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错账,转账成功对方没收到收到了!答应了还,转账成功对方没收到说没收到,该怎么处理

收到错转账不还属不当得利 “飞来馅饼”有法律危险_网易财经
收到错转账不还属不当得利 “飞来馅饼”有法律危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现代新型支付手段的发展,通过网络银行、支付宝、银联快捷支付、手机银行、ATM自助机等方式,直接操作进行支付,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经济往来,但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错误和风险。莫名收到钱的陌生人该不该返还烫手的“飞来馅饼”?银行在此类事件中有无责任?因自己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失如何追回?
女子转错账 收款人索精神损失费
近日,40岁的一时粗心转错账,结果麻烦大了。对方称“忙,没时间还”,还索要“精神损失费”。
张女士家住重庆沙区,给儿子张罗新房装修,为了支付装修房屋的物料费,从网上银行转账,不料由于匆忙和粗心,账号输入错误,也未留意核对收款人名字,鼠标一点,2.2万元即汇入了一个陌生账户!
张女士核对账号时才发觉钱汇错了,情急之下,拿着打印的汇款记录报警求助。警方在和银行沟通后,电话联系到,但被莫名飞来的“馅饼”砸中的李女士也一肚子委屈。
“这个错误并不是我造成的,跟我无关。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还款。”李女士有些不耐烦,经过民警劝说,她不大情愿地表示可以把钱还给张女士,但张女士必须支付一些“精神损失费”。
民警告诉李女士,这笔钱属于,如果拒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交流,李女士同意在派出所见面。张女士出具了身份证和银行交易凭证后,李女士返还了2.2万元,张女士也拿出200元表示感谢。
  法律观点
  不当得利 须返还钱款及利息
网银、支付宝、银联快捷支付、手机银行、ATM自助机等现代新型支付手段,在转账操作发生错误时,莫名收到钱的陌生人该不该返还钱款?
北京市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斌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事件中李女士如果不能提供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取得该2.2万元的依据,则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从民事责任来看,李女士负有返还2.2万元的义务,如有产生利息也应当一并返还。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正当利益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未侵权 索“精神损失费”无依据
不过郭斌律师认为,索要“精神损失费”则属于法无据。此事件不存在对李女士的侵权情形,故不存在所谓精神损失赔偿,李女士索要的实质上可理解为“好处费”。
李女士对发生错误并无过错,如因配合返还而产生交通费、误工费、手续费等必要费用可予以主张。此外,不得以拒绝返还为要挟,主动索要财物。但如果对方主动表示感谢,则属民事赠与,另当别论。
警方介入后银行才能协助查询
发生转账失误,当事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找银行,而银行在此类事件中往往处于有些尴尬的境地。现实中频频发生的转账错误,往往出现在客户通过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助机等方式以及由第三方提供的支付宝等方式支付的过程中。银行只对其提供的服务负责,不对客户提交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负责,亦无权擅自返回交易。
此类事件中,基于对储户隐私的保护,银行不会透露收款账号户主的信息,只有在警方介入等情况下才能协助查询。
转错账协商不成 可诉不当得利
因一时疏忽大意,钱不翼而飞“误入歧途”进了陌生人的账户,该如何追回自己的合法财产?对此,郭斌律师建议,首先张女士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联系方式,跟对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对方明确表示拒绝返还,张女士还可通过法院进行起诉,请求法院判决对方返还。
 涉罪争议
  拒不归还 尚不构成“侵占罪”
目前,类似恶意占有的事情时有发生。陌生人收到账户的不明汇款后,往往一开始并不能确定这笔钱的来源和用途,在接到银行或警方电话时,表示不能单凭电话处置款项。因为转账金额不等,少则百千元,多则百千万,部分人在确认系转账错误而非自己的财产之后,会配合返还,然而面对天降横财尤其是金额较大时,选择恶意占有而拒不归还的也不在少数。
