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爹,感觉是没有什么特别css 边线有突出的感觉有效击杀方法了

东北对日寇群击战十四年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在东北辽西的东边有一条河叫饶阳河,他有一条向西流的支流叫西沙河。在西沙河的西岸有一个较大的村庄叫二道镜子。  这个村庄生活三个大户人家:村东头是姓李的家族,这个家族以种地和榨油,经商发展起来,所以有好多人生活在奉天城里。村西头河南岸是段姓家族。据说是满族在旗的,女人的头发弮卷在头顶上。这个家族祖辈,据说为**哈赤军队进关后做后勤工作,供粮草有功,赐给跑马圈地。由于他去晚了,只得到一匹老病马。在圈地时,这匹老病马跑了半圈就倒下了,得了一半土地,剩下那半土地就许给大庙了。这个庙就坐落在李姓和段姓之间。庙里供奉着好多菩萨,每年求佛许愿的人很多。  在这个村庄的最西头是外来人,张姓家族,是人大家,有十几口人,不怎么富余。祖籍山东,济南府大张家庄。某年济南大旱,爷爷叫张道真同他的两个弟弟,逃荒到关外的辽西黑山县境内的二道镜子村,爷爷落户到二道镜子。因为爷爷是济南府小有名气的中医,他到二道镜子时,段家老太爷,长期患有咳嗽老病,无医能治好。特别是到了冬天,更加严重,连路都不能走。爷爷给他开了十二副药就治好了。段家老太爷把去大庙许愿的地给爷爷三块地:一块是住宅地,大约有五亩,一块在宅地西边不远处,大约有十亩的砂土地,可种高粱,苞米或其他作物;另一块是河北边,河拐弯处的河淤地,是一块比较好的地,特别适合种豆子,不用上粪就长得很好。每年收获的豆子足张家做豆腐,榨油,喂牲口用。张家与段家由此结下了很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延续两三代人。  张道真有四个儿子:老大叫张伯也,身体不太好,协助爷爷管理家;老二叫张仲也,身体强壮,识字习武,交际广,爱马匹,擅骑术。经常与人合伙去边外倒卖牲口;老三叫张叔也,擅厨艺,在十里八村都有点名气,常为人办红白喜事宴席;老四叫张季也,从小就跟他二哥玩,年龄大点就跟他二哥去边外赶牲口。  张道真就在段家償给的宅基地上盖了房:正房五间,西下屋三间,东下屋三间。在正房的后边有一小块菜地,有两三亩那样大。种的茄子,豆角,黄瓜,白菜和萝卜等,足够家人一年的需要。盖好房子那年,张道真在正房后边的围墙处栽一棵柳树,这棵柳树非常奇怪,长到一人来高时,在树顶分出四个杈,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长。在住宅四周是一丈来高的土壕,土壕上栽种的榆树和柳条,很密,麻雀都穿不过。在正房后边的三十丈处,即是西沙河流过。河水有季节性,春冬较少,夏秋较多,白条鱼,鲶鱼,鲤鱼,鲫鱼,螃蟹等很多。河的两岸,长满各种水草和灌木。  在西下屋西边不远处是一片杨树林,是各种鸟类的天堂,在围壕东边是一条大车道向南延伸,直达南方的屯子。在正房北围壕外有条沿河边的大车道直达黑山县城。  二道镜子村以李姓和段姓为主。其他都是散户,为这两家扛活。张家是一家比较大的散户,兴旺时有近二十口人。有土地,有劳力,有医术,能自力。  二道镜子村很大,住户沿西砂河两岸居住,连绵有五六里。西砂河沿岸是很优美的,河岸长着茂密的柳条,到了秋天柳条成熟了,割下来,可编织成盛东西的器具。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春天嫩绿的小草点缀两岸,垂柳摆动长长的辫子,迎风飘舞,小鸟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乐不知眠!夏天,河水充盈,小鱼成群结队,穿梭似的游来游去;秋天,万物成果。河里的螃蟹,晚间齐刷刷地爬到河岸上寻找食物,给人们提供捕捉的好时机;冬天,大雪茫茫,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寻找觅食之地。河里冰面上,大人小孩正在享受凿冰捕鱼的乐趣!  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正像一首牧童遥描写的那样: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唤醒大地缓缓睁眼,  绿嫩小草慢慢伸腰,  河中鱼儿滚滚翻天,  牧童扬鞭狗狗争先,  黄牛肥猪悠悠自然,  河畔村庄渐渐沸然,  盼望生活日日祥安!  张家在张道真经营下,组建成二道镜子的第三大家族。旧房也翻新了扩大很多:正房坐北朝南有七间,东西两厢房各五间,门房六间,形成长方形的大院。再加耳房,房屋近三十间。正房东间为张道真夫妇的起居卧室。西间为张道真行医工作间及药房。东厢房住张伯也和张叔也两家;西厢房住张仲也和张季也两家。门房为各家的厨房。正房后边是一个小菜园。在园后土壕上。张道真刚来时栽的那棵分四个树杈的柳树,已长成苍天大树。最粗的树干三四个人搂不过来,四个树杈,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伸展,向南的一枝树杈已穿过正房顶,直达院子中央。其他三个树杈也有三四丈长。四个树杈分开处是个大平台,可放一张桌子,供人们酣饮或吃西瓜。大点孩子可借向南伸展的树杈爬上正房顶或到院子中。  张家人丁兴旺,家业蒸蒸日升。  大爷张伯也,已有两个孩子成家,是种田的好手。张家的几墒田地,就由他们两种。大爷协助老爷子管理这个家庭杂物及药房等事物。二爷张仲也未成家,他有武艺,擅骑术。他常年同最小的弟弟张季也到边外贩牲口。  三爷张叔也,擅厨艺。由于没小孩,常年同妻子一起去给外边办红白喜宴。一年忙到头,没有闲时。  老爷爷坐堂行医。有时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一天大早来一个患者,在他下巴下,长一个像葫芦似的大疙瘩。到许多地方去看,无人敢治。慕名找老爷爷治。老爷爷早饭都没顾得上吃,给他反复检查,用非常简单而神奇的方法治好了。即用橡皮筋在下巴根处紧缠住,把他扎紧,每天紧一紧。大疙瘩就一天一天缩小下来,不过半个月大疙瘩就干瘪了。即没吃药,也没开刀就治好了。名声大振,方圆百里有疑难杂症人都来找老爷爷看。来者不拒,有钱者给多给少不计较;无钱也不追讨。所以老爷爷在此地穷富朋友都很多。每到年节都收到许多礼物,推都推不掉。所以张家的家训高悬正堂:  勤奋无难事,  多忍有平安。  业精事业兴,  技多身自轻。  朋友没穷富,  心诚即同行。  人多一股绳,  车轻马壮行。  张家到此时,不但人丁兴旺,每个人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在二道镜子方圆几十里也算比较富余的大家庭了。  
    张仲也和张季也兄弟俩,由于常年去边外贩牲口,给家买了一辆大车,一匹黑马和一头骡子,还有三头牛。大爷张伯也的两个儿子,大的叫大环,二的叫二环,及其媳妇就用这些牲口和大车等耕具,种家里地。一年的收成足够一大家人的生活。  这年春天,张仲也和张季也兄弟俩合计,用手中的一些余钱,买了两只枪。在本地叫掘把子,也叫铁公鸡。一次只打一颗子弹,打完后,枪管向下掘一下,把子弹壳退出来,再装一颗子弹,把枪管向上一抬,枪就顶上火了。这支枪对他们俩经常出去贩牲口,防身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刀和棍棒更有威慑力。他俩经过一个夏天,在高粱地里反复练习,不但无师自通会进行操作射击,还打得很准。这大大增加了他俩远行贩牲口遇险时,防身的信心和胆量。  就在这年夏末,听说外蒙马彪悍,贩回来卖给官府军队很赚钱,于是哥俩准备一些资金盘缠和应急干粮,就上路了。去外蒙贩牲口是很苦的事,去时主要靠步行或搭车,路远费时。哥俩一路向西北方向走去,先到锦西,赤峰,穿内蒙再到外蒙,路途上千里地,时间要用一两个月。大约十月初,到了外蒙,正赶上一个地开赛马大会。在那个赛马大会上选购六匹壮年马。其中一匹两岁黑马和一匹三岁白马,显得十分驃悍。哥俩骑这两匹马,带其余四匹马就踏上回家的路。走到内蒙遇到一大赶马帮,十几位青年人,赶有五十来匹马。领头人是年纪稍大点的姓杨。由于都是赶马的,就比较亲近,一了解领头人是锦西人,赶的马也回辽西,是同路,更是亲热了。因路远时间长,大家打尖吃住都在一起,所以都比较熟悉了。他们都带短枪盒子炮,一路跟他们一起走很安全。在闲谈时,杨领头说,他们是为东北张大帅军队马占山部购买马匹。说马占山要组建新的骑兵部队。张仲也一听很兴奋,自己贩的马也准备卖给军队的。于是把自己贩马的意图跟杨领头说了。杨领头一听很高兴,说马占山司令刚组建骑兵,还需许多马匹,并且在招募新兵。你们哥俩贩的六匹马,我们都要,价钱可高些,另外路费我们都补给。如果你们哥俩愿当骑兵,我们都欢迎。哥俩一听很高兴,一齐说:“我们愿意把六匹马卖给你们!如果不嫌弃我们笨,我们也愿跟你们一起当兵。”马占山当时在辽宁地区是有名的好汉。当兵是张仲也多年的心愿。特别是当一名骑兵更是高兴不得了。于是哥俩赶着马同杨领头一起来到马占山的骑兵训练营地。经了解,杨领头叫杨骑彪,是即将组建的新骑兵连的一位排长,是锦西人,为人忠厚,骑术高超,带兵严厉又爱兵,深受士兵的拥戴。张家哥俩对杨排长印象很好,又是辽西老乡,就提出在杨排长手下当骑兵的请求。杨排长很高兴,经向上级请示,以大价钱买下哥俩的六匹马并接收哥俩当兵。从此张仲也和张季也哥俩成了马占山骑兵旅杨骑彪排长下的骑兵。一代英豪的序幕从此开始:  人生途径难预略,  你想往东他偏西,  天下伯乐处处有,  哥俩弃商踏从戎。  从此命运多起伏,  抗日救国是征程。  一代英豪盼曙光,  争来曙光英雄眠。  大地哭声催心悲,  华夏大庆纪英灵!  这个新建的连队番号叫骑兵营马二连。杨骑彪是马二连的副连长,兼一排长。训练是非常艰苦的,骑兵训练骑马与一般骑马是不同的,一般练骑马,能上马下马,扬鞭催马走跑就可以了。但骑兵训练骑马,要人马合一。即马要能按士兵的口令,能做人要求的各种战术动作。并且,马要配合战斗人员进行射击。一般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打造成快马成军。特别是马二连一排成军更快,不到两个月就形成战斗力。  在这些新兵中,张仲也表现特别突出。深得杨骑彪的赏识和赞扬。张仲也,由于年青体壮训练刻苦,又有武术打枪的功底,很快掌握了骑兵骑,战术。他买的那匹大黑马,就分配给他了。由于长时间的磨练,这匹马很通人性,让它做什么动作,它就会做什么动作。比如让它卧倒,只拍拍它的前背,它就先将前腿跪下,然后卧倒。一听见枪声,主人一发令,它就一跃而起,等待主人下一个命令。每做完一个动作,张仲也用手拍拍它的前脸。这匹马就点点头,前蹄刨刨地,表示谢谢主人夸赞似的。这些新兵经两三个月的训练,旅和营长官就来到新马二连来检查训练情况。  长官来检查这天,训练马场,清空万里,蓝天白云点缀,微风拂面,人喊马嘶,场面像即将来临的大战场。  开始出场的是马二连一排一班,即张仲也所在的班十匹战马。领头出场的是训练成绩突出的张仲也,骑着他那匹大黑马,其余队员跟随其后,慢步来到长官检阅台前,一字排开。