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51加元是多少人民币币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
最小起订量:1台
DS-2CD96S45F(D)-I(W)
产品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所属行业:公共安全用品
发 货 地:广州市杭州市
观注次数:257次
发布日期: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李灿城
联系手机:
联系固话:020-(828)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551号龙苑大厦A1栋19楼
联系邮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机电之家上看到的,谢谢!
海康威视HIKVISION&
DS-2CD96S45F(D)-I(W)&
面议/电议&
说明书,报价手册及驱动
暂无相关下载&
其他资料下载
暂无相关下载&
DS-2CD96S45F(D)-I(W) 400万1/3" CMOS ICR日夜型半球网络摄像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最高分辨率可达4M(2560×1440 @ 25 fps),并可输出实时图像
l&&&采用ROI等视频压缩技术,压缩比高,且处理非常灵活,超低码率
l&&&码流平滑设置,适应不同场景下对图像质量、流畅性的不同要求
l&&&支持GBK字库,支持更多汉字及生僻字叠加
l&&&支持OSD颜色自选
l&&&高效红外灯,使用寿命长,照射距离可达10-30米
l&&&支持smart IR,防止夜间红外过曝
l&&&ICR红外滤片式自动切换,实现真正的日夜监控
l&&&支持日夜两套参数独立配置
l&&&支持PoE供电功能
l&&&支持Micro SD/SDHC/SDXC卡(128G)本地存储
l&&&支持Wi-Fi功能(选配,W支持无线)
l&&&自带拾音功能
l&&&支持三轴调节,安装调试方便
l&&&支持3D数字降噪,&支持120dB超宽动态
l&&&支持三码流,支持手机监控
l&&&支持走廊模式,背光补偿,自动电子快门功能,适应不同监控环境
l&&&功能齐全:心跳,镜像,一键恢复等
l&&&支持多种智能报警
l&&&支持智能后检索,配合NVR支持事件的二次检索分析
l&&&支持GB28181接入,支持E家平台接入,支持萤石云平台接入
l&&&支持NAS、Email、FTP、NTP服务器测试
l&&&支持HTTPS等安全认证,支持创建证书
l&&&初始设备开机修改密码,保障密码安全
l&&&支持用户登录锁定机制,及密码复杂度提示
l&&&符合IP67级防尘防水设计,可靠性高
&&&&&l&&防暴:防暴等级支持IK08
应用场景适用于道路、仓库、地下停车场、酒吧、管道、园区等光线较暗或无光照环境且要求高清画质的场所,适合逆光环境。
订货型号DS-2CD96S45F(D)-I(W)外形尺寸
DS-1259ZJ斜底座支架
DS-1272ZJ-110壁装支架(金属)
DS-1258ZJ壁装支架(塑料)
DS-1271ZJ-110吊装支架
& & & & & & & & & & & & & & & & & & & & 详细参数 &
DS-2CD96S45F-I(W)
DS-2CD96S45F-I(W)
400万1/3”&CMOS&ICR日夜型半球网络摄像机
传感器类型
1/3"&Progressive&Scan&CMOS
0.07Lux&@(F1.2,AGC&ON)&,0&Lux&with&IR;0.19&Lux&@(F2.0,AGC&ON),&0&Lux&with&IR
1/3秒至1/100,000秒
4mm,&水平视场角:78°(2.8mm,6mm,8mm,12mm可选)
镜头接口类型
水平:0°~355°,垂直:0°~75°,旋转0°~355°
日夜转换模式
ICR红外滤片式
宽动态范围
3D&数字降噪
视频压缩标准
H.265&/&H.264&/&MJPEG&
H.265编码类型
Main&Profile
压缩输出码率
32&Kbps~8Mbps
音频压缩标准
G.711/G.722.1/G.726/MP2L2
音频压缩码率
64Kbps(G.711)&/&16Kbps(G.722.1)&/&16Kbps(G.726)&/&32-128Kbps(MP2L2)
最大图像尺寸
50Hz:&25fps(,&2048&×&&×&&×&720)
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通过客户端或者浏览器可调
支持,可选择区域
感兴趣区域
ROI支持三码流分别设置1个固定区域&
支持Micro&SD/SDHC/SDXC卡(128G)断网本地存储,NAS(NFS,SMB/CIFS均支持)&&
ONVIF,PSIA,CGI,ISAPI,GB28181
越界侦测,区域入侵侦测,场景变更侦测,人脸侦测,虚焦侦测物品遗留侦测,物品拾取侦测,非法停车侦测,人员聚集侦测,逆行侦测,徘徊侦测,快速移动侦测,进入区域侦测,离开区域侦测移动侦测,动态分析,遮挡报警,网线断,IP地址冲突,存储器满,存储器错
TCP/IP,ICMP,HTTP,HTTPS,FTP,DHCP,DNS,DDNS,RTP,RTSP,RTCP,PPPoE,NTP,UPnP,SMTP,SNMP,IGMP,802.1X,QoS,IPv6,Bonjour
防闪烁,三码流,心跳,镜像,密码保护,视频遮盖,水印
1个&RJ45&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
Wi-Fi 性能指标
IEEE802.11b,&802.11g,&802.11n&
2.4&GHz&~&2.4835&GHz
支持20/40MHz
64/128-bit&WEP,&WPA/WPA2,&WPA-PSK/WPA2-PSK,&WPS
11b:&11Mbps&&11g:&54Mbp&&11n:&上限150Mbps
50米(无遮挡无干扰,因环境而异)&&
工作温度和湿度
-30℃~60℃,湿度小于95%(无凝结)
DC12V±25%&/&PoE(802.3af)
桌面安装、吸顶安装
5W&MAX(当ICR切换时&7W)
红外照射距离
-I:10-30米
尺寸(mm)
*建议配置DC12V&Φ5.5×2.1MM圆头电源*“-S”表示具有1个音频输出接口(插线式)、1对报警输入/输出(三极管:超过30毫安建议加继电器)接口
在线询盘/留言 请仔细填写准确及时的联系到你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
我想了解:《DS-2CD96S45F(D)-I(W)》的详细信息.请商家尽快与我联系。
您要求厂家给您提供:
最低订货量
诚信会员&第6&年
会员级别:
会员级别:认证类型:企业认证企业证件:已通过企业认证 认证公司: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电议人民币
广州曹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不是在找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_甜梦文库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
第 !& 卷第%期自然资源学报!&#$%& ’&$( )*+,%--.!##9 年 ’ 月XY0ZJ5( Y2 J5.0Z5( ZIFY0Z1IF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周 峰,濮励杰,彭补拙(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 )摘 要 :利 用 &$&# 、 取得研 &$$’ 和 !### 年 的 ()*+,)- ./ 数 据 对 苏 锡 常 地 区 的 土 地 利 用 进 行 测 量 , 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研究区 &$&# ― !###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展,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同速增长; 耕地大量流失, 呈 现破碎化和分散化的趋势; 建设用地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核心向外扩展; 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 和社会绩效较优, 环境绩效较差; 城镇用地变化的绩效较农村用地更为显著。 关 键 词:(01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绩效;苏锡常地区 文献标识码: 5 文章编号: &###6%#%78!##9:#%6#%$!6#$ 中图分类号:2%#&3!4在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 的共同推动 ;&=&) ;?@&) 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 下, 土地利用 A 土地覆被变化( (011) 之一 B&C4D。而随着研究热点从自然到人文、 从全球到区域的发展, 区域性的 (011 研究逐渐成 为目前的重点, 尤其是对于人类活动干扰剧烈的地区 B!E’D。国内许多学者在深圳、 北京、 环渤 B9C&4D 海、 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国内学者在昆山、 无锡 城市化进程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 因而也成为了 (011 研究的热点, B&’C!#D 等典型城市以及太湖流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不同的研究 。本文以 &$&# 、 &$$’、 !### 三年高分辨率的 ()*+,)- ./ 数据为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图、 地形图和地籍详查数据, 在 &;F 技术的支持下, 对苏锡常地区 !# 世纪末 !#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测量, 揭示研究区土地利 用变化的基本过程, 对基本变化特征及其绩效进行研究。&研究区与数据来源研究区为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的行政区域范 围, 包括苏州市区、 昆山市、 张家港市、 常熟市、 太仓市、 无锡市区、 江阴市、 宜兴市、 常州市区、 溧阳市、 金坛市 && 个县( 市) 级行政单 图 &) 。 !##% 元,具体范围在 &&$G7HC&!&G!%HI , %#G4’HC%!G!HJ ( ! 4 年, 研究区行政面积 &7 ’&%KL , 总人口 & %’73$’M&# 人。苏锡常 地区自古就是我国人口密集、 农业发达的鱼米之乡, 同时也是城 市和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地区之一, 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变化 剧烈。 本文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来源于 ()*+,)- ./ 遥感数据, 图 & 研究区位置 获取时间分别为 &$&#6&#6&% 、 &$$’6&&6&& 和 !###6&#6#&,分辨 2NO3& (PQ)-NP* PR -ST ,-U+V )WT)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6&!6#& ; !##’6#!6#& 。 基金项目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84#%7&&#9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 7#%4&#!&: ; =[!##’#&# ) 养计划” 基金; “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基金。 第一作者简介: 周峰( , 男, 浙江安吉人, 讲师,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 &$7’6 ) I\L)N]: ^R_SPU‘!9%3*T- !期周峰等: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率均为 !&#$!&#, 季相基本一致, 无云, 质量较好。 %&’( 年与 %&&& 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苏锡 常三市的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 数据来源于三市的国土资源局。)研究方法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空间叠加运算,进而求出各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转 移矩阵来分析描述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 !&# 遥感影像预处理 目前,利用多时相的遥感信息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测量主要采用对地物的光谱特征进 行直接的比较以及先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再比较两种方法*)%+。由于不同时相的大气状况、 太阳高度角、 土壤湿度、 传感器波段等均会对影像光谱产生影响, 光谱直接比较就需要有严 格的光谱标准化, 但目前尚没有严密、 统一的标准化技术。而先分类后比较的方法不需要严 格的光谱标准化, 但对影像分类精度的要求比较高, 因为不同时相分类结果的误差积累会对 *))+ 遥感数据的时间跨度较长, 对遥感影像进行 最终的判别精度产生影响 。因为研究区较大, 严格的光谱标准化比较困难, 本文采用了先分类后比较的方法。 同时, 为了克服误差积累、 提 高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 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籍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了修正。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相对辐射校正、 几何纠正、 研究区面积提取 ! 个步骤。以研 究区 %&&, 年的地形图为基准, 对研究区 ! 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测量。采用三次多 经重新选点检验, 配准误差在一个象元( 项式对 ! 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几何纠正, (&#$ ) 之内。 在经过几何纠正的遥感影像上, 提取出研究区的有效面积为 %- ,)!.-(/# 。 最后, (&#) 以 )&&& 年的遥感影像为标准, 采用 012 ( 方法, 以一 次 线 # 19:579;;6& 26876==&9: ) 性回归 ! &?#&$ &@% & 的形式对 %&’& 年和 %&&( 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简易标准化处理*)!+。 !&! 