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见过两次神仙弟子一刀地址在哪里?联系方式谁能提供?

[转载]张至顺道爷炁体源流的摘录
之前下载的,我想看看自己当时在哪里下载的,结果找不到了。害怕以后没有电子版的,希望提供大家学习。
張至順道長,道號:米晶子,又號九曲回陽真人、七九道人。
&&&&&&&&&&&&外號:水上漂、草上飛。
道教規矩:道不問數。即不問道士年齡。八十年前出家。
解放前:隱修;中國道教全真派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
解放後: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
&&&&&&&&陝西省寶雞市萬聖宮&&方丈
&&&&&&&&中國重點宮觀——樓觀台&&監院
&&&&&&&&&&&山東嶗山太清宮南嶽玄都觀&&&知客
&&&&&&&&&&&湖南張家界明元宮&&道長
&&&&&&&&&&&湖南慈利五雷山道教協會&&會長
&&&&&&&&&&&海南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
&傳承修煉功法:&&金剛功&&長壽功&&&內丹靜功
理念:斗柄在握,我命在我不在天。
著作:《xi體源流》,主要介紹張至順道長在古經中參悟和修證的一套內丹修煉方法,是歸根複命之法。
仙&跡&萍蹤&
——記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張至順道長
&前記:經朋友介紹,有幸認識了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海南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玉蟾宮住持、張至順道長,他仙風道骨,讓我十分敬仰,現在將他的事蹟簡單記錄如下,與朋友們共用!
&中央電視臺有句經典廣告詞:“要想身體好,常來海南島”,這說明海南島是個美麗島、健康島,舉世聞名的國際旅遊島。這裏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碧海藍天,細沙嫩水,是世界上不多的沒有被污染的地方。
海南定安縣文筆峰玉蟾宮麗水靈山,仙氣充盈,道教文化濃郁,自然風物秀美,是道教南宗第五代宗師白玉蟾真人修煉、成仙的聖地。
現任玉蟾宮住持張至順道長,是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是當今道教泰斗,道德高尚、修為深厚,是愛國愛民的一代奇人。他從17歲起跟隨其師劉明蒼道長修行悟道,于師兄弟17人中脫穎而出,獨得師傅的青睞,領受了全真龍門派代代單傳的金剛、長壽功。他百歲高齡,卻鶴發童身,身輕體健,目明耳聰,一套金剛、長壽功不僅能使人強身健體,而且治癒了許多重病患者。如今道長欲將八十年仙修道果公佈於世,在他高徒鄒懷德先生開辦的“傳統養生學院”開班授功,造福於民。
道教是我們祖先創立的,是民族的驕傲;道教養生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高的養生法門。當今世界,因社會問題和環境污染引發出許多健康問題,不少慢性病、多發病在當前醫療手段下難以治癒,故只有我們的傳統養生才能解決這些難題。
上篇忠孝守信&站次虻
張至順道長,道號米晶子,師傅仙姓劉上明下蒼,曾清修于陝西山陽大天竺山,盡得其師王圓吉道長真傳。張至順道長自皈依道教以來,一邊勤讀經書參悟大道,一邊修習本門單傳的金剛、長壽功。1955年首次出山行道,即被推舉為陝西白雲觀知客,負責道觀的日常事務,把白雲觀打理得井井有條。因為這個機緣,此後張道長又多次被推舉為監院或者方丈。
文革期間,張道長在道教聖地--陝西終南山與世隔絕的深山裏閉關修煉,一晃就是十幾年。1980年初秋,道長再次出關行道,在經過陝西樓觀台時被眾道友一致推舉為監院。當時,黨的宗教政策還沒有全面落實下去,道長歷時三年,幾經周折,在直接上訪國家宗教局之後,才最終明確了樓觀台的產權歸屬,不久又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及時阻止了一場因產權利益引發的惡鬥,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許。之後,在毫無爭議地當選為樓觀台方丈之際,他卻舍此而去,於1986年四、五月間再入終南山清修,兼顧照料年邁的母親。孝于親而侦兜勒撸瑥堈嫒艘玻
張道長在終南山潛心修煉,全心悟道之際,其高潔脫俗的品行不斷感召著附近的居民前來求學、問道、問醫。1987年,道長在附近居民的再三請求下,出山主持修建終南山下的一座廟宇。道長深深理解群眾的感情,也瞭解國家的宗教政策,以修建公園的名義,建造了一個“兩便”的八卦亭--既可以滿足信眾的信仰需要,也為群眾提供了一處高雅別致的休閒場所。就是這個花費了三萬多元的公園建設,引來了道長一段不平常的行道經歷。
在廟宇竣工的當年即1989年,道長為償還修建廟宇的借款外出化緣。由於當時中國的社會生產水準和大眾的經濟狀況比較差,所以遊化了很長時間而所得甚少。還款期限日漸逼近,道長感受到無限壓力和無奈!一天,道長端坐于山東青島嶗山的一個大石洞內,念想祈叮粡纳衔9點直到下午4點,不曾起身。道長的願力終於感動了天地,在走出石洞的那一刻,適逢北海艦隊的十多位高級軍官路過此處,他們想要弄明白大石洞旁邊的三塊“混元石”上的圖案和銘文,而道長對於道教文化可以說無所不通。聽了道長解說了左右兩邊的“混元石”之後,艦隊長官們當即邀請道長去部隊給官兵們講講“混元之道”,並答應給道長以資助,助其償還修建寶雞廟宇的欠款。張道長一再謙虛地說自己沒有文化,但是這些海軍高級軍官早已對道長的修為和見識心悅辗,極力邀請道長前去。在北海艦隊,幾日停留,幾次講道,三千人的大禮堂每每座無虛席,連夾道上也再無立足之地。在清償了債務後,道長將剩餘的一萬多元也投到了廟宇的整修上。此願既了,道長再無牽掛,便開始了遊學弘道、傳播民族文化的旅程。
1992年,道長應邀到中山大學講授道教養生學,並在師生們的強烈要求下,演練了龍門派掌門代代單傳的金剛功和長壽功。1996年應邀去上海弘道,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上海各大媒體的記者雲集會場,對張道長及其金剛、長壽功進行全面的採訪、報導給于極高評價。
1998年,道長應邀去泰國弘道,並傳授金剛功和長壽功。泰國軍務大臣熱烈歡迎道長一行,並一再表示,只要道長願意留下,泰國方面可以提供任何條件,並送給道長一張親筆簽名的名片,憑此可以通行泰國全境,道長卻婉言謝絕了。用道長的話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道長常自謙的說:“我沒有讀過書”,其實道長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極深的領悟。有一次在講《道德經》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時,單單一個“非”字,道長就講了半個多小時,尚且餘興未盡。他認為,這個“非”大有學問!把這個字的中間兩豎拿掉,是個坤卦。在《周易》裏,最重要的是坤卦和乾卦,分別代表陰和陽;坤道成女,乾卦成男。自然萬物,“無陰不生,無陽不長”,乾坤、陰陽是一會也不能分開的。中間兩豎,上通九天、下入九地,代表著頂天立地,中正剛毅。一個“非”字,包藏乾坤大道,暗含陰陽之德;乾道剛正、通天入地,坤道柔和、四通八達。道教文化之精髓,張道長體悟極深,令人崇敬。
下篇養生大道&普利眾生
道長經常對人講:&“我是一個中國人,道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那裏邊的好東西,我不能一個人受用,得把它傳出去,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都受益,都能活得健康”。道長還多次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但是很多吃的東西都帶著農藥,弄不乾淨;玩的時候,又不注意健康養生,經常弄得這裏疼,那裏疼的。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為此,張道長決定把自己八十年的修道養生心得和代代單傳的金剛、長壽壽功傳授給大家,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健康快樂,沒病沒災。張道長這份濃濃的同胞情,著實讓人感動;而他的博大心胸、大道之德,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對於養生之道,道長有著獨特、豐富而深刻的看法;對於修煉了八十年的金剛、長壽功,道長更是頗為自信,受用之感溢於言表。張道長說:“要知上山路,但問去來人”。《道德經》有雲:“上士聞道,勤而修之;中士聞道,若即若離;下士聞道,拊手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也。”時下,各種宗教派別林立、養生之術魚龍混雜,而真正懂得大道、養生,且修行高深之人又有幾個呢?不過是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罷了。“不論他信什麼教練什麼功,只要不吃藥不打針才算有真功;三天兩頭往醫院跑,那叫什麼功啊!”道長認真地說。&道長自出家以來近百年間,僅僅鬧過三次病,且都跟體質關係不大:
第一次是在1961年大鬧災荒的時候。道長預測到荒年將至,先行買了許多鹽和糧。不久之後,村民們就都前來求助。他們知道,道長是最善良的人,總是以“人在難中救人難”的信條要求自己,勤修善道。幾個月過去了,鹽也吃完了,糧也吃光了,人們也都散去了。可是在這之後,哪些吃了道長的鹽和糧的人卻……,道長為此氣得渾身都冷了,周身硬如石塊,比患了癌症還厲害。萌生了“真想一死了之!”的想法,但這時,師父的話在他耳邊響起:“只要你沒有被害死、被打死,就一定得好好的活著;自殺要受輪回大苦,並且會加重千百倍。”師傅的話激起了張道長強烈的求生欲望,當下決定靠自身功法治療,好好地活下去。因為這次病情嚴重,道長足足用了三個日夜才把身體恢復過來。
第二次發生在文革期間。那時候,道長的醫術已經很有名氣了,治癒了遠近許多村民的病,其中包括偏癱、肺癌等。這一天,一老婦人在廟門外痛哭不止,祈求道長救她兒子一命,問後,知道他兒子患了肝癌,已經被醫院“判了死刑”。道長很為難,因為治療癌症誰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成功!但道長沉思默想片刻之後,神知這個人命不該死,就告訴老婦人先行回家,待到夜裏再前去醫治。要知道,文革期間,道士、和尚都是批鬥的對象,因為道長平日裏為父老鄉親們做了很多善事,倍受尊重方才免於受難,但也只能晚上出浴把月後,該男子的肝癌是治好了,但是道長受難的日子也跟著來了。那男子竟然以“你救我是想賄賂我;我就是要整你”為由,對道長進行批鬥。行善積德卻被人栽贓陷害,道長硬是氣出了一場大病,右肋處起了一個惡瘡,比一個饅頭還大。道長只好去找“領導”請假,回山上閉關治病。有一位師兄守關,道長便於洞中默咝功,發動體內“先天之火”反復衝擊病灶,先是聽到一下“砰”的爆炸聲,不久又聽到“滋、滋”的灼燒聲;很快就感覺右肋處癢癢的;道長不管不問,繼續咿D體內真火;過了一會,感覺通身舒暢了,這才收起玄功,身體早已恢復如常了。幾天後,道長便返回關押處,愣是把那個忘恩負義的“肝癌人”嚇得屁滾尿流,連聲道歉,再也不敢批鬥道長了。
第三次是感冒,大約在1987年到1989年間的秋末冬初。道長為了幫助村民修建廟宇,下山去四十裏外的村子化緣,在回來的路上遭遇急風暴雨。他本想跑到山上廟裏躲避,無奈風雨來得實在迅疾,只跑到半山腰就淋雨了。一身的汗水被大雨一澆、狂風一吹,回到山上已經燒得不行了。但是第二天還有二三百人要開工修廟呢,面對如此的重感冒,道長沒有打針、吃藥,只是要來一杯熱水喝下,就回到靜室吖Γ越饎偂㈤L壽功自治感冒發燒。道長練起了金剛、長壽功,轉動起了體內先天之火,以自身三昧真火對抗風寒。不到兩個小時,金剛、長壽功的威力就徹底征服了風寒之毒:退燒了,感冒好了。金剛功--的確如金似剛,無堅不摧,功到病除!
