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噪的创业者,停下来让我想一想作文600字什么最重要

停下来,想一想再走-初中作文-小荷作文网:议论文停下来,想一想再走岐山县祝家庄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二班   因此,在人生这个大旅途中,不管你是顺利还是曲折,谨记停一停,想一想再走!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路。对有些人来说,这条路也许十分平坦,一帆风顺;可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就不那么幸运了,这条路也许蜿蜒崎岖,坎坷难行。     如果不幸面对的是一条崎岖坎坷之路,也许有的人知难而退,望而却步;但更多的人却勇敢的选择前进,不管前面将要遭遇什么艰难险阻,他们都会克服,他们都会义无返顾的前行。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面对艰难险阻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呢?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卢瑟福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特别勤奋,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只有他还在实验室做实验。 于是,他就问那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在做什么呀?” 学生就说:“上午在做实验。” “那你下午在做什么?” “下午也在做实验。” “那晚上呢?” “晚上还是在做实验。” 没想到,卢瑟福将他一顿痛骂: “那你不就成了一个做实验的机器了吗?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你不要总是做,一定要学会思考。”
    这个故事也,也许很多学生都听说过或看到过,他们可能会说:“关于思考我可以做到,只是每一次遇到问题时我一着急,懵了,忘记想一想了”。     不错,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肯定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停下来好好的想一想,整理好思路,接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更轻快。     停一停,想一想再走!     它会使你前进的步伐更轻盈,使你更充满自信,会使你肩上的担子更轻。不要在意别人诧异的目光,勇敢的做,你会生活得更轻松!     在今天,许多同学都泡在题海战术中,什么不去想,什么也不去问,只是一味的做题,把这作为提升成绩的捷径。     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或遭遇了一次小小的打击,就怨天尤人,痛不欲生,好似天天要塌下来一般。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缺少的正是停一停,静下心来,想一想再走。     因此,在人生这个大旅途中,不管你是顺利还是曲折,谨记停一停,想一想再走!          &&位置:发表区 & 年级:初中3 关键字作文id:779445 来源:原创
字数:744 投稿日期: 10:51:00 点击:次&
点评&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2收藏 精品 点+1还行 发表 点-1真糟 退稿 点 && &工作和情感压抑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工作和情感压抑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五道口周边食品百家号我们的知识随着我们的年龄不断的累加,我们的心随着记忆的累加变的更加混乱,心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冷酷,生活越来越单调,生活越来越无趣,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成熟。关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的一生都为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我们想要有钱,想要漂亮,想要健康,想要新手机,想要漂亮女朋友,想要好吃的。我们穷尽一生去购买一套房子,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房子买了之后还需要装修,接着我们又为装修而努力。我们这个标榜瘦的时代,女生想要变瘦,不停的运动不停的节食,然后我们真的变瘦了,但我们的健康出问题了,接着我们去追求我们认为的健康而努力。刚毕业我想换个新手机,省吃俭用买了个华为mate9,刚买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后来玩了一下同事的苹果x,继续攒钱买苹果x。我们这个时代鼓吹成功!鼓吹结果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有钱,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身体好,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从政,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有个好老婆。我想成功是个很主观的词,很有时代局限的词。一个好的作家,不一定是个好的丈夫,一个好的科学家,可能是个生活白痴,一个好的企业家,可能为富不仁。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买房,我为啥要赚那么多钱,我为啥要不停的努力工作。这些问题似乎我们真的认真思考过了,我们会说我要生存。但是我想说这事真的去思考了么?而不是为自己所作所为找一个借口。如果没有房子我就不能生存?如果没有很多人我不能生存?如果马马虎虎工作我不能生存?我们害怕不了解的东西,我们与众不同。当老师问你长大后有什么梦想,你害怕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梦想,你会编造一个梦想,让自己自以为在这个梦想出自于你的心,而不是出自于恐惧。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请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匆忙的编制一个虚假的目标或者直接跟从社会的目标。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可能是别人想要放弃的东西,我们所要放弃的可能是别人想要得到的。我们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我们去追求,但是我们其实拥有很多只是不去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珍惜现在,珍惜生活,珍惜生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五道口周边食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换个角度带你看五道口美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难以相信我今天才看到这个题目。这是我的专业领域,认真答一下。(为避免干扰,把自我介绍挪到文末鸟~~)懒得看长文章又需要判断我答题资格的童鞋可以看这个案例的设计来检查我的实际水平:&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hu/ZL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果开发一款游历中国古朝代的单机 RPG 游戏?&/a& 觉得这篇文章光回答了“是什么”,想知道“怎么做”以及“是否值得这么做”的同学请移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zhi.hu/29w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游戏化是否可以让现实变得更美好?&/a&&br&&br&此外,两个基本立场:1.游戏化不是上瘾机制 2.游戏化必须从需求出发,不是所有领域都必须游戏化。&br&&br&什么是游戏化(Gamification)?一句话说,就是&b&将游戏设计的手段应用于非游戏的场景&/b&。更简单一点说,就是&b&用游戏的框架,来解决工作生活中一切非游戏的问题&/b&。也就是说,游戏化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应用到任何领域。(P.S.将游戏化等同于上瘾机制的想法,根源在于把游戏当做欲望的象征,以及认为游戏所代表的玩与工作是对立的。这种想法《游戏的人》第一章就灭掉了,感兴趣的各位可以自己去看。另外,只要将游戏化当做上瘾机制,制作出来的方案一定是McGonigal的套皮式游戏化,是没有乐趣及不可持续的,详情见后文。)&br&&br&游戏化兴起是个缓慢加速的过程,和游戏研究算是同步发展。维特根斯坦、HUZINGA等大牛都曾反省过游戏的本质,他们所提的游戏的边界、魔圈等概念都为游戏化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不过游戏化的兴起还要感谢教育界的大牛。Thomas M.Malone1980年发表论文“What Makes Things Fun to Learn: A Study of Intrinsically Motivating Computer Games”,提出内在动力的概念,这一观念被游戏化领域沿用至今。James Paul Gee的书&i&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i&则强调了游戏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作用,既是游戏研究领域的经典,也为教育者指出了游戏化的前景。此外,Skinner的行为主义理论虽然在心理学领域逐渐衰落,但在游戏化领域却逐渐成为了一部分人的理论宝典。2002年至今,Serious Game Initiative和Games For Change这些每年一度的大会慢慢为游戏化领域的形成创造了人力、物力和商业条件,终于在2011年时成为了一股主流势力,凝聚了下图所示的2.5亿美元的投资和8本书(现在则有三十多本)。&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ig.do/2011graphi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ig.do/2011graph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正如这张图所示,游戏化在国外已经很活跃了,很多大公司都采纳了游戏化的手段,比如Kevin Werbach在下表中列出的这些牛逼闪闪的大名字:&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6baeac2b458c4e9dea57c_b.jpg& data-rawwidth=&513&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6baeac2b458c4e9dea57c_r.jpg&&&/figure&更详细的历史就不谈了。总之,游戏化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现象,现在每年世界上至少有十几种游戏化的研讨会和大会,也是一个商业实践和学术思想都蓬勃成长的领域。国内对游戏化的了解则始于2012年末,《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中文版出版之后。我曾有幸在出版社湛卢文化的讲台上将McGonigal 以外的游戏化介绍给听众,并见证了这几年国内从教育者到开发团队等等对游戏化潮流的逐渐觉醒。游戏化领域实际上是对游戏进行二次利用,借着国内游戏行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我相信游戏化在中国也会逐渐火热起来。&br&&br&接下来谈谈游戏化的核心要素有什么。&br&游戏化本质特征可以参见这张图,摘自BARCAMP的演讲“游戏的积极社会作用”:&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fac3c521db5ae_b.jpg&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fac3c521db5ae_r.jpg&&&/figure&&br&有关游戏化的理论研究其实有很多,主要都是有关应用的理论。放张福利图吧,展示了游戏中的DMC金字塔,包括了游戏化可以组合的游戏元素。&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e8bcd1ddbef337d271956_b.jpg& data-rawwidth=&1017& data-rawheight=&7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e8bcd1ddbef337d271956_r.jpg&&&/figure&&br&看了这些内容以后,你也许会想:那游戏化究竟有没有用?