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盐城与苏南首位度最低的常州,镇江苏南商贸有限公司哪个楼宇经济更

苏州古城区“楼宇经济” 苏州古城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楼宇经济” 是以商务楼、 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 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类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 济形态。平江、沧浪、金阊三个老城区,面临着发展空间小、管理权 限少、可用财力少等发展难题,为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瓶颈,大力发展 向“空间”和“高度”要“钱”的楼宇经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引导入驻项目和企业分别向不同区域的不同楼宇功能区集聚。通过 “腾笼换鸟”盘活空置楼盘,苏州古城区聚集了数以百计的高科技、 高成长、创业型企业和无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使之成为区域经济、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已经成为古城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已经成为古城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据苏州工商局 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分局近两年企业注册登记资料显示,这三个城 区新增企业和个体户中均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于这些载体。 金阊区目 前已在阊胥路、干将西路、桐泾北路、西环路形成了数条楼宇经济集 聚带。平江区今年 1-8 月,全区 28 家商务楼宇入驻企业 1800 多家, 实现全口径税收 2.07 亿元,同比增长 38.4%;沧浪区成熟的商务楼 宇有 65 座, 规模总量超过 80 万平方米, 共入驻企业 1600 多家。 2010 年,沧浪区的楼宇经济全口径税收达 3.7 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楼宇 已有 46 幢,超亿楼宇达 12 幢。 从入驻这些“楼宇经济”载体的企业经营范围来看,业态新 业态新是其 业态新 最大的特点, 不少为高新技术研发、 金融创新、 服务外包、 企业总部、 计算机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如位于阊胥路上的创元科 技园创业园中,80%为高科技企业。苏州平江区北局南侧的“阿里巴 巴淘宝城” ,大部分为网络店的实体店。然而,就其注册资本而言, 大多规模较小 规模较小,有的大学生创业型企业,注册资本仅 2 至 3 万元。超 规模较小 过百万元的很少。 苏州古城区的“楼宇经济”为何发展迅猛?首先,古城区转型升 首先, 首先 级势在必行。 级势在必行。 加快古城区经济转型升级,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发展难题,引领经济继续 走在发展前列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中心城区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 经济首位度的根本途径。其次,三个古城区政府的积极推动。沧浪区 其次,三个古城区政府的积极推动。 其次 通过发放种子基金、财政再担任资金、楼宇网上招商等方式,积极打 造融资与信息平台,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环境;金阊区建立了一套专门 的培育和扶持机制;平江区深入推进平江新城“百栋楼宇”工程,商 务楼宇总面积力争突破 200 万平方米, 计划通过高水平建设好一批主 题商务楼宇,提升“楼宇经济”质量和总量。再次,相关部门不断创 再次,相关部门不断创 再次 部门不断 新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 新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位于平江区的婚庆创意产业园,多家经 市场需求 营户因种种原因尚未申领证照,属于无照经营。平江区桃坞工商所没 有简单取缔,而是调查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其开出整改“药方” 。 如今,这些经营户已全部合乎规范,从而保证了楼宇企业入驻率。 现代服务业是楼宇经济的支撑, 苏州古城区楼宇经济发展与上海 等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楼宇经济的差距既是是服务 业发展的差距,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差距。目前苏州楼宇产业结构总 体偏重偏粗,普遍承担生产、销售、贸易企业的“办事处”职能;不 少楼宇还存在功能定位不准、聚集度不高、空置率居高不下、经营入 不敷出等问题。楼宇经济质量不高,自然影响其“吸金吐银”能力。 对下一步激发古城区楼宇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做大做强,可以从四个 方面寻找出路。 一要找准优势、找准定位。 一要找准优势、找准定位。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人才 优势和公共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旅游经济和文 化产业,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争取最大的服务业产出效益。 二要寻求空间、寻求载体。 二要寻求空间、寻求载体。要积极探索老新村改造、农村建设用 地流转试点,明确操作主体,做强运作平台,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运 作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居民有效安置、空间有效拓展、资金有效利 用。 三要整合资源,用好资源。 三要整合资源,用好资源。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品牌为龙头, 资产为纽带,加快整合中心城市发展资源。要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把这个优势和特色发挥好、利用好。要加快 整合区域经济发展职能、 机构和人员, 实现各区优势互补、 错位发展。 四要优化环境,提升环境。要保持难中攀高、奋发有为的精神状 四要优化环境,提升环境。 态, 学习借鉴兄弟城市老城区好的做法和经验, 不要因 “小” 而不为, 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要按照“优质、均衡、普惠”的要求,因地制宜、 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尤其要重视新城区的配套 设施建设。&1&&&&&&&&&
注册 06-7-29行业 商业贸易
镇江为什么发展不如常州,实在让人想不通
外地人说起镇江,都是说江南最差的,听的不舒服
17-9-15 22:02
注册 05-5-12行业 工业制造
镇江人少,规划不咋滴,而且很多方面要么没人管,要么不止一个人管,很是混乱,而且镇江城市宣传也不够力度,很多公园多景点都收费。常州几乎所有的公园都免费,城市管理方面也不错,常州的恐龙园嬉戏谷,都是人工景点,看看怎么宣传的,镇江天然的景区,温泉都不怎么宣传。
17-9-15 22:08
注册 09-8-21行业 房产建筑
*** 作者因违反论坛规定,禁言处理,内容自动屏蔽 ***详情参阅论坛注册条款:
17-9-15 22:09
注册 09-4-12行业 工业制造来自 镇江
领导频繁更换,没有有效执行一个完整的方案规划,换一个领导换一套方案,不可能搞好
17-9-15 22:20
注册 11-11-11行业 货代物流
常州出了王伟成!镇江出了五年换四!