土地利用分类 参照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和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将研究 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 个大类, 然后 利用基于光谱特征的最大似然法和利用像元空间相关性的概率松弛法相结合,分别完成各 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A+。对于建设用地再参照研究区 %&&,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进一步分为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 其他建设用地三类。 参考同期的地面数据, 随机选取若干样本区域, 计算分类误差矩阵和 /4BB4 系数 C 表 %D , 对最后得到的土地利用结果图进行精度检验, /4BB4 系数均超出最低允许判别精度 &.- 的要 求, 说明各时相遥感影像的结果均较理想。表%%&’& 、 %&&( 、 )&&& 年影像分类误差矩阵)&&& 年分类正 确点数 分类 精度E4F;6 % G&H 9I &#486 3;4==&I&345&9: C%&’& , %&&( , )&&&D %&’& 年 %&&( 年类别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 其他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参照 点数 分类正 确点数 分类 精度 参照 点数 分类正 确点数 分类 精度 参照 点数!! %, )) ’ )& %( %’ %% ( %A’/4BB4 系数), %) %’ , %, %) %( ’ A %%&.-(% )-’.-&J -(.&&J ’%.’)J -(.&&J ’&.&&J ’&.&&J ’!.!!J -).-!J ’&.&&J -&.&(J!) %, )% & %& %A %& %& ( %A()& %A )& %, %! %, & A %)’ &.’,& (&&.,!J ’-.(&J &(.)AJ --.-’J ’A.)%J &).’,J ’A.)%J &&.&&J ’&.&&J ’’.)’J!, %’ )) ’ )& %, %’ %& ( %(!!! %, )& %%( %, ’ ( %!&.’,A A&%.,-J ’’.’&J &&.&%J ’-.(&J ’(.&&J &!.-(J ’’.’&J ’&.&&J %&&.&&J ’&.(AJ 1)/自然资源学报!& 卷转移矩阵计算 针对任意两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 #$% &’( )*+ 的空间聚合分析方法,分别获得 &),+―&))- 年和 &))-―!+++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由于研究区地形图采用阿尔伯特投 影, 本文同样采用阿尔伯特投影, 这是一种等积圆锥投影, 可以确保图上量算面积与实地面 第二标准纬线 /0.、 中央经线 &+-.、 起始经线 +.。 积相等。具体参数为第一标准纬线 !-.、 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别求出反映 &),+ ―&))- 年和 &))- ―!+++ 年期间土地利用类 型相互转化定量关系的原始转换矩阵。 在取得原始转换矩阵的基础上, 计算两个时期不同土 表 1 所示。 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率, 从而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如表 ! 、!&#表!&))- 年 &),+ 年水田苏锡常地区 &),+ ― &))- 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镇 农村 其他建设 未利 合计23456 ! 276 5389 :;6 %738&6 =3&$?@ A$B= &),+ &B &))- ?8 &76 ;&:9C 3$63用地 居民点 用地 用地 D 占有率 E FG $ %&#&!% %&%’ %&%% %&%% ((&$% !#’&’$ !&(&)* ’)&($ %&%$ ) H,1*HI )1*,+ +*++ +*++ +*++ +*H) !*1) !*)H +*&H +*++ D-/*)-G J ))*)1 +*++ +*++ +*++ &*/, !-*)!H*&0 1!*&, &*1& 旱地 %&%# $)’&%( %&%’ %&%% ’&+# ’)+&!# #’&(! ’&!) %&%% & &1)*H1 I +*++ ,1*/+*++ +*++ +*&1 &1*-1 !*00 +*&& +*++ DH*/0G J +*++ &++*++ +*++ +*++ +*+1 &0*1& !*,) !*-H +*++ 林地 %&%% %&%’ $(+&$! %&%’ %&%) %&’+ ’&!+ %&+) %&%% )HH*,! I +*++ +*++ ))*,+ +*++ +*+& +*+& +*&1 +*++*++ D-*/)G J +*++ +*++ &++*++ +*+! +*++ +*+! +*&& +*)! +*++ 草地 %&%% %&%% %&%% +!&!( %&%% %&%% %&%+ %&%% %&%% /!*1+ I +*++ +*++ +*++ ))*)& +*++ +*++ +*+) +*++ +*++ D+*!/G J +*++ +*++ +*++ ))*), +*++ +*++ +*++ +*++ +*++ 水域 (&#( %&%% %&%% %&%% + +((&%’ %&%( %&!’ %&%% %&%% / /0!*H/ I +*&/ +*++ +*++ +*++ ))*,+*++ +*++ +*++ +*++ D!-*1,G J +*+0 +*++ +*++ +*++ ),*/) +*+& +*+! +*++ +*++ 城镇用地 %&%) %&%% %&%% %&%% %&%% )%+&’* %&%% %&%% %&%% -+/*!! I +*+& +*++ +*++ +*++ +*++ ))*)) +*++ +*++ +*++ D!*,HG J +*++ +*++ +*++ +*++ +*++ -H*H+ +*++ +*++ +*++ 农村居民点 %&’# %&%% %&%% %&%% %&%% %&)* **)&!% %&%% %&%% 00-*)+ I +*+! +*++ +*++ +*++ +*++ +*+0 ))*)& +*++ +*++ D/*/+G J +*++ +*++ +*++ +*++ +*++ +*+H 0+*,+ +*++ +*++ 其他建设用地 %&%% %&%% %&%% %&%% %&%% %&+! %&%’ #’&#* %&%% 1&*0) I +*++ +*++ +*++ +*++ +*++ &*1! +*+1 ),*H+*++ D+*&,G J +*++ +*++ +*++ +*++ +*++ +*++*++ H/*1/ +*++ 未利用地 %&%% %&%% %&%% %&%% %&%% %&%% %&%% %&%% (&*$ H*0) I +*++ +*++ +*++ +*++ +*++ +*++ +*++ +*++ &++*++ D+*+/G J +*++ +*++ +*++ +*++ +*++ +*++ +*++ +*++ ),*H) 合计 ) +,)*00 )-&*+, )H/*)1 /!*!0 / -1/*1) ,)+*0, & +)/*,) /,*0H H*,, &0 H!1*0D 占有率 E FG D-&*-,G D-*/+G D-*/,G D+*!/G D!-*01G D-*+-G DH*!&G D+*!,G D+*+/G D&++*++G 年变化率 E F KH*&1 K&H*-/ K+*!+ K+*+0 &*1, 0H*HH /&*&& -1*11 &*11 注: 转移矩阵数据单位为 L=!, 行表示 ! 时期 & 种土地利用类型, 列表示 !M& 时期 # 种土地利用类型。加粗数字表示的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水域是 ! 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 转变为 !M& 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 的面积, 即为原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 &# 。 I 行表示 ! 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 转变为 !M& 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 的比例 ( , F) %&#N$ &#O&++ E)J 行表示 !M& 时期土地利用类型 # 由 ! 时期土地 !$ ;&# & N &利用类型 & 转变的比例( , F) &&#N$ &#O&++ E!$ 。行和列的合计分别表示 ! 时期和 !M& 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 # N &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年变化率表示 ! 时期至 !M& 时期期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程度。 !期周峰等: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 表!31456 ! &&&& 年!$*苏锡常地区 #$$*2&&&& 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镇 用地 农村 居民点 其他建 设用地 合计376 5189 :;6 &718=6 )1&?@A B?C) #$$* &C &&&& @8 &76 ;&:9D 1?61旱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年水田水田E 占有率 0 -F $ &%$’++ E*#’*%F $*#’&% E*’,&F $/,’$! E*’,%F ,&’&+ E&’&,F , *!,’!$ E&*’+!F %$&’+% E*’&*F # &$,’%$ E/’&#F ,%’+/ E&’&%F /’%% E&’&,F #+ /&!’+* E#&&’&&FG H旱地G H林地G H草地G H水域G H城镇用地G H农村居民点G H其他建设用地G H未利用地G H合计E 占有率 0 -F 年变化率 0 注 I 同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F E*’&&F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F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F E&*’$&F E*’/,F E+’#!F E&’,*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F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 根据表 &、 表 ! 分析, 可以发现研究区在研究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呈现以下特征: 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展, 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实现, 造成耕地大量流失。从 #$%& 年到 ( #) 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由 # !##’$#()& 增长到 & !!&’&*()&, 增长到原来 &&&& 年的 && 年间, & 的 #’++ 倍, 年均增长 ,%’,%() , 其中 ,&’,%- 的增长来源于耕地, 而且大部分为质量优良的水 田, 占用水田与旱地的比例为 !’*+.# 。从两个时段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速度分析, 耕地占用 & 其中水田 速度加快, 占用水田的比例上升。#$%& ―#$$* 年建设用地年均占用耕地 ,%’&!() , 占 +,’&,- , 至 #$$* ― &&&& 年年均占用耕地上升到 *!’%*()&, 水田比例扩大到 %%’$$- 。 由于 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 造成了研究区耕地大量流失。 从 #$%& 年到 &&&& 年研究区耕地减少 占 #$%& 年耕地总量的 #&’&,-, 年均减少 *,’!!()&, 其中水田的流失速度尤其迅 # &%/’*#()&, & 占 +$’*&-。 另外, 从两个时段耕地流失的速度分析, 速, && 年间减少了 %/,’&!() , #$$*―&&&& 年达到 /&’%&()& 0 1, 高于前 #* 年的 *&’#/()& 0 1。我国人多地少、 土地资源紧缺, 实行的是最严 (&.自然资源学报!& 卷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但研究结果表明, 苏锡常地区的耕地保护政策并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 ! ) 城 镇 用 地 与 农 村 居 民 点 用 地 同 速 增 长 。 研 究 区 !# 年 间 城 镇 用 地 增 长 了 同时农村居民点增长 $%#’++)*!, 几乎同比例增长。 根据 !### 年人口普查资料, $%&’(!)*!, 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 &%+’(&*!。 从建设用地 !### 年研究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为 &&&’&!*!, 增长的结构变化分析, 土地城市化的进程远远低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苏锡常地区的农民 收入水平较高, 乡镇 企 业 发 达 , 许多农民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往往在城镇置业安家, 同时 保留在农村的原有宅基地,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城乡用地的同步增长。苏锡常地区 的城市化水平居全国 前 列 , 近年来正在开展新的村镇建设规划, 撤并了许多村庄, 不断向 中心村和集镇集中, 但研究结果表明, 中心村建设并未取得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效果。 !&#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景观特征 根据表 $ , 从各种景观类型的 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可以通过其景观特征的变化反映,!+-!./。 斑块数目、 平均斑块面积和面积比例可以发现, 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呈现不同的变 化趋势。耕地在斑块数量减少的同时, 斑块平均面积和面积比例不断下降, 呈现在总量减少 基础上不断破碎化和分散化的趋势; 林地、 草地和水域在斑块数量、 面积比例减少的同时, 斑 块平均面积不断上升, 呈现在总量减少基础上空间集中化的特征。 而建设用地景观的斑块数 量、 斑块平均面积和面积比例同时增加, 呈现出在总量增加基础上空间集聚的趋势。从景观 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可以看出,研究区的景观多样性有所上升,优势度指数有所下 耕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0 以上, 降。&&%# 年苏锡常地区土地覆被的总体特色为农业景观,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到 !### 年已经被逐渐改造为城乡混合型的景观, 耕地的景观优 势逐渐被多样性的景观特征所替代。表$ 苏锡常地区 &&%# ― !### 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指数城镇 用地 农村 居民点 其他建 设用地 未利 用地 景观 指数12345 $ 165