张仲也一声口令,十匹战马,齐刷刷地向检阅台长官点头示意,好像说:“我们准备好了,请长官下命令吧!”检阅指挥杨骑彪向长官请示后,即命令骑兵战术表演开始。  第一项是骑兵骑术。全连百十匹战马,以排山蹈海似的战斗队形飞驰穿过检阅台场面宏伟,获得在场人员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是马肚藏身,即骑手迅速从马背上侧向马肚,马不停蹄,向前奔跑。身体壮,骑术熟练的骑手可连续从马的右侧翻到左侧,又从马的左侧翻到右侧。这样可躲避敌人的射击,是骑兵必备的骑术。一般骑兵只能做三四次。平常张仲也可连续做七八次,跑一两里远。都会受到连首长同仁的赞扬。而这次张仲也连续做十余次,只用二十多分钟,跑了四里路,得到长官们起立鼓掌。  第二项是骑马射击,这是骑兵必备的要领。骑兵用的武器是枪管较短的长枪,俗称马枪。马奔跑起来,向百余丈远的人身靶射击,每位骑兵有五发子弹,射中次数多者为胜。多数人只射中一两次。而张仲也连续射击,五发子弹全中,极为少见。  第三项是挥刀劈杀,这也是骑兵的一项基本功。每位骑兵都背着一把有两尺长的长刀,与敌人近距离接触时,一般不用枪,都是跃马挥刀,与敌人拼杀。一般连续劈杀七八次就累够呛了,但张仲也连续劈杀有一里地远,劈杀次数无人记清,首屈一指。并且能左右挥刀劈杀。  第四项是特技拼杀。由新建马二连副连长,此次训练成果汇报表演指挥杨骑彪和他的爱弟张仲也来表演。  首先表演的是快马飞奔双枪齐射。两匹战马一字排开,两手各握一把二十响盒子炮,正前方半里远左右,每隔二十丈远放一个拟人身靶,每边五个靶。第一个出战的杨骑彪,他骑的是一匹高大彪悍的白马。他一挥鞭,白马一跃而起,飞奔向拟人靶冲去,距拟人靶还有二百来丈远时,只见他双腿夹住马镫,双手举起二十响盒子炮,霹雳叭啦想起来,一瞬间十个靶子各个中弹,在场的人喊声雷鸣般,一浪高一浪。  接着是张仲也。他骑的是他钟爱的大黑马。它看大白马冲杀过去,它也跃跃欲试,前腿高高抬起,嘶叫着,好像在喊:“看我主人的!”只见张仲也双手举枪,上身一涌,双腿夹住战马,大黑马飞驰冲向前,转瞬间就听见枪声剧起,狼烟飞舞,嗖嗖的子弹飞穿靶面。十个靶不过几分钟各个中弹。这匹大黑马像通人性似的,看到主人射击完,迅速掉头跑向检阅台前,抬起前蹄吼吼大叫,好像在说:“我的主人也不错!”获得在场人一片欢笑掌声。  第二项特技表演是刀劈飘扬的马尾。几根马尾丝悬在一人来高的横杆下,像垂摆的柳条,如不细看,见不到马尾丝,只见马尾丝最下端有一小段红头绳,在空中飘动。马尾靶标分两行,两行距离约三丈,距起点百余丈远,马尾靶每隔二十丈一个标靶,每行五个标靶,两行共十个标靶。杨骑彪骑的还是那匹大白马,劈左边那行标靶;张仲也骑他那匹大黑马,用左手持刀劈右边那行标靶。两匹战马一字排开,好不威风。一声令下,只见白黑战马像风一样,飞驰冲向标靶,两人在马背上一起一落,挥刀劈砍,标靶一个一个落下,不到十分钟十个标靶全部砍断。观看者欢呼声经久不息!训练成果表演圆满结束。  长官在总结大会上,高度赞扬杨骑彪训练新建马二连有方,迅速成军,有战斗力。长官当即宣布,杨骑彪晋升马二连连长。张仲也训练成绩突出,由普通士兵直升马二连一排排长。弟张季也年龄还小,只当了马夫,每天为连排长喂马。有诗赞从戎:  爱马贩马边外行,巧遇伯乐变途径。  弃商从戎新生涯,骏马嘶叫勇士行。  苦练成精刀和枪,举枪双弹穿靶中。  劈刀飞舞断尾丝,壮士荣升踏新程。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有不少日本浪人涌入中国。所谓日本浪人,就是日本社会中的没落武士阶层,在日本国内游手好闲,无恶不作的社会渣滓。那时的中国是满清王朝走向没落的时期,内腐外患,诸藩割据,民不聊生。关内天灾人祸不断,每年都有不少人,为了生存,闯关东。到黑龙江一带,开荒自救。此时也有不少日本浪人趁机闯入中国。特别是沿海和东北地区。在城市里,他们欺行霸市,抢劫豪夺。在农村打家劫舍,巧立名目,霸占农田。在东北黑龙江农村,闯关东者,人单力薄,不能结伙杭衡日本浪人的侵夺。  在黑龙江宜兰地区的农村,日本浪人逐渐形成帮伙,有百十余号人,侵占闯关东人辛辛苦苦开垦出的良田。到了秋天,他们明目张胆抢中国人的庄稼。他们手中有武器,组成武装团伙,为非作歹。地方官员去收租不但不给,还用武器威胁地方官员,盘踞一方,当地官员对这伙日本浪人很头痛。  这一年,马占山骑兵旅来到黑龙江宜兰地区驻守,当地官员向驻军反映,有一伙日本浪人,以武力霸占一方,长期不交租地金。骑兵旅长官听了地方政府的报告后,官兵们义愤填膺,决定派兵清剿。  当天,旅长官派马二连张仲也排前去讨伐,张仲也排长带他排三十名勇士,并携带两门小钢炮,跃马飞驰直奔日本浪人的老窝。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一看,浪人老窝很大,四周用土壕围起来,高有一丈来,厚有两三尺,老窝成方形,有近半里长,像个城堡。四角有瞭望台,瞭望台有打枪口。围壕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间各有一个大门。土壕上还密植许多灌木,构成树墙,鸟都难飞过去。张仲也一看这个土堡,易守难攻,需智取。于是,张仲也命令,在东,西和北三个方向,各部置六个骑兵以围攻之势,占据三个大门,以防浪人逃跑。在南大门,距炮楼三百来丈处,支起两门小钢炮。其余战马威风凛凛,一字排开。张仲也上前喊话,让土堡里的头头出来,开门受降。此时,看到跑楼上两个枪口,各有枪管伸出,张仲也二话没说,举起盒子炮,就朝枪口连开两枪:一枪打中枪口,子弹入膛,引起枪膛爆炸;第二枪打中另一只枪的准星,持枪者丢下枪就跑了。由于枪一响,一群麻雀飞向南大门上空,张仲也随即朝麻雀群连开两枪,两个麻雀血淋淋地相继飘落到炮楼前。没等张仲也再说话,炮楼上就举起白布条,说:“别打了,别打了!”随即见大门大开,一群哆哆嗦嗦男人,举着白布条,把刀和枪放在一堆,举手投降了!  至此,张仲也四抢制服了横行在此地数年的日本浪人团。并命令他们交四十麻袋大豆充军粮,收缴长短枪和刀具一批。并把为首的三个日本浪人逮捕,交当地政府法办。  张仲也率八匹战马在前,十辆大豆随后,其余战马殿后,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由于此次讨伐日本浪人窝,只打了四抢,就制服了横行本地多年的日本浪人。张仲也的名声,在宜兰地区大振!由此,张仲也也得一绰号“张四抢”。在宜兰地区家喻户晓,并受到旅长官的嘉奖,也被民众大加颂扬:  初剿日本浪人窝,  "四抢"吓得**缩,  罰粮缴枪又抓人,  大快人心美名多。  南征北战刚开始,  战马啸啸在后程。  人生难料多奇迹,  民众抗日也呈雄。  一九二五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发生一起震惊中国的大事。即战争进行到如火如荼时,郭松林倒转枪口造反,反对军阀战争和张作霖为获得日本支持与其签订秘密条约,起兵抄张作霖的老窝奉天,这就是有名的郭军反奉事件。  张作霖为了镇压郭松林造反,急调驻守黑龙江省的骑兵旅进发辽宁讨伐郭松林叛军。张仲也就是讨伐军一员。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到了辽宁省新民县境内。这时郭松林叛军,经张作霖军围剿和分化瓦解,郭军已溃散。骑兵旅赶到新民县,郭军只有几百人的卫队,骑兵旅一个连一个的冲锋就把郭军卫队打败了。在新民县西绕阳河附近的一个农村,把伪装成农夫的郭松林夫妇抓住,奉张作霖命令,就地枪决了,暴尸三天。从此郭军反奉事件完了。  张仲也的家二道镜子村,在新民县西边,黑山县境内,距绕阳河不到二十里路。战争结束,张仲也兄弟俩向长官提出请假探亲的要求。长官得知张仲也兄弟俩当兵已几年了,从未探亲。并且离家又这么近,当即批准他们回家探亲,假期三天。兄弟非常高兴,很快准备好  。兄弟俩骑各自的黑白大马,并另外牵一匹马,一头骡子,驮着给家人的礼物,快马加鞭,飞驰上路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张家大门口。时间是早晨,家人还没开门,张仲也骑的大黑马,像通人性似的,抬起前蹄,大声嘶叫,好像在说:“我们回来了,快开门啊!”。  大爷张伯也,打开大门,一见是两个兵,骑着黑白大马,手中还牵两匹马驮着东西,还没等大爷看清楚,开口。张仲也一见是大哥,立即跳下马,高呼:“大哥好!我是仲也呀!”  四弟张季也也迅速跳下马,大声说:“大哥,我是小弟呀!”哥三个已有几年未见面了。忽然相见,其兴奋一时难以言表,百感交集,哥三个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时大哥对着院里高喊:“爸爸!妈妈!二弟,四弟回来了!”张道真夫妇听到大儿子的喊声,连上衣都没穿好,急忙冲出门,看到两个儿子,都穿军装,牵着大马,帅气十足,快步迎上去。两个儿子看到父母来到跟前,齐刷刷跪下,给父母磕头!请安!张道真夫妇泪流满面,几年未见两个儿子,今天突然看到儿子回来,百感交集,颤微微地说:“快起来!快起来!”三大爷夫妇,大嫂及侄儿们也出来,在大门前迎接!两个儿子一左一右搀扶两位老人进正房。进屋坐定,共叙家常及几年来,当兵在外的艰辛和辉煌。二老听后,兴奋不已,全家一片沸腾!  兄弟俩给父母、哥哥,嫂子、侄儿们带来丰厚的礼物:给父母的礼物有:扎红绳的老山参,鹿茸,洋布和兄弟俩几年当兵的薪俸袁大头数百枚过家用。给哥嫂及侄儿们每人一匹洋布及一些零花钱。并给家留下长短枪各一支,子弹百余发,看家护院用。一匹壮年马和一头骡子,耕田用。  当天中午,兄弟俩骑马拜访同族的二大妈,二大妈家住在河北边,二大爷前几年去世了。二大妈一个人拉扯两个兄弟。大弟叫张志文,二弟叫张志武。张仲也兄弟俩去当兵时,这两个兄弟还不到十岁。今天一见,二大妈身体尚好,能做些家里和田里的活。而两个兄弟身体壮如小老虎,虽然只有十几岁,能种田,能给大户人家放牲口。特别是志武小弟,身体健壮魁梧,像个小老虎。二大妈突见两个侄来访,非常高兴!七八年不见,两个侄当了兵,还骑大马,帅气十足,感到张家无限荣耀!忙请两个侄进屋。两个侄给二大妈请安,问好!坐下,小武弟忙上茶,叙家常。张仲也兄弟俩给二大妈的礼物是一匹洋布,一百袁大头,二大妈深表感谢!雪中送炭,因二大爷去世后,两个兄弟都小,全靠二大妈一个人劳作,维持三口人的生活。虽有胞兄张道真的救济,但家境一直不太好,勉强度日。张仲也兄弟俩,请二大妈一起去河南岸家欢聚。两兄弟一听,特别高兴!尤其小武弟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一会儿摸摸大黑马,一会儿摸摸两个哥哥的枪,跃跃欲试。心想,长大也要当兵打仗!  第三天,张家全族人和亲朋好友聚餐,张叔也夫妇拿出看家本领,为大家做了十余桌的丰宴!场面宏大喜幸,是二道镜子村有史以来少有的欢庆!张家从此开始走向兴旺之路,发展成二道镜子村有史以来第三大富余户。但张家的未来将如何?  戎马生涯才八载,  艰苦磨练铸肾才。  二老豪情虽见少,  体健神气还往高。  张家老少多勤奋,  耕田厨艺美名扬。  未来行程虽难想,  人生难舍为国强!  
