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魔比斯环 三维

《魔比斯环》重返大银幕 十年前已做好|阿凡达|魔比斯环|动画片_新浪娱乐_新浪网
《魔比斯环》重返大银幕 十年前已做好
魔比斯环3D
  南都讯 记者朱燕霞 外星球“拉菲卡”,蓝色巨人(兽),蘑菇林,穿越而来的机智男孩和父亲……这是一部即将上映的科幻动画片《魔比斯环3D》已有的元素。乍一看,在今天的电影里这些好像并不新奇,但如果告诉你,这部电影早在十年前就做好了,那你或许就该惊叹了!“魔比斯环”又回来了!这一次,它以3D动画的形式亮相,定于10月30日上映。
  事实上,早在2006年8月,《摩比斯环》就在中国上映了,年份比《阿凡达》还要早四年。这一次为何时隔十年之久仍要将其搬上大银幕?电影宣发方透露:“早在2005年,《魔比斯环》就曾参加第58届戛纳电影节展映,收到同行好评。不过让人遗憾的是,2006年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映时,由于当年的放映条件有限,那时的3D设备影院还不像如今这么普及,因此这部过度超前的3D动画片不得不以2D版本上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近日,该片在广州有举行媒体点映场。片中的角色造型虽然大多都与当今审美颇为“不符”、没有高颜值,但是外星球和蓝色生物的设定,总会让人联想到《阿凡达》。而事实上,这部动画片和《阿凡达》确实有着有趣的联系,因两部片的背后都有同一位创作人、法国艺术家让。纪劳的参与。据悉,是他亲手绘就了《魔比斯环》和《阿凡达》中的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责编:YY)
水煮娱专栏
柯南剧场版上映之后票房一路见长,这个小学生似乎有着无穷魅力。当前位置:
《魔比斯环》贡献了什么?
《魔比斯环》幕后团队
  贡献之一
  一个片子衍生出一个产业。游戏、出版物、手机产品以及以电影主人公为原型设计的玩具、文具、杯具、服装用品等系列衍生品的开发正在进行。
  贡献之二&  打造了一个制作国际动画大片的团队,有技术,有生产流程,有后续开发。
  贡献之三
  在深圳的动画制作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深圳的动漫产业营造了一个讲究原创作品质量的氛围,一个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氛围,为深圳原创动漫提供了宝贵经验。
  8月4日,国内第一部全三维高清动画国产影片《魔比斯环》(点击进入《魔比斯环》的blog)在深圳嘉禾影院首映结束,制作方深圳环球数码公司的500名员工长时间鼓掌、落泪、欢呼。一部耗资1.3亿元、技术堪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国产动画电影,凝结了400多名三维动画师整整5年的心血,成功搬上大银幕,并在强手如林的暑期档中于全国300多家院线同时上映。今年是中国动画电影诞生80周年,在我国动画电影史上,起着“投石问路”作用的《魔比斯环》无疑应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争议纷至沓来。《魔比斯环》在上映第一周的周末及双休日的3天,在全国只收获200万元票房,“如何凭国内票房收回1.3亿的投资?”许多媒体质疑《魔比斯环》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
  《魔比斯环》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动漫产业贡献了什么?是迄今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投资最大影片收回投资的努力?一种实践中的产业链和发行模式?一支成熟的三维动画制作团队?记者近日采访了动漫界及产业主管部门人士,深刻反思该片背后的产业含义。
  延伸效应
  一个片子衍生出一个产业
  《魔比斯环》上映后,制片方负责人曹辉接到全国媒体的电话“轰炸”,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收回1.3亿元的投资?曹辉有些感慨:1.3亿元相当于1000多万美元,对美国同行来说是个小制作。好莱坞动画大片的投资都是以上千万乃至上亿美元来计算,搬到中国却成了天文数字,这说明国人对动画产业的产业链和市场潜力尚无足够认识。
  “其实,国内票房方面我们就没什么压力。《魔比斯环》在强手如林的暑期档中,在《碟中谍3》、《龙虎门》等大片的夹击中,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了它的价值。我们明白要在国内收回投资是不可能的事,但电影票房只是拉开收回投资的序幕。”曹辉说,该片的海外发行正在洽谈中。据透露,《魔比斯环》正在与游戏公司、出版商、手机开发商、网络公司等终端供应商洽谈多种合作,而电影票房仅仅是这一长长的产业链中的一环而已。
  早在今年4月,深圳彩秀科技有限公司以380万元购得《魔比斯环》衍生产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独家经营权,移动手机用户在影片上映前就可下载图片、铃声、精彩电影片段。《魔比斯环》创造了动画电影的全新营销方式。
  目前,法国某专业游戏公司正在与环球数码公司洽谈,欲购买该片的游戏改编权,像《最终幻想》那样,把电影开发成游戏,在国际市场上发行。