“钱是自己汇过来的,我又不偷又不抢,自己账户里的钱为何不能用?”拒不归还的人往往这样抗辩。受害人也存在疑惑:如果对方坚持不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郭斌律师认为,从字面理解,拒不归还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极易引导人们认为此种情形构成侵占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关于“代为保管”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学说。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代为保管”应当是双方基于委托的合意进行控制和占有。但也有学者将事实上保管扩大解释为代为保管。郭律师认为,基于刑法谦抑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思想和原则,此类事件中,因操作失误进入陌生人账户的资金,未经过受让人的同意,双方也不存在委托的合意,故而不能扩大解释为代为保管,因此这类情形的拒不归还不构成“侵占罪”。
“盗窃罪”和“诈骗罪”均不能成立
同样是由于人为或机器故障导致出错,还极易让人联想到许霆案,这类情形下的恶意占有与盗窃罪或诈骗罪有什么区别?郭斌律师认为,盗窃罪的客观行为是将他人控制和占有的财物通过盗窃手段,使其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下。许霆案中虽然存在机器故障的情形,但行为人利用了这一故障的便利,使原本在ATM自助机即银行控制下的财产转移到了自己控制下,故而成立盗窃罪。而错误情形下,获取财产控制的人并没有主动做出行为,而是被动接受汇款处于自己账户控制,故而不成立“盗窃罪”。
诈骗罪,则是行为人使用诈骗手段使受害人产生误解,而自觉交出财物。转错账并非此种情形。
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那么,恶意占有拒不归还,这究竟会不会构成犯罪?郭斌律师认为,拒不归还的确可能涉罪。如法院判决返还,而当事人经被申请强制执行,仍采取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致使判决无法执行的,就可能触犯我国《刑法》第313条规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该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司法实践中,阜宁法院曾对经判决执行仍拒不归还的当事人杨某宣告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杨某不仅需返还不当得利及利息,承担败诉费用,还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保存证据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涉及犯罪,公安机关对公民因个人失误转账出错一般不予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可以出具证明,以便于查询银行信息和依当事人申请进行调解。不过,银行提供的户名和联系方式不一定是及时更新的信息,不能确保联系到对方当事人。当事人诉至法院,拒绝返还的被告往往不出庭、不应诉、不执行,针对这种情况,法院可依据民事诉讼法作出缺席判决。如果被告仍不履行返还义务,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
郭斌律师建议,发生转账错误时,当事人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警方情况说明、对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为防止对方挪用或挥霍,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以保障财产安全和最大化减少损失。
  不当得利须返还 支付诉讼费
虽经司法途径,最终可解决财产返还问题,但事主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较高。而对于试图占有不当得利的被告来说,除了承担返还义务,还要支付败诉产生的诉讼费用。
因此,除了人们做到谨慎、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提升技术手段多次提示客户核对账号户名减少业务风险、相关救济措施完善之外,我们期待一个不依赖法律底线解决诚信问题的社会环境,呼吁人们勿因不义横财起贪念而抛却诚信美德于脑后,予他人配合帮助,留自身道德芳香。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衡水市民转错账 对方拒绝全额现款返还_网易新闻
衡水市民转错账 对方拒绝全额现款返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衡水一市民微信转错账 对方拒绝全额现款返还)
