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高房价带来的经济繁荣,为什么东京房价2017多少一平香港没有被

细思极恐“永不跌”的东京房价是怎么崩盘的?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13:20来源:腾讯理财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遇见路演中同样人口密集,同样由于奥运会经历过房价暴涨,同样汇集着优厚的资源,同样经历着人口涌入的东京,在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未能幸免于房价的大崩盘。核爆前的东京曾保持过GDP双位数增长的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后,是如何陷入衰退的;而曾经被奉为“东京房价永不跌”的东京房价,又是怎样崩盘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保持着每年10%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6年大阪世博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兴建了城市。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发展。当时,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然而,还未等到验证预言的那一天,日本就从繁荣的天堂跌入危机的深渊中。1990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进入“失去的二十年”。今天,无论是日本普通民众,还是庙堂高官,都希望借助再次举办2020奥运会的契机,提振日本经济。日本政府计划将东京作为经济增长特区,进行大规模的再开发。公共设施投资、政策放宽、税收制度改革等等计划都已经开始实行。外国资本也已经蠢蠢欲动。一批主权财富基金正在涌向日本房地产市场。卡塔尔刚刚买下了一系列保龄球馆;阿塞拜疆接近买下银座的蒂凡尼大楼,而新加坡正准备买下东京西南部婚礼场馆Meguro Gajoen……历经了20年的低迷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似乎重现曙光。此时,回顾那场发生在20世纪末的房地产泡沫危机,或许有助于日本不再重蹈覆辙。奥林匹克景气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借助奥运会带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在筹备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政府正在进行收入倍增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以此为契机,东京和日本全国各地都大兴土木,建设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其中,令日本人颇为自豪的新干线高速铁路系统就是修建于此时。日东京奥运前夕,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开始通车运营,这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有数据显示,日本对东京奥运会所有相关事业的总投入高达1兆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约为30亿美元。这创造当时奥运会历史上最高的投资记录。其中,日本政府对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道路交通设施建设825亿日元,运营费用60亿日元。除此之外的所有投资,都被用来完成新干线、高速公路、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投资的比例显示,日本并不是仅仅为了举办奥运会而投资。大规模建设带动了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和通信等行业的强劲发展,从而带动日本经济的全面腾飞。1962年到1964年,日本经历了一段“奥林匹克景气”时光。受奥运会影响最深的是房地产行业。除场馆建设之外,东京周边的住宅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1964年,日本民间住宅建设总数比1951年增加了71%,而1963年 1964年的建筑承包合同额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32.9%和27.8%。从1961年到1963年,日本房地产行业迎来量价齐升的鼎盛阶段。当时,在短短两年之内,日本建成公寓62栋,2191户,价格也较之前上涨了接近一倍。1964年日本公寓售价平均为950万日元,最高达到1880万日元。进入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日本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投资和收购。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人的银行、超市,甚至好莱坞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大楼都成为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然而,当日本人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世界之王”时,一场危机正在酝酿当中。签订“广场协议”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主席。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使美国市场名义利率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这段时间内,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国家的汇率甚至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水平。美元居高不下的汇率水平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带动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美元因此持续大幅度贬值,而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间达到了86.1%。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干预外汇市场。1971年12月,日本曾与美国签订《斯密森协议》。根据协议,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308日元,涨幅为18%。此轮汇率改革导致了1973年日本地价的上涨,但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仅持续了1年。日元的大幅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已经埋下了泡沫的炸弹。由于担心日元升值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日本政府制定了提升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并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从1985年开始,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建设,国内的城镇化率超过90%。这意味着在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不动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一个巨大的泡沫正在诞生。疯狂的泡沫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开始推行银行资本金管理改革。为了推动银行国际化,日本政府决定实行双重标准:国内营业的可以按照本国4%的标准,有海外分支机构的银行则必须执行8%的国际标准。