空口无凭,直接贴一段游戏化大会GSummit上游戏化设计师Gabe Zichmann的发言:“One global community site, for example, raised Facebook engagement by 92 percent, discussions/comments by nearly 300 percent and social network traffic by 90 percent through a badge and challenge-centric gamified system. And it’s not just engagement — gamification’s revenue effects are equally astounding. Autodesk raised its trial usage by 40 percent and conversion rates by 15 percent while Extraco Bank raised their customer acquisitions by 700 percent, and IBM’s gamified Innov8 platform has become the company’s biggest lead generator.”&br&&br&游戏化能起作用的原因,也就是“游戏为什么吸引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上的心流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内在动力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等,传播学理论、后现代史学理论中和叙事相关的部分等等,都分别从各自角度解释游戏的吸引人自发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魅力。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游戏化的魅力并非来自于游戏的机制,而更多地来自于游戏作为一种媒介所能带来的整体体验。这也是我一直研究的一个话题,不过限于篇幅就不在此展开了。&br&&br&一般来说,欧美业界所提的游戏化,主要是游戏的要素在社会领域的再次运用。这当然对于改善一些本来很枯燥的领域是件好事,比如Jane McGonigal在《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中所提的各种实境游戏,其实就都是以游戏化的形式对各种NGO活动加以再包装。游戏化在教育领域也很活跃,国外甚至有一些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游戏化培训项目,香港甚至针对中学生发行过一款叫Farmtas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armtasia.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農場狂想曲&/a&)的游戏,总共出了两代,是个经营游戏,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来使学生对地理、经济等学科有更深的了解。我自己也曾利用游戏化的手段教过对外汉语,为北航设计系将色彩构成课进行设计,效果都很好。其实游戏化的主要优势,就是游戏的主要优势:沉浸性的体验、明确的反馈、可分享可提高的技巧、还有最重要的--乐趣。&br&&br&&br&国内业界现在最流行的游戏化,是照搬游戏的系统,无论适不适合当下的主题,也无论这其中有没有乐趣。只是加上点数(Points)、徽章/成就系统(Badges)、等级(Levels)(也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PBL系统),把游戏的壳套在你的主题活动上,并不是真正的游戏化。《游戏改变世界》的作者McGonigal就很擅长这种停留在表皮的游戏化。比如我在她的新书发表活动上演讲时所总结的,她的所有游戏化行为都可以总结为下图的公式:&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88e573c8fff7c_b.jpg& data-rawwidth=&1012&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88e573c8fff7c_r.jpg&&&/figure&&br&而这套系统的问题在于,它假设游戏要对社会作出积极影响,就必须要有用,而没有考虑过游戏本身对人的吸引力也许正在于对“有没有用”这件事的超越。人们玩游戏,正是因为游戏没那么功利化,在游戏中享受乐趣不受功利性的束缚。而无论是PBL系统还是McGonigal 的游戏,都是功利化的游戏。其中没有乐趣的容身之地,更没有意义存在的空间,尽管这两者才是人们玩游戏、并被吸引而自发投入时间的内在原因。&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6e9fdd36ed1e54d533d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7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6e9fdd36ed1e54d533d_r.jpg&&&/figure&&br&&br&所以,无论你想游戏化的对象是什么,无论你想做怎样的游戏化设计,都请先停下来想一想,你自己是否觉得这个系统有意思,又会不会在你设计的这个系统里感受到乐趣。想一想你的系统能不能为用户带来改变,无论是观念上的或是行动上的;想一想经历过你设计的体验后,你的玩家们能不能感觉自己更充实,更美好,更强大。如果不能,请看下面的两条建议。&br&&br&针对开始做游戏化设计时常见的几个误区再给两个建议:&br&1.考虑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b&有必要&/b&游戏化。游戏化可以应用于各领域,不代表它必须被应用到各领域。在有些现行模式进行得很好的领域,没有必要进行游戏化。比如说,在管理上,如果全盘使用游戏化管理模式的话,扁平式企业就比金字塔式的更合适。做游戏化一定要从需求出发,先有了“要提升用户粘性”、“要引导用户发现某行为的乐趣”的需求,才需要具体去考虑游戏化的方案。&br&&br&2.考虑你所做的游戏化设计方案是否&b&可执行&/b&。做游戏化设计最麻烦的一点,是很多时候设计师会做出一些看起来非常美好,但执行起来需要革命式大手笔的设计。比如要游戏化一门课程的时候,通常会想到的做法可能是针对该课程设计一个游戏,而不去考虑这样做的时间成本和执行难度。实际上,游戏化未必以游戏的最终形式体现;只要系统或者规则经过了精心设计,能引导用户能在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那么就是好的游戏化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请你设计的用户能否在不借助太多外力的情况下把你的设计付诸实践。&br&&br&如果以上两点的答案都是否,那这件事就完全不需要用游戏化去做。&br&&br&此外,评论区的&a data-hash=&daa73bbaf87fe& href=&//www.zhihu.com/people/daa73bbaf87f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澈& data-hovercard=&p$b$daa73bbaf87fe&&@赵澈&/a& 提出的有关游戏化的问题涉及到游戏化的本质,在和他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得以将答案中没写到的游戏化的部分加以陈述和引申。 &a data-hash=&c33de92a6d024cffceb737a& href=&//www.zhihu.com/people/c33de92a6d024cffceb737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朱阁& data-hovercard=&p$b$c33de92a6d024cffceb737a&&@朱阁&/a& 分析的两种游戏化类型清晰明了,推荐的ingress的例子非常精彩,@&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lin-qi-jian& class=&internal&&林启健&/a& 提到的维特根斯坦的理论都很不错,@&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edtall& class=&internal&&孙志超&/a& 从游戏开发者角度提出的对游戏化的疑虑很有代表性,欢迎各位移步到评论区看看。&br&&br&最后的小福利:不爱看大篇文字的小盆友有福了。 &a data-hash=&ca4bdecc2b872fafc96264& href=&//www.zhihu.com/people/ca4bdecc2b872fafc9626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宋雅文& data-hovercard=&p$b$ca4bdecc2b872fafc96264&&@宋雅文&/a& 领头翻译的Extra Credit系列视频有两集讲游戏化的都已经翻译成中文了,差不多每集5分钟左右,一集是讲游戏化是什么(&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jU5Njg3Nzg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额外加分Extra Credits S02E10 游戏化&/a&),一集是讲如何利用简单的游戏化机制来改善教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jYyODM5MTE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额外加分 Extra Credits S02E15 教育游戏化&/a&),都很接地气,推荐看看。&br&&br&p.s. 如果读完这篇介绍,对游戏研究或者游戏化感兴趣的话,欢迎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amestudies.diandian.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amestudies.diandian.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做更多探讨。&b&游戏化qq群已经建立,群号是&/b&。游戏研究和游戏化实践都是很年轻的领域,希望大家能共同探讨,一起让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健康更持久。需要参考书籍的童鞋请移步这个豆列&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doulist/14758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游戏与游戏化研究&/a& ,相信是目前国内的游戏化和游戏研究书籍收录最全也最好的,目前还在更新中。不过,我读完一本才会更新一本,所以更新速度会比较慢,但选书还是比较精的,书单里的书都值得一看。&br&&br&再P.S. 本来的自我介绍贴到这里来,以免打断文章节奏:我从08年开始研究游戏,本科毕业论文、硕士项目都在做游戏的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10年前后在一次游戏研究的国际会议上接触到游戏
化,在宾大学习之后,11年成为了游戏化设计师。从11年至今,我一直在做教育、宣传、活动、管理,还有各种主题APP的游戏化项目,大多是以为客户提供
咨询和游戏化设计方案的方式。我所主导的游戏化项目包括某HR公司的人力咨询管理系统、某外国知名大学北京中心的活动管理+宣传+招聘系统、北航设计系的
“色彩构成”课、某开发中的北美社交软件、某ios排名第一的运动软件、某些小组的游戏化活动、以及某开发中的以传播善意为主要目标的微信游戏,(鉴于客
户协议,商业软件的名称均隐去),以及国内第一个以游戏化方式管理的翻译公司。我还在国内做过数个和游戏化有关的讲座,包括一个TEDx。我现在还在和新
浪微博的游戏领航员JY合作,系统地翻译国外的游戏化评介视频,策划自己的游戏化节目;以及为所有对游戏化感兴趣的普通人写一本游戏化指南《游戏力量:你的第一本游戏化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今年秋出版)。
难以相信我今天才看到这个题目。这是我的专业领域,认真答一下。(为避免干扰,把自我介绍挪到文末鸟~~)懒得看长文章又需要判断我答题资格的童鞋可以看这个案例的设计来检查我的实际水平: 觉得这篇文章光回答…
&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79f7b42fc177c0290084& data-hash=&779f7b42fc177c0290084& data-hovercard=&p$b$779f7b42fc177c0290084&&@图灵Don&/a& 大神还是有许多东西不是太懂啊!&br&&b&好呀。它的财务方法在中国股市上创造了历史。&/b&&/p&&p&&br&&/p&&p&&b&再次重申,乐视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br&&/b&&br&有人想知道啊,写写吧:&br&上市公司下属两家公司A,B。&br&分别持有这两家公司股份为:
B-51%&br&主营业务分别为:
A-视频网络
B-卖电视机,你没有听错,就是卖电视机。&br&&b&老的会计&/b&:&br&A 公司
销售收入0亿元,净利润0亿元&br&B公司
销售收入50+13.5亿元,
净利润0亿元 &br&合并报表
销售收入50+13.5亿元, 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亿元 &/p&&p&&b&新会计:&/b&&br&B公司每卖一台电视,提取900元作为A公司的服务费。150万台总共提取13.5亿元作为A公司收入。那么A公司可以获得13.5亿元收入。B公司亏损为13.5亿元。&/p&&p&A 公司
销售收入13.5亿元,净利润13.5亿元&br&B公司
销售收入50亿元,
净利润-13.5亿元
&br&上市公司合并后财务报表如下