    张仲也兄弟俩回家探亲,十里八村很快传开,张家声望迅速升高。知道哥俩尚未成婚,于是有许多媒婆主动上门说媒,可以说门庭若市。提亲的虽很多,但张仲也未能挑到想要的女人。他想要的女人条件是:要识点字,会教孩子,能过家,孝敬父母等。就女子识字这点,乡间识字的女子很少,即或大户人家的女子,也很少有念书识字的。所以,张仲也未能定上亲。张道真夫妇对孩子的婚事并不过多干涉,主要看孩子的心意。只是提醒他,不要心太高,自己年龄也都不太小了。  弟弟张季也很幸运,他相中南屯的崔家女孩。崔家在南屯是一个中等家庭,有兄弟三人,姐妹三人。张季也相中了小妹。张道真夫妇也比较满意,两家在相亲那天就定了亲。  张仲也兄弟俩探亲完了,回到驻地新民县不久,又接到命令:他们的骑兵旅进驻山海关防线。连长杨骑彪的老家,在锦西杨家栈。处去山海关的路上。于是杨骑彪连长就上级请两天假,顺路探望二老。杨骑彪带张仲也和他排的一个班骑兵,护他回家。  杨家在杨家栈也算比较富余的庄户。杨连长的父亲是清末的秀才,叫杨树贤。在家办学校,教书育人。家有十余垧地,雇人耕种。杨家只有五口人,除杨家二老和骑彪媳妇外,还有个妹妹,叫杨致标。她在父亲办的学校念书和学手工。她有男孩子性格,常学个哥哥骑马弄枪,二老称她半个儿。芳龄不到十八岁,还未嫁。虽然提亲的很多,但她都相不中,二老也由着她的性子。  杨骑彪带一队骑兵来到杨家大门口,张仲也跟在其后。由于是早晨,大门还没开。杨骑彪大喊:‘爸爸,妈妈,我是骑彪啊!开门呀!”门外战马嘶嘶,门内传来轻盈而急促的脚步声,开门的正是他的妹妹致标。致标开门见是哥哥,骑高大骏马,挎着盒子炮,威风凛凛。后边跟着一位帅气的年轻军官,骑大黑马,体表威仪,左右各挎一把短枪,显得十分英俊!大黑马一见门开,出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眯眼看看,跺跺前蹄,好像在说:“未来的主人,你好!”。  杨致标一见是哥哥带一队骑兵,大声喊:“爸爸!哥哥回来啦!”随即二老也来到大门口,说:“快进院!快进院!”骑彪给爸妈请安。张仲也也向二老问好!二老叫伙计们把马牵到辅院喂养,把随来的骑兵让进客厅,看茶休息!并布置伙房准备早餐,随后杨骑彪带张仲也,同二老一起来到小客厅。落座后,小妹致标上茶,叙家常。骑彪向二老介绍张仲也个人及家庭情况。小妹致标,站一旁听哥哥说。二老听后心喜,杨老说:“我们老家也是山东,在山东南边杨集庄,也是逃荒过来的。已有几十年了。听上辈人说,张家是济南府有名的中医世家。今日相见真是有缘!”杨老爷子说完,心花怒放,哈哈地笑了。小妹心领神会,抿着嘴微笑,转身取水续茶去了。在场的只有张仲也没有完全领会杨老爷子的微笑!张仲也之所以未完全领会杨老爷子的话意思:一是事先无人提起;二是接触时间短。虽然一见杨致标心有冲动,还不了解对方的心思,不敢妄想!张仲也看到在场的表情,立刻有所顿悟!忙开口说:“连长过奖了!过奖了!”其实,杨骑彪早有意,把小妹介绍给张仲也。经多年共事,对他的人品才华和个性,与小妹很匹配。在探家前,杨骑彪给二老写了长信,介绍张仲也的方方面面。之所以未事先向张仲也说带他一起探亲,一是让二老亲自面试定琢。二是双方若有缘,也给张仲也一个惊喜!  杨致标芳龄不到十八岁,体型标致,身高已近五尺,白嫩嫩的长方脸,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上驮着一双黑黑的柳叶眉。嘴宽唇厚,妩媚的身姿,有女性的温柔,又有男性的刚毅。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熟读四书五经,还会书画,不愧为东方才女。杨家二老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为她选女婿,二老没少费心思!人品要好,家境兴旺,能文能武。本地这类年轻人,几乎没有。  张仲也,年龄已二十有余,身高近六尺,圆脸大眼睛,重重的眉毛,平坦的鼻梁,厚厚嘴唇,五官堂堂正正,能文能武,一表人才!家境正蒸蒸日上,杨家二老与张仲也叙谈之时,心花怒放:心想这不就是要找的乘龙快婿吗?  张仲也与杨致标相见的那一刹那,两人内心都像针刺那样急速跳动起来,但外表上谁都没有表露出来。真是姻缘奇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杨骑彪看到两人佯装的样子,心里说:“成了!”于是杨骑彪出面,把话挑明了。两个年轻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好像没瞅够似的,只是抿嘴一笑,手拉手转身出屋了!二老和骑彪哈哈大笑起来。  张仲也随杨致标来到她的小书房,杨致标甜甜的微笑,说:“我给您一样东西。”她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荷包,又从荷包里拿出一个丝手绢,手绢上绣有小树林,林中有雌雄两只大老虎,悠闲并行,后边跟着一只小老虎,玩耍自乐。做信物给张仲也。张仲也双手捧着手绢,仔细的看,笑着说:“好!好!”张仲也正不知该给杨致标什么信物时,忽然从马裤小兜里掏出一把撸子(小手枪)给杨致标。杨致标乐得不合嘴。此时,两人心醉,心心相印,心驰神往,相识恨晚,相视而笑!两人从小书房出来,并行来到辅院,辅院是学校。面积比较大,除了七间正房,还有东西两厢房各五间。在正房和两厢房之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操场。正房是教室,能容纳三四十个学生上课。杨致标说:这是她爸爸的私人学校。平常由她的嫂嫂管理。她小时,就在这儿念书。现在她不在这儿念书了,在自己的小书房自学什么的。”两人参观辅院学校,回正院。正院是家人和伙计们生活起居处。  正院比辅院小,正房五间,为二老的起居生活时和书房,东厢房为她哥嫂的起居室和书房;西厢房为她的起居室和书房。门房分东西各两间,中间是大门。东边两间为伙计们生活起居用。西边两间厢为仓库,放杂物。这是东北标准的四合院,两人回到二老客厅,二老和哥嫂喝茶叙谈。嫂子笑容满面地说:“看来咱家又多一位铁骑啦!”两人听到嫂子的话音一落,都不由自主的跪下,给二老和哥嫂叩头,说:“谢谢爸爸,妈妈,哥哥和嫂子的成全和恩惠!”爸妈,哥和嫂子齐声说:“快起来!快起来!你两合意,我们更满意!”人人笑容满面。  二老站起来,说:“仲也呀!你们俩的事,你父母还不知道吧?请你写信告诉你的父母,看他们有什么意见没有。并把我写给你父母的信一并寄去,征求征求你父母的意见。如果双方都满意,择期给你们办事。”张仲也像标准军人似的立正,说:“是!”。  到中午开饭时间了,二老吩咐厨房在大客厅开宴。桌子是长方形,二老坐面首席,杨骑彪夫妇坐在二老右侧,张仲也和杨致标坐二老左侧。张仲也,首先举杯为二老祝贺,说:“祝二老身体健康!事事如意!”大家随贺。宴会欢乐,吉祥!随来的骑兵兄弟得知排长张仲也同连长杨骑彪小妹定婚,兴高采烈,祝酒一浪又一浪。排长连谢不已。  宴席散后,张仲也同杨致标来到她的小书房。提笔急书,给父母写信!叙说自作主张订婚之事。介绍杨家的情况,未婚妻的人品,才华等,望父母大人宽谅!  由于军情紧急,杨骑彪提前结束探亲。第二天就带队回营了。杨致标送自己的郎君足有十里远,才恋恋不舍的停下脚步。  张家二老接到儿子的信,喜出望外,不但没有责备之意,还赞扬儿子有出息!于是急忙给杨家二老回信,完全赞成!并择吉日,亲自送聘礼。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蠢蠢欲动,准备挑事。马占山电令在山海关驻守的骑兵旅速回黑龙江驻地。防备日本关东军挑起事端。  在骑兵旅准备起拔时,张仲也和张季也兄弟俩想趁返回黑龙江驻地前,把自己的婚事办了。于是向杨骑彪连长,请办婚假。杨连长一想也是,回到黑龙江后,再回来办婚事,很费时。于是杨连长代兄弟俩向营旅长告假。营旅长官当即准假一周,并指示把要带的东西都带好。婚假后,直回新民县大营会合,不必返回。哥俩立即准备好回家的东西,并电报告诉双方二老,结婚之事。  俩兄弟准备好后,骑着各自战马,急切启程了。张仲也兄弟俩,先到锦西杨家栈,杨家二老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结婚用的一切,只等女婿上门了。张仲也见到二老后,把急办婚事的缘由,向二老说明,说是同哥哥商量后,初步定下来。不知二老、致标和嫂嫂的意见如何?二老是很开明之人。听仲也说明后,说:“现在是民国了,亲事按新时期办。咱们就不请左邻右舍了,就咱家亲朋聚在一起,庆贺庆贺就行了。致标心里是越简单越好。嫂子没意见。明天正是婚嫁的吉日,就定了。婚礼由嫂子主持,嫂子叫吴玉洁,是新女性,毕业于北平女子中学,很新潮,家境也不错。婚礼那天,张仲也身穿银灰色中山装,致标身着天蓝色的少女装,庄严大方。婚礼安排,嫂子别出心裁。旧规新潮搭配,按旧规夫妻双双跪下,给二老叩头,感谢二老养育之恩!给亲朋行鞠躬大礼,深谢亲朋多年来的扶持与关照!夫妻二人相互拥抱,心花怒放,共筑新巢!婚礼新颖,即不失旧规,又不失雅致,众人十分喜欢,拍手祝贺新人白头偕老到永远!  婚宴散后,张季也告别哥嫂,跨马飞驰回二道镜子。急告父母,二哥二嫂及杨家二老,三天后来到二道镜子,给父母请安!张家二老早已准备好了,就等二儿媳及亲家到来。  张季也到家第二天,张家按传统规矩办了婚礼。  为了迎接二儿媳及亲家,张家大院里里外外打扫干干净净,装饰一新。张灯结彩,处处喜气洋洋,只等佳人到了。  第四天,张仲也骑着大黑马,陪着岳父母和妻子坐带棚的马车,匆匆上路去二道镜子的家。按老礼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她可好,事情倒过来了。致标心里有点忐忑不安!  不知婆家会怎样?张仲也是归心似箭,盼不得一步到家,向父母解释急忙结婚的原因,望父母谅解。  张季也骑马去迎接哥嫂一行,于村外几里处,看到哥嫂车马,上前寒暄几句,掉头飞奔报喜。不一会,张仲也一行来到张家门口,锣鼓喧天,张家二老,大哥及嫂子,弟弟及弟媳们,侄儿们等,都来到门口,迎接远方的亲人们到来。杨家二老及致标忙下车,两家二老互相礼拜。仲也携妻致标给张家二老叩拜!季也夫妇搀扶杨家二老,仲也夫妇搀扶张家二老,进大客厅。坐落后,上茶,叙家常。杨家二老和致标都感觉到像到家似的。张家二老慈祥宽厚,对晚辈们倍加慈爱。致标的紧张情绪全没了,谈笑也自然了。张老爷子说:“都是一家人了,其他的礼节都免了。以后,咱们两家有福同享,有事同担,互相勉励”。杨家二老接着说:“是呀!就不分彼此了。”婚宴是由仲也的三弟叔也夫妇操办。来宾有张家族人和本村的亲朋近百人。菜肴是东北的传统盛馔。来宾都夸新郎新娘帅气,美丽!大方文雅,彬彬有礼。赞扬张叔也夫妇的厨艺,美味佳肴,欢庆宴席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第二天,张家二老陪同杨家二老及儿媳等,游赏二道镜子环境。