&78&:59 =&?* &&%# @? !### &7 @65 9@A8B 2&52年份 性状 斑块数量 H 块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水域&&%#面积比例 H 0 平均面积 H )*! 斑块数量 H 块&&&+面积比例 H 0 平均面积 H )*! 斑块数量 H 块!###面积比例 H 0 平均面积 H )*!( #&! + $’&+ (’!! ! %$I +&’+% (’&& ! I&% +#’#$ (’&+# $+(% .’$I !’&! $&% +’$# &’&& $%% +’!# &’%%$!!$ +’$& $’(! !#! +’$% $’I% &&. +’(+ $’%&&%$ #’!$ #’!( &I% #’!$ #’!$ &I+ #’!$ #’!$+&. !+’(% %’.I $%% !+’I( &’!& $.& !+’&# &’I(#%% !’%. +’I( &(I +’#+ .’+# &$. +’.$ .’%&$ $$&# $’$# &’+% +($ .’!& !’#+ +($ I’&( !’(+!$% #’&% #’&( !+% #’!% #’&& !&& #’$+ #’!I$.% #’#$ #’#! ($& #’#$ #’#! (&& #’#$ #’#!$#’+.C #’$#CC #’(!CCC #’+&C #’(.CC #’(&CCC #’.&C #’(+CC #’(&CCC注: C 多样性指数 & DE, , %) 4?F ( %) CC 优势度指数 &D4?F ( #) G! ( %) 4?F ( %) CCC 破碎度指数 ’() * + , % 是第 $ 种 !($ D & $ D &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 是土地利用类型总数, ) 是所有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总个数, + 是总面积。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展及其对耕地的侵占。 从图 ! ( 见图版 ! ) 可以看出, 新增建设用地除了分散于全域的农村居民点增加和扩展之外, 中心城市的扩展十分明显, 尤其是沿沪宁高速公路的苏州、 无锡和常州市区的城市扩展。中 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重要依托。 为了分析城镇用地扩展与中心城市、 交 通干线的关系, 分别计算了距离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不同距离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总 及向城镇用地的转化率( 。交通干线选择了沪宁高速公路, 缓冲距离设置在 转化率( !&) !!) 每 #’+)* 设置缓冲, 中心城市分别选择了苏州、 无锡、 常州市区, 以其市区地理中 +)* 之内, 心向外 +)* 为缓冲起点, 缓冲距离设置在 &+)* 之内, 每 &)* 设置缓冲。!&! !期周峰等: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L!&#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化的面积 $ 缓冲区总面积 !%#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的面积 $ 缓冲区总面积 根据判读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图 !) 发现, 而 !&、 !% 与距交通干线距离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土地类 !&、 !% 与距中心城市距离均呈较强的指数相关。说明距离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越近, 型发生转化的可能性越大, 建设用地捕获其它地类的能力越强, 而且转化率变化受距中心城 市距离远近的影响要大于受距交通干线距离的影响。注: !&、 !% 为 ! 个中心城市缓冲区内合计的土地类型转化率。图!土地类型转化与交通干线、 中心城市的关系 B8?.C3:;&73H I8CJ88; ?.;@EF&8 CB.;&D:B&.C3:; B.C8 .;@ @3&C.;98 C: CB3F;K B:.@& .;@ K8G 93C38&&!&#土地利用变化的绩效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绩效 通过分析研究区 &’()―%))) 年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第二、 三产业 *+,、 财政收入、 单位农 用地面积农业总产值及粮食单产的变化, 考察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绩效。由图 &-./ 可以看 出, 研究区的地均经济效益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土地利用变化取得了 &’()―%))) 年,数据来源: 《 江苏五十年》 、 《 江苏统计年鉴》 《 江苏省环境统计资料》 、 《 江苏省环境质量报告书》 、 《 中国城 &’’01%))) 、 市建设年报》 , 通过回归插值补充。 &’() 年及 &’(0 年部分数据缺少,图&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 社会、 环境绩效:;:&39=&:93.? .;@ 8;A3B:;&8;C.? 8DD89C3A8;8&& :D ?.;@EF&8 97.;48 3; C78 &CF@G .B8. 1’)自然资源学报!& 卷良好的经济绩效。地均第二、 三产业 #$% 的增幅最大, 远高于其它指标, 而地均农业产值不 仅绝对数量远低于第二、 三产业, 其增幅也是 & 项指标中最低的, 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 的经济绩效仍然绝对集中于第二、 三产业。从时段上看, 自 &’’( 年起经济绩效增幅迅速扩 大, 这也正是我国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时期, 表明市场经济的冲击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 其经济绩效增长的根本原因。 !&# 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绩效 通过分析研究区 &’)(―!((( 年单位城镇用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就业人数及单位农 用地农民纯收入的变化, 考察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绩效。 由图 &*+,可以看出, &’)(―!((( 年期 间, 研究区地均社会效益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土地利用变化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绩 效。 地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最大, 而地均实际就业人数和地均农民纯收入的增幅较小, 主 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绩效主要使城镇居民受益。 要集中在 &’’-―!((( 年, !&$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绩效 在土地利用变化取得良好的社会、 经济绩效的同时, 必须考虑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研究区 &’)(―!((( 年单位建设用地上工业废水、 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城市垃 ./!、 除工业 圾排放量的变化, 考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绩效。 由图 &*0,可以看出, &’)(―!((( 年, 固体废弃物外, 各项地均污染物排放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绩效是外 部不经济的, 尤其是城市垃圾排放量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其它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增长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在 &’’( 年之后逐渐下降。 由于对工业污 在 &’’- 年后逐渐有所下降, 染源控制强度较大, 而对城市污染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从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 工业污染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而城市污染的势头未得以抑制。-结论( 苏锡常地区在 !( 世纪末 !( 年内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展, 并造成耕地大量流失, 耕 &) 地保护政策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增长, 农村居民点整理和中心村建 设同样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 耕地呈现不断破碎化和分散化的趋势; 林地、 草地和水域以及 ( !) 建设用地均出现空间集聚趋势。建设用地的扩展主要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核心向外扩展。 ( 土地利用变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绩效, 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绩效 1) 上, 而对农村的发展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 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 并不 断增长, 工业污染的增长受到了一定的控制, 而城市污染仍处于急速的增长时期。 参考文献*%&’&(&)*&+,23&4 567897 :: ; &=&9?97 @ ;=.ABC9 $ &D#CB+EC CE8F 6G9 H CE8F 0BI97 0JE8K92LBME7FG E8 N8L9K7EL9F GL6F?3O4D!&#$%=&’’&=!1*&,2’&P’-D 79G9E70J %CE8 3S4D:#;% S9TB7L UBD13!4 567897 :: ; &=.ABC9 $ &=.E8F97GB8 .=&’ ()D&E8F QG9 E8F &E8F RBI97 RJE8K9=.0N9809 ’ E8F :V$% S9TB7L UBD&&D.LB0JAJBCW2:#;%=&’’-D 314陈 百 明 = 刘 新 卫 = 杨 红 D&QRR 研 究 的 最 新 进 展 评 述 3O4D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1=!!*&,2!!X!)D3RVYU ;ENZWN8K=&:Q [N8ZM9N=\]U# VB8KDS9IN9M B^ WBGL 79098L T7BK79GG9G B^ GL6F? B8 CE8F 6G9 E8F CE8F 0BI97 0JE8K9D*+,-+&.. /0 1&,-+(234=!((1=!! *&,2!!P!)D4 3&4蔡 运 龙D土 地 利 用 H 土 地 覆 被 研 究 : 寻 求 新 的 综 合 途 径 3O4D 地 理 研 究 =!((&=!(*_,2_&-X_-&D3R]: \68ZCB8KD] GL6F? B8 CE8F6G9 H 0BI97 0JE8K92LJ9 899F ^B7 E 89M N8L9K7EL9F ETT7BE0JD1&,-+(23/5() 6&.&(+53=!((&=!(*_,2_&-P_-&D4 3-4 ::].]D&BF9CN8K CE8F 6G9 E8F CE8F 0BI97 0JE8K9G N8 Y67BT9 E8F UB7LJ978 ]GNE3S4DS9G9E70J %CE8=&E‘98+67K=]6GL7NE=&’’’D 3_4史 培 军 = 宫 鹏 = 李 晓 兵 = 等 D 土 地 利 用 H 土 地 覆 盖 变 化 研 究 的 方 法 与 实 践 3&4D 北 京 2 科 学 出 版 社 =&’’’D3.V: %9NZa68= #/U#%98K=&: [NEBZ+N8K=&’ ()D5J9 &9LJBF E8F %7E0LN09 B^ &E8F QG9 H &E8F RBI97 RJE8K9D;9NaN8K2.0N9809 %79GG=&’’’D4 3b4史 培 军 = 陈 晋 = 潘 耀 忠 D 深 圳 市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机 制 研 究 3O4D 地 理 学 报 =!(((=--*!,2&-&X&_(D3.V: %9NZa68= RVYU ON8= %]U !期周峰等: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 -./ 0’#()/ 1/0’#(2.1 2( 3’/(&’/( 0245*! &#$ %&’()$*+,&$ -,.,&$;&=9=&=?8*@!FFAB@何 春 阳 6 史 培 军 6 陈 晋 6 等 * 北 京 地 区 土 地 利 用 C 覆 盖 变 化 研 究 AD@* 地 理 研 究 :?;&?EFG?BE*AHI J’-(%5#()6 3HK L/2%M-(6JHIN D2(6&# $/*O .4-,5 $( P#(, -./ C 0$Q/R 0’#()/ 2( S/2M2() #R/#*%&’()$*+,&$/ 0&1&$)&+:?;&?EF&?BE*@ AF@臧 淑 英 6 黄 樨 6 郑 树 峰 * 资 源 型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的 景 观 过 程 响 应 AD@* 生 态 学 报 :E;&=?FFG=E8?*ATONU 3’-%52()6HVONU W26THINU 3’-%X/()*+#(,.0#Y/ YR$0/..2() R/.Y$(./ #(#P5.2. $( P#(, -./ ,/Q/P$Y1/(4 4R/(, $X (#4-R#P R/.$-R0/. Z#./, 0245&# 0#./ .4-,5 2( [#\2() 0245*! &#$ 2&’/’(,&$ -,.,&$:E;&=?FF&=E8?