或許有些人認為,道教修道養生從來都只傳給信任的弟子而不外傳。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張道長很早就想把強身健體、救命養生的金剛、長壽功和修煉秘訣傳授給每一個中國人,可是他一直沒有尋找到這樣機會。在此之前有個別有緣之人,學了他的功法,治癒了自己嚴重的氣管炎、二十多年的先天性心臟病……但這畢竟是為數不多的幾人,沒有實現道教南宗“助國安民,普渡眾生”的宗旨,也沒有達成張道長“弘傳大道,利益天下”的願望。
如今,海南海大金聖手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總裁--張道長的徒弟--鄒懷德先生,為實現師父的心願,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負責將張道長的養生功法廣為傳授,利益大眾。照埡韧飧鹘缛耸糠e極參與,為學習張道長深厚的養生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成自己的份內的事情。
於文筆書院&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張至順道長修煉偈語
混沌之先一點無&&有了一點生萬物
日藏月內丹作母&&目隱身中體為始
此體非凡體&&先天炁化成
若人能識破&&指日登太空
白雪飄飄普天降&&黃蝶對對向空飛
風搖松枝招手喚&&山谷水棒迎聲歸
龍戲九江水&&虎蹬萬重山
陰陽交換處&&火內開白蓮
朝朝目視白雲飛&&欲到天涯誰作梯
若人識破風雲理&&五靈光中好鎖龜
炁體源流——修仙佛之捷經大道&
(張至順道長摘抄文集)自序
&余自十七歲于華縣半截山碧雲庵參入道教,就志學道生死之變長生之術,嘗于北京白雲觀藏經樓偶得《太清元道真經》一部直指生死之變長生久視之道,至道不煩也。指示修道本體安靜和柔,不移自性,常守虛無,湛然不勞,得自然之道。
道祖為萬法之王,玄之又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即是先天一點真陽之光。以道心觀天心,真陽發動處,當用之時,元神,元炁,同稱謂玄元氣,謂玄元神,謂玄又玄。靜者為性,動為元神。
燃燈佛兩目之光也,住西天極樂國雷音寺。
道祖住真空無極真境靜土之天。
余常對門下弟子說儒釋道三家同是一母生,何須爭上下,一母者乃先天一點靈火之光性也。
佛曰眾生平等,道謂至善之地,性命之源,造化之理也。邱祖曰,人生先生兩目,死先死二目。又曰一目之中,元精,元炁,元神,皆在內也。(素問)曰人之一身精華上住與目,學者思之,慎之,慎之。住眼於心神,二目之光,乃是元神真意之體,即真性也。千佛萬祖皆不肯說破此光真性。今泄天機難免天遣,作偈一首:巽風吹到水面上,海底常送無油燈,千言萬語難說盡,一字道破定南針。
余雲遊四海,收集道書二十八種,皆佛道二祖玄妙秘密天機生死之根本,輯錄成冊,望同道侶友共成證果。餘略言幾句粗湥瑱嘧鞣堑乐溃坏乐幧屑饺嗜酥道多多指教,是為序。
&&&&&&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張至順(號米晶子)二零零柒年(丁亥三月初三日書)
太清元道真經序&
&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黃老之秘也。元和中,孟謫仙降世,其胎親皆積至□,後孟謫仙,又至慈敦,孝感東山,陶大通君,先示生死之變,因命之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次感南統樊大君,戊戌歲降之,口授此經,故皆大紀,樞極之要,直指長生久視之道。蓋黃庭雲,至道不煩也。
太清元道真經卷上
元道者,太上老君之無上之道也。老君道有三,上中下也。黃庭道,有三,上中下也。又諸道各有三,皆其此也。老君中道與黃庭上道比,諸道又次比之。元道有三,此道又為最上者,故曰無上元道也,此道至高虛無玄妙澹泊無為動合自然。故學者難親焉,若非機高上士,而倏然玄悟者不可也,非謹懼于死攀向於生者不可也。中道下道,多慕上而行者,此道難合,故久不降焉,若機高上士,特然而行則自得無量,通易無量,暢適無量,虛恬無量也。又諸道皆有師俸,皆明犯罰,此道無諸師俸,故無罰也。諸道皆須擇山處靜或別處草巷乃可行之,不然有損。唯此道,可塵世成之。經曰,鼻引口吐,可去浮寒虛熱,不可排積元炁也。注炁可以通百關,理萬病,非養炁複元也。咽炁可以就饑劣,非自然充積也。行炁可以潤脈脫膚,非常道也。此道歸根複命之道,故曰元道。如堅筋補髓,固護五臟,清利泥丸,安住丹靈,六不妄入,三不妄出,纖濁盡去,真炁倘佯騰太虛蔚玉清。上為真君者,皆此道也。
太清元道真經卷中
人者萬物中至靈者也,與天地同生於虛無之始,因元炁結而成形,形體即立,十天之神降入身中,為人,神。故能成人也,即與天地同生於虛無之始,則合于天地齊壽。今天地則能長久,人不能長存何也。蓋天地能安靜和柔不移于本性,常守虛無湛然不勞,得自然之道,元炁不散故也。人不能常存者,緣生妄想,移于本性,不執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勞又常求自溢,故元炁消散,弗得常存也。因六偻客暎牐峭愠簦谕晕叮硗饕疲馔紤],故終不歸根。故曰,歸根則可以永存,而長生也。夫真一之道可以永存歸根者也,複元炁之也。複元炁之道,非他也,湛然而已,人能常歸心湛寂,則元炁自然而複也。複元炁之應,常以減息為候,心源湛寂,其息漸減,減半息,增半壽,從減息至無息則複元炁歸根矣,乃可住世。凡人以有息為常,聖人以無息為常,動而有息,靜而無息,故有息無息自在也。元道之士,常以宜無息為常,有息為妄,無息為是,有息為非,湛然養炁,三靈歡然,三魂暢然,神魂歡暢則元炁自複矣。黃庭道三十六慎,一慎,至三十六應,乃為半功,又諸道慎應皆多,此無上元道。總之一慎三應,則成功也。慎者,慎其休止,耳不休止,則可至元道也。三應者,三轉意也,每一轉意一百日。第一轉意,應一百日,有事無事皆可減息,為第一轉意,為初則有事止,無事乃可行是,則塵慮息減,虛恬日增,為第一轉意也,小功成矣。第二轉意,應二百日,忽忽自止,為第二轉意也,至是則不嗜殼味,無大饑渴為第二轉意也,中功成也。第三轉意,應三百日,兀然自住者,乃為第三轉意也,至是則饑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于天地齊壽,為第三轉意也,通用三十一周,曰大成矣。
大君曰,有事無事皆可減者,功萌,有事無事皆可減者,元炁漸複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將定也。兀然自住者,元炁歸根而定也。大君曰,從減息至無息,從無息,自定息,此定不取不舍,無為之定,非執定之定,如得此定者,陰陽調四時自離,元炁自滿,眾神自棲,能通玄奧。故陰陽調則百病不生,四時離則無暄涼寒暑,元炁滿則無饑渴,眾神棲則兵虎不能害,慧通玄奧,萬事不生。大君曰,人之思慮不一者,元炁散也。此道功成,無妄發動,所發無不善,所用無不中,故非中不用,非用不發,故有善發,慧發,通發,皆自然而然也。故無喜怒欲爭,哀懼愛惡之發也。大君曰,長生非他也,神全、炁全、形全而已也。神全者樂虛無,喜清靜,湛然炁和而神自全矣。元炁充積,形神永存矣。神炁皆全,故能舉形而升仙矣。住炁兼行功,經曰,調神減息,其功,若是住炁行功又倍之,住炁者,候神炁安恬因而住之,至極為一通,每能雞明前,可行五六通,漸加至十通,如此行減息之道功倍速矣。慎吐引大奔,初不能免且慎奔吐,終宜俱微。大君曰,住炁可以通百關,開堅滯,理萬疾,導元炁百關則疾減之,元炁隨所通矣,則津路流住,元炁津液所及之處,則永不壞矣,則為之金體玉骨,長生而仙矣。大君曰,減息住炁,皆以無息定炁,為成功。若獨行減息則功遲,專行住炁則難以至,無息若通百關,而兼減息,則元炁易充盈也,其功倍矣。
太清元道真經卷下
旦示其首篇之目,不見其文,道成將舉乃可見矣。言其報功,耳其功,一其報萬,大約如茅君九錫,此乃上道,又百倍之學元道者,無此勤矣。下篇首目,約數十篇聖所紀者,五篇而已。功報,一志報,二不退報,三不妄報,四不須舍報,五元道別錄。元道無他所慎,慎其休止,而不休止,萬非無所措矣。塵世士,或難常行,時有休止,而休止之中,不可不慎。今錄戒慎於後,為漸休止者言矣。慎一大息,二小乏,三日減三十日,&(十五大息,為一小乏)大乏減六十日,一大醉減百日,一哀減十日,一嗔減二十日,一懼減七日,一怒減三十日,一饑減三日,一飽減五日,一犯欲減五十日,一驚減十日,一勞一倦皆減五日。又飲食觸忌寒熱過差,風濕所及,起居失節,言語散雜,思慮煩躁,此皆損元炁,隨所觸犯輕重,所犯減者,凡言犯減者,皆減其實功耳。元道之士,探宜慎之,元道難積而易散,關節易閟而難通,住炁故可絕所得深宜愛惜此經。從太古、太上老君傳血脈,相伏一十九人,而絕皆已。登仙位品居尊,極其經不留世,至唐開元戊戌歲,南統樊大君口授孟謫仙,孟謫仙又口授王虛無,虛無為三篇,參述元道之機要焉。
太清元道真經卷終
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若夫修道,先觀其心,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心動無靜,不動了真,心為禍本,心為道宗,不動不靜,無念無存,無心無動,有動從心,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無所主,主無所心,心無執住,無執轉真,空無空處,空處了真。
老君曰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老君曰,吾觀眾生,不了其心,從勞浩劫,虛役其神,於心無了,永劫沉淪,依吾聖教逍遙抱真。
太上老君著赤文洞古經&
操真章(上)
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寂。不動則氣冺,氣冺則萬物生。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
入聖章(中)
忘於目則光溢無極,冺於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眾妙之門,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澤澤,合乎無倫。天地之大,我之所維。萬物之眾,我之所持。曷有窮終,以語其弊哉。
住世章(下)
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全真相濟,可以長久。天得其真故長,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壽。世人所以不能長久者,為喪其無象,散其無體,不能使百駭九竅與真體重存,故死矣。
太上老君著大通經&
先天而生,生而無形,後天而存,存而無體,然而無體未嘗存也。故曰不可思議。
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滅,心滅性現,如空無象,湛然圓滿。
大道無相,故內其攝於有。真性無為,故外不生其心。如如自然,廣無邊際,對境忘境,不沉於六僦В訅m出塵,不落于萬緣之化。致靜不動,致和不遷,慧照十方,虛變無為。
頌曰有法悟無法,無修解有修,包含萬象體,不掛一絲頭。
太上老君著五廚經&
一氣和泰和,一得道皆泰,和乃無一和,玄理通玄際,不以意思意,亦不求無思,意而無有思,是法如是特,莫將心緣心,還莫住絕緣,心在莫存心,真則守真淵,修理志離志,積修不符離,志而不修志,己業無己知,諸食氣結氣,非諸久定結,氣歸諸本氣,隨取當隨泄。夫存一炁和泰和,則五臟充滿,五神靜正,五臟充則滋味足,五神靜則嗜欲除。此經五臟之取給如求食於廚,故雲五廚。
太上老君著日用經&
夫日用者,飲食則定,禁口端坐,莫起一念,萬事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視物,耳不聽聲,一心內守,調息綿綿,漸漸呼出,莫教間斷,似有如無,自然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裏津生,靈真附體,得至長生之路也。十二時中常念清淨,一念不起謂之清,靈台無物謂之靜,身是氣之宅,心是神之舍,意行則神行,神行則氣散,神聚則五行真炁結成刀圭,自然身中有身,沖和氣透,醍醐灌頂,行住坐臥,常覺身體如風之行,腹中如雷之鳴,耳聽仙音,無弦之曲,不言而自聲,不鼓而自鳴,神炁交結,嬰兒回轉,得觀內景能自言語,見虛無之事,與聖同居,神自出入,與天地齊壽,脫離生死矣。莫教損失,十二時中,常要清靜,神是氣之子,氣是神之母,如雞抱卵,存神養氣,能無離乎,妙哉妙哉。
無上玉皇著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一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炁,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住,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三豐真人解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
凡言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極舌、靜抱定神。
降心為不為
凡人之心,動盪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靜,貴乎制伏兩眼,眼者,心之門戶,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為劍,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莫去貪著。訣雲,以眼觀鼻,以鼻觀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其思慮。
動靜知宗祖