特别是张家大院周围的环境,给杨家二老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清澈的河流,绿绿的树林围绕,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杨家二老不停地夸环境优美。  回到客厅,喝茶叙谈。当仲也谈到日本浪人,在黑龙江农村,常去强占中国农民的良田时,杨树贤立刻严肃起来,说:“你们要警惕日本人,中国有句古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日本人所谓武士精神,其本质就是强盗精神。这些日本浪人,就是日本国内的没落武士,他们在日本国内欺压平民百姓,在国外发动罪恶侵略战争,进行抢劫。在中国沿海常遭倭寇侵害。在中国城乡,他们欺行霸市,横行乡里,这是日本人的劣性之一。看他们的历史,就知道他们的现在和今后,要注意防备日本人,在咱东北挑事。特别是你们当兵人,要为国家效力,不可为某一人卖力!”张道真接着说:“是呀!日本人千方百计想偷抢咱中国的好东西,好技艺。如陶瓷,绘画,景泰蓝技艺等。中国现在处于军阀割据局面,每个军阀背后,都有外国人支持,东北张作霖的背后是日本人。你们当兵的可要警惕。日本鬼蜮伎俩多,不能以孔家仁和观念对待日本鬼子。”杨树贤接着说:“你父亲说的对!中国历代都以孔孟之道,育人,训家,治国。构施仁和社会。己不悦,勿施于人。所以中国人不提倡伤害别人,即或使用武力,也是被迫的。近代中国多遭外国侵略,其主要因素是没有统一国家。  军阀割据,各霸一方。每个军阀都有靠山,外国人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军阀们也都为了自己利益而争斗。孙大总统找待我平等民族,哪有呀!中国要想统一,富强,只能靠自己。必须除内患!”仲也、致标等晚辈听了双方二老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话,思绪顿开。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二老这样开明大义的教导。仲也,致标等晚辈听后忙说:“说得好啊!说得好啊!记住了,记住了!”。  第三天,送走了杨树贤夫妇。致标要随军,跟仲也去黑龙江。杨家二老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女婿,遇事多商量,有困难找哥哥骑彪,常给家写信。小俩口一一答应,请二老放心,多多保重,送走了二老。  最后一天,仲也夫妻和四弟季也假期结束,返回新民县骑兵集结营。开始千里行军,回黑龙江驻地。张仲也和杨致标的奇缘有诗为赞:  张扬两家本隔远,  边外巧遇才有缘。  戎马生涯开新业,  千里探亲遇情缘。  老少相见心花放,  抿笑未言恨来晚,  今朝千里筑新巣,  心系家园志鹏远。  
    当天,张仲也兄弟俩就到了新民县驻地。其他连队也都陆续来到驻地。骑兵旅返回黑龙江,为了保密,快捷,旅以营为单位,分三个大梯队出发,而营又以连为单位,分三个小梯队出发,十天左右,分期到达黑龙江宜兰驻地。  由于对郭松林讨伐有功,杨骑彪晋升骑兵旅一营营长。他们营首先出发。首先出发的连队都是开路先锋,为后续部队行军打基础。杨营长命马二连一排张仲也为开路先锋,打前站。张仲也排三十匹战马包括杨致标,也骑一匹战马随行。按命令他们要避开铁路线,避开大城市,直接北上。并沿路留下标记,特别是危险地段。张仲也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杨营长的想法是让张仲也磨练磨练,为其后能独立承担大任。张仲也在排首,带他的排骑兵先出发,副排长和杨致标在排后随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好似狼烟,威风凛凛。张仲也不愧铁骑,遇山盘旋而过,遇河趟水无坚不摧。用不到十天就回到驻地,受到杨营长嘉奖。  离开黑龙江省有小一年,黑龙江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农村,日本浪人又兴风作浪,肆意侵吞中国人开垦的耕田,拒交耕田税。还组织武装,肆意伤人,无法无天。中国农民对  日本浪人罪恶行为,极为愤慨。纷纷要求政府取缔日本浪人团。当地政府又请马占山出兵,赶走日本浪人团。马占山听到日本浪人还如此猖狂。他想前几年讨伐日本浪人的事,于是他命令副官,叫过去讨伐部队再去清剿。并学着张作霖的常挂在嘴边的口吻,说:“他妈了个巴子,给我狠狠地打!彻底铲除,撵回老家去!”  副官跑到杨骑彪营,把马司令命下给他营。杨营长于是叫传令兵,把张仲也叫来。此时的张仲也,也由于讨伐郭松林叛军有功,晋升为马二连的副连长了。副官向张仲也传达马司令的命令。张仲也一听又兴奋起来。心想:“小鬼子!老子离开这儿还不到一年,你们这些狼崽子又闹事,找死!”说:“是!”张仲也拔腿就要走,杨营长说:“要讲政策!回去准备吧。”张仲也答:“是!”,就回连部了。  张仲也叫来当地政府管事人员和受害的老百姓,了解日本浪人窝情况和他们的要求。  现在这个日本浪人窝地盘比原先那个大的多,围墙四角,大门两侧都加了碉堡。人多枪也多,并配有轻机枪。更令人惊讶的是不知他们从哪里招来几个汉奸打手,对受害农民下狠手。张仲也听到这些情况,义愤填膺!特别是那几个地痞汉奸,充当日本鬼子的狗腿子,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张仲也感到敌情严重,情况复杂,制定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并向营旅长官汇报作战方案。长官同意作战方案,并派一位参谋协助张仲也。长官特别指示,对地痞汉奸抓住就地正法!不用请示,一个不留。张仲也感到长官态度坚决,果断!给他很大的勇气。  张仲也和杨致标来到黑龙江骑兵驻地,把家安在离驻地有五六里远的一个小镇上。杨致标在小镇一所小学教书,教美术和手工。这和她学的专业相符。所以不必花费很多精力备课,就能胜任。她平时穿着举止,得体大方,讲课有声有色,很受学生们欢迎。学生们很喜欢这位新来的老师。家虽离军营比较近,但军营规定,张仲也只有每周日才能回家,与致标团聚。因此,他们的家庭生活是新鲜和甜蜜的,相敬如宾。  张仲也接到讨伐日本浪人的命令,立即备战。用不到两天时间就准备好了,他回家向致标告了别。然后,他就带了两个骑兵排,约六十余人出发了。骑兵正好路过致标学校,她和她的学生都出来挥手欢送威武的骑兵出征。  张仲也这次讨伐的日本浪人也在宜兰地域,名叫土龙山地方。日本浪人窝建在一个高几丈的土包上,四周有一丈高的围墙。在它的北面有条小河流过,水量不大。但河的两岸边上长着茂盛的水草,形成天然屏障。南边有一条笔直大道,与外界连通。东,西两个方向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开阔平坦的农田,没有遮挡物。张仲也一看这样建筑布局是有军事头脑的人,易守难攻。张仲也想,看来用上回吓唬的方法不行。要用武力威胁和真刀真枪打击的策略。于是,张仲也命令二排的三个班,分别进入土围子东,西和北面各处,采取进攻之势。他自己带一个排人马,进入土围子南面,并在长枪射程之外,支起四门大口径迫击炮。布置好后,喊话:让土围子里的头人出来。喊了许多遍也没有回话,也没人出来。忽然,东边传来一阵枪声,传令说东边开火了。张仲也立即命令向南门的两个炮楼开炮,几发炮弹就把炮楼盖给掀掉了。这时土围子里多点向外射击。张仲也并不忙还击,而是仔细察看哪个射击点火力猛。南面东边的炮楼有机枪射击,他断定这是一个重要火力点,于是用两门炮齐射,将这个炮楼摧毁了。并派一个骑兵携带一个炸药包,掷到南大门口,一声巨响,整个大门都炸飞,几具尸体落在围墙外,大门也不知炸飞到哪里去了。围墙内大乱,哇哩哇啦的女人小孩的哭嚎声,乱作一团。片刻,几个狼狈不堪的家伙,举着白布幡,弯着腰哇哩哇啦叫着,跪地求饶。昔日武士道的威风不知去哪了。  张仲也叫他们头人,把人集合起来,宣布他们的罪状:你们这些人犯了抢劫罪,逃耕田税罪,特别是你们这些人犯杀人放火重罪,必须严惩!拘捕十余个日本浪人,交地方政府依法处置。  对那些汉奸狗腿子,以叛国罪惩处。先游街示众,然后,就地枪决!和上次一样,罚这伙日本浪人团一百斗大豆,立即交出,装车运回兵营喂马。浪人团侵占农田,还给被害的中国农民,并罚粮,补给受害农民几年田地的收成。缴获的枪支,适合地方民团用的,留给地方政府,适合军用的,骑兵带走。不许日本浪人团有武器。  张仲也此次讨伐日本浪人团,比预料的顺利。只用几发炮弹和一个炸药包,就把他们制服了。所以,当地人又给张仲也起了个绰号叫“张大炮”。比“张四枪”更响亮!男女老少,沿路敲锣打鼓欢送,并高呼:“张大炮”打得好!打得好!”  骑兵连两次讨伐日本浪人团,给当地老百姓除了害,也给骑兵连,在宜兰地区带来荣誉。使张仲也在宜兰小有名气。他的绰号,像神话般的传开。这反映出当地农民,对日本浪人团的愤恨之极!当地老人吓唬不听话的小孩时,就喊:“大炮来啦,大炮来啦!”小孩就会立刻老实了!可见张仲也骑兵们讨伐日本人团,在当地影响之广,多么受百姓拥护。所以,有人编出顺口溜颂扬他们:  宜兰有个骑兵连,  组建成军未成年。  首战南征郭鬼子,  未战一天收缴完。  初讨日本浪人团,  枪声四响吓趴瘫。  炮声隆隆门楼塌,  哆哆嗦嗦举白幡。  
    清王朝灭亡后,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状态。蒋介石借孙中山名义逐渐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在东北张作霖成了东北王。他是北洋军阀的遗子。他的野心很大,也想统一中国。他和中国其他军阀一样,勾结西方列强势力为自己撑腰。为张作霖撑腰的是日本帝国关东军。为实现他的野心,不甘作“东北王”。连续发动两次直奉大战。一九二五年,他发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由郭松林军返奉,抄他老窝奉天而告终。他借日本关东军势力,把郭松林打下去,日本关东军让他兑现与其签订的秘密协定,因慑东北民众反日浪潮,未全部兑现承诺。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被日本关东军埋在奉天西郊皇姑屯东站的炸弹,上了西天!这就是勾结日寇,引狼入室的下场。张作霖被炸死后,东北时局急转直下,日本关东军蠢蠢欲动。此时,在关内的少帅张学良,在爱国军人的掩护下,回到奉天。除奸贼,易旗帜,入民国,与蒋介石拜把子,才稳住阵脚。  为了应对日本关东军的挑衅,张学良在奉天秘密召开了军事会议。杨骑彪是参加此次会议者之一。为了掩人耳目,让张仲也和杨致标以探亲名义随行。杨致标乐坏了,离家已好几年了,早就归心似箭了。  把杨致标送到锦西杨家栈,安顿好后,杨骑彪和张仲也回奉天,参加秘密军事会议去了。  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东北地区形势突变。