在此要求下,日本银行除了必须不断补充资本金之外,还得调整银行资产结构。当时,日本银行最苦恼的事情是有钱贷不出去。为了扩大营业份额,日本银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发放贷款。相对于一般公司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较低。这意味着银行发放相同数量的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只需一半的资本金。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为了发放贷款,日本银行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对于那些有存款意向的人,银行都会劝告他们进行土地投资:“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而一旦这个人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再借给他相当于土地价格70%的资金,劝他再购买别处的土地,然后再以新的土地为担保……如此循环反复。同一时期,国际热钱的涌入加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这意味着国际资本只要持有日元资产,即使价格没有升值,也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以上的收益。敏锐的国际资本迅速卷土重来,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国际廉价资本的流入加剧了日元升值压力,导致股价和房价快速上涨,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泡沫越吹越大。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的地价开始疯狂飙升。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到了1988年暴涨至334.2,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了近2倍。1990年,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了约90%。当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退休之后,他准备返回乡下安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没想到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看门人瞬间成为百万富翁,衣锦还乡。然而同一时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由于地价快速上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实体工业的发展。建筑用地价格过高,使得许多工厂企业难以扩大规模;过高的地价也给政府的城市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高昂的房价更是使普通日本人买不起属于自己的住房……日本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走越远。失去的二十年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泡沫的破灭来得迅速而毫无预兆。1989年,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泡沫,但是此时施行紧缩货币政策为时已晚。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日本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场的泡沫。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人们依稀记得,就在半个月前的日,日经指数还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市场普遍相信“明年股价可以达到5万日元”。令人绝望的是,以1990年新年为转折点,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1990年9月,日经股票市场平均亏损44%,相关股票平均下跌55%。日本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几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紧接着,作为土地投机主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结果,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当年,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数年后,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接连的打击让日本民众对资本市场丧失了信心。此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国际大势的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再也未能重回辉煌。据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表的地价统计数据,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连续14年呈下跌趋势。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13.1%,高于1988年的9.4%,是至今为止的最高水平。尽管经过了长达20年的艰难调整,但日本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自媒体账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腾讯无关。我们尊重自媒体知识产权,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腾讯理财(Email:parryzhang#tencent.com,请将#替换为@)。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0.60% 0.8%
0.60% 0.8%
0.64% 1.6%
0.60% 1.2%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0.60% 0.8%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货币基金七日年化:
4.25%(02-25)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还有多少人买得起房?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跌?看看东京吧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好似坐了火箭,快涨上天了!小编泪流满面啊,真的买不起!不止小编,好多好多网友都说自己买不起。一大波儿疑问来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买不起,可楼市却还那么火爆呢?谁在买房?还有多少人买得起房?一线城市一直会涨?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送两篇文章,网友们看看作者分析的有没有道理。  还有多少人买得起房?  来源:齐俊杰(微信号:qijunjie82)  作者:齐俊杰  过年回家你不得不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以及一系列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的关心,赚多少钱?有车吗?结婚了吗?买房了吗?生孩子了吗?总之,问的你都想回单位加班了。这些问题各个都是痛点,特别是在一线大城市打拼的你,结婚生子,降低标准似乎总能解决,但是这收入和房子,是回避不掉的绝症。  