17-9-15 22:22
注册 05-2-20
17-9-15 22:24
注册 17-7-15
楼主,别太抬高常州和贬低镇江,沪宁线上6个城市相比,排队总归会有第一和最后一个的,就好比你上学的时候考试,怎么考试都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镇江在苏南必然是最后一名,但是放在全国来看,地级市之间相比,镇江不算差了,远的不说就说扬州吧,交通比扬州方便多了,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都有高铁和动车组。房价也不算很高,生活节奏也不算很快。常州和镇江一样,三线城市,经济是好点。但是也都差不多
17-9-15 22:25
注册 17-8-18
人口差太多,常州带武进,有350万人,以前只有100万市民,250万人进城买房成为市民,变成特大城市。镇江加丹徒,一起才100万人,以前就50万市民,只有50万人进城买房变市民,到现在才100万城市人口不到点,你说怎么搞?你再给我200万人,哪怕是穷人,农民,镇江都有后劲了。苏北城市就有后劲,人家还有很多农民很穷,陆续进城买房。镇江哪怕市民再富裕都没用,没有后续力量了,体量太小。
17-9-15 22:28
(中洪防水)
本地防水工程公司
注册 13-3-13行业 其它
镇江,从那个死老太婆开始,整个发展几乎就处于停顿失控状态了,能好的起来吧?
-------------------------------防水工程施工
环保型长效防水胶批零
17-9-15 22:31
注册 15-8-3
镇江是一个让人吃醋的城市,公务在身个个都想瓦块肉吃吃,12点太阳火辣辣的只见公务人在一个没有禁止标志下的路段一会功夫贴了10几辆违停,关键被贴还牙不的啃
17-9-15 22:33
注册 17-8-18
镇江缺200万贫穷农村人口,穷人中不断有人翻身,进城,城市的扩张有后劲。将来徐州,盐城,淮安,扬州,潜力都大。镇江已经没有什么农民了,也没有什么本地人需要进城买房了,城市扩张无以为继。靠外地人?不可能。常州都做不到大量外地人定居,还是靠本地人口扩张的。至少要南京苏州级别,才有大量吸引外地人落户的条件。镇江做不到大量外地人落户,本地又没人口,很难做大了。
17-9-15 22:34
注册 17-8-18
体量小,导致规模和基础设施不如大城市。但是镇江市民,还是普遍富裕的。基本属于小康水平,市民生活水平比苏锡常和南京,并没有明显差距。只不过镇江市民在这几年的房产增值上,跑不过上述城市,吃了点亏。论现金流收入,镇江市民并不虚南京市民。
17-9-15 22:39
注册 17-7-1
我经常去浙江& &浙江都说镇江是个好地方啊,
17-9-15 22:40
注册 17-7-26
确实是江苏倒数第一第二,没毛病
17-9-15 22:40
注册 11-2-15行业 其它
外来人口吸引力决定城市发展没有人口红利,至于政策,区位更不用想
17-9-15 22:43
注册 17-7-26
QUOTE:原帖由 密码强度不够 于 17-9-15 22:31 发表
镇江,从那个死老太婆开始,整个发展几乎就处于停顿失控状态了,能好的起来吧? 死老太婆之前,镇江也垫底好么,也跟常州差的十万八千里好么
17-9-15 22:43
注册 17-8-18
QUOTE:原帖由 好镹不见 于 17-09-15 22:40 发表
确实是江苏倒数第一第二,没毛病别扯了,江苏倒数第一宿迁,倒数第二连云港,倒数第三淮安,这都是固定的。盐城徐州总量大,但是明显不如镇江富裕。扬州半斤八两。泰州富裕度和城市规模都不如镇江。江北八市,只有南通是全面领先镇江的。
17-9-15 22:45
注册 17-5-7
镇江两个问题 : 一是发展迟 ,丧失许多机会; 二是一把手走马观花 , 没有连续性和执行力。
17-9-15 22:45
注册 13-3-18行业 广告媒体
QUOTE:原帖由 好镹不见 于 17-9-15 22:43 发表
死老太婆之前,镇江也垫底好么,也跟常州差的十万八千里好么 放屁镇江人均纯收入前几名的,就知道比总量
17-9-15 22:49
(骑驴去拉萨)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驴~
注册 08-2-19行业 房产建筑来自 丹阳
好吃懒做,说大话用小钱。
17-9-15 22:50
注册 13-1-24行业 其它
现在没资格跟苏南比了,跟江北的扬州泰州市都没啥优势,南通肯定是比不上了。
17-9-15 22:59
注册 13-1-24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成功的小野 于 17-9-15 22:45 发表
别扯了,江苏倒数第一宿迁,倒数第二连云港,倒数第三淮安,这都是固定的。盐城徐州总量大,但是明显不如镇江富裕。扬州半斤八两。泰州富裕度和城市规模都不如镇江。江北八市,只有南通是全面领先镇江的。 你几年没去泰州啦?多出去走走
17-9-15 23:01
超 级 管 理 员
注册 11-12-11行业 其它
楼主你几岁啊还问这种问题,镇江苏南垫底已经20年了,摊下来玩的功力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超级管理员
17-9-15 23:04
注册 12-12-16行业 其它
楼主翻翻常州现代史就会清楚,常言道:要的好,底子要好才行,现在有许多人不清楚四十年前计划年代的常州,就已经是全国学习的楷模——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中下城市学常州。
这口号,已经有很多人没有听过了。
17-9-15 23:06
注册 17-4-8
根本原因地理因素
17-9-15 23:07
注册 17-8-18
QUOTE:原帖由
于 17-09-15 23:01 发表
原帖由 成功的小野 于 17-9-15 22:45 发表
别扯了,江苏倒数第一宿迁,倒数第二连云港,...泰州怎么了,上个月还开车去谈事情。哪里比得上镇江了?
