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世界末日之战2百度云什么意思?

内容概要/世界末日之战
《世界末日之战》于1981年10月在西班牙出版,全书约合中文50万字。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作者是这样解释的:“我构思这本书的主要兴奋点来自欧克里德斯·达·库尼亚的《腹地》,他对卡奴杜斯事件做了精辟的历史和社会的分析,他的书是拉美文学的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十分复杂的大陆。”《世界末日之战》就是根据19世纪末巴西北部的腹地农村卡奴杜斯地区农民起义而写成的。&  主要内容如下:19世纪80年代,一个名叫安东尼奥·贡塞也罗的传教士在腹地乡村游荡,他宣传义,预言“世界末日的审判即将来临”。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农、牧民看到此生无法脱离苦海,便把希望寄托来世,因而狂热地信仰并追随安东尼奥。不久,他们便会聚成一股声势浩大的力量。于是,安东尼奥就以卡奴杜斯镇为中心,建立起一个近似于原始公社式的营地。四乡的饥民、逃犯和盗匪也纷纷来投靠。此种形势大大地震动了政府及其代表的贵族阶级。于是,军事当局决定派兵围剿。首次战斗发生在乌亚,“狂热的信徒们一面高呼‘好!’和‘安东尼奥万岁!’,一面挺着牛叉和弯刀向敌人猛扑过去”。政府军遭到突然袭击,慌忙应战,但终应寡不敌众而败走。第2次交战发生在康巴奥山,这一次围剿是由布里陀指挥的,他率领543名士兵和14名军官,携带大炮和机关枪,向卡奴杜斯进发。但起义者有基督精神做支柱,在足智多谋的“司令”领导下,经过三次较量,使政府军遭到惨重伤亡,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第3次围剿发生在日,由西塞上校率领1300名官兵,携带四门克虏怕大炮,向卡奴杜斯进军。但阿巴德“司令”及其部下早已撒下天罗地网;他们一面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一面派出小股部队去袭扰政府军,致使敌人在行军路上就有了不少伤亡。结果当政府军到达卡奴杜斯外围时,早已因惊恐、炎热和饥渴而疲惫不堪了。而当他们勉强发起进攻时,起义军给予迎头痛击,队伍眼看就要败下阵来。西塞上校为挽局,连忙策马上阵,但还没走到半路,就被枪弹打中。这时起义军又发起了进攻,失去了指挥的政府军便全线溃败了。第3次围剿的失败使资产阶级为之震动,舆论大哗,人们纷纷猜测,这样一支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大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惨重的失败。&  惊恐万状的统治阶级深知这场烈火的危险性,便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要将其扑灭下去。于是政府委派了一名元帅和3名将军,统率两路纵队6个团的兵力,发动了又一次围剿。经过一百天的大小战斗,政府军以伤亡2500人的巨大代价,攻陷了卡奴杜斯镇。他们以十倍的仇恨和百倍的疯狂进行了大屠杀,一个军官对部下说:“每块石头都要过过刀枪!”全镇的居民,除少数妇孺外,几乎都被杀害;全镇5000座房屋都被夷为平地。废墟、瓦砾、死尸横陈遍地,秃鹰、野狗、老鼠到处在啄食和撕咬着腐肉,一片惨绝人寰的景象。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广大农民坚信“算总账的日子”一定会来到。&  在介绍围剿与反围剿斗争同时,作者还用了较长的篇幅讲述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普鲁东的信徒——苏格兰医生加利雪奥在巴西腹地的奇遇,此人曾经参加过巴黎公社的战斗,在西班牙组织过暴动,在法国、美国、土耳其,埃及等国宣传无政府思想,几次被捕并判处死刑,都侥幸逃脱。1894年,在他担任一艘德国货船的医生时,由于轮船在巴西海面触礁,他在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上岸。但是他并不甘寂寞,又企图在巴西组织颠覆活动,结果被巴西政府发觉,命令他立即离境。这时他获悉了卡奴杜斯事件的发生,便认为起义农民正在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很想亲身参加革命,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这时巴依亚州进步共和党主席、消息报社长、众议员埃巴米农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主动愿意为加利雷奥提供方便,并请他给卡奴杜斯运去一批枪枝,企图以此诬陷执政的自治主义党通过“英国间谍”与扳乱分子勾结。这样,加利雷奥便带着枪枝跟着一个名叫的向导上路了。&  但这是一个阴谋,埃巴米农为了向军方证明自治主义党与卡奴杜斯有勾结,便派遣杀手去谋害加利雷奥,准备连同尸首与枪枝一道交给军队。不料,加利雪奥已有察觉,在搏斗中他打死了两名杀手。但是第三名杀手将他击伤了。多亏向导鲁菲诺将他救出并安排在自己家中养伤。的是,满口革命的加利雷奥竟然趁鲁菲诺外出之机将向导的妻子胡莱玛给奸污了。鲁菲诺闻讯后立刻回家报仇,但这时加利雷奥已经带着胡莱玛向卡奴杜斯走去。鲁菲诺当即跟踪前往。不久便在丛林里追上了加利雷奥和胡莱玛。结果两个男子汉在搏斗中同归于尽。只剩下可怜的胡莱玛在中东躲西藏。可是后来还是被溃兵轮奸了。就在她欲死不能、欲活无望的情况下,一位吉卜赛侏儒帮助了她。后来他们在战火中遇见了有高度近视的记者。从此三人互相帮助,辗转来到了卡奴杜斯。这位记者本来是随政府军做战地采访的,来到起义者中间以后,他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敌视起义农民到怀疑政府的做法,进而反对围剿,支持卡奴杜斯群众的英勇斗争。&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里,近视记者采访了大贵族的代表人物卡尼亚布拉沃男爵,后者表现了对起义农民的刻骨仇恨,而记者则以大量的事实说明农民造反是有理的,二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全书是这样结尾的:巴依亚州警察大队的上校到俘虏营地去追查起义者首领若安·阿巴德的下落。他问一位老妇人阿巴德是否死了。老太太摇摇头,一面咂咂嘴唇。他又问:“是不是逃跑了?”老人家再次摇摇头。最后,她环视着周围的人群说:“天使已经把他接到天上去了,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作品赏析/世界末日之战