*@ A=8@ 朱会义 6 李秀彬 6 何书金 6 等 *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AD@* 地理学报 6788=69?:!;&79!G7?8*ATHV H-2%526+K W2-% Z2(6HI 3’-%M2(6&# $/* 3Y#42$%4/1Y$R#P 0’#()/ $X P#(, -./ 2( S$’#2 ]21*! &#$ %&’()$*+,&$ -,.,&$6788=69?:!;&79!&7?8*@ A==@ 史培军 6 潘耀忠 6 陈晋 * 深圳市土地利用 C 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AD@* 自然资源学报 6=FFF6=9:^;&7F!G7FF* A3HK L/2% M-(6LON &#$%&’$()6JHIN D2(*+#(, -./ C 0$Q/R 0’#()/ #(, /(Q2R$(1/(4#P ./0-R245 2( 3’/(&’/( R/)2$(*3’4).$/ ’5 6$#4)$/ 0&1’4)&&1 6=FFF6=9:^;&7F!&7FF*@ A=7@ 张 明 *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及 其 驱 动 因 子 的 统 计 分 析 AD@*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6=FFF6=^:^;&!B=G!B^*ATHONU _2()*34#42.420#P #(#P5.2. 4$ R/)2$(#P P#(, -./ .4R-04-R/ #(, 24. ,R2Q2() X$R0/.*3’4).$/ ’5 6$#4)$/ 0&1’4)&&1 6=FFF6=^:^;&!B=&!B^*@ A=!@ 黎夏 * 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 =FBBG=FFE 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 AD@* 自然资源学报 6788^6=F:!;&!8EG!=9*A+K W2#* 3Y#42$%4/1Y$R#P #(#P5.2. $X P#(, -./ Y#44/R(. 2( 4’/ ,/Q/P$Y1/(4 0$RR2,$R $X 4’/ L/#RP ]2Q/R [/P4# 2( =FBB&=FFE*3’4).$/ ’5 6$#4)$/ 0&1’4)&&1 6788^6=F:!;&!8E&!=9*@ A=^@ 蒙 吉 军 6 李 正 国 6 吴 秀 芹 * =FF9G7888 年 河 西 走 廊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研 究 AD@*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6788!6=B:?;&=7!G=!=*A_INU D2% M-(6+K T’/()%)-$6‘V W2-%\2(*+#(, -./ 0’#()/. $X H/a2 J$RR2,$R Z/4b//( =FF9 #(, ).$/ ’5 6$#4)$/ 0&1’4)&&1 6 788!6=B:?;&=7!&=!=*@ A=9@ 杨 桂 山 * 长 江 三 角 洲 近 98 年 耕 地 变 化 及 其 驱 动 机 制 研 究 AD@*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6788=6=?:7;&===G==E*A&ONU U-2%.’#(*c’/ YR$0/.. #(, ,R2Q2() X$R0/. $X 0’#()/ 2( #R#ZP/ P#(, #R/# 2( 4’/ &#()4&/ ]2Q/R [/P4# ,-R2() 4’/ Y#.4 98 5/#R.*3’4).$/ ’5 6$#4)$/ 0&1’4)&&1 6788=6=?:7;&===&==E*@―― 江 苏 省 昆 山 市 为 例 AD@*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6 A=?@ 高中贵 6 彭补拙 6 喻建华 6 等 * 经济发达区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对 土 壤 性 质 的 影 响 ―以7 8 8 9 6 78:=; & ^ ^ G 9 = *AUOd T’$()%)-26LINU S-%&’-$6&V D2#(%’-# , &# $/*IXX/04 $X P#(, -./ 0’#()/. $( .$2P 0$(,242$(. 2( 4’/ ,/Q/P$Y/, #R/#.&# 0#./ $X e-(.’#( 2( D2#().- YR$Q2(0/*3’4).$/ ’5 6$#4)$/ 0&1’4)&&1 :=;&^^&9=*@ A=E@ 高 俊 峰 * 太 湖 流 域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及 洪 涝 灾 害 响 应 AD@*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678876=E:7;&=9=G=9?*AUOd D-(%f/()*fP$$, R/.Y$(./ 4$ P#(, -./ 0’#()/ 2( c#2’- +#g/ S#.2(*3’4).$/ ’5 6$#4)$/ 0&1’4)&&1 678876=E:7;&=9=&=9?*@ A=B@章 波 6 濮 励 杰 6 黄 贤 金 6 等 * 城 市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及 驱 动 机 制 研 究 ―以 ―― 长 江 三 角 洲 为 例 AD@* 长 江 流 域 资 源 与 环 境 678896=^:=;&7BG!!*ATHONU S$6LV +2%M2/6HVONU W2#(%M2(6&# $/*34-,5 $( 4’/ P#(, -./ 0’#()/ #(, 24. ,R2Q2() X$R0/. 2( -RZ#( #R/#&# 0#./ $X &#()4&/ ]2Q/R [/P4#*0&1’4)&&1 $.7 2.8,)’.9&.# ,. #+& : $.(#;& &$1,.678896=^:=;&7B&!!*@ A=F@金雄兵 6 濮励杰 6 罗昀 6 等 * 县市级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初步研究――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AD@* 土壤 :!;&78^ G7=8* ADKN W2$()%Z2()6LV +2%M2/6+Vd &-(6&# $/*+#(, -./ #(, P#(, 0$Q/R 0’#()/ #4 0$-(45 P/Q/P&# 0#./ .4-,5 $X e-(.’#( 0245*-’,/1 :!;&78^&7=8*@ A78@濮励杰 6 周峰 6 彭补拙 *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 研 究 ―以 ―― 原 锡 山 市 为 例 AD@*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678876!B :?;&EEF GEB9* AL- +2%M2/6THdV f/()6LINU S-%&’-$*34-,5 $( 4’/ ,R2Q2() X$R0/. $X #R#ZP/ P#(, 0’#()/ 2(&#()4&/ ]2Q/R [/P4#&# 0#./ $X W2.’#( ).$/ ’5 6$.=,.( &.,8&)1,#? :6$#4)$/ -&,&.&& ;678876!B:?;&EEF&EB9*@ A7=@ D/(./( D ]*K(4R$,-04$R5 [2)24#P K1#)/ LR$0/..2()6O ]/1$4/ 3/(.2() L/R.Y/042Q/ A_@*LR/(420/ H#PP6VYY/R 3#,,P/ ]2Q/R6 N/b D/R./567I[6=FF?* A77@何春阳 6 陈晋 6 陈云浩 6 等 * 土地利用 C 覆盖变化混合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AD@* 自然资源学报 6788=6=?:!;&799G7?7*AHI J’-(%5#()6JHIN D2(6JHIN &-(%’#$6&# $/*+#(, -./ C 0$Q/R 0’#()/ ,/4/042$( Z#./, $( ’5ZR2, 1/4’$,*3’4).$/ ’5 6$#4)$/ 0&1’4)&&1 6788=6=?:!;&799&7?7*@ A7!@ J’R2.4$Y’/R [ I6[2() &*]/P#42Q/ R#,2$1/4R20 ($R1#P2&#42$( $X P#(,.#4 1-P42.Y/04R#P .0#((/R ,#4# -.2() #( #-4$1#420 .0#44/R)R#1%0$(4R$PP/, R/)R/..2$(AD@*@+’#’()$99&#),& 2.(,.&&),.( h 0&9’#& -&.1,.(6=FF96?=:=8;&=8=9&=87?* A7^@陈浮 6 陈刚 6 包浩生 6 等 *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AD@* 自然资源学报 6788=6=?:!;&78^G7=8*AJHIN GAA自然资源学报!& 卷#$%&’() *+,-%./0 ’+12345,-%!& #$6/,++,: $35 ;4+,-5 +,: 4$&+, :=9&9,- ?1=;5 9, $=@+, ?=9,-56%&’()#$ &* +#&’(#$ ,!-&’(.!- %!AA&%&BCDEF!AGH!&A6I J!KI张 兵 % 金 凤 君 % 董 晓 峰 6 甘 肃 中 部 地 区 景 观 生 态 格 局 与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研 究 JLI6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AAK%!GCDEFDGMGD6JN’/)*.9,-%LO) #5,-2P$,%Q0)* R9+12?5,-6S45 7+,:3;+T5 5;171-8 3T+U9+7 T+UU5=, +,: 7+,: $35 +,: ;1&5= ;4+,-5 =535+=;4 9, U45 ;5,U5= 1? *+,3$ T=1&9,;56/(&0(!-- 1) 2!&0(#345%!AAK%!GCDEFDGHGD6I J!BI温仲明 % 焦峰 % 张晓萍 6 纸坊沟流域近 BA 年来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的环境效 应 JLI6 生 态 学 报 %!AAG%!GCVEF&VADM&VAV6JW()N41,-2&9,-%LO/0 #5,-%N’/)* R9+12T9,-6O&T+;U 1? 7+,:3;+T5 ;4+,-53 1, 5,&9=1,&5,U :$5 U1 BA 85+= ’ 3 7+,: $35 9, + 3&+77 ;+U;4&5,U 9, X1533 ’, 1, U45 X+$66 .&# 7.&$&01.# 81)1.#%!AAG%!GCVEF&VADH&VAV6I!&#$%&’& (& )#&* +&, -.#&/, #&* 01& 233,41’5,&,&& ’& 6789’8-.#&/ !:,#N’0[ #5,-% Z[ X92P95% Z()* .$2\4$1( Q5T+=U&5,U 1? [=@+, +,: Y531$=;53 ];95,;5%)+,P9,- [,9&5=39U8%)+,P9,- !&AAVD%&49,+ )!;&1:#41:Y5-91,+7 7+,: $35 ;4+,-5 93 +, 9&T1=U+,U T+=U 1? -71@+7 ;4+,-5%53T5;9+778 9, U45 +=5+3 ^45=5 71;+7 5;1,1&8 93 :5&571T9,- =+T9:786S45 ]$2R92&4+,-C]$\41$2W$_92&4+,-\41$E +=5+ 93 1,5 1? U45 41U 3T1U3 ?1= 31;&9; :5&571T&5,U 9, &49,+%U45 7+,: $35 ;4+,-5 ^977 @5 9&T=1&5: -=5+U786.+35: 1, U45 X+,:3+U S‘ :+U+ 9, &VaA%&VVK +,: !AAA%&5+3$=5&5,U 1? ]$2R92&4+,- +=5+’ 3 7+,: $35 ;4+,-5 ^+3 ;1,:$;U5: ^9U4 U45 3$TT1=U 1? Y] +,: *O]6.+35: 1, U45 7+,: $35 ;4+,-5 &+U=9_ +,: U45 71;+7 31;9+7 :+U+%5;1,1&9; :+U+ +,: 5,&9=1,&5,U+7 :+U+%U45 ;4+=+;U5=3 +,: U45 5??5;U9&5,533 1? 7+,: $35 ;4+,-5 ^+3 ;1,:$;U5:6&1,;7$391,3 1? U45 3U$:8 +=5 :=+^, +3 ?1771^3F ( &) &1,3U=$;U91, 7+,: 5_T+,:5: =+T9:78 +U U45 5_T+,35 1? 5,;=1+;49,- ;$7U9&+U5: 7+,:6S45 b$+,U9U8 1? ;1,3U=$;U91, 7+,: 9, !AAA ^+3 &6cc U9&53 1? U4+U 9, &VaA +,: G!6Gad 1? U45 9,;=5+35: T+=U =11U5: 9, ;$7U9&+U5: 7+,: , &13U 1? ^49;4 ^+3 49-4 b$+79U8 T+::8 ?957:6 ( !) Y$=+7 =539:5,U9+7 +=5+ 3T=5+: +U U45 3+&5 U9&5 9, :53T9U5 1? U45 ;1,3179:+U91,6#=1& &VaA U1 !AAA%=$=+7 =539:5,U9+7 +=5+ 9,;=5+35: GaA6KK e&! +U U45 3+&5 =+U5 1? ;1,3U=$;U91, 7+,: 9,;=5+356 Q53T9U5 1? U45 =+T9: $=@+,9\+U91, 1? U45 T1T$7+U91,% U45 $=@+,9\+U91, 1? U45 7+,: ^+3 7+--+=:6 ( D) &$7U9&+U5: 7+,: :5;=5+35: =+T9:78 ^9U4 U45 U=5,: 1? ?=+-&5,U+U91, +,: :5;5,U=+79\+U91,% U45 1U45= 7+,: $35 U8T53 ^5=5 ;5,U=+79\5: ;1&T+=+U9&578 +U U45 3+&5 U9&5%53T5;9+778 ;1,3U=$;U91, 7+,:6S45 7+,:3;+T5 :9&5=39U8 9,;=5+35: ^9U4 U45 :5;=5+35 1? U45 7+,:3;+T5 :1&9,+,;56 ( G) &1,3U=$;U91, 7+,: 5_T+,:5: ^9U4 U45 ;1=5 1? ;9U953 +,: U=+??9; 79,56S45 7+,: $35 U=+,3?1=&+U91, @5;+&5 &1=5 9,U5,39&5 ^9U4 +TT=1+;4 U1 U45 ;9U8 +,: U=+??9; 79,56 ( K) S45 7+,: $35 ;4+,-5 -5U -11: 5??5;U +U U45 +3T5;U 1? 5;1,1&9; +,: 31;95U8%?1;$39,- 1, U45 $=@+, +=5+6S45 *QZ 1? 9,:$3U=8 +,: ;1&&5=;5%U45 71;+7 ?9,+,;9+7 9,T$U%U45 -=133 1$UT$U &+7$5 1? +-=9;$7U$=5%U45 T5=31,+7 9,;1&5 +,: U45 ,$&@5= 1? 5&T7185: -1U 9,;=5+35: ^9U4 U45 7+,: $35 ;4+,-56 ( B) S45 5,&9=1,&5,U+7 5??5;U 1? 7+,: $35 ;4+,-5 ^+3 ,1U -11:%?1;$39,- 1, U45 $=@+, +=5+36 S45 T177$U91, @5;+&5 &1=5 35=91$3 ^9U4 U45 5_T+,391, 1? ;1,3U=$;U91, 7+,:6]9,;5 &VVK , U45 9,:$3U=9+7 T177$U91, 4+3 @55, $,:5= ;1,U=17 +,: =5:$;5:%@$U U45 $=@+, T177$U91, +--=+&+U5: 39&$7U+,51$3786 &,% =(:*&:X[&&f 7+,: $35 ;4+,-5f 5??5;U9&5,533 1? 