17-9-15 23:08
注册 09-4-17行业 房产建筑
城市建设还是应当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先提出发展丹徒,过几年然后是南徐,后来又是官塘。结果是处处开花,没一处出彩的。政府也背了一身的债务。至于原因大家都明白。
一个新区发展初期,学校和医院要先行建设。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才会有人选者新区,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低价。新区有一定人气后各种商业自然会落户这里。
绝不是建个挖空心思的大楼,竖几个字母楼就发展起来的。
17-9-15 23:15
注册 09-3-11行业 其它
*** 作者因违反论坛规定,禁言处理,内容自动屏蔽 ***详情参阅论坛注册条款:
17-9-15 23:20
注册 13-3-25行业 学生
QUOTE:原帖由 汪大小老鼠 于 17-9-15 22:33 发表
镇江是一个让人吃醋的城市,公务在身个个都想瓦块肉吃吃,12点太阳火辣辣的只见公务人在一个没有禁止标志下的路段一会功夫贴了10几辆违停,关键被贴还牙不的啃 郁闷中
17-9-15 23:22
注册 17-4-1
QUOTE:原帖由 成功的小野 于
22:28 发表
人口差太多,常州带武进,有350万人,以前只有100万市民,250万人进城买房成为市民,变成特大城市。镇江加丹徒,一起才100万人,以前就50万市民,只有50万人进城买房变市民,到现在才100万城市人口不到点,你说怎 ... 额 不是武进带常州吗 武进人心中 常州人 算啥 都是靠武进带动经济
17-9-15 23:35
注册 09-4-17行业 房产建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打开地图,看下镇江号称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南徐,看下从隧道出口到四摆渡这段距离,南徐大道两侧都是些什么建筑就会明白镇江为什么如此了。
谁还敢说镇江政府没有发展眼光
17-9-15 23:49
注册 14-2-24
1.苏南起步时落后,思路严重落后,没有跟上,后来卫国书记来了,才打开了一种思路。(也有利弊)
2.一把手都是来走过程的,做满两届的很少,没有长远的考虑。
3.许多产业引进来,就当成了当年的政绩,后续就不管了。
4.所有项目引进后,配套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于度底,大型项目参与度就更底,民营企业做不大,更谈不上做强。民营不强,职工待遇上不去,本地经济强怎么强。
5.土地财政,靠房地产发展经济,只会吸干本地经济血。有一天,房地产不行了,除了丹阳的眼镜、灯具还有什么?看看深圳,人家有多少知名企业!看看青岛人家有多少大型企业。就丹阳(人家不认为自己是镇江的),人家的产业也很有特色。
6.房地产而言,材料、钢材、人力本地能生产有哪几样?发展的地产,不过是把本地一部分人的钱转到另一部份人手中,但更多的是转的外地了。(生产企业都在外地。)
7.移动通讯、石油、镇江能留下什么?一小部分工资收入!镇江在产业上配套了什么?
8.化工产业在镇江还仅仅可以(山水城市的讽刺),和化工配套的民用产品镇江能生产哪些?镇江留下了什么?留下了谏壁的严重污染吧!
9.旅游业,这几年发展的尚可,但都是政府指导性的,有多少建立在游客(包括本地人)的需求发展的?举个例子,镇江博物馆本是吴文化很好的展示,但那些展品,只有个名字(好多字还不认识),具体古代做什么的一点介绍都没有?普通人又不是考古学家,怎么知道?
10.那个留学人员产业园,引进人才后,政府做了哪些后续配套。不是指税收优惠,而是产业化的配套。
11.句容的经济农业很有特色,但都是个体小农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哪?做了什么?人家思路发达的地方,都是股权化改革,依托互联网集团化发展!好像句容现在挖山、砖窑、水泥企业很猛!山总会挖完的!
17-9-15 23:53
注册 06-7-29行业 商业贸易
QUOTE:原帖由 不好玩快走 于 17-9-15 23:20 发表
搜索一下楼主的帖子,楼主对镇江实在说太关心了。
给个赞吧。 是的唉,谁不希望自己家乡好
17-9-16 01:25
注册 17-4-27
挺好的城市,我喜欢
17-9-16 05:53
注册 17-3-31
QUOTE:原帖由 成功的小野 于 17-9-15 14:34 发表
镇江缺200万贫穷农村人口,穷人中不断有人翻身,进城,城市的扩张有后劲。将来徐州,盐城,淮安,扬州,潜力都大。镇江已经没有什么农民了,也没有什么本地人需要进城买房了,城市扩张无以为继。靠外地人?不可能 ... 丹徒新城,镇江新区,对市区的首位度造成一定的冲击。
17-9-16 06:01
注册 08-12-9行业 信息咨询来自 1978年的第一场雪
镇江不是蛮好的,为什么要比经济呢,你又不是市长书记要政绩。为什么人要多?跟TM北京一样,天天堵成狗,天天服雾。节奏慢一点,人也活得不累啊。
17-9-16 06:05
注册 17-9-2
QUOTE:原帖由 成功的小野 于 17-9-15 22:45 发表
别扯了,江苏倒数第一宿迁,倒数第二连云港,倒数第三淮安,这都是固定的。盐城徐州总量大,但是明显不如镇江富裕。扬州半斤八两。泰州富裕度和城市规模都不如镇江。江北八市,只有南通是全面领先镇江的。 你去淮安去看看呢,为了了解我淮安,我两到淮安。镇江的规划不合理,看看人家常州的道路,镇江为什么发展成这个样子,还不是因为镇江当官的自私自利,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小家。害了我大镇江的老百姓。房子拆迁几年了,房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无语。。。。。。。。。。。。。。。。。。。。。。。。。。。。。。。。。。。。
17-9-16 06:11
注册 17-9-2
上面写错啦,我不是淮大成。我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镇江人。
17-9-16 06:13
注册 11-3-3行业 其它
弱哑方周死老太
-------------------------------二二得四
17-9-16 06:13
注册 08-9-24行业 其它
规划不咋滴,而且很多方面要么没人管,要么不止一个人管,很是混乱,
-------------------------------徐意为本
17-9-16 06:18
注册 12-10-9行业 其它
别老觉得宿迁淮安不行,我去了至少人家路比我们宽两倍
17-9-16 06:20
注册 17-9-2
不过,镇江再不好,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许外地人说镇江不好,这个一定要分清楚的。
17-9-16 06:22
注册 15-3-17
QUOTE:原帖由 冬虎 于 17-9-15 22:45 发表
镇江两个问题 : 一是发展迟 ,丧失许多机会; 二是一把手走马观花 , 没有连续性和执行力。
17-9-16 06:51
注册 14-4-24
不要拿人口少来说事
17-9-16 07:04
(萧齐2002)
亚洲足球先生
注册 04-2-25行业 基础设施来自 CHINA
QUOTE:原帖由 成功的小野 于
22:45 发表
别扯了,江苏倒数第一宿迁,倒数第二连云港,倒数第三淮安,这都是固定的。盐城徐州总量大,但是明显不如镇江富裕。扬州半斤八两。泰州富裕度和城市规模都不如镇江。江北八市,只有南通是全面领先镇江的。 南通人均GDP不如镇江 鸡头再厉害也不如凤尾
17-9-16 07:40
(萧齐2002)
亚洲足球先生
注册 04-2-25行业 基础设施来自 CHINA
比总量中国世界第二 人均有美英德法高吗?有日韩港台高吗?
