使是封闭的也不隔音。如果在飞机上。或者别买了。这里面有技术和研发费用的问题,成本差不了太多,不管是飞利浦还是bose都一样,就是降噪效果的区别。至于音质。这里面肯定不是一份价一分货啊~真心觉得 随便买,充其量是素质的区别,那么可以说 音质没啥用。技术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因为声音在处理的过程中已经没有还原性可言了。个人来说 除非你坐飞机 否则找个好点的入耳就可以了。降噪耳机肯定比不上HD558 这个没悬念的,你都听不清的。这就是个噱头主动降噪基本没有音质可言
采纳率:42%
京东也p有分0期付款的,但他们很少3有降噪的耳塞。其实降噪耳塞在同价位情况下e,降噪耳塞价格一z般都不h低,其实网上p比4如京东网,音质是远不g能和非降噪耳塞相比8的,可以5买到更好的。当然、对风5声的降噪很糟糕,只能对一e些来自外界的噪音进行削减。当然!如果楼主能再提高点价位:26:51
像索尼的NC04、64之w类的降噪耳塞都不t错的,还有AKG啊,就卖506而已b。但NC12就贵上j500左右了p、铁三a角啊,在公8车f上b,官方7报价就466!一u般,降噪耳塞并不l适用于u运动,300上w下o的价格,通常只能买到牌子c机的低端产品。像索尼的NC63、地铁上h、飞i机场等场所就有很大k的发挥余地了l!并且 9
关于前面那个问题,飞利浦的降噪效果微弱,音质一般,Bose的降噪效果是出了名的好,而且Bose是音响界奢侈品牌,另外Bose降噪耳机的音质算是不错的,所以那两个价格就不奇怪了。关于你的第一点疑虑,第一代主动降噪耳机,采用简单的滤波反相电路,处理速度慢,抵消噪声的同时也会去掉音乐中的一些成分,必然影响音质;第二代主动降噪耳机,采用CPU模块,具备补偿功能,处理速度快,抵消噪声的同时,在极短时间内补偿音乐中被削弱的成分,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影响音质,反而提升了音质。具备第一代主动降噪技术的品牌很多,产品也很多,但具备第二代主动降噪技术的品牌寥寥无几,除Bose、Hyes之外,尚未听过第三家,这两个品牌的主动降噪耳机不仅降噪效果大大领先其他采用第一代降噪技术的耳机,而且音质也要好得多,代表型号Bose的QC3、Hyes的M100。关于你的第二点疑虑,你说的那几个品牌中,没有。好音质的有Bose的QC3,售价¥2900,只有官方体验店才有得卖,网上基本上是假的。其他几个降噪效果不好,Sony的降噪效果尚可但音质一般。Hyes的M100,降噪效果好,音质也不错,售价大约在¥1500,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
主动降噪耳机主要是降低外界电子噪音的,每款功能性的耳机都只在它专业范围内~顺时达电子公司出品的JH-304降噪耳机能降到20DB 这个水平在行业内已是佼佼者~
当前主动降噪耳机的品牌不少,几乎各大品牌都有,但效果怎么样,真的很混乱。如果想要主动降噪效果强音质又要好的耳机,真得很难买得到!只是听说有一款神九降噪能力达30分贝的音质也很不错!