  小说《魔比斯环》7月在全国书店上架,首次发行3万册;漫画书《魔比斯环前传》也正在定稿中,中国浙江、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的出版发行商都在争抢发行权。
  为了不冲击票房,电影上映两周后,含有电影制作花絮、片花和图片赏析等内容的《魔比斯环》DVD将面市。环球数码还将以几百万元的价格将该片的网络下载权出售给网络公司。此外,以电影主人公为原型设计的玩具、文具、杯具、服装用品等系列衍生品的开发授权,目前也在洽谈中。
  曹辉表示,《魔比斯环》走的是好莱坞、迪士尼动画产业的市场路线,即“一个片子衍生出一个产业”,这其中,向出版、音像、手机、网络、衍生品等多领域授权的过程,都在一部动画大片的投资回收周期内,而票房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贡献,“不要太紧张我们的投资回收,我们在尽力完成这个任务。”
  影响和反思
  今后要走合作制片之路
  “我们现在天天都能收到剧本。”曹辉说,许多有识之士给环球数码寄来动画脚本,希望能制成三维电影。一部片子的一炮打响,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延伸效应不可低估。据了解,《魔比斯环》上映首日,环球数码在香港股市股价上涨至当日前3名。它的风险投资人和新的投资人正在寻找机会入股,看重制作《魔比斯环》制作团队的国外电影制作公司则希望能与环球数码合作接下来的作品。这意味着,不管收回投资与否,《魔比斯环》只是先驱,还有“后继者”。
  “这个片子是一个壮举。”深圳市动漫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慧表示,《魔比斯环》的诞生,对于深圳其他的动漫企业来说影响深远,它为深圳的动漫产业营造了一个氛围,一个讲究原创作品质量的氛围,一个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氛围。而目前国内票房不甚理想的境遇,是每一个动画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必经的阵痛。因此不管是赚是赔,片子本身就具有它存在的意义。
  王慧认为,《魔比斯环》的另一重意义是,它的推出为深圳原创动漫提供了宝贵经验,那就是必须走合作制片的路。“环球数码现在为发行做的一切努力,让人敬畏,也让人担心,担心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王慧认为,一部大片从制作到发行,绝非一家公司可为,必须与海外制片商合作。合作有两点好处,其一是双方投资,大大地缓解了中方的资金压力;其二,海外片商能为片子的海外发行铺垫道路,而且更有经验。“一部国产动画大片要走出去,一定要靠专业的海外发行团队,从制作阶段到市场发行,从头到尾以合作模式来完成。”王慧说。
  制片方也意识到单打独斗带来的市场风险,曹辉表示,《魔比斯环》上映后,他们在反思一个问题:今后一个片子由一家公司从设计制作到推向全球市场,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行的。一部动画电影,从融资到制作,应该有几个合作方,各取所长。她透露环球数码的下一部三维动画电影很可能引入其他的投资方共同制片和发行。
  市文产办评价
  具划时代意义和重大启示
  “《魔比斯环》在深圳的动画制作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深圳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郭永航表示,不管该片能否收回投资和盈利,它是深圳动画企业拥有完整版权的“深圳制造”,其重大意义是:其一,对于一个以加工为特色的动漫制作基地而言,深圳第一次有了原创的三维动画电影,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也是“零的突破”;其二,其制作手法和叙事结构打造了一个神话,那就是“中国的动画工作者也能制作与好莱坞大片水平不相上下的动画大片”;其三,该片的创作思路从一开始就紧盯国际市场,颇具国际视野。
  郭永航表示,目前深圳动画产业面临着许多“瓶颈”:如动画片的播出体制和商业模式,与欧美市场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缺陷。播出体制至今仍被广电系统垄断,动画企业光靠向电视台卖片子根本收不回投资。而欧美国家是由电视播出机构和大的玩具厂商来投资动漫产业,一部动画片光靠卖衍生产品就能盈利。
  因此,《魔比斯环》在市场上遇到的发行困难也非环球数码公司一家公司就能解决,这给予深圳发展动漫产业下一步一个重大启示:要紧紧抓住生产过程的创意、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四个抓手,创意是创作核心和前沿;设计要广泛征求来自青少年市场的意见;制作要力求精良;营销要打造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市文化产业办也将在完善全市动漫产业环境方面做好文章。
  热点回应
  好莱坞能拍《花木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拍《魔比斯环》
  面对许多的疑问,环球数码公司作了澄清和回应。
  记者(以下简称“记”):许多人说1.3亿元烧出了“洋味十足”,西方色彩太浓,你们怎么看?
