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勃:多哈回合谈判最新进展是不是中印的鸡肋

中印发展圆桌研讨会在京举行
李伟:共同推进中印两国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来源:&&&&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 (王子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深陷结构性矛盾之中,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必然制约贸易依存度都超过40%的中印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研讨会上说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对话会暨中印发展圆桌研讨会24日在北京召开。李伟在会上表示,中印两国都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社会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经济较快增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社会顺利转型等艰巨任务。
李伟认为,中印两国都需要实行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需要释放自身的发展潜能、形成内在的增长动力,也都需要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深化中印两国的互利合作。
第一,两国应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两大新兴经济体,在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3倍,2014年达到716亿美元。虽然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与中印两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不相称,需要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
第二,两国应加强在改革创新领域的合作。中印两国都面临着艰巨的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任务。对于体制改革,两国可以在国企改革、金融市场开放、中央地方关系调整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对于创新发展,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制造业领域有着雄厚的创新基础;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在服务业领域有着明显的创新优势。“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结合,能够大大提升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使两国分享更多的全球化“红利”。
第三,两国应致力于共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当前,新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不断涌现,全球市场碎片化倾向不断加重。中印两国应积极推进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进一步提高经济全球化的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落实今年5月中印联合声明的有关精神,努力促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框架内的合作进展,推动相关各方尽快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最多元、市场最具活力、竞争最公平的区域,创造前提和条件。
第四,两国应共同致力于优化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7月在金砖国家会议期间,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曾经说过,“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应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公正合理。
据了解,今年是中印建交65周年,作为分别服务于两国中央政府的重要智库,双方机构于今年5月在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机构间对话机制,确定围绕经济社会政策领域有关重大问题,轮流在两国召开研讨会。该对话机制已写入《中印联合声明》,此次对话会是双方联合举办的首届会议。
(责编:王子侯、夏晓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抱歉,您要找的页面不存在。东方早报:多哈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印的鸡肋?--东方评论-东方网
东方早报:多哈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印的鸡肋?
<font color="08年7月31日 09:15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曹东勃 &
  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部长级谈判终究还是破裂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中国等7个世贸组织重要成员在小范围磋商中未能解决有关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分歧,历时9天的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
  多哈回合谈判始于2001年,是最新一轮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但是过去7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的分歧却导致谈判进程几度搁浅,延宕至今。人们经常会问,农产品贸易谈判如此艰难,甚至经常是在世贸谈判中扮演“一谈就崩”的角色,而且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又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生存之本,为什么一定要乐此不疲、屡败屡战地谈到今天呢?
  这里面自然是有着广泛的利益诉求。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朝着扭曲价格体系的方向行进:在农业作为幼稚产业的国度中,往往施行的是通过剥夺农业剩余偏袒工业与城市的政策。于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粮食价格就被人为地压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在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担心如果放任欧美的低价农产品进入国内,会影响本国的农业安全;而在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已经遥遥领先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生产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可以不断游说政府利用关税、进口配额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禁止海外竞争,同时又以出口补贴等形式低价向海外倾销国内过剩农产品。
  这两只看得见的政府干预之手,横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这两股完全相反的力道,扭曲着原本自然的国际粮食贸易条件。形成的后果就是,发达国家的农民得到了政策性担保,生产积极性更高,结果粮食过剩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受到抑制,生产积极性减退,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
  最近两年来,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如在中国入世前,人们普遍担忧的是由于国际粮价低于国内粮价而可能造成的对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冲击,而时移世易的今天的状况则是,国内粮价低于国际粮价。情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农业困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对“生物能源”的狂热性追求,不仅带动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而且出口量也大大减少。这种变化通过全球贸易体系而放大,使世界粮食价格进入了一轮上行的轨道。粮食能源化拓宽了国内过剩农产品的消化渠道,实际上通过这种新的产业政策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形成了对农产品自由贸易需求的一种替代,这也是近几年美国更加热衷于双边贸易谈判而对推动多哈回合的农产品贸易谈判兴味索然的一个因素。
  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比如中国,虽然自2004年以来通过免除农业税、实施种粮直补和农机具补贴、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投入,粮食产出也较前些年有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应当说国内粮价与国际相比仍然存在着倒挂,以至于前些时部分沿海地区海关粮食走私成风。而在国内粮食供需紧平衡状态下,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某种程度上还有印度)在世界粮食贸易体系中更多的是扮演进口国的角色,那么对这样的国家而言,粮食自由贸易的条件目前看来也不完全成熟。
  多哈回合在农产品贸易上马拉松式的反复拉锯,其最终意图就是试图纠正前面提到的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旨在保护农场主利益集团和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旨在保护农民弱势群体同时更是保护城市消费者群体利益而产生的被迫价格扭曲。对这种扭曲作苛刻的发生源考究,已属“鸡生蛋、蛋生鸡”式的无谓追问,关键在于寻找双方都可接受的妥协区域,而这个区域已经非常狭小。目前对农产品的自由贸易谈判的关切程度,恐怕第一位的是中等发展中农业出口大国如巴西、阿根廷;其次是仍然存在过剩粮食无法消化的欧美;而对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农产品自由贸易谈判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面对国际农产品贸易谈判的僵局,我们的基本态度应当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获得最坏结果就是成功。
  此前曾有分析认为多哈回合谈判如果迫使发达国家在削减农业补贴上有较大让步的话,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多少积极影响。我认为这个结果是不确定的。农业生产格局对价格信号作出的反应和相应的重新调整是需要时日的,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对发达国家部分农产品的依赖性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口成本会增加。至于这种价差是否会进一步促进国内的农业增产,也未可知,因为中国对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政策定位本就不是出口导向型的,而是基于满足本国基本需求之上的、总体而言属于自给型的。和石油一样,食品价格在中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低估,不同于石油的则是,中国自己的食物自给率是可以给中国的农业政策足够的自信和回旋空间的,这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朴素的道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重挫折的今天尤其值得重申。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