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没空调,没冰箱 故宫是哪个皇帝建的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

没空调、没冰箱 故宫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没空调、没冰箱故宫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本周,中国大部分地区将遭遇&烤&验,热浪同时持续袭击南北方。对于高温酷暑,现代人可以开空调、吃冷饮。在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甚至连
原标题:没空调、没冰箱故宫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本周,中国大部分地区将遭遇&烤&验,热浪同时持续袭击南北方。对于高温酷暑,现代人可以开空调、吃冷饮。在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甚至连电风扇也没有的古代,贵为一国之尊的皇帝如何度过这炎炎夏日?资料图:如今,故宫冰窖已开辟为观众服务区。中新社记者杜洋摄寝殿用冰降温虽然没有冰箱,但古代帝王在夏日确实少不了用冰来降温。故宫中就有清宫藏冰用的冰窖,只是这里已成了游客服务区。这些冰窖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11米,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约1.5米,能存冰5000余块,为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式建筑。据史料记载,旧时立冬过后,紫禁城外的筒子河就要涮河净水,先把水草杂物等清除掉,再把浮面上的脏水放走,最后用木板墩筑临时坝蓄水,待到冬至后冰冻结实,雇民夫伐冰,伐时要选取明净坚厚的冰,切剁成一尺五寸见方,然后拉到冰窖整齐地码放。到了盛夏时节,这些冰便会被取出,放到宫中居所供皇族消暑降温。《太监谈往录》中就记载,慈禧所居之殿&冬则安火,夏则安冰&。资料图:圆明园水面上的荷花。中新社记者崔楠摄宫殿中的特殊设计除了在居所内用&冰镇&法降温,清代皇帝宫殿也有特殊的设计。皇帝起居的寝殿一般都有回廊,夏季挡雨遮阳。有研究指,清宫中凡是寝宫都是支摘窗、外檐挂堂帘。夏天时在早上9点钟就把堂帘支窗放下来,外面的热气进不来,可保持室内凉爽。到下午6点钟太阳西下,把堂帘卷起,支窗支起,凉风进到屋内。此外,清代皇帝在盛夏时节也常常离开皇宫避暑,而这些皇家园林内会有一些特殊的降温设备。圆明园中的&水木明瑟&就是这样的例子。该殿将水引入殿宇,模仿西洋水法,利用水力推动风扇,水声潺潺中还有凉风,可算是避暑纳凉的绝佳地点。资料图:冰镇瓜果。陈超摄冰镇食品相当普遍以上的消暑方式基本还都限于皇家宫中,而冰镇食品在清代已相当普遍,寻常百姓也可一尝。清代《京都风俗志》中记载,&伏日,人家有食盛馔异于平日者,谓之贴伏膘,或以此日起有捨冰水者,或有煎苏叶、霍香叶、甘草等汤于市中捨之,谓之暑汤&。那时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还在街上出售。不过这是京城百姓的消暑方式。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宫女谈往录》一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消暑有如此描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此外,还有回忆文章显示,慈禧太后在躲避八国联军出逃陕西时,还曾&要吃冰镇酸梅汤&。可见,不论皇家还是百姓,夏季食用冰镇食品都相当普遍。
[责任编辑:司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没空调、没冰箱 故宫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没空调、没冰箱 故宫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没空调、没冰箱 故宫中的皇帝是如何消暑的?
  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宋宇晟)本周,中国大部分地区将遭遇“烤”验,热浪同时持续袭击南北方。对于高温酷暑,现代人可以开空调、吃冷饮。在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甚至连电风扇也没有的古代,贵为一国之尊的皇帝如何度过这炎炎夏日?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11c81d2f30f23860ee82.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如今,故宫冰窖已开辟为观众服务区。
记者 杜洋 摄& /& 资料图:如今,故宫冰窖已开辟为观众服务区。
记者 杜洋 摄
  寝殿用冰降温
  虽然没有冰箱,但古代帝王在夏日确实少不了用冰来降温。故宫中就有清宫藏冰用的冰窖,只是这里已成了游客服务区。这些冰窖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11米,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约1.5米,能存冰5000余块,为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式建筑。
  据史料记载,旧时立冬过后,紫禁城外的筒子河就要涮河净水,先把水草杂物等清除掉,再把浮面上的脏水放走,最后用木板墩筑临时坝蓄水,待到冬至后冰冻结实,雇民夫伐冰,伐时要选取明净坚厚的冰,切剁成一尺五寸见方,然后拉到冰窖整齐地码放。
  到了盛夏时节,这些冰便会被取出,放到宫中居所供皇族消暑降温。《太监谈往录》中就记载,慈禧所居之殿“冬则安火,夏则安冰”。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e161c1fddbe32fb39e65.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圆明园水面上的荷花。
记者 崔楠 摄& /& 资料图:圆明园水面上的荷花。
记者 崔楠 摄
  宫殿中的特殊设计
  除了在居所内用“冰镇”法降温,清代皇帝宫殿也有特殊的设计。皇帝起居的寝殿一般都有回廊,夏季挡雨遮阳。有研究指,清宫中凡是寝宫都是支摘窗、外檐挂堂帘。夏天时在早上9点钟就把堂帘支窗放下来,外面的热气进不来,可保持室内凉爽。到下午6点钟太阳西下,把堂帘卷起,支窗支起,凉风进到屋内。
  此外,清代皇帝在盛夏时节也常常离开皇宫避暑,而这些皇家园林内会有一些特殊的降温设备。