  环球数码(以下简称“环”):如果好莱坞能拍中国的《花木兰》,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拍一个法国人的作品?投资这个故事是考虑到它在全球的发行,定位是国际市场。话说回来,看过《魔比斯环》的观众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中国元素。
  记:有人说这部片子是“中国投资,洋人打造”。
  环:这是不符合事实的。400余人的团队,其中只聘请了四五位外国专家。在创作方面,中国团队与外国导演之间完全是平起平坐,充分体现了“文化无疆界”。这说明中国人有钱能请也敢请外国的“腕儿”为我所用。
  记:有媒体批评这个片子的人物性格不饱满。
  环: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记:这个片子技术的精湛和场面的恢宏是观众们比较认同的地方。
  环:外界的一个正面评价是:《魔比斯环》一点没有忌讳大场面的制作,没有忌讳人类的塑造。仿真人是三维动画片中最难的关键,我们也拿了下来。
  记:《魔比斯环》上映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环:我们在技术上逾越了过去做不到的三维技术。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制作国际动画大片的团队,有技术,有生产流程,有后续开发。
  记:下一步有没有发片计划?
  环:明年,我们希望推出另一部三维电影,是与动物有关的。
  记:新片是否吸纳了其他的投资商?
  环:暂且不方便透露。实际上,同行和投资商都在看我们这个标杆,我们只有做得更好。
  记者手记
  对小草多浇些水
  多洒些阳光吧!
  在环球数码公司采访过程中,媒体电话仍旧不断,对票房有何预期?收不回投资怎么办?在谈到为这部片子激情燃烧了5年青春的同事们时,曹辉的眼圈红了:“我们这么努力地做了,为什么还要遭受质疑?”但她又说:“既然上映了,我们就要有承担质疑的勇气!”
  对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的任何客观评价和批评都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报以更多的掌声和鼓励?如果把深圳比喻为培育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的沃土,《魔比斯环》无疑是一棵破土发芽的小草,多浇些水,多洒些阳光吧!
  制作人讲述《魔比斯环》背后的故事
  “每看一次就要落泪一次”
  数字《魔比斯环》
  制作角色模型176套
  制作场景模型461套
  制作道具模型242套
  共计106场戏、1602个镜头
  文件总数量超过11万个
  首映那天,环球数码公司的全体员工都来到嘉禾影院看片,片子结束后,他们没有一个人离去,全场鸦雀无声地等待字幕出现。当“导演格兰·柴卡”等老外的名字滚过后,接下来是长达7分钟之久的上百位深圳动画工作者的名字。看着熟悉的名字滚过字幕,全场起立、员工们鼓掌、拥抱,之后是久久地落泪。
  “1.3个亿,400人5年的青春,这个价值太高了吗?”曹辉拿出她与同事的聊天记录给记者看,片子上映时,许多同事感觉心寒:一个400多人团队奋斗5年的作品,为什么外界没有给予一个公允的评价?
  该片的模型师告诉记者,每次看《魔比斯环》就要落泪一次,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同事们奋斗的无数个不眠夜,“一个最后呈现的镜头修改了上百次,观众在看情节,我们在看——这个镜头谁改的?怎么改的?”
  为什么要耗费5年?曹辉说,《魔比斯环》是法国漫画家让·纪劳的创意,1999年,香港人梁定邦先生要在内地开发三维动画技术,便从让·纪劳的手中买得版权,并下决心要打造一部与好莱坞动画大片不相上下的国产动画片,而三维动画的制作在内地是个盲点。
  据该片的艺术导演陈明介绍,为了借用“外脑”,片子请来曾执导《花木兰Ⅱ》的美国动画大师格兰·柴卡任导演;曾分别参与《狂蟒之灾》和《玩具总动员Ⅱ》的动画监制卡尔文·李和鲍伯·科任制作……但这些外国动画专家一般呆个一年半载就离开,他们的作用体现在早期训练上,好比“师父领进门”,片子的大量实际创作是中国人在做。“其实这部片子到最后基本上没有太多外国人的工作结果,因为片子本身不断更新,他们当年做的事最后都被切换掉了。”陈明说,当外国导演再看到这个片子时,都不敢相信:“中国人真的把它拍完了!”