先说收入,在老家人眼里,你在大城市打拼个2-3年,怎么也应该月收入过万(虽然到手才7500),但实际情况是,5000是道坎,根据各种各样的数据统计,有说一线城市平均工资超过7000的,有说超过9000的,但这都是平均数,而所谓平均数就是总财富加起来除以人数,绝大多数都是被平均的。所以无论怎么算一线城市里至少有一半人的收入不到5000元,再结合财政部的说法,全国只有2800万人交个税,也就是在3500元月收入以上,那么各位自行脑补吧,大概超过5000的人就更少了。之所以平均数那么高,全赖马云和王健林们,他们一个人能平均一个区!  收入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风光,那房子呢?当然比想象中更苦逼,从房价上来看,一线城市去年涨幅最大,深圳竟让涨了一半。现在基本上没有个400—500万,很难买到一套像样的房子了,这时候有人统计了,到底买一套房子要不吃不喝多少年。就按照统计局公布的人均收入计算(实际上一半多的人达不到这个数字),深圳需要42.19年,上海需要34.41年,北京需要29.73年,注意这是全款买房,你需要攒钱的年数,也就是说如果你去贷款,可能还有利息。那么还钱的年数就更多了。这就是所谓的房价收入比,长沙、成都最低,基本一个家庭10年就能买房了,所以我们感觉中湖南的娱乐做的最好,四川人很会生活,那是因为生活压力最小。而北上广的人都跟奔命似的,你可千万别羡慕他们,他们其实一辈子就为国家供了一套房子。  有人说,不对啊,既然房价和收入差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买房呢?而且能买的起房呢?其实他们不是在买房,而是在换房。不卖出去一套房子,根本连首付都不够。还是上面那张图,在深圳买套房,需要3成首付,你至少要攒12.66年,一个人从工作开始,攒够这笔钱差不多35岁了(注意这里的前提是不吃不喝不生病不生娃不养老人),所以这么来看,现在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之力,大概也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了,之所以房地产市场还有成交量,主要是大家还换的起。换句话说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了新的消费者,基本都是倒腾房的,卖了老家的买一线的,卖了一线位置偏的面积小的,买一套更好的,大多数人都在这么干,而所谓的增量资金全部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房子已经把有房的全面套牢。而且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主动买套,有些人买房买的早,本来已经没有债务贷款了,那也不行,心甘情愿的把旧房子卖了换了一个更大更贵的,重新把自己套牢。  (重点城市人口增长率 )  那么这个趋势可持续吗?当然不可持续,最新的数据,百城房价51个城市环比上涨,45个城市环比下跌,4个城市持平。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厦门、宝鸡、深圳、昆山、上海、合肥、苏州、东莞、汕头、武汉。跌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三亚、聊城、盐城、乌鲁木齐、福州、绍兴、贵阳、湖州、扬州、长春。其中,三亚、聊城、盐城跌幅超过2.00%。可见城市间已经开始分化,说明房价已经告别同涨共跌的时代,资金在城市间开始流动。卖掉老家房到大城市去,成为一种资金流动的主要方式,大城市房价继续上涨,二三线房价继续回落,这是下一阶段的主要表现。直到卖了小城市的房子,也不够大城市的首付了,又或者二三线城市的房子根本卖不掉了。这时候资金流动就会减速。然后开始大城市内部分化,位置不好的,向核心区腾挪。  有人觉得这个分析不科学啊,为什么说没有增量呢?人口涌入难道不是增量?确实人口涌入一定带来繁荣,繁荣的代价就是房价上涨,但问题是现在人口还能涌入吗?北京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可能都不会再进多少人了。像北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已经明确提出,今年年内就要实现人口负增长,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3%,大概有几十万人要被迁出北京。低端住房需求下降,将进一步压缩换房的腾挪空间。你的老破房子没人接手,你也就买不起新房。所以这就造成了整个的流动性下降。货币不赚了,一线城市也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如果要跌房价能跌多少?一线城市会跌吗?  中国最可怕的一点就是还没有见过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不知道房子跌下来究竟能够跌多少。这点可以参考香港,现在还没有一个城市的发达水平和收入水平超过香港。所以尽管经济不行了,金融出问题了,但香港的繁荣程度应该远在内地这些大城市之上,香港97年的时候房价跌了70%,多少人因此跳楼。多少明星都还不起贷款!虽然后面又涨起来了,但这段经历是香港人永远的痛。现在香港再次面临97年一样的局面,而香港的房屋收入比要远比我们健康,由于香港的工资比较高,港人一个家庭不吃不喝15-16年大概就能买一套房。从这个相对价格来看,香港的房子其实比一街之隔的深圳要合理的多。另外,从房子的内生价值,也就是租金比来看,香港也更合理,房价除以月租金,大概是不到200倍,而中国一线城市已经超过了400倍。现如今香港的楼价已经掉头向下,而深圳还在猛涨,这合理吗?  所以千万别去迷信什么一线城市,一线城市跟二线城市的去化周期的速度都是一样的。这是现在大家都在倒腾换房,是一线城市在吸干二三线城市的精血而已,一线城市越上涨,二三线城市跌的越厉害,要想让二三线城市止跌,就得把人从一线城市里弄出来。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经济圈、经济带的概念。说白了就是编个词,先把人忽悠过去买房再说。毕竟已经7亿平方米的库存,而且最要命的是库存根本不降还反升,说明地产商还在玩命建设。现在的问题很明白,根本没人买的起了,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他现在多敲两下鼓,希望忽悠你过来接花,你一出手他就不敲了,正所谓谁接盘谁死。因为后面除了你们两,已经没有别人了。你不接!他顶多再多敲两下鼓,最后只能烂在开发商手里了。  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跌?看看东京吧  来源丨花儿街参考:软绵绵的财经  如何在中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这个问题似乎有个永远的大备胎,他的名字叫一线城市房产。  在中国,炒股就像去夜店high,碰见渣男的概率高。买房,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买房,就像一个安静的暖男。随时在你受伤后,给一个温暖的怀抱。  即使这段时间经济学家们都在喊“凡是靠地产拉动的经济都会遭遇崩盘”,也不会忘了在注角处补上一句——在人民币购买力不可遏制下降的复杂格局下,要把购买力配置到中国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安全点;或者“房地产如果出问题,一线城市不是房产商避风港”。  反正就像貔貅只进不出一样,一线城市房产,只涨不跌。秉持这一信仰的逻辑是: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外来人口和土豪们共同托举房价,一线城市教育、医疗资源丰富。  可是,早在几年前,一线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就驱使着外来人口告别北上广;优质的教育与医疗资源,并不能撑起一个城市的房价;土豪们在托起了温哥华的房价后,现在已经跑到柏林去买房了。  三季度以来,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停涨,香港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有了下跌之兆,北上广也已滞涨。,“最后一个安全点”也许会成为“最后一个临爆点”。  反正同样人口密集,同样由于奥运会经历过房价暴涨,同样汇集着优厚的资源,同样经历着人口涌入的东京,在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未能幸免于房价的大崩盘。  今天,为大家推送这篇文章,看看也曾保持过GDP双位数增长的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后,是如何陷入衰退的;而曾经被奉为“东京房价永不跌”的东京房价,又是怎样崩盘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兴衰史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泡沫的破灭来得迅速而毫无预兆。