&br&销售收入=50亿元+13.5亿&br&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5亿—13.5亿x51% 的股份=7.75亿元(粗略计算,不准在此基础上撕逼)&/p&&p&上市公司获得的好处是以下2点:&br&1. 卖电视太好卖了,销售额和利润显著增长。&br&2.蠢人是大多数的,又一次证明了。接着再整,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手机啊,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由衷的歌唱),今个儿就是高兴,真呀真高兴(备注:&u&解晓东&/u&版本)。其实我一直好奇乐视卖手机有没有这么搞,有知道内情的同学通知一声!&/p&&p&由此引申出2个问题:&br&第一:B公司有49%的股东为什么原意这个搞。因为他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自己人啊,市值高了,随便减持一些,都100亿元啊。那亏损算个P。查一下资料就知道,才3亿不到的亏损,100亿的减持可以再干上N年这种事情。&/p&&p&第二:为什么别人不效仿。骚年们,我就不说了,动动小脑瓜想一想。&br&================================分隔线在此&/p&&p&如果点赞的多,我继续写。&/p&&p&有空写财务版本1.0,2.0&br&我直接写了3.0&br&&b&&i&最后一句:吗蛋,最有干货的居然没有人点赞!!!!!!!!!&/i&&/b&&/p&&p&脑洞大开的一个问题:邀约收购创维数码怎么样?总市值才140亿港币哦!你再拿计算器算算。这利润和销售额要增长到什么地步?&br&提示:创维2014年收入为400亿,70%来自于电视。相当于300亿元来自于电视。按一下计算器都乐开花!&/p&&p&知乎上有一个现象,大家都说微观,宏观谈的太少!&/p&&p&&b&其实最最重要的是宏观商业逻辑问题。例如它说说的生态链问题。比较那个。开百货公司就是开百货公司的!&/b&&/p&&p&居然有人没看懂。我来讲一个马上要退市的香港公司怎么干的。成立3家公司A,B,C。&br&A公司购买生产资料成本100亿元,以50亿元的成本卖给B,B以150亿的价格卖给C,C以100亿元的价格卖出去。三家公司盈利状况如下:&br&A
-50亿&br&B
100亿&br&C
-50亿&br&合并报表公司盈利为0。&br&为啥那么干,当然是为了把B公司上市啊!蠢人就是多啊,骗子都不够用!&br&这算1.0版本!&/p&&p&============&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065825caee7a14210febb501bc55c8d5& data-hash=&065825caee7a14210febb501bc55c8d5& data-hovercard=&p$b$065825caee7a14210febb501bc55c8d5&&@Josh&/a& 同学搞混逻辑了,低质量的销售额增长没什么卵用。如果他这个理论成立,上市企业完全可以收购一些全净出口报关企业好了,销售收入吓死人,利润,呵呵。这样的公司没人给高估值。大神换一套财务方法就给了高估值。我也只能呵呵。常识永远都是常识。&br&第二,给股东创造价值这个理论我是赞同的,但是成为股东有先后,先成为股东的赚钱,后面进来的股东亏损,我是否可以认为先进来的股东人品更高尚,赚钱应该,后面的呵呵?&br&第三,我支持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是身为人的基本权利。但是不代表多元化经营一定对。多元化经营成功率比较低,总有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边界定义不清楚,还有人一厢情愿的没有这个意识。&/p&&p&&b&老贾同志做的漂亮!!!!(同学们,重点啊,马上要考试了,给你们划一划重点)&/b&&br&当然,作为企业家来说,老贾同志做的漂亮啊,实在是漂亮啊。我羡慕,我嫉妒(请脑补我痛心疾首的样子),同样身为做企业的人来说,感觉就是人和人差距咋那么大呢!!!&br&写完这些,我怎么觉得我人品真差劲。哈哈&/p&&p&大家点赞啊!看见要超过@图灵don,开森!&/p&&p&=======================================&br&《逻辑思维跨年演讲 》中关于乐视的评述我认为理由不充分,比较牵强。&br&透过现象看本质,&b&这2个妖股之所以产生的根本根源来自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审批制度&/b&。假如许多公司都可以按照注册制上市,劵商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怎么会和乐视合谋,搞题材?哪里华丽丽的摆着优酷呢,就算没有优酷,也有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华丽丽的放在哪里。这么搞的难度系数大了许多倍。&br&马云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在这里引用不恰当。&br&天下没有新鲜事!&/p&&p&=========================================&br& 强调一下:许多公司都有上市与非上市资产问题。乐视公司有许多没有上市,不属于上市公司部分。一般2种处理途径,一是单独上市,二是上市公司出资收购。&br&最近2个问题:&br&1.老贾同志所说100亿借款,这些钱没有全部支付给上市企业使用,如果有,那么财务上记账如下:&br&公司总资产增加100亿元,负债增加100亿元。大家可以查查报表看看,就知道啦。&br&2.炒股票一定要记住,皮特林奇举例说了一次,如果一个公司产品销量好,记得购买他们的股票。但是在购买股票的时候看看,这个公司最近火热的产品占据公司销售额是多少,能够对每股盈利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一个朋友说最近有一部乐视电视火啊,买他们股票好。我就呵呵了!最让人呵呵的是你先查查这个公司属于上市企业吗?好像不属于。哈哈哈!最近他们停牌,好像就为了把这个分公司资产装进上市企业吧。这个都是要money的,多少价格并购进来都可能。&br&&u&备注:谢谢 @王声 指出错误,这里不是电视剧公司,收购的是乐视影业。分公司多了就是麻烦,你要死扣到底那块业务属于那个公司名下,太不适合我这种懒人啦。&/u&&/p&&p&提醒:上市企业销售额合并报表,是按照控股权来的,你在B公司持有51%的股权,B公司销售额为50亿元,你可以说公司销售增加50亿元。净利润是按照比例来的。净利润的真实含义是上市股东净利润。&/p&&p&========================================&br&第一次认真答题,从来没人点赞,希望获得点赞这个心里希望大家理解。&br&从此以后我也可以说:爷早年也阔过。&/p&&p&=========================================&br&关于收购创维的提议漏洞那么大,怎么就没有人反思呢?有人能够指出漏洞,我在此专门感谢!&br&之前有效。如果没有人,我将公布答案啊!&br&&b&提示注明:技术性问题不属于漏洞&/b&&/p&&p&=============================================&br&首先声明:我不反对投机,尽管我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者!&br&如果我炒一只股票,当我认为它高估的时候,我会清醒的认识到我这个行为是投机,赌蠢人更多,但是我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投资,当然是炒一把就撤退啊,是输是赢都跑啊。人悲催的是在于自己不明白,把投机行为误以为是投资行为。炒股炒成股东,说的就是这种情况。&br&世界始终是美好的!我认为发现自己炒股是投资还是投机也是很美好的,能分辨那么就是棒!&/p&&p&我再次声明:我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持有股票,只是在去年3400点到4600点的时候持有基金!&br&我在那段时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在投机,赌蠢人多不多啊!&/p&&p&如果上市机制不改,中国人民其实是幸福的,几年一轮回就可以搞一次这种事情,太幸福了。如果再考虑经济危机的这种事情,炒炒港股,也是幸福的。&/p&&p&《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哪里有一个财务处理方法,那个才是天才设计的,有意思的很,比我举例的强许多。&br&==============================================&br&关于IPO注册制:在一个‘人工’控制上市公司数量和节奏的制度,这种注册制本质上和核准制(审批)一样一样的。&br&讨论问题的前提条件(什么事情,语义都是隐含了许多前提条件的):&br&1. 中国股市高估了&br&2. 注册制势在必行,不断放开&br&推导出未来股市,当然是缓慢放血啊------------啊-----------啊------------&/p&&p&&b&放大招:老贾同志是怎么考虑上市公司 ‘战略规划’ 问题的?
&/b&&br&大家点赞啊!好像没多少人看了?
&br&继续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p&&p&======================================&br&各位阅读群众好啊!&br&这里堆积了三个问题,分别如下:&br&1. &b&老贾同志是怎么考虑上市公司 ‘战略规划’ 问题的?&/b& &b&2. 为啥不收购创维?收购TCL的部分股权是几个意思?&/b& &b&3. 价值投资的人是怎么分析乐视那个股票的?&/b&&/p&&p&&br&&/p&&p&&b&第一个问题:&/b&&br&高估值或者叫做高市盈率股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br&第一,广阔的市场;&br&二,销售额增长迅猛;&br&三,利润同比增长迅猛&br&四,上面2条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叫持续不断好多年。&/p&&p&第一那个叫做有题材,用于讲故事。例如,从销售数量和金额上来看,手机市场肯定比电视机的市场大多了,假设估计大10倍。一般可以推论手机卖的好的公司市值比电视卖的好的高好多。最极端的举例就是卖牙签的没戏,比卖石油的差许多。&br&第二,第三条那个叫表现,有了目标后干活,得到结果,把结果展示出来,说明同志我做的不错。在通往康庄大道上我也捡了一些芝麻和西瓜。重要的是我在告诉你我在通往彼岸的路上我就说到了我能阶梯形的悟道所得,你们看看,我真的阶段性实现了和预期一致,股票价格给个高估值是应该的!&br&&b&想通了这个事情,那么开干!!!革命同志就是有精神!&/b&&br&摆在眼前就这个条件,上市是上市了,可是营业数据不好啊,尽管影视版权已经做长期折旧了,还是扛不住几年啦。估计再扛个3,5年后数据会非常难看。那怎么整,当然是上电视啊,全产业链这个故事人家都喜欢听(例如三星)。最最重要的是咱们财务做帐水平比别人高。&br&开始,注册公司,然后是选择自己建生产线还是找人代工啊。&/p&&p&注册公司,既然打算那么干,找谁做小股东呢?放眼环顾四周,没人。当然要找自己人干,那个谁谁谁,你来。什么,怕亏,不要紧,你亏多少我个人补贴多少,再加20%。就你啦,都是朋友,给个面子。为啥会有这个推导出来结果呢?首先你的了解企业家思路。&/p&&p&1.自己能搞定所以环节,利润还丰厚,当然自己整才是王道。&br&2.如果自身条件差一些,自己资源不够,当然和有资源的合作。技术不够找有技术的,产能没保障的当然找有产能的。&br&你一个生产销售电视的企业,找一个挖矿或者搞建筑的合资生产,你看上人家那点呢?&/p&&p&=========================================&br&&b&问题二:为啥不收购创维&/b&&br&因为满足不了高估值高市盈率股票的条件四啊。&br&你收购技术性细节很容易实现。问题来了,都400亿元销售额啦,你分100亿作为A公司收入,上市公司盈利改为51亿,可是后面第二年怎么整,利润和销售额都没有办法增长。并且那个亏损的坑太巨大,谁都没有办法填。&br&改一下方法,不那么黑。例如每台彩电分成960元改为100,逐年增加,利润是增加了,可是销售额没增加空间了,只能上手机啦。问题是万一手机销售额增加不能促进公司整体销售额大幅度(例如每年30%)增加怎么办?&br&第二个方法,创维还是创维,品牌独立运作,不归属上市公司。有空没空让他贴一下牌子,或者动用一下销售渠道等等。问题是人家直接收购TCL部分股权也能比较流畅的这么干啊。&/p&&p&所以说不可能这么办。&br&至于收购TCL部分股权,当然可能是为了技术,或者代工,或者销售渠道,谁知道呢?&/p&&p&今天先到这里吧&/p&&p&===========================================&br&乐视停牌到日,持股的人要‘发财’啊。&/p&&p&炒股和炒基金有啥区别呢?我一直没有搞明白这个事情,在中国好多公司搞一个资产重组啥的,那么就停牌。&br&1. 你买的就是重组提出的ST股票,停牌就停牌,无所谓啦,说不定还有好事情。&br&2. 买的是普通股票,一停牌,随着股票整体指数栽飞机,那么等开盘几个跌停板你就悲剧的要死啦。&br&3. 如果你买的是基金,是可以随时赎回的,其中这个基金还正好持有一些停板的股票,在股市栽飞机的时候那么卖掉那个基金很有意思啦。基金价格有2种计算方式:&br&无修正显示------应该是按照停板时价格估值。这就意味着基金当期价值实际价值低于显示价格,卖出基金的人算是无风险套利吧。 不卖掉基金的人将承担更大的损失。但是对于购买基金的人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操作,或者叫做不方便操作。&br&修正显示---------如果不是还是根据指数同比调整?例如一个股票停板时单价为100,上证估值为3000点,等到2000点的时候,此项投资单价估值为100x吗?我不知道基金是否有这样的修正算法?&br&&b&上面关于讲基金算法是我一直好奇的,希望有人指出!如果基金公司采用无修正显示,那么购买基金就会比购买股票有极大的优势,特别是在股市下行的时候。&/b&&/p&&p&我在这里不断持续更新中,我希望以前点赞的童孩们能够看到我持续更新的,谢谢大家点赞!&/p&&p&===========================================&br&第三个问题干货的很,怎么没有人关心呢?&/p&&p&&br&&/p&&p&=============================================&br&201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36452万元&br&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23523万元&br&两值相加等于=12929万元&/p&&p&2015年预计净利润为56424万元至63705万元&br&归属于少数股东综合收益为 =
哈哈 &br&我估计为 -36000万元至 -50000万元。哈哈&br&3月18日揭晓答案啊!