7+,: $35 ;4+,-5f ]$\41$2W$_92&4+,-\41$ +=5+ 第 -. 卷第/期自然资源学报!&#$%& ’&$( )*+,%--.-001 年 2 月!&#$%&’ &(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管卫华 !&# 顾朝林 !&# 林振山 $##( 南京 -.007/ ; 南京 -.0075 ) .D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D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摘要:首次建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动力模型 , 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 明, 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出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 石油、 天然气、 水电的消费比例将上升, 尤其是石油消费的地位会提高。近 .0 年来中国各部门能源消费比例变化 表现为生活和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比例下降, 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上升。 由于工业生产能源消费 一直占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今后应调整工业结构, 降低能耗高的工业部门比重, 采取措施降低第 三产业过快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问题, 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关 键 词:能源;消费结构;动力模式;中国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01 ) 0/ 中图分类号:(605D--M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L., , 能源短缺曾长期制约我国经 L/N2M 近几年由于能源工业的加强O 短缺局面基本缓解O但从长远来看能源供需形势仍 济的发展 。 5M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今后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L1, 。-. 世纪 然严峻L2M, 头 -0 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 是经济结构、 消费结构、 城 市化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时期, 这些都需要可持续增长的能源供应作保障 L4M。 为此, 许多 学者分别从新能源及其基地的开发、 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开拓 国外能源市场、 做好资源储备、 加强能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L7N.6M。然而从数值模拟 的角度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建议的却较少。本文尝试根据动力学原理建立 中国能源供需预测模型, 在各种假设条件下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预测, 以期解决目前能源供 需矛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为各级部门提供理论参考。.能源供需总量的模拟和预测从 .77- 至 -00/ 年, 中国能源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 /D7-P , 而 -00- 年为 .6D6P , -00/ 年 ! 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 6D.72P, 而 -00- 年为 7D41P , 为 .2D4P; -00/ 年为 ./D-P 。可见, 近几年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率都较高。 本文采用近 .0 年的平均增长率进行能源供需 分析。 那么未来能源 如果维持 .77- ―-00/ 年中国年均能源生产增长率 !&Q/D7-P 的趋势不变, 生产总量的动力学方程为: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 ; -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重 点 基 金 项 目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 其 机 理 研 究 ” ( -.- ) ( ; 南京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 606/20./ ) 第一作者简介:管卫华 ( ,男,江苏如皋人,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区 域 经 济 与 资 源 环 境 研 究 , .7503 ) *89:;&=&?@A:BC.1/DEF9教育版) ! 中国经济信息网( D ?GGH= I I JJJDEK;D@F&DEB )%!自然资源学报!& 卷#! $# !%%&%’( !! #& $( &)根据资料!, 如果维持 &((!―!%%’ 年中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率的趋势不变, 那么未来能 源消费需求总量动力学方程为:#! $# !%%&%)& (*! #& &( !)图 &、 图 ! 为 #$$’&(!+ 、 以 !%%’ 年中国能源产量 &,&%’-&%./ 标准煤和能源 #&$)&&(*+ 时, . 消费量 &,&0. -&% / 标准煤为初值的未来 ’% 年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图&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变化趋势图!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123&& #87=& 9: /9/6E 878;3& A;9#?=/297 27 45276123&! #87=& 9: /9/6E 878;3& =97&?@A/297 27 45276表 & 为未来 ’% 年中若干年份中国能源生产总量、 消费总量的预测值及能源缺口, 可以 看出, 中国未来的能源供需还存在很大缺口, 而转变能源消费结构, 进行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能源供需问题。表# 当 !&$%&&!’ 、 中国能源生产、 消费及供需差预测( 单位: ! #$(&#&)’ 时, #*+, 标准煤)F6GE8 & H;8#2=/297 9: /9/6E 878;3& A;9#?=/297I =97&?@A/297 67# #2::8;87=8 27 &?AAE& 67# #8@67# J587 #$$’&(!+ 67# #&$)&&(*+年份 能源生产预测 能源消费预测 能源供需差预测!%%) &,&)! &0&&( C%&00!%%* &0&%’ &0&.’ C%&.!%%, &0&.. &.&0! C%&.)!%%0 &.&** &(&)& C%&.,!%%. &(&!) !%&&) C%&(%!%%( &(&(* !%&.. C%&(’!%&% !%&,( !&&,, C%&(0!%&* !*&)) !,&,’ C&&&(!%!% ’%&(% ’!&’) C&&))!%’% )*&*. )0&0! C!&&)注: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煤炭 %&0&) ’ , 石油 &&)!. , , 天然气 &’&’ , 电力根据当年平均发电煤耗计算。!能源消费结构的模拟和预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图 ’) 以煤 炭 为 主 , 但 石油、 天然气、 水电的比重在逐步上升。这主要 是因为中国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 而煤炭消费 所占比重过高将给环境带来诸多问题,因此, 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动力学模拟和预测有重 大意义。 图 ’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 ― !%%’ 年) !&# 模式的建立 假设 ’ ( 为某类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 123&’ : 878;3& =97&?@A/297 &/;?=/?;8 27 45276 例 ( 小于 & 而大于 % ) , #( 为某类能源 ( 消费需求 B&((%C!%%’D教育版) ! 中国经济信息网( &5//AK L L JJJ&=82&39M&=7 !期管卫华等: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1#!的自身增长率。假设当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 &##$ , 在初始时各类能源占有能源消!费份额的总和是!& # , ! 为各类能源的总数,考虑到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 $ 为能源消费增% & & !长量, 能源消费的剩余总量为( 。由于各类能源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 &’$(!& # ) )% !# 表示 %% & & !类能源对 # 类能源消费的替代率, && #!)% !# (% & % 为由于 % 类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对 # 类能%&’则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 源消费的替代量, 其中 & 为参数。又假设 $ 呈线性增长, $( )) &*)+,, 化动力模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源消费结构动力模式的模拟与预测 以 &++# 年为基准年, 即以 &++# 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 &##$ , 则 &++#― ,### 年能源 又以 &++#― ,### 年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消费总量随时间的变化为 $( )) &#-!.&)’#-#,/ 0, 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0 1.+、 以 &++# 年煤炭、 石油、 天然 #-#0/ 0、 #-#1. 0,、 #-#.1 0+/ /, 气、 水电占总能源消费比例分别为 /.-,$、 &.-.$、 ,-&$、 0-&$作为初值。根据表 ,, &++#―,### 年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消费比例年均增长分别为(#-+$、 #-.2& 2$ 、 #-#!. !.$ 、 #-&+# +$ , 而煤 表示石油、 天然气、 水电对煤炭消费的替代率分别为 #-.2& 2$ 、 #-#!. !.$ 和 #-&+# +$ , 炭对石油、 天然气、 水电的替代率为 #。假设参数 &&&# , 对中国主要能源消费比例进行模拟和 。 预测( 表 !)表!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主要能源历年在总能源消费中比例 #$%增长变化&++1 #-! (#-2 # #-0 &++0 (#-1 #-& (#-& #-1 &++. #-& #-0 # (#-. &++/ (! ,-1 (#-& #-/ &++2 (,-& &-& #-0 #-0 &+++ (&-. &-/ # (#-& ,### (&-+ &-1 #-! #-, ,##& (#-2 (#-! #-, #-+ ,##, #-! (#-! (#-& #-& ,##! &-0 (&-! #-, (#-134567 , 89:;&= )=4&?7 %& @9:@:9&%:& :A B4C:9 7&79?D &: &:&46 ):&EFB@&%:& %& &=7 @4E& D749E &++& (#-& #-0 (#-& (#-! &++, (#-1 #-1 (#-& #-& &++! (& #-/ # #-!表&中国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模拟及预测,#&0 01-0 !&-0 !-1 &#-.34567 ! G%BF64&%:& 4&* @97*%)&%:& :A B4C:9 7&79?D ):&EFB@&%:& E&9F)&F97 )=4&?7 %& H=%&4 年份 &++# &++, &++1 &++. &++2 ,### ,##, ,##! ,##0 ,#&#煤炭消费 比例 I $ 石油消费 比例 I $ 天然气消费 比例 I $ 水电消费 比例 I $ 实际值 预测值 实际值 预测值 实际值 预测值 实际值 预测值/.-, /.-, &.-. &.-. ,-& ,-& 0-& 0-&/0-/ /0-. &/-0 &/-# &-+ ,-& 1-+ 0-,/0-# /1-+ &/-1 &/-0 &-+ ,-, 0-/ 0-1/1-/ /1-# &2-# &2-& &-2 ,-! 0-0 0-..+-. /,-+ ,&-0 &2-+ ,-, ,-! .-/ 0-+..-& /&-. ,1-. &+-2 ,-0 ,-1 .-2 .-,.0-. /#-& ,1-# ,#-2 ,-. ,-0 /-2 .-../-& .+-, ,,-/ ,&-1 ,-2 ,-. /-1 .-2 /-, 2-/ ,-2 !-# ,,-. ,.-0 ./-1 .&-2 %$%自然资源学报!& 卷从上述预测看,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 而石油、 天然气、 水电 的消费比例将逐步上升, 尤其是石油, 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因而, 影响中国今 后经济持续增长的石油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能源消费结构的部门变化分析近 &$ 年来各部门总能源消费比例变化( 表 %) 表现为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比重变化不大, 生活能源消费比重有下降趋势, 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例略有下降, 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 商业和仓储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能源消费有所上升。 