《世界末日之战》全书分为4章23节,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卡奴杜斯起义的全貌,并且生动地塑造了安东尼奥·贡赛也罗、加利雷奥、西塞上校、卡尼亚布拉沃男爵等一系列人物。它与库尼亚的名著《腹地》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以新闻纪事的手法、社会政治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卡奴杜斯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四次围剿与反围剿的经过。《世界末日之战》则着重塑造人物性格,因此虚构了不少情节,比如:加利雷奥的冒险故事,胡莱玛与近视记者的奇遇与爱情,卡尼亚市拉沃的糜烂生活,起义者的精神领袖安东尼奥·贡赛也罗的乖癖,等等,作者对历史题材进行了艺术加工。&  为了写好这本书,巴尔加斯·略萨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素材,并且直接深入到巴西腹地的二十几个村庄去调查研究,他访问了卡奴杜斯镇,同许多居民谈了话,发现安东尼奥·贡塞也罗在当地还有影响,比如有关他的事迹还在流传,不少人能指出当年的战场和安东尼奥领导修建的教堂等等。这些宝贵的素材是《世界末日之战》创作的重要源泉。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来处理这一重大题材,他解释说:“我这本小说用的是传统结构,当然并没有忘记当代小说的技巧。这本书的主线是一部历险记,由于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我不得不做出最大努力使之简化,否则真要变成一座迷宫了。我花的最大力气就在于找到鲜明、简洁的表现手法。”&  正如作者所言,《世界末日之战》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简洁。全书虽有50多万字,却分成四章。在每一章中,按人物故事分若干小节,比如:第一章有七节,一、二节主要介绍传教士安东尼奥·贡塞也罗的生平与传教活动,三、四节介绍安东尼奥手下主要将领出身和参加起义经过;五、六、七节介绍无政府主义者加利雷奥来巴西的缘由以及政府军两次围剿失败的经过。到此为止,近百个人物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此外,情节曲折是该作品的又一特点,如:安东尼奥的生死消息若明若暗,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近视记者与胡菜玛的相遇,出乎读者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加利雷奥的巴西历险看似荒唐,实际上完全符合欧洲无政府主义者的言行。对于这些特点,拉美文学评论界普遍给予高度评价。秘鲁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语言科学院院士·桑切斯的评价,是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他说:“《世界末日之战》是巴尔加斯·略萨已出版的十部作品中的最佳之作,它的结构完整,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以经过锤炼的艺术风格将魔幻与历史结合起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热情激荡的1890年的巴西形象,即一个从君主制向共和制过渡的形象。”
作者简介/世界末日之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当代秘鲁作家,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早在出生前父母即己离异,出生后一年随母去玻利维亚的柯恰潘帕,与外祖父住在一起。1945年其父母重归于好,巴尔加斯随母返回秘鲁,在皮乌拉定居。1946年全家迁居利马。1950年迫于父命入莱昂修·普腊多军事学校,对军队中的黑暗深恶痛绝。1957年他毕业于利马圣马可大学文学系,1959年到法国深造。在巴黎他一方面开始进行写作,一方面工作,并大量阅读和研究法国文学,深受福楼拜和萨特,以及骑士小说的影响。在巴黎期间还结识了许多拉美作家,如科塔萨尔、卡彭等,并承认他在创作中也受到这些作家的影响。他的成名著《》发表于1963年,该作品获得西班牙“小丛书”奖和“批评”奖。