1989年,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泡沫,但是此时施行紧缩货币政策为时已晚。  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  去年9月,日本东京获得了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消息一经公布,日本国内举国欢腾。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一消息让他们回忆起了过去的荣光。上一次在东京举办奥运会还是1964年,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保持着每年10%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6年大阪世博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  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兴建了城市。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发展。当时,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然而,还未等到验证预言的那一天,日本就从繁荣的天堂跌入危机的深渊中。1990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今天,无论是日本普通民众,还是庙堂高官,都希望借助再次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提振日本经济。日本政府计划将东京作为经济增长特区,进行大规模的再开发。公共设施投资、政策放宽、税收制度改革等等计划都已经开始实行。  外国资本也已经蠢蠢欲动。一批主权财富基金正在涌向日本房地产市场。卡塔尔刚刚买下了一系列保龄球馆;阿塞拜疆接近买下银座的蒂凡尼大楼,而新加坡正准备买下东京西南部婚礼场馆Meguro Gajoen……  历经了20年的低迷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似乎重现曙光。此时,回顾那场发生在20世纪末的房地产泡沫危机,或许有助于日本不再重蹈覆辙。  奥林匹克景气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借助奥运会带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  在筹备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政府正在进行收入倍增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以此为契机,东京和日本全国各地都大兴土木,建设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  其中,令日本人颇为自豪的新干线高速铁路系统就是修建于此时。日东京奥运前夕,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开始通车运营,这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  有数据显示,日本对东京奥运会所有相关事业的总投入高达1兆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约为30亿美元。这创造当时奥运会历史上最高的投资记录。  其中,日本政府对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道路交通设施建设825亿日元,运营费用60亿日元。除此之外的所有投资,都被用来完成新干线、高速公路、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投资的比例显示,日本并不是仅仅为了举办奥运会而投资。大规模建设带动了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和通信等行业的强劲发展,从而带动日本经济的全面腾飞。1962年到1964年,日本经历了一段“奥林匹克景气”时光。  受奥运会影响最深的是房地产行业。除场馆建设之外,东京周边的住宅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1964年,日本民间住宅建设总数比1951年增加了71%,而1963年 1964年的建筑承包合同额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32.9%和27.8%。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因循就势修改了《建筑法》,废除了原先“不准修建超过31米高层建筑”的规定。日本从此出现了高级公寓,新大谷饭店、霞关大楼等一批超高层大型建筑群也拔地而起。  从1961年到1963年,日本房地产行业迎来量价齐升的鼎盛阶段。当时,在短短两年之内,日本建成公寓62栋,2191户,价格也较之前上涨了接近一倍。1964年日本公寓售价平均为950万日元,最高达到1880万日元。  进入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日本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投资和收购。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人的银行、超市,甚至好莱坞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大楼都成为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然而,当日本人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世界之王”时,一场危机正在酝酿当中。  签订“广场协议”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使美国市场名义利率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这段时间内,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国家的汇率甚至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水平。  美元居高不下的汇率水平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带动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美元因此持续大幅度贬值,而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间达到了86.1%。  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干预外汇市场。1971年12月,日本曾与美国签订《斯密森协议》。根据协议,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308日元,涨幅为18%。此轮汇率改革导致了1973年日本地价的上涨,但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仅持续了1年。  日元的大幅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已经埋下了泡沫的炸弹。  由于担心日元升值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日本政府制定了提升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并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从1985年开始,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  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建设,国内的城镇化率超过90%。这意味着在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不动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一个巨大的泡沫正在诞生。  