  “我的工作都换了五六个,你怎么还在做一个片子?”有朋友这样问曹辉。曹辉说,5年持续地做一件事,让亲人和朋友都不能理解。实际上,5年间,片子经历了资金不到位、公司股权置换等风波。
  曹辉认为,《魔比斯环》的不可复制性,不仅仅在于投资的巨大,关键在于一个400多人的团队能拧成一股绳。她用一句话解释了这其中的缘由:“对于我们,5年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她强调,不管投资最后能否收回,一个能制作三维动画的400多人的团队,是《魔比斯环》留给环球数码和深圳动画业最大的财富。
中国设计之窗所发布展示的 “原创作品/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作者。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国产动画片症结在哪?如何破解“魔比斯环式悲剧”――中新网
本页位置:
国产动画片症结在哪?如何破解“魔比斯环式悲剧”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让南京的动画迷们有些失望。一部在豆瓣网上得分超过8.0的国产动画片《魁拔》,在南京的排片时间也就集中在上午的“冷清”时段。据悉,《魁拔》上映时全国一天排片1472场,而在它之前的《功夫熊猫2》则每天达到10000场。《魁拔》尚且如此,更多的国产动画片则连在院线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刚刚出炉的国产电影上半年票房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动画片票房收入接近10亿,而《功夫熊猫2》和《里约大冒险》两部国外动画片就拿走了7.4亿。
  是什么让国产动画片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在全国振兴动画的口号声中,国产动画如何才能真正走出颓势,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一只熊猫击败国产“好故事”
  “《功夫熊猫1》《功夫熊猫2》国内总票房接近10亿元,比所有国产动画片历年来取得的票房总和还要多。可以说,这只胖墩墩的熊猫就是国产动画片必须迈过去的一座大山。”省电影公司营销部经理欧阳冲说。
  欧阳冲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以正在上映的国产动画片《魁拔》为例,这部“制作成本3500万,宣发经费2000万”的国产动画片,首个周末全国票房不到200万元,按照这样的数据发展,该片极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
  其实,这不是国产动画片第一次赔本赚吆喝了。《魔比斯环》当年号称制作费用达到1.3亿元,但票房据说只有区区300多万元;合拍片《阿童木》也以大制作著称,最终入不敷出还闹出了虚报票房的笑话;2006年,投资8000万元的《龙刀奇缘》全国票房仅为26.8万元;2007年,投资1000万元的《闪闪的红星》票房为41万元;更为悲惨的是,2005年,号称由众多老艺术家加盟配音、历时6年完成的动画电影《小兵张嘎》,至今没能在院线公映。
  故事讲不好一直是国产动画片的通病。然而,从《魁拔》口碑来看,这是一个有着“好故事”的动画片。著名编剧史航在自己的微博上煽情:“《魁拔》,一部好电影,一定会去看第二遍,如韦小宝所言,败笔甚少,胜笔甚多。有些段落,燃点再高的人也会被点燃。”在《魁拔》官方新浪微博上,给《魁拔》留言的网友也纷纷对这部影片给予高评,这从豆瓣、时光网等专业网站对其打出8.0高分便可见一斑。
  然而,即使有姚晨、李承鹏、张泉灵为《魁拔》摇旗呐喊,也难挽其票房颓势。记者从金陵工人影城获悉,该片从7月8日上映以来,票房只有区区1万元。和它有着相同命运的,还包括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国产动画片《兔侠传奇》。与《功夫熊猫2》直到下档前还是排一场满一场的胜景相比,国产动画片的处境只能用“悲催”来形容。
  如何破解“魔比斯环式悲剧”
  有了好故事,仍没有好票房,国产动画片症结在哪里?