一方是东北民众反日浪潮一浪高一浪,群情鼎沸,席卷东北大地;另一方是日本关东军,张牙舞爪,蠢蠢欲动,挑起事端!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东北军和民众同仇敌忾,调兵遣将,防止关东军搞突然袭击。并要深挖内奸!会后,各路人马,分期分批,秘密返回各自驻地,积极备战!  杨骑彪和张仲也,根据时局,商定回家看看。决定杨致标不回黑龙江了,就留在杨家栈暂住,待时局稳定了,再回黑龙江。他俩向父母告了别,就急忙赶回黑龙江驻地。  时局难测。杨骑彪和张仲也与家人一别就是两年多。一晃到了一九三一年,时局更加动荡,当时东北时局分成:亲日派,既得利益的官僚和汉奸少数一伙人;不抵抗派,以张学良为首的接受蒋介石不抵抗密令的人,主要是东北军某些上层跟随张学良的军官;抗日派:东北民众,爱国的贤达,东北军基层官兵等,人员众多。  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军官,分析了东北时局,认为时机已到,就铤而走险。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突袭奉天守军北大营,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密令张学良不要抵抗,致使奉天及东北各地相继沦陷,张学良带他的张家军亲信们逃向关内。不到两个月,辽宁,吉林省相继落入日寇手中。只有黑龙江省守军未执行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暂时未落到日寇铁蹄下。  到了十一月,日寇纠集关东军和伪军五千余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下,气势汹汹地进犯齐齐哈尔,在嫩江桥与马占山守军发遭遇战,战斗异常激烈,枪对枪,炮对炮,相持不下。前线指挥官,发现日军靠近前线的迫击炮群对前线部队威胁最大。日军迫击炮群距马军前线武器射程之外,打不着他们。日军就肆无忌惮,任所欲为的发射炮弹,打得前线马军抬不起头,伤亡很多,很被动。  根据侦察兵的报告,日军的炮兵阵地护卫兵很少,在**时,这些护卫兵悠闲无事似的小憩。马军前线指挥官一听,说:“有了!”急忙命令预备队的骑兵,速派一个连的骑兵,趁夜埋伏在日军炮兵群后边。待马军炮兵向日军开炮时,日军炮兵就还击,趁日军跑兵只顾忙**时,其后没注意防护,骑兵突然冲入日军炮兵阵地,用战刀快速劈杀日军炮兵,少用枪,一举消灭日军炮兵的威胁。骑兵旅长官,命令杨骑彪营的张仲也马二连出战,马二连听说要出战,个个士气高昂!人人摩拳擦掌,不到半小时,备战就绪。张仲也布置战斗方案:从三个方向,向日本炮兵阵地冲杀:一排由张仲也亲自率领,从正面冲杀进去;二排从左侧冲杀;三排从右侧冲杀。汇合后,迅速打扫战场,然后,从两侧离开战场,再冲杀日军步兵。  骑兵连趁着黄昏,迅速而又悄悄地出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达隐蔽地,距日军炮兵阵地也就一两里远。等不到十分钟,就看到马军阵地上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接着就是隆隆炮声,炮弹像雨点般飞向日军阵地。日本炮群立即还击。炮弹划过夜空,火光冲天,光照如白昼。  张仲也立即命令各排骑兵,向日军炮兵阵地冲杀。一眨巴眼功夫,骑兵杀手们,人不知鬼不觉的就来到日本鬼子的炮兵阵地,没等日本鬼子来反应,上百把飞舞的战刀,砍向日本鬼子,瞬间把日本炮兵阵地上百余鬼子,绝大部分砍死砍伤,大炮立即哑巴了,哭喊声代替了炮声。不久,就听到马军阵地向日伪发起冲锋的号角声。这时,张仲也立即收拢部队,打扫战场,不留死角。然后,率骑兵连,按左中右三个方向,包抄日军阵地。把日伪军打个措手不及,四处逃窜!年轻的骑兵,首次参加真正意义的战斗,表现出如此勇猛,无所畏惧!自己无一伤亡,让张仲也深感欣慰!确信,沙场上的兄弟们都是无坚不摧的猛骑士!他一声令下,百余战骑直奔日伪军的后背冲杀过去。厮杀声,如雷震天。瞬间与后撤逃跑的日伪军接上火,枪响刀飞,把日伪军打杀得抱头鼠窜!此时,左右两侧传更大的厮杀声。原来是杨骑彪营长带其余两个连骑兵来接应他们。杨营长看到张仲也连已经杀红眼了,在两侧冲杀。于是他从后边抄日伪军的后路冲杀过去,两只骑兵把日伪军打杀得东逃西窜,拼命地跑。战场上一片人喊马嘶,到处都是日伪军丢弃的武器和死伤的日伪军,狼狈不堪!溃不成军。马家军追击日伪足有十里远才收兵,取得暂时的胜利。张仲也的马二连在战场上表现极佳,受到旅长官嘉奖。这与张仲也带领骑兵兄弟们苦练分不开的。张仲也由副连长晋升正连长,一战成名。但整个江桥站,并未马二连偷袭成功而胜利,只起到缓兵之计,日本关东军不甘心受挫,又调集大量日伪军和重型装备,向守江桥马军连续猛攻,马军伤亡惨重。为保存实力退至漠河一带,休整再战。正像打着骨夹板老人唱到:  马占山,抗战派。  第一枪,江桥战。  全东北,齐赞山。  蒋介石,大坏蛋。  下密令,不抵抗。  先安内,再讨倭。  张学良,大草包,  夹尾巴,逃进关。  背民心,骂汉奸。  张仲也,血气刚,  马二连,冲在前。  砍日伪,抱头窜。  马抗战,虽失败。  东北人,接着干。  群击战,辽南见!  
    马占山军与日本关东军江桥一战,虽取得一些局部胜利,但因实力不敌日本关东军,最后还是失败了。撤到漠河地区保存实力。其中就有杨骑彪和张仲也的骑兵。但是到了一九三二年二月,马占山在敌军压境,抵抗无望的情况下,又加汉奸们的劝说下,马占山投降了!帮助日本关东军建立了满洲国,当上满洲国军政部长及黑龙江省省长。消息一出,一片哗然,汉奸投降派兴高采烈,又多了一个同类伴;而抗日派,气涌如山,鞭马向前,视死如归,绝不做亡国奴!  此时,在东北抗日大潮中,真是群龙无首了。但是,东北民众,社会贤达,东北军爱国的基层官兵,并没有因马占山投降而放弃抗日救国的信念,反而更加高涨。杨骑彪和张仲也等,爱国的骑兵们,他们分析了从江桥抗战以来的形式及失败的教训,和敌我双方的力量。认为,如同日本关东军硬碰硬对着干,我们没有胜算。那么我们怎么办呢?这时,张仲也提出一种想法:他对杨骑彪说:“要把抗日斗争继续下去,现时我们的军力同日本关东军硬拼杀,很难取得根本性胜利。必须从长计谋。我想起张大帅和马司令,他起初是怎样起家的,当初不也几个人,几条枪吗!从这个思路,我们把军队分散各地,几个人为一伙,抓准时机,打击它的村,屯,镇的小股军警和汉奸们,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抓住时机,就容易得手,打它的措手不及,闹得他们鸡犬不宁。我们就会逐渐地壮大起来,打败日本鬼子。”杨骑彪听完张仲也的一席话,连说:“好主意!好主意!”他俩有了主意以后,就开始密谋,联系志同道合者,找准时机脱离马占山部队,组建新的抗日军队。马占山投降后,各地抗日浪潮并没有衰退下来,反而日益高涨起来。抗日的各种组织揭竿而起,遍地开花。大大地鼓舞了杨骑彪和张仲也,离开马占山投日部队。按自己主意组建新的抗日军,对日寇进行持久的群击战,让日寇,伪军和汉奸们,昼夜不得安宁,保护广大农村民众的安宁。  杨骑彪和张仲也,经秘密谋划,结识十来个辽宁籍坚决抗日的骑兵,不愿做被国人骂为汉奸的投降分子。在杨营长的领导下,秘密地成立抗日救国小组,只待时机,拉出去。  有一天,听一位参谋说,马司令要去哈尔滨就职黑龙江省省长,要带骑兵旅同去。杨骑彪和张仲也,他们想机会来了。就暗中不动声色地准备着。不久,果然旅长官下命令,准备开拔去哈尔滨。所能带的东西都带着,可能不再回漠河了。全旅上下都忙活起来,杨骑彪和张仲也他们,除收拾自己的细软,武器装备外,还要暗中准备五至七天,马吃的粮草。根据谋划,他们先随大部队走,到了嫩江县境内,以早晨给马饮水为掩护,迅速离开大部队,向西走进入内蒙古,再往南走,到扎兰屯集合,继续往南走。从他们当年贩牲口常走的路线,回到辽宁地区。路况比较熟悉,还可以得到过去的老朋友的帮助。  骑兵旅开拔是三月份的一天,天气还比较冷。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齐齐哈尔进发。第二天晚上到了嫩江县。跑了一天,人困马乏。杨骑彪和张仲也他们,赶快给马卸鞍,饮水,喂马料,恢复马的体力。人吃完饭就睡觉去了。次日拂晓,像往常那样出去遛马,几个要走的人,牵着自己的马分开慢悠悠地走,来到河边给马饮水,杨骑彪和张仲也跟在后边,像散步似的。河的对面就是内蒙地界。杨骑彪叫大家快点给马饮水,这是要走的暗号。杨骑彪和张仲也,从要走的卫兵手中接过自己的马,看周围其他骑兵走远了。杨骑彪一挥手,要走的几个骑兵,飞速的过了河,向内蒙内地飞奔。张仲也带两名要走的骑士断后,看无人察觉,也迅速过河,追赶杨骑彪他们。跑了半小时,看无人追来,他们松了一口气。按预定路线,向扎兰屯奔去。那时的内蒙古还没被日本人占领。所以,杨骑彪们不会遇日本关东军威胁。  骑兵旅早晨一集合,发现杨骑彪等十来个兵都不见了,官兵一片哗然!旅长官感到事情严重,立即向马司令汇报。事实上,自马司令要降顺日本关东军的消息一出来,就不断有士兵开了小差,不愿做投降分子。营连长官不辞而别,还是首次。马司令听到报告,心境坦然,说:“不要追了!让他们走吧!他们还不懂我心意!”并叫副官带十几根金条和大洋,抄近路向扎兰屯方向追去,给他们送些盘费。他们以后会很困难的。他们一定按过去贩牲口路回家。于是副官带两个骑兵,按司令的命令去追杨骑彪了。这时,卫兵急急忙忙,上气不接下气跑进来说:“在杨营长背包底下,留一封信。旅长接过信,递给司令。司令拆开信,默读着。从司令的表情上看,不但未生气,而还微笑着,自言自语低声说:”好小子!有志气!”看后,把信递给旅长,说:“你调教出来的官兵都是好样的!”。信是这样写的:  司令,旅长惠鉴:  小弟们,不辞而别,定会痛心!我们这一走,不是为自己,而是继续抗日救国。故土不能落入日寇铁蹄之下。我们几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很小的,但是,如果有成百上千的几个人,组成抗日救国战斗小组,分散到东北各地,昼夜不停打击日伪军,开展群击战,不怕苦,不怕死,持久战,坚信能打败日寇。根据东北目前的状况,你们现在的选择,可能是无奈的。我们想,你们当初带领打响抗日第一枪,你们是不会背弃东北人民的。你们有高瞻远瞩。可是,我们只是有血气的一群年轻人,受不了敌人的欺压。我们会战斗到底。如果以后你们还抗日救国,我们还会万死一生,继续跟随你们战斗。  敬军人之礼杨骑彪敬书  旅长看完信,只说一句话:“有种的!走!”。  司令的副官在距扎兰屯五十余里的大车店,看到正在打尖的杨骑彪等人。杨骑彪感到很惊奇!就问:“你怎么也来?”副官说:“我是奉司令的命令,给你们送一些盘费,供你们路上用。”杨骑彪等人齐声说:“感谢司令的关照!”杨骑彪说:“我给司令和旅长留下一封信,说明了我们不辞而别的原因,还请司令谅解。”副官说:“你的信他们都看了,没有责备你们。”司令还说:“有志气!”