拭目以待&/p&&p&如果按照彩电销量增加1倍,亏损大约为
46000万元。&/p&&p&============================================&br&今天又看了一下,以为日该解禁了,可以看价格了,结果一直要停牌到日,语义看来而且就算到那个时候还不确定。一句话:走着瞧!&/p&&p&观察到日收盘价为48.8元,4日收盘价为58.8元。上涨幅度为20%。按照体量总市值909亿上涨至1091亿元。&br&大家估计多少钱可以拉升20%?&br&主力资金流入减流出=12月3日 6.5亿,12月4日7.9亿。 &br&如果你有钱,死命拉升后不能出货,你急不急?但是对某些人不急,对他还特有好处啊!&/p&&p&维持一个高股价不容易啊,同志们!&/p&&p&机构投资者都在干嘛呢?&br&日
持股6166万股
持股5407万股(考虑到10股转12股,11896万股修正)&br&日
持股2994万股 (考虑到10股转12股,6588万股修正)&br&15年12月31日
中油2家基金持有2000万股份,占据机构持股的30%。&br&从总持股量来看,他们都跑啦!&br&谁有日的数据比较有意思啦!还有他们的持股成本。&br&&b&为啥还有那么多机构在呢?这是一个好问题啊!&/b& &b&再次重申一个事实:我这里不是做股票推荐,或者给出投资建议!&/b&&/p&&p&&br&&/p&&p&&u&&i&&b&(修正: 同花顺给出的机构持股信息严重滞后,我同时查看了其他关注的股票,也发现这个特点,机构投资者没有大规模减少)&/b&&/i&&/u& &br&=======================================&br&财报出来了&br&归属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 - 35591万元。低于预计数量,唉!&br&一会儿认真看看财报怎么回事。&/p&&p&1. 研发费用资本化,这手段用的可真狠。7.3亿元资本化了。以前雷诺公司CEO戈恩就这么干的,立刻公司财报好看啦,被吹嘘的一塌糊涂。(资本化的主要功效当然是调升当期利润)。&/p&&p&2. 乐视致新营业利润亏损9.7亿元,净利润变为亏损7.3亿元,那个营业外收入都是啥,太好奇啦。2.4亿元的差额啊。&/p&&p&3.终端硬件成本80亿,终端销售60亿,差距20亿跑去哪里啦,我的神啊!那个9.7亿的亏损恐怕都不够啊!&/p&&p&我又看见有人胡说八道生态链问题,都是挺扯的&br&做生意追求的次序应该是:&br&1. 最高级,行政许可垄断。呵呵,你懂的&br&2.深护城河,例如微软,google,QQ等&br&3.核心技术就是高&br&然后,没有然后啦&br&有人拿乐视和QQ,亚马逊比,我就呵呵啦。例如腾讯公司研发微信,你估计多少成本?10亿,还是100亿,在那个层面上,钱都不是问题,其他东西才是问题的行业,你肯定崩溃。如果问中国其他企业家,你问啥条件能干死微信?估计一个答案,第一条才行。你想想当初马云,网易的丁磊都想,就是干不成。我估计他们只要能干死微信,钱不是问题,就是干不死!&br&不用第一条,你都有办法干死QQ,马云立刻请你去,几乎可以做到没预算!&br&更恐怖的是,你如果用第一条,可能你的想法没有部门或者某些人配合,为啥,你猜!&/p&&p&视频网站就是个悲剧,这个是拿钱能够堆死你的行业,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能堆死你!&br&你看,就连张朝阳同志没多少money都还没撤退呢。&br&不服气的人好好想想,那种级别的生态链有啥用途,人家的深如马里亚纳海沟,你就挖了1米,人家用人民币可以直接给你填没啦。&/p&&p&=====================================&br&我又发现了一个公司,乐视云计算&br&很有意思,亏损3263万元&br&上市公司持股50%&br&这家公司可能和网宿科技干一样的事情,那么上市公司持有50%的股份就很有意思啦。&/p&&p&有人在评论里面说乐视利润来源来自于企业并购,不需要大惊小怪。&br&我重申一下,他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就这么考虑的,根本不是并购过来的公司,就是玩财务手段。&/p&&p&&b&并购公司是这么干的,理论逻辑应该是这样:&/b&&br&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不好,公司PE值比较高,我就去并购一个非上市企业,用一个低PE值去并购,来维持公司业绩增长的需求。&br&&b&例如&/b&:上市企业50倍市盈率,利润1亿元,公司总市值为50亿元。并购一个利润为5000万的公司,按照10倍PE值并购,被并购公司估值为5亿元,并购后公司合并报表为1.5亿元,如果公司PE估值不变,那么公司总市值为75亿元。&br&75-50-5=20亿元,相当于上市公司总值增加了20亿元。&/p&&p&蓝色光标好像就这么干的,这个模式的问题就在于并购掏钱简单,整合管理能力不是那么好练习的。所以很难啊!&br&但是,中国未来20,30年都可能是大资本并购的时代,和美国早期资本市场发展会比较相像。主要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第一代企业家不玩了,孩子接班不容易,那么并购需求和供给都成立了,大伙就开干。&br&&b&我比较看好同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整合难度太大,你又不是GE。&/b&&/p&&p&对了,再告诉你一个事情,有些并购方不是冲着长期持有这家公司的。只是短期做财务投资,例如德克萨斯太平洋出资控股深圳银行(就是平安银行前身),公司搞一段时间卖掉,这也是生意的一种形式!&/p&&p&&b&乐视这么干,主要是想做到这种结果:&/b& &b&例如你手上有笔钱,你打算投资股市,不管那么多,买10只股票,你期望其中一家公司股票未来几年后翻10倍。说白了就赌。&/b&&/p&&p&&br&&/p&&p&===============================&br&正式投入当股民的纪念日&/p&&p&我郑重宣布,我开户入市啦。&br&回到上面的问题,我是否能够把握住像乐视一样公司的机会?&br&回头梳理一下:&/p&&p&第一,当乐视开始造电视,又是造手机的过程中,我敢积极买入吗?赌其他韭菜会跟进吗?&br&第二,什么时候卖掉?会不会出现黑天鹅时间,导致回撤比较大?&br&第三,我肯定自己会在4000开跑,同样我也拿不住&br&第四,回调到位以后,再进入,有停牌问题,等从新开盘以后,会不会有黑天鹅现象?&br&例如:我猜测他需要维持高估价,当日公司总市值跌到500亿的时候,我是否敢做顺风车呢?到了12月4日,公司停牌?我是否能够预测他停牌?&/p&&p&看看,当你炒股的时候,你都会多想些什么?&/p&&p&&b&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1000亿的市值意为着什么?就算疯狂炒作,到底多少会到顶?是不同行业不同想象空间吗?&/b&&/p&&p&&br&&/p&&p&====================================&br&接着写:&br&同花顺上有公司盈利预测指标,看看大家怎么合谋,哈哈&br&下面直接有一个详细指标预测:&br&2016年
盈利:7.9亿
市盈率:121.99&br&2017年
盈利:13.6亿
市盈率:73.51&br&2018年
盈利:21.2亿
市盈率:55.09&br&对应市值如下:&br&2016年
市值:963亿&br&2017年
市值:999亿&br&2018年
市值:1166亿&/p&&p&现在市值为:1091亿元&/p&&p&同学们,还有更详细的细节呢:&br&第一选择报告时期,例如选择停牌以后时间看看&br&第二选择看它预计的利润&br&第三选择查看预计的市盈率&br&然后你把预计利润和市盈率相乘,给出市值,然后和1091亿做一次比较(我假设这帮研究员做报告的时候都查询了这家公司市值)。&br&最后,和现在市值1091亿做比较,看看他们最后的投资建议,你突然发现,他们不会都人格分裂吧!&br&哈哈哈哈&/p&&p&你算出来有几种答案,&br&一是预期市值严重低于现在市值&br&二是稍微低于&br&三是稍微高于&br&四是大大高于&br&然后你开始总结推荐,买入,增持,强烈推荐是几个意思,你突然发现,你智商不够!&br&&b&没任何规律可循!!!!!!&/b&&/p&&p&&br&&/p&&p&=====================================&br&&b&重申:乐视这么做帐是符合会计准则的。我没有任何企图否定这么做帐不符合会计准则!&/b&&br&我只是认为这样做事业有一定问题,所以才从财报的角度来说明问题。来证明我的观点!&/p&&p&例如:你听说了一个公司新模式不错,牛吹的老高了,你用平常认知来说觉得可能性小,然后你发现对方是上市企业,把财报翻出来看看,哦,原来他是这么搞的,公司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啊!&/p&&p&假设------论证&br&人一般都是认为某些事物,然后依靠逻辑是判断,然后去证明观点。&br&例如:我猜测银行股会是怎么样子,到底过去3年,大市值的银行股投资收益率高还是小银行股,我认为是小银行股份,然后理由如何如何,然后再去股票市场上去搜集过去3年数据,看是否支持自己的答案,来论证自己的假设猜测,就是这个样子。&br&大家可以自己猜测一下看看,按照我的思路做,很有意思的。&/p&&p&&br&&/p&&p&最近开始学习炒股,碰见一个有意思的事情。&br&有个朋友说上次股票指数应该可以上10000点,就是啥政策导致如何如何,吗蛋的(语气很是愤慨)。&br&认真想想,假若上证指数到了10000点,他后续操作是干嘛,我估计立刻清仓的可能性非常大。&br&那么就会面临一个事实问题,10000点是否是皇帝的新衣服?&br&引申下一个问题,到底多少点是皇帝的新衣服?如果真做一个调查,从新来一次,和赵本山同学的卖拐是不是一样,大家从新来一次,还是一样的结局,还是到不了10000点。&/p&&p&&b&到底多少点是皇帝的新衣服呢?&/b&&br&工科生都喜欢分析数据,来思考大家认知:哈哈&br&你看看日到顶点6000点,下跌时间统计&br&&a href=&tel:/11&&5000
2007/11&/a&/29
下跌用时间:1个月13天&br&&a href=&tel:/3&&4000
2008/3&/a&/12
下跌用时间:3个月13天&br&&a href=&tel:/6&&3000
2008/6&/a&/11
下跌用时间:3个月&br&&a href=&tel:/9&&2000
2008/9&/a&/11
下跌用时间:3个月&br&&a href=&tel:/11&&1700
2008/11&/a&/16
下跌用时间:2个月5天&br&整体下跌周期长达11个月。&br&&b&整体涨幅5·6倍&/b&&/p&&p&&a href=&tel:/6&&5166
2015/6&/a&/12
&br&&a href=&tel:/7&&4000
2015/7&/a&/12
下跌用时间:1个月&br&&a href=&tel:/8&&3000
2015/8&/a&/25
下跌用时间:1个月13天&br&&a href=&tel:/1&&2688
2016/1&/a&/25
下跌用时间:5个月&br&假设2688是最低点了。&br&&b&整体涨幅2.5倍&/b&&/p&&p&上次大牛市,我估计6000点百分之100的人都认为是皇帝的新装,为啥呢,因为跌到5000点非常快&br&点的人入市交易,我认为部分人认为只是暂时调整,会向更高点进发,所以用时3个月。&/p&&p&所以从心理研究的角度来说,可能在&br&5000点的时候90%的认为是&br&4000点
80%&br&3000点
50%&br&2000点
20% &br&1700点我认为大家在持续不断的阴跌中被坑怕了。&/p&&p&这次牛市&br&5000点的时候100%的认为是&br&4000点
90%&br&3000点