从 &&&& ―!$$& 年各部门能源消费的 平均增长率看, 物质生产部门为 #’()* , 其中农业生产为 !’&+* , 工业生产为 ,#’#++* , 建筑 业为 !’-!* , 交通邮电业为 +’)++* , 商业和仓储业为 &’&)&* ; 非物质生产部门为 (’%&)* ; 生 活消费为,$’$#(* 。 从 近 &$ 年 各 部 门 各 类 能 源 消 费 比 例 变 化 ( 表 %) 看, 煤炭消费比例变化表明为在 工 业 部门有增长趋势, 而其它部门略有下降。各部门煤炭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中, 物质生产部门 为 !’)&(* , 其 中 农 业 部 门 为 ,!’+&* , 工业部门为 #’!!+* , 建筑业为 #’#&* , 交通和邮电业表!./012 % .34/1 &&&& 总量 )&’%+ 农业 %’&( 物质 工业 (&’%! 生产 建筑业 &’!% 总能源 部门 交通邮电 %’(! 商业仓储 &’!# 非物质生产部门 !’&& 生活消费 &-’-% 总量 )#’!农业 &’&# 物质 工业 +)’! 生产 建筑业 $’#& 煤炭 部门 交通邮电 &’)# 商业仓储 $’& 非物质生产部门 &’)生活消费 &%’& 总量 )&’-% 农业 )’() 物质 工业 (!’$& 生产 石油 建筑业 !’&% 部门 交通邮电 &-’!& 商业仓储 $’+ 非物质生产部门 +’)# 生活消费 !’(! 总量 ))’农业 +’$物质 工业 ++’#! 生产 建筑业 &’$& 电力 部门 交通邮电 &’+! 商业仓储 &’#! 非物质生产部门 #’-& 生活消费 +’&&年份分部门总能源、 煤炭、 石油、 电力消费比例( &)/19 ; 212:46&:&48 :35?&=;4&35 ;63;364&35 &5 ?2:4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资料来源于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 !期管卫华等: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为 &#$#%& , 商业和仓储业为&’$(!)& ; 非物质生产部门为&#$’()& ; 生活消费为 &*$+%& 。石油 消费比例变化表现为工业部门的石油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下降,而以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为主的第三产业石油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此外, 农业生产中石油消费比重略 有下降, 生活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石油消费比例略有上升。 从各部门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来 看 , 物 质 生 产 部 门 为 #$%,*& , 其 中 农 业 部 门 为 !$%’& , 工 业 部 门 为 ,$+)%& , 建 筑 业 为 交通和邮电业为 +’$(%& , 商业和仓储业为 ’#$#& ; 非物质生产部门为 %$),& ; 生活消 ’$+**&, 而第三产业 费为 +#$(%)&。电力消费比例变化表现为工业和农业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下降, 中交通和邮电业、 商业和仓储业, 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电力消费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 上升。 从各部门近年来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来看, 物质生产部门为 -$!%&, 其中农业为 #$*& , 工业为 -$’’& , 建筑业为 ++& , 交通和邮电业为 +($,)*& , 商业和仓储业为 +-$##*& ; 非物质 生活电力消费 +!& 。 生产部门为 +,$,%&; 由此可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及非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过 快增长引起的,因而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由于第三产业发展过快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加快 的问题。导致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第三产业中石油和电力消费的 增长。 此外, 由于工业生产依然是能源消费的主体, 因而今后应主要调整工业结构, 降低能耗 高的工业部门比重, 提高能耗低的工业部门比重。 煤炭消费增长主要是由于工业和建筑业对 煤炭消费需求增长的结果, 因而应该调整工业结构,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降低煤炭消耗。 石油 消费表现为在第三产业中增长较快, 其次为生活石油消费的增长。从总量来看, 工业部门仍 是石油消费的主要部门, 其次为交通运输和邮电业。要实现我国石油的供需平衡, 一方面要 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和调整工业结构, 降低工业部门石油消费比例; 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降低 第三产业中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 同时注重石油的开发和储备。 电力消费的增长主要由于第 三产业中交通运输、 邮电、 商业仓储业, 第二产业中建筑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电力消费 增长率较高所致。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生活电力消费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将不可避免, 而 工业生产为电力消费的主要部门, 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降低工业电力消耗的比例。 同时在第 三产业的生产和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电, 降低电力消费量。,结论和讨论( 通过建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动力模式并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模拟和预 +) 测, 研究表明, 该模式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消费比例将上升, 尤其是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会上升。 近 +( 年能源消费比例变化表现为: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一直占能源消费的主体, 生活 ( ’) 能源消费比重有下降趋势, 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例略有下降, 而交通运输、 商业和仓储的第 三产业能源消费有所上升。今后应主要调整工业结构, 降低能耗高的工业部门比重, 同时采 取措施有效降低由于第三产业过快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问题。 就石油消费增长较快而言, 一方面要通过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和调整工业结构来降低 ( !) 工业中石油消费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第三产业中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情 况, 以实现石油的供需平衡。 ( 本文的预测值是在一定参数和初值条件下所得,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 这些因素都会对各类能源消费的变化产生影响, 参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 预测数值 与实际数值可能有差异,同时,不同参数条件的结果体现了不同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 构, 因而不同约束条件下参数的取值以及各种要素对参数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 随着石油消费比例的上升,对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增加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 重要问题。 +(P自然资源学报!& 卷参考文献( !&#&$&%&&’) (#&$沈镭 % 成升魁 & 论国家资源安全及其保障战略 #’$& 自然资源学报 %!((!%&)*+,-./.0+((&#49 1:6;&=&?7&@; A:6;BA7C;BD E6FC?EG6F F6G?E7AH B;I 7AF &?BEB;A667;& FAEBA6&76F&!&#$%&’ &( )&*#$&’ +,-&#$.,- %!((! , &)*+,-./.J+((&$ #!$ KBE& L:CMB&3D6GAE7GBD 6;6E&H ?FB&6 CN6E A:6 O?F7;6FF GHGD6#’$&/%,$01 /.&%&23.- %!((+ , !P*.,-+P.J+QR& #.$ SD7G6 1:7?%T?;=566 5BM&3D6GAE7G7AH GC;F?MUA7C; B;I 6GC;CM7G &ECVA: 7; 8:7;B#’$&/%,$01 4&’3.1%!((+ , .!*&,-+)JR+& #+$赵 媛 % 梁 中 % 袁 林 旺 % 等 & 能 源 与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的 多 目 标 决 策 #’$& 地 理 科 学 %!((&%!&*!,-&P+0&P/&#W2S@ X?B;%5YS49 W:C;&%XZS4 57;=VB;&%,* &’&K?DA7=CO[6GA7N6 I6G7F7C; 7; GCCEI7;BA7N6 I6N6DCUM6;A BMC;& 6;6E&H FCG7BD=6GC;CMH B;I 6;N7EC;M6;A&5.3,%*3& 6,&0$&783.& 53%3.&%!((&%!&*!,-&P+J&P/&$ #R$李文彦 &!& 世纪 前 期 我 国 能 源 战 略 的 若 干 问 题 #’$& 经 济 地 理 %!(((%!( *&,-)0&!&#5Y \6;=HB;&1CM6 UECOD6MF C] 8:7;6F66;6E&H FAEBA6&H 6BEDH IBHF C] !& G6;A?EH&/.&%&23. 6,&0$&781%!(((%!(*&,-)J&!&$ #P$张 雷 & 经 济 发 展 对 碳 排 放 影 响 #’$& 地 理 学 报 %!((.%RQ*+,-P!/0P.)&#W2S49 567&3GC;CM7G I6N6DCUM6;A B;I 7AF O6BE7;& C;8@! 6M7FF7C;F&9 .*& 6,&0$&783.& 53%3.&%!((.%RQ*+,-P!/JP.)&$ #)$郎一环 % 王礼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保障问题 #’$& 中国能源 %!((+%!P*!,-+0)&#5S49 X7=:?B;% \S49 57=MBC&3;6E&H&?BEB;A66 7FF?6F 7; A:6 UECG6FF C] O?7DI7;& ?U B V6DD=C]] FCG76AH&/%,$01 &( :83%&%!((+%!P*!,-+J)&$ #Q$国 家 统 计 局 课 题 组&积 极 缓 解 能 源 约 束 , 努 力 实 现 有 序 发 展 #’$& 统 计 研 究 %!((R%*P,-.0&&&#TEC[6GA 9EC?U C] 4BA7C;BD^?E6B? C] 1ABA7FA7GF C] 8:7;B&LC E6D6BF6 UCF7A7N6DH A:6 GC;AEB7;AF C] 6;6E&H B;I E6BD7_6 ABGA7G I6N6DCUM6;A V7A: 6]]CEAF& 5*&*3-*3.&’ +,-,&$.8&!((R%*P,-.J&&&$ #/$ T:7DU S;IE6VF=FU66I%1A6U:6; ‘CV%W:7&?C 9BC&L:6 C;&C7;& E6]CEMF AC 8:7;B ’ F &CN6E;M6;A B;I FABA6 F6GACE-A:6 GBF6 C] A:6 6;6E&H 7;I?FAEH#’$&!&#$%&’ &( :&%*,27&$&$1 :83%&%!(((%/*!.,-RJ!(& #&($ 47 \67IC?%L:CMBF ^ ’C:B;FFC;&3;6E&H ]CE F?FAB7;BOD6 I6N6DCUM6;A 7; 8:7;B#’$&/%,$01 4&’3.1%!((+ , .!*&(,-&!!RJ&!!/& #&&$刘 毅 & 沿 海 地 区 能 源 供 需 保 障 与 解 决 途 径 研 究 #’$& 地 理 学 报 %&///%R+*P,-R(/0R&)&#5YZ X7&K6BF?E6F ]CE UECOD6MF C] 6=;6E&H 7FF?6F B;I F?UUDH 7; 8:7;B ’ F GCBFABD E6&7C;&9 .*& 6,70$&783.& 53%3.&%&///%R+*P,-R(/JR&)&$ #&!$张雷 &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基础 #’$& 自然资源学报 %&//Q%&.*!,-&..0&.Q&#W2S49 567&L:6 M7;6EBD OBF6 ]CE 8:7;B’ FF?FAB7;BOD6 I6N6DCUM6;A&!&#$%&’ &( )&*#$&’ +,-&#$.,- %&//Q%&.*!,-&..J&.Q&$ #&.$周 总 瑛 % 唐 跃 刚 & 从 油 气 资 源 状 况 论 我 国 未 来 能 源 发 展 战 略 #’$&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Q*!,-!&(0!&+&#W2@Z WC;&=H7;&%LS49 X?6=&B;&&‘7FG?FF7C; C; ]?A?E6 6;6E&H I6N6DCUM6;A FAEBA6&H 7; 8:7;B [?I&6I OH C7D a &BF E6FC?EG6F FABA?F&!&#$%&’ &( )&*#$&’ +,-&#$.,- %!((.%&Q*!,-!&(J!&+&$ #&+$ 王 礼 茂 & 论 中 国 石 油 储 备 体 系 #’$& 资 源 科 学 %!((.%!R*&,-+!0+)&#\S49 57=MBC&T6AECD6?M E6F6EN6 FHFA6M 7; 8:7;B&+, = -&#$.,- 5.3,%., %!((.%!R*&,-+!J+)&$)*+,- .% */& 0/1%2& .# 3%&$2- 0.%’+45*6.% )*$+&*+$& 6% 0/6%19ZS4 \67=:?B&, 9Z 8:BC=D7;& , 5Y4 W:6;=F:B;!