  《魁拔》的宣传经理王玲玲电话里向记者抱怨,“《魁拔》遭遇惨败的外部原因是院线发行不到位,由于档期临时调整,使得发行公司来不及给各地影院经理看片,以至于各院线经理把《魁拔》当做低龄动画片对待,在排片上吃了大亏。”记者从新街口国际影城、金陵工人影城获悉,《魁拔》一天的排片到下午就结束了,并且基本只一个厅放映。金陵工人影城宣传经理吕丽丽对记者说,“因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所以不会安排到晚上,像刚刚过去的周末,《魁拔》最晚一场也就到下午3点截止。”
  王玲玲在电话里委屈地说,“其实《魁拔》是一部‘热血’动画,目标观众群是14岁以上的青年人,他们是看着动漫长大的一群,可惜的是,这个热血动画概念并没有通过影院和广告传递给它的目标群体。”
  省电影评论家协会副会长舒克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动画制作企业在制作动画片之前,就没有针对目标客户群进行精准的发行宣传定位。较早前的国产动画电影《魔比斯环》,投资1.3亿元,票房仅为340万元。它的标杆意义在于,没人能说清楚它到底是给谁看的动画片,人物幼稚、低龄化,内容又十分成人,既不适宜孩子,又不适合大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产动画片的“魔比斯环悲剧”却是一演再演。
  《魁拔》的宣传瓶颈到底在哪里?王玲玲向记者解释:《魁拔》想学迪斯尼模式,直接做剧场版,按照欧美模式较快树立品牌,而不是像日本动漫那样从动漫书和电视台播放做起。
  对此,南艺动画系教师张迅直接指出了《魁拔》落败的症结所在:迪斯尼这类品牌有着上百年的推广历史,以至于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基本有着质量的保证,而对于国内的电影投资者来说,《魁拔》团队之前并没有做过什么有影响力或者赚钱的大片,这又如何让观众相信它的实力呢?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产动画片即使宣传发行到位,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多大的成绩。
  欧阳冲认为,国产动画有政府资金扶持,有影院限购国外动画的政策倾斜,还有源源不断投入的民间资本,国产动画不差钱,却不会用钱。
  “ 一部《功夫熊猫》,从策划到立项用了14年,从立项到上映又用了4年,钱都花在前期对剧本的打磨、对故事的完善上,可反观国内的动画片,要么是捡拾现成的故事,如被拍烂的《西游记》,要么花几个小钱从别人手中买个剧本,然后花大钱砸技术、砸制作,最终砸出来的只是个漂亮的壳儿。”欧阳冲说。
  本土动画片期待画“魂”
  “影响国产动画电影质量的有诸多因素,最为忧心的是中国动画一味抄袭美、日,丧失了本土风格,故事普遍缺乏灵魂。”一位专家对记者说。
  事实是,许多制作粗糙的国产动画在模仿国外动画风格的同时,已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境地。新浪网友AZ评价《魔比斯环》:“从人物、故事根本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动画还是一部制作不太精良的美国动画。”lihui420说:“《功夫熊猫》是用中国故事讲美国精神,而国产动画《兔侠传奇》是用《功夫熊猫》的故事讲《功夫熊猫》的精神。”
  “太过追求形式上的模仿而不关注内涵精髓,是今天中国动画最大的病症。” 省影视动漫协会副会长陈民泽认为,“就算把国外动画模仿得惟妙惟肖了,把中国动画变成第二个美国动画或者第二个日本动画,又有什么意思呢?”
  曾经参与制作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啸古对记者说,“中国动画在上世纪中叶至世纪末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学派’,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至今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市场。可悲的是,随着国外动画长驱直入,新一代动画人已逐渐抛弃‘中国学派’,中国动画的‘魂’丢了。”
  怎样再次画出中国动画的“魂”? 南师大传播学副教授章浩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国动画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兔侠传奇》、《魁拔》的侠义精神还是《功夫熊猫》武术元素,和中国文化都有深远的渊源,足以证明这是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但为什么《功夫熊猫》成功了,《魁拔》却遭遇票房惨败,也许,中国动画人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就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壮大之路。
  本报通讯员 杨思甜
  本报记者 龚倩 徐宁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超酷-魔比斯环教程【图文教程】
d7w.net设计兵团致力建成全球最大的会展设计资讯平台、技术学习平台、设计交易平台、展台电商平台。欢迎给我们投稿、建议,Q&电话
科普: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也就是说,它的曲面只有一个)。
教程思路:这个教程深入使用了放样命令里面的路径参数以能编辑放样后的图形技巧。教程很简单,但稍有大意就会出错,仔细动手操练吧。
投稿及交流请加微信号:d7w_net,每日获取更多会展设计资讯 。商务合作请加设计兵团创始人微信:d7wnet-suyan,咨询展览设计培训请致电(或Q) 。
您可以尝试回复「奥迪,AUDI」「手绘」「穆桦」「刘唱」「冯玉彬」「杨毅斌」
「李秋生」「刘林」「高睿」「刘杨」「力洋」「闫凯斌」「橱窗」「医疗,医药」
「服装」「世博会」「卫浴」「钟表」「橡塑」「车展」「宝马」「家具」「房展」
「户外」「俄罗斯设计师」「照明」「店面」「舞美」「免费课程」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拒绝访问 | www.eeeetop.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eeeetop.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5bb11eb16743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比斯环电影200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