90%&br&2688点,大家开始没有那么恐慌啦&/p&&p&这次事件告诉我们,经历过2007年的人理性多啦。&br&第二,知道快速止损的人开始变乖啦&br&第三,被割韭菜的是新手&br&第四,过几年以后从新来一次大牛市,还有一年涨幅5,6倍的事情吗,可能性非常低。2,3倍呢,估计信的人也不多了。唉----------------&br&假设经历过这2次大牛市的人,10年后依然在股市里面晃悠,那么这个教训就太深刻了。&br&下次牛市,我们要隆重欢迎80~90后韭菜们!&/p&&p&(注:以上数据我纯粹胡写,概不负责)&br&看看,我自认为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想的全是博弈!!哈哈&br&并且还在琢磨怎么样利用下一个牛市,博取个年化200%·300%的收益的事情,研究后发现这种机会越来越少,悲剧了。&/p&&p&=================================================&br&4月14日是一个好玩的日子,硬件免费。&br&假如买会员送电视,这个事情是真的,那么乐视会计处理有两种&br&一是乐视电视所以的收入都计入会员收入,乐视视频网站再以购买电视硬件的方式向电视机生产厂支付硬件采购费用。&br&或者,部分财务如此处理,其他电视机销售按照老办法。&br&这样做的结果调节当期利润是相当的喜感!我估计至少乐视的利润可以持续好多年稳定增长。&/p&&p&同学们,你不买点?&/p&&p&我又把后面其他人答案看了一下,又再扯生态链问题了。&br&我打个比喻,当年小日本家电企业也是这么想的。&br&你用我的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空调,马桶盖等等,你看看,我这个是生态链。&br&美的那生态链更不得了。&/p&&p&转移成本不大的还真不叫生态链啊,那个叫开百货公司,小米也是开百货公司的啊!&/p&&p&我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关于视频网站的问题:&br&1. 内容&br&视频网站最大的麻烦是内容,你不能控制住内容,你控制不住内容,需要掏钱购买,那么大家竞争难度低了。例如人民群众喜欢看英超或者NBA,腾讯童孩也去抢转播权,爱奇艺说兄弟,你先上,我看看疗效先。这就是个悲剧。&br&2. 消费习惯&br&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前提是人民群众都原意付款当会员的前提呢。&br&假设中国人民都喜欢付费点播了,大佬们一算:嗯,市场有1000亿啦,过3年2000亿,那么一个字,干。&br&那么结果就是,爱奇艺干不过腾讯了,没他有钱,怎么办?当然去找阿里同学谈谈啊,咱们合股干死丫的。&br&大佬们现在入股那么多公司,其实他只是初步预判,将来的市场在哪里,先等着,那块业务先起来就往死里整,这个就是叫布局啊。&br&大佬的决心完全是在市场容量啊,现在没容量,你们先上,就这么残酷。而且在没容量的时候,他们连第一,第二名争取的好像都不积极,都在刷存在感。&/p&&p&======================================&br&今天和大家谈谈目的和目标问题&br&我调查了许多人,关于目的和目标,他们只有目的,没有目标&br&唉,一声叹息!&br&炒股目的是啥,赚钱。目标呢?木有
&br&我看见这样的人都是神啊! &br&例如,我引导问,你是跑赢股指,还是年化20%,还是30%,还是100%。他们都达不上来,我崩溃了,目标不一样,策略也不一样,炒作股票的标的物也不一样吧。你不会去买工商银行赌未来年化100%收益吧。&br&我比较崩溃的是我把目标设计为年化50%~100%。哈哈哈。难度太大了,完全自虐!&/p&&p&迄今为止,我股票走势完全符合上证指数。崩溃!&/p&&p&说股市不知道大家是否好这一口!&/p&&p&==============================================&br&有人在评论里面问我,98亿元收购乐视影业怎么看,这里牵涉了好几个问题&br&第一:98亿元的估值是否恰当?这个就要看看单独的评估,横纵向对比了。&br&第二:基于被收购方与乐视网有关联交易,怎么慎重都不为过。但是大方向更改不了本质。所以大家也不必在意。&/p&&p&最近比较忙,没空看乐视影业财报和上市影业公司对比。以后有空再说。&/p&&p&还是说股票吧,我从4月1日开始,亏损2.28%,跑赢大盘3.28%&br&情况比77.3%的股民好。最近2个月86%的股民都亏损。&br&哈哈哈哈哈哈&br&看看,想赚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p&&p&===========================&br&哎,我语文确实是体育老师教的,好多人评论我看不明白,抓不住重点。只知道他反对我,我始终不知道他支持什么,反对什么?&br&拜托你们写清楚。&br&有人问我怎么看是不是庞氏骗局2.0。我的观点是:我不能判断是否是庞氏骗局!这里牵涉一个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问题!&br&逻辑思维里面有一期讲一个企业家铺设从美国到英国海底电缆的事情。在绝大部分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人家干成了,尽管铺设了好几次。那问题来了,他第一次铺设的时候你说他是骗局,标准是什么,就因为大家不看好?还是其它原因?&br&所以我才会说我不能分辨。尽管大部分人都站在我这边,我也不能说他是骗局的判断。&br&e租宝我开始就认为是骗局的主要原因是开始他就和庞氏骗局的特点非常吻合,哪怕是大部分吻合也可以判断。而且那帮人不干正事。&/p&&p&&b&&u&说句公道话:现在看来至少老贾同志还是在干正事。&/u&&/b& &b&&u&至少我理解是老贾同志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更享受,正在享受创业的快感!&/u&&/b&&/p&&p&&br&&/p&&p&==================================&br&有人在群里公开骂我,我很生气啊。哈哈哈哈&br&我在猜想他为啥那么气急败坏的骂人?&br&一:他有救国救民的心&br&二:实在看不惯bat,所以其他能出头的公司他都赞扬。&br&三:乐视股票买了不少,最近跌了许多。&br&四:她确实相信我写的内容了,或者他认为我写的内容能大规模影响股票市场,而他高位买进来的,他在等着上涨些好抛售。&br&五:身体原因,心情不好。&/p&&p&同学们,你相信上面那一条?&br&其实我挺不能理解的,假设他买了乐视股票,他看见这个新闻了,有2个可能,相信或者不相信。&br&如果选择相信,那么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毕竟持有乐视股票同时又看见这条信息的人比较少吧,至少有机会你就套现再说。&br&第二,你选择不相信,那么你持有这个股票就好了,为啥生气呢?而且我说的都是比较客观吧,没有胡编乱造吧。&/p&&p&&b&一个从知乎上面吸收养分的人,应该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一个好的讨论环境,难道不是吗?好不讲理由的谩骂,真的合适吗?&/b&&/p&&p&说股票,我从到现在三个月时间,我跑赢了上证指数4.36%。超过了67.1%的股民,但是没啥盈利啊。&br&实际上我最近2个月太忙了,没空研究,也没有调整过股票。哈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6dbe77e2f041d1208d1fbad80d7a71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我今天想谈谈赌博,我喜欢赌博。其实我更喜欢的是算概率。&br&今天算普及赢率算法知识。&br&&b&算法思路,赌博属于零和游戏,那么提取交易费用(中间费用)比率,剩下数值除以2 。&/b&&br&1:投硬币,正反面,我估计赢率为50%:50%&br&2:澳门买大小,出现豹子的机率为:36分支1,那么出现大(或者小)的机率为:35/(36x2)=48.6%。 赢率为48.6%:51.4%。
赌场收费费率为2.78%&br&3:香港赌马,我忘了,大概算下来 赢率为37.5%:62.5%。跑马场收费率为:25%(大概,我去过一次,回家算的,已经忘了)。&/p&&p&顺便说一句,我那天赢钱了,回来算出结果后,好一阵后怕。哈哈。我为了这辈子保持良好纪律,打算一辈子再也不碰香港跑马场了。澳门赌场也是赢的,全凭运气。将来有可能继续。&/p&&p&童孩们,你可以算算买福利彩票,有惊喜啊。&/p&&p&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出去赌场中间费用问题,例如改为丢硬币,立了就从新投掷,你估计开赌场还是会赚钱吗(不谈相关延伸收入情况,例如酒店客房,饮食等其他项目收入)?这个绝对是个好问题啊。&/p&&p&好多时候大家写评论,好像从来没有回答过我问题的,我以后教同学,一点要他们做作业,不思考问题的人真麻烦。哈哈&/p&&p&===========================================&br&有一个人的评论是这样的:&br&单纯从财务角度出发,乐视并不是一家好公司,但是市场看的是公司未来,贾跃亭是一个颇具野心的领导人,乐视也从单纯的视频网站转型为一家以视频内容服务为核心的生态服务公司,格局上甩优酷、爱奇异几条大街,其手机电视作为流量入口已经初具规模,变现只是迟早的事,千亿市值远不是终点。&/p&&p&他理解错误了我的推导方向。&br&我的推导方向是:乐视这种商业模式不成立,所以推导出财务不乐观。财报上的数字,反向证明了它的模式不乐观。只是我拿它来分析而已。&br&当然,财报上的不乐观其实不能推导出他的商业模式有问题,我只是通过乐视的财报来分析老贾同学的经营手法而已。&/p&&p&&b&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世界有许多许多最后牛叉的公司,他不是靠调节财报手段来实现理想的,并且成长为了伟大的公司。只是提醒大家,当有人这么干的时候你小心一点就好了!&/b&&/p&&p&假设老贾的逻辑思路正确,必然推导出爱奇艺傻,腾讯也傻,优酷也非常傻-------&br&在这件事情上我更相信他们不傻,当然老贾同志也不傻,&b&但是老贾同志相信有其他人是傻就够了&/b&。如果有冒犯,对不起,请原谅我!&/p&&p&这里其实能论证我观点最主要的是乐视销售额增长的极限问题,他这么做,需要把销售额增长到啥时候才出现问题。&br&第一:可以参考TCL,创维等电视业务,300亿~400亿元,1000万台彩电的销售收入。所以按照他的增长,还需要2、3年。&br&第二:手机业务的增长,如果参考小米(假设他能增长到小米一年销售5000万的数量),再干个5年。&br&第三:销售额增长到极限后,我估计2、3年后大家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啦。&/p&&p&所以乐观估计最慢需要8年大家才能彻底看清怎么回事。所以说这个答案要那么长时间才能得到论证。当然其中的变数也非常多,如果他有其他的业务起色就比较有意思啦。&br&乐视要是悲剧呢,3、4年可能都抗不住。但是我对此也比较悲观,大家肯定还记得新疆那个能源公司,市值长期阴跌,不是公司也没有倒闭嘛,而且股价也没有已跌到底!&/p&&p&对这些公司最有效果的还是IPO制度和退市制度等证券市场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这个过程,我同样不持有乐观精神。&/p&&p&2年前有人告诉我IPO制度会改革,我当时不怎么相信,现在我还是不相信。说明一个问题,容易改革的都改革了,不容易改革的还真不好改革。哪怕这个改革对国家,对民族有利。这个世界太复杂啦。&/p&&p&=====================================================&br&谈谈小米这个百货公司&br&人家目标本来就是开百货公司的&/p&&p&你看小米进入的市场:&br&1. 