*&&‘6UBEAM6;A C] ZEOB; B;I b6FC?EG6F 1G76;G6F%4B;[7;& Z;7N6EF7AH%4B;[7;& !&((/.%8:7;Bc !&8CDD6&6 C] 96C&EBU:7G 1G76;G6F%4B;[7;& 4CEMBD Z;7N6EF7AH%4B;[7;& !&((/)%8:7;B,78’*$1&*( L:6 6;6E&H UECOD6M :BF O66; C;6 C] A:6 7MUCEAB;A UECOD6MF B]]6GA7;& A:6 F?7ABOD6 I6N6DCUM6;A C] FCG7C6GC;CM7G 7; 8:7;B&L:6 G:B;&6 C] A:6 6;6E&H GC;F?MUA7C; FAE?GA?E6 ;CA C;DH BGG6D6EBA6F A:6 6GC;CM7G I6N6DCUM6;A%O?A BDFC GDCF6DH E6DBA6F V7A: A:6 F?7ABOD6 I6N6DCUM6;A C] ;BA7C;BD 6GC;CMH&Y; N76V C] A:6 F7M?DBA7C; B;I UE6I7GA7C; C] ACABD 6;6E&H F?UUDH B;I I6MB;I 7; 8:7;B%A:6E6 7F B &E6BA &BU%A:?F 7A 7F ;6G6FFBEH AC E6I?G6 6;6E&H GC;F?MUA7C; B;I AEB;F7A 6;6E&H GC;F?MUA7C; FAE?GA?E6&^BF6I C; A:6 IH;BM7GF A:6CEH%A:7F UBU6E F6AF ?U B ]CE6GBFA MCI6D C] !期管卫华等: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D=E&#&$%& ’())*& +#, ,&-+#, .# /0.#+1+#, 23$&4+’5’ 50& &#&$%& 43#’(-)5.3# ’5$(45($&670& $&’&+$40 ’038’ 50+5 50.’ -3,&* 4+# )$&2&$+9*& ’.-(*+5& +#, )$&,.45 50+5 , .# /0.#+’ ’ &#&$%& 43#’(-)5.3# ’5$(45($&150& 43#’(-)5.3# $+5& 32 43+* 8.** ,&4$&+’&180.*& 50& $+5&’ 32 8+5&$ +#, &*&45$.4.5&1 #+5($+* %+’ +#, )&5$3*&(- 8.** .#4$&+’&1&’)&4.+**& 50& ’5+5(’ 32 )&5$3*&(- 8.** +’4&#, .# 50& &#&$%& 43#’(-)5.3# ’5$(45($&670(’150& )$39*&- +93(5 )&5$3*&(- +22&45.#% 50& ’(.5+9*& ,&:&*3)-&#5 32 ’34.3&43#3-& .# /0.#+ 8.** 9&43-& -3$& +#, -3$& )$3-.#8$3- 50& 40+#%& 32 50& &#&$%& 43#’(-)5.3# )$3)3$5.3# .# &+40 ,&)+$5-&#5 ’.#4& 50& $&4&#5 &= &&+$’150& )&$4&#5+%& 32 $&’.,&#5.+* +#, )$.-+$& .#,(’5$.+* &#&$%& 43#’(-)5.3# ,&’4&#,&, + *.55*&150& )&$4&#5+%& 32 5&$5.+$& .#,(’5$& &#&$%& 43#’(-)5.3# +’4&#,&,1+#, 50& 43#’(-)5.3# )$3)3$5.3# 32 &#&$%& 23$ .#,(’5$.+* )$3,(45.3# 0+’ 9&&# .# 50& 0.%0&’5 2*.%05 +** +*3#%670&$&23$&1.5 .’ #&4&’’+$& 53 +,&(’5 50& .#,(’5$& ’5$(45($&1$&,(4& 50& )&$4&#5+%& 32 .#,(’5$& 8.50 0.%0 &#&$%& 43#’(-)5.3# +#, ,&)$&’’ 50& 0.%0 ?’)&&, %$3850 32 &#&$%& 43#’(-)5.3# 8.50 50& 5&$5.+$& .#,(’5$& .#4$&+’.#% @(.4A*&1’3 +’ 53 &#’($& &#&$%& 43#’(-)5.3# .#4$&+’& .# + ’(.5+9*& ’)&&,6B’ 23$ 50& 9+*+#4& 32 ’())*& +#, ,&-+#, 32 )&5$3*&(-13# 50& 3#& 0+#, .5 .’ #&&,&, 53 .-)$3:& 50& (’& &22.4.&#4& +#, $&%(*+5& 50& .#,(’5$.+* ’5$(45($&C3# 50& 350&$ 0+#, .5 .’ #&4&’’+$& 53 5+A& &22&45.:& -&+’($& 53 $&,(4& )&5$3*&(- 43#’(-)5.3# .# 50& 5&$5.+$& .#,(’5$&6 !&# $%&’() &#&$%&C 43#’(-)5.3# ’5$(45($&C ,&#+-.4 -3,&*C /0.#+ 第 -. 卷第/期自然资源学报!&#$%& ’&$( )*+,%--.-001 年 2 月!&#$%&’ &( %&)#$&’ $*+&#$,*+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尚海洋 !,马 忠 &,焦文献 &,马 静 !( 兰州 I/00I0 ;-G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 .G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与工程研究所 寒旱区水土资源研究室, 兰州 I/0000 )摘 要 :生 态 足 迹 是 测 度 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新 方 法 。 家 庭 生 态 足 迹 5JFKDL@F&M *HF&FC=H&& (FFNOP=BN,J*(7是利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家庭消费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通过计算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家庭生可以进一步揭示各收入水平群体间存在的“ 生态足迹掠 态足迹, 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群体 J*( 差异, 夺” 和生态足迹占用公平性。在阐 述 家 庭 生 态 足 迹 内 涵 意 义 及 计 算 方 法 的 基 础 上 , 以 甘 肃 省 -00年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得到甘肃省 -00- 年不同收入群 体 的 家 庭 生态足迹分别为: 最高收入群 .G6.-Q.01C@;-9 高收入群 .G./.Q.01C@;-9 较高收入群 .G810Q.01C@;-9 中 等 收 入 .GI4/Q.01C@;-9 较 低 收 入 群 .G2/1Q.01C@;-9 低 收 入 群 0GI-6Q.01C@;-9 最 低 收 入 群 0G2I8Q 分析经济收入与家庭生态足 迹 的 关 系 表 明 , 每 增 加 . 000 元 人 均 .01C@;-9 全省平均 .G-12Q.01C@;-; 引入生态足迹掠夺及总生态足迹掠夺, 并进一步计算 可支配收入 , 将 增 大 0G-C@;- 家 庭 生 态 足 迹 ; 生态足迹不公平系数为 0G-6 , 表明收入不同引起的足迹消费的不公平不突出。 关 键 词:家庭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掠夺;生态足迹不公平系数;可支配收入;家庭消费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4 中图分类号:R.61 ; (01-G-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需消费自然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对自然系统造成影响。 因此9测量 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与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S=&&=&; $LLD 等在 .44- 年提出生态足迹 的概念T.U, 并由 S&HVLPB&CL& 在 .441 年进一步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是通过 ( *HF&FC=H&& (FFNOP=BN) 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资源的量, 评估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T-U。 自生态足迹的概念与模型提出以来, 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世界野生动 行星生活报告 物 基 金 5SFP&M S=&M&=WL (KBM9 SS(7 在 其 发 表 的 《 ’=X=BC O&&BLN PLOFPN -00- ( 》 中公布的数据表明, 人类需要 .G- 个地球来维持当前的人类发展, 而如果我们不改变 -00-) T/U 同时, 丹 麦 国 家 环 境 评 估 署 5Y&B=D@ 当前的利用模式, 人 类 将 于 -0/0 年 面 临 福 利 的 衰 竭 ; 世界 %&N=FB&& *BX=PFB;LBN&& &DDLDD;LBN ZBDN=NKNL7 也在其发表的报告中对世界野生动物基金“ 生态足迹方法也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改进, 如引入了 末日预言” 的科学性进行了验证 T6U。同时, 经济学中的投入3产出分析模型、 构建情景模式分析等T2[8U。徐中民等最早将生态足迹方法应 此后国内生态足迹研究 纷 纷 展 开 , 并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果 T.0[.1U。 《 行星生活报告 用于国内 T4U, 中指出, 决定生态足迹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生产和收获可更新资源及将产品和服务运 -00-》 送到消费者的效率、 个人消费水平、 消费者人数等 T/U。从生态足迹的概念中, 可以看到消费量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0023043-/ ;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560-/202/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60-0.0.47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尚海洋( , 男, 辽宁沈阳人, 硕士研究生9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 @&=A&BCD@&BCEA&@FFG .48.3 )HF;GHB致谢: 本文写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研究员的大力帮助, 在此特别感谢! !期尚海洋等: 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J’(是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消费的差异将从“ 质” 和“ 量” 上影响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通常认 为,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水平的增长, 新 消费观念渗透, 会引起消费结构变化&#$%。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决定了消费水平。本文将以甘肃 省 &’’& 年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比较不同收入水平 群体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差异, 分析消费结构与消费人数对于各群体生态足迹总量的影响。#!&!生态足迹与家庭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的计算流程如图 # 所示。关于生态足迹的具体计算方法, 请参阅文献&&%及&()这里不再赘述。 #&%,图#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流程简图 &#D%A,/E# F@9 G.-H0@147 -G 90-.-/,01. G--7B4,C7 01.06.17,-C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 * 个前提假设 &#(% : ! 可以获得资源的年消费量和产生的废物量;&大部分的资源流量可以折算为生产资源的生物生产 型 面 积 ( +,-.-/,01..2 34-5607,89 包括陆地面积和水域) 和吸收所产生废 物 的 生 态 生 产 型 面 积 ;&0-.-/,01..2 34-1 , 由于废物吸收所需的生态生产型面积的计算过于复杂, 且所 需 数 据 收 集 困 难 , 在实 :491= , 证分析中通常忽略; 对人类 # 可以赋予各种生物生产型面积一个与单位面积有效生物量(来说, 具有经济效益 的 潜 在 生 物 生 产 量 ) 的生产能力成比例的权重, 将不同的面积转换成 一个标准化的、 表征世界平均生产能力的公顷单位; $ 总需求可以通过加总各种资源供给 与废物吸收的面积得到; % 总的人类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供给可直接对比; & 总需求可以 超过总供给。!&#家庭生态足迹计算 家庭生态足迹( 指生产用以维持家庭成员生存与生 &-6?9@-.5 &0-.-/,01. A--7B4,C7 , &&A)活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面积( 土地和水域) 。家庭可以看作是一个代谢系统( 图 &) ; 家 庭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样 实现的: 为了维护家庭的“ 生存与生活” , 家 庭需要从外界获得以产品和服务形式存在 的物质与能量输入, 经过“ 家庭代谢” , 最终 以废物和热量的形式输出家庭系统, 重新进 入自然系统。家庭消费需求不同, 导致了家图& 家庭生活消费系统庭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差异, 而家庭收入水平 直接决定了家庭生活消费水平与方式。计算A,/E& F@9 ?2?79I -G 7@9 @-6?9@-.5 0-C?6IB7,-C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需求, 分析其相互间存在的差异, 有利于揭示收入水平与生 :&3自然资源学报!& 卷态足迹的关系, 测量家庭消费产生的环境影响。 已 # $ %&’(&)*+,&&)&* 和 - ./)0&(&1 等 在 消 费 结 构 变 化 对 土 地 需 求 的 影 响 研 究 中 , 经关注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但其研究只确定了消费对农业用地需求的影响, 而 并没有涉及其它类型土地的占用 2!34!&5 。 生态足迹方法提供了通过生物生产面积测度人类消 费所需的土地面积, 揭示人类消费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手段。 