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衷于网上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品

易说: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作者 晓易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趋。
  年关将至,像很多普通投资者一样,众多上市公司也正在用手头的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相关公告,比如德力股份今天(11月20日 周四)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11月份以来,已有90多家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今年初至今,已有53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近4000亿元。不仅公司家数超过去年全年的412家,金额也超出同期数量的两成。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
  上市公司闲置资金主要由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闲置募集资金又包括闲置的计划性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由于超募资金属于计划外资金,因此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另一类闲置资金是闲置自有资金,是指公司存放于一般账户或以现金形式持有的闲置资金。
  对于那些暂时不用把闲置资金用到主业经营上去的公司,把这些钱拿来投资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上,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做法。
  一句话形容就是:钱放在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来赚点小钱花花。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
  回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中粮屯河在2012年业绩巨亏,从2013年开始,公司开始调整业务布局,在出售了致亏资产后,计划以增发股份的方式购置优质资产和业务,这一计划使投资者看到了中粮屯河扭亏为盈的决心。但是,在再融资后,中粮屯河却开始“不务正业”了,大规模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让市场大跌眼镜,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质疑。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利益存在损害的可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募集资金流向理财市场违背了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把钱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有效的经营项目,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的估值,从股价的平稳上涨中获取利差收入。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另外,银行理财不是“在保险箱里取钱”,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同时也伴随着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理财亏损将反映在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减少,最终对股利分配、股价变动造成不利影响,投资者利益受损,理财风险最终也是让投资者分担了。
  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最终收获的或许就是投资者们“用脚投票”。
  更多《易说》内容请关注易说公众号,在微信搜索“易说”即可添加关注,我是易建涛,《易说》下期见。
编辑:张乔
关键词:易说;上市公司;理财产品
刚刚过去的周末,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两件事: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涉严重违纪被调查;法国遭遇恐怖袭击。 这两件事,是资本市场的“黑天鹅”,无疑会对本周市场带来影响。
消息说,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公布业绩,净利环比大增。或许“年内开通深港通”的传闻让券商股再次全线涨停,这个时候业绩报告又添了一把火。其实,不仅是券商板块集体涨停,带动其他银行等金融股全面启动,也带动了其他权重板块大幅走强。
整数关口在技术上来说,总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向上是压力位,向下则是支撑位,究其原因,我觉得更多是在心理上的影响,人们都喜欢整数,觉得这样才够圆满,某种程度上来说,股民都有点“强迫症”。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市值不到45亿,却买4.1亿理财产品,这家公司要闹那样?
下图截取自600543莫高股份今日的公告,公司有理财余额4.1亿元。
该公司15年的营业收入是2.49亿,也就是说理财余额几乎相当于上市公司两年的营业收入,按照这个比例,该公司绝对是大A股最热衷理财的公司。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一句话形容就是:钱放在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来赚点小钱花花。
这一方面反映公司有资金实力,但另一方面我们把钱给上市公司,是希望企业通过有效的经营项目,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的估值,从股价的平稳上涨中获利,不是买理财产品的,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哪怕回购自家股票,也不会被大鳄狙击了。
考虑到冲击成本,4个亿去买自家股票是不现实的,最佳策略是定增,直接创造股票而不是在二级市场买,但去年十一月份的定增被董事会否了,这就很尴尬了。现在这4个亿其实就是香饽饽,如果上市公司易主,这就是红包。
这只股票去掉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的持股,真实流通市值也就20亿。现在就等一个引爆点,要么大股东动,再次停牌增发;要么二股东动,又一次增持;要么出来个搅局的,比如法院、证监会之类的。现在就是要耗一些时间。
现在又到年度业绩公布之际,11日600701*ST工新公告,交易所同意公司拟自日始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工新(600701)”变更为“工大高新”,成为今年年报披露启幕以来首家因为财务指标改善而实现摘帽的上市公司。昨日午后,工大高新强势封死涨停板,这或预示着摘帽行情即将到来。
根据摘星脱帽的规则,公司当年年报必须盈利;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为正值,即每股净资产为正值,每股净资产必须超过1元。根据以上两个条件,筛选出以下已明确具备摘星脱帽条件的公司,仅供参考。
有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看的。
我的更多文章:
( 22:22:41)( 22:09:37)( 22:01:05)
已投稿到:上市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 单笔投资动辄过亿_资讯技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上市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 单笔投资动辄过亿
  近日,发布短期投资进展公告,称用自有资金认购的首期理财产品现已全部到期,但与此同时,新的投资计划已经上马。  据悉,今年1月,九芝堂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利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短期投资的议案》,同意授权公司董事会在30个月内,利用不超过6亿元本金的自有资金(募集资金除外)进行包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形式在内的短期投资,6亿元本金可滚动使用。
  该公司最近公布的短期投资进展显示:该公司于1月13日认购、4月13日到期的1.2亿元理财产品共获得173.52万元收益,三个月获利1.446%,折合成年收益率为5.784%;而1月16日认购、2月13日到期的1亿元产品获得50.86万元收益,月收益率5.086‰,年化收益率约为6.10%。
  目前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也就是说,购买这两份银行理财产品比存银行合算。公告称,公司继续投入2.17亿元认购6款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认购的理财产品期限明显变长,其中最长的接近6个月。
  早在去年,九芝堂就喜欢投短期理财产品,其2011年报显示,累计投入12.19亿元用于认购理财产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九芝堂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都是自有资金,之所以选择相对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了在安全的同时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除了九芝堂外,最近,包括、千红制药、、等多家公司发布公告要购买理财产品。誉衡药业称,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使用不超过2亿元自有资金投资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誉衡药业同日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8亿元的公司债,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千红制药也拟出资1亿元用于购买平安信托产品。康芝药业也公告称,公司拟使用部分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使用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浪潮信息则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资金购买中短期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以获得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刚刚过去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至少有60亿资金流向银行理财产品。
  拿来投的是不是自家“银子”
  上市公司为何热衷买银行理财产品?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投资市场依然不景气,股市持续低迷,宏观环境艰难,上市公司通过炒股方式或主营创收方式获得收益依然面临风险,作为稳健理财渠道,银行理财产品动辄5%以上的年化收益,赢得了上市公司的偏爱。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通过融资和再融资拥有大量资金,按照相关规定,这些资金不能用于理财。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区分上市公司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究竟是募集资金还是自有资金。
  目前上市公司常见的做法是,用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或借补充流动资金之名,募集资金变身自有资金,之后再投入理财产品。投资者投资股票是看好公司的发展,而如果上市公司拿广大投资者的钱去做理财,投资者无疑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风险就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本报记者 俞萍丽登录节目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所属专辑: 主播: 易建涛播放: 1.4万次最近更新: 3天前时长: 05:15播放分享下载评论还没有评论哦该专辑其他节目蜻蜓FM网络收音机,囊括了国内外数千家网络广播,并与全国各大地方电台合作,将传统电台整合到网络电台中,为用户呈现前沿丰富的广播节目和电台内容,涵盖了有声小说、相声小品、新闻、音乐、脱口秀、历史、情感、财经、儿童、评书、健康、教育、文化、科技、电台等三十余个大分类。蜻蜓FM是多年来用户喜爱的音频应用,手机必装的应用!你想听的我们都有,听音频用蜻蜓就够了!沪ICP备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 0911603 食品经营许可证: JY4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203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沪批字第U6911号 公安备案号: 856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手机端下载微信公众号本站隶属于 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回到顶部PHP has encountered an Access Violation at 027A311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购买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