市场混乱&br&2. 毛利空间大&br&3. 市场容量大&br&4. 技术含量不高&/p&&p&做爆款的思路:&/p&&p&==================================&br&小学生都开学啦,还有人希望我接着写吗?&/p&&p&&br&&/p&&p&========================================&br&好久没有更新啦。&br&这两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乐视最新股票价格是37.85元。&br&大家不炒作一把。比10月22日44.96下降了16%。&br&如果这周还继续飞速下跌,再跌个10%的话(目标价格30~33元之间),我打算去赌一把。赚点小钱就跑。&br&我赌傻蛋会接盘,你认为呢?&/p&&p&&b&==========================================&br&这几天朋友推荐了我一个神股 海虹控股(000503),真的是神股啊!&/b& &b&铁一样的事实教育了我: 我还是太年轻啦!&/b&&/p&&p&===========================================&br&没有急速暴跌,所以我不打算碰运气啦。&/p&&p&学习炒股这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引申出一些伦理性问题思考。&br&1, 投资一家胡扯蛋的公司,你同时深信不疑她就是一家扯淡的公司,赌博其他蠢蛋跟进,是否道德?(此主体为公司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br&2,参考神股,还有37000多名股东,是否可以划分这里智慧比例层次和结构,是否可以推断出智力欠费的是大多数,是否可以推导出整个股票市场智商欠费的是大多数?&br&3,看懂庄家并且顺势赚钱是否有道德瑕疵。(此主体为私募游击庄家)&/p&&p&没答案啊。不过按照大部分人想法是,赚钱才是王道!&/p&&p&小计:日到现在收益率为15%。离我年化50%的目标还是很远的。&br&值得庆祝的是中新股1000股,小赚一把 。&/p&&p&=================================================&br&来谈一谈博弈问题:&br&乐视的股票很难跌啊,看来需要反应的时间还非常长。&br&假如&br&1.乐视股票长期维持原价,那么必然会导致有许多人离场,毕竟资金有时间成本,必然会导致有人需要动用资金去做市值管理工作。而且会发现交易量越来越低。&br&2.如果出现拉高,必然会有反转时候,怕的是刹不住。(必要充分条件,大股东控制股票数量不够,流通股份太多,公司整体市值过大)&br&3.任由它下跌,大股东由于股票质押太多,必然会崩盘。&/p&&p&如果是你,你怎么选?都不好选。&br&还是过于高调啊,你看000503,朋友不主动提起,想不到啊,还有这种神股!&/p&&p&说股票,我最近深深的反思,我也是凡人啊,今天学习了,明天就忘,连操作纪律都不讲究。结果没血洗股市呢!&/p&&p&&br&&/p&&p&==========================================&br&今天股票大跌&/p&&p&说历史: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刚上任的时候见过德鲁克,老德同志说:一个班集体里面总有笨蛋,把笨蛋开除了,再把别的班里成绩好的拉过来,平均成绩就好了。&/p&&p&凡是在GE旗下没有做到行业数一数二的分公司,都有可能被卖掉,或者你去收购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然后把不同周期类型公司参合在一起,做对冲。这就是数一数二战略。&/p&&p&&br&&/p&&p&老贾说通用当年做错了,我觉得人家还是非常了不起的,牛的要死!&br&所以说,有可能老贾同志自己做错了。&br&&b&常识很要命!&/b&&/p&&p&&br&&/p&&p&========================================&/p&&p&今天这个消息刺激人啊。&/p&&p&融创话费60.4亿元收购乐视网8.61%股票。相当与在二级市场花费了99折买了乐视的股票。&/p&&p&哈哈哈哈哈哈&/p&&p&打出那么多哈哈都无法掩饰我内心的狂喜!太搞笑了。&/p&&p&&br&&/p&&p&===============================&/p&&p&好久都没有更新啦,有没有人想我啊?&/p&&p&我最近在深深的自责中,我被大家搞的经常观察乐视,当乐视开盘,有人问我怎么看,我说机会来了,可以卖掉,机会难得啊。&/p&&p&乐视第一天开盘,上涨到4.8%的样子,下午碰见恐慌,整个市场都在恐慌,我正在琢磨到卖掉什么股票,后来市场居然稳住了,太令人惊奇了。我TMD居然没有买入乐视,赚一把。看看,我是多保守的操作手法。&/p&&p&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涨停。第三天跌了一点,第四天又上涨了4%左右。&/p&&p&这个时候不抛的人我评价都是疯啦。&/p&&p&说说自己炒股,你们猜我以前炒股仓位如何,我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空仓至50%的仓位。我秉承的原则是跌了我就买,高了我就卖。我想像我这种在股市里薅羊毛的人都是坏人,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笑了。&/p&&p&可能是我以前看巴菲特的书对我影响太 大了。&/p&&p&炒股的问题很有意思,大家可以问我,我非常愿意在这个领域和大家进行交流。&/p&&p&对了,我在前段时间还做融资融券,我卖空000503,最后没有扛住,认输出局。当然,持有在现在也不会亏。&/p&&p&我炒股还有一个更搞笑的事情,我居然持有40只股票,哈哈哈,这一点上我被皮特林齐影响太大。&/p&&p&我今年目标为,跑赢沪深300指数。&/p&&p&&br&&/p&&p&=======================================&/p&&p&关于乐视公司第二股东抛售问题,其实这个是表象问题,影响不了实质问题。 还有就是关于投机机会,我的判断是最近消失拉。就一次乐视复牌1月16日那天,所以大家最好谨慎。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人觉得乐视致新(电视硬件部门)值钱。所以都入股这家公司。那么必然会导致乐视的财务报表从新做。以往的方法做不下去拉。 解决方法是: 1:成立一家销售公司,负债销售倒业绩。 2:真实做报表。 我不知道现在状况,我估计会采用第一种可能性大。惯性如此。&/p&&p&&b&其实我挺讨厌这个答案,因为要几年以后才知道结果!&/b& &b&再过几年,我会不会被举报啊,然后答案就没有啦?&/b&&/p&&p&&br&&/p&&p&=================================&/p&&p&哎,老贾同志的伟大实验证明是错的。常识很要命。&/p&&p&但是,基于股票市场大部分的不明真相的群众比较多,大部分时候炒股的时候,赌傻子比较多胜率其实非常大。&/p&&p&我的预测是长期性的,但是还是没有能扛住他太能折腾了。&/p&&p&雪球上有许多人,分类别可以分为好多种:&/p&&p&1,铁蛋型的(俗称韭菜)&/p&&p&2,别有用心的(同大股东是统一利益共同体)&/p&&p&3,盲目型,有一定见解,但是水平比较次&/p&&p&4,吃瓜群众,看热闹的,其中有比较热心的,也有比较冷漠的(我属于这种群体)&/p&&p&你说写文章指出上市公司问题的,属于那个群体比较多?我估摸着怎么也是4,所以这里面如果你是属于1的范畴里面的同志要注意啦(自己摸摸自己良心来评判一下),大部分吃瓜群众热心的多,他们说的大概率有可能是真的。我判断那个做药品胶囊的,和那个做环保的,都危险。&/p&&p&大家知道为什么吗?&/p&&p&因为中国缺乏能够依靠作空而牟利的强大共同体,没有反对派。逆向淘汰进程太慢,太缺乏效率。&/p&&p&假设有这种利益共同体,那么会很有意思。&/p&&p&&b&组织最强的武器是组织安排能力!没有之一&/b&&/p&&p&例如:那个做环保的,如果发现苗头,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实现查明真相(我做在办公室想的,按照常人判断)&/p&&p&第一,每项工厂总有工程进度问题,天天拍照,查询并包括建筑施工单位,工程人员,施工车辆,进出批次等&/p&&p&第二,考察完工企业运营情况,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例如当石油价格便宜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达到多少价格才有。这些行业信息多找人聊聊就知道了。&/p&&p&&br&&/p&&p&我估计漏洞非常大,当雪球上许多人争论的时候,没有人从这个致命的方面来做任何说明,所以你估计呢。多强有力的武器啊,这个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强有力的武器。&/p&&p&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常识是:如果我技术科技含量非常高,在能搞定所以环节,而且还不缺资源,同时利润还非常大,我肯定自己单干。&/p&&p&第二个常识是:如果一个公司在竞争性行业靠技术从而导致非常牛,那么一定是靠钱堆出来的,表现为研发人员非常多,经验非常老到,研发费用占比非常大,持续不断好多年。&/p&&p&&br&&/p&&p&我认为那个做环保的公司可能性违背了以上两个常识。&/p&&p&所以说,大家小心点。&/p&&p&&br&&/p&&p&=============================================&/p&&p&科大讯飞我认为也是神股?有人想听吗?&/p&&p&大家看了那么多,难道没有总结吗?你总结出来什么?这里有好多该总结出来的答案啊。&/p&&p&&br&&/p&&p&============================================&/p&&p&大家稳住了别笑,我最近在反思自己,还是技术知识点胆识不够呀。&/p&&p&日我居然没有买入,多好的机会呀,纯粹收入啊。到时候你们打死也想不到我会在乐视上面赚到钱呀。还是股票太多,没有关注到啊。(同志们,这个是亮点呀,价值非常高,真的非常高的亮点。)&/p&&p&&br&&/p&&p&&b&持续不断跟新中..........................................................&/b&&/p&
大神还是有许多东西不是太懂啊! 好呀。它的财务方法在中国股市上创造了历史。 再次重申,乐视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有人想知道啊,写写吧: 上市公司下属两家公司A,B。 分别持有这两家公司股份为: A-100% B-51% 主营业务分别为: A-视频网络 B-…