17-9-16 07:41
注册 08-4-14行业 工业制造
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占了地利
却因缺失人和而错过了天时
因为领导的更迭太快 导致发展缺失方向主导
因为没有方向主导 导致发展方向混乱
因为方向混乱 导致停滞状态
镇江 为各位领导背了很大一个锅
17-9-16 07:42
注册 10-7-16行业 政府行政
镇江市区GDP江苏大市第二
17-9-16 08:01
注册 17-4-23
城市大小无所谓。城市很大,但属于你的起居空间、你工作生活区域就那么一点点。
镇江经济实力确实弱一些,没有过硬的产业。
17-9-16 08:01
注册 12-9-4行业 其它
QUOTE:原帖由 绿皮大青蛙 于 17-9-16 06:05 发表
镇江不是蛮好的,为什么要比经济呢,你又不是市长书记要政绩。为什么人要多?跟TM北京一样,天天堵成狗,天天服雾。节奏慢一点,人也活得不累啊。 想法一致
17-9-16 08:14
& 镇江为什么发展不如常州,实在让人想不通&nbsp&nbsp&1&&&&&&&&&
请在打开的新窗口中支付完成打赏
我已完成支付打赏
支付失败重新支付
打赏金额:
Powered by
0.043277 s
梦溪论坛的帖子由网友发布并不代表网站官方之意见及观点。如需转载本论坛文字及图片请注明出自梦溪论坛bbs.my0511.com,商业用途需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发帖、回帖拥有个人空间
上传及分享相册精彩内容推荐苏南1983区划大调整,谁是大赢家?【城市gdp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268贴子:
苏南1983区划大调整,谁是大赢家?
整篇行文摘录自网络,非本人原创,看到贴吧中有人为张家港而争议,不妨参考下当初时空背景下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历史长河中,有一些特殊年份会被格外的铭记。比如对于中国来说,、、1976等等年份,无疑就都不是普通的数字。  如果缩小到苏南区域的话,那1983年就是一个尚未远去的、特殊重要的年份。1983年1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地改市”。地盘大、大城市少的苏北设置了六个市,这里略过不谈。地盘小、大城市多的苏南设置了五个市,这是本帖要解析的内容。  时光飞逝,转眼间30年过去了。可以说,苏南五市除了原有的基础(行政地位、城市规模、科教文卫等),1983年分配地盘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与之相关的质量,是影响各市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等各领域的最大关键点。期间,虽也有些变数,但苏南五市如今的整体格局,主要就奠定于1983年大调整确定的行政区域。由于苏南地盘小、大城市多,当初分配时捉襟见肘,苏南的行政区划版图颇有些怪异之处。多年来,网上常有质疑当初分配合理性、甚至要求重新调整的言论。那么,当初为什么这样分配?真的不合理吗?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以下为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一,“政治力”与“潜规则”奠定基本格局  先列一下当初是怎么分的吧,日国务院【国函字1号】批复:  1. 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常熟县,设立常熟市。将苏州地区的吴县、、昆山、太仓、沙洲、常熟6县(市)划归苏州市;江阴、无锡两县划归。  2. 撤销镇江地区行政公署,将原镇江地区的高淳,溧水两县划归南京市;宜兴县划归;武进、、溧阳3县划归常州市;丹徒、丹阳、扬中、句容4县划归镇江市。镇江市改由省管辖。  再列一下大调整前苏南五市的基础情况:1,南京市:江苏省会,省辖市,非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建国后已陆续划入江宁、江浦、六合3个县;2,镇江市:地区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3,苏州市:省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4,常州市:省辖市,非地区行署所在城市;5,:省辖市,非地区行署所在城市。  请各位网友务必看清楚上面的基本信息,因为非常重要!1983年的大调整,苏州市是省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较好,在调整、划入地盘的问题上,拥有最强的“政治力”;是省辖市、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较好,名列第二强;常州市是省辖市、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较好,但弱于无锡,名列第三强;镇江市是地区辖市、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工商业一般,只能名列第四;南京贵为省会,但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并且建国后已陆续划入与其关系较密切的3个县,缺少再次划入较多地盘的理由,因此只能名列第五。  鉴于有些网友容易混淆概念,我再强调一下,这里提出的“政治力”,只是针对1983年苏南五市划入地盘的能力,绝不是说苏州市最强、南京市最弱。  有些网友或许要质疑,镇江市作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为什么“政治力”不如无锡、常州?很简单,因为“地改市”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要让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发挥带动周边县(市)的作用。镇江市作为一个地区辖市,规模小、实力弱,并且区位也不够好,因此当然不如无锡、常州。其实镇江已经很幸运了,如果大调整前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那结局真的很难说会如何。  除了“政治力”,还有一条重要的“潜规则”与其共同奠定了1983年大调整后的格局。那就是:1983年大调整时,苏南“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最多只分配3个县!  想必有网友会问,证据何在?抱歉,我无法提供证据。但是:1,我听多位江苏省的相关人士说起这一规则;2,最终划归各市的辖县数量,完全符合这条规则。  、常州市这两个之前无辖县的“光杆省辖市”,都用足了政策,都分到了3个县;南京贵为省会,但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并且种种因素导致其未能用足政策,最终只分到了高淳、溧水2个县;镇江市是规模小、级别低的“地区辖市”,但作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可以不受3个县的限制,因此分到了4个县;苏州市是省辖市,作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也不受名额限制,最终分到了6个县(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能给出证据,但我相信,江苏省在大调整前应该会有些“规定”,或者有文件,或者有默契。