旅长说:“有种!”都夸奖了你们,你们就勇敢地去打日本鬼子吧!副官说完就拱手告别,急忙回去赶部队去了。  杨骑彪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没有后追之忧了。  杨骑彪同大家商量,司令送来的钱怎么用,大家的意见,用来买抗日用的物资,但杨骑彪和张仲也想,现在抗日的物资是枪支弹药,咱们都有,考虑队员们以后会很忙,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家,生活会遇到困难。于是,他建议,将金条每人分一条,以备急用。用大洋买些牲口,赶回老家贩卖或做家里耕田用。另外,我们以贩卖牲口做掩护,不被人怀疑。大家一致赞成。根据以往贩牲口的经验,在内蒙古巴林一带牲口比较便宜,牲口市场有好几处,挑选牲口也较容易。决定去巴林地区,所带的长枪,在以后打仗中都是近距,长枪可能派不上用场,携带也容易暴露。于是决定找当地朋友,把长枪换成短枪。最好是二十响,装子弹多。不久就到了巴林地区的一个牲畜市场,在其附近的大车店住下。每人买一套农牧民的衣服换上,去牲口市场选购牲口。每人买一头牛和一头驴或一头骡子。没用几天,大家就买齐了。一共十一头牛,八头驴和三头骡子。再加上他们十一匹战马,一共三十三头牲口,可算得一个大販马帮了。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用长枪换了十二把短枪,一千多发子弹。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把这些短枪和子弹都藏在牲口收粪兜里,因为收粪兜在牲口进屯子或街道时,必须带在牲口排便处,以防止牲口粪便洒落到行走的路上,影响卫生。一般人见着这种牲口群都捂着鼻子躲开,是藏东西最好方法。  杨骑彪们一行十一人,骑着大马,赶着牛和驴、骡子,浩浩荡荡上路了。向辽西老家进发,不到十天就到了锦西杨家栈。到杨家那天是早晨,大门还没开。杨骑彪和张仲也一起来到大门口,敲大门,喊:“爸爸!我是骑彪呀!”“我是仲也呀!”大院里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低声连连的问:“是骑彪和仲也呀!”杨树贤打开大门一看,正是儿子和女婿。杨老心花怒放,大声喊:“骑彪、仲也回来了!”院内也传来轻盈的女人脚步声,走在前边的是杨老太,后边是儿媳吴玉洁和仲也的媳妇致标。两人见到各自的夫君,自然高兴不得了。杨老爷叫伙计把牲口赶到副院,喂草料。把随行人员让到客厅喝茶,休息。骑彪搀扶父亲,仲也搀扶岳母,玉洁和致标跟其后,进了小客厅,坐定喝茶。叙谈一年来东北巨变,心情都十分沉重,一瞬间当了亡国奴,悲愤不已。杨骑彪向父亲介绍了黑龙江情况,说:“马占山降顺了,我们这些兄弟,不愿跟他去哈尔滨,中途脱离了骑兵旅,同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同仁,回家乡组织抗日队伍,继续抗日救国”。杨树贤很赞成儿子的想法,但要很好的谋划。杨骑彪说:“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们,都商量过了,在从奉天到山海关铁路沿线上,开展有准备,机动灵活地打击日伪势力,逐渐壮大我们的抗日力量,使敌后方,不得安宁,保护广大农村群众。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日伪势力。别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瞧准时机,趁其不备,打他措手不及,然后,迅速撤离混在广大群众中,敌人找不着我们,如果东北各地都开展起这种群击战,日伪能有安定的日子过吗?”杨老爷子,一边听,一边沉思。听到儿子说完,连说:“好主意!好主意!”  吃完中午饭,稍休息后,杨骑彪以召集人身份,召开会议。参会人决定,本组织对外称“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参会人员,一致推荐杨骑彪为自卫军队长,张仲也为副队长,张季也为联络员。分三个小组,每小组推荐一位领头的,三个小组分布在从奉天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接头地点沿线大集市,由张季也出面联络。每个人要找一个能掩护自己身份的活干,如给大户人家扛活或做小买卖等,一切布置完后,每人牵着自己牲口,先回家安顿好后,再找活干。以后,由张季也同大家联络,传达行动计划。  把大家送走后,张季也赶着自己和哥哥的牲口,回老家二道镜子去了。张仲也留在杨家栈,同杨骑彪更周密的谋划自卫军以后长远行动。有顺口溜展现未来:  血性青年胆气壮,  战马劈杀倭寇窜。  脱下军装变民装,  农忙下地闲握枪。  找准时机群击战,  一枪一弹送日汪。  遍地开花寇不宁,  我等静观日月兴。  自卫军成立后,杨骑彪让张仲也、张季也和队员们,用各种手段收集日伪情报,准备首战,打他日伪措手不及,首战必胜,提振东北民众战胜日寇的信心!  
    一天,布置在高山子至沟帮子铁路线上的队员报告,最近铁道线上的火车往返非常多,有货车,也有客车。在这两个车站之间,有几个涵洞,涵洞里蒿草丛生,铁道两侧是高梁地,构成很好的隐蔽物,有利隐蔽行动。  杨骑彪听到这个报告很兴奋,说:“小日本鬼子,你能炸死张大帅,我们也能炸你们火车,让你们铁路线都瘫痪了,看你们怎么走!”经过几天研究,决定首战炸铁路线上的涵洞,破坏铁路运输线。这样干,首先,我们自己不会有伤亡,另外用钱不多,只几斤炸药钱。从开矿处很容易弄到,由于炸药是开矿的消耗品,即或小鬼子知道是炸药炸的,也查不到来源。炸他不知所措,为了首战行动万无一失,决定派张仲也和一位队员,打扮成农民样子,再侦查侦查,选定炸点等事。并让张季也到阜新煤矿等处,筹措炸药和**等爆破器材。布置完后,分头行动起来。经过数日的筹划,一切准备就绪,就待时机了。快到秋天了,东北辽河沿岸的高粱正灌浆的时候,铁路线上往返货车、客车也多起来,特别是夜间更多,进关和出关的都很多。杨骑彪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于是由张仲也直接指挥,实施炸铁路涵洞。炸涵洞地点选在高山子站和青堆子站之间的两个涵洞。在这两个涵洞两侧都是未熟的高粱地,隐蔽性好。  九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天气突变,阴云滚滚从北方上来,伴随大风。杨骑彪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命令队员按分工行动起来。张仲也带三个队员,每人带一个炸药包,急速跑向要炸的涵洞,每个涵洞放两个炸药包。张季也带一个队员,携带引爆导线和装置跟其后,不到五分钟,就将炸药包和引爆装置安装到位,并把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之外,等待火车到来。因为这两个涵洞之间是弯道,火车经此处会慢下来。所以引爆时间让火车头过涵洞。所以,引爆时间让火车头过了涵洞引爆,以防伤到中国火车司机。等待不到十分钟,就听到东边不远处有火车声传过来。张仲也他们立刻紧张起来,睁大眼睛看向东边。火车声渐渐大起来,火车两只大灯,照亮前方足有半里路远。火车在拐弯段慢下来,张仲也兄弟俩亲自操作引爆装置,火车头刚过最后一个涵洞,张仲也立刻命令引爆,只见兄弟俩手一扳按钮,两个涵洞立刻火光冲天,两声巨响,火车翻转滚下路基,铁轨也成了麻花状。张仲也看爆炸成功,立刻命令收拾工具撤退,不到十分钟就撤到杨骑彪接应点。清点人员和爆破器材,有无遗失,消除痕迹后,按预定路线撤离,返回各自驻地,静候佳音。  涵洞被炸,惊动了奉天日本关东军总部,派来爆炸专家和警犬,寻找爆炸物及有关情报。,围着爆炸地点和炸毁的铁轨,车辆,转来转去,足足花费五、六天时间,也没有找出确切的结果。由于日本关东军在关内的军情紧急,急需各种军用物资。奉天日本关东军总部命令铁道部门即时修通铁道。这一爆炸,使向关内的火车停运半个多月。  杨骑彪他们的抗日救国自卫军,首次行动就震惊了日本关东军总部。也振奋了周围的中国老百姓。老百姓暗暗叫好,并一传十,十传百的迅速传开来。而且越传越传奇,有的说炸弹威力大的很,把火车掀起几房高。又有人说把铁轨炸成好几段,断口像刀切那样齐;。还有的说是张学良派来的骑兵来报仇的,把小日本鬼子炸得粉身碎骨。总之,这一炸为当地老百姓出了气,解了恨!  为了铁道被炸之事,驻奉天的日本关东军情报部门,派下许多二鬼子高丽棒子和汉奸,到当地农村来调查,寻找炸铁道的队伍及其去向。当地老百姓就编了一套词:人数看不清,少则也有几十人,骑大马向北方走了,这些汉奸、狗腿子了,走村串户,得到的情报就这些。最后的结论是,从北方流窜过来的小股张学良部队所为。既没拿到物证,也没有抓着人,就不了了之,而当地老百姓是大快人心,编了歌谣来颂扬:  揭竿而起自卫军,  首次出征炸涵洞。  轰隆兩响铁轨飞,  路断难行快人心。  首战取胜很圆满,  无伤费少真传奇。  提振抗日救国心,  不屈不挠东北人。  在炸毁铁路涵洞几个月后,一天,张季也去姜屯赶集,路过历家火车站。看到火车站台上堆满搜刮来的棉花等物资,有房多高。他灵机一动,何不把他烧啦!于是把看到的情况和火烧历家火车站的想法,向杨骑彪和张仲也做了报告。杨,张听完报告后,很兴奋,说:“又来机会了。”因为历家火车站距二道镜子,不到十里远。距姜屯也不过十五里路。于是决定住在姜屯的大李和张季也两人,再仔细的侦察一下敌情,再决定实施火烧车站的计划。张季也把杨,张两人的意见传达给大李,大李一听更是高兴,早就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了。  张季也他们打扮成农民的样子,每个人背个粪筐,从不同方向,在火车站周围一边装着拾粪,一边观察。车站是座南东西排列的高大房子,内有面积挺大的旅客厅。并同售票房相连,与售票房相连是车站人员工作和休息室。在车站高大房东边和西边各有一座耳房,每个耳房是五间平房。东边五间平房是临时住着看车站棉花等物资的二鬼子和伪军。两个二鬼子当头,八个伪军值班站岗。二鬼子有两把短枪,八个伪军每人一杆长枪。精神状态懒散,无所事事。西边五间平房是车站人员的餐厅和厨房。车站周围有半人高围墙。铁路南北两侧都是开阔的高粱杆儿渣子地和草甸子,容易骑马撤离。这些棉花等物资都是方圆百余里的农村,日伪政府强迫农民,按规定的田亩种的棉花等经济作物。到了秋收季节,日伪政府就派二鬼子,带领伪军到农村,挨家挨户暴力搜刮。对于未交够棉花的农民实施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针刺手指等暴行。农民们对这些二鬼子和汉奸伪军恨之入骨。时常有胆大的人,暗中杀害他们,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张季也他们,把侦察到的情况,一五一十详细地向杨骑彪做了汇报。