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掛,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心之下腎之上仿佛之內,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是宗祖。所謂動靜者,調和真息安理真元也。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戶之為坤,辟戶之為幹,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闔一辟,一動一靜,貴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結矣。
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氣穴,意住規中,混融一氣,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光輝如日,默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此是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應事易放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若不接應則空寂虛無,須要求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靜,元神凝結。訣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夫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變態無常,但有觸動,便生妄想,難以諍性,必要有真微心忿則火降,真寡欲則水升。身不動,名曰煉氣,煉氣則龍吟虎嘯,元炁存守。念不動,名曰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混合,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氣者,陰陽也。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炁自歸,本性自住矣。性住則身中先天之炁自回,複命歸根,有何難哉。訣曰,迴光返照,一心中存,內想不出,外想不入。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將見二氣升降于中宮,陰陽配合於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炁上沖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癡如醉,二炁氤氳結成丹質,而氣穴中水火相交,迴圈不已,則神馭氣,炁留形,不必雜術自長生。訣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直至丹田炁滿,結成刀圭也。
陰陽生返覆、普化一聲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馳,氣不外泄,神歸炁穴,坎離已交愈加猛烈,精進致虛之極,守靜之篤。身靜於杳冥之中,心澄於無何有之鄉,則真息自住,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璿璣不行,太極靜而不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點靈光如黍米之大,即藥生消息也。赫赫光透,兩腎如湯煎,膀胱如火灸,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內如雷震之聲,即複掛天根現也。天根現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則其氣如火逼金行,穿過尾閭輕輕吣e,一團和氣如雷之震上升泥丸踴躍,即天風媾掛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極動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內有黍米之珠,落在黃庭之中,點我離靈之汞,結成聖相之體,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煉之丹自結矣。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到此地位,藥即得矣。二氣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通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灑須彌。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炁以養之。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來不息,時時吞咽,謂之長生酒。訣曰,流珠灌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功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樓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悟前生根本,預知未來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視萬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實有也。吾行實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譴。非與師遇,此事難知。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呂祖真正口訣。功夫無半點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得悟此訣與諸者,可即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譴。真重奉行,克登天闕矣。
王重陽祖師授七真五篇靈文&
夫修煉天仙者,必須洞曉陰陽,深達造化,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以內外三寶為基址,外三寶不漏,內三寶自合也。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歸之。然人之一身內外,四大上下,皆屬後天陰濁。惟有先天一點至陽之炁,渾於杳冥不測之內,至虛至靈難求難見,雖從外來,實由內孕。先天無後天,何以招攝,後天不得先天,豈能變化通靈。此乃無中似有,有中似無,無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無感之而通靈。此先後二天之炁如穀之應聲,神仙之妙用,只是採取先天至陽之炁以為金丹之母,點化己身之陰炁以變化純陽之體。卻從煉己純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為也。
玉液下手章第一
神不離炁,炁不離神,呼吸往來,歸乎一元。不可著體,不可哂茫咎摕o,寂然常照,身心無為,而神炁自然有所為。猶天地無為,萬物自然化育功夫已久,靜而生定,神入炁中,炁與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攢簇,精炁凝結,此坎離交媾。初靜之功純陰之下,須是用火鍛煉乃得真炁發生,神明自來矣。
產樂章第二
神照坤宮,真火自來,坤宮乃產藥川源,陰陽交媾之處。若不得真火鍛煉,則金水渾濁,若不得專心致志,則陽火散漫,大藥終不得生,先天何由而得。鍛煉之久,水見火自然化為一炁,薰蒸上騰,河車搬撸芰鞑幌ⅲ婢源硕獮艖烟レ洞恕:粑嗪}住炁停,靜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虛無中而來,先天母炁,而伏後天子氣,順其自然不可欲速,天光自現也。猶渾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黃相雜,時至炁定,定中生動,知之動處,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隱,不內不外,此是大藥如萌,不可速采,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喪矣。
采藥章第三
神守幹宮,真炁自生,幹宮乃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知之修煉,始則凝神於坤,煆煉陰精,化為一炁,薰蒸上騰,河車搬撸芰鞑幌ⅰ4蝿t凝神於幹,漸煉漸凝,漸聚漸結,結成一顆玄珠,大如黍米,當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虛無真炁,自然歸之,待其鉛光閃爍,如月之象,汞炁飛揚,如日之象,內外明時,是日月交合一處,只是一點紅光,圓陀陀,光灼灼,照耀上下,內真外應。先天自虛無中而來,是以母炁而伏子炁,自然感通造化之妙非假存想。初煉丹時,向水中求之,終落頑空,必竟無成。須以我之真炁,而天地之至精,當以陽遂方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當其日月交合,先天適至之時,泥丸風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萬火之中,不知有水有火,不知有天地物我,渾如醉夢。相似是龍虎交合之際,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發現迅如雷電,忽忽採取,其採取之法,如發千鈞之弩,惟用一寸之機似采而不采,不采而實采,乃為真采也。
得藥章第四
神守玄宮,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點紅光,閃入下元,己之真炁噏然湊合。陰乃抱陽,陽乃激陰,至精發現,海泛浪湧,自太玄閣,升入泥丸,化為金液,吞入腹內,香甜清爽,萬孔生春,遍體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全在防危慮險。即當牢固封閉,勿令滲漏,以便是溫養。神守玄宮,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藥口訣,當其玄宮之中,至精發現。真鉛之炁發現,一輪月之象。真汞之炁發現,一輪日之象。日月之中合發,金花二朵,壯如山丹,金紅赤色,五彩分明。
溫養章第五
神守黃房,金鉛自成,黃房乃幹之下坤之上,規中之自妙,念茲在茲,含光藏耀,行住坐臥,綿綿如存,如雞抱卵,如龍養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炁,刻刻相守,漸漸相化,但守神息,不呋鸲鹱赃,百日功靈,十月胎圓,陰魄自化,陽神出現。千日之後,溫養火足,剝盡群陰,體變純陽,嬰兒現象,身外有身,形如煙雲,神同太虛,隱則形通於神,顯則神通于炁,步日月而無形,貫金石而無礙。溫養三千之後,嬰兒老成,方可遠離,入室九年煉神,與太虛同體,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雖天地山川,有明崩壞,惟吾道體,浩劫長存,潛伏人間積功累行,提摯天地,把握陰陽,所以不能淘鑄矣,天仙之道斯乃畢矣。
邱長春祖師語錄&
師在燕京天長觀時,普說曰:“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者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故世尊獨修性學,煉育元神。可以滅而滅。說法四十九年,住世亦止七十餘載,人不以為無壽。背痛而示疾,形壞也。血肉之軀也。可以生而生,百千萬億劫,度生無量。又何嘗滅哉?謂佛肉身至今存可也。若論性不壞,即餓鬼畜牲,皆堪成佛,有靈明處是也。心能造形,心能留形。法中有愛住世者,動經千百劫,心為之也。若心根傷壞,轉眼便為冥途矣。故有形存而心先死者,六道是也。有形亡而心存者,古來三教聖賢是也。今世祈長生者,不向本命元辰自發大願,乃從仙佛乞靈,是舍本而求末矣。究竟于我何與哉?吾宗所以不言長生者,非不長生,超之也。此無上大道,非區區延年小術也。”
或問曰:“北宗道法,至吾師而大行,全真之盛振古未有,亦尚神通變化否?”
師曰:“若好尚神通便是非大道,大道極平常,不作奇特想,只要心真,何事不辦?吾侍重陽師三載,未沐一言之誨,若起嗔心,只為下類矣。惟鞭策之甚,真為愛我之切。故歸化時,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賴以大行’之語,後複得道兄丹陽馬大師接引,然後還山,煉心育性,三遭魔難而不為動,沒於洪水而不知,虎臥於旁而不畏,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見。而大事畢矣。遂出山度世化人。帝主禮拜,三宮奉侍,燎望問道,至禮也。吾告以清淨無為,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風,皆從此二句起。上親書袍領,命藏諸內府。世授子孫。敕吾為大宗師,然吾心未嘗動也。生平不輕受人一拜,拜必答之。未嘗自登師席。黃童白叟,婦寺宰官,侯王帝主,一切平等。西域諸方稱吾為震旦活佛。聲教所及,要荒無間。自古全真之盛,未有及此,此豈有所作為乎?不過性海中一點浮漚耳。天人自然感應,不尚神通,宮中有妖物,百法不靈,天師束手,請問於吾,吾時在山中,靜中微作念,彼物已攝道光法鏡中,初不用雷神將帥符圖印訣也,邪不勝正,理也。吾存其理而已。”
師示眾曰:“吾宗前三節,皆有為工夫,命功也;後六節乃赤妙道,性學也。三分命功,七分性學。以後只稱性學,不得稱功。命方稱功,有為之事也。功者工也。有階有級,性何功哉?佛祖也只完得性學而已。今世人貪生之甚,希慕長生,究無長生者。心不真也。雖極勞生以養形,為形起見,總屬私心,不合天心,何能上壽?學人宜體驗吾旨,誓發無上之心,即為無上之身。”
或問曰:“弟子根性下劣,堪學道否?”師曰:“吾《西遊記》首言:凡有七竅者,皆可成真。吾子只六竅耶?”