  圆明园中的“水木明瑟”就是这样的例子。该殿将水引入殿宇,模仿西洋水法,利用水力推动风扇,水声潺潺中还有凉风,可算是避暑纳凉的绝佳地点。 中新社发 泱波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8ba39efdcb0bdc5ff8b1583.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夏日气高温逼人,众多市民在水上乐园内的冲浪池戏水觅清凉。
发 泱波 摄& /& 资料图:夏日气高温逼人,如今民众在水上乐园戏水成为常见的消暑方式。
发 泱波 摄
  皇帝亲自设计风扇
  事实上,风扇不仅只在圆明园存在,古代也被广泛用于宫廷,而且可不只是手摇的扇子这么简单。
  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曾有雍正帝命人制作风扇的相关记载。工匠做得楠木架铁信风扇一架,上安小羽扇六把。雍正帝可能觉得做得不错,还要求“再做一份”,并直言“架子矮着些,安大些的羽扇;再将葵黄纱风扇,做一份”。
  此后,雍正皇帝还指示工匠制作了一款拉绳风扇。他甚至为此下旨亲自设计,“将后檐墙拆开,绳子从床下透出墙外转动,做一架;照墙洞大小做木板一块,以备天冷堵塞”。有了风扇,即便夏季不外出避暑,想必也能缓解暑热。
资料图:冰镇瓜果。陈超 摄
  冰镇食品相当普遍
  以上的消暑方式基本还都限于皇家宫中,而冰镇食品在清代已相当普遍,寻常百姓也可一尝。
  清代《京都风俗志》中记载,“伏日,人家有食盛馔异于平日者,谓之贴伏膘,或以此日起有?伪?水者,或有煎苏叶、霍香叶、甘草等汤于市中?沃?,谓之暑汤”。那时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还在街上出售。
  不过这是京城百姓的消暑方式。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
  《宫女谈往录》一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消暑有如此描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
  此外,还有回忆文章显示,慈禧太后在躲避八国联军出逃陕西时,还曾“要吃冰镇酸梅汤”。可见,不论皇家还是百姓,夏季食用冰镇食品都相当普遍。(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522
播放数:289694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_历史_文化_常熟新闻网
小举止大文明,通过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改变身边的环境,换来...
12月13日 10:26
10月9日 9:58
9月22日 10:26
8月18日 10:29
8月16日 10:33
8月3日 9:38
7月11日 10:26
6月19日 10:45
6月12日 9:42
4月5日 9:54
3月7日 9:09
2月10日 10:41
2月9日 10:42
1月27日 21:10
1月26日 8:44
1月4日 9:27
1月4日 9:26
12月21日 14:50
12月21日 9:36
12月19日 10:19
10月26日 10:46
10月26日 10:45
10月25日 10:52
10月21日 10:52
7月29日 10:13
7月22日 9:36
7月14日 10:47
7月14日 10:43
7月6日 10:44
6月22日 10:40
5月25日 13:47
4月26日 15:23
3月16日 10:49
3月9日 10:22
3月9日 9:16
2月14日 9:19
2月5日 11:00
2月3日 14:42
1月22日 14:16
1月14日 15:52没有空调与冰箱, 清朝的夏天是如何消暑降温的?|布票|粮票|冰窖_新浪网
没有空调与冰箱, 清朝的夏天是如何消暑降温的?
没有空调与冰箱, 清朝的夏天是如何消暑降温的?
每每到了夏天,吹着空调、用着冰箱、吃着冰镇的西瓜,现代人还在嚷嚷着热。虽然说现在的全球气候变暖了,但是,可以猜想得到:百年之前,全球气候还没有今天这么“暖”的时候,清朝京城的夏天也不会凉快到哪里去。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没有冰箱,那些个皇帝、皇后,皇子、皇女,大小臣工是怎么消暑降温、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呢?其实,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根据清人笔记中的记载,原来,清朝是有冰窖的。这些冰窖就是夏天消暑冰块储藏的所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看看京师的冰窖。在京师北海的陟山门内,有一雪池冰窖,号称京师冰窖之冠。作为最大的冰窖,雪池冰窖是皇帝御用冰块的主要供应点。当然,除了北海陟山门内的雪池冰窖外,清朝都城内外,还有好多处冰窖,大体分布如下:地安门外的火神庙后面有一处;德胜门外的西边有一处;阜成门外的北边有一处;宣武门外的西边有一处;崇文门外的东边有一处;朝阳门外的南边有一处;……这些冰窖里面的冰块,都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储藏进去的。到了次年入伏之后,朝廷就开始颁赐冰块,凡设在京师的部院、官学都有份。颁赐冰块的事情,由工部负责。工部一般会委派普通官员负责此事,通常只差派一人主导。工部负责颁赐冰块时,会用几寸见方的纸张,印制成小票。这种小票,当时的名称,叫做冰票。冰票就是用来领取冰块的凭证。看来,这冰票和后来时代中的粮票、布票什么的,还是很有得一比的。满清用过的冰票,比起后来世代所用的布票、粮票来,在时间上,早了上百年,想想也是够讽刺的!最可叹的是,冰与布、粮让人真不忍心对比下去。冰票制度,开始还挺管用的,执行得挺好。到后来,时间长了,就生出许多弊端来。猜想,后来时代粮票、布票大约也是如此。因为,后来时代的人并不会比清朝人呆笨。冰票制度执行到末期时,工部还是会按照朝廷的颁赐的旨令,继续执行这一制度,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给京师的部院、官学发放冰票。但是,大家实际拿着冰票去领取冰块的时候,工部也就象征性地给大家发上那么一点点。据说,到了这个阶段,一整个衙门领取回去的冰块,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再后来,京师部院、学官连冰票都懒得去领了。最后,冰块大多情况下,在市面上就可以买得到了。本文出自清人震钧的笔记《天咫偶闻》卷一《皇城》中的一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北故宫冰箱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