杨听后,说“很好。”  当即命令,张仲也策划,调集分布各地的一龙一蛇队员。要求队员们迅速而不动声色地,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条件备战。  指示发出不久,就快到春节了。车站的棉花,还没有运走的迹象。杨骑彪决定在三十晚上实施火烧车站棉花,并消灭日伪军。把火烧车站的日期,集合地点和时间,通知参战队员。此次直接参战人员十一人,由张仲也指挥。集合地点距火车站南边不远的芦苇池塘边,以芦苇做掩护。  三十晚上,阴云密布,伴有北风,是个实施火烧车站的好时机。根据侦查情况,张仲也同大李解决两个二鬼子,张季也带八个队员解决岗哨和伪军。时间已经是午夜了,二鬼子和伪军刚吃完年夜饭,看样子,酒喝了不少,有的人走路晃悠悠。两个二鬼子更是喝得醉如烂泥,歪歪斜斜地趴在床上。站岗的伪军在棉花堆拐角处,抱着枪也迷糊不清,其余的伪军把枪挂在墙上,也都到床上,呼噜噜大睡起来。  张仲也看到这种情况,是下手的好时机。立即命令,各小组分头行动。他和大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进二鬼子的卧室,一脚把门踹开,两个二鬼子一听门大开,涌进一股冷风,本能的反应,翻身要拔枪。张仲也和大李眼明手快,两人拔出匕首,向二鬼子猛扑过去,连刺数刀,两个家伙还没醒过味就毙命了。张季也这边也不迟,在张仲也要踹开门的时候,小李一棒子就把站岗的伪军打晕过去了,缴了枪。张季也他们迅速冲到伪军房间,七八把盒子炮对准伪军,命令他们交枪!七八个伪军吓得哆哆嗦嗦喊:“饶命!饶命!我们没有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不到十分钟,就把这些二鬼子和伪军杀的杀,虏的虏。这时,张仲也向被俘的伪军训话:“我们是抗日救国军,北满特遣队,专门来此消灭二鬼子和汉奸的。你们是中国人,不要死心塌地跟日本人,当汉奸!你们中谁是二狗子汉奸?”六个被俘的伪军齐指:趴在地上像瘦猴子样地家伙,他吓得魂不附体了。这个二狗子是附近臭名昭著的汉奸,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命小李拉出去毙啦!尸体扔到棉花堆上烧啦!张仲也最后说:“你们看见没有?这就是当汉奸的下场。”车站上的工作人员也被队员们控制在屋里,告诉他们,向外统一口径:我们是抗日救国军北满特遣队。然后,把站台上棉花等物资点着,风助火燃高,不一会站台上所有物资被火吞灭了。  把七八个伪军捆绑起来,告诉他们对外统一口供。以后不要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卖命,当汉奸。六个伪军连说:“是!是!”  把扫战场;缴获盒子炮三支,长枪八支,子弹百余发。有用物资,如洋布,伪军服等。张仲也他们带这些缴获的物资先行撤离,张季也和大小李,把伪军和车站工作人员控制一段时间后,也都放了。让他们快速离开这里,把窗户,门等都毁坏了。张季也和大小李骑马向北方撤离了。  历家火车站被烧,守卫的二鬼子和伪军被全歼的消息传到奉天日本关东军总部,大为震惊!前几个月炸了铁路涵洞,使火车停运了二十来天。今天又大胆地把守军杀了。还烧了车站待运战略物资。这还得了!于是派出关东军情报人员,彻查此事。关东军情报人员,对被杀的二鬼子和汉奸不感兴趣。因为二鬼子这些人,在高丽国都是当地的恶棍。而在中国东北的汉奸们也是当地的地痞流氓,都不值得关照。他们关心的是谁干的。从奉天来的情报人员足有两卡车,有男有女,打扮各异。他们的共同点,都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下车伊始,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有的人拿相机,照这照那,有的拿镊子夹什么东西。还有人在房子外围,跑来跑去,看看南,看看北,忙来忙去的,足足查看两三天。然后,把伪军喝令在一起问话:“你们看见什么啦?有多少人?穿什么衣服?都多大年龄?带什么武器?往哪里去啦?怎么走的?.......等等。  伪军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哆哆嗦嗦,你东一句,他西一句,七嘴八舌地胡乱说一通:”他们一二十人,穿皇军衣服,还会日本话;武器有大枪和二十响盒子炮;年龄都二十岁左右;骑马赶车向北走了。半夜天黑,不久就没影了.......日本鬼子情报人员,把车站职工叫到车站旅客大厅问话。车站职工按自卫军的话说:“我们什么也没看到,他们拿着枪,堵在门口,不让人出去,天黑也看不清。对外边的事,我们也不知道。”几个像领头样子的日本鬼子,在一起嘀咕一会,就集合上车走了。  日本鬼子的情报人员回到奉天,向情报总部汇报说:这是一小股流动作案的借抗日名义的土匪,抢劫财物,对大日本在东北的统治不构成威胁。不过铁路沿线要加强警戒。于是,日本关东军总部决定派铁路铁甲车,在铁路上巡逻。这样,从奉天到山海关的铁路上多了个怪物,它既不像火车头,也不像列车,它是一个卡车,把汽车四个轮子换成火车轮子。车棚用钢板做成,四周有观察孔和打枪眼。长方形,只能在铁路上走。每当火车要开出时,这个怪物在前边领路,火车跟在它后边走。看到铁路两旁或前边有什么情况,它先停下来,让跟车的日本鬼子下车来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处理完后,火车再继续前进。沿路老百姓看到这种情况,都讥笑日本人的愚蠢!沿铁路的老百姓常愚弄日本鬼子。如看到有火车要来,特别是夜间,就在铁轨上放捆高粱杆什么的。鬼子一看铁轨上有东西,就慢慢停下来,日本鬼子就下车,小心翼翼的前去查看。左瞧瞧,右看看,用长枪上的刺刀挑一挑,结果就是一捆高粱杆,气得日本鬼子直跺脚,嚎嚎叫!在远处的老百姓躲在暗处,偷偷地乐。  这次火烧历家火车站是一次完美胜利的战斗。自己不但毫发未损,还消灭了二鬼子和汉奸。使日本鬼子的铁路运输又断了数天,损失巨大。而且,自己的行动还没被日本鬼子发现,缴获不少物资和枪支弹药,可以说是一次大胜利。  杨骑彪和张仲也同队员们一起,总结了这几年的战斗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两次大的战斗行动。大家一致认为战术筹划和实施是对的。我们要树立持久抗日战争思想,积小胜为大胜,求稳准,不要急于求胜。大胆而谨慎地选好时机出击,出击必胜。力争不伤自己。我们是弱小一方,通过战斗,坚定不移地逐渐蓄积力量。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队员太少,分布面太集中。另外战斗地点,不能只在铁路线上,长久会被敌人发现。会议决定要谨慎有序的发展队员,把战场推到铁路线以外地区,打击日伪基层政权中的二鬼子和汉奸,发动广大农民,振奋抗日的信心。发展的队员,一定要立场坚定,经受考验,做好隐蔽工作。另外,会议还决定把此次战斗缴获的物资,均分给队员补家用。  此次战斗在附近农村影响很大,方圆几十里都传开来,甚至住奉天,锦州城里人,也有耳闻,赞扬声一片:  东北沦陷已几年,  民众抗日不等闲。  民不聊生年难过,  鬼子汉奸却年欢。  三十晚上鬼魂断,  火烧历家一瞬间。  风助火燃冲破天,  乡里向外尽开颜。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后,日本没用半年时间,就把东北辽、吉、黑三省都占领了。为了长期霸占东北,它用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和汉奸拼凑一个满洲国,建立伪军。军种有陆军,海军,骑兵和宪兵等。为了维持伪政权,它规定适龄青年必须服兵役。如十八岁至二十岁,如果你兵役检查合格就必须当国兵去了。如果你检查不合格,那就要倒霉了,你就成“国兵漏”了,要去服劳役。劳役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去挖河,修河堤;有的去筑路;有的去码头搬运货物;更惨的是到黑龙江中苏边境修工事。修完工事,日本鬼子怕泄密,将他们统统杀死!尸骨遍山沟,惨绝人寰。  杨骑彪和张仲也,这几年领导自卫军队员,对日伪打过十几次仗,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并常带领队员去内蒙古贩卖牲口和皮货生意,积累了不少资金,保证了队员们家庭生活,家给人足。但杨骑彪他们深知:不能安于现状,安不忘危!人众才胜敌。于是他们同队员们合计怎样扩大队伍的问题。问题一提出,队员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在青年学生中发展队员,有的说在东北军不甘当亡国奴的官兵中发展;有的说在受欺压最惨苦群众中发展;还有的说在广大农村发展农民队员;......群情鼎沸,群策群力!杨骑彪非常高兴。发动群众,万众一心,抗击日寇!  张仲也听到队员如此热烈讨论,出主意。心潮澎湃,心坚石穿!于是,他让队员们提些近期能见效,有影响的具体事。一个队员说,他最近从内蒙古回来,在牤牛河畔,有许多青年学生样的国兵漏挖河修堤。劳动极为艰苦。每天每人至少要挖土,挑土三、四方。吃的橡子面和带皮的高粱。吃了这些东西,拉屎都很困难,要好长好长时间。因此常遭二鬼子鞭抽!许多人的后背都是血迹斑斑,目不忍睹。怕人逃跑,晚上睡觉时,两人一伙,用手铐子把每个人一只手拷在一起,或用麻绳从背后捆住。睡觉时连身都不能翻。如果我们能把他们解救出来,其影响可想而知,可能会有许多人加入我们队伍。杨骑彪和张仲也听后,首先是震惊,愤怒!接着是坚定,果敢决定!筹划打好解救国兵漏的战斗。因为解救战斗地点是辽西北边,靠近内蒙古,远离家乡,不确定因素会很多。所以必须细心侦查敌情,制定战斗方案;解救人员的疏散路线及盘费;因为战斗地点远离参战人员家乡,去的时间长,其家庭生活的安排以及战斗后撤回路线和安全等等庞杂问题,都需全盘、细致的考虑。  根据全体队员的意见,杨骑彪和张仲也,集思广益,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方略。在辽南的队员全部参战,以去外蒙古贩牲口名义出去。一切所需的物资准备好后,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此次任务的真正目的连家人都不告诉。所以走的时候是大张旗鼓,同往常出去贩牲口一样,只是规模大些罢了。  为了尽快到达牤牛河畔,杨骑彪他们从锦西出发,直奔牤牛河畔。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到了牤牛河畔。一看,好大场面,在河的两岸是成排的破乱不堪的帐篷,绵延两三里。在河堤上下是密麻麻挖土、挑土的人群。躬腰慢步,晃晃悠悠,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河堤上爬去!