師示眾曰:“世法用實,大道用虛,惟虛故明,明即慧也。慧非根生,心定而凝,心凝神現。性見人成,人非塊然者,元始與威音,若將二老作玄虛,是亦沉淪之下士也。要知有此心即有此性,二老不加,人亦不滅。一老為出世師,學者為輪轉鬼。可不痛哉!要其間不過迷悟之殊耳。百計以養身,即百計以昧心,心昧則性迷,性迷則神役九幽矣。究之身不過數十年,而神之迷晦動經千劫。一息之迷,即為一年,若迷一日,已為三萬六千朝矣。其他可類推也。若真能見性即垂死,一刻亦能破百千萬劫之幽暗。況五官清明,四肢強健時乎?學者急須止念,念止則心定,心定則慧光自生,慧既生矣,還須自涵於不睹不聞,無聲無臭之中,久之方返於虛無真境。今學人皆理解非心解也;皆識光,非智光也。此所以輪轉人天,漂流六道,若造惡之人,並無光彩,止有惡氣曆氣。眼光一落,全體皆陰,墮酆都矣。千佛出世,不通懺悔者,彼自無光,何能承佛光接引哉?學者現有外光,機在目也。太陽流珠,常欲去人,順也。逆而內之,金華涵苞矣。有內光迷而失之,六欲牽也。妄想驚其神也。不能片時清淨,為有無顛倒耳。悟而超之,破除無始習氣,尋取最初種子光爍圓陀也。哀哉,知者鮮矣,悟者尤鮮矣!吾不敢望悟者,得見知者斯可矣。”
或問曰:“知與悟有不同乎?”
師曰:“十分知及處即是悟境,知為下手,悟為究竟。”曰:“假如放下萬緣,一念不動,可是否?”
師曰:“是體也,還有用在。”
師示眾曰:“人身一念一動為一劫,此內外合也。內一劫,外一劫,應之。迷則刹那萬劫。悟則萬劫刹那。心上本無歲月也。”
師示眾曰:“學人但能回光,即了生死,此光超日月,透三界,若無此光,天地亦冥頑不靈矣。萬物何處發生?此光即元始威音也。眾生輪回者,因此光順出,作種種妄想,故幻出皮囊,積骸如山,積血如海。今一句說破,人身兩目外皆死物也,一目中,元精元神皆在,可不重歟。眼光落地,萬古長夜,人在胎中,先生兩目,其死也,先化兩目。昔觀音大士八十一化,極其變現,而目不動,佛之神威不能變。在此處,眾生倒能變。未死而目已變種種矣。哀哉!”
或問曰:“回光與金丹工夫是一是二?”師曰:“回光不止金丹,即宗門真訣也。摩頂者此也。受記者,此也。楞嚴二十四位圓通,原有諦,觀鼻端,心空漏盡,出入息化為光明。證菩薩果。吾宗皆是此法。”曰:“每日 將一時回光,可乎?”師曰:“極少三時。”曰:“假如有俗冗,止能一時回光,何如?”師曰:“真正一時也妙,一時已奪天地萬年之數,一日賓士光散,即造羅酆千劫幽暗之獄。故冥界無甲子,動以千萬劫計,算數不能及。”
或問曰:“佛說往生西方,蓮池中有姓名耶?”師曰:“不論姓名,華池即方寸也。蓮苞即性光也。身中現有佛國。”曰:“若是則淨土為烏有矣。”師曰:“又是實有的,少不得以心造,以心應。”或問曰:“弟子欲誦《金剛經》五百卷,以超度亡靈,何如?”師曰:“《金剛經》亦止念之一端,亦超度亡靈之一大法門與,只要真能止念,誦四句偈已完。”曰:“請問四句偈?”師曰:“是如夢幻泡影。”曰:“或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作四句何如?”師曰:“亦可。”曰:“或以有句無句,非有非無句即有即無句作四句何如?”師曰:“亦可。惟拘不得,所以為妙。若拘定某句是四句,即著諸相矣。”
或問曰:“能仁謂之釋迦,如何是仁體?”師曰:“仁者生也。一點生機鳥啼花放,山色波光,俱為造化含之,皆為真地。舒之儘是陽春。一念不生為仁體,萬念皆圓為仁用。空則化,圓則通,通則四維上下虛空,往古來今,不外吾腔子矣。不特地獄餓鬼畜牲可憫,直視夫人亦為雪涕。回視多生眷屬,多生冤仇,俱在慈光覆蔭之中,到此方是能仁,方證如來果位。今從一枝一節起見,皆非大道。”曰:“弟子于靜中覺得大千如一室,萬劫如一時光景,可以謂之仁乎?”師曰:“總不在擬議得之。心上實實行去,可也。今日天氣清和,晴光正好可各行樂,無負良辰。況明師勝友,樂莫大焉。發揮精神,百病不生,即此也,是仁用。”師示眾曰:“吾宗惟貴見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為初機,以性明見空為寶地,以忘識化障為作用,回視龍虎汞鉛,皆法相而不可拘執,反此便宜為外道,非吾徒也。”
師示眾曰:“學人既有入路,即宜退藏於密,直從念頭上洗剝,天理愈微,益見人心之難克。人欲將淨,反見天心之杳渺。可參之,可參之。”
或問曰:“弟子欲辭家學道,奈何世緣未了,功名未成,再遲數年何如?”師曰:“子既欲嗣吾宗,名利二字須要先淡,吾意欲問道,宰相之位可辭,吾之求人,甚於人之求我,各人勉諸,不然他日無由見我真鬼殊途。光陰如電,一彈指而白髮星星矣。增一年,去鬼日近,色身易壞,真性未修。如何如何。”
太乙金華宗旨&
孚佑帝君著
孚佑帝君太乙金華宗旨自序
易大傳曰,神無方也,無體也,言神無方體,則名言之,而難盡矣。來往不窮,利用出入,日用之而不知,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同其變化,至矣哉。盛德大業,言之不可終窮,擬議之而無可形似,靈文秘笈,俱歸塵腐,予之定是宗旨,不落名言。無從擬議,其所以幹施,天地轉哧庩栒撸谖掌浯鐧C而已。得其機則妙,用在我,而乾坤皆範圍之,而過矣。機者,何以而已矣,一不可名歸於太虛,而浩浩落落,一片神形,其間變化,無端,妙用不側,吾何以名之,名之曰,太乙噫至矣,盡矣。宇庵屠子輩編輯宗旨成書,各授弟子爰為之闡,發大意而著之,間端是為序。
鬥中闡教孝悌明王原序
昔奉綸音,命上真演化,五陵之肉渡拔多人,至戊申歲,於坤陵遴選七人。具聞天闕每降戰乩白龍精舍與諸子所談,無非盡性至命之學。非若世人言性者,不兼言命,或略於言性,本體上加功夫,有功夫莫識本體,以至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蓋言性直達先天,言命不離沖漠,性命合一。體用兼該形色合天性以為用,天性超形色以還元。六根六塵,皆為形色,有形有色,悉本天真。離六塵,無見性之地,舍六根,無立命之基。識得六塵皆是本根,滴滴歸源矣。見得六根皆光明藏則處處靈通矣。是故有一物不歸性量,畢竟見性之本真,有一處不關命脈難言立命之已至。至入本性命之學,上達玉清下徹泉壤,法身周遍大千曲成萬物,廣大悉備,言性而命無不該,言命而性無不具,彼以龍虎法象,煉形煉氣何為乎是書也。本為七真宏願,流傳萬劫有具出世福,肩何法門者虔奉修持,何患不立致九霄,而飛升紫府耶。
許旌陽真君原序
天地設立,聖人,成能,聖人亦人也,何以成能,於天地。蓋自日月垂象,四時咝邪俦嫁宋镒兓瘏㈠e不齊,遇人見其,自無而之有,莫不有而滯放形,至人則見其,自有而返於無。故皆觀象,而歸於化,所以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順則為人為物為山川崖谷,為草木禽魚,為風雨露雷,為龍蛇怪異。凡事變不可名牡,看何易番數,逆則為佛為仙,為元始為威音,為贊化育之至聖,為知化育之至丈跻印R豁樢荒嬷g,為人鬼異路,聖凡分界,本是同得之聖體,而獨讓至人成能,而與知能之遇,百性日用之而不知,返其本初,亦其可衰也。已易曰,乾坤毀則無以見易,人身一天地也,天地有日月,萬象開明。故曰幹為易之門戶,人有日月,精華髮露,其猶重門洞開,從此直登丹闕,而上玉清也。抑何難哉,要不外目前之利用,出入偶百姓之易,知簡能,此至人普度心傳,所以為無量歟。
邱長春真原序
昔隨侍呂祖與諸子標示宗旨,如易從爻卦以前,言太極也。越數年,許子深庵,偕易庵,滄庵輩,又得大暢宗風,如易言太極生兩儀,生四象,而四時行百物生,天地日月山河,鬼神同體何德,無時無處,而非宗旨大全。今何時乎,大地冰堅,草木黃落,龍蛇蟄藏,風日冥漠,將以為萬物退藏,而歸於寧閟乎。乃朔風何自而來,凍雲何自而起,霜清月落,曉日迎暄,鶴羽翩躚,來尋法侶,提起舊時公案,一一如在目前。往日舊游,又成故跡則當此立冬,亦任草木之凋殘,風霜之變易而已,何容心哉。其聚其散,孰往孰來,聚而來其猶朔風,馮虛而忽至,散而往,其若風雲,飄然而西馳。聚者不可以為常,散者豈終就於滅,物情變化,來往無端,則自五行四時而太極,而歸於無極也。萬古一時,寒暄一刻,有此一刻之燭光,日影霜花之草露,則為宗旨之現前,為宗風之大暢,為作序之大成。舍此而言,五行四時,太極無極,恐未免失,失之千里矣。
譚長生真人原序
聖真無不在世度人,究竟何曾度得一人,亦世人能自耳。若世人與聖真性量,有增減分毫,便是度不去。聖祖初發願度眾生,已要度盡,百千萬億劫,無量眾生度此七人,即七如來,盧遮那無法身也。諸子不離凡夫地,何以即與古佛同尊,子輩原無信不及,所以聖祖當下即度得,若有一毫信不及,千生難免輪回也。自古聖賢,千言萬語,無非要人識得性光,通天徹地,古今聖凡一齊透過,無少等待,無不完成所為盡性者,盡此。所為至命者,至此。采藥者,采此。修證者,修證此而已。此宗旨,所以為萬法歸宗,至尊法旨,爾為仙佛,為天人,為山河,為六道為鬼怪,為昆蟲草木,無不承受法旨,皈命大宗苟有十分信得及者,不離當下即與度去。有一毫信不及,饒他千生萬劫,永墮迷途,向立嚴誓七人外不得妄傳,豈聖祖普度之公心,只慮世人障蔽甚深,罪業煩重,不能聞法信心,而反生疑謗,是益其罪也。究竟聖祖度人之宏願與學人謹凜之畏心,原無二無別之此,不猶仰體祖訓,先聖後聖,殊途而一至矣。
張三豐真人原序
道也者,時焉而已。日月往來,寒暑變遷,草木生禽鳥飛鳴,以及吾人日用動靜,莫非哂靡粫r之中。變化無端,時至自見,斯為天地之心,不可以一名,而況於他乎。我來也晚,陽窮於上,剝換盡矣。慈當一陽初複,悠然而來,莫窮其跡,莫究其因,大地陽和,已無不潛行而默撸源藶樘斓刂D咭病6斓夭坏枚灾鳎源藶槿赵轮M退也。而日月亦聽其自然,風雲交易乎上,草木萌動於下,大矣哉時之為用也。是故言道者,不離前即一言一動,一事一物,無不可以見天地之心。蓋此天地之心,任陰陽剝換,時命推遷,而無思無為,終古寂然不動。今人舍目前,而談玄說妙,則違乎時也。違時即與道背馳,何時有見道之日乎。天下之動,貞乎一變,動不居何可言盡,觀乎時道萬變皆在目前矣。從目前,一一消歸於太虛,謂之見天地之心,可謂之大道之宗旨。可時也,化也,要不離乎目前,而得之矣。何道之可名,何太乙之可言乎。故曰,道也者,時焉而已矣。
王天君原序
善承受法旨,護持道教,千百年於此矣。不惟派下賢嗣,潛修默證,呼吸感通,即遇夫遇婦,有能發一念向道真切,無不敬禮,而左右維持之。此故發願之初心,如是亦一體感召,虛空上下,自無隔礙。本來如是列祖諸真,法身周倫大千,心心相印,法法歸宗。往古來今超凡入聖者,不離自本自根,當下一齊正覺,何果何因,何修何證,善也。披招ΓM隨恐後,亦如風霆雷露隨時應化於覆載之中,栽培傾覆,一住萬類,各正性命而已,而造物者無心也。自七賢之敬受宗旨,斯地遂為仙佛道場,十方三世,一時集會,百靈呵護,日月開明,有情無情,盡成法侶,上天下地,悉與證盟。道祖設教以來,真迷有若,此廣大悉備,易簡直截,如宗旨之盡泄玄機者,是曰受命監證盟誓。善敬辭曰,無庸有此證也。以七人得遇聖真,傳示無上妙道,即傭夫爨媼,牧堅椎童,疇非聽法之上器甚至魔王蛟党,龍蛇異類,亦無不在此七真之內,七真何藉與余,餘又何必為七真證。呂祖再三申命曰,天不愛道,傳示七人,將有此七人化度無量,倘有誹謗法門,詆毀賢聖,惟爾護法,呵譴而默相之,法子有不敬慎,凜遵戒律,或輕傳匪人,爾護法亦嚴加譴罰。善同七人,跪而受命鳴乎列祖。普度慈心,原無分上下,其奈世人,積業如山,吾自仰承法雨,七真果能體此化度慈心,隨地隨時,多方接引,無真自度,度人之宏願,則盡法界,眾生皆投諝w命,亦何待雷露風霆,惟是廣生大生以各正性命於兩間可耳。
孚佑帝君重序