家庭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可以从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中衍生出来,主要有两种思路: ! 分别计算各家庭成员的生态足迹占 用, 然后再加总得到家庭生态足迹; 再将各 &分 别 计 算 家 庭 各 项 消 费 所 占 用 的 生 态 足 迹 , 项足迹加总就可以得到家庭生态足迹。 由于家庭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并考虑到实 计算方法见式( : 际的可操作性( 如数据的获取等) , 本文采用思路 & 进行计算与分析, &)!&#6!$%&品消费等家庭消费构成部分。( &)式中: 居住消费、 商 !&# 为家庭生态足迹; $%& 为家庭消费的 & 项目的生态足迹!。&6食物消费、 本文将家庭消费划分为食物消费、 商品消费、 居住消费、 交通运输消费、 公共服务消费及 生活废弃物等 7 方面。!!&#甘肃省 !33! 年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甘肃省居民消费概况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居民消费全面快速增长, 消费热点增多, 消费明显增强。!33! 年消费倾向比上年提高 89&! 个百分点, 消费性 支出增长速度比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快 :97 个百分点 2!!5。表 & 列出了甘肃省 !33! 年城镇不 同收入群体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及各收入群体人口数量情况2!85。从表 & 中可以看到, 最高收 入群体与最低收入群体的年人均收入差距达 7 ;33 多元,最低收入群体年人均收入与全省 平均收入水平相差 ! 833 多元, 占城镇总人口 73& 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较低收入、 中等收入、 较高收入群体。表& 甘肃省 !33! 年不同收入群体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情况及各群体人口数&=(1& & &0& ?/1/)@&* A’/BC&D (E D/F@)=G&D @)?/F& @) %=)*B #’/H@)?& @) !33!最低收入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I 元 各群体人口所占比例 I & 低收入 较低收入 中等收入 较高收入 高收入 最高收入 全省平均=& 8JK9J! &3& L!J9&L &3! JJ;97& !38 8JL9&3 !3: :;79J! !3J K3:9!L &3; &LK933 &38 7J;9!J &33人口数 ( I & 333 人 7K8 & 8:7937 & 8:7937 & 8:8 7K983 注: 收入水 平 群 体 的 划 分 依 据 甘 肃 省 统 计 年 鉴 ; =9 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局 2!!5, (9 通 过 人 口 所 占 比 例 及 城 镇 总 人 口 数 推算得到。表 ! 列出甘肃省 !33! 年城镇不同收入群体年人均消费支出构成。可见, 不同收入群体 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 是随着收入群体收入增加而降低的。同时, 随着收入群体收入的 增长, 各项消费支出数量也增加; 各群体在食物消费方面支出减少, 而在获取各项服务如医 疗保健、 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增加。第 & 个家庭成员生态足迹” 。 ! 如果采用思路 ! ,那么公式 !&#6!$%& 中 $%& 的含义为 “ !期表$尚海洋等: 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 甘肃省 $%%$ 年城镇不同收入群体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简况 #单位: 元&,-./0 $ 102 3-456- -778-/
;& 82.-7 =;8&0=;/:& .? /0@0/ ;& 573;A0 ( 8756B ?8-7 )全省平均 最低收入 低收入 较低收入 中等收入 较高收入 高收入)DD最高收入年消费性支出 食物 衣着 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讯 娱乐、 文教服务 文化娱乐用品 教育 文化娱乐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和服务 恩格尔系数+ %&)C$$ D GE$C&% +F!C%% !!!CF$ )D+C%) )++CEF GE)C&& $+DC)$ )%)CDD D!ECD! +DFCGG DG%C!) !+C)%$ $D)C+E EG$C%$ $)EC)! F!C!$ D))C+) D&ECG+ !$+C$F G)CEG $$DCDG $ECD+ DEGC!G G$CFF )!CFE! DF&C$E D $+GCGD !D!C%D D+)C&F $GEC$F $!&C$$ )&GC%+ D!!CD+ $E+C%& !FCF+ !GGC&E D%%C&+ !EC)G! GFFC++ D +$+C&F )DDCF& $)&C%E $+FC!G !$%CGE ++$C$D D)GCGG !+$C$E +$CD+ !&&C$D D%GC!) )%C$G+ %%%C)% D G&%CGF +E%C$$ $GDC)F $F!C)F ))GC%F F!FCGF !&EC)$ !&FC$F D%DC%F &$$C!G DF&C$% !+C$D+ GGDCG) $ %)EC%D G!!C)) )+GC!F )$+C!% +)%CG! ED$CFD $&GCF$ )+)C!D DE%C&F )&!CF$ DFEC$+ !+C+%G +E%C%) $ !+FC+$ F$GCD& &+EC+) &DEC$$ GFEC$F D %&&CFE !$DCDD +$ECGF $D&C%% D %$)C%D $)+C)$ !DC%GD% !+GCD& ! D!DC%D D DE&CD& &DGCG% D ))!C)% E$&C)$ D FDGC$G +$!C%) G+)C+E +!EC&) F!%C!) !E)CF) !%C$!!&!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 根据研究的需要, 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针对所划分的 & 个消费部分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表 !) 。通过取得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各指标消费量数据, 计算家庭生态足迹 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居民的消费 并进行结果分析。指标的选取参照《 甘肃省统计年鉴#$%%!&》 调查表’$!(。表!消费构成 食物 居住 交通运输 商品 公共服务 生活废弃物家庭生态足迹计算指标选取指标选取,-./0 ! ,=0 57:090& &0/0360: &;2 HIJ 3-/38/-65;7粮食、 油脂类、 猪肉、 牛羊肉、 禽蛋、 水产品、 菜类瓜果、 食糖、 酒类、 饮料、 奶制品 居住支出、 人均居住面积、 用水量、 煤气、 液化汽、 用电量 费用支出、 公路、 铁路 棉布、 化纤、 卷烟、 家具、 冰箱、 洗衣机、 电视机、 电脑、 影碟机 教育支出、 医疗保健、 娱乐支出、 通讯、 旅游、 其它服务 纸和纸板、 铝、 其它金属、 玻璃、 塑料由于当前无法获得户消费量统计数据,所以表 ! 中各项指标数据采用现有的户人均年 消费量。 对部分无法获取的年消费量统计数据的指标处理, 参照了闵庆文等对城乡居民消费 足迹研究中的处理方法’$)*$+(。甘肃省 $%%$ 年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的计算结 果如表 ) 所示。表) 甘肃省 $%%$ 年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结果( 单位: K=A$ L 人)最低收入 低收入 较低收入 中等收入 较高收入 高收入 最高收入,-./0 ) ,=0 20&8/6 ;& 6=0 3-/38/-65;7 ;& 6=0 3;/;750& HIJ K2;840: .? 573;A0 57 M-7&8 12;@5730 ( 8756B K=- L 3-4 )全省平均 食物 居住 交通运输 商品 服务 废物 人均足迹总足迹 L K=A$ 注: 由于当前无法获得废物方面的相关数据, 故废物部分项为空。%C+GG %C$F$ %C%$E %C!$F %CD%% N DC!D& D $&+ $E&%C!F) %CD+! %C%DG %C$F) %C%$D N %CF+E +GF D!$CF%C+%+ %C$DE %C%DE %C!%D %C%!$ N DC%G& G$) DF%C!%C+!E %C$$) %C%$% %C!DE %C%!F N DCD)D D +!+ F+)%C+F! %C!$D %C%$G %C!!+ %C%&+ N DC!!$ D GE$ E+$%C&$ %C$&& %C%!! %C!)! %CD$% N DC!F$ D F&% $++%C&E$ %C)&) %C%)! %C!+) %CD$G N DC&F D D!% &E%%CG+ %C)DG %C%&! %C!E$ %C)G& N $C%EF D )D$ %DG %&!自然资源学报!& 卷!&# 计算结果分析 !#$#& 不同收入群体家庭生态足迹比较及构成分析 最大的家庭生态足迹人均值出现在最高收入群体, 为 !#&’()*+!, 最小 从表 % 可以看出, ! 值出现在最低收入群体, 为 &#(,’)*+ - 人, 其它各组的人均值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而减少, ! 全省平均收入水平人均足迹为 &#$&.)*+ - 人。进一步分析各收入群体家庭生态足迹的构成,可以发现食物消费、 商品消费、 居住消费足迹部分占比重较大, 三部分的总计占家庭总生态 其它各群体近 ’&0 。比较对城镇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简 足迹除最高收入群体只有 /%#$0 , 的统计结果, 也可以看到这 $ 项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的 /&0 以上。其中, 况( 表 !) 其他各群体均超过了 %&#&0 , 其中较低收 食物消费足迹部分除了最高收入群体为 $,#/0 外, 最高收入群体的 入群体占比重最大, 达到 %/#!0 。对照表 ! 中所列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发现, 恩格系数 1$&#!$02 远小于较低收入群体 1%&#!$02, 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增长而变小的同时, 家庭生态足迹却随着各群体收入增加而变大。 居住足迹部分在高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略 其余各组接近 !&0, 较低收入群体最低, 为 &/#(0 ; 商品足迹部分 高, 分别为 !/#.0和 !%#&0 , 在最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低于最低收入、 低收入和较低收入群体; 最高收入群 远远高于其它收入群体( 最低收入群体的服务部分只 体服务足迹部分比重最高, 为 !!#/0 , 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 - $ ) ; 交通足迹部分各群体间差距不大, 最高收入群体所占比 占 !#,0, 例最高, 为 $#&0 。 从表 % 可知, 较高收入群体的总生态足迹最大, 为 &#(.&3&&.)*+!, 最低收入群体总足迹 最小, 为 &#,/(3&&.)*+!, 而且出现部分群体总足迹与足迹人均值大小排序不一致现象: 最高 收入群体人均生态足迹 !#&’()*+! - 人,高于较低收入群体 1&#&%&)*+! - 人 2、中等收入群体 较高收入群体1&#$(!)*+! - 人2, 而该群体总生态足迹只有 &#%&!3&&.)*+!, 低于较 1&#$$!)*+! - 人2、 . ! . ! . 低收入群体1&#,$.3&& )*+ 2及中等收入群体1&#/’!3&& )*+ 2及较高收入群体1&#(.&3&& )*+!2。分 析其原因, 主要是各群体人口数量的差异造成。从表 & 可以发现, 较低收入、 中等收入、 较高收 而最高收入群体人口只占 &&0。图 $ 展示了分别 入群体人口数量分别占城镇总人口的 !&0, 经过平均值标准化后的人均生态足迹、 总足迹变化及各群体对应的人口比例变化关系。!#$#!家庭生态足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 表明, 家庭生态足迹随着可支配收入 分析家庭生态足迹与可支配收入间的关系( 图 %)图$甘肃省 !&&! 年不同收入群体家庭生态足迹 人均值、 各群体总足迹、 群体人口比例 ( 平均值标准化) 比较45)#$ 6*7 894 :;+&=&5?;@ =+;@) A*7 &7& :=&5A= 894B A;A=C 894 =@D &;&EC=A5;@ &=A5; ;F 7=:* )&;E& 5@ G=@?E 5@ !&&!图%居民生态足迹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45)#% 6*7 :*=@)7 ;F 894 =::;&D5@) A; 5@:;+7 !期尚海洋等: 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的增加而增大。从图 & 中拟合趋势线可以得到, #$$# 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 将增大 $&#’()# 的家庭生态足迹。 $$$ 元, !&# 生态足迹掠夺分析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由于收入水平差异导致了消费取向的不 同, 越是富有的人们, 消费占用资源、 能量更多的消费品, 生态足迹更大。生态足迹方法将人 类的消费折算成为所需求的自然资源,那么可以认为收入差异引起的部分群体消费上的优 势, 也引起了群体消费自然资源的优势。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更新资源的稀缺性, 群体对于资源的“ 消费优势” , 减少了收入较低群体利用自然资源的机会, 可以看作是收入群 体间的“ 掠夺” 现象。这里通过比较各收入群体家庭生态足迹与全省平均收入水平群体的家 庭生态足迹的差异, 来说明群体间的“ 生态足迹掠夺” 。 将各群体生态足迹掠夺加总可以得总 足迹掠夺。!&#$*%!&$+%!&&’() *!&#*!!&#$( #) ( !)式中: !&#$ 为第 $ 群体生态足迹掠夺; %!&$ 为第 $ 群体家庭生态足迹; %!&&’() 为选定作为标 准的群体的家庭生态足迹,本文选择全省平均收入水平群体作为标准; *!&# 为总生态足迹 掠夺。 将各收入群体的家庭生态足迹与全省平均收入水平群体的足迹比较,可以定量说明不 同收入群体生态足迹掠夺程度; 加总得到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加元是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