某软件转账成功后,在市区做生意的邢先生才发现,原本要转给朋友霸先生的6000元钱,被他错转给一个并不熟悉的福建泉州好友了。他与对方沟通希望把转错的钱退还自己,怎料对方只同意返还3000元,还说“能给你3000元就不错了”。昨日,邢先生找到晚报记者诉说了原委。转账选错人转丢6000元邢先生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17日晚上,他本想将6000元转给霸先生,转账时,因为有别的事情,他只是简单地扫了一眼软件名,就输入密码转了钱。过了一会儿,邢先生查看记录,这一查就傻眼了,6000元并没有转给霸先生,而是转给了一个名叫“清清”的好友。就在邢先生懊恼不已的时候,更令他懊恼的情况出现了——“清清”很快收了款,并询问他是否要买茶叶。“我立即给她发某软件,说刚才转账转错了,希望她能把钱退还给我。”邢先生表示,他并不认识这个叫“清清”的网友,在此之前从没有过交流,也忘了是在什么情况下互加的好友,只是通过“清清”的朋友圈大概知道她是福建泉州人,经常在圈里卖茶叶。请求对方退还却被强买强卖一开始,在得知对方转错钱后,“清清”很配合,十几分钟之后便返还了3000元钱,但剩下的3000元却无论如何不再打回来了,非要用自家的两斤茶叶抵钱。邢先生为了追回钱款开始了与“清清”历时十几天的艰难沟通——“这是我借别人的钱,您能转回来吗?”“俺们少买些,(买)一斤(茶叶)行吗?”“我家条件不好,挣钱不容易,好心人求你啦,把钱还给我好吗?”面对邢先生的留言,“清清”只有冷冷的一句话“把地址发来”。随着邢先生留言的增多,“清清”明显有些不耐烦了——“不要说了,地址发来就好,不要到时候人财两空。”“最后说一遍,(地址)发不发,是你的事。”“随你怎么做,要不就发地址,不想要就算了!”心想是自己错在先,邢先生在留言中的语气一直很和气,并没有什么过激言语,而且在买不买茶叶的问题上也一直在退步,从不买到买一斤,再到“清清”可以留下500元好处费,怎奈“清清”始终不松口,只卖茶叶不同意返钱,甚至还明确地说:“就这样,给你3000元已经不错了。”“去报警吧,就这样,拜拜!”在沟通过程中,邢先生感到事情不妙,保留了对方的某软件头像和聊天的截图。但是可惜的是,他连对方的电话都没有,更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昨天,记者试图与“清清”取得联系,几次发送好友验证申请但均未获得通过,这使得记者无法得知“清清”的真实想法。客服:主动转钱难认定是转错随着网络支付功能增多,类似邢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人都有某软件红包发错,充话费充错的经历,如果对方不退还就很难追回。转账错误怎么办?协调不成能否提供对方联系方式?未收款前能否撤回?对此,某软件运营商腾讯客服的工作人员表示,用户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不能提供,如果报警可配合警方。尽管有投诉好友功能,但由自己发起的给好友的交易是否转错很难认定,即使投诉也不会被通过。此外,转账不支持撤回功能,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没有撤回功能。有网友认为,转错账的主要责任虽然在用户身上,是个人操作失误所致,但是某软件也该提供相应的纠错机制,协助用户和司法机构讨回款项。毕竟,作为平台管理者来讲,有责任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律师:收别人转错的钱属不当得利就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河北仁浩律师事务所的刘艳铭和刘天华律师。两位律师认为,收了别人转错的钱不还属于不当得利。《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也就是说,接收了别人通过某软件错转款项的人,系不当得利人,应当返还钱款。如果对方不予返还,转款人可及时去法院起诉立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邢先生表示,希望通过媒体提醒广大市民使用某软件等高科技方式转钱时,一定要认真核对个人信息,防止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记者刘晓菲)
本文来源:衡水晚报
责任编辑:李伟_HB1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我转错账,对方收到了!答应了还,对方说没收到,该怎么处理_百度知道
我转错账,对方收到了!答应了还,对方说没收到,该怎么处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明天再报啊
找到那笔记录去银行申请退回
报警怎么说
嫖娼多转了钱
额,嫖妓啊
一码归一码,钱会帮你追回的。嫖妓估计要拘留十五天
罚款一千到五百
看来有花钱,买个教训
数目是多少?少了就无所谓。大了你可以报案。他这也是犯罪。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悬赏5积分我来回答
提问者:&&z8bq&|[湖北 武汉];& 18:38:59
全国最大免费法律咨询中心,等您法律在线咨询!