近世談玄理者,大半擇焉不精,語焉不詳,皆不足為道家法。天本空空,故曆萬劫而不滅。地原博大,故載萬物而不隕,要之不外空空。博大者,儘是儒教有諅沃郑兰倚袃韧庵ΑU則非虛無,偽則近空談,其中判然若揭。至於道家之方千端萬緒,要皆不外於內聖,外王之於途何以為之內,即渺渺冥冥,聚我之精,達我之形,勿勞爾聽,勿淆爾聲,充我之精,固我之形,空空爾聽,渺渺爾聲,求一定之真我,去污濁之非我,是是非非無人無我,近乎道矣。何以為之外,為有緣說法,為遇頑度迷苦口婆心,以期大千世界,共登彼岸,旦足以輔助,內聖之無量功德。故學道者,亦不可忽也。然行遠必自邇,若內功不通門徑,雖有千百善行,亦無大補益,謂予不信,請看市井,吃齋念佛者,幾見其道成作佛也。余不文弁言於首,直謂之說法,可不可以序文視之。天叨∷饶昙冴柕廊酥匦颉
太乙金華宗旨天心第一元神識神第二
呂祖曰,自然曰道,道無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見,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見,寄之兩目。古來仙真,皆口口相傳,傳一得一。自太上現化東華遞傳岩,以及南北兩宗,全真可為極盛。盛者,盛其從眾。衰者,衰於心傳。以至今日,濫泛極矣。淩替極矣,極則返。故昔日,有許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別傳之旨,接引上根,聞者千劫難逢,受者一時法會,皆當仰體許祖心,先於人倫日用間,立定腳根,方可修真悟性。我俸勅為度師,今乙太乙金華宗旨發明,然後細為開說。太乙者無上之謂,丹訣總假有為,而臻無為,非一超直入之旨。我傳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為妙,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鄉鉛只一味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黃庭經雲,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具有郁羅蕭台之勝,玉京丹闕之奇,乃至虛至靈之神所住。儒曰虛中,釋曰靈台,道曰祖土,曰黃庭,曰玄關,曰先天竅。蓋天心猶如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炁皆上朝,如盛王定都立極,執玉帛于萬國,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俸命,各司其事,諸子只去,回光凝結,即是自法身。金華即金丹,神明變化,各師於心,此中妙訣,雖不差毫米,然而甚活,全要聰明,又須沉靜,非極聰明人行不得,非極沉靜人守不得。&
元神識神第二
呂祖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有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有此矣。學人但能守護元神,則超生在陰陽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見性方可,所為本來面目。凡人投胎時,元神居方寸,而識神居下心,下麵血內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腸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不大自在,以自聞警而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頭上天心,又何嘗微微乎動也。問天心不能動乎,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下識心,如強兵悍將,欺天君告弱,便遙執網紀,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宮,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盡力輔弼,內政既肅,自然一切奸雄,無不倒戈乞命矣。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為無上之訣。精水雲何,乃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宮天心也。以神火為用,意土為體,精水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為身也。蓋身中有魄焉,魄附識而用,識依魄而生,魄陰也,識之體也,識不斷則生生世世,魄之變形易質,無己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晝寓於目,夜含于肝,於目而視,含肝而夢,夢者神遊也,九天九地,刹那曆遍。覺者冥冥焉,淵淵焉,拘於形也,即拘於魄也。故回光所以煉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斷識。古人出世法,煉盡陰滓,以返純幹,不過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陰制魄之訣也。雖無返幹之功,止有回光之訣,光即幹也,回之即返之意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光發生,意土凝定,而聖胎可結矣。蜣螂轉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純功也。糞丸中尚可生胎離殼,而吾天心休息處,注神于止,安得不生身乎。一靈真性,即落幹宮,便方魂魄,魂在天心陽也,輕輕之炁,此自太虛得來,與元始同形。魄陰也,沉濁之氣也,附於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也,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即識神也,死後亨血食,活則大苦,陰返陰也,物以類聚也。學人煉盡陰魄,即為純陽也。
太乙金華宗旨回光守中第三回光調息第四&
回光守中第三
呂祖曰,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即關尹子),回光,則天地陰陽之炁無不凝,所謂精思者此也,純炁此也。初行此訣,乃有中似無,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無中似有,百日專功光纔真,方為神火。百日後,光中自然一點真陽忽生黍珠,如夫婦交合有胎,便當靜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夫元化之中,有陽光為主宰,有形者為日,在人為目,走漏精神,莫此甚順也。故金華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華,直回造化之真炁。非止一時之妄想,直空萬劫之輪回。故一息當一年,人間時刻也。一息當百年,九途長夜也。凡人自因囗(外囗內力)的一聲之後,逐境順生,至老未嘗逆視,陽氣衰滅,便是九幽之界。故楞嚴經雲,純想即飛,純情即墮,學人想少情多,沉淪下道,惟諦觀息靜,便成正覺,全用逆法也。陰符經雲,機在目。黃帝素問雲,人身精華,皆上注於空竅是也。得此一節,長生在茲,超升者亦在茲矣。此是貫通三教功夫,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臨,無非此光。故不獨在身中,聰明智慧,一切咿D,亦無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華,佈滿大千世界,一身之精華,亦自漫天蓋地,所以亦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華,上注於目,此人身之以大關鍵也。子輩思之,一日不靜坐,此光流轉,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靜坐,萬劫千生從此了徹。萬法歸於靜,真不可思議,此妙諦也。然功夫下手,由溔肷睿纱秩爰殻傄圆婚g斷為妙。功夫始終則一,但其間冷暖自知,要歸於天空海闊,萬法如如,方為得手。聖聖相傳,不離返照,孔雲至知,釋號觀心,老雲內觀,皆此法也。但返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識二字之義耳。返者,自知覺之心,返乎形神未兆之初,即吾六尺之中,反求個天地未生之體。今人但一二時中間靜坐,反顧己私,便雲反照,安得到頭。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謂著念於鼻端也,亦非謂眼觀鼻端,念又注中黃也。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下也,此皆誤指而為月,畢竟如何。曰鼻尖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為眼之準則,初不在鼻上,蓋以大開眼則視遠,而不見鼻矣,太閉眼則眼合,亦不見鼻矣,大開失之外走,易於散亂,太閉失於內馳,易於昏沉,惟垂簾得中,恰好望見鼻端。故取以為准,只是垂簾恰好,任彼回光自然透入,不勞你注射與不注射,看鼻端只是最初入靜處,舉眼一視,定個準則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線一般,彼自起手一掛,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線看也。止觀是佛法,原不秘的,以兩目諦觀鼻端,正身安坐,系心緣中,&&其實一也。不必言頭中,&但于兩中間齊平處,繫念便了。光是活潑潑的東西,繫念於兩中間,光自然透入,不必著意于中宮也。此數語已括盡要旨,其餘出靜入靜,前後以下,止觀書印證可也。緣中二字,極妙中無不在,遍大千皆在裏許,聊指造化之機緣,此入門耳。緣者,緣此為端倪,非有著也。此二字之義,活甚妙甚。止觀二字,原離不得,即定慧也。以後凡念起時,不要仍舊兀坐,當究此念在何處,從何起,從何滅,反復推窮,了不可得,即見此念起處也。不要又討過起處,覓心了不可得,吾與如安心鏡此是正觀。反此者,名為邪觀。如是不可得已,即仍舊綿綿做去,止而繼之以觀,觀而繼之以止,是為定慧雙修。此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觀也,止而不觀,名為有回而無光,觀而不止,名為有光而無回,志之。
回光調息第四