个个面黄肌瘦,瘦骨伶仃。很多人是一身两役,既要挖土,又要挑土上河堤。全部是劳役,没有任何报酬。场面是惨不忍睹!自卫军队员们,个个心情沉重。深感解救这些同胞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骑彪他们一行来到牤牛河畔附近的一牧场安营扎寨。这里是他们过去贩马常来的地方。但现在的场面,同过去已大不一样了。过去是贩牲口的商人,门庭若市。今天已十分冷清了。他们一行人的到来,给冷清多年的牧场添了些活气!  杨骑彪和张仲也开始谋划解救方案。首先派人摸底:察看守备兵力有多少?都是什么人?有什么武器?住地营房情况?平常戒备情况?人员精神状态怎样?。。。。。。等等。  派出的侦查员,经过数天的侦查,发现的情况与预想有许多不同:守备兵力有一排伪军,三十多人,每个人除有一支三八大盖枪外,还有一挺轻机枪。还有两个日本鬼子和十个二鬼子。每个人都有短枪。两个日本鬼子是河务技术监工头。二鬼子是现场监工,精神状态松懒,警惕性不高。每周六都喝得醉生梦死,歪歪斜斜地趴在床上。任人怎么叫,都不动!伪军除了站岗监视国兵漏的哨兵外,其余的伪军也都喝得差不多,特别是领头的几个伪军跟鬼子一样。  国兵漏有三百来人,大部分是来自东北三省的青年学生,少数是从山东、河北省抓来的劳工。他们怨声载道,怒气冲天,对鬼子和汉奸恨之入骨。  杨骑彪和张季也,根据侦查员的汇报想:我们只有十几位战斗人员,对付日本鬼子和伪军四十余人,我们的兵力在数量上显得单薄些。但是日本鬼子和二鬼子都不是军人出身,没有多少战斗力。三十多个伪军,几个头头都是一些地方的恶棍和汉奸,心毒手狠,不得人心。其余的兵都是抓来的,没人死心塌地地跟他们,为日本人卖命。为了打有把握仗,杨骑彪从牧场主人那里,了解到在他牧场东十余里处,有内蒙古抗日部队,叫蒙骑旅,驻在青龙山附近。牧场主人是杨骑彪和张仲也多年的老朋友。他也是抗日积极分子。并与蒙骑旅有很深的交情和联系。常送些马匹和生活物资。这天晚上,杨骑彪他们请牧场主人喝酒。酒过三巡,虽未酒醉饭饱,但话语多多。牧场主人对杨说:“无可讳言,你有什么需要帮忙,就直言。咱们是多年有诚信,有义气,生死与共的兄弟。”杨骑彪听到牧场主人的肺腑之言,心潮澎湃,即心驰神往地说:“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是想解救我们青年同胞,他们在附近的牤牛河畔做苦役,挖河道,修河堤,受苦受难,受的非人待遇!”牧主人说:“我早就知道了!他们像奴隶一样,每天都劳作十个小时以上。吃的,连牲口都不吃的橡子面!过着非人的生活。你们做得对。你说让我帮什么忙吧?”杨骑彪把解救国兵漏计划和盘托出。牧主人稍加思索说:“好,我带你们去找蒙骑旅帮忙。让他们旅派兵助你们一臂之力。”杨骑彪和张仲也齐说:“多谢了!”他俩心满意足,同大家酒足饭饱,当晚睡了个安稳觉。  次日,张仲也随牧场主人去拜访蒙骑旅。他们一行在一个叫青龙山的地方,找到蒙骑旅人员。牧场主人向蒙骑旅领导,说明来意。蒙骑旅领导一听很高兴说:“我们早就想找仗打呢!我们虽是根据地留守人员,但人人都是打仗的猛将,你们需要多少人?我们都能满足。”张仲也根据侦查得到的情报,把挖河守备敌军做了详细介绍:“以一对一算,你们出动一个排骑兵就够了。我们不跟他们硬拼,根据我们多日的侦查,日本鬼子,二鬼子和伪军头头,以及伪军士兵,在礼拜六都喝酒作乐。我们用些高度数老酒把他们灌醉,就可趁其不备,把他们收拾啦!”蒙骑旅领导说:“没问题,我们一个排骑兵,由你们直接指挥战斗。再出一个排骑兵做后援,随时支援前线。你们看怎样?”张仲也和牧场主人立即表示:“非常感谢!”于是,商定好行动具体时间、地点和联络方法。张仲也和牧场主人,迅速返回牧场。向杨骑彪作了汇报。杨骑彪和队员们都非常高兴。按计划准备:蒙古老酒五十余斤,酱好的牛肉五十余斤,西瓜一车。。。。。。。等等。一切准备妥当,等待时机了。  此时是初秋,秋高气爽。这些鬼子买生活用品,常到离工地有两三里地的画匠沟去购买。画匠沟有家牛肉馆比较有名,鬼子们大厨小灶,经常去那家牛肉馆买牛肉和酒。牛肉馆的老板是牧场主人的老朋友,常从他那进牛羊肉。今天是月末的礼拜六,牧场主人和张仲也他们来到牛肉馆附近,支起摊,准备卖带来的牛肉和蒙古老酒。待了不久来了一个赶驴车人,来到牛肉馆,问牛肉馆老板,今天有多少酱好的牛肉和酒。牛肉馆老板出来一看是河堤工地大厨,就抱歉地说:“今天不巧!酱好的牛肉都卖光了,酒也没有多少了。不过我的朋友在外边有个牛肉摊,有些牛肉没卖完,你先尝尝,看行不行?大厨按老板的指向,来到张仲也他们的牛肉摊,不客气地用刀拉一块,放到嘴里细细地嚼起来。大声叫:好肉!好肉!多少钱一斤?都要了。张仲也说:“我们初到,还不知行情,就比你常买的价少一些吧!”大厨说:“行!少一成吧,全都要了。还有酒,有多少都要了,价钱也少一成吧。”张仲也说:“少一成就少一成吧。我们初到,以后长着呢。”这样,就把牛肉和酒都卖给大厨了。大厨很高兴,无意说:“今天采购这么多,是为工地上的两个日本过生日。”然后又指摊旁边的一车西瓜,问:“也是你们要卖的吗?”张仲也说:“是,也是卖的。”大厨说:“那车西瓜也都要了。你们跟我走,这些东西都送到工地上去。”张仲也他们赶车跟在大厨后边,不一会儿就把东西送到大厨的小灶厨房里。过完秤,大厨付了钱。张仲也抽出一些塞给大厨。大厨客气的说:“谢谢啦!”张仲也说:“不用谢。以后多多关照!”大厨说:“好说,好说。”张仲也招呼大家走。大厨说:“慢走,慢走。”此时,已是下午了,离日落还有些时间。张仲也让两个队员留下来,距鬼子帐篷只有几百米的树林里监视鬼子们的动静。又派两人传达命令,所有战斗人员,包括蒙骑旅的一排骑兵,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待命。听到张仲也带突击队员冲杀鬼子的枪声,蒙骑旅骑兵,要迅速控制住伪军,不能让他们有反抗,更不能让他们有人跑啦去送信。张仲也亲子带突击队员,消灭日本鬼子和二鬼子。  太阳刚落,鬼子们的庆寿喜宴就开始了。首先给两个日本鬼子带上用柳条编的头圈。然后,拍着手,你呼我叫地唱起来。接着就是敬酒,你一杯,我一杯,轮番的喝。嘴里还哼着曲,好一个热闹。蒙古老酒是高度数的烈酒,劲很大。酒过三巡,两个日本鬼子,二鬼子,汉奸头头都已大醉。说话、行动都有点走样了。喝酒者,抓起大块牛肉狼吞虎咽起来,连声叫:“好牛肉!好牛肉!”接着又敬酒,这回喝的杯数翻了倍,每人一连六杯,名曰六六大顺。捧得两个日本鬼子找不到北了!上言不搭下语。经过一番敬酒,所有喝酒者渐渐安静下来。只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小声说:“吃呀!没醉!喝呀!”待一会儿,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张仲也一看,时机已到,立即命令所有队员,准备好匕首,悄悄地接近这些鬼子和汉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醉鬼身旁。只见刀落未见醉鬼们反映,就上了西天!留下两个队员打扫战场,对未死者补几刀,不留活口。张仲也带其余队员,手持匣子枪,冲到伪军营前,没等哨兵反应,就被拿下。几个汉奸头头正要抽枪时,张仲也们几把匣子枪齐射,就将几个喝醉了的汉奸头头干掉了。这边枪一响,蒙骑旅的骑兵们就像飞一样,扑到伪军营周围,喊声冲天:“缴枪不杀!缴枪不杀!”几十个伪军乖乖放下枪,举手投降了。  国兵漏们,听到枪声,看到日本鬼子,二鬼子和汉奸头头都被斩了,伪军也都投降了,潮水般涌来。高喊:“打倒日寇!打倒汉奸!”有些国兵漏们声泪俱下,控诉日本鬼子们的滔天罪行!  杨骑彪向国兵漏们讲话:“我们是抗日救国自卫军南遣队,今天是专门来解救你们的!同胞们,你们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你们解放了,自由了,可以回家了。如果你们不想当亡国奴,就拿起武器来,打击鬼子和汉奸。各地都揭竿而起,叫鬼子和汉奸不得安宁。我们总有一天,会把他们打回老家去。接着蒙骑旅领导讲话:”我们是蒙骑旅骑兵,今天是协助自卫军解救你们的,蒙汉是一家。如果你们中有人志愿抗日救国,可以加入蒙骑旅,组成新的战斗队,蒙汉共同抗击日寇。  被解救的国兵漏们纷纷表示感谢!欢呼!高呼抗日救国军万岁!群情鼎沸!当大家稍稍平静下来,杨骑彪宣布:有要回家的发给些路费。有要参加抗日的,可以参加蒙骑旅,跟他们在蒙古地区,同蒙古同胞一同抗日:有要参加抗日救国自卫军的回到自己家乡,组成战斗小组,分散各地打击日寇,伪军和汉奸。保护自己的同胞。大家听清楚了吧?就行动吧!  此次战斗,击毙日本鬼子二人,二鬼子十人,汉奸三人,俘虏伪军三十人。缴获短枪十五把,长枪三十支,轻机枪一挺,弹药几百发和许多物资钱款。  把缴获的轻机枪和长枪都留给蒙骑旅,短枪两把留给牧场主人。其余十三把分给要组建自卫军群击队的人员。物资能随身携带的,每个被解救人员一份,其余全归蒙骑旅。自卫军只留部分短枪子弹,因为南满地区不容易弄到。被解救人员近三百人,按个人的意愿,各奔前程了,俘虏的伪军解散回家。  这是自卫军成立以来,离开家乡,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  此次事件,又一次震动了奉天日本关东军总部,立即命令,离此地较近的阜新护矿伪军去清剿。一个中队护矿伪军慢悠悠的第三天才到达牤牛河畔。河堤两岸一片焦土!连绵两三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周围村庄也没有什么人,即或有人也都是老人和小孩。一问三不知,不知道河边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平常没人敢去河边。传说日本人挖人的心肝吃!伪军在此转悠两三天,什么也没找到。只好编造故事,说是由北边来的一伙土匪抢劫财物,人员携到北边去了。北边是人烟稀少的半沙化草原,追了好远也未见人影,回去交了差。此战影响甚广,有顺口溜来颂扬:  群击战,显灵验。  人虽少,却能战。  我打寇,寇难言。  寇找我,看不见。  国兵漏,苦上天。  自卫军,来救援。  汉联蒙,首合战。  战果丰,歼寇顽。  照此战,不几年。  遍地干,鬼遭难。  人心齐,天地翻。  光复日,就在前!  
    杨骑彪、张仲也和张季也,他们三人,杨骑彪和吴玉洁结婚最早。但由于杨骑彪军旅生活在外,常年转战南北,两人的家庭生活,聚少离多。又加吴玉洁忙于车向忱夜校工作,也无暇顾及要孩子的事。这样也好,二人工作时,也无后顾之忧。但自杨骑彪离开军旅,回乡组织自卫军,情况就不一样了,是聚多离少了。但是头些年,两人还是忙各自抗日救亡的事。只是在几个月前,在家同张仲也谋划解救国兵漏时,吴玉洁偶然怀孕了。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眼球突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