回答者专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4
微信回复: 08:12:48
协商不成可以起诉
系统自动回复
尊敬的用户您好,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律师回复,或者当前律师的回复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直接找或者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快速解决您的问题。您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00-9164,进行电话咨询。
等待您来回答
请输入问题标题!(至少含有6-60个汉字)
注:请选择事情发生的地区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银行保险律师咨询
明星吸毒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体
中顾法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警惕!男子不小心转错账后竟被对方拉黑_网易新闻
警惕!男子不小心转错账后竟被对方拉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常生活中,想必不少人都在用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的功能。但使用微信转账时,你可得小心了,如果转错账的话,想要拿回钱可就没那么简单。近日市民崔先生就向记者讲述了他微信转错账的经历。崔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做汽车饰品生意的,平时会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圈里的好友进行账务往来。前几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给他发微信,消息称需要两千三百多块钱,于是他赶紧想办法将钱转给对方。“8月10日晚上7点多,我准备将钱转给朋友,我就问他微信有什么标识,他说有个娃娃,我翻开以后,就给他转过去了。转过去以后,我再给他打电话,他说没有收到”,崔先生告诉记者。明明就是转给朋友的钱怎么没收到呢?这时,崔先生才意识到,就在他转账期间,屏幕上曾突然跳出一个聊天窗口,当时他以为是手机屏幕出了点小问题,于是想都没想就将钱转给了对方,随后崔先生回头再翻看手机微信记录时才发现,当天他的钱果真是错转给了一位微信号为laiqi4933,微信昵称叫“琪”的人。“发错以后我跟对方立即发短信和语音说我的钱发错了,请你立即给我退回来,这个钱是给朋友急用的。”但让崔先生感到郁闷的是,在他多次与对方沟通关于转错钱的事情后,这位微信叫“琪”的人却丝毫没一点反应,最后竟然将崔先生的微信给拉黑了。一般来说,加微信的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崔先生转错的钱拿不回来后,他为什么不打电话或上门找对方要求退还呢?对此崔先生说,其实他根本不认识那个微信好友,就在他被对方拉黑后,他也曾尝试找朋友打听那位微信用户的信息,但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找朋友去加她好友,也没有通过。转错的钱拿不回来,崔先生对此显得十分无奈。崔先生说现在他的微信里面,多半好友都是通过电话加为好友的,这位微信昵称叫“琪”的人,他既没有电话,两人也不是经常聊天,所以“琪”这个人他只有一点点印象,但就是想不起来她是谁!崔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向对方拿回两千三百多块钱,这期间他也曾试图通过微信投诉的方式为自己维权,可是得到的答复是调查对方的信息,崔先生没有这个权利,“我本人没有权利打电话让腾讯微信予以协查,这属于隐私。建议我应联系当地的公安部门,通过公安部门向腾讯的微信客户端发协查函,从而能够查询微信昵称叫“琪”的人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等。”就崔先生遇到的问题,随后记者通过腾讯微信客服公众号向客服人员进行了反映,客服回复说,用户转账一旦成功发送是无法撤回的,如果对方在24小时内未领取,资金会原路退回;如收款方已确认收款,建议用户联系收款方协商。那对于崔先生微信转错账的遭遇,究竟该如何维权呢?为此,记者向律师进行了咨询,维权律师孙攀表示,如果对方明知崔先生转错账,接收钱后拒不返还,这笔“飞来横财”就属于不当得利。“针对这起事件中的这种行为,我建议双方当事人尽量以沟通解决。因为数额不大,而且从他的微信使用范围来讲,大部分是发生在熟人之间。如果能解决尽量以沟通协调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如果对方在沟通协调之后,还是拒不返还的话,我们建议这个当事人一方,拿起法律的武器,向对方提起诉讼,主张要求对方来返还他的钱款。”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纠纷的管辖法院是被告的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是没有管辖权的,因此需要到被告户籍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另外,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微信转账记录和银行卡明细,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完整,事主可轻松胜诉,追回自己的损失,但首要条件就是崔先生作为原告必须得提供相应证据进行举证。与此同时孙攀告诉记者,目前微信并非一定需要实名验证注册使用,所以在微信朋友圈,确实也有一些好友的身份信息事主并不确切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费一些周折了,并且她认为微信转错账的受害人,是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互联网企业并无过错,因此是无权要求互联网企业赔偿损失。孙攀提醒广大市民,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等工具转账。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市民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切记要谨慎。“如果不慎发生了诸如案例中这样转错钱款,对方又不配合,甚至发生了拉黑或者删除好友这样的行为之后。从转错钱款当事人来讲,维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不管我们是在银行,还是汇款,或者说微信、支付宝这样的媒介来进行转款的时候,一定要核对对方身份信息,准确无误后,再进行转款。”截止发稿前,记者将崔先生遇到的事情向兴庆区公安分局进行了反映,警方建议崔先生最好搜集相关证据证明,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这里我们也想说,如今微信、支付宝、闪付等快捷支付方式,让大家的生活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我们通过数字的传输,虽然解决了空间的障碍,但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交流却逐渐在减少,对于崔先生所遭遇的事情,我们只能引以为鉴,不要让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记者 宋小彦 唐如岳原标题:很烦,微信转错账后被对方拉黑
本文来源:银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伟_YC0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账成功对方没收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