呂祖曰,宗旨只要純心行去,不求驗而驗自至。大約初機,病痛昏沉散亂,二種盡矣。去此有機竅,無過寄心於息。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心一動而即有氣,氣本心之化也。吾人念至速,霎傾一忘念,即以呼吸應之。故內呼吸與外呼吸,如聲響之相隨,一日有機萬息,即有幾萬忘念,神明漏盡,如木槁死灰矣。然則欲無念乎,不能無念也。欲無息乎,不能無息也。莫若即其病,而為藥,則心息相依是己故。回光兼之以調息,此法全用耳光,一是耳光,一是目光。目光者,外日月交光也。耳光者,內日月交精也。然精即光之凝定處,同出而異名也。故聰明,總一靈光而已,坐時用目垂簾後,定個準則便放下。然竟放下又恐不能,即存心於聽,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聞,聽惟聽其無聲也。一有聲便粗,浮而不入細。即耐心輕輕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靜,久久忽然微者,遽斷此則真息現前,而心體可識矣。蓋心細則息細,心一則動炁也。息細,則心細,炁一則動心也。定心必先之以養炁者,亦以心無處入手。故緣炁為之端倪,所謂炁之守也。子輩不明動字,動字者,以線索牽動言,即制字之別名也。即可奔趨使之動,獨不可以純靜使之寧乎。此大聖人,視神炁之交,而善立方便,以惠後人也。丹書雲,雞能抱卵,心常聽,此要訣也。蓋雞之所以能生者,以暖氣也。暖氣只能溫其殼,不能入其中,則以心引炁入其聽也。一心注焉,心入則氣入,得暖氣而生也。故母雞,雖有時出外,而常作側耳勢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間也。神之所注未常少間,即暖氣亦晝夜無間,而神活矣。神活者,由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活矣。死心非枯稿之謂,乃專一不分之謂也。佛雲,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心易走,即以炁純之。炁易粗,即以心細之。如此而心焉有不定者乎。大約昏沉散亂二病,只要靜功,日日無間,自有大休息處。若不靜坐,時雖有散亂,亦不自知,既知散亂,即是卻亂之機也。昏沉而不知,與昏沉而知,相去奚啻千里,不知之昏沉,是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也。散亂者,神馳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亂易治,而昏沉難醫譬之病焉。有痛有癢者,藥之可也。昏沉則麻木不仁之證也。散者可以收之,亂者,可以整之,若昏沉,蠢蠢焉冥冥焉。散亂尚有方所治,昏沉全是魄用事也。散亂尚有魂在,至昏沉則純陰為主矣。靜坐時欲睡去,便是昏沉。卻昏沉只在調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雖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於此寄焉。凡坐須要靜心純炁。心何以靜,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聞,不聞則細,細則清,聞則氣粗,粗則濁,濁則昏沉而欲睡,自然之理也。雖然心用在息上,又善要會用,亦是不用之用,只要微微照聽可耳。此句有微義,何謂照,即眼光自照,目惟內視,而不外視,不外視,而惺然者,即內視也,非實有內視。何為聽,即耳光內聽,耳惟內聽,而不外聽,不外聽而惺然者,即內聽也,非實有內聽。聽者,聽其無聲,視者視其無形,目不外視,耳不外聽,則閉而欲內馳。惟內視內聽,則即不外走,又不外馳,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日月交精交光也。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炷香為妙,過午人事外憂,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炷香,只要諸緣放下,靜坐片刻久久便有入頭,不落昏沉矣。
太乙金華宗旨回光差謬第五回光微驗第六&
回光差謬第五
呂祖曰,諸子功夫,漸漸純熟,枯木岩前錯落多,工要細細開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則可以言矣。吾宗於禪宗不同,有一步即有一步微驗。請先言其差別處,然後在言微驗。宗旨將行之際預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潑潑地,令氣和心適,然後入靜。靜時正要得機得竅,不可坐在無事家裏,所謂無記空也。萬緣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以意與承當,凡太認真,即易有此。非言不易認真,但真消息,在若忘若存之間,以有意無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又不可墮於蘊界,所謂蘊界者,乃五陰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槁木之意多,大地陽光之意少,此則落于陰界,其炁冷,其息沉,且有許寒衰景象,久久便墮入木石。又不可隨于萬緣,如一入靜,而無端眾緒忽至,欲卻之不能,隨之反覺順適,此名主為奴役,久之落於色欲界。上者生天,下者生狸奴中是也,彼在明山中,亦自受用,風月花果,琪樹瑤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數千歲,然報盡還生諸趣中,此數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後可求微驗。
回光微驗第六
呂祖曰,微驗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當,必思度盡眾生。不可以輕心慢心承當,必須請事斯語,靜中綿綿無間,神情悅豫,如醉如浴,此為遍體陽和,金華乍吐也。既而萬籟俱寂,皓月中天,覺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為心體開明,金華正放也。既而遍體充實,不畏風霜,人當之興味索然,我遇之精神更旺。黃金起屋,白玉為台,世間腐朽之物,我以真炁呵之立生,紅血為乳七尺肉團,無非金寶,此則金華大凝也。第一段是應觀,經雲,日落大水,行樹法象,日落者,從混沌立基,無極也。上善若水,清而無暇,此即太極主宰,出震之帝也。震為木,故以行樹象焉,七重行樹,七竅光明也。西北幹方移一位,為坎,日落大水,幹坎之象,坎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隱隱隆隆至震而陽方出地上矣。行樹之象也,餘可類推矣。第二段即肇基於此,大地為冰,琉璃寶地,光明漸漸凝矣。所以有蓬台,而繼之有佛也。金性即現,非佛而何,佛者,大覺金仙也。此大段微驗耳。現在微驗可有三,一則坐去,神入谷中,聞人說話,如隔裏許,一一明瞭。而聲入皆如空中答響,未尚不聞,我未當一聞,此為神在谷中,隨時可以自驗。一則靜中,目光騰騰,滿前皆白,如在雲中。開眼覓身,無所覓視,此為虛屋生白,內外通明,吉祥止止也。一則靜中,肉身細縕,如綿如玉,坐中如留不住,而騰騰上浮,此為神歸頂天,久之上界可以立待。此三者,皆現在可驗者也。然亦是說不盡的,隨人根器,各現殊勝。如止觀中所雲,善根發相是也。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須自己信得過方真。先天一炁即在現前,證驗中自討一炁,若得丹一粒,成此一粒,真黍珠也。一粒複一粒,從微而至著,有時時之先天一粒是也,有統體之先天一粒乃至無量是也,一粒有一粒力量,此要自己膽大為第一義。
太乙金華宗旨回光活法第七逍遙訣第八&
回光活法第七
呂祖曰,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廢棄正業。古人雲,事來要應過,物來要識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為物轉,光即自回,此時時之無相回光也。尚可行之,而況有真正著相之回光乎。日用間,能刻刻隨時反照,不著一毫人我相,便是隨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盡諸緣靜坐一二時最妙。凡應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無一刻間斷,如此行之,三月兩月,天上諸真,必來印證矣。
逍遙訣第八
呂祖曰,玉清留下逍遙訣,回字凝神入炁穴,六月俄看白雪飛,三更又見日輪赫,水中吹起籍巽風,天上游歸食坤德,更有一句玄中玄,無何有鄉是真宅。律詩一首,玄奧已盡。大道之要,不外無為而為四字。惟無為,故不滯方所形象,惟無為而為,故不隨頑空死虛作用,不外一中,而樞機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轉哧庩枺浯笏巹t始終以水中金,即水鄉鉛而已。前言回光乃指點初機,從外以制內,即輔以得主,此為中下之士,修下二關,一透上一關者也。今頭緒漸明,機括漸熟,天不愛道,直泄無上宗旨,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夫回光其總名耳,功夫進一層,則光華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內,今則居中禦外。前者即輔相至,今則奉主宣猷,面目一大顛倒矣。法子欲入靜,先調攝身心自在安和,放下萬緣,一絲不掛,天心正乎中,然後,兩目垂簾,如奉聖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內照坎宮,光華所到,真陽即出,以應之。離外陽而內陰,幹體也。一陰入內而為主,隨物生心,順出流轉。今回光內照不隨物生,陰氣即住,而光華注照則純陽也。同類必親故坎陽上騰,非坎陽也,仍是幹陽應幹陽耳。二物一遇,便紐結不散,氤氳活動,倏來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宮中,恍若太虛,無量,遍身輕妙欲騰所謂雲滿千山也。次則往來無蹤,浮沉無辨,脈住炁停,此則真交媾矣。所謂月涵萬水也。候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動,此則一陽來複,活子時也。然而此中消息,要細說,凡人一視一聽,耳目逐物而動,物去則已。此之動靜,全為民庶,而天君反隨之役是嘗與鬼居矣。今則一動一靜,皆與人居,天君乃真人也。彼此一動即與之俱動,動則天根。靜則即與之俱靜,靜則月窟。靜動無端,亦與之為動靜無端,休息上下,亦與之為休息上下,所謂天根月窟閑來往也。天心鎮靜,動違其時,則失之嫩。天心已動,而後動以應之,則失之老。天心一動,即以真意,上升幹宮,而神光視頂,為遵引焉,此動而應時者也。天心即升幹頂,游陽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黃庭,而目光視中黃神室焉,即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視內者,忽忘其視矣,爾時身心便當一場大放,萬緣冺跡即我之神室,爐鼎亦不知在何所,欲覓己身了不可得,此為天入地,眾妙歸根之時,即此便是凝神入炁穴。夫一回光始而散者,欲斂六用不行,此為涵養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斂者,自然悠游不費纖毫之力,此為安神祖竅,翕聚先天也。既而影響俱滅,寂然大定,此為蟄藏炁穴,眾妙歸根也。一節中俱有,三節中具有,九節,具是後日發揮。今以一節中具三節而言之,當其涵養而初靜也。