但是想要买到好的主动降噪耳机,就不要迷信品牌和价格。如果因为新的品牌没有知名度就主观认为肯定东西不好,那也就买不到真正好东西的。不管品牌怎样,只要是好的,就自己尝试试听过后还要仔细对比下参数再挑选!基本上都会买到好的。
当然,耳机这个东西,听音主观性太强了,萝卜白菜,各有索爱,只要不是真正的木头耳朵,还是能听出来差别的。
对于主动降噪耳机的很多看法,看来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30年以来,BOSE一直独霸主动降噪领域,而且技术从不开放。其它许多耳机厂家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找二流的技术(新西兰PHITEK公司,BOSE一个工程师离职后创立的公司)来设计产品,效果一般。降噪与音质确实是对矛盾!主动降噪对元器件的反应灵敏度要求非常高,包括喇叭,咪头,芯片,线材等等。只要反应不及时,不是降噪而是加噪了(对主动降噪原理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理解这点)。而音质对器件的参数要求与降噪有很大差异,导致满足了降噪就很难兼顾音质的需求。目前所有主动降噪耳机的音质都属于普通音质,包括音质最好的BOSE野只能是普通音质!对于降噪能力的描述,目前市面也有很多很片面的说法:比如降噪能力达到90%(如何理解90%?没人说得清楚!)再比如降噪能力达到20分贝(只是指最深的频率点上达到20分贝)。其实声音是分布在很宽的频率上的,任何降噪技术在不同频率点上的降噪幅度(分贝)都是不同的。真正的降噪能力是指在20Hz----20000Hz之间(人耳所能接收的声频)各连续频点的降噪深度所围成的面积大小。专业上称为降噪曲线。国内部分声学专家一直埋头于主动降噪技术,可是之前一直没有成果。最近听说,国内已经有专家研究出比BOSE更深的主动降噪技术,而且提出了双向降噪的概念,不仅应用于耳朵端降噪,还应用于麦克风降噪,更难得的是还解决了降噪与音质还原的矛盾。是我国声学界的重大突破。如果各位大虾对主动降噪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或在吧里留言,我能解答的一定毫无保留。 这款耳机我在网上已经可以查到了,叫幽悦耳机。降噪效果真令人惊讶。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耳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国产降噪耳机有效果比较好的推荐一下么?_降噪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9贴子:
国产降噪耳机有效果比较好的推荐一下么?收藏
如题,感觉包耳式效果好,担心夏天热呢,求推荐,谢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Bose QC35 体验:现阶段最棒的降噪耳机,没有之一_极客公园_传送门
Bose QC35 体验:现阶段最棒的降噪耳机,没有之一
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Bose QC35 在之前的一篇耳机中,我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尽管降噪效果毋庸置疑,但 Bose 的头戴式耳机 QC25 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一是 AAA 电池+物理开关的设计容易不小心耗光电量,二是它不支持蓝牙连接。有意思的是,那篇文章刚发表后不久 Bose 就更新了自己的产品线,带来了一款更为强大的无线降噪耳机 QC35,而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完美解决。趁着去美国出差的机会,我第一时间入手了 Bose 的这款新品。经过了连续一周的使用(其中包括一次 10 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深刻觉得它应该是你能买到最棒的降噪耳机了。“低调的「黑武士」这次 QC35 共有黑色和银色两个纯色版本,和 QC25 使用的「基本色+装饰色」风格有所不同(QC25 的限量版除外)。但是除此之外,两代产品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并不会让大家「一眼就发现你买了个新耳机」。你应该经常在飞机上见到这样一类人:30 多岁的男性,着装很得体,头上戴着一副 Bose 的降噪耳机。Bose 的用户画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所以 QC35 这种「略显低调」的外观想必是更具吸引力的。很多时候你觉得一款数码产品很有「质感」,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感官体验,并不是因为单纯的使用了某一种材料。在可以看得见的地方,QC35 至少使用了 5 种不同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头梁上所使用的 Alcantara,这是一种经常使用在汽车、游艇内饰的新材料,触感非常棒(有点类似「反毛皮」)。难能可贵的是,不同的材料被处理成统一的黑色风格,这让 QC35 第一眼看起来很低调,但是仔细把玩后便能感受到它细节处的用心。当然,外观只是 QC35 这个「黑武士」让人肃然起敬的一面,蓝牙+降噪才是它真正的「原力」所在。“终于可以摆脱线材了在功能方面,QC35 与 Bose 上一代头戴式降噪耳机 QC25 相比,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增加了蓝牙无线连接,而 NFC 功能的加入也可以更快捷地与设备配对。当然,传统的 3.5 mm 耳机线也得以保留,不打开降噪时它仍然可以作为一款普通的耳机使用。供电方式上,QC35 由上代的一节 AAA 电池更换为内置锂电池。当降噪和蓝牙同时开启时,官方宣称 QC35 的续航时间为 20 个小时,这意味着它可以陪你度过 2 个北京至旧金山的航程。纸面参数上,由于蓝牙的增加,QC35 的续航时间不如上代产品(QC25 为 35 小时),但是内置锂电池充电起来显然会更灵活一些。一些碱性电池的拥趸会担心锂电池有限的使用寿命,但个人觉得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就像 QC25 一样,QC35 也通过耳罩上独立的滑键来控制降噪模式开关。只不过由于增加了蓝牙开关,它由「二段式」变成了「三段式」。可惜的是,QC35 不支持任何高品质的蓝牙传输技术,包括高通所收购的 aptX、索尼倡导的 LDAC 等。看来在降噪之外,Bose 并不打算用这些「花哨」的技术去吸引眼球。至于音质,首先要说明的是开关降噪前后 QC35 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不开降噪时,QC35 的声音表现可以与千元价位的普通头戴式耳机 PK 一下;在降噪模式下声场要窄一些,但是人声表现会更为突出——这个情况放在整个降噪耳机领域可能也是适用的,因为打开降噪时声音会经过 DSP 处理(叠加消噪波+调节 EQ)。在很多情况下,我觉得打开降噪耳机的「听感」要更好一些,因为它会营造一个更加安静的听音环境。纠结 QC35 的音质没有太大意义,毕竟这不是一款「为了音质而生」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QC35 的耳机线没有集成线控功能,但你可以在它耳罩的侧后方找到那熟悉的三颗控制按键。原来侧面的按键指示灯也改到了按键的下方。有一个我不太满意的地方,QC35 随机附赠的耳机线实在是太细了,让人担心它随时会被扯断。还好有了蓝牙,耳机线的使用频率低了很多。蓝牙耳机早已经不新鲜了,无线降噪耳机在市面也能找到很多,但是「固执」的 Bose 把降噪和蓝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还是让大家等了太久。蓝牙带来的便利性毋庸置疑,尤其与降噪耳机常见的旅途使用场景很契合。我的同事还跟我分享了一个观点:未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将取消耳机接口,QC35 可以帮你「多战几年」。“依旧出色的降噪效果在使用 QC35 的这段时间,我刚好经历了一次 10 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打开降噪开关后,原本轰鸣的飞机引擎声变成了不那么恼人的「下雨声」——一旦你的耳朵了适应这种更为安静的环境,摘下耳机反而会不习惯了。很多时候,打开降噪并不是为了听歌,而只是单纯的需要一个更加安静的环境去阅读、休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工具属性要远远超过其他耳机品类。QC35 延续了 QC25 出色的降噪效果,但是如果你期待它能够进一步突破的话,可能要失望了。现阶段降噪耳机早已触及了性能的天花板,短时间内是很难有太大的改进。需要注意的是,「降噪」并不等于「隔音」。现在市售的降噪耳机基本上只能降低诸如飞机引擎这样的低频噪声,而人说话、唱歌的声音是很难过滤的。也就是说,降噪耳机并不能帮你摆脱旅途中熊孩子的「打扰」。相比之下,QC35 降噪体验的提升更多来源于蓝牙的便利性和舒适的佩戴感。QC35 的头梁阻尼恰到好处,耳罩也很柔软透气,使得长时间佩戴耳朵也没有压迫感。之前我心目中最舒服的头戴式耳机是索尼的 MDR-1ADAC,现在这个榜单可能要调整一下了。通过一款名为「Bose Connect 」的 app,你可以在手机端对 QC35 进行微调。例如增减播放音量,管理已配对的设备等。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是:可以设置耳机的「自动关机」时间,终于不用担心因为忘关开关而耗尽了电量。