《绿房子》是他的代表作,发表于1966年,当年获“批评奖”,次年获“罗慕洛·国际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1969)、《》(1973)、《姨妈和作家》(1977)、《世界末日之战》(1981)、《迈塔的故事》(1984)、《谁是杀人犯》(1986)、《后母的奖赏》(1988);短篇小说集《首领们》(1959)、《》(1967);剧本《塔克纳城的小姐》(1981)、《凯蒂与河马》(1983)、《琼加》(1986);论文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事》(1971)、《永恒的狂欢: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1975)、《逆风顶浪》(1983)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21:1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8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世界末日之战》中的基督教思想探析-论文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世界末日之战》中的基督教思想探析-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2:54:5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世界末日之战》中的基督教思想探析-论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也可以这样讲述战争_试析_世界末日之战_的叙事特点.pdf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也可以这样讲述战争_试析_世界末日之战_的叙事特点.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02 年第 4 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也可以这样讲述战争
———试析《世界末日之战》的叙事特点
摘  要 :《世界末日之战》是巴尔加斯·略萨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是以发生在巴西历史上的卡奴杜
斯战争为题材而创作的。批评家们认为这是一部场面宏大、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作品。怎样
驾驭庞大的题材 ,如何以艺术笔法真实地再现这场战争是对作家艺术功力的考验。本文从文
本细读的角度出发 ,利用叙事学的理论分析作品的叙事特点 ,从叙述者的选用、时间的突破、
板块结构的拼接三个方面考察作品的艺术形式 ,体会优秀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叙述者  心理时间  板块结构
  《世界末日之战》是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以巴西伟大
制 ,而是充分发挥文学的优势对这段历史给予艺术的加工和
作家欧克里德斯·达·库尼亚的《腹地》为蓝本,在掌握了几乎
虚构。他承认自己“不是在写一部忠实于历史的小说 ,仅仅是
有关卡奴杜斯的全部著作 ,又去巴西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 ,对
希望真正了解历史 ,为的是用了解到的因果去撒谎”。在作品
爆发于 1896 年巴西腹地的卡奴杜斯战争进行艺术再现 。这
中 ,作家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宏大的战争场面、腹地独特
场在巴西历史上占有重要意义的战争是在腹地的甲贡索人与
的自然景观。意大利的文学评论家 GIUSEPPE
BELLINE 在
代表共和国的政府军之间展开的。巴西的腹地属于内陆高
《新编拉丁美洲文学史》中评价道:“《世界末日之战》是略萨最
原 ,地理非常偏僻 ,居民人种复杂 , 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常年
成功的著作之一。这与他艺术上的完美与成熟是一致的。”
受到旱灾的侵袭 ,农场主是这里的统治者 ,当地居民必须靠租
略萨认为“具体那个事实是一个 ,而描写这一事件的语言
种他们的土地并缴纳沉重的赋税以求得生存 ,所以居民的生
符号可以是无数个。小说家在选择某些符号和排除另一些符
活是非常困苦的 ,也没有文化知识 ,他们心地纯洁 ,在某种程
号时 ,他优惠了一种描写或说明的可能 ,而枪毙了其它成千上
度上对宗教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以圣徒面目出现的“劝世
万的可能 ; 这就改变了性质 : 要描写的变成了已经描写了
者”以他对宗教的执著、生活的朴素、严肃的态度 ,忘我地常年
的。”这也就是说 ,小说有无数种写法 ,找到和内容相适宜的
在这里传教 ,渐渐地吸引了众多的信徒 ,最后在卡奴杜斯建立
那一种是最关键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考察这部小说在
了固定的居住地。“劝世者”从他信仰的角度自发地提出对巴
写法方面的几个特点 ,从而印证“优秀小说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西共和国一系列政策的反对意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
构成一个不可摧毁的统一体” 。
统治者的利益 ,而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权利争夺又虚构了卡奴
杜斯是“围着一个基督式的领袖来充当被废黜的王室和英帝
一、叙述者的选用
国主义的走卒” 的神话 ,于是“劝世者”所执掌的卡奴杜斯遭
到了政府军队的残酷镇压。在大小几次的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末日之战2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