疯狂的泡沫  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开始推行银行资本金管理改革。为了推动银行国际化,日本政府决定实行双重标准:国内营业的可以按照本国4%的标准,有海外分支机构的银行则必须执行8%的国际标准。在此要求下,日本银行除了必须不断补充资本金之外,还得调整银行资产结构。  当时,日本银行最苦恼的事情是有钱贷不出去。为了扩大营业份额,日本银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发放贷款。  相对于一般公司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较低。这意味着银行发放相同数量的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只需一半的资本金。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  为了发放贷款,日本银行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对于那些有存款意向的人,银行都会劝告他们进行土地投资:“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  而一旦这个人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再借给他相当于土地价格70%的资金,劝他再购买别处的土地,然后再以新的土地为担保……如此循环反复。  同一时期,国际热钱的涌入加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这意味着国际资本只要持有日元资产,即使价格没有升值,也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以上的收益。  敏锐的国际资本迅速卷土重来,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国际廉价资本的流入加剧了日元升值压力,导致股价和房价快速上涨,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泡沫越吹越大。  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的地价开始疯狂飙升。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到了1988年暴涨至334.2,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了近2倍。  1990年,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上涨了约90%。当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退休之后,他准备返回乡下安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没想到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看门人瞬间成为百万富翁,衣锦还乡。  然而同一时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由于地价快速上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实体工业的发展。建筑用地价格过高,使得许多工厂企业难以扩大规模;过高的地价也给政府的城市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高昂的房价更是使普通日本人买不起属于自己的住房……日本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走越远。  失去的二十年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泡沫的破灭来得迅速而毫无预兆。1989年,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泡沫,但是此时施行紧缩货币政策为时已晚。  从1989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海湾战争前夕的6%。  日本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场的泡沫。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人们依稀记得,就在半个月前的日,日经指数还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市场普遍相信“明年股价可以达到5万日元”。令人绝望的是,以1990年新年为转折点,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1990年9月,日经股票市场平均亏损44%,相关股票平均下跌55%。日本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  紧接着,作为土地投机主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结果,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当年,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  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数年后,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  “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接连的打击让日本民众对资本市场丧失了信心。此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国际大势的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再也未能重回辉煌。  据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表的地价统计数据,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连续14年呈下跌趋势。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13.1%,高于1988年的9.4%,是至今为止的最高水平。尽管经过了长达20年的艰难调整,但日本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  正如法国文学家加缪在其小说《鼠疫》结尾处所写的那样,“鼠疫病菌绝不会从此死亡或者消失,数十年间,它们可以在家具、衣服堆中沉睡,在房间、洞穴、衣柜、皮箱、手帕中顽强地等待着”。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危机也是如此。尽管在泡沫膨胀时是如此美好,折射出五彩的光芒,但只要是非理性的繁荣,泡沫总有崩溃的那一天,而痛苦更是加诸百倍。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责编:胡月
中国经营报
经营成就价值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最新版系统性国别分析报告,认为改革造就了今日中国,要实现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中国仍将依靠深化改革。
经历过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得出GDP增速6.9%的成绩单的中国宏观经济,在2018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将会呈现..
经历过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得出GDP增速6.9%的成绩单的中国宏观经济,在2018年的宏观经...
Copyright (C) 中国经营网 - 中国经营报社 | 京ICP备号-3 | 公安备案编号:02 | 本单位常年法律顾问所: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 东京 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