如果什么“规定”都没有,那苏南地区的区划调整,将乱成一锅粥,斗得头破血流,这可能吗?  有些网友质疑,苏南五市为什么分得不“均匀”?这种质疑真的是滑稽透顶,地球上各国的大小“均匀”吗?中国各省的大小“均匀”吗?周边省份的各市大小“均匀”吗?不均匀才是正常的啊。不均匀的背后,是各自的力量大小、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因素在起核心作用,同时,也有些时代机遇等偶然因素。  细致分析后,很让我惊讶的是:镇江分到了4个县,但扬中县极小且在长江中,如果把“长江岸线以南定为苏南”的话,镇江在“苏南”等于也只分到3个县;南京1983年后有5个县,但2个县在“苏北”,“苏南”同样只有3个县。也就是说,除了苏州市,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在长江以南统统都只有3个县!这是巧合吗?有巧合,但也是难以分配的情况下,大家都“凑凑数”的结果。  唯有苏州市,地处苏南最东部,不像无锡、常州、镇江那样夹杂在中间,位置最超脱;是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不受3个县的名额限制;拥有历史悠久的“府县体系”根基,并且“苏州府”境内没有可挑战苏州市的其他城市。这些因素,导致了苏州市可以拥有苏南6个县。“苏南”的每一个县,都来之不易啊!当时的苏州,也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备,才有了这个最理想的结果。  二,谁是最大赢家?  毫无疑问,如今的苏州市,是1983年大调整的大赢家。原苏州地区的8个县,有6个划归苏州市,“苏州市”保住了原“苏州府”的所有地盘,张家港这个县甚至还带来了“常州府”的部分地盘。划归的2个县,原本就不是“苏州府”的地盘,并且无锡县是无锡市的附廓县,江阴县离无锡市近、离苏州市远,划出去天经地义。  摊开如今的长三角地图,苏州市的地盘之大、位置之佳、形态之好,都令人艳羡。我一向认为,苏州市经济总量如今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市,1983年就已经决定了!后来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等等,都只是成长道路上的战术过程罢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州市这个地级市,经济总量搞这么大,其他各方面也都还不错,于是,有些外地网友就惦记着“打土豪”了。什么苏州市分到6个县,不公平啦;什么张家港离无锡更近一些,应该划过去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讲这种话的,都不了解“实力”、“位置”、“历史”三大客观要素。更不知道,苏州市固然是大赢家,但1983年还有更大的、最大的赢家,那就是——!  有些网友要说了,看数量,苏州市分到6个县(市),分到3个县,怎么能说无锡市才是“最大的赢家”?很简单:1983年起,无锡市真正拥有了三个属县,附郭县无锡县不论,首次拥有了江阴县、宜兴县。而在1983年之前的二千年里,除了3年的苏南行政公署驻地,无锡城内衙门的管辖范围,从来没超过无锡县的范围。苏州市则不同,苏州市不过是继承了吴郡、苏州府、苏州地区的衣钵,保住基本地盘而已。不清楚的网友,请在百度百科里浏览一下词条“苏州”、“无锡”,对比一下各自的历史演变情况。 一个是获得了很大的“增量”,一个只是保住了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存量”。请问,哪个是更大的赢家?  部分不了解情况的网友,言必称无锡3个县、苏州6个县。这是事实,但事实背后还有“事实”!1983年分到的3个县,均为当时全国第一流的经济强县、人口大县!苏州分到的6个县,当时只有常熟算是强县、大县(所以马上设为县级市),同为综合实力较强的附廓县,吴县的经济实力当时没有无锡县强,马马虎虎,其余张家港、昆山、太仓当时都没什么实力。比如昆山和太仓,加起来人口也就与宜兴差不多,土地面积还差得老远。  所以,如果不是简单看看“县的数量”,而是再对比一下面积、人口、产值等综合指标,实际上约等于得到了“4.5个县”,苏州市得到了“6个县”。苏锡两市的“土地面积”也与此基本相符。苏州、无锡的全市总面积分别是8488平方公里、4606平方公里,乍一看,接近“6县:3县”,但刨掉太湖水面后,苏锡之间更真实的面积之比,就相当接近“6:4”。并且,除了太湖,苏州还有星罗棋布的几百个较大湖泊,这就不细说了。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的“地改市”大潮中,无锡因受限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得到的县数量不多。但这3个县都是极其精华的县,全国范围内无可匹敌!  再以历史演变来说,无锡得到的3个县,对应了历史上常州府“八邑名都”中的五邑(无锡县、金匮县、宜兴县、荆溪县、江阴县)。昔日的“八邑”,靖江县因与长江北岸连接,行政区划上已不可能再归到苏南;武进县(昔日的武进县、阳湖县)是省辖市“常州市”的附廓县,按照1983年“地改市”的基本原则,绝对不可能归。  因此,除张家港带走了“约三分之一个江阴县”的地盘,其他能纳入的“常州府”辖地,全部如愿以偿的都得到了。说得更直白一点,无锡市继承了大部分“旧常州府”的辖地、人口,等于是“旧常州府”的府城搬迁到无锡城,并改名为“无锡市”,这还不是巨大的成功?以中国之大,这样的例子并不多的!  三,谁是最大输家?  1983年大调整前,镇江地区何其广大;1983年大调整后,论土地面积、辖区人口,镇江市都是苏南乃至江苏省最小的。  须知,镇江市与苏州市同为“地区行署所在城市”,同样不受3个县的名额限制。但与苏州地区6个县归苏州市、2个县归不同,镇江地区被彻底拆散了,2个县归南京市、1个县归无锡市、3个县归常州市。镇江市名义上分到4个县,但扬中县只是长江中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一个孤岛,人口仅20万左右(一个江阴县等于5个扬中县!),除了丹阳县好一点,丹徒县、句容县都一般。  这样的结果,是否意味着镇江市是大输家?“地改市”之前的“镇江市”不是省辖市,是镇江地区管辖的“地区辖市”。西面的南京,东面的苏州、无锡、常州则都是省辖市。论市区规模、居住人口、综合实力,镇江市都是最弱的,并且偏居长江南岸向北凸的一块地方。“地改市”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要实现“市带县”啊。既然“镇江市”实力最薄弱,又怎么能多分到地盘和人口呢?夹在东端苏州、西端南京之间的无锡、常州、镇江,得到的地盘、人口依次递减,这正是其综合实力的合理表现。 因此,镇江市只是表面上的大输家。可以说,镇江市能在苏南“险恶”的环境下,凭借地区行署驻地的身份,顺利得到地级市的地位,还分到4个县,就应该烧香拜佛了。  那谁是大输家?常州市吗?调整之前,常州与无锡同为“光杆省辖市”,但无锡的实力要高出一筹,并且在这一轮区划调整时,的地理位置也比常州市要好,常州争不过无锡是正常的。试想,假如常州市的实力胜过无锡市,常州市可以有挑选的“优先权”。那常州市必定选择武进县、江阴县、宜兴县。问题是,接下来无锡市怎么选?