前段时间看电影版《小王子》,看到商人的星球那一段时,忽然觉得明白了一点什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23eadcfb72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23eadcfb720_r.jpg&&&/figure&小时候听到这段时,并不理解那个商人为什么坚信通过数星星就可以占有星星。现在自己作为成年人,看过很多商业现象并身处其中后,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商业理解的精道 —— &b&成功的商人,就是比别人更懂得抢先把有价值的东西算到自己的账本上。&/b&&br&&br&&b&商业的本质与必然趋势&/b&&br&&br&商业的本质是在市场交换中逐利,而市场交换的基础是物权和人们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相比,商业上变化的根本动因就是物权分配方式的变化和人们需求的变化。KK在新书《必然》中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制造的物品越来越多,每个个体都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不完的东西,一切都开始显得过剩。&br&&br&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我们有了更多的食物(麦当劳、原麦山丘)、衣服(优衣库)、电器(Sony、松下、西门子)、家具(宜家)、房子(万达)……工业发展和消费主义带来了物质生活的过剩,人们需求已经开始慢慢从物质向着精神转变:社交(FB、twitter、微博、微信)、旅行(airbnb)、读书(amazon、当当)、电影(imdb、youtube、优酷、乐视)、音乐(itunes)、文化(豆瓣)、知识(知乎)、艺术(守望者)……&br&&br&当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已经显现出了一种不可逆的、必然的趋势:知识逐步地共享化(开源),产品逐步地拟人化(服务),所有权逐步地临时化(租赁、分期付款),信息传播趋向实时化(互联网)。&br&&br&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商业基于物权的本质并没有变,就像《小王子》中的那位商人一样,每个互联网企业都拼命地抢在别人前面 把他们认为未来有价值的事物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物权的提前抢占)。&br&&br&但是与此同时,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在工业时代,由于资源和制造能力的相对匮乏,我们的需求是整齐划一的——专家、品牌和独占技术构成了工业时代消费文化的中心式架构,这种架构既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也压抑了人性的自由。而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生产制造能力的绝对过剩,人们的需求将更多地反应自我价值和个性主张,未来将是“去中心化”的,人性将被再一次解放。&br&&br&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商业社会满足人们需求的组织方式,她现阶段的表现就是从工业时代的物权独占社会(专利独占、物资独占、经营权独占)转向物权共享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开源)、基于信息的精细协作(众筹、租赁)和人与人的实时交互(移动化、可穿戴设备、直播)……就像工业社会替换农业社会时代的必然进程那样,这些信息时代的全新的(也更像原始人的)社会关系正在代替人类过去数百年来社会关系的主要形态。KK甚至大胆地预言,未来我们每个人实际拥有东西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而能够享受到的物质和服务反而会将会越来越多。&br&&br&&br&&b&过去20年网络红利的实质&/b&&br&&br&过去的20年里,虽然我们一直在提所谓的“互联网革命”,但事实上她才只是像个婴儿一样蹒跚地学会走路而已。即便如此,我们也已经可以观察到网络商业红利发展的一些端倪——她更偏爱出现在那些用互联网的新方式来满足有效需求的商业领域——&b&她的一边是后工业时代过剩的物质供给,另一边是工业时代未被解放的旺盛的人性需求。&/b&&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43ee5509dfc49b491f25a5c07d35028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43ee5509dfc49b491f25a5c07d35028_r.jpg&&&/figure&&br&这在欧美及全球的互联网领域有一些典型的例子:&br&&br&&blockquote&比如整合出版社和其他企业过剩的库存,来满足人们在购买图书和类似商品时对品类丰富度和价格低廉性的看似矛盾的双重需求&b&(亚马逊)&/b&;&br&&br&比如借助过剩的网络开发者资源——站长和独立开发者——来满足人们对各种个性化信息的查询、快速获取知识的渴望&b&(Google);&/b&&br&&br&比如借助闲置的私家车资源满足人们对出行工具的个性需求&b&(优步);&/b&&br&&br&比如整合闲置的房屋来满足旅行者短期住宿需求的企业&b&(AirBNB);&/b&&br&&br&比如借助设计和研发来整合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制造能力来满足人们对科技产品消费需求的公司&b&(苹果)&/b&&br&&br&……&/blockquote&&br&那些最典型的红利公司&b&基本上都是通过一种网络化或类网络化的物权整合方式来把那些相对闲置和过剩的资源整合到自己的“账面”上,再去解决一个在资源独占时代难于解决的鲜明需求的企业。&/b&&br&&br&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同样是这样的商业思路,虽然由于富足程度与美国和欧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她们还要面临一些额外的问题(例如社会信用),但是整体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比如:&br&&br&&blockquote&通过整合中国大量闲置过剩的工业、农业生产能力来满足8、90后消费者们个性化的购物需求(阿里巴巴、京东);&br&&br&通过整合文艺爱好者们过剩的分享能力来丰富或者简化人们选择文化艺术消费品的过程(豆瓣);&br&&br&通过整合相对廉价的网络开发者资源来满足人们在通讯或娱乐等方面的需要(腾讯)。&/blockquote&&br&正常的市场红利,几乎肯定是因为一边有过剩的供给(供给价格相对低廉)而另一边有旺盛的需求(愿意给出溢价),这本身和是不是使用互联网技术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互联网时代促使需求和供给发生了变革,所以才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这种新商业趋势。&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7c4da31bb0db6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7c4da31bb0db6_r.jpg&&&/figure&&br&&b&未来的网络红利&/b&&br&&br&前文提供了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和框架,这个思考框架主要是在讨论一种商业上的“势差”,或许和雷军谈的“风口”是在谈类似的事情,只是我把我的思考尽量说的直白一些。在设想具体的红利领域之前,&b&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思考框架下试着分析一下各位答主们提到过的行业&/b&:&br&&br&1、金融&br&年轻的一代人在新颖的理财方式方面的确存在着旺盛的需求,但是金融产业的供给方——可获得稳妥回报的投资项目——似乎依然是稀缺资源而不是过剩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整合似乎并不能直接促使大规模的投资获得更具效益的回报。宜信的成功似乎更多地是因其专注于小额个人信贷,找到了农民、学生、白领(感谢&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rang-stark& class=&internal&&rang stark&/a&指正)这样具有较稳定还贷意愿和能力的放贷对象,但追随者们复制这一能力的机会似乎不大。&br&&br&2、医疗(养老)&br&老龄化的确是未来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个行业目前的有效需求似乎并没有被成功地挖掘。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看病和治病本身似乎在道德上已经不允许继续去强调利润了,而养老院并不存在过剩的供给,同时老人们似乎也并不喜欢去养老院,毕竟民间的道德基础还是养儿防老。我认为老人们现在表现出的最旺盛的需求是被关爱、受到尊重和用晚年时间实现一些人生梦想,无论是晨练、歌咏还是广场舞,这里都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但它们并不像AirBNB的民宿业务或者优步的打车业务那样容易被整合。&br&&br&3、教育&br&我从事过大约8年的培训行业,教育问题的确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的问题,而且未来的20年都会持续存在商业上的旺盛需求。但中国教育市场追逐红利的发展瓶颈是:我们本身并不具备足够优秀和丰富的教育供给资源。我们很多大学里的老师,在学校都无法触动(或者无心去触动)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脱节严重,校园里本身并不存在学术上的“过剩”。因此在过去的20年,中国民间机构组织教育资源的方式,一直都是将一些企业界的精英或者那些教学价值被校园低估的老师聘请到机构中去授课,这在未来恐怕也仍然是主要的方式。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家和优秀人才的工资将持续上涨,这类资源也将变得稀缺,所以供给上仍然不会变得过剩。在这种限制下红利很难有效地形成。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海外一些国家似乎存在着过剩的情况,所以将优质的全球教育资源整合为便利的本国服务可能仍然是未来中国教育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方向。&br&&br&4、大数据&br&该领域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开放数据太“脏”,本身不像美国和欧洲有丰富的开源数据“过剩”地供给,如果仔细查看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政府、医疗机构、产业门户、教育机构和博物馆的信息开放方面几十年来所做的工作成果,你就不难知道为什么大数据在这些国家被视为显而易见的新机遇。而在如今的中国,无论是那些功能粗放的政务公开化“成果”还是中小企业艰难的信息化现状,似乎都表现出全社会还没有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所以我虽然已经投注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大数据,但我认为中国的全面大数据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目前阶段只有局部的小红利而没有全局的大红利。&br&&br&5、各种O2O&br&滴滴打车的模式已经验证了,基本上可行,但我认为只是中国地区的红利并不够广阔,存在着投资过热的问题。各种点餐平台是O2O目前最主要的形式,而国内的创业同胞们似乎太强调模式,而缺乏对产业资源结构的框架式思考。