翕聚亦為之涵養,蟄藏亦為之涵養,至後而涵養,皆蟄藏矣。中一層可類推,不易處而處分矣。此為無形之竅,千處萬處一處也。不易時而時分焉,此為無候之時,元會呤酪豢桃病7残姆庆o極則不能動,動動忘動,非本體之動也。故曰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若不感於物而動,即天之動也。是知以物而動,性之欲也。若不以物而自動,即天之動也。不以天之動,對天之性,句落下說個欲字,欲在有物也。此為出位之思,動而有動矣。一念不起,正念乃生,此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機忽動,非無意而動乎無為,無為即此意也。詩首二句,全括金華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體,意六月即離火也。白雪飛,即離中真陰,將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輪赫,然而返乎幹也。取坎填離即在其中。次二句,說斗柄作用,升降全機,水中非坎乎。目為巽風,目光射入坎宮,召攝太陽之精是也。天上即幹宮,遊歸食坤德,即神入炁中。天入地中,養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訣中之訣。訣中之訣,始終離不得所謂洗心慮,為沐浴也。聖學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終,始乎無極,歸乎無極。佛以無住而生心,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虛二字,完性命全功。總之三教不過一句,為出死入生。神丹,神丹為何,曰一切虛無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過心空二字,是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卻數十年參訪矣。子輩不明一節中具三節,我以佛家言,空、假、中,三觀為喻。三觀,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雖知其空然,不毀萬物仍於空,中建一切事,即不毀物,而又不著萬物,此為中觀。當其修空觀時,亦知萬物不可毀,而又不著萬物,此兼三觀也。然必竟以看得空為得力。故修空視,則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觀是用上得力,居多,則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時亦作空想,然不名為空,而名為中矣。亦作假觀,然不名為假,而名為中矣。至於中,則不必言矣。吾雖有時單言離,有時兼說坎,究竟不會移動一句,開口提雲,樞機全在二目。所謂樞機者目也,目即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竅,悉是光明藏,豈取二目,而他概不問乎。用坎陽仍用離光照攝,即此便明。朱子雲,長師諱元育,北宗法派,當雲瞎子不好修道,聾子不妨,與吾言暗合,特表其主輔輕重耳。日月原是一物,其日中之暗處,是真月之精,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謂月之窟也,不然自言月足矣。月中之白處,是真日之光,日光反在月中。所謂天之根也,不然自言天足矣。一日一月分開,只是半個,合來方成一個全體,如一夫一婦獨居不成室家,有夫有婦方算得一家,完全。然而物難喻道,夫婦分開不失為二人,日月分開不成全體矣。知此則耳目獨是也。吾言瞎子已無耳,聾子已無目,如此看來,說甚一物,說甚二目,說甚六根,六根一根也。說甚七竅,七竅一竅也。吾言只透露其相通處,所以不見有二。子輩專執其隔處,所以隨處換卻眼睛。
太乙金華宗旨百日立基第九性光識光第十&
百日立基第九
呂祖曰,心印經雲,回風混合百日功靈,總之立基百日方有真光。如子輩尚是目光非神火也,非性光也,非智慧炬燭也。回之百日,則精炁自足,真陽自生,水中自有真火,以此持行,自然交媾,自然結胎。吾方在不識不知之天,而嬰兒自成矣。若略作意見,便是外道,百日立基非百日也。一日立基,非一日也。一息立基,非呼吸之謂也。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元神也,元炁也,元精也。升降離合,悉從心起,有無虛實鹹在念中。一息一生持,何止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百日只在得力。晝間得力,夜中受用。夜中得力,晝間受用。百日立基,玉旨耳。上真語,無不與人身應。真師言語無不與學人應。此是玄中之玄,不可解者也,見性乃知。所以學人,必求真師受記,住性發出,一一皆驗。
性光識光第十
呂祖曰,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臥,只要自得機竅。吾前開示雲,虛室生白,光非白耶。但有一說,初未見光時,此為效驗,若見為光,而有識意著之,即意識非性光也。子不管他有光無光,只要無念生念。何為念,千修千處得。何為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於平日念不同。今心為念,念者現有心也。此心即光即藥。凡人視物,住眼一照,去不及分別,此為性光。如鏡之無心而照也,如水之無心而鑒也。少刻即為識光,以其分別也。鏡有影已無鏡也,水有象,已無水也,光有識尚何光哉。子輩初則性光,轉眼則識,識起而光杳不可覓,非無光也,光已為識矣。黃帝曰,聲動生聲而生響即此義也。楞嚴推勘入門曰,不在塵,不在識,惟巽根耳。此則何以,塵為外物,所謂器界也。與吾了不相涉,逐之則認為己物。己物必有還,通還戶牖,明還日月,借他為自終,非吾有也。至於不汝還者,非汝而誰。明還日月,見日月之明無還也。天有無日月之時,人無有不見日月之性。若然則分別日月者,還可與為吾有耶。不知固明暗而分別者,當明暗兩忘之時,分別何在。故亦還,此為內塵也。惟見性無還矣。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則性亦還矣。還有還其識,識念流轉之見性,即何使汝流轉心目為咎也。初入還便見時,上七者,皆明其二,有還故流見性,以為阿難柱杖,究竟見性既帶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傳送識、阿賴識,非真不還也。最一併,此亦破,則方為真見性,真不還矣。子輩回光,則用根中之識性,毫釐之辨在此也。用心既為識光,放下乃為性光,毫釐千里,不可不辨,識不斷則神不生,心不空則丹不結。心靜則丹,心空即藥,不著一物,是名心靜。不留一物,是名心空,空見為空,空猶未空,空忘其空,斯名真空。
太乙金華宗旨坎離交媾第十一周天第十二&
坎離交媾第十一
呂祖曰,凡漏泄精神,動而交物者,皆離也。凡收轉神識靜而中涵者,皆坎也。七竅之外走者為離,七竅之內返者為坎。一陰主於逐色隨聲,一陽主于返聞收見。坎離即陰陽,陰陽即性命,性命即身心,身心即神炁。一自斂息,不為境緣流轉,即是真交媾也。而默跌坐時,又無論矣。
周天第十二
呂祖曰,周天非以氣作主,以心到為妙訣。若畢竟如何,周天,是助長也。無心而守,無意而行,仰觀乎天,三百六十五度,刻刻變遷,而斗柄終古不動,吾心亦猶如是也。心既璿璣,炁即眾星,吾身之炁,四肢百體,原是貫通,不要十分著力。於此鍛煉識神,斷除妄見,然後藥生,藥非有形之物,此性光也。而即先天之真炁然必於大定後,方見,並無采法。言采者,大謬矣。見之既久,心地光明,自然心空漏盡,解脫塵海。若今曰龍虎,明曰水火,終成妄想。昔吾受火龍真人口訣,如是不知丹書,所說更何如也。一日有一日周天,一刻有一刻周天,坎離交處,便是一周。我之交,即天之回轉也。未能當下休歇,所以有交之時,即有不交之時,然天之迴旋也,未當少息。果能陰陽交泰,大地陽和,我之中宮正位,萬物一時暢遂,即丹經雲,沐浴法也。非大周天而何,此中火候,實實有大小不同,究竟無大小可別,到得功夫自然。不知坎離為何物,天地為何等,孰為交,孰為一周兩周,何處覓大小之別耶。總之以身旋撸m見得極大亦小,如一迴旋,天地萬物悉與之迴旋,即在方寸處,亦為極大。金丹火候,要歸自然,不自然,天地自還天地,萬物各歸萬物,欲強之使合,終不能合。即如天時亢旱,陰陽不和,乾坤未當一日不周,然終見得有多少,不自然處。我能轉哧庩枺{適自然,一時雪蒸雨降,草木酣適,山河流暢,縱有乖戾,亦覺頓釋,此即大周天也。問活子時甚妙,必認定正子時,似著相不著相,不指明正子時,是二是一,非正非活,總要人看得真,一真則無不正,無不活矣。見得不真,何者為正,何者為活耶。即如活子時,是人人時時見得的。畢竟到正子時,志向清明,活子時愈發現。人未識得活的明瞭,只向正的時候驗取,則正者現前,活者無不神妙矣。
太乙金華宗旨勸世歌第十三&
勸世歌第十三
呂祖曰,吾因度世丹中熱,不惜婆心並饒舌,世尊亦為大因緣,直指生死真可惜。老君也患有吾身,傳示谷神人不識。吾今略說尋真路,黃中通理載大易。正位居體是玄關,子午中間堪定息,光回祖竅萬神安,藥產山原一炁出,透?變化有金光,一輪紅日當赫赫。世人錯認坎離精,搬哧庩柍砷g隔,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兮道自合,放下萬緣毫不起,此是先天真無極。太虛穆穆朕兆捐,性命關頭忘意識,意識忘後見本真。水清珠現玄難測,無如煩障一旦空,玉京降下九龍冊,步雲漢兮登天關,掌雷霆兮驅霹靂,凝神定息是初機,退藏密地為常寂。吾昔度張珍奴詞,皆有大道,子後午前非時也,坎離耳。定息者,息息歸根也。中黃者,坐者心不動也。夾脊者,非背上輪子也,乃直透玉京大道也。雙關者,此處有難言者。地雷震動山頭雨者,真氣生也。黃芽出土者,藥生也。小小二段,已盡修行大路,明此可不惑人言。昔夫子與顏子登泰山頂,望吳門白馬匹煉,顏子見為疋練,夫子急掩其目,恐其太用眼力,神光走落,回光可以勉哉。回光在純心行去,只將真息凝照于中宮,久之自然通靈達變也。總是心靜炁定為基,心忘炁凝為効,炁息心空為丹成,心息渾一為溫養,明心見性為了道。子輩各宜勉力行去,錯過光陰真可惜,一日不行一日即鬼也,一息行此,一息真仙也。勉之勉之!終
太乙金華源流
源是上清派以茅君為第一代,茅君十傳而浸失。其真,晉初蘭公得之鬥中孝悌王而傳諶母,諶母傳許祖,傳許祖十大弟子,再七代有玉真黃兩先生,繼之繼又失傳,至康熙戊申,呂祖傳受宗旨,改名太乙金華其時受法弟子有潘易庵、屠宇庵、莊惺庵、莊这帧⒅軌酊Q、劉度庵、許深庵七人。七人至壬申歲,孝悌王複提宗旨,時有張爽庵、李時庵、馮返庵、馮近庵、許凝庵、潘真庵、潘卓庵,亦符七人之數奉教攝取先後,發明宗旨者,輯定成帙,乾隆乙未年錢唐邵志琳,得于蘇門吳氏抄本自加冊改因刊入全書焉。
三豐祖師參禪歌&