除了无锡县,可选的只有常熟市和沙洲县。无锡市来领导常熟市?那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旧常州府”境内,随着近代“府县制”的取消,以及无锡县的崛起,“常州府”本来就不可能维持昔日的格局,只能走向分裂。事实上,昔日的“常州府”就一直是县强、府城不够强,为什么叫“八邑名都”?突出的是八邑阿!苏州府什么时候有过“X邑名都”之类的称呼?“苏州府”的府城是超强的,县虽然也不错,但从无挑战府城的能力。  常州市也应该很庆幸了。正因为有“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最多只分配3个县的规定,常州市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从“镇江地区”分到了武进县、县、溧阳县,其中,除了武进县是附廓县、“常州府”故地,金坛县、溧阳县可均是昔日“镇江府”的辖县。  谁是最大的输家,其实根本不用猜测,1983年大调整,真正的最大输家就是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南京军区驻地,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教育中心,建国后,江南的江宁县(附廓县),江北的六合县、江浦县已陆续划归南京市。也就是说,1983年前,江苏省内其他省辖市都是没有辖县的,只有南京市有3个辖县,并且横跨江南江北。但是,1983年,南京仅仅新获得了高淳、溧水这两个偏远的丘陵地带人口小县(目前高淳区、溧水区的人口仍仅有40万出头)。是这一轮大调整时,新获得土地、人口最少的市,并且土地的含金量,也是苏南各县中最低的。查阅历史,高淳、溧水本来就是“江宁府”的辖县;对照地图,又可以看到,高淳、溧水两县离镇江市、常州市都很远,除了划给最近的南京市,本来就无处可去。这意味着,南京仅仅是得到了只能给、必须给南京的2个县,其他什么都没得到。  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产值大的工商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城市的城区、郊区,更外围的土地和人口,似乎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甚至还可以说“农村人口少一点,负担轻一点”。但到了今天,当年大调整对南京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最适合与之对比的,是浙江省会杭州市,建国后生吞活剥了大量的地盘,如今,杭州市拥有江浙沪二省一市最大的行政区域面积。  弱者的失败,往往不能算失败;强者的失败,才是真正惨痛的失败。昔日的“江宁府”辖县句容县,1983年没有回归南京,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看,这是多么大的失败!  那么,1983年,难道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故意不肯多给南京地盘?我想也不是。这应该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的。简要来说:1,南京之前已有3个县,调整后拥有5个县,并且纵贯长江南北岸,不算小了;2,南京市官员当时有较强的“城墙意识”,未预见到地盘大的重要性(当时全国各地也没几个大城市官员会有这意识!),应该是没有极力争取;3,苏南确有特殊性,地域狭小,重要城市多,为当时全国所无,实在很难给南京分配更多的辖县,除非是牺牲掉镇江。  从市民过日子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排名不重要。但对于一座有历史地位、有雄心壮志的城市来说,排名确有价值,并且绝非与民生毫无关系。如果当年再拿到句容县,那南京就可以更好的整合江南片区的资源(高淳、溧水至今都是难以整合的),在很多重要榜单上,早就可以“更上一层楼”。 四,无锡不要张家港?  当年的选择,曾是苏南行政区划的最大变数之一。但命里注定的是,无锡市当年的选择,与苏州地区、苏州市当年的选择,是高度一致的,是毫无冲突的,是皆大欢喜的,因此也是省委省政府丝毫不必头痛就确定了的。  “1983年,无锡不要张家港。”这是一些无锡网友喜欢说的话。这句话是对的,但只说了一半!完整的说出来,应该是“1983年,在选择了附郭县无锡县和必然选择的江阴县后,在只能选3个县的前提下,另一个名额选择了宜兴县,没选择张家港(沙洲县)”。  对于当年的来说,这是正确的、必然的、唯一的选择。宜兴占据了太湖西岸,其面积、人口、经济、文化、旅游等任何方面,当年都远远胜过张家港,更何况,无锡市有极其浓厚的“太湖情结”,但并没有太强的“长江情结”,没有任何一个无锡市的领导人会脑袋发晕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  无锡选择了宜兴后,无锡政区的形态虽然有点怪异,但是北达长江,南接浙江、安徽,同时,无锡与苏州基本瓜分了太湖资源。这难道不是最佳选择?唯一不如意的,是无锡搞不定常州的雪堰镇,导致无锡与宜兴在陆地上有一段小间隔。但在现代交通设施下,将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假设一下,当年无锡放弃宜兴、选择张家港,那会怎么样?苏州的地盘、实力固然要小一些,但无锡的面积将从4606平方公里缩小到3606平方公里。而且,无锡将不再与邻省交界,成为一片“圆润的”、“内化的”区域。常州则将获得宜兴,由于武进、宜兴有类似无锡、江阴的交通关系,将很有利于常州市的经济整合、协调发展。对无锡最最不利的是,太湖东岸由苏州把控,太湖西岸由常州把控,无锡的发展空间能有多大?太湖旅游方面,常州与宜兴将可联手,就算仍是不如无锡太湖,局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港口方面,苏州开发常熟港、太仓港的进程也将大大提前,张家港的吞吐量未必能一枝独秀。  无锡当年的选择,固然大大有利于苏州,但对无锡自身,也从来都是正确的。有些网友不知道选了张家港就不能要宜兴,所以“很惋惜”无锡当年没要张家港。但综合分析的话,无锡当年真要了张家港,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让“今天的苏州没这么强”,但完全不会让“今天的无锡更强”,并且“常州毫无疑问会更强”。  在我看来,如果有个“月光宝盒”让无锡再选一次,无锡也应该仍然维持之前的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苏州市、苏州地区当年就是齐心协力、想法设法将“能保住”的地盘都保住,并且成功了。据我所知,苏州地委的领导曾经与张家港官员多次沟通,确保了在征求意见时,张家港官员要求划到苏州市。这其实合情合理,动物界有个法则,一只幼崽出生时睁眼看到的第一个动物,会觉得这是它“亲妈”。行政领域也有类似现象,1962年,在苏州地区范围内,从江阴县和常熟县各划出若干个公社建立了沙洲县,因此,沙洲县“一出生”就看到的是“苏州地区”,再加上诞生20年与“苏州地委”的行政往来,已基本奠定了“沙洲县”是“苏州一个县”的法理、情理基础。这与暂时属于苏州地区的江阴县、无锡县有很大的差别。  1983年,苏州市、的选择高度一致,完全没有冲突。最终,双方都“得偿所愿”,都实现了“地盘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堪称皆大欢喜!