中国的餐馆虽然多,但它们生产能力的闲置情况并不是特别大,因为餐饮这种行业本身门槛低所以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大部分都已经很繁忙,那些具有规模的企业也基本是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把食品服务行业“工业化、流水线化”才保证供给和需求刚好均衡,所以其中过剩的供给情况并非常态。而需求方面,中国城市白领的收入也还没有高到对送餐费多出的几块钱不在乎的程度,所以两方面来看这里的红利基本上是假象。至于有机蔬菜这样的细分市场,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结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也是块只有比较小的细分市场红利的空间,不存在整体的大红利。&br&&br&虽然我对上述领域多持悲观态度,但我仍旧看好在中国发展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机会还是非常多的,20年后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新模式互联网公司。&br&&br&下面,我随便举一些例子来展望一下:&br&&br&&b&私人专业安保&/b&&br&&br&政府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裁军,那么显然未来会出现一批“过剩的”受过军事训练的专门人才,那么需求这一边呢?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和一些有安防需求的企业对专业化的安全保卫没有旺盛的需求吗?向客户阐述一些新闻里最近出现的富豪绑票案件,恐怕就能触动不少人去聘请专业保镖了。借助互联网来聘请专门的安保顾问难道不是一个好主意吗?(当然我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如果真的要进入这个市场还是要仔细研究一下其中具体的玄机)&br&&br&———— 更新 ————&br&&br&&b&为胖子/瘦子/特别嗜好群体的定制服装&/b&&br&&br&中国服装制造的过剩产能绝对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而现在体型偏胖和偏瘦的人以及对服装有特别嗜好的人与日俱增,这些人对服装的需求并不停留于便宜或者一般款式,他们为了穿得更有个性,不被人说成衣服不合身的怪物,是愿意付出溢价的。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可观的需求市场,而传统的服装制造业(即便是优衣库或者小规模制造著称的ZARA)出于成本的考虑仍然难以照顾这个领域的客户需求(我个人真实的体验,优衣库大码服装几乎永远都是断货状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信息(消费者对服装的特别需求)在这个领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潜在的消费者在网络上比在实体店更容易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从而可以放下芥蒂放心购物。&br&&br&&b&微型企业聘请临时工的平台&/b&&br&&br&伴随着万众创新的大潮,将会有更多的微型企业快速地涌现。微型企业有人力、场地和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在美国就有WeWork这样的公司通过整块租赁场地进行装修在分拆租赁给微型企业来赚钱。而在中国,北上广这样的城市里面场地仍然是相对昂贵的资源,所以简单粗暴地复制WeWork恐怕是行不通的。但是,微型企业也有需要雇佣临时帮手的各种需求,因为养不起人但是又要完成一些项目工作,所以不得不去聘用临时工。在这个局部领域其实持续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不好找到固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培训生),和信息的不对称(难以快速找到能力合适而又愿意受聘的临时工作者),因此我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网络化的红利机会。&br&&br&———— 更新 ————&br&&br&&b&新农业与互联网&/b&&br&&br&应评论中@&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changshun& class=&internal&&常顺&/a&的邀请,说说我对新农业的浅见。农业技术对全人类富足的贡献是底层的,它从数万年前开始出现,逐步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农业让人类安定下来,人口逐步地增加,在农耕文化下产生了璀璨的文化、艺术和各类信仰,科学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从本质上说,其实我们前几年经常讨论的“人口红利”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的农业带来的。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而且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稳定的农业,在中国历史上鼎盛的时期依靠着丝绸、瓷器这样的典型农业技术称霸全球的贸易网络…… 所以,农业的互联网化是个很大很大的问题,我自己也不确定现有的知识储备是否能驾驭这样的问题,就像开始说的,粗浅的谈谈算是抛砖吧。&br&&br&农业产品所面对的市场非常宽泛,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领域:一个是作为饮食原料(吃喝产业),另一个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棉花、木材和丝绸等),这次先针对第一个做一些阐述。&br&&br&在饮食市场的供给方面,今天的中国虽然不是农业物产最富足的国家,但是却具有过剩的历史数据(所谓的饮食文化)积累。我们中国人在历史上是非常非常非常讲究吃喝的文化的,而且可能是世界上关于吃喝的文化积累最雄厚的国度(没有之一),用数据的视角来看就是我们的文字资料里面储备了很多关于吃的元知识数据,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在数千年前就开始把吃和健康结合起来提倡养生。&br&&br&但是,由于在科学与工业发展的这一轮我们中国起步太晚,导致我们并没有在食品工业领域创造出足够强的商品品牌,相反今天的年轻人都在消费西方人的饮食文化。出现了在后工业时代中国——这个历史上最会吃的国家——的国民反而不知道该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但是,幸好有一点没有变,我们中国人仍然有投注精力来研究吃喝的文化传统,我们的国民在总体上比英国、德国这些以理性著称的国度的国民会投入更大量的时间来研究饮食,从长期来看这在供给上一定会形成一种过剩。&br&&br&需求方面,今天老年人在大量地需求养生,年轻人在需求个性化的饮食。由于食品的过剩,人类已经在文化上给工业时代的饮食打了标签——“垃圾食品”。那么,与垃圾食品相对立的另一端是什么呢?我想可以叫做“艺术食品”,就是吃喝的讲究达到艺术的程度,或者“轻奢”的程度。我认为这就是未来具有非常巨大潜力的需求领域。&br&&br&于是,我们就要思考一下:在中国,对“饮食方式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区)过剩的投入”与“未来旺盛的‘艺术餐饮’个性化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商业对接的可能性呢?我认为很显然是有机会的,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一种个性化的、艺术的饮食,往往意味着提供产品、服务的背后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整合和复杂的协作,这些需求和供给没有互联网的参与是不能被充分满足和解放的。&br&&br&当然,你会说现在有不少关于饮食的APP呀,比如菜谱软件或者点餐O2O。是的,这说明很多人都觉得这里有机会,但&b&它们的商业思考往往不符合我说的在“两端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势差’”这一点&/b&。比如点餐O2O认为人们对不出门吃盒饭有巨大而旺盛的需求,而供应商这一边又具有过多的库存。这里面的问题我在这篇回答的前段谈过:&b&人们为了不出门吃饭愿意付出的溢价是不高的,因为他们吃的还是“垃圾食品”,而且不出门的同时也牺牲了外面的就餐环境&/b&;更何况餐饮行业的&b&剩余库存并不像亚马逊所从事的图书行业那么典型——中小型餐饮店&/b&生产食品的边际成本的下降并不像图书印刷这样地具有边际递减优势(盒饭一次做得多也会降低成本,但降低的比例已经不那么大了,尤其对中小餐馆而言)。这种“势差”的不足,是会构成商业上的发展瓶颈的。而我前面所猜想的这种势差,一边可以构成溢价,另一边存在着过剩供给,看起来比O2O的机会要多一些。&br&&br&———— 更新 ————&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1bb795d52fdad2fe2674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1bb795d52fdad2fe2674_r.jpg&&&/figure&制作了一幅我文中提到的“势差”理论的简单示意图&br&&br&因为我也是一边回答这个问题才一边思考到这样一个理论,前文的叙述难免啰嗦了一点,所以做了这么一张小图给不喜欢读太多字的朋友速读一下:)&br&&br&再解释得小白一点,产生持续红利的先决条件就是做买卖所讲的“供需两旺”,但是在供需两旺的条件已经具备之后,关键的一步就是打通通路,这背后&b&最基本的、朴实的逻辑差不多都是“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俗理了。&/b&&br&&br&以农业技术为主导的古代商业为例,要做到某个市场的供需两旺,达成所谓的红利最大化,先要占据核心的生产资源,比如土地、种子、人手和种植技术——中国古代就具有瓷器、丝织品这样的核心技术,当时这是中国最高的机密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竞争优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出口红利。当时为了把丝绸运送到中亚和欧洲赚取红利,商人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淌出了一条“丝绸之路”。&br&&br&工业革命后也是一样,英国人率先依靠改进纺织这样的产业,组织国内的剩余农业劳动力去变成纺织工人以及各种工人,达成在本国某种工业产品的过剩。而英国人又需要来自全球的其他“过剩”物资——比如咖啡、水果、烟草甚至奴隶。这一轮红利的前提同样是供需两旺,而所修的路,就是“大航海”的各种海上路线。&br&&br&互联网经济所处的当代,全球市场已经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一想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