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秘秘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內煎。性要悟,命要傳,休將火候當等閒。閉目觀心守本命,清靜無為是根源。百日內,見應驗,坎中一點往上翻,黃婆其間為媒說,嬰兒姹女兩團圓。美不盡,對誰言,渾身上下氣沖天。這個消息誰知道,啞子做夢不能言。急下手,采先天,靈藥一點透三關。丹田直上泥丸頂,降下重樓入中元,水火濟既真鉛汞,若非戊己不成丹。心要死,命要堅,神光照耀遍三千。無影樹下金雞叫,半夜三更顯紅蓮。冬至一陽來複始,霹靂一聲震動天。龍又嘯,虎撒歡,仙樂齊鳴非等閒。恍恍惚惚存無有,無窮造化在其間。玄中妙,妙中玄,河車搬哌^三關。天地交泰生萬物,口飲甘露似蜜甜。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元明不二般,三教原來是一家。饑者吃飯,困者眠。假燒香,拜參禪,豈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齋錯過了,一失人身萬劫難。愚迷妄想西方路,瞎漢夜走入深山。玄機妙,非等閒,妄泄天機罪如山,是正理,著意參,打破玄關妙通玄。子午卯酉不斷夜,早求明師結成丹。有人識得真鉛汞,便是長生不老仙。行一日,一日堅,莫把修行下眼觀,三年九載功成就,練成一粒紫金丹。要問此歌何人作,啦塔道人三豐仙。
清靜元君坤元真經&
爾時元君在華陽洞天,與諸天延那仙姑,十二溪女,說坤元妙經。曰天陽地陰,天動地靜,幹行坤順,元享利貞。幹道成男,坤道成女,獨陰不長,獨陽不生。剛柔得其中庸,水火始既濟,孕生萬物。蓋載蒼生,慈忍無爭,敬順輔相,是故居母道之仁,為後元之配,致功論化,其道一焉。自辟幹闔坤以來,有聖母、有後母、有天姆、有女媧、有鬥母、有佛母、有元君、有王母、有仙姑、有玉女、至於麻姑天妃、天女玄女、無極女仙、女菩薩比丘尼、那延溪女、紫姑湘妃、洛神巫女、電母青娥、素女織女,皆以坤元,柔順,修真道。證明高果,是與天元同氣不二。今善女人,各具坤元,鹹能入道,俱以修力可證極樂妙果,萬劫常存。若以己身礙難修,則其心原無走漏,汝何自蔽。無始以前,何有色相,何有身跡,惟一惟空,原無二心。汝何修身,汝何棄心,如能返思其元,更有修真快捷方式。我今為汝女眾,說是快捷方式,汝當諦聽。夫幹道動,坤道靜,欲修性命,務須從靜。汝今原靜,又何以修。坤道濁,幹道清,欲修性命,務須從清。惟能以濁修清,是以入道證果。吾今為汝,說是修清之道。夫清濁雖別於形質,而本原出自心神。汝欲心靜神清,務修其性。能悟修性,便是立命。汝能修者,即是汝性。汝性非性,汝心非心。心即是心,性即是性。性非汝心,心非汝性。若問汝性,性即說性。若問汝心,心即說心。心無所心,性無所性,亦非無性,亦非無心。性亦非心,心亦非性。性無有心,心無有性。性本無心,心本無性。心若有性,即非道心。性若有心,即非道性。道性、我性、道心、我心、是真實性,是妄想心。性若真實,即見道性。心若妄想,即非道心。雖曰道心,又有雲說,名何雲心,有肉團心,有虛靈心。此虛靈心是名何心,是真道心,是忘想心。汝能則肉團心,為虛靈心。悟非道心,為真道心。破妄想心,為真實心。加以勇猛心,精進心,除去煩惱心,礙障心。惟障礙心,是執著心。故欲除執著心,務加金剛心,虛空心,死了心,不動心,智慧心,堅固心,圓滿心,成就心,菩提心,慈悲心,歡喜心,如是諸心,是名道心。能明道心,心即是道。若入是道,務守是心。若遇色相,如如弗動。若遇患疾,如如不變。如遇霹靂,如如不驚。若遇是非,如如不亂。如遇刀斧,如如不懼。若遇死亡,如如不壞。惟是不壞,即是不死。惟是不死,即是道心。惟是道心,即是修道。惟是修道,即是修性。性若無明,非是真性。舍此真性,更何有心。舍此真心,更何有道。是故神通智慧,皆從心道而生。清靜虛靈,皆自性道而出。三寶一而無二,四大總是幻空。務向濁處存清,惟自靜中防動。能防其動,即明其性。能明其性,即守其心。心若常修,六匐y入,惺惺覺察,五蘊何來。智慧光明,恍朗純和,性明命立,以鉛制汞。賴土成功,以汞投爐,幽潛真默,煉形化炁,煉炁歸神,煉神還空。即是本來面目,又何劫之不存,何果之不證,何身之有漏,何心之有障,何道之有二哉。如善女人,又何疑之不修哉。於是元君,說是妙經,已告諸仙眾,吾今所說不二之旨。吾曾拜受于玄女元君、貞一坤元、無上妙道。為汝善女人,道海津梁,即有善男子,亦不離是。吾今恐汝暗昧,疑退,再說偈曰,男女本一炁,清濁動靜異。女人欲修真,切使真元聚。陰中有元陽,存清弗以棄,明此色與欲,本來無所累。屏除貪嗔癡,割斷憂思慮,去濁修清性,不隨諸惡趣,靜寂守無為。我即男子俱,無無無形身,有有有無意,內視色聲空,色空俱絕離,仗土為坤基,一陽本自地,鉛汞固不同。炁神無二義,渺渺空靈心,心神能為制,一炁返春和,飛出雲宵去,偕汝太清遊。是汝真汝偈,元君說是偈,即諸天延那天女,十二溪仙,香雨散花,寶珠纓絡,洞章飛舞,歡喜信受,讚歎稀有,禮謝而退。
按元君孫氏道諱不二,號清靜散人寧海人也,生於宋微宗宣和元年已亥正月初五日,幼適丹陽馬宜甫生三子,重陽以分梨十化夫婦,棄家修道。出家於洛陽山洞,互相黽勉,金丹道就,夫婦同升二月十九日沖舉。封清靜淵真玄虛演化順化元君七真之一矣。
李道純&三乘丹法&
道家丹經真偽雜陳,魚目混珠,使讀者不易辯認,即其修煉法訣,又不知何從。李道純真人將丹法分為三類:(一)(傍門九品)、(二)(漸法三乘)及(三)(最上一乘)三大類。在傍門九品中,又分(邪道)(外道)(傍門)三類,每類又分為上中下三品,共九品均為不入大道者。在漸法三乘中,以下乘為安樂法門,中乘為養命法門,上乘為延生法門。其最上一層才是無上至真妙道,雖其分別或有強調之處,但旨在為修煉者之有所警惕,茲分錄于左:
一、傍門九品
(甲)下三品丹法邪道
禦女房中三峰采戰,食乳對爐,女人為鼎,天癸為藥,產門為生身處,精血為大丹頭,鑄雌雄劍,立陰陽爐,謂女子為純陽,指月精為至寶,采而餌之,為一月一還。用九女為九鼎,為九年九返。令童男童女交合而采初精,取陰中黍米,為玄珠。至於金弄花弄金槍,七十二家接法,強兵戰勝,出入,少出,九溡簧睿绱诵爸嚕^之泥水丹法。三百餘條,此大亂之道也。乃下品之下法,邪道也。又有八十四家接法,三十六般采陰,用胞衣為紫河車,煉小便為秩石,食自己精為還元,揑尾閭為閉關。夫婦交合,使精不過,為無漏。采女精為紅園子,或以五金八石,修煉為丸。令婦人食之,十月後產肉塊,為至藥采而食之。如此謬術,不欲盡舉,約有三百餘條,乃下品之中法,邪道也。
(乙)中三品丹法,外道也。休糧辟穀,忍塞食穢,服食椒術,曬背臥冰,日持一齋或清齋或食物多為奇特,飲酒不醉為微驗。或減食為抽添或不食五味而食三白或不食煙火或飲酒食肉,不惜身命自謂無為。或翻江倒海,重重揑徑,乃中品之下法,外道也。吞霞服氣,采日月精華,吞星曜之光,服五方之氣或采水火之氣,或存思注想遨遊九州為哂茫蛳肷碇卸猓癁槟信O笕碎T夫婦交媾之狀,為和合。一切存想,種種虛妄,乃中品之中法,外道也。傳受三皈五戒,看誦修習,傳信法取,報應行考,赴取歸程,歸空十信,三際九接,瞻星斗或持不語或打勤勞,持守外功。以上有為,乃中品之上法,漸次此近通也。(右)三品一千餘條,行之不怠,漸入佳境,特宜心。
(丙)上三品丹法——傍門&&定觀鑒形,存思吐納,摩撫消息,八段&&六字咒&&視頂門守臍蒂,吞津液,攪神水,或千口水為活,或指舌為赤龍,或擦身令熱為火候,或一呵九摩求長生,或煉稠唾為真種子,或守丹田,或兜外腎,至於煮海觀鼻,以津精涎沫,為藥,乃上品之下法也。閉息行氣,屈伸遵引,摩腰腎,守印堂,唠p睛,搖夾脊,守臍輪,或以雙睛為日月,或以眉間為玄關,或以叩齒為天門,或想元神,從頂門出入,或夢遊仙境,或默朝上帝,或以昏沉為入定,或以數息為火候,或想心腎黑白二氣,相交為既濟,乃上品之中法也。搬精邭猓饸w臍,調和五臟,十六觀法,固守丹田,服中黃氣,三田歸還,補腦還精,雙提金井,夾脊雙關,掘固內視,重重搬撸松掀分戏ㄒ病
(二)漸法三乘—安樂法門
(甲)下乘丹法—安樂法門&&下乘者,以身心為鼎爐,精氣為藥物,心腎為水火,五臟為五行,肝肺為龍虎,精為真種子,以年月日時行火候,咽津灌溉為沐浴,耳目口為三要,腎前臍後為玄關,五行混合為丹成,此乃安樂之法。其中作用百餘條,若能忘情亦可養命(與上三品稍同)作用處有別。
(乙)中乘丹法—養命法門&&中乘者,比乾坤為鼎器,坎離為水火,烏兔為藥物,精神魂魄意為五行,身心為龍虎,氣為真種子,一年寒暑為火候,法水灌溉為沐浴,下上內境不出,外境不入為固濟,太淵、絳宮、精房為三要,泥丸為玄關,精神混合為丹成,此中乘養命之法。其中作數十條與下乘大同小異,若行之不怠亦可長生久住。(丙)上乘丹法—延生法門&&上乘者,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含光為固濟,降伏內魔為野戰,身心意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和氣薰蒸為沐浴,乃上乘延生之道。其與中乘相似,作用處不同,亦有十余條,上士行之始終如一可證仙道。
(三)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道
夫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乙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欲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並,洗心滌慮為沐浴,存斩ㄒ鉃楣虧涠ɑ蹫槿袨樾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集,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此最上一乘之道。吉人可以行之,功滿德隆直趨圓頓,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藜按:道也者,修心養性而已,明心見性而已,主敬存眨恍牟粊y,屏絕妄想雜念而培養其定力而已。故道雖多門戶,而修行必須注重心術,心術正則雖傍門左道亦必有其成果。心術不正則雖正法名教亦常有罪人。唯心術不正而已以邪道傅人者斯為人群之害耳。
五祖曰: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王在身心在,王去身心壞,非肉團之心,乃天心之心也。
六祖曰: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又曰萬法眼藏,眼藏萬法,萬法歸宗之地也。
三豐祖師曰然欲成道者,必先修性立命,修性者必須直達先天靈光之原,立命者必須直造先天祖炁之府,性命合一也。又曰按性在天邊,命在海底,天邊是指兩眉之中心是也,海底是指下丹田也,圭旨雲元神藏心,心神藏目。天之神,聚於日,人之神聚於目,心為諸神之主帥,眼之聚神之先鋒。又曰人在受胎之初,先結無極一點。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炁而結一顆靈明寶珠,名曰無極。得父母之精血,名曰太極。人能體生身之道,順而用之,則鼻祖耳孫。鼻為中嶽土也,耳為腎水也。土生金,金生水,其不是鼻祖耳孫也。又曰一點沖和二五精,性即理,命即情,氤氳妙用一時成。煉己只是養元神,黃庭土釜先元汞,二七誰家女,眉端彩色光,人皆貪愛欲我看是親娘。
&&&&真心浩浩無窮極,無限神仙從裏出,世人耽著小形骸,一顆玄珠人不識。戊土陽,己土陰,乾坤離坎仔細分,煉丹若不憑戊己,萬劫千生難成真。人在母腹戊己不分,從落胎以後,戊帶性歸於心,己帶命歸於腎。乾坤脫位坎離用事,己在離中,戊在坎,陰陽變化顛倒顛。若人識破戊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至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