在苏州、无锡的共同选择下,无力扭转局面的常州市,只能把眼光向西看。除了附廓县武进县,最终选择了西南方向的、溧阳。  现在,一些网络言论喜欢拿张家港说事,这也合情合理。1983年,张家港(沙洲县)的归属,是苏南如何划分地盘的“东”关键点,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多米诺骨牌”。如果张家港归了——那宜兴就会归属常州市;现属常州的,就会归属镇江;现属镇江的句容,也颇有可能因此划入南京。整个苏南的区划,就完全不一样了。 五,“西”关键点是句容  除了张家港,当年大调整的“西”关键点,就是句容。句容的去向,对当年的镇江市堪称“生死攸关”。  正如上面所言,省会南京并没有用足“3个县”的政策,只分到了苏南最穷、最偏、还只能跟南京的2个县。想想看,假如南京力争句容会如何?镇江市固然会反对,但句容必定是拼了命也要跟南京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江苏省委省政府能怎么办?  须知,大变革的时代,最容易把内心的渴望激发出来,最容易实现相关的诉求,特别是与强者的利益一致时!但过了这个村,可就不容易找到店了。如今,南京市想方设法全方位打通与句容的交通等联系,句容也自称“南京东”。但真要实现区划调整,相当难。  如今看南京当年的态度,给人一种“无所谓”的感觉。这也不奇怪,当年,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等资源要素,都集聚在中心城区、周边郊区,农业县多一个、少一个有多大关系呢?高淳、溧水是想推也推不掉的,那就收下吧。  我个人揣测,南京的这种态度,还与其历史上的“六朝古都”、现实中的“江苏省会”这两大身份有关。南京这座城市的繁荣程度、发展水平,自古与周围各县有多大关系呢?做首都时,钱来自全国;做省会时,自身发展了较好的工商业,同时,也能借助省的力量。  这里不妨也假设一下:当年南京用足“3个县”的政策,得到了句容县。那镇江怎么办?镇江市虽弱,好歹也是“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阿,并且,扬中实在是太小了,镇江名义上还剩3个县,实际等于只有丹徒、丹阳两个县。这很不讲“政治”嘛!并且,江苏省是第一个全面搞“地改市”的,并不知道后续其他省(比如邻居安徽省)会搞出不少微型地级市来。  按照合理的平衡之道,如果南京市得到了句容县,我认为镇江市得到的概率极大(本就是“镇江府”的辖县,并且与丹徒、丹阳均接壤);常州市得不到金坛,那武进与溧阳之间就成了飞地,并且常州也只有2个县了,于是,常州就很有可能喜滋滋的得到宜兴;宜兴没有了,那无锡也就只能选张家港。  以上,虽只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推论,但这是非常合理的。  必须认识到,1983年的大调整,苏州、常州、镇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有南京、无锡有选择权!南京的选择权,体现在要不要争句容;无锡的选择权,体现在要宜兴还是张家港。微妙的是,无锡的选择权,依附于南京的选择权。如果南京选择了争句容,并且争到了,那无锡就很有可能无奈的失去宜兴、被迫选张家港;如果南京不争句容,镇江、常州都能顺利摆平,此时无锡就可以安稳地选宜兴,而绝不会选张家港。  或许有网友要问了,不是说“苏州的政治力最强”吗?怎么会没有选择权?没有选择权,那还能叫强?没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苏州市的政治力最强,上面已经说过了,只有苏州市是“省辖市”、“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城市”双剑合璧的,其他四市都不具备。也正是因为政治力最强,地理位置又最超脱,因此苏州市可以确保划入吴县(附廓县)、县、昆山县、太仓县、常熟市5个县(市)。确保划入5个县(市)阿,这如果还不是最强?那谁最强?  但对于张家港,苏州的确没有选择权!道理很明显,苏州已经确保了5个县,如果无锡主动或被动的要张家港,苏州市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面前,怎么可能拒绝?因此,如果南京要了句容,多米诺骨牌向东滚过来,张家港归无锡几乎是必然的。 再说得直白些:很多网友谈到1983年张家港的归属,总是围着苏州市、打转转,这是错误的!是南京没有力争句容,才导致了张家港没划入无锡市!  六,没有“3个县”的规定又如何?  或许有网友要问:你说有“3个县”的规定,但是又拿不出证据来,凭什么相信确实有过?  那好吧,我们再来推演一下:假如非地区行署驻地的“省辖市”、常州市都可以分4个县。对照地图,无锡市必定是分到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沙洲县;常州市必定是分到武进县、丹阳县、县、溧阳县。  这样的话,镇江市还剩几个县?还有丹徒县(附廓县、地盘小人口少)、扬中县(江中微型县,地盘极小人口极少)、句容县(面积较大,人口中等)。加起来的面积,比宜兴县大一点。  但是,如果规定可分“4个县”,那南京还会甘心只分“2个县”吗?还会连“江宁府”旧地句容县都不力争吗?  长篇大论下来,估计网友们也累了。来个模拟的情景短剧吧:  南京:镇江,跟你说个事。句容以前一直是我的小弟,如今不能再跟你了,现在我要领走。  镇江:南大哥,我昔日的兄弟们如今各奔前程,但句容可不能领走了阿。那样,我就没什么人了阿,呜呜呜。。。  南京:不行。这次我一定要把句容领走。(看了看边上含情脉脉的句容),你也说句话吧。  句容:我心爱的、日夜思念的南京,我离开你太久了。这次,我一定要回到你温暖的怀抱!(瞥一眼镇江),镇江,今天你放我走,我也要走;不放我走,我也一定要走!  镇江:(茫然中)怎么会这样?你们,也太欺负人了!我要去江帮主那儿告你们。  江苏:(清清喉咙,理好说辞)最近镇江分舵收成如何?这次来有什么事阿?  镇江:(含着悲痛)江帮主,这次全帮重新调配人马,我没话说。该给南京分舵、无锡分舵、常州分舵的人马,我都给了。但如今,南京分舵仗着财雄势大,您老人家又住在南京分舵,竟然说要把句容也领走。现在,镇江分舵已经是全帮最小的了,再把句容也弄走,我镇江分舵就真的没几个人了阿,呜呜呜。。。  江苏:这个事情,本帮主也考虑过了。南京分舵的发展,对全帮意义重大。并且,句容以前也确实是南京分舵的人马,要不,你那里以大局为重,就再奉献一下吧。  镇江:(吐出一口淤血)帮主。。。,你。。。,我。。。  如果当初不是规定“3个县”,那镇江市就很有可能只剩丹徒、扬中两个县。说白了,庞大的“镇江地区”就一夜间几乎退回小小的“丹徒县”。按照当时江苏省的思路、以及当时的政治情况,显然还不至于彻底牺牲掉镇江。既然不能牺牲镇江,那出台“3个县”的规定是必然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一转三十年。历史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
引发的争议,但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倒觉得将来如果省管县体系形成,,张家港,三者组合式发展反而更能提升区域的深层次发展!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与今天的发展形态都非常独立,都无需市府的指手画脚,都临近长江,有自己本质上强大的民营经济与城市发展水准,它们的模型结构与中山,东莞又有多少区别!只是财政上还得上缴给市府来统筹应用,整体规划上还得接受市府的指导与排队临幸!