与很多注重营销的国产品牌相比,Bose 确实有点「过分低调」了——我可不是在夸奖它,新产品上市后 Bose 连中国的官网都没有更新,只能在京东上找到一个预购页面。增加了蓝牙连接,换用锂电池后,Bose QC35 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了。如果你能接受它的价格,一定会成为你不可或缺的耳机之一。QC35 的国行售价为 2888 元,相比 349.95 美元的国际售价,这次还算比较「良心」。配件方面 QC35 和上代产品一样:收纳盒、航空转接头、耳机线,只是新增了一根充电线。虽然它的价格要比市面上同类型的无线降噪耳机要贵一些,但是 Bose 的降噪技术目前来看还是独领风骚的,而且它的做工和细节处理也非常优秀。对于那些「经常穿梭在三万英尺高空」的人来说,QC35 绝对是不二之选。本文为极客之选原创转载联系 你可能还想看: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极客公园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17日 21:34
极客公园 最新头条文章
极客公园 热门头条文章引爆国内降噪耳机市场 36dB一马当先
上周,在导师的Fiil耳机发布会后,明星效应再次发挥了神奇功效,过去,“明星效应”一直以来都被冠以“高价低能”的头衔,此次,头条哥汪峰能否改变这种说法,还有待时间验证。
多年来,国内耳机市场呈现着快速发展的趋势,耳机产品也多陷入“大同小异”的杂症当中,唯独降噪耳机市场一直被国外行业巨头所把控。“这几年国内做降噪耳机的不少,也不乏名人投资宣传,但却从未真正撬动市场,这与降噪耳机的技术门坎过高因素有莫大的关系。”前两天,就开拓国产品牌降噪耳机市场问题,笔者与深圳跃豁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三个老总开启了“话唠”模式。
对于国产降噪耳机品牌,业内诸多人士并不看好,一来是国内降噪耳机市场目前基本上被国外行业巨头所把控,呈“三足鼎立”状态,二来是国内降噪耳机的大众市场并未真正开启。国产降噪耳机品牌想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快速崛起,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对此,拥有十多年降噪耳机研究经验的36dB刘总解释:“的确,目前像bose、这样的国外降噪耳机大品牌无论从创新技术,还是消费市场都比较成熟。而国内,耳机品牌虽多,但是降噪耳机这一块还处于起步状态,要想在耳机市场稳占根基,必然需要推陈出新,而降噪,便是我们一个主打的开始。”关于降噪耳机,需求似乎还没有“发烧友”音乐耳机那般受宠。面临着如此“爆冷”的市场,跃豁达科技今年全新推出的36dB降噪耳机又将如何得到国内消费者的推崇呢?
其实,36dB降噪耳机作为一款“新型”的产品,要想抢占市场,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至关重要。跃豁达科技的负责人之一黄总表示:“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核心团队,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降噪耳机的市场在未来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或许当年蓝牙耳机的“火箭普及模式”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那么接下来,将会是降噪耳机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与国外大牌技术相比, 36dB降噪耳机明显略胜一筹,它采用国际顶级的主动降噪控制板,通过测量、反向控制、声场叠加三个主要过程实现噪音抵消处理,可达到消除外界99%噪音的效果。
在音质效果这块,36dB降噪耳机也不示弱。“在音质上,要想超越其他品牌耳机,就必须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细节都臻于完美。为此,36dB独家采用390层纳米生物复合振膜和11mmCCCAW驱动单元,使声音的传输更具刚性、弹性、延展性。”负责人之一的张总自信的表示。
当然,要想引爆国内降噪耳机的市场,跃豁达科技也意识到关靠技术含量是不够的,合理的价格定位才可以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所以,在闲聊期间,张总透露,36dB降噪耳机将于11月初上线京东众筹,届时,将以全球最优惠的价格开启筹资模式。不久的将来,36dB降噪耳机定会给国内的降噪耳机市场带来一阵轰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噪耳机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