如果从省辖市区域发展而言,如果放入到无锡,确实可以与进一步协作,与南通隔岸组合式统筹发展,身处苏州环境的张家港过于远离市府,但也给自己独立发展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纵深自由度,将在外君命多有不受!只是这样的概率太小,安徽当年分割还是动用系相当程度统筹安排,还是涉及到省会合肥的命运前途而言才定夺!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我揣想只有南京直辖出江苏,而无锡该做江苏省会,城市行政地位高于苏州且为了强化省会首位度。否则以今天苏州无锡两市处境与地位高,无锡绝无统战苏州的资本!
更多这类的想法还是基于苏南区域分割不尽合理而言,带来不必要过多的非议! 如果苏南全面调整,我揣想最有可能是从南京动起来,而其他尾随而动!
还给无锡(南京心里MMP)
两个预设条件下,有很大概率形成划归无锡的可能! 一:南京直辖:无锡成为江苏省会,做大城市首位度,而将由苏州代管转移到无锡代管! 二::苏南集体谋区域发展进一步整合需要,由南京拿下开始,形成一整套的更佳变动,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联手在苏南区域划分做重新的切割,苏州只能无奈沦为局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
第一种条件,省管县下,直接归属省府指导,与无锡苏州并立而行。
第二种条件,组建全新地级市,无锡组团发展,。四:其他潜在的可能,区域变动,经常有匪夷所思的未来潜在可能,只能拭目以待!
镇江南京是苏北
苏南县级格局图,还是能清晰看到当前五市构成行政区分不尽合理,与发展状态也说明了这一点,难道说有人心所向的潜在可能,30多年过去了,即便咿呀学语也已成了而立后有为青年了!该有的思考也该跌宕起伏了!想想可以,动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嗯,这篇文章我很久以前就见过,很喜欢的啦。苏南的1983年改革是成功的。
96年常熟并升地,苏州代管昆山,这样常熟苏州无锡面积都差不多,但结果升地失败。反而泰州和宿迁升地成功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
当年应该把靖江给无锡苏州:常熟、、、昆山、太仓无锡:无锡、、沙洲、靖江常州:、宜兴、溧阳镇江:、丹徒、、扬中南京:江宁、句容、、高淳、六合、江浦
南京作为省会,六个县正常(3强3弱)苏州作为强市,五个县可以接受无锡由县升市,白得四个县常州保留三个县(都是大县)镇江保留四个县(实际是三个)当年的扬州很大,少一个小小的无所谓,历史上靖江长期属于江南
这个问题都是民国造的孽,搞什么废府留县,实际上根本行不通,省县之间必须还有一级。这么多年下来,基本还是省府县。在明清府及直隶州的基础上设置市级其实是很合理的,目前的大部分市级都是这么个情况,盐城南通因为土地不断增加。浙江的建德府因为水库,全到了杭州。广东有不少县发展的市,比如深圳。当年的无锡也有点深圳的意思。如果还是在下,就是又一个苏州级别的强市
83年、那些图里都不画
1983年前区划
当时只要把还给江南就好了。靖江给了常州,把还给镇江,镇江也不憋屈,还给南京,还给扬州。当时也没泰州。
无非就是为常熟升地做打算 谁知道没成功,便宜了苏州,成就了现在的巨无霸。不管现在还是83年,只有3个名额的情况下无锡仍然会选宜兴,只是这地图,如果能用东北角换武进西南角就好了。
其实既然要强市带动下属县市,就没必要拘泥于长江以南,,等几个吴语区的县放进来统筹规划就没有那么难了。现在,一道长江仿佛成了经济的天堑。
顶,看完了
你都说了当年沙洲选择了苏州现在还会去闹独立?我问你现在最大的牌是什么?就那个港,这个港是跟太仓港一起叫,苏州市直管的
假设现在要独立,苏州说可以啊,你去独立好了,港口留下更有充分理由把常熟设区统一管理港口,到时候三江市直接被无锡从南面苏州从东面堵死在中间,有点脑子?
额,我只是来看地图的…
下面这幅老图更为直观,虽然略显粗糙晦涩了点!
给南京,镇江市区(含丹徒)给扬州,给常州
镇江全部归南京;宜兴归常州;剩下的无锡全部给苏州。完美!三个大市。
说起来,“苏北”还分为苏中和苏北吧,苏中的区人和苏北的中原语区人,苏南人“一视同仁”吗
虽然1983年苏州拿了个,但是在20世纪苏州实际上还是亏的,建国初苏州10个县被划给上海了,后来拿了张家港,算起来还是亏
干脆哪个人大代表在两会提议地级市违宪,建议撤